项目教学理论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6 20:18:29

项目教学理论论文

项目教学理论论文篇1

1.1体育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国家颁布的有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相关文献中明确提出,青少年只有拥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地为祖国和人民提供服务,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延续中华民族旺盛的生命力。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战略思想,严格把握通过体育教学提升素质教育和健康教育这一重要途径。作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体育教育是新时期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内容,并且也是促进学生能够实现全面发展的一个有效手段。与此同时,作为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也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奠定终身体育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

1.2体育在高职院校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高职体育仅仅围绕着教学特色,将整体目标定位、作用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有效地服务于学生专业的特点和职业工作的特征。全面提升第一职业岗位工作的群体技能和特殊性的岗位技能,将工作任务定为终身体育锻炼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发展。在进行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工作时要严格地按照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以社会岗位需求而设置的高职体育课程改革理念,体现出高职体育课程的改革创新与特色。

2项目教学理论的基本阐释

项目教学课程理论是指教学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来顺应岗位能力设计需求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项目课程理论中明确规定了高职课程的改革理念要以社会需求来设置专业、以职业岗位的能力来设计课程,并且要对工作岗位的知识点、能力点、技能点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最后一再进行课程的体系安排,将课程模块和课程内容设计地更加高效、合理,实现项目课程利益的最大化。同时,项目理论的教学要紧紧围绕高职体育的本质特征,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最大程度上弥补传统体育教育中教学分离缺陷的统一整体。其次,高职体育教学要体现出其在学生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中的不可忽视作用,激发学生们的热情与学习兴趣。

3项目教学理论下教学内容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3.1教学内容的构建

3.1.1教学内容构建的依据

国家相继出台了贯彻《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法律政策,明确地提出了要开展新一轮的高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并且要科学地转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将高职教育的特点转移到体育课程改革上,在构建教学体系时要考虑到职业岗位劳动的特点与技能,将体育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3.1.2教学内容构建的原则

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一线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性人才的使命,而体育教育承载着培养高职院校学生身体健康和专业技能素质的重任。因此,高职体育教育必须积极地进行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顺应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技能的特色课程,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体系的优化,规范项目课程教学的具体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逐步提高高职体育教学的质量。同时,在改革教学课程的方法与手段时,要重点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将高职体育的教学特色与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

3.1.3教学内容构建的终身性

相对于其它体育教学来说,高职体育教学充分地将学校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有效地衔接在一起,保留了体育教学中的统一性、连贯性和完整性特点。高职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在不同专业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基础之上来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体育需求,让他们能够树立强身健体的意识与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及基本知识和方法之后,不断提高和健全学生的体育道德和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个人的终身发展。

3.1.4高职院校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和职业岗位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例如,对手腕、手指以及关节灵活性与触感能力较强的岗位学生,可以进行高强的乒乓球、射击、按摩、体操等体育项目的锻炼,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手腕以及关节的灵活性与精确触感,提高人体的耐疲劳能力;可以通过长跑、爬山、障碍跑、攀登等体育项目来加强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能力,在培养吃苦耐劳的基础之上能适应高空作业、困难条件作业给人带来的影响;通过射击、篮球、武术等项目来培养学生反映能力,以便在实际的岗位操作中能够具备随机应变的灵敏素质与良好的视觉能力;还可以通过学习气功、太极拳等运动项目来大幅地提高学生稳重、细致、耐心的习惯;其次,在航天航海类的职业岗位中,往往需要特别高的味觉感受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方位判断能力和反应能力,这就可以通过学校体育项目中的跳水、体操、铁饼、花样游泳、特殊设备空间的定位练习等,帮助学生克服恐惧的心理以及身体协调性。当然,培养学生在实际岗位中各方面能力的体育项目还有很多。

3.2实施策略

3.2.1为职业岗位技能做好技术准备

在进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的规划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专业的特点以及各技术岗位的职业要求,再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特性进行有针对的职业选择,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能够让学生们在实际的体育课程学习中感受到真正的为自己所用,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主动练习的习惯。

3.2.2为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做准备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定时,要充分考虑到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特殊身体要求,例如手脚协调能力、平衡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有选择性、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内容设计,并且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应激能力来更好地适应岗位需求,为以后的岗位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学生进行保健操、按摩、保健气功等放松性的体育项目学习,让学生们懂得在经过高强度的学习与劳动之后,能够有效地进行保健休息,消除身心疲劳。

4.2.3优化职业体能训练路径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功能所在就是为了强化学生的职业体能,通过具有针对性的体育项目锻炼来有效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水平。按照有效的价值阈理论和身体机能恢复原理来进行合理的训练,通过创设合理的职业体能训练路径来选择高效的训练手段。

3.2.4确定教学目标与考核评价

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要深刻地理解基本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目标,在经过系统的学习研究和调研了解之后再进行不同专业和不同岗位职业的教学目标的设计,并且要充分地体现出教师对知识核心体系的理解以及核心技能、价值观的掌握。

3.2.5强调终身性

教师在进行日常的体育知识、技能的指导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耐心地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选择,在进行选择时一定要经过认真分析,挑选符合自己专业特点以及身体素质的项目。在确定了自己的体育项目后,要根据自己专业以及身体条件的变化来制订出科学合理的锻炼方法和运动方式,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并且要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编排和掌握有效地预防职业病的保健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

4结语

项目教学理论论文篇2

关键词:项目管理;教学;改革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项目管理作为经济管理领域的重要部分,普遍受到了关注与重视,近些年来,众多高校陆续开设了项目管理这门课程,高校教师在项目管理课程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熟练掌握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与项目管理实践活动充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相关工作岗位提供坚实的保障,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型与复合型人才。

一、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高校目前仍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PPT或者板书的方式,课程上以老师教授为主,学生听课为辅,期末考核多以试卷形式为主。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深化与改革,项目管理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与综合性极强的课程,必须要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并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率。目前众多高校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中仍旧存在着许多弊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许多高校中项目管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课本知识教学为主,以资料以及专业相关的书籍资料为辅,对理论知识进行教授,教学模式非常单一,只是通过板书以及PPT的方式进行授课,并结合着一些实际的典型案例讲授项目管理相关理论知识,但是这种方法过于抽象,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们无法从案例中深刻的理解并掌握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课堂教学过程显得枯燥无味,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无法保证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效率的提高。

2.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项目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这样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目前多数高校中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师的教学观念都极为落后,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方面没有进行创新与改革,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复合型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不利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项目管理课程本身是一门新兴的课程,需要以先进的教学观念以及创新的教学手段来开展项目管理教学活动,但是教师对项目管理课程不够了解,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及教学手段,而且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

3.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项目管理教学的实践性较强,因此项目管理教师必须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极强的专业知识,但是目前许多高校中的项目管理教师都是在毕业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对项目管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不够清楚,导致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不能把握住重点,降低教学效率。在具体的项目管理实践中,包含了许多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渐进性,如果教师在缺乏实践经验的情况下,将无法很好的将项目管理课程的理论知识还原到项目管理实践活动中,这样一来就会使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变得非常空洞与杂乱,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教学效率。

4.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许多高校的项目管理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教授项目管理理论知识为主,忽略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与死板,一方面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使学生们无法在课程学习中集中精力投入学习,另一方面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并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后,无法将其真正的运用到实践操作中,使理论知识变得没有使用价值。因此,在理论知识教授的基础上,老师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实践教学与理论知识教学充分结合起来,否则学生只能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达不到真正的教学效果。

二、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1.提高教师能力素质,加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教师是保障项目管理教学效率提高最基本的保障,因此,学校应加强对项目管理教师的培训,定期开展对教师项目管理技能的培训,使每位老师都能够获得项目管理师资格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塑造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优秀师资力量,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项目管理人才。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一些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使老师能够参与到企业项目的运作过程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与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用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理论知识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2.成立项目团队,开展项目管理实践演练

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成立项目团队,每个团队以6~8人为宜,每个团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兴趣来选择具体项目,并选出每个模块的具体负责人。在进行项目管理实践演练的过程中,应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要紧扣着项目本身,不要偏离主题,比如如果确定的是服装市场调查的项目,就不能偏离主题做成服装店开设的项目。二是项目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负责好各自的模块,还需要关注着其他学生模块的内容,保持连贯性与一致性,避免中途有学生把项目要调查的内容搞混淆,三是项目相关负责人应起到主导与协调的作用,及时传达重要信息,提前通知各个模块同学准备好项目汇报PPT的制作。项目管理实践演练的开展能够真正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们深入的理解并掌握项目管理相关知识,面对具体的实际问题时能够学以致用,有效地解决。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适应新的教学理念

在新的教学观念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都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因此该课程的考核也必须要体现出新的教学观念,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注重,考核的内容除了包括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之外,还包括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考核学生对项目管理课程中重点与难点知识的掌握,占总成绩的20%,第二部分是考核学生平时到课以及课堂发言具体情况,主要是根据学生出勤情况以及课堂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分,占总成绩的20%,第三部分是考核学生对项目管理软件的操作能力,根据学生具体的操作状况进行打分,占总成绩的20%,第四部分是考核学生的项目团队作业,主要根据团队分阶段提交的一些资料以及成果汇报进行具体打分,占总成绩的40%。从这四个部分对学生进行考核,能够从各个方面充分的了解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效果显著。

4.引入项目管理软件,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在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适当的引入一些项目管理软件,项目管理软件不仅能够模拟真实的项目管理环境,还能够实现对项目的全方位动态控制与跟踪,可以境地项目管理的成本,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因此,在具体的项目管理教学过程中,老师应适时的引入项目管理软件,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开展项目管理实践活动。项目管理软件包括低档的项目管理软件,如ProjectScheduler、TimeLine以及Projec等,还包括一些高档的项目管理软件,如P3、WorkBench、OpenPlam等,在引入项目管理软件时,应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以及项目的具体规模来进行选择,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软件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全真模拟项目管理流程,对项目的成本、进度等进行全面控制,提高学生对项目管理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更好的进行实际运用。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项目管理人才已经成为了企业发展以及提高竞争实力的关键之一,项目管理在高校中的开设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但是在具体的项目管理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转变为实际技能并熟练应用于实践操作中,这样才能真正的培养出适应于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需求的项目管理人才。

作者:单位:贵州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梦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45-47.

项目教学理论论文篇3

根据项目活动清单和单代号网络计划图各节点最早开始时间(ESi,以i节点为开始的各项工作最早开始的时间)、最早完成时间(EFiiij=ES+D)、最迟完成时间(LFi以i节点为结束的工作最迟必须完成的时间)、最迟开始时间(LSijij=LFD)、总时差(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的活动所具有的机动时间)的计算公式,其中j节点最早开始时间{}jiijET=maxET+D,当j=0,ET=0j;最迟完成时间{}ijijLT=minLT-D,当i为最后一个节点时,iiLT=ET;活动总时差ijijijTF=LF-EF。每一个活动开始的时刻为其紧前活动结束的时刻,对于有多个紧前活动的作业,其开始时刻为其多个紧前活动都结束的时刻。每一个活动结束时刻为开始时刻与该项作业实际用的时间之和,实际作业时间等于计划作用时间减去缩短的时间。在计算节点时间的基础上,即可对各活动的时间进行计算,整个项目最后的工期等于所有活动最后结束的时间。总时差为0的作业活动为关键路径上的活动。依据上面的计算公式,在Excel对应单元格中编写相应的计算公式,即可获得各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最早完成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迟完成时间、总时差、实际完工费及项目的关键路径,经计算可得项目的关键路径为A-B-I-J-K-O-P-S-T,总工期为185天,总费用为384300元。

二、总工期最小化的规划求解

本项目中,每项作业活动存在最短作业时间,活动费用随工期的缩短而增加。那么当实际需缩短总工期时,那么哪些作业活动的工期可以缩短,在缩短作业活动工期的基础上,项目总工期是多少,项目关键路径是否会发生变化。对于项目总工期的优化可以利用Excel教学规划求解工具进行求解,求解时需设定目标函数以及约束条件,进行多次反复迭代求解,从而可以得出最短的项目总工期、总费用、缩短作业的活动及其缩短的时间和费用。为了便于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增加最大可缩短时间变量、实际缩短时间和活动工期变动费用,最大可缩短时间等于作业时间与最短作业时间之差。对于本例,在关键路径求解的基础上,运用线性规划进行优化,规划求解的目标函数为总工期最小,规划求解约束条件为各作业活动缩短的时间为大于0的整数,且小于等于最大可缩短时间。通过Excel教学规划求解优化,优化后的关键路径为A-B-I-J-K-O-P-S-T,优化后最短作业工期为167天,总费用为578400元。通过与原项目工期比较发现,优化后的工期缩短了18天,这些都体现在关键路径的活动上,具体缩短的时间为:作业A和O各缩短1天,B缩短3天,I、K、P和S各缩短2天,J缩短5天,但费用增加了194100元,此时体现了项目三角形的原理。

三、限制工期和费用下的优化求解

项目教学理论论文篇4

(一)分班现状

随着高考的改革和高校的扩招,高职院校生源广进。就笔者所在学院而言,办学第四年就突破万人。伴随学生人数的增长,班级规制扩大了,排课难度、教学资源分配的难度也相应增大,因此,合班上课成为必然的选择。而管理类专业生源多,师资有限,课程富有弹性,因而大班上课比率明显高于其他专业。

(二)课堂现状

就课堂管理现状而言,不同专业之间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性。共性方面:1.生源来源复杂,学生基础薄弱。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既有高中毕业生,也有中专毕业生、成人高考生、n+证书考生、联合培养生等;2.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纪律意识淡薄;3.学生普遍缺乏主人翁精神,集体意识淡薄;4.学生自我意识强,不愿受管束;5.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喜欢不断地追求新鲜事物。但管理类学生还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点:(1)重情商、不重智商,希望跟老师做朋友,相信“交情”影响成绩;(2)重课外、不重课内,愿意为课外活动牺牲课堂学习时间;(3)重经济、不重精神,热衷于赚钱,精神世界空虚;(4)重口头、不重行动,执行力差,喜欢拖延、敷衍。

二、“项目教学”模式下课堂管理面临的难题

班级规制的扩大和学生的特点对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总是有限的,有研究显示,教师在教学中视野的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名学生,教师站在讲台上的视觉控制宽度一般小于10人,视觉纵深小于10排。在“项目教学”模式下,教师还需要带领全体学生完成任务、达成项目,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统筹和协调能力。由此,“项目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管理出现了一系列难题。

(一)“搭便车”现象难监管

“项目教学”需要学生分小组学习,每个小组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分工协作,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挂钩,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项目任务。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学生“搭便车”的现象。组长或者学习优秀者在拿到任务后会积极行动,其他组员很容易就有了“等、靠、要”的心理,坐享他们的成果。为了个人成绩不受影响,组长和积极分子也会自觉地满足这种“搭便车”的需求,并想办法逃避教师的监管,在需要小组成员各自展示的阶段事先为“搭便车”者做好准备。这样,所谓的团队学习其实就是几个组长和积极分子在学习,“项目教学法”的真正意义得不到体现。

(二)“沉默的大多数”积极性难调动

尽管有了教师、班委、组长这样的三级监管机制,考核时也将小组组长纳入考核方,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沉默的仍然是大多数。究其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管理类课程的文科性质决定了对其进行动作分解困难,较少存在可以让全员参与、各自动手操作的项目;2.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对同一个指令,同一组中有的人接受快,有的人接受慢。在自我心理的作用下,很容易导致接受快的等不了接受慢的,接受慢的便自我懈怠;3.自卑加侥幸心理。一方面认为教师只会关注成绩优秀的积极分子,因而感到自卑;另一方面又为这种不受关注而心存侥幸。在两种心理作用下,面对参与不参与的问题,稍加思考就选择不参与。

(三)“项目教学”效果呈边际递减

尽管“项目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方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教师从“传道、授业”转向“解惑、辅导”,将传统的“填鸭式”课堂变成了教学相长、自主学习的平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发现,项目任务的效果是呈边际递减的,也就是说,在使用该方法初期效果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良好局面不仅难以维持,还会出现明显的下滑现象。“沉默的大多数”更加沉默,并逐渐疏离队伍。原来积极性十足的组长和积极分子也开始抱怨项目任务的繁重和队友的不支持。任务成果逐渐变得浅显和流于形式,只完成教师明确提出、反复叮嘱的要求,缺乏自我思考和创新。这样一来,教师既要忙于重新设计任务,又要忙于调解学生心理,如果所带班级较多,就会疲累不堪。

三、“项目教学”模式下的课堂管理策略

(一)技高为师,教师先做“职业人”

在教师德高与身正之外,高职学生还期待其技高。因此,笔者认为对于管理类课程,教师要先做“职业人”,把自己变成相应课程的从业者。以笔者所教的“客户服务与管理”课为例,我先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客服专员,从妆容、着装、举止、言谈、技能等方面将自己武装起来,借助动作示范、要领讲解,辅以文字、图片说明,化知识学习为动作学习,让学生一走进客服课堂,就如同走进了一家公司的客服培训现场,这对于学生快速转换角色进入学习状态很有帮助。

(二)先化整为零,再化零为整,采用梯队学习方式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也进行了小组编排,但略做创新。在学生自愿组队编成小组(笔者将其命为小队)的基础上,再将每两个小队编为一个中队,一个班级的所有中队编为一个大队。一个大班一般由两个班级合成,就形成两个大队,8~10个中队,16~20个小队。每个小队产生一名小队长,中队产生一名中队长,大队产生一名大队长,中队长由两名小队长中的一人担任,但大队长不由班长、学习委员或中队长等兼任,而是由科代表担任,由此形成小队—中队—大队的三级梯队学习方式。

(三)以点带面,任命科代表作为教师的代表

在第一堂课的最开始就请学生自荐或大家推选产生一名科代表。接着,教师当面赋予科代表在本科目课堂上高于班长的职权,命其成为教师的全权代表,掌管本科目所有的出勤考核、任务收发、信息和队伍管理。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对这种“初见之下的权力赋予”,科代表们抱有极高的荣誉感、责任心和被信赖的满足感,因此能够成为促进师生沟通、提高教学效果的有力帮手。

(四)严爱相加,关注沉默者,鼓励积极者

项目教学理论论文篇5

[关键词] 旅游学概论;项目管理;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3-0083-04

0 引言

2012年教育部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中,旅游管理专业上升为一级学科,终于实现了与工商管理专业的平级,这是对旅游管理专业近年来办学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科地位的确认,而与这一利好消息不相匹配的是目前我国旅游教育教学体系的无序与教学方法的乏力。

旅游学概论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具有综合性、基础性特征[1],在培养方案中具有显著地位。该课程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旅游学科的发展情况,构建旅游专业知识体系框架,更要培养学生对旅游专业的兴趣,使其树立明确、科学的专业学习目标,为后续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2]。但目前旅游学概论教学存在课程教材建设混乱[3]、教学内容的内在一致性不足[4]、教学模式的教师中心性[5]及教学方法偏重理论讲授而实践性不够[6]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学者给出了各种解决策略,如构建教材内容体系的合理框架[1,3,7],转变教学理念,将教师中心型转变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模式[4,5],增加专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等教学方法[8]。但这些都是对教学各方面进行的理论性研究,而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更为细致的且可操作性的研究则较少。

本文试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探索旅游学概论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这一视角切入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1)旅游学概论教学内容涉及知识面较广,用项目管理的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够将课程内容各组分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理顺,同时还能表示出与后续学科的逻辑关系;(2)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便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开展,且项目管理的方式可以有效地表示实践性教学的插入节点,便于对教学过程进行控制;(3)用项目管理法可以对教学过程中教学时间与教学内容的匹配程度进行精确的描述,便于学生了解教学进程,消除教与学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也便于学生对教学过程的督促与反馈。

1 基于项目管理的旅游学概论教学体系构建

项目管理是一次性、多任务的工作,具有明确规定的开始和结束日期、特定的工作范围、预算和要达到的特定性能水平。每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都包括四个阶段:项目规划、项目计划、项目实施、项目完成。每个阶段都以一个或一个以上工作成果的完成为标志,即“里程碑”[9]。在此基础上依据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性质及实际情况设计旅游学概论教学项目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1.1 项目内容分解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首先对项目范围进行确认,并采用工作任务分解(Work Breakdown Structure)的方法对项目内容进行分解。WBS是将需要完成的项目按照其内在工作性质或内在结构划分为相对独立、内容单一和易于管理的工作单元,从而有助于找出项目工作范围内所有的任务。由于目前旅游学概论教材版本较多,且没有公认的权威性版本供教学使用,本文参照目前诸多的教材及学者对教材的研究[3,10-12]将本课程的教学分为几个专题进行,即子项目,从而构建出较为独立的教学板块,如表1所示。

项目内容主要为旅游学概论的教学情况,本课程教学依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教材建设成果及实践教学成果分解为一级子项目3个,分别为旅游学概论的基础内容、旅游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旅游研究的外部性问题,3个一级子项目下设10个二级子项目。教学模式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项目用时16周,每周3课时,共48课时,项目采用分组完成的方式,组员由班级学生构成。理论内容上,基础内容的教学模块中除常规的导论、旅游的产生和发展、基本概念和范畴之外增加了“身边的旅游”这一子模块,目的是拉近学生和所学内容的关系,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所学内容的影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性行业视角。对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等二级子项目的理论教学也由最初的教师主导型转变为师生互动式,即主讲教师负责基本理论的引入与基本概念的澄清,学生项目组负责内容的进一步深化。理论内容还包括旅游组织、旅游影响等方面,也实行师生互动式教学。而在实践内容的分解上,主要采用依据项目进度在不同节点插入学生实践活动的方式,同时还增加了聘请校外的业内人士为学生做行业动态报告或讲座等方式。

1.2 项目方案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主要为WBS表所做的分解内容,包括课程基本理论的讲授、学生实践内容及行业最新动态的研究三个部分,三个部分不是承上启下的逻辑关系,而是依板块展开,交叉进行。

教学模式的设计主要表现为项目内容的设计与教学模式的选择达到了统一,除基础内容之外,每一个二级子项目都有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两个组分构成,教师讲授主要为学生传达本项目运作所需的基础知识与理论。实践部分则是项目组成员依据自己的兴趣关注点,在课程开设之初自组项目小组,从已有的子项目中自主选择展开研究。研究题目自定,研究方式自定,研究结果以研究报告和PPT汇报的方式在课上呈现出来。

以常州工学院2010级旅游管理Y班的教学为例,30位同学组成了5个项目小组,分别作了常州市旅行社发展调研报告、常州市创意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常州市周末短途游调研报告及旅游花博会对常州下属花卉种植基地经济影响的调研报告,另外还有一个项目组同学对旅游业未来的发展做出各种预测,罗列几种可能性,组织全班同学在课上进行讨论。调研报告只是项目组可见的有形成果,除此之外,项目小组还需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成员分配问题、时间计划、费用、调研方式及调研报告的具体内容等以PPT讲授的方式在课堂进行展示,并接受其它同学的提问与质疑。

对于教学效果的反馈则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学校统一组织的学生评教活动,对任课教师教学中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打分;二是各项目组同学做出的成果及PPT汇报,会有除本项目组之外的其他项目组成员为其打分,所得分数与任课教师的分数加权获得最终结果(见表2)。另外涉及到旅行社实习等一些实践环节无法在本学期完成,则其反馈由实习单位给出,不计入本次课成绩。

表2 学生成绩计算

评教 人员 时间 费用 调研 调研 PPT 成

成员 分配 计划 运用 过程 报告 展示 绩

(10%)(10%)(10%)(20%)(20%)(30%)

教师评教()

学生

评教()

……

总评成绩()

2 项目实施

项目实施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组成员管理及课程实施进度管理两个部分,而进度管理又由时间进度管理与内容进度管理组成,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能够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2.1 成员管理

课程教学作为项目来进行管理与一般的管理不同,存在着特殊性,由于学生未受过专业的项目管理训练,在自组项目小组做项目时表现出一定的茫然,需要老师在课余时间对其存在的疑惑进行跟进,具体做法可采用网络跟踪教学的模式,构建项目论坛以随时解决学生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疑惑。具体管理上由项目小组成员自选组长,自主分配任务,主讲教师只负责解答成员的疑惑及组织成员选择项目。

2.2 课程进度管理

课程进度时间管理主要采用项目进度计划表的方式,本文采用Microsoft Project软件对项目时间进度进行整体管理,表3为经过整理的项目时间计划表。在课程教学之初将项目进度计划传达给项目组成员,并作为项目成果评估的考核依据之一,从而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

表3中所示基础内容的教学共9个课时,其中6课时为教师对基本概念及理论的讲授,3课时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的讨论;旅游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共由21个课时组成,其中9课时为教师的讲授部分,6课时为学生用PPT等方式对其项目小组所研究的成果进行汇报及组织全班同学讨论,有3课时为酒店见习,3课时为请行业内人士做专题讲座,学生的实践部分则依据进度表课后进行展开,其实践考核的标准为实践报告的撰写及课堂汇报;旅游外部性问题由18个课时组成,其中9课时为教师对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讲解,3课时为请业内人士做报告,6课时为由学生项目组成员组织的相关板块内容的讨论。

在项目进度的内容安排上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1)学生调研不占用上课时间,采用课下自主完成的形式,表现出课上内容学习与课下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特点;(2)学生调研结果或研究结果的展示并不是与同一板块的理论内容依次进行,而是在调研结果结束之后再进行,从而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完成研究内容;(3)内容的完成设立关键里程碑,在本门课中表现为各项目组研究报告的上交,且关键里程碑有一个具体明确的时间点。

3 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在旅游学概论教学中的实施,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的脉络,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加深对所学理论内容的理解与运用,是对于综合性课程教学的一种有益尝试,也是对现有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这种方法的运用无论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上还是对教学内容的掌控上都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在其他学科的运用中,还需要在对复杂教学内容进行的合理划分、教学模式做出的适当选择、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与修正。

参考文献

[1]盛蕾.关于《旅游学概论》课程建设的几点看法[J].商场现代化,2011,(2):182-183.

[2]黄萍.实用性教学思想与教学实践的创新研究——《旅游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启示[J].统计教育,2007,(4):116-119.

[3]陶卫宁.旅游学概论教材体系建设的现状及其合理架构的建立[J].旅游学刊,2005,(10):98-104.

[4]孟秋莉.提高“旅游学概论”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5):170-172.

[5]张胜男.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方法改革之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1,(2):144-147.

[6]雷可为,刘晓莉.PBGS教学模式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以《旅游学概论》为例[J].科技信息,2010,(10):524-543.

[7]张凌云.我国旅游学研究现状与学科体系建构研究[J].旅游科学,2012,(2):13-25.

[8]李会琴,杨湖浩,周玲,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旅游研究,2009,(12):80-83.

[9]徐龙海,刘殿红.项目管理在涉农高职院校优质公选修课建设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22-124.

[10]张晓慧.旅游学概论教学内容的合理构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旅游学刊建设与旅游教育增刊):35-38.

项目教学理论论文篇6

摘 要: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高等院校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则是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本文从论述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特点入手,分析了将项目式教学引入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阐述了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及其效果评价,从而对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实施项目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探索。

关键词: 项目式教学;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特别是近10多年的历史性跨越式发展之后,目前已经从量的扩展转向质的提升,由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通观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要实现上述转变,其基础工作是抓好本科教学,其核心工作是要大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各地本科院校都在积极推进质量提升工程,而在本科教学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加强学生素质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主渠道,尤其是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更是其中的一大难点。本文即通过将项目式教学引入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并对其理论与实践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新的全面提升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和方法。

一、项目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与主要特点

项目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它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教学项目”,围绕着项目组织学生开展教学,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直接参与教学全过程,主动地进行体验、感悟与探究。这种教学模式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多种教育思想和理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它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生不应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应该通过不断的积极实践建构自己新的知识和经验。它注重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目标指引性、任务真实性、不断反思性和互动合作性,努力帮助学生投身到与他们将来需要有关的、各种有一定难度的真实任务或解决难题的社会活动中去。基于这种建构主义理论的项目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自主地建构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即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具有多元智力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强项和优势,要给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相同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运用自身的智力优势完成学习任务。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采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并且能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基于多元智力理论的项目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创造学习环境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多元智力,使学生各自的智力潜能都能够得到开发和互补。

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的项目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包括:一是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各种能力为目的,而不是把获得知识作为学习唯一重要目标,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三是学生主要通过参与项目来获取知识和能力,在课堂中教师传授的系统知识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更多的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反而是通过项目的参与实现的。四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动合作探究,注重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沟通与团队合作,鼓励学生相互扬长补短,全面提升各种能力。五是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不是唯一评估学生学习的标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参与程度、进步等方面都成为评估的项目。

二、项目式教学引入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本科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基础,在过去精英教育阶段,人们所重视的是研究性人才,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需求主要是应用性人才,特别是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凸现,不少本科院校也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口号,凡是能够提高学生应用性能力的实验,实习和实践等环节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加强。但是,必须指出,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学校相比,其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毕竟是不一样的,即便同样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也会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高职高专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型的应用性人才,而本科院校培养的是综合型的应用性人才。所以,对于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学生不仅要增强其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还必须具备“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理论思维和创新研究的能力,应该是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应用性人才。正因为如此,专业理论对于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来说,只要了解够用就可以了,但对于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专业理论的学习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重要的。

在我国目前的本科教育中,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往往都是比较偏重的,其学分和学时、师生教学精力的投入和教学资源的占用都占据了人才培养计划中相当大的比重。于是,在适应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而不断推进的本科教学模式改革中,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重点,也是难点。因为在绝大多数本科院校中,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上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一是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学中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以传授现有的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主要是围绕知识点的传授进行的。三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四是以标准化测验为主要评估手段,并以这种标准化测验的成绩作为学生各种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固然使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但其应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则相对较差,这与目前本科院校要培养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定位显然是不相适应的,引入项目式教学模式正是为了适应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这一需要。所以,项目式教学的应用与实施就成为了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合理选择和有效途径。

项目式教学最初被广泛应用的主要是儿童教育和中学教育领域,后来逐渐在高等教育中得到推广。在我国的高职高专学校和本科院校中的一些工科、医科和商科等应用性专业都有程度不同的应用,但在本科院校的很多学科专业教学特别是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则很少。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也许与人们对项目含义的理解有关。在很多人看来,项目式教学中的项目就是指借助各种相关资源,在一定时限内成功地制作某种有形的作品或者将某种作品推销给客户的努力过程。但实际上项目式教学中的项目也是管理学科中项目在教学领域中的延伸发展和具体运用,指的是学生自己计划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操作,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它可以是有形的物体作品,也可以是无形的看法或方案。这种教学模式的真正内核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形成一定成果解决实际问题。鉴于这种理解,我们完全有理由把项目式教学这种模式推广应用于本科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理论课程教学之中。因为在理论课程教学中,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地利用各种相关资源对现实世界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理论并有效运用理论,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项目式教学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的具体运用

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的项目式教学可以有两种实施方式:一种是完全项目式教学,即对课程全部教学内容重新整合,通过一个又一个的项目教学来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另一种是部分项目式教学,即对课程的原有教学内容按照其自身特性和教学需要进行分类设计和调整重组,部分内容仍由教师讲授为主,部分内容则通过项目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通过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来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相比之下,后一种方式更运用于大多数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因为有些本科专业理论课程内容比较抽象深奥,单靠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易完全理解掌握,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不同层次的本科院校其教学资源和学生能力等方面也会有程度不同的局限,也将对项目式教学实施的广度和深度产生制约和影响。

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项目式教学与应用性专业课程的项目式教学相比,在实施流程上大同小异,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即明确研究范围、组建项目团队、确定项目选题、拟订实施计划、利用相关资源、分工合作研讨、完成项目成果、展示汇报成果、全面考核评价。但本科专业理论课程项目式教学的成果一般都是研究性报告或论文。由于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所以要保证本科专业理论课程项目式教学的质量,关键是如何有效激发并持续保持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上:

第一,项目选题。这是本科专业理论课程项目式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一般来说,项目选题需要两方面因素的有机结合:一方面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依据课程内容和教学需要来划定可供学生自主选择题目和自由发挥思想的大致范围,并依据课程教学的目的提出项目教学实施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教师所划定的大致范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能力、学习风格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等个性特点进行自主选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料又具有学科交叉性、前沿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问题作为教学项目,便于学生更加深刻而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项目教学的内容。但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不宜把某个项目选题强加给学生进行“命题作文”,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项目教学中展示其智力强项,增强其智力弱项,全面提升其多元智力。在项目选题这一环节,教师担当的是指导者角色,要确保学生的项目选题能够符合课程的教学目的,并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学生担当的是实施者角色,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个性特点,以适合自己能力发展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保证项目学习的可持续性和项目成果的质量。

第二,合作研究。项目式教学的实施方法可以是灵活多样的,但它应该与项目教学的内容相适应,能够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项目式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研究性教学模式,这种特性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项目式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的项目往往都是需要在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的基础上运用这些理论去分析现实中的某些问题,通过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实例,运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最后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这就需要学生认真制订项目研究计划,广泛查阅和充分利用各种相关信息资源,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而且,这种研究通常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因而,项目式教学一大特点就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要开展合作研究。学生在确定项目选题同时就要组建项目团队,拟订研究计划,分工合作研讨。项目团队的组建一般以4—5人为宜,应注重团队成员在知识、能力、个性乃至性别等方面的搭配,强调学生在项目团队中的参与热情。正是通过项目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及其在学科知识方面的融会贯通和在智力才能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才能创新思维,建构起自己新的知识体系,提升自己综合性的多元智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十分重要。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独立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同时又要讲求教师的主导性,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适时适度地加以引导和指导。

第三,考核评价。项目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如何保证在项目式教学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切实达到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目的,这就需要在项目式教学中有一种新的考核评价机制。这种机制可以概括为纵向性的过程管理和横向性的全面评价两个方面。所谓过程管理,就是不仅仅要关注最终的研究成果,也要考察项目团队的研究计划及其实施情况,团队成员的分工任务及其完成情况,每个项目教学中实施步骤都要求有文字记录并赋予一定的考核分值。所谓全面评估,就是在考核内容上涉及学生的学习态度、项目选题的创新程度、查阅利用相关信息资源的能力、掌握运用专业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口头和文字表达能力、展示成果的课件制作能力、团队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等多个项目。在考核方式上包括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成员互评以及团队整体与成员个人表现评价等多种视角。当然,在项目式教学过程管理和全面评估中要避免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搭便车”,不劳而获的现象。教师充当的管理者角色十分重要,教师要及时了解动态,发现问题,调控纠偏,最后在全面综合各方面情况基础上对学生项目式教学的成绩作出结论,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全新和重大的挑战,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会有理想的效果。

四、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的效果评价

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被证明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近年来,笔者所在的湖州师范学院在诸如《世界通史》、《西方哲学史》、《法学概论》、《社会学概论》、《国际关系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广告学》、《管理学》等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程度不同地实施过项目式教学模式。通过对上述这些课程的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任课教师的了解反映,师生普遍认为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的成效是主要的,也是明显的,其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本科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最令人困扰的一个问题就是不少学生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对于专业理论的学习缺乏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项目式教学则让学生在较大范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能力、学习风格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等个性特点自主选定项目,而且将抽象枯燥的理论与鲜活生动的实践结合起来,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切实解决现实问题。这使得学生在学习前目标明确,学习中动力充足,学习后成就感较强。相对来说,项目式教学在有效激发并持续保持学生学习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成效比较明显。

其次,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目前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中也都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但在实际操作时往往是普遍存在教师单独自导自演的状况,学生自主学习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不大,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而项目式教学则突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项目的实施者,项目的完成主要是学生自主实施的结果,教师只是扮演了引导、指导和管理的角色,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无疑是非常有效的。

其三,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的综合素质。目前,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忽视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缺乏独立思考进行创新思维和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较少学生能够把书本上和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而项目式教学中学生要完成项目任务,解决实际问题,一般都会涉及多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学生需要广泛查阅和充分利用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料,依据相关的专业理论,运用专业的研究方法,通过分工合作,反复研讨,形成最终成果,并用课堂演讲等形式加以展示。在此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训练的确凸现了实践性、全面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其四,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合作的团队精神。目前,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在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上强调学生间个体的竞争性,忽视学生间团队的合作性,这与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不相吻合。而项目式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这不仅是由于学生各自的多元智力存在差异,在完成项目教学任务时需要优势互补、协同合作,而且更是为了培养学生树立一种取长补短、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这对于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的学生培养和教育来说,其意义尤为重要。

虽然项目式教学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的实施成效明显,但其广泛推行仍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认真对待加以克服,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项目选题与学生兴趣的问题。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大多适用的是部分项目式教学,可以在教师集中讲授课程的专业知识后再开展项目式教学,也可以在教师部分讲授的同时选取若干个比较重要又比较适合的章节内容开展项目式教学。但无论如何,当学生在划定范围内自主地进行项目选题时,教师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和指导,既要保证项目选题符合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项目教学的可持续推进。

其二,自主学习与教师指导的问题。本科专业理论课程的项目式教学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对于学生来说,这种项目式教学是一种耗费时间较长,投入精力较多,完成难度较大的任务,一般不宜在大一或大四学生中实施,前者缺乏学习的基础,后者缺乏学习的耐性,要保证项目式教学的质量,既要控制项目实施的数量,更要注意项目实施的质量。要加强教师的指导和管理,由于项目团队数量较多,其项目选题又各不相同,这对于指导教师的力量和能力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这需要有更多的指导教师的人力和精力的投入。如果任凭学生顺其自然,没有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则项目教学的成效会大打折扣。

其三,实施条件与考核评价的问题。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需要师生教学双方都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一般适于在小班规模中实施,而且课时量要有一定的保证。教室座位可以移动便于分组讨论,多媒体设备可供学生进行演讲展示、论辩讨论,项目团队的活动都要有文字记录,每个项目团队及其成员的项目成绩最终是通过对过程的全面考核和综合评价得出的,但这些实施条件未必都能充分具备,这种考核评价又显得比较繁杂。所以,在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有效实施项目式教学也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

总而言之,本科专业理论课程中实施项目式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其尝试结果表明,成效是明显的,但难度也是存在的。要提升这种项目式教学的质量,改善其教学效果,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

[1] (美)Sally Betman著,夏惠贤等译.多元智能与项目学习[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 夏惠贤. 多元智力理论与个性化教学[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3] 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钟启泉.研究性学习国际视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 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与策略[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

[6] 王林发.研究型教师培养的“项目学习”教学模式[J].教育研究,2010,(8):105—109.

[7] 刘育东.我国项目学习研究:问题与趋势[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7):182—187.

[8] 王应解.在本科教学中引入项目开发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7,(9):47—50.

项目教学理论论文篇7

[关键词] 建构主义;项目训练点;理论整合;案例展示;授课流程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2)06?0044?04

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校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重点关注的课题。建构主义是应用型教学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独特学习观,它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1]。根据建构主义原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最核心的理念是教师通过课程设计去引导、启发学生主动地学习。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原理教学最大的难点是如何设计所讲授的课程。笔者认为,项目训练式教学法正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原理上的一种课程设计方法。通过项目训练式的课程设计,可以有效地实现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模式。

一、建构主义的由来与发展

1. 建构主义的由来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由瑞士的皮亚杰(J. Piaget)首先提出的。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2]。所谓同化,就是指把外部环境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就是说个体对外部环境信息的简单接受,进而储存到自己认知结构内的过程。而顺应是指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个体不得不作出相应的调整去适应外部环境,即个体认知结构再加工、重组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

2. 建构主义的发展

在皮亚杰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维果斯基在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中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作用[3]。这些研究使建构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使其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得到了应用。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4]。“情境”是指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情景。“协作”是指学生在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等方面的协同。“会话”是指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群体思维碰撞。“意义建构”是指对所学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领悟。

二、项目训练式教学法的概念与逻辑思路

1. 项目训练式教学法的概念及应用

项目训练式教学法是指在理论授课的同时导入一个或几个与所讲授理论一致的项目,并指导学生完成该项目。项目训练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由于项目贯穿在整个理论讲授中,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学生更容易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项目训练式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项目教学法的主要思路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独立完成一个项目,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来培养实践应用的能力。项目教学法的理论讲授与项目设计往往是分离的,在授课中往往会把项目设计安排在课外或者是专门的时间去完成。这种模式虽然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但由于理论授课与项目设计是分离的,学生还是很难把具体的理论知识点同实践应用结合起来,达到建构新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目的[5]。而项目训练式教学法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项目训练式教学法中所讲授课程的理论知识,被整合、分解成与实际项目的设计逻辑一致的理论知识点,每个理论知识点与其相关的项目设计组成一个项目训练点,在教师讲解、指导、讨论、启发下,学生和教师一起完成这个项目训练点的项目设计。因此,整个课程是由一个个的项目训练点组成的体系,理论讲完了,整个项目的设计也完成了,这样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完美结合。

项目训练式教学法能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实践应用的能力,真正实现应用型教学。项目训练式教学法适用的课程非常广泛,以市场营销类课程为例,如品牌管理、CIS设计、营销策划、创业计划、零售管理、消费者行为学等课程均可采用。

2. 项目训练式教学法的建构过程

项目训练式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原理。根据建构主义原理,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情景,学生通过主动的协作与会话去建构新知识,因此项目训练式教学法的建构过程如图1所示。在项目训练式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对所授课程进行项目训练式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要与实践紧密结合,并且体现在一次次具体的课堂授课中。每次课程就是一个项目训练点,具体设计方法将在以后的环节全面阐述。学生通过项目训练点的学习与训练,就掌握了项目训练点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实践环节,这就是建构主义所说的同化过程。然后通过课外与课内的协作与会话,学生主动地去顺应新知识,并在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去再加工、重组新知识,从而最终建构新知识,真正培养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3. 项目训练式教学法的整体逻辑思路

项目训练式教学法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课堂中的理论讲授与训练,以及课外的实践与巩固,让学生培养实践应用的能力。因此,项目训练式教学法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对现实企业经营的实践和学习,提出项目训练式教学法的整体逻辑思路(如图2所示)。该思路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项目训练式教学法的授课流程,即项目训练点的授课流程,一般情况下要安排一次课完成。项目训练式教学法的具体授课计划是由若干个按照一定逻辑顺序安排的项目训练点,包括五个阶段,分别是理论讲授、项目展开、分段讨论、当堂设计与启发引导。第二部分,包括六个要点,它们是项目训练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教学要点,分别是理论整合、项目选择、项目分解、案例展示、项目巩固与考核分组。

三、品牌管理项目训练式教学要点

1. 理论整合

进行项目训练式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要依据现实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去整合理论。管理类理论课程是对现实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总结,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现实企业经营管理实践去整合理论知识点,使其形成一定的基于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逻辑顺序,这样在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做项目的形式去讲解,以掌握整个课程的理论知识点。例如品牌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会有很多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材其编排顺序,即理论知识的安排有所差别,但其基于实践的理论知识点大致上是一致的。因此,作为讲授这门课的教师,首先要在总结自己或别人的品牌管理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去整合理论知识点,使其理论知识点按照实践中品牌管理的内在逻辑去排序,这样教师就有了一个基于品牌管理实践的理论知识点授课逻辑顺序。这个逻辑顺序是整个项目训练式教学的核心,课程中所做的项目正是按照这个逻辑进行的。如品牌管理,教师可以把整个课程分为品牌创立、品牌传播、品牌发展与品牌更新四大理论模块。对于这四大理论模块,教师还要进行细化,如品牌创立可分为品牌命名、品牌标识、品牌定位、品牌个性与品牌形象等五个理论知识点。整个品牌管理课程的项目训练式授课正是按照这个逻辑和知识点去进行理论讲授与项目训练的。

2. 项目选择

进行项目训练式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选择合适的项目。项目训练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项目与理论整合后的理论知识点相结合,形成一边讲授相关理论,一边完成项目的训练。因此,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选择合适的项目是应用项目训练式教学的关键环节。在选择项目时有以下几个要点:①在项目训练式教学中有两类项目:一类项目是在授课时教师和全班同学一起完成的,也就是边讲授理论,边同全班同学一起讨论完成的项目。另一类项目是要求学生分组课下完成的,是每一个小组独立策划一个项目。我们现在讨论的是第一类项目,及同学生上课时共同完成的项目。②选择项目时可以选择一个或者多个,但不要过多,一般不要超过三个。具体选择几个和教师讲授的课程理论知识点密切相关的,如课程的理论知识点之间逻辑比较强,成一个体系,可选择一个项目贯穿整个课程的始终。如品牌管理,其理论知识点之间逻辑性和系统性强,可选择一个项目贯穿品牌管理课程的始终。再如像公关与营业推广类课程的理论知识点比较多,整个课程的理论知识点系统性不强,可选择多个项目分别在课程中的不同环节完成。③选择项目时要选择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一些事例,这样方便在项目训练中联系实际。如在品牌管理课程中可选择牙膏企业进行品牌策划,这样学生可以非常方便地在项目训练中联系实际,建构新知识。④选择的项目应与所授课程紧密相连,应是能利用所授课程理论知识解决的实际问题。

3. 项目分解

项目训练式教学的基本思路是一边进行有关项目的理论讲授,一边针对有关项目进行实践训练,通过这种模式让学生建构新的知识,培养实践应用的能力。因此,如何边讲授理论,边进行项目训练是项目训练式教学的难点,也是关键点。解决的方法就是对项目进行分解。项目训练式教学中选择的项目,一般是现实企业实践中要求完成的策划,如针对某个企业的品牌策划、公关策划与营销策划等等。因此,这些策划可以分解成若干部分完成。当然,项目分解成许多部分要与理论整合后的知识点相对应,这样就可以实现边讲授理论,边进行项目训练的授课目标。如品牌管理课程,课堂上选择的项目应该是针对某企业的品牌做品牌策划,可以把该策划分解成品牌创立、品牌传播、品牌发展与品牌更新四大部分。然后可再对每一部分进行分解,如品牌创立可分解为品牌创立策划、品牌命名策划、品牌标识设计、品牌定位设计、品牌个性确定、品牌形象建立等六个训练点[6]。在项目训练式授课中,可让每一个训练点对应一个或几个理论知识点,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调查讨论的方式建构新知识,培养实践应用的能力。

4. 案例展示

项目训练式教学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项目训练来促进学生建构新的知识,培养实践应用的能力。要使学生顺利实现新知识从“同化”到“顺应”的知识建构,案例展示是在项目训练中常用的、有效的方法之一。所谓案例展示是指在项目训练式教学中的每个项目训练点,在结合相关理论知识点的基础上大量展示相关实践案例,并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与创新来实现项目训练点项目的完成。如在品牌管理中,讲授到品牌命名时,每讲到一种品牌命名的方法,教师都要大量展示相关品牌命名的案例,并启发引导学生尝试按照该种命名方法给项目品牌命名。

5. 项目巩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所以教学中必须要学生主动地去寻找、探索与形成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在项目训练式教学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教师主要采用项目巩固的方法来训练。项目巩固主要包括两种方法:一是课前考察项目相关内容。在项目训练式教学中,每个项目训练点一般要安排一堂课来完成,在课前可安排学生考察相关内容。二是每隔一段时间分小组独立完成自选项目。如把全班同学按照3~5人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独立策划一个项目,选择的项目不能是课堂上大家一起做的品牌,也不能是社会上已经非常成功的品牌。教师可把整个项目分解为品牌创立、品牌传播、品牌发展与品牌更新四大部分让各小组在一个学期内分四次以作业的形式上交,教师要专门抽出时间对作业进行课堂讲评。

6. 考核分组

项目训练式教学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一般3~4人一组,每组的人数不超过5个,而且分组时要求能力搭配合理、学习的主动性搭配合理。小组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上课讨论,二是上课训练,三是上课回答问题,四是课前实践,五是课后作业。考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后实践完成情况,二是上课时小组及个人表现。无论是课后作业或是课堂表现都应以适当比例计入期末总分,以此促进学生主动高质量地完成相关作业或项目。

四、品牌管理项目训练式教学流程

1. 理论讲授

项目训练点授课的第一块内容是理论知识点,一般情况下理论讲授的时间要控制在整个项目训练点授课时间的1/3以内。在讲授理论知识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理论知识点不应该是基于某个教材的,应该是教师自己的总结性知识。二是理论知识点应该是提炼的、精简的,这样教师才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培养学生能力的项目训练上。三是理论知识点应该能够实际解决相关项目。

2. 项目展开

根据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理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种“脚手架”,学生利用这种“脚手架”去一步步地建构新的知识,这种“脚手架”就是概念框架[7]。项目训练式教学的整个教学体系就是由众多项目训练点和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为节点组成的“脚手架”,作为节点的项目训练点及与其相关的知识点也应该有自己的“脚手架”,这个“脚手架”称为项目展开[8]。如品牌定位是品牌管理中的一个项目训练点,可以按照产品特征、物质利益、精神利益、个性与价值观等五个方面展开。在设计项目展开时,一要多方面寻找材料,吸收别人的研究成果;二要深入思考,多方调研提出自己的项目展开思路;三要按照实践应用的要求和逻辑展开项目;四要与案例展示同时进行。

3. 分段讨论

所谓分段讨论是指依据项目展开的顺序,通过案例展示的方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这是通过项目训练式教学模式建构新知识的中心环节。比如,在讲到品牌定位时,可以按照产品特征、物质利益、精神利益、个性与价值观等五个要点依次讲解。在讲到每个要点时,首先要讲解该要点的概念。其次要展示基于该要点的企业实际案例,如可展示飘柔、海飞丝、农夫山泉、王老吉等品牌广告。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讲评,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最后要让学生展开讨论,提出基于该要点的品牌定位策略。

4. 当堂设计

学生通过理论讲授、项目展开和分段讨论后,对该项目训练点已经认识得比较透彻,基于该项目训练点的同化过程基本完成。接下来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协作与会话的方式去顺应建立基于该项目训练点的意义建构。如在品牌定位时,分段讨论后,教师要求学生进行3~5分钟的小组讨论,最终确定所做项目的品牌定位,并通过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各小组也可以在课外独立完成项目,并定期在课堂上展示。

5. 启发引导

启发引导与案例展示是项目训练式教学中两个主要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贯穿了项目训练式教学的始终,它对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很高。学生通过当堂设计提出了若干基于该项目训练点的设计方案后,教师要同学生一起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 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95-99.

[2] 刘儒德.论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106-112.

[3] 徐豪,等.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8):92-93.

[4] 高文.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J].教育发展研究,2001(8):13-15.

[5] 王庆.应用型高校模拟实训教学法研究——以市场营销类课程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6):73-77.

项目教学理论论文篇8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能力本位 实践教学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65-01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实践教学日益受到重视,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运用项目教学法对本课实践教学进行了设计,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一、项目筛选与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项目教学法,就是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需要完成的实践任务以项目的形式交给学生,学生以小组工作方式,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定计划、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个项目活动。课程项目教学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最终可达到既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教学目的。

选取好的项目是项目教学法的基础和关键。教师在项目选取过程中必须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项目活动怎样调用学生的已有知识,项目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最好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学习才能够完成的;二是此项目能否让学生感兴趣;三是能否激励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四是激发学习自觉性;五是如何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并相互学习;六是如何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七是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最好能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为此,我将《概论》课进行如下实践项目活动设计: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观看《走进》、《百年小平》等视频片写一份观后感;2.同志诗词接力朗诵;3.解读科学发展观――我为学院(某企业、某社区、家乡)科学发展献良策活动。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1.主题演讲:伟人与实事求是;2.说说高职生该不该求真务实。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

1.观看《建国大业》,写观后感;2.学毛著读书报告会。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1.情景剧: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的一天、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一天、公私合营企业的员工一天;2.讨论:社会主义改造得与失。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讲述:华西村的共同致富故事; 2.辩论会: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理想能否实现?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情景剧:“和谐号”基本路线动车站点解说词;2.小康社会面面观:案例、图片、影音展示。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情景剧:小岗村今昔;2.家乡改革开放代表成果展,可以选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百姓生活水平、民风民俗等等不同角度来考虑。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讨论:话说市场经济;2.辩论:股份制利弊谈; 3.说说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两会”聚焦:模仿王小丫就某问题跑两会采访;2.自由民主人权辩析:中国大学生与美国学生的对话。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话说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2.石化行业企业职业道德调查;3.红歌接力赛。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高职生诚信调查; 2.锦州房价调查;3.我为平安校园献一计。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

1.设计赴台导游词; 2.观看《郑成功》感悟; 3.情景剧:基于“大三通”的重逢。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领导人与外交:观看《外交风云》谈体会;2.讨论:核武器与和平;3.和平微博接龙。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说说国家科技进步奖;2.杰出人才榜; 3.信息化战争例谈。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观看《建党伟业》写观后感;2.颂歌献给党接龙;3.辩论:网上党支部是否可行?

二、项目教学组织与评价

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完成需要一个适当的组织形式。要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六步法为每个项目设计具体可行的教学步骤。这里主要包括:

1.布置项目任务。首先要分组,小班可每组5―6人,大班可每组8―10人,选出组长1人,项目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师做任务驱动,讲述本次实践活动的意义,使学生了解解决任务前要使用的一些必需的知识技能。

2.制定项目活动计划书,含活动主题、活动目的、小组名称、小组成员、项目活动的具体实施计划、预期效果等。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计划书中如何分解任务,如何分工协作,何时完成,以及考虑每个细节等等。

3.具体实施项目任务。实施项目任务是在教师指导下,由组长带领项目活动小组,按照已经制定的计划书进行实际操作。学生通过任务单,资讯单、信息单等10个单子有条不紊的完成项目,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则通过以上的10个单子以及分组单,实施计划单和成绩报告单来完成教学组织,实训指导、任务检查,成绩评定等教学内容。

在学生完成一个项目后,要归纳总结:学生分组介绍项目成果。采取学生评价和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每组介绍完后,让另外小组代表评价,然后教师评价。让其他小组代表评价可以督促他们认真听讲。教师在总结评价时,要从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对各活动小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对表现优秀的进行表扬;对不足的给予鼓励,并指出问题的所在。项目任务的成绩,采用学生组内打分、组间打分和教师打分相结合的办法。《概论》课课业实践教学最终评价占总成绩40%,与理论测验成绩(占60%)共同折算成考核等级。

参考文献: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思政课教改初探――以《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李莉莉, 高建军.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研究导刊.2010(29)

项目教学理论论文篇9

关键词:软件工程;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

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除了具有科学性,还具有很强的工程性和实践性[1].课程的教学不仅要讲授理论知识还要在上机实践环节引入项目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到项目开发中来,掌握项目开发的一般过程,在项目实践中得到锻炼,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软件工程的兴趣,而且能够拉进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距离,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2].

1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

传统的软件工程教学一般是采取知识结构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师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的讲解软件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学生则按部就班的被动接受每个知识点.虽然大部分知识点都对应有实例,但是这些实例往往是彼此孤立的并没有什么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体会到每个知识点的具体用途.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会学了后面忘了前面,这会非常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有可能导致产生厌学情绪.而且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难以把握软件工程课的整体知识框架,无法掌握一个项目完整的分析和设计过程.因而无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的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3].可见,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相脱节,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软件工程项目开发的过程更是无从知晓.这样教学的效果很不好,对学生软件工程能力的培养也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2项目教学法对师生的要求

2.1项目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想进行软件工程的项目教学,首先要对软件工程项目的开发过程要做到了如指掌.教师自身不仅要具备很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要积累相当丰富的软件开发经验.教师只有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才能够理解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而在项目教学过程中做到从实践出发,从整体上把握好项目的进程.教师应当做到能够熟练的从理论知识传授者到项目开发管理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转换,即要作为教师传授理论知识,也要担任项目管理者推动课程的教学与项目的进展相结合.课程有课程的授课进程,项目也有项目的进展特点.项目的进展不同于上课,上课的进展是根据教学大纲,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的教材,讲授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授课进度.而项目的进展是受时间限制的,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软件产品,在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以项目管理的方法,要求学生去推进项目的进展.

2.2项目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

项目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软件工程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完成一定的项目内容.项目最终是要能够交付的、能在现实中使用的产品,需要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要使学生在实验课程中达到这样的要求,不仅课时数有限,从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上,也显得要求过高.但至少要求学生能够完成部分的项目内容,而且要求做出来的项目内容都要符合标准和要求.课堂教学的效果是通过考试的形式来进行测试的,而现实的软件公司中的项目是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交出符合要求的产品.作为软件公司本身,制造该软件产品所花费的经费要低于软件的价格,这样软件公司才能赢利,这样的项目才是成功的项目.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完成项目或者项目经费超过了软件价格,这就是一个失败的项目.要让学生知道这样的利害关系,开发项目是有时间限制和经费要求的.所以就要求学生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任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不同的人担任不同的角色,相互之间需要有沟通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担任项目管理者的角色,规划和督促整个项目的推进,以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受项目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有一个切身的体会,使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

3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在软件工程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从教材的选择、项目的选择、项目的教学和实施,都要进行精心且合理的设计.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项目开发,才能将理论知识固化,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3.1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教师在选择教材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班级的程度选择不同难度的教材.专科班与本科班、软件专业与网络专业的学生所选择的教材应是不同的.现代的软件工程内容丰富,不断涌现出新的方法与技术,如构件技术、UML建模等.要使教学跟上软件工程发展的步伐.不论采用校内外优秀出版社教材还是国外教材,都要精心选择.选择以适当难度、时效性为原则,使软件工程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最合理.

3.2项目的选择

好的教材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而好的项目则是项目教学法的关键.项目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1)项目的选取要做到既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太难无法实现更打击学生学习的信心,太简单又达不到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2)项目应选择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能接触到的项目,比如学籍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成绩管理系统等.学生对这些系统平时接触过,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通过理论知识的教学和项目的实践,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和技术去实现这些系统,学生即熟悉又有兴趣[4];(3)项目应来源于实际的项目,是经过用户检验的项目,是成功的项目;(4)项目本身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要具有时效性,典型性和代表性;(5)无论是需求分析阶段的文档还是实践阶段的程序代码,这些项目资料都要做到规范和经典;(6)教师要对所选项目非常熟悉,要亲开发过该项目,这样才能做到对项目进展的有效管理,和对教学的合理组织.

3.3理论课程中的项目教学

软件工程理论课程的授课顺序应该按照教材的顺序讲授,以教材为基础.教师的教学仍然要围绕教材展开,但是学生在课堂上一般只能理解所学理论知识,要能够真正掌握并且达到熟练运用的水平,还要通过课后认真研读教材和在实验课程中的不断实践.缺少实践,只讲理论,不能学好软件工程;而理论课程讲述不深入,单以项目进展为驱动来讲理论课,也不利于全面学习软件工程知识.因此,应当将项目实施步骤作为案例合理地穿插在理论课的教学中.教师在理论讲解的同时,要创设软件开境,营造开发氛围,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软件开发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需求,教师从旁辅助和指导学生分析并解决问题.

3.4项目教学具体实施要求

3.4.1设计合理的教学进程项目进展的速度要与理论课程的教学相一致,理论课与实验课,可由教师灵活安排,不必采用固定的一次理论一次实验的上课形式,可以在开始时多上理论课,后期集中上实验课,进行项目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认真地设计教学内容,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生班级情况进行设计.3.4.2人员的组织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组,每组设有组长,让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担任.组员的分配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成绩穿插分配.调动学生项目开发的积极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好项目开发的前提.多鼓励学生,抓住课程提供的实践环节,在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努力进步.组内的成员相互协调工作,共同推进项目的进展.可以使不同的小组完成不同的项目内容.可以使学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的沟通与合作.在软件工程的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和技术,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3.4.3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使用最新的应用软件目前的项目开发的每一步工作都有完成相应工作的应用软件,比如需求分析时画用例图要用到visio2010、PowerDesigner或者RationalRose等应用软件.这些工具的使用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较易于掌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个人电脑的拥有率已经相当高,应要求他们掌握这些应用软件的使用.Internet提供了很多这些应用软件的下载,下载并应用这些应用软件也是学生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一个扩展.3.4.4规范项目开发项目的开发不是一个人的工作,需要在开发的过程中项目组成员的配合与协调,这就要求项目组的人员工作需要符合统一的规则,这样才能协调工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完成部分的项目要求,但完成的部分必须做到标准化,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具有一定的项目工程意识,才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磨练.教师在学生团队进行项目开发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项目过程,规范开发流程,通过专业的项目管理模式,督促学生代码书写做到规范,文档编辑做到标准,研发流程做到熟练,并掌握一定的书面沟通,设计编码等技能.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多进行创新性思考,多学习新技术和新方法.要能够保证项目的相关材料既符合标准,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5考核方式

软件工程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是采用期末笔试的形式,这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在平时的项目工作中的表现不能进行评分,也不利于监督和督促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因此,在软件工程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后,其考核方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为了达到督促学生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实际项目开发能力的目的,教师要重点考核其项目完成情况.通过学生在项目实验课程中的表现情况,以及让学生上交电子文档的项目资料或书面资料,给学生打分.每个学生上交的项目资料内容应是不同的[5].因此,考核方式应为:期末考试和项目完成情况考核两部分相结合,这两部分所占比例建议为各站百分之五十.这样的不仅能够通过期末考试考查理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也能够通过项目考核达到提高学生项目开发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这样才能使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在软件工程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掌握软件工程这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项目开发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将来的就业竞争实力.项目教学法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引入了实验课程,课时数增加了,教学的难度也同步增加了.这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提高了,但这样的提高对学生的未来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李林蔚.浅谈项目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内江科技,2016(01):56,75

[2]耿卫江.分析项目教学法在“软件工程”课程中的实践[J].信息化建设,2015(03):118-120

[3]张美娜,张玉军.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5(15):75-77

[4]蔡琴,张凯.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04):175-178

项目教学理论论文篇10

关键词:项目驱动式教学;中国对外贸易;教学效果评价

一、引言

“中国对外贸易”是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将其设为该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该课程以我国对外贸易的理论、政策和实践为研究对象,具有理论性、政策性和发展性的特点。该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讲授法。在教学实践中,单一地使用“讲授法”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种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即使此门课的课程内容能跟上我国外贸发展的形势,学生掌握的也只是我国外贸发展的现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当他们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时,会发现对现实的贸易问题不知从何入手解决。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迫切需要进行改革。针对“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的特点,众多院校都进行了相关教学改革。如东北财经大学的李辉把专题式教学应用于“中国对外贸易”课程教学中,包括专题教学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内容的设计、专题教学方法的设计、专题教学手段与考核评价方式五个环节,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又如新疆石河子大学的唐勇和陈砺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对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大连民族学院等高校也分别对“中国对外贸易”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高校就已开始运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现状,较好地解决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是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一条很好途径。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在不同课程的教学中均尝试运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例如,郭雪峰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中采用了该教学方法,以教学项目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再如,刘波等指出了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的误区,结合授课对象的特点和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所需具备的条件和要求,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采用了该教学方法。[4]

二、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实施

从各个高校在不同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实践来看,该教学法在实践中的教学效果受到课程特点、学生和学校的支持与配合、教师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学生的学习基础等的影响。因此,针对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特点以及“中国对外贸易”课程在专业课程中的定位和性质,需要探索出适合我校该课程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方案,以进一步促进“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我校自2004年开始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开设“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目前该课程为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的专业选修课。该课程研究内容决定了课程理论性较强,且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正持续更新和发展。因此,自2005年开始,笔者就不断探索该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了该课程教学中讲授法与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模式。笔者在“中国对外贸易”课程中应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具体过程如下:

(一)教学内容结构的调整

利用32学时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理论和方针政策等知识点进行讲授,8学时开展项目驱动式教学,分别设置了农产品贸易和区域经贸关系两个方面的项目。项目具体名称根据授课学期的中国对外贸易前沿热点问题进行确定。

(二)项目驱动式教学在“中国对外贸易”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学生通过教师设置的各项目,学会在项目小组中分工合作、对项目研究的整体方案的设计、文献数据等资料的查找、数据的分析、图表的制作、项目研究成果汇报PPT的制作和课程论文写作等。在各项目组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微信群或QQ群等平台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课堂成果汇报时教师和其他小组同学可以提问展开讨论,最终由教师对各组成果进行评分和点评。因选修“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的学生大多为大三学生,即将要开始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然而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过经济论文写作,且对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规范及查阅文献数据的途径等掌握很少。因此,教师在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过程中,使之与课程论文、毕业论文写作相结合,在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的过程中教授学生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规范等,为学生后期课程论文写作和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基础。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效果的评价

项目驱动式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授课学生进行调查,从而了解项目驱动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结合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断进行教学法的改进。从近年来所教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反馈结果看,项目驱动式教学法能较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查找文献、数据、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规范制作Excel图表、制作PPT以及课程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参与到项目学习的整个过程,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项目驱动式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项目驱动式教学在“中国对外贸易”课程教学的应用中遇到了如下问题:

(一)授课内容需不断调整和更新

“中国对外贸易”课程传统的授课方法是以教材为依据,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之教材内容总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热点问题。因此,采用项目驱动式教学法首先要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和更新,压缩部分理论内容,增加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课时。

(二)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课时少问题

项目驱动式教学在实施时只安排了8个学时的课时,最多只能安排两个项目。因此,需要适当增加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课时量,让学生能参与更多的项目研究。

(三)选课学生人数多,项目分组人数设置的问题

目前,每学期选修“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的学生人数在130人左右。如分组过多,学生汇报项目研究结果需要较多课时;如减少小组数量,则每组人数又过多,不利于项目的开展。

(四)传统的成绩考核方法需改变

传统的成绩考核以期末闭卷考试卷面成绩为主,对学生课下学习过程考查比较欠缺。项目驱动式教学需要学生课下花较多时间查阅文献和数据、进行小组讨论、制作PPT以及项目论文的写作。因此,需要增加平时成绩所占比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才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

四、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改进措施

(一)调整与拓展原有授课内容

授课内容包括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基本政策、中国对外贸易管理制度(法律制度、关税制度、海关管理制度、贸易促进制度)、对外贸易关系、农产品贸易等专题。教师讲授专题内容前启发学生先自学,教师重点讲授难点,并多结合案例或实例进行分析。项目驱动式教学是以基本知识点为基础开展的。

(二)增加项目驱动式教学的课时数

由原来的8个学时增加到20个学时,设置农产品贸易、区域经贸关系、贸易争端等方面的项目,具体项目名称结合每学期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热点问题制定。

(三)每组人数控制在7人以内

目前,选修“中国对外贸易”课程的学生人数较多,一般在100人以上。那么,一个项目的分组数量就会在20组以上,汇报项目组的成果需要较多的课时,且先汇报完成的组到最后几个组汇报时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下降。因此,建议5个行政班选修该课程时,分为两个教学班来授课,每个教学班人数控制在70左右,每个小组7人左右。

(四)对评分量化标准进行细化

成绩考核方面,笔者已经从研究方案设计、数据来源可靠度、图表规范性、数据统计分析的准确性、PPT制作、成果陈述的条理性及回答提问的准确性等方面对评分量化标准进行了细化。同时,期末试卷题型及分值也应进行相应改革,以主观题为主,主观题占总分的60%,客观题则占40%,主观题以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热点问题的材料分析题为主,重在考核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