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9 19:24:05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篇1

关键词:语言 文化 英语精读课教学 文化渗透

语言是文化的反射体和载体。学习一种语言不仅是对其发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学习掌握,也一定要包含对其丰富内涵和知识背景的了解。否则,对这一语言的学习只是一知半解,或者存在很大的误差。作为语言教学之一的英语教学,特别是基础阶段的精读课教学也更是如此――离不开文化的渗透。

一、文化渗透在英语精读课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是在一定民族文化、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记载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的符号,蕴涵着丰富的诸如这一国家的传统习俗、文学艺术和价值观念等文化内涵。若在语言教学中忽略文化的渗透,那么即使你掌握了地道的发音、丰富的词汇、标准的语法,在单纯的阅读或实际的与外国人的交流中都会出现一些诸如理解误差、闹笑话甚至是伤及对方感情等问题。比如说我们中华民族自古把龙视为民族的象征,龙是吉祥、幸运和权威的代名词。但是英语中与汉语龙对应的dragon一词却是邪恶、坏运气的象征。所以才会有把“亚洲四小龙”翻译成“Four Tigers of Asia”而不是“Four Dragons of Asia”的译法。如果你不了解这一中英文化的差异,在交流或是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误解是无法避免的。中英语言文化内涵的差异是只有通过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一起加以渗透来习得掌握的。所以费赖斯说:“讲授有关民族的文化和生活情况绝不是实用语言课的附加成分,不是与教学总目的全然无关的事情,不能因时间的有无或方便与否来决定取舍,它是语言学习的各个阶段不可缺少的部分。”

大学英语精读课是大学英语专业课教学的基础部分,也是学生入学以来最早接触的课程之一,所以在其教学中科学有效地进行文化渗透更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英语精读课上适时地进行文化渗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果对英语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很多,就会加快理解速度、加深理解深度。比如精读课上讲到的Twelve Angry Men一课,如果不在课前介绍一下美国司法制度和陪审团制度运作规程及相关词汇(因为其与中国司法制度存在的差异),学生们就会产生理解上的障碍。其次,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为只有了解了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才能和自己的划清界限,从而写出标准地道的英语文章来。再次就是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相当的帮助。只有了解了西方人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念等,才能培养出得体的交际礼仪。比如Good Manners in England一课只是介绍了与英国人交往的一些基本礼仪,我在实际的教学中又适当进行了扩充,这样学生们对西方礼仪有了更多了解,在以后的交际中就会多加注意,交往起来也就更得心应手。最后,适当的文化渗透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总之,只有越早下手,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就越深,取得的成效才会越显著。

二、如何在英语精读课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

在最近几年的英语精读课教学中,我不断摸索研究,总结了如下几个文化渗透的方式:

(一)课堂渗透

课堂可以说是最直接进行文化渗透的地方,抓住这一环节进行自觉自然的渗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词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词语的文化内涵包括词的内涵意义、感彩、联想意义以及某些成语、谚语、惯用语的文化背景等方面。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即使表面意思完全相同的词汇也会有不同的联想意义,在用法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讲到black sheep时,说“Tom is the black sheep in his family.” 让同学们自己理解可能会存在误差,这时候教师补充黑色和白色在英语里的意思及发展背景就会有助于他们正确的理解。所以在精读课上讲解词语的时候,教师应该适时地扩充英语词汇的外延意思,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词汇的语义并加以使用。

2. 篇章(全文)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在学习每篇新课文之前,对其文化及历史背景知识进行介绍,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主旨,并达到扩展这方面知识的目的。比如在讲到Clearing in the Sky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先给学生们介绍了传统的American values,学生们在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以后才对文中老父亲执着一生在高山的林中开垦荒地的依赖自我、尊重艰苦劳作和颂扬农村生活方式等精神有所理解,进而增进了对文章主旨的深刻把握。

3. 细节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不放过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传授英语文化知识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在讲到Darken your Graying Hair, and Hide your Fright一课时,遇到了这样一句话:“One is a sphinx, one seems almost removed, and one sees it all. ”我发现其中sphinx是一个很有讲头的细节:当sphinx写成Sphinx时,是希腊神话中狮身人面的怪兽;他问路人的Riddle of the Sphinx(“斯芬克司之谜”);以Oedipus成功猜谜而后引发的一系列故事为由来的Oedipus Complex(恋母情节)等。这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他们理解,更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二是对所学文章进行深入的语言风格、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并与汉语中的这些技巧进行对比,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文学欣赏和语言应用能力。比如在讲到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一课,我就介绍了fairy tale这一文体以及相应的写作风格和特点。还有Button,Button这一课的fantasy的文体等等。三是利用生活中遇到的每一个西方的节日,给学生讲授与之相关的来历、风俗和习惯。比如Easter,Halloween和 Christmas等。

(二)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寓教于乐

除了课堂讲解的文化渗透,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收看一些电影、各种记录片片段,或者收听一些英文原声听力材料使他们了解英美国家的风土人情,学到与英语文化有关的交际方法和手段。比如还是Twelve Angry Men一课,除了可以在课前介绍美国司法词汇,还可以给学生们播放《律政俏佳人(Legally Blond)》这类的涉及美国司法制度的电影片段,加深学生们对美国司法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的理解,从而有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教师在运用这些辅助直观教具的时候不能只单纯地让学生自由观赏和收听,因为大多数时间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会不自觉地转移注意重心,获得的信息也会受到限制,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在这个时候要给予必要的解释说明和指导。

(三)丰富的课外活动

学习和掌握外国文化仅仅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是不够的,学生还必须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扩大自己的语言文化知识。教师要经常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并提醒他们在阅读时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并随后组织一些知识竞赛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此外,教师还要多组织一些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真实语言环境中体会和运用英语。比如英语角、英语周、英语晚会、英语戏剧大赛等等。还可以适时地邀请一些外籍教师参与进来,比如一起举行万圣节化妆晚会。通过与外籍教师的接触,学生往往能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生动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结语

人的语言受本民族文化长期熏陶,所以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形态也会通过语言反映出来。要想达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成功和谐的交际,必须要了解深知目标语文化。大学英语精读课正是为大学英语专业学生实现跨文化交际打基础的课程,所以我们更应该有意识地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多向学生介绍英语国家文化,并分析比较汉语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差异,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他们的语用能力,这样他们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才能减少语用失误,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杜瑞清.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9.

[2]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6.

[3]胡文仲,高一虹.外语教学与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2-5.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篇2

关键词:高职教学 专业英语 英文报刊

1 高职专业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教学是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但是,目前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许多的高职院校中,英语阅读教学还是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资源与现实脱节)。高职专业英语的阅读教学基本上由是英语精读课和泛读课构成。英语精读课侧重于对课文语言知识点的讲解、教师从字词句对文章进行逐一进行讲解,逐段分析,然后把部分段落翻译成中文。而学生却在下边随心所欲,自己干自己的事情。英语泛读课的教学方法也基本上类似于精读课,课堂上主要是以学生做阅读理解练习教师讲解为主,然后辅以一些单词的讲解和课堂趣味活动。这种阅读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英语实际阅读能力的培养,而且也降低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久而久之,英语阅读课成了教师和学生最头疼的课程之一。

2 英文报刊阅读的相关背景

在国外,报刊资源直接服务于教育研究的项目还是颇多的,影响较大的是美国的“报刊用于教育”计划,即Newspaper In Education,简称NIE计划,这是《纽约时报》在20世纪30年起的、在美国中小学中开展的一场教育读报运动。这场运动将报刊资源作为一种新兴的课程资源引入到了课堂教学中。近几年来,国内的教育工作者也开始注意到了报刊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发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英语报刊教材。比如: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报刊阅读》。

3 英文报刊阅读对高职专业英语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直以来,高职专业英语阅读教学都是依靠英语课本进行教学,而英语课本内容陈旧乏味,跟不上时代和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文章词语数量和内容也很有限,学生不能达到大量输入语言的目的。因此,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仅仅依靠有限的课文材料,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对信息的需求,更难以真正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而将“英语报刊阅读”作为一新兴门课程引入高职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这一定会给老师和学生带来不少的好处。因为阅读英语报刊不仅可以丰富英语教学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有助于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实现英语教学的最优化。综上所述,英文报刊阅读不仅是辅助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的重要方法。因此,让英文报刊阅读辅助高职英语阅读教学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

4 如何让英文报刊阅读辅助高职专业英语阅读教学

利用英文报刊作为学生的阅读资源正在成为一种时尚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如何设法将英文报刊阅读与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使之成为教材的辅助部分,这成为高职专业英语阅读教学的关键。

4.1 课前结合课文主题和学生的英语水平精选阅读篇目

由于英文报刊的种类众多,而且难易度不一,所以英语教师在上课前应该系统翻阅相应的报刊,精读选两到三篇同课文主题和学生英语水平相当的材料供学生阅读。比如在选材的时候,教师要充分考虑到阅读文章的难易度,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新颖性。由于高职英语课本篇幅有限,不可能介绍所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而报刊文章能为课文内容提供背景知识和相关信息,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可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

4.2 课中适当精讲部分报刊文章并适时组织课堂讨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阅读有关的文章。首先给学生介绍英语报刊文章的大概框架,新闻英语的特点,文章类型、版面设计,接着给学生介绍几种阅读英文报刊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浏览、略读和精读等阅读方法,培养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然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阅读完成后,教师对文章作适当地讲解,比如文章内容、文章的结构、文章的背景知识和段落大意等等,此外教师应该利用好好地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报刊文章,并把它作为补充阅读的材料,给学生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扩大英语词汇量,进而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意思。最后教师可把学生分成小组,就文章中学到的知识组织课堂讨论。

4.3 课外开展读报活动并通过考试检查学生的读报情况

众所周知,仅仅靠课堂内的精读课和泛读课是远远不能满足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需要的,教师还需要把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英文报刊中有很多值得阅读的好文章,教师可以把这些文章留作学生课后阅的材料。学生在课下自由阅读,不受时间限制,读后还可以记下一些感想或整理出一些有用的表达技巧。虽然考试不是英语教学的惟一,但如果离开它,很多教学计划就很难实施。我们不仅不回避这一事实,相反把英文报刊阅读也和考试结合起来,使它成为英文报刊阅读与英语教学整合的重要部分。并提出“读报就是学英语,‘试题’就在报刊中”这两句口号,从而使学生真正接受了报刊阅读,反过来英文报刊阅读又促进了常规英语教学,这样,英文报刊阅读与英语教学真正有效地结合了起来。

总之,英文报刊阅读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弥补课本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在学生感兴趣的阅读过程中提高他们阅读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大力推进英文报刊在高职专业英语语课堂上的运用,并不断地研究其实施方法,使英文报刊在高职专业英语课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学艺,袁宪军.美英报刊文章阅读(精选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2]吴潜龙.英美报刊文章阅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康美华.巧用英文报纸优化阅读教学.福州教育出版社,2005.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篇3

论文关键词: 精读课 非语言因素 语言交际能力

论文摘 要: 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尤其在精读课教学中,注重非语言因素的培养与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指出影响学生对精读课理解水平高低的非语言因素及采取的对策,论述了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一、引言

英语专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应该而且能够兼顾国家与社会和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和当前发展需要。英语口语流利性是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成了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英语课程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英语专业精读课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英语专业的学生综合性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在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英语专业学生对精读课的学习和掌握,一方面受到语音、语调、单词、语法等语言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受到一些非语言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学生对精读课理解水平高低的非语言因素

1.文化背景知识。所谓文化背景知识就是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语言。中西方文化的迥异形成了语言运用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不同。学生如果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没有一定了解,势必会导致在课文理解时的晦涩难懂。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课本的第三册和第四册为例:在精读第三册中的Highland Fling(苏格兰高地舞),the Volga(伏尔加河),Thanksgiving(感恩节),Aristotle(亚里士多德)等;在第四册中的Communion(圣餐),the World Bank(世界银行),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Zimmerman Note(齐默曼函电),the League of Nations(国际联盟)等。以美国大片经典之作True Lies为例,如果学生对特定的文化背景缺乏相关的了解,在正常的播放速度下是很难完全弄懂影片的内容的。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英语网络资源,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例如在多媒体环境下加大有声资料的使用来培养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在背景知识介绍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加入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英语网络资源知识介绍,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

2.信息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的广博程度。所谓信息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的广博程度,即对一般知识和各类学科知识的基本了解。这些知识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体育等,这些知识本身就是一种非语言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一个不了解The Beatles的人就不会去研究Rock and Roll的历史;还有像Oscar,Grammy及其相关的名作,以及一些国际性的组织UN,WTO,WHO,IMF等。当各种信息通过多种方式(课本、磁带、录像等)传到学生那里,有时会出现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而使作为载体的语言被曲解或者完全听不懂的情况,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精读课文的理解与掌握。

三、采取的对策

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等语言因素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忽略了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则会对精读课教学产生很大的限制,也会从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加强在精读课教学中对学生的非语言因素的开发与培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实施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

1.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跨越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文化障碍。在精读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介绍英美文化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但仅有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不够的。作为精读课老师,我们应在介绍语言技巧进行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穿插一些额外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要注重对学生非语言因素的开发,其实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或非语言因素应用程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因素,而且取决于教师对学生非语言因素指导开发的程度。例如,在讲WTO(世界贸易组织)时,也可引导学生关注一些常用术语:NAFTA(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北美自由贸易协定),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and Tariff:关税贸易总协定)等[1]。

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GDP(国内生产总值),down payment(预付款;定金),bad debt(呆账),NASA(国家航空航天局),bioeconomy(生物经济),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名词的使用已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学生的专业所限,当他们遇到信息量大、专业性强的语言材料时,往往摸不着头脑、有的甚至不懂装懂。在摸不着头脑或不懂装懂的状态下,学生很难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与兴趣,更别说针对话题进行英语语言交际了。要想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们一方面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们多留意当代社会在各个方面取得的进步,尤其要熟悉一些专业术语。当然这对精读课教师的知识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充电”,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增强精读课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

四、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能力的培养最后还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精读课教学中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针对Chomsky的语言应用和语言应用能力,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2]。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交际能力包含了Chomsky的language competence,包含了语言的知识和语言的应用。正如上文所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对曾经感到陌生的话题由无话可说变成有话可说,进一步表现为能较好地运用英语的知识针对某一话题畅所欲言,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了从多个方面调动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活动,从而有效地促成他们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较好地融合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活动[3]。在精读课堂中,词汇学习、文中涉及的语法知识及课后练习等内容可以由学生自行在课下完成,最重要的部分是课堂活动,教师应该使课堂活动成为学生对精读课教学中最感兴趣的部分。而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非语言因素与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信息量,采取将全班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主动进行同伴教学(peer teaching)、参与自我评价,共同探讨与课文相关且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4],最终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

五、结语

从上文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加大非语言因素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福祥,伏力.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10.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篇4

关键词 体育院校;体育专业;英语阅读;教学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体育英语阅读课作为体育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主干课程之一, 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也是体育专业学生获取体育知识和体育新闻的有效方法。阅读材料涉及的体裁多样、词汇量大。许多文章有很强时效性强, 如果处理得当会对体育英语专业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的能力; 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吸收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然而目前大部分体育英语专业阅读课的主要模式仍然是学生课前忙着查字典、课堂上教师解析单词、讲解句子语法结构、翻译难句、核对课后答案,体育类型的文章涉及面也不够广。这种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使得许多学生把阅读课当作简单的阅读技巧训练课, 精读课的补充辅助课,从而丧失了自觉主动阅读大量英文原著和浏览大量国外体育网站的动力和兴趣,自然也与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失之交臂。

二、目的探讨

ChristineNuttall提出阅读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以适当的速度默读并充分理解原文的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清楚表明阅读是一个个体行为, 教师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传授适当的阅读技巧来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但是教师并不能够把自己的阅读能力传递给学生。因此阅读课上至关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不是传授某一单项语言知识和技能。而体育英语专业的阅读中,培养同学们对体育和体育英语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英语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目的不同, 而体育英语专业的学生更有其特殊性。他们阅读的出发点除了获得信息、通过各种考试、学习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结构等等)之外, 更多的是出于了解西方国家历史文化背景、特别是体育方面的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他们将来从事的工作大多与体育外事、体育翻译等工作有关, 工作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和层面, 因而要求这些学生是尽可能多的涉猎、了解各个方面的体育知识。而这些知识正是他们通过广泛阅读才能够获得的。阅读目的不同选择材料也应该有所不同, 因此英语专业教师如何选择阅读材料, 对于全面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独立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三、教学对策

1.给学生讲述体育知识,激起学生兴趣

体育英语专业的学生是正规高考考入学校的学生,既然考入体育院校就证明他们或多或少对体育有一定的兴趣,但他们的体育专业知识又不如体育专业学生全面。这就要求任课老师有丰富的体育方面的知识,能够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全面的体育知识教学,激起学生对体育英语的兴趣。笔者建议任课老师能从奥运会入手,讲述体育的起源和奥运会体育项目有关方面知识。然后就各个项目的比赛,规则,场地等做大概的讲解逐步引导学生喜欢上体育英语,自己愿意去做更多的探索和学习。

2.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

课堂授课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模式, 在学期初学生就被分成4~5人的学习小组。教师帮助学生们找一个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进行研究,制定短期,中期,长期任务。短期任务主要涉及下节课的课堂内容, 各个小组成员课前分工合作、准备材料, 课堂上进行课堂演示和讨论。中、长期任务以对这个体育项目进行读书报告、学年论文、汇报演出为主。各小组成员课前需要预习、课后需要抽出时间来讨论作业。教师上课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每周一个小组演示教师课前布置的体育项目题目, 教师和同学进行点评; 第二部分教师抽出书本中的难点和重点让学生讨论并练习; 教师针对文章,提出一系列小问题,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迅速讨论并得出结论, 然后各小组选出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统一记分, 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励他们为团体争光、鼓励他们课堂上能积极踊跃发言。第三部分讨论教师课前发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材料,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原版体育题材的评论性文章为主。教师首先讲解、介绍文章中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背景知识。然后要求每个小组能针对文中涉及的事件给出本组的观点,这个训练主要培养学生们的评论性阅读能力, 即从复杂的阅读材料或者关于阅读材料的观点中综合、应用、分析、评价观点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这些英语专业学生们的独立思维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目的。此学习方法经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体育知识,更提高了其阅读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周漩.英语快速阅读的学习策略及教学探讨[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8).

[2]陈静.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4)1.

[3]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胡春洞, 戴忠信.英语阅读论[M].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篇5

关键词:英语专业精读课;课堂提问;提问艺术

良好的教书艺术莫过于娴熟地使用问题。课堂提问是英语精读课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课堂提问这门艺术的研究,能有效地提高英语精读课教学效果。

一、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提问现状

精读课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以阅读为重点辅以听、说等各方面,涵盖全面的英语技能知识。当前,许多精读教师对英语课堂提问的策略和原则缺乏研究与探索,使课堂提问流于形式,缺乏艺术性。有些问题肤浅、平庸、缺少信息沟,问法单调,只能置学生于被动地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1.了解性提问。这类问题主要是老师为掌握学生对事物的了解情况。

2.体验性提问。这类问题主要针对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

3.预测假设性提问。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对事物的发展做出预测或推测。

4.知识性问题。这类问题是根据课堂需要,教师对学生已学知识或已有的背景知识进行的提问。

5.理解性问题。这类问题可检验学生对材料所提供的重要事实或特定细节的掌握情况,也可训练学生迅速获取重要信息的技能及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及短语的能力。

6.推断性问题。这类问题是针对文章的引申意义、作者的写作意图等而提出的。wWW.133229.COM学生需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

7.分析性问题。该类问题学生需将有关的信息一点点地挑出来,把它们与整体意义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后得出结论。

8.综合性问题。该类问题要求学生把文章所提供的有关信息拼凑到一起,进行综合加工,形成新的观点和看法。

9.评论性问题或观点性问题。该类问题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观点进行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陈述其理由。

问题的种类很多,都对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并不是说每次课都应包括所有类型的问题,具体采用哪种形式的提问,还要遵守一定的规则。

三、如何艺术性设计英语专业精读课堂问题

一般来说,专业精读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热身阶段、课文处理阶段、课文处理后阶段。三个阶段各有侧重,因此所设计的问题也有所不同。

1.热身阶段

热身阶段是总体式教学的重要一环,主要目的就是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接受新知识做好准备。因此这一阶段问题的设计必须注意到趣味性,体验性,可说性。如笔者在上英语专业《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text 1 the teddy stoddard story 时,就采用了如下类型问题:

1)观点性提问

what qualifications a good teacher should have ?

2)了解性提问

what do you know about american educational system ?

3)体验性提问

what is the happiest experience you have ever had in your life ?

4)预测假设性提问

suppose you are the teacher, what will you do ?

以上问题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想象力和英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课文处理阶段

课文处理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接受新知识的关键所在,课文是文化背景、词汇、语法、篇章等知识的载体。通过课文处理,要求学生能把握课文基本思想和篇章结构,了解作者思路等,具有语篇理解能力。这一过程中,老师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问题主要有以下类型:

1)理解性问题

what does the sentence mean ?

2)综合性问题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hird paragraph ?

3)分析性问题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where/when… ?

4)推断性问题

what will happen in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

5)观点性提问

what’s your opinion on the attitude the teacher towards teddy stoddard ?

这个阶段思索性问题策略的持续使用可保持学生高度注意,使教学相融,加强师生交流。

3.课文处理后阶段

在课文处理完成以后,设计一些问题,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复述课文、总结中心思想、课文场景表演、课堂辩论、小组讨论等进行巩固,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掌握。这一阶段的问题应与课文密切相关。有以下类型:

1)综合性问题

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

2)分析性问题

what’s the style of the text ?

3)推断性问题

what kind of career would you like to do ? why ?

这一阶段的问题可让学生发挥想象,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原文,培养其思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

四、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艺术应注意的问题

1.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问题要讲究趣味、结合实际。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教师有艺术的提问,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振奋感情、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心灵沟通,教师在课堂上应时时体现出爱。给予每个学生均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教师要给予提示,诱导学生作答。当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及时恰当地评价学生,以肯定为主,肯定其勇于回答、敢于发表个人见解的精神。

3.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突出主体,引导思索

设计的问题要能突出主体,发展思维。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发现原因,引导思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少提“封闭式”问题,多提“开放式”问题,给予学生足够时间展开讨论并充分让他们发表不同的见解。

4.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

教师从不同角度,由易到难,创造一种能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进行思考的情景。教师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引起他们的共鸣,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不断拓展知识。

5.专业精读课堂提问要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的学生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潜能才能发挥出来。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阵地,讲究艺术性。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提问艺术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也证明,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的艺术——问题的设置、提出、回答等,对启迪学生思维,更好地、主动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应深入研究提问的艺术性,帮助学生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使提问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篇6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课程设置中,精读课占据了大量的课时,通常为每周6~8学时,居于所有专业基础课时量之首。然后,精读课的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如下几个原因。

1.精读教学中,过于重视语法词汇的教学,忽视阅读训练。目前的精读教学,依然以语法词汇教学为主,课堂上,教师重点讲解篇章中的词汇,强调词汇释义的同时,也注重语法知识的讲解。这种做法虽为精读课的惯常教学重点,但是却容易让学生误解为“精读课就是学词汇与语法”,从而忽视了文章的篇章理解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以为,精读的学习任务就是单词与语法,而非篇章的理解。

2.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英语专业精读课的授课,仍然以传统的知识型授课模式为主。在课堂上,教师以教科书为主,授课目的为讲解每课的词汇、长难句、语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习得中的主体地位,也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目标感。

3.教材内容枯燥,缺乏时效性。在精读教材中,虽然不乏经典的文章,但是总体而言,阅读材料缺乏时效性,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哲理性的篇章虽然能引发学生思考,但是许多学生在思考之前,已经丧失了读懂的兴趣和信心。

4.教师缺乏对于精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英语专业精读课授课教师都有自己的专业,却鲜有教师在阅读方面有专业的研究与探索,授课方法多从自身的阅读体会及学习经验得来,欠缺专业性。然而英语阅读,作为精读教学的重要技能,更需要专业地研究与分析,探讨适用于英语专业精读教学的可行之法,促进精读课的教学发展与进步。

二、建议和对策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英语专业的精读课程可以做出如下的改变:

1.在精读教学过程中,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精读教学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尝试弱化词汇的释义、语法的讲解,而是在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知识后,强调篇章理解,将词汇的释义与语法知识融入篇章理解中。

2.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教学方法多样化。在精读教学过程中,仍然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尝试改变“知识型授课模式”。教师可以尝试小组学习、探究式教学、任务式教学等模式等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目的。

3.使用阅读补充材料,弥补教材的缺陷。教师可以精读教材每个单元的主题为线索,向学生推荐阅读书单,并用于课堂、课后的阅读探讨,作为对于教材的枯燥性与欠缺时效性进行。这样既达到了扩展阅读的目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对于阅读的广度与深度进行同步扩展。

4.加强精读教师在阅读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英语专业精读课程的教学,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在精读教学方面多做研究,探讨与尝试以学生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提高精读课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篇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75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158-02

[本刊网址] http://hbxb.net

一、引言

英语写作课是英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英语专业课,语言的书面输出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语言学习者整体的语言能力和素养,然而,学生对英语写作普遍存在畏惧心理,课上缺乏学习兴趣,课下极少有人主动学习写作课的相关内容,更别说自觉进行写作练习了;写作课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的习作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写作能力提高缓慢;因而,一种新的教学理念,一个新的教学模式亟待开发。

二、构建英语精读和英语写作整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写作课是效果最不理想的课程,‘写’是学生英语技能中最薄弱的环节。虽然各校都设有写作课,但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对这门课都敬而远之。教学负担重,教师怕教;文章难写,学生怕学。…写作课半死不活,这也许就是当前英语写作教学的常态。”然而,提高语言输出能力是语言学习基础阶段的主要目标,也是衡量英语专业毕业生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准,另外,写作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中均占15%,在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中占20%,比例之大显而易见;由此可见,无论从英语人才的培养来说,还是从考试来说,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写作教学模式,增强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和英语综合能力,都是至关重要和极其紧迫的。

英语精读课是英语专业的主干课,是课时最多、授课内容最全面、师资力量最雄厚、学生最重视的课程,据调查,学生课下80%的时间都花在精读课程的学习上。若整合精读课本资源,把精读课的内容引入到写作课中,构建英语精读与英语写作整合的教学模式,从学生角度来说,能改变其将专业课程相割裂的学习习惯,增强其专业课程相关联、相辅相成的学习意识,增加其英语写作的学习兴趣;从授课内容来说,能利用精读课上精选的文章丰富写作课的教学资源,同时又巩固了学生在精读课上所学的英语知识;从授课方法来说,通过灵活而合理的结合精读课和写作课的相关内容,就像给写作课注入了熟悉而又新鲜的“血液”,改变了英语写作课传统的演绎教学法(由词、句、段到篇),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教学效果来说,通过两门专业课的整合,打破传统的割裂状态,用熟悉的内容解释陌生的道理,必定能够削弱学生在英语写作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从而增强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三、构建英语精读和英语写作整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办法

英语写作教学的基础阶段涉及到词、句、段、篇的学习,每一部分的学习都和精读课的授课内容息息相关。

(一)词汇的学习

词汇是作文的基本要素,好的文章需要漂亮的词汇加以丰富,而所谓的高级词汇在精读课文中比比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精读书中所学的新词及表达方式,注重背诵一些小词、具体的词汇(specific words),并尽可能应用到平时的写作练习中来,让输入型词汇(passive vocabulary)变成输出型词汇(active vocabulary),这样,不仅精读课上所学的单词掌握住了,还丰富了作文的词汇,增加了文章的文采。

例如:《新编英语教程》第一册第一单元Reading I中描述笑的词就有两个:giggle和tltter,这样的词比laugh和smile可生动多了;本课中描述僵硬不动的词也有两个:freeze和stiffen,比单纯的don't move,can't move可精彩多了。若是写作课教师在讲解词汇学习的时候收集一些学生们已经学过的精读课本中的词汇,学生必定感到既熟悉又新鲜,他们会发现原来所谓的高级词汇就是日常所学,原来精读课上所学的单词能找到用武之地,原来这些词汇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从而会大大增加他们积累词汇的兴趣和动力。

(二)句子的学习

在写作教学中,句子的学习分为两个层面,最基本的要求是语法正确,更高一层次要求是句型多样化。

语法,是英语初学者比较头疼的问题,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在语法课上专门学习语法外,精读课上的句子结构解析经常涉及到语法各个知识点的学习和强化,通过精读课上教师细致地分析和讲解,学生逐渐理解英语句子的结构和特点,这样才有可能在写作中写出正确的句子,达到英语写作句子层面的基本要求。

英语写作句子层面更高一层的要求是句型多样化,而丰富多彩的、变换多样的句子在精读课本中数不胜数,学生由于能力有限,不可能自己创造精彩绝伦的句子,那么精读书就是最好的语料库。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并积累精读课文中特殊句型的句子,深刻理解其结构和表达效果,并逐步应用到写作中来,这就要求写作教师和精读教师互通有无,整合精读课本资源,合作完成一个以其为依据的语料库,作为教师援引例句的来源及学生语言输出的资源。例如:英语写作教学中拓展句子部分涉及到分词短语和独立主格结构的学习,在《新编英语教程》第一册中就有很好的例子。第一单元Reading I最后一句:Isat with my ears and neck buming,hearing the pupils whisper a―bout me,hating myself,hating them.教师引用此句作为例句,与学生惯常写的简单并列句相对比,如:I sat there and mv ears andneck burned.and I heard the pupils whisper about me.I hated mv-self and them.学生必定印象深刻,从而注意使自己的句子简洁、生动、多样化。

(三)段落的学习

英语写作要求段落主题分明、论说有序、有理有据、层次清楚、首尾呼应,学生通过学习要求能够避免母语的影响,写出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意思表达清楚、结构层次分明的段落。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会选用一些范文作为段落学习的模板,这些小作文相对简单,内容趋于平淡、程式化,学生逐渐会产生倦怠感,而精读课文中短小精悍的段落经过精读教师的讲解,学生已理解深刻,并且慢慢学会赏析,这自然就成为学生用来学习、理解、模仿的最好的语言素材了,再通过写作教师的再次点拨,学生既能进一步理解文章,又能掌握段落结构,逐步提高段落层面的写作水平,一举双得。例如《新编英语教程》第一册第三单元Reading Ⅱ中,除了第一段引入段外,其余每个段落都是总分或总分总的模式,主题句、支撑句、结尾句一目了然,在学生学过这篇课文的前提下,写作教师再次用这篇文章作为范本,让学生再次分析段落结构及每句话的作用,并进行仿写,从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段落构成,写出重点突出、层次清楚、结构明晰的段落。这个过程即是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解释陌生的道理,必定能够增强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四)篇章的学习

英语写作教学涉及到记叙文、说明文、描述文和议论文四大体裁的学习,尤以议论文为重。写作书上也会有一些相应的范文,但是,在学习范文写作特点和手法之前,课上时间经常被解释学生理解不了的语言点所占用,这就给本来课时就不多的写作课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若是写作教师从精读课本中借用课文,实行“拿来主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精读书上有各种体裁的文章,都是编者一一精选而来,学生在精读课上已经认真学习过,无需再次讲解,教师可以专注于写作特点、手法、技巧的传授,这就极大地提高了写作课的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篇8

关键词: 精读课 非语言因素 语言交际能力

一、引言

英语专业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应该而且能够兼顾国家与社会和学生个人的长远发展和当前发展需要。英语口语流利性是英语学习者的口语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成了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英语课程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英语专业精读课作为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旨在培养英语专业的学生综合性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在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英语专业学生对精读课的学习和掌握,一方面受到语音、语调、单词、语法等语言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受到一些非语言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学生对精读课理解水平高低的非语言因素

1.文化背景知识。所谓文化背景知识就是对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程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语言。中西方文化的迥异形成了语言运用的不同、生活方式的差异、行为准则和价值观的不同。学生如果对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没有一定了解,势必会导致在课文理解时的晦涩难懂。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课本的第三册和第四册为例:在精读第三册中的Highland Fling(苏格兰高地舞),the Volga(伏尔加河),Thanksgiving(感恩节),Aristotle(亚里士多德)等;在第四册中的Communion(圣餐),the World Bank(世界银行),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Zimmerman Note(齐默曼函电),the League of Nations(国际联盟)等。以美国大片经典之作True Lies为例,如果学生对特定的文化背景缺乏相关的了解,在正常的播放速度下是很难完全弄懂影片的内容的。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引入英语网络资源,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例如在多媒体环境下加大有声资料的使用来培养学生的各项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在背景知识介绍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加入一些与文章相关的英语网络资源知识介绍,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在多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率。

2.信息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的广博程度。所谓信息的掌握程度及知识的广博程度,即对一般知识和各类学科知识的基本了解。这些知识涉及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体育等,这些知识本身就是一种非语言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理解能力。一个不了解The Beatles的人就不会去研究Rock and Roll的历史;还有像Oscar,Grammy及其相关的名作,以及一些国际性的组织UN,WTO,WHO,IMF等。当各种信息通过多种方式(课本、磁带、录像等)传到学生那里,有时会出现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而使作为载体的语言被曲解或者完全听不懂的情况,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精读课文的理解与掌握。

三、采取的对策

在英语专业精读课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等语言因素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忽略了非语言因素的影响,则会对精读课教学产生很大的限制,也会从很大程度上阻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加强在精读课教学中对学生的非语言因素的开发与培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更好地实施语言教育与文化教育。

1.要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跨越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文化障碍。在精读课教学中,教师要有意介绍英美文化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但仅有课本上的知识还是不够的。作为精读课老师,我们应在介绍语言技巧进行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穿插一些额外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要注重对学生非语言因素的开发,其实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或非语言因素应用程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因素,而且取决于教师对学生非语言因素指导开发的程度。例如,在讲WTO(世界贸易组织)时,也可引导学生关注一些常用术语:NAFTA(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北美自由贸易协定),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GATT(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and Tariff:关税贸易总协定)等[1]。

2.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GDP(国内生产总值),down payment(预付款;定金),bad debt(呆账),NASA(国家航空航天局),bioeconomy(生物经济),CPI(消费者物价指数)等名词的使用已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学生的专业所限,当他们遇到信息量大、专业性强的语言材料时,往往摸不着头脑、有的甚至不懂装懂。在摸不着头脑或不懂装懂的状态下,学生很难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与兴趣,更别说针对话题进行英语语言交际了。要想提高语言交际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们一方面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们多留意当代社会在各个方面取得的进步,尤其要熟悉一些专业术语。当然这对精读课教师的知识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断“充电”,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更快、更好地增强精读课教学的效果,使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

四、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交际能力的培养最后还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精读课教学中非语言因素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社会语言学针对Chomsky的语言应用和语言应用能力,提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2]。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交际能力包含了Chomsky的language competence,包含了语言的知识和语言的应用。正如上文所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对曾经感到陌生的话题由无话可说变成有话可说,进一步表现为能较好地运用英语的知识针对某一话题畅所欲言,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为了从多个方面调动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活动,从而有效地促成他们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教师应摒弃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较好地融合语言因素与非语言因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语言交际活动[3]。在精读课堂中,词汇学习、文中涉及的语法知识及课后练习等内容可以由学生自行在课下完成,最重要的部分是课堂活动,教师应该使课堂活动成为学生对精读课教学中最感兴趣的部分。而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非语言因素与课文内容,扩大学生的信息量,采取将全班分组的形式,让学生主动进行同伴教学(peer teaching)、参与自我评价,共同探讨与课文相关且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4],最终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语言交际的能力。

五、结语

从上文中,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英语专业精读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在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加大非语言因素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汪福祥,伏力.英美文化与英汉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10.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篇9

关键词: 英美文学选读课程 课程体系建设 授课模式

一、研究对象情况介绍

长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于2002年开始开设英美文学课。但因为原有的培养计划所定学时偏少,英美文学课程总共才90学时,其中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为45学时,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为45学时。对于源远流长而且佳作频出的英美文学来说,这些学时只能令学生浅尝辄止,无法领会英美文学的精髓所在。如何利用这么少的时间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知识,做到重点突出而不流于形式、泛泛而谈,一直是文学课老师绞尽脑汁要解决的问题。但结果证明,文学课的授课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我校英语专业学生往往不敢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也很少有人能一次考取本专业的研究生。除去其它因素,文学课上学无所得是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目前英语专业是文理兼招学生的,文理科学生的比例大体上为1:1。2004级、2005级英语专业学生的文理比例更是达到了1:3,理科学生多于文科学生两倍。理科学生的文学基础弱于文科生,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为这样的学生上好文学课,对教师来讲更是一个挑战。

其次,文学课还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包括历史、宗教、风俗文化等,对授课对象的要求很高。学生往往是满怀热情地听过几次课后就因为其内容庞杂、头绪过多而失去兴趣。如何使文学课内容更加深入浅出、更加吸引人,这也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最后,以往英美文学课被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大四上学期授课。这阶段往往只有考研的学生认真上课,许多学生缺课去找工作,也使得文学课的授课效果不好。

二、研究方案与结果总结

综上所述,我校英语专业的文学课授课内容及授课模式都亟待改革与完善。2006年,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修订了原有的培养计划,将英美文学课细分为英国文学史、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史、美国文学选读等四门课程,并相应地增加了学时,调整了授课时间,此项改革于2006―2007年度第一学期开始施行。我们尤其针对英美文学选读课程进行了探索性的改革,希望通过所采取的系列措施,完善文学选读课程的授课模式,设计合理的授课内容,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首先,进一步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模块、加强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其具有延续性、一致性。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前面提到的文学课上遇到的各种问题,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有宽厚、系统的专业知识。具体来说:

1.大一阶段

①结合泛读课,为学生介绍简写本的文学名著,规定阅读书目并要求撰写读书报告。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又能令他们初步感受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唤起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②让学生背诵精读教材每课课后的名言警句。一方面通过背诵可以使他们掌握名人名言,并有机地应用到写作中去,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他们熟悉一些名家名人,为以后的文学课打基础。

2.大二阶段

①结合泛读课,介绍学生有选择性地阅读原著,并组织“每月一书”读书报告会、名著改编表演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英语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又通过阅读原著,加深了对英美国家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历史宗教等方面的了解,扩展了知识面,为大三阶段英美概况、英美文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②结合精读课,为学生介绍名篇佳作,使学生有机会领略英语的语言魅力。一方面通过背诵和模仿这些名篇佳作,学生能够提高写作水平,为专业四级考试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学生能继续扩大词汇量,为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打好基础。

3.大三阶段

①结合影视课,组织学生观看名著改编的电影,使他们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电影再现的名著魅力,同时也可以与文学课同步,相得益彰,体现了教学课程设置的系统性。

②结合英美概况课,系统学习和掌握英、美两国的历史、宗教、社会背景等人文方面的知识,为文学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有益的基础。

通过这些方法,尤其是大一、大二阶段所采取的措施,我们能很好地解决前文提及的具体问题,为英美文学选读课程的讲授提供一个良好的前提条件,同时为学生打下坚实、全面的英语基础,帮助他们进行更高阶段的学习。当然,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各科教师通力协作。这样不仅能使各学科很好地融会贯通,体现课程建设的系统性,更有助于学生发现各学科的内在联系,找到学习规律,做到更有效率的学习。

其次,针对修订后的英美文学选读课设置结构,确定合适的教材。以往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所选用的英美文学教材多为文学史与作品选读合一的编写模式,并且侧重于文学史的介绍。作品涉及少而且不具有代表性,学生不感兴趣。更值得一提的是,这套教材与其它高校英语专业所用的英美文学教材不一样,为我校英语专业学生考取外校的英语专业研究生设置了人为的障碍。大纲修订后,我校英语专业英国文学史与美国文学史、英国文学选读各为45学时,美国文学选读为40学时。可以说,教师有了比较充分的时间介绍和分析文学作品。这样,选择合适的教材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目前,我校英语专业的文学选读课教材选用王守仁、陶洁编写的英美文学作品选读,文学史教材选用刘炳善、常耀信编写的英美文学史。整套教材内容详实丰富、重点突出、编写规范、观点准确,是一套适合我校英语专业使用的教材。

再次,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英美文学选读课不仅信息量大,而且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再加上大量的文学名著已被拍成了电影,录制成了录像带或光碟,这一切都使得文学选读教学中大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成为可能。我校一直注重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每两年组织一次教育技术课题的立项和评比,这使得教师有机会得到充足的经费制作有效的教学课件并将之运用到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利用网络、多媒体和影像资料等手段进行备课、上课和课后检查辅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在课前准确把握和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充分准备和设计信息资源,对网络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和提炼,然后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好相应的电子课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穿插介绍背景及知识点,放映名著片断,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入名家观点或点评,并留思考题指导学生课后继续通过网络寻找相关信息,以达到深化学习的目的。教师还会把作者的创作背景和相关的理论等资料制作成课件。在教学中,利用课件清晰地呈现作者生平、创作的背景,作者对文学的贡献,然后介绍和分析该作品。在联系分析作品时,教师会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些问题就会帮助学生随着讨论的展开对理论的理解也逐渐深入。在课后作业这一环节中,教师会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培养学生寻求信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书面上的文本分析,而是引发了多方面的感悟和思考,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文学和学术研究的兴趣,并培养了主动学习和主动思维的能力。

最后,针对文学课的特点,采用合理的授课模式。以往的英美文学课大多采取教师满堂灌的授课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其实文学课应采取启发式教学: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作业,就相关历史和名章选段提出问题,令学生课下查找资料,然后在课上通过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时间不应超过总学时的三分之一。除了对相关的史实做必要的归纳和分析、对作家的写作风格进行必要的介绍和总结、对重要作品进行重点的剖析和鉴赏,教师应把精力放在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赏析能力上,教给他们分析文学作品所需的理论,使他们能够逐渐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独立地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工作,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某部作品讲了些什么。尤其要注意的是,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不应搞“一刀切”,因为每个人的欣赏角度、理解能力、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生活态度各不相同,对同一部作品的理解也不应强求一致。

英美文学选读课程是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高年级的必修课。但因为开设时间短、教师缺乏经验,一直以来,授课效果不尽如人意,学生意见较大。对这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模式进行研究,以找出适合我校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文学选读课授课模式,可以使我校英语专业文学选读课的授课效果得到提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关英美文学作品的知识和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吴进业,花清亮.中国当代外语教学法.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8.

英语专业精读课论文篇10

关键词: 高职商务英语精读教学 教学改革 主要问题及原因 解决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商业、外贸、市场经济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发展,社会对技术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同时对劳动者用英语进行得体商务交际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和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但要打好语言基础,而且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商务英语精读课程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及核心课程,对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及商务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提高都十分重要,然而目前国内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精读教学在内容、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基本上都沿用传统做法,不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商务交际能力以及其他职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影响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因此高职商务英语精读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职商务英语精读教学改革理论基础

1.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在1983年提出的。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Gardner,1983)一书中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为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九个),分别为: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加德纳在1995年补充)、存在智能(加德纳后来又补充)。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智力观、评价观和发展观并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学生观。上述观点可以解读如下: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并使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学应该因材施教;传统的评价趋于片面,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加德纳认为,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感兴趣的东西。

2.建构性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在学生观上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及其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学习观与以往的学习理论相比突出表现了三方面的重心转移:从关注外部输入到关注内部生成,从“个体户”式学习到“社会化”学习,从“去情境”的学习到情境化的学习。它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情境性,试图实现学习的广泛而灵活的迁移。这些观点对转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教学具有重大意义。学习过程是个知识建构过程,意味着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他要对外部信息主动地做出选择和加工,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建构性教学能够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一方面使学生建构起真正的、灵活的知识体系,提高理智的自主性和批判性,另一方面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并在问题发现与解决中不断提高求知欲和求知能力。建构主义者在教学中强调把所学知识与一定真实任务情境挂起钩来,让学生合作解决情境性问题。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正是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建构和深化理解知识的意义的。

3.行动导向教学理论

行动导向教学,即任务型教学法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某一方面的“任务”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法最初由印度语言学家N.S.P.rabhu创立,他认为当学生将注意力更集中于任务而不是所使用的语言上时,学习将会更加有效。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做中学(learn by doing)”,哲学心理学依据为建构主义。“行动导向”教学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有趣,让学生乐于去掌握知识和操作技能。当学生完成某一任务后,内心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喜悦感和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任务”贯穿始终,让学生在讨论任务、分析任务和操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教师因材施教,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目前高职商务英语精读教学存在主要问题

1.一些教师教学观念存在误区

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商务英语精读教学中存在观念误区:认为“有了知识,就有能力”,把知识目标看作第一位的目标,没有重视在学生中建立“自我学习、终生学习”的现代学习观,只重视语言和商务知识的盲目传授和积累,而忽视了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学习能力”、“可持续能力”和其他非智力因素(如勇气、意志等)的培养和训练,课程教学质量、效率低;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学习效果差,很多学生都是“高分低能”:已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学生居然连自己的毕业论文摘要都不能独自较为流畅地用英语翻译出来。这种现象完全不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和提高。

2.相当一部分教师课程设计意识淡薄

很多高职商务英语精读教师教学时直接使用现成的教材和课件,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没有按照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在原有教材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忽略了课程教学设计。教师只知道学科体系,不知道按照课程的能力目标重组教材。

3.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不符合课程教学能力目标

高职商务英语精读课程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兴趣和国际商务沟通能力。职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就是具有实战能力,即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然而目前在高职商务英语精读实际教学过程中多采用语法翻译法等传统3P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重视语言知识的“输入”,而不是语言学习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和语言及商务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对老师有很大的依赖性。很多学生认为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呆板,课堂气氛沉闷,学到的知识不能够学以致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实践能力”存在许多缺陷。

四、教学改革策略

综上所述,目前高职商务英语精读教学存在诸多弊端,教学改革迫在眉睫。那么,具体哪些方面需要改革呢?

1.教师在教学前应明确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标准

客观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标准应主要包括:课程效果评价以学生为主体而不以教师为主体;突出“能力目标”;能否用恰当的任务进行能力训练;另外三条重要原则为:职业活动导向、项目载体和课程的一体化设计。所谓“能力目标”就是“通过本次课的学习,学生能用××,做××”。课程评价的最终标准是效果——以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高为标准的效果。只要教学效果好,就要尽可能采用新的模式和方法。

2.教师要不断更新职业教育观念

教师应不断加强职业教育理论学习,逐步树立并宣传职业教育新观念,如多元智能观、多元人才观、多元成功观、建构学习观,以及“能力本位教育观”等,其中能力本位教育观尤为重要。教师要树立新的观念:知识不是教师“教”会的,而是学生“学”会的;能力不是教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知识本身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是为“做事”服务的工具。商务英语精读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语言应用和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且更要重视“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如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和数字应用能力等,以更好适应社会对高等技术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的迫切需要。

3.教师应不断提高课程设计及组织能力

现行商务英语精读教材虽然有些内容是有关商务知识的,但大多知识性较强,基本上按照学科体系编排。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按照课程评价标准对原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重新设计组织教学。外语不是研究题目,而是专业工具。能力目标的确定是课程单元设计最重要的第一步,然后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素质目标等。知识的引入要由实际问题和需要引出,而不是由知识体系引出。课程不能从概念出发,而要打破过去“先学后做”的习惯,采取高效的“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的方式,实现真正的互动:不是让学生起立答题,而是给学生真正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探索知识、总结经验,从而建立起抽象概念。

4.多采用“任务教学法”学生主体模式组织教学

“任务教学法”学生主体模式是从知识目标到能力目标,从灌输学习到建构学习,从教师主体到学生主体,从理论实践分离到一体化教学的真正转换。课程项目或任务必须具备的几项要素为: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覆盖性、趣味性、挑战性和可行性。“任务教学法”学生主体模式也是一种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贯穿学习活动始终的问题解决活动是促使学生持续付出努力的最佳途径,这正是自主学习的动力所在。

5.对学生如何学习给予充分引导,真正授之以“渔”

传统教学重在如何教,而对学生如何学则缺乏充分的引导。在今天知识爆炸强调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能力是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大多数高职学生不仅语言基础较差,而且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不尽如人意。教师在商务英语精读教学中不光要注意传授语言、文化和商务知识,更要注意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6.考核评价指标和方式应逐步多元化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精读课程测验大多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高职院校商务英语精读课程考核评价指标和方式应逐步多元化,注重对不同层次学生不同智能的客观考核。

五、结语

高职商务英语精读教师应努力学习研究前沿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并不断提高课程设计能力。课程设计必须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和任务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坚持知识、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原则。在教学中不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和商务交际能力,更要重视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培养多元智能、合作精神,尤其要着重培养“自我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能力”,以保证学生走上社会之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就业竞争力,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马援.任务驱动教学在高职商务英语精读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2]黄瑜.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商务英语精读课程的可行性分析[J].新课程研究,2009(8).

[3]朱旻媛.浅析能力本位教育在《高职商务英语精读》课程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34).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张建伟.从传统教学观到建构性教学观——兼论现代教育技术的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