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工程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1 20:10:20

防护工程论文

防护工程论文篇1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之不懈努力解决的焦点问题。基本建设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不协调,导致了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生态破坏,同时也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和社会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项目开发与环境保护兼顾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在工程建设中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是我们必须正视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公路、铁路、水利等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其工程规模大、项目多、涉及面广,土石填挖工程形成的大量土石边坡,破坏了既有植被,对当地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以往通常采用单纯的工程防护,如浆(干)砌片石、喷锚防护等,这些工程措施都导致原有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滑坡、边坡失稳等一系列生态环境和工程问题。国家已经十分重视工程建设中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国务院下达了[2000]3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通道建设的通知”,工程建设中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已提上议程,这对整个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起到了推动作用。

2.边坡生态防护现状

近十多年来人们开发出了多种既能起到良好边坡防护作用,又能改善工程环境、体现自然环境美的边坡植物防护新技术,与传统的坡面工程防护措施共同形成了边坡工程植物防护体系。

根据不同的边坡土质条件,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可将边坡植物防护技术分为:①人工种草护坡;②平铺草皮护坡;③液压喷播植草护坡;④土工网植草护坡;⑤OH液植草护坡;⑥行栽香根草护坡;⑦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⑧客土植生植物护坡;⑨喷混植生植物护坡。各类边坡植物防护技术的主要作用及应用条件各不相同。

2.1人工种草护坡

人工种草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坡面简单播撒草种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多用于边坡高度不高、坡度较缓且适宜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堑和路堤边坡防护工程。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兼等特点。但由于草籽播撒不均匀,草籽易被雨水冲走,种草成活率低等原因,往往达不到满意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等边坡病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使得该技术近年应用较少。

2.2平铺草皮护坡

平铺草皮护坡,是通过人工在边坡面铺设天然草皮的一种传统边坡植物防护措施。具有施工简单、工程造价较低等特点。适用于附近草皮来源较易、边坡高度不高且坡度较缓的各种土质及严重风化的岩层和成岩作用差的软岩层边坡防护工程,是设计应用最多的传统坡面植物防护措施之一,但由于施工后期养护管理困难,平铺草皮易被冲走,且成活率低,工程质量往往难以保证,达不到满意的边坡防护效果,而造成坡面冲沟,表土流失、坍滑等边坡病害,导致大量的边坡病害整治、修复工程。近年来,由于草皮来源紧张,使得平铺草皮护坡的作用逐渐受到了限制。

2.3液压喷播植草护坡

液压喷播植草护坡,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植物防护措施,是交草籽、肥料、粘着剂、纸浆、土壤改良剂上、色素等按一定比例在混合箱内配水搅匀,通过机械加压喷射到边坡坡面而完成植草施工的。其特点是:①施工简单、速度快;②施工质量高,草籽喷播均匀发芽快、整齐一致;③防护效果好,正常情况下,喷播一个月后坡面植物覆盖率可达70%以上,二个月后形成防护、绿化功能;④适用性广;⑤工程造价低。目前,国内液压喷播植草护坡在公路、铁路、城市建设等部门边坡防护与绿化工程中使用较多。

2.4土工网植草护坡

土工网植草护坡,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集坡面加固和植物防护于一体的复合型边坡植物防护措施。该技术所用土工网是一种边坡防护新材料,是通过特殊工艺生产的三维立体网,不仅具有加固边坡的功能,在播种初期还起到防止冲刷、保持土壤以利草籽发芽、生长的作用随着植物生长、成熟,坡面逐渐被植物覆盖,这样植物与土工网就共同对边坡起到了长期防护,绿化作用,土工网植草护坡能承受4m/s以上流速的水流冲刷,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浆(干)砌片石护坡。目前,国内土工网植草护坡在公路、堤坝边坡防护工程中使用较多,铁路部门相对较少。

2.5OH液植草护坡

该项技术是国外近十多年新开发的一项边坡化学植草防护措施。它是通过专用机械,将新型化工产品HYCEL_OH液用水按一定比例稀释后和草籽一起喷洒于坡面,使之在极短时间内硬化,而将边坡表土固结成弹性固体薄膜,达到植草初期边坡防护目的,3~6个月后其弹性固体薄膜开始逐渐分解,此时草种已发芽、生长成熟,根深叶茂的植物已能独立起到边坡防护、绿化双重效果,具有施工简单、迅速,不需后期养护,边坡防护、绿化效果好等特点。尽管OH液植草护坡具有理想的边坡防护、绿化效果,但由于该技术所用的这种HYCEL_OH液还末能实现国产化,使得其工程造价较高综合造价达40元/m2左右,故目前还无法推广应用。只是在京九铁路等个别工点进行了尝试性试验。

2.6行栽香根草护坡

香根草是近十多年才被人们“重新发现”的一种禾本科植物,具有长势挺立,在3~4月内可长成茂密的活篱笆;根系发达、粗壮,一年内一般可深入地下2~3m;根系抗拉强度大,达75MPa,耐旱、耐涝、耐火、耐贫瘠、抗病虫、适应能力极强等特点。行栽香根草护坡就是在土质边坡上行栽香根草进行边坡防护的一种工程措施,该技术充分利用了香根草的优良特征,具有显著增强边坡稳定性和理想的固土护坡功能,大有取代传统片石护坡之趋势。目前国内应用较少,还有待于在公路、铁路、堤坝、城市建设等边坡防护工程中进一步试验推广。

2.7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

蜂巢式网格植草护坡,是一项类似于干砌片石护坡的边坡防护技术。是在修整好的边坡坡面上拼铺正六边形混凝土框砖形成蜂巢式网格后,在网格内铺填种植土,再在砖框内栽草或种草的一项边坡防护措施。该技术所用框砖可在预制场批量生产,其受力结构合理,拼铺在边坡上能有效地分散坡面雨水径流,减缓水流速度,防止坡面冲刷,保护草皮生长。这种护坡施工简单,外观齐整,造型美观大方,具有边坡防护、绿化双重效果,工程造价适中,略高于浆砌片石骨架护坡,该技术多用于填方边坡的防护。

2.8客土植生植物护坡

客土植生植物护坡,是在边坡坡面上挂网机械喷填(或人工铺设)一定厚度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或基质(客土)和种子的边坡植物防护措施。该技术的特点是可根据地质和气候条件进行基质和种子配方,从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多用于普通条件下无法绿化或绿化效果差的边坡。由于客土可以由机械拌和,挂网实施容易,因此施工的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无论从效率和成本上都比浆砌片石和挂网喷砼防护要优越,而且植被防护效果良好,基本不需要养护即可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该技术在公路边坡防护中已被大量应用,在日本等国家已经被作为边坡绿化的常规方法加以应用。

2.9喷混植生植物护坡

喷混植生植物护坡,是在稳定岩质边坡上施工短锚杆、铺挂镀锌铁丝网后,采用专用喷射机,将拌和均匀的种植基材喷射到坡面上,植物依靠“基材”生长发育,形成植物护坡的施工技术,具有防护边坡、恢复植被双重作用,可以取代传统的喷锚防护、片石护坡等圬工措施。该技术使用的种植基材由种植土、混合草灌种子、有机质、肥料、团粒剂、保水剂、稳定剂、PH缓解剂和水等组成,其种植基材的配方是成功的关键,良好的配方能够达到在陡于1∶0.75的岩质边坡上既具备一定的强度保护坡面和抵抗雨水冲刷,又具有足够的空隙率和肥力以保证植物生长。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水利等各类岩石边坡绿化防护工程。

3.边坡绿化工程中的难点问题

随着边坡植物防护技术的推广应用,各类边坡植物防护技术已发展成为公路、铁路绿色通道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存在一些难点问题。

3.1边坡植草的退化

在公路、铁路等工程建设中,其边坡绿化防护上投入的资金比例较低,在低投入、低养护或无养护情况下,边坡草坪处于自生自养状态,极易退化、死亡。因为人工种植草种生长较弱、品种单一,随着时间的增长,在养分水分供应较差的边坡上都会呈现不同程度的草坡退化现象,这是一个十分突出和严重的问题,若草被退化得不到解决,不仅造成重复建设、资金浪费,而且起不到边坡绿化防护效果,最终可能会引起水土流失、坡面坍塌等许多不良后果。

3.2喷播时的植物种子配比与最终植物状态

在较短的时间内把开挖的边坡恢复到自然状态,施工者将面临:①植物种子的配比如何确定;②如何考虑当地自生优势群落的结构特点进行种子配比;③如何确定喷播时的植物配比与最终形成的植物群落之间的动态关系。只有对这些问题作详尽的调查研究分析,才能正确指导施工,否则边坡的植物生长将无法实现人工强制绿化向原始植物群落的顺利演替。

3.3干旱对土体很薄的坡面植物构成威胁

开挖后的岩石边坡,岩石层厚、整体性好,坡体高陡,对边坡进行植物绿化后,随着时间的增长,秋冬季干旱、夏伏季炎热,土体养分逐渐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如何解决边坡呈现的无土、缺水、缺肥的状态及边坡植被面临的干、热威胁,这将直接影响到边坡最终的绿化效果和生态效益。

4.边坡绿化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着眼点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人类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对子孙后代的需求;满足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的需求面又不损害其他区域或国家的需求。根据可持续发展内涵的要求,边坡绿化工程中应着眼于与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和环保生态功能,结合目前国内边坡绿化防护工程现状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4.1注重边坡生态防护的设计与资金投入

在公路、铁路设计与建设中,人们常将设计重点和大量资金放在它的工程功能及安全功能上,而生态功能的设计与投资力度不足,生态防护工程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这种低投入、低质量的恶性循环,使边坡生态环境发展不够好,抗灾能力不强等。应建立和加大公路、铁路边坡建设、养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在设计上要深入细化,根据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环境、不同区域结合具体情况单独设计,注重落实边坡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4.2边坡植草退化的防治技术

防治边坡草被退化的重要措施就是乔灌草相结合,尽量模拟出当地的植物群落结构,走向本地化。实际上国外已经开始流行以乔灌木为主的绿化方式。天然植被一般都是草木混生的,在较高的贫瘠土质或石质边坡上,采用草灌结合的客土喷播或喷混植生技术施工,可以将草种和灌木树种进行混播,早期以草坪防护为主,后期以灌木防护为主,构建乔灌草立体防护生态体系,达到恢复自然植被的目的。植物种子的选择及配置应走本地化的道路,以地带性植被、乡土植物为基调,适当引进适于本地生长条件的野生植物和外地植物。同时也应考虑浅根植物和深根植物的结合、豆科植物与非豆科植物的结合,还要尽可能配置抗逆性强的植物和水、肥、光、热利用率高的植物,这样才能使植物更能适应当地气候与自然植被融为一体,建设一个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稳定的、生命力强的立体生态群落。

4.3积极引进开发边坡生态防护新技术

边坡绿化工程中的难点问题,是对边坡生态防护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科学技术的挑战,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涉及到工程力学、生物学、土壤学、肥料学、园艺学、环境生态学等学科,必须不断在这些理论领域有所突破,积极引进开发新材料、新工艺及配套施工机械设备,充分吸收新的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和工程施工经验,注重国际和行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总之,提高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科技含量,是边坡绿化防护工程成败的重要环节。

目前在边坡绿化防护工程中,液压喷播、客土喷播、喷混植生是具有典型生态防护施工技术;在边坡绿化养护工程中,滴灌、渗灌、注水根灌、插管根灌、膜孔灌等是具有节约水资源、提高成活率、促进草灌木植物生长的灌溉技术;在土壤肥力方面,ABT生根粉、菌根菌、农菌及各种微生物肥料的应用,具有促进植物生根、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的生理机能和抗逆性。在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和工艺需要探讨、改进,使其成本更低、操作更为简单、效果更好。随着边坡生态防护各项科研技术的不断深入,其各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将日趋完善和成熟。

5.结论

①在边坡植物绿化防护施工措施中,根据目前的国情、机械化施工程度、适用性、经济性和质量效果比较,液压喷播、客土喷播、喷混植生是具有典型生态防护施工技术,符合边坡绿化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值得普遍推广应用。

②正确的决策必须建立在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边坡生态防护方面,针对难点问题有必要开展系列研究,加大这方面的科研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鼓励和扶持施工企业朝生态防护专门化队伍方向发展,为彻底解决边坡生态防护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坚定的基础。

防护工程论文篇2

关键词:防洪工程;生态护坡;内涵;技术;问题

防洪工程中的堤防、河道护坡是一项量大面广的基础设施,通过技术创新,来选择和确立兼顾防洪、生态和节约的工程护坡形式,是水利工程设计和防洪建设的一大课题。人们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条件下,对生态护坡的要求越来越高。防洪工程生态护坡建设应树立“尊重自然、恢复自然”的理念,使护坡工程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现将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水利防洪工程生态护坡谈几点认识。

一生态护坡是防洪工程的发展趋势

生态护坡是现阶段人们在对水环境要求越来越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条件下,日益受到重视的。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与环境恶化日益加重,特别是严重的水污染引发了新的治水理念变革,为减少水质污染,与自然环境和景观相适应的新型生态护坡形式脱颖而出,生态护坡是防洪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生态护坡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二生态护坡的内涵

生态护坡,是指“用活的植物.单独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和非生命的植物材料相结合,以减轻坡面的不稳定性和侵蚀”,其途径与手段是利用植披进行坡面保护和侵蚀控制。目前,工程界更直观地把它称为“边坡绿化”。生态型护坡是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保证护坡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兼顾工程的环境效应和生物效应,以达到一种土体和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

三生态护坡的技术

我国生态护坡技术近期发展较快,形式多样的生态护坡技术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较发达城市的河道整治过程中得到应用。目前采用的生态护坡技术主要有:植被草、水力喷播植草技术、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水泥生态种植基等。虽然它们起源时不一定用于河道护坡和护岸结构方面,但在防洪护坡使用上可以借鉴和参考。下面介绍几种生态护坡技术:

(一)植物护坡。发达根系固土植物在水土保持方面有很好的效果,采用发达根系植物进行护坡固土,既可以达到固土保沙.防止水土流失,又可以满足生态环境的需要,还可以进行景观赏,在防洪工程护坡方面可以借鉴。城市河道用植物护坡也存在一些问题。护坡当年易被雨冲刷形成深沟,护坡效果差,影响景观。长期浸泡在水下、行洪流速超过3m/s的土堤迎水坡面和防洪重点地段(如河流弯道)不适宜植草护坡。

(二)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护坡。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可分为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土工单元固土种植基等多种形式。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主要由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网垫和种植土、籽等组成。固土网垫是由多层非拉伸网和双向拉伸平面网组成,在多层网的交接点经热熔后牯接,形成稳定的空间网垫。该网垫质地疏松、柔韧,有合适的高度和空间,可充填并存储土壤和沙粒。植物的根系可以穿过网孔均衡生长,长成后的草皮可使网垫、草皮、泥土表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另外,现在又出一种土工单元固土种植基,即利用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等片状材料经热熔粘接成蜂窝状单元中填土植草达到固土护坡的作用。土工材料固土种植基护坡形式也可以采用混凝土、石笼等做成外框来增加坡面稳定性,虽然比单纯植物护坡抗雨水冲刷效果好一些,但还是难以抵御较大洪水侵蚀,还不能应用到堤防迎水坡面。

(三)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植被。该型生态混凝土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缓释肥料和表层土组成。多孔混凝土由粗骨料、水泥、适量的细掺和料组成,是植被型生态混凝土的骨架,具有较高透气性,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被保护土与空气间的湿、热交换能力。保水材料以有机质保水剂为主,并掺人无机保水剂混合使用,为植物提供必需的水分。表层土铺设于多孔混凝土表面,形成植被发芽空间,减少土中水分蒸发,提供植被发芽初期的养分,防止草生长初期混凝土表面过热。植被型生态混凝土对水流速具有较好的抗冲刷性能,上面的覆草具有缓冲性能。这种护坡受水位骤降的影响较小;在季节性寒冷地区,有利于排出和降低被保护土内含水量,减少冻害破坏。

四,防洪护坡创新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一)从政策上支持。长期的防洪护坡工程建设,人们已习惯干建设传统护坡。对于新技术和创新成果的推广,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力。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才能确保新一代护坡技术的广泛使用。

(二)既重视具体设计,又重视宏观视野。护坡设计看似简单,但要做出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优秀方案,必须要将工程师、艺术家、经济师和环境保护部门的思维溶于一体。在具体设计中应对我国发展中应遵循的模式、能源消耗、矿产总量和污染排放处置等都要有一定的了解。

(三)重视科技创新。护坡是一种相对低技术含量的水利工程,如果大量引进采用国外产品,经济上极不合算。我国是一个治水历史悠久的国家,都江堰、灵渠,大运河等一批古代杰出水利工程都证明中国人具有无比的智慧。因此,我们要重视科技创新,充分调动水利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护坡产品。

(四)材料的创新是关键。河道堤防护坡工程建设耗废大量的块石、混凝土预制块或其他材料,其成本占工程总费用的比例大。因此,一定要重视护坡原材料、半成品生产的技术创新,加快开采、加工.运输各环节配套升级.制定既开放竞争、又保证规模生产的产业政策,将护坡工程技术发展的切入点定在半成品生产创新上。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护坡。受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主要材料、能源、水、土地纷纷告缺,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成为人民关注的焦点。1、重视可行性研究,减少硬化河道护坡。尽量避免河道混凝土护坡建后再拆,不如尽量少建或非工程措施解决,有些河段完全可以这样做。如:河岸凸凹不平,边坡土质抗冲刷能力强的河段·河岸滩较岸边坡平缓、植被生长良好的河段,士堤迎水坡在特大洪水年份也未发生浪坎等险情的河段。当然,硬化混凝土护坡对防洪来说是有利的,只有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上综合权衡利弊。对河道护坡工程进行科学、严谨的可行性研究,是实现资源节约的前提。2、开阔工程技术设计思路。采用何种形式的护坡来实现资源节约,仅从传统思想上进行优化创新这种可能性不大,必须开拓新的思路。首先,尽量减少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其次考虑护坡的造价与使用年限。(1)尽量减少混凝土用量,优化采用天然石材,天然石材从经济及性能上看都具有优势。(2)提高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强度提高了.可以阻止环境水的侵入,从而保证混凝土块的抗侵蚀性,增加了使用年限,使护坡的分摊成本小。

五结语

防护工程论文篇3

[关键词]地铁通信系统;预防性;养护维修

中图分类号:U2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356-0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城市交通拥挤局面,为了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公共交通的压力,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现如今不少城市都在大力建设地铁。地铁建设运行过程中通信系统担负着对各项信息的传递重任,保证其维修养护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系统的运行效率及安全性。在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研究与实践指出,减少和避免通信系统故障的发生是保障地铁运行安全的关键。根据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的需求,在现代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工作中必须引入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利用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指导养护维修工作,以此减少和避免通信系统故障的发生,保障地铁通信系统职能的发挥。

1 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过程中预防性理论的运用

地铁通信系统维修养护中所运用到的预防性理论实际上是借鉴预防医学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模式,通过对地铁通信系统中存在的故障问题提早发现和预防来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地铁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实际上,预防性养护维修模式已经在地铁设备维修养护中大力采用,通过全面了解地铁运行信息的参数及运行状态、易损零部件使用寿命等情况,及时进行养护与维修,以此避免地铁运行中故障的发生、保障地铁运行安全。通过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的引入与执行,能够有效避免地铁通信系统故障的发生、提高地铁运行效率及安全性。在现代地铁安全运行需求下,加快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在通信系统的应用是地铁运管维修部门的首要工作。

2 有效实施地铁通信系统预防性维修养护的对策

2.1 强化员工对养护维修方案的认知度,为地铁通信系统提供安全运行环境。想要确保地铁通信系统有序合理的实施养护维修工作,首要任务是强化相关人员对预防性维修养护理论的认知程度,定期举行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让员工能够更深入的了解岗位职责,帮助操作维修人员树立预防性养护维修意识,进而促进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的应用。为了促进相关人员预防性养护维修意识,地铁运管部门还应强化岗位职责的绩效评价工作,以绩效评价为基础强化岗位工作人员日常工作中预防性养护维修工作的开展,提高地铁通信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

2.2 创建有效合理的维修养护机制,确保地铁通信系统运行可靠性。为了更有力的保证地铁通信系统养护维修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应创建规范的预防性维修养护机制,使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能够有章可依。当前地铁运行维修部门要结合通信系统实际的设计方案及使用情况确定养护维修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根据地铁通信系统中的易损零部件情况确定预防性养护维修工作周期。在地铁通信系统实际情况掌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的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体系,以此确保预防性养护维修体系能够真正指导养护维修工作,确保通信系统在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下稳定安全的运行。针对城市地铁系统中各线路建设时间不同、应用技术不同的特点,在地铁通信系统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体系建立中,还应根据线路通信系统的不同进行分项内容确定,以地铁通信系统实际情况为基础,建立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体系,保障通信系统的畅通。

2.3 确保地铁通信系统各项工作的合理性。如果要在通信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对其实施全方位的维修养护,此时应先对系统实际的运行状态准确掌握,所以需要对通信系统各方面状态进行合理的调研及整理,如:容易发生损害的部位、实际运行工况等。然后结合信息整理及调研结果规划系统的养护维系周期。通过对地铁通信系统信息的掌握,了解和确定预防性养护维修的重点。并通过通信系统运行信息情况的了解,及时发现通信系统异常,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造成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2.4 严格按照交接班机制开展工作,强化对此工作的管理力度。在对系统进行日常维修养护工作时要重视工作周期的确定及执行工作,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交接班机制开展工作,加大对交接班的管理,通过对地铁运行中维护人员具体的工作情况创建相应的交接班管理制度。针对通信系统的实际情况编制交接班记录,在记录中应详细规定通信系统的运行工况、异常数据情况以及处理措施及责任人等内容。以科学的交接班管理预防接班人员对通信系统实际运行情况了解不足引发的通信系统故障,预防故障隐患的进一步扩大。

3 重视地铁通信系统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其预防性养护维修能力

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及专业素养的高低将决定着工作的最终质量,在开展地铁通信系统维修养护工作时要重视对相关人员专业技能及知识的培训。基于此,地铁运营单位应定期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让员工通过培训强化自身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这样才能保证地铁通信系统维修养护工作顺利开展。培训过程中要结合地铁通信线路采用的技术、设备实际情况培训维修人员相关技术内容。同时针对职业素养需求开展全员培训,为预防性养护维修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局势下,地铁已经成为了当前城市居民最热衷的交通工具,所以要保证地铁在一个安全、稳定、可靠的环境中运行。地铁通信系统担负着地铁运行中信息资源的传输重担,要重视对其日常的维修养护工作。预防性养护维修理念能够有效保证地铁通信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地铁维修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预防性养护检修周期,根据不同零部件及系统组成设备的易损情况确定检修时间。针对不同零部件的实际使用寿命进行小范围检修维护,减少故障维修与养护工作对通信系统运行的影响,保障地铁运行安全。通过预防性养护维修理论的应用,提高我国地铁运管能力及运管水平,保障地铁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防护工程论文篇4

关键词:内科;护理工作;组织和管理;疾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66-02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 患者对医疗护理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 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 成为困扰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的难题之一。因此, 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已成为当前医院护理管理面临的迫切问题。做好安全隐患的防范管理机制, 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防止发生医疗纠纷的重要保证。分析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 探讨减少差错发生, 保障患者安全的措施, 是护理人员尤其是护理管理人员面临的严峻课题, 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2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1由于护理人员工作不到位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就从内科护理人员的工作来看其隐患主要是因为医护人员的护理操作不规范、专业技术不过硬、缺乏应有的责任心或者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比较缺乏以及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等等这些都是带来安全隐患的原因。其中医务人员不规格的操作行为主要表现在没有按照医生的要求来严格的执行工作,发生越级代签的情况,或者没有及时、准确的记录病人的情况,没有及时的反映病人的病情。有的医务人员缺乏责任感甚至擅自的修改护理记录,导致记录不清晰带来护理的麻烦。法律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缺乏应有的卫生法律意识和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由于护士过多的关注病人的病情,而忽视了病人的感受以及病人的合法权力,比如隐私权、知情权等等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2.2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的安全隐患:内科护理的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和安全,如果医院的管理者相对缺乏护理管理的意识,管理者自身的管理经验和素质不够,那么必然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这样就会使得医院的安全管理工作非常的薄弱。这样就会使得医院制定的护理管理制度也不会健全,对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无法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其管理上的漏洞会使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

2.3由于患者自身缺乏相应的知识导致安全隐患的存在:一般而言患者以及患者家庭或是社会都会对医院给予较高的期望,如果出现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对其医院的治疗表示不满意,那么他们往往会失去对医务人员以及护士的信任,这样他们就很可能不按照医生的要求来进行护理活动。正是因为这样不规范和不科学的自我行为导致了安全隐患的存在。我们知道对于患者而言由于其疾病的原因往往会导致其心理发生相应的变法,往往会出现患者对自己的疾病的认识不足,心理的承受能力差,这样就极容易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导致做什么事都是心烦意乱,无法镇定,从而给护理工作带来无限的隐患。

3安全隐患的消除及防范措施

3.1努力提高内科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理论知识。一般而言内科患者的病程是比较长的,大多的内科患者都需要长时间的住院治疗,这样的话就对护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护理人员有足够的耐心、爱心以及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给患者始终如一的照顾和护理。在工作中要不断的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更新观念,不断的扩展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能力面对各种突发状况,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

3.2不断的加强和提高内科护理的管理水平。通过研究表明,内科护理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安全隐患发生的次数。医院的管理者必须要不断的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教育,规范管理工作,对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法律法规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同时可以采用绩效考核与奖惩制度结合的管理方法,定期的组织护理理论与技术的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水平。同时要不断的致力于护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努力建立健全护理管理制度,加强控制与监督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做好本职工作,有效的减少医疗安全事故的发生。

3.3不断的加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教育指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和患者良好的沟通与配合可以有效的减少安全隐患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必须要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做到以患者为本。要尊重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知情权、隐私权等等。必须一丝不苟的把本质工作做好,注重护理工作中的语言行为的适当,要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就医环境。给予患者以及家属温暖与关怀,只有在这样融合的护理关系中才能降低安全隐患,才能保证患者的早日康复。

4结束语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 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或死亡。在护理安全管理中, 必须抓好护理人员的安全质量教育, 提高护士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加强质量控制, 严格控制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我科通过对存在隐患因素的认真分析, 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加强护理安全隐患的干预能力与预见能力, 建立长效防范管理机制, 持续整改, 防患于未然, 大大降低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闵燕华, 吴少华.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期刊论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1期

[2]邱笑玲. 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期刊论文]. 《基层医学论坛》,2007年8期

[3]程红彦. 在内科护理中如何消除和防范安全隐患 [期刊论文].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8期

[4]田翠芳. 对肿瘤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研究与分析 [期刊论文]. 《吉林医学》,2011年36期

[5]奚春芬.神经内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期刊论文].《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40期

[6]苏保华.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 [期刊论文].《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年5期

防护工程论文篇5

关 键 词:植物景观;施工现场;建筑防护结构;

Abstract: Plant landscape most used in building area of afforestation transformation, the purpose is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customers, satisfy the modern city life condition improvement needs. Now, many construction unit has put the plant landscape as a key content, but landscape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obvious difference, the risks of problems during the homework more complex. This article from the layout problem,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ite of potential problems, and establish the protection scheme, field work arrangement, building protection structur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three protective measures to make with arrangement, hope to help a follow-up study.

Key words: Pla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site; Building protection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TU7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行业调查显示,植物景观施工现场常会遇到不同的病害,导致景观工程施工质量与标准规定不一致。施工单位在安排景观作业活动中,应参照详细的计划方案调配人员,合理地分配植物景观施工任务,从细节上把握景观施工的质量。笔者阐述了植物景观施工现场潜在的风险,对植物景观防护提出建议。

一、植物景观施工现场潜在的问题

植物景观多数运用于建筑区域的绿化改造,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用户的居住环境,满足现代城市生活条件改善的需求。许多施工单位已经把植物景观作为一项重点内容,但景观工程与建筑工程存在明显的差异,作业期间面临的风险问题更加复杂,具体表现在:

1、布局问题。景观布局不仅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产,也影响了整个景观绿化效果的呈现。因前期勘测工作不足,施工人员对植物景观分布格局不了解,造成景观作业的返工次数增加,阻碍了现场造景的有序进行。另外,景观设计阶缺乏科学的布局方式,植物吸收土壤的养分不足,降低了生长的成活率。

2、环境问题。影响景观植物成活率的因素较多,如图1,盲目地选择植物物种并且随意性栽培种植,这是植物景观施工现场普遍存在的问题。带来的直接性后果是植物成活率减低,以及物种采购环节的经济损失。因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性较大,施工现场未考虑气温、湿度等对植物造景的影响,所选物种不符合种植要求而影响了绿化作用的发挥。

图1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3、防护问题。植物景观面临着诸多外界因素的破坏,原先设计的造景工程效果无法全面体现。如:施工现场秩序混乱,作业人员缺乏科学性的安排引导,初步完成的景观区域遭到人为踩踏或恶意破坏。景观防护措施缺乏,使得植物景观破坏率上升,这也是影响景观工程顺利建造的一大因素。

二、现场防护措施的制定与安排

植物景观施工现场防护方案的制定,要求施工管理人员结合具体的地理环境,在熟悉景观工程总图纸要求的前提下完成。为了保护景观施工现场,参与施工的人员也要严格遵循工程的规章制度,在管理人员的领导安排下完成植物造景作业。

1、制定防护方案。植物景观工程具有不同的特殊性,其防护方案与建筑工程存在极大的差异,尤其是植物种植后的管护要求更加细致。防止景观施工问题的发生,必须要综合多方面的资料制定防护方案,以达到针对性处理的目的。如:现场施工人员要考虑植物选种、生长环境、绿化改造等方面的要求,制定一套具有科学性、可行、长期性的植物景观方案。

2、现场作业安排。景观施工现场作业的安排,需要从管理人员、施工人员两方面进行。首先,管理人员拿到景观防护方案之后,要尽快熟悉方案中对景观管理的要求,灵活调用现场的人员及设备,制定有效的施工管理体系,如图2。其次,施工人员要时刻注意植物景观可能发生的病害,及时调整景观施工方案,让景观防护措施发挥良好的绿化功能。

图2景观施工管理体系

3、建筑防护结构。除了管理措施上的控制外,还需要借助其它方面的结构保护景观工程。必要时可对植物景观采取建筑结构保护,在景观区筑造混凝土结构,以有效地保护景观的完整性。此外,还可以添加钢筋网墙,把植物景观维护起来,禁止非施工人员进入现场破坏景物。但从根本上来说,植物景观施工现场要依赖所有施工人员的保护,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结论

总之,植物景观施工现场依旧存在许多不足,为了保证景观工程的顺利实施,应加强植物景观防护工程的质量管理。现场人员要根据工程建造的具体要求,对植物景观施工质量加以控制。

参考文献:

[1] 余莉. 圆明园盛期植物景观及配置方式研究[A]. 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 2010

[2] 杨潇怡,于晓英. 植物景观色彩设计的研究进展[A]. 园艺学文集5[C]. 2010

[3] 檀馨,李战修. 圆明园九州景区山形、水系、植物景观的研究及修复[A]. 中国公园协会2007年论文集[C]. 2007

[4] 仇莉,苏雪痕. 试论北京皇家园林植物景观特色在首都园林建设中的运用――以北海为例[A]. 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 2010

[5] 王琪,于晓南.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植物景观浅析[A].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 2011

[6] 叶洁楠.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与设计理论研究[A].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 2011

[7] 吴东斌. 一枝一叶总关情――合肥市环城公园植物景观分析[A]. 中国公园协会2003年论文集[C]. 2003

防护工程论文篇6

依据《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并结合本人近几年的勘察经验,认为针对防洪体系的勘察工作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搜集防洪体系范围内的区域地质资料

明确区域地震及地震动参数,同时应对防洪体系历史险情进行调查,为拟进行的设计、施工方案提供实践经验。

2查明新建堤防

加培堤防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论证、评价。

3查明存在河流顶冲或淘蚀处

对防洪堤构成威胁的护岸工程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论证、评价。

4涉及到穿越堤防的建筑物

还应查明穿堤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论证、评价。

5查明各类天然建筑材料的料场分布范围

储量、质量、位置,开采运输条件也是不可或缺的,这项工作能够使防洪体系建设合理的控制投资规模。具体主要评价内容包括:历史险情分布、地质概况及相应的堤防、护岸、建筑物和料场(包括筑堤土料、块石料、砂砾石料和混凝土用粗细骨料)的论述和评价。

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内容依据上述要求,我们对河道治理工程涉及的内容进行详细的描述。

1该部分对河道治理工程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概况

自然条件、历史险情分布、工程建设概况、引用的过程规范及外业工作和完成工作量进行详细论述,为河道治理工作的必要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2应对治理

河道段落所在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新构造运动进行详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评价区域构造稳定性,明确本区域构造稳定性属于好、较好、差中的那一类;其次对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含水层类型、含水层、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方式和地下水动态特征)进行详细论述。物理地质现象内容也是不可缺少的,该部分内容为工程施工和后期管理提供了安全的基础。

3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

下面就是对具体涉及的工程建设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论述和评价。由于本文是对河道治理工程勘察工作进行总结,因此,下面就对河道治理工程所涉及到的加培堤防、新建地方、护岸(或险工)工程、穿堤建筑物工程、疏浚工程、天然建筑材料等内容分别进行论述。

3.1加固堤防堤身工程地质条件

应明确论述堤身现状、历史出险情况、堤身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并综合对堤身质量进行评价。

3.2新建及加固堤防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应明确论述堤防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在此基础上,根据钻探揭露地层岩性分布状况、《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附录C表C.0.2及C.0.5条进行地质结构分类;接着还应论述清楚拟建设堤防沿线的水文地质条件、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并明确堤基土层的渗透性。(2)堤基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是在一切外业工作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勘察工作的结论,主要包括:堤基土渗透评价(渗漏和渗透稳定性评价),给出堤基土层的破坏形式、提出允许水利比降,依据堤基各类土层的颗粒组成及物理力学指标评价堤基土层的抗冲刷性(包括抗冲刷性好、较好、差等几类),明确堤基工程地质分类(A、B、C、D四类)。

3.3护岸(险工)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护岸(险工)工程地质条件:应对护岸工程处的岸坡现状、地质概况(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行综合论述。护岸(险工)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主要评价护岸(险工)工程处岸坡稳定性、地基土液化、抗冲刷稳定性、地基冻胀性、基坑边坡稳定及施工排水等进行详细评价。

4穿堤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4.1穿堤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

应对穿堤建筑物的设计参数、所在地的地质概况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地基岩土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详细论述。

4.2穿堤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主要评价穿堤建筑物地基土层的地震液化问题、渗透稳定性、冻胀性、抗冲刷、建筑物基底的抗磨擦性及基坑开挖边坡及施工排水等进行分别详细的评价

5河道疏浚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该内容主要评价拟疏浚河道的地层岩性、疏浚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颗粒组成及开挖难易等级进行分类。

6天然建筑材料

河道治理工程天然建筑材料主要有筑堤用土料场、防洪堤护坡、护岸工程、穿堤建筑物用块石料料场、砂砾石料料场及混凝土用粗细骨料料场。料场评价主要包括:料场概况、料场储量及质量评价。本段内容应为河道治理勘察报告中相对简单的章节,但各料场的运距因在河道治理中所占投资比例较大,因此,在调查和评价中应予以重视。

三总结

防护工程论文篇7

[关键词]护理学生 医疗事故 教育

[作者简介]刘亚红(1973- ),女,河北蠡县人,张家口学院护理学院人文教育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预防医学、社区护理、营养与膳食、健康教育;高宏敬(1973- ),女,河北张家口人,张家口学院基础医学部,实验师,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临床医学、病理及病理生理学、健康教育。(河北 张家口 075000)刘盼宁(1990- ),女,河北蠡县人,塘沽大华医院,研究方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儿童保健。(天津 30045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183-02

医疗事故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预防医疗事故指采取各种可行的方式及方法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在平时的日常医疗活动中,医疗事故尽管为数不多,但却难以杜绝,所以如何预防医疗事故成为医疗管理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在了解影响护理学生(简称“护生”)预防医疗事故能力的因素基础上,就如何加强护生预防医疗事故教育进行了探讨。

一、影响护生应对医疗事故能力的相关因素

1.学校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通过对相关课程学习的护生与未接受相关课程学习的护生比较发现,进行相关课程学习的学生的预防医疗事故的态度认知、情感、意向方面均有所提高。可见,开设相关课程提高了护理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了护理学生运用法律知识预防医疗事故的意识。大部分高职护理院校课程的开设既没有依据医学自身的人文特性和需求来进行论证和设置,也没有从实际出发考虑护生的兴趣和爱好,课程设置随意性大,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内在联系。高职院校护理教学中,三年制护生在校学习期为两年,由于课时紧张,在课程设置上,常以“学科为中心”。课程一般以专业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为主,除硬性规定的公共基础课程外,涉及护理伦理、心理、管理等人文课程的设置数量较少,学时的比例相对较低,一般专科医学院校已经开设的人文课程占学生学课时的4.2%,护理本科教育中开设的人文课程约为13%。由于人文课程设置比例偏低,课时数较少,大多数护生被局限在与专业相关的课程中,造成知识面窄、见识少,导致护生除具备相应的护理技能外,缺乏相应法律知识的学习。

2.职业感低,学习目标不明确。护生入校时,对专业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全面。学生在高考选择专业时,考虑的主要是就业,很多同学的专业是由父母决定的,因为自己喜欢而选择专业的学生所占比例很小。据调查,在本科实习护生对护理专业的满意度方面,仅有18.8%的护生对自己所选专业满意;在专业选择方面,护生主要是取决于自己、父母或教师等人的综合意见,有68.8%的护生是由于护理专业好就业主导自己的专业选择。部分高职护生高考成绩不理想,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在人文课程学习中,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兴趣不高。在理论课学习中,不做笔记、听课注意力欠集中的问题较多,在课堂上违纪行为明显;在技能操作完成过程中,表现出操作流程不熟悉,回答问题欠认真,沟通不到位,对患者的礼貌意识差,缺乏耐心等。

3.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尚欠缺。近年来,医疗纠纷每年递增速度高达10% ,相应的经济赔偿、法律责任案件逐年增多。所以,加强对护生职业风险方面的意识教育,让护生在毕业前就具备基本的医疗风险意识和医疗法律知识,具备规避医疗风险和纠纷的能力,具备基本的职业保护常识显得尤为关键。护生是未来医务人员的主要成员之一,护生是与患者接触最多的医务人员,全面提高护士的素质,对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医疗纠纷是十分重要的。调查显示,经历一段时间学习后护生对临床工作的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治疗性操作有了部分掌握,常会认为治疗性的操作难度并不大,而淡化实施查对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同时护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尚欠缺,造成护生根据主观感觉进行治疗护理,如无菌操作时不戴口罩,输液巡视记录有误差(>20滴/分)等。这些行为不但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还会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隐患或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4.教师的职业意识尚需提高。目前,国内护理教育还停留在基础、临床、实习的基本模式上。护理专业教师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欠缺,相关操作规范未按标准演示操作,基础课教师因长期脱离临床工作,缺乏对医疗事故风险的认识,意识不强。一味地根据教科书强调戴手套是防止患者感染,而未让护士认识到戴手套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法,要使护生形成自我防护的观念,这有助于护生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常规操作。临床实习在护理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实习中将护理基本知识转化为基本能力的关键阶段,是护生从理论知识走向临床岗位的重要阶段。教授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技术操作,严格查对制度,培养护生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整体护理观念,加强同患者的交流,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治疗,有助于采集病史、收集资料,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加强护生预防医疗事故教育的措施

1.改革相关课程设置。护理教育中,课程教学是教育的主要载体,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为满足护生素质培养,要调整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其一,从宏观角度出发,整体优化护理人文课程体系,适当加大护生选修学习人文教育课程数量,如文学、美学、法学、艺术类等人文教育课程,满足护生不断增长的知识需求。其二,提高人文课程的学时比例,合理优化专业课与人文课程之间的比重。国外的医学院校医学课程包括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三大类,美国、德国人文课程比重占20%~25%,英国、日本为10%~15%,有些西方国家其他学科本科毕业后才能就读医学专业。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增加护生对人文课程的兴趣。对护生的人文教育,不仅仅是注重课堂理论知识的灌输,更应注重护生在实验、实训、见习过程中的亲身体验。要将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与人文素质的提高有效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开放式的讨论式教学、情景教学、角色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其中。如在护理实训教学中采用的情景教学方式,辅以护生扮演患者角色,将技能操作与人文素质教育融合在一起,体现在整个操作项目中。课前教师需对实训教学项目进行分析整合,通过分析每个项目技术操作主要环节,对护生在操作过程中应具备的基本护理技能、语言沟通能力,操作中的仪容、仪表及仪态,操作工作中态度是否认真,是否尊重患者,是否关心爱护患者,对患者是否有责任心等内容提出具体的要求,然后将分析后的2~3个技能操作项目组合成一个情景教学模式,要求每一个护生以患者、护士两种角色体验完成。通过这种情景教学方式,在模拟的实际工作环境中,护生扮演角色感受患者的需求,在体验患者的过程中找出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扮演护士角色,通过为患者提供服务,体验一名合格的护士应该具备的素质,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自觉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同时,护生在这种角色体验中也学会了礼貌待人,微笑服务,慢慢培养了和蔼、认真的工作态度,尊重和体贴患者的职业素质。通过角色体验内化知识,升华情感,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狠抓医德教育不放松。医德是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其他职业相比,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其特殊属性决定了每位医疗工作者要时刻自觉遵守社会主义医德规范,培养高尚的医德情操。作为一名护理专业学生,今后要面临的是单独的临床工作,在学校期间应该时时处处自觉地用医德规范要求自己,在培训临床操作的课程中应该注意每一个细微环节,以极端负责、认真的态度对待职业培训。在工作中要有“慎独”精神,无论有无教师监督,患者家属是否在场,都要严格按照程序完成护理操作,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

提高护生职业道德观念还应该从护生在校生活和每一门课程学习入手,并不仅仅局限于护理伦理学、护理管理学、护理心理学、护理礼仪、护理美学等专门课程的学习,在讲授每一门课程时,教师都应该将人文素养教育渗透到课程讲解、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中,切实提高护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人文素质,让护生学会换位思考,能体会患者的疾苦,工作中把每一个患者看成自己的亲朋好友,感受自己工作的崇高和伟大,使护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不仅仅停留在被监督下的被动行为,而是成为一种自觉、自律的主动行为。

3.强化法律观念意识。随着公民法制意识的不断加强,需要法律部门解决的问题呈上升趋势。加强医疗风险意识的教育,不断提高护生医疗方面的安全素质, 为减少医疗纠纷奠定基础。同时,要组织护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使护生更深刻地理解依法行医的重要性。

护理记录是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证据,是决定医疗官司胜负的关键因素,因此医护人员要重视病历价值,从法律角度看待。这就要求年轻的医疗工作者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详细记录相关的操作过程。因为我们所记录的一切,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变成了物证,被呈上法庭,继而被相关的鉴定机构进行逐字逐句地推敲、审核,任何的疏忽、差错、用词不当、操作差错都将有可能成为自己难以解释的漏洞,造成不可挽回的局势。因此,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要做到对自己,对患者负责,认真规范地完成临床操作。平时多开展法律教育,加强相关知识学习;由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增强护理学生运用法律知识预防医疗事故的意识,为今后从事护理工作应对各种医疗问题提供帮助。

护士职业是神圣、光荣的。在国外医院,最受尊敬的职业是护士,可以说“护士是医院的门面”。护士踏实、认真、热情地工作是医院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在预防医疗事故中,还需要在教育、人文、法律、心理等诸多方面进一步探讨,对护生预防医疗事故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玮娜.护生《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知晓程度调查及对策[J].中华护理教育,2008(3).

[2]陈国鹏.心理测验与常用量表[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

[3]徐水琴.护理学生预防医疗事故的态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J].护理杂志,2009(21).

[4]华荣伟,沈懋法,黄娣,等.医学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文课程设置的调查和思考[J].浙江医学教育,2005(6).

[5]崔丽君,李姗姗,何剑.本科实习护生实习前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12).

[6]运怀英,孙亚琴.医疗风险意识教育是高等职业护理教育的责任[J].护理杂志,2006(2).

[7]张力欣,荀桂英.从医患纠纷看护士继续医学教育的迫切性及措施[J].青海医药杂志,2005(8).

防护工程论文篇8

【关键词】铁路工程;软土地基;加固措施;边坡防护

1 绪论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代。在过去的一年间,先后有多条新建铁路密集开工,遇到的不良地质条件迅速增多,特别是软土地基。高速铁路对工后沉降的要求极其严格,软土地基若不进行加固改良处理往往达不到规范规定的工后沉降限值要求。同时,我国客运专线控制路基的工后沉降及变形的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而对边坡防护往往重视不够,虽然客运专线路基工程以低矮路基为主,一般情况下的病害并不会对路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但频繁的维护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产生破坏的边坡也难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不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现今针对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较多,不同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处理费用、处理效果、工期是不同的。目前对于软土地基这一处理问题上,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如强夯、置换、加筋、压密注浆和复合地基等。如何经济合理地进行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是高速铁路建设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铁路地基的处理方法,然后介绍了软土地基的加固技术,最后介绍了铁路边坡防护技术。

2 软土地基的处理

所谓软土,从广义上讲,就是指强度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根据软土的空隙比及有机物质含量,并结合其他指标,可将其划分为软黏性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及泥炭五类型。软土的物理力学特性如表2.1所示

软土通常指淤泥和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土洞等。各类土的性质不同,各类地基处理方法的机理也不相同。因此必须了解软土的特性,掌握各种处理方法的加固机理,才能把地基处理得恰到好处,以最经济的手段达到预期的加固效果。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土质各异,其强度,压缩性和透水性等性质有很大的差别。其中,有不少是软土或不良土,例如淤泥和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泥炭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季节性冻土,土洞等。在工程地质条件不良的场地上建造建筑物,或当遇有旧房改造,夹层,工厂扩建引起荷载增大,或深基础开挖和修建地下工程时,为防止出现主体失稳破坏,地面变形和地下水渗流等现象,也都要求对地基进行处理。

近年来国内外地基处理的技术迅速发展,处理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我们必须针对地基土的特性以及上部结构对地基的要求,有的方矢,因地制宜地选择处理方法。发展地基处理的技术,提高地基处理的水平,节约基本建设的投资。

土木工程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工程地质条件不良的软弱土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要求,需要先经过人工处理加固,再建造基础。处理后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地基处理的目的,是针对软土地基上建造建筑物可能产生的问题,采取人工的方法改善地基土的工程性质,达到满足上部结构对地基稳定和变形的要求。这些方法主要包括: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增大地基承载力,防止剪切破坏或减轻土压力;改善地基土压缩特性,减少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改善其渗透性,加速固结沉降过程;改善土的动力特性,防止液化,减轻振动;消除或减少特殊土发不良工程特性。

近几十年来,大量的土木工程实践推动了软弱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迅速发展,地基处理的新技术、新理论不断涌现并日趋完善,地基处理已成为基础工程领域中一个较有生命力的分枝根据地基处理的基本原理,基本上可以分为如表2.2所示的几类。

但必须指出,很多地基处理方法具有多重加固处理功能。

3 铁路软土地基的具体加固措施

对软土地基1米深范围内根据其特点可以采取以下加固措施:

3.1 换土垫层法:该工程软土上部没有硬壳,软土本身又比较薄,便于排水情况下,可以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等方法全部挖除表层淤泥质粉质粘土(1m),填以强度比较高的渗水土,渗水土取自专门设置的取土场,处理方法不留后患,效果最好。同时,软土较厚处在路堤两侧可以设置木桩.板桩.钢筋混凝土桩或片石齿等,以限制地基的侧向变形。

3.2 排水砂井法:排水砂井(如下图3.1所示)也是一种很好的提高软土地基强度的方法。它是利用各种打桩机具击入钢管,或用高压射水.爆破等方法在地基中获得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孔眼,并灌入中.粗砂而成。由于这种砂井在饱和软黏土中起排水通道的作用,故称为排水砂井。砂井顶面应铺设砂垫层或砂沟,以构成完整的地基排水系统。软土地基设砂井后,改善了地基的排水条件,缩短了排水途径,因此地基承受附加荷载后,排水固结过程大大加快,进而使地基强度得以提高。用砂井加固软土地基,对于提高地基承载力是有效的。

3.3 化学加固(注浆)法:指在利用化学浆液,水泥浆液,粘土浆液,采用灌注压力,高压喷射或深层搅拌等手段,使浆液与土粒胶结起来,以改善地基土的物理和力学性质的地基处理方法。注浆法是指利用一般的液压,气压或电化学法通过注浆液注入地层中,浆液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进入土颗粒间的孔隙中或岩石裂隙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将原来松散的土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强大,防慎性能高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固结体。

注浆材料可以分为粒状悬浮浆液和液态化学浆液两类。

粒状悬浮浆液包括水泥浆,水泥粘土浆,水泥砂浆,水泥粉煤灰浆等。这些材料容易取得,价格低廉,无毒性,对环境无污染。但由于颗粒较粗,可灌性受到限制,对粗砂以下的土不易取得良好效果。液态化学浆液的种类很多,可以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这些材料易注性好,但一般价格较贵,都有毒性,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其中水玻璃是无毒的,因此是常用的加固材料。注浆法可以减小地基土的透水性,防止流沙,钢板桩渗水以及改善地下工程的开挖条件,还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量和不均匀沉降。

4 铁路工程中的边坡防护

4.1 概述

路基在水、风、冰冻等因素下,经常发生变形和破坏,例如,边坡的表土剥落,形成冲沟以及滑蹋等。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处做好排水工程外,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粘土、粉土、细沙、及容易风化的岩石路基边坡,进行必要的防护与加固。防护与加固的重点是路堑边坡,尤其是地质不良与水文地质不良地段的路堑、容易受水冲刷的边坡、不稳定的山坡更应该重视。防护与加固工程不仅可以稳定路基,而且可以美化路容,提高公路的使用品质,例如植物防护可以消灭施工痕迹,使景观协调,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路基防护与加固的方法,一般可分为坡面防护和冲刷防护两类。

4.2 防护的一般要求

4.2.1 路基防护应按设计、施工与养护相结合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工程地质和材料等情况,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用适当的工程类型或采取综合措施,以保证路基的稳定。不要轻易取消或减少必要的防护工程措施,而给养护管理遗留繁重的工作量。

4.2.2 对于水流、风力、降水以及其他因素可能引起的路基破坏的,均应设置防护工程。在冲刷防护设计中,要综合考虑,使防护工程收到更好的效果。

4.2.3 在不良的气候和水文条件下,对沙土、细沙与易于风化的岩石边坡,以及黄土和黄土类边坡,均宜在石方施工完成后及时防护。对路堑边坡根据边坡岩层组成及坡面弱点分布情况考虑全面防护和局部防护。

4.2.4 对于冲刷防护,一般在水流流速不大及水流破坏作用较弱的地段,可在沿河路基边坡设砌石护坡,以抵制水流的冲刷作用和淘刷。需要改变水流或提高坡脚处粗糙率,以降低流速、减缓冲刷作用,可修筑坝类构造物。

4.2.5 坡面防护一般不考虑边坡地层的侧压力,故要求防护的边坡有足够的稳定性,但护面墙可用于极限稳定边坡。

4.2.6 对高而陡的防护构造物,设计时要考虑设置便于维修检查的安全设施。

4.3 铁路工程边坡防护的方法

4.3.1 种草

种草防护适用于边坡稳定,坡面冲刷轻微,且宜于草类生长的土质路堤或路堑边坡,用以防止表面水土流失,固结表土,增强路基的稳定性。经常浸水或长期浸水的路堤边坡,种草不宜生长,不宜采用此种方法。边坡上已经扎根的种草防护,可容许缓慢流水(0.4~0.6m/s)短时冲刷。

4.3.2 铺草皮

路基坡面上铺草皮防护,其作用与种草防护相同,前者使用时要求当地有足供挖去使用的草皮地段,但在边坡较高陡和坡面冲刷较严重的地方,铺草皮比种草防护收效快。

我国大部分铁路位于冲积平原上,地形平缓,地表有机质含量较高,有草皮覆盖,并且路基全部是填筑的路堤形式,边坡坡度为1:1.5左右。适合采用平铺草皮的方法进行路堤坡面防护。填筑路基前先铲除地表草皮,对草皮人工养殖,待路堤填筑压实满足要求后,将草皮切成整体块状,移铺到坡面上,应自上而下铺设,并用竹木小桩将草皮钉在坡面上,使之稳固这种方法可以减缓地面水流速度,防止坡面冲刷,调节边坡土的温湿状况,美化路容,协调环境,是一种经济环保的坡面防护方法。

4.3.3 植树

在路基边坡上合理地植树,对于加固路基有良好的效果。也可和种草。铺草皮配合使用,使坡面形成良好的防护层。植树适用于土质边坡及严重风化的岩石边坡和裂隙粘土边坡。但对盐泽土,经常浸水及经常干旱的边坡及粉质土边坡不宜采用。植树的作用有:

(1)植树可以加强路基的稳定性。

(2)降低流速,防止和减少水流对路基的冲刷。

(3)植树能防风、防沙、防雪。

(4)植树可以美化路基、调节气候、并可获得部分木材,增加收入。

4.3.4 抹面与捶面

易于风化的岩石,如页岩、泥岩、泥灰岩等软质岩层的路堑边坡防护,可以用混合材料抹面。对于受冲刷的边坡和易风化岩石坡防护可用混合材料捶面。抹面或捶面的边坡坡度不受限制,但不能承受土压力,故要求边坡必须是稳定的,坡面应该平整干燥。常用的抹面材料有石灰炉渣混和灰浆、石灰炉渣三合、四合土及水泥石灰砂浆,常用的捶面混合材料有水泥炉渣混合土、石灰炉渣三合、四合土。

4.3.5 砌石护坡

对缓于1:1的各种土质、土夹石及岩质边坡,坡面受地表水流冲蚀产生冲沟、泥流、小型表层溜塌,均可采用砌石护坡防护。为了节省片石及水泥,最常见的是浆砌片石骨架护坡或混凝土骨架护坡,其内铺草皮或三合土,四合土捶面代替浆砌片石或混凝土。如草皮和捶面护坡一脱落,也可用方格形或拱形的浆砌片石骨架进行加强。

5 结论

随着我国铁路体系的发展,铁路工程中复杂地质环境施工越来越多,其中软土地就是一种。本文主要研究了铁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加固措施以及软土质路堤边坡的加固防护形式。研究软土地的铁路施工对提升铁路整体工程质量、

减少维护费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本文能够对这方面的研究起到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防护工程论文篇9

【摘要】[目的]了解肥城市企业职工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方法]2012年10月,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用问卷对企业职工掌握职业病相关知识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被调查职工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同,不同学历、不同职业的调查对象有关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学历、年龄、工龄的升高,各类职业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呈上升趋势;被调查者获得职业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不同,其中单位培训获得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比例最高,占71.79%。被调查者希望进一步了解的职业病相关知识内容不同,其中想了解“常见职业病、职业多发病的表现及防治知识”的最多,占调查者的82.80%。不同职工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不同,单位组织培训对提高工人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掌握起着重要作用,应有针对性加强企业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提高职工健康知识水平和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损害和职业病的发生。[结论] 不同职工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不同,单位组织培训对提高工人的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掌握起着重要作用,应有针对性加强企业健康教育工作内容,提高职工健康知识水平和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损害和职业病的发生。

【关键词】职业病 知识 知晓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2011年12月31日起修订施行。为了解肥城市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职工对《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以便今后更好的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肥城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科对全市3273名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职工进行了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2年10月,工作中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规定的矽尘、电焊烟尘、苯系物、噪声及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职工。

1.2 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状况(性别、年龄),职业病防治核心知识(职业病防治法律及法规有关内容、职业病防治知识获取的渠道及何种渠道最适合、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危害防护、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等内容)。

2 结果

2.1 总的调查情况

共发放调查表3500份,收回调查表3310份经分析整理剔除填写内容不全的调查表37份,有效调查表3273份,有效率93.5%。被调查对象的年龄平均在35岁,大专以上学历30.4%,高中及中专学历57.1%,初中及以下学历12.5%,各职业危害因素接触人数:粉尘1295人,物理因素1223人,化学因素755人。

2.2 不同年龄人群知晓情况 调查≤35岁的1666人,>35岁的1607人。对各项职业病防治相关知识,两组人群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职业卫生知识的掌握水平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和来源身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次调查研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年龄、工龄和接害因素不同均与职业卫生知晓情况有关系;本调查结果显示高年龄段工人回答正确率高,与其受教育培训机会、经验积累多和个人防护意识增强有关。低文化程度制约着工人的知识接受程度,提示工龄短、文化程度低的劳动者应作为今后职业卫生知识培训的重点使其掌握基本的职业危害防护技能,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用人单位应结合自身发展需要和用工变化等新情况,认真履行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社会责任,重视工人的职业卫生服务需求,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加强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大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管力度,同时加强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基本知识及法律法规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2011

[2] 王秀兰;曾庆民 佛山市顺德区企业管理人员职业健康监护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 [期刊论文] -职业与健康2008(24) doi:10.3969/j.issn.1004-1257.2008.24.012

[3] 黄意府;王清海;黄鲜华 有害作业工人491名职业健康教育知识的调查 [期刊论文] -职业与健康2008(05) doi:10.3969/j.issn.1004-1257.2008.05.004

[4] 韦光武;于建新 崇左市职业病防治法知晓率调查 [期刊论文] -应用预防医学2008(06) doi:10.3969/j.issn.1673-758X.2008.06.028

[5] 梁惠琴;王冠梅;吴秀玲 某铸造企业职业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2008(05)

防护工程论文篇10

关键词 安防系统;风险;效能;评估

中图分类号:X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4-0129-02

安全防范系统,即为了有效维护社会安全稳定,通过人力、技术以及实体防范措施等相结合,分析探测、延迟、反应功能要素,同时每一个要素密切结合、彼此依存,具有防范作用的一个系统,其属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有机内容,其核心是技术防范,在各种安全事件以及违法犯罪活动的预防以及应对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然而,因现阶段我国安防系统风险与防护效能评估一味的关注经验与管理等方面,只是出于初级的定性时期,还没有形成合理定量评估的技术与理论,无法为构建系统全面的综合防控体系提供坚实的保障。所以,探讨构建系统防护效能和风险客观评价体系,客观、科学的度量安全防范系统的防护效能与风险,已经发展成为现阶段我国的一个战略问题。鉴于这个原因,笔者细致深入的探讨了我国安全防范系统相关问题,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安全防范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提供借鉴。

1 国内安全防范系统风险与效能评估

现阶段,在我国安全防范体系的研究相比发达国家来说,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停留在定型阶段。近年来,包括中国安防协会等诸多安全相关组织机构以及信息技术院所在内的单位,探讨了安全防范系统的效能评估有关问题,同时有了很大的进展。

2003年,“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建成,属于国家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下设单位,这个单位主要是负责研究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的测试评估、以及全球先进安保系统等方面,及时把握该领域的全球最新动向,属于国家信息安全专控队伍的其中一员,该单位主动配合上级主管单位的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同时还专门评估一些重要的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能,并对其进行等级测试等业务,目前,该单位已经完成的重要系统的信息安全等级测评工作数目超过100个。

陈志华教授(2006)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针对安全防范系统的效能评估问题展开了细致深入的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其在研究中提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从管理科学的视角入手做出的定性评估。这个方法在确定评估指标于获取指标值等方面依旧具有或多或少的主观性。

魏莲芳(2007)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针对其风险评估过程展开细致深入的探讨,其主要是把评估的过程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将其划分成以下七个流程,也就是确定评估对象和预期目标、概述对象的主要特征、确定初级评估指标及其权重、对系统打分、评估结果等。在研究过程中,以某系统为案例进行探讨,为我们阐明了评估过程。

武汉大学国家多媒体软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的“安防应急信息技术”的博士学科点于2008年获得批准,同时其自2003年开始就已经在该方面建立起本校的学科特色。利用技术合作与自主创新,现阶段已经在安防应急风险与效能评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以往的安防工程相关理论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把监控和应进行有机结合,最终构建起一个大安防系统架构。另一方面,其还承担研制国家与行业标准工作,以标准化引领产业技术不断优化升级,推动其不断向前发展。最终,利用研发引导性产品,主持重大项目,推动整个领域不断发展。

孙亚华(2009)等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形态学分析的手段进行建模,构建起核电站入侵路径风险分析模型,同时设计出风险分析评估安全防范系统路径型模型软件。在研究中还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定量法探讨了安全防范系统的探测、延迟等方面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路径型及时探测分析方法能够非常便捷的发现核电站安防系统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且还能够获得系统费-效比偏大的优化策略,能够科学合理的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

吴穹和闫黎黎(2010)在研究过程中,主要探讨了安全防范系统的性能与管理工作者方面存在的相关风险,通过研究构建起一个基于“空间风险和时间风险”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他们根据权重,利用层次模糊评价法对其中涉及到的各个指标参数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最终获得其安全级别。

通过广泛搜索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现阶段,我国在安全防范系统的效能评估方面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大体上通过管理科学的模拟仿真试验与许多评估法,对系统进行评估,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并未构建起一套系统全面的效能评估体系,此外,还无法客观、合理的通过定量的方法分析这一个系统的风险与效能。

2 安全防范系统风险与效能评估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中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已对安全防范风险与效能评估等问题作了大量的积极探讨,然而,其中依旧存在一些弊端,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下面笔者将主要从理论问题与技术问题两个方面进行阐明。

2.1 理论问题

现阶段,我国在安全防范系统的效能评估方面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大体上通过管理科学的模拟仿真试验与许多评估法,对系统进行评估,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并未构建起一套系统全面的效能评估体系,此外,还无法客观、合理的通过定量的方法分析这一个系统的风险与效能。除此之外,还存在许多单位主要是通过概率统计的方法评估系统的效能,通过统计一些小样本事件所获得的概率来度量系统的效能。然而,探讨过程中所用的相关方法尚未细致深入的分析探讨安全防范系统内在的机理,所以,国内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评估模型对安全防范系统的支撑严重不足,在今后有待于加强这方面的理论研究。

2.2 技术问题

1)怎样客观、科学的度量安防节点的效能与风险。对于安全防范系统来说,其防护效能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效能指标,中国现阶段对这一个方面所进行的评估基本上是通过管理科学的方法做一些定性分析,尚未通过信息科学手段实施相应的定量评估。在这里,所谓安全防范系统防护效能,即在某条件下,通过系统的防护能力执行特定任务所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这一个系统主要涉及到设备与人两个方面,防护时,这两个方面具有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最终导致其防护效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所以,怎样科学合理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客观科学的度量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将发展成将来该领域应当攻克的一个技术问题。

2)怎样度量多种防护下的安防节点的防护效能。对于防护能力来说,其主要涉及到技防、物防与人防等3个方面的能力,当防护节点中每一防护能力相互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时,在这种情况下,安防节点的防护效能并非单纯的每一防护效能所加的总和,为有效度量其防护效能,一定要注重每一防护能力存在的关联,所以,怎样对这种情况下安防节点的防护效能进行有效的度量,同时属于该领域将来所必须面对的一个技术问题。

3)怎样对进行安防网络路径代价评测与计算。在这一个系统之中,网络效能并非简单的把其中一切节点防护效能求和或求取均值就可以了。在笔者看来,网络效能和其具体路径具有很大的关系,现实生活中安防网络是一个非常繁琐的网络,这样我们根本无法将一切路径的代价计算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计算方法,去发现其中代价最小的路径。所以,怎样利用设计路径代价评测方法来客观公正的度量网络效能,必将发展成为该领域将来所必须面对的有一个课题。

4)怎样构建系统全面的模型改善防护能力。现阶段,全球各个国家与地区关于防护能力优化领域的探讨仍然非常不足,导致资源浪费现象非常严重。所以,怎样构建起一个系统全面的模型,然后利用它改善网络的防护能力,同时利用对节点的防护能力值进行调整,最终计算出各种攻击路径下,最大的防护能力,必将成为相关领域所必须面临的一个技术难题。

3 总结

通过广泛搜索并分析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现阶段,我国在安全防范系统的效能评估方面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大体上通过管理科学的模拟仿真试验与许多评估法,对系统进行评估,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而并未构建起一套系统全面的效能评估体系,此外,还无法客观、合理的通过定量的方法分析这一个系统的风险与效能。尽管中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已对安全防范风险与效能评估等问题作了大量的积极探讨,然而,其中依旧存在一些弊端,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例如理论方面,并未构建起一套系统全面的效能评估体系,无法客观、合理的通过定量的方法分析这系统的风险与效能,技术上没有实现安防网络路径代价评测与计算等。

参考文献

[1]张安全.风险评估社会发展迫切的需求[J].中国安防,2006,5(1):51-52.

[2]李苏宁.安企防范系统风险评估初探[J].安防科技,2007,1(2):7-9.

[3]陈志华.安全防范系统效能评估研究与实践[J].中国安防,2007,11(3):16-20.

[4]柴寿椿.安防技术和安防系统[J].安防科技,2003,9(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