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结算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5 07:32:46

销售结算论文

销售结算论文篇1

关键词:包装物;增值税;核算

中图分类号:F81文献标识码:A

包装物通常是指为了包装本企业商品而储备的各种包装容器。包装物在会计核算中属于周转材料,在流转税中属于货物,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而言,有关包装物增减且与缴纳增值税相关的业务主要有三大类,即购进与视同购进业务、销售与视同销售业务、出租出借业务。本文针对包装物的不同涉税业务特点,从会计准则与增值税税法规定两个方面剖析其核算。

一、购进、视同购进包装物的财税处理

(一)一般购进业务。一般购进业务,是指会计主体直接从市场上购入包装物的业务。如果购进时从销售方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且将取得的专用发票在当期办理了认证,就可凭专用发票抵扣进项税额。此时,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的不含税金额,借记“周转材料”科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已付或应付的全部价款,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如果购进时未从销售方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则不可抵扣进项税额。此时,按普通发票上的全部金额借记“周转材料”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科目。

(二)视同购进业务。现实中包装物除了从市场直接购入之外,还可以通过接受投资、接受捐赠、抵债换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等途径取得,这些取得途径均从实质上增加了包装物,但又不属于直接从市场购买的,本文称之为“视同购进业务”。下面以表格的形式比较说明包装物视同购进业务的财税处理。(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视同购进业务因取得包装物的途径不同,会计核算有所区别;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也就是无论哪种取得途径,只有在包装物增加的同时,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才能抵扣进项税额,会计核算中才能按专用发票标明的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否则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相应地也无需核算进项税额。

二、销售、视同销售包装物的财税处理

(一)一般销售业务。一般销售业务是指将包装物直接对外销售的业务。包装物一般随同所包装的货物一起对外销售。发生包装物的一般销售业务时,从税收方面讲,属于销售货物的应纳增值税行为,无论是否开具发票,无论开具的是否为增值税专用发票,均应计算和核算应缴纳的增值税。发生一般销售业务时,按已取得或应取得的全部价款借记“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科目,按不含税的销售额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当包装物随同商品出售且单独计价时,包装物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销售收入分开核算)或“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当包装物随同商品出售且不单独计价时,包装物的销售收入并入商品销售收入中),按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乘以17%的税率计算出的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增(销项税额)”科目;同时按成本价结转包装物的成本,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贷记“周转材料”科目。

(二)视同销售业务。视同销售业务是指理论上虽不符合正常销售的定义,但从税收的角度来看均应缴纳增值税,从会计的角度来看包装物均被发出的业务。本文以表格的形式比较论述包装物对外投资、对外捐赠、抵债换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抵付股利等视同销售业务下的会计核算。(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种视同销售包装物业务,从税收上均计算和核算了应纳增值税,但同时不一定确认了会计收入。只有当视同销售业务同时符合会计准则中收入确认的五个条件时,才需要确认会计收入。

三、出租出借包装物的财税处理

从出租出借双方的结算方式来看,常见的有两大类:一是收取租金;二是收取押金。下面分别就两种结算方式谈谈出租出借包装物的财税处理。

(一)收取租金。当出租出借方以收取租金的方式结算时,从纳税的角度来看,企业出租出借包装物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单纯地出租出借包装物;二是附加在货物销售之上,为货物销售服务而出租出借包装物。

企业单纯地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租金应按服务业中的租赁业子目计算和缴纳营业税。会计核算为:按收取的租金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按收取的租金收入乘以5%的税率计算出的应纳营业税税额,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科目。

企业附加在产品销售之上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租金属于价外费用,应并入增值税的应税销售额,计算应纳增值税。此时的会计核算应按收取的全部租金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价税分离后的不含税收入贷记“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按不含税收入乘以增值税税率计算出的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

(二)收取押金。企业以收取押金的方式出租出借包装物时,业务发生及会计核算环节主要有收取押金环节、退还押金环节、逾期没收押金环节等三个环节。不同货物的包装物押金在何时纳税的规定上不一致。

1、从1995年6月1日起,对销售除啤酒、黄酒以外的其他酒类产品收取的包装物押金,无论押金是否返还以及会计上如何核算,均应交入当期销售额征收增值税。

2、自2004年7月1日起,企业为销售除上述以外的货物而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的押金,单独记账核算的,不并入应税销售额征收增值税。但对逾期(以一年为期限)包装物押金,无论是否退还均应并入销售额征收增值税。个别包装物周转使用期限较长的,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后,可适当放宽逾期期限。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出租出借包装物收取押金时,两类货物的包装物押金是否并入应税销售额征收增值税的环节不一致。第1类货物的包装物押金征收增值税的环节是收取押金环节,第2类货物的包装物押金征收增值税的环节是逾期未归还包装物环节。当押金应并入销售额征收增值税时,应按不含税的押金收入乘以所包装货物适用的增值税税率计算出应纳的增值税税额,借记“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因此,现实中有关购进包装物、销售包装物、出租出借包装物的业务均与应纳增值税密切相关。当企业发生包装物的涉税业务时,只有分清了每类业务会计准则和增值税税法的双重规定,才能进行正确的会计核算。

(作者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销售结算论文篇2

关键词:委托代销;视同买断;收取手续费;信息化处理(用友U8V10.1)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1

一、委托代销业务概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商品交易方式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合理的商品交易方式可以促进商品的销售,因此委托代销应运而生。委托代销业务是指委托方按代销合同的要求将代销商品交付给受托方,委托受托方对外销售的一种经济行为。然而委托代销方式的不同,其信息化处理有很大的区别,代销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是视同买断的委托代销方式;二是收取手续费的委托代销方式。

二、委托代销业务处理的信息化处理分析

1.视同买断方式(非包销)的委托代销业务

视同买断的委托代销业务,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形式:一是不附退回条款的视同买断,即包销方式;二是附退回条款的视同买断,即非包销方式。包销方式下,无论商品是否卖出,受托方均不能把商品再退回给委托方,所以此种方式下的销售商品与直接销售没有实质区别,所以本文就不再讨论分析此种委托代销方式的信息化处理方法。非包销方式下,受托方可以把没有卖出去的商品退回给委托方,所以委托方在交付商品时不确认收入,待收到受托方开具的代销清单时再确认收入。本文讨论的是非包销方式的视同买断。

案例一:2016年5月3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代销合同,甲公司委托乙公司销售运动鞋,数量为2000件,价格为100元/件(成本价为80元/件),乙公司可以自行定价销售,乙公司已将该运动鞋入库;16日,乙公司将运动鞋售出;3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办理结算并支付货款,且甲公司给乙公司开具发票(所有价格均为不含税价格)。

(1)会计理论分析

甲公司(委托方)在处理此业务时,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发出商品时,借:委托代销商品;贷:库存商品;二是收到受托方的代销清单,开具销售发票进行结算时,①确认收入,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②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委托代销商品;三是收到货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

(2)在用友U8V10.1中的信息化处理流程

①2016年5月3日,发出代销商品时,首先在销售管理系统,填制销售订单、委托代销发货单;然后在库存管理系统,生成销售出库单;最后在存货核算系统,进行发出商品的记账和生成凭证,借:委托代销商品160000;贷:库存商品160000。

②2016年5月30日,收到代销清单结算时,首先在销售管理系统,填制委托代销结算单,对委托代销结算单进行审核,系统会自动生成销售专用发票,对销售专用发票进行复核;然后在应收款管理系统,进行应收单的审核和制单,生成凭证,借:应收账款234000;贷:主营业务收入200000,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0000;最后在存货核算系统,进行发出商品的记账,生成凭证,借:主营业务成本160000;贷:委托代销商品160000。

③2016年5月30日,收到货款时,在应收款管理系统,由出纳填制收款单,并由会计进行审核制单,生成凭证,借:银行存款234000;贷:应收账款234000。

2.收取手续费方式的委托代销业务

收取手续费的委托代销业务,委托方依据受托方的代销商品金额(数量)支付一定比例手续费的销售方式。与视同买断方式一样,委托方在交付商品时不确认收入,在收到受托方开具的代销清单时再确认收入,不同的是委托方收到的货款是扣除手续费后的余额。

案列二:2016年5月3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代销合同,甲公司委托乙公司销售运动鞋,数量为2000件,价格为100元/件(成本价为80元/件),乙公司只能按照合同规定的价格进行销售,销售商品后,甲公司按销售总价款(不含增值税)10%向乙公司支付手续费,合同签订日期甲公司即将该运动鞋交给乙公司;16日,乙公司将运动鞋售出;30日,甲公司与乙公司办理结算并支付货款和手续费,且甲公司给乙公司开具发票(所有价格均为不含税价格)。

(1)会计理论分析

会计理论分析:委托方(甲公司)在处理此业务时,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发出商品时,借:委托代销商品;贷:库存商品;二是收到受托方的代销清单,开具销售发票进行结算时,①确认收入,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②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委托代销商品;三是确认手续费支出,收到余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可以看出,收取手续费与视同买断的委托代销业务只有第三阶段是否支付手续费的差别。

(2)在用友U8V10.1中的信息化处理流程

①②同视同买断方式。

③2016年5月30日,确认手续费支出,收到余款时,首先在销售管理系统填制销售费用支出单,然后在应收款管理系统,进行应收冲应付的转账处理操作,生成凭证,借:应付账款20000;贷:应收账款20000,最后在应收款管理系统,由出纳填制收款单,并由会计进行审核制单,生成凭证,借:银行存款214000;贷:应收账款214000。

三、总结

在U8V10.1财务软件中,正确处理委托代销业务的关键有以下几点:①正确设置总账、应收、应付等系统与代销业务有关的会计科目;②信息化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不同阶段所形成的债务等,保证前后的连贯一致性,使其最终处理结果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财税.[2016]36号文《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Z].2016-04-14.

[2]孙羽,孙红梅.用友ERP-U8.72供应链业务的处理流程[J].财会月刊,2014(5):86-87.

销售结算论文篇3

一、销售人员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

销售人员业绩考核是一个综合的、受多指标影响的复杂问题,其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本人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对销售人员的业绩考核从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综合考虑,并构造出企业销售人员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基于功效系数法与模糊评价法结合的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模型的建立

影响销售人员绩效的指标中,既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指标。本文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建立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模型。

1.利用功效系数法对销售人员绩效定量部分进行考核

功效系数法是根据多目标规划的原理,对每一考核指标分别确定一个上限满意值与下限不充许值,按线性正相关的方法将不同的考核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并以此确定各指标的分数,再经过加权平均进行综合,从而考核被研究对象的综合状况。其主要步骤有:

(1)确定各项指标的满意值与不允许值

一般来说,满意值是指各项指标在参与考核的单位中可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不允许值是指各项指标在参与考核的单位中不应出现的最低水平。

(2)计算各指标单项考核分数。公式如下:

式中,fi为指标i的评价分数,Di为指标i的实际值,di,max为指标i的满意值,di,min为指标i的不允许值。

(3)计算定量部分的综合得分

根据各项指标在考核中的重要程度确定权数,并采用加权几何平均法计算综合得分。

2.利用模糊评价法对销售人员绩效的定性部分进行考核

模糊评价法是基于模糊集合论基础上的综合评估方法,它可使评估过程中遇到的模糊因素明晰化、定性指标数量化。其主要步骤有:

(1)建立评判集V={ν1,ν2,…,νj,…,νm}

(2)构造模糊评判矩阵R

在专家评价的基础上,先采用Fuzzy技术计算得到各指标隶属函数值,并进一步构造成模糊评判矩阵R。

(3)模糊综合考评

模糊运算符取M(.),可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B=W・R,其中,W为指标的权重系数矩阵。

3.利用加权平均法对销售人员业绩进行全面综合的考核

三、应用分析

采用表1所建的指标体系,应用上述方法对企业某位销售人员A某段时间的业绩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考核,其主要过程如下:

1.利用功效系数法对销售人员A绩效定量部分的考核

(1)确定各定量指标的满意值与不允许值,并对收集到的销售人员A的销售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其各定量指标的实际值,其结果见表2。

(2)计算各指标单项考核分数

将表2中数据代入公式1,得销售人员A的x21,x22,x23,x24四项定量指标的考核分数分别为68,82.9,85,90。

(3)计算定量部分的综合得分

要计算综合得分,需先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确定权重,本文应用德尔菲法,确定四项定量指标的权重w21,w22,w23,w24分别为0.32,0.23,0.28,0.17,加权平均得销售人员A的定量部分的综合得分为79.92。

2.利用模糊评价法对销售人员A绩效定性部分的考核

(1)建立评判集V={优,良,中,一般,差}

(2)构造模糊评判矩阵R

由企业相关部门领导与专家10人组成考核小组,分别对反映销售人员A绩效的五个定性指标进行考评,其结果见表3。

注:表3中的数字表示对该等级认可的专家人数,对每列除以专家总人数10,即得到模糊评判矩阵R。

(3)进行模糊综合考评

应用德尔菲法确定的五个定性指标的权重w11,w12,w13,w14,w15分别0.12,0.24,0.31,0.18,0.15, 计算得模糊综合评价结果:B=W・R=(0.4350.2920.2340.0390)。若将评判集数量化表示为V=(10080604020)T,则销售人员A定性指标的总评分为82.46。

3.利用加权平均法对销售人员A绩效进行全面综合的考核

应用德尔菲法确定定性与定量部分的权重分别为0.25,0.75,则计算得销售人员A综合的绩效分:P综合=82.46×0.25+79.92×0.75=80.56,可以看出销售人员A综合绩效非常不错。

如需对企业所有销售人员的绩效进行优劣排序,以决定他们的报酬、奖惩、淘汰与升迁情况,可同理计算出其他销售人员的总评分P综合,P综合值越高,表明综合绩效越好。

四、结论

销售结算论文篇4

(2002年考题节选)E公司的2001年度财务报表主要数据如表1

要求分别回答下列互不相关的问题:

(1)计算该公司的可持续增长率。

(2)假设该公司2002年度计划销售收入增长率是10%。公司拟通过提高销售净利率或提高资产负债率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请分别计算销售净利率、资产负债率达到多少时可以满足销售增长所需资金。计算分析时假设除正在考察的财务比率之外其他财务比率不变,销售不受市场限制,销售净利率涵盖了负债的利息,并且公司不打算发行和回购股票。

【答案】

(1)可持续增长率

一收益留存率×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资产周转率/(1-收益留存率×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资产周转率)

=0.6×10%×2×O.5/(1-0.6×10%×2×O.5)

=0.06/0.94

=6.38%

(2)①提高销售净利率:

需要总资产一销售收入/资产周转率

=1100/0.5=2200(万元)

需要权益资金=总资产/权益乘数

=2200/2=1100(万元)

需要留存收益一期末权益期初权益

=1100 1000=100(万元)

需要净利润一留存收益/留存率

=100/0.6=166.67(万元)

销售净利率一净利/销售额

=166.67/1100=15.15%

②提高资产负债率:

净利润=销售额×销售净利率

=1100×10%=110(万元)

收益留存一净利润×留存率

=110×0.6=66(万元)

所有者权益=1000+66=1066(万元)

总资产需要=2000×(1+10%)

=2200(万元)

负债=总资产-所有者权益

=2200 1066=1134(万元)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资产

=1134/2200=51.55%

二、问题提出

在这道考题第(2)问中,对于销售净利率,可以直接按照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计算得出,即可以直接根据“10%=0.6×销售净利率×2×O.5/(1-0.6×销售净利率×2×0.5)”解得:销售净利率=15.15%,过程如下:

10%=0.6×销售净利率×2×O.5/(1-0.6×销售净利率×2×O.5)

0.1-0.006×销售净利率=0.6×销售净利率

0.1=0.66×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0.I/0.66=15.15%

但是,对于资产负债率,直接根据“10%=0.6×10%×权益乘数×0.5/(1-0.6×10%×权益乘数×0.5)”解得的结果并不是51.55%,过程如下:

10%=0.6×10%×权益乘数×0.5/(10.6×10%×权益乘数×0.5)

0.1-0.003×权益乘数=O.03×权益乘数

0.1=0.033×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0.1/0.033=3.03

即:1/(1-资产负债率)=3.03

解得:资产负债率=67%

三、问题研究

这是一个困扰了无数人很多年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系统权威的解释。笔者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在这里可以给出全面系统的解释。

上述问题之所以存在,唯一的原因是在计算销售净利率时,可持续增长率一销售收入增长率,所以,可以直接根据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计算出销售净利率;而计算资产负债率时,可持续增长率不等于销售收入增长率,因此,无法直接根据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下面先从理论上推导证明一下:

在不增发新股和回购股票的情况下,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

如果仅仅改变销售净利率,资产负债率、股利支付率、资产周转率均不变,也不增发新股和回购股票。

则根据资产负债率不变可知,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根据资产周转率不变可知,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即:销售收入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由于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所以,可持续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

如果仅仅改变资产负债率,销售净利率、股利支付率、资产周转率均不变,也不增发新股和回购股票。

则根据资产周转率不变可知,资产增长率一销售收入增长率,但是由于资产负债率发生了改变,即“资产增长率一股东权益增长率”这个等式不成立,所以,无法得出“销售收入增长率一股东权益增长率”这个等式,当然也就无法得出“可持续增长率一销售收入增长率”这个等式。

四、深入研究

经过进一步研究可知,在不增发新股和回购股票,其他财务比率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收益留存率也可以直接按照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计算得出正确结果。但是,对于资产周转率却无法直接按照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计算得出正确结果。

具体情况如下(以背景资料为例):

(1)在仅仅改变收益留存率的情况下:

由于资产周转率不变,因此,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由于资产负债率不变,因此,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所以,股东权益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由于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所以,可持续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

第一种方法:

根据“股东权益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可知,股东权益增长率=10%,股东权益增加=1000×10%=100(万元)

由于不增发和回购股票,所以,股东权益增加=计划的净利润×计划的收益留存率

由于销售净利率不变,所以,净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10%,计划的净利润=100×(1+10%)=110(万元)

即:100=110×计划的收益留存率

解得:计划的收益留存率=90.91%

第二种方法:

根据“10%=计戈帕收益留存×10%×2×O.5/(1-计划的收益留存率×10%×2×0.5)”计算

10%=计划的收益留存率×10%×2×O.5/(1-计划的收益留存率×10%×2×O.5)

0.1-0.01×计划的收益留存率=O.1×计划的收益留存率

0.1=0.11×计划的收益留存率

解得:计划的收益留存率=90.91%

(2)在仅仅改变资产周转率的情况下:

由于资产负债率不变,因此,资产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由于可持续增长率=股东权益增长率,所以,资产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但是由于资产周转率发生了变化,所以,“资产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这个等式不成立,即“可持续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这个等式不成立。因此,不能直接根据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计算出正确的结果。

具体情况如下:

股东权益增长率=股东权益增加额/期初股东权益

由于不增发新股和回购股票,所以,股东权益增加额=计划的净利润×计划的收益留存率

根据销售净利率不变可知,净利润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10%

所以,计划的净利润=100×(1+10%)

=110(万元)

由于收益留存率不变,即仍然为0.6,所以,股东权益增加额=100×O.6=66(万元)

股东权益增长率=66/1000×100%

=6.6%

即资产增长率=6.6%

期末资产=2000×(1+6.6%)=2132(万元)

资产周转率=计划的销售收入/期末资产

=1000×(1+10%)/2132=0.52(次)

如果直接根据可持续增长率的公式计算,则:

10%=0.6×10%×2×资产周转率/(10.6×10%×2×资产周转率)

0.1-0.012×资产周转率=0.12×资产周转率

0.1=0.132×资产周转率

解得:资产周转率=0.76(次)并不是0.52(次)。

五、数据验证

前面通过推导证明了在不增发新股和回购股票的情况下,如果其他财务比率不变,则在仅仅改变销售净利率或收益留存率的情况下,“可持续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这个等式成立;但是在改变资产负债率或资产周转率的情况下,“可持续增长率一销售收入增长率”这个等式不成立。下面用例题来验证一下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资料:东大公司上年主要财务数据如表2所示:

(1)假设本年的销售净利率提高到10%其他的财务比率不变,不增发新股或回购股票。

则: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60%×4%×2.5×2/(1-60%×4%×2.5×2)=3.64%

假设本年的销售额为w万元,

则:本年末的股东权益

=1000+W×4%×60%=1000+0.024W

本年末的总资产

=(1000+0.024W)×2.5=2500+0.06W

而根据销售/年末总资产=2可知

本年末总资产=W/=0.SW

所以,2500+O.06W 0.SW

解得:W=5681.82(万元),即本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5681.82 5000)/5000=13.64%

结论:本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

(2)假设本年的留存收益率提高到100%,其他的财务比率不变,不增发新股或回购股票。

则: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一100%×4%×2.S×2/(1-100%×4%×2.5×2)=25%

假设本年的销售额为w万元,

则:本年末的股东权益

=1000+W×4%×100%=1000+0.04W

本年末的总资产

=(1000+0.04W)×2.5=2500+0.1W

而根据销售/总资产=2可知

本年末总资产=W/2=0.SW

所以,2500+0.1W=0.5W

解得:W=6250(万元),即本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6250 5000)/5000=25%

结论:本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

(3)假设本年的权益乘数提高到5,其他的财务比率不变,不增发新股或回购股票。

则: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60%×4%×5×2/(1-60%×4%×S×2)=31.58%

假设本年的销售额为w万元,

则:本年末的股东权益

=1000+W×4%×60%=1000+0.024W

本年末的总资产

=(1000+0.024W)×5=5000+0.12W

而根据销售/总资产=2可知

本年末总资产=W/2=0.5W

所以,5000+0.12W=0.SW

解得:W=13157.90(万元),即本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13157.90 5000)/5000=163.16%

结论:“本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一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这个等式不成立。

(4)假设本年的资产周转率提高到3,其他的财务比率不变,不增发新股或回购股票。

则: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60%×4%×2.S×3/(1-60%×4%×2.5×3)=21.95%

假设本年的销售额为w万元,

则:本年末的股东权益

=1000+W×4%×60%=1000+0.024W

本年末的总资产

=(1000+0.024W)×2.5

=2500+0.06 W

而根据销售/总资产=3可知

本年末总资产=W/3=0.3333W

所以,2500+0.06W=0.3333W

解得:w=9147.46(万元),即本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9147.46 5000)/5000=82.95%

结论:“本年的销售收入增长率一本年的可持续增长率”这个等式不成立。

销售结算论文篇5

    原告:北京市海淀区微宏电脑软件研究所。

    被告:北京中科远望技术公司。

    1991年10月,北京市海淀区微宏电脑软件研究所(下称微宏研究所)开发完成了unfox软件,并于1992年6月15日取得计算机软件登记证书,登记号为920009.登记证书载明:著作权人系微宏研究所,推定自1991年10月21日起享有该软件著作权。该软件登记情况已于1992年6月16日在《中国计算机报》上向社会公告。微宏研究所自1991年10月起向社会销售编有加密程序的unfox软件。1992年9月间,北京中科远望技术公司(下称远望公司)下属的黑马产品部未经微宏研究所许可,将unfox软件列入其软件产品目录,在全国计算机产品展销会上向外报价推销,又于9月28日、11月9日现场复制已经解密的unfox软件,并以380元、340元的价格向外销售两盘,销售货款入远望公司帐户,出具的发票加盖了远望公司财务专用章。1992年11月9日,微宏研究所起诉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认为远望公司未经其许可,将unfox软件列入自己的产品对社会宣传,并且自行销售不加密的unfox软件,影响了其销售市场,故请求判令远望公司停止侵害、公开赔礼道歉、赔偿已发生的销售损失及将发生的销售损失共186057.99元。

    远望公司辩称:我公司与黑马产品部是合作关系,侵犯微宏研究所权利的是黑马产品部,应由黑马产品部承担责任。

    「审判

    诉讼中,法院委托机械电子工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对远望公司销售的unfox软件进行技术鉴定,结论为:样本中的两个执行程序除了约10%左右的目标码之外,无论是程序的名称、执行结论、目标码的大部分、说明文件的名称和内容均与微宏研究所unfox软件相同。审理中,海淀区人民法院委托审计事务所对微宏研究所unfox软件的销售进行了审计鉴定,结果表明,微宏研究所自1991年10月将unfox软件投放市场后销量呈上升趋势,其中1992年9月月销售达33盘,1992年10月销量锐减,1993年2月销量为0,整个销售期间共销售105盘,平均每盘售价为412元。根据上述审计结果,以微宏研究所1992年9月销售的33盘为月销量的标准,计算出微宏研究所1992年10月至判决作出日可销售的总盘数,减去实际销售数,即为微宏研究所因远望公司侵权而少销售的盘数,再乘以每盘的平均利润,同时酌情扣除影响微宏研究所销量的其他因素(如过节放假),计算出微宏研究所的实际经济损失为46000元。

    海淀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微宏研究所对其开发并已登记注册的unfox软件享有著作权。远望公司未经微宏研究所许可,公开把unfox软件列入其软件产品目录向外报价推销,并且采取现场直接复制方法对外销售解密的unfox软件,该行为违反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规定,侵犯了微宏研究所对unfox软件享有的著作权。微宏研究所起诉主张判令远望公司停止侵害,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应予支持,赔偿数额可根据微宏研究所的销售损失情况酌定。远望公司辩称应由黑马产品部独立承担责任一节,因黑马产品部直接以远望公司名义对外销售unfox软件,并使用其发票,故该侵权行为应视为远望公司所为,由此而产生的侵权民事责任亦应由远望公司承担,远望公司的理由不成立。1993年2月23日,海淀区人民法院依照《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三十条第(六)项、第(八)项之规定。判决:一、远望公司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停止复制、销售“unfox2.1反编译博士V2.1”计算机软件;二、远望公司赔偿微宏研究所经济损失费46000元,判决生效后十日内付清,逾期支付,按每日万分之三支付滞纳金;三、远望公司于判决生效后三十日内,在《中国计算机报》一版位置,刊登经本院审核的启事,向微宏研究所赔礼道歉。

    宣判后,微宏研究所和远望公司均未上诉。

    「评析

    此案是我国法院审理的首例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纠纷案。计算机软件是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之一〔著作权法第三条第(八)项〕,它包括计算机程序及其有关文档。由于计算机软件开发和使用的特殊性,著作权法规定其保护办法另行规定。因此,处理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在适用法律上,主要应当适用国务院1991年5月24日第83次常务会议通过、同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五条的规定,受该条例保护的软件必须由开发者独立开发,并已固定在某种有形物体上;根据《条例》第六条的规定,中国公民和单位对其所开发的软件,不论是否发表,不论在何地发表,均依照本条例享有著作权。本案由微宏研究所开发的unfox软件,不但早在1991年10月开发完成,并于1992年6月15日取得了计算机软件登记证书,其对该软件享有著作权是没有疑问的,并且应依法自1991年10月起享有著作权。

销售结算论文篇6

关键词:预算管理;预算编制;财务预算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谈财务预算编制方法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23日

夫子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国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关于预算管理的管理理念,意思是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成功,不然就会失败。事前做好计划对企业各项经营决策是至关重要的,企业经营过程中对每个决策在实施前都要做严密周全的经济性评价,预计该项目盈亏情况,最终选择最优投资策略,达到企业收益最大化。

一、我国预算管理现状

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大部分企业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预算管理,虽然部分企业开展了预算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上仅仅限于粗略的事前预计,缺乏科学性。而且这项工作一般由财务部兼任,未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这样的预算具有较大的弊端,体现为销售和成本费用不匹配,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具体计划可依,实际与预算偏差很大,最终只在事后讨论如何吸取教训,而不是总结经验。随着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部分大型企业已经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设立了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应制度及实施细则。虽然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尚不完善,但是预算管理雏形已经基本形成。

二、财务预算编制

所谓财务预算,包括销售、生产、人力、费用等各项预算,按照会计核算方法将其编制成预算报告,并列示对预算报表具有辅助说明作用的信息,经企业领导班子签署后下发各责任部门实施。以下对各项预算编制进行详细论述。

1、销售预算编制。编制预算都以销售预算为龙头,销售收入确定,整个预算工作就确定了一多半。销售预测受国家政策导向、行业需求总量以及企业行业占有率等因素影响。国家对行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鼓励新型高新技术、新能源及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发展,遏制高能耗、高浪费及发展过盛行业的发展。在预测销售时首先要了解国家对企业所涉及行业的政策导向,由此估计行业年度需求总量,再根据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估计销售总量,确定本企业销售结构、数量、单价,最后生成销售预测报告。销售预测要与产能相匹配,并且选择边际贡献率高的产品进行销售,最后与生产相匹配的销售计划为确定销售预算。

2、生产计划编制。生产预算一般是在销售预算确定后开始编制的,企业一般称为排产计划,根据“库存量+生产量=销售量”原则来测算生产需求量。由于在实际情况中企业的库存都可能是为特定客户而储备的,所以虽然期初库存量较大,但是可能仍需要大量生产,编制生产计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生产计划根据销售计划安排,保证期初库存+本期生产>本期销售。

生产管理部门根据企业现有人力、场地、设备条件测算最大实际产能,当产能大于生产需求量情况下,则可以进行详细的排产计划。如果产能小于需求量或者缺乏特殊设备情况下,则需要考虑是增加设备提高产能还是采取委托加工形式进行生产,在这两者之间进行比较选择成本较低者。增加设备需要测算该产品的销售利润在未来期间是否能够收回投资额并取得预期利润,如果未来销售总量所产生的利润无法弥补设备等投资总额,那么即便是边际贡献及利润率高于委托加工形式,那也是不可取的。

3、材料成本预算编制。一般情况下,材料成本占产品总成本的70%左右,所以准确的预算在销售与生产确定的情况下材料成本的准确率对预测结果影响很大,材料成本预测按照以下步骤:

第一步:预测材料定额成本。首先需要建立产品的产品结构,一般称为BOM是指产品所需零部件明细表及其结构;再根据材料的市场报价计算出BOM的定额成本。

第二步: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出材料损失比例。此部分为生产过程中的合理损耗或由于操作不善产生的材料损失,计入生产所需材料总成本。

4、人力成本预算编制。人力费用一般分两类:一类是管理人员人力费用,此类人力费用一般不因产量变化而变化,是固定不变的,预测时可根据现有管理人员费用总额预测;第二类是直接人工人力费用,直接人力费用随产量变动而变动。预估直接人力费用可根据标准小时工资率来预测,标准小时工资率是根据企业平均工资水平测定的,此方法需要技术部门给定产品生产所需理论工时。直接人力费用总额=小时工资率×产品生产周期×生产总量,如:小时工资率为20元/小时,1月A产品生产量为1,000件,每件产品需要100小时,那么需要人数为1000×100/21.75/8=575人,需要人力费用总额为575×21.75×8×20=200万元。但是,由于企业是一个连续的生产过程,加上部分企业受季节影响较大,即便是不同期间内产量波动悬殊,也不能简单根据产量计算人力费用总额,要根据合理的方法削减或增加相应人力费用,力求接近实际。

5、各项费用预算编制。各职能部门根据销售、发运、生产计划测算与之相匹配的资金需求及各项费用支出计划,编制方法可采用零基预算、增量预算等方法。费用一般分为变动性费用与固定性费用两类,第一类是跟产量增减变化有关的费用,比如:水电费、劳保用品、低值易耗品、运输费、机物料消耗等,这部分根据单位产品所耗用量估计预算期间费用总额。第二类是跟产量增减变化无关的费用,比如:管理人员工资、折旧、广告费、招待费、各项税费(不含增值税、所得税等),固定费用预算一般是以历史数据作为基础,对预算期间预计出现的特殊情况在原数据上做相应调整。

6、预算报告编制。销售、生产、费用等预算完成后,预算管理人员按照会计核算方法编制出预算报告,预算报告含预算利润表、预算假设条件、预算附注及重要经济指标列示。预算报告最终提交企业决策机构,由决策层签署后下发企业各职能部门按计划实施。

三、结语

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必要管理手段,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能够使企业在开展各项工作中更具计划性,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保证经营决策的顺利实施,最终实现企业收益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昌秀.企业全面预算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何瑛.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框架和主要功能[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2.

销售结算论文篇7

在审计软件中提供自己的数据转换工具。这些工具可分为专用的和通用的两类。专用的转换工具只能转换几种特定系统中的特定数据,通用的转换工具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通用数据转换工具应能够将文件类型数据库(DBASE系列、Fox系列、Access系列)中的数据转换到Access数据库中。它能完成类型转换、日期/时间格式转换、和值域转换。下面举例说明通用审计软件应达到的效果。例如,为了将某企业提供的“贷款记录表”转换到审计软件中,以便进行贷款利率执行情况的检查,通过如下操作就可达到数据转换的效果。选取源表—选择被转换的原始数据“D:\贷款利率执行检查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DBASE系列

1.2国内外计算机审计的现状

1984年,重新的SASNo.48,取代了sASNo.3,更加广泛完整地阐述了计算机技术对检查财务报表等方面的影响。198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计算机舞弊与滥用法案。该法案对约束计算机犯罪、严惩计算机犯罪活动起了很大作用。法案还明确了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对数据、程序、信息的修改、毁坏或破坏行为,以及“有意识地修改他人系统保密字,使其不能进入自己的计算机系统或须耗费时间精力修复现场才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这一类行为,均定为计算机犯罪。1969年美国成立了EDP审计师协会,经过不断发展,审计业己成为美国一个独立的行业。美国各审计组织、机构对计算机审计制定的一些条例和规程以及计算妇计一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美国计算机应川的健康发展起了吸要作用。

2会计软件的典型结构分析

2.1总账系统

(l)在总账系统中完成录入凭证、审核凭证等凭证处理工作。

(2)在总账系统中完成记账、结账等工作。

(3)在总账系统中进行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账簿查询和打印工作。

(4)在总账系统中进行银行对账工作。

(5)在报表系统中根据各系统的数据,编制和自动生成各种内部和外部报表。

2.2销售与应收处理过程

(l)在销售系统录入销售订单,并能对订单.执行情况进行查询。

(2)在销售系统开出发货单。

(3)在销售系统根据发货单生成销售出库单.。

(4)在存货系统查询该销售出库单。

(5)在销售系统开出发票,并进行与发货单的结算。

(6)在应收系统收回销售款项,并生成销售业务及收款业务的凭证。

(7)在应收系统中进行应收账款的核销和账龄分析。

以上是在用会计软件的典型结构,该软件能很好地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具备一定的管理分析功能,但从审计的角度来看,该软件缺少与审计软件的接口模块,给审计软件从该软件中读取数据造成障碍。为了实现会审一体化,将来的会计软件还应加上接口模块,以将会计软件中在用的数据结构转换为标准数据结构,供审计软件读取数据之用。

1绪论……………………1

1.1问题的提出……………………1

1.2国内外计算机审计的现状……………………1

1.3国外审计软件简介……………………4

1.4国产审计软件的现状……………………9

2会计软件的典型结构分析……………………10

2.1总账系统……………………11

2.2销售与应收处理系统……………………11

2.3采购与应付处理系统……………………12

2.4存货处理系统……………………12

2.5成本处理过程……………………12

2.6资金管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12

2.7管理分析……………………12

销售结算论文篇8

摘要: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作为管理会计中计算营业利润常见的两种方法,两者由于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并因此导致了企业在同一期间的营业利润有所差异。本文结合实例着重分析了两种成本计量方法在营业利润计算上的不同,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两种成本法下分期损益的差异。

关键词: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分期损益;差异

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是企业分期损益计算的两种常见方法,但是两者在成本的构成内容、存货的估价、产品的生产成本、营业利润的计算基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不同成本法下企业营业利润额可能会有所不同。然而,要想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的运用,深刻理解造成两种成本法下分期损益差异的原因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两种成本法下的营业利润计算方法

在成本计算中,“完全成本法”坚持以成本的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而“变动成本法”则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1]这就导致了不同成本计算方法下,企业同一期间的营业利润额可能会存在差异,为此,切实了解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分期损益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两中成本方法的实质性区别。

(一)完全成本法

1.产品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固定性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2.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暂不考虑财务费用)。3.销售收入=销售量*单价。4.本期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5.营业利润=本期销售收入—本期销售成本—销售及管理费用(期间费用)。

(二)变动成本法

1.产品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变动性制造费用。2.期间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暂不考虑财务费用)。3.销售收入=销售量*单价。4.变动成本=本期销售量*本期单位产品成本+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4.固定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5.营业利润=本期销售收入—本期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二、两种成本方法计算分期损益差异的实例分析

实例:星华公司是主要经营A产品,2013年12月该公司的生产、销售和成本资料如下:期初存货量为0,本期完工量1250件,本期销售1000件,单价为40元,直接材料8000元,直接人工3000元,变动制造费用5000元,固定制造费用9000元,变动销售及管理费用750元,固定销售及管理费用40 00元。

完成成本法下该公司12月的产品成本为25000(8000+3000+5000+9000)元,期间费用为4750(750+4000)元,销售成本为20000(25000/1250*1000)元,故营业利润为15250(40*1000—20000—4750)元。

变动成本法下该公司12月的产品成本为16000(8000+3000+5000)元,固定费用为13000(4000+9000)元,变动成本为13550(16000/1250*1000+750)元,则营业利润为13450(40*1000—13000—13550)元。

由此可见,两种成本法下该公司12月的分期损益存在1800(15250—13450)元的差异,而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种成本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有所区别。完全成本法是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个部分,当产品存在结余时,结余产品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就不能转出,所以会影响到营业利润的变动;而变动成本法是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作为期间费用全额扣除,不论产销是否平衡都不会使得固定性制造费用影响到营业利润的变动。[2]为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分析存货结余在两种成本法损益差异额中的影响。

假设1:2013年12月份该公司生产的产销平衡,其他条件不变,则:

完全成本法下该公司12月份的营业利润=1250*40—25000—4750=20250元;

变动成本法下该公司12月份的营业利润=1250*40—16750—13000=20250元。

此时,两种成本法处理下的分期损益差异额为0元。

假设2:假设2013年12月份该公司的期初存货量为100件,本期生产量为1250件,销售量为1300件,其他条件不变。则:

完全成本法下该公司12月份的营业利润=1300*40—25000/1250*(100+1250)—25000/1250*50—4750=52000—27000—1000—4750=19250元;

变动成本法下该公司12月份的营业利润=1300*40—16000/1250*(100+1250)—16000/1250*50—13000=52000—17280—640—13000=21080元。

此时,两种成本法处理下的分期损益差异额为—1830(19250—21080)元。

从以上三种情况的分析,由于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方法不同,企业的产销平衡与否直接会导致两种成本法下营业利润是否存在差异。[3]也就是说,同一期间,两种成本法处理下营业利润的差额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或者等于零。则基本的结论为:

1.如果期初存货量小于期末存货量,即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小于期末存货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完全成本法核算下的企业营业利润额大于变动成本法核算下的营业利润额。

2.如果期初存货量等于期末存货量,即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刚好与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抵消,则两种成本法核算下的企业营业利润相等,不存在差异。

3.如果期初存货量大于期末存货量,即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大于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则完全成本法核算下的企业营业利润额小于变动成本法核算下的营业利润额。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变动成本法下的企业分期营业利润与产品的销售数量呈正相关,随着销售数量的增加,营业利润也增加;但完全成本法下的企业分期营业利润与产品的销售数量不一定呈正相关,随着销售量的增加,企业的营业利润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减少。具体(数据来源于实例)如下表所示:

当然,两种成本法虽然在营业利润核算上可能会存在差异,但是这并不代表两者是矛盾的,只是由于两种核算方法的理论依据不同而已。至于哪个更适合企业的要求则是很难定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所以将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结合与互补并建立统一的成本计算体系是未来社会学者关注的焦点,也是管理会计不断完善的一个方面。(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余绪缨,汪一凡.管理会计(第三版)[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

销售结算论文篇9

论文摘要:从司法实践来看,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中犯罪金额大多依赖货值金额加以认定,但货值金额的计算标准繁杂,缺乏统一性和可操作性,进而导致法律实施的不统一和不公正。本文认为,以同类合格产品或者正品的市场中间价计算货值金额具有相对的公正性、稳定性、可操作性。

从《刑法》第一百四十条关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规定来看,销售金额是该罪的法定构成要素,该罪定罪量刑的依据就是销售金额;刑法分则第3章第1节数个具体犯罪的定罪量刑也均与销售金额有关。由此可见,对于伪劣商品销售金额的探讨意义重大。本文基于货值金额计算方法的沿革,剖析存在的问题,遵循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司法实务规律,为货值金额计算方法求解。

一、货值金额探讨的价值

销售金额,是指出售伪劣产品后所得和应得的全部违法收入。其中,“所得违法收入”一旦可以查清,则简单易算。但是,我们在实际办案中,由于种种原因,在绝大多数案件中缴获的往往是尚未销售的伪劣商品;到案的伪劣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往往辩解刚刚销售、少量销售,甚至辩解未曾销售。对于伪劣产商品的实际销售情况往往无帐可查、无价可询,无据可证。司法机关最终往往只能依据缴获的尚未销售的伪劣商品对生产者、销售者进行定罪量刑。从办案实践来看,绝大多数案件的定罪量刑都以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的货值金额作为认定标准,并依照查获的伪劣产品的货值金额定罪量刑。至此,需要我们对尚未销售伪劣商品的货值金额加以认定。从现有“货值金额”的计算方法规定来看,看似井井有条,排列有序,却标准繁多,相互交叉,难以抉择,缺乏实际操作性;导致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不同的涉案金额;最终影响具体罪名的认定和具体的量刑。

二、货值金额计算方法沿革和存在的问题

(一)货值金额计算方法的沿革

1997年刑法并没有“货值金额“的相关规定,直至两高2001年的《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借鉴《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七十二条 关于货值金额的规定,以货值金额计算方法的方式引入“货值金额”,借以评价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的金额。“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的伪劣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货值金额难以确定的,按照国家计划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1997年4月22日联合的《扣押、追缴、没收物品估价管理办法》的规定,委托指定的估价机构确定”。 也就是说,货值金额的计算方法依次是伪劣产品的标价——同类合格产品市场中间价——评估价。

上述这一货值金额计算方法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办理假冒伪劣烟草制品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问题座谈会纪要》(以下称“2003烟草纪要”)中得以确认。但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的《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7号),改变了2001年规定的货值金额的计算方法,提出“查获的未销售的伪劣卷烟、雪茄烟,能够查清销售价格的,按照实际销售价格计算。无法查清实际销售价格,有品牌的,按照该品牌卷烟、雪茄烟的查获地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零售价格计算;无品牌的,按照查获地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上年度卷烟平均零售价格计算”。也就是说,货值金额的计算方法依次是伪劣产品的实际销售价格——正品市场中间价——同类产品市场中间价。

“2003烟草纪要”对生产、销售伪劣烟草制品中一罪与数罪问题亦做出规定,“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经营罪等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两高《关于办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9]9号)、《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0号)等对上述规定进一步予以确认。由此,我们必须对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品的商品罪中关于“货值金额”的计算方法进行研究探讨。

两高《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4]19号)规定,未销售的侵权产品的价值,按照标价或者已经查清的侵权产品的实际销售平均价格计算。侵权产品没有标价或者无法查清其实际销售价格的,按照被侵权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司法局制发的《关于尚未销售的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货值金额计算方法的意见》(沪检发[2007]18号)规定:“尚未销售的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货值金额,按照标价或者已经查清的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实际销售平均价格计算。标价与实际销售平均价格不一致的,按照实际销售平均价格计算。行为人不能提出具体查证实际销售价格线索的,或者行为人提出具体查证实际销售价格线索,但司法机关查证后不予认定的,按照被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也就是说,货值金额的计算方法依次是伪劣产品的实际销售平均价——标价——正品市场中间价。

(二)货值金额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

综上,货值金额的计算标准是多样的,有标价、实际销售价、正品市场中间价、同类产品市场中间价、评估价。依据一般社会常识和生活经验,伪劣产品的实际销售价格一般与标价、同类产品市场中间价、正品市场中间价之间差异较大。所以,由于货值金额计算方式的不同,导致同样数量的伪劣产品,认定货值金额可能(远)大于实际销售金额,进而对行为人的定罪量刑产生较大影响。

标价计算货值金额的做法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标价既不反映商品本身的价值,也不代表商品的实际销售情况,用标价计算货值金额的方法本身就缺乏正当性。其次,在价格认定方面,标价一则缺乏稳定性,更改随意性较大,二则缺乏确定性,难以有其他可采性强的证据予以印证。两高摒弃标价计算货值金额的做法,正是标价计算货值金额不合理方法的最好注脚。

实际销售价格计算货值金额作法也存在相应问题。首先,虽然司法解释规定货值金额的计算应该是伪劣产品的实际销售价格优先于市场中间价,但是已销售伪劣产品销售价格侦查工作量大、侦查面临诸多困难;即使收集到相关证据,同样存在证据认定难的问题。因此,不管从证据收集角度,还是打击刑事犯罪角度,侦查机关都不会积极查明实际销售价格。所以,实践中实际销售价格很难成为货值金额计算的依据。其次,实际销售价格计算货值金额作法导致实际销售价格越高,相应商品的货值金额越高,应处刑罚越重。但对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伪劣产品而言,其实际销售价格与社会危害程度并不成正比,如假冒程度高导致实际成本高,则实际销售价格相对较高,但对消费者权益损害程度却较小。实际上,同一伪劣产品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危害是相同的,以实际销售价格评价行为人的社会危害性亦有欠妥当。

司法实务中正品市场中间价、同类产品市场中间价一般并不是由司法机关直接认定的,而是交由相关价格评估机构,通过价格鉴定结论书的形式认定货值金额。价格评估机构的评估价一般趋同与同类产品市场中间价和正品市场中间价。因此,在司法实践中采用的较多的反而是“评估价”。

三、货值金额计算的原则和方法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具体违法犯罪事实非常复杂,有的只是单纯生产、销售伪劣商品,有的还假冒他人注册商标;有的是以成本的投入决定具体的销售金额;有的是直接按照其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价格进行销售;还有的则是以明显低于其所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价格进行恶意倾销。 货值金额的计算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保障计算方法的可操作性。二是要保证处罚结果的公正性。

笔者认为,以同类合格产品或者正品的市场中间价计算货值金额具有相对的公正性、稳定性、可操作性。首先,同类合格产品或者正品的市场中间价在一定时间段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以伪劣产品实际销售价格或者标价的随意变化而变化;既具有稳定性,又能体现产品自身价值。其次,同类合格产品或者正品的市场中间价便于查证确定,且具有公开性和公信力,可先由国家相关部门(如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相关价格证明,再由物价部门出具相关鉴定结论;相比较而言,更符合司法实践规律。再次,同类合格产品或者正品的市场中间价是统一的,同一伪劣产品,即使实际销售价不同,最终计算出的货值金额相同;避免了假冒程度越高(高仿)的伪劣产品相应货值金额越高,应处刑罚越重的尴尬。具体而言:(1)对于没有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伪劣商品,按照同类合格产品的市场中间价计算;(2)对于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伪劣商品,按照被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

注释:

本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四条、第六十二条、第六十三条所规定的货值金额以违法生产、销售产品的标价计算;没有标价的,按照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计算.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制发的公通字[2008]36号《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亦予以认定.

销售结算论文篇10

关键词 预算编制 销售观起点论模式 利润观起点论模式

预算管理是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实现内部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搞好预算管理的关键在于确定预算编制的起点。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引入并运用的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在理论和实务上都表现出很大局限性,应通过利润观(或每股收益)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加以改进。

1 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局限性

以销售为起点的预算模式是指以销售预算的结果为起点,分别编制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利润预算、现金预算等的一种预算编制模式。这种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基点,适应市场状况,得到普遍采用。然而,这种模式在理论和实务上存在以下致命缺陷,不能达到强化公司内部控制效率,提高公司价值的预算管理目标。

1.1 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所依据的假设不具有现实性

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隐含的两个假设是:①预算编制者具有强烈追求无限利润的动机——其唯一限制是销售;②销售与利润的增减变化具有一致性。笔者认为,现代公司制度下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契约、公司利润内涵都内生地决定了这两个假设都没有存在的现实土壤。

现代公司制的主要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关系,双方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所有者关心的是投资的回报,而经营者则关心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如报酬、社会薪金、隐性福利等),一旦两者发生冲突,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理性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就有可能发生。在预算编制上,公司所有者处于直接生产经营之外,经营者编制预算并执行;所有者当然追求利润,而经营者就不一定像所有者那样在任何情况下都去追求利润,他往往从自身当前利益出发进行管理决策。或者不计成本和风险,片面追求销售的增长,不正常扩大市场而导致利润下降,甚至亏本;或者在可以开拓市场增加利润时,极端保守,怕冒风险有损当前稳定报酬而对市场机会视而不见。可见,作为预算编制者的经营者具有强烈追求无限利润的动机的假设是不能成立的。此外,将销售视为利润的唯一限制也不合理,利润目标至少须考虑销售与成本两方面因素。

公司利润的内涵内生地决定了销售与利润增减变化并非简单的一致性关系。从数量上看,利润=(销售)收入-成本,收入的增长并不必然导致利润的增长,须考虑对应的成本变化情况,过分追逐销售,造成对市场的过度开发,忽视对成本的管理,会因经营风险过大而陷入困境。山东秦池酒厂通过夺得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标王,迅速占领国内白酒市场,但2亿元的广告成本却压得它销声匿迹。从质量上看,利润是否会带来净现金流量的流入是关键,否则,利润增加往往成为呆账、坏账,造成虚假繁荣的陷阱。最后,从利润与公司战略关系看,需要考虑不同的战略类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对利润的影响,如市场竞争程度、规模经济、政府政策等。

1.2 销售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所反映的经营观念的落后性

公司经营观念经历了产品经营和市场经营两个阶段,正处于向资产经营转变的时期。资产经营是指把企业拥有的一切有形和无形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集中等方式进行有效地运作,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资本增值。它强调要考虑资产的机会成本,在社会范围内优化资产产能配置,使各生产要素及其组合市场化,达到整体资产收益最大化。销售量决定生产数量的预算编制思路,使得公司内部在是否生产,如何生产、生产多少的决策上处于被动地位,不能主动从本部门资产实际产能出发,结合公司目标利润(或每股收益)进行成本效益考核和模拟市场核算,决定本部门资产收益最优化生产预算。

1.3 销售观起点论的核算模式可分析的视角具有狭隘性

首先,这种预算模式与公司财务指标体系相分离,仅反映销售及相关的计划的执行情况,不能运用财务指标进行经常的预测、反馈、对比分析,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资产运营、财务状况的及时信息,提高管理、决策质量。其次,这种预算基本上没考虑外部信息使用者,既不能通过预算信号向外部信息使用者发出企业现时和未来价值的信息,又不能通过外部相关市场的对管理者的经营施加约束,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治理困境。

2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优越性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就是以目标每股收益或利润水平为起点,分别编制收入预算、成本预算,进行反复平衡,直到实现目标利润为止的预算编制模式。这种预算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所有者和经营者对公司计划和控制能力,改善经营管理来影响公司股价,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而且有利于解决公司委托问题,提高信息披露的有用性。

2.1 将预算与企业的战略衔接起来

追求利润是公司经营的基本目的之一,公司战略归根结底是为了保持或增加公司的盈利能力。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所有者的利润追求不一定是管理当局的目的和方向;而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可以在目标一致的最大可能限度内保障管理当局的经营决策、对公司战略的设计和实施符合所有者的利益。

2.2 强化公司各个层次的经营管理

按照杜邦分析法的思路,每股收益综合而详细地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实际上,在杜邦分析法下给出的是投资报酬率,增加负债率就可以得到权益资本报酬率,进而得到每股收益数据;反之,从每股收益推出投资报酬率,该指标经过杜邦分析法的层层分解后,各指标所组成的体系就与公司经营的各方面息息相关,通过控制每股收益就可以控制整个公司的经营活动。通过对财务指标体系经常的预测、反馈对比分析,可及时为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提供资产运营、财务状况的反馈信息。

2.3 顺应资产经营的趋势

以每股利润为预算的起点,内在地强调公司经营结果必须达到资产提供者最低投资报酬率(资本的社会机会成本)的要求,否则,所有者就会采取各种形式撤走资本。

2.4 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委托困境

在我国,公司的财务预算由董事会编制,由股东大会批准,由总经理为首的管理当局负责执行。预算管理涉及三方主体,且三方的利益考虑和掌握的信息都不同,管理当局有更大的管理内部信息,董事会次之。如何通过预算管理降低信息不对称,协调各方利益关系,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提供了通过每股收益借助市场力量的思路。每股收益是证券市场的一个基础性的财务指标,它直接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股票走势。股票价格的变动直接反映着公司执行预算,加强经营管理的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管理当局的经营行为,对其造成外在的压力,促使其为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勤勉管理。另一方面,管理当局也有通过每股收益引致股票价格变化表明良好经营的动机,这都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委托困境。

2.5 有利于与财务报告体系衔接,增强信息有用性

随着所有者对公司经营信息需求的增强和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规范,财务预算的披露问题就十分突出。在证监会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均做盈利预测披露的情况下,对财务预算的信息需求不迫切;随着监督规范仅要求在配发、增发、发行可转债时强制披露盈利预测信息,财务预算的披露就显得格外突出。因为监管部门要求,凡在股东大会上提及财务预算的,也必须在股东大会决议中披露,这导致只在董事会上讨论财务预算成了普遍做法。我们认为,将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公开披露,可以增强财务信息的前瞻性、及时性和明细化,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为外部决策者提供更有用的会计信息。在期初编制的预算报告中的三张预算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显然有助于对公司年度经营情况进行预测,从而分析股票价格,决定是否购买或持有。在期中,将定期或适时取得的预算实际进度报告或实际的三张报表与预算比较,确认差异并予以公开披露,为实现预算提供了保障,为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了基于期初预算所做决策的修正信息,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此同时,这种预算的数据结构与公司的组织结构是一致的,每一层次的单位或个人都对应着一定的明确数据,与其权利和责任相联系,从而使财务报告明细化。

3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可行性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盛行,它给了决策者更大的决策空间和视角,有助于协调管理层和所有者的利益关系,促使公司经营活动与公司价值最大化相一致。在我国,一般是以销售为预算起点,且大都不太成功。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利润为起点的预算模式将更有适用性。实际上,邯钢经验就是一种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成功运用。邯钢经验可概括为“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运用倒推法确定目标成本,即单位产品目标成本=(市场价格-目标利润);在市价外在确定前提下,首先确定目标利润才可确定单位目标成本,在预算编制上实际就是一种利润观起点论模式。

利润观起点论的预算模式的基本思路是,预算编制从选择投资报酬率、利润水平或每股收益开始,且这种选择由所有者与经营者分别进行,通过既定的程序协调决定,增强其可执行性。经营者依据协调后的指标计算成本总额和产品数量,拓展为包括成本预算在内的利润预算,与现金预算、资本预算一起构成全面预算。

参考文献

1 陈毓圭.财务学术前沿课题[c].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