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工程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5 22:25:58

核安全工程论文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1

考核指标体建立包括指标体建选取与指标体建构建。考核指标体系是客观评价农村饮水安全供水状况、考核县级政府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绩效的标准和依据,要力求科学、全面,具有代表性与可操作性。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力求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整体性强。

2可持续运行管理绩效考核内容

从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分析,根据相关规范、意见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初步可以总结得出,要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运行,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考核指标进行考核。

2.1组织管理方面。这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只有明晰了工程的产权归属,确定了工程的运行模式,建立了合适的管理机构,配备了专业的管理人员,提供了现代化的管理设施,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及坚定的执行下去,妥善管理好工程的档案资料,才能够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顺利运行。因此组织管理方面考核的内容有:①工程产权;②运行管理模式;③管理机构设置;④管理人员配备;⑤管理设施条件;⑥管理制度建设与执行;⑦工程档案管理。

2.2工程管理方面。要保证工程能够正常运行,必须确保工程本身的完好情况;而作为饮水的供给工程,必须配备相关的消毒、净化等水处理设备;工程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损坏等问题是否进行了维护维修;除此之外,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高低和管理手段的合理性也是保证工程自身正常运行的关键[3]。因此工程管理方面考核的内容有:①工程设施设备完好率;②工程水处理设备配套率;③工程维护维修率。

2.3安全管理方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水量的安全和水质的安全,而反映这两个方面的安全情况,涉及到如下指标:①水源保护措施落实情况;②自来水普及率;③供水水量保证率;④供水水质检测率;⑤供水水质达标率;⑥供水应急保证能力。

2.4经济与财务方面。任何一个工程的运行都与经济相关,作为公益性较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运行,更需要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与充足的经费保障,保证水价的合理性及水费收取率,以及经过审计合理的账务账册。因此该方面考核的内容有:①水价合理性;②水费收取率;③资金收支管理;④账务账册管理。

2.5群众满意度方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惠民工程之一,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要体现工程的社会效益,工程的建设及运行必须要使农民满意。根据工程的特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农民对工程的满意度:①供水质量满意度,这主要包括供水的水量、水质、供水压力、供水连续性等方面;②供水服务满意度;③积极参与度;④投诉上访率。

2.6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要能够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必须使工程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水源保证能力;②工程保障能力;③经济保障能力;④专业化管理队伍配备情况;⑤政府护持力度;⑥政府监管力度。综合分析可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绩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建立考核指标时,再从六个方面进行不同程度的细化,这六个方面基本能够全面反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涉及到的因素。

3结论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2

关键词:园林工程造价;预算审核;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1 园林工程造价预算审核的主要内容

1.1 审核费用

应当按照园林工程造价部门所实施的有关规定及文件确定取费费率,并且有机的结合招投标文件、合同等。在园林工程造价预算审核的过程当中,应当首先考虑取费文件是否有效,然后判断取费表是否符合园林工程的性质,还应当研究审核费用的费率正确与否,价差调整材料与文件规定切合与否等。在计算取费费率时,应当注意取费基础正确与否。

1.2 审核套用价值

审核补充的定额单价,对补充定额单价的审核,应当检查的主要是编制的方法与编制的依据是否正确,机械台班单价、人工工日单价和材料预算价值是否合理。

审核套用的直接定额单价,要注意施工单位所选取的项目内容、项目名称与设计要求是否相符;注意预制构件的铁件、沥青隔气层下的冷底子油、园林工程的给排水设施以及理清卷材防水层有无重复套用。由于总包分包与项目园林工程联系密切,因此,在预算综合定额的项目当中,非常容易引起重复园林工程量的出现。在对最高限额的定额材料进行套用时,主材价格如果没有超出最高限价,那么则应当按实补价差将预算价算入直接费用。

审核园林工程量,从总体上来看,园林工程量误差可以划分成负误差及正误差两大方面。其中,正误差主要表现于设计室外高度小于实际的土方开挖高度,在计算时应当根据图纸加以计算。未扣墙体中的过梁、圈梁所占的体积;未扣地沟、楼地面孔洞所占的面积;计算钢筋未扣保护层;柱、板、梁交际处的箍筋及力筋计算重复等。正误差主要的表现是园林工程量的计算完全按照理论尺寸,所以,审核施工图的园林工程量必须对园林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加以熟悉。

2 园林工程造价预算审核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

首先,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方法不科学。很多园林工程企业在没有掌握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的基本的技能和技术要求,在理论不扎实的情况之下盲目进行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的工作人员的工作素质是很关键的,是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发展的关键,但是目前很多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的工作人员并不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并且工作责任心也有待提高,这样的工作人员无法使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其次,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的监察工作不完善。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监管不严,园林工程施工安全存在相当多的安全隐患,在园林工程施工安全控制检查这方面的力度不严,相关的部门做不到定期的管理和监察,这样不仅仅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也更是对于移动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工作人员的疏忽和不认真对待,如果出现问题得不到发现和解决,那么安全问题就永远得不到解决,更加不可能保证园林工程施工安全有效的进行。

最后,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目前中国没有很健全的“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管理条例”、“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安全方案”等法律和法规,甚至很多标准都很不明确,这种无组织的管理更加是谈不上移动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能够顺利发展了。不明确的法规是为不法分子钻法律的空子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是助长犯罪分子嚣张气焰的行为,也是制约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发展的关键所在。

3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安全工作的改进办法和方法建议

①健全相关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的规章制度。一个明确的科学有效的移动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制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在充分调研和学习的基础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安全制度,并且制定出明确的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建设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与工作人员的职责,并且要有明确的奖惩措施来激励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建设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只有这样责任到人,将任务落到实处,才能解决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②增强对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是移动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工作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只有掌握了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的工作要领和安全规范,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的工作安全才有可能得到保障。③另外,也要加强对于园林工程预算与审核的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的培训,只有负责任的员工才能为企业创造收益。让员工把工作的园林工程当成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做到尽职尽责,保障安全。

参考文献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3

【关键字】企业管理;安全文化;企业安全;

在大家的印象中,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安全设施没有配备齐全,或安全管理不到位;往往只注意到客观原因,而忽略了操作人员的因素。但大量国内外调查资料表明:大多数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占比例大大超过因安全工作条件不到位而造成的事故发生率。可以说,大多数安全生产事故都是“人祸”。也就是说,“人”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其中“人”的安全理念,是安全事故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这些存在于员工思想上、行为上的问题,超出了传统安全管理的范畴。所以必须跳出传统安全管理的模式,放眼到文化大背景中,从“人”的思想管理和行为管理来研究和解决。

1、安全文化定义

1.安全文化发展历程

安全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认识过程[1],从工业革命开始的大规模生产。具有代表性的有:在工业机械推广应用时期,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慈(H.H.Woods)的“事故频发倾向论”。海因里希(W.H.Heinrich)提出的工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98%可以归纳为人的不安全行为(88%)和物的不安全状态(10%)的“事故因果连锁论”。然后又诞生过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轨迹交叉论”和“事故遭遇论”。以及后来萌发的“系统安全基本思想”。

随后,“管理失误论”兴起,无论是博德(F.Bird)、亚当斯(Edward Adams),还是伍兹(Woods),其理论共同点在于:管理层承担着预防工业事故的主要责任。认识到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对预防工业事故的重要意义。从此,安全文化的建设和作用,开始进入到安全生产管理者的视野,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已成为管理层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主要管理手段。

2.安全文化概念

对安全文化的表述,虽然在语言的表达上有差异,但核心内容基本一致。我国的安全管理理论界,把安全文化普遍归纳为:安全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的精神、观念、行为与物态的总和;是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标准的总和;是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

笔者认为: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培育员工共同认可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在企业内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最终实现持续改善企业安全业绩、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目标。

2、安全文化内涵

建立健全企业的优秀安全文化,其内涵包括以下安全理论[2]。

1.事故可预防理论

我国的安全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也就是说,安全工作管理作为所有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而所有的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见可以防控的。在任何的工作场所、工作条件下,员工的行为都是决定伤害事故是否发生的决定因素。因此,抓事故预防就是抓人的管理。通过抓员工的意识、抓员工的参与,杜绝各种各样的不安全行为(包括管理者的违章指挥),就可以实现事故预防,保证安全目标实现。

2.全员负责理论

安全管理并不只是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它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企业各个层面。要努力形成企业安全管理的网络结构,达到每个横面都有人管理,每个员工都要对其自身的安全和周围工友的安全负责。每个纵向的决策者、管理者乃至小组长(伙长)对所带领员工的安全都负有直接的责任,大家都能在安全管理的体系网络中找到自身的位置,认识并履行自己的岗位安全责任和义务。

3.零容忍理论

对任何偏离安全制度和规范的行为都不能容忍。无论是企业的决策层,还是作业层;企业的任何一员,都必须坚持安全规范,遵守安全制度。也无论什么样的行为,以及带来的危害后果有多大,只要给企业的安全管理带来风险,都要受到处罚。

4.安全也能产生效益理论

安全管理并不是一项只投入、无产出的工作。从企业发展的长远意义上说,把合理必要资金投入到安全管理上,既保证了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顺利开展,减少了因安全事故引起的停产、整顿、赔偿等不必要直接经济损失,又保障了员工生命健康,维护了企业良好声誉。

3、安全文化建设重点

如同任何一种文化的建立和形成,安全文化建设是个漫长的、系统性的过程。是全体员工从认知到认同的过程,是从入脑入心到形成新的行为规范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管理者不断地教育和引导。在企业安全文化体系建设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工作[3]。

1.安全目标建立与分解

建立准确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安全目标,有利于统一从决策层到作业层的安全思想和工作方向。在目标的建立过程中,必须对企业的安全工作有全面深入的认识,才能制定出恰当的安全目标,决策层承担着主要工作。在安全目标确定后,需要全员的宣传教育,要让全体的员工了解和接受。

在企业确立总体安全管理目标后,各基层围绕企业安全生产总目标,结合实际,向上级提出承诺,也就是对总体安全管理目标的分解。同样,每个工作岗位上的员工,在上级安全目标的指引下,也需要结合各自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进行目标承诺。安全目标逐级分解后,就保证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在企业安全管理这张大的网络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认识到安全生产不仅是管理者的工作,更是自己工作内容的重要部分。

2.安全目标完成和考核

有了目标和承诺,就必须有考核。考核主要从日常沟通、会议、过程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过程中,上级有权针对考核结果对下级做出处理,做到奖罚分明。考核工作方式要避免重年终、轻平时,重结果、轻过程的安排。要强调日常管理措施落实和管理效果评估。只有抓住了生产的过程控制效果考核,才能保证安全目标完成和考核监管作用发挥。

3.安全管理职能界定和划分

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两类部门起到关键性作用。一类是系统管理部门,主要是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一类是基层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调研、收集、统计、分析有关数据,对企业决策层起参谋作用;负责起草管理技术标准和管理过程控制文件,为生产主体单位提供管理技术指南和管理依据;在监督检查层面,主要是指导下级如何做,教会方法,而不是替代做。基层单位则负责具体事务的开展,以及对各类岗位员工的日常管理。这两类部门的管理都十分重要,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4.安全培训的及时和全面

员工的安全培训是一项长期、持续的过程。要有计划地根据工作不同阶段、不同特点、不同环境、不同群体等实际需要,准备培训内容,开展针对性培训,做到指导性强、操作性强、预防效果好。在培训前尽可能充分征求员工的意见,真正实现缺什么、补什么,让员工以主动的精神参与培训。

5.检查方式的多样性

目前,有的企业检查方式则更程式化一些,审核人员结合检查表,按部就班地进行检查,灵活性不够;更多地关注现场隐患和违章,充当了基层安全检查员的角色,对各级员工的管理和操作行为关注程度相对较少。这样的检查难以起到真正的效果。在检查中,要真正从心灵深处对员工产生影响。在与人员访谈时,不轻易否定岗位人员的说法,而是探讨哪种工作方法更有效。针对不同现象采取不同解决方式。只有沟通和解决人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主动避免违章、识别并积极整改隐患的目的。

6.整改措施的及时高效

在对待检查发现的问题上,追求刨根问底,力求实现持续改进。安全检查人员和被检方不是就事论事的整改,而是追踪式管理,为什么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寻找管理方面存在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的整改,要把它作为一次改进的机会,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提出系统性整改方案,不能只解决表面现象,不触及实质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文化的建立对安全生产管理具有决定性的重要作用。但安全文化的培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这必须要在企业管理决策层和管理层统一思想和认识,再结合企业实际,通过大量的宣传和培训,有计划的分步实施,加上管理者的率先垂范,才能逐步形成优秀的安全文化,以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万帮、肖东生,事故致因理论述评[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4

关键词:安全生产;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D0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9004202

1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安全生产问题涉及到工业化时代的各行各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峻的安全生产、道路交通、食品卫生事故接连发生,因安全生产导致的环境污染事故不断出现,社会风险不断增多,社会治安问题日益严重,安全发展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必需关注的重大问题。安全发展理念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

基于此,国家出台了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的各类法律法规及政策,从加强企业生产的事前防范,加强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监管,严格责任事故的事后追究等各方面对企业的安全生产进行规范。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何构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有的学者认为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企业安全文化能够弥补企业管理的缺位,减少主观责任事故的发生。在构建自身安全文化体系时,企业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认识观、道德观、方法观、发展观等方面入手,动员企业全体力量参与共建,坚持不懈地宣传灌输,取得创新实效。也有学者从构建安全监管制度体系的角度寻求解决方案,认为建立安全约束体系才能从体制上根本控制责任事故的发生,而安全约束体系应主要包括安全基本制度、安全专项制度和安全考核制度三个方面。也有学者从伦理的角度剖析了安全责任事故的原因,认为许多伤害事故固然是企业安全生产制度缺失或失效的结果,但在根本上则是一些企业生产经营者乃至政府官员的社会伦理扭曲与道德观念错位所致。积极开展企业安全伦理建设,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迫切需要。其中,如何正确把握企业安全伦理关系及其调节规范是当前企业安全伦理建设的核心问题。

上述各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安全责任事故的成因及解决办法,对企业安全生产实践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然而,深入探究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企业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社会主体,其运行过程中自身的价值追求,企业内部绩效考核及评价机制对员工的行为约束等,是影响企业是否能够坚守安全生产目标的最重要因素。笔者以为,只有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将安全生产作为首要的考评指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绩效管理体系,才能为员工的生产行为设定科学的价值指向,从而减少责任事故的发生。我国目前在理论界这一重要论题鲜有涉及,本文从绩效管理的角度来思考安全事故的防范,期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我国目前企业绩效管理现状分析

(1)绩效考核内容及评价标准的确定未突出安全生产的重要地位。

设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是绩效管理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前提。许多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遇到的最大障碍是如何科学地设定绩效考核内容及相应的评价标准。企业在制定考核内容时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①片面地追求考核内容的全面和完整,没有抓住关键指标。例如在制定考核标准和目标时,大多数企业都体现了德、能、勤、绩这几个方面的考核,但其中的关键性业绩指标,如安全生产指标却未得到足够重视,结果最终影响组织绩效。②缺少量化指标。考核一旦缺少可度量的客观标准,就会掺杂较多的主观因素或感情因素,甚至在工作中还受到“人情”、“关系”等种种因素的干扰,导致考核的误差和偏见,从而影响了考核工作的严肃性与有效性。

(2)绩效考核没有反馈,结果没有合适利用。

我国大部分企业由于受长期的封闭式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影响,从事的考核工作成为走过场,没有得出有用的考核结果。员工根本不知道应在哪些方面如何改进工作。由于考核者本人未能真正了解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意义与目的,加上缺乏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民主的企业文化,使得考核者没有驾御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能力和勇气。发生大的安全事故后,国家及社会更多的是从法律层面追究安全事故责任者的法律责任,而在企业内部本应发挥事前防范作用的绩效考核体系却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导致企业的绩效管理未能对安全事故的预防产生事前的示范效应。

3企业绩效管理对安全生产的影响分析

(1)在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中确立安全生产指标,有利于安全生产价值观念的确立。

事故致因理论认为安全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人往往是事故的肇事者,在事故致因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的失误占有很大比重。既使是来自物的方面的原因,在物的不安全状态背后也往往隐藏着行为的失误。因此,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就十分重要。

安全生产价值观能够从观念上制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发生,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 转变成主动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按章作业”转变成“我要按章作业”,实现从“习惯性违章”转向“习惯性不违章”。

企业安全生产价值观的确立,可以发挥以下功能:①规范人的安全行为,使每一个企业职工都能意识到安全的涵义、对安全的责任、应具有的道德,从而能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也能自觉地帮助他人规范安全行为。②组织及协调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是对企业一切方面、一切人的管理,还承担着对社会人的安全法规、安全知识的宣传。这就要求企业的一切部门、 一切人员都要为实现安全生产而协调一致,不能出现任何障碍。要做到这一点,只有依靠企业安全文化积淀共同的安全行为准则。③使生产进入安全高效的良性状态。实践证明,单纯靠改善生产设施、设备并不能保证企业安全高效有序地运行,还必须有高水平的管理和高素质的职工。不论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还是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企业安全文化都是最根本的基础。 构建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就是要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干部的管理水平,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

安全警醒人,只有通过绩效评估与绩效考核反馈,长期渗透性加深干部及职工对安全准则、安全意识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企业相关制度的出台,进而使职工表现出高效规范的安全行为,最终体现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地安全稳定运行。

(2)在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中强化安全生产考评,有利于防控不安全行为的发生。

经典经济学理论认为,每一个社会个体都是一个理性的经济人,能够为自己的作为或不作为进行理性的选择,制度的作用就在于从规范上对这些行为进行合理的引导。博弈论认为,一种制度安排如果要发生效力,必须使利益各方博弈达到纳什均衡,否则,这种制度安排将缺乏效率。纳什均衡是通过相关利益主体以其自身利益最大化为条件进行博弈规则的选择最终达成均衡来实现的。相关主体的利益分享机制的达成体现为制度对资源的配置。

企业通过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合理的约束职工的生产行为,平衡好企业的经济效益追求和安全生产的冲突。通过设置能够量化的考核指标,加大对不安全生产行为的惩处力度,迫使企业职工进行理性的生产行为,从而达到政府、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纳什均衡。

4构建安全生产绩效管理体系的对策思路

(1)实施绩效管理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①考核内容量化、具体化的原则。绩效考核必须以能够考核为前提。要尽力使内容量化,防止考核内容虚化、一般化、原则化。即使不能量化的内容,也应尽力使其具体化,具体化到能够把握评价的程度。

②考核结果“三重挂钩”原则。一是与每个组织和员工的经济收入挂钩,防止空运转,在管理之外作“体外循环”;二是与组织和员工个人工作评先挂钩,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的依据,防止拍脑门、凭印象;三是与考察管理者职务升降挂钩,真正做到按业绩、过错、能力用人,杜绝“带病提拨”。

(2)构建安全生产绩效评价体系的重点环节。

①绩效考核内容的设定。

首先要明确定义合理的绩效标准,选择搭配合理的考核方法。在考核标准的确立上,要将安全生产明确为量化考核的重要指标。其次要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通过把员工实际的工作绩效与理想的工作绩效进行比较从而进行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及工作分析做到合适的岗位使用合适的人才,以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②绩效沟通和绩效反馈制度化。

良好的绩效沟通能够及时为员工的行为是否合规进行反馈,以不断强化其安全生产的观念。沟通应该贯穿于绩效考核的整个过程。考核者在制定绩效计划时开始就应该与员工进行充分的协商,在整个考核流程中始终与被考核者保持联系,考核的结果要及时反馈,并指出不足以及改进意见。

③重视绩效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物质层面的激励可以创造一种正向的反馈体系。企业应通过对合规生产行为的奖励,对违规行为的惩处,起到对员工生产行为的正确示范效应。

5结语

现代企业中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内容,而构建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对规制企业员工的违规行为,引导员工安全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强调安全生产在绩效管理中的重要地位,构建科学的安全生产绩效评价体系,对于防治生产事故的发生,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伟.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3).

[2]王则柯,李杰.博弈论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5

关键词:安全管理AE公司核电建设多项目

1引 言

当前,我国核电事业迅猛发展,国家积极发展核电的新形势对核电工程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日趋严峻的核电建设安全形势也召唤着新的生产安全管理体系。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第一家专业化的核电AE公司,面对多个核电项目同时在建的发展要求,在企业新的生产关系正逐步形成的同时,通过改革企业组织架构与运作机制,积极探索新的安全管理体系,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2核电AE公司安全管理的理论分析

2.1 事故系统要素其致因原理

在核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人、物料和作业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交叉。由于构成事故系统的各要素会伴随着工程建设生产活动同时存在,只要有生产活动,危险和危害因素就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如果这些危险因素没有得到及时控制,就会演化为事故。但是造成“人失误”和“物故障”的直接原因却常常是管理上的缺陷,管理虽是间接原因,但它却是背景因素,又常是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

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理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因此,在生产要素基础上建立起一定的生产交互关系,是生产得以实现的充要条件。生产中的交互关系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物如机器、材料、作业环境等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物与物之间的交互关系。然而,当生产中的这些交互关系发生错误,在事故系统中体现为“人-机-环境”交互关系的错误,就会出现安全问题,其后果往往是以事故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对交互关系和交互主体的破坏。当劳动者参与到事故中时,便可能产生人身伤害;当设备与环境参与到事故中时,便可能产生设备的损坏与环境的破坏。

因此,生产安全需要多因素的协调与组织才能实现。我们也同时找到理论依据来解决生产安全问题,即从解决生产中的各类交互关系入手,通过协调生产中的各类交互关系即“人-机-环境”来达到和谐,以减少甚至杜绝事故的发生。

2.2 安全管理的产出与价值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安全与生产是相伴而生的,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事故的发生,最直接的表现是阻碍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安全管理活动,是阻碍事故发生与发展的预防性活动,归根到底是一种生产活动,更是一种经济活动。

生产活动创造产品价值,生产过程也即是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安全管理活动的产出也是伴随在生产过程之中实现的,是在产品价值的实现过程中相伴而生的。安全的产出是一种无形的价值,其孕育在生产活动中,生产活动的成功和顺利进行便是安全的产出所在,也即避免了事故,如避免人员伤害、设备损坏、环境污染、名誉危机等等。而避免事故状态下所导致的价值损失如公司名誉损失、事故处理费用、停工停产损失、设备维修费用、伤员治疗费用、政府处罚费用等正是安全所创造的产出和价值。良好的安全业绩本身已经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一个口碑、一张名片、一个合作意向、一份订单。面对核电建设市场的机遇与竞争以及核电的特殊敏感性,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安全在核电建设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所在。

3 核电工程安全管理的特点及内容

3.1 核电建设工程的特点

核电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难度的复杂系统工程。整个核电建设项目包括核岛、常规岛、公用配套设施等数百个系统,涵盖了数十个专业,因此其中的配合协调关系错综复杂。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有大小作业十余万项,各作业之间的接口类型众多,数量庞大,主体设备、关键设备的制造难度大,性能要求苛刻;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土建还是安装工程,施工量庞大,技术要求高;调试启动过程综合性强,技术复杂。

核电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系统,是由人、机具、材料、信息、流程、规则等构成要素通过复杂的交互作用形成的有机整体。面对核电站建设这种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的安全问题,不能单纯地强调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必须综合考虑个体、群体、组织、技术、管理、环境等要素整体的交互关系。

3.2 安全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核电建设安全管理最根本的是以保护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即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为首要任务。核电建设与其他生产行业一样,安全管理的内容虽然很多,但从理论上概括,无非是对人、机、环境及其交互关系的管理,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一方面,核电工程要安全生产,就必然涉及人、材料和设备工具。这些都是生产力的要素,必须把这些要素有效组织协调起来,才能确保生产安全;反之,当各要素间的交互关系发生错误时,必然出现安全问题。怎样把各要素组织好,这是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主要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属于生产力方面的问题。

另一方面,企业的生产过程,不仅仅是人和自然要发生关系,而且人和人之间、各相关方之间也要发生联系。为确保生产安全,需要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组织与协调,需要有严明的纪律去约束人的行动,需要有严格的制度去监督人的行为。这主要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属于解决企业生产关系的问题。

4 核电AE公司安全管理体系模式

4.1 核电AE公司安全管理思路

核电工程的复杂性为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在当前多项目多基地的项目管理格局下,紧密围绕专业化、自主化、标准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战略目标,通过不断提升核心能力,形成一流的核电工程总承包能力,充分发展企业的生产能力,已经实现了从“单项目”向“多项目”的成功转变。

同时,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按照集约化、矩阵型、项目式的运作要求,落实企业“项目团队”、“业务中心”、“职能部门”三类组织的定位,完善“两级矩阵”的运作模式;以市场化为手段,大力推进“分层运作、分权经营、分灶吃饭”经营管理思路的转变。将新的生产关系落实到组织的调整与运作中,使得各类组织形成合力,以适应企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在企业生产经营所面临的外部形势与使命、内部组织与运作已发生了深刻变化的同时,必然需要建立新的生产安全管理体系,以适应并满足多项目形势下核电建设发展的需要。

4.2 安全责任体系建设

AE公司的横向职能部门、业务部门,纵向的上下游单位,都要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来,做到“谁管生产谁就必须管安全”,要把核安全“纵深防御”的理念真正有效地贯彻到安全管理工作中。

安全管理要实现分层运作,项目层是公司层的补充,承包商是项目层的补充。现场安全管理也需要向核电的质量保证QA和质量控制QC相互促进一样,明确生产人员对安全管理的QC责任和安全专职人员对安全管理的QA责任,安全管理的QC是控制具体的事件、缺陷,安全管理的QA是通过事件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整个体系的问题,发挥每一名员工的安全积极性,将安全业绩与薪酬利益和个人提升挂钩,协同作战,互为补充,才能真正发挥一个组织的效率。

4.3 安全管理标准化体系建设

安全标准化工作是核电AE公司在多项目形势下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安全标准化工作是对安全管理体系的规范与完善,是解决顾此失彼与良莠不齐问题的具体手段、工具和方法,是从领导者、管理者、作业者、监督者、作业活动、工作过程、设备设施等全方面、全过程提出标准要求,以便有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标准化可弥补目前多项目多基地下人员、管理、技能、经验等方面不足的“短板”。参照国际一流AE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不断自身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多个同时在建核电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绩效。

4.4 各业务板块中的过程安全控制

安全管理的必须落实到核电建设的全过程之中,包括在设计、设备采购、土建和安装施工、调试启动等各大业务板块的各个工作过程都必须包含以“事故预防”为核心思想的安全控制工作。

设计板块是AE公司的龙头,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在未来的现场规划、土建和安装施工过程、调试启动过程甚至是核电投产运营后可能会引起人身伤害、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方面的事故,设计阶段存在的这些问题就成了在其他业务板块生产实现过程中的事故隐患,所以做到安全从源头控制。

采购板块,最主要的是购买安全、可靠、高性能、高质量的设备,减少人机交互过程中“机”出现隐患的概率。采购过程中加强对进入现场的设备服务或技术服务人员的安全控制措施和安全监管。

在施工板块,要从施工合同启动之初,从施工单位资格审查、招评标等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在项目现场人员复杂,农民工、临时工、合同工、外包劳务队构成了生产一线的主体,整体文化水平低、素质差,又缺乏行之有效的岗前安全培训,生产作业中盲目蛮干、违章作业较多,这都进一步增加了工程安全管理的难度,也是核电工程安全管理的重点。

调试板块的人员,文化水平和素质相对较高,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并不能高估其安全水平,目前的调试人员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习惯参差不齐,安全培训和安全技能同样需要加强。调试板块是核电建设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重要过程,不能忽视在与土建、安装各种交叉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更不能忽视其上游业务板块在生产过程中所遗留的事故隐患和安全问题。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6

关键词:核安全文化;核电站事故;发展

Abstract:Firstly,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he origin of the nuclear safety culture background,development history,main content and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aspects of a brief description and analysis,prove the necessity of nuclear safety culture theory,and embodies the application of nuclear safety culturein practice.

Keywords:Nuclear safety culture;nuclear power plant accident;develop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国际安全咨询组首次在其总结报告中提出“核安全文化”一词,随后将其作为核电厂一种基本管理原则,即“实现安全的目标必须渗透到为核电厂所进行的一切活动中去”。在《安全文化》中给予其定义: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核安全文化的起源背景、发展历史、含义、组成、总体特性等方面对核安全文化进行阐述与说明,并在中国核电领域应用此理论进行解读,使读者对核安全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2.切尔诺贝利事故催生“安全文化”

作为核电发展早期的重大灾难性事件,切尔诺贝利事故被认为是史上最严重的核电站事故,国际原子能机构将其定为七级核事故。事故的原因在于:该核电站已经有设计方面的缺陷,即没有安全壳,然而仍要进行一次未经充分审查的、运行不稳定的实验,并且在实验中违反操作,改变实验原始条件,由此引发了严重的核电站事故。事故的负面影响涉及时间长,波及范围广,后果极为严重,而其根源在于对核安全文化的认知度不够。在设备、管理、个人三大屏障上均存在安全漏洞,三大屏障的突破导致多屏障安全系统的彻底失效。具体来说,核电站存在极为严重的问题,如反应堆和停堆应急装置的设计存在问题,为设备层面上的安全隐患,并且在事故前反应堆工况下存在的不正常现象,再者运行组织缺乏安全文化概念,不能及时补救事故前已存在的设备严重缺陷,而且在技术安全上,对一系列的安全文件审查力度不够,进而形成管理层面上的安全漏洞,在事故的l生过程中,相关运行人员违反规定的运行程序,在一系列不稳定的实验下,实行危险过多的操作,而且操控人员缺乏对超设计基准事故的保护,人因事故导致个人屏障上的安全漏洞,漏洞层层叠加,危险概率次次递增,最终导致灾难性事故的发生。从核电站设计初期开始到全部投入运行,没有相应的安全理论作为框架,也缺少相应的紧急事故应对手段,同时客观上经验的缺乏成为事故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随着核安全文化理念的深入,在国家层面上落实安全监管机构和相应法律规章制度,杜绝监管不得力、核电站管理混乱的现象发生,实现运行管理透明化,采取事故责任不追及个人的手段,鼓励在核电站建设中提出风险问题并尽可能实现“早发现,早解决”的目标;制定相应的制度安全标准,在设计初期进行可靠性安全分析,排除设计中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提高运行人员素质,加强专业培训,使运行人员掌握有关反应堆工艺过程的专业知识,理解机组的运行特性和反应堆存在的潜在风险。

3.核安全文化的发展

1986年INSAG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后的报告中第一次采用“安全文化”一词,由此提出安全文化理论,1988年在《核电厂安全原则》中“安全文化”视为核电站运行管理的准则,随后在1991年,专门研究该理论,阐明只有自上而下为同一个目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最高层次上的核安全。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关于核安全的报告中,阐述如下:建立核安全文化的目的,在于要规范所有参与核电站活动相关组织和个人的自身行为及相互行为。在INSAG-4中其定义表述为: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特性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站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得到应有的重视。INSAG认为:安全文化既是态度问题,又是体制问题,既和单位有关,又和个人有关。并且认为:安全文化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第一是体制,由单位的决策和管理者的活动所决定;第二是每个人的响应。核电不同领域的运营单位对核安全文化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别,如何提高和评定企业的安全文化水平,各个企业的认识存在差异,这些不同的立场反映到对安全文化认知的区别。不同的观点反映不同阶段的特性,在第一阶段中,安全建立在完备的法律法规基础上,在此阶段,单位视安全为必须遵守的规定,并不是有利于其取胜的条件。安全在此阶段视为技术问题,只要在规定的范围内实施并满足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即可,而在对安全性的认识与态度方面上便不给予考虑。在第二阶段中,良好运行逐渐成为其追求的目标,即使在没有督导的情况下,力求运行的最优化,对问题的认识逐渐提升为对安全的认识;在第三阶段,以实现不断进步为目标,能够持续地提高安全性能,人们能理解问题对安全工作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4.核安全文化的总体特性

核安全文化理论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单位内部必要体制和管理部门的逐级责任制;二是各级人员响应上述体制并从中得益所持的态度。核安全文化涉及全部核方面的工作人员,由相关的政府决策层、核电厂管理人员、核电厂员工3个部分构成,并对这3个层面上提出相应的要求,分别在各自层次上履行着相应的责任。具体来说,在决策这一层面,要求制订相关政策,明确对应职责,并设立监督管理单位和保证核电厂有足够的人力财力;在核电厂管理层面,应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与分工,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和完善的监察和审查程序,对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培训和对其工作方法进行审查;对于核电厂的每个员工,在工作上要有创新精神、认真有序的工作习惯和相互学习交流的热情。核安全文化可分为3个层次,首先是表面层次上的安全文化,是指可见的文化现象,比如整齐划一的电厂、工作人员的有序工作;再者是中间层次上的,是指组织机构中安全有效的管理运行规则;最后是深层次的安全文化,指的是核电人员心中对核电安全问题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它深刻建立在核电人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及思维方式上。

结论

核电以其清洁高效的优势成为如今新能源领域关注的热点,在能源紧缺的今天,核电事业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核电事故的发生使核电安全问题成为焦点,由此催生出核安全文化理论。在我国核电领域,通过各核电厂的积极实践,推行以“安全第一”为价值观的安全文化理念,在使核电厂安全得以充分保障的同时,实现运营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充分表明安全与效益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安全第一”并不只是一个口号,而是自进入核电领域以来,深深刻在核工业人心中的理念。我国核电领域人员在积极探索追求突破的同时,始终把核电安全放在首位,安全观念深入人心,视安全为进步的前提条件,自上而下始终视安全第一。高质量的一线工作人员为核电厂安全有效的持续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政府监管相关部门、核电厂管理部门、从事核电领域的工作人员等相关组织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核电以绿色安全、清洁高效的姿态焕发出新的生机。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7

2012年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关于全国民用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情况的报告》(下称《核安全检查报告》)和《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下称《核安全规划》)。半个月后的6月15日,环保部网站公布了上述两个文件的全文。

国务院常务会议后的次日,即6月1日,新华社播发系列文章,其编者按直言:“核电重启箭在弦上,开闸在即。”6月5日,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核股份)的上市环保核查也被环保部放行。中核股份计划融资1700余亿元,将可能是2012年A股市场上最大的IPO之一。

重启核电,显然是全国乃至全球关注的大事。

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3?11”核事故后五天,中国国务院于3月16日召开常务会议,并作出四项决定:一是立即组织对全国核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查;二是切实加强正在运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三是全面审查在建核电站;四是严格审批新上核电项目。这四项决定被称为中国核电“国四条”,据此,在《核安全规划》获准之前,中国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包括已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

彼时至今,全球核电形势一再变化,停建或停止运行核电站的西方国家一再增加,日本甚至于2012年5月进入一个无核电之夏,举国讨论是否彻底放弃核电。在此背景下,中国核电建设如果真的如外界所称,“已重启在望”,其影响不可估量。

不过,财新记者采访发现,最新调整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下称《核中长期规划》),并没有同《核安全规划》一并接受国务院会议审查,而前者才是中国核电重启真正的闸门。

多位核电专家和业内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核安全规划》是核电行业回暖的必要条件和清晰信号,但业界和民众更加关心的核电项目建设速度、核电装机量规划和内陆核电布局等问题,还需修改中的《核中长期规划》来回答。

但《核中长期规划》何时,目前局势仍不明朗。中国核电重启,显然尚未真正到开闸之时。

重启不易

长江边的江西彭泽核电项目,已停工一年又三个月。近日似乎峰回路转。去年核电“国四条”后,通过选址阶段环评,前期工作已经平掉一座山头的彭泽核电站,也在暂停之列。随后,这块已经安静下来的大工地却一直话题不断。经历了对岸安徽望江县的“上书”抵制(详见本刊2012年第9期“核电上书风波”),遭到中科院院士何祚庥的强烈反对,还经历了国内媒体关于内陆核电站存废的大讨论。

但《核安全规划》通过后仅四天,2012年6月4日,ST赣能(000899.SZ)、赣粤高速(600269.SH)均公告称,中电投江西核电有限公司,即彭泽核电项目投资方,拟向股东按持股比例增加资本金4亿元。该两家上市公司各拥有江西核电的20%股权。

次日,中核股份上市环保核查获通过。该公司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核集团),中核集团在国务院国资委的央企名录上排名第一。

股市的反应还不止于此,早在5月28日就有市场传闻称核能建设将重启,核能板块由此大涨三天。江苏神通累计涨幅达15.1%,其他个股如二重重装、中核科技、沃尔核材等“涉核”概念股也随之上涨。市场分析人士更在近期开始推荐买入、增持核电相关股票。

然而,在外界一片热闹中,中国核电业内并无欣喜之声,显得异常沉默。

一位中核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中核集团谋求上市由来已久,2010年的中核股份的成立即是上市准备的关键一步,此次通过环保核查,应该只是顺水推舟的一个步骤。

上述中核人士表示,中核集团内部对于此次《核安全规划》的通过反应平淡,并认为《核中长期规划》调整后的,才是中国核电复苏的关键所在。

《核中长期规划》最早于2007年10月,当时对于核电发展的设想为,到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争取达到4000万千瓦。但随着中国核电发展,原来的规划已经不适应社会变化,尤其是福岛核事故之后,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也明确将调整《核中长期规划》提上日程,围绕中国核电的建设规模和速度的讨论也由此愈加热烈。

据新华社报道,2012年5月10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在“2012年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期间表示,《核中长期规划》和《核安全规划》已经通过国家能源局的审议,并上报到国家发改委。

然而,在5月3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核中长期规划》并未出现,仅是《核安全规划》获得通过。

一位接近核电决策层的不愿具名的专家称,中国核电发展的春天没那么快来,或许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该专家认为,日本核事故之后,中国内陆普通公众的核恐慌心理加重,2012年初彭泽核电项目引起望江县政府“上书”反对,就体现出了民意左右政策的力量。

当前决策者对民众的核恐慌极为在意,“出于维稳的角度,放行核电恐怕没有那么快”。

此外,在国际上,核电重启重建已成为政治问题,中国当前也正值政府换届的敏感时期,这让决策者对何时重启会表现得十分慎重。

煎熬与热望

在日本核事故之前,中国核电行业的发展正如同一辆加速前进中的列车。

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曾经撰文指出,在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前,中国业内对2020年核电装机规模的预期普遍超过7800万千瓦,大多数核电业主和配套企业甚至按照装机1亿千瓦以上制定自身发展规划。

但截至2010年底,中国在役核电装机容量为1080万千瓦,加上在建的,全部装机容量仅1696.8万千瓦。

日本核事故发生之后,中国核电列车也骤然急踩刹车。至今,“国四条”所带来的效应已逐渐显现。

“有些项目已经等不及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顾忠茂告诉财新记者,例如湖南的桃花江核电项目,目前处境就十分尴尬,该项目据说“前期已经投入了38亿元”。

类似项目还包括位于沿海的江苏田湾二期工程,辽宁徐大堡项目等,这些项目在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前拿到了“小路条”,即可以开展前期工作,包括设计、“五通一平”、关键设备采购的许可。但目前“大路条”,即项目审批遥遥无期,前期的巨额投资被拖着。

顾忠茂表示,“国四条”影响之下损失更加直接、更惨重的,是核电设备的供货商。一年多的项目停顿,正将他们拖入窘境。

国外核电供货商同样受到波及。某核电建设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核电项目的关键设备多从国外订购,预付款通常只有5%到10%,签合同下订单后,供应商开始生产并承担大部分成本。“这些设备的价格,动辄几亿元人民币,一旦出现客户反悔的情况,供应商损失巨大。”

上述人士表示,“国四条”出台后,已出现了国内某待建核电项目以“不可抗力”为由,希望终止设备订购合同。但已经在生产的国外供应商,并不认可政策突变属“不可抗力”,双方正寻求通过国际仲裁解决争议。

安全不容忽视

日本核事故发生以后,中国进行了一场漫长的核安全检查,但检查结果的却一推再推。

根据最终于今年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核安全检查报告》,中国核电设施在总体有保障的前提下,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该报告显示出,中国核设施在应对引发福岛核事故类似的极端自然灾害事件时,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例如,秦山核电厂尚未制订严重事故管理导则,秦山第二核电厂、岭澳核电厂、田湾核电厂,仅具有可以应对某些特定严重事故的规程。

位于四川汶川地区附近的高通量工程试验堆抗震设计标准偏低。据媒体报道,该试验堆距离汶川地区仅120公里,在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该试验堆曾经手动紧急停闭。报告认为,该试验堆需按照新的抗震要求进行重新评估,必要时加以改进,进一步提高其安全裕度。

对此次安全检查作出的“总体上有保障”的结论,多位业内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认同。他们同时认为结论“正面”,利于重启。

原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钱积惠向财新记者分析称,这次安全检查使得待建的核电站的冗余度和造价进一步提高,以降低本来就属于小概率事件的堆心融化的概率 。

不过,在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高级顾问杨富强看来,这个安全检查的结论有些过于轻描淡写。他认为,安全检查的时间之长,过程之反复,检查出的问题应该不止那么简单。

中国目前是在建核电站最多的国家,而之前专门从事核电工程建造的工程人员并不多,“一下子上这么多工程,不见得每个工程队都是合格和有资质的。”杨富强说,曾有核电监管官员向他透露,中国的核电项目在基础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核电研发、制造、建设和监管力量跟不上,在近年较快的核电发展中,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范必也曾撰文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指出,目前有限的核电研发设计分散,影响安全技术的标准化和推广应用,一些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企业安全意识不够强,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重大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杨富强强调,核安全的结论仅证明中国核电项目的技术水平没有太大问题,但核电项目的安全与否,并非完全由技术决定。

监管体制隐患

杨富强对财新记者表示,中国核电安全潜在问题在于体制和管理方面。他表示,历史上几次大型核电站事故,均有安全管理因素在其中。而中国的核监管体制、应急反应以及核安全文化,都让人担忧。

财新记者发现,早在2010年5月4日,长期从事核反应堆风险评估分析和核能政策法规研究的周赟,就在国际期刊《能源政策》(Energy Policy)杂志上,撰文质疑中国的核电监管体制。

周赟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贝尔弗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他指出,国家核安全局是环保部的下属机构,而大型国有核电集团则属于国务院直管,这样的设置限制了核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再者,国家核安全局,没有自己的研发部门来制定技术标准,对于现行法律法规不能覆盖的技术情况无法做出评估判断。

在日本核事故发生之后,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改变核监管体制,一个大方向是加大核监管机构权重,直接置于中央政府之下,如日本即将成立的新机构即是如此。但中国的改变显然不大。

2012年“两会”期间,杨富强所在的NRDC通过两名人大代表递交了题为《中国核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建议》的建议书,但目前暂无反馈信息。

建议书中提到,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中国的核电主管机构发生了一些调整,包括国家能源局增设核电司、环保部国家核安全局增加相应的机构和人员等。但中国的核电安全监管在独立性、权威性等方面,仍难以应对挑战。

监管人员的缺乏也是制约监管能力的一大因素。范必曾表示,中国核安全监管能力严重滞后,国家核安全局和国防科工局从事安全监管的人员数量不足,监管人员待遇远低于核电站工作人员,这种现象增加了吸引人才、稳定队伍的难度。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8

关键词: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存在问题;改变方法

一、引言

安全工程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素质要求高的新兴学科,近几年来,我国对安全工作不断重视,社会对高素质的安全工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开设安全工程学科的高校也越来越多。虽然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以来,研究生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校研究生的人数15年内增长了将近10倍,2010年已达到153.8万人次[1],从总体上来说,研究生规模的问题已经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但在安全工程领域,尤其是安全工程硕士及博士生教育方面,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各高校研究领域狭窄,学生自主创新性不强等原因,导致了在研究生培养教育等方面仍有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其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就业要求,因此,分析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缘由,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良好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比国外安全工程高素质人才教育落后将近半个世纪。同时,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方法基本上都沿袭了研究生教育发展初期采用的模式,随着国际化交流的不断增多,学术竞争的不断加剧,我们开始逐渐认识到我国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与世界一流大学培养的研究生之间的差距。无论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还是市场需求的角度,我国安全工程研究生都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竞争需求,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入学标准单一化,安全工程研究生数量较多,生源质量较差。目前,我国研究生招生仍旧沿用国家统一招生考试入学的方法,然而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模式存在很多弊端。首先,这种规定科目的考试方法使得许多学生仅仅注重考试需要的科目,对于其他与考试不相关但是重要的专业知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学生无法全面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其次,这种单一的考试模式导致许多只善于考试的人通过考核,而这类人并不一定具有良好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反而使一部分科研能力强但有偏科现象存在的人没有办法进行研究生教育深造。同时,在部分院校中,尤其是安全工程师资力量较强的院校,往往会出现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远远超过其他专业研究生招生人数的情况,这样就造成了招生生源良莠不齐。2、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教育落后。研究生课程教育是研究生培养中重要的一环,安全工程更是一个涉及面广,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的专业,其对学生的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及与安全理论相关的知识掌握都提出了较高都要求。然而在我国大部分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中,研究生的课程教育依旧存在着以下几点弊端。第一:课程选择中的随意性和局限性,许多课程的选择是由导师的主观想法和科研兴趣而决定,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第二:教学手段方法落后,填鸭式的知识传授法仍然是现在课程教学中的主流方法,这种继承式教学方法难以引起学生的真正兴趣,无法使学生了解到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进展,教学效果往往较差。第三:缺乏完善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对于教学效果的考核只有单一的考试一种方法,难以真正的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全面掌握情况。3、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缺乏创新性和自主性。不同于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研究生而言,科学研究是其研究生阶段的主要任务,做好科研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对自身所在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发展趋势有良好的认识,这就需要学生自己不断的阅读专业相关的最新论文,自主的去思考需要研究的问题和方向。然而就现在大多数院校而言,许多研究生所做的工作或项目仍然是导师规定好的题目,这就导致学生只注重于该课题相关的论文及知识,大大局限了学生的创新性和自主性。4、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缺乏实践,与社会脱节。就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而言,其偏重于理论知识,重点是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学术论文的发表,方便日后继续进行学术研究方面的工作,但安全工程作为一个实用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并不能使学生能够完全胜任工作后的需要,学生依旧需要较强的工作经验和现场实践。从近年来研究生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研究生的就业方向没有选择继续进行学术研究相关的工作,而是从事工程实践,企业管理等,这些岗位对理论知识的需求并不是很高,取而代之的是实践经验方面的要求。然而大多数研究生在读期间,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论文的阅读与写作,进行实验等方面,很少有现场实践的机会,而学校片面的将数量作为单一的考核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研究生现场实践的机会。这就导致了研究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对工作后的帮助较小,进入工作岗位之后无法胜任相关工作,出现了与社会脱节的现象[2]。5、安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院校研究领域较为狭窄。由于我国安全工程专业开设时间较晚,虽然近几年以来,开设该专业的院校数量快速增长,但是绝大多数院校都是在自身强势专业的基础上,以安全工程作为辅助或附属专业而衍生的,这就导致了安全工程专业院校研究领域较为狭窄,而进入该高校学习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自然而然的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局限。以西安科技大学为例,该校安全工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煤矿安全,虽然在其他方面,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等也有所涉猎,但是无论在师资力量,学生人数,发展时间方面,都远不如煤矿安全方向。这样的情况会导致该校毕业生在煤矿企业较为受欢迎,但是在其他行业,其综合实力不足的缺点也就暴露了出来。

三、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方向

1、考试与申请相结合,采用综合素质评定招生办法。美国的研究生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立体的体系,我们可以借鉴他们先进的方法,如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在招生方面的做法[3]。没有统一的入学招生考试,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网上自主提交申请材料,学校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标准,通过审核申请材料来决定是否录取。而申请材料也包括多个方面,其中包括曾经发表过的论文或成果,推荐信,本科及本科之前取得的考试成绩,学历证书副本等多个方面。立足于我国国情,将考试与申请相结合,通过这种办法,学校可以充分了解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的杜绝只善于应试,在一年之内突击考试科目取得优异成绩,但是科研能力较弱,综合素质不高的学生。同时,秉承宁缺毋滥的理念,严格控制招生人数,在报考学生中优中选优,有利于提高生源的质量。2、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通过核心课程加多种选修课程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学中更多的加入互动,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和专业发展的把握程度。学生在学习专业必须的核心课程之外,学校鼓励学生自主选修多种多样的课程,并不必要限定在本专业之内。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各方面综合知识的获取,了解其他行业的最新动态,并与自己专业的发展有机结合,从而更好的把握自身专业的动态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加入互动的手段,如案例分析,课程设计等,使学生动起手来,真正的参与到课程的教学中去,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3、以导师制为核心,同时加强学生自主选择。导师在研究生在读期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研究生的指路人,其对安全工程方面知识的掌握和丰富的经验对研究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所以,要建立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培养模式。但同时导师也不能对学生过分的束缚,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安排成长,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我选择。对于研究生而言,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是其工作的中心,但完全按照导师安排的项目进行研究,会抑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该鼓励学生全方位的了解安全工程专业的相关动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充分的发挥学生自身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这样做不但有利于避免研究生自主性的丧失,形成思维僵化;同时还可以多方向的研究本专业相关领域,有利于推动安全工程专业科研的持续发展。4、加强现场实践的机会和次数,做到实践与论文并重。论文是考核研究生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应该作为唯一手段出现。为了使研究生适应社会的需要,避免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这种现象的出现,就要不断的加强硕士研究生进行实践的机会和次数,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手抓。对安全工程的硕士研究生而言,应增加其在安监局,安全评价公司,化工企业,煤矿单位,建筑单位等与安全息息相关的企业的实习机会和次数,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对现场问题的处理能力,培养过硬的综合素质,从而能够适应多方面的社会需求。5、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应在加强以自身特色为主的安全工程专业实力同时,不断的向其他方向拓展,将本校安全工程专业打造成能为各行各业输出合格的安全工程人才的专业。当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个人尚且如此,对于专业而言,更需要将自身发展为复合型的专业,从而能够输出更多合格的复合型人才。若培养出的安全工程硕士毕业生只能在某一特定的行业有较出色的发挥,而无法很好的满足其他行业的需要,那么该校安全工程的竞争力就会不断地下降。如一所院校若以煤矿安全为特色,在不断深化该特色专业的基础上,也要向建筑安全,消防,金属矿山,火灾预防等不同的方向不断发展,多方向齐头并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安全工作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安全工程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长的今天,社会对安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要求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因此,认清在其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不断的改进教育方法,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这不仅仅是安全工程专业研究生为了适应社会需求而做出的变革,同时也是中国建设一流的安全工程专业,建设一流大学,提升自身素质的必要改变。

参考文献:

[1]洪煜,钟秉林等.我国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现存问题与改革方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2-07.

[2]平,张建兵.新形势下研究生就业问题探讨[J].高教探索,2005-02.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9

1、组织机构

为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考核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矿山公司成立师徒传帮带考核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和组织成员构成,具体领导小组名单如下所示。

组长:周茂普

副组长:孟兆龙、高云峰

组成员:江小军、夏**、刘文众、张雷、王明辉、郝万东、晓亚迪、段文婷。

二、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为:平时工作表现、理论知识水平考核与结业考核答辩三大部分。

1、平时工作表现

由考核小组对师徒合同期内的徒弟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表现,安全知识的学习,安全意识,工作期间是否有“三违”行为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考评。其中安全知识学习情况以生产技术部和机电装备部提供的每月考试情况为基准进行打分,徒弟“三违”情况由安全部负责提供。

2、理论知识水平

以《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为考试范围,由生产技术部、工程安全部和机电装备部各出100道题,由考核小组从中选择一部分题形成试卷,对徒弟进行闭卷考试。

3、结业考核答辩

由公司考核领导组成答辩委员会,组织徒弟进行结业答辩。徒弟根据自己的日常工作情况,理论结合实际,讲述自己的工作情况和学习心得体会。答辩委员会成员根据每位徒弟的答辩情况,按综合业务素质、理论学习、岗位技能、语言表达等几个方面对徒弟进行综合考评。

见附表。

三、奖惩办法

1、考核成绩划分

上述考核内容总分100分,徒弟的综合得分为三项考核内容的得分和。

考核成绩按综合得分依次划分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

其中得分在90分以上为优秀,得分在80分以上为良好,得分在70分以上为一般,得分在70分以下为差。

核安全工程论文篇10

我国核电进入积极稳妥发展新时期

“以广东为例,燃煤火电厂上网电价是4毛8分钱,大亚湾核电站是4毛3分钱,比火力发电便宜了5分钱。”日前,在哈尔滨召开的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上,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国宝认为,未来核电的成本优势将进一步凸显――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能源资源比较短缺的发展中大国而言,在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发展核电将是必然的选择。

中国核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冠兴介绍,我国核电已经进入积极稳妥发展的新时期。当前商运核电机组17台,装机容量1474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8台,装机容量3056万千瓦。根据核电发展相关规划,2020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

中国核学会副理事长、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二司司长王敏正说:“无论在世界范围还是我国角度来讲,核工业依然是朝阳产业,并且现在正迎来重要的黄金机遇期。”

确保核电安全“万无一失”

核电是一种安全、经济、可靠的清洁能源,但对核电站安全性的担心却总萦绕在公众心头。我国政府在“十二五”计划中也明确要求:“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那么,我国核电站安全性如何?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我国对在建和将建的核电站开展了安全大检查,结果证明,我国核电站是安全的。同时,我国政府还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及《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要求核电站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安全管理上,要确保安全“万无一失”。

新一代核电站在设计上将更加注重安全性。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副总经理魏锁介绍了我国第三代核电CAP1400的情况。“CAP1400从设计上基本消除了大规模放射性释放的可能性,其安全性和经济性均好于国际、国内在建和研发的同等功率水平的核电机组。”

他介绍,CAP1400初步设计已经通过了国家能源局组织的专家论证,示范工程计划2014年4月开工建造,2018年底并网发电。“CAP1400完全符合世界核电发展的新要求,随着CAP1400自主创新研发成功及示范工程建成并批量建设,我国不仅将成为核电大国,也将成为核电强国。”

加速提高核电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在年会上,如何加强核电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是与会专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核产业也好、核能也好,无论是安全性还是经济性,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反应堆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玉发说,“在工作中,我们也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是推动行业产业发展的灵魂。”

谈到如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刘志刚认为,核科技发展需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核科学技术有其特殊性,在教育中应该有行业的参与,“比如一些专业需要的人并不多,应该采取‘订单+连锁’的培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