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十篇

时间:2023-11-21 17:54:53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篇1

关键字:安全文化;油田企业

一、前言

油田企业属于高危、高风险企业,安全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塔里木油田作为西气东输主力气源地之一,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笔者通过长期对塔里木油田安全文化建设进行研究发现,安全文化建设应该遵循先期移植、总结发展、持续改进的原则,引进国际先进公司“有感领导、直线责任制、属地管理、全员参与、安全是核心价值、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等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确立企业的核心安全价值观,并立足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安全文化体系的适用性和针对性,持续改进和完善,才能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

二、安全文化建设重要基础

安全文化建设搞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切实让员工“听到”领导强调安全,“看到”领导实践安全,“感受到”领导重视安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做好有感领导,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需要付诸行动;需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熟悉掌握安全标准和管理方法,全面掌控基层安全文化状况;需要从爱护员工、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的角度出发,建立与员工平等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机制,启发和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坚定员工对安全文化建设的信心,鼓舞员工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热情。要覆盖全体领导干部的安全理念和管理技能培训,对中高层领导干部进行“一对一”的安全文化辅导,推广并不断丰富“有感领导”展示手段,制定领导干部安全行动计划,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进行安全经验分享,带头深入现场开展行为安全审核,亲自给员工做安全培训,主动学习和执行安全标准,及时表彰奖励员工,形成重视安全工作、学习安全技能、推动安全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从机构设置、激励约束、人才培养、资金支持等多方面给予加强,增设了安全分委会、安全文化工作站、工艺安全室,设立安全风险奖,加大业绩考核中安全考核的比重,制定一系列安全文化激励政策,使安全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有形有实。还要实行公司主要领导安全文化专题汇报制度,定期开展对有感领导的审核和问卷调查,将考核结果与被考核部门负责人和单位的业绩挂钩,在机制上保证有感领导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安全文化建设关键措施

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转变安全观念、培养安全习惯、提高安全能力。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灵魂,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安全能力的提高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安全文化建设要取得实效,关键是转变员工的安全观念、培养员工的安全习惯、提高员工的安全能力,这三者相辅相成、环环相扣、互为联系、缺一不可。首先,要从转变领导干部的观念入手,开展大量理念宣贯培训,逐级将安全文化理念传播给所有岗位员工,培训规模和覆盖面涉及全员,带动了全员安全观念的转变。专门成立安全文化促进与宣传分委员会,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和现场管理等多种途径,进行立体式、全方位的安全宣传。其次,以严格的制度和标准,规范员工的安全习惯;普及运用行为安全审核、安全经验分享、工作安全分析等专业管理工具,通过网络进行资源共享,以此培养员工良好的安全习惯;从乘车系安全带、家庭消防等点滴细节做起,积极引导员工在生活领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安全综合素质。第三,提高安全技能,建立适应岗位需求的安全技能培训矩阵,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潜心研究培训的内容和方式方法,积极采用帮教型、实战型和演示型等多种方式,加大专家对现场的辅导力度,持续提高培训辅导质量;建立完善培训激励机制,充分发掘内部培训资源,建立自己的培训师队伍。

四、安全文化建设重要手段

属地管理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手段,是推动全员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更是提高安全文化执行力的必然选择。在汲取杜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要从直线领导、直线组织、属地主管“三个层面”狠抓属地管理原则的落实。直线领导层面,要各分管领导自觉履行“有感领导”职责,掌握分管业务有关的安全管理技巧,带头研究分管理业务内的相应安全管理问题,对分管业务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和审核,在分管业务范围内严格落实HSE管理原则,确保所辖业务的安全生产。直线组织层面,建立机关与基层的安全文化联系制度,定期开展活动,使机关部门充分参与到油田安全文化建设的各环节,使得安全理念、安全核心价值观在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得以体现。基层属地主管层面,要把基层属地主管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体,清晰界定每个基层属地主管的管辖范围和职责界面,向属地主管授权,落实责任和权利。让每位员工都有自己的安全管理属地,形成全员参与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的工作局面,切实将隐患消灭在管理属地和萌芽阶段。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中心的逐级考核激励机制,将业绩奖金的20%―30%作为安全业绩考核奖金,严考核,硬兑现。持续提升现场属地主管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制定并实施九项高危作业标准,推行目视管理和上锁挂签制度,不断提高基层执行力,确保作业程序和安全标准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开展基层安全管理现状审核定级工作,并将审核结果与基层单位的业绩考核和领导的聘用挂钩,调动基层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基层安全管理由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转变。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篇2

【关键词】本质安全 理念 科学管理 实践

安全生产是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树立安全生产责任、抓牢安全生产管理,是新时期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要求。本质安全理念着力强调“人、机、环、管”于一体的系统安全,强调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为企业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形成更加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因此,基于对本质安全理论的认识,就如何在现实安全生产管理中,有效实践并落实“本质安全理念”,提出了如下建议。

一、本质安全理论的概述

何为本质安全,从狭义而言,本质安全是指生产机械及设备所具备的安全性能。而基于广义而言,本质安全强调“人、机、环、管”于一体的系统安全构建。因此,本质安全的理论概述,主要从四点展开:人的安全保障。“人”是安全的主体,着力于确保“人安全”的可靠性。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程、严格落实管理制度,不论是在何种环境下作业,都需要杜绝“三违”行为的发生;物(即机械等)的安全保障。在实际的生产操作过程中,机械必须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环境(系统)的安全保障。安全生产环境的构建,应形成“人机合一”的安全生产系统,避免因人或物的安全因素,而导致系统安全问题的发生;管理的科学保障。科学化管理制度体系要确保从管理上落实制度的规范与引导作用,从“人、机、环境”的管理中,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的全面落实。

二、本质安全理念的实践策略

本质安全理念的实践,关键在于如何构建广泛的职工基础,并夯实风险预控管理核心的地位,从规范化管理、考核制度的完善等方面入手,强化本质安全理念在实际生产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一)有效落实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思想认识水平

本质安全理念的践行,依托于良好的职工基础,全面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更能发挥本质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首先,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无论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还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落实,都强调良好内部发展的运作。通过营造“遵章守则”的安全环境,提高职工自觉践行本质安全理念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时刻将“安全”放心头,在思想认识上做到:始终严格遵守操作规则、严格执行作业标准,将“违章违纪可耻”作为行为思想的规范与约束;扎实技术业务能力,人到位的同时,过硬技术到位是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业的重要基础;“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安全生产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责任,而是企业自上而下所有人的责任。并且,每个人都能做到安全,并履行好安全的职责,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安全生产的主观能动性,严格落实“两纪一化”。

(二)强化风险预控管理核心地位,实现安全生产风险最小化

风险预控管理是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强调以危险源辨识为基础,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PDCA管理为模式,对各个环节及工序展开安全风险分析、评估,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危险源分析、评估,积极有效的落实一系列应对措施,确保危险源始终处在有效的监管范围之内。在本质安全理念下,“人、机、环”都是风险预控管理的内容,就是要通过切断“人、机、环”事故风险的因果链,从而实现风险预控管理目标。其中,“人”又是其中管控的核心,风险预控管理,主要强调了对人不安全行为的严格控制,人的不规范操作、不标准化作业等都是风险预控管理的重点内容。

(三)实现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实现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安全管理效能的重要保障,而完善的考核制度是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基础,确保安全管理制度、管理措施落实到位,形成切实有力的管理效能。首先,强化对安全生产的不定期检查,并加大检查考核力度,从本质上提高各部门、各车间、各职工参与安全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明确岗位职责,建立有效岗位监控,能够对关键岗位、关键地点进行有效的安全防范,进而全方面、超前性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再次,坚决执行相关规章制度,明确职责,确保责任落实到各部门、各车间、每个员工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实施。严肃处理拒绝执行或选择性执行规章制度的部门或个人,让企业自上而下形成良好的思想认识,构建本质安全的企业生产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的安全环境之下,着力于“本质安全理念”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践行,契合当期企业安全生产战略构建的需求,也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内在环境。本质安全理念的实践,强化了安全生产管理的规范化,也突出了风险预控管理核心地位,这对于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若祥.淄矿集团构建本质安全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经济研究,2012,(08).

[2]李修磊.煤矿本质安全型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新疆大学,2013.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篇3

关键词:企业安全安全管理安全文化

第一,安全文化的概念和本质

本文开头已经点出,安全文化伴随人类生存发展的全过程,换而言之,只要有人或者有人类活动就有安全文化。这样讲读者可能不理解:远古的蛮荒时代,人类有安全文化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无论是现代工业生产还是远古狩猎,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简单讲就是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也就是更好地活着。工作、劳动效率提高越快,安全保障系数就越低,如何找准安全与效率的最佳结合点,在保证安全的状态下不断提高工作或劳动效率,并形成一种既约定俗成,又不断创新完善的价值观和方法论,就是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安全文化的本质所在。概而言之,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对自身或他身安全在由感性向理性认识、把握和实践过程中,追求最佳安全状态的要求、意愿和氛围。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坚持以人为本、从维护人的生命健康角度、突出通过人的素质提高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来保证安全的安全文化观,是包括所有企业在内,全社会共同努力追求的方向。

第二,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

刚才已经指出,安全文化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它的目的,就是形成最大限度的保证工作(劳动)效率和安全系数在临界点以内稳定状态的共识,也就是在尽量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发生的过程中,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任何避免人身和非人身事故的政策、制度、机制、措施和方式方法,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就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和作用发挥的落脚点。基于此种认识,要发挥好安全文化的作用,就要首先了解事故发生的根源。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抓住了“人”的问题,安全工作也就迎刃而解,而安全文化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保证。明确了事故根源和解决这个根源的途径,也就明确了安全文化在企业生产中的作用。

第三,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

企业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人在企业安全生产的主导地位和能动性,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并自觉遵守执行,就必须建设好、使用好安全文化,笔者认为,要重点健全完善以下几个机制:

1、完善安全战略指导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方向性。对于所有行业、企业来讲,安全的本质、目的都是不变的,但具体到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由于所经营的产业不同,员工所从事的岗位不同,在大的安全战略指导方针基本不变(例如我国的安全生产指导方针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前提下,必须要有符合本行业或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例如龙矿集团的安全方针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齐抓共管、长治久安,同时根据不同时期有相应安全指导机制。洼里煤矿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规范行为,注重基础”的安全方针,并进一步提出了安全生产“三原则”(即:达不到安全状态、优良的工程质量和“精品工程”标准下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不准生产)和“六个确保”的安全保证机制,明确了安全工作的主攻方向和战略方针,做到了安全工作有的放矢,为最大限度发挥“人”在安全工作中的能动性奠定了基础。

2、完善安全目标考核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持久性。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建立可行的目标考核机制,让员工始终保持一种丝毫不放松、不思想状态。例如煤炭行业根据行业规律、特点,都要制定一个年度或更长时期的安全考核目标。同样,每个企业都根据自身情况都要制定一个安全目标和考核措施,目标及考核措施确立的科学合理与否,对于在目前国有体制下经营的企业来讲,对于干部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安全生产意识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这也是左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能否持久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3、完善安全理念渗透机制,提高安全文化的层次。企业安全文化能否最大限度得到员工认可认同,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各种安全理念渗透的效果。各种符合企业安全生产特点的安全理念在挖掘提炼推广渗透之前,只是被企业少数人全面掌握,而要变成全体员工的共识,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理念渗透机制和措施。在这方面,洼里煤矿建立了完善的渗透保证体系,在将各种安全理念、警句汇编成册的基础上,要求每天班前班后会进行学习讲解,自觉指导并运用到安全生产中,并定期开展理念渗透专题研讨、讲座、交流活动,提高员工对各种安全理念的认识程度,同时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兑现。通过制度约束和柔性引导,使广大员工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企业安全文化层次得到极大提高。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篇4

__电厂是一个有着48年历史的老厂,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__电厂就着手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形象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3个阶段。其中形象文化建设以“双达标”为切入点,使__电厂从此摆脱了“脏、乱、差”的局面,历史性地跨入了文明、安全生产阶段;制度文化建设以“创一流”为切入点,告别了传统的陈旧管理模式,走上了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精神文化建设以“网厂分开、竞价上网”的电力体制为切入点,打破了计划经济管理思维的束缚,进入了体制、机制及管理创新阶段。企业也由此实现了3步实质性的跨越。从20__年开始,__电厂企业文化建设进入深化阶段,在这一阶段,总结、提炼出了“以管理为核心的厂区文化、以和谐为核心的社区文化,以美学为核心的家庭文化”的“三维立体”企业文化体系构架,形成了具有企业特色的“三维立体”的企业文化的理论体系。但是,企业文化建设有两项重点工程,一是建立起科学规范的企业文化体系;二是形成企业共同价值观。这两项工作完成了,企业文化建设才算搞好,文化管理的形态才能形成。目前__电厂完成了第一项工程,企业文化的第二大工程,也就是形成企业共同价值观问题,既是所有企业遇到的难点、焦点问题,也是深化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问题,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再看目前__电厂的现状,从外部环境看,电力企业发展形成了新的格局:抢市场、抢能源、扩规模、求发展,竞争日趋激烈。__电厂在发展空间、赢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上已不占优势。煤炭紧缺、煤价上扬、环保成本逐年增加,企业在负重前行。再看企业内部,7炉8机,设备老化,运行多年的设备健康状况差,安全生产压力大;人员严重超编。同时,作为一个老企业历史的包袱还很沉重,5、6号机组的上网价在全国一直都是最低的,造成了连年亏损。这就是我们面对的物质基础。我们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在这个物质基础上解决问题。首先要解决安全生产,这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其他工作都做不好,这是企业文化的根。在稳定住安全生产的同时,还要想办法解决发展问题,就是要“纲举目张”,要发展。我们的思路是先对机组进行设备置换,以大代小,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然后争取济阳项目,分流人员,解决企业人员超编问题,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迈上新的台阶。在这个过程中,要体现出__电厂的企业文化来,靠文化的价值导向、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支撑企业发展。

首先要普及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核心团队身体力行、全体员工都信奉的精神准则,它的培育和形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一个与企业发展战略相适应、相匹配的企业核心理念体系的创建和完善,对企业未来的影响是深远的。__电厂自建厂第一天起,就坚持“安全第一、效益至上”的价值观,48年来,不论企业处于什么时期,这一理念始终是全体干部职工笃定恪守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听许多老职工讲,__电厂的职工对安全生产是最为关心的,那时候,职工在家里不管干什么,一听到安全门放汽,就自觉往厂里跑。这种价值观念影响了一代代职工。到目前,每逢遇到恶劣天气,生产系统的干部职工不管白天黑夜都往厂里跑,很多家住市里的职工也趟着水往厂里赶。作为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基础,但不是为安全而安全,安全生产的目的是经济效益,这是相辅相成的,这是核心的价值观念。除了“安全第一、效益至上”的核心价值观以外,其他理念我们也要大力普及,如“效益论英雄,结果定成败”的企业理念,“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认真办正确的事,努力正确的办事”的工作理念,“安全是最基本的福祉”的职工福利观,“安全记录处于动态,要时刻如履薄冰”的安全成绩观等等。这些理念一旦被广大职工认同并附诸于工作实践中,对企业的积极作用将是不可估量的。

加快核心价值观的普及和形成,要靠制度、靠政策。企业共同价值观来自于企业的管理政策,尤其是企业的用人分配制度。试想,如果企业用人不合理,分配不公平,员工离心离德,还有什么共同价值观可言?其实我们一直在做,我们厂的很多制度都很好地体现了“安全第一、效益至上”的价值观念,但是员工对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永无止境,尤其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形成,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说明对我们的企业文化进行完善补充是十分必要的。一种企业文化,必须要得到大多数职工的认同,没有职工的认同,企业文化就是形式主义。而在企业共同价值观上有所进展,就必须实施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大量的企业文化工作,是在企业的管理方针、政策、制度中体现的,它既是一种宏观文化意识,又是一种微观的管理方式。因此,下一步我们的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管人员要逐渐适应用文化管理的思路和手段进行管理。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篇5

狭义的警察文化专指以警察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警察群体的思想观念及其精神生活方式。具体来说,在我国现代,警察文化就是在警务实践中产生的以公安队伍为主体,贯穿于公安机关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的价值观念、思想理论、优良传统、职业道德、文明礼仪、文学艺术、文体活动、精神风貌等。目前我国公安机关开展的警察文化建设主要就是从这种精神层面来把握和操作的。

二、关于警察文化的本质和功能

目前,关于警察(公安)文化的概念或定义有若干种。在警察文化研究与建设的起步阶段,每个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探讨和理解,不必强求统一或硬性规范。但不管怎样表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准确把握警察文化的本质。要弄清警察文化的本质,首先需要从如何理解文化的本质说起。从本质上讲,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式,或者说,“文化是人类在基本活动方式上告别自然界,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没有文化,就不会发生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人猿相揖别”。文化进步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尺度,如果没有文化润物细无声地启蒙和教化,就不会有人的综合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言:“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用哲学的语言概括,文化的本质内涵就是“人化”和“化人”。所谓“人化”,就是“自然的人化”,指的是人类以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按照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去适应、利用、改造自然世界,使任何事物都带上人文的性质,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人类所创造的各种“人化”成果,便是文化。所谓“化人”,即“以文化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用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反过来教育人、熏陶人、感染人、提高人,让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言行举止,从而提升人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之,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哺育着人类。“人化”是文化的本源和本质,“化人”则是“人化”的功能和境界。以此为鉴,从本质上理解,警察文化对于全体警察成员来说,就是他们所共有的警察职业生活方式和精神家园。它表现为警察个体及其群体以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行为方式生活着、工作着,体现着警察个体及其群体的文化素养、生活品位和职业操守。于是,先进的警察文化就是文明的警察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对于各级警察组织的领导者来说,警察文化则是一种新型的警察管理战略和领导方式,体现着警察管理的文明程度及警察领导艺术的文化境界。它要求警察领导者在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文明素养的同时,学会以文化的方式去带队伍、抓工作,努力追求和实现以文化人、文化强警的价值目标。也就是要善于用文化的形式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用润物细无声的人文方式加强和改进队伍管理。警察文化的功能是指警察文化对于警察队伍建设与管理、警务改革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功效。警察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警察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因素,在凝聚警心、激励斗志、陶冶情操、展示形象,推动警察队伍建设和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公安部《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公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方案》(2012年1月)要求各级公安机关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警、励警、律警、悦警和强警的功能,进一步形成共同理想的信念、强大的精神力量、基本的道德规范。所谓育警,是指通过警察精神文化建设,积极培育警察核心价值观念,以科学的理论武装警员,以高尚的精神塑造警员,以正确的舆论引导警员,以扎实的教育训练造就警员,以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警员,也就是以教育明其理;所谓励警,就是以远大的理想和先进的英模事迹激励警员,以科学的警察管理和公正、公平的用人机制以及从优待警的各项措施去激励警员,也就是以激励促其进步;所谓律警,就是要以完善的警察职业道德规范警员,以严明的警察法纪约束警员,也就是以规则导其行,以监督防其变,以惩戒警其迷;所谓悦警,就是要繁荣、发展警察文学艺术,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群众性警察文体活动,努力做到以优良的警察人文环境熏陶警员,以优秀的警察文艺作品鼓舞警员,以多样的警察文体活动丰富警员生活、愉悦警员情趣、陶冶警员情操;所谓强警,就是通过警察文化建设,提高警察组织的软实力,实现文化育警与政治建警、依法治警、科技强警、从优待警的有机统一,从而促进警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提升与转变。

三、关于警察文化建设的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一般是指一个政党、企业、警察组织及其警察群体等关于自身存在与发展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规定其发展方向,体现其价值观、使命、愿景、宗旨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式。在管理学的发展历程中,“人”始终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人既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管理活动的客体。因此,任何管理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对于人类本质的认识,都是依据对人性的一定假设而提出来的。各种管理理论的区别,归根到底是由于对人性的理解不同。人类不同时代对于自身本质的认识,则标志着那一时代管理活动的着重点及核心理念所在。质言之,对于人类本质的认识,是我们划分一定管理时代的依据。人类对于自身本质的认识,同人类社会生活的领域有直接关系。众所周知,“政治”“经济”“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大领域;与此相联系,“政治人”“经济人”“文化人”则是人类对自身本质的三种认识。人类社会两千多年的管理史,先后经过了“政治人”管理时代和“经济人”管理时代,进入21世纪之际,人类已经进入高扬“以人为本”旗帜的“文化人”管理时代。不仅如此,“以人为本”还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以人为本”是对各行各业具有普适性的管理要旨,自然也应当成为警察管理和警务工作的核心理念。正如美国刑事司法学者霍尔登所言:“执法是一项以人为主、人服务于人的工作。”先进警察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用文化思维和文化建设来改善、提升警察管理境界和警务工作水平。它对内可以增强警察队伍的凝聚力和执行力,对外可以提升警察组织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因此,把“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具体落实到警察文化建设中,要求做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警察文化建设和警务改革的社会服务价值取向上,应当坚持和践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公共安全利益。我国公安机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执法目的上要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在执法标准上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本,在执法方式上充分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专门机关和群众路线相结合。近年来,一些公安机关提出的“民本警务”“民意警务”“民心警务”等,都体现了这一宗旨要求。二是在警察组织的内部管理价值取向上,必须始终坚持“以警为本,凝心聚力”的原则,充分尊重广大警员的主体地位,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促进警员的全面发展,激发民警队伍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中国公安机关来说,就是要求把政治建警、依法从严治警和文化育警、从优待警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营造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培养人、发展人、激励人、服务人的浓厚警察人文环境。从根本上讲,以警察核心价值观为灵魂的警察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内聚警力,外塑形象”,实现民本与警本的有机统一。当前,中国公安机关全面推动警察文化建设,必须从内外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共同破题:对内,塑造人民警察的精神气质和崇高品格;对外,树立人民警察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内外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一方面,大力营造和谐警营文化,满足全体警员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进一步提升队伍素养,塑造良好的执法形象;另一方面,注意发挥警察文化在融洽警民关系中的独特作用,促进警民关系和谐。只有这样,才能在警察文化建设过程中,把“以民为本”的合目的性与“以警为本”的合动力性有机结合起来,达成警民和谐与警营和谐的统一。

四、关于警察文化建设的灵魂与载体

任何一个健康生存的人都是“魂”与“体”的统一,“魂”指其意识、信仰、情感和智慧等精神要素,“体”指其体魄,即健壮的血肉之躯、健全的生理机体。一个人失去了“灵魂”,无异于行尸走肉;没有血肉之躯,就无法承载“灵魂”。同样,警察文化也有自己的“魂”与“体”。警察文化之“魂”是其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是其文化之“体”的“主心骨”,是全体警员共有的精神家园。它决定着其文化之“体”的支撑力和生命力。警察文化之“体”是承载其精神价值的物质基础和传播形态,是警察文化实现以文化人功能的基本途径。它决定着警察文化之“魂”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警察文化有其“魂”必有其“体”,“魂”与“体”相伴而生、相随而行,不可分离。因此,警察组织必须按照强“魂”健“体”的辩证法则推进文化建设。在中国公安机关的警察文化建设中,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作为民警精神价值的集中反映和体现,理所当然应成为警察文化之“魂”。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指人民警察对自身存在意义、价值追求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对民警的思想道德和行为方式起着主导作用。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是一支公安队伍具有强大战斗力、能够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精神支柱,是警察文化的灵魂,是广大民警的“精气神”“主心骨”,决定着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警察文化之“魂”是警察文化建设的生命所在,不管以什么形态承载、传播警察文化,都必须保持其崇高的精神价值。在重视铸造警察文化之“魂”的同时,要把强健警察文化之“体”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警察文化之“体”有多种形态,包括警察教育训练体系、警察文化服务体系、警察文化传播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警察文化产品,更包括文明的警察执法管理和社会服务行为方式。没有警察文化之“体”的强健多姿,警察文化之“魂”再崇高、再伟大,也难以走进警员头脑,难以积极影响社会。当前,公安机关开展警察文化建设,应当纠正两种倾向:一是“魂不附体”。在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习惯于对民警空对空地进行理论说教和不间断地搞教育整顿活动,但是始终不能真正贴近民警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更没有提炼出一组高度概括和简明扼要的民警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无法使民警感同身受和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二是“体不支魂”。我们必须看到,当代中国警察文化之“体”还远远不够强健,民警核心价值观的传扬因受某些条件制约展开得还不够充分,甚至面临着多种文化思潮的严峻挑战。因此,大力强化警察文化之“体”对传扬警察文化之“魂”的作用,是警察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公安机关在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缺乏对一种明确的、科学的文化理念一以贯之以及文化载体单薄、传播方式单调的现象,甚至有的把文化建设仅仅理解为或等同于少数人的琴棋书画、吹拉谈唱、蹦蹦跳跳、自娱自乐的浅层次文体活动,没有广泛利用现代传播载体和手段,全方位支撑和传播民警核心价值观念。我们必须以积极培育民警核心价值观为灵魂,逐步把警察文化提升到全面提高警察人文素质和警察管理整体文明水平的深层次上来。只有让魂守舍,让魂附体,以体支魂,以体扬魂,警察文化建设才能有所着附,有所依靠,才能真正见到实效。

五、关于“后春晚”时代的警察文化建设

战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公安部党委在建警治警方面先后做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部署,形成了许多理性认识和实践经验,集中地体现为明确并实施了政治建警、依法从严治警和科技强警、文化育警“四位一体”的建警治警方针和战略。加强警察文化建设需要树立战略眼光和做出长远打算。一方面,要纠正仅仅将警察文化建设等同于宣传工作或文体活动的片面认识和警察文化建设上的急功近利行为,着力从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结合、制度规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的战略高度来全面认识和提升公安工作队伍建设的文明水平。要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原则,把警察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公安软实力建设的战略途径,主动渗透、结合到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中,切实解决长期困扰公安机关的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另一方面,要搞好警察文化建设的科学规划和系统推进,注重文化传统积累。目前,我国公安机关的不少领导者的文化“自信”有余,文化自觉明显不足。虽然文化活动搞得喧嚣热闹,但是文化“碎片”多,缺乏科学理念和系统规划,特别是存在一个领导、一届班子一套观念和口号的短期行为和“人走政息”的现象,文化建设无法实现传统累积,提出的观念和口号无法落地生根。这是需要竭力克服的。在中国二十多年来的春节文化史上,公安部春晚与双拥晚会、文化部春晚和央视春晚曾被称为“春节四大晚会”。为了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倡导荧屏节俭之风,2013年8月等五部门下发《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除了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继续举办以外,由文化部、公安部、民政部等部门承办的春节晚会,自2014年起不再举办。随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文艺晚会也纷纷停办,导致从事公安文艺宣传工作的不少同志对今后如何开展警察文化建设感到无所适从。这就必然要求各级公安机关积极适应“后春晚”时代的文化背景,及时由运动式、活动式、“碎片”化的文化建设向与公安民警生活、学习和工作紧密贴近、广泛渗透和高度融合的常态化、系统化、可持续性文化建设转型,特别是由少数人的自娱自乐向广大民警的积极参与、普及提高和促进良好的警民互动转变。

六、关于警察文化建设的管理价值取向和机制

从提升警察管理水平的层面看,警察文化建设的理想境界是对警察队伍实施价值观管理,实现全体警员高度的价值观认同。有学者指出:“价值观管理,或者基于价值观的管理、领导,是文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核心在于培育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价值观管理正在迅速变为如何建立可持续、有竞争力和更人性化文化的主要动力。价值观管理既可以定义为一种管理哲学,也可以定义为一种管理实践。其主要作用体现在能维持一个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并让其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在警察文化建设中实施价值观管理的终极目的,就是培育警察队伍的共享价值观,实现警营内部及警民之间的和谐互动。在警察文化建设中,对警察队伍实施价值观管理的前提或基础是科学提炼警察群体的核心价值观。在提炼形成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一是充分体现警察的职业性质及特征;二是把警员所渴望的美好未来形象化,以终极价值观的形式描述和表达出来,并与警察组织的愿景及使命融合在一起;三是采用警员广泛参与讨论的形式,集合众智,取得共识;四是定义明确,表述生动,易记易懂。2009年以来,公安部组织开展“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大讨论”,最后将民警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确定为“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并组织开展了相应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民警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笔者有两点看法:一方面,民警核心价值观的上述基本内容是以当时中央政法委确定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依据并与其完全一致。现在看来,这种表述并不能全面反映和充分体现人民警察的职业性质及精气神。笔者认为,除此之外,“奉献”“智勇”“荣誉”等体现警察价值追求的内容也应该纳入其中。另一方面,除了公安部提炼形成的全国统一的民警核心价值观外,各地公安机关也可以从本单位、本地文化传统及实际情况出发,组织广大民警讨论形成既能体现全国公安队伍统一要求又具有本单位本地特色的民警核心价值观念。只有反映公安工作性质、体现民警职业精神特质、集合民警智慧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才能为广大民警所认同并自觉践行。一般说来,价值观只有让人们在社会中处处感知它、时时领悟它,使它融入社会生活,才能真正被人们接受、践行。因此,警察组织改善和提升警察管理水平的文化机制,就在于实现警察核心价值的“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所谓“内化于心”,就是警察组织领导班子和全体警员通过科学论证和广泛讨论,提炼形成明确的警察核心价值观,并通过宣传教育和榜样示范,帮助警员深刻理解和逐步认同警察核心价值观,使其真正入心、入脑;所谓“固化于制”,就是把培育警察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警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决策机制、警务流程、职业道德规范和执法规范等,用制度规范加以固定、提供保障;所谓“外化于行”,就是抓好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引导全体警员在警察执法服务行动和警察文体活动中深化理解、增进认同。

七、关于警察领导者的文化角色问题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 潞安矿业集团公司 对策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组织内部的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文明的总和。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力、激励力、约束力、导向力和辐射力。一个优秀的企业必定有它独特的企业文化,而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使企业产生持续性竞争力,使企业不断发展。

二、潞安矿业集团公司概况

潞安矿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潞安集团)地处山西省长治市,是山西五大煤炭企业集团之一。其前身是成立于1959年1月的潞安矿务局,属原煤炭部重点企业,曾以“艰苦奋斗、勤俭办矿”的石圪节矿风享誉全国。2000年8月,企业整体改制为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并于2001年企业转轨改制,同五家企业发起设立了“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6年上市。潞安集团现有总资产634亿元,职工家属30万人(包括潞安新疆公司),子分公司75个。潞安集团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两次被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潞安建成了全国第一个煤油循环经济园区,由单一的煤炭企业转型为以煤为基础,煤、电、油、化、硅五大产业综合发展的绿色新型能化企业集团。

三、潞安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潞安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紧密结合潞安集团自身改革发展实际,历经十年探索和实践,在不断总结和提升中创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潞安企业文化。

潞安企业文化由理念文化系统、行为文化系统和物质文化系统三大系统构成。三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理念文化系统

理念文化系统是全体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精神风貌等等,体现了企业的“想法”,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企业文化体系运作的原动力和实施方向。

潞安理念文化系统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在继承优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结合潞安新时期转型跨越发展要求重新确立,主要由基本理念、系统理念和员工话与画三部分构成。

1.基本理念:

潞安的核心理念是“为人至诚、为业至精”。

潞安的核心价值是“以阳光的心开采光明、以感恩的心回报社会、以真诚的心造福员工”。

潞安精神是“艰苦奋斗、博采众长、追求卓越”。

潞安愿景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品牌企业”。

潞安战略是“建设亿吨煤炭新基地、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开创幸福潞安新天地、建设既强又大国际化新潞安”。

潞安作风是“立说立行、只争朝夕”。

2.系统理念:

潞安的开放理念是“与能人携手、和巨人同行”。

潞安的人才理念是“好人+能人”。

潞安的学习理念是“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潞安的和谐理念是“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生活和美、人际和顺、人企和谐”。

潞安的廉洁理念是“踏踏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潞安的安全理念是“赢在标准、胜在执行;从零开始、向零奋斗”。

潞安的创新理念是“资源有限,创意无限”。

潞安的经营理念是“成本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潞安的绿色理念是“绿色开采、绿色转化、绿色利用”。

3.员工话与画。员工话与画是企业员工根据自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而创作的、生动朴实而又富有哲理的话语和图画,是企业理念的形象化表述和补充延展。

(二)行为文化系统

潞安行为文化系统主要由企业制度文化和员工行为规范构成。

1.企业制度文化。潞安制度文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治理结构。潞安目前是国有独资公司,党组织除了搞好自身建设之外,还依照法定程序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将来,潞安会在国有控股的前提下,积极引进国际、国内知名战略投资者,实现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推动潞安在资本、制度、管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实现潞安国际化和国际化潞安。

二是管控模式。潞安在完善“集团化模式、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模化效益”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产业拓展、领域拓宽、战线拉长、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实际,建立适应母子公司体制需要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管控模式,增强应变能力,提高管理效率,不断提高集团公司的管控力和执行力。

三是组织架构。潞安通过组织结构优化和业务流程再造,搭建信息平台,使管理组织架构扁平化,提高企业横向管理能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商机,创造更大的价值。

四是产业结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潞安确立了“5+5”产业结构,即重点发展煤、电、油、化、硅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装备制造、建筑建材、煤层气、物流贸易、金融服务五大辅助产业。

五是管理机制。潞安根据总体发展战略和规划要求,综合考虑各业务板块自身的个性和特点,通过对标分析,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建立适应集团公司新型组织管理体制要求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流程,健全分类考核和分类管理机制。

六是管理体系。潞安积极推行三层级专业化集中管理体系,形成总部、业务板块、二级公司三层级管理模式,清晰划分出不同业务的各层级职能定位和在业务运营管理中的关键责任,全面推行基于平衡积分卡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全面预算和风险管理防范机制。

2.员工行为规范。潞安员工行为规范主要包括6S管理、潞安员工誓词和企业礼仪三部分。

一是6S管理。“6S”是指:整理(Selrl)、清洁(Sanitary)、准时(Sharp)、标准(Standard)、素养(Shltsuke)、安全(Safety)。

二是潞安员工誓词。潞安员工誓词是借助宣誓的形式来表达员工对企业理念的认同,特别是对企业核心理念、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战略的认同,从而达到对企业的忠诚和拥戴。员工宣誓一般在企业的盛大集会或岗前仪式等庄重场合进行。

三是企业礼仪。企业礼仪是企业在庆典、社交、节日等活动中所采取的具有固定模式的礼节及形式,是企业在特定场景下的一种行为规范。主要包括员工个人礼仪和商务礼仪两部分。员工个人礼仪包括个人形象礼仪、办公礼仪、文明用语等,商务礼仪包括接待礼仪、拜访礼仪、外事礼仪等。

(三)物质文化系统

潞安物质文化系统主要由形象文化和中国潞安之歌两部分构成。

1.形象文化。基础部分是形象文化的基本元素,主要包括企业标志、标准字、标准色、吉祥物、辅助字、辅助色等六个方面。

2.中国潞安之歌。中国潞安之歌是物质文化识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感官冲击力。对内可以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可以显示企业的活力,提升企业的形象。

四、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潞安虽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轻视员工的参与

企业在制定企业文化过程中,重视领导者的个人意志,往往轻视员工的参与,企业文化是在没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企业上下都是在贯彻执行,从而导致员工不可能发自内心的自觉遵守。

(二)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

很多人认为企业文化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没有生命实际的作用,企业没有企业文化一样可以生产经营。还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一些文娱活动,与生产经营谈不上关系。这些都是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不足的表现。员工肤浅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统一着装,就是“搞装演、置服装、喊口号”片面化,不能真正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从而导致员工往往是心口不一,不能对企业有真正的归属感和工作积极性。将企业文化视为一种形式的,表面的东西。

(三)企业文化重视眼前利益,轻视长远利益

企业文化只重视眼前的利益,等同于产品推销,似乎只要搞好企业文化,企业的经营业绩就会攀升。

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应该:

1.强化员工的主体作用。员工是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企业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坚持广泛发动员工,相信和依靠员工,让员工自始至终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文化建设成为引发员工心理共鸣、签订心灵契约、形成共识的过程,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践行企业文化理念的自觉性、主动性。制定企业文化,只有员工参与,才能从“要求我这样做”转化为“我应该这样做”,从而按照企业文化管理的要求,用文化理念来指导个人的行为,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为企业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全面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与企业发展相伴而生,相互依存的。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反过来,企业要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就需要建设与该企业性质和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所以,企业管理者要广泛宣传,不仅需要企业的每个员工全面理解企业文化的所有内涵,正确地认识到企业文化的作用和地位,而且还需要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来参与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以及责任感,让企业文化真正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去,成为企业发展的推动力。

3.对企业文化作长远规划并动态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也是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修订的。所以企业文化应该与时俱进,以创新促发展。否则,企业文化就将成为一潭死水,没有生命力。

总之,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良好的企业文化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众所周知,物质资源总有一天会枯竭,而企业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没有好的企业文化,企业也许可以成长,但是没有没有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却难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成长。

参考文献

[1]龙新明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M].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2]吴拓.现代企业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

[3]企业文化信息.潞安企业文化办专刊.

[4]潞安集团公司简介,http:///luan/jtgk/gsjj/ A090101index_1.htm.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篇7

今天召开的这次企业文化建塑研讨会,目的是通过交流研讨,认真探讨我矿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稳定矿安全生产形势,为实现我矿全年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党委对此次研讨会十分重视,在6月进行了安排,专门下发了《关于召开企业文化建塑研讨会的通知》,开展了“企业文化建塑与实践”论文征集活动,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矿共送报各类论文近篇。刚才,听了一些同志的座谈和研讨,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很受鼓舞。他们或结合工作实践、或从理论角度,对企业文化实践、精细化管理等谈了一些好的建议和想法。总体来说,感受有三点:一是更加明白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二是更加明白了企业文化的针对性;三是更加明白了企业文化最终要融入企业管理之中。我感到,通过这次研讨座谈,对我矿下步企业文化建设将会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今年以来,我矿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和特点

今年,我矿围绕集团公司“拓展双翼,五年百亿”的战略目标,以“发展·图强·和谐”为主题,在企业文化建塑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目标为先,明确企业文化建塑方向。

根据公司工作部署,我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稳扎稳打、真抓实干、由浅入深、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企业文化建塑思路。制订了《矿20*年企业文化建塑实施方案》、出台了《企业文化建塑标准和考核办法》,推出了《企业文化建塑月度推进表》等,在此基础上,把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建塑的重要内容,确立了‘12345’精细化管理路线图。

为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矿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入手,采取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集中培训等方式,特别是今年五月,邀请了北京干部管理学院的企业文化专家到矿讲课,对管理干部进行企业文化专题讲座,进一步增加了矿各级干部学习、了解掌握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知识,不断查找差距、弥补不足、理清思路,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方案》的各项要求,开展了企业文化的学习、研究、宣传、规划、实施等工作,研究制定了加强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企业文化建塑格局。

二、理念为魂,塑造企业文化建塑行动指南。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精神是工作的动力。矿各支部把理念贯输、理念认同作为企业文化建塑的有效途径,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建塑的认同。

一是依托《三册》,强势宣贯。全矿以《企业文化手册》、《安全文化手册》、《视觉识别手册》为依据,学习宣传企业目标、战略、愿景,以及公司“十一五”规划等,利用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坚持不懈地开展文化礼仪,强化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内容的宣传、推广和传播,5月份,举行了《皖煤人哲理故事》首发式,在全矿区持续掀起集中学习、宣灌高潮,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牌板等宣传媒体,形成广泛的视觉听觉冲击,使每一名员工都能了解集团公司和本单位的愿景及其内涵,让理念树起来、歌曲唱起来、旗帜飘起来、标志用起来。

二是借助载体,有力深入。年初,印制5000余张《企业文化理念宣传手册》,将企业理念、精细化管理理念、公司奋斗目标等集中印在一起,分发到员工手中,让员工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掌握熟悉企业文化理念和知识。在生产及生产辅助单位印制了《百善矿手指口述手册》,员工人手一册,在全矿开展了以季度为时间界限的精细化管理战役,相关部门以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分场合,抽考、抽查等形式,进班组、到区队,就员工对企业精神等相关理念的认知率进行考核、检验。上半年,我们抽查、抽考了全矿各单位千余名员工,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和岗位标准的认知率、合格率均超过95%。

三是整合系统,规范标识。按照集团公司视觉识别系统标准,科学筹划,更新了矿主干道两侧的3条企业文化宣传长廊中的28块图板内容,按照公司视觉识别系统和企业文化标准,纠正规范了20家基层单位百余块不符合要求的理念宣传图板。加强了对基本设施的管理,教育员工自觉珍惜和爱护基本设施,提高使用寿命,使其发挥作用。

三、安全为要,提供企业文化建塑可靠保障

安全生产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今年,全矿紧紧围绕打造本质安全型矿区,切实有效地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着力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稳步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一是培养安全意识。首先,强化公司安全理念教育,使公司的安全文化理念、员工行为规范以及矿安全格言等一系列安全文化标识标志等,尽快的让职工接受、认同,把职工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实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目标上来。其次,坚持开展安全仪式,班前齐诵员工训导词和安全宣誓等,使安全理念内化成员工的行动;深入学习、灵活运用安全管理十五法;第三,完善各岗位的操作和行为标准,建立健全清晰明确的安全责任制,以岗位为源头,以现场为重点,以考核为关键,建立健全安全闭合管理,不断优化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系统思考、动态达标、信息化管理的三大安全管理武器,真正做到预防为主,管防结合、标本兼治,消除深层次安全隐患,培养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是强化现场管理。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深入井下,现场带班,做到下井前点名,工作中汇报,上井后签到,与工人同上同下。关键阶段、关键时期、关键环节,有关领导和部门到现场指导,确保安全生产。在井下动态达标各专业质量标准化检查中增加了动态达标检查内容,出台了《各专业质量标准化动态检查补充规定》,对职工现场考试,对职工现场操作标准情况进行考核,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考核。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篇8

关键词:安全文化理念;建设;探索;实践

中国海油作为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企业,肩负着高效利用海洋油气资源的责任。海洋石油的勘探与开发相较于陆地具有更高的作业难度及安全风险,近年来中国海油开始积极将业务向炼化等中下游版块扩展,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也迎来新的挑战。通过构建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健全企业运营规程、营造安全管理文化氛围、增强对人员的培训等多种手段确保企业安全形势稳定,但安全管理的理论和实际应用都告诉我们,重大事故的预防必须从小做起、从企业基层做起,依靠企业安全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素质,树立企业“安全第一、环保至上、人为根本、设备完好”为核心的安全价值理念,把安全生产的观念落实到每一位一线员工身上。只有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风险意识得到提高,每个一线工作的参与者都重视安全,整个安全工作才能取得成效。

1中海油安全文化理念

安全文化是人们工作中通过对安全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并结合思想观念形成的综合体现和反映,是规范每个人的行为和观念的自觉意识。加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继承和发展企业精神,塑造良好的企业安全形象,实现企业的安全和生产目标。①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人为根本、设备完好。中国海油将安全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坚持“安全第一、环保至上,人为根本、设备完好”的HSE核心价值理念,进一步健全完善HSE管理体系,持续推进安DOI:10.14099/j.cnki.tjkj.2021.11.003全文化建设,强化安全应急能力建设。针对海上油气开发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及风险,通过贯彻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扎实推进作业许可、工作安全分析等现场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推进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和现场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深入推动中国海油特色安全文化建设,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②“五想五不干”。中国海油正在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的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体系,将安全文化融入现场作业中,依靠安全文化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提高全体员工的主观安全意识和整体安全素质,并形成以“五想五不干”为核心的安全文化理念。通过近40年的发展与实践“五想五不干”现场安全行为准则,努力建设形成“集团公司推动、所属单位负责、基层班组落实、全体人员参与”的安全文化格局,创建自我约束、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机制。③人本、执行、干预。中国海油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把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并且在安全文化建设中将发挥员工作用摆在首位。广泛开展以人为本的安全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进而实现人的本质安全。中国海油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执行。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安全文化建设都需要有力的执行实践,才能更好的推动和发展。加强执行力,把安全生产管理政策制度体系的要求贯彻落实至每一项作业环节,切实做到在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严格落实对安全生产风险的管控。干预是指对企业运行是否合规、制度是否执行进行的一种纠错手段。企业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培训工作,对全体员工安全意识进行干预;通过进行现场预防性维护、隐患排查等对设施设备进行干预;通过组织开展不同层级的审核对安全体系的运作进行干预,从而进一步将公司的“安全文化”理念进行延伸。

2安全文化建设探索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和生产技术的发展,即使采用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但对于企业安全生产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科技手段不能确保企业生产的“本质化安全”,就必须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加以补充,这些管理手段虽然可以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效果,但是管理的有效性严重依赖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尤其是安全管理方面。被管理者往往会漠视或抵制安全规章制度,这体现在日常不安全行为上,然而不安全行为并不一定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相反可能会给被管理者带来“利益”。中国海油通过与国外先进的石油企业合作,不断学习国外先进安全生产管理的经验和技术,不断改变落后的安全理念和传统的管理模式。正是由于不断地运用各种先进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和手段进行总结和完善,才使得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向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使得企业形成的安全文化慢慢深入企业运行的每个环节[1]。中国海油在探索和继承发扬自身优良企业文化的同时,不断优化和更新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学习和总结先进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不断加强和健全自身安全文化建设,在公司中营造和树立“安全第一”“人为根本”的安全文化氛围,使每位员工自觉参与安全文化建设,让保障安全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让每位员工自觉维护企业形象,自觉规范自身行为,用安全生产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实际行动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3安全文化建设基石

①形成安全文化的价值观。安全文化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提高、持续创新和丰富的。安全文化的整个建设过程中,需要企业每个部门都采取系统的观点和相同的文化理念,用安全的文化方式,塑造出符合时代需求、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安全文化价值观的形成和延续,需要企业建立可行的考核机制,让企业员工保持安全意识不松懈的思想状态。安全文化价值观的建立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辛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锲而不舍、持之以恒[2]。②提高员工参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对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首先应提高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促使员工积极参与到安全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变换员工角色,使员工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成为安全文化的参与者及推动者,促使员工自发形成责任意识。其次让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促使员工自我学习、自我充实,增强对公司的认同感。再次注重人性化管理与人文关爱,提高员工对企业安全管理的满意度。③提高安全文化普及的实效。安全文化的普及需要将安全教育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的全过程,通过对企业员工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加强全体员工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加大对员工的培训[3]。在采取多种教育手段的同时严格执行公司安全教育制度,保证基层员工全面、系统地掌握专业知识,并通过营造开放、自由、尊重的环境,完善用人机制,形成一条创造和培养人才的新渠道。

4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中国海油通过充分发挥企业安全文化的保驾护航功能,突出思想理念、制度保障、环境建设3个重点,把安全文化融入企业安全管理中,将企业安全理念付诸行动,让安全文化在企业中落地生根,促进企业安全风险管理落实,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可靠和持续稳定。①引入国际先进理念。中国海油在长期对外合作期间,通过与国外石油公司的工作交流,学习到了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技术、实践经验。在安全管理理念上引入危机管理理念、风险控制理念等。在管理技术与经验上引入“事故根源调查方法”,对事故进行系统调查分析。②统一安全基础认识。充分认识安全管理的关联性,以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为切入点,抓好工作质量和现场管理,建立一套统一的安全认识标准。海上油气开发具有极高的作业风险,管理人员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风险的严重性才能将工作重点落在安全工作中。安全管理工作首先是各级管理中的首要工作,各级管理者需要亲力亲为,对待安全工作需要严肃认真,落实到基层。③明确管理者责任。只有各级管理者真正重视,落实安全工作,才能切实带动整个企业的安全质量和管理能力的提升。针对企业主要管理人员制定安全环保重大责任追究制,明确企业主要管理人员的责任,促使一线管理者做好现场管理工作。在各级班组分层实施安全文化,达到层级变压、有序展开,让安全管理者及员工都准确定位,按职责分工完成各自任务。④加大执行力度。安全文化是执行文化。对于安全文化建设和发展来讲,执行是最基本的要求,没有执行一切都是空谈,更谈不上细化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动“执行文化”,制定相关规定明确重大事故发生及安全生产纪律的“红线”“黄线”[4]。编制检测细则对各级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定期检测并对管理不到位的管理者给予处理。进一步规范岗位说明书、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在安全风险管理信息平台开发“安全风险预警”“技术规章管理”“制度文件落实”“安全关键项点控制”“安全履责制评价和安全重点工作督办”等6个子系统,随时检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情况。⑤提高现场本质安全。在管理上以HSE管理体系为主线,进行安全生产管理,并将全体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管理中,完善应急准备,随时应对各种危机,重视每一个事故,通过加强对现场隐患的调查与管理从而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5结语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是长期的、系统性的,建设具有中国海油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必须树立和弘扬新的企业作风,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跟随时展变化,突出企业特点,持续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这样企业才能稳定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胡得国,马燕珺.中海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中国安全科学报,2003(2):10-13.

[2]张文飞.炼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石油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6(2):53-56.

[3]陶思亮.企业安全文化在海洋石油安全管理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39(22):91-92.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篇9

关键词:提升;安全管理;能力;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引言

宁夏石化公司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位于西部地区的重要炼油加工与化肥生产基地,生产过程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性。今年,该公司通过了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一级企业评审,获得了全国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称号。2013年底,按照美国杜邦公司安全管理四个阶段的评估标准,经第三方独立审核评估,公司安全管理实现了由严格监督管理阶段向自主管理阶段转变的重大突破,50%以上的基层班组达到安全自主管理标准,并向更高目标的团队管理阶段迈进。下面,将以宁夏石化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成功实践为例,浅议化工企业提升安全管理能力有效途径。

一、坚持理念先行,培育安全文化,规范安全行为习惯

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要获得优异的安全业绩,必需先培养员工安全意识、规范员工的安全作业行为习惯。2007年,企业全面引入科学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从树立正确理念、转变员工安全行为习惯入手,将安全理念、观念渗透导入到生产经营管理和员工的行为规范中,培养公司全员共同的安全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使“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等先进的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内化于心。

在理念宣贯上,公司先后组织了全员的理念宣贯、标准培训、现场辅导,坚持开展安全主题月、季度安全无事故活动,并大力推行安全经验分享惯例,在公司各类会议上,会前必须进行几分钟的安全经验分享,全体员工的安全观念、防护知识、风险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要我安全”积极转变为“我要安全”。

在安全行为习惯养成上,狠抓中国石油“反违章六条禁令”的执行,规范员工安全作业习惯。从最容易、最常见的现场作业安全着装、驾乘车辆系安全带、上下楼梯扶扶手等细节入手,相继出台了安全驾驶九不准、检修施工作业九不准、高危作业九项考核等安全制度和程序,并进行了严格的考核约束,使员工从事每一项生产作业活动都能够主动规范安全的作业行为,使各种安全的作业习惯在简单的行为重复中固化,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根本转变。

在安全能力提高上,着重提高员工懂安全、会安全的能力。以岗位安全需求为基础,实施矩阵式安全培训管理,丰富培训方式,突出安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生产单位进行重点辅导,着力提高基层单位对先进方法和工具的运用,提高员工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分系统、按工种、有重点地将标准化培训融入到最基本的规定动作和最基础的操作单元,使岗位员工从“我要安全”进一步提升到“我会安全”。

二、落实责任主体,形成全员管安全的责任体系

安全管理,关键在领导,重中之重在于责任主体落实到位。对此,企业严格明确三个安全责任层次:领导干部,推行有感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基层主管领导,落实直线责任,管工作必须管安全;操作和作业人员,强化属地管理,我的岗位我负责。明确了这三个构架,才能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使安全工作从“全员参与”向“全员管理”转变。

在领导层面,提倡有感领导。就是指领导通过带头履行安全职责,模范遵守安全规定,言行一致地关注安全,高标准地践行安全,始终表现出良好的个人安全行为,进而使员工感知、感受、感悟到自身安全的重要性。领导的示范带头作用是对员工最好的教育。为了便于理解和执行,企业用“七个带头”落实有感领导:带头制定并落实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带头学习宣贯安全制度和理念,带头开展安全经验分享,带头参加安全活动,带头讲授安全课程,带头进行安全观察与沟通,带头识别危害控制风险,体现“可见、可闻、可感”的领导力。

在管理层面,强化直线责任,各级主管领导对安全管理全面负责,每个员工对自己岗位所涉及的生产作业区域的安全负责,一级对一级负责。要求管工作必须管安全,安全是第一责任。明确各项管理要求,严格责任落实。引进工作循环分析工具,组织对操作规程、操作卡有效性和员工掌握程度进行验证评估;引入工作安全分析工具,强化作业许可管理,有效识别和控制了非常规作业带来的安全风险;要求管理干部定期开展行为安全审核,及时发现和纠正作业过程中的违章和隐患。公司把个人安全行动计划、行为安全审核、审核结果的整改、安全指标的完成等全部形成制度纳入考核,使“安全第一”真正落到了实处。

在操作层面,结合岗位责任制,推行属地管理,也就是基层领导、班组长和员工都必须为自身和工作领域的其他人员的安全负责。“我的属地我负责、你的安全我有责”。在属地内,从安全、质量到现场卫生、安全着装、治安保卫,都有明确的属地责任,员工就是属地主人。为了激励员工属地责任心,公司下发了停止作业卡等管理规定,鼓励员工主动制止、积极上报现场不安全行为和隐患,2011年以来,宁夏石化公司工作内外事故事件上报率100%,全面提高了公司内部事故事件的上报及时性、强化了隐患整改的有效性,减少了不安全行为的频发性。

三、升级完善程序规范,推进安全标准化建设

持续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通过强化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始终保持生产过程“规范操作、可靠运行”,始终确保“只有规定动作,没有自选动作。”结合三基工程建设,通过将已经形成的管理方法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并定期组织第三方审核,促进了安全管理科学、规范、有效。在公司设立的安委会基础上,成立了各个专业分委会和基层委员会,吸收不同层面的干部员工参与,定期分析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了监督和执行力。

企业从高空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最常见的高危作业入手,先后制定了以上锁挂签测试、管线打开为代表的一大批程序文件。这些可操作性强、与现场作业紧密结合的程序和规范,为安全作业提供了可靠的安全制度与标准,为安全工作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目前公司50%以上的班组都实现了连续5年以上无事故,公司整体安全管控能力稳步提升。

核安全文化的基本理念篇10

关键词:煤炭企业 安全文化 安全发展

实现安全发展,是煤炭企业永恒的主题。实现安全发展,除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强化煤炭监督监查之外,煤炭企业还必须要以安全发展观为指导,苦练“内功”, 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建设强势安全文化,实现企业长治久安。这是煤炭企业实现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

安全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在安全生产过程中为保障职工身心健康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安全文化则是企业全体职工所共同拥有的安全理念、共同遵守的安全制度及这些理念、制度所塑造出的行为举止。因此,我们把它进一步定义为以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目标,以提高职工素质为关键,以建设安全规章制度为重点,以强化安全责任、推进安全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为支撑的一种全新的安全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建设强势企业安全文化,笔者认为,必须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安全工作零起点”的核心理念,以“争当自主保安型员工、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为安全目标,围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三个层次,树理念、建制度、抓落实、创载体,建设强势安全文化体系,形成企业“大安全”格局,实现企业长治久安。

1、坚持一个目标,树立核心理念,充实企业安全文化精神层

目标决定方向,理念指导行动。建设安全文化,必须高屋建瓴,战略把握,确立“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目标,提出企业安全生产核心理念,不断筑牢安全生产精神防线。

一是树立“安全就是企业最大的政治,安全就是企业生命,安全就是企业最大效益,安全就是职工最大福利”理念。即把安全生产放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认识,把安全生产与实践“三个代表”、促进企业发展、保障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把安全生产放到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确立“安全第一、安全为天”思想。每年企业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一定要是研究安全生产问题,下发的第一个文件也应该是安全工作文件,在考虑矿井投入时,首先考虑安全投入,在考虑引进人才时,首先考虑安全技术、管理方面的人才。

二是确立“安全工作零起点,始终处于起跑线”的安全管理观。即在安全管理中,应把过去的成绩看作是零,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时时刻刻从零抓起,时时刻刻学习先进单位的先进经验,博采众长,善于提高,逐步强化,科学管理,为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而付出不懈努力。

三是确立“生命是棵树、安全是沃土,安全就是家庭的幸福,关心安全就是关心自己”的职工安全观。即如果把生命比做一棵树,那么安全就是供养这棵树的沃土,只有重视安全,关心安全,生命之树才会长青,家庭幸福才能长存。

四是确立“安全源自于如坐针毡、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不能管好安全的干部是不称职的干部,不能保证安全的职工是不合格职工”理念。使企业上下形成“安全就是生命线,安全就是生产力,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共识,促进企业走上一条抓安全求生存,以生存求发展,以发展促效益,以效益树形象的良性循环。

2、围绕理念建制度,完善安全文化制度层,架构企业“大安全”格局

安全理念不是喊在嘴上,而是要转化为制度,贯彻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才能彰显其核心作用。健全的制度是安全文化体系的基础、根基。要围绕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目标,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安全文化制度层。

一是安全目标责任制度体系。要建立三级考核(企业对区队,区队对班组,班组对个人)制度,上自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下至单位负责人、处室主管、区队班组长,层层制定干部安全目标责任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逐级负责的责任管理网络。

二是安全“双创”(创新、创效)评选体系。成立科技委员会,围绕安全症结立课题、搭平台、设基金,鼓励安全创新、创效,要进行“双创”评选,使大批安全“双创”成果得到充分涌流。

三是创新精细控制管理制度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细控制管理,以区队为管理实体,以员工个人为考核对象,以工作绩效为考核内容,通过事前制定标准,事中过程控制,事后评价考核,实行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管理与控制。

四是严格生产技术管理制度体系。实行安全技术“多家把关,一票否决”制,严格执行“一工程一规程,无规程不施工”制度,严把作业规程的编制、审批、贯彻、执行四个环节,坚持安全设施改造、新建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要切实做好技术指导工作,成立“一通三防”、“提升运输”、“采掘工程”等技术指导小组,把握安全重点,超前技术指导,坚持“谁指导谁签字、谁负责谁签字、谁整改谁签字、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以杜绝矿井技术类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他诸如要制定“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对井下各生产层面、边远岗点,做到各类检查时时有,不断线,安全治理闭环排查制度、全员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等等。健全的安全制度是实现安全生产奠定了坚持的基础。

3、围绕制度抓落实,形成机制,实现企业长治久安

(一)建立理念渗透机制。安全理念能否最大限度得到员工认可,很大程度靠理念渗透机制的建立。煤炭企业要在将各种理念、警句汇编成册的基础上,在每天班前班后会进行讲解,定期展开理念渗透专题研讨、讲座、交流活动,提高员工对各种理念的认识程度,强化监督检查和考核兑现,突出制度约束和柔性引导,促使员工对安全理念认识产生新的飞跃。

(二)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机制。安全培训是提高职工安全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的必经之路。要针对实际情况,建立完善《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特殊岗位工种培训管理规定》、《新工人业务培训考核办法》,除内部教师和各专业副总授课外,专门聘请相关院校教授和知名专家进行讲课,采取知识考试和现场操作相结合方式,对不及格者坚持不允许上岗,以此提高员工的整体业务素质。

(三)建立安全测评机制。尊重职工的主体地位、利用“问卷打分”和民主评议形式,对干部进行群众测评、民主监督,测评结果企业公开;成立安全检查大队,持证上岗,对企业日常执行规章制度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下发通知,逐级追究。对出现安全问题的干部,不论干部级别、以往贡献,一票否决,立即免职。

(四)建立安全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安全工艺和安全设施,如生产调度模拟盘系统、束管监测系统、智能化信号提升系统、声光对讲信号系统等先进设备,对落后的设备和工艺进行坚决淘汰,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一系列难题,为搞好安全生产增强物质保障。

4、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活动载体灵活多变,形成安全文化力场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之根、发展之本。正如人类受地球引力的作用一样,在企业,安全文化同样可以形成安全文化力场,以有形、无形的力量影响着员工的思想、引导着员工的行为;建设强势企业安全文化,需要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需要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有效载体。

企业党委要充分发挥企业党员、干部在安全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定期开展“安全责任和政治使命的教育,建设安全责任心强和作风过硬的党员和干部队伍;宣传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板报、宣传栏、安全文化长廊等传播手段进行安全理念、价值教育;工会组织从维护职工安全权益入手,深入开展”我为安全作贡献“活动;共青团结合青年实际开展创建”青年安全岗“、”青年安全采掘工“等活动,发挥青年团员在安全生产中的突击队作用。

同时,煤炭企业要采用组织搭台,职工唱戏的方式,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日”、“安全法制(管理)月”、“安全宣传(文艺)月”、“安全竞赛(检查)月”、“勇夺安康杯”等竞赛活动,通过举办摄影、书法、安全漫画展览,组织“杜绝事故有奖征文”、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会,广搭“舞台”,让广大职工参与其中充当“主角”,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坚持人性化管理,应用推广员工祝福、亲人嘱托、“三违”罚款单家属签字、在会议室设“全家福”牌板,企业、职工、家属三元联保(矿工家属协管会)等种种教育活动,努力使安全教育有效载体形式活泼、多种多样。

此外,要举办各类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讲会、安全文艺演出及安全文艺节目下一线演,安装安全牌板、安全标语、拱形门,使井口侯车室、值班室、走廊等地到处可以看到内容新颖、通俗活泼的安全标语,逐渐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想安全,人人抓安全,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安全氛围,使员工思想完成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再到“我会安全”的境界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