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核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4 02:20:01

财务审核论文

财务审核论文篇1

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主要针对有关具体的财务事项、会计岗位记录以及财务报表做详细的监督审核,明确有关事项的科学合法性,针对各类任务的经济进展与效果展开综合评估,为一类重要的企业管理监督任务。企业进行审计监督则是我国在宏观层面进行法制管理与法律调控的重要应用,可合理地制约企业之中形成违规操作与有损其经济建设发展、影响企业形象的行为,确保企业从事的各类管理经营活动过程中应用经费的可靠合法性,使内部管理发展体现良好的秩序性。再者,企业单位进行审计管理可快速地察觉差距、补充不足,对企业内部有可能隐藏的各类体制漏洞以及欠缺进行合理的整改,有效地完善企业相关管理经营模式,真正提升综合效益水平。会计财务审计则主要为全面映射企业当前经营管理状况,针对企业各项资产、经营发展负债与具体的损益状况展开合法合规性、真实性的监督审核,并就有关会计信息报表做客观性、合理性、公正性的评估,以预防企业进行财务管理过程中形成违规违法问题的有效监督管理任务。企业针对会计财务进行核算管理应把握有关性、快速性、精准性以及客观性的工作原则,需要做好信息数据的确认,并仔细地组织计量。

2企业会计财务核算以及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

伴随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较多企业单位实现了跨越性提升,发展规模持续壮大,经营水平迅猛增长。然而,基于我国企业单位仍旧包含先天性的不足,导致会计管理制度始终并不成熟,引发我国众多行业之中企业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以及会计审计仍旧包含一些问题。首要问题在于,会计审计工作在企业之中的独立地位无从保障。会计审计工作为企业进行内部审计管理的核心方法之一,几乎各个企业单位会计审计工作人员均为企业内部员工,因而开展会计监督管理会受各类不同利益关系以及权利效力的影响限定,无法确保审计管理应有的公正公平性,使应有的监督作用较难发挥出来,也就是说企业从事会计审计管理仅仅是对下级人员的管理,对拥有权力的领导阶层则形同虚设。另外,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体制欠缺科学合理性。企业进行会计审计管理旨在确保被审计对象能够自觉自主地履行工作职责,按照有关法律规定进行操作,进而实现企业单位自我约束的良好效果。然而,我国宏观管理上却同企业微观层面的管理存在差异,即赋予服务职能存在不同。国家层面要求,进行会计审计的重要核心为针对企业具体的管理经营水平做有效的监督以及全面的审查,预防形成危害于企业的结果,更加注重会计监督管理的内在作用。而企业层面针对会计审计管理制定的工作要求则是,就企业发展经营状况进行谋划并提出综合性建议,关注的侧重点在决策作用上。事实上,在固定的时间段之中以及相对有限的人力资源条件下,审计管理工作关注的重心点不同势必会导致程序与实践工作存在冲突,较难激发审计管理自有的理论优势。最终,会导致企业决策领导层不够重视会计审计管理,投入力度欠缺不足,进而使得会计审计工作人员素质水平较难胜任不断变化且较为复杂的现代企业管理标准。企业进行会计财务核算阶段中存在的代表性问题为欠缺合理科学的定位。较多企业单位针对会计核算管理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通常是财务核算工作同他类审计管理融合开展,对于会计财务核算的标准界限没能清晰界定,负责管理的工作人员则往往身兼多职,自身掌握的职业能力水平、学习的专业知识与呈现的工作精力则欠缺良好的保障,导致企业会计财务核算管理仅能够消极地进行。另外,企业单位欠缺有效合理的会计财务核算动态监督制度。由于企业管理层人员进行权力制约,对财务核算管理监督工作进行干预,使得企业从事经营管理任务的公开性、透明性、合法性与可靠性较难保障,令内部的经济腐败环境不断恶化。再者,针对会计财务核算工作欠缺有效一致的制度安排。在企业单位之中进行财务会计核算通常根据企业需要组织开展,多进行的是附和性以及被动性的任务,由于没能上升到到企业工作决策的战略化高度,形成了明显的人为目标性管理倾向,导致会计核算信息有误的问题。

3企业会计审计以及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策略

为有效弥补不足,提升实践工作水平,首先应有利保障会计审计工作的根本独立性,給予审计部门更高的权利职能,使之在企业管理经营发展的全阶段中均处在独立的地位,合理防控企业领导人员存在的权利干涉以及利益干扰问题。审计机构只有拥有了权威力量,方能真正发挥会计审计工作职能,凸显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率。另外,应创建完善全面的企业会计审计内部管理监督制度。可借鉴学习不同企业的成功经验,掌握现代化监督管理工作策略,做好自我约束管控,发挥良好的监控工作职能,把握经济效益为重要的主线,设定契合我国政策标准以及企业发展建设需求的管理监督制度,开创优质的内部以及外部会计审计管理监督环境。另外,应扩充会计审计管理投资力度,做好会计审计工作人员技能素质的教育培训,使他们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实践工作中要实施动态跟踪与全过程实时管控,兼顾风险防控以及工作效率,全面提升会计审计管理质量水平。在会计财务核算工作中,应肯定核算工作主体地位,分步骤、清晰有序地划分各项工作,方能保证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另外,要进一步优化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管理制度,针对实践阶段中进行的会计分析、作出的财务处理、进行的成本核算与相关程序做具体定性要求,辅助企业提升财务管控水平与决策预测质量,真正建设优质的会计核算系统。对于企业财会人员要做好从业资格控制管理,把握以人为本、持续科学发展的工作理念,优化岗位员工思想培训与专业技能教育,夯实基础建设,开创良好的文化环境,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

4结语

财务审核论文篇2

【关键词】 高校; 新形势; 财务审核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12-0112-03

前 言

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势头迅猛、高校在校学生持续增多、事业经费逐年增长、社会经济活动参与程度越来越高、经济活动的内容和领域也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拓展和多元化,与此相应的高校财务审核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归根到底其工作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高校是否认真负责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规章、制度等等。

一、高校财务审核的岗位职责

高校财务审核的岗位职责主要是以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依据,对高校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有关人员来报销的账务进行检查,目的是衡量经济交易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有效性。高校财务审核的内容,主要分两大方面:

(一)自制原始凭证的审核

具体包括:1.报销封面的填制内容是否完整、准确,审批程序是否合法、完整,有无越权审批行为等。2.教材入库单、材料入库单、设备验收单等内容是否完整、与外来发票内容是否一致。3.领报表(劳务报酬表)中设计的校内校外人员的劳务所得是否已经纳税,是否有本人签名或由他人代签,相关手续是否完备、附件是否齐全等。

(二)外来原始凭证的审核

具体包括:1.审查原始凭证的填制日期。一般情况下对于普通行政事业经费,往往要求经费使用部门在经济活动完成时要将所取得的原始凭证,分类贴在相应报销封面后面,经相关部门领导审批以及必要的登记后,送至财务处办理报销手续。时间期限原则上要求在本年度,对于跨年度的原始凭证,除非有特殊原因经所在部门领导同意并附上情况说明,一般不予报销。对于正常跨年度的科研经费,在其经费报销时可以适度宽松,允许时间间隔稍长一些,但仍然要严格审核其经费使用进度是否与科研经费预算报告保持一致,不一致则不予报销。2.审查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不真实的原始凭证往往有刮擦、挖补、涂改、伪造的情况。准确性包括三重含义:原始发票本身大小写是否一致;原始发票的合计数与报销封面上所填的金额是否一致(由于经费有限,允许原始发票等于或者略大于报销封面上的金额);现在部分高校已经实现无现金报账,另外还要填制一张支付确认单(上面有经办人的姓名、卡号、金额等基本信息),确认单上的信息是否准确以及金额是否和报销封面的合计数一致。完整性包括票据的要素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这里包括附件的完整性,如主票据的内容上有列明详见清单,则清单必须要附在主票据后面,不得缺失。3.审查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合法性有三个层面的含义:(1)票据本身合法,即是否为财政、税务部门统一监制允许使用的发票、收据、车船票等合法凭据。现在由国税局和地税局监制的发票均可以网上查询真伪,此举极大地减轻了财务审核工作人员的压力并遏制了发票造假。(2)经济业务合法,凭证上所有的经济业务符合国家的政策、法规、制度等有关规定和学校的财务规章制度。比如在差旅费报销规定中指出,只有处级以上干部才允许报销飞机票,普通教职员工不允许。另外只有公车的汽油费能报销,其他人员外雇车辆或私车公用的汽油费是不允许报销的。(3)经济业务与票据搭配的合法。不同的经济业务应使用不同种类的合法原始凭证,业务内容应与相关业务凭证配套一致。比如差旅费报销封面后面除了住宿和交通的发票,不可以再贴办公用品或礼品等不相干的发票。除了审查原始凭证是否合法外,还需审查其合理性。比如吃饭的票不能放在其他行政事业经费里,只能放在招待费项目中。另外笔者在审核过程中发现个别文科专业教师的课题调研交通、资料、书费的发票很少,而办公用品、电脑耗材的发票很多,明显和实际有出入。另外还有教师报销调研交通费时,天南海北的汽车票、火车票集中在很短的时间内,甚至还有交叉时段的几张车票,明显不合理。

二、高校财务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审核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随着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以及新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的不断实施,财务审核人员仅仅依赖已有的知识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实际工作的需要。目前存在不少财务审核人员知识面狭窄、知识结构陈旧、会计理论单一、主动学习意识淡薄,对与高校相关的经济理论、法律知识甚至是会计知识的学习显得不够全面和深入,以致在日常审核工作中往往比较被动,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导致审核业务处理的判断偏差较大;有些财务审核人员不认真钻研业务,对工作得过且过,不能履行岗位职责;还有些财务审核人员虽然经过正规学习,但由于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满足于现状,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技能提高慢,最终导致财务审核人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需求,服务效率低、质量差。

(二)财务审核岗位独立性差

由于财务审核岗位属于普通的基层岗位,岗位人员易受上级领导和其社会关系的影响,其审核行为必然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尤其来自上层的制约力度最大,这就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财务审核的独立性,如果领导之间互相“打招呼”,本部门的领导原则性又不强,那么会直接导致一些不合理的、超标的甚至违规的票据得以顺利通过。

(三)存在信息不对称

财务审核人员根据国家颁布的各项法规、规章以及上级部门和本校的财务规章制度要求对各项报销经费进行严格的审核,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采取退回或要求报账人员整改的方式处理,但由于报账人员不是专业财务人员,往往对各项财务规章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如果不对其事先耐心解释退回或整改原因,易引起误会,以为财务审核人员是有意刁难。由于报销日常经费是非常频繁的事,每次均让审计人员费尽口舌解释也不现实,但不这样做又会造成信息的不对称。

(四)传统报销方式有缺陷

目前,高校经费使用一直沿用传统的“先批后审”报销方式。很多部门领导认为对经办人员要报销的发票不论自己是否认真审批,反正最后仍须财务处专业人士审核,久而久之,内心放松,有时候甚至只批不审,将审核压力全部转嫁给财务审核人员。经办人员贴好报销封面以后,先找相关领导审批,然后直接到财务处报销,正常情况下,合理、合法的原始凭证很快就能审核通过,审核无误的凭证也能很快报销,这会让经办人误以为只要领导审批过的票据就能顺利报销。所以,如果财务审核不通过,经办人就会认为是财务审核人员故意刁难,最终造成财务审核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关系紧张,甚至被无形孤立,财务监督工作很难获得其他部门人员的理解和认同,这是困扰财务审核人员的常见问题。

(五)财务部门未能定期开展全面自查自纠工作

领导对经费报销的审批更多的是把握大方向,比如组织一个活动事先定好报销多少经费,事后具体拿什么发票凑足全由经办人自己解决,领导基本不过问,此种现象在高校非常普遍,对票据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的审核全要靠财务审核工作人员自己把握,这最后一关又会经常受到种种制约,难免使得一些非法的票据变成漏网之鱼。由于财务审核岗位本身工作量大且人手不足以及凭证自查费时费力,所以目前能自发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凭证全面自查的高校很少,除非为了响应上级号召进行突击式的自查。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在省财政厅对全省高校进行会计规范化检查之前,从未开展过全面自查自纠工作,但为了响应号召,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凭证全面自查工作,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

(六)部分高校制度落后,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

部分高校没有将财务审核人员的工作成果与经济利益挂钩,也没有组织财务审核人员进行评比、竞赛等活动。与教学、行政人员比较,财务审核人员待遇偏低,缺乏对财务审核人员合适的考核办法以及奖惩激励机制。

三、措施与建议

(一)财务审核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高校财务审核人员应与时俱进,学习最新理论动态,加强专业知识理论研究的同时多多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既要掌握先进的专业技术,而且也要懂得审计、经济、管理、法律等相关知识甚至要对其他学科也要有常识性的了解,这对于提高岗位服务质量和效率具有重大意义。在面对广大师生员工做解释工作时能做到有理、有据、有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学校财务制度要求只有公车才可以报销汽油费,从字面理解,除了校车可以报销汽油费,其他车辆、部门以及个人一概不能报销汽油费。可是确实有特例,笔者所在高校有汽车学院(二级学院),专业实习老师在指导学生实习时,汽油是基本的实习耗材,在与老师沟通了解后,准予其将汽油票列入正常报销的范畴,所以对制度理解不能一概而论,要灵活运用,在合法、合理、合规的框架下尽可能简化报账流程。

(二)加强财务知识普及教育,营造信息对称的和谐氛围

加强财务常识的普及,可以不拘泥于某种形式。对于上班时间固定的行政部门人员可以采取讲座的形式,用深入浅出的方式普及财务法规、基本财经知识以及发票防伪鉴定的方法等;对于上班时间不固定的教师或科研人员可以做成言简意赅的讲义,上传到财务处的部门网页上,方便大家随时了解和学习;对离退休或不方便上网的员工采取在财务处办公大厅醒目位置张贴一些界面友好的普及性的会计知识标语或者宣传图的方式,全方位地加强财务知识普及教育。只有信息对称,大家才能充分理解财务工作,也为财务审核人员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可以减轻其工作时的心理压力,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促进其自身不断提升工作绩效和服务质量。

(三)改进传统报销方式,增加预审程序

所有支出类的原始凭证,都应该由财务审核人员预审核,核实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经办人将预审核没有问题的原始凭证再交由部门领导和财务处长签批,然后再到财务审核或复核人员处复核,最后复核无误的才准予报销。通过预审核使会计监督由“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此举一方面能防止违规发票入账,杜绝一部分人利用领导不会鉴别发票真伪这一弱点拿假发票蒙混过关;另一方面也调动了财务审核人员依法理财的积极性,增强财务审核人员的责任感,同时有利于理顺财务审核人员与其他部门员工之间的关系和财务审核人员与其主管领导以及其他部门领导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融洽了财务审核人员的工作氛围。

(四)定期在内部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定期对凭证进行回看,包括财务审核人员自己回看和相关岗位人员交叉回看,这样可以避免当局者迷的情况。对自查出有问题的凭证应给予重视,并及时纠正,避免以后的工作再出现类似错误。这也是对教职员工某种意义上的保护,毕竟自查发现问题,自己内部可以及时纠正和补救,如被第三方审计发现问题,将令学校和教职员工陷入尴尬和被动局面。

(五)创新激励机制,提高财务审核人员工作积极性

高校尤其是财务部门领导要创新对财务审核人员的激励机制。另外财务部门领导要考虑到审核岗位的特殊性和辛苦程度,采取多种激励手段引导他们将自己个人职业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战略保持一致,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特质,进行有针对性的激励,同时要充分保障和尊重他们的基本利益,通过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会计工作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财务审核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侯利敏.高校财务报销审核中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0(10).

[2] 张琴.高校财务审核刍议[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0).

财务审核论文篇3

【摘要】文章就目前高校财务报销审核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形成的原因,提出相关对策建议。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生规模的扩大,经费总量有较大幅度地增加,财务也承担着越来越重的任务。高校财务的报销审核作为高校财务的基础性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高校财务的报销审核工作也变得日趋重要,其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在高校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对财经法纪法规的执行力度,国家每一项经济政策、法令、制度的颁布实施,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在日常的报销审核中,因此,做好财务报销审核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高校财务报销审核是高校财务管理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校在校学生持续增多、事业经费逐年增长等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高校的经济活动呈现多元化趋势。

一、目前高校报销审核存在主要问题及形成原因

(一)报销审核工作人员的会计职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自“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教育”,高校发展战略已从规模扩张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提升层次为重点的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随之,高校财务管理的环境、工作内容、手段和方式方法等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对高校财务报销审核人员的从业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会计职业技能是一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处理会计具体问题的能力。

1.会计理论水平欠缺。会计理论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除了会计,相关的还有审计、税收、金融、证券、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高校财务报销审核人员知识面狭窄,会计理论单一化。

2.会计实务能力不强。高校财务报销审核人员业务不专,对会计电算化的处理不够娴熟。

3.自动更新知识能力不够。高校报销审核受多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被动,自觉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学习高校发展的新知识、学习与高校会计相关的经济理论和法律知识、学习更新会计法律制度知识的能力明显不足。

(二)报销审核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第一,高校是人员密集、部门众多、活动频繁的组织机构,每天均有大量的财务往来,受理全校师生员工的报账业务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每天要接触大量的原始票据,要分类整理,严格把关,进行计算汇总再对应会计科目做凭证。这看似简单的过程,有时候会很烦琐,工作的繁杂以及机械地加减大大影响了的工作热情。第二,财务报销审核人员的工资利益存在着吃“大锅饭”的现象,工作量的多少与自身的利益不挂钩,长此以往,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提高。

(三)高校财务报销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校财务管理观念相对落后,对财务规章制度的执行有的甚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体制模式上。实际工作中,宏观的会计法规、会计制度带有一定的指令性、强制性,而高校会计制度及相关的财务报销制度的修订则显得相对滞后,这样势必会影响到财务报销审核工作的执行。国家先后制定了《会计法》、《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为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出了要求。但由于有的法律法规是指导性的,比较笼统;有的法律法规由于制定的时间较早,出现了现有法律法规难以约束和规范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各高校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结合自己实际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

二、优化高校报销审核管理的相关对策建议

(一)尽快适应高校快速发展,努力提高会计职业技能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会计人员是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会计人才,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首先,高校报销审核人员要紧跟时展的步伐,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要有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的意识和愿望,主动求知求学,用科学的会计理论,高超的会计操作技能武装自己。其次,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熟悉和掌握新的会计法规法律制度、熟悉高校内部运行机制、熟悉校内各级领导人的经济责任、掌握高校内部预算和会计科目的设置等等,以适应高校会计发展的需要,适应高等教育事业的需要。

(二)建立相应的内部激励机制,不断提升报销审核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针对报销审核工作人员工作缺乏激情,缺乏积极性,笔者认为应建立相关的内部激励机制。首先,引进智能叫号系统,准确直观考核报销审核人员的业务量。排队叫号系统可以改善财务报销大厅报销人员无序等弊端,同时审核人员按号的次数以及每笔报销业务的计算可以通过智能叫号系统进行统计,较为公平合理地考核报销审核人员的工作量,每月进行公示。对一些有关利益方面的分配应参考平时的工作量,进行综合考核,做到有奖有惩,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爱岗积极性。其次,高校激励机制的内容和措施应着重观念的转变,激励机制必须明确与经济事项有关人员的职责和考核目标。相关的激励措施应按照不同的岗位和风险责任来确定。

(三)建立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健全内部财务规章制度

财务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制度保证,因此首先要健全高校的各项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如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经费支出管理制度、资金审批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预决算管理制度、稽核制度、财务分析制度等。高校要采取多种措施,各个部门相互配合,定期对各项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各项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得到贯彻落实,只有各项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才能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切实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其次,高校还可以通过国家的财经法规、政策和制度,建立和健全一套适合学校具体情况的定额标准,如人员经费支出定额、公用经费支出定额、水电费、通讯费等单项或综合定额,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建立科学完善、与时俱进的财务管理制度,使报销审核人员做到报销的每一笔都有据可寻。

【参考文献】

[1]段敬东.关于高校财务管理几个问题的探讨[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3(6).

[2]梁晓娟.深化高校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1999(4).

财务审核论文篇4

(一)单位指标的审核。一是审核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真实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成功推行依赖完善的部门预算体系,因此应加强对预算编制的审核,审查纳入部门预算编制的收支内容是否真实、是否存在随意虚增虚列的行为,并进行审查和评价。二是通过预算执行系统审核每一项指标是否有财政部门下达的文件,重点审查资金用途与支付方式、单位是否按规定使用资金、有无改变资金用途等,属专款类资金还要追溯审核上级下达的专款文件,审核上报项目与资金用途是否一致。

(二)用款计划的审核。一是审核是否及时编制用款计划。按要求,单位应该在每月末申报下月的用款计划,并保证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要提供资金使用申请和凭据。二是审核单位是否按时间进度和项目实施进度申报用款计划、有无超进度申请用款现象、每次申请用款计划是否经过单位领导批准、申报用款计划用途与文件所写用途是否相符等。

(三)单位账户的审查。通过审查预算单位的零余额账户信息,检查与该账户频繁发生业务往来的账户信息及实际情况、检查是否存在隐藏开设账户现象。如果单位保留实有资金账户的,要进一步检查该账户开设的依据和手续是否齐全:一是检查开户审批手续是否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二是检查是否具有省级以上财政或政府部门要求开设专户的依据。

(四)资金支付的审核。一是审核项目支出,检查项目支出是否通过直接支付或转账支付、收款单位是否与合同规定收款方一致、支出票据是否真实合法。二是审核现金结算支出,特别对大额现金支出,要严格审核每张单据,甚至可追溯审计票据来源及真实性。三是审核公务卡结算,主要检查单位是否办理了公务卡、单位是否执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在具备刷卡条件的商户消费时是否使用公务卡结算、是否按规定要求在有刷卡条件的商家消费。

(五)业务真实性审核。首先,检查支出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标准,有无挤占挪用、提高开支标准、扩大开支范围、挥霍浪费等问题。二是检查有无将收取的部分非税收入不缴库、坐支不入账,并逃避财政监管,形成“小金库”。三是有些支出项目为了逃避财政监管,将相关费用转移到项目支出中列支。以上可能造成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核算不实,也是审计工作的难点。

二、集中支付后审计工作的注意事项

一是改变思维定式,顺应改革要求。审计工作要顺应经济改革和时展要求,不要以传统观念束缚发展思维,要跳出审计审视审计,以积极的态度和创新的方法开展审计工作。由于财政资金支付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审计机关要审查资金是否拨付到预算单位,追踪资金的运行轨迹,查阅预算资金文件,查看指标状态、计划状态和支付状态,如果显示为审核状态就不能视为已将资金下达预算单位,只有申请了额度或完成了直接支付,单位才可以作收入处理。

二是增强服务意识,防范财务风险。审计机关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能以监督者自居,做到昂扬而不张扬、自豪而不自满、务实而不浮躁。必须清楚看到审计工作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服务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有差距,必须强化服务意识,认真研究和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要提前介入单位财务管理,提前预防财务风险,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充分体现审计价值,努力发挥审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效应。

财务审核论文篇5

【摘要】财务监控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集团公司由于内部运营复杂,其财务监控工作更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探讨了建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等五大措施来加强集团财务监控。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关键词】集团;财务;监控;措施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随着集团规模不断扩大,对财务管理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为增强对下属公司的管理,集团总部应不断加强财务管控方面的建设。集团的财务控制是集团控制的基本手段,任何一个子公司,无论其业务贡献有多大,也不论其经营管理层能力有多强,集团总公司都应该对其财务活动进行监控。为更好地发挥财务控制职能,需要逐步完善集团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建立资金结算中心对集团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制定集团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来规范下属子公司的财务行为,以实现对子公司财务活动的有效控制;同时建立一体化的财务信息系统用来支持财务管控;建立内部审计制度用来监督评价控制是否有效。 作文 /zuowen/

一、建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 毕业论文

资金管理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中心,因为资金是一个企业的血液,建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是为了强化母公司对集团资金流转的控制,谋求财务资源的聚合协同效应,结算中心是根据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在集团内部设置的资金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结算、筹措、管理、规划、调控资金。在行政上是企业集团设立的负责集团资金管理的职能机构,主要为企业集团的总体战略及整体利益服务。结算中心作为企业集团理财的职能部门,受企业集团委托,代表企业集团执行与财务、资金管理有关的各项业务活动,其管理目标与企业集团目标高度一致。财务结算中心的具体功能有:融通资金、加强内部监控、提高整体信用,降低财务风险。 毕业论文网

(一)建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的意义 论文

在集团内部,有些子公司效益好,资金周转快,而某些子公司资金相对匮乏,通过财务结算中心可以把集团内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贷给最需要资金的子公司或分公司,提高集团内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内部资金的相互调节。资金结算中心可以对子公司资金运作的合规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对其实施必要的监控和管理,防止子公司利用自主经营权挪用集团内部资金,使集团内部资金管理失控。财务结算中心成立后,集团公司可以整体融资,增强了实力,提高了信用等级,同时,内部资金的相互调节减少了外部融资,也相对降低了财务风险。 毕业论文网

(二)建立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的措施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1.摸清家底,调查清楚集团所属企业的银行开户账户及现有存款余额和借款余额。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2.选购一套专门针对结算中心设计的软件系统,同时请软件公司帮助建立资金管理的业务流程。 论文网

3.设立开放式结算柜台。临柜设立接票岗位,负责票据及印章的审核,并记账;后台设立复核岗位,对临柜岗位的账务进行复核,只有经过复核的账务才能入账。 作文 /zuowen/

4.结算中心统一到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实行一个账户多个户名(其户名为结算中心的成员单位),用于对外结算。 论文

5.结算中心为每个企业在结算中心内部开立结算账户,用于日常企业与结算中心的结算。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6.除基本户外,所有企业将账上余额全部转到结算中心在银行开立的账户上,并且将原账户撤销。 作文 /zuowen/

7.整个集团所有收入全部进入结算中心账户,然后由结算中心分发到各企业;其原始凭证作为结算中心记账的依据,结算中心制作特种转账传票,作为收款企业的记账依据。 毕业论文

8.除零星费用外,所有付款由结算中心统一对外支付。 毕业论文

9.由结算中心统一对外融资和还贷,对每笔借款结算中心进行明细核算。 论文

10.企业需要资金,先向结算中心申请,由结算中心向企业发放,结算中心对每笔放款进行明细核算,结算中心按照银行同期利率收取利息。 作文 /zuowen/

11.结算中心负责与银行对账,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作文 /zuowen/

12.企业成员单位将原来与银行对账改为与结算中心对账。 作文 /zuowen/

二、建立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毕业论文网

会计制度是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鉴定、分析、归类、登记和编报方法,明确各项资产和负债经营管理责任的业务规范。目前集团总部对各下属子公司在会计核算上,缺乏统一的制度和规范,核算存在较大的差异,有必要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一)建立统一会计核算制度的意义 论文网

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体系是整个财务管理体系的基础,有利于其他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能使会计核算工作达到业务内容完整、科目使用统一、核算口径一致,提供更为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有助于统一会计核算标准与流程,提高核算质量与效率。同时也为分布在不同地点、不同文化、不同企业背景的企业财务人员提供了工作依据;为上级考核提供了方便;便于审计师为上市公司审计。统一规范的会计制度,流畅的会计核算流程,为审计师提供了良好的审计环境,可以加快年度会计报告披露时间。 毕业论文

财务审核论文篇6

关键字:费用 支出 审批 规定 设计

一、费用支出审批管理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

(1)预算编制不严格,没有严格执行各级人大审议通

过的年度预算,随意增加费用预算项目,并追加项目支出预算项目,造成全年预算收支不平衡。

(2)违规审批公务用车配备更新计划,超编购置公务用车,公车私用,造成公务用车油耗、维修费和保险费严重超支。

(3)违规增加会议数量,无故延长会议时间,随意扩大会议规模,造成会议经费浪费严重。

(4)违规接待公务人员,任意到定点接待场所或机关食堂、内部招待所以外安排食宿,甚至擅自改变接待形式,擅自提高接待标准,随意增加陪同人员,甚至陪同人员多于被接待人员。

(5)巧立名目,大搞节庆活动,过多过滥安排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并借机安排财政事业性资金用于制发各种图册刊物,宣传片和纪念品。

(6)违规审批因公出国(境)经费、出国任务和计划外组团出国,随意增加出访团组、人员数量和在国(境)外停留时间。

(7)违规审批大额固定资产投入和处置,随意购置高档办公用品,各部门的水电费、差旅费和公务用车燃油费严重超标。

二、费用支出审批管理规定的设计理念

为贯彻落实《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关于厉行节约的若干规定》,更好地完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加强风险防范,保护资产的的安全完整,预防违法违纪腐败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厉行节约,严格控制费用支出,解决费用支出审批管理工作存在的若干问题,制订费用支出审批管理规定非常必要。

笔者认为,制订费用支出审批管理规定,必须严格遵循《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基础上,结合本单位实际操作模式的设计理念来制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章节、条款形式,并按总则、预算内费用支出审批、预算外费用支出审批、奖励和惩罚措施、附则内容反映。

(一)总则要明确的内容

(1)明确制订费用支出审批管理规定的依据:为规范本单位费用支出的预算管理和审批管理,加强费用支出的核算,加强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做到收支平衡、厉行节约,根据《预算法》、《会计法》、《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结合本单位实际,制订本规定。

(2)明确列入费用支出审批管理规定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预算内费用支出审批内容:预算内费用支出的审批,严格按上级部门下达的预算计划内容进行审批开支,详细的项目内容主要有:人员经费(在职人员工资和离退休人员工资)、医疗经费、福利费、培训费、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差旅费、办公设备购置费、维修费、燃油费、出国(境)学习考察费、其他业务支出经费以及专项经费等等;二是预算外费用支出审批内容:除预算内费用支出审批项目外的内容为预算外费用支出审批内容。

(3)明确规定办理费用支出审批时经办人必须提供合法、真实、充分的原始凭证。

(4)明确规定办理费用支出审批时的程序:经办人签字经办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财务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分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核、审批超过一定限额标准的费用支出需经单位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二)预算内费用支出审批要明确规定的内容

在设计预算内费用支出审批规定时,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预先设计两个配套的表格:一是费用支出使用申请表;二是费用支出审批程序表,目的是为日常费用支出的审核、审批做好基础性的会计工作,做到严格按程序办事。

1、人员经费的审批

人员经费主要指在职人员工资、离退休人员工资以及各种补贴、补助等,对于这部分支出的审批,主要由单位劳动人事部门根据职工岗位出勤情况以及每个人的工资标准按时制定表格经单位劳动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核后由单位人事部门主管负责人审批。

2、医疗经费的审批

医疗经费的审批,分两部分进行,如是门诊药费,需经本单位相关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核后报单位主管负责人审批;住院费用须经单位医药费审核小组和财务部门审核后报单位主管负责人审批,但一次性住院费用超过一定标准(笔者认为一次性住院费用10,000元(含)以上的)须经本单位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后报销。

3、福利费的审批

单位的福利费是指职工患病慰问支出和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以及集体利性支出。职工患病慰问支出和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支出在限额内的由单位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核后报人事部门负责人审批;超过限额标准的由单位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核后报主管人事部门负责人审批;集体利性支出由财务部门审核后报分管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

4、培训费的审批

职工培训费在限额内的由财务部门审核后报单位人事部门审批;超过限额标准的由单位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核后报主管人事部门负责人审批。

5、业务招待费、会议费的审批

在定点接待场所或机关食堂、内部招待所内安排食宿的,必须事前征得分管单位主管负责人同意后安排;特殊情况需要在定点接待场所或机关食堂、内部招待所外安排食宿的,必须事前报告分管单位主管负责人,征得同意后,事后报单位负责人审批。

6、差旅费的审批

差旅费的报销,主要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审核后由分管财务主要负责人审批,详细规定在单位的《差旅费报销管理办法》中去规范。

7、办公设备购置费、维修费的审批

维修费支出在500元以下的经相关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后报分管财务负责人审批。办公设备购置费支出在20,000元以下、维修费支出在5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必须事前填制《费用支出使用申请表》(附件一),经财务部门审核后报分管财务负责人审批后方可实施,事后由分管财务负责人审批;支出在20,000元以上的,经财务部门审核后报单位负责人审批。

8、燃油费的审批

为控制单位的燃油费,首先要严格审核公务用车配备数量,完善公务用车的油耗、维修和保险费用核算,严禁公车私用,因此,各部门需要用车时,事前须填写车辆使用申请表,由使用部门同意后报分管负责人审批;日常用油,单位统一购买加油卡,统一用加油卡加油,指定专人负责车辆用油统计,每月根据实际用油情况,按开启的发票由车辆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分管主要负责人审批。

9、出国(境)学习考察费的审批

因公出国(境)必须提供相关文件资料,查清楚出国(境)的目的、任务、人员数量及停留时间,回国后按原始凭据由相关部门审核报单位负责人审批。

10、其他业务支出经费的审批

其他业务支出在1,000元以下,事前征得部门分管负责人同意后实施,事后经相关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后由分管负责人审批;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经部门负责人、财务部门审核后,由分管财务负责人审批。

11、专项经费的审批

使用专项经费必须由项目管理部门按照管理层级进行逐级申报,不论项目金额的大小,均应填制《费用支出使用申报表》,申报的项目应具有明确的目标、组织实施计划和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并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论证,经单位办公会议讨论后方可实施。

申报资金在20,000元以下的,经相关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后,事前、事后审批均由分管财务负责人审批;申报资金在20,000元以上的,经相关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后事前、事后审批均由本单位负责人审批。

(三)预算外费用支出审批要明确规定的内容

所有非预算内经费支出事前均必须事前填制《费用支出使用申请表》,不论金额大小一律由本单位办公会议讨论决定。金额在20,000元以下的,经相关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后,事前、事后审批均由分管财务负责人审批;金额在20,000元以上的,经相关部门、财务部门审核后,事前、事后审批均由本单位负责人审批。

(四)附则

(1)上述费用支出属于政府采购的必须依法实施政府采购。

(2)本规定中,“以下”、“不超过”包含本数;“以上”、“超过”不含本数。

(3)本规定由本单位财务部门负责解释。

(4)本规定具体开始实施的时间。

参考文献:

[1]《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财务审核论文篇7

【关键词】医疗卫生单位 财务制度 有效性

在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体系中,财务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财务管理的重要依据就是各单位所制定的财务制度。与所有的规章制度一样,一套好的财务制度关键在于其能否被有效地执行。下面就结合辖区内直属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检查情况,来分析影响财务制度执行有效性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影响医疗卫生单位财务制度执行有效性的因素

(一)制度设计因素

1.财务制度设计未能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各直属医疗卫生单位都建立了《财务收支管理制度》、《资金审批制度》等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财会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但已建立的制度过于条文化,没能结合单位实际情况进行修正,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较差。如《资金审批制度》中规定“各项费用开支,经办人签字,所属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并报院长审核后交财务科长核准支付”,没有针对单位各项具体经济业务规定审批程序、权限和额度等,不便于日常执行。

2.财务制度未能结合当前财政政策进行补充完善。近年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开展深入,财政部门对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公务支出公款消费类费用把控较严,分别针对各项费用制定了比较细化的管理办法。而有的单位没有将这些办法写入《经费管理使用办法》中,使财务人员及具体业务经办人员没有对这些规定有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导致公务支出公款消费活动中出现由于对政策不了解而违规的事项。

(二)制度执行因素

1.单位内部缺乏有效沟通。人都是感情动物,没有交流就谈不上合作。很多时候,财务部门已经设计了好的制度与流程,但实施起来磕磕碰碰,其实就是部门间协调的问题,导致财务制度执行不力。如未能严格执行大额资金集体讨论制度,购置大型设备、支付工程款,财务部门缺乏合同、协议等相关资料,在会计档案中亦未能体现集体讨论的相关资料。

2.对财务人员的奖惩制度、考核机制不完善。很多单位会计人员认为财务工作要求严格、责任重,即使会计工作全年无差错,也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基本工作要求。而目前很多医疗卫生单位对财务人员的考核形式比较单一,比如通过德能勤俭四项内容打分,没有考虑财务工作的特点,干多干少都一样。这些因素会致使会计人员对提高财务工作质量、业务能力缺少动力和激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

二、提高医疗卫生单位财务制度执行有效性的建议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大培训力度

努力把每一位财务人员都锻造成具备娴熟业务技能和丰富业务知识的“多面手”。单位全体职工也要在财务制度执行中明确角色定位,领导层人员应该以身作则,中层干部应该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基层人员应该做好本职工作,高素质的职工始终是财务制度被有效贯彻执行的根本保证。

(二)财务制度在设计时应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尽量细化、明确化

告诉单位职工在面对各类经济业务时如何按正确的程序进行。如卫计局本级经费开支审批基本流程:第一,科室事先提出经费申请,填报机关经费使用审批表(列出具体开支事由、内容及金额,项目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不能超出预算指标);第二,报规财科审核(重点审核该项经费是否为预算安排,开支是否符合有P制度);第三,财务分管领导审批(重点是对项目开支作出决定,审核该项目是否应该开展,经费开支是否合理)。具体流程如下:第一,行政开支审批程序:各科室申请办公室审核规财科审核财务分管领导审批;第二,业务开支审批程序:各科室申请科室负责人审核规财科审核业务分管领导审批(金额在5000元以上)财务分管领导批准。

(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干预有关财务制度的执行

如预算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等都可以借助软件完成复杂的执行流程,实现大量的数据演算和监控,帮助财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解放财务人员的劳动力,将其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数据管理上来,提高财务制度的执行效果。

(四)财务人员应在财务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充分做好沟通与协调工作

一是财务负责人,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取得单位领导的支持,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财务制度基本上就很难实行了。个别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对财务工作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做账上,财务负责人应适当向领导阐述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就财务工作在医疗卫生机构中的重要地位与工作规划做好充分的沟通,参与管理改革,为领导出谋划策。使领导在观念上对财务工作产生重视,才是各项财务制度得以落实的重要保障。

二是处理好与其他相关单位的外部关系。其实不光是财务工作,很多工作都是和人打交道的过程。韩非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么一个道理。财务部门需要重点处理的外部关系,主要包括财政、物价、银行等部门以及兄弟单位之间的关系。现在是信息社会,没有政府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经常指导,很多政策是没法完全、及时掌握的。而兄弟单位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能及时发现并修正各项制度在执行中的欠缺,使单位经济活动更加规范。

三是处理好单位内部各科室之间的关系。财务制度的实施除了领导支持外,还需要单位各科室的配合,很多时候出现的所谓工作上的矛盾,其实是出于制度执行程序方面的纠纷。有了这个认识,处理起来比较有的放矢了。合情合理、有根有据地与各科室探讨完善好各项制度流程,能够保障财务制度得以正常施行,当然前提是要有一套成型的财务制度。

(五)要有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和相应的考核奖励机制

制度执行中出了问题,就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这里的相关人员既包括直接经办人,也包括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高度的责任意识和严格的责任追究是确保各类制度有效执行的关键。而对于财务人员考核方面可以从业务水平维度、团队协作维度、服务对象维度、学习成长维度等方面设计多元化的考核指标,对优秀的会计人员“论功行赏”,从而使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体验到公平感和幸福感,助推财务制度执行力的提升。

三、结束语

财务制度是医疗卫生单位开展经济业务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能够确保单位经济业务合理合法地开展。我们只有设法克服和消除财务制度制定和执行中的种种弊端,才能保障其被有效地执行,从而进一步提升各医疗卫生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促进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俐.略谈提高内部会计制度有效性的措施[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12).

财务审核论文篇8

【关键词】财务审计 审计模式 理论基础 审计措施

一、探析现阶段财务审计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财务审计计划环节和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审计计划是协调审计工作、利用审计资源、实现审计目标以及提升审计效率的前提。现阶段,财务审计计划往往由各审计职能部门单独制定报批后完成,在审计资源约束、审计视角狭隘、审计人员架构不同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不能进行实地调查、分析、研究审计计划的可行性、前瞻性、连贯性和科学性,忽视审计计划制定的初衷,使审计计划具有分化严重和盲区矛盾等多种问题。而且在财务审计计划制定模式存在问题的影响下,审计计划的职能日益弱化,使原本需要财务审计的监督对象有利于审计之外,造成审计形式化和浮夸化。而且财务审计管理模式又具有集权式特点。例如某一审计职能部门形式上由较多的班组成员共同组成审计小组,但实质上在审计计划、审计查证、审计处理以及审计执行等众多程序中并未遵守“主审负责制”,而是由审计小组的负责人定夺,这一模式在理论和时间环节均不能避免“以审谋私、职权滥用”的问题,必须从合理配置岗位和组织内部牵制等方面重新设置财务审计管理模式。

(二)财务审计执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审计执行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其一是财务审计项目一般采用交叉安排的方式,每一个审计职能部门均会承担例如收支审计、财务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其他审计任务,但是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难以达到协调处理,所以容易出现一个项目被多个审计职能部门同时审计的问题;其二是因为审计人员水平、素质、经验等方面因素和审计法律法规的约束原则,不同审计职能部门实施取得不同的审计结论,使审计执行过程存在较大的弹性空间;其三是在审计执行过程中重视审计任务和程序,忽略了审计计划和目标,并未从审计的管理模式中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容易发生审计执行过程中的违纪和其他不正常现象。

(三)财务审计考核和评价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财务审计执行环节中一般性、偶然性问题的出现和财务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匮乏的影响,因此易出现审计质量控制不完善、审计质量责任不明确的现象。而且因为财务审计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缺陷,使财务审计考核和评价环节流于形式,不能起到原本预想的激励作用,打消了审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创新财务审计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分工、协作”理论基础

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个体的劳动能力已不能满足多工种工序的要求,只有将不同天赋和能力的个体聚集成为群体(团队),使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协作团结,才能更好地实现工作目标 ,提高劳动效率和拓宽劳动范围。“分工、协作”理论基础适用于各种技术性工作岗位,其提倡合理分类工作、能者居之和为工作目标而协作联合。财务审计工作从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定性、审计处理以及审计执行等流程出发,若均又同一审计职能部门或个人完成,难免会降低审计质量和效率,也难以避免腐败滋生问题,但是如果针对不同审计人员素质、技能、经验等特征,让其在一个审计项目中分工、协作,则不仅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以尽快完成审计任务,还可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知识和业务水平。

(二)“分权制衡”理论基础

分权制衡原则是指某一组织或者团体将组织内部的各种权利实行分配以相互制衡,是组织实现有效运转和既定目标等。“分权制衡”形成权责分明、管理合理、兼顾激励约束的管理机制,是组织有序合理运转的核心。财务审计中运用“分权制衡”理论基础指将财务审计过程中的权利按项目功能特征进行分配,使参与审计的各职能部门和个人形成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相互否决的关系,这是因为在某一审计项目中审计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可以从个体角度提出审计计划、确定审计项目、处理审计意见和执行审计决定,使财务审计管理模式完全遵从“集权式管理模式”,在理论、实践中均会存在“以审谋私”、“滥用权利”的现象。“分权制衡”的理论基础则可以使各审计职能部门互相监督、互相制约,构建一个密切运作的管理团体。

(三)“审计程序规制论”理论基础

“审计程序规制论”指在财务审计工作中,审计职能部门或者审计个人必须根据国家审计准则和审计法律法规保证审计质量和业务流程的合理性、合法性、科学性。所以阐述“审计程序规制论”理论基础的目的在于如何在财务审计中以审计准则和审计法律法规为前提,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业务流程,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实现审计目标。“审计程序”此处可以理解如下:其一是审计职能部门和个人在接受审计任务后,组织审计资源,完成审计任务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审计准备、实施、报告以及执行等阶段,并对审计现场实施、审计结论等业务作出硬性规定;其二是在第一种阐述的基础上,增加了审计后续阶段例如审计项目的确定和计划安排,并且增加了审计复议处理和档案管理等业务工作。“审计程序规制论”可以通过实施审计计划,合理利用审计资源中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完成指导、协调、控制审计项目的职能等,最终实现审计工作目标中的计划管理、质量控制、资源管理与现场管理等程序。

三、 创新财务审计模式的主要措施

(一)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现阶段,随着审计工作的不断变化和发展,对审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因此提升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已成为创新财务审计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提升财务人员素质,应从财会、审计知识、信息系统、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入手,培养复合型审计人才。另外在一个审计项目中,应该合理分析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理论水平、实践经验等,以达到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团队内部人员协调进步的目的。在必要时还可以建立“审计人员轮换制度”,其不仅可以保证人尽其才达到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的目标,并且可以加强审计人员对不同岗位的理解和与其他审计人员之间的协调配合。

(二)加强审计人员教育培训,建立考核评价体系

不断加强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是提升其素质的主要方法。审计领导部门应该对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专门的统筹规划,确定教育培训的目标、内容、要求以及方式等。实践中可以从以下环节入手:其一是确定教育培训的人员名单,培训审计人员掌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审计和管理,通过审计中的实践运用等步骤,提升审计骨干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其二是采取多种培训方式,鼓励审计人员参与审计相关的资格考试,进行从理论知识到实战能力、文书写作以用经验积累等全方位的培训,另外要用审计案例分析、模拟审计、审计竞赛等方法是提高审计人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培训和实践运用的结合;其三是建立教育培训的监督模式,督促审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模式出现问题时应立即作出调整和变化。对于审计人员的评价和考核,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内容:一是审计程序的合规性,二是审计文书的规范性,三是行政执法裁量的恰当性,四是其他考核内容,其目的主要是规范审计人员,确保审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三)合理控制财务审计质量,构建质量控制框架

财务审计质量是指控制审计计划、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建议、执行以及审计评价等一系列工作内容以达到预期审计效果和目的程序,其主要由审计职能部门和人员按照审计质量标准、审计原(准)则、审计规范等规定审计业务中各环节程序运作,财务审计质量的控制可以有效提高审计水平和审计效率,主要从以下步骤对财务审计质量进行控制:第一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审计质量控制框架作为进行审计质量控制的依据,即从控制审计文书、审计程序、审计评价、审计建议等程序着手,建立审计质量的评价标准,保证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公允性和一贯性,并且将审计信息和结果及时披露,确保形成严密的审计质量控制系统;第二是控制审计业务流程和内容,即从遵循《审计法》、《审计法实施细则》《国家审计基本准则》以及《审计机关审计处理处罚的规定》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为主,结合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明确审计主体、建立审计标准、完善审计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业务和流程质量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刘英来.关于审计质量控制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3(04).

财务审核论文篇9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 审计监督 探讨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各级政府在城市建设和公益事业等一大批政府投资项目中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金,政府投资项目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对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法律规章,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同时,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督管理,以有效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然而在对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过程中,尤其涉及到政府投资项目工程竣工验收、造价确认和决算审核等方面,政府审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工作产生了交叉重叠,呈现出“工作交叉、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局面。本文拟从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方面,就审计部门在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中的职能定位、程序环节以及与政府其他管理部门的关系等方面作一些探讨,以供商榷。

一、审计监督的设置不应成为另一个政府部门行使正常工作职能的前置条件

根据《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其审计的内容应该是国家建设项目本身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有效性,其审计对象则应该是项目财政财务收支的主体即建设单位,其审计程序具有独立性,不受其他部门的限制,也没有对其他部门行使职能设置限制条件的。因此,审计机关对国家建设项目的审计,应该是以建设单位为审计对象主体,以审计评价项目的预算执行或者决算包括其真实、合法和有效为目标进行审计,具有独立性,不受其他部门的限制。然而,在一些地方出台的规章制度中,却设定了“国家建设项目未接受审计不得进行工程竣工验收,也不得工程竣工决算批复”的条款,将审计的工作职能提前到工程竣工验收和工程竣工决算批复之前,这不仅给政府其他部门行使正常的工作职能设置了限制条件,而且也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被动局面,造成了审计部门与政府其他部门的职能交错:一方面国家建设项目的工程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的时间都是当地政府或上级部门决定的,特别是一些政绩工程、为民工程的竣工验收和交付使用时间往往只会提前,不可能做到先审计后验收再交付使用;另一方面审计机关受到人员和业务的限制,也难以做到对所有的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这里提到的审计是指审计部门的直接审计或委托审计,不应该包括财政部门的工程审核(或称审价),因为财政部门在工程竣工决算批复之前都要进行工程直接或委托审核(或称审价)。如果审计已经包括财政部门的工程审核(或称审价),就不会存在有未经过审计的项目;如果不包括财政部门的工程审核(或称审价),那么所有的政府投资项目在工程竣工决算批复之前审计部门都要进行审计也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二、审计的监督职能不应与政府其他部门的管理职能相混淆

根据《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计机关主要对建设项目预(概)算执行过程中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包括对与建设项目直接有关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供货等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从而保证项目建设所需资金通过正常的渠道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并合理分配到建设项目的各方面;根据《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财政部门负责编制与国家财力相适应的基本建设财政预算,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在项目预算、工程重大变更价款方面,遵照“按计划、按预算、按合同、按进度”的原则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工程款直接支付;在竣工决算方面,负责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概、预、决算的审核(或称审价)和基本建设项目工程财务决算的审核批复,确认、审批政府投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核定新增资产,监督新增资产及时移交与登记;对政府投资重大项目进行绩效评价与考核。

从行政监督的角度看,审计部门主要履行行政监督职能,即监督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本身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有效性。其监督的对象是项目财政财务收支的主体即建设单位;从行政管理角度看,财政部门主要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即管理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本身的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其管理的对象也应该是项目财政财务收支的主体即建设单位;从分工职责角度看,审计机关除了对建设单位和建设项目本身的审计外,还有延伸审计的职能,可以对财政部门已审核过的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监督,但这种审计监督不能干涉其他部门正常的行政管理职责。目前有些地方的审计机关直接(或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竣工决算价款(即造价)进行确认审计,并将审计结论作为最终结论,不仅在程序上不符合行政管理与监督的有关规定,容易造成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监督缺位,而且财政部门对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概、预、决算的审核(或称审价)结论和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财务决算的审核批复若以审计结论为依据,还容易出现审计与财政职能的“错位”,产生以监督代替管理的现象,混淆了监督与管理的职责,导致审计机关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形成事实上的“越位”。一方面审计机关直接或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得出的工程竣工决算,不可能有另外的政府监督机关进行再监督,会造成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的监督缺位;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对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概、预、决算的审核(或称审价)结论和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财务决算的审核批复若以审计结论为依据,还会产生审计与财政的职能“错位”。这种混淆监督与管理的程序,往往容易造成管理部门难以管理,监督部门缺乏监督,还容易滋生腐败。因此,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工程竣工决算的确认管理应以财政部门为主,审计部门应保持其独立的审计监督机制。审计和财政部门作为政府综合经济监督管理的行政职能部门,二者有各自的职责范围,财政属于管理类的行政职能部门,审计则属于监督类的行政职能部门,不能混淆,更不能替代,否则会造成政府部门职能混淆,职责不明,进而出现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的越位和缺位现象。

三、审计工作的前移容易造成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秩序的混乱

根据《审计法》和《审计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审计机关主要是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也就应以事后审计监督为主。按照正常的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建设单位竣工决算完成以后再提交审计。可是,近年来各地审计机关在国家建设项目审计中,较普遍地提前介入,开展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工程价款(即造价)的确认审计,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审计确定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工程结算价格。有的通过对建设单位下达关于工程价款的审计结论,有的还对施工单位下达审计结论,由此也经常引发了施工单位对审计结论的诉讼,而且已有审计机关败诉的案例。这就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竣工决算尚未完成,如何能提交审计?既然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竣工决算还未完成,审计如何能得出竣工决算结论?二是审计(或委托审计)得出的竣工决算结论是否正确如何判定?建设单位对自己的建设项目竣工决算都没有得出结论,审计机关如何能判定建设单位是否违反规定,犹如工厂生产的产品,自己都未检验是否合格,更没有提供市场去销售,质检部门如何能判定产品是否合格呢?处罚依据又如何确定?三是审计机关是政府综合经济监督的行政职能部门,一般不会再有政府其他的部门进行监督,又如何能监督审计(或委托审计)得出的竣工决算结论是否正确呢?可见,审计机关直接作出关于工程价款的审计结论的做法已经超出了审计权限,审计机关就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合同存在的争议作出审计结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审计法》也没有明确审计机关具有这样的权力。更重要的是,审计机关直接作出关于工程价款的审计结论的做法,也失去了自身作为监督者的身份。审计工作的前移,只会打乱基本建设项目的管理秩序。

财务审核论文篇10

关键词:收集资料;跟踪评审;实勘;工程变更

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无纸化办公和网络资源共享成为政府公共管理的内在要求。如何使财政投资评审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进而推动财政投资评审业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将是建设现代财政投资评审制度不可或缺的议题。当前财政支出增长过快、效益不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较低的状况虽然得到改善,但是,还有待进一步的规范和加强。强化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仍是财政支出改革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 加强财政投资评审管理的重要性

财政投资评审是财政调节和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政府投资项目资金管理、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过去,地方财政多为吃饭财政,预算外资金分散在各部门管理,财政支出主要是工资和基本的运行经费,财力不足,没有能力进行大规模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财政收入逐年增长,财政体制由过去的建设财政、吃饭财政,向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且力求均等化为主要工作方向和目标的公共财政体制转变,公共财政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如何科学合理安排使用财政资金,需要科学的理财观、用财观。通过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对预算安排的项目进行评估、考察和现场核实,进而降低投资成本,减少项目建设中不应有的浪费,是财政投资资源配置职能在履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

2 如做提高财政投资评审管理

2.1建立健全财政投资评审的法规体系,实现依法行政

一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制定财政投资评审的行政法规,以规范政府财政投资评审机构、项目管理部门和建设单位的行为,使财政投资评审工作依法进行;二是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并财政投资评审的部门规章,将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贯穿于预算审核、资金拨付和采购控制等活动中;三是建立统一的财政投资评审操作规范, 统一评审工作程序,完善质量保障体系,规范投资评审行为;四是制定财政投资评审结果方面的财务处理规定,将财政投资评审的结果作为建设单位进行财务处理的依据,使财政投资评审具有广泛的权威性。通过必要的规章制度, 将财政投资评审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2.2 收集分析评审资料

(1)研读合同文件,确定结算方式

要深入了解招标公告、招标文件、招标答疑、工程量清单、投标书、中标通知书、施工合同、经审批的施工方案,因为其中不少条款直接关系到该项目工程造价的确定。若发现这些文件内容相互矛盾或合同有漏洞时,要按照招投标法及合同文件的优先解释顺序来确定结算方式。

(3) 确认工程范围,做到无缝对接

要详细了解施工单位所承揽工程的工程范围、开竣工时间、工程地点、材料供应方式等,以便于确定执行什么定额、执行什么时期的定额、执行什么时期的材料价格信息、供应材料应记取那些费用;当一个项目有几个施工单位时,我们在结算评审时就必须首先划分清楚总包与分包、分包与分包之间的承包范围。审阅这些合同时,应对各承包单位的承包范围反复检查,以便于在结算评审时做到无缝对接,既不造成某些分项工程重复计价,又不造成漏项。

(3)检查设计图纸,查找有无漏洞

一要检查设计图纸是否手续完善、签章齐全。二要在开始评审之前与建设单位具体负责工程的人员核实所提供的图纸与已建成的实体是否一致。三要认真掌握设计图纸的具体要求,克服因施工图纸设计深度不够而导致对一些部位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要求交代不清不详甚至前后矛盾的情况,避免引发投资预算失控。

(4)推敲现场签证,严控索赔费用

详细阅读每一份现场签证和变更资料,检查其内容是否存在与施工图纸重复之处。通过逐一核对工程量清单,检查签证或变更内容是否已含在招标文件要求的报价范围之内,检查签证或变更内容是否属于正常施工条件下的技术措施(这种措施一般在投标预算时就已考虑,不应重复计价),是否应计入组织措施费之中(文明施工费,安全施工费,冬雨季施工费等,这些费用以费率形式计入投标预算之中,不应重复计取)。对于现场签证单和变更资料,必须逐条、逐字细看,仔细斟酌,千方百计查找有无漏洞,有无虚签的现象。

(5)查阅竣工资料,核实隐蔽工程

认真阅读竣工资料,因为大部分施工单位的资料人员和造价人员都是两套人马,加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质检站的相关人员都要在竣工资料上签字,并且竣工资料会翔实记录每一道施工程序的具体时间和使用材料,所以通过阅读竣工资料,评审人员可以较准确地掌握土方开挖尺寸、换土厚度及填料配比、天棚外墙屋顶的保温材料及做法等许多隐蔽工程信息,了解实际使用的混凝土标号及外加剂掺量和品名,为我们核实签证提供有力证据。对于由于甲方原因未能按原定合同工期施工的工程,可以准确掌握工程施工进度,从而正确界定工程结算时那些材料该按那个时间段的材料指导价执行,可以确定工程的那些部分进行了冬期施工等等。

(6)审核上报结算,查找增减项目

详细阅读施工单位的中标预算书和竣工结算书,了解定额的执行情况,检查分项工程有无超过设计要求的项目,或未按设计要求漏做的项目,对于超设计要求的项目有可能是建设单位要求增加的,漏做的项目有可能是建设单位要求减少的,尤其是改造工程,这种现象比较多。

(7)慎收补报资料,严防套取资金

当审定结算价与预期值差距较大时,某些建设单位就会采取各种措施试图调整审定结算,补报评审资料就是渠道之一。一些补报资料形式上手续齐全,完全符合要求,但实质上可能就是事后试图调整审定价的产物,这就要求接收事后补报的资料时要格外谨慎,必须准确区分是确因工作失误等原因造成的漏报,还是事后为增加审定额而捏造的,以避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合伙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资金。

2.3 跟踪施工动态评审

动态评审是我们财政评审机构对工程项目造价进行事中控制的有力手段,项目在施工期间,派专人跟踪施工现场,及时了解工程施工的具体情况,特别是隐蔽工程,对于真实准确地核定工程造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长期的评审工作实践,我们发现,很多工程存在着弄虚作假、以次充好、虚增冒报的现象。比如路基基础工程,重点审计的内容包括:每一结构层是否与施工图纸一致,厚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工程,钢筋的数量、直径是否与设计吻合;以及管道回填材料等等,在混凝土浇筑及覆土以后很难测定。对于这些问题,有的我们可以通过审阅评审资料和预决算资料发现,有的由于缺乏第一手现场资料,即使我们有疑惑也很难得到印证甚至就发现不了。可见,现场跟踪动态评审,是正确反映工程造价,有效开展评审工作的关键环节。

2.4 重点审查工程变更

工程造价评审中,重大错报风险多隐身于工程变更内,工程变更造价平均大约占到招标工程总造价的20%左右,有时高达50%以上,这是导致“三超”的重要原因。工程变更包括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以及原招投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中未包括的“新增工程”。

(1)合理制定各类工程变更的评审目标及思路

施工合同对工程变更的约定条款和变更资料的规范程度是审查变更费用的最佳切入点。然而大多施工合同对工程变更的约定条款比较原则、模糊且较易产生歧义,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多数只是涉及到变更事项,不具体到工程量、单价和总价款,在现场签证中,材料价格签证、土方签证和计日工签证较为多见。这些情况都要求我们针对工程变更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合理运用专业技术判断认定可能存在的错报风险区域,为进行实质性检查提供思路并确定重点,并围绕工程变更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来确定评审方案。

(2)要抓住各种工程变更的审核重点

正常的设计变更评审风险相对较小,但所占造价比重较大,评审时应结合设计变更图纸,重点关注设计变更程序的合法性、工程量的审核及综合单价的确定。一是工程洽商与签证。这类情况较为复杂,应对相关资料仔细甄别,尽可能地进行现场勘验或实地调查取证。评审时应重点审查工程洽商是否形成补充协议或得到对方响应,工程量和价格签证是否真实可信,程序及内容是否合法有效,有无虚构签证、虚增工程量或者重复计量,时间点上是否存在矛盾冲突等,尤其应当注意对隐蔽工程的变更审计。

二是其他隐性问题。这类情况与相关资料支持的变更签证不同,更具有隐蔽性、特殊性和欺骗性。重点应对合同价款中已包含或部分交叉但全额计价的变更签证,或者实际已发生变更减少但未做变更签证的项目,或者合同内工程量有偏差的项目,进行排除和审查。

2.5探索科学的投资评审办法,确保评审结论的业务质量

鉴于财政投资评审的专业性、复杂性和重复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评审质量,落实评审责任,提高评审效率。可通过采取规范工作底稿、落实三级复核和定期专家论证等办法,以强化质量控制。要求投资评审机构对所有评审项目均采取小组评审的方式,小组评审人员按业务分工建立并完善工作底稿,收集必要的文件资料,进行必要的计算和核算,提出初审意见并签字盖章等方式负责; 小组组长、业务部门负责人、评审机构负责人实行三级复核,从问题定性、定量、数据准确性、文字规范化等各方面进行复核,符合通过后提交给由财政业务处室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专家参加的论证会集体论证,形成的最终评审结论报送各有关部门。通过质量保障措施,使财政投资评审工作达到客观公正、专业服务的目的。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服务财政管理、保障财政改革顺利进行的同时,推进财政监督。要根据财政支出在预算编制、资金拨付、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的不同特点,加大对部门预算的监管力度。真正建立起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一体化的全过程监管体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集中时间和精力实施专项检查,突出监管工作的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