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6 06:20:33

幼儿文学论文

幼儿文学论文篇1

幼儿文学是启蒙文学,是构建学生精神世界的基石,也是幼儿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对幼儿的精神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它作为一个较为新兴的年轻文学门类,是儿童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分支。我国在19世纪末之前开始出现,直到晚清民初,才在出版市场出现了幼儿文学,而无论是中国幼儿文学还是外国的幼儿文学,与学前教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幼儿文学作为中国一门独立的文学门类与语文教育接轨,并经过之后的发展,使现代幼儿文学的创作达到最辉煌的时期。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在教育工具论中产生了很多收获。即便是在时代低迷时期,两者也未脱离关系。“”之后,中国新时期的幼儿文学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进入了黄金时代,并逐渐随着各界人士对语学前教育关注重视度的不断提升,两者之间的联系也由此变得更为紧密,并共同为服务于幼儿的精神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二、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现状

根据一项调查统计显示:76.82%的学生都非常喜欢幼儿文学作品,大约只有10.90%的学生表示不太喜欢,但还没有出现讨厌的状况;而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选用的幼儿文学作品的满意度方面来看,48.64%的学生表示满意,27.27%的学生认为非常满意。其中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更喜欢有漂亮图片、神奇且充满想象力的作品。调查中还发现:中国的孩子和家长对幼儿文学作品的选择和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机性问题也较为严重。但能每天坚持与孩子共同阅读的家长不到5%,而且阅读方法比较单一,时间没有保障,坚持在2个小时以上的只占到10.56%,仍有11.1%的家长没有与孩子进行过阅读交流。在这部分不交流阅读的家长中,除了文化程度低的因素之外,工作忙没时间成了最主要的原因,甚至还有一部分家长因为忙着打牌、打麻将而没时间理孩子。而对当前中国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们来说,在教学中通过文学作品的讲授培养学生的语感、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仍显不足。特别是在学前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教师对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认识不清、对幼儿文学发展史了解欠缺、相关文体知识不扎实、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教育等问题。另据一些教师反应:幼儿文学作品教材的设置方面存在一些作品陈旧、体裁单一、教育性过强、成人化倾向严重等不足。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重要作用的发挥。

三、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在幼儿文学自身的特点方面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蒙昧期,对世界充满好奇,因此,幼儿文学具有纯真、稚拙、欢愉、变换的美学特征,无论从内容的常识性方面、形式的综合性方面,还是表现的趣味性方面,它能很好地补充百科知识,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作为幼儿园教材的主要内容,都能通过更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达到提升孩子们对自然万物的认识、对个体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这些都在如《明亮的小窗》《妹妹的红雨鞋》《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我给小鸡起名字》等幼儿文学作品中有很好的体现。

(二)在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方面

经历了1996年以前的快速发展和之后数年幼儿学前教育的曲折发展,直到2008年学前教育才迎来发展最好期。随着政府及有关教育部门对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视和相关规章制度的不断出台,使得学前教育的普及度和保教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也给幼师工作教育者们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打破原有的陈旧教学观念,彻底打破“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教育模式,实行素质兴趣教育,提出了鼓励幼师进行不分级的多元化、国际化、社会化、关联化的教学新方向,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课堂延伸到课外生活中。通过幼儿文学的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各项水平,也是学前教育长远发展的基本要求。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基础教育改革日渐深入及学前教育不断备受重视的时代大环境中,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将会不断加固。

(三)在幼儿文学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方面

学前教育需要用幼儿文学作品来当作实用教材,而幼儿文学同样能够为学前教育提供所需的服务,并顺应时展趋势不断加以完善和成熟。也就是说,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依存且密不可分的联姻式关系,使得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

幼儿文学论文篇2

任何一项运动都是在一定的身体素质支持下完成的,可以说身体素质是各项运动的基础。而参加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的锻炼,不但可以发展不同的身体素质,而且能使良好的身体素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因此,应把发展身体素质与掌握各项运动技术、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两者之间互相促进。各项身体素质之间是互相影响的,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要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就应按照人的生长、发育规律来进行科学的全面的身体锻炼。全面身体锻炼对幼儿的人生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

2、通过幼儿体操的动作使幼儿会欣赏美

幼儿体操属于集体运动项目,这就要求在体操成套动作的编排上要遵循动作的整齐、对称、对比、节奏和多样的统一的形式美法则。整齐是最简单的形式美,即形体、服装、动作技术、节奏变化、动作与音乐配合、表现风格等方面的统一,没有明显的差异,给人留下庄重、刚劲、有力的印象;对称是指上下、左右或辐射的相同形状,主要表现在动作路线的对称,动作造型的对称、队形图案的对称上;对比是由具有显著差异的形式因素互相结合而成的,主要包括音乐节奏的对比,动作幅度的对比,动作刚柔力度的对比,成套组合高度起伏的对比,对比充分,使健美操组合显示出跌宕起伏,自然优美。节奏是指在运动过程中有秩序地连续,有规律地反复。构成节奏有两个重要关系:一是时间关系,指运动过程;二是力的关系,指强弱的变化。把运动过程中这种强弱的变化有规律地组合起来加以反复,便形成了节奏。在竞技健美操中节奏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音乐节奏变化和成套动作节奏的变化上:音乐节奏变化体现在速度快慢、力度大小、曲调强弱等方面;动作节奏变化体现在紧张松弛动作的交替、刚柔动作的交替、同一动作不同节奏的完成等方面。音乐节奏变化与动作节奏变化和谐一致,才展现出该项目有规律的形式美。和谐也称多样统一,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在和谐中,消除了各种差异的对立,而融合为浑然的整体,和谐的本质是多样的统一。“多样”是整体中所包含的各部分在形式上相互区别的差异性,体现了各种事物个性的千姿百态和丰富变化。在幼儿体操中体现在动作组合、难度动作和过渡连接动作、移动路线和动作节奏的多样性上。多样性增强活动的可视性和观赏性,同时全面反映运动员各个方面的能力。所谓“统一”是整体中包含的大部分在形式上的某种共同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呼应和衬托的关系,体现了各个事物的共性和整体联系。无论幼儿体操的动作编排、姿态造型如何多样,都符合成套动作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和幼儿体操的最根本的特色。

3、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

幼儿文学论文篇3

《 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探究 》

摘要:当前,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存在较大差异,最为突出的是城乡教师队伍、教育投资、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差距。为了缩小这种发展差异,促进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有必要对这些差异因素进行分析,并拟定针对性较强的改进方案。接下来,本文将对公平视域下中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进行探讨。

关键词:公平视域;中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

学前教育的实施效果关乎着幼儿的智力发展和健康成长,但是,就我国当前学前教育发展情况来看,城乡学前教育存在较大的发展差异,总体上农村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较低,不利于农村幼儿的健康发展和成长。为了改善这种局势,缩小城乡学前教育之间的差异,实现两者均衡、健康发展,应当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农村学前教育建设,改善农村学前教育的环境,提升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

一、城乡学前教育的发展差异分析

(一)教师队伍方面的差异

首先,从教师入职门槛来看,城市幼儿园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较高,而在我国农村地区,幼儿园对教师普遍没有太多的学历要求。因此,一般而言,城市幼儿教师的学历起点比农村幼儿教师的学历起点要高。同时,从入职以后的情况来看,城市幼儿园比较重视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考核,教师为了增强自身竞争力,往往会进行深层次的专业学习;反观农村幼儿园,很少会对教师的职称提出明确要求,尽管部分教师会重视自我提升,但由于农村条件有限,教师缺乏专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也就是说,由于城市幼儿教师接受过高等教育、拥有高学历,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都较高,加上能够通过再学习和深造实现自我提升,教师的教学实力便更强。所以,城市幼儿园有着庞大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而农村幼儿教师本身就很少接受先进教学理念的熏陶,加上这部分教师难以有机会进行深造,因此农村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相对较差。由此可见,城乡学前教育存在教师队伍方面的差异。

(二)教育投资方面的差异

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幼儿园的教育资金也较充足,能够为学前教育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幼儿园拥有的教学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方面的教育资源)较丰富,而且也具有持续改善和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的能力,使得幼儿园可以不断完善教学设备,更新体育、娱乐设施,保证幼儿能够接受较好的学前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待遇[1]。但在农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幼儿园的教育资金投入相对较匮乏,无法以充足的资金来进行基础建设,教学设施设备等也无法定期进行检修、维护,加上教学资源相对较少,因此难以充分提起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障,教育质量和效率都远不如城市幼儿园。可以说,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较大差异,导致了两者在教育资金投入、教育资源的开发和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距,对学前教育的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三)教育机会方面的差异

在我国,城乡学前教育机会的差异较显著,集中体现为城乡幼儿园的数量和质量差异较大。在城市,幼儿园的数量较多、规模较大,教学设备和体育、娱乐设施都较齐全,环境也较好,因而幼儿园的质量相对较高。同时,多数幼儿园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内容和计划,能够有效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反观农村幼儿园,不仅幼儿园数量较少、规模较小,能够获得学前教育机会的幼儿不到50%,而且大部分幼儿园的设施设备不够完善,教学环境也较差,因而幼儿园的质量普遍不高,幼儿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得不到保证。总体来说,我国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起点比城市要低得多,两者在教育机会方面存在较悬殊的差异。

(四)教育质量方面的差异

首先,城市幼儿比农村幼儿的入学准备更充足。有研究证实,如果幼儿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较高,幼儿在进幼儿园之前的数学准备、语言准备和学习品质等都更高,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发展、学习方式和语言能力也相对更高。很明显,从整体情况来看,农村家庭比城市家庭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都更低。因此,和城市幼儿相比,农村幼儿所做的入学准备要差一些。正因为如此,尽管当前农村幼儿园的入园率越来越高,但幼儿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接受能力无法达到城市幼儿的水平。所以,农村幼儿比城市幼儿的学习质量要差。其次,由于农村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对较低,没有合理运用个体差异化的教学方法,自身引导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致使教学质量难以有效提升。因此,城乡在学前教育质量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二、基于公平视域下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

(一)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

第一,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对教师队伍进行科学规划。为此,不仅要相应提高对教师的学历要求,同时在选拔教师的时候,要对其专业知识、教学水平进行整体考核,以确保所选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教学能力。第二,要重视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对教师业务水平进行整体优化。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幼儿教师参加理论知识以及教学、管理实践方面的培训,向教师介绍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并对实践中所需要的课堂教学技能和管理技能进行实操训练,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2]。在结束课程培训后,要及时对幼儿教师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以确保幼儿教师的培训质量和效果,促使教师能够将这些知识和能力灵活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去。同时,也可以定期邀请丰富实践经验的学前教育专家、学者来幼儿园进行讲座,使幼儿教师能够接受先进思想观念的熏陶,跟上时代的步伐。还应该加强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实现教师的自我提升。

(二)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扶持

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扶持。地方教育部门可以拟定有关政策,增加农村幼儿园的数量,提高农村幼儿园的建设要求,优化农村幼儿园的设施设备和教学环境,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整体质量,为农村幼儿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3]。其次,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以有效缓解农村幼儿园的办学压力,确保农村幼儿园可以有更多的教育资金来完善教育资源、加强基础建设,促使幼儿教师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学前教育工作。再者,由于城乡学前教育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均衡导致的,政府有必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以有效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

(三)重视城乡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水平,有必要加强城乡地区幼儿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使农村幼儿园能够在交流合作过程中接触到更加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从城市同行那里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和资源。城市幼儿园可以定时定期派遣幼儿教师去农村地区进行讲学,农村幼儿园也可以定时输送幼儿教师去城市进行学习,加强城市和农村幼教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双方教师可以通过知识讲座、课堂教学等多种方式实现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使农村幼儿教师更加直接地通过业务培训学习到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一方面,城市幼儿教师可以在对农村幼儿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农村幼儿的认知水平、学习情况,自己也获得更多的教育体验;另一方面,农村幼儿教师能够在城市幼儿教师的引领下,学习城市幼儿教师的成功经验,和城市幼儿教师共同探讨优化农村幼儿教学的具体措施[4]。这对改进农村学前教育策略、缩小城乡学前教育差异有较好的帮助。综上所述,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显著,为了提高城乡学前教育的水平,实现城乡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一方面应当正视这种发展差距,一方面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以便有效地缓解农村幼儿园办学压力,并适当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还应出台具体措施,加强城乡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合作,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先进教育理念,使农村学前教育获得整体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水仙.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探究[J].新校园(阅读),2015,09:164.

[2]杨帆.公平视域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发展差异分析[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1:128-130.

幼儿文学论文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对策;小学化

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普遍面临着教育小学化的问题,该问题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现象,相关教育部门要强化管理、监督以及指导幼儿教育工作,并通过大力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帮助社会以及幼儿园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通过不断应用和研究幼儿教育工艺学,使幼师的德育素质以及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以有效的缓解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1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出现的原因分析

1.1家长需求相对扭曲:绝大多数幼儿家长并不能理解和遵循孩子的教育规律,容易受到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影响,其中,以家长的攀比心态尤为严重。这就表现为接幼儿放学,直接询问其:“今天老师都教给你什么了?学会多少?背诵了几首唐诗?新学了多少汉字?……”在这种错误以及盲目的教育需求下,使得现阶段的幼儿教学过早的出现小学化现象。1.2幼儿园被较强的功利性所导向:目前,部分承包性质的公办幼儿园或民办幼儿园,基于对家长错误、盲目教学需求的迎合,实现提升办学的经济效益的目的,而有意识的去将幼儿教育小学化。例如,幼儿园更注重对幼儿教育的外显行为进行凸显,把教育经历全部放在幼儿学习识字、语言、速算以及英语等方面,从表面上看,幼儿是能够掌握多方面知识,并彰显了幼儿园教育的高水准和高责任意识,从而使家长放心的将孩子交给幼儿园。但家长们往往忽略了一点,上述外显行为只需要在短期培训就可以实现一定的效果,但幼儿智力潜能以及良好习惯形成均需要幼儿园的不断培养和引导,该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教育过程。由此可见,在幼儿园被这种较强的功利性所导向的背景下,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愈发严重。1.3幼儿园师资水平相对薄弱: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师是作为直接参与者存在的,其教育素养以及理念都会对幼儿教育效果以及幼儿的未来发展产生直接影响。现阶段我国部分幼儿园所聘任的幼师,并没有受到专业、系统的幼师专业教育资质培训,导致其并没有较高水平的理论教育素养。同时,还有部分幼儿园返聘小学退休的老教师,使其担任园中的幼师或更高的职位。小学退休的老教师往往教育观念相对传统,缺乏灵活的教学方法,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另外,由于教育部门对幼师资质的要求并不是很严格,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也导致幼儿教育过早的小学化。

2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出现的负面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对幼儿的身体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幼儿的身体正处于发育状态,倘若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大脑疲劳以及视觉疲劳。另外,幼儿的骨骼处于发育初始阶段,在过早的小学化教育下,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幼儿出现身体消瘦情况,同时,也会伴有身姿不端正等问题发生。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也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幼儿教育小学化不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与水平,这是由于幼儿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学习能力。倘若幼师执意对其过早的进去小学化教育,将会使幼儿产生畏难心理,对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极为不利。

3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重要手段

3.1对正确幼儿园教育观的宣传进行不断强化:相关部门要对幼儿教育的宗旨进行大力宣传,使整个社会都能够充分了解幼儿教育。例如,各地区可以通过对幼教专家的定期组织,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对幼儿教育科学知识进行宣传,面向社会提供幼教指导与咨询。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要协同幼儿园对家长的一系列错误幼儿教育认识加以扭转,使整个家长群体以及幼儿教育群体都能够意识到幼儿园教育不仅仅局限于提升幼儿的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对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具备良好的自利能力以及集体意识,从而使幼儿得到健康的进步与发展。3.2建设一个高素质的幼儿园师资队伍:幼儿园要对幼师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进行提升,主要包括两种途径。其一,要严格把关聘任的幼师资质,并规范聘任幼师要求,只有达到相应的标准,幼儿园方能对其进行聘任;其二,幼儿园要进一步强化培训幼师与幼教管理干部,对其进行再教育,从而使其教育观念得到及时的更新,对其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3.3相关部分要对其教育监管智能进行充分发挥: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资格的审查与监管,强化指导幼儿园办园的具体行为,包括幼儿园的教师职称评定、考核评价标准、教学玩具以及教学用书的管理,杜绝幼儿园对课程进行任意增设现象发生,同时,还要对评估年审机制进行不断完善,科学的考评幼师资质,以进一步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另外,相关部门也要对幼儿教育的管理监督制度进行不断的健全,并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全面实施国家教委的有关政策,对社会力量的多形式、多渠道的对幼教事业进行支持发展的行为进行积极鼓励,使幼儿入园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并使幼儿教育的供需矛盾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从而使幼儿教育小学化显现得到有效的改善。

4结语

综上所述,从幼儿的长远健康发展角度来看,幼儿教学小学化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教育部分以及相关社会各界力量要对该现象进行严格的纠正,遵循幼儿的心理和身体发展规律,开展幼儿教育,从而使幼儿能够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目的。

作者:公维平 单位:新泰市实验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李璐.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2):148-149.

[2]赵康,徐海东,王家铭等.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原因及对策[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12):71-72.

幼儿文学论文篇5

关键词:认知内驱力自我——增强驱力附属内驱力钢琴教育

音乐教育中对钢琴的学习不仅可以培育儿童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美感促进其心理品质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儿童思维的发展。然而现实中的钢琴教育,并不一定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因此,如何激发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成为每一个钢琴教育者最为关心的问题。美国著名教育家奥苏贝尔认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具体地说,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成就动机主要由三方面的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增强驱力,附属内驱力。”这一思想对我们研究、指导钢琴教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钢琴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认知内驱力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所谓认知内驱力,就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简言之,就是一种求知的需要,它主要发自学生好奇的倾向,以及探究、操作、理解和应付环境的心理倾向。学生的这些倾向或心理需要开始时只是潜在的,这种潜在的动机只有在不断取得成功时才能表现出来。

幼儿期指的是年龄在三岁到六七岁的孩子。这个年龄阶段的特征体现为认知内驱力较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具有好学的态度。在钢琴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对钢琴的好奇心来教授知识。儿童在接触、学习钢琴之前,可以先让他聆听一些优美的钢琴曲,当他观察到弹奏钢琴的美妙之处,产生强烈的弹奏欲望时,再让他接触、学习钢琴。

二、自我——增强内驱力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成就动机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自我——增强内驱力。自我——增强内驱力反映了一个要求凭自己的才能和成就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的愿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种需求日益加剧,这与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这是一种外部动机。它与认知内驱力的不同在于,并不是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是把成就看作赢得地位及自尊心的根源。

尽管这种内驱力具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特征,但并不是说在幼儿时期没有这种自我——增强内驱力。在同孩子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孩子有时会问老师一些问题,如“我现在学习钢琴,等长大后我也可以像老师一样教学生吗?”或“长大后,我也能像郎朗(国际著名的钢琴家)那样弹得那么好吗?”这恰恰说明在孩子的心中也是具有这种自我——增强内驱力的。尽管这种内驱力会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但如果能够适当地加以利用,可以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三、附属内驱力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

附属内驱力指的是学生为了保持师长们对他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一般说来,这种附属内驱力在成就动机中的比重成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的。但不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它的作用会越来越小。在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一个关爱的眼神或一句鼓励的话都会给学生很大的影响。尤其对初学钢琴的幼儿来说,不论是音乐知识还是弹奏方法对他们来说都是较难理解的,因此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态度要以鼓励或赞扬为主。但是,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应掌握批评与表扬的分寸。上钢琴课时,如果学生弹奏得质量不够好,但听得出是努力练习过的,这种情况下,就不要轻易地批评,最好先予以肯定,之后再指出缺点,并帮助学生改正。如果学生弹奏的质量还不错,但没用功,只是依赖个人音乐素质,这种情况就不能盲目表扬,而应当指出其缺点,加以改正。

四、有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钢琴

1.教师的教育观念

一个学习钢琴的孩子,他将来有可能在艺术的道路上发展下去,成为一名钢琴家,也可能成为一名数学家,但不管怎样都不能偏离钢琴教育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目的。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认真地尽心尽力地去教育孩子;其次,不能把钢琴教育当作无休止的对技能、技巧的学习。当然技术是要为演奏准备的,但最终目的还是要去弹奏曲子。要让孩子多接触优秀的乐曲,真正让他们体会到弹琴的乐趣,而不要给他们一种弹钢琴就是“痛苦的练习技巧”这样的认识。

“人是情感的动物”,情感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使学生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钢琴的学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和培养好别人的情感。”因此,教师应当真正去爱、去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学习,给学生以亲切感、信任感。因此,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2.教学方法要灵活贴切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要枯燥、单一,要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娱乐。例如,儿童具有爱玩的天性,我们要尊重儿童这种爱玩的天性。在上课的过程中可适当地与他们做些游戏,但做游戏也不是漫无目的。我们可以在钢琴上弹出不同的音,然后让孩子来猜出音高的音名,目的是锻炼孩子听音的准确性,让他们记住音高,或者,在琴键的上方用张纸挡住孩子的视线不让他看到琴键,然后让他在钢琴上找出do、re、mi的位置,目的是让他们能够熟悉钢琴键盘及每个音的位置,为以后视奏打基础等等。这些方法能给孩子们带来新鲜感,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此外,还可以找一些简易的钢琴四手联弹曲目,让孩子增加对钢琴的了解,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施良方著《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幼儿文学论文篇6

一、萌发幼儿的审美情感。

美术作品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体现出来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是萌发幼儿审美情感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让幼儿观察各种物体的形状、色彩,如蓝天白云、桃红柳绿、青山绿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它们都会给幼儿带来心灵和视角上的愉悦感,并让幼儿说说这些自然画面为什么会这样美?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知道娇艳的玫瑰和暗绿的叶于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鲜明的感觉,这是色彩美;形态各异的花卉树木排列在一起,给人以错落有致的感觉,这是形态美;古色古香的凉亭,在绿树红花的掩映下,给人以秀丽的感觉,这是艺术美。渐渐地他们会发现周围事物中蕴涵的自然美,这样就丰富了幼儿头脑中的“内在图式”,积累了创作的素材。

二、创设游戏化的绘画情景。

如何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真正体验到快乐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创设游戏化的绘画情景。因为游戏是一种能够使幼儿将内部精神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外部表现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幼儿美术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我们应当充分地利用游戏,为幼儿的艺术创造提供条件,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如命题画花布,我是这样安排的:我边抱着布娃娃,边说:“过几天,就是小丽丽的生日了,她很想穿一条漂亮的花裙于,我们送给她好吗?”幼儿齐声说:“好!”接着我又说:“不过在做裙子前,先要设计一些美丽的花布,你们想想看小丽丽喜欢什么样的花布呢?”幼儿可来劲了,争着说出了格子布、彩条布、点子布、星星花布、小动物花布等……整节课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我是花布设计师”这种快乐的情景中,大胆想象,设计出各种色彩鲜艳、图案新颖的花布,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进行恰到好处的指导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作画技能、创新能力等等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地加以引导。如郭屹腾小朋友想象力比较丰富,作画大胆,构思新颖,但有急于求成的小缺点,他的作品粗看比较零乱。色彩单调,细品方知其中的新奇之处,对于这样的孩于,我一方面肯定他的独创性,另一方面则用商讨的口吻,鼓励他认真选色、涂色,丰富画面的色彩。纪歆怡小朋友喜欢临摹范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是她的作画优点,也许是女孩的天性——爱美的缘故吧!不管什么画面,都喜欢添画上翩翩起舞的蝴蝶、振翅欲飞的蜻蜓,我在赞赏她良好的作画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她联系生活经验,拓宽思路,向她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诸如“哇,这么漂亮的大轮船开在海洋里,谁来欢迎它呢?”、“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这么快乐?他们在干什么?”……慢慢地她的思路开阔了许多,添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对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幼儿,我更是不断地鼓励、赞赏他(她),使他们充满信心,大胆地绘画。

四、走进幼儿的绘画世界

幼儿的“真实”世界与成人的现实世界是不同的,让幼儿像成人那样临摹、写生,是有悖于“童心”的,他们的画往往是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鱼可以游到大上,太阳、飞鸟、白云画在地上,对于这样天马行空的幻想,教师要表示赞赏,千万不能作贬低性的批评,比如说“你怎么回事,别的都画得好好的,偏偏就画上个黑太阳。”、“哎呀,怎么把鱼画到树上去了。”这样你会大大挫伤幼儿的自尊心,扑灭了求异思维的火花,而应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态,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表现与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与鼓励。一次美术课中,陈源画了几只可爱的小猫眯和小鱼,我看了暗自一喜:嗯,陈源画得真好。可当我再次回到他身边时,好好的一张画己面目全非,只见画面上刷刷刷地画上了几条黑曲线和一团火红的东西,我真想批评他,他却仰起小脸,娓娓动听地讲起了其中的故事:“一天早晨,猫妈妈带着小猫去河边钓鱼,忽然树林里冒起了黑烟,起火了,你看猫妈妈要去打电话报警呢……”你瞧,孩于的想象力多么丰富,我差点错怪了他,我们应该珍视这份童心,让更多的幼儿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中尽情地泼墨挥毫,表达他的思想感情。

五、正面评价幼儿的作品。

古尔维奇说:“幼儿的评价、见解往往是很原始的,并且大致在他们的概念范围内转来转去,好与坏,好听与不好听,喜欢与不喜欢,虽然如此,但无论如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视这个美学见解的幼芽。”为了呵护这棵幼芽,我让幼儿主动参与评价同伴的作品,允许先画好的幼儿,自由参观别组同伴的作品,看看谁的画最美?谁的画最有趣?谁的画最有创意?然后尽可能多地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既乐于欣赏技能强、创意新的作品,又在那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给予每个幼儿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由此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和热情。

幼儿文学论文篇7

为了比较全面真实反映幼儿园英语师资现状,笔者整理了中国知网上近三年来所有关于幼儿园英语师资现状调查文献,并从中选出最新和最具代表性的15份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一)教师数量匮乏。

很多地区幼儿园的兼职或外聘英语教师达超过50%以上,其中天津市和常德地区的幼儿园中兼职或外聘的英语教师高达75%和96%。如此过高比例的兼职或外聘教师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二)教师学历不高。

目前幼儿园英语教师的学历以大专为主,虽然有的幼儿园也有较高比例的本科学历英语教师,但大多数是后来进修获得的本科学历。此外有的地区幼儿园如西安市和常德地区还有20%和25%的高中或中专学历。

(三)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幼儿园英语教师的专业主要是学前教育、英语教育及少数艺术、中文等专业,毕业于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师资寥寥无几。这样的教师不是缺少幼教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就是缺乏英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难以胜任幼儿园英语教学。

(四)英语教师教龄短,教学经验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很多幼儿园英语教师的教龄都在5年以内,而且教学经验不足,能力有限。这说明高校开设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已经滞后,未能更早、更多地为幼儿园英语教育提供更优秀的师资,致使幼儿园英语教育质量低下。

(五)英语教师性别比例不合理。

当前我国幼儿园英语教师绝大多数是女性,男性英语教师及其匮乏,很多幼儿园男性英语教师的比例为零。这种现象不利于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当前很多幼儿园英语教师在幼教及英语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方面比较欠缺,同时系统学习过幼儿教育和英语教育理论知识的英语教师的比例只有20%左右。这样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储备显然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当前幼儿园英语教师需要加强的英语知识有词汇、语法及英语文化等,需要提高的英语应用能力有听力、阅读及写作等。虽然统计结果显示天津、武汉及西安等地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语音和英语口语相对较好,但从其他调查数据看,情况并非乐观,比如宁波市幼儿园只有18.3%的英语教师认为自己的英语语音语调标准,常德地区40.8%的幼儿园英语教师对自己的英语口语水平不满意,61%的幼儿园园长对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不满意。由此可见,提高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专业素养仍然非常必要。

二、加快高校学前英语教育改革,培养合格幼儿英语师资

(一)科学制定学前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重要依据是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规格。针对当前幼儿园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不全面、素质不高、能力低下的现状,高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应该将其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学前教育及英语教育基础理论知识、文化知识、教育教学技能、人文素养及职业道德,胜任幼儿园及幼儿教育机构的英语教学、管理及教科研工作的新型高等专业人才。

(二)合理设置学前英语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前幼儿园英语教师在幼儿教育理论、英语语言学、幼儿英语教育理论、英语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以及教育教学技能等方面均匀不同程度欠缺说明以往简单地将幼儿教育与英语教育的课程混搭是不可能培养出优秀师资的。学前英语教育专业较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包括:1.思想道德、文学、体育、心理健康等公共基础课程,以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职业情感和人文素养等;2.学前心理学、教育学,英语语言学、幼儿英语教育学等专业理论课程,以夯实学生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3.英语语音语调、词汇、语法与修辞、英美文化概况、英语视听说、英语泛读、英语精读、英汉翻译、英美文学、幼儿英语歌曲与表演、幼儿英语活动设计等专业基础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4.摄影、书法、营养与健康等专业先修课程,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技能;5.专业见习、实习等专业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教书育人能力。

(三)改革创新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模式

当前幼儿园英语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低下、教育教学能力不足除了与他们在学校受教育时的专业课程设置有关,还与其受教育是所用的传统、低效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科知识体系为顺序、学科内容为载体、学校教室为空间”这一教学模式密不可分。为了确保培养出优秀的幼儿园英语师资,高校学前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模式应该革新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健康发展和未来职业需求为导向”,采用交际法、情境教学法、社团学习法、任务型学习法及多媒体、网络等多样性教育教学手段,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高校教育和幼儿园实践为纽带,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新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四)合理提升培养层次、扩大招生规模、调整生源性别结构

鉴于目前幼儿园英语师资学历不高、数量不够、性别失衡的现状,有条件的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学前英语本科及研究生层次教育,并根据社会对幼儿园英语师资实际需求和办学能力合理扩大招生规模及男性幼儿英语教师比例,从而为促进幼儿园英语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英语师资。

(五)积极开展职后培训,提升在职幼儿园职业素养

幼儿文学论文篇8

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的量单位的词。它按表示事物单位和表示动作单位的不同而分成物量词和动量词两大类。表示事物的计量单位的量词是物量词。如:个、把、根;表示动作行为的计量单位的量词是动量词,如:趟、次、回。其中,物量词又可根据自身特点分成个体量词、临时量词和集合量词等。量词的主要功能是计量,如“一只鸡”、“一个鼻子”、“一颗菜”等量词运用的好,可以准确地计算和指称各种事物。但是,量词是语言运用中所起的作用,还远不限于此。

量词运用的普遍性和多样性是汉语的一大特点。汉语的词量十分丰富,而且有大量富有形象性的量词。所以准确的使用量词,在语言表达的明确性和修辞效果上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量词在表达过程中有特殊作用:1、有助于同音词、多义词的区别。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如:“一阵风”和“一窝蜂”,由于“阵”和“窝”两个不同的量词,就把同音词“风”和“蜂”区别开了。有些量词由于有鲜明的形象性,而提高了修辞效果。如:“一线希望”、“一弯新月”、“一缕炊烟”等等。2、量词有助于不同情感的表达。有的量词自身就有一定的褒贬色彩,如果运用得当,有助于思想感情的传递和表达。如:“一绺头发”和“一撮头发”,量词不同,感情就不一样。“一绺”给人一种喜爱的感觉,“一撮”却给人一种厌恶的感受。“一席话”和“一堆话”,表达效果也不一样。前者含有敬意,后者使人感到厌烦。可见,相同事物由于表达的感情不同,除了需要用不同的形容词去修饰外,对量词的选择也有相应的要求。量词所具有的多方面的特殊表达作用,使我们的语言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在语言运用中,选用最贴切的量词,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明确性,还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收到好的表达效果。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和量词的搭配是确定的,量词的数目越来越多,表达也越来越精细具体,导致人们至今不能找出量词的全面有效的使用规律。量词的这些特点,给学龄前幼儿在掌握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他们的口语中,经常会出现量词使用不当,这不仅会造成幼儿语言表达的错误,还会导致计算中的混淆。

4-7岁学龄前幼儿掌握汉语量词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如何,对幼儿的语言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对这个问题作了一次调查研究,希望对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方法

(一)对象

4-7岁学龄前幼儿共160人,其中4岁幼儿20人,5岁幼儿20人,6岁幼儿60人,7岁幼儿60人,此次被试幼儿都是从我们杭橡幼儿园抽取,其中4-7岁幼儿各组男女各半。

(二)材料

根据吕淑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80年5月版)中“名量词配合表”,挑选了儿童比较熟悉的名词60个,编成测查题目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看图说量词(48个名词画成图片让幼儿说出该名词应与什么量词搭配);另一类是量词填空(该题目是测查名量词搭配为目的的)共绘制图片48张,60个题目,作为测查名词搭配量词34个,(可与多个名词搭配的量词均作为一个计入量词总数)(见附表二)。全部测查量词分为三类:

个体量词:用于个体人或事物,可逐个计数的名词前所用的量词。个体量词具有特定性,不能随便使用。如:“个”的使用范围最广,可以跟许多名词连用,但都用“个”,会失去形象性,同时也不符合汉语的习惯。又如:“一个人”“一件衣服”“一条鱼”中的“个”、“件”、“条”等等。

临时量词:指从名词临时借用的量词,这类词主要是借装盛物体的器物来计量,具有表量作用。如:“一碗米饭”“一盘棋”中的“碗”、“盘”等等。

集合量词:用于由两个以上个体组成的事物,是组成双计量的名词前所用的量词。如:“一双筷子”、“一排牙齿”、“一片树林”中的“双”、“排”、“片”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个体量词的使用频率较高,临时量词和集合量词较少。因此,在我的测查材料中有个体量词27个,临时量词4个,集合量词5个。

(三)方法

本研究采用个别测查方法。首先,对各班进行测查前的训练,采用看图讲话的形式,按照统一的要求逐个逐项对幼儿进行测定。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用普通话问幼儿:“这是什么?”幼儿回答正确就给予肯定,若幼儿未答出量词,可以追问:“有多少?”让幼儿理解和运用。若测试对幼儿有直接关系的词,如:“鼻子”、“脚”、“被子”等,当幼儿回答不出来可提示:“你有多少脚?睡觉盖多少被?”让幼儿作出正确的回答如实记录每位小朋友的调查表上,以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名、量词配合表”为评定反应正误的标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各班幼儿掌握量词的成绩(见附表一)分析

从附表一可以看出,4-7岁幼儿掌握量词的发展趋势:幼儿掌握量词的成绩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4、5、6、7岁幼儿掌握各类量词的成绩均表现不同的水平,每一个年龄同前一个年龄组比都有较明显的发展。其中,四岁幼儿经预测他们不会使用临时量词和集合量词,我在正式测查中这两类词免测。在测试中表明易为幼儿掌握的量词都是在口语中使用频率高的量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四岁幼儿掌握了和相应名词搭配的两个量词:“个”、“只”,他们在使用这两个量词的时候表现了严重的泛化,即普遍的使用“个”、“只”来计量各种物体,如:“一个毛毛虫”“一个饼干”、“一只鱼”等等。五岁幼儿掌握了“个、只、条、片”等4个量词;六岁幼儿掌握了量词14个;7岁幼儿掌握了23个量词。因此我认为各年龄的幼儿掌握量词数量发展是显著的。测查中我也发现幼儿对临时量词掌握的顺序大体上是一致的,其中与“饭”搭配的量词“碗”4-7岁幼儿使用的正确率居于首位,五岁幼儿正确率是32%,六岁幼儿为47%,七岁幼儿为80%。与“棋”搭配的“盘”居于末尾,五岁幼儿的正确率5%,六岁幼儿为6%,七岁幼儿为37%。由此也可以看出,六岁幼儿使用量词的正确率大大的提高。4-7岁年龄的幼儿掌握集合量词的正确率是很低的,其中,7岁幼儿掌握了少量的集合量词,如:“双”、“把”、“串”、“束”等。

(1)4-7岁幼儿对个体量词“个”、“只”都比较容易掌握,除了个别量词“一张嘴”,有的幼儿说成是“一双嘴”,说明幼儿还不能很清楚的了解量词的作用,也有个别比较难的个体量词,如:“一盏灯”中的“盏”、“一朵花”的“朵”、“一匹马”的“匹”、“一架梯子”的“架”、“一场雨”的“场”、“一盘棋”的“盘”等。幼儿掌握个体量词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而掌握得越好;在所测定范围内,5岁、6岁、7岁幼儿对临时量词“一杯水”的“杯”、“一盘棋”的“盘”、“一桶水”的“桶”、“一碗饭”的“碗”等量词掌握的还不错,但对个别的临时量词“一筐菜”的“筐”说成是“一篮菜”这是一个数量上的错误,“一场雨”的“场”等不能够理解意思。

(2)4-7岁幼儿对集合量词掌握,有个别幼儿对“双”的概念不是很了解认不清,以“双”代“只”、“根”等。如把“一双筷”称为“两双”、“两根”、“两只”;把“一双脚”称为“两双脚”,不过这只存在个别幼儿身上。幼儿对经常接触的集合量词比较容易掌握,面对较之抽象的集合量词“一堆积木”中的“堆”等比较难掌握。

(3)许多幼儿都把“一列火车”说成是“一辆火车”,认为汽车与火车应该是通用的概念。“一架梯子”则说成是“一个梯子”,等等。由于4-7岁幼儿掌握三类量词的变化在各年龄组内,幼儿对三类量词的掌握是不平衡的。在四岁和五岁幼儿中,幼儿掌握个体量词的比例要比另两类量词要高,但从六岁起,临时量词的正确率迅速上升,并超过了个体量词的正确率,这种趋势在七岁幼儿中继续发展。幼儿掌握集合量词的发展曲线与个体量词的发展曲线相似,但它始终在较低的水平上发展。由上可知,4-7岁幼儿掌握的量词只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简单而结合面较宽的量词,幼儿对量词的掌握是受名词制约、平时的知识积累和方言影响的,他们不能脱离名词而独立发展。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这3种类型的量词掌握的顺序是由易到难,即个体量词—临时量词—集合量词,这个顺序也正体现了幼儿的语言水平从贫乏到丰富,从广度到深度,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趋势,这是由于从儿童掌握语言后,儿童的思维就处在具体和抽象的统一之中,客观的辩证运动就开始反映为主观的辨证运动;儿童的年龄越小,知识经验愈贫乏,则思维具体性越大些,抽象性越小些。当然,还有为幼儿掌握的,使用正确率高的量词都是口语使用频率高的量词。

(二)幼儿使用量词的分析

幼儿在使用量词的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可归纳以下几种:在测定中出现频率最多的量词是:“个”、“只”而“个”“只”是最通用的量词。如:有的幼儿把“一匹马”称为“一只马、“一块饼干”说成是“一个饼干”等等。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也有个别幼儿对不会的量词一律用“个”、“只”来代替,对幼儿来说,这两个量词都不难掌握,又容易使用不当,这主要是由于幼儿的量词贫乏,同时尚未了解每一种事物要用什么量词来表示。在测定中出现以方言量词代替规范化量词的现象,哪些量词和哪些名词搭配,在这方面普通话与方言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方言对幼儿的影响是突出的:当某一量词和名词的搭配在方言和普通话中一致时错误就少,当方言与普通话所使用的量词不一致时,幼儿通常使用习惯说法:如“一辆汽车”、“一辆自行车”、“一辆面包车”,在杭州方言中都以“部”计量。还有“一根黄瓜”、“一条鱼”、许多幼儿把它说成是“一光黄瓜”、“一光鱼”,都用杭州方言的“光”来表示。我在进行这类量词的测查中发现:幼儿常用方言量词来取代规范化量词,因此从这一侧面可以反映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三)影响幼儿掌握量词的因素

1、年龄差异、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对幼儿掌握量词的影响。实验证明,幼儿掌握量词是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而掌握的越好。凡是表示与幼儿经常发生直接关系事物的名词量词的掌握比较容易,而不常出现于幼儿生活中并无直接关系的名词量词则掌握比较困难。如“梯子”在现代家庭中已经很少运用,有许多的幼儿甚至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他们只能凭感觉去用词了。又如,“秤”许多幼儿说“一只秤”还有幼儿叫不出名称。可见,生活经验的丰富程度对幼儿的掌握也有一定的影响,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表明生活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源泉。

2、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幼儿掌握量词的影响。幼儿对量词掌握程度与思维能力有关,这一点可以从幼儿对临时量词的掌握上所表现的差异反映出来,我从幼儿的掌握量词的情况看,思维活跃的幼儿一旦掌握量词的变化规律,就能准确无误地选择相应的量词。如:有的幼儿对“一群小朋友”的“群”讲不出来,他就马上用另一个词来代替“一堆”“一排”,而对于一些理解能力较差的幼儿对临时量词的理解也比较困难,有的幼儿滥用其他的量词,有的则一律用“个”、“只”来回答,反复的使用同一量词。这也说明语言和思维是相互影响的,我们在今后的语言教学中不可忽视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

3、教育与环境对幼儿掌握量词的影响。在测定中,象大班幼儿运用量词的错误率低,这应该和大班老师重视对幼儿的语言培养、坚持说普通话的教学是分不开的。还有在测查中,有的幼儿家庭是知识分子家庭和比较重视家庭教育的家庭,平时家长在家中时刻注意对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的教育。这样的幼儿在量词的使用上错误率很低。因此,我认为这和老师和父母的教育态度有关,家庭和幼儿园是孩子得到知识的重要环境,只有老师和家长一起重视幼儿的语言教育,幼儿才会在语言方面有飞速的发展。

小结

(一)4-7岁幼儿掌握量词的特点及其认知发展关系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著名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年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到两岁左右);2、前运演阶段(二到六、七岁左右)3、具体运演阶段(七到十一岁左右)4、形式运演阶段。4-7岁幼儿属于前运演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各种感觉运动图式逐渐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幼儿日益频繁地使用表象和词语来表征外部事物,但他们的词语或其他的象征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只能在不脱离实物和实际情景的场合应用,即思维仍受具体的直观表象的限制。而量词的使用必须遵从“数词+量词+名词”的公式,在测查中发现4、5岁的幼儿只会使用少数的量词公式,需要老师的提醒;而6岁幼儿又比4、5岁幼儿有进步,六岁幼儿在使用不同类型的量词的正确率上与5岁幼儿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在完成临时量词的测查时开始凭借容器作为确定量词的支持物,7岁幼儿已经会用这个公式和某些数词,而且许多量词幼儿都掌握的不错,只是对未解触过的,如:“口钟”、“一盏灯”等少量的量词掌握的不好。说明7岁幼儿比4、5、6岁幼儿都注意量词了,如:幼儿能很快的说出“一串葡萄”、“一支笔”、“一块饼干”等。而且7岁幼儿已经开始认识事物之间的简单的关系,在临时量词的测查中,多数幼儿已经了解到与名词搭配的量词需要借用表示容器的名词,说明7岁幼儿已经掌握了临时量词的使用规则,因而能正确的选择相应的量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如:有个别幼儿“一筐菜”不知道命名时,我提醒他“这是筐”时,幼儿就立即说出“一筐菜”。这也说明4-7岁幼儿在掌握临时量词的关键在于能否领悟器物和盛物之间的简单关系。幼儿的接触面知识面越广,幼儿使用量词的正确率就越高;反之,认知水平较低的幼儿在面对临时量词的图片时,往往会滥用其他量词或出现反复使用同一量词的定势形象。因此,我认为4-7岁幼儿对量词的掌握水平和他们的认知水平是分不开的。如果幼儿平时接触较多的量词则他们就较容易掌握量词,因此,在平时的语言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幼儿认知能力的培养。

(二)给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规定,4-7岁幼儿应该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通过这样一个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适当的礼貌用语交往。通过这样的一个宽松的环境也能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及语言理解能力,4-7岁幼儿对新事物的适应非常快,虽然对有的量词“似懂非懂”但在老师的讲解之下,会很快的理解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其次,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感情、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条件,4-7岁学龄前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教师对于有语言障碍的幼儿要给予特别的关照,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的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提高量词的理解能力。在幼儿语言快速发展时期,为他们创造更多的、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其口语表达能力及量词的使用能力,是学前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如何让幼儿使用正确的量词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出现较多的词但幼儿如果不经过学习和训练,幼儿往往运用不当,容易用错量词,会出现“一个笔”、“一只牛”“一个树”等,因此,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和游戏中,有意识的为孩子创造适宜的语言环境,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教室现有的物体和孩子们自己创作的作品,让他们学习和正确的运用量词。如:“一扇门”、“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朵花”、“一杯茶”、“一壶水”等。对幼儿说的不正确的我们应该及时纠正;幼儿在学习1-10的数字教学中,幼儿在认读数字的同时,也可以让他们运用量词来表达每个数的真实含义,引导他们把数字和量词搭配起来,如:一张桌子、两排牙齿、三双筷子、六把椅子、八个小朋友等。为了更好的让幼儿掌握并正确的使用量词,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接龙游戏式:先任意说出一个数量词,然后由幼儿以这个数量词开头加上适当的名词,如:“一颗什么?”小朋友可以接“一颗菜”、“一颗石榴”、“一颗胡桃”、“一颗钮扣”、“一颗手榴弹”“一颗五角星”等,又可以在游戏时任意说出一个名词,让幼儿在这个名词前面加上适当的数量词,如:“多少苹果?”让幼儿往下接“一盘苹果”、“一袋苹果”、“一片苹果”、“一堆苹果”、“一篮苹果”等等;

(2)角色游戏式:在玩商店、娃娃家、阅读区等角色游戏中学习量词。如:让幼儿说出娃娃家里的摆设,“一盏台灯”、“一台电视机”、“一床被子”、“一台洗衣机”等。扮演妈妈的孩子去买东西时,还可以学到“一袋米”、“一桶油”、“一斤菜”、“一条鱼”、“一串葡萄”等等,玩商店的小朋友可以结合柜台上的物品用量词进行对话,比如:“买一双鞋子”、“一件衣服”、“一盒饼干”、“一块蛋糕”、“一把手枪”、“一辆汽车”等等;玩阅读区的小朋友可以看阅读卡片上的画来讲述:“一朵花”、“一辆车”、“一个苹果”、“一片叶子”、“一口钟”、“一杯水”等。

(3)念儿歌:把量词编进儿歌中,便于幼儿记忆,并能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如:“天上七颗星,树上七只鹰,梁上七枚钉,台上七盏灯,地上七块冰”这首儿歌包括了五个量词“颗、只、枚、盏、块”幼儿在学会绕口令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五个量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同样,我还可以让幼儿将儿歌里错误的量词改正,如:下面一首量词歌“一匹牛两头马,七朵果树八棵花,三只鲤鱼四条鸭,九辆飞十架车,五支书六本笔”让幼儿找出儿歌中颠倒错误的地方,以儿歌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超级秘书网

(4)图片式:可以利用彩色的卡片,平时让幼儿给图中的事物选择一个合适的数量词。如:图片上有虫、鸡、电视机、梨、信、笔、台灯、花``````,老师说出相应的数量词:一条、一只、一台、一个、一封、一支、一盏、一朵等,让幼儿观察图片后选择搭配,让幼儿以游戏的形式互相指出是否正确。

量词的使用不当是幼儿口语中的一种主要错误类型,教师要重视培养幼儿正确使用量词。学习量词的方法不应是死记硬背,而是和搭配的名词一起学习,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只有充分的认识幼儿学习量词的特点,我们才能更好的从教学上设计出更多的幼儿学习量词的方法,我们还要把学习量词的环境和范围扩充到家庭和社会的大环境中,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幼儿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东西,自然而然地学会最基本的量词的用法,从而不断的丰富词汇量,使幼儿的语言逐渐规范化,不断提高和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水平。

参考文献:

薛云英、陈瑞兰《中班幼儿量词掌握和运用的调查》,幼儿教育1990年10期

胡德明《儿童空间维度形容词发展顺序的理论》,《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年1期

朱曼殊《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版

R>吕淑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出版社,1981年版

幼儿文学论文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合理性思考

多年以来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已经在我国广泛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个问题经历过几次改革,但是效果甚微,它需要家长、学校、社会、政府等多方面共同努力进行解决。因此,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程。

1近代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治理过程

在我国正规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时候,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就已经开始存在。1980年左右,幼儿教育也有小学化的表现。在不同的时期,政府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都进行了关注。1.1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历史: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就开始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讨论,进行的识字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算是对小学化教育的探讨。后,幼儿教育开始向着正常化发展,有研究者分析,小学附设的学前教育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后,社会力量不断加入到办园中,不少地方社会办园的数量达到一半以上。但是都存在师资力量低的特点。1.2我国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政策发展轨迹:1980年以来,在幼儿教育领域就开始了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历程。各地通过各种方式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加以控制,比如:检查、督导、整改、罚款等。国家教委先后在全国五省一市进行了改进与加强学前班的试点工作。2010年颁布并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其中就直接谈到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

2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时代困境

长久以来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批评很多,但是这种问题一直存在,是一个具有较长历史性的问题,要想更好的治理这一问题,我们不得不面对以下的挑战。2.1幼儿教育小学化标准不统一:20世纪90年代,幼儿教育对小学化教育提出过相对比较系统的观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等方面基本与小学一样。这一观点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但是在对小学化教育的理论方面缺乏一定的研究。2.2幼儿教育师资水平难以去小学化:我国幼儿教师由于受到我国历史方面的原因,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方面相对偏低,教师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导致很多优秀的教师流失。目前大多幼儿教师都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工作,没法按照幼儿的自身特点进行教学,一部分教师虽然受过专业训练但是也缺乏一定的爱心、耐心不利于幼儿的成长。2.3缺乏合理的政策支持:在目前的学前教育方面缺乏一定的政策指导,导致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政策乏力,增大了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难度。由于没有配套的经费支持,大量公办园不断减少,民办园不断增加,民办园为了节约成本使用大量未培训人员上岗,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存在成为了可能。

3治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路径选择

针对目前幼儿教育的现状,理论上可以通过专业途径与政策法规两种途径解决。但是理想的途径还应该把家长的合理需求考虑进来。理论上的两种方法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是都没有考虑家长的需求,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难以解决。3.1治理幼儿教学小学化的专业途径与法律途径:用专业的角度来思考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途径成为专业途径;运用法律手段及国家政策等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法律途径。专业途径又可以分为课程途径与师资途径两种。根据幼儿衔接的要求,假设存在一种可以完成幼儿衔接工作的课程模式,不存在小学化倾向。但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课程途径已经被认定为行不通的路径。师资途径重点强调教师素质对幼儿教育的影响,认为提高教师的素质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但是面对家长及社会考试方面的因素,参加过培训的教师还是按照原有的模式进行上课,小学化并没有得到改善。运用法律武器,通过行政手段使得幼儿教育脱离小学化是政策法律途径的主要任务。通常是教育部门引导相关的治理小组对辖区的幼儿园进行监督和检查。但是这种检查方式不具备常年监督的效果。也有一部分家长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举报的方式要求幼儿园进行整改,但是这种方式使用的人数较少,得不到想要的结果。3.2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合理途径应该定位于学前教育改革:重视幼儿身心发展、家长的需求、幼儿衔接为基础的途径才是合理的途径,同时反对对中班及小班的儿童进行小学化教育,对于大班的儿童采取结合义务教育的方式对现行的幼儿教育制度进行改革,这种改革方式被称为制度途径。理想的途径应该是考虑到家长的需求与幼儿的身心发展,但是现行的制度往往有迎合家长需求的嫌疑。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由于我国是隶属于两个教育部门,两者没法及时的沟通协调为小学化提供了条件。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幼儿园与小学分开教育,但是两者之间的关联是密不可分的。受到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幼儿在家庭的教育水平越来越高,也为小学化教育提供了可能。我们应该遵循因材施教的基础,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采取不同的侧重点。对于较小的以游戏为主,较大的重点关心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品行,反对小学化倾向。

作者:郗艳红 单位:山东省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文集:第二卷[G]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636-638.

幼儿文学论文篇10

素质教育不是一种单一目标的教育,幼儿的素质教育应是一种幼儿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幼儿素质教育的实施不是一种单一内容的教育,具体到教学上,不应指望通过一门课或几门课就能搞好素质教育。体现幼儿素质教育的教学是一种以知识学习为途径,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通过多样的教学形式,来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把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细化到日常教学的具体活动中,通过各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幼儿们在活动的参与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如在各项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幼儿个性才能与兴趣爱好的不同,安排差异化的活动,像在合唱活动中,教师可以让爱唱歌、有唱歌特长的担任领唱,给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让幼儿在活动中培养能力、提升素质。

二、在日常教学中要发挥整体功能,促进幼儿素质的整体发展

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不只是单一方面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活动整体的发挥,教学的具体实施要充分体现整体意识,使幼儿在思维、德育、理解力、动手实践能力、情感体验能力以及语言能力等方面都获得全面发展,促进幼儿素质的整体提升,发挥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如教师在教学中组织儿童开展主题活动时,教师可围绕这一主题活动开展相关的游戏,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幼儿道德素质的提升,也可以在活动中穿插美术、音乐等艺术教育活动,促进幼儿艺术素质的发展,还可以在活动中加进一些动手的活动环节,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三、在日常教学中要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要在不同的教育环节中,都要做到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地关注幼儿的自身特点,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与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大胆地取舍,以幼儿的意愿为出发点,设计相关的教学环节,安排与幼儿需要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力求让幼儿活泼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根据不同幼儿的个性特点,设计教学互动内容,促进幼儿基本能力素质发展的同时,也发展幼儿的个性化的能力素质。

四、在日常教学中要发挥家长的配合作用,促进幼儿的素质发展

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幼儿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能力的发展都与家长的培养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及时地与家长沟通幼儿在幼儿园的基本表现,需要家长及时配合的方面要及时地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要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教育的相关问题,让家长在沟通和讨论中,也懂得素质教育的内涵,并且了解自己在日常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让家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素质的发展。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