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施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0 17:03:00

电力设施论文

电力设施论文篇1

供电职工实施的电力设施保护,是为了每个人的人身安全着想,也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安全着想,因此,人民群众应该加强自身的法制观念,积极主动地配合电力人员的工作,电力设施保护需要大家的配合。

2进行电力保护工作仍存在很多障碍

电力保护工作是为整个人类服务的工作,更是造福于人类的工作,电力设施保护区的安全问题与电力设施的保护更需要大家的配合,但是,在如今,进行电力保护工作仍存在很多的障碍。首先,就是我国的国家及地方电力法律和法规不完善,保护电力设施的法规就难以执行到位,致使一些心怀不轨的不法分子们钻了法律的空子,然而法律也难以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其次,就是一些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他们不仅不积极主动的帮助电力人员共同维护电力安全,甚至阻止电力员工们的工作;还有,近年来,盗窃等犯罪行为屡见不鲜,不断发生的盗窃配电变压器案件,直接经济损失不计其数,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对犯罪分子的处罚打击力度不够大,致使他们日益猖獗;还有就是对于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对电力保护知识深入骨髓,这样就会提高大家的自身安全意识,使危险的发生率大大减小。

3如何解决破坏电力设施行为这一问题

3.1完善电力设施的立法,依法保护电力设施1)刑法保护。对破坏电力设施的犯罪行为,依据刑法进行处罚;2)行政法保护。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但由于体制原因,电力行政执法未得到有效实施;3)民事法律保护。主要通过《物权法》得以实施。加快电力法以及配套法律法规的修订,健全电力设施保护的行政法律体系,明确规定行政执法的主体和程序,从物权法的规定出发,明晰电力设施保护的相邻关系和地役权,尤其是地役权的具体操作性的问题,切实解决树线、房线的矛盾冲突。

3.2创新机制,加强电力设施保护执法电力设施保护强有力的手段是电力行政执法。由于政企分离、执法职能转移到政府后,供电部门没有执法权,但政府部门又受限于人力、财力,难以承担真正的行政执法工作。如何行之有效地加强电力设施保护的行政执法工作,保护电网的安全,是在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难题。目前采取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成立联合执法队伍,以发改委作为行政主体,由发改委、公安机关、供电部门共同组成。为其办理电力行政执法证,当电力设施盗窃案件发生后,三家联合执法。这样做符合现行的电力法规定,又大大提高了执法效率。2)电力设施保护办公室来行使独立执法权。根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规定,成立电力设施保护办公室,将电力行政执法权赋予电力设施保护办公室,通过引进法律和电力专业人才,充实行政执法队伍,加强执法工作。

3.3强化宣传教育,创造保护电力设施良好氛围创文明城市不是一句口号,要对人们进行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且加大宣传力度提倡人们自行的不去破坏电力装置和机构,此外对于文明行为应给予表扬奖励,对那些敢于制止破坏的闻名群众要给与鼓励和感谢,创造良好的用电设施保护氛围。

3.4加大技防设施的投入为了提高电力供电安全需要对电力设施进行防护力加大的各类举措,其中包括危险报警、警示灯、蜂鸣器的联合作用,此外还有数字化、电子化的科技应用,都可以第一时间发现被破坏或者存在安全隐患的供电设施,结合定位系统进行准确的及时的电力设施安全防护。

4结论

电力设施论文篇2

1.独特个性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

所谓企业个性就是企业独特的文化底蕴,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和实际内容。目前我国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大部分还停留在“走过场”的层次。有的企业提出的口号很多、制造的声势很大,但热闹一段时间后就无影无踪;有的企业一味模仿、照搬他人成果,毫无新意和个性;有的企业不与行业特点相结合,不与单位实际情况相联系,一味的闭门造车。这与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要有的放矢、以“个性”为出发点的要求相违背。电力行业不仅具有垄断性,更具有公益性和服务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系着社会稳定。针对这一特点,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就应该突出“服务、文明、安全”等特性。当然,由于各个电力企业所处的地域、企业规模、管理方式等的不同,各企业文化间必然存在不同差异。这也就为各企业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赋予企业文化更鲜明的特色和个性提供了条件。总之,“个性”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凝聚着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和愿景。创建先进电力企业文化,理论上必须密切联系行业和企业特点,把共性和个性结合起来,做到内涵上有特色理念、形式上有特色载体,创建过程有特色风格;实践中必须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先进企业成功经验,立足自身实际,凸显企业个性和行业特色。

2.规范制度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点”。

“无规矩不成方圆”,作为操作规程严密的行业,使得电力企业在生产、管理等过程中不能有半点马虎,为达到这一目的,严格的企业制度自然就成了“法宝”。正因为有这些长期形成的、严密的、规范的制度,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平台和“基点”。对企业文化来说,企业制度就是其发挥作用的基点,是进行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但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同,前者往往以标准、纪律等形式来规范行为,强调外在监督,是企业的文化“底限”;后者则强调信念和道德,强调自觉和自律等“软”精神,是企业文化的至高境界。文化需要制度支持,没有规范的企业制度,企业就不能有序运转,企业文化建设无从谈起;制度需要升级为文化,也就是让制度升级为企业全员认同的文化,让制度从外在约束变成自觉行为。总之,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相互依存。企业制度作为硬性管理手段可以覆盖到文化管理的漏洞,企业文化作为软性管理手段也可以填补制度管理的软肋。所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先完善“基点”———规范的企业制度。

3.“以人为本”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

人既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也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践行者,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核心的要素。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就应该把以人为本作为“落脚点”。企业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第一原则,因为人是组成企业的个体,是企业获得财富和成就的根源。“以人为本”就是把员工当成经营活动的主体、企业管理的根本,把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当做企业生存发展的源泉。电力企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要求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人才队伍,也正因为此,电力企业切实要把“以人文本”落到实处。电力企业要落实以人为本就要打造适合自身实际的企业文化,一是要从各方面为员工提供温馨服务,满足员工多方面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营造出一种“企业大家庭”的氛围;二是要抓好员工的学习培训,为员工时时“充电”提供必要条件,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竞争力的同时,确保“安全生产”方针的实现;三是要创建科学有效的人才使用机制,建立一套“赛马不相马”的选拔机制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体制,给员工搭建足够大的“平台”,做到“人尽其才”。电力企业长期以来的“重用轻培少开发”的人才机制严重制约企业持续发展。作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以人为本的关键就在于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4.优质服务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亮点”。

因为有垄断的行业优势,历史上电力企业一度忽略了服务的宗旨,“电力衙门”、“电老虎”就是对这一历史最好的写照。市场经济下若继续保留这种缺少危机意识的经营管理理念,只能是托企业后腿,所以电力企业亟需改掉“官本位”思想,回归服务社会的角色,并让优质服务成为自身企业文化的一大亮点。服务性应该是电力企业的根本特征,也是占领未来的根本途径。随着电力行业市场化,消费者不再局限于用上电、用好电,而是需要好用电、电好用。这就需要电力企业转变观念,把“用户”当作“客户”,一切围绕客户需求开展优质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客户需求;继续倡导“一切从客户出发,以客为尊”的服务理念,“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简化办事程序,缩短报装和检修时间,提高服务效率;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科学、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使客户真正感受到“优质、规范、方便、高效”的服务。服务质量是衡量企业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文化高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入,未来优质服务必然成为市场竞争致胜的“利器”,成为企业文化的亮点。

5.良好形象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终点”。

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是企业的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一种推动力和吸引力,支撑着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建设“内聚人心、外塑形象”。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是电力企业的致胜法宝,也是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电力企业要塑造良好的形象就要通过各种实践向公众展示企业的个性特征,增加在用户心目中的信任度,最终体现在自身塑造的企业品牌上。具体来说,电力企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首先就必须塑造良好的产品形象,努力提高生产经营质量和水平,为客户提供安全、物美价廉的产品;其次要塑造良好的服务形象,努力改变“电力衙门”等不好的公众印象,改进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再次要打造良好的员工队伍形象,加强员工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员工队伍综合素质;最后要塑造好其他形象,比如环境形象等,烘托文化氛围。

二、结语

电力设施论文篇3

关键词:火电厂;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中图分类号: TM6 文献标识码:A

1火电厂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组成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火电厂锅炉安装施工组织设计应包括工程概况、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施工总体部署和组织管理机构、关键部位施工方法、特殊季节施工方法及突发事件应对措施等几大项内容,然后,根据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各分项及重点等。通过对火电厂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基本组成的了解与掌握,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辨别以及基础内容的编制,在此基础上,对锅炉安装技术要求、施工难点等进行科学评价与评测,以电厂锅炉型号、特点以及安装要点等为基础确保火电厂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科学性。从安装施工组织设计针对性、适用性的考虑与分析入手,使火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能够真正指导锅炉安装工作,确保安装工程的顺利开展。

2火电厂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执行

2.1火电厂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在现代电厂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现状的调研与分析中发现,许多工程的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存在诸多的不足。许多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都没有针对工程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制,仅通过以往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简单改编作为中标工程的文件。这样的方式很难实现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真正职能,使火电厂锅炉安装中缺乏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指导,造成了一系列问题的发生。针对这样的问题,在现代火电厂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应采用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方法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使施工组织设计能够真正的指导电厂锅炉安装工作。

首先,根据技术文件对工程概况、技术要求等基础信息进行整理。在此基础上,以工程实际情况为基础对基础信息进行辨别与分析,通过基础信息的甄别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中所采用信息的真实性,促进火电厂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的开展。在确保工程基础信息后,还应对锅炉安装的难点、技术管理难点等进行分析与评测,并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要求、工程实际情况等选择相应的配套设备以及人员结构。以此为基础使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涵盖锅炉安装工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施工组织设计能够真正指导锅炉安装工程的各项内容。

做好上述基础工作外,还应对锅炉安装工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预测。从季节因素、人员因素以及施工过程中技术难点及技术事故等内容考虑,针对锅炉型号以及安装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制定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按照电厂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类大项及小项内容进行内容的完善与扩充,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的科学性及完整性。在此基础上,运用现代施工管理理论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评价,针对评价结论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促进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指导能力的提高,促进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管理工作的规范。

2.2火电厂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有效执行

火电厂施工管理现状调查报告指出,火电厂锅炉安装施工中施工组织设计的有效执行对施工安装质量、施工经济效益、施工安全等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缺乏有效的执行将导致施工组织设计目标难以达成、导致锅炉施工中问题的发生。因此,现代火电厂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不仅仅是文件的科学编制,更需要有效的执行作为保障实现施工组织设计目标。

根据这一因素,在火电厂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执行中,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需求制定严格的执行标准及执行体系。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各项工作内容落实到安装工程的各个岗位职责中。通过岗位职责的明确、相关内容的明确使安装施工管理中各岗位人员能够切实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内容,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

2.3提高火电厂锅炉安装施工组织设计认识,促进相关工作的开展

作为电厂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综合性文件,火电厂锅炉安装施工企业应提高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认识。改变以往照本硬套难以实现施工组织设计适用性与针对性的问题,引入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理论。以针对性、适用性为中心开展锅炉安装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促进电厂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总结以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执行中的经验与问题,运用现代施工组织设计编制适用性与针对性理论对锅炉安装施工中的内容、重点与难点等工作进行明确。通过提高施工组织设计认识使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能够真正指导施工管理工作,实现施工组织设计的根本目标。

3以火电厂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细化促进施工管理目标的实现

受我国传统施工管理习惯影响,火电厂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执行过程中粗放型管理问题仍然存在。虽然,近年来强化了精细化管理,但是许多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并未落实到实处。根据火电厂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特点,施工企业应在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论。通过对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的细化、执行的细化促进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从工程招投标阶段即开始精细化理论的引入,组织编制人员对具体内容进行细化、对难点要点等进行细化。在此基础上对施工组织设计文件进行内容的扩展与补充,以锅炉安装管理需求为基础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的内容,促进施工组织设计指导职能的发挥。根据施工组织结构中的主要领导职责,以项目经理部为中心进行动态管理。通过动态管理模式对锅炉安装过程的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相关问题实施有效管理,促进项目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结 语

综上所述,现代火电厂安装工程施工管理中,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实施对锅炉安装质量、进度、经济目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管理的影响,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精细化管理入手强化施工组织设计的职能。以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执行等工作规范并指导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促进工程进度、质量、经济目标的实现,促进安装工程施工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电力设施论文篇4

关键词:电力建设;施工质量;管理分析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0.159

0 引言

电力建设工程是一项多角度与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在其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管理是最主要的问题。电力建设施工的质量不但跟电力企业息息相关,且与社会、与普遍居民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说,电力建设工程的施工管理者,一定要加强施工的质量管理,以确保电力建设施工质量,并提升电力建设整体水平。[1]

1 电力建设施工中的质量影响因素

在电力建设施工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影响因素:

1.1 电力建设施工建设用材的影响

高质量的电力建设施工用材,可保证高质量的施工水平,也是提升电力建设施工中质量管理水平的基本保障。无论国内外,在实际的电力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建设用材的质量不合理、不达标等不利影响因素时常出现。诸多不利因素必然导致施工质量问题频发。引发施工监测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工程建设施工方一心只顾降低自身的施工成本,完全不顾工程质量要求,也不按照施工标准的技术要求而进行施工用材的选购。这种情况导致的后果是用质量水平较低,甚至是劣质的廉价材料来作为优质材料的替代品,来进行电力工程的施工建设。可想而知,劣质的材料必然导致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完全得不到保障。

(2)导致施工监测质量问题的另一个原因是电力建设施工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一没有对生产材料的机器进行高标准检测,二没有严格执行国标。这些不栏窆ば蜃钪盏贾铝私ㄉ枋┕げ牧系牟缓细裼氩淮锉晡侍狻

1.2 电力建设施工人员的影响因素

在电力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是主体部分,且具有唯一的能动性。在任何一项电力建设施工过程中,其施工人员的每种行为都会对电力建设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在具体的电力建设施工过程中,主要影响方面有以下两种[2]:

(1)电力建设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不达标。这是所有工程建设中的最大忌讳,尤其是电力建设施工这种关系国计民生的项目,影响更是恶劣。

(2) 电力建设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除施工人员的技术问题,其个人素质也是对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有很大影响。电力建设施工人员的素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整体工程的进度和施工质量是否达标。

虽然以上两种因素,都是电力建设施工人员个人方面的,但对于整体电力建设施工质量影响颇大,应给予密切关注。

2 改进电力建设施工中的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应对措施

通过上文中对电力建设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的分析与讨论可以看出,不良因素的存在,会给我国的电力建设施工的工程质量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影响到电力工程投产运行,所以不可忽视。如果对这些问题都听之任之,不给予关注,使得这些问题都得不到切实有效地解决,那么电力建设施工工程整体质量就无法得到提升。另外,在电力工程的建设施工过程之中,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执行,任何电力工程都不例外。针对存在于我国电力建设施工中的诸多不利因素与问题,下面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几点加强电力建设施工中质量管理的有效应对措施:

2.1 提高电力建设施工中所采用的用材质量

在电力建设施工过程中,用材质量在整个工程的建设实施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在实际工程的建设实施工程中,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保电力建设施工用材的质量。施工企业可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以治理施工用材乱象,提升工程质量。

(1)确保电力建设工程在设计阶段就选取最佳材料为施工选材,为后续的施工材料采购与使用提供有力的参考;

(2)在施工用材选购过程中,不可贪便宜或为盲目降低成本而选择质量不合规格的替代品作为工程施工用材。选用劣质用材后果严重,即使表面正常,但低劣的工程质量会影响到日后电力设施的正常投产运行,甚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3)在施工之前,还应对施工用材进行严格的测试与检验,并可在标准符合的基础上,适当减少用材。

要实现电力建设用材的严格把关,提升整体电力建设施工质量水平,以上措施可行。

2.2 提升电力建设施工工作人员技术水平

电力建设施工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在很在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准确掌控,合理安排。本文建议通过多渠道、多方法来掌握并提升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

(1) 可在招聘环节就加以控制。通过严格筛选、科学对照标准,选取优质施工技术人员,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选人不当给后期的施工工作带来的经济损失,并提升施工质量水平;

(2)应建立合理完善的施工人员考核制度。通过评比并采取激励措施,不断提升施工人员自身技术水平,进而充分保证电力建设施工的工艺水平、质量。

3 结束语

电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之一。社会的发展必然离不开电力建设施工的规模扩大。在电力设施增加的过程中,应严格把控电力建设的施工质量,提升电力工程质量水平[3]。在不断发展的电力建设市场,在实施建设工程的过程中,质量管理是决定一个工程优劣的重要依据。为保障电力企业的良好运行,为提升广大用电客户的用电体验,必须加强电力建设施工的质量管理力度。做好这项管理工作,才能为我国电力市场开拓更为规范有序的发展之路,才能提升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昊.浅谈电力建设施工的质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1):112.

电力设施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电力工程 建设 安全

论文摘要:探索安全建设和施工在电力建设工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对电力交涉工程安全的重要性和现状的分析,提出适合的安全建设和施工措施。安全建设和施工在电力建设工程中有着重大的重要性。对目前的电力建设工程的安全性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引言

随着电力市场的需求增大,电力建设施工企业独树一帜,这不但对电网发展做出贡献,还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发展,但是作为事故高发企业特别是人身事故,电力行业的性质决定了它的首要任务是如何保证人身事故等一些安全事故如何不发生。所以,随着电力建设的快速增长,那么在这中间如何保证安全生产就变得非常的主要,接下来就主要对电力建设工程主要特点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监控方面进行要点阐述。

1 电力建设工程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无论何时,在电力建设工程中,都要将安全管理放在首要位置。作为一名生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这其实证明与每个家庭都密切相关,若是由于疏忽或者其他原因,发生了安全事故,那么这都将对整个家庭有着极大的伤害,甚至可能影响到他的后代的家庭生活。更严重的是发生群死群伤事故,那么会对整个社会都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根据国家安监局的统计,建筑行业每年都会发生人身事故。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安全生产,将如何搞好安全生产性工作看成是民生大事。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安委会副主任周永康,在2008年1月11日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说:我们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决不允许拿工人农民的鲜血和生命去换取经济社会的发展。

2 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各级电力行政主管部门曾一直以来为电力建设付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有一定的绩效。可是最近的这几年来,因为在机构改革过程的一部分调整,导致电力项目的建设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脱离现象,并且没有人去考虑一些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性。特别是这些年,随着非电力系统企业甚至私营企业投资电力建设的增多,许多业主不了解建设的基本程序,没有去了解工程自身的质量和安全所会涉及到的公众安全和利益,电力工程如果导致了事故的发生,那么会造成群众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所以,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在这种形式下,要紧抓安全工作,决不能放弃对它的要求,要本能的去好电力建设管理工作,使得工程施工安全进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和加油站作为比较,如果它的危害是方圆几百米,那么电力工程的危害范围可涉及到几千里以上。如果说加油站危及范围是周边几百米[3],那电力工程,造成的影响可涉及数千里,在电力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少数单位安全管理薄弱,安全责任不落实。并且在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工作并没有完善,还缺少预防和事前管理的体制。在安全方面,投入资金不足、管理和技术措施未落实;出现越来越多的电力施工和车辆交通违章事故,所以如何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需要各级部门加大投入。

安全工作往往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的。那些指责没有到位,那些设施没有安置好,那些地方安全网络不畅同,都是在事故没有发生前容易被忽视的。所以我们在追究责任的时候,要去考虑安全工作的预防和改正地方有没有做好工作,如何系统的出建立安全管理模型,科学的实施安全管理措施。 转贴于

3 电建工程安全工作的探讨

即使工作上还是有一定的复杂程度,但是可以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和系统安全管理原理,其实还是可以有效了解其中的规律的,最后实现电力建设工程的安全性。

1安全工作是有规律可循的

针对各国学者对企业曾经发生的伤亡事故进行前因后果的研究学习,这之间形成了很多的理论,比如海因里希、博德和亚当斯等人的事故因果连锁论,构成了“多米诺骨牌”系列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并且形象地解释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各种导致因素之间的联系,最后提出来避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在所有的生产工作中,一些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表现出他们具有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并且在工作中可以保证自己的精神情况,在面临危险时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正确的避免一些事故的发生。工作条件即确保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的条件,这其中包含作业对象的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安全状况和对施工人员的个人防护措施。

当然,我们并不希望事故的发生,虽然事故的发生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但是我们在图一上可以看出,其实事故发生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社会环境的不稳定性,企业管理的不完善性、工作条件的不安全性和低素质人员,这些都会导致在人或者物的不安全动作和状态下,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1、 重视安全教育工作

国民经济发展对电力生产的特点、电网安全稳定的需求以及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要求等,这都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中,安全教育是指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内容包括安全思想、技术知识、管理知识以及生产经验教训的宣传教育等层面的内容。

其中,教育的方式有以下这些方面:三级安全教育、定期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专业教育、特殊情况的安全教育和经常性安全教育。,电力企业非常重视的安全教育特别针对专职安全员的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和施工人员的经常性安全教育 (1) 专职安全员,即保证工程建设安全体系正常运行的主要实践者。通过对专职安全员这些方面的教育:安全法规和政策、最新安全知识和安全理念、前沿安全成果等内容。使他们了解安全管理的最新知识和管理策略,并且将这些理念具体实施到自己的工程建设中,更有效的推广和宣传出去 (2) 三级安全教育,即工程进行有效安全管理的基础。如何有效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最好通过针对性的三级安全教育和岗前培训,以及严格的安全考试,才可以有效保证生产的安全性。(3) 在电力工程建设的不同阶段,针对安全工作的重点和注意事项也不一样。所以,我们要经常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并且时刻提醒他们警惕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将会加大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力度,对工程安全事故的避免这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4 结论

一项复杂的技术性很强的电力建设工程,如何有效地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这不但对安全生产人员职业素养的提高和工作责任心有极大的要求,还对监理企业重视安全监理工作有一定需求。所以,监理企业在切实负起安全监理责任的同时,必须又要合理规避监理执业风险,维护监理企业自身的正当权益,并且持续地促进建设监理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志强.马骏.王晔浅谈加强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6)

[2] 马勇军.浅谈电力工程进度、质量与安全的关系.科技资讯 2010(6)

[3] 何秀锋.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监理探析.科技传播 2010(18)

电力设施论文篇6

关键词:水电站 厂房 设计 问题 措施

绪论

我国地域广阔,水力资源丰富,在很多地区都具有得天独厚的水电站修建优势。而且,自建国以来,我国各级政府也大力支持水电站的建设,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水电站建设基础就是要在具有一定规模的水域或者水源附近,因此,对于水电站厂房选址及设计成为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基于此背景,本文着重对水电站厂房的设计进行讨论,并针对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解决措施。

一. 厂房设计

1.1方案确定

在水电站厂房的方案确定过程中,应对厂址的地质、地形、水文条件以及施工单位具体要求等方面做实地考察与研究,并确定最佳的建设方案。例如在考察过程中,可确定河床式或者引水式以及长尾水渠式等形式。以确保使其发挥最大的效果[1]。

1.2布置特点

在厂房的布置方面,对于地形特点的依赖性更大。包括各个建筑的排布形式、溢洪坝位置、厂房布置位置等方面。以某水电站建设为例,在建设过程中,发现河床较宽,因此可采用“一”字形排布;同时与闸坝结构合为一体,便于利用水力条件。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保证施工的安全可靠[1]。

1.3参数标准

在厂房本身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水源的蓄水深度、总水含量、装机容量等方面,同时也需要考虑附近农田的面积。以确保水电站在发电的过程中,也具有灌溉、泄洪及蓄水等综合作用。一般来讲,根据当地近100年来的气候特点,对水电站厂房的抗风、抗震能力需要论证,并给与相应的极限范围[1]。

1.4布置设计

1.4.1主、副厂房

对于水电站厂房分类过程中,主厂房主要是用于安装水轮发电机组等设施。其中,对于中小型水电站,可选用ZZ560a-LH-250并SF2500-36/4250水轮发电机组,容量设置为2500kW。主厂房的总长可设置为50米、宽13米左右。对于副厂房来说,主要有上游和下游两个部分,其中下游部分主要负责配置开关柜、配电屏、变、励磁变、压机室及供水泵等设施。上游部分则包括中控室、仪表室、电器修理室、通风机室、电缆室及各类办公室等。

1.4.2主变压器与开关站

主变压器可安置两台,紧邻安装场,同时可利用钢轨道进行推进。对于开关站来说,为保证其安全可靠,采取户内式结构。同样紧邻安装场,距离约15米。实际执行过程中,有两回进线、四回出线的形式进行,提高了效率。

1.4.3交通安排

厂房内部的交通较为便利,上下层之间有楼梯连接,各个工作室或者设施之间有通道连接。在室外也有各类通道相连,便于人行和机动车辆行驶。

1.4.4排水系统

对于厂房的排水系统,主要由深水泵及集水井完成。并在厂房机组上游布置排水廊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与集水井相通。同时保证厂区海拔高于最高洪水水位。

1.4.5尾水渠设计

一般来说,尾水渠出口断面较大,并与下游河床相接。其中,右岸厂闸导墙利用了部分冲沙作用;左岸导墙则设置重力式的土墙。

1.4.6进水口

在进水口设置两道闸门,分别为上游的检修闸门和下游的事故闸门。其中事故闸门后还需设置中墩,以减少进水口的结构跨度。而在进水口前方,也同样设置倒沙坎,以保证流到连通的顺畅。

1.4.7稳定性测试

在对水电站厂房进行稳定性测试过程中,主要对厂房各部分进行应力计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包括许用应力、实际应力等方面。其中,以抗浮稳定性为主要参数。

二.关键技术及问题

在水电站厂房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一系列的技术问题,通过这些技术应用,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增加水电站厂房的稳定性[2]。

2.1开发方式问题

一般来说,水电站厂房建设主要包括坝后式及混合式等形式,其中,要根据水源方式、水电站工作方式及地理位置等方面共同因素考虑完成。例如坝后式形式的厂房,一般应用于在大坝防渗帷幕的下游,同时既保证减轻了对厂房的影响,同时加强了对水利资源的应用,对于机组的运行也更加的便捷。

2.2枢纽布置问题

水电站厂房枢纽布置需要根据地形进行,并综合考虑到变电站及副厂房等方面。例如对于较大的且又无法避开的岩层断面,则要进行加固措施布置等。由于水电站厂房的枢纽不仅仅解决了合理调度,提高工作效率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还具有维持厂房结构安全的作用,因此需要特别注意。

2.3力学应用问题

在厂房的建设过程中,在各个部分都可能会用到力学应用的问题。例如在许多水电站厂房设计过程中,都用到了先衬顶,后进行施工的技术。这一做法能够充分利用拱顶的抗弯压力,进而对内部进行了合理的保护,同时限制了周围岩体的松散趋势。

2.4结构改进问题

在水电站厂房的施工建设过程中,需要参照其他的成功案例,并进行适当的厂房结构改进行为。例如在厂房顶部一般采取钢筋混凝土顶拱结构,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需要采取“吊柱”结构,以强化厂房的稳定性。再如有时还需要防止周围岩石局部掉块的现象发生等。

三.解决方案

3.1因地制宜,结合实际

在厂房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按照当地具体的地质结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以便减少工作强度并提高施工效果。并结合现有的资金条件、人力条件及施工条件等。在施工前需要科学论证水电站的发电规模,以符合实际的发电、灌溉等需求。

3.2提高素质,强化培训

对于水电站厂房施工来说,最重要的是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问题。对于综合水平过硬的工作人员来说,能够大大提高厂房的工作质量。因此,需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要实时进行专业提高讲授。

3.3科学测量,加强管理

对于水电站厂房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建筑设施,无论是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都需要进行科学精准的测量,使其发挥最大的工作优势,并具有合理稳定的工作寿命。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成立专门的管理小组,加强对施工的管理。

结束语

水电站属于利国利民的设施,因此无论是设计还是施工,都需要科学的论证和分析,并在施工阶段严格把关。本文针对我国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对于此类问题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电力设施论文篇7

关键词:农村,配网,供电可靠性

 

供电可靠性指标直接体现供电系统对用户的安全、可靠的供电能力,是供电系统规划、设计、基建、设备改造、生产运行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一、农村配电网运行检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有关规程需修订。

配网现行的架空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是原能源部1988年颁发的,而目前配网的接线方式,设备性能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规程所涉及的内容显然不能满足运行管理需要.如在真空开关、SF6开关设备绝缘线路的巡视管理等方面都是空白,而运行单位制定现场运行规程时也只能在现有部颁规程的基础上编制,要在运行管理上有新的突破,应自下而上逐级征求章见,修订配网现行的架空线路及设备运行规程。

(二)检修人员和数据管理存在问题。

当前配网设备的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改善,但维护检修人员变化大、业务素质提高慢,出现技术断层,配网管理中重要的基础数据和运行经验难以得到较好的记录和总结。运行管理工作比较被动,对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形成制约。

(三)设备选型不规范.

在以往的农网建设改造期间,配电网虽进行了大且设备的更新换代,但设备选型却不规范.如自动化设备、配电设备选自五六个厂家,产品虽然按国标设计,但运行状态有好有坏。

(四)检修模式待完善。

目前配网线路设备的缺陷检修一般都是以班站为主组织开展,受施工等因素影响,缺陷消除比较缓慢,容易造成配网线路多次重复停电,因此要逐步改变原有的检修模式。

二、加强农村配电网运行检修管理的建议

县供电企业应该加强供电可靠性的管理,不断提升安全、可靠供电水平和企业的服务质量。笔者以为,提高10千伏配网的供电可靠性,要注重解决好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科学改善电网结构

加强配网的环网运行水平,有条件的可考虑改造配电线路为“手拉手”衔接运行方式。经过城农网建设改造和年度配电线路大修改造,现在大多数10千伏配电线路主线截面增大,在满足当前负荷的情况下留有余度,这样当一条线路出现故障或计划检修时,可通过环网设备,将故障段或工作段以外的线路设备继续实施带电运行。目前,国家一流县供电企业山东省寿光市供电公司10千伏岳寺线与孙三线、城二线与新兴线等均实行了这一运行方式,有力地保证了连续供电。

科学选择开关安装位置。科技论文,农村。对单电源辐射式的配电线路,按线路负荷分布情况在主线上安装2至3台真空开关,开关动作电流按线路末端最小短路电流值选定,真空开关动作电流值前后应配合,并建立开关定值档案,当线路负荷发生变动时,相应调整真空开关的动作电流值。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分支线首端安装分段开关设备。山东省寿光市供电公司某条10千伏配电线路带有客户50户,如有一新上客户接火停电需3个工作时,如若全线停电,本次停电将造成150个停电时户,但如果该新上户位于一个有6个客户的分支线上,而该分支线又安装了隔离开关,则只需将隔离开关断开,这样只会造成18个停电时户,同样一个工作任务,后者造成的停电时户数仅为前者的12%。

(二)努力减少线路故障

加强对配电设备的巡视。主要是检查导线与绝缘子的绑扎和固定是否牢固,导线与建筑物、树木的距离,横担、绝缘子、拉线螺栓是否松脱,导线的垂弧过松或过紧等。要建立详细的巡视记录,特别是对巡视出的线路缺陷或隐患,应限期整改。对配电变压器特别是农村配电变压器定期进行试验,对不合格的进行维修或更换;对配电线路上的绝缘子、开关、断路器、熔断器、避雷器等设备进行绝缘测试,不合格的立即进行更换。科技论文,农村。加强对辖区内蔬菜大棚膜、锡箔纸等的管理,防止其对线路的破坏。特别是对于大棚区的配电线路,在春、秋多风季节,极易发生大棚膜、锡箔纸刮到配电线路上造成导线相间短路故障的发生,要预防这类事故,应从宣传入手,可采用印发宣传标语或手册的方式,广泛深入宣传,形成全社会保护电力设施的良好氛围;与大棚种植户签订大棚管理协议书,依靠群众的力量用坚固的尼龙绳将大棚覆膜压牢、压实;依法保护电力设施,禁止在法定的电力线路防护区内新建任何构筑物。

防止外力破坏事故的发生。在居民区、交通道路旁边的电杆应采用打警示漆、建加固墩等措施,电缆通道应敷设足够的电缆桩,防止外力破坏电力线路。露天配变台架等应设置可靠遮栏,防止小动物进入配变引线侧引起配电线路故障。做好线路设备防雷措施,应认真对配电线路防雷装置下引线或接地线进行检查,接地引线应接触良好,应无开焊现象,避雷设备螺丝不应有锈蚀松动,定期测试设备接地电阻并使其符合规程要求,给开关变压器接挂防雷帽。

(三)加快事故处理速度

建立事故应急处理机制。科技论文,农村。要通过反事故演习等措施,不断提高调度人员和生产一线人员应付突发事故的能力,严格执行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缩短事故处理时间。对于修复较困难的事故,应采取切机、切负荷等措施,将故障段暂时隔离,使线路其它部分恢复供电。

对重要电力客户,或突然停电或间断供电会严重威胁人身及设备安全和具有重大政治影响的电力客户,应采用二路或以上供电线路作为备用电源,且备用线路的电源不为同一主电源。当一条电力线路发生故障停电时,备用电源应通过自动投切装置继续对客户持续供电。实行带电作业。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更换线路开关、绝缘子等线路设备类工作,T接新线路以及烦琐的事故抢修等,往往停电时间较长。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实行带电作业,减少停电损失,方便电力客户。

(四)加强配电运行人员的培训工作。

使工作人员熟练掌握设备运行方面的规程规定,掌握衡番设备运行状态是否良好的标尺,要注重实战演练。科技论文,农村。

(五)加大加快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在农网应得到广泛的应用。科技论文,农村。我国各个地区实施了许多配网自动化项日,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科技论文,农村。农村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也将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设备的不断成熟而得到广泛应用。对于农村电网,辐射性配电线路占绝大多数,如果直接选用远动控制模式,通信系统建设投资规模会非常大,而选用就地控制方式的饮线自动化则更为实际。因此,县级农电企业在选择配电自动化建设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农电技术人员的实际情况,尽量满足可靠性、先进性、免维护性或少维护性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煜.加强农村配网运行检修管理的建议[J].电力设备,2006,(06)

[2]实施科技兴电战略推动企业健康发展[J].电力设备,2006,(06)

电力设施论文篇8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各种现代化的生活设备也越来越完善。由此也导致了农村对电的需求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历史和自身建设的问题,农村电网的建设已经满足不了这种需求。突出表现就是农村的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差,电网的负荷低,经常出现一些运转故障。所以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农民,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改善农村的电网条件,对农村的电网进行改造势在必行。我国对农村进行电网改造已经进行过一段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对农村电网改造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农村;电网改造;问题;对策

0 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经济的发展差距,国家电网建设的重点一直在城市,农村的电网建设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加大对农村电网的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农村的电力设施基础建设以及服务农村的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是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农村的电网改造工程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实践证明,对农村电网进行科学改造可以进一步优化我国的电网布局,缩小城乡差距,保障广大农民切实权益,促进我国电力事业以及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大有裨益。

1 农村电网改造存在的问题

电网改造工作人员的认识不到位。为了促进农村电力事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我国对农村的电网改造工程作出了一系列的规划和部署,编制农网改造升级总体规,纳入总体规划,制定农网改造升级三年规划。根据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工作思路和总体要求,按照“统筹协调、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经济合理”的原则,结合各地实际,明确农网改造升级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建设重点、建设方案以及投资需求,制定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三年规划和分年度建设方案。这些都为我国电网的改造提供了条件。但是,许多工作人员对此的认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具体规划和政策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缺乏规划的具体实施策略。国家从总体上对农村电网事业发展作出了科学的总体规划,明确了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和具体目标,但是许多具体的工作部门并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计划,具体工作的落实缺乏规划和设计,特别是在技术和实施上,由于缺乏长远规划,农村电网配电变压器的选择不合理,低压线路迂回曲折,直接造成农村电网的损耗居高不下。没有考虑该地区的负荷增长,不能提前做好有效的预测负荷来指导选择变压器和线路的线径。

农村电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由于农村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的电力设施建设十分薄弱,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农村电网多为辐射型网络,环网用得较少,这就导致有效负荷率低,转移能力差,运作过程中经常发生故障。农村的电网改造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许多农村电力设施的建设大为改观,选用了一部分新型的配电设备,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其次是设备陈旧,使用年限已经较长,所以故障率比较高。如农村电网运行的变压器多为高耗能型,占总比例的一半以上。许多地区还是用一些很原始的裸铝线,一方面导致线路的故障频发,另一方面也直接威胁到农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用电。最后就是能质量差,线损率高。许多偏远地区由于传输的距离长,传输设施不够完善,导致电力传输的损耗率低,电压低。

2 解决农村电网改造问题的应对之策

首先是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具体工作的落实需要工作人员来完成,所以统一他们的思想认识,让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就会知道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认真负责,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国家的农村电网改造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所以要加大对相关责任人员的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该项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样才能统一思想,为完成下一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制定科学严谨的配套规划措施。国家已经对整个电网改造工程作了完善的规划和部署,对其中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以及实施等方面都做了严密的部署。各地和各部门要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和规划,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落实政策和措施,防止政策执行上的盲目性。配套实施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切忌为了应付而忽略自身的实际,量力而行。

第三就是要立足实际,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电网布局。在前面有效的负荷预测的基础上,为了保证对广大农业用户的持续供电即前面所提到的要提高农村电网供电的可靠性,要加大合理的配置,这样可以提高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农村配电网中用到的设备主要包括配电变压器和线路等。其次是电力设配的选择要符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下面将分别介绍变压器、线路等设备的具体选择方法。配电变压器,在前面对配电变压器的位置的合理选择的基础上,对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和型号的选择的方法进行了分析。过去,农村电网在选择配电变压器是,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特别是容量的选择上普遍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这样,不仅增加了一次性投入,而且增加了变压器的辅助损耗。

通过上述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农村电网改造工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突出体现就是人员的认识不足,农村电网设施的基础建设薄弱等。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立足实际,结合国家的总体部署和规划,加强农村电网改造的力度和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田家乐,杜松怀,苏娟.我国智能农村电网的建设与思考[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科技与教育专委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2010.

电力设施论文篇9

关键词:CBL;PBL;建筑电气;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225-02

我校是浙江省首批应用型本科试点示范高校,如何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课程建设,是一项重要的课题之一。改革和构建建筑电气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和工程设计相结合,突出“工程”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建筑电气技术课程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必然方向。本文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以案例为引导的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建筑电气技术课程中的探索应用。

一、CBL和PBL教学模式

C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案例,把学生带入特定的事件情景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在CBL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解决真实案例,透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PBL即“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觉学习动机,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PBL由于其在促进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联系方面的教学优势突出,在教育领域迅速得到推广[1]。

PBL教学法具有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其教学模式可适用于其他寻求实践能力养成、专业素质培养的学科与专业。作为全新的教学方法,PBL虽然始于医学教育领域,但它的理念与方法同各专业实务课程却有着内在的高度契合性,在对学生的实务能力及专业素质培养要求上,医学的课程教育同工学的建筑电气技术课程教育是一致的[2]。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高校都或多或少的采用了PBL教学模式。并且除了医学教育,其他学科也越来越多的开始采用PBL教学模式。但国内外高校PBL教学实施方式却各有不同。而在PBL教学模式中引入CBL教学模式是目前为数不多高校的研究热点之一,且处于探索阶段。

二、课程设置

建筑电气是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专业方向之一,建筑电气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性课程,是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建筑电气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相关规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及电气设计与施工的能力,并懂得电气设备与建筑、结构及给水排水和暖通等专业间的配合关系,从而设计出适用性和经济性强的电气图纸,及在工程项目施工和管理中更加规范化与科学。

CBL和PBL教学模式的探索是在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13级学生中实施的。本课程安排的大学三年级上学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只学习了为期两个学期的电工电子学,电工电子学分为两部分即电工部分和电子部分,分别在两个学期进行。因此,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学生相比,我校学生在相关电气方面的理论基础相对薄弱。如何在电气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的前提下有序、有效的开展建筑电气技术课程的教学至关重要,这关系到是否能够完全实现教学目的。

建筑电气技术一种“应用型”课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使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具备建筑电气设计和施工及管理方面的相关能力,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建筑电气技术课程在教学上采取CBL结合PBL教学法。采取CBL与PBL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在增强学生的查阅规范图集的意识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实施

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13级有两个班,实行小班化区教学,选择1班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选择2班实施CBL和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此外,该年级两个班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积极性、学习认知等方面的程度基本相同。

1.传统教学模式。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13级1班的教学过程中,对建筑电气施工图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各个系统进行以专题形式进行讲解。在讲解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过程中,穿插讲解最新的国家标准规范、地方标准规范和相关图集等。并针对各个系统布置纸质作业。

2.CBL和PBL相结合教学模式。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13级2班的教学过程中,以“某养老服务中心电气施工图设计”为导引,并如何以相关电气规范为准绳完成该工程的照明配电系统、动力配电系统、消防电气系统等电气系统设计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

某老养老服务中心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总建筑面积6794.8平方米,地下面积283.2平方米。建筑层数为五层,建筑高度为22.9米;本工程为框架结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上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课程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任务:照明配电系统设计、动力配电系统设计、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系统设计,及消防电源监控系统设计、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设计、防火门监控系统设计等。

本课程在CBL和PBL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以每个系统设计任务为导向设置专题进行讲解,在此过程中穿插讲解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最新的国家标准规范、地方标准规范和相关图集等。并在每个专题讲授过程中,以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自主能动性学习为第一出发点,布置系统设计任务,并让学生按时完成,授课老师及时为每个学生做出批改。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出现错误,在错误中收获知识。

四、教学效果

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并进行了课程设计答辩。在课程设计结束后进行了期末理论考试。最后,进行了统计学上的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结果表明:CBL与PBL相结合的模式,在自主学习、设计、查找规范过程中使学生的知识系统性、实际与理论相结合性,及工程实践创新意识、设计能力等都得到了显著提高,实现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五、结论

CBL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不仅解决了对于专业性极强的课程,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难题,而且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规范性意识,提高学生为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及适应新,并最终提高学生的应用型能力、综合素质,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电力设施论文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 用电设备 漏电保护 设备保护 漏电防护 设备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设备漏电保护技术是保障建筑施工现场的用电安安全的主要措施。由于建筑施工现场的特殊环境,用电设备容易出现频繁的跳闸现象,同时所设置的漏电保护设备跳闸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此类问题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建筑施工的正常施工进度,降低了施工效率,同时也严重威胁着现场的用电设备操作人员及相关设备。

二.建筑施工现场配电线路存在的问题。

1.电线电缆不应成束架空。

成束架空, 电流电压不同, 会产生互感电流; 成束线路, 一旦导线破损, 会产生短路现象, 影响现场供电。架空线需要绝缘线,不得采用塑胶线, 且要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耐磨蚀性。为了满足机械强度要求, 架空敷设的绝缘铝线截面不小于16mm2, 铜线截面不小于10mm2。

2.电线电缆不宜沿地面明敷;需采用防护走地下;若走地面也应用金属管进行防护。

3.电线电缆不得乱挂、沿墙走、顺树爬、走屋顶,线路不固定便是安全隐患。同时,电线电缆不可成堆成圈的走线,否则会造成电抗增加,浪费电能与损坏电线。

4.动力线路与照明线路应分开敷设,不宜混放。导线应安“规范”的颜色选用。

5现场的车辆与行人应同场内电线电缆保持安全距离。架空线路与在建工程(含脚手架) 外侧边缘应不小于4m,线间距离不小于0.3m。架空线路宜采用砼杆或木杆。砼杆不得有露筋、环向裂纹和扭曲;木杆不得腐朽,其梢径应不小于0.13m。

6.工地采用电线电缆必须经过计算选用,不可任意选用,造成“大马套小车”或“小马套大车”的不合理情况。

7.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时要全面考虑。三级配电要落实,总箱分箱开关箱的位置要妥当,走向不合理,导线往返重复,将造成巨大的浪费。

8.现在建筑工地单相、两相负载比较多,连接时没有经过计算,实际经验又不足,造成负载不平衡,带来中性线电流隐患,甚至酿成触电停电事故,应予防止。

三、建筑施工现场用电设备漏电保护技术。

1.接地接零方式选择。

用电设备在建筑施工现场所采取的接地和接零方式,要根据施工现场的供电方式来进行合理选择。

(1)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中,电力装置应采用低压接地保护。

(2)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中,电力装置应采用低压接零保护,有时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TN—C电网中,做保护中性线PEN重复接地以降低漏电设备外壳的对地电压;减轻因中性线中断而产生的触电危险;保护中性线截面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的50%,并应尽可能与相线相同。

(3)在使用专用变压器供电的低压电网中,电力装置应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五线制(TN—S)保护接零系统——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与专用保护零线(PE)可靠连接;专用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配电室(箱式变压器)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

2. 接地与接零保护原则

(1)保护接地原则。

在中性点不接地的低压系统中,正常情况下电力建设需要的各种电力装置的,不带电的金属外露部分、电能供应的设备外壳都应接地(特殊规定例外)。

1.电机、变压器、携带式或移动式用电器具的金属底座和外壳。

2.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3.控制、保护用的屏(柜、箱含铁制配电箱)及铆焊、焊工的操作平台等的金属框架和底座。

4.汽油、柴油、机油等储油罐的外壳。

5.20m以上的竖井架(如烟囱施工的中央井架、电动提/升模装置)脚手架、水塔施工用的起重折臂吊、曲线电梯的轨道。

6.安装在电力线路杆塔上的电力设备的外壳及支架。

7.起重机(电动葫芦、龙门吊、DBQ系列塔吊等)的每条轨道应设2点接地。在轨道之问的接头处,宜作电气连接;接地电阻应小于4Ω。装有接地滑接器时,滑接器与轨道或接地滑接线应可靠连接。司机室与起重机本体用螺旋连接时,应进行电气跨接,其跨接点不应少于2处:跨接宜采用多股软铜线,其截而面积不得小于16mm2,两端压接接线端子应采用镀锌螺旋固定;当采用圆钢或扁钢进行跨接时,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2mm,扁钢截面的宽度和厚度不得小于40mm、4mm。

3.临时用电保护。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作保护接零外,必须在设备负荷线的首端处设置漏电保护装置。同时规定开关箱中必须装设漏电保护器。就是说临时用电应在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分别设置漏电保护器,形成用电线路的两级保护。漏电保护器要装设在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开关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总配电箱的保护区域较大,停电后的影响范围也大,主要是提供间接保护和防止漏电火灾,其漏电动作电流和动作要大于后面的保护。因此,总配电箱和开关箱中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电流动作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作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分段保护的功能。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不小于0.1S。对搁置已久重新使用和连续使用一个月的漏电保护器,应认真检查其特性,发现问题及时修理或更换。

在实际工作当中,发现有的施工现场漏电保护器配置不合理,末级电箱漏电保护器电流过大,发生漏电后直接引起总箱漏电保护器动作,没有形成分级配置。施工企业发现问题不是检查、测试漏电保护器的规格和性能,查找漏电原因,及时排除故障,而是单纯增加漏电保护器的数量,加大了用电成本留存了事故隐患。

4.电气设备的防护

(1)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路下方施工,高低压线路下方,不得搭设作业棚、建造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

(2)施工时各种架具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必须保持安全操作距离。当外电线路的电压为1kV以下时,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4m;当外电架空线路的电压为1~lOkV时,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6m;当外电架空线路的电压为35~l,lOkV时,其最小安全操作距离为8m。上下脚手架的斜道严禁搭设在有外电线路的一侧。旋转臂架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lOkV以下的架空线路边线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2m。

(3)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的最低点与路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以下要求:外电线路电压为1kV以下时,最小垂直距离为6m;外电线路电;压为l~35kV时;最小垂直距离为7m。

(4)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人员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①施工现场内临时用电的施工和维修必须由经过培训后取得上岗证书的专业电工完成,电工的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初级电工不允许进行中、高级电工的作业。

②各类用电人员应做到:

(a)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

(b)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好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是否完好。严禁设备带“病”运转;

(c)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d)负责保护所用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e)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必须经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进行。

四.结束语

建筑施工现场的用电设备安全关系到现场的正常生产和施工安全,设备的漏电保护技术为保障设备安全、维持正常施工的需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贾晋红 建筑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漏电保护技术探讨[期刊论文]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9期

[2] 卢坤 覃天志 建筑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漏电保护技术探讨 [期刊论文] 《世界家苑》2011年6期

[3] 张福荣 建筑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漏电保护技术探讨 [期刊论文] 《跨世纪(学术版)》2008年6期

[4] 李润哲 李艳 建筑设备漏电保护技术分析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24期

[5] 孙延嵬 建筑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漏电保护 [期刊论文]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