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案管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9 13:07:50

备案管理论文

备案管理论文篇1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论文关键词:医疗部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

[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2]郑新敏.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浙江档案,1998(7),28.

备案管理论文篇2

传统的管理模式相对比较落后,很难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在文档资料管理方面,各人管理各自的文档资料,对于资源共享、资料查询都极为不便,且随着时间推移,资料遗失或人为损坏的情况时有发生,当前的管理模式已完全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在设施设备管理方面,对于大量设备设施、备品备件的总体数量、使用情况、运行情况、库存情况等信息都需要通过人为统计、查找的方式获得,设备的入库、出库基本依靠手工记录,信息的准确率、及时性等都相当低,基本不能把握设备的使用位置、工作状态、流向性等具体情况。为实现设备设施精细化管理,除了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之外,搭建一个高效可靠的机电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平台已是迫切需要。

2 机电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平台的构建思路

软件开发采用B/S模式,本地运算由浏览器负责,服务器端主要负责处理和反馈浏览器所发送的数据请求。这种结构有效地均衡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运算负荷,并且由于客户端的操作系统自带浏览器,因此不需要专门设计客户端软件,可以有效地降低开发费用,同时由于浏览器为独立于系统的单独软件,在软件系统进行升级的时候,不需要对客户端做太大改动。因采用B/S模式,无需安装客户端,在联网的任意一台计算机上通过IE就能访问服务器,通过各自的权限实现技术档案的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遵循统一性、开放性、通用性、实用性、规范性、经济性原则,同时保证规范化的要求,遵循数据集中管理、统筹规划、整体设计、分布实施的方针。系统功能采用模块化、松耦合的设计思路,使维护、升级和移植变得轻松简单。系统运行安全、稳定、可靠,使用简单、方便,充分考虑现有软硬件系统,与原有系统紧密配合,充分发挥了原有系统的功能,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3 机电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平台的实现

建立了资料档案管理模块,其下设置文档基本信息管理、文档归档入库管理、文档借阅管理等几个子模块。首先对形成记录的成形文档进行审核,对收集整理完整的文档进行统一编号后存放在固定位置,然后对重要文件进行扫描存入电子档案,并将所有信息录入模块中。通过模块实现文档资料、工程资料的共享、查询,规范了文件资料的收集归档及登记借阅的操作流程。通过高效的信息化共享,能及时查看到重要资料的电子版,能第一时间找到资料存放的具置,对每本资料何时何人进行了借阅、是否已经归还一目了然,确保了资料的完整性、完好率。建立了设备档案管理模块,其下设置设备设施基础信息管理、设备设施库存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设备报废管理、设备设施统计管理等几个子模块。首先对高速公路使用的关键设备以科学方式进行唯一编号,每个编号对应唯一设备,作为身份标签。将每个设备的使用具置、基本参数、实时图片等基础信息录入模块中。通过模块实现设备的实时管理,能找到每个设备的实际状态是处于库存中、使用中、维修中还是已损坏报废,充分把握设备的流向性。及时更新数据,对每个设备的入库/出库情况、维修情况、维修记录等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录入系统中,可以有效查询到每类设备、每个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内的详细记录。同时,根据统计查询功能,能有效地反映出哪类设备容易损坏、哪类设备库存量不足需采购、哪个设备已维修很久还未修复、哪个品牌的同类产品质量更稳定等具体内容,对全面把握设备状态、了解设备性能、提升管理效率等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详细的设备维修记录,可以查看到以前该设备是因为何种原因进行了维修,通过何种方式进行了修复,对解决相同或相似设备故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 建立高效的管理制度

(1)编制较为详尽的文档资料管理制度,规范文档资料收集整理、登记、归档入库及借阅归还流程。同时,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分工,根据分工不同在平台中划分权限,做到每个环节有人把关,过程有人监督。

(2)编制了设备档案管理制度,规范设备入库出库登记手续、设备维修保养跟踪、故障处理信息反馈等相关工作流程,责任到人,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为全面掌握设备状态、了解设备动向提供有效保障。

(3)结合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实际,制定了设备设施编号办法,形成电子记录备查,并制作成铭牌贴在设备上,为设备档案基础数据的形成提供保证。

(4)制定了机电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平台管理制度,规范了基础信息的收集、录入等相关要求,并对基础信息做了大量录入工作,确保了管理平台的数据完整、详尽。同时,对工作中产生的实时数据进行了及时连续性的更新,保证平台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充分发挥平台功能,达到管理成效。

5 机电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平台的应用效果

(1)实现资料档案的共享。能高效实现资料档案的传阅、共享,确保资料档案得到充分利用。同时,能及时准确地查到资料的存放位置,减少了繁琐询查的人力、物力、时间的浪费。对档案的借阅情况有据可依、有证可查,确保了资料的完整性、完好率。

(2)实现设备档案的有效跟踪。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任意设备的具置、工作状态、运行使用情况,为全面了解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的总体状况,加强设备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有效降低管理成本。改变了人为手工记录的管理模式,节约了人力资源,节省了管理时间,减少了物质化办公的经费成本,同时避免了因过多的人为操作导致工作疏忽、失误而造成的资金、时间、资源等方面的损失。

备案管理论文篇3

医疗设备在各自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文字、图纸、照片等具有参考和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材料称为医疗设备档案。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设备管理基础,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两个效益,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

医疗设备是医院开展医疗、教学、科研、护理、预防、药剂等工作的重要的物资基础,医院必须有与其功能业务相适应的先进医疗设备。但如何管好用好这些医疗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的故障率,则必须建立完整的医疗设备档案,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是为了利用,在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及管理等工作中充分利用,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通过查看设备档案资料,根据其维修纪录对贵重的医疗设备采取预防性维修,充分做好维修前的准备工作以缩短停机时间,减少修理费用,减少医疗设备对人身的伤残,减少事故隐患的发生率等[1]。管好用好医疗设备档案,以充分发挥其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中的作用,主动、及时、准确地为科室服务,为院领导决策提供凭证,医疗设备档案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如何搞好医疗设备档案管理集合我院的实际情况进行如下探讨。

1 医疗设备档案的基本内容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归档内容。医疗设备档案由二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和设备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包括①使用科室的申请报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疗需求分析论证报告、资金来源、设备管理委员会讨论审批意见,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供货商资质、产品介绍②招标书、投标书、协议书、合同(价格、产品性能、技术参数、售后服务、联系方式、交货日期及地点、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③发票复印件、机电设备进口证明、海关免税证明、报关单、商检证明、检验检疫证明、随机全部技术资料、仪器设备安装验收报告等。上述资料由设备科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收集工作,及时整理归入档案,按季度移交医院档案室。设备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包括:帐、卡、使用记录、维修保养记录、性能动态记录、医疗设备拆除报废处理情况、经济效益分析和成本核算报告、使用率和完好率统计分析、医疗设备计量检测记录、计量鉴定证书和计量合格证等[2]。上述资料由设备使用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经济管理科共同完成收集工作,按年度收集上交设备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归类存入档案室。

2 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3 管理医疗设备档案采取的措施

3.1理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体制,是做好设备档案管理的前提:我院设备档案管理实行分管院长负总责、设备科主任督导、兼职人员具体实施、操作人员及设备维修人员参与的管理模式。形成了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档案法》规定,档案工作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我院档案管理体制充分体现了这一管理原则。

3.2 落实岗位责任,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做好设备档案管理的根本保证: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3]。

备案管理论文篇4

[

关键词] 文书档案;电子化;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5. 05. 119

[中图分类号] G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5)05- 0246- 02

文书档案是企业档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了解国家和行业政策法规,执行上级任务以及内部工作上传下达、互相沟通的主要载体之一,也是一个单位工作业绩与管理水平的历史记载与再现。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办公环境不断电子化的趋势下,组织机构的各类业务文档直接在计算机和信息系统撰写和传递的比例越来越高,档案工作的重点从面向档案实体管理为主,逐渐向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为适应文书档案数量的与日俱增以及档案载体和记录方式的多样化,文书档案电子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1 文书档案电子化的理论基础

(1)文书档案电子化的涵义。文书档案电子化管理就是档案管理理念要实现从传统的纸质文件管理向电子化管理的转变,管理方式以办公系统的计算机自动化和网络为依托,以电子文件的形式把以往手续繁杂的办公行为转变为容易储存、查找的电子信息。简言之,是一种手工模式向智能模式的转变。

(2)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指文件从产生直到因丧失作用而被销毁,或者因其具有长远历史价值而被档案馆永久保存的整体运动过程。是研究文件从最初形成到最终销毁或永久保存的整个运动过程,是研究文件属性与管理者主体行为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论,是对文件到档案运动过程和规律的客观描述和科学抽象。文件生命周期理念提示了文件运动的3个阶段,即现行阶段、暂行保存阶段和永久保存阶段。

(3)前端控制理论。是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和全程控制原则,对电子文件从生成到归档的整个过程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要求,把可以预先设定的监控功能和档案管理功能,嵌入协从办公系统(OA系统)和各业务系统,对文件、档案工作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并在文件形成和维护阶段进行有效地监督,从而实现对电子文件的超前控制和全程管理。

(4)文档一体化。以文件的生命周期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对文件处理环节和档案处理环节的有效衔接,借助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把“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这两个管理系统看成是一个系统工程中的两个子系统,从组织制度、管理方式到工作程序都实现科学、真正的统一管理,确保文件在整体运动过程中实现全面控制和综合管理。文档一体化的实施必须依赖于规范化的公文处理,从文书处理工作开始实行规范化,对文书档案进行超前控制,使文书档案在经过规范化的处理后,形成一个最终归宿和最长久的价值体现,从而达到文件处理精炼化、完成案卷系统化、查找利用标准化,充分发挥档案的真正效果。

2 文书档案电子化的管理办法

(1)文书档案电子文件的收集与归档。随着文档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运用,文书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往往是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上进行的,其收集与归档比纸质文件更为困难和复杂。由于电子文件从形成到归档有一段时间间隔,因此电子文件就有被更改的可能,而且任何修改、删除都可以做到不留痕迹,所以电子文件的收集要由形成部门及时收集并归档,然后移交综合档案室集中管理,不得由个人分散保管。此外,电子文件归档时还要有附属于每一份文件的静态数据信息和动态数据信息。静态数据信息包括满足普通用户查询的原件属性信息,以及原件存储格式、处理工具、版本等生成环境的记录;动态数据信息包括创建、校审、审定、归档、接收、变更、下载利用等贯穿于该文件的一切处理过程的记录,以加强档案原始性的认定,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利用。同时,电子文件的数据信息也是档案管理人员在接收电子原件时进行核对、审验的依据,不符合要求时发回归档人。数据信息应该以系统自动提取为主,减少人为干预。

(2)文书电子档案的存储与备份。电子档案是现代科技产物,它的生存和可读性依赖于计算机的硬件产品和软件产品。对归档的各种类型的文件,应采取通用的主流存储格式,对非通用格式的电子文件,应提供格式转换功能。对电子档案的存储设备应考虑其成熟性和发展性,尤其是对不公开的机密电子档案应具有脱机保管的能力。电子档案备份、恢复是档案管理系统运行的安全保障,应建立一个从系统备份、数据库备份、网络备份到电子原件备份的有效备份及恢复系统。一般情况下,电子档案是以脱机方式存储在磁光介质上,至少一式两套,一套封存,一套供查阅利用,必要时复制第三套,异地保存。

(3)文书电子档案双套制保管模式。档案的本质属性是原始记录性,虽然电子档案的利用有很多优点,但由于电子档案便于修改、拷贝和难以防伪的特点,以及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传递带来的档案信息丢失、失真、泄密等问题,容易使人们对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失去信任,而认为纸质档案的原始性则更具有说服力。因此,文书电子文件转化为档案一般采取“双轨制”,归档内容形成“双套制”,即纸介质与磁光介质两种文件一起归档,形成内容相同的两套档案,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如果文书电子档案信息丢失,那么也会有纸质的档案内容存在。可以预见,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双套归档的局面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各方面条件的具备,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子文件独立地转化为档案,多种介质并存的状况将长期存在。

备案管理论文篇5

1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必备条件

实现档案信息网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才可以实现:一要有储存和传输信息把纸质档案转换成数字档案并传输上网的硬件设备,二要有档案信息上网、利用、组织等系统的法律 、法规和规章,三要有过硬的编辑和操作档案信息的高技术人才。现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档案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配置。档案信息上网,一要有输入、输出的终端设备计算机;二要有储存、管理档案信息的中央处理器;三要有编辑档案信息的管理软件;四要有将纸质文件转换成数字信息的扫描输入器。这四个基本设备配置的关键就是领导的认识、重视和档案管理员的自觉与主动意识。领导重视,就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尤其是考核制度与群众的监督制度。管理员的自觉与主动,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及时地将相关档案处理成电子文档并科学归类与收存。

其次,是制定统一的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规范。第一,档案信息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极其复杂的信息源。要保证人们轻松、快捷的在网上查档,就必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上网目录标准。否则,形式各异的检索目录就会影响利用者快速、准确的查阅档案。第二,档案具有保密性,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对文件的产生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应进行全程管理,涉及到文件的流程、管理规划、管理方法以及质量要求。对重要的、保密的程序和数据要加密并备份,随时进行病毒检测、制定系统运行安全管理和电子文件管理制度。规范重要的场所(如机房、库房等)的出入规则,制定保护政策、管理规划、管理方法以及质量要求,从而建立一个涵盖档案信息资源、计算机全部管理活动的目标体系、程序体系和技术方法体系。第三,档案信息资源保管单位利益的保护也应有一定的规则。因此,档案信息的编辑、保管、转载等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由于网上用档、利用者与管理者不直接接触,该收取的一切费用就只好在网上进行,这样就应该建立档案信息利用收费网站。国家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和自动计费软件。这样才能保证利用和管理人双方利益均等或不受损失。

2实现档案信息网络化的对策

随着网上办公、网上用档的普及,档案部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针对网上用档的条件,我们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为档案实现信息网络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加强网上用档管理理论研究。为了更好地开展网上工作,保证提供系统、完整、真实的电子文件信息给利用者,我们必须加强归档电子文件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①用文字处理技术形成的电子文件,归档时应有文字存储格式、属性和文字处理平台的说明材料;②用扫描仪等设备获得的图像电子文件,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或绘图等获得的图形电子文件等如何归档的理论研究;③档案信息上网后信息如何管理、利用的理论研究;④档案信息源如何系统编辑上网的理论研究等等。

其次,加强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人才确定事业成败。档案事业发展与否,关键在人才。网络时代,档案管理人才必须重新更新自己的知识,争做档案信息网络管理软件的编辑开发人才,争做网络档案信息管理人才,争做网络档案信息源组织编研人才和其它载体形式的管理人才。

此外,加强网上用档的法律、制度的制定与优化。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网上用档工作立法和制度的建设,用法律来保障档案资源。为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规范:①加强网上用档的立法规定,对那些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利用网络传播病毒、线路窃听等形式的犯罪分子,要以法律为武器进行坚决的打击;②制定应急计划,进行安全检查和审计,撰写安全情况汇报的规定;③严格进行权限管理,包括授予完成工作所需最小特权、回收特权的规定;④网上查阅档案信息目录的规定;⑤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不断改进、优化系统的规定。

备案管理论文篇6

关键词:档案管理;职业素养;培养途径;具体方法

1档案管理人员必备的知识结构

档案管理人员必备的知识结构是指他们为了满足专业需要而具备的文化知识。长期以来,人们的社会实践给档案管理带来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其关系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诸多方面,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对这些含有广泛内容的历史遗产加以科学管理,并进行有效开发利用,而这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总体来看,档案管理人员一般应具有如下知识结构。

1.1文史知识。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史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促使他们提升工作效率。档案一般是指通过文字记录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整理、鉴定以及编制等工作中,加之业务指导、档案研究和档案教育等环节都必须依靠文字。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高水平的语言文字知识。档案管理人员只有熟悉掌握了档案的形成者以及档案内容关系到的一些历史知识,对于档案形成的历史作用和背景有深入的了解,才可以对档案内容有更好地了解,并对档案价值与全社会关于档案需求的变化有正确地判断,以做好相应的档案收集、管理以及开发利用等各项工作。

1.2现代科技知识。在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的同时,尤其是电脑与数据库等多种技术和一些办公自动化设备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使得档案管理的手段与方法也出现了深刻变革,即由传统手工的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管理模式。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注重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电子档案的管理、数字档案馆的建立、通过互联网来建立网站并档案信息。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应了解并熟悉现代化的科技知识,尤其是计算机技术、信息开发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他们必须学会运用科学的技术与方法,才可以有效管理档案资源,将有用的档案信息开发出来,从而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1.3档案管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档案管理作为一项具有很强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其已形成一套非常专业的原则、理论、方法和技术,成为一门不仅包含理论基础也具有业务知识的独立学科。档案管理人员必须精通此专业的理论及技术,并将这些知识熟练地运用到具体工作中。

2提高档案人员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

2.1转变工作思想观念,增强工作服务意识。意识对行动有指导性作用,档案管理人员只有树立正确的、积极的思想观念,才能以此为指导,自觉的增强管理服务意识。一直以来,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真正认清该项工作的定位,在提供档案服务时,存在态度冷漠、工作不积极等消极服务态度,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质量。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转变思想意识、明确自身定位做起,树立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方便人们进行查询、借阅,从功能上看,档案管理是一项服务型工作。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管理能力,还要有积极、微笑的服务态度,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从而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2加强个人能力学习,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档案管理也实现了信息化,降低了传统档案管理对人力的依赖程度,提升了档案管理的质量与效率。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频率非常之快,在此基础上构建而来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也必然要保持与时俱进的革新优化,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加强个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不能仅仅满足于完成档案管理工作,更要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首先,档案管理人员要制定条理化的学习计划,并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自我“充电”,按部就班的完成新技术的学习,提升自我能力;其次,加强计算机和信息化设备的操作应用能力,不断提升档案管理水平。

2.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个人职业素养。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具备扎实的档案管理能力、保质保量的完成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称得上是一名合格的档案管理工作者;在此基础上,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并能够将其体现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才是一名真正优秀的档案管理人员。因此,档案管理人员要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养成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工作中能够进行换位思考,确保档案管理工作高效开展。

3提升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方法

3.1正视自我工作能力,明确个人角色定位。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的先决条件。正视自我,就是档案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认识,只有对自己客观、全面的正确评价,才能干好本职工作。角色定位是档案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职业要求塑造自己形象的过程。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3.2时刻进行自我反省,提高工作责任意识。提高档案人员的职业素养,自我教育、自我批评是重要的方法。档案工作人员应当经常地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进行反省、检查,自觉地破除头脑中不符合职业道德的观念,在职业观念上不断拓展和创新。自我批评,则是严于律己,无论是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还是在职业活动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的每个环节中都要体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以高度政治责任感,来履行档案管理工作这种崇高的社会职责。

3.3做到持之以恒。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积累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档案管理人员急于求成或是没有持之以恒,就很容易半途而废,达不到提升个人素养的效果。所以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持之以恒的长期进行,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保证个人工作能力、服务意识以及职业素养得到提高,使档案工作为全社会更好地服务。真正实现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为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贡献。在社会发展的同时,记录历史过程的档案文件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对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对档案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研究有着重大意义。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他们应从提高知识结构和职业道德等多方面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为档案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王冬梅 单位:延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参考文献:

[1]黄慧敏,刘光全.试论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J].云南档案,2013(7):131-133.

备案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装备保障管理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1-0058-01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提升军事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军事人才培养中由知识向能力转化、向素质沉淀的重要过程,与理论教学共同构成院校教育的循环系统,也是军校教育培养的重难点。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装备保障管理实践教学质量,既是消化保障管理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又是推进学员第一岗位任职能力素质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具备教师、工程师能力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懂技术、精业务、善管理、能创新”是装备保障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这就要求具有技术过硬,精于业务的复合型师资队伍。要加大对装备教员和保障队伍的培养,努力打造一支既具备“教师”扎实理论素养,又具有“工程师”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员队伍。

以适应现代教育为牵引,以提高教学团队的学历,丰富阅历,增强教学能力为重点,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有计划地邀请新装备研制单位专家来院对新教员进行培训,了解新装备维护、实用知识和装备教学的特点规律;主动与总部和部队联系,承担与装备保障管理相关的业务工作,锻炼人员实践能力,加大送修、送学力度,加强部队代职和学术交流,注重对年轻教员的指导和培养;要根据各人发展情况,逐渐确定每个人的研究方向,充分发挥大家的能动性和创造力。

二、设计装备保障管理“二类、三层、四步”的实践教学环节

遵循“保障管理制度化、管理模式现代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流程规范化”的思想,遵循“理论先导,强化实践,培养能力”的基本教学理念,以培养任职需要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为适应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相结合转变,装备保障管理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构建、教学手段设计和教学条件建设等方面进行创新。

针对“两类对象(即生长军官学员和任职轮训军官)、三个层次(即基础实习、综合实习和管理创新实习)、四个步骤(管理的PDCA循环:计划、组织、检查、总结)”开展有关现代装备保障管理能力素质的培训。装备保障管理实践教学突出了岗位适应、业务管理和实际操作等知识、能力培养;突出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和集成等知识、能力培养;突出了业务口径宽、专业延伸长、能力复合型的培养。通过针对对象、针对内容的实训,目的在于培养具有本专业系统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能够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课堂的保障管理理论转化为学员保障管理的业务能力。

三、实施案例、研讨多法并举的“多样式”实践教学方法

备案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人事;档案;文档管理;信息化

1 引言

目前电子人事文件只是纸张的数字记录和配件,没有能力和独立存在的价值,在管理上也有与纸质载体相一致。但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实现和管理是一样的。首先,要建立一个基于文档生命周期理论和运动规律的综合管理系统,使其具有相应的管理功能。例如,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需要的文件读写功能,文件管理功能和文件管理功能;根据渐进的和连续的管理规则,确定运行通道系统管理流程和电子文件;根据对文件的形成规律,生产周期的文件只读编辑功能修改,在文件功能,根据管理标志相同的规则,但也有信息共享的功能,包括文件和目录管理的内容;根据现有的变异形式,具有自动组卷、纸的排序功能和辅助功能文件归档工作;根据数量的变化,增加建立和破坏的功能等。然后,通过管理系统的应用,对电子文件的管理及其运动过程进行了研究。可以看出,公文流转的规则对于公文的管理,也就是说,管理的整合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2 强化档案人员的意识与业务水平

(一)加强档案意识

一般人档案法律意识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在一般的事业单位,工作的中心并不是档案工作,行政人员的档案意识是一种普遍现象。加强档案意识必须从现实出发有效果。如果你准备好增加层到办公楼,但施工的图纸找不到如何找到,不知道的承载能力的住房基地是多少,但整个房子都从新的调查,即劳动力成本和更多的钱。这说明档案意识不强,档案馆的资金投入成本和精力,有时比建设资金和能源的记录更大。教育我们的一些现实,加强档案意识做好档案建设是与各教职工有着紧密联系的事。现在的档案部门普遍提高认识,从领导,基本上按要求进行归档。并尝到了使用档案的甜头,并在职称评审或评估的时候,教师要到记录室查自己的教学工作量,查一下教学时间。当然,收集各部门,整理、归档、完整性、准确性是各部门的文件质量,狠抓档案人员的培训,是培养骨干档案法的实施,让档案第一次知道,理解,法律可以真的档案管理网络,社会档案意识。

(二)提高档案管理的业务管理水平

档案一般不是档案专业的毕业生,不受专业培训档案,和流量大,所以定期对档案专业培训档案,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事件。与档案工作者的非档案专业毕业生相比,它不仅是一个问题,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优势。的优点是,他们一般都熟悉本部门的工作,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部门,知道文件操作程序;计算机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了解基本的电脑知识,能使用计算机处理文件,这些条件都比旧的一个全职的记录。缺乏只是需要加强对档案专业知识的培训。事实上,部门档案员不需要详尽的学习“历史记录”、“档案系列篡夺了档案知识的科学体系,应该是最需要的位置档案知识的工作,如规定的操作技术方法的基本要求的实用知识和电子文件的归档格式。

总之,档案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大量的支持。从社会和服务到社会的文件管理。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加强社会档案意识,扩大社会参与,而不是减少社会参与。坚持公文处理部门备案,事实上,档案管理水平整体提高网络技术和档案馆的宣传,提高社会档案意识是一个重要途径。

3 搭建一体化档案管理系统平台

通过计算机的应用来改变人事和档案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一方面,建立一个综合管理体系,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和服务与利用。另一方面,建立一个全面的文件运动过程的管理。主要从2个方面进行调整:一是加强事前控制和消除重复环节;二是统一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口径,使两者成为文件运行过程管理系统的协调,并对两者相对独立性进行分析。档案信息系统的建立,综合管理系统的应用,必然会形成相应的数据积累-电子文件。这是最有生命力的新文件必须妥善管理的数据库。和数字文件附加到这一共同构成全宗档案信息系统,更好地发挥数字录音的优点,成为档案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档案工作中,有一个热点问题一直被讨论:是否坚持执行文件处理部门备案制度。我国文书处理部门备案制度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中建立起,本系统对档案工作的时间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现在有思想,文书处理部门备案制度环境发生了变化,这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归档,并由档案部门备案。笔者认为,如果完全由档案部门备案,势必会增加档案部门对人员和财政投入的负担,而且不利于社会档案意识的增强和档案法的宣传和普及。对于文件的问题,应在档案工作者努力的训练。管理和档案部门的一个人的进步是不可能的,还必须依靠文件处理部门档案。然后,对文件业务员的责任、业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档案员的培养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4 强化人事档案信息一体化管理的价值

(一)为计算机管理文件的应用积累经验

利用计算机管理档案,改变手工管理的落后状况,是对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对人事和档案信息的综合管理不是一种简单的人工操作,而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管理的新的管理方法。此外,本实用程序具有良好的效果,并受到权威和档案人员的欢迎。这一成功的探索无疑对计算机管理文件应用的理论和方法的建立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提高实际工作的管理水平

由于档案记录缺乏整个管理手段和方法,各部门之间以及各方面的工作都出现了不可勾的现象,重复劳动问题更加突出,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新课题。综合管理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文件归档质量。通过管理系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确保注册表文件。用了很多次,是不是随便切除。其次,一些部门或多语种文件为固定档案,已保存。最后,提供仪器、文件人员查阅工作范围的文件所产生的文件操作,帮助他们对文件的归档作出决定,并立即完成文件后,取消重复劳动,通过信息共享。首先是取消文件管理和文件管理过程,同一目录重复登记重复劳动;二是要取消档案人员检索文件内容的重复劳动记录。人事电子档案的归档与管理。综合管理是通过对电子文档的运动过程的管理来实现的。使电子文件作为一种数字记录文件的文件,完成其附件的任务,同时,也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作为档案信息系统的新部分,文件到数据库和统一管理的实施。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与人工管理相比,应用系统本身就是一个标准的管理。此外,实现了对文件运动过程的整体管理,规范化管理水平的自然性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范少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档案. 2009(S1)

备案管理论文篇9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档案双套制;问题

数字化时代档案是否可以实行双套制,或者实行双套制是否具备一定的价值,其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两种档案所记录的内容是否相同,两者之间是否能够被完全的取代。如果两种档案各方面的内容几乎都一致,则实行双套制完全没必要。但是目前我国的两种档案完全有实行双套制的必要,因为无论是从载体或者价值方面,两者之间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实行双套制具备一定的合理性。

1 档案双套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在讨论有无必要实行档案双套制之前,除了要明确双套制的涵义外,还要进一步界定所讨论的双套制的数量限度问题。因为在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过程中,不管我们主观上是否愿意实行档案双套制,其实在机关办公室、档案室和同级档案馆中,都必然会客观存在或多或少的档案既有纸质载体又有其它非纸质载体的情况,就这部分档案而言,虽然也是双套保存,但这种情况并不是我们所要讨论的档案双套制。我们所说的双套制是指在普遍意义上和大规模层面上需不需要搞档案双套制,如果离开了“度”和数量的限制,讨论双套制问题便会失去意义。

双套制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关键要看两种档案是否完全相同,能否相互取代。如果两套档案从内容到载体形式都完全相同,双套制则是完全重复保存制,显然是无此必要的,但如果两套档案只要在某方面存在差异,那双套制就不算重复保存制,该不该实行双套制就要做具体分析了。无论是电子档案纸质化还是纸质档案电子化后形成的两套档案,虽然两者在内容方面完全相同,但其载体形式和功能、效力却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以磁盘或光盘等作为介质的电子档案,虽有体积小、信息量大、检索迅捷的优势,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如不能有效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泄露;电子档案中的文字无个人字迹特征、无书写墨迹的新旧之别、无文件形成过程中的稿本特征,一旦被篡改,无法识别;电子档案没有“原稿”概念,没有确定的法律地位;所支撑硬件系统和应用软件系统各不相同,对软硬件依赖大;寿命短,其影像记录的稳定期限不长。纸质档案虽有真实性、可靠性、法律地位确定的优势,但有信息容量小、占据空间大、管理检索不便的弱点。缩微品档案也有局限性,它的设备成本高,缩微胶片保管条件非常严格,一般档案部门难以达到其所要求的温湿度标准,从实际应用情况看,大多数缩微设备利用率普遍不高,操作技术较复杂,人员配备相对多,其存贮密度、信息容量、检索速度等远远比不上光盘。

而双套制正好融合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优势,既可发挥高效存取检索功能,又可保障档案的凭证价值作用实现。可见,双套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对此不能简单否定,在电子档案的局限未得到根本克服之前,在电子档案的法律地位未得到完全确认之前,应该实行双套制,至少对重要档案、珍贵档案应该实行双套制。

2 数字化时代实现档案双套制面对的挑战与解决措施

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制度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此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就档案研究而言,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档案管理实行双套制度比较科学合理,尽管几乎所有人都赞同这一观点,但是却很少有学者对其所面对的挑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也正是笔者对此进行研究的重要原因。

双套档案制度的建设,需要档案有两套来源,就目前而言,这两套来源主要涵盖了两方面,一方面是网络时代下,计算机的使用所产生的电子文件以及与之相似的纸质文件,根据归档的具体要求,需要将其都送入档案室内,并且全都由档案馆来整理保存;另一个方面是数字化时代,电子档案也向着数字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电子档案。另外,对于相对机关来说,有些档案并不适合应用两套制度,只有需要发文的部分才能使用两套制度,即发文部分的档案既存在着电子档案,又存在着纸质档案,而收文的部分通常情况下都是纸质档案,而与之相关的电子文件往往储存在另一方的发文机关中。但是因为现阶段,我国的机关与机关之间已经进行了全国联网,各个机关收发文件都可以在网上进行,阅读相关的材料也可以直接在网络上进行,因此无论是发文,还是收文都没有什么显著的差别。但是因为有些人对纸质文件已经形成了依赖,因此通过都会将电子文件打印出来,用纸来阅读,因为数字化时代档案双套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纸质与电子档案共存。

此外,档案双套制还需要解决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即选择可以实行这套制度的档案,需要制定出统一的标准,否则会显得十分混乱。只有对档案加以详细的分析,划分出科学合理的执行标准,才能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但是现阶段要想完全的划定出一个范围或者制定出一个标准来实行双套制,还有些困难,这不仅仅需要研究人员深度研究,还需要国家档案部门制定法规,从法律角度上来界定这个问题。双套制的应用应该涵盖以下内容:首先,双套制原则应该进行有效的界定,其次,依据现阶段人力、物力等实际的承受能力;最后,安全保管以及利用方面的问题,所选择应用的双套制的档案,既需要具备代表性,还应该具备典型性。

上述内容可以看作是档案实行双套制的一种措施,在此基础上,相关人员可以按照归档范围或者是保管期限来实行,因为我国的归档范围的执行制度以及保管期限的标准,我国已经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具备可行性,而且其科学性也能够保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数字化时代档案管理实行双套制既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但是现阶段我国档案馆中接收机关可以实行该制度,将接收的档案全部实现电子化,但是有些规模比较大的档案馆就不适合应用双套制度,因为档案馆藏过多,如果要全面的实现数字化,不仅需要浪费大量的数字化成本,而且员工的工作量也加大,因此这类档案馆只要保持原有状态即可。

参考文献

[1]潘蓉.对档案“双套制”管理的思考[J].档案天地,2003(4).

[2]彭坚.关于档案“双套制”管理问题的探讨[J].档案学研究,2002(1).

备案管理论文篇10

传统管理会计教学方法存在脱离企业实际、缺乏运用价值等缺陷,而案例教学能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发展。在分析管理会计教学运用案例教学法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管理会计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并探讨了案例教学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组织实施

管理会计是现代企业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理论方法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密切相关,内容表现出很强的实践性,这就决定了管理会计学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而案例教学被认为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有效教育方法,案例教学法能充当桥梁作用,将现代企业管理活动的实践与管理会计的理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本文主要探讨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课程中的应用。

一、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往往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管案例教学正好能规避这一缺陷,能够有效的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由于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与企业经营活动紧密联系,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也为管理会计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案例材料,学生在参与案例材料讨论的过程中,不仅能够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还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在案例报告撰写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2.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管理会计教学中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以讲授为主,应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主体,教师成为配角。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以课本为主,而是需要进行大量的学习和准备,包括案例资料的收集及整理,案例的编写与修改,案例教学的设计等,这个过程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激发学习热情,改善教学效果

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的案例很多都是学生们熟悉的企业案例或日常生活的案例,相对于传统的讲授理论,案例教学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听课为主动的探索,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教学效果。

二、管理会计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1.课前准备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

开展案例教学,首先要认真进行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主要进行案例的选择、修改和设计。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知识贮备的情况,并结合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来选择合适的案例。必要时需要对原本的案例进行修改和调整,可以对报刊、期刊、书籍中的有关案例进行改写,或根据企业调研过程中的实际经济业务重新编写案例。还应进行案例的设计,设计层层案例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为了更好的使学生熟悉案例,对于较为复杂的案例,应提前发放案例材料和讨论提纲,为课堂讨论和分析做准备。

2.课堂分析与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

案例教学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案例引入,通过文本、视频、音频、多媒体、教师叙述、角色扮演等形式将案例引入到管理会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二是案例分析,可采取引导性分析和专题分析,分析过程中应理清事件的脉络和问题的头绪,结合管理会计课程专题进行分析。三是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最主要的环节,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性的作用。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材料详略程度不同可以将案例讨论分为三种形式:讨论式、辩论式、研讨式,讨论式是最常用到的一种方式。可以通过对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或集体思维式的全班讨论,也可以根据学生普遍反应的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讨论。分析和讨论过程中有助于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相关能力的提高。

3.总结评价及撰写报告是案例教学的最终落脚点

案例讨论后,教师应对整个讨论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总结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分析思路是否正确,分析的方法是否恰当,得出来的结论是否可行等。需要注意案例教学不是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使学生知道在特定的情况下,应如何分析和处理问题。教师还可以布置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报告的撰写可以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为以后论文的撰写奠定基础。

三、管理会计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正确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

案例教学虽然很多优点,但是应该注意,案例教学是在管理会计教学中虽然有着诸多优点,但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讲授的教学方式。因为理论知识是基础,只有透彻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才能充分开展案例教学。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在理论知识讲解方面有优势,案例教学可更适用于实践性强的知识点。因此,应处理好传统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关系。管理会计授课过程中,每章节的重点、难点等仍需要通过传统教学方式来进行适当讲授,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的运用案例教学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正确把握教师与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既不能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做旁观者。也不能所有的知识点完全由自己来讲授。在管理会计的案例教学中应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3.建立激励机制保障案例教学的实施

为了更好的进行案例教学,应建立激励机制保障案例教学的实施,进而调到全体教师进行案例教学。对于案例教学开展效果好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比如可以考虑将实施案例教学作为职称评定、科研考核、年度评优评奖的一项重要的指标。学校和学院应加大对案例教学的资金投入,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和案例编写,从而为案例教学提供更多更好的案例。

参考文献:

[1]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2]吴顺祥,张长海.案例教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7):19-20.

[3]施静欧.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初探[J].会计之友,2008(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