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2 03:22:28

网络媒体论文

网络媒体论文篇1

[关键词]网络媒体;互动性传播;传播模式;网络新闻话语

在媒体家族中,比照恩格斯的说法,网络媒体是20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又是新世纪的“第一位诗人”。

新世纪的阳光已经普照地球的各个角落。在21世纪的早晨,我们就中国网络媒体在20世纪最后6年从产生到发展的风雨历程,提供一个完全报告,旨在让参与或关注中国网络媒体的每一个人记住它走向灿烂辉煌之途前的艰辛序幕。

什么是网络媒体?中国的网络媒体至今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它有哪几种运营模式?在新闻传播上它有哪些特征?它的传播学意义何在?对传统媒体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它目前面临着哪些困难和问题?它的未来之路又在何方?对这些追问的阐释,将构成本文的基本框架。

中国网络媒体初成规模

所谓网络媒体,简言之,就是媒体意义上的网络,恰如媒体意义上的报纸、广播与电视。它是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新闻和进行新闻等信息服务的一种传播媒体。①与传统的报纸、广播与电视三大媒体相比,它是一种“第四媒体”,是一种“新媒体”。②

中国网络媒体的产生,主要有三大背景:第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日常应用层面的快速拓展。1969年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阿帕网正式面世。1974年,计算机网络互联的核心技术网际协议(I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诞生,这使全球的电脑联为一体成为可能。1991年,时任美国国会参议员的戈尔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的设想。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正式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并在1994年投入启动资金5400万美元。这一宏大计划的展开,使互联网受到全世界的热切关注。从1994年开始,互联网开始由科研教育服务为主向商业性计算机网络转变,一批以提供搜索引擎为主要服务内容的公司,如Yahoo等应运而生。1994年11月,美国网景公司推出互联网浏览器NetscapeNavigator1.0,这极大方便了人们在网上的搜索和浏览,激起了用户上网的高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1995年宣布不再向互联网提供资金,互联网完全走上商业化的道路。1996年以后,由于各国对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加大,互联网在全球迅猛拓展。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互联网已成为连通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网际网。目前世界范围的网络用户已达4亿多。美国一调查机构认为,到2001年7月全球的网络用户将达到6.99亿。

第二,互联网自身的功能使网络媒体的产生成为一种必然。所谓互联网的功能,就是指它的各种用途。互联网从产生至今已开发出十多种功能。但从目前的应用看,它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它的交流功能,如电子邮件、网络聊天(ICQ、OICQ等)、网络寻呼、网络讨论(BBS)、网络聚会(同学录)等;二是它的信息传播(与接受)功能,即网络提供了一个信息与接受的平台,如个人主页、个人帖子、信息查询与浏览、新闻定制等;三是它的商务功能,即网络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易的商务平台,如电子商场、网络拍卖、网络股票交易、网上保险等。除此,网络还有着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络民意与市场调查等等方面的功能。由于传播新闻信息是互联网的重要功能之一,因此它被称为一种媒介,也就自然而然了。

第三,西方特别是美国传统媒体的网络化风潮对中国网络媒体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启示。1987年,美国硅谷的《圣何塞信使报》首先将本报内容送上了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互联网,从而开创了电子报刊和网络媒体的新纪元。从此,国际新闻界开始关注网络,并认为它将给新闻传播事业带来划时代的革命。随着互联网的成熟和迅速扩展,尤其是90年代初期万维网和浏览器的推出,美国报刊上网的热情空前高涨。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著名报刊到地方性小报,掀起了一股又一股的上网浪潮。1994年底,美国上网的报刊不过几十家,全世界也不超过100家,但到1995年底,因特网上的电子报刊迅速增长到1000多家。从那以后,美国报纸差不多以每年60%的增长率在网上抢摊设点。据美国报协的统计,到1998年3月1日,全美1520家日报中,已经有500多家在因特网上出版了网络版,占总数的三分之一。伴随着报纸上网的热潮,世界各地的通讯社也纷纷上网。著名的通讯社,如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合众社、俄通社-塔斯社等,也都在互联网上开辟了自己的网站,文字、图片以及声像新闻,同时向外界介绍自己的业务情况。在电台和电视台的网络新闻站点中,美国的ABC、CNN和英国的BBC等大型广播电视公司都已迈开大步,在网上提供丰富全面的新闻服务。同时,大量的门户新闻站点和独立新闻站点(如美国在线等)也加入了网络媒体的行列。它们虽然没有自己的记者和新闻机构,但通过与通讯社、电台以及其他新闻机构进行合作,这些门户网站同样在向它们的用户提供相当全面而及时的新闻服务。由于网络媒体的编排传输完全不同于印刷报刊,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已开始出现多媒体新闻媒介的状态。只要有一定程度的计算机软件水平,任何单位或个人都能使用现在丰富多彩的各种软件进行电子报刊的创意设计,创办出有特色、有个性的电子报刊来。在克林顿性丑闻披露前后,曾有一个重要角色引起很大轰动,那就是德拉吉。31岁的德拉吉主持了一个名为“德拉吉报道”的网站,专门披露有关克林顿性绯闻的有关情况。③

中国新闻传播媒体的网络化进程,虽然可以追溯到1993年12月6日的《杭州日报》电子版,但真正拉开序幕的是1995年中国公用计算机因特网的开通。自1995年1月12日《神州学人》杂志开中国出版刊物上网之先河后,同年12月20日,《中国贸易报》首先开通网络版,成为新闻上网的先行者。到1995年底,中国第一批网络媒体的总数达到七八家,其中包括《中国计算机报》。

1996年是中国互联网商业化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中国网络媒体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的一年。1月2日,《广州日报·电子版》和《中国证券报·电子版》在网上正式发行。1月13日,《人民日报》综合数据库国际平台经过3个月的调试,开始正常运行,读者可以在互联网上阅读当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市场报》的全文和部分图片。到1996年底,有30多家报纸在互联网上发行了电子版,另外,有20多家杂志也上了网。在广播、电视以及通讯社方面,1996年10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建立自己的网站,1996年12月中央电视台建立自己的网站,同时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也上了网。

1997年1月1日,《人民日报》正式开通了在互联网上的网站,定名为《人民日报·网络版》。中国新闻社的《华声月报》社于1997年4月申请了自己的独立域名,随即制作了五个专栏共10多万字的网络版,正式定名为“《华声报》电子版”,于5月25日亮相互联网。新华社于1997年11月7日正式开通自己的网站。

1998年,报纸上网掀起了新的热潮。据中国记协报纸电子网络版调研会统计,到1998年底,全国电子报刊总数为127家。到1999年底,全国上网报纸近1000多家,上网的广播电视机构近200家。到2000年底,在全国总共一万多家传播媒体中,共有2000多家媒体上了网。

此外,还有一些非传统媒体兴办的网络媒体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门户网站“网易”与“搜狐”在1998年开通了新闻频道,与国内的多家著名媒体建立了合作。新浪网于1998年12月成立后,在1999年4月改版成功,推出了大型的新闻中心。这些网站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每天并随时更新国际、国内、社会、体育、娱乐、财经等各种新闻信息,页面浏览量迅速增长。此类网络媒体还有FM365、263首都在线等。

值得关注的是,2000年5月,还诞生了两家由某一地方的各传统媒体联合而成并试图进入资本市场运作的网络新闻媒体:北京的千龙新闻网和上海东方网。它们至今虽仅运作了7个多月,但已经取得了非凡的业绩,新闻页面的浏览量直线上升。据悉,还有不少类似的网络新闻媒体正在组建之中(如北方网等)。

从以上描述中可以见出,中国网络媒体经过短短6年的发展,已初成规模,它在整个中国媒体形态格局中,占据了重要一席。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政府对网络媒体管理,也在短短的6年中,从无序逐渐走向有序。为了很好地对我国的网络媒体进行管理,国务院新闻办专门成立了网络新闻管理局,负责对网络新闻传播相关事宜的管理。2000年10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等法规,从而初步实现了对我国网络媒体的规范化管理。2000年12月底,一些商业性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搜狐网、263首都在线等取得了登载新闻业务的许可证。这标志着我国政府对网络媒体的管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运营模式与传播特征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中心主任约翰·帕维里克曾将网络新闻传播分为拷贝借鉴、用户化和网络原创阶段。参照这一划分,我们认为,从1995年开始的报纸等单一传统媒体上网,正是把原来媒体上的新闻信息搬到了网络上,是一个拷贝与借鉴阶段。1998年商业性的门户网站开通新闻频道,使自己带有一种媒体意味,这标志着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进入到用户化阶段,因为它们在传播新闻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对受众的服务功能的开发与拓展,当然,它们在新闻的原创方面,是最遭人诟病的。2000年5月,千龙新闻网与东方网的出现,则标志着中国的网络新闻传播试图在新闻原创方面做一番努力(2001年2月24日,在国际奥委会评估团结束对北京的考察之际举行的新闻会上,千龙新闻网派出了自己的采访记者,并当场向评估团官员进行了提问)。尽管受到各方面的制约,目前在原创的深广程度上还很有限。当然,一个阶段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另一个阶段的结束,它们都以各具个性的方式向前发展着。

[page_break]

与上述三个阶段相对应,目前中国的网络新闻媒体大体以三种模式并行向前发展着。第一种是《人民日报》网络版模式,即传统媒体的网络版模式。这一模式早先只是简单地把传统媒体上的内容拷贝到互联网上,而很少顾及互联网自身的特性。现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它们尽可能地摘掉“网络版”的帽子,如《人民日报》网络版现改称为人民网,新华社网络版改称为新华网等。第二种是新浪网模式,即以新浪网为代表的商业性网络新闻传播媒体。第三种是千龙新闻网模式,即以千龙新闻网、上海东方网为代表的网络新闻传播媒体。这类互联网媒体,依托于联合而成的地方性传统媒体,并试图按现代企业的规则运营。

可以说,这三种模式构成了中国目前网络媒体传播的主流。除此之外,一定数量的具有商业意味的专业网络媒体如焦点新闻网以及一些传播新闻信息的个人主页、个人网站,也是中国整个中国网络媒体的一个组成部分。

网络媒体已受到社会上各方的热切关注。那么,与传统媒体相比,它具有怎样的传播优势?即具有哪些传播特点?

网络媒体的传播特征,可以归结为三大类:一、从它所传播的信息角度看,其特征有:1,信息的丰富多样性与无限性:即在信息量上具有一种无限的丰富性,在形态上,具有纷繁的多样性;2,可存储性、易检索性、易复制性与多媒体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曾指出:信息社会,其基本要素不是原子,而是比特。比特与原子遵循着完全不同的法则。比特没有重量,易于复制,可以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在它传播时,时空障碍完全消失。原子只能由有限的人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越低;比特可以由无限的人使用,使用的人越多其价值越高。他又说到:“比特会毫不费力地相互混合,可以同时或分别地被重复使用。声音、图像和数据的混合被称作多媒体,这个名词听起来很复杂,但实际上,不过是指混合的比特罢了。”④正是在这方面,网络媒体综合了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体的优势,真正实现了文字、图片、声音、图像等传播符号和手段的有机结合。二、从它的传播方式上看,其特征有:1,迅捷性:即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很快,如电子邮件等。就网络新闻传播而言,就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如中国大使馆被炸、中美就中国加入WTO问题签订协议以及新浪网对悉尼奥运会的报道等。因此,网络媒体在新闻传播上,又表现出一种实时传播的特征。2,全球性:就范围而言,与传统媒体的传播相比,网络传播的范围更广,具有一种全球性。这种全球性,实际上也表明了网络的传播具有一种开放性的特征。网络媒体的这一特征,著名学者洛特非·马赫兹在更为广阔的视野上作了分析。他说到:“世界正面对一个几年前开始的新进程,其特征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网络的建立。它象征着市场经济取得世界性的胜利及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从基层看来,各级政府都面临着广泛使用卫星和其他全球网络所带来的全球化挑战和国际机遇。由于空间失去了连接和边界,失去了灰色地带,这一进程开始之时,恰是国界消失之日。人的思想在穿越这些辽阔的现在可以接触的空间时,不再留意边界,并无视垄断。”⑤于是,空间、边界、国界等词在网络传播中,被赋予一种新的意义。3,交互性:这一特征指称了网络媒体传播是一种传者与受者双向的互动式传播。受众可以实时地把自己的意见反馈给传者。三、从受众角度看,其特征有:1,自由性,指受众可以在自己许可的时间与地点上网,接受信息,消化信息;2,个体性,即指网络媒体的传播,是一种真正个性化的传播,它的内容的设计,大多是出于受众的个体需要。如网易的新闻频道已开发出29种免费电子杂志,目前拥有368万多份在线订阅。这就是一种在线的个性化服务。因此,有人说互联网媒体的传播,最温馨,最具有人情味。

网络媒体开启了深层的传播学意义

网络新闻传播是人类新闻传播发展史上一种全新的形态,技术的进步为它的发展带来了无穷的契机与活力。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它作为媒体的新内涵也日渐凸现出来。从传播学角度看,网络媒体开启了诸多深层次的意义。

首先,网络媒体带来了传播主体的变化。传统媒体的传播主体,主要是一种大众传播机构,如通讯社、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而网络媒体的传播主体既包含利用网络进行新闻传播的传统媒体,也包括从事新闻传播的非专门性机构(如综合性网站、专门化的电子商务网站、政府机关网站、民间团体网站、企业网站等),除此,它还包括利用网络新闻信息的个人。

第二,网络媒体带来了传播载体与传播模式的变化。报纸媒体传播以纸质为载体,广播媒体传播以无线电为载体,电视媒体传播以电视机为载体,而网络媒体传播则以国际互联网为载体。从传播模式方面看,传统媒体的传播主要是一对多、点对面的传播,借用传播学者波斯特的术语,是一种播放型传播,是一种树立中心意识的传播;而网络媒体的传播,除了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外,还有一对一、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模式,这是一种去中心化的传播。⑥

第三,网络媒体传播的互动性特点给传统传播理论中的传受关系理论带来了重大变化。在传统媒体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传播者占据主导性地位,受传者相对被动;而网络媒体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这种不平衡关系。与此相关,在网络传播语境中,重新审视“把关人”的角色与地位也就变得十分重要。因为在传统媒体传播中,“把关人”的角色是较为明晰的,其地位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网络传播中,在“把关人”的角色变得模糊的同时,其地位与作用也变得难以决断了。

第四,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在新闻的采访方式、写作样式、报道与编辑方式以及发行与传送方式上,带来了一种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实际上正符合了信息社会环境中人多元化的个体性需求。

第五,由于网络媒体在提供完善而全面的信息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对受众个体的周到服务,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受众的参与欲。如中国不少新闻媒体的网站已不是将自己的“母体”内容如报刊印刷版的内容照搬上网,而是在信息内容和形态上办出特色,提供网络多种功能的服务。如《人民日报》网络版,不仅在新闻提供方面尽可能地满足用户“知的权利”,而且开设了BBS论坛——“强国论坛”,让用户对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有“表达的权利”。这实际上是为中国平民新闻话语体系的建立拉开了序幕。

那么,网络媒体传播所带来的这些新变化,给传统媒体的传播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与挑战?

我们认为,网络媒体传播虽然还没有真正撼动传统媒体的生存根基,但也给传统媒体传播带来了多方面深层次的影响与挑战。概括言之,主要有:1、中国网民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根据最新统计,到2000年12月底,中国的网民已达到2250万。)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分割中国传统媒体的受众市场。一些调查机构的资料显示,中国网民的年龄大多在30以下,这批人花在报纸、广播与电视上的时间已越来越少。而且,随着网络带宽技术的迅速改进,互联网、电话网与有线电视网三网趋于合一,这一分割将会更加厉害。2、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的相对数量(与传统媒体相比)虽然不大,但其增长率也是几何级数。中国目前广告收入年度超过千万的网站已有10家之多。我们知道,传统媒体的生存根基是广告。因此,网络媒体对传统媒体广告市场的分割,对传统媒体而言,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3、网络媒体传播具有互动性、多媒体性、极强的时效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正是它的传播优势,而传统媒体由于自身条件(包括技术)的限制,而很难同时具备或者发展这样一些传播条件,因此,伴随着网络传播技术与理念的进一步完善,传统媒体在新闻的时效性以及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方面,会倍感压力之大。

困难与希望同在

毋庸讳言,目前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其中既有不同运营模式之间的个体困难,也有整个中国网络媒体在进一步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困难。传统媒体衍生的网络媒体,一方面有着原创新闻信息资源、新闻信息的权威与真实可靠、传统媒体几十年发展中的品牌形象以及精良新闻采编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但它运行观念陈旧,运行机制不够灵活,同时在资金与网络技术方面,也处于相对劣势。综合性的门户网络媒体,在运行观念、机制以及资金与技术方面,已显示出巨大的威力,但它目前最大的困难在于缺乏权威的原创新闻信息,虽然新浪网、搜狐网已经取得了登载新闻的许可证,并与许多传统媒体在信息资源方面签定了合作协议,但它毕竟没有自己的记者队伍,没有新闻采访权,而且与传统媒体合作的稳固性与长期性,实在是一个未知数。需要指出的是,此类网络媒体,尽管具有一定的资金与技术优势,但直面一个十分残酷的竞争环境,生存的压力也异常之大。迫于这种生存压力,一些商业网络媒体,铤而走险,制造一些虚假新闻,这无疑是杀鸡取蛋。千龙新闻网模式的网络媒体,表面上似乎是整合了前两种类型的优点,而规避了它们的缺点,但实际上问题依然。从他们的运营实践看,其运行的观念特别是对互联网特点与功能的理解,并没有表现出一种前瞻性,其内部的管理机制与体制,也依然不够灵活,同时在与自己的多家“母体”的合作方面,也充满了矛盾与艰辛。以千龙新闻网为例,假如《北京青年报》抑或是《北京晨报》把所有的好新闻都给了千龙新闻网,那它们自己“吃”什么?

而从整个中国网络媒体这一整体看,它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虽然目前全国的网民数量已达到2250万(据CNNIC于2001年1月17日公布截止到2000年底的数据),但它在全国人口总数中,所占的比率不到2%。因此网络媒体要真正成为大众传播媒体,还有一个很长的距离。这一基础性形势的必然后果是中国网络媒体每向前发展一步,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从实践角度看,目前各网络媒体最大的困惑与难点就是如何尽快寻求一个较为清晰的赢利模式,从而使巨大的投入与新闻的免费阅读以及微小的广告收入所形成一个巨大反差有一个全新改观。2,目前,国内的传统媒体纷纷上网所出现的一个不良后果是重复建设、资源资金浪费严重。每一家媒体建一个网站,几家媒体联合又建一个网站,一个省一个市甚至是一个县也要建一个综合的媒体网站,而网站建成后,其浏览数有多大?能发挥怎样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很少有人问津。昂贵的成本投入的结果只是把有限的钱白白在自己身上烧掉。⑦有关部门对此现象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

从更广阔的视野看,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还面临着如下矛盾:1,传媒市场环境与传媒运营体制、运营理念的矛盾;2,新闻传播最大化快捷与确保新闻真实可靠的矛盾;3,网络传播泡沫与非泡沫的矛盾;4,个性化互动性传播与控制性议题设置传播的矛盾;5,精英新闻话语传播与平民新闻话语传播的矛盾;6,网络新闻信息的浩瀚无垠与有限高质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真正解决,确实有一个长远的过程。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这些矛盾得到较好的解决,中国网络媒体才能更好地前行。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过去的所有一切只是一个序幕。同样地,20世纪的中国网络媒体,相对于它在21世纪的漫漫行程来说,也只是一个序幕。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各类网络媒体,尽管谁也不知道它们能走多远,但我们认为,它们所进行的各种探索,本身就具有一种特别的意义。

我们可以相信,中国网络媒体,肯定会有一个很好的前景。有人根据目前所看到的现象以及世界网络媒体的发展趋势认为,未来的中国网络媒体将会以两种面目出现:一是联合+资本运作模式,即把中国现有的报刊、出版社、电视台等按市场规律联合起来,并在绝对控股的条件下引入公众股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二是融合+资本运作,即由国家拥有或控股的网络公司来收购或兼并在传媒业有竞争优势的媒体,然后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这两种模式是否可能?现在下结论,也许为时尚早。不过,我们确实殷切期待,中国的网络媒体,在新世纪曙光的照耀下,能一路走好。

注释:

①需要指出的是:网络媒体与网络新闻这两个概念密切相关。关于网络新闻的概念,可参照闵大洪先生的界定:“网络新闻是指通过因特网、传播的新闻,其途径可以是万维网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公告板、网络寻呼等手段的单一使用或复合使用,其者、转发者可以是任何机构也可以是任何人。”(见闵大洪:《网络新闻之我见》)

②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在1998年5月的年会上,提出了“第四媒体”这一概念,在具体的运用中,又出现了“新媒体”这一概念。根据笔者的理解,“第四媒体”这一概念在内涵与外延方面都并不是很准确,而“新媒体”则除了网络之外,还包括光盘、移动电话等信息传播载体。因此,我们专以“网络媒体”指称与传统媒体相对的这种新兴媒体。

③许榕生主编:《网络媒体》,第6-7页,五洲传播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

④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第29页,海南出版社1997年2月出版。

⑤洛特非·马赫兹:《世界传播概览:媒体与新技术的挑战》,第5页,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7年出版。

网络媒体论文篇2

(一)融合形式对比最具有典型代表的就是墨尔本第七频道电视台与雅虎公司的整合战略。Yahoo!7公司是2006年有7网络有限公司和雅虎公司各出资50%组建的合资公司,它联合了7网络的电视频道、太平洋杂志和澳大利亚、新西兰雅虎的在线资产。而中国新浪也有与电视台的合作,比如2007年8月与陕西电视台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7月,与SMG签订协议,推出社交电视应用类产品——百事通看点。

(二)内容对比内容上Yahoo!7包括了新闻、财经、电影、体育音乐等。最值得一提的是Yahoo!7的电视门户提供的收拾指南,包括了墨尔本7频道的所有节目及最新新闻、幕后信息如绝望的主妇、实习医生格雷等等。网络用户可以直接通过雅虎7在线就可以收看到电视台所有的电视节目新闻电视剧。将电视的形式通过网络传播到各个用户端,随时随地都可以收看到电视节目。在我国同类型网站则为新浪,新浪本就属于新媒体。它的内容也包括了新闻、财经、电影、娱乐等等。而新浪不同于雅虎7的是,新浪新闻所聚合的用户群而搭建起来一个强大的输出平台。衍生出的新浪论坛、新浪微博、新浪msn等等。新浪与电视媒体融合主要表现在与电视台合作。与陕西电视台的合作内容主要是通过在新浪视频里开辟“陕西电视台”内容专区,作用是推广节目形象和陕西卫视的各档节目与上海电视台,推出了“百事通看点”。百事通看点是在百事通的多屏平台上展开,增加实时微博和互动分享功能。在看电视的同时,能够在屏幕侧方直接分享微博和回看内容,评论和围观。在电视上,用户也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连接到IPTV智能机顶盒,手机变身为电视遥控器,意味着在不同地方,可以通过手机及时评论电视剧,一起吐槽或者围观大家共同看的电视节目。新浪中更值得一提的是新浪微博。各大卫视在新浪微博上均有自己的账户,而电视台的微博内容主要为节目预告或者与观众的互动活动的开展。这意味着传统媒体运用网络媒体发展做到一个自我的延伸,达到广告的增长。

(三)盈利模式对比澳大利亚Yahoo是典型的三方市场模式,雅虎为消费者提供个免费的高质量的服务,广告商向雅虎付费。Yahoo!7网络用户为广告商的客户来源,以多种多样的增值服务、收费业务为利润增值店。提供高品质的免费服务和小众化的收费业务为利润保障。这种第三方市场模式加免费加收费模式结合首先减少了对广告的依赖,在次融合了传统媒体所拥有的电视节目资源优势,给网络用户提供更多资源的同时,保证了自己更好更集约的运行。无疑是媒体融合趋势下网络媒体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中国新浪除开大家所知的通过点击率和知名度来获取大型公司的广告费用,新浪也通过开发虚拟货币,IGAME米票,出售vip邮箱等等获取额外利润,只是单单以新媒体的方式开始,并还没有通过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来做为现有的盈利点。

(四)影响对比据2007年4月的统计,在澳大利亚1160万活跃的在线网民中,有45%登陆过Yahoo!7网站,总人数达520万人。2007年11月末,Yahoo!7网站主页和邮箱双双排在澳大利亚前20大网站之中。2008年,Yahoo!7网站更是成为北京奥运会在澳大利亚的官方在线广播机构。2010年,Yahoo!7网站成为澳大利亚排名第一的电视网站,每两个在线的澳大利亚人中就有一个人每个月会访问Yahoo!7网站,Yahoo!7网站每个月的观众则超过720万人〔1〕。在此网站成功模式下,澳大利亚出版与广播公司与微软公司效仿雅虎和7频道所组成了合资企业9网络Ninemsn公司。它是MSN网站也是媒体视频网站。Nine9公司与yahoo!7是网络传媒的主要竞争对手。据统计,2011年新浪微博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社会第一大信息源,占到了总体的五分之一强〔2〕。据《新浪微博元年白皮书》的统计:“截至2010年8月,共有466家主流新闻机构开通了新浪微博,其中包括118家报纸、243家杂志、36家电视台和69家电台。”在2014年的春晚上,新浪微博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马年春晚二维码独家合作伙伴。这也标志着网络媒体进一步融入中国最具有标志性的和权威性的电视台。两家网络媒体集团通过自己的不断探索创新,找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满足自己国家国情的新旧媒体融合之路。澳大利亚网络媒体寻求完全与电视媒体融合,创造出一个新的传媒平台,形成新的产业链。而国内,传统媒体在网络上找到一个新的平台,通过这个传媒介质,与用户交流,在反馈到电视台中。不一样的方法,但是是两种媒介的融合,同样带动的是媒体行业的从组与发展,给了新旧媒体更好的发展方向。

二、媒体融合趋势下的利弊

媒介融合使各种媒介都有所获益,打开了新一轮的用户市场。纸媒通过网络把文字信息带到了世界的各处。而网络媒体,可以不单纯的依赖于广告商所给于的网络广告费用来赢取利润。它通过合作的电视媒体所提供的免费电视节目和付费的高品质的电影、电视剧来获得更多的点击量和利润。某些电视节目也给予了网络媒体的正确的导向和可信度。说到此还有一点要说的,则是现在的一些网络媒体开始发展本网站的自制剧。如《杜拉拉升职记》、《泡芙小姐》、《钱多多炼爱记》等等都有较好的收视率和点击量。这也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成功结果之一。当然媒介融合也有一定的弊端,首先存在的也就是新闻从业者会被认为专业不精通。一部分记者或许不能适给不同的媒介提供自己的资料,也不能准确的找到自己属于哪一个领域,更不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有选择性的找到自己的位置,是新闻从业者需要在目前媒介融合趋势下注意的事情。

三、结语

网络媒体论文篇3

[关键词]网络传播;文化软实力;提升;文化霸权

[作者简介]王爽,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1级文化产业方向博士研究生,山东济南250100

[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8-0167-05

党的十七大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同志在十报告中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显著提升文化软实力,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是我国的重要建设目标之一。

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网络产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媒体是新媒体时代最重要的传播工具之一。因此,网络媒体的发展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概述

要实现对本课题的研究,首先必须明晰以下几个概念:

(一)网络媒体与网络传播

网络媒体是依托网络技术制作、和传播信息的平台。网络媒体不仅仅局限于互联网,包括互联网、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多种形态。网络传播是指通过网络平台传播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的活动。网络媒体以其海量信息、非线性快速传播、广覆盖率、无时空限制、低成本,以及互动性等特点,已成为当前最主要的传播媒介之一。

(二)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是伴随着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媒体的发展而出现的文化现象,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认为,网络文化是指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依赖信息和网络平台所产生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主要包括网络通信、信息传播和传受方式,人们沟通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以及网络传播和网络媒体带来的新功能,比如宣泄、娱乐、表达等。

(三)文化软实力

文化软实力是1990年曾任美国国防部部长助理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的一个概念。他把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划分为两种——硬实力和软实力。按照约瑟夫·奈的说法,软实力就是通过吸引而非强制或利诱来达到目的的能力。笔者认为,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是一种无形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

(四)网络文化霸权

约翰·汤林森的“文化帝国主义”阿和萨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是文化霸权主义的源头之作。文化霸权是霸权主义的一种表现。它以文化传播为手段实现对他国文化、经济、政治的入侵,最终实现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的软控制,这种控制的表现是自愿接受。网络文化霸权是指通过网络传播实现文化软控制,是文化霸权在网络世界的延伸和发展。

二、网络时代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现状

2013年1月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呈现出平稳增长的态势。我国网民应用互联网的状况主要表现为:网民对即时通讯的使用率还在继续上升;电子商务类应用继续高速发展;电子邮件、论坛/BBS等老牌互联网应用使用率持续走低。综上所述,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征:(1)受众持续扩大;(2)网络使用持续移动化,手机正成为主要的网络媒介平台;(3)网络应用趋向便捷化。手机端应用更加广泛。

在网络时代,各国都更加重视提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第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和悠久的历史积淀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奠定了资源基础,但文化资源力没有充分转化为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我国的文化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这主要表现在:首先,忽视文化资源的传承性,涸泽而渔的开发方式只能得到短期回报,但破坏了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部分文化产品的开发中忽略了文化资源原有的意蕴,破坏了资源的本原性和艺术性;最后,忽略了部分本该重视的文化资源的价值,尤其是那些需要长期投入却没有即时效益的资源。

第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文化软实力注入了新鲜血液,但文化产业竞争力不足以促使文化软实力血脉畅通。

发展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创新传统文化资源在新时期的生存和传承方式,还可以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然而,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构建还比较薄弱。文化产业竞争力主要包括文化产品创造力和影响力、文化企业营销力、文化消费力等。文化产品的创造力主要是指文化创新能力,目前我国总体上还没有摆脱“中国制造”的模式。文化产品影响力是指文化产品的形象以及在同类产品中的地位。我国文化产品多数只看销路和短期收益,对文化品牌的开发和巩固不够重视。新媒体时代文化产品营销的载体和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文化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对市场和媒介细分的能力不足,往往导致其无法及时找到有效的营销方案。目前我国文化消费需求加大,但对文化消费的深度发掘还有待增强。

第三,国家加大对文化产业、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强国的重视力度,但固有的体制因素阻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从党的十六大开始。我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党的十七大、十不仅强调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而且确立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战略目标。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文化体制改革虽然有了一些成绩,但行政主导的文化管理体制并未彻底改变,文化管理权限分散的问题依然存在,并由此带来资源浪费和多头管理的现象,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还需要进一步区分和建立关联。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以传媒产业领域为例,虽然多数传媒企业都已经实行产销分离,甚至成立独立的文化企业上市融资,但在实际运营中,依然脱离不了“事业体制、产业化运营”的二元体制结构,真正的文化企业制度难以建立。

第四,人才是根本,我国缺乏文化转化人才。

“转化”是指传承文化的文化继承转化能力。以及将文化转化为既具经济效益又有广泛社会效益的文化产业的能力。因此,文化转化人才就是文化创新人才,包括创新生产人才和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其中创新生产人才又可以分为传承人才和文化产业生产人才。我国现有的状况是传统文化资源缺乏时代创新和传承,尤其是部分无法实现经济转化的稀缺资源,传承人的匮乏更是十分严峻的问题。部分得以继续传承的文化资源。又因为传承人没有能力进行时代适应性创新而缺乏活力。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精英人才都不缺,缺的是既懂文化又会市场运作的人才和文化创新型人才,开发出来的有价值的文化产品却又因为持有人不懂市场运作,而无法实现经济价值。这些都是我国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瓶颈,优秀的转化人才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总之,文化资源的活力、文化体制的完善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一方面为文化软实力提供能量,另一方面也为文化传承提供了平台。互联网作为新型普泛化传播平台,在弘扬传统文化和发展文化产业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潜质。

三、网络传播对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媒体不仅为国家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经济硬实力,还加强了文化软实力。但凡事都有两面性,网络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不少困扰。充分利用好的、正面影响,认识和规避制约因素,才能实现网络媒体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目标。

(一)正面影响

网络媒体对文化软实力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媒体和网络文化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影视文化、网络文学、音乐文化等的传播和发展。网络媒体为影视、网络文学、音乐等产业提供制作、传播和接收的技术平台,促进相关产业的网络化发展。同时,影视文化、网络文学和网络音乐等又丰富了网络文化内涵,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和文化反哺共同促进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第二,网络文化产业本身具有软实力的属性。网络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经济、文化和技术平台支持。网络文化架起了现实文化和虚拟文化之间的桥梁,为文化力注入新鲜血液。同时,网络文化以其无时空限制、互动性和海量信息、快速传播等特征,对丰富繁荣现实文化具有重要的补充和启发作用。

第三,网络媒体技术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巩固了经济基础。一方面,网络媒体带来的新产业形态促进经济增长,如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等;另一方面,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技术平台为其他产业和行业带来便利和利润增长。比如,网络营销可以为任何可以通过其促进销售的产业和行业带来效益;网络定制的发展,促使个性化生产和销售的形成等等。

第四,网络媒体促进传统文化与国际接轨。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明的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网络媒体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提供创新和传播的平台。网络平台的开放性、自主性、交互性等特征,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和吸收新鲜能量。并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时代融合进程。它不仅丰富我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增强其传承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文化影响力。

网络媒体为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更广阔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从事文化传播的主体更加普泛化、自主性和个性化,文化传播形式和手段都更加多样化,传播行为也更加开放。网络媒体的发展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二)负面影响

相对而言,网络媒体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带来的负面效应主要包括网络霸权、意识形态问题和法制建设挑战等几个方面。

首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文化、文化产品和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有力的载体。但同时它也是网络霸权传播的载体。网络霸权可以分为网络文化霸权和网络信息霸权。网络文化霸权主要表现在: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这种渗透是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公众的价值取向和习惯。可以称为“软霸权”或“软入侵”;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产品的网络传播和销售,实现“硬”效益和“软”效益的双重丰收。其中的“软效益”是指西方国家通过形象、语言、明星、装扮、故事等元素使其文化产品中的文化元素成为我国大众文化的组成部分。网络信息霸权是指发达国家凭借着资金和技术优势,掌握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主动权,相应地扩大自己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这会导致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倾斜”和“信息侵略”,威胁国家安全。网络霸权不仅会削弱国家文化软实力,更严重威胁着国家安全。

其次,网络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意识形态问题,主要表现在:网络传播内容中的一些文化垃圾,比如色情、暴力、虚假信息等也腐蚀着人们的感官和内心;网络媒体的高度娱乐性,容易诱使青少年沉迷网络而逐渐偏离原来的生活轨道,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网络媒体传播的无时空限制和交互性使网络时代更注重个人传播。海量信息也使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种多元现象解构了一些传统公认的伦理道德和价值取向,人们更加推崇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网络媒体的商业性诱导人们越来越忽略文化需求、精神追求,而更加注重对物质的享乐。这些问题随着网络媒体的繁荣而日益突出,严重制约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环境。

最后,网络媒体的发展为我国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包括:第一,我国现存的网络立法大多是政府的行政规章,隶属或受限于宪法和法律。很多现有行政规章又与以前所立的较高层级的法律、法规或规章相冲突,使其在实践过程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政出多门,没有统一的立法制定和监管机构,使得网络媒体的监管比较混乱。目前网络媒体的监管及立法主体非常多,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工业与信息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以及地方政府部门等。众多网络媒体立法和执法机构,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统一的监管机构、立法标准和执行标准而使网络媒体立法局面混乱。

这些负面影响,在制约网络媒体自身的发展的同时,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起了掣肘作用。

(三)对策

针对上述我国网络时代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现状,以及网络媒体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效应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对策:

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理论指导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使命和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继续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因此,通过网络媒体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网络媒体传播的内容必须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二,网络媒体是传播和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载体、舆论平台;第三,网络媒体本身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这三个方面相互补充相互影响,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奠定了思想基础。

2.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舆论引导和“议程设置”功能

网络时代传播主体的自由性、广泛性,传播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传播效果的碎片化,同样的内容对不同的接受者会有不同的解释和效果。碎片化的传播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播,不利于公众形成优良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这就需要在网络传播中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议程设置的功能。传统媒体传播中起主体作用的是政府和媒体自身,在网络媒体环境下,受众本身、意见领袖、网络推手等都可以主导信息走向。就效果而言,网络媒体环境下“沉默的螺旋”失效,“蝴蝶效应”日益突出。“把关人”的角色弱化。这就需要:第一,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在网络社会中的意见引导作用;第二,不可忽视个别网民对敏感或争议问题的意见,以免带来恶性“蝴蝶效应”;第三,规范网络推手的工作原则,提升网络推手的基本素养;第四,通过政策法规、自律和教育等手段,恢复网络媒体“把关人”的作用,为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保驾护航。

3.加强网络技术研发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如P2P技术带来的资源共享,搜索引擎锁定特定资源的定位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应用等。网络技术为网络媒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每一种新技术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在当今便捷的网络资源共享、搜索引擎等工具带来了著作权问题等。这样的问题源于网络技术,也必然要终结于另一种技术。网络技术发展机制本身在不断激励着网络技术的更新和完善。同时,信息和网络技术是我们有效过滤和排除掉有害信息的必要手段,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保障。但由于我国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水平落后,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加大资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将信息技术的发展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为网络媒体的发展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4.完善法律法规

近年来,针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而制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292号)、《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域名注册实施细则》等一系列互联网法规相继出台,保证了网络信息传播得以正常进行的大环境,但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在实践中有关部门应当进行有效的法律编纂。删除或修改不合时宜的、不合理的、与较高级别政策法规相矛盾的法律法规,加大对适用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对有缺陷或部分适宜的政策法规要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此外,在立法过程中,对经实证合理适用的政策法规应当实行高层次的立法模式,对已经实施有效的政策、规章可以使之上升至法律或行政规章的地位。

5.行业自律

在法律法规充分利用和完善的同时,我国极力支持和鼓励互联网业界间的行业自律。1994年4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23家新闻单位通过了《中国新闻界网络媒体公约》,为加强中国网络媒体行业自律走出了第一步。自2001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的“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为政府领导、中国传统媒体与新兴的网络媒体、工商界人士和知名专家学者提供互相讨论交流的平台。中国互联网协会通过2004年《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互联网站禁止传播、色情等不良信息自律规范》,2005年《中国互联网网络版权自律公约》,并开设“年度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贡献奖”等行为不断地完善我国网络自律机制。但相对于国外成熟的自律组织和自律体系。我国自律组织发挥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行业自律公约也仅限于大框架的规范规章,并没有相关的执行细则。个体网民的自律还没有被充分重视,更没有适当的引导和规范。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不停地探索并解决。行业自律在一定程度上比法律法规能更有效地促进网络媒体和网络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6.结合我国的国情,充分借鉴和利用国外经验

网络媒体论文篇4

1.自媒体草根性与随意性使高校舆论引导与维稳的难度加大。自媒体包括微博、微信、日志、个人主页等多种信息与交流形式,使大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网络平台,他们自主地在自己的“媒体”上“想写就写”“想说就说”,成为了大学生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最佳场所,满足了其自由表达、自我发声、互动演绎的需求。自媒体的“草根性”促进了信息来源的平民化,但草根性也同样带来了“信源”随意或失真,部分学生随意道听途说、断章取义的信息,传播子虚乌有、歪曲编造的消息,自媒体先天带有的“草根化”特质造成网络信息泥沙俱下、真伪难辨,充斥着情绪化和随意性,扰乱学校管理体系和其他不明真相同学的价值判断,由此导致的突发性、增加了学校内的不安定因素。

2.自媒体强交互性与即时性使高校舆论引导与维稳的可控变难。自媒体让大学生每一个体随时实地、随需而应地采集信息,“人人都可发声,人人都被关注”,信息收集、整理、报道、分析、点评和传播门槛低、“短”“频”“快”,“直播”功能得到巨大发挥,信息一旦或转发,就可能瞬时达到师生互动、朋辈互动、社会互动等双向、多维互动,这种互动由单一趋于多元参与,从静态变为动态,由平面走向立体,自媒体强交互性和即时性使得高校很难控制舆情。谣言传扬,宣泄夸大,视听混淆,这些情况又极可能导致加速度传播,最终形成网络“蝴蝶效应”,使一般事件恶性发展。

3.自媒体隐匿性与模糊性使高校舆论引导与维稳的管控能力减弱。在平民话语权得到伸张的今天,自媒体的隐匿性给了大学生“随心所欲”的空间,部分学生为达到个人私利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发表意见,有的学生过分追求信息速度或者说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失实的消息,甚至“无节操”的降低自身道德底线的信息,这种信息源的隐匿性给高校的网络管控能力带来很大挑战。虽然我国目前有很多法令管制网上活动,但是还只是停留在对网站的管理上,对于自媒体的管理这些法令就显得不全面、不规范,甚至处于管理模糊地带。当前,尽管很多高校已意识到了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维稳的重要性,但是鉴于人力的不足、监测的缺乏、能力的欠缺等因素,高校的网络舆情工作基本上还处于“粗放型”管控状态,迫切需要对自媒体进行规范与引导。

二、自媒体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及维稳的机制探索

1.构建高校自媒体舆情传播的引导机制。高校是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的重要场所,也是网络舆情的重要集散地。高校自媒体用户主体知识层次高、参与意识强、个性化特征明显,利益主体多元化、情感诉求多样化、角色参与隐性化,必须把握自媒体传播规律,高度重视高校舆情的引导,以开放的心态迎接自媒体时代的师生民意表达,创造更多开放的自媒体交流渠道,使师生合理的诉求得到充分的释放,切实反映师生所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将自媒体舆情的呼声当作了解师生民意的新渠道,以疏代堵,变粗暴打压为互动交流,对各类偏激的非理性言论进行积极主动、平等灵活的疏导,通过强化主流舆论,澄清歪曲言论,孤立错误言论,破解“沉默的螺旋”现象,以开放的视野和心态解读互联网中的师生表达的深层次问题,使其真正成为高校维稳工作的关键环节。

2.构建高校自媒体舆情的收集与研判机制。一是充分运用论坛、SNS、QQ、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开辟的对话平台,打造青年学生思想舆论“集散地”“先锋营”和“特属专区”,营造一种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信息对话的情境,了解师生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构建全媒体、全方位、立体式的师生呼声与意见收集新范式,掌握真实、全面、立体的信息;二是做好舆情分析,围绕高校的教务教学、日常管理、文化活动、思想动态、就业创业以及社会热点等问题分类整理信息素材,从身份角色、情绪立场、动机目的等方面进行合理评估和分析,做出准确、科学、理性的研判;三是做好舆情反馈,建立高校内部舆情研判联席例会制度,交流收集的舆情数据,深度把握舆情的发展动向,提供有针对性、有价值的决策依据,提前介入,切实解决大学生的诉求和建议,防止负面舆情、情绪的生成、蔓延和广泛传播,促进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稳定。

3.构建高校自媒体舆情传播的处理机制。舆情产生后,高校应快速反应,积极应对,把控局面,减低或遏制舆情事件的恶性扩散。一是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实事求是地报道事件,利用高校官方媒体权威优势合理引导自媒体舆情,第一时间迅速参与,第一时间权威消息,第一时间抢占网上落点,第一时间开展评论引导,让主流声音和正确言论及时上线,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减少师生的猜忌、误传甚至恐慌;二是广泛开辟渠道,架设师生连心桥梁,及时跟踪报道事件的整个经过,事情处理的意见,危机善后的效果,做好合情合理的回复与反馈,实现网上、网下“两线作战、联动并进”,形成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三是做好科学反思,针对整个事件发展中暴露的各种问题,灵活运用自媒体平台,聘请专家学者进行访谈,让大学生参与讨论,向公众征求意见,讲清有关事件的政策规定,说明类似事情的处理程序,指出今后工作的改进方案,引导师生做好总结反思,增进大学生与高校管理者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4.提升高校自媒体理性发声的素养。自媒体理性发声需要提升自媒体用户的舆情甄别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道德意识、文明意识,理性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构建自媒体规范有序、和谐健康的公共媒介磁场,维护高校稳定的舆情环境。一是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开展自媒体应用相关培训、开展新媒体文化活动,强化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做一个有操守的“自媒体人”;二是壮大青年意见领袖力量,建设一支熟识校园文化、来源分布广泛、喜爱分享观点、人格魅力四射以及日益“去匿名化”的高校“意见达人”队伍,通过他们带动引领“粉丝”群的集聚,分析释疑,示范引导,组织动员,使他们真正成为网民“导航器”、舆论“调和器”,提高自媒体理性表达的能力;三是邀请社会人士如人大代表、企业家、学者举办讲座,以社会角色的视野来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记录体验心得感受,引导青年学生用客观的、理性的、历史的、世界的眼光看问题,正确认识基本国情和社会现象,得出科学的社会观察结论。

网络媒体论文篇5

多媒体网络教学是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按照教学要求,将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多媒体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加以呈现,通过使用者与计算机的人机交互的方式来完成教学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具有如下优势:

1.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拓展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

对于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以实验教材为主,教学资源十分有限。而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包含了三个层次的资源:基础资源,如实验教学中用到的文本、图像、动画库、音视频库等;集成单元,如实验项目库、实验试题库、常见问题库、参考资料库、网址库和共享软件库等;课件,包括多媒体实验课件、电子教案、电子图书等。教师根据实验课程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等信息按照上述三个层次并入资源库,为多媒体网络教学提供媒体支持。学生则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上自由索取实验课程的有效资源,对课堂教学的内容充分预习,在真正动手实验时能够把握全局,操作得当,达到预计的实验效果;同时利用平台资源科学合理的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甚至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等。而对于受到实验条件限制无法在课堂上进行的实验项目,学生也可以利用平台上的资源库,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学习。这样就克服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实现多向互动

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实验教学的模式可以从传统的“授”与“受”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交互式教学模式,即“教师占主导,学生占主体”的教学模式。它采用多媒体、网络和课堂实物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上的资源并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完成课前预习,充分了解实验的原理和把握整个实验的流程,并通过网络交流平台在实验开始前提出问题或明确技术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教师在实验课堂上顺利高效地推进教学进程,而且有利于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得心应手,达到预期效果。此外,在课堂实验结束后,学生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对实验结果、数据处理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或者同学进行进一步交流。因此,多媒体网络教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从而使实验教学呈现多样性。它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并且有利于学生之间协同学习,培养其团队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多媒体网络教学在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1.在基础性实验中的应用

基础性实验项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帮助学生理解重要理论知识而设置的。在实验内容上,可能要学习一种实验方法或者验证一种实验现象等。在生物化学实验中,如蛋白质浓度的测定、分子筛层析、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等都属于基础性实验内容。以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电泳为例,学生在上课之前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反复观看实验操作的视频资源可熟悉电泳操作的整个流程和成功的电泳结果,通过该实验的图片资源与失败的电泳结果进行比较,就可以对可能影响电泳结果的各个环节,特别是电泳试剂材料、点样量、点样手法、样品的放置位置、电泳的电压和时间的控制等细节,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把握。这样,学生在课堂实验的过程中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避免操作失误,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交流版块,引导学生展示各自电泳图谱,自主查阅资料,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正常,通过师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使学生掌握巩固了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同时让医学生了解临床上如何根据电泳图谱的变化,来对一些疾病进行辅助诊断,加深了学生对该实验的临床意义的认识。学生在课外还可以利用实验试题库,对本次实验进行自我考核,最终完成学习目标。

2.在设计性实验中的应用

设计性实验是由教师事先给定实验的目的,由学生根据实验室所具备的条件独立设计一套可行性的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结合中医类院校的教学特点,在生物化学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中设置设计性实验项目库,如“降糖中药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浓度的影响”、“中药对家兔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四君子汤对控制饲料小鼠胸腺核酸含量的影响”等实验项目,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布置一些实验设计的任务让学生完成,学生自己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挑选实验项目来完成。设计性实验通常是以多人组成的实验小组来完成的,教师可以通过交流版块给各个实验小组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电子资源查阅相关实验的背景资料,完成实验技术路线的设计,并且根据实验项目的涉及的实验操作,布置学生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实时性,学生在正式实施实验项目之前,都可以通过交流版块对设计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进行及时沟通,教师也可以了解组员之间互动的情况,最终设计出一整套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这种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的拓展,打破了课堂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一方面,学生通过动手设计实验,能够有效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达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思路引导,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其科研能力。

3.在实验考核中的应用

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教师可以在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考核中,充分关注学生在实验全过程中的表现,将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的情况、互动讨论的表现、课外实验习题的完成情况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等纳入实验考核体系,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的成绩。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的评价,对学生在实验课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语

网络媒体论文篇6

微博、微信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表意见和观点的平台。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又是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他们被称为“意见领袖”。如今,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意见领袖不再仅仅依靠大众传播这一种途径,新媒体给意见领袖们发表观点和意见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文章出轨姚笛事件,在网络上一时传得沸沸扬扬。而马伊琍在微博上一句的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其珍惜更是造出了“且行且珍惜体”。这条微博引来超过900多万条转发,大家纷纷加入了接龙的行列。如吃饭虽易,减肥不易,且行且珍惜;创业虽易,赚钱不易,且行且珍惜。这足以见得网络中知名认识对广大网民的影响之深。(1)信息量不足。微博仅仅140个字的容量根本无法包含太多信息。微博、微信虽在速度上见长,但是在叙述事实方面,还是无法与传统媒体相匹敌。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从业人员往往缺乏经验,他们不具备杂事的写作功底,140字的篇幅限制更无法进行全面理智系统的分析。(2)信息不具备权威性。由于在微博上信息比较容易,很多人肆意传播虚假信息,有时甚至会造成不良后果。在浙江苍南城管打人与被打事件的实践中,微博、微信的传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原本事件的起因是城管打人,后来这一消息通过微博、微信迅速扩散,还有人传出谣言,说城管打伤的人在转院过程中不治身亡了。最初大家都是来看热闹的,但是微博、微信的传播使得现场事态失控,人们受虚假信息的蛊惑,开始砸车打人了。激动的群众由“围观”变成了“围攻”。(3)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威胁。人们注册微博和微信时,强制登记制度使得人们的个人信息安全受到威胁。由于新注册的新浪微博和搜狐微博用户必须使用真实的身份证号和手机号码进行注册,一些不法分子或是商业公司很容易趁机窃取用户的联系方式,工作经历等信息。微博用户们因此会接到推销电话,广告骚扰,甚至是诈骗信息。

二、自媒体舆论监督的发展对策

在媒体环境剧烈变革的时代,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这场变革中发生碰撞,纠结心态是一剂慢性毒药,消磨向上的意志,而根治这一病症的药剂则是走一条媒体转型之路。今年4月24日,中国传媒业、互联网界高层人士将聚首杭州召开中国新媒体峰会,探寻中国新媒体发展趋向,分享新媒体产业化经验,为新媒体未来发展道路需找出路。(1)加强法律对自媒体的监管力度。中国是个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之本。面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存在的诸多问题,法律是制约无序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加快新媒体立法,从制度层面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力度,一方面要保证保护新媒体制度下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另一方面还要加强舆论监督。与此同时,推动行业自律,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要让公民意识到通过新媒体窃取他人信息,或是散布谣言都是违法行为。可以通过为公民播放宣传片,签订自律道德条款等方式普及公众的法律知识。(2)走一条新旧媒体融合之路。新媒体就像一只火箭,在传播速度上占优势但带来的只是碎片化的信息。而传统媒体在报道深度上更胜一筹,而报道翔实的消息。如果将这二者相结合,新媒体获取新闻线索,通过传统媒体将其报道出去,能够达到深度与速度兼备的效果。目前,《新周刊》杂志的新浪微博粉丝在传统媒体中居首位,超过582万,《21世纪经济报道》的粉丝也有130万,而《商业价值》则达到了59万。

三、结语

网络媒体论文篇7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多媒体课程;栏目;设计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逐渐成为适应网络经济时代要求的新的商务模式,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同时也对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电子商务”课程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以其良好的交互性、开放性、资源共享性、个性化等,极大的拓展了教育的含义及其时空界限,深刻的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广大的电子商务课程的潜在的学习者提供了学习机会。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在开放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综合考虑课程的教学体系、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策略及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及生存、发展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我们开发了“电子商务”网络多媒体课程。

“电子商务”网络多媒体课程尊重认知规律,采取模块化设计,涉及教、学和学习评价三个环节,包含系统说明、在线教学、在线学习、交互查询等模块,各模块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

1系统说明

系统说明提供课程和课程学习所必需的信息,主要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学习方法和参考资料。

学习目标:对远程学习者来说,在没有教师亲自引导的情况下,明确课程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树立课程学习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使学习者有的放矢的学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内容:在学习某课程之前,有必要对课程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大致的了解。它对课程的章节和主要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简洁的论述,让学习者对电子商务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对课程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

课时安排:它简单介绍了课程学习所需要的课时以及各章节学习的课时安排,让学习者对课程各章节学习的课时安排有所了解,指导他们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习方法:在学习之前,掌握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它给出了本课程学习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学习者使用或参考,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会经常给学习者提供一些课程参考资料目录,让学习者参阅,帮助学习者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扩大了学习者的知识面。它提供了一些有助于课程学习的参考书目和网站地址,学习者可以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还可以借助互联网直接连到相关网站,非常便利的找到所需要的资料。

2在线教学

课程以知识点为线索,将教学内容分成6章,分别介绍各主要知识点的内容。每章主要包含本章概述、教学要求、电子教案、系统演示、重点提示、典型案例分析等部分。

本章概述:对本章所包含的内容和一些历史背景进行概述,可以指导学习者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从整体上对本章的知识点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为随后的细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可以引导学习者有的放矢的学习,在学习结素后又有复习提示的功能,在学习完本章的内容后,再返回到教学要求栏目,检验自己是否按照要求掌握了有关知识。此栏目依据课程教学大纲,将知识点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划分为了解、领会和掌握三个层次。其中,要求掌握的内容是最重要的,也是教师反复强调的部分。它以超级链接的方式提醒学习者要重点掌握这部分的内容,提升协助学习者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电子教案:网络课程不是对教材的简单翻版,而是尊重教学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系统的学习。“电子商务”网络多媒体课程定位在实现教学的全过程上,又充分体现网络的特点,并没有完全照办文字教材,而是经过了仔细和科学的筛选,将教学内容编写成层次分明的知识点。通过此栏目,学习者可以得到最基本又足够的教学内容来学习。

系统演示:远程开放式教学是在教师和学习者分离的情况下进行的自主式学习,学习者缺乏教师的指导,是违背教学规律的。考虑到这一点,电子商务网络多媒体课程对电子商务网站的开发、操作和管理流程,采用FLASH技术,制作成影视小片段,通过学习者的点击,可以亲自体验各种操作;对需要教师进行适当讲解的重点和难点,则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教授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制作成视频材料,帮助学习者掌握重点和理解难点。系统演示缩短了教师和学习者的距离,提高了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重点提示:“电子商务”课程是一个新兴的课程,许多领域很不完善或还没有定论,学习者学习起来有一定困难;同时考虑到远程教育的学习者缺乏教师的直接指导,我们设置了这个重点提示栏目,对重点问题进行提示、归纳和总结,这是教师对教学重点的提炼和经验的总结,可以帮助学习者把握本章的重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典型案例分析:案例教学是很有效的课程教学方式。本课程案例教学经过精挑细选,从众多案例中筛选出典型案例,采用多种传输方式,如图片、声音、FLASH动画等,对案例进行生动的讲解,并在每一个案例后面给出案例分析。这不仅符合学习者学习的心理要求,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主要包括习题作业、测试园地、讨论天地、论文摘选、相关连接等部分。

习题作业: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点的掌握,并督促学习者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考虑到网络教学缺乏教师对学习者的直接监控,我们在课程中设置了这个习题作业栏目,帮助学习者养成及时检查学习效果和随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习者自己即使强化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为了达到设计效果,栏目打破了传统的只简单给出正确或错误信息和参考答案的办法,每一道习题给学习者两次机会,根据每一次回答的情况给出相应的提示。若两次都没有答对,则会建议学习者重新学习这一章的某一个问题。

测试园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之后,则进入测试阶段,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测试园地栏目包括测试练习和综合测试两部分。测试练习侧重于各章的基本概念、重点内容,形式以填空题、选择题和综合题为主,帮助学习者对具体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测。综合测试部分,学习者可以从试题库中自主组成一份标准试卷,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计算机自动阅卷,并立即给出成绩。

讨论园地:为加强教师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特设立讨论天地。本栏目为教师提供一个信息、与学生交流的场所,并提供电子商务的最新发展动态,让学习者及时了解电子商务的发展动态。;为学习者营造一个集体的氛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方便的进行交流,营造一个虚拟的交流空间,让教与学、学与学之间交流变为可能。

论文摘选:论文摘选提供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报告,来扩大学习者的视野,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习怎么撰写一些专题论文或报告。

相关连接:为了让学习者更多的了解一些有关电子商务的信息,本栏目提供一些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网站供学习者连接。

4交互查询

交互查询提供两种查询方式:索引查询和关键字查询。索引查询可以依照字母或数字的顺序实现精确查询;关键字查询提供动态的、交互式的查询,可以根据用户实时的输入或选择、组合要查询的条件,进行高效的、目的明确的查询。借助查询,可以实现知识点之间的非线形联系,帮助学习者进行归纳、总结和对比,为学习者提供交互的、个性化的服务。

5小结

电子商务网络多媒体课程符合了以下设计原则:尊重认知规律;课程内容模块化;制作规范化;良好的动态性、交互性;点面结合、重点难点突出;多种教学媒体一体化设计等。电子商务多媒体课程的使用,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和教学效率,教学资源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参考文献:

1.赵燕平.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5

网络媒体论文篇8

论文关键词:网络媒体;属性;在线文学批评

伴随着科技、文化的演进,文学的载体经历了从口传、石质、竹质、丝质、纸质到电子的变化。在网络时代,文学批评形成了非在线批评与在线批评的存在状态。在线批评作为依托现代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文学批评现象,势必打上网络载体技术属性的烙印。网络在线批评不仅仅是传播的手段,而且是一种文学批评展现的方式。网络媒体技术属性的多媒体融合、传递的即时性、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媒介资源的丰富化,对在线批评的思维模式、艺术手段、批评内容、话语权力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国内对网络写作与网络原创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批评,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非在线网络文学批评,另一类是在线网络文学批评。在线网络文学批评指的是网络批评者在网络上直接写作,批评帖子总是首发于大大小小网络文学网站。”这两类批评的对象一致。非在线网络文学批评,主要是传统的学理性批评方式。在线批评呈现出一种动态的、交互性的“在场”特征。“在线文学批评”的提出,规避了对批评对象——网络文学外延的界定,只从批评写作、发表的媒体技术方式上界定,包括即兴式的“跟帖”批评、体悟式的诗话评点、博客评论,口这种分类方式更好地为网络媒体属性对文学批评的影响提供清晰的路径。

一、多媒体融合,构筑了在线文学批评感性化的思维模式和艺术手段

(一)网络书写的多媒体的符号

网络书写的文字符号本身就体现了一种感性化、视觉化的图景。网络语言的创新,层出不穷,如:“斑竹”、“美眉”、“白骨精”。传统词语在网络被赋予了完全不同的意义内涵。如:“恐龙”(丑女)、“青蛙”(丑男)。大量运用数字、标点符号等抽象的符号表达形象的意义,如:88(再见),:一)(微笑)。

在语音和文字上省略使用:酱紫(这样子)、cc(哥哥)。对事物的可爱化、陌生化表达:东东(东西)、偶(我)。英文简称的使用:diy(自己动手制作)。图片、视频、音频、动漫的使用,强化了表意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清晰、简单。这种网络多媒体语言用形象取代了概念,以出其不意的组合秩序打破了循规蹈矩的传统语言结构,杨毅认为其“对我们现存的语言美学和语言逻辑,都表现出一种毫无顾忌的冲击和反叛,这种语言显示出更加明显的原始性和大众化。”

(二)网络媒体属性对认知方式的改变

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写道:“虽然技术的效果并未在意见和观念的层次上发挥作用,但却逐渐地且不可避免的改变了‘感官作用的比例’或理解的形式。”“原始人重用所有的5种感官——嗅觉、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其思维方式是立体的、感性化的。但是在印刷条件下,文字符号的线性书写只强调视觉,这影响了我们的思考,使思想变成线性的、连续的、规则的、重复的和逻辑的。它使人类的思考可以与感情分开。”嗍因为视觉文化集中于细节,并把细节从整体中分化抽象出来,它推动了人们对事物的抽象深层的认识。与印刷媒介相反的是,电视电子媒介强调的是更多的感觉,是视觉、听觉、触觉的综合,扩展了人们的感觉范围、更大限度完成了人的延伸。麦克卢汉提出,电视电子媒介可能恢复印刷媒介所破坏的感官比例,实现感官的“再统合”。

网络通过潜移默化的“感官综合”,改变着认识世界的手段、思维方式及其表达路径。它使认知方式不仅仅局限于视觉的理性思维,而是借助嗅觉、触觉、听觉、视觉、味觉,综合运用理性和感性的思维方式。它带来了文学批评形式的诸多变化,例如即兴化、点评式等,促进了文学批评语言的更高程度口语化、情绪化和幽默化,当然更带来了批评内容的通俗化.

(三)在线批评是感性化的思维模式和艺术手段

在线批评从抽象、单一的文字形式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同时有图、文、影、音的多维立体表达形式。“网络文学应当是一种超级多媒体语言艺术”(葛红兵),工具的变化根本地、内在地导致了思维模式的感性化。网络批评呈现短小化、口语化、即兴式、直觉性,结构比较松散,缺乏严密的逻辑推理。这与传统纸质文学批评重逻辑、强理论的特征迥然不同。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多媒体符号进行批评,成为在线批评的特征。散宜生,早在1993年中文国际网站刚刚兴起的时候,就被评为“网文八大家”之一,以文学评论见长的他,在1995年7月间就曾对几个活跃在海外网络华文做出精妙的评点。其批评继承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精髓——神韵评点式批评。注重整体神韵的评点式批评不可能是铺陈理论、讲究体系、论述繁长,寥寥几句主观意趣,展示出批评者的情趣感悟。批评者阅读网友的作品只是为了寻找一种与自己的情感意趣相交融吐纳的对象,所以批评者能够穿透作品的枝节、表面而直取作品的神韵和精髓。

再如在《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中,作者胡戈利用影像技术手段借用了电影《无极》中的人物、场景,套用了中央电视台《法制报道》栏目的框架,通过极富创造的想象力,虚拟了一个令人捧腹大笑的故事情节,对《无极》进行了彻底的“颠覆”和“改造”。这种全新的表达形式所具有的表现力和表现效果,是纸质文学批评所不能比拟的。

二、网络传播的双向性和开放性,打破传统话语垄断,彰显批评争论本性

网络媒体的传播系统本身具有双向渠道。电子邮件、bbs、blog、博客等都具有充分的互动功能。受众在一定的技术授权之下可以成为信息的主体。受众可以与传播者进行远距离瞬时地沟通。

(一)打破了传统文学批评的话语垄断

“网络是一个拥有巨大包容性的文化空间,其平等性、兼容性、自由性和虚拟性使它得以保持平民姿态,向社会公众特别是弱势人群开启话语权。”网络技术上的平等性,无情地解构了文学批评话语被权威占据、纸质出版的状况。“英尼斯认为,在任何社会中传播媒介都会极大地影响社会组织的形态和人们交往方式。传播媒介是人们行使社会权力和政治权利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而每一种媒介的出现,都会改变社会组织原有的形态,打破某些人原有的垄断权。”

在线批评的大众化身份冲垮了长期以来文学批评只能由专家学者去写,大众缺乏批评能力的旧观念。“相对来说,网络批评更能表达批评的自由精神。传统批评的发表加之必然地伴随着‘权力审查’…我在这里是在非常广泛的意义上使用这种说法的,不仅是意识形态的‘审查’,而且有所谓学科体制、学术规范,标准、水平等等‘权力’运作的‘审查’。这样势必就把大部分人排除在批评的权利之外。而且,就是那些够水平、合规范的批评家的表达,也受到相当的限制和束缚,很多个人性的东西也被排除在批评之外。网络批评的运行过程当然也存在隐蔽的‘权力场’,不过相对说来,空间是开拓了许多,自由度也增加了。”(张新颖)

在线批评的大众化主体,既繁荣了文学批评,又能集思广益从不同角度解读网络作品,更为网络草根受众提供了表意机会。当然,这种现实也提出了批评标准重新建构的问题。

(二)回归文学批评争论本性

在线批评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跨时空、实时互动。作者、读、者、评论者之间,在即时交流即时反馈的“头脑风暴”中引发观点、碰撞见解。加之网络匿名特性,发表宽松,在线批评不管是欣赏还是批驳,直指要害,不隐讳。即时互动批评改变了传统文学批评规范化、理论化、反馈周期较长的现实,通过互动激发出人的智慧和情感魅力,使喜于阅读接受,增加创作动力。

“比如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一书的成功,作者自认为是和网友的鼓励与支持分不开的。在线批评与在整个文学创作过程中,突出了读者的意见对文学创作起着升华、导向的作用。在线批评加深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情感交流。”

三、网络资源的大容量、超文本链接。导致了在线批评的去中心化和多元化

(一)数字化技术发展带来在线批评的大容量

数字化指的是在电子信号的传输方式上,用数字压缩(dita1)方式来取代传统的信号模拟(analog)方式。数字化后不仅信息的保真性更强,传输质量更高,而且能够大幅度节约电波频率资源。这种容纳信息的能力,突破了纸质文学批评刊物的刊号、版面限制,存贮了数量众多的在线批评文本,在数量上挑战了传统权威。但同时大量的信息和信息的易得性,消解了受众对在线批评文本的尊重和珍惜。

(二)在线批评通过超文本链接的形式立体空间地组接

“超文本”(hypertext)是运用数码链接和“万维网”技术实现的非顺序访问信息、阅读文本的方法,它带来了文本的多线性、不确定性和能动选择性,使文字书写固定的所指变成“滑动的所指”,话语关联从“线”的纵向诠释走向“点线结合”的横向交织。

网络媒体论文篇9

Internet在最近的两三年中爆炸地发展,特别是Internet上基于超文本技术,能同时处理文字、图形、声音和影像的WWW(WorldWideWeb,环球网站)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在Internet向商业应用开放后,无论是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还是刚刚崛起的新兴企业,纷纷上网设置主页(Homepage),架设网站(Website),以寻求商机。

1994年10月14日,美国著名杂志Wired推出网络版Hotwired()。继Wired之后,许多传媒媒体如美国的有线电视网CNN、《华尔街日报》等,无论电视、广播还是报刊、杂志,也都纷纷上网并设立自己的网站,将自己的资料搬上网络。在刊登信息,服务网浏览者的同时也在网络媒体上经营广告。

最近美国有三家市场研究公司分别对网络广告市场容量提出相关的研究报告。尽管不同研究公司所提供数据有所出入,但每年会有数倍增长的预期却是相似的。1997年全球Internet上的网络广告总收入高达9.065亿美元,是1996年的三倍。从这些数字可看出网络广告的市场增长惊人,不容忽视。可以预计Internet将成为继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后的第五大媒体。

一、网络广告的特点

网络广告作为一种全新的广告,之所以受到各个国家及地区企业的重视和喜欢,是因为它与当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四大媒体的广告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非强迫性。我们知道,电视、广播、报纸、户外路牌、霓虹灯广告等都具有强迫性,它们要想方设法转移受众的视觉、听觉,将有关信息塞进受众的脑子,而网络广告却是非强迫性的,它具有类似报纸分类广告的性质,让受众自由查询,受众既可以只看标准,也可以从头浏览到尾;既可以初略浏览,也可以详细查看,这样就使受众大大节省了时间,并避免受众注意力集中的无效性和被动性。

2.交互性。网络广告是一种交互式的广告,俗称“活”广告,查询起来非常方便,由一般受众感兴趣的问题,一步一步深入到具体的信息。只要受众在一般介绍中有标记的关键词上用鼠标一点便出现对这个关键词的内容作更为详细介绍的新画面。受众可以通过他正在看的WWW页画用电子邮件向公司发出咨询甚至订单。

3.实时性。在传统广告媒体上,广告发版后很难改变,或者说改换广告版面的经济代价太大,因而难以实现。而在Internet上做广告则能按照需要及时变更广告内容,包括改错。例如,一则有关电视机促销广告的电视机销售价格变动了,更改价值只需要1、2分钟,更改成本则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做到经营决策变化与广告变化之间的无延迟。

4.广泛性。网络广告的广泛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传播范围广。网络广告通过Internet可以把广告传播到Internet网络所覆盖的150多个国家的3600多万用户中,并且这个用户群还在不断以每年月日0%以上的速度发展壮大。相比之下,传统的广告往往局限于一个地区、一个时间段。(2)内容详尽。传统广告由于受媒体的时间和版面的限制,其内容只能删繁就简,突出重点;而网络广告则基本不受这样的限制,可以将广告做得十分详尽,以满足想进一步详细了解有关情况的用户的需要。(3)形式多样。网络广告的表现形式包括动态影像、文字、声音、图像、表格、动画、三维空间、虚拟现实等,它们可以根据广告创意需要进行任意的组合创作,从而有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制作出形式多样、生动活泼,能够激发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广告。(4)无时间地域限制。网络广告与传统广告不同的是,受众可以在任何地点的Internet网站上,在他们方便的任何时间内随意浏览广告。

5.易统计性。运用传统媒体广告,评价广告效果比较困难,因为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有多少人接受到了你所的广告信息。例如,虽然报纸和杂志的网络浏览者人数可以确定和统计,但是刊登在其上的广告有多少人看到过却只能推测估计而不能统计,至于电视、广播广告等的受众人数就更难估计。而通过Internet广告就能很容易地统计妯每条广告被多少用户看过,以及这些用户浏览这些广告的时间分布、地理分布等,从而有助于广告主和广告商评估广告效果,进而审定他们的广告策略。

6.经济性。目前在Internet上广告相对传统媒体而言便宜得多,每年只需几百到几千美元不等。

二、网络广告的类型

目前在Internet上播发的网络广告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1.按钮型广告(Button),这是网络广告最早的和常见的形式。通常是一个链接着公司的主页或站点的公司标志(logo),并注明“Clickme”字样,希望网络浏览者主动来点选。按钮广告的不足在于其被动性和有限性,它要求浏览者的主动点选,才能了解到有关企业或产品的更为详尽的信息。

2.旗帜型广告(Banner),网络媒体者在自己网站的页面中分割出2*3、3*16或2*20厘米的一个画面(视各媒体的版面规划而定)广告,因其像一面旗帜,故称为旗帜广告。旗帜广告允许客户用极简练的语言、图片介绍企业的产品或宣传企业形象。它又分为非链接型和链接型两种。非链接型旗帜广告不与广告主的主页或网站相链接,浏览者可以点选(clilk),进而看到广告主想要传递的更详细信息。为了吸引更多的浏览者注意并点选,旗帜广告通常利用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进行处理,如做成动画跳动效果,做成霓虹灯的闪烁效果等。

3.主页型广告(Homepage),即将企业所要的信息内容分门别类制作成主页,置放在网络服务商的站点或企业自己建立的站点上。主页型广告可以详细地介绍企业的相关信息,如发展规划、主要产品与技术、产品定单、售后服务、战略联盟、年度经营报告、主要经营业绩、联系办法等,从而让用户全面地了解企业及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4.列表分类播发型广告,即利用电子邮件列表和新闻组(专题讨论组)列表,将客户的广告信息按信息类别发向相应的邮件地址和新闻组。

5.综合型广告,即同时采用上述几种广告方式或其中几种。

三、网络广告的播发途径

广告主如何通过Internet企业的广告?从目前来看,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从中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

1.主页形式。建立自己的主页,对于大公司来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不但是一种企业形象的树立,也是宣传产品的良好工具。实际上,在Internet上做广告,归根到底要设立公司自己的主页。其他的网络广告形式,无论是黄页、工业名录、免费的Internet服务广告,还是网上报纸、新闻组,都是提供了一种快速链接至公司主页的形式,所以说,在Internet上做广告,建立公司的Web主页是最根本的。主页形式是公司在Internet进行广告宣传的主要形式。按照今后的发展趋势,一个公司的主页地址也会像公司的地址、名称、标志、电话、传真一样,是独有的,是公司的标识,将成为公司的无形资产。

2.专类销售网。这是一种专类产品直接在Internet上进行销售的方式。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这样的网络出现,著名的如AutomobileBuyer''''sNetwork、AutoBytel等。以AutlmobileBuyer''''sNetwork为例,消费者只要在一张表中填上自己所需汽车的类型、价位、制造者、型号等信息,然后轻轻按一下Search(搜索)键,计算机屏幕上就可以马上出现完全满足你所需要的汽车的各种细节,当然还包括何处可以购买到此种汽车的信息。

另外,消费者考虑购买汽车时,很有可能首先通过此类网络先进行查询,所以,对于汽车商和销售商来说,这是种很有效的Internet广告方式。汽车商只要在网上注册,那么他所销售的汽车细节就进入了网络的数据库中,也就有可能被消费者查询到。

与汽车销售网类似,其他类别产品的商和销售商也可以连入相应的销售网络,从而无需付出太大的代价就可以将公司的产品及时地呈现在世界各地的用户面前。

3.免费的Internet服务。在Internet上有许多免费的服务,如国外的

及国内的与、等都提供免费的E?/FONT>mail服务,很多用户都喜欢使用。由于Internet上广告内容繁多,即使公司建军有自己的Web页面,但是需要用户主动通过大量的搜索查询工作,才能看到广告的内容。而这些免费的Internet服务就不同,它能帮助公司将广告主动送至使用该免费E-mail服务,又想查询此方面内容的用户手中。具体说来此种方式有诸多特点:(1)主动性强:所有的使用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订阅一些免费信息。一旦你选择订阅了有关的信息,就可以定期地收到所订阅的信息。当然,其中包含着广告的内容。不过用户既可以随时增加订阅,也可以随时修改或停止订阅信息内容。(2)统计性好。每一个用户在第一次使用免费E?/FONT>mail时,必须要详细地填写一张用户档案(MemberProfile)。这就使得提供免费E-mail的服务商能详细地知道使用者的具体情况,若有公司利用免费E-mail做广告,免费E-mail服务商就会每月给你一份调查报告,告诉你在这个月中有多少用户看了你的广告,又有多少用户进一步了解了广告的内容(即按了广告的图标)。在每月报告中,免费E-mail服务商还会提供对你的产品或服务感兴趣的用户的具体情况的统计资料。(3)针对性强:随着免费E-mail会员的进一步增加,广告主还可以根据使用者的特性(地域、年龄、性别、家庭收入、职业、受教育水平、兴趣爱好、婚姻状况等),有针对性地自己的广告。

4.黄页形式。在Internet上有一些专门的用以查询检索服务的网络服务商的站点如Yahoo!、Infoseek、Excite等。这些站点就如同电话黄页一样,按类别划分便于用户进行站点的查询。在其页面上,都会留出一定的位置给企业做广告。比如在Excite上,你在search一栏中填入关键字automobile,Excite页面的中上部就会出现某汽车公司的广告图标。在这些页面上做广告的好处是:(1)针对性好,在查询的过程中一秀都有是以关键字区分的,所以广告的针对性性较好;(2)醒目,处于页面的明显处,较易为正在查询相关问题的用户所注意,容易成为用户浏览的首选。

5.企业名录。一些Internet服务提供者(ISP)或政府机构会将一些企业信息融入他们的主页中。如香港商业发展委员会(HongKongTradeDevelopmentCouncil)的主页中就融有汽车商、汽车配件商的名录。只要用户感兴趣,就可以直接通过链接,进入相应行业商(或者配件商)的主页上。

6.网上报纸或杂志。在Internet日益发展的今天,新闻界也不落人后,一些世界著名的报纸和杂志,如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商业周刊》,国内的如《人民日报》、《文汇报》、《中国日报》等,纷纷将触角伸向了Internet,在Internet上建立自己的Web主页。而更有一些新兴的报纸与杂志,干脆脱离了传统的“纸”的媒体,完完全全地成为了一种“网上报纸或杂志”,反响非常好,每天访问的人数不断上升。可以预计,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网络的发展,网上报纸与杂志将如同今天的报纸与杂志一般,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伴侣。对于注重广告宣传的公司,在这些网上杂志或报纸上做广告也是一个较好的传播渠道。

7.新闻组(Newsgroup)。新闻组也是一种常见的Internet服务,它与公告牌相似。人人都可以订阅它,成为新闻组的一员。成员可以在其上阅读大量的公告,也可以发表自己的公告,或者回复他人的公告。新闻组是一种很好的讨论与分享信息的方式。对于一个公司来说,选择在与本公司产品相关的新闻组上发表自己的公告将是一种非常有将效的、传播自己的许信息的渠道。

在以上几种通过Internet做广告的方式中,以第一种即公司主页方式为主,其他皆为次要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只应取第一种而放弃其他。虽说建立公司主页是一种相对比较完备的Internet广告形式,但是如果将其他几种方式有效地进行组合,将是对公司主页的一个必要补充,并将获得比仅

网络媒体论文篇10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124-02

21世纪是一个全球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中学语文传统作文教学模式向现代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转变,作文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时代性、灵活性让人耳目一新,从而使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创新初中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提供了教学资源平台。

在网络教学出现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得到丰富作文素材的愿望很难实现。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①农村中学的图书室资料缺乏,甚至有半数或者以上的图书室学科资料根本配不全,再者电教室装备也不全;②语文教师私人拥有的教学辅导资料较少,再加上能够积极主动与其他语文教师进行交流探讨进行资源共享的也少,这样一来,语文教师们又失去了一条可以获得教学资源的途径。而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和应用,为语文教师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教学资源平台。

1.作文素材资源平台

众所周知,语文教师都需要“储存”丰富的作文教学素材,如文体知识、文化常识、修辞知识、名人轶事、典型材料、范文佳作等,这些“东西”在各个网站进行简单的搜索就可以获得,极为快捷方便。

2.作文教学经验模式的平台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模式在同一个学校基本上相同。如果只满足于现状而不能及时“更新”,不懂得向他人、向外界学习借鉴,做不到取长补短、博采众长,那么这样的语文教师是不可能获得进步,也不可能形成独特而有魅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的。网络教学的出现最大可能的为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教学经验与模式的交流学习借鉴的平台,教师们甚至可以通过QQ直接与全国各地的精英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学习,掌握、理解并消化吸收当前最好最佳的教学经验与模式,达到最满意的教学效果。

3.图片音乐影像资料的平台

传统的作文课的教学,基本上都是纸上谈兵,出于安全的考虑,现在很少带学生外出观察大自然,进行参观访问,因此作文素材不丰富,感性认识不强。而现在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为作文教学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作文教学运用网络中各种各样的丰富的图片影音资料,制成课件来进行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改写《卖炭翁》的作文教学课,可以用PowerPoint制成四幅幻灯片:白发苍苍的老翁满面灰尘地烧炭,十指黑黑,衣着单薄;深雪寒天中,饥寒交迫的卖炭翁伛偻着身子蹲在泥中牛旁卖炭;两个太监骑在马上,驱赶着卖炭翁走向皇宫;卖炭翁伤心无奈地将不能御寒充饥的半匹红绡和一丈绫绢系在牛头,瘦弱肚瘪的老牛瞪着白眼呆呆地看着。上课时先让学生看投影说故事,讲出四幅图所表现的主要内容,在教师进行适当指导的基础上进入课文改写,我想学生一定会写出描写传神、形象鲜明的人物。

二、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提供了理想的虚拟的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作文教学的要求明确强调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在合情合理的想象情境里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与社会经验实在有限,无论怎么发挥,他们想象出来的内容往往都是空洞的、苍白的,这样一来,初中生当然很难进入能激发真情实感的情景中去,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会逐渐失去写作的兴趣,作文水平当然会毫无起色或者一落千丈了。此时此刻就需要一种新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境,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和应用,无疑为作文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虚拟教学情境。比如,在教学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与写作“献给母亲的歌”时,要让一群十三四岁的农村孩子说出母亲的伟大,的确有较大的难度。因为在他们看来,自己的母亲所做的一切实在是很平凡、很普通,跟“伟大”很难联系在一起。这个时候,就完全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的优势,从网络中选择一些与他们同时代的生活实际相似(相同)的典型的伟大母亲的事例(画面)将其展示出来,让他们去读、去看、去感受,进而联想到母亲平时对自己的教诲与关爱,自然而然他们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会变得深刻而真切起来,最后也就到达了虚拟教学情境的目的。笔者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就通过展示一些事例后再让学生说一两件母亲关怀自己的小事,结果当堂有好几个女生说着说着就哭了起来。可想而知,情境创设成功了。

诚然,初中作文教学中现代网络教学媒体的应用,并不是对传统媒体与教学的绝对取代,而是将现代化网络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多媒体组合教学的各种模式。其实,也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要使用现代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具体应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写作教学时还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①教师在上作文课时应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能达到感受深刻、体验真切的效果。②教师应该把握好网络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数量和展现时机,画面和影音片段不能出现得太多,否则就会造成眼花缭乱的感觉,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仅充当多媒体画面的观众。③画面影音片段的设计要和教师所讲的作文主题相一致,尽力营造写作意境,让学生能感受并表达出真情实感。

综上所述,现代网络教学手段的应用是当前课堂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信息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改革势在必行,作文教学的改革亦是如此。因此,我们要在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中根据作文教学的特点、自身规律和学校实际,围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创新和发展,运用网络多媒体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做到合作探究、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发挥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特有优势,形成有独特魅力的作文教学方法,让网络多媒体技术在我们的语文写作教学改革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海龙.网络作文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