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6 10:13:13

校本教材论文

校本教材论文篇1

关键词:标准 基本内容 途径方法 评析

一、资源利用缘起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颁布与实施,以及《美术课程标准》的制定,让美术教育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蓬勃生机,乘着课改的春风,为促进我校办学质量与素质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我校提出:以学生兴趣发展,促教育并进,让学生个性张扬,与共性交融;求学生潜能发掘,与品行辉映,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育健康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如何实现这一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明确提出“以学生兴趣发展,促教育并进”,可见满足学生兴趣是最基本的出发点。美术学科是最易吸引儿童兴趣的学科,能不能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呢?答案是肯定的,即开发校本课程。《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是美术课程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资源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由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会涉及到校内外的各种资源,然而这些资源又带有明显的原生性和零散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筛选和验证,彼此也未形成联系,有些资源难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必须经过认真甄别、选择和加工、改造才能使用。

二、资源利用的选择标准

1.契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水平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美术水平与认知能力上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资源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其难易程度是否适用于该年段的学生。wWw.133229.cOM如在校本教材《儿童水彩画》一册中,《花儿朵朵》、《叶儿片片》其资源来源于校内的花卉、草木,非常契合低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易于学生表现。因为低段学生初步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较为简单的造型和鲜艳的色彩会易于学生的接受。

2.有利于满足学生兴趣,促进想象的发挥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要保持学生对美术的爱好和兴趣的持久,除了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外,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怎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笔者认为,内容必须来自学生的生活或熟悉的、普遍感兴趣的事物,或者具有激发学生想象力的内容。如在校本教材《儿童水彩画》一册中,《美味快餐》一课的设计,其内容来自学生十分熟悉和喜爱的麦当劳、肯德基。由于学生对快餐食品的喜爱因而对食品(汉堡、薯条、可乐)的外观、味道、形状、色彩十分的了解,学生画起来乐在其中,也容易表现出来,极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想象力。

3.有利于特定绘画表现形式

儿童作画的工具、材料、种类可谓琳琅满目,绘画材料使用的不同其画面效果也会千差万别。由于我校校本教材定位于儿童水彩画的角度,因此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多考虑了易用于水彩画的表现方式。这里的水彩画是从广义层面上讲的,泛指一切用水质颜料进行表现的绘画形式,把水彩颜料、水粉颜料、丙稀颜料、国画颜料等表现的形式包括其内。如:校本教材一册中《水之舞》,主要表现水的彩色波纹与水中的彩色倒影,二册中的《霓虹闪烁》主要表现霓虹灯的色彩与造型的变化,都能很好的运用水彩画来表现。

4.有利于就地取材

我们生活的社区蕴涵有丰富的资源,许多有价值的材料可以完全成为我们选择的对象,如校园文化、自然景观、民风民俗等,可根据受众群体的年龄特点来加以筛选,因而不必舍近求远。如:《儿童水彩画》一册中《校园巨人》、《花儿朵朵》、《叶儿片片》等内容就来源于校园的教学大楼以及校园的一花一草。《兴澳海底世界》则选材于社区南滨路上的“兴澳海底世界公园”,其丰富、新奇的海洋动物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三、资源利用的基本内容

1.反映校园文化、生活、环境的题材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主要的场地,也是学生成长的乐园。校园里无论是花草树木、窗台草坪、操场跑道还是满屋的桌椅板凳、林荫小道都会留在学生们的记忆深处,还有那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无不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可见,校园内蕴涵着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大胆发掘并合理的开发利用。

2.反映社区的自然景观、地域特色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地域风貌。要合理的利用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或地域特点,方显校本课程“本土”的意味。如:《儿童水彩画》一册中《空中客车》是以重庆特有的长江索道为题材;二册中的《大金鹰》则以南山中的金鹰雕塑为题材;《雕梁画栋》则是以重庆人们大礼堂为题材等等,这些都很好的代表了重庆城区本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显著的地域特色。

3.反映当地民风民俗、民间艺术、历史文化

民间性的东西具有独特而恒久的生命力,各地民风民俗、历史文化、民间艺术等渊远流长。本地不同的地区,也有相当丰富和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可资采摘,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学习,而且对弘扬和保护传统文化、艺术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儿童水彩画》二册中《吊脚楼》、《老街》、《城门》、《茶馆》、《巴渝人家》、《黄桷古道》等课文都反映着重庆特有的物象,以此让学生了解重庆过去的历史和人们生活的环境状况,显示了课程的文化内涵。

4.反映现代社会的文明进程与发展面貌

知识的更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也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现代文明的发达也造就了现代城市景观的繁荣与文化的多样。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丰富多彩,日新月异的城市里。周围到处矗立着高大的楼房,车水马龙般的城市交通、浓烈的商业气息四溢弥漫,琳琅满目的广告强烈的充塞着我们的眼球与耳朵……。还有什么理由回避现实呢?其现代社会文明的丰富性,需要有所选择和利用。如校本教材第二册中,就以南滨路为题材,选择了《南滨风帆》《南滨楼阁》《南滨使者》等进行设计。

四、资源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当对课程资源有了明确的目的而加以选择时,如何将其转化为校本教材或者课程资料呢?常用的方法有:

1.影像记录法

利用数码相机记录下你想要的画面对象,依靠图片传达出的“真实”,以直观的方式保存下课程利用的资源。这中方法常用于对校本教材编写的资料收集。

2.摄像纪实法:

利用摄像机进行影像的动态录制,这种方法可以更生动直观的呈现课程资源采集的原始情况。特别适用于对稍纵即逝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记录保存。

3.实地写生法

主要依靠实地绘画的方式进行课程资源的记录和利用,通常会带领学生一起实地采风、考察,并进行写生。这种形式不仅能有效的获得课程资源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能直接地把课程资源用于教学。

4.文字叙述法

通过实地采访、询问并用文字记录,把课程利用对象的情况,生动、完整的收集并保存下来。这种方法常与影像记录或摄像纪实相结合,能增强相关事物、事件、人物等的理解,利于启发创作灵感和构思,作出内涵丰富的作品。

5.录音记录法

此方法主要用于记录特定对象的声音、或环境的气氛等,常与影像记录相结合使用。

6.实物收集法

通过对特定物品的收集和展示,如:具有历史意义的字画、古董等,让学生在欣赏、玩味字画、古董等时,产生创作的欲望,这样就让这方面的课程资源走进了校本课程,并发挥积极作用。

五、资源利用的评析

我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着自己的特色,首先,具有鲜明的“本土”色彩。本校校本课程很好的体现了走进学生生活的要求,选择的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环境,并体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与山水相呼,与人文相映。

其次,具有最大限度挖掘各种课程资源潜力的融合性。课程资源不局限于校园,而是融合在校园、家庭、社区、社会的大环境里,于水彩画有利、有用且便于表现的课程资源都会融会在校本课程中。

其三,凸显“水彩画”的功能性。用多姿多彩的水彩画的功能来表现鲜活而丰富的儿童生活,增进课程对儿童的适应性。

其四,满足学生多样化兴趣爱好的丰富性。回归儿童生活,因应儿童的兴趣爱好,本校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形象生动、难易适度、图文并茂,彩色精印,为儿童乐于接受。

其五,对情感教育的渗透性。在利用社区资源的同时,把资源中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历史故事通过多种美术活动形式,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境界进行感染、熏陶,提高学生的综合审美素养。

其六,体现研究性。把校本课程与课题研究结合,以研究来引领、带动课程开发和课程资源利用,能有效提升课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课程资源利用的质量。

用于学生的课程,可学生参与课程资源的主动性与意识明显不足,教师在其中有完全包办之嫌。学生也是课程的建构者,这是我们不应当忽视的。 参考《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编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校本教材论文篇2

课程教材改革、教学管理和学校和品位与学生存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是循环递进的关系。对学生现状视而不见,对教学内容不做改革, 学校教学和管理活动将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业、道德以至个性心理等发展都将受到抑制, 将会出现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循环指责, 招生、管理和就业三难的局面。开发校本教材, 可以解决生源质量和培养之间的矛盾, 具有较强的教学性和可操作性。因此, 我校自2005 年以来开发校本教材《英语200 句》, 用于一年级专业班学生学习使用。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初步成效, 本文试就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价值、原则和方法和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 略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价值

(一)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下, 英语教师需要掌握各种语言技能和教学方法, 并且知识广博, 是“全能型” 人才。而事实上, 在语言学习中, 每个教师都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英语校本课程的建设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开发校本教材, 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地对某一领域开展研究, 这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一专多能”, 充分挖掘了每一个教师的潜力, 有助于塑造“全能型” 和“专家型” 兼备的教师。

(二)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在开发了若干套英语校本教材后, 通过实施和评价,最终确立一批符合地方和本校特色的、切实可行的校本教材, 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把它们建设成为学校的特色教材和课程, 有效地提升学校在这些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从而形成学校的特色品牌。

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

(一) 服务学生, 服务企业, 服务地方

1. 有用: 内容贴近, 体现专业

(1) 日常用语和对话, 有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将来生活。

(2) 贴近专业英语知识, 可以很好地服务于未来工作。学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有利于学生服务于企业, 发展地方经济。

2. 有趣:题材有情趣,操练有乐趣

(1) 新颖活泼, 操作便利。本教材由日常用语(everyday-english)、对话(dialogues)、专业句型(specialized- patterns)和词汇(words)、谚语(proverbs) 几大板块组成。内容采用英汉对照,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 内容紧扣热点,与时俱进。教材所选内容涉及社会热点,较多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体现出极强时代感,而且难度适中,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能力价值观和审美意识, 容易引起共鸣,激感,产生兴趣。

(二) 因时而新,不断发展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漫长而且艰巨的过程,需要开发——使用——再开发的反复循环, 使教材中的内容体现所教即所需,所教即有用,所教为时尚的原则,这样才能使教材内容有用和有趣。就《实用英语》而言,这是次尝试,有些地方仍有有待改进。如:

1. 在以操练为主导模式的课堂教学中, 所有的教学题材都可操练内容, 但如模式的操练内容, 参考选用, 则操练会更有可操作性。

2. 现在校本教材还未细化到不同专业不同教材,可以把教材分为两大块: 一是日常用语,这为公共内容,所有专业必修。二位专业拓展,可与日常用语平行,供不同专业班级选用,使其更有实用性。

3. 办学条件的欠缺和开发理念的不成熟。教材教材的开发还可与音像出版单位,校园网等合作,当然也不排斥与兄弟学联手开发,强强联合。

三、校本英语教材开发的思考

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教材开发形成特色。我校校本英语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才刚刚起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 办学特色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因此,教育改革实践是教材开发的必经之路。教材开发者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大胆创新,做出成绩,真正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二) 课程评价是教材开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本教材只有经过课程的实践和课堂教学的评价,不断的改进,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三) 要充分体现校本教材的价值,这里的价值应该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要求教材开发者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四) 校本教材开发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崔允淳, 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王斌华. 校本课程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校本教材论文篇3

【关键词】廉洁教育 教材 编写体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2-0001-02

一 对高校廉洁教育教材研究的必要性

所谓“教本,教学之本”。①说的是在教学中,教材乃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手段。可见,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主导的地位。高校廉洁教育教材是根据高校大学生德育要求和行为规范编写的廉洁教育教学材料,其意义是多角度、多层面的。首先,从宏观层面上讲,廉洁教育教材在课堂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面对教材,在这个过程中,教材起到的是桥梁的作用,教材一方面引领教师的教,另一方面又启迪着学生的学。同时,教材的整合性还将知识与能力相协调,让学生在阅读看得见的文字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达到教学的最佳状态。高校廉洁教材的功能还体现在它是高校进行廉洁教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手段。

正因为高校廉洁教材在廉洁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大对教材的分析研究力度,不仅是为了编写出一部科学的、高质量的教材,更重要的是关乎廉洁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 三本廉洁教育教材简介

本文选取的研究对象分别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的由肖忠优编写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建设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由陈万柏、张耀灿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和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的由钟俊生编写的《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据有关数据表明,目前这三种教材的使用数量相当。

1.肖忠优《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

肖忠优先生主编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被列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建设规划教材,内容从宏观上阐述了有关“腐败”的基本理论,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免疫力,避免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陷入困境。全书共分七章,分别是:绪论;廉洁社会的公敌:腐败;中外各国反腐败概览;全球化视野下的反腐败;腐败离我们有多远;反腐倡廉:现在就行动;职业选择与腐败风险。②

2.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陈万柏、张耀灿先生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主干课教材。编者在吸取学科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新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基本范畴、学科体系及其发展进程,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系列重要内容,如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及其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原则、方法和艺术、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等进行了富有新意的阐释,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考察。该书对大学生的廉洁教育,主要是从思想上来实现的。③

3.钟俊生《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

钟俊生先生编写的《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突出廉洁文化核心内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树立廉洁观念,践行廉洁行为,立足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和发展。内容包括:廉洁文化概述、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与世界廉洁文化的发展、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廉洁文化与廉洁教育、廉洁文化与高等教育事业、廉洁文化与高校党的建设、廉洁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廉洁文化与大学生成才。该书既可作为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又可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教学参考书,还可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人员阅读参考。④

三 三本教材编写体例及特点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在社会各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腐败现象也刺激着国人的神经,“反腐倡廉”工作越来越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反腐倡廉”为主题的教材层出不穷,教材的编写体例也日渐多元化。从总体上来看,高校廉洁教育教材的编写体例在不断更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肖忠优先生所编写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阐述了有关“腐败”的基本理论,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免疫力,避免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陷入困境。该教材被列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重点建设规划教材。就其编写的体例来看,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即前言、内容和后记。这样的编写体例几乎是所有教材乃至所有著述的编写模式。在教材中,作者论述了廉洁教育对高校教育的重要意义:“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摇篮,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批高质量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不仅应该是高级‘知识人’、高级‘技能人’,更应该是比普通人水准更高的‘道德人’,应该成为‘国民表率、社会栋梁’。要实现这个目标,既要求他们扎扎实实学好专业知识、掌握本领,同时也要把他们培养成为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政治合格、作风正派的合格人才,使他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共奋斗。大学生作为未来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其成长过程关乎着我们民族的兴衰成败。能否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人才,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陈万柏、张耀灿编写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是教育部“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主干课教材。可以说,在众多的教材中,《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具有不可动摇的权威性。但从编写体例上看,它区别于其余两种教材:整本教材的编写是按照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要求来编写的,虽然在教材内容中有对“廉洁教育”比较全面的论述,但是,较其余两种教材而言,它的主线不明显,而且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

钟俊生先生编写的《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由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倡导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突出廉洁文化核心内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树立廉洁观念,践行廉洁行为,立足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才和发展。内容包括:廉洁文化概述、中国传统廉洁文化与世界廉洁文化的发展、廉洁文化与廉政文化建设、廉洁文化与廉洁教育、廉洁文化与高等教育事业、廉洁文化与高校党的建设、廉洁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廉洁文化与大学生成才。《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的编写体例也有其特点:一是侧重文化解读,削减理论论述。全书内容分为十个章节,着重强调对大学生的人文和道德素养的提高,在阐述“廉洁教育”这一概念时,并不单从概念的定义判断上下工夫,而是侧重对中国古今廉洁文化的解读,消除读者对理论问题的排斥心理。二是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这里所说的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作者在对本书章节的安排上,把廉洁教育同大学生的职业前景与人生规划联系起来,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现实意义。如整个第九章就“廉洁与大学生成才”为主题,讨论了廉洁教育与大学生成才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情怀。

四 关于高校廉洁教育教材编写的思考

在高校廉洁教育教材的编写问题上,如何扬长避短、兼收并蓄,编写出科学、高质量的教材,为廉洁教学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笔者不敢妄下结论,但是我们通过对以上几种典型教材的分析,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高校廉洁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指导思想,是指要探讨“大学生廉洁教育”这门课程的学科性质。换言之,也就是要把“大学生廉洁教育”这门课程的学科性质作为教材编写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就其学科性质而言,笔者不敢妄下结论,需要有关专家去分析和总结,我们“高校廉洁教育”这门课如何与高校思想政治课、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相区分而又相互补充。更重要的是要努力探寻出一条适用、有效的廉洁教育路子,更好地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廉洁奉公、诚信守法、品学兼优的社会有用人才。高校廉洁教育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时代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把“腐败”从大学生的思想中排除,净化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其次,是对教材的取舍问题。随着高校廉洁教育的兴起,各种各样的教材和课程资源不胜枚举,如何选择精品教材,淘汰劣质教材又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一本好的教材,一定要坚持用开放的胸怀去兼收并蓄,不断吸取本课程教学中的新建议、新经验、新问题,及时修正错误,不断改革,不断创新,这样才能经受住教学的实践检验,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再次,高校廉洁教育同一般的大众教育一样,需要的是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不断努力。在大学校园里,广大教师、教育管理者与大学生朝夕相处,其言行、态度和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较为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此,开展廉洁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教师、党政干部、政工干部的各自角色作用。通过广泛的、经常的廉洁教育和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逐步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点面结合的廉洁教育工作新局面,从而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注 释

①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②肖忠优.大学生廉洁教育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③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④钟俊生.高等学校廉洁文化教程[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10

参考文献

[1]张文军.关于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04)

校本教材论文篇4

课程教材改革、教学管理和学校和品位与学生存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是循环递进的关系。对学生现状视而不见,对教学内容不做改革, 学校教学和管理活动将恶性循环,学生的学业、道德以至个性心理等发展都将受到抑制, 将会出现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循环指责, 招生、管理和就业三难的局面。开发校本教材, 可以解决生源质量和培养之间的矛盾, 具有较强的教学性和可操作性。因此, 我校自2005 年以来开发校本教材《英语200 句》, 用于一年级专业班学生学习使用。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初步成效, 本文试就中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价值、原则和方法和注意问题等几个方面, 略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价值

(一)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下, 英语教师需要掌握各种语言技能和教学方法, 并且知识广博, 是“全能型” 人才。而事实上, 在语言学习中, 每个教师都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英语校本课程的建设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开发校本教材, 教师需要更加深入地对某一领域开展研究, 这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一专多能”, 充分挖掘了每一个教师的潜力, 有助于塑造“全能型” 和“专家型” 兼备的教师。

(二) 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在开发了若干套英语校本教材后, 通过实施和评价,最终确立一批符合地方和本校特色的、切实可行的校本教材, 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 把它们建设成为学校的特色教材和课程, 有效地提升学校在这些领域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从而形成学校的特色品牌。

二、英语校本教材开发的原则

(一) 服务学生, 服务企业, 服务地方

1. 有用: 内容贴近, 体现专业

(1) 日常用语和对话, 有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将来生活。

(2) 贴近专业英语知识, 可以很好地服务于未来工作。学生能学到有用的东西, 有利于学生服务于企业, 发展地方经济。

2. 有趣:题材有情趣,操练有乐趣

(1) 新颖活泼, 操作便利。本教材由日常用语(everyday-english)、对话(dialogues)、专业句型(specialized- patterns)和词汇(words)、谚语(proverbs) 几大板块组成。内容采用英汉对照,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 内容紧扣热点,与时俱进。教材所选内容涉及社会热点,较多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体现出极强时代感,而且难度适中,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能力价值观和审美意识, 容易引起共鸣,激发情感,产生兴趣。

(二) 因时而新,不断发展

校本教材的开发是漫长而且艰巨的过程,需要开发——使用——再开发的反复循环, 使教材中的内容体现所教即所需,所教即有用,所教为时尚的原则,这样才能使教材内容有用和有趣。就《实用英语》而言,这是次尝试,有些地方仍有有待改进。如:

1. 在以操练为主导模式的课堂教学中, 所有的教学题材都可操练内容, 但如模式的操练内容, 参考选用, 则操练会更有可操作性。

2. 现在校本教材还未细化到不同专业不同教材,可以把教材分为两大块: 一是日常用语,这为公共内容,所有专业必修。二位专业拓展,可与日常用语平行,供不同专业班级选用,使其更有实用性。

3. 办学条件的欠缺和开发理念的不成熟。教材教材的开发还可与音像出版单位,校园网等合作,当然也不排斥与兄弟学联手开发,强强联合。

三、校本英语教材开发的思考

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条件,学校的特色形成是结果。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优势和风格,进而通过校本教材开发形成特色。我校校本英语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才刚刚起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笔者有如下思考:

(一) 办学特色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因此,教育改革实践是教材开发的必经之路。教材开发者必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大胆创新,做出成绩,真正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二) 课程评价是教材开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本教材只有经过课程的实践和课堂教学的评价,不断的改进,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三) 要充分体现校本教材的价值,这里的价值应该包括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要求教材开发者把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

(四) 校本教材开发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应通过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校本教材。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 崔允淳, 张华.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解读[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 王斌华. 校本课程论[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校本教材论文篇5

【论文摘要】校本教材开发是中职学校课程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财会专业校本教材开发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职教理念。本文以溧阳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对中职财会校本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由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的过程,目标是促使学生个性潜能优势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作为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校本教材应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编写,达到实用、适用、好用的要求,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根据校本课程设置开发科学、合适的校本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校本教材建设越来越被各职业学校重视。本文拟以溧阳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对中职财会校本教材开发进行探讨。

一、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现状

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的财会校本教材开发于几年前就已启动,从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理念出发,注重校本教材的“技能性”,收到了一定的成效。首先,重视“技”的教育。校本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今后就业的需要,并根据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和学生的认知合理地开设课程,在专业课程的开设中更突出专业技能的重要性,使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溧阳中等专业学校按“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技能课-专业课-专业技能课”的顺序开设课程,并根据开设课程组织财会教师编写《基础会计实训》、《会计基本技能》、《初级会计实务》、《会计电算化》等系列校本教材,但这些教材的使用情况并不是很好。

其次,重视“能”的教育。只有真正掌握该专业中的技术才能将之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因此,还要对课程体系中的每一课程达标要求加以科学、合理地规定,确定最终的考核标准。考核时重视最后的结果,更注重过程的考核。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将每一学科每一学期分四个考核时间,分别为第一次月考、期中考、第二次月考和期末考。并将考核内容及要求加以细化,最终考核标准体现了学校对该专业各学科的总体要求。考核标准有会考标准、相应的证书标准以及学校标准。对于某一具体课程,还要将课程的每一章、每一节的达标要求加以细化,这要求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对每一小节达标要求加以具体规定,校本教材和相应的考核标准相辅相成。

二、中职财会校本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在财会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师资不能完全满足开发优质校本教材的需要。首先表现在师资力量不足,在重技能、促就业的前提下,各职校专业课教师的课程任务一般都比较多,加上专业教师比例大多不足,要全面地开发某一专业的校本教材系列,还有一定的困难。其次。教师专业技能欠缺,要开发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专业校本教材,参与人员最好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和一定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而现有的教师大多是刚从高校毕业就直接分配到中职工作,工作过程中又较少机会到企业实践,技能及实践经验比较欠缺。

2 校本教材的创新程度不够。职校教师大多在基层工作,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远不如高校教师,因此,中职财会校本教材开发难以跟上专业知识的更新步伐。

3 校本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有待提高。校本教材的开发在考虑学生接受能力的同时,更应考虑企业的需求,即校本教材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应重点解决好这两方面的问题,这是中职财会校本教材开发的难点。

(二)对策分析

1 通过多方合作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一是校校合作。一所学校的会计专业课教师是有限的,可以联合其他学校相关教师共同加以开发。将开发内容合理地分工,集合优势力量共同开发。这样,可以解决师资力量的不足。二是校企合作。企业可为校内教师提供实践平台,为优化校本教材的实践内容奠定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可使财会校本教材更具实用性、专业性、针对性。校内教师到企业实践需要多方力量通力配合,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学校及教师自身都应为此努力。三是专家合作。专家是校本教材建设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造诣,通过聘请社会或高校的专家、学者当顾问、作指导,校本教材的开发就会更具有专业性和前瞻性。这样,既可提高校本教材的开发效率,又可使开发的教材更具校本性。

2 从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首先,在编写形式上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适合专业教材开发的模式,将内容划分成几个教学模块,每一个教学模块再细分为几个具体的项目和任务,以活动的形式来编排内容,在每一个具体的活动中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和技能。按这种体系编写的教材更容易被学生喜爱并接受。其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每年的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考试的内容都有所变动,因此,在开发会计校本教材时应根据最新的规定及时进行内容更新。此外,还应根据学生反馈的校本教材使用情况,及时地调整教材内容,让校本教材更能适用于学生。

3 提高校本教材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就学生方面而言,校本教材在内容安排上应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此,在编写时应根据内容的深浅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有不同的选择,便于进行分层教学;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作出不同的选择,大大提高教材的适用度。另外,还应考虑职高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较差、动手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注意多设置一些动手操作,少设置一些理论研究;多一些公司作业,少一些课堂教学,等等。就企业方面而言,校本教材应根据当地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开发内容。开发团队应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相关作业,或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共同组成开发团队,使教材编排更符合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学生现在所学的就是他们将来就业所用的,教材内容应尽量具体化、岗位化、实用化。

【参考文献】

[1]唐仁斌,深刻领会评估内涵促进校本教材建设[j]腴西教育,2008(12)

校本教材论文篇6

关键词:职业学校;应用文写作;一体化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038-02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职业教育的“职业性”,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掌握本专业基本的职业技能。应用写作是一种技能,并且是工作生活所必需的技能。凡学一种技能,必须理论与实训并重,反映在教学中就是理论实习一体化教学,反映在教材上,应该有贴合职业学校学生的一体化教材。但目前国内职业学校开设的应用文写作课与普通教育开设的应用文写作在教学上并无实质性区别,选用的教材也与普通教育使用的教材没有大的差异,这就不能体现职业学校的特点。所以职业学校迫切需要一本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以技能培养为主的应用文写作一体化教材。

一、目前职业院校使用的几种代表性的教材比较

1、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的《应用文写作指导》(通用类)

该书由何语华主编,由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2006年12月出版。该书择取了条据、个人文书、办公文书、专用书信、演讲与致辞以及信息文书等六类应用文,在编写过程中遵循“学以致用,注重实效”的原则,体现出四个特点:一是表述的精要性。在介绍每一文体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时,力求简明扼要,切合实际。既考虑到每一文种的基本写作知识,又避免了一般写作教材长篇大论式的理论阐述。二是例文的典范性。选择能体现该文种特点的文章为例文,佐以简略的旁注和精当的评析,以突出其实用性和示范性。三是职教特色的鲜明性。在重点讲解未来职业生活常用文体的同时,力求使例文内容反映职业生活,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和较强的思想启迪意义。四是训练的可操作性。与一般应用文写作教材相比,《应用文写作指导》减少了理论知识方面的练习,侧重对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的训练,题型灵活,便于操作。

2、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应用写作》(第二版)

该书由裴显生、王殿松主编,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2006年12月出版。为“新形态大学写作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是在1999年教育部统编教材《应用写作》基础上修订完成的。该书原依据《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修订时,在保持原书框架基础上,注意吸收新的成果,对全书作了修改与补充,篇幅也略有增加,使之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全书共六章,前三章为基础理论,主要讲应用文的产生与发展、特性与功用、作者与读者、文本与分类,以及写作过程;后三章为具体写作指导,介绍了行政公文、事务文书、专用文书中几个主要文种的写作模式和规范,并附有一定数量的范例和思考练习题。该书主要特点:一是加强应用写作基础理论的论述,供教师讲授或学生自学;二是在写作指导中不涉及日记、书信、条据等中小学已学过的应用文种,也不涉及过于专业化的应用文种。

3、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现代实用文体写作》

该书由谷颖主编,属高等院校公共基础课特色教材系列,2009年3月出版。该书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例文多而且新,正反例文兼选,并配有简析和评点。每一章后面设有综合练习,题型多样并附有参考答案。编者还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赠送给写作教师。全书共分十章,主要包括事务文体、传播文体、日常应用文体、公文写作、财经文体、科技文体、规章制度、电子文书、申论等。

4、立信会计出版社的《大学实用文体阅读与写作》

该书由盛明华、施扬主编,2005年12月出版。通过对中国历代名家经典书、札、治、戒等实用文体的赏析,让读者在欣赏中体会好文章应该是怎样的,由欣赏的熏陶后,介绍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方法,最后配以习题,让学习者由欣赏进入创作实验再进入总结。该书体例较有新意,不失为一本较好的实用文体写作教材。

上述四本教材各有特色,基本体现了目前的应用文教材的特点,但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一体化的写作技能训练体现不够。对应用文写作来说,其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决定了教学重在应用,而如此繁杂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显然是枯燥无味的。所以,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适应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的要求,适应职业院校学生事业发展和生存的需求,必须有一本能够体现一体化教学特点、满足一体化教学要求的《应用写作》教材。

二、职业院校应用写作一体化教材的编写原则

一体化教材应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模拟“职业岗位情境”一体化教学方案。在编写时应打破传统的教材体系,根据实际需要,将基础理论与岗位技能有机整合,进而形成新的教材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工作岗位为依据

教材体系的构建应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相匹配,不同的工作岗位都有相应的教材,能较好地实现教材和工作岗位的有机对接,变学科式学习为岗位式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以工作任务为线索

教材应以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线索,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让学生在贴近企业的具体职业情境中学习,既符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校本教材论文篇7

关键词:校本教材;中职会计;教学

目前,会计专业教材普遍存在教材知识点覆盖面大,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偏理论、少实践,多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少教法和学法的指导等问题。如何根据校本课程设置编写科学、合适的校本教材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一线教师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课程改革为契机,着力编写既能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又能帮助学生长远发展的校本教材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中职会计专业校本教材编写的必要性

(一)编写校本教材是优化会计专业教材的需要

目前会计专业教材更新速度慢,学生将大量时间用在学习一些落后且无应用价值的课程上,教学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不符合企业的需要。另外教材高深呆板,内容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却缺少教学方法的建议和学法的指导,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教材的表达局限于文字,缺少形象的图像与文字相配合,这样的教材怎么能吸引学生的眼球?

(二)编写校本教材是解放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生产力的需要

施校本教研的过程,就是解放教育生产力的过程;就是教师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契机的过程;也是更好地回答人是如何成长又是如何学习的,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学习等深层次问题的挑战的过程。在自身素质上,通过自编教材和校本课程的实验研究,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科研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总之,校本教材的编写就是要面向教师,为教师创造搞研究的机会,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有利于加快大批教师成长。

(三)编写校本教材是促进会计专业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

职业学校近年来由于招生困难导致生源质量下降,教学工作也面临新的困难,学品差的学生成为现行教育体制下职中学生构成的主要成分,硬性规定他们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课,学习那些高深的理论、枯燥的定律,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基于学生减负增效上的校本编写及推广实施,对于解决教学与就业脱节的问题有着良好的作用,也为培养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了一种良好的途径。

二、中职会计专业校本教材编写的策略

(一)侧重校本教材编写中“技”和“能”的渗透

技,是指技术。为确保学生在两年时间内掌握较完善的会计专业知识体系,我校首先编写的是会计专业校本课程。在课程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学生就业的需要,根据专业理论、技能和学生的情况合理地开设课程,在专业课程的开设中突出专业技能的应用,使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始终贯穿于整个课程体系。目前已编写的关于会计就业方向的专业校本课程有:专业基础课(基础会计)、专业基础技能课(基础会计实务)、专业课(财务会计)、专业技能课(财务会计实务、电算化)、就业课程(会计证、中小企业会计实务、税收基础)。此课程体系在我校整体运行情况良好。

能,是指能力。只有真正掌握专业技术才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所以光有一个课程体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对课程体系中的每门课程进行科学、合理地完善,根据其在该专业中的地位确定最终考核标准。我校对会计校本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最后达标要求规定,不仅重视最后的结果,更注重过程考核。我校将每一门课每一学期分四个考核时间,第1次月考、期中考,第2次月考和期终考,并将考核内容及要求加以细化。

(二)侧重布局校本教材编写中的“新”和“用”

利用市场教材组织专业教学常会面对两大难题:一是会计制度规范不断推陈出新,导致专业教材相关内容陈旧过时,有些教材甚至从它出版之日就已经存在欠缺。二是专业课程体系相对固化,导致专业课教材建设停滞缺乏活力。因此,校本教材编写中的“新”和“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创新。会计校本教材编写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所创新,才能满足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需要。除了新变专业知识的加入外,在编写形式上要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适合专业教材编写的模式,将内容划分成几个教学模块,每一个教学模块再细分为几个具体的项目和任务,以活动的形式来编排内容,在每一个具体活动中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理论和技能。

第二,更新。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地变革,每年的会计继续教育都有新的变化,而所选用市场上现有教材新知识的更新不够,有些学校使用自编教材,但在自编教材中相互照搬,在教材修改方面没有创新,缺乏科学系统的思路与方式。所以在编写会计校本教材时应根据最新的规定进行及时的内容更新。

第三,适用。校本教材在学生中使用时,将实用性的知识点简化,让校本教材更能适用于在校学生的学习和运用。一方面,编写时要考虑职业学生理论基础普遍较差、动手能力不错的实际情况,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注意多一些动手操作、少一些理论研究、多一些公司作业、少一些课堂教学。也可以根据专业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可有不同的要求。

第四,实用。在考虑学生的同时校本教材的编写更应考虑企业的需求。因为能不能被企业认可是学生就业的前提,所以校本教材应根据企业的常见业务需求确定编写内容。教师应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相关业务或请相关企业的技术专家对校本教材的编写予以指导与审核,使教材编排更符合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学生现在所学的就是他们将来就业所用的,教材内容应尽量具体化、岗位化、实用化。

编写校本教材需研究会计专业校本教材编写的目标定位、价值取向,充分认识现行专业教材的不足和空白,以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会计专业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三、结语

课程编写是一个系统的、综合的复杂过程,要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考虑,并抓住学校的课程资源优势,充分发掘学生个性特点。这样,才能编写出真正切合学校实际的、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的好的会计专业校本课程。

参考文献:

校本教材论文篇8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材;编写模式

作者简介:夏韡(1981-),男,安徽无为人,人民交通出版社汽车教育出版中心,编辑。(北京 100011)赵伟(1974-),男,青海西宁人,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交通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南 洛阳 47100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2-011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的高校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所培养的大部分人才还是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在进入企业一线工作时往往高不成低不就,一方面企业会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们又抱怨没有合适的工作可找,这里主要问题就在于人才培养模式没有跟上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同时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一些高校学生的就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对此,教育部积极倡导大学生进行创业或进行创造性的工作,以缓解就业压力,扩大大学生就业范围。但是受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限制,许多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缺乏创新性,导致创业过程艰难、创业成功率较低,或在就业时竞争力不强、就业成功率不高。为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高等教育部分提出了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出“加大教学投入,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可见国家对高等教育教学投入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尤其是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对研究型而言,应用型人才是指培养的学生主要学习已有技术、技能和管理知识,到相关企业从事具体的技术和管理工作,以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难题,并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1,2]

应用型本科是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的,而作为知识载体的教材则体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 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但目前国内多家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缺乏合适的教材,现有的本科教材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如何编写应用型本科教材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积极推进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各高校近几年陆续开始进行应用型本科培养教材的编写或研究工作,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已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领域。而教材建设对推进本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需求

目前,我国各类高校主编、出版的教材逐年增加,出版的教材数量丰富、品种繁多,但部分教材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受市场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教材内容大同小异,不能体现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色,且部分教材仍然避免不了研究型本科教材的思路。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既区别于研究型本科院校,又区别于高职高专院校。相对于研究型本科院校注重理论知识和厚基础、宽专业的特点来讲,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以社会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在培养学生全面扎实的基本知识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过程更是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与高职高专相比也有较大的不同。尽管应用型本科也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技术人才,但应用型本科出现以后,高职高专的具体培养目标和规格应当有所调整,与应用型本科有所分工。高职高专主要培养一般企事业部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培养大量一线需要的技术人才,注重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应用型本科则主要培养技术密集产业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并担负培养生产第一线需要的管理者、组织者以及职业学校的师资等任务。应用型人才培养突出学生培养过程中基本理论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全面扎实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既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践知识和操作技能。[1,2]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材编写方法

编写适合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材基础理论要贯彻“实用为主、必须和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基本知识遵循广而不深、点到为止的原则,而基本技能则要贯穿教学的始终,且还需有一定量的实践环节,最后还必须具有创新能力的培养环节。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教材内容可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课程的内在联系,使教材各部分之间前后呼应,配合紧密,同时注重质量、突出特色,强调实用性,贯彻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应注意到教材的使用对象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是二本和三本院校,区别于高职高专院校和研究型大学,教材的内容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文字通俗易懂,语言自然流畅,便于组织教学。[3,4]

教材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在校的实践条件、就业环境等方面的不断变化,必须利用具有一定教学资源的团队进行编写。教材要达到既要有理论又要有实践的目标,就要彻底打破现有的教材模式,内容必须做大量的调整,教材的编写本身要突出实践和创新的特点。因此,在应用型本科教材编写过程中,既要避免和理论型教材重复,又要避免和高职高专教材重复,这使得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使得编写人员很难进行有效的发挥。

在编写教材时,内容的选取要注意实用性和实践性的有效结合,所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可有效结合和利用各高校相关的实习、实训基地等的建设。目前许多高校相继建立了一些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在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专业素质得到大幅提升。

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现代化手段打造立体化教材体系,在教材编写中发挥文字、音像、网络、多媒体等不同教学媒体的综合作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变传统的教材展示方式,扩大知识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4]

三、项目化教材和模块化教材相结合

根据学校教学环境及设备的现状,以及学校专业教师的教学特点确定教材开发模式,如学校是理论教学、实操训练一体化的教学环境,还是传统两段式的教学环境,学校专业教师与学生比例在什么范围,学科教师与技能实操的教师比例,年轻教师与有5年以上专业授课经验以上教师的比例等这些因素来确定采用项目化课程模式、模块化教学还是其他更适合学校特点的教学模式,从而指导教材的开发。

所谓项目化教材是将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作,经过加工设计形成规范性程序,转换成为与教学类型和层次相匹配的教学任务。教材编写时每一项教学任务可以按照下面七个模块设置。

(1)项目要求:对要解决的任务进行描述并提出要求。

(2)项目分析与理论:对要解决的任务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其中穿插理论知识便于学生理解,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

(3)项目实施的路径与步骤:以流程图的形式把实施的路径描绘出来,然后按照实际的操作步骤,详细进行讲解。

(4)项目预案:对于操作中可能出现的状况提前加以提示,并告诉解决方法,减少操作过程中意外状况的出现,节约操作时间。

(5)项目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打分,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合格的依据。

(6)项目作业: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工作任务,让学生进行分析与操作,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得到巩固。

(7)项目拓展:提供更高层级或更难的任务,让对自己要求高的学生知识面和操作能力得到拓展。

模块化教材主要以模块化电子教材为主,由两部分组成,理论知识电子教材与配套的实验实践教材或系统,教材以知识为主、以实验实践为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通过虚拟实验、动手实践来加强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符合学习认知规律。理论知识电子教材在介绍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加入一些配套实验实践电子教材课程,真正满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设计要求,达到“一支粉笔一本书”传统教学模式所不能实现的教学效果。

四、研究与企业联合编写应用型本科教材

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人员应具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和理论知识,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懂理论的一般实践动手能力较弱,而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一般理论水平较低,所以能够达到策划水平的教材编写人员相对来说较少。

采用高校与企业联合编写教材的模式,发挥高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既能保证教材的内容满足预期的要求,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编写进度,且可避免以往教材内容重复或各科知识点不明确的现象,同时也缩减了教材出版的时间,使学生能尽快接触到新的知识和内容。因此,教材编写团队成员应由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或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参与,这样编写的教材既可保证已有的基本理论知识、又有较多的实践知识,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校教师偏重理论而企业技术人员偏重实践的状况,实现了两者优势互补。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材体系中实习实训教材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实习实训教材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只有将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紧密结合职业要求,才能编出适用的教材。

对于应用型教材的编写,符合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要求,通过改变现有的教材编写模式和编写思路,力争使所编写的教材实现精品化、系列化和较好的再版性,并通过不断的调整,加入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使教材能适应本科教学不断变化的要求和实际的发展,最终实现出版社、学生、学校、企业等多方共赢的局面。

五、结论

深入研究应用型本科教材的编写模式和编写方法,有助于提高应用型本科教材的适应性和实践性,通过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减轻高等院校所面临的学生就业压力并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国华,谭立本.应用型本科教材编写方法的研究[J].华章,

2011,(5):106.

[2]付延友.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0):19.

校本教材论文篇9

论文摘要: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方法,通过对当前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校体育学课程教材使用和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各高校进行教学的《学校体育学》教材已经不能适应当前课程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所有的版本内容体系仍然没有超出旧的《体育理论》的体系模式,部分内容陈旧过时,严重脱离学校体育实际;教材偏重于系统知识和理论的阐述,缺乏与学校体育实践的结合和对体育现象的思辩;课程设计思想上强调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感性认识,特别是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如何结合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仍是一个空白。因此重新构建《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是当务之急,并提出了加强教材实践性的措施和建议。

1研究目的

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非常紧迫和现实的问题。《学校体育学》课程是研究和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对培养各级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有着重要影响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随着教育和学校体育改革的深人,学校体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实践成果。作为方法学学科的《学校体育学》,现行使用的教材内容体系是否结合学校体育实践,是否适应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对体育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否适应现代社会教育和学校体育发展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是每一位从事本专业教学的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为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当前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学校体育学》课程教材使用和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并综合部分大中小学教学一线体育教师的意见,对我国现行《学校体育学》教材内容的实践性进行分析,为今后学校体育学教材内容体系的重构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方法

2.1分析比较法

收集1995年以来出版的不同版本的咬学校体育学》教材,并对教材内容进行比较分析。

2.2问卷调查法

对全国部分高校《学校体育学》任课教师及本校体育教育专业99级、2000级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2.3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1995年以来与本研究主题有关的多篇论文和有关教育学专著及教学文件。

2.4访谈法

对参与编写《学校体育学》教材的部分专家和学者进行面访。

3分析与讨论

本次学校体育学内容体系的调查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发放问卷154份,回收问卷154份,回收率100% ,对全国部分高校《学校体育学》课程专业任课教师发放问卷40份,回收35份,回收率87. 5%得到的总体评价结果经整理统计如表1。

3.1对《学校体育学》内容体系与当前学校体育实践现状的分析

我国的《学校体育学》是20世纪80年代从(体育理论》中分化出来的。从198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我国第一部《学校体育学》教材到200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校体育学》教材,其间教材内容在不断总结我国学校体育实践经验和学习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学校体育理论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对指导我国不同时期学校体育实践和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给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但是,现行使用的学校体育学教材,很多内容仍停留在50年代苏联理论模式上,许多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明显感觉到学校体育学教材内容显得陈旧、过时,已经不适应中小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其内容体系在很多方面脱离学校体育实践;部分高师院校学校体育学任课教师也认为,学校体育学中部分内容,特别是教学理论部分与实践脱节,教材内容思想比较陈旧,没有反映当前学校体育改革实践中的经验和思想,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不能提供指导和帮助,故在学校体育学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常常要补充大量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教师教学补充内容要占教材内容的40%—60 %,少数教师甚至达到80%以上。从补充内容看,主要有体育教学思想、体育教学内容改革、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评价、体育教学艺术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方面的内容。从以上调查反映的结果可以看出现行的学校体育学教材在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中使用的情况很不理想,作为教材意义已经不大。

3.2对学校体育学内容表述方式的分析

学校体育学课程的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从事体育工作的能力。但是,由于学校体育学对各级学校体育实践的经验和成果总结不够,导致课程内容过于抽象,即使是培养学生具体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和体育课部分也是如此。例如学校体育学中对教学方法的论述,一般是先陈述每一种教学方法的概念,再提出这种方法在运用中的几点要求。作为未来体育教师的学生,很难从上述的叙述中学到各种教学方法的要领和技巧,更难从这些笼统的要求中形成合理运用方法的能力,因此经常出现学生课程内容学完了却还不知道怎样去做的情况。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广大的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身上却具有很多好的教学方法,但理论上却缺乏对这些方法的总结,使学生们很难学习和掌握这些方法。教学原则部分也缺乏对实践中好的教学范例进行分析和比较,学生的学习是始于概念,终于概念,增加了学习理解的难度,当然就很难转化为学生的能力,更谈不上创造性地运用了。

3.3对学校体育学课程教材体系设计的分析

现行的学校体育学教材内容体系经过20年的发展和完善,在知识系统和逻辑结构方面表现得相当完整和严密。但正是这种强调知识系统和逻辑结构的教材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课程理论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不仅仅包括知识,而且包括学习者占有和获取知识的主体活动过程”,这种认识,改变了学习者与课程之间的关系,体现出学习者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这种情况下,系统的知识只是构成教材内容的条件之一,而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水平是设计教材体系时必须考虑的另一个条件。教材设计必须建立在学生更多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的基础之上。而现行学校体育学教材内容编排体系,把知识看作是一种外在的强加物,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感性认识,导致学生缺乏内在的认识动机,学生在获得“死”的知识的同时,却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培养学生的能力变成一句空话。

4结论

学校体育学课程内容的实践性是实现其课程目标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但是长期以来,其内容体系仍然没有超出旧的《体育理论》的体系模式,部分内容陈旧过时,不能反映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经验和成果,脱离学校体育实际,实用性差;教材偏重于系统知识和理论的阐述,缺乏与学校体育实践的结合和对体育现象的思辨;更重要的是在课程设计思想上不能结合当前教育与课程理论发展的新成果,强调教材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而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感性认识,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尽快重新构建学校体育学教材体系。

5建议

(1)学校体育学内容要将国内外学校体育改革中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引进教材,并反映学校体育实践的经验和成果。如:体育教学思想、体育课程、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等,加强实用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

(2)教材结构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现行使用的学校体育学教材虽然在学习的重点提示、课后思考题布置上有所改进,但缺乏现代课程设计的理念,建议对现行教材内容体系重建,要大量增加教学案例和对学校体育实践中各种现象的分析,必要时应该研制一定数量的声像素材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认识动机和学习情感,提高学习兴趣。

(3)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学校体育学课程不仅要注重学科新进展和学生的认识水平等素材性资源,以及一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条件性资源,更要注重教师这个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建议能否将某些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集中起来,汇编成供教师教学参考用的参考书,以达到课程资源的共享。

(4)增加有关章节介绍一些实用技能和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体育教师教学艺术、教学实习。

校本教材论文篇10

一、校本教材的编写应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它不应该是简单的知识的堆砌,即不应当是将有关的知识内容按照既定的顺序排列组合。教材的编写应具有科学性,因为人学习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有一定的逻辑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等等,相对的,教材的编写应该在准确把握知识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章节顺序和内容,以便不同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可以从你所编写的教材汲取知识,获得进步。同时,教程的科学性还体现为前瞻性。教材的编写应着眼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为学生在未来接受新的知识和技术奠定基础,使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

二、校本教材的编写应具有实用性的特点

中职学校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校本教材的编写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选择未来工作岗位所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内容一定要简单、实用、有效,而且要重点突出,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直接呈现在他们面前。简洁、直观的内容使学生更多地掌握实践技术。图文并茂,会更加吸引我们的学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材中关于知识和原理论述篇幅的分布要合理,将基本原理与实际的生产活动相结合,使教材更加具备实用性特点,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产业工人。

三、校本教材的编写应具有针对性的特点

校本教材的服务对象是本校的师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意见,并将他们的需求和意见体现到教材的编写工作中去,是完成一本好的校本教材的前提。首先要深入调研,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材,他们目前的认知水平,对不同课程的喜好程度等;了解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对目前教材的理解程度,教师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等。

四、校本教材的编写应符合学校的特色

在校本教材的编写的过程中,应考虑学校的资源配置情况,包括教师资源、实验室和实训室资源,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在校材中适当穿插一些便于在本校目前条件开展实施的典型课例研究,体现学校特色,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会乐趣。

五、校本教材的编写应该遵循一定的步骤

(一)教材编写的前期准备工作

1.拟定方案,研究论证。精心设计教材的内容结构,章节的内容提要,经过论证后,作为资料收集和编写工作的指导原则。同时,它也可以为教材的修改,提供指导意见。

2.收集资料,确定内容。在编写教材之前,首先要收集资料,这是一项烦琐但却很重要的工作。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一般要做到:广泛浏览或阅读相关书目;对相关内容进行去伪存真;提炼出资料的精华。

3.确定逻辑框架,思考创新之处。“创新不仅仅是体现在内容上的增、删、改以及组合,而且也包括逻辑等等的再编排。”理论上来说,编写一本书,必须得有创新点。否则,其价值何在?

(二)确定内容,编写教材。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写教材”则是一个相对轻松的体力劳动占主导的工作。编写时,一般需要两种能力,一种是研究能力,在于文章的思想性、创新性;另一种是写作能力,在于文章的连贯性、通顺性。

(三)校对初稿,最终成书。校对教材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内容的正确性;2.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3.清除错别字;4.保证内容、逻辑的连贯性;5.保证格式、某些“词语”的统一准确性。

(四)整理资料,梳理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将他们分档保存,为教材的修改和补充做准备。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让书本上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以便应对教材使用过程的各种问题。

一套完整的校本教材出炉了,并不意味着编写工作的结束,而只是另一个开始。实践是试金石,符合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需要,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才会拥有生命力。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使我们编写的校本教材最终成为优秀的校本教材。为此,我们将组织编写教材的教师讲解教材编写意图,让每位教师在使用期间,明确编写者的编写意图,详细记录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以及遇到的障碍和设计不合理的内容。定期征求教师意见,做到边实践,边补充,逐步修改,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