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02:21:15

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范文篇1

一、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为切实抓好校本培训工作,学校专门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二、培训目标

1、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把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放在首位,提高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并渗透在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断地持之以恒地培训教育,使全体教师达到具有献身教育的精神。

2、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和工作能力。组织班主任完成“三个一”的培训任务:即读好一本书,一个主题班会设计展示,一个工作案例剖析。同时,加强本校班主任的互动研讨、班会课观摩交流等,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在学校中的互助、引领作用,实现培训资源的共享。

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不断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授课技能。

4、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鼓励引导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并积极交流教育科研经验,使参训教师在探索研究中提高科研能力。培养和树立教育科研骨干,以营造教育科研的风气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在全体教师中倡导“读名著,诵经典”,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5、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全体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的先进设备,探索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对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的水平。

6、对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在全体师生中倡导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不断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加大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字培训力度,抓好35岁以下青年教师普通话水平升级测试,提高全校语文教师普通话测试达标率。

三、六种培训方式

1、骨干教师讲座

请校内外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校讲学,以扩展教师们的视野,提高教师们的水平。

2、组织经验交流

组织经验交流会,交流学习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外出访问考察

安排不同层次教师外出访问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推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4、参加组织培训

学校鼓励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培训,为教师的学习搭建平台。

5、加强自我研修

鼓励教师自我研修;建立教师研修激励机制,促进个体学历进修和素质提高研修。

6、做到以研促训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逐步强化学科组的教研活动,发挥以研促教,研为学用的目标。

四、管理办法

1、为使校本培训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规定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规定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上,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2、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认真做好教师参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促进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

3、建立校本培训档案。校本培训档案资料包括各项规章制度、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培训教材、培训记录、考核成绩、科研成果、培训总结等有关材料。

4、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内容涵盖学校集体培训、学科培训、情况记录、个人反思、自学笔记、有关材料、听课记录、优秀教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5、建立健全校本培训考核制度。学期末校本培训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考核。

五、保障措施

1、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各培训项目要管理到位,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2、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要帮助各分项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并指导组织实施。

3、各培训项目要加强协作,各培训项目负责人要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计划和实施意见,认真抓好项目典型,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4、对“校本培训”的实施要形成共识。

校本培训范文篇2

一、培训目标

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教师的培训,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重点,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为目的,经过2年左右的努力,努力建设一支数量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并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小学教师队伍。

二、培训的内容、方法与途径

(一)培训的内容

1、政治思想素质培训

教师的思想道德、精神风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等,都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素质,我们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以《道德与教师道德》一书为教材,结合重大节日和事件,对教师进行了以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道德修养以及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等方面内容为主的培训。

2、业务素质培训

a一般基本功培训。主要包括标准的普通话培训;规范漂亮的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培训;简笔画培训等。

b文化知识培训。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培训;应用写作等文学知识培训;音、体、美等知识及欣赏培训等。

c学科基本功培训。主要包括熟练的掌握教学大纲;熟练的掌握教材;认真学习和专研学科教学论和教材教法;高标准的说课、讲课、评课;学科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单元简析等。

d现代教育培训。

(二)培训的方法与途径

1、新任教师培训

为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适应教育教学需要而设置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所担任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教法分析以及班主任工作。

2、教师岗位培训

培训对象为1年以上教龄的全体教师。培训内容为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知识更新与扩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知识更新与扩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培训主要形式有:菜单自选课程进修;自主式学习;

3、骨干教师培训

为确保继续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注重典型,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

4、提高学历培训

适应教育形式的发展,我们要求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吸收新的知识鼓励教师通过业余进修,获得多种学历。

5、加强校本培训

为创建学习型学校,我校开展了“五个一”学习工程。a一天学一段时事新闻;b一周学一次教育教学资料,一周交流一次;c一天记一个单词,一周学一句常用语;d一个月学一套健美操。e一周学一次围棋。

通过一学、二练、三展为策略,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一学,是全体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以继续教育工程为载体,做好新课程通识培训,有教师个人自学,集体交流,掌握新课必精神,精神观念。

二练,是苦练教学基本功。教师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三笔画、普通话、学科基本功已成为教师最基本的开门三件事。我校教师在业务上现已做到一达标、两规范、三会背。即:普通话达标;三笔字规范;简笔画规范;会背年段课程标准,会背每课教学要求,会背要求背诵的课文。

三展示,是我校于11月25日在溪湖区民族文化宫举行的家长开放日,教师通过基本功抽签答题,才艺特长表演,展示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及教学能力,得到了区教育局、师校领导的好评,得到了家长、社会的认可和赞扬。

三、培训的保障措施

1、政策法规与制度建设

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参加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中小学教师都要接受继续教育,建立教师培训档案,组织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

实行继续教育工作“一把手”工程。规定校长是继续教育工作的第一人。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即不参加继续教育工作的教师,不得参加聘任、评职、考核、普级,从而在政策上保证了培训工作的书顺利开展。

2、坚持继续教育工作的例会制度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继续教育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对前一阶段培训工作进行认真的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查找不足。

校本培训范文篇3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

在以学校为主阵地的教师校本培训过程中,为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不失时机地对教师进行参加培训学习重要性的再认识,造成一种主动学,自觉学,我要学的气氛,组织教师学习了有关文件和规划方案等。通过座谈,讨论,使教师明确二十一世纪的教育是个什么样的教育,学校应该是什么的学校,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从而明确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必备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否则就要被时代所淘汰,增强了教师的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自觉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制定计划,明确目标,确保校本培训落到实处

为了使校本培训工作如期按目标组织实施,我们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培训目标,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培训领导小组。做到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计划中突出信息技术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法,围绕着观念更新,优化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为主要内容,来确定专题,以讲授练习,交流讨论,应用考核为主要培训形式。以强调自学后的反思,反思后在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把自己的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在教师自学——思考和操作的基础上,组织教师进行专题总结整理,不断积累校本培训的经验,使之与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

三、以校为本,分类提高,分层培训

校本培训与课堂教学结合,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把教师的教育技术技能引到课堂教学的竞争机制上来,注重优化课堂的心理环境,坚持民主教学,教学模式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教学活动由教师活动为主转向学生活动为主;教学手段由传统型转向现代信息技术型;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先后开展了“信息技术课改研讨课”、“信息技术评优课比赛”等活动,听课教师通过评课对每个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考核,通过互评,互学找出课堂教学闪光点,推广典型课堂经验,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对新教师在校本培训的基础上,要求班内不准备课,有空堂必到骨干教师班听课,骨干教师做好充分准备,搞好传帮带。

把对教师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我们教师全员参加了培训,所有任课教师达到了中级水平,都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工具。我们建了校园网页,还和海门中学建立了学习网,刚刚集中组织了校教师课件制作培训。我校作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考核单位,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四、骨干培训优先,以点带面

培养校内骨干教师,加大培训教师力度。我们为了更好的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首先将信息技术专业教师进行培训,率先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为“二传手”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这样既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又能集中培训,便于组织,省时省力,效果又好。“英特未来教育”、“网络校本培训”等都是这样顺利完成的。受到了教师的欢迎。

五、实行”三坚持“的培训模式

为保证校本培训出实效、出高效,我校冲破学历教育的束缚,建立起符合我校教师在职学习规律的偏向模式和运行机制。

(1)坚持实行培训与教师教育、教学相结合。我们发现教师都强烈要求教育技术能力与学科相结合,真正对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在组织活动时,首先考虑到教师的需求,针对教师电子教案、课件制作相对薄弱的情况,组织开展全校任课教师电子教案、课件评比活动等等。

校本培训范文篇4

以新课程改革为推动力,以镇中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点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以新课标的全面落实为契机。以“十一五”课题研究为牵动,以书香校园建设为抓手,以打造学习型团队为载体,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立足学校实际,广开培训渠道,坚持走“教研训一体化”道路,努力建设一支观念新、能力新、方法新、境界新的师资队伍。

二、培训目标

1师德方面

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加强师德建设。为教育奠基,做一个高素质的教师。使教师师德素质合格率达100%

2业务培训

总体培训目标:

技能训练和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以及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理论学习。使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掌握现代教育思想与技术,更新教育观念,具备较为扎实的教育教学素养,富有改革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其学习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培训,增强教师业务功底,达到新教师要过关、青年教师要过硬、骨干教师要合格、老教师要适应”要求。

具体培训目标:

进一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1通过培训。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解基础教育改革与学科发展动态,2通过培训。不断探索学科改革的突破点,提升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

帮助教师进一步掌握教育科研理论和方法,3通过培训。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意识,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不断总结科研工作经验,提高教师自我反思、自主发展能力。

使教师充分认识读书的意义,4通过培训。使教师乐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开拓视野,丰富底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提升在职教师的学历层次。5通过培训。

促进教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的联系,6通过培训。通过开展“教研协作区研究活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重点培训目标: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1注重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他课堂实践能力。

形成人才梯队建设,2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不断发现新人、培训新人、鼓励新人,造就一支能拿得出、打得响的青年教师队伍。

实行动态管理,3注重骨干教师管理。启用骨干教师作为校本培训的师资力量,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

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能力指导,4注重英语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我校英语课堂教学水平,争取有1名教师进入市级骨干行列。

三、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

每月参加一次学习交流,一创新学习形式。要不断完善师德师能学习“四一六有制度”四一”即每人每天自学一小时。每月参加一次辅导讲座,每学期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六有”即学习有材料,个人有笔记,班组有交流,集中有签到工作有考评,结束有测试。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个人思考与座谈交流相结合,讲课辅导与集体讨论相结合,听取先进事迹报告与剖析反面典型相结合的办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

以评促学。抓实“集体解读,二加强学习考评。坚持学以致用。辅导重点难点;个人自学,规范学习笔记;讨论交流,举办论坛演讲”三个环节,要将师德师风教育与师能提高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业务培训

加强教育理论学习。第一。

学习国内外、校内外课程改革的先进经验、课例。学习研讨“优秀课例”学校教科室将定期组织学习或下发学习材料,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的学习。使教师掌握本学科新课程知识结构和编排体系,掌握课程改革新动态。

实施“强师战略”第二。

实施校本培训,以“教研培训一体化”为载体。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能力。

1提高教学行为“六种能力”

一是提高教学设计能力;二是提高知识加工能力;三是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四是提高实践反思能力;五是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六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监控能力。

注重研究过程的积累,2注重“四种”培训。一是教育科研能力的培训:以“十一五”课题研究为引领。强化承担科研课题研究的教师在常规教学中进行研究实验的力度。以“如何做一名科研型教师”为主题进行培训活动,加强教育科研基本方法、教育科研论文撰写的指导,用理论指导实践,把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行为。二是双新”工程培训,以备课组和学科教研组为主阵地,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与《学科课程标准》解读;加强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及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策略、评价制度的改革的学习培训。三是组织英语教师参加市级培训。四是计算机操作与农远资源二次整合培训。

给他创造学习的机会和展示自我机会,3实施“两个工程”一是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工程”采取跟踪指导、压担子的措施。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二是实施“名教师培养工程”骨干教师培养上,要树立品牌意识,拓宽培训渠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派骨干教师参与上级培训,学习或聘请导师指导引路。继续实施《骨干教师管理制度》一是每学期上一节观摩课或公开课,二是每学期撰写发表一篇论文,三是有课题,力争培养和造就出自己学校的名教师。

第三、锤炼师功。

1教师基本功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

有三笔字、朗读、普通话、简笔画、使用工具书、备课、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作业设计、考核、批改作业等;一般教学基本功。

如掌握学科知识结构与特点,学科教学基本功。探索在学科领域中提高课堂效益和质量的办法与途径,发挥与本学科相适应的教学风格与个性,让学生学会学习,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主要指教师除了精通所授学科知识之外,专业特长基本功。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基础上,具有收集运用各种信息的能力,并能熟练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计算机操作、教学课件的制作、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等。

2自我反思能力培训

要经常性的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反思。一是反思教育教学理念;二是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

四、本学期培训专题

1提高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的能力;

打造有效课堂;2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能从教育理论高度反思教学行为。3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校本培训范文篇5

一、培训对象

学校管理人员以及教师。

二、培训目标

1、通过培训,让全体教师了解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了解掌握我国当前课改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实施策略,明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树立的新课程理念和培训观念,树立现代课程观、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和评价观。

2、学习和掌握课程改革的内容特点和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标准,掌握新课程思想、内容、结构、评价、管理上的重大变化,明确教师角色转换与定位;指导教师学会自学,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3、学习和掌握开展课改实验所必须的知识,积极进行管理、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提高学校管理人员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建设一支能够承担执行、管理、研究、开发和推广新课程的教师队伍与培训者队伍,深化“名师工程”,打造名师队伍。

三、培训内容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这一目标,把师德教育放在首位,提高教师教育创新能力,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培训的主要内容有:

(一)、通识培训部分

1、素质教育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评价观;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内容和有关政策;

3、新课程与教学评价;

4、新教材与评价改革;

5、学生自主发展与研究性学习;

6、课程资源的开发。

(二)、学科培训部分

1、学科课程标准解读;

2、学科教材研究;

3、新教材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分析;

4、相关本课程的其它内容。

四、培训步骤见附表

五、培训方法

坚持“面向全体教师,突出实验教师”的原则,把培训的全过程作为参训者研究探讨和落实培训任务的过程,做到目标性培训和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专家讲授与参与研讨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确保培训目标的实现。要坚持用新课程理念统领培训全过程,用新课程的最新信息和最新动态贯穿培训全过程。

按照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的方式进行。

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除了派骨干教师参加****的培训外,学校将有计划统一组织集中培训,由外出受训的教师组织专题汇报,以年级组为单位,定期以备课组为单位举行专题学习。其余的教师个人自学为主。

六、培训要求

1、全校通识性培训、课程标准与新教材培训均于2005年完成。

2、将充分利用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学科教材,在校内开展“新教材、新理念、新教法”示范课活动。

3、学校将形成“一个月集中交流、研讨一次”的课改学习制度,围绕新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及新教材,进行专题研究,学习课改理论,探讨新教材教法,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4、学校在组织教师进行课改精神学习中将做好如下“三个一”工作:一是设置一本专门的课改精神学习笔记本,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及时、认真、详细地在课改精神学习笔记本上做好记录;二是一个月写好一篇教学反思笔记或课改精神学习心得,要求教师应根据中心小学提出的“一个月集中交流、研讨一次”的课改学习制度,围绕研讨专题写好一篇教学反思笔记或课改精神学习心得,教学管理处要及时收缴存档,以便备查,研讨专题由各教研组依据教学工作需要自行确定;三是建立一套考勤制度,各备课组每周都应组织教师进行一次课改知识学习,对教师的课改精神学习情况进行考勤,时间由各备课组结合工作实际自定。

5、全体教师在个人自学课改精神时,注意用好人手一册的新课标读物,注意用好****网,及时了解最新的新课程信息,努力把其学好、读精、研深、悟透。

七、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考核组织机构。如下:

八、附表

阶段

时间

内容

负责人

第一阶段

2004年

3月

《教师法》学习与辅导

5月

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的学习

8月

各科《课程标准》学习

10月

课改专家讲座

12月

考核、总结

第二阶

2005--2006年

4月

教研方法讲座

6月

课题研究师生对话

7月

教师基本功训练与比赛

9月

学校公开课、说课、研究课等活动

11月

考核、总结

第三阶段

2006——2007年

3月

课题研究方法案例分析

6月

课改先进学校考察学习

10月

学校教材教法研讨会、教师主业知识与技能考评

11月

青年教师座谈会

12月

考核、总结

第四阶段

2008年上半年

4月

课题研究文章展示与答辩

5月

学校课题阶段总结会、结题会

6月

迎接上级检查、考核

校本培训范文篇6

从国际、国内对教师的要求尤其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求看出,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是当务之急。对于很好结合学校实际,以及满足教师的实际需求的教师在职培训,校本培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本文笔者对教师校本培训的概念、产生与发展和中、外教师校本培训研究现状以及国内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的阐述,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中外校本培训综述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的竞争都从根本上集中表现为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又逐步转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上,美、日、英、法、韩、德等许多国家从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积极制订了教师继续教育的具体措施,为在新世纪的国家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国的《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也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现在的中小学教师,肩负着21世纪教育的历史重任,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并决定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甚至于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搞好“校本培训”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重任。

国外研究表明,校本培训具有突出的效益,从继续教育的内容看,近年来,以学校需要为基础的在职培训大纲越来越多。这种大纲包括了学校对自身优先需要的评估,而且这种大纲的实施使广大教师产生主人翁感,激发了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认识和自我观念,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专家认为“校本培训”比在院校培训更为有效,是经济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新途径。

一、校本培训概念的界定

国外研究认为教师校本培训有两种含义:一是以培训地点为依据,指完全在中小学内进行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二是以培训内容为依据,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善学校和教学实践为中心的培训。

我国教育界专家认为,校本培训是从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前的学校实际出发,所开展的一种目的性、针对性都很明确、做法符合学校教师群体和个别教师成长规律的系统培训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操作规范、讲究实效,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系统安排、并使之有序开展和持续性的活动。因此,笔者认为,校本培训是指在学校校长的组织领导下,从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前学校的实际出发,以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水平为基础,学校自主确定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以本校教师为培训对象,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系统管理和组织的一种有效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所以,它必定有别于原先学校对教师零星的、不系统、无明确特定目标的一般培训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以往学校内部自身进行的、以提高教师为目的而开展的各类个别性培训活动,不一定能称之为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定义的本质是:

●校本培训是为了学校,目标在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

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校本培训关心的是学校以及教师的日常遇到的有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所以它不局限于某一种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培训,在培训中主动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经验,它把解决具体实际问题放在首位,校本培训还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校本培训是在学校中,离不开课堂教学实践

意旨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教师的培训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要经由校长、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才能检验培训制度、方案、计划的有效性和现实性,同时校本培训有利于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

●校本培训是基于学校的

意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校本培训有利于弥补继续教育资源不足,挖掘学校的各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在培训中有专业研究人员和其他人员参与,意在发展一个共同体,与教师一同完成培训任务,校本培训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活动平台。

二、校本培训的产生与发展

校本培训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为“教师在职培训的新概念与新策略”提出来的,最先在英、美等国产生,其针对的主要问题是,当时英、美等国的教师培训工作采取将中小学教师集中起来由大学或教师机构进行训练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往往会使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规律性的教育理论难以应对复杂的教育实践和解决教育问题,而且教师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因此培训效果很不理想,不断受到各教师协会及其他机构组织的批评。于是,各国开始重视学校教师的在职培训及专业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形成了以中小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这一模式能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技能,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大学研究者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各国教师专业化运动的不断发展,英、美等国都开始大规模地实施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教师专业化运动的进程更加使教育界人士包括教师本人认识到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上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学校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而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教师专业化改革要注重教学专业的发展,而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是在教学实践岗位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教师任职的学校是其专业成长的主要环境。因此,以学校为中心的教育专业发展计划适应了教师专业化的需要而受到普遍的欢迎与关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等国都广泛接受和实施校本在职培训计划。90年代期间,这一计划还被推广到了东南亚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一些国家。

教师的校本培训计划在近年来的国际教育会议上已得到强调和认可。如1996年以“加强与变化着的世界中的教师的作用之教育”为主题的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的非洲地区筹备会议提议,教师必须通过有适当监督的校内实践经验而获得教学技能,同时还要求进行行动研究:“教师应对他在课堂上遇到的问题加以研究,这种研究成果将可以丰富教师教育的内容”等。

三、国外校本培训模式的研究现状

●英国: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英国是教师校本培训的摇篮。早在1972年,《詹姆斯报告》就建议“教师的在职培训应从中小学开始。”80年代末期,针对院校教师培训的弊端,谢菲尔德大学教育学院设计了中小学教育教师校本培训的“六阶段培训模式”:

(1)确定需要,教师在职培训的意向产生于学校和教师,与大学建立联系,以便获得有针对性的进修机会;

(2)洽淡,中小学与大学培训机构洽谈如何制定教师校本培训计划;

(3)协议,提交一份详细的培训协议,交给即将受训的教师修改后生效;

(4)前期培训,一般两天左右,在大学进行,属于引导类课程,主要介绍有关的教育领域新发展;

(5)主体培训,大学教师深入中小学教学第一线,与教师共同解决教学中理论方面的或是实践方面的问题。

(6)小结,培训基本完成,在职培训告一段落,教师对自己在进修中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与策略进行总结与评价,并反馈给本学校与大学培训机构作为设计补救计划或进一步改进以形成新的培训计划的依据之一。

20世纪80年代,研究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常常发生在处理意想不到的或难的预料的突发事件,如:与教师同行的偶然谈话、无意中浏览到的有关信息,处理班级事件的灵感或学习中的偶然收获等,都可以激发起教师个人或整体的学习成效,因此,设计教师培训计划应尽可能提供这样一系列预料不到的经历,这是对其他教师的最好启发和案例分析学习,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英国中小学采用了“回顾——计划——实施——评价”这样一种模式来设计培训活动和开发校本培训课程。

随着教师聘任制和教师证书制度以及《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实施,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在认识到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后,教师的校本在职培训逐渐成为一项国策。与此同时,教师校本进修的内容与模式也有很大发展,整个校本培训要有计划、要指定专业指导教师、成立专业发展委员会;教师进修的内容也立足于教学实践和学校需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采用“以行促思”的模式,教师在培训中采用行动研究法,针对实际问题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确定策略后再审慎地投入实践并观察和评价实际效果。

●美国:

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倡导“绩效为本的教师教育”(performance-basedteachereducation),认为教师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具体的学校和教学环境,以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进行教师培训。但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和只注重校内的弊端,这种培训不久便夭折,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思想,以及新的方式指导师资培训,于是“以学校为中心”的教师培训计划应运而生了,简称为PDS,它是以中小学校为基础,与大学合作形成一种新功能。PDS学校把美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公立学校的校改紧密联系起来,使教师教育质量的改进与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此后,这一富有创意的概念经过更多学者的充实逐渐变得丰富和明晰起来。PDS学校既是供大学教育研究的实验校改示范校,又是培养新教育专业人员的学校,具有经验的教育专业人员继续发展的学校。

建立PDS学校要在两种不同文化组织(大学与中小学)之间建立起共生的伙伴关系,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两方面的困难与障碍:一方面,大学与中小学两种文化的冲突。PDS学校中小学和大学教师的角色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做出很大的调整,彼此承认对方的专长,还有管理上的相互合作等等。另一方面,大学内部两种文化的冲突。建立PDS的障碍还来自大学内部,纯搞基础理论研究的教授与注重现场研究的教授在价值观、学术取向和如何培养中小学教师上都存在很大的分歧,而大学奖励机制多倾向于研究,这会影响到从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大学教授的积极性,为高层次的反思型或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带来困难。

●澳大利亚:

一方面,大学的教育学院根据教育改革素质提出的各项要求,以及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改变培训方式和课程设置,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策略研究和实践探索;另一方面,教师、学校管理人员在专业研究人员和教育专家的指导下,面向学生,面向教学实践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目标,实施研究计划,教师们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开展相互合作交流。这种由教育实践者和研究人员作为研究群体的行动研究提倡合作,强调批判性思维,面向实践,讲求实效。行动研究的口号是“把牌亮在桌面上”,行动研究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也带动了整个教师群体和整个学校的变化。

●日本:

当前,日本教师培训的新形式有以下几种,按任教年限分类:有新任教师的培训、任教五年和十年的校训,此类培训为硬性规定,也称行政命令培训;按职务及资历分类:有骨干教师培训、校长、副校长、主任培训;按组织层次分类:有中央培训(文部省)、地方培训(都道府县)、市盯村培训等;按培训内容分:有在各级教育中心进行的新教育内容、教材教法及学生知道等方面的培训,由各都道府派遣到企业、农村的社会体验培训,有在大学进修基本课程的培训和获取高一级学位的培训:校长、副校长、主任课程培训等;按培训的形态分类:有校内培训、校外培训、个人自我进修提高和国外培训等;接受培训的时间除了新任教师培训统一为一年外,其余均不等,由各级教育中心组织的培训都为一周到二个月,社会体验培训一般都在六个月以上。

80年代以来,校内研修在日本教师培训中占有主导地位,1989年4月正式实施的新任教师研修制度,校内研修是学校主导型的,培训站在学校的立场上。在日本,由于受到终身教育的影响,一方面校内培训将更受重视,另一方面大力推进个人主导型教师培训将是今后日本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重要课题,是向“终身学习社会过渡”的目标迈出的一大步。

目前,校本培训计划在实践近二十年后逐渐成为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教师在职培训的主流,是学校整个发展计划的里的组成部分。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或是国际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中小学校中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英国已正式确定校本教师教育(包括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是培养有能力的教师途径,泰国、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也已逐渐接受并引用了校本培训方式。走向校本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走向之一。

四、国内校本培训发展和研究现状

在香港,十多年前数理学会已推动这方面的活动,并总结经验出版了一本书“Increa5ing出eProfessionalismofTeachers:Scho01-BasedINSET,HongKongandBeyondF”。近年,不少办学团体和个别学校也推动校本专业培训,如东华三院教育科居FJ的小学教育组也成立了小学教育发展委员会,定期为校长及教师举办进修课程。有关训练的内容和要求,由教师主动提出,学校行政阶层亦共同参与。

这种以学校为主体的校本教师培训的方式,无论所到的是教育发达的省市——北京、上海,还是教育落后的西部、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校本培训方式已经从自在走向自为,成为师资培训机构之外的教师培训的一条重要渠道,使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更进一步增强。

我国的校本培训计划在最初提倡“导师制”,这是一项“利校利师利生”的教师培训策略:邀请专家、名师开设专题讲座、上示范课,让教师走向专家、名师,是校本培训教师中学校普遍采用的重要策略。校长们谈到校本培训时说:“这样培训教师至少有两种效应: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能够增强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

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目标的直接指向性:校本培训的目标直接指向两个方面:一是指向学校的实际,学校的需要以及培训的目的。二是直接指向全体教师,着力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

内容的现实针对性:校本培训的内容直接取决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以“问题”为中心,将有同样问题或困惑的教师编成小组,共同学习并解决这类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解决教学中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

方式的灵活多样性:校本培训在与本校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基础上,不断向着多样性和开放性转变。突出表现在培训方式上的灵活多样性。

(一)国内校本培训的模式

●课题带动法

将校内正在开展的教科研课题作为培训基点,使教师以自己的工作和教学为基础,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结题的一系列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在教育教学中开展科研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个人自修法

校本培训的主要目的之一便是为了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因此教师的自修就更是诸多培训方式中所不可或缺的。可以说,任何外在的培训若是离开了教师自觉自修这一环节,都将收效甚微。校本培训恰恰是注意到了这一点,并充分发挥了教师本人的作用。

●师徒结对法

名优教师与新教师结成师徒关系,实现传、帮、带的目标,也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新教师培养的普遍使用的方法。当绝大部分教师学历达到要求后,教师的智力和知识水平已不再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而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能力以及他们思维的条理性、系统性、合理性与教学效果则存在着较高的相关性,这些恰恰是新教师所欠缺的,研究表明,名优教师所具有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策略是可以传授给新教师的,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新教师发展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其教学水平。

●假期短训法

假期短训法是校本培训的一种普遍形式,一所学校或几所学校联合起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举办短训班,聘请高校的有关教师来校讲课,这种短训班不同与传统的集中受课,而专指学校在明确了自身需要和教师需要后,主动邀请相关教育专业人员为教师“充电”,把教师们以往被动接受的局面转变为主动吸取养份的过程,使理论学习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二者间的融合真正成为可能。

●校际交流法

校际交流法也是校本培训的常见方式,这种方式以课堂实践为基点,着力帮助教师提高解决课堂教学中某些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于提高,科研型名优教师的数量尤为不足,仅靠本校的名优教师来指导新教师往往会遇到不少困难,因此校际之间的观摩与交流是必要的。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校际之间确定观摩研讨课题,上好观摩示范课,使活动有针对性,教师的学习积极性高,效果好,促进共同提高。

●反思教学法

反思教学法教学是校本培训的一种有效方式。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能够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经常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探究和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科研性质。作为校本培训的一种方式它强调以科研手段来促进教师的提高。教师学习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是必要的,但仅如此还远远不够,他还必须多层面、多角度的经常反思自己,才能成长得更快。

反思性教学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写反思日记和行动研究。教师可以从教育问题出发,按照“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步骤开展行动研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从中吸取经验培训,它在校本培训中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

●专题培训法

专题培训法是紧紧围绕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问题或者是某一门课程内容,把理论学习、学术研讨、课堂实践、撰写经验总结式文章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师运用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培训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为:

a)专题性理论辅导b)专题性文献研究c)专题性研讨活动

d)专题性课堂实践活动e)专题性文章总结

国内的校本培训方案设计研究处在初级阶段,虽然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计划中大力提倡与开展校本培训,但研究成果都是对培训的经验性归纳总结,一方面,校本培训的研究缺乏目标导向,这同时也是我国教师教育中的问题,即什么样的培训计划才是有效的,如何指导培训方案的设计工作等,目前国内对培训模式的研究层次低、零散,成果大多是感性经验总结,不系统、不全面,或说仅仅是培训方式研究,还不能称得上培训模式研究:另一方面,缺少对校本培训方案的专项研究,所以研究常常不深入,例如,教师教育观念方面实证研究非常少,一般都是在教师培训内容中泛泛地提到教师教育观念培训,缺少针对性的研究,所以,造成在实际的培训计划中不利于操作,不利于校本培训计划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存在明显的不足,培训中的问题,包括教师教育观念培训中的问题也是实实在在地暴露出来,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校本培训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培训质量得不到保证,容易使教师产生反感。所以应看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校本培训中突出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培训中培训者的选择与培训过程不够严格;

●与大学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种师资培训部门在内的校外机构的合作途径不畅通;

●校本培训课程开发缺乏科学依据;

●中小学校本培训普遍缺乏科学的培训方案设计;

●专业人士对教育观念校本培训策略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不够关注;

●没有一个科学规范的、操作性强的有效评价体系;

●没有摆正校本培训和院校培训的关系问题。

与国外相比较,我国的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起步晚,又是自下而上地开展起来的,虽然规模发展很快,但研究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具体表现在:

●国内的校本培训方案设计研究处在初级阶段

一方面,校本培训方案的制订缺乏理论指导,使得培训方案形式纷杂,缺乏可以借鉴的共性东西,反而不利于其推广和具体操作;另一方面,缺少对校本培训方案的专项研究,例如,教师教育观念方面的实证研究非常少,一般都是在教师培训内容中泛泛地提到教师教育观念培训,缺少针对性的研究;核心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缺少严格的课程体系和有利的课程开发理论支持,目前比较混乱:校本培训策略研究也是研究得较少的领域,教育界出现的培训方式或培训策略界定混乱,多是经验性归纳总结、缺少科学的操作概念,所以,造成在实际的培训计划中不利于实施,不利于校本培训计划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没有充分发挥教师培训资源的作用

校本培训方式多样灵活,能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服务于教师培训计划,但是,在实际培训中常常由于缺乏对培训的管理和监督,使得校本培训仅仅局限于本校内,甚至仅仅采取校内集中培训的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多种培训资源的作用,使得校本培训没有能真正发挥其优势,培训缺乏实效、流于形式。

●没有充分满足学校教育的需要

校本培训的本质在于以学校为中心,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培训,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日前的校本培训还在上级校本培训目标与学校需要以及教师自身需要之间的矛盾,这是校本培训在现阶段要研究的问题之一。

校本培训范文篇7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据区教育局颁布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方案》从我校教师队伍素质现状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出发。深化改革,优化组合,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致力于培养和构建一支“师德高尚、爱校敬业、真诚奉献、严谨治学、业务精湛、教风优良、团结协作、廉洁从教”师资队伍,为创建“教育生活化”特色学校,实现办学品位的再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跨越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工作目标:

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新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通过培训力争使我校教师具有以下素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之具有综合教育的能力和锐意创新的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拓宽文化视野,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理论功底和科研能力,使之成为学科骨干,为教师的成长和成功铺设方便之路。培训以抓师德、抓教改、抓科研为主要途径,树立典型,引导中青年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同时逐步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形成校本培训体系,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使校本培训逐步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

三、工作要点:

树立师表形象。教育生活化”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重要的师德建设理论,1抓师德教育。陶行知先生本人又是实践师德理论的万世师表”学校将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将组织教师阅读《教师的师德修养》陶行知生活教育丛书》陶行知论著百篇》等,使全体教师深刻了解“师爱”真谛和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实质。同时开展以“爱的奉献”为主题的学术沙龙、征文撰写等富有教育性的活动来发扬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奉献精神,来实践陶行知先生的崇高师德风范,自觉转变教育观念,不断促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师师德修养的提高。

择本校之能人,2内部挖潜。训本校之教师。即充分发挥我校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级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和示范课向其他教师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众人受益”式培训。学校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3继续进行“一人学习。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尽可能地邀请学科教研员、校外专家、学者来校开展专题讲座,4做好“请进来”工作。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进行“临床会诊,现场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解答疑难。

青年教师汇报课--寻找教育的遗憾,5围绕不同主题深入开展“同研一节课”活动。9月份。10月份骨干教师示范课--抓住教育的契机,11月份全员参与提高课--享受教育的幸福。着重进行案例研究,使教师从中获得启迪,开拓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式。

通过案例交流、经验交流、论文交流、教育教学日记交流等,6以学科为单位开展“交流日”活动。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逐渐形成我校民主、开放、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格局。

如教学设计竞赛、课堂教学大赛、优秀论文或优秀案例评比、课后反思交流、课件大赛等活动,7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业务技能大赛。着力打造名师,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和教师业务技能与水平的提高。

大力开展校本教研。除“同研一节课”之外,8立足年级组教研活动。各教研组在每周的教研活动中要围绕课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结合课堂实践,把实践中的疑问、困惑进行归纳、筛选,确定一个讨论专题,组织交流讨论,使教师沿着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求得问题的解决。真正“开展自己的教学研究”解决自己的教学问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改善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校本培训范文篇8

一、做法与成效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校本培训是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落脚点,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的的一种开放式的教师培训方式。中小学校和教师对校本培训拥有充分的自主权,提高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对校本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调动他们组织、开展、参与校本培训活动的积极性,是实施校本培训的关键。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举办校本培训专题研修班。我们先后组织全县中小学校长及校本培训组织管理者围绕《校本培训的理念与方案设计》、《校本培训的组织与实施》、《校本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校本培训的管理与评价》等专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培训;其次,提供校本培训学习材料。我们为全县中小学校推荐了《校本培训实施指南》(首都师大出版社出版,张祖春主编)一书,做为各校组织学习的主要材料,同时编印《校本培训知识问答》,围绕广大中小学教师关心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第三,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我们经常在中小学校长会议、教务主任会议及参与各校教研活动等活动中,积极宣讲校本培训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广泛深入地学习、宣传、研讨,许多中小学校长及中小学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开展校本培训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是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需要;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统筹规划,明确职责,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落实

校本培训工作得以持续开展的关键在于能否取得实效。为避免出现“轰轰烈烈搞培训、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现象,确保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良好开局,在认真总结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的经验教训、深入中小学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宁德市校本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县教育局以文件形式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的通知》。该《通知》遵循“加强领导、上下互动、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原则,对校本培训的目标和意义、组织与领导、实施与管理、条件与保障等方面做了的明确规定、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通知》指出:“县教师进修学校具体负责全县中小学、幼儿园的校本培训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各校要将培训内容向县教师进修学校申报”、“培训方案须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通知》进一步明确:各中小学校长是校本培训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各校要根据市实施方案的要求,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校本培训工作,中学以校为主,各乡镇小学以中心校为主体开展此项工作”,要求各中小学校长要结合校情提出校本培训的思路和构想,充分发挥校长在校本培训中导向和引领作用。按照《通知》要求,全县中小学校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初步形成了我县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网络。

3、立足校情,突出重点,科学确定校本培训的内容

校本培训的内容应与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联,与教师的工作相伴而行。近年来针对许多教师对于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等仍感困惑的问题,我们确定了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为校本培训的重点内容,围绕这一重点,许多学校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课堂观察等方式,把握培训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制订培训计划。如牙城中心小学以“重读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为培训主要内容;三沙中心小学以“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教学”为培训主题;县一小以“教师角色转换与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关系”为培训主题;海岛中心小学以“复式教学如何体现课堂新理念”为培训专题。总体上看,我县各中小学校本培训的内容大多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为重点,在关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

4、创新模式,研训一体,促进校本培训与校本教研的有机结合

先进的培训理念,只有外化为具体的培训形式,才能有所依托、落到实处。实践经验表明,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上是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校本教研是前提和基础,校本培训是手段和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研中有训、训中有研、以研代训、以训促研,研训一体,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才能有效地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为此,我们在校本培训形式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在组织实施校本培训工作中,积极尝试以活动为载体,以校际交流为媒介,以实践反思为突破口,以竞赛评优为动力,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以推动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如沙江中心小学通过开展“朝阳工程”活动,来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溪南中心小学通过开展“课改三星”评选活动,激发教师积极参与课改热情;水门中心小学通过开展“自我研读”活动,引导教师带着问题学习,在学习中不断解决问题。通过定期举办校际协作交流研讨活动、教坛新秀评选活动、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课堂教学开放周等活动展示各校风采,提高培训效益,扩大培训成果。由于学校不同、学科不同、教师本身的特点不同,各校校本培训的组织形式和开展方式也表现得不尽相同。如许多学校广泛采用的基于校际协作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课堂观摩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专题讲座的校本培训形式、基于课题引领的校本培训形式。随着我县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工作的开展,一些学校还开展了基于网络资源的校本培训形式的尝试。2007年初我们受市教师进修学院的委托,承办市校本培训现场研讨会,分别在三沙中心小学、十八中开展基于课例研讨和案例分析的校本培训的尝试,取得了显着的效果,受到与会领导、老师的一致好评。

5、关注过程,讲求实效,加强对校本培训的管理

校本培训是一项涉及面广、业务性强的复杂系统工程。要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必须要有一个完善、严格的管理制度做保障。为此,我们主要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机构,在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前提下,要求指定具体召集人,明确承办部门。我县各中小学普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研室、教务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的培训管理机构,初步建立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二是建立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根据市县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订了《霞浦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管理办法》,建立了校本培训申报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及考核评估制度等。许多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基本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一些学校还制定和完善了专题讲座学习制度、课题研究制度、师徒结对和名师帮带制度、骨干教师示范制度等等,这些既为校本培训活动的开展、增强培训实效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每一位教师的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

6、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充分发挥培训机构的作用

新课程突出强调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课程设置、教材选编、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考试评价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使教学实践遇到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从而使许多教师在新课程面前感到茫然和困惑,这使得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成为必须,同时也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角色转变及作用发挥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尤其是在校本培训中引领示范、参与合作、评价指导、服务推广、沟通互联等作用的发挥。为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首先建立校本培训试点校,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了四所层次不同、特色各异的中小学作为市级校本培训试点校,通过试点校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以点带面,推动全县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其次,通过组织研讨会、深入中小学巡回辅导、帮助分析诊断校情、指导制订计划等方式为中小学提供帮助指导。第三,经常组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送教下乡”、开展校际交流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参与教学研讨等,努力做到培训资源共享,培训优势互补。

二、问题与困惑

1、认识不足,观念模糊

虽然从整体上看,校本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已被中小学校长和教师所接受和重视,但认识不足、观念模糊等情况仍较普遍存在,一些学校领导对于教师培训的认识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认为教育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应集中精力抓考试成绩、升学率的提高,而校本培训是可有可无的,可以忽略或不必开展,存在降低要求,流于形式的现象。有的学校虽然把校本培训工作虽然写入了学校的工作目标,列入了年度的工作计划,而更多的情况下是抓而不实、流于形式的。因此进一步提高对校本培训的认识,这是做好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此外一些教师困于沉重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没能把参加培训学习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联系起来,对校本培训的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是搞形式,是增加负担,因而对培训存在抵触情绪,参加培训学习自主性不强、积极性不高。

2、内容单一,形式泛化

虽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在进行校本培训,但究竟什么是校本培训、怎样培训、培训什么,许多学校还不是很清楚,缺乏对校本培训的理性思考。一些学校把校本培训的简单理解为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教学经验介绍、专题讲座、听课评课等,因此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内容陈旧、模式僵化、缺乏新意。主要表现为:第一、培训目标缺乏科学性。一些学校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过多考虑学校的工作安排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却忽视了教师的培训需求,缺少针对性、层次性,特别是对于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需求有何不同,如何在保证通识培训需要的前提下,满足教师的个人专业成长需要方面。有些学校前后年度的培训计划几乎完全不同,毫无联系,缺少连续性。第二、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多数学校的校本培训内容过于集中和单一化,注重理论观念培训,信息技术培训,忽视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学科知识的拓展培训。学校在选择和确定培训内容时存在想培训什么就培训什么,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的随意性,难以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满足不同教师的不同学习需要和个体成长需要。第三、培训形式泛化。有的学校用常规教研代替校本培训,认为定期举办一些专题讲座、适时开展课堂观摩、组织优秀论文评选等便是校本培训,培训缺乏层次性、互动性,形式单一,培训低效。常常是不同学科、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同时听一个报告、一个讲座,其效果可想而知。陈旧落后的培训方式,低劣的培训手段,常常造成教师被动的接受培训,自我培训动力不足,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培训的效果。

4、资源不足,管理滞后

目前,我县的校本培训工作仍存在管理滞后的问题,配套的考核、奖惩机制仍未建立,无法评定优劣,难以激发学校组织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同时,培训设施落后,培训资源缺乏,专业指导不力等现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本培训的开展以及培训质量的提高。就我县校本培训工作进展情况看,许多学校反映教学任务繁重,时间紧,缺乏培训师资和学科带头人,加上资料、设施和经费等客观方面的困难比较多,影响了校本培训的开展及其效果。如培训师资问题的解决,如果一味外聘势必受到学校财力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一味的校内开发则一所学校中的名师毕竟有限,而且容易出现“近亲繁殖”、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5、经费短缺,研训分离

机构设置的不合理,分工协作机制的缺乏,人为造成了研训分离。目前就我县来说,教师进修学校与中学教研室尚未整合,就教师进修学校内部来说,仍分设小学教研室与培训处。其次,在师训经费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开展校本培训,深入中小学指导推动校本培训,以及提高研训人员专业素质等工作动力何来,能持续多久。高质量的教师培训需要现代化的培训手段、良好的培训环境,没有一定经费投入是难以运行的。就目前的校本培训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对校本培训的经费投入微乎其微,大多的情况是学校自筹资金组织开展培训活动,学校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组织培训活动。

三、认识与感受

1、实施校本培训,提高认识是关键

要使校本培训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长的认识是关键,必须强化“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中小学校长应在校本培训工作中,努力成为学习研讨的积极参与者、专业引领上的平等研究者、财力支持上的主动服务者。应从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重新认识和定位校本培训工作。要充分充分认识到校本培训工作对于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改进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全面把握校本培训的内涵和实质,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特点和优势,正确处理好校本培训工作中近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规范和自由等方面的关系。

2、实施校本培训,形成氛围是前提

校本培训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自主性的特点,能否形成有利教师研讨、交流、对话的工作氛围;能否给教师提供民主、开放、自由的空间,为教师搭建展示自我、显示个性的舞台,是开展校本培训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校本培训才能生机勃勃地持续开展起来。学校管理者要积极营造了宽松、参与、互动、整体推进的培训环境,搭建专家、校长、教师对话、交流的平台。校长应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与教师合作探究新的教学机制与教师一道攻克难关;校长成为教师的良师益友,激励教师教学创新和专业成长,促进教师的良好个性发展和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为教师的成功和成长创造机会。要着力于建设注重学习、注重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积极在学校建设学习型团队,促进学校教师共同发展,建立学习工作一体化机制,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形成宽松的环境和开放的氛围,让教师在交流与合作、沟通与对话中,共同分享、共同提高。

3、实施校本培训,关注课堂是重点

课堂不仅是教学的时空场所,是师生对话与交流的舞台,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阵地。以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的校本培训,应以关注课堂,分析课堂,优化课堂为重点。问题是教师学习与成长必经的过程,因此,校本培训不仅不应回避问题,而且应主动地回到每一个教师的课堂中去寻找问题,在研究课堂的同时研究教师、学生,从而加以总结、提升,以此作为校本教师培训的内容。也只有当教师的培训回归到真实的课堂,研究课堂教学情境下的具体问题,才能吸引和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所以,校本培训必须植根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聚焦课堂教育教学实践,贴近课程改革实际,选择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作为培训内容,将教师在教育过程和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作为培训的起点,以问题得以解决作为培训的归宿,引导中小学教师立足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不断反思、研究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实施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保障

校本培训的针对性、自主性的特征,对校本培训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校本培训制度建设是实施校本培训的重要保障,中小学应结合学校实际,建立一套校本培训的计划审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考核评估制度以及学时登记制度,是校本培训工作持续开展的重要保证。教育行政部门应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把校本培训当作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抓,及时研究制定政策,确保中小学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应将学校校本培训开展情况作为年终评估检查的一项主要内容,对校本培训开展好的学校进行表彰奖励,同时设立专项资金解决校本培训经费的不足。各学校在年终考评时应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情况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与评优、评职、晋级挂钩。

5、实施校本培训,专业引领是支撑

校本培训是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但要开展好校本培训,仅仅依靠各个中小学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中小学受自身条件的制约,仅仅依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来组织校本培训,培训工作常常会陷入低层次、低效率、低格局的状态。实践表明,专业研究人员的介入是校本培训不可缺少的因素,离开了专业人员的学术支持和专业引领,校本培训就会处在低水平重复的状态,所以说校本培训要取得实质性的进步,取得可持续地发展,获得专业人员的支持和帮助是一重要支撑。教师培训机构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通过确定校本培训试点校,实行教研员挂校指导,推动校本培训工作的开展;第二、深入研究校本培训的规律、特点以及操作层面的问题,积极开发培训资源,定期深入基层学校,为基层学校有效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帮助和指导;第三、充分发挥教研员的作用,有计划地培训辅导教师队伍,逐步建立一个逐级负责、纵向贯通、横向辐射、协调高效的立体的培训网络格局。

校本培训范文篇9

内容提要: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必要性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培训观念,转变培训思想积极加强校本培训是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

二、转变培训模式,扎实做好校本培训

一是将校本培训确立为教师教育创新培训的主要内容。

二是形成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校本培训的开展。

三是建立与校本培训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切实将校本培训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注重培训质量和实效,推进课程改革。

正文:

***小学是一所村办小学,是一所处级规范化学校。在工作中不断强化内部管理,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加快了学校发展的步伐。坚持“课改以人为本”的原则,大力加强教师校本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推进了课程改革全面落实新一轮课程标准。现将我们加强校本培训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校本培训的必要性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更新培训观念,转变培训思想,积极加强校本培训是推动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发展的先导。

课改成败,系于教师。此次新课程实验不仅仅是验证课程标准和教材,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锻造一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一名教师只有经常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从平凡的司空见惯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面、新的特征、新的细节,才会有新的创造,因而加强教师培训是新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目前,我们的教师普遍感到缺乏专业指导,随着试验范围的扩大,教师培训量大面广,而且后续培训更为关键,任务更加突出,仅靠专家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送教师外出学习,人力、财力都有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积极创新教师培训的方法和途径,大力实施了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工程”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二、转变培训模式,扎扎实实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培训观念的转变为教师培训提供了前提条件,而如何进行培训,建立什么样的培训模式才是校本培训的关键所在,围绕这一要求我们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将校本培训确立为教师教育创新培训的主要内容。校本培训是以学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是专家、理论工作者教研员等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所实施的培训,这培训方式是今后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为确立校本培训的主要地位,我们提出了以“学校为中心,教室为基地,教师为主体”的培训要求,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发挥了教师们的集体智慧,实现了培训资源共享,同时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形成了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

二是形成校本培训模式,促进校本培训的开展。传统式的教师培训一般都是从上到下的讲座辅导,内容基本上从理论到理论,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一是受条件限制参训人数较少;二是不利于“教师”与“学员”之间的沟通,如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只能是把表层的土刨了一下,下面的土还坚硬,根深蒂固的东西要打破,是要下番功夫的,要把新的理论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因此,积极探索“参与、分享”式等双方积极互动的培训模式,以全新的理念和模式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全程培训,是我们实施校本培训的主要任务,我们在探索的基础上形成了我们的校本培训模式----“参与互动式”,这种模式体现了教师培训的参与性和互动性。如在开展课堂教学培训时,将培训地点就设在课堂,一边教学,一边研讨,培训者先亲自上课,然后结合实践讲理论,一会儿给教师讲,一会儿给学生讲,把新课程的理念通过课堂直观的表现出来;有时也采用教师先讲,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培训者走上讲台,组织教学,进行即席指导,引导教师讨论,整个课堂变成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在这里,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和“学员”,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研讨。讲座学习不再单纯讲理论,而是分析案例。在案例中,让教师潜移默化的接受理论。“参与互动式”这种全新的校本培训模式,构建了一种新的学校文化,为教育管理者与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是教师们受到空间的锻炼和提高。

三是建立与校本培训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切实将校本培训和各项要求落到实处,首先,建立了理论学习制度,周五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学习期间制定了严格考勤制度,保证了学习的实效性。其次,建立了对话交流制度,每周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一次对话交流活动。第三,建立课题研讨制度。第四,积极开展一系列校本培训活动。如专题研讨、教学开放日、教学观摩课、评课说课活动教学反思与交流活动。第五,采取“请进来”的方法加强培训。

校本培训范文篇10

一、校本培训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为指导,认真踏实地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师德建设,全面落实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等的培训,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培训的自觉性。

二、校本培训目标

1、让“人人都能成才,使每个人都能主动找到适合自己发展平台”的办学理念成为每位教师谋求自身发展的自觉行动。

2、通过校本培训使每位教师在专业发展上都有长足的进步,形成学习型、研究型的工作方式。

3、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基本功扎实、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素养、较高的专业能力和求索精神的教师队伍。

三、校本培训组织管理

1、校本培训的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年级组长,各科教研员

2、校本培训指导评价小组

校负责教育教学领导,教研组长代表。

四、校本培训类别与内容指向

1、全员培训:政策法规、制度、规范要求,职业道德要求,教育教学技能(问题研究、专题课题研究)。

2、班主任工作培训:科学的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

3、青年教师培训:教育观念、教育教学基本技能,课题研究、信息资料收集处理应用,实行师徒结对带教制度。

五、校本培训时间与主要形式

1、政治理论学习时间(政策、法规、制度、规范要求、职业道德要求、新课程方案、学科要求)。

2、教研组、备课组活动时间(理论学习、问题研究、实践研讨反思)。

3、聚焦课堂教学、教学时间(理论转换为实践、互帮互学、专家诊断性指导)。

4、空课、课余时间(记录问题、相互交流、合作学习)。

5、自学时间(理论学习、反思与教案、课件设计)。

6、报告会、教育教学论坛,接受信息时间(学科教学、学生教育,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教育)。

六、校本培训的主题

1、提高教职工素养、职业水平的研究与实践。

2、学生自主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养成)培育的研究。

3、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策略、方法、途径实践研究。

4、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研究。

七、校本培训的内容与形式

1、理论学习:围绕主题或确定主题——收集资料(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信息、教育教学论著节选、经验、论文)——学习认知(从表象到深层地理解学生、理解教育)——实践感悟(撰写学习感悟心得或案例)——交流学习体会或案例分析。

2、班主任工作:

围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实施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

(1)班级管理:制订班级奋斗目标、学生个人奋斗目标、班级制度、规范要求、岗位设置;建立检查、评比、谈心、激励、帮教机制。

(2)班级文化:创建文明有序、积极向上的班风,培育好学上进的学风,循序渐进对学生群体与个体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教育;设计与开展生动活泼、推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活动;保持整洁、整齐的班级及卫生区域环境;在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形成取向上设计教育环境。

3、聚焦课堂,深入开展新课程理念的下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1)年级组、备课组组织管理

年级组、备课组计划(包括管理计划、理论学习计划)的落实,阶段性总结和期末总结、教师学习心得或教学案例、问题研究与课题研究、传帮带结对名单和教研活动和备课组活动记录单。

(2)教研过程(学习——认识——实践——反思——研讨——交流)

①学科理论学习材料、教学理论学习材料、定时定期交一篇理论学习心得或教学案例。

②适时进行集体备课、上课、听课、相互评课、轮流说课活动。

③经常性地落实研讨课、观摩课以及课堂教学和教学技能评比。

④经常性地对教学问题(作业设计、作业质量、辅导、学习态度、习惯的矫正等方面)的研究。

(3)教研侧重问题诊断对策上。

针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学科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或所遇到突出问题,综合归类形成议题,研究步骤(形成问题——自主学习——现场观察——对话交流——形成报告——开出“处方”),每个教研组、备课组有一本问题对策本,每位教师均要提供问题与对策资料。

八、校本培训的保障机制

1、营造浓郁的校本培训氛围,让教师从要我学变为我需要学;创设良好培训条件,在经费、设备、设施、时间安排等方面予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