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学习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9:25:17

校本学习

校本学习范文篇1

该从什么出发去导入新课?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这就要求数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要从学生出发去导入新课,而不是从教材出发,课堂教学中,如果总是先复习铺垫到新知识的"前沿阵地"然后在新旧题的对比中很自然、顺理成章地进入新课教学。这种仅从教材知识体系,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看似设计严谨的导入,不仅难以马上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的状态,而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心得体会久而久之,极易激发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堂上盲目表扬好吗?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更要关注他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需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表扬奖励,使他享受成功的愉悦,树立信心。于是课堂上出现"好"声一片,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便盲目地进行表扬奖励。由于教师理解上的偏差,认为课堂上不大张旗鼓地进行表扬奖励,就是与新的教育理念相违背。甚至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对学生肯定了表扬了奖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其实表扬奖励也应有个"度"千万不可滥用。如果滥用表扬奖励,那么表扬奖励就会丧失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会让学生"迷失自我"

"做数学"与"说数学"谁更重要?

校本学习范文篇2

一、课堂教学方面

1、教学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学习,我能将新课标的理念有机地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学内容能做到密切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努力营造平等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在困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从“师道尊严”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单纯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4、体育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变,努力学习,积极钻研,互相探讨业务技术,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5、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和学生打成一片,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6、转变以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空间。

7、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8、深入学习《新大纲》和《课程标准》切实体会其精神实质。并把自己的体会大胆适用于实践中,让实践来检验。

二、理论与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围绕《新程标准》进行改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在内容上应选择能增加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终生延用的体育项目,或根据各校的特点和实际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如球类、健美操、武术等。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并组织全班做好带队同学自编的徒手操,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

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广播操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戏功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课程中的实践创新

1、让学生有白由支配的时间,我在实践课中,每节课留出20分钟左右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人兴趣的活动.培养其自主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2、要给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如在实践中学习广播操,学两遍后让出几分钟时间,充许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问题或提山问题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回答,很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3、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弹性化,应根据个别差异是向不同层次的要求,如跳高中,我布置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点.进行升降,由于部有成功的机会,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公务员之家

校本学习范文篇3

一、课堂教学方面

1、教学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

通过学习,我能将新课标的理念有机地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学内容能做到密切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努力营造平等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在困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从“师道尊严”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单纯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4、体育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变,努力学习,积极钻研,互相探讨业务技术,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5、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和学生打成一片,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6、转变以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空间。

7、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8、深入学习《新大纲》和《课程标准》切实体会其精神实质。并把自己的体会大胆适用于实践中,让实践来检验。

二、理论与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围绕《新程标准》进行改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在内容上应选择能增加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终生延用的体育项目,或根据各校的特点和实际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如球类、健美操、武术等。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并组织全班做好带队同学自编的徒手操,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

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广播操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戏功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课程中的实践创新

1、让学生有白由支配的时间,我在实践课中,每节课留出20分钟左右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人兴趣的活动.培养其自主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2、要给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如在实践中学习广播操,学两遍后让出几分钟时间,充许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问题或提山问题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回答,很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3、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弹性化,应根据个别差异是向不同层次的要求,如跳高中,我布置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点.进行升降,由于部有成功的机会,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

校本学习范文篇4

校本教研是区域教研活动的基础,区域教研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根据小学和教师发展需求,对开展的校本教研进行方向引领和方法指导。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点来制定相关工作内容。教师通过参加区域教研活动,将获得课程理论和教育教学经验,在校本教研中进一步应用和改进,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同时,校本教研是区域教研活动的补充和延伸。区域教研活动针对区域内的问题开展,而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各自小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区域教研活动中形成的观点、方法必须结合各小学的具体情况,在校本教研活动中进一步研讨和反思,才能够促进问题的有效解决。

二、构建校本化的小学数学文化体系

1.改进校本研训内容。(1)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学科学习而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升。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重视基础,加强应用,在“规范”和“创新”的循环中持续改进教学,并发挥评价导向功能,促进学生学业水平和学科核心素养地提升,从而培养其兴趣。(2)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首先,着眼于学生“会学”和教师“善导”,厘清“三个为主”,即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提质增效的教学要求。其次,着眼于差异化学习的实质是个性化教学,突出“两个关注”,即关注学生参与、课堂展示、合作探究等课堂教学活动的改进,精心设计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学习流程;关注学法指导、思维训练和能力品格培养,实施精讲多练、个性化学习指导,促进课堂高效互动。通过这种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展现自我的方式,可以激发其兴趣。再次,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创新,落实“两个定位”,即把学习指导的重点定位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习指导的难点定位在指导学生合作探究和训练。结合学科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与教的每个教学环节,实施差异化学习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理解,要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学习的期待和动力,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差异发展。2.举办数学特色活动,渗透数学文化内涵。学校定期举行数学文化节、举办数学成果展示,以加强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数学阅读趣味比赛、趣味竞赛、研究探索活动,这些活动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每年定期举行“数学文化周”和“数学文化节”等活动,通过数学故事会、数学文化知识抢答赛、数学小巧手制作比赛、数学手抄报比赛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最后开发数学文化资源,助力数学文化生长。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同时,可通过校本实践,开发系列数学文化资源。(1)数学童话集把学生容易错的数学知识点、数学的核心知识点等内容编成学生喜欢阅读的童话故事,让学生在读童话过程中感悟、理解、掌握相关数学知识。(2)数学故事集通过数学家成长的经典故事,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数学与生活的对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识,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数学日记集通过指导学生撰写数学日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4)数学史收集介绍一些数学史知识,如中外名题、数学名词、数学典故、数学历史事件等。(5)数学趣味阅读材料集主要收集一些数学相声、数学笑话、数学魔术、数学游戏等内容。(6)数学思维拓展训练集主要收集一些能启迪学生智慧,训练学生思维的数学问题。

三、重视小学数学校本教研工作

1.校本教研活动要切入问题。每次校本教研活动讨论的主题都要围绕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使研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制定激发学生兴趣的相关内容。2.校本教研活动要改变课堂。通过校本教研活动的研讨,逐步解决日常教学中的一个一个问题,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改变课堂教学的结构和形态,引导课堂教学走向教育的本真。3.校本教研活动要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教师通过参与校本教研,不断深化对课堂的解读能力、感受能力和课程执行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兴趣学习、主体性学习,让师生在对话和活动的交互中获得共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海珊.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17):157.

校本学习范文篇5

一、课堂教学方面

1、教学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学习,我能将新课标的理念有机地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学内容能做到密切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努力营造平等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在困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从“师道尊严”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单纯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4、体育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变,努力学习,积极钻研,互相探讨业务技术,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5、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和学生打成一片,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6、转变以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空间。

7、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8、深入学习《新大纲》和《课程标准》切实体会其精神实质。并把自己的体会大胆适用于实践中,让实践来检验。

二、理论与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围绕《新程标准》进行改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在内容上应选择能增加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终生延用的体育项目,或根据各校的特点和实际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如球类、健美操、武术等。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并组织全班做好带队同学自编的徒手操,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

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广播操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戏功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课程中的实践创新

1、让学生有白由支配的时间,我在实践课中,每节课留出20分钟左右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人兴趣的活动.培养其自主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2、要给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如在实践中学习广播操,学两遍后让出几分钟时间,充许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问题或提山问题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回答,很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3、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弹性化,应根据个别差异是向不同层次的要求,如跳高中,我布置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点.进行升降,由于部有成功的机会,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

校本学习范文篇6

一、课堂教学方面

1、教学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通过学习,我能将新课标的理念有机地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教学内容能做到密切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思考,努力营造平等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体会在困难中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角色发生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从“师道尊严”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单纯地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3、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中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

4、体育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变,努力学习,积极钻研,互相探讨业务技术,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5、要创建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氛围,和学生打成一片,变课堂的主宰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6、转变以往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空间。

7、要真正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8、深入学习《新大纲》和《课程标准》切实体会其精神实质。并把自己的体会大胆适用于实践中,让实践来检验。

二、理论与实践

在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围绕《新程标准》进行改革。我们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上,应该让学生喜欢并且会进行体育锻炼,这才是增进健康的第一步。在内容上应选择能增加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又能终生延用的体育项目,或根据各校的特点和实际开发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如球类、健美操、武术等。

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学生能接受具有有效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勇于突破以往教法的框框.如我在做准备活动时,轮流选择一学生带队,并组织全班做好带队同学自编的徒手操,让全班同学一起喊口令,既整齐,又使学生易于集中注意力,为学好下一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激发学生兴趣上可采用“兴趣导练法”“竞赛法”“自主练习法”“启发法”,使学生爱上学习项目。

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简化的宽松的、民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如在学习广播操时,我在教完两遍后,给5分钟的自由时间,让同学讨论,互相学习,并学会本节,然后再进行统一练习,这种形式让同学记忆较深刻,学会快且不易忘记,在进行游戏戏功竞赛时,充许学生进行大声加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课程中的实践创新

1、让学生有白由支配的时间,我在实践课中,每节课留出20分钟左右时间,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各人兴趣的活动.培养其自主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2、要给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如在实践中学习广播操,学两遍后让出几分钟时间,充许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问题或提山问题教师再做有针对性的回答,很好地达到学习的目的。

3、教学内容选择具有弹性化,应根据个别差异是向不同层次的要求,如跳高中,我布置不同的高度,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点.进行升降,由于部有成功的机会,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增。

校本学习范文篇7

关键词:高中生物;校本课程;自主学习

1.着眼学生实际,创新课堂授课流程

在生物校本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应单纯地追求知识内容的堆积,而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建构与探索,真正成为生物校本课程的参与者、创造者,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所以,在生物校本课程学习过程中要进行教学模式重构,把过往、单向的、机械的知识性、灌输性课堂,转变为师生之间围绕特定教学目标进行探索、实践的课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对照课程标准,明确本节课所设计问题的重点与难点,将内容、情境与学生认知冲突的结合点进行合理布局,按照内容的认知难度、时空顺序、逻辑结构、重点、难点进行合理安排,努力将课堂学习的构成转化为导引学生有层次、有计划、有自主认知的过程,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奠定基础。例如,学习“探究光照强度、光照质量、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根据学生生物基础的差异将其分为甲、乙、丙、丁,分别负责光照强度的控制、光照质量的控制、温度的控制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不同任务的四个小组,让每个小组从不同变量出发对光合作用的条件进行探究,进一步明确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真正将教师之“教”转为学生之“学”,帮助学生积累信心,提升兴趣,更好地开展生物学习。

2.立足学科特色,形成实施内容依托

在高中生物校本课程的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应注重发挥学生创新性与主动性的同时,推进特定目标指引与特定任务驱动下的课程内容设置与优化。具体而言,在充分考虑不同题材、课型特点的前提下,制订差异化和针对性的课程内容,以满足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需求,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在结合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学科及学生的特点设置差异化的自主学习培养内容过程中,一定要对组织构建、实践方式等进行相应调整,提升生物校本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情况的匹配度,增进生物校本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度,实现生物校本课程内容在知、情、意上的充实与完善,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实现激趣质疑、主题探究与情感认知,带动不同学生实现共同提高。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这部分内容时,生物教师应对照课程标准,突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讲解,将提问的“爆发点”进行合理布局。为激发学生思考冲突,加深对内容的了解,教师可以提问“流入第二营养级的能量去哪了?”“为什么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逐级递减?”等问题,以此问题为导引,激发学生们课堂参与度。当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有所认知时,教师可以提供“关于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图解”的相关素材,引导其运用相关知识,借助互联网、复习资料等工具,在教师指导、同学帮助下,对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性分析,并将结果与同学分享。

3.丰富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力

目前,许多生物校本课程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让学生对课内知识的认知学习,而对于由课本外的知识难以实现突破,获得新认知。为了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积极开展一些开放有趣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虽然在自主性活动中会出现不可预见的新问题,但是这些新问题是学生融入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获得生成的。通过这些问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意识的强化与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利用生物校本教材中丰富的校园植物图片,让学生到校园中观察对照,认识常见的植物种类及其作用,让知识回归生活中去。通过阅读校本教材中关于珠海西部农业的发展和现状,了解本地特色的动、植物资源,激发学生更加关注珠海农、牧、渔业的发展,热爱自己美丽的家乡。

总之,生物校本课程的创设提升对学生主动巩固生物知识,提升生物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致力于教学方法的研究,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在不断地思考与探索中,推进高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真正实现高中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物情境活动中对生物形成一个由浅到深的认知过程,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黄根享 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校本学习范文篇8

关键词:校本课程领导;中小学校长;功能和策略

当前,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校本课程开发作为新生事物,中小学教师仍然苦于理论知识匮乏,没有现成的经验借鉴。从课程领导角度来看,校长则是影响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讨中小学校长校本课程领导的功能和策略,对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学校长校本课程领导的功能

校本课程领导是一个多层次的活动系统,不同层次校本课程领导的有效实施,最终都落实到中小学校层次上来。校本课程领导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在学校层面上,主要的校本课程领导者是校长。

中小学校长校本课程领导具有决策、组织、引导三个基本职能,其中,决策职能是中小学校长校本课程领导的核心。中小学校长校本课程领导的主要职责是: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确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组织高质量的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营造民主、合作、学习、创新的学校文化。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校长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角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小学校长校本课程领导作用区域主要是课程和教学,被领导者主要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发展是中小学校长进行校本课程领导的出发点和归宿,最终目标是达成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以及课程品质的提升。中小学校长校本课程领导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学校校本课程目标的设计。决定学校教育哲学;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家课程的衔接;规划学校“最适合”的校本课程开发总目标;设计学校课程开发规划。

第二,决定学校校本课程设置和课程结构。根据学校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资源状况,了解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安排的校本课程。为了使操作和交流变得简单,应将校本课程适度结构化。

第三,决定校本课程的内容。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规划,组织审定教师提出的校本课程内容和组织校本课程内容的原则、方式。组织课程的修订和改革。

第四,校本课程实施的组织。在教学层面上,教师是校本课程的领导者,中小学校长是校本课程实施最核心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中小学校长校本课程教学领导的主要任务有:①制定沟通目标:领导者会参考教师意见,制定符合学校特性的教学目标,就教学目标与学校成员进行沟通,依据目标规划教学计划,并能带动学校成员落实教学目标。②管理课程教学:领导者会确保各科教学正常进行,统合协调课程与教学事宜,均衡安排师资,保证教师的教学时间,并减少与教学无关的活动。③视导评鉴教学:领导者会观察及评鉴教师的教学,协助教师改进教学,解决教师的教学困难,掌握整体教学的品质。④促进专业成长:领导者会鼓励教师进修,安排各种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对教师的成长有高度的期待,协助辅导新教师的教学。⑤督促学习进步:领导者对学生学习成效有高度期待,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奖励学生学习进步,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采取补救措施。⑥营造支持环境:领导者会建立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纪律,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尊重并支持教师的教学,与家长及社区保持良好关系。

第五,校本课程评价的组织与指导。建立校本课程评价机制,决定校本课程评价的目的、内容、指标、方式。校本课程倡导发展性课程评价。评价体系由校本课程本身的评价、学生学业的评价、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学校发展的评价组成。指导教师开展校本课程评价工作。

第六,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要求和策略。协调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指导校本课程开发。

二、中小学校长有效进行校本课程领导的策略

(一)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规划,绘制校本课程发展的蓝图

校本课程开发规划是学校为实现未来校本课程目标所作的设想和安排,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具体纲领和蓝图。校本课程规划可分为长期规划、中期规划、短期规划。一般说来,长期规划通常10年以上;中期规划通常为2~7年;短期规划通常为1年。

中小学校长要引导学校领导成员明确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课程发展目标,规划校本课程设置,并不断完善校本课程的发展方案,指引校本课程发展方向。在制定校本课程规划时,应遵循预见性原则、统筹性原则、重点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民主性原则。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规划的内容主要有:开设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开设校本课程目的和意义、校本课程的总目标、校本课程的结构、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校本课程的保障措施等。

(二)再造与重组学校的组织结构,提供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保障

学校组织结构是有效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保证。“课程改革若不同时改革组织的制度特征,将流于表面或无疾而终”。“课程改革不仅只是将一个课程元素代替另一个课程元素,这种新的元素也需要相符合的组织结构才能维持下去。不改变革新方案赖以生存的环境脉络,课程改革将是短命的。”课程专家乔治比彻姆认为,有五类人员参加课程决策:专业人物;团体代表,包括专业人士和一些任课教师;专职人员;非专业的市民代表;学生。这就要求学校内部的组织形成一种合作、开放、多元的权力结构。

中小学校长要设计与变革学校的组织结构,改革学校传统的教导处、总务处等中层机构设置,建立并完善课程研究开发室、课程实施管理室、课程质量评估室等机构;组织学校领导成员建立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负责统筹、规划、指导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由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课程专家、社会人士等组成,校长出任主任委员。在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成员时,要充分体现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主体的特点。

(三)成立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小组,提供校本课程开发的专业支持

专业引领是校本课程开发得以深化发展的关键。没有理论指导的校本课程开发是盲目的实践。在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之间有一段不容易逾越的“真空地带”,课程专家是引领第一线教师把校本课程理念转化成教育实践的带头人。

中小学校长应积极寻求专家支撑,组建“校本课程开发专业指导小组”,指导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织校本课程开发专业指导小组专家对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开展经常性的研究,及时指导并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中的问题。可创办校本课程开发网站,介绍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及国内外的校本课程开发案例;探讨校本课程开发中出现的问题。

(四)提升教师课程理论素养,增强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教师素质是制约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因素。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是否认同和是否积极投入,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教师的学生观、课程观和教学思想,以及课程组织和课程实施的能力水平、研究水平等,都直接影响着校本课程的发展水平和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和学校的发展水平。有人认为,目前我国师范生在大学接受的教师教育,与社会发展实际相比至少落后50年,现在使用的仍是建国初期引进的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偏重书本知识,接受式学习死记硬背,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控制,以及封闭式的教学方式。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无法适应现在的中小学教学,制约着教师教育的质量。加之,长期以来,教师的课程活动徘徊于“机械化的知识传播”状态,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受到压抑和损伤、甚至正在走向缺失。调查显示:中小学开设校本课程的最大困难是“教师缺少课程方面的培训”;对各种学历层次和教龄的教师而言,缺乏“课程开发的知识与技能”都普遍存在。教师参与课程开发通常要经历个人实验、交流观点、寻求信息、最低责任参与、主动参与、承担主要的领导角色六个阶段。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校本课程开发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在于教师的课程能力能否与之相适应。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校本课程的发展。因此,着力引导教师从低一阶段向高一级阶段迈进,增强中小学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提升教师课程理论素养,是中小学校长校本课程领导的当务之急。

中小学校长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制定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明确校本课程开发中各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针对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不同需求,规划、组织各种形式的专业发展活动;给教师留出更多的时间,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协调好校内、外课程资源,鼓励、支持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广泛发动教师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科学研究,鼓励、支持教师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律,提升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定期评估校本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落实情况,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五)鼓励和促进成员之间交流,组建高素质校本课程开发的团队

中小学校长在这方面要做的主要有以下几点。校本课程人力资源领导的实现是通过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和质量导向的工作环境来完成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教师、校长、家长、学生、社会人士、课程专家广泛参与的活动,因而需要校长充分发挥组织职能的作用,需要学校全体成员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群策群力、智慧分享,需要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的配合和支持,需要课程专家为学校把脉问诊。

中小学校长一是要建立多方配合的校本课程开发支持体系,有意识地打破教师“单兵作战”的局面,整合校内一切可以利用的校本课程开发力量。二是要广泛动员和发掘社会力量,积极寻找合作伙伴,吸纳有识之士,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组建高素质的开发团队──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的类型主要有: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合作的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中小学教师与教研员合作的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中小学教师与大学教师、教研员合作的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本校部分教师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若干学校部分教师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三是要鼓励、支持校本课程开发共同体成员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长期以往自然就有利于教师合作精神的发展,提高校本课程开发质量,降低校本课程开发成本。

(六)把好校本课程内容质量关,引导教师开发高质量的校本课程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校本课程纲要》是课程的重要构成要素。《校本课程纲要》是教师个人或合作小组对任教的某一门校本课程的设计。它是该门校本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依据,是教师教学的指南。

中小学校长一要规范《校本课程纲要》的基本格式和内容,让教师明确撰写《校本课程纲要》的基本要求。二要组织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课程纲要》进行审定,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审定的主要内容有:《课程纲要》与学校办学理念是否一致;《课程纲要》与学校校本课程规划精神是否一致;《课程纲要》对目标的陈述、课程组织、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是否规范和可行;课程资源是否具备。未经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审定的《课程纲要》,不得组织课程实施。

(七)“诊断”校本课程课堂教学,不断提升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要活动,是学校实施教育哲学的基本途径。校本课程是直接针对学生的个性而开发、实施的,本质上是人本化和主体化的课程,它彰显个性、差异性、多元相融性、动态性等待性。这就要求校本课程的实施特别强调个性化的教学,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关注体验性教学,提倡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鼓励在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教学。通常采用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主学习和主题探究等策略。更应该尝试发现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公务员之家

中小学校长要做好校本课程实施前的评价、校本课程的试验、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等组织、指导工作;不断引导教师以新观念、新角色审视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把教学过程演绎成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诠释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倡议并支持教师实施发现法、探究法教学,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随时“诊断”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的质量,及时发现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帮助教师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采取措施引导和矫正,引领教师有效实施校本课程。

(八)评价与监控学生的进步,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中小学校长校本课程领导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评价具有导向、质量监控和激励等重要作用,它是一种价值评判活动,制约着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是校本课程开发成败的关键环节。

首先,中小学校长要建立健全校本课程促进校本课程本身、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诊断课程、修正课程,确认校本课程的开发价值。其次,要定向,即根据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正确设定评价标准。再次,要校正,即运用评价调适不正确的、偏离校本课程开发目标的实施行为。最后,要努力把校本课程评价引导到“注重发展评价、注重综合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强调质性评价、强调多元评价”的正确轨道上来。

(九)重建学校文化,营造校本课程发展环境

加拿大学者富兰认为:重大的改革不是在实施单向的革新,而是在变革学校的文化和结构。课程领导最根本的目的是试图改造学校文化,形成一种合作分享的组织文化,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内部所形成的为其成员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和共同的作风的总和。学校文化可分组织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环境文化。虽然人创造了文化,但文化一旦形成,也就反过来以隐性的方式,深刻地影响、塑造和改变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大多数学校文化成为考试文化、应试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并非像学校获得课程自主权那么简单,需要学校以异于以往的组织、运作、态度及知能来从事,这会波及各部门各人员的权责、利益、习性、互动方式及价值观,不只是一种文化的改造与重塑。校本课程需要民主、合作、学习、创新的学校文化与之相适应。从控制的课程文化转向自我负责的课程文化。那种把校本课程嵌入旧课程文化的做法,只能使校本课程开发流于形式。

中小学校长应从学校文化的反思与重建入手,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文化建设。

第一,营造校本课程的教师文化。学校文化的转型,其根本在于教师文化的革新。传统的教师文化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的特征。教师文化的封闭性和保守性会对校本课程的推行造成阻碍。因而校长要着力营造开放的、合作的教师文化。鼓励和支持教师反思,寻找校本课程发展的同行者,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加专业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课堂负责,对学生负责。

第二,营造校本课程的课程实施文化。重视营造一种合作、对话、探究的课程文化。在课程实施上,体现以参与、合作、理解、体验等为标志的校本课程实施文化。

第三,营造校本课程的学生文化。倡导平等、合作和交流的学生文化。“从小教育学生具有自我负责的精神,自己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善于和同伴合作进行探索和学习,无论事情做对做错都能对结果负责。”

(十)建立学校与社区、家长的对话渠道,构建校本课程开发保障机制

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构建相应的保障体系,以保证课程顺利实施和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校本课程需要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如果没有家长、社区的支持难以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涉及学校教育体系的变革,而且涉及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不仅需要转变相关教育主体的教育意识,而且需要更多的时间操作与物质的支持。校本课程的保障体系由观念、制度、操作和物质四个层面构成。这四个功能各异而密切联系的层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指向校本课程开发的终极目标。

中小学校长要着力建立学校—社区、学校—家长的对话、合作机制,争取社区、家长的支持,发展校本课程公共关系;广泛宣传开设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更新教职工观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组织教职工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导向机制、自我约束机制和督评机制,引发教师的内在动力,让教师根据学校的校本课程规划和任务,自主制定开发计划,实施自我控制,实现自我管理,达到自我完善。

参考文献:

[1]张碧娟.校长教学领导之理论与实施[M].台湾淡江大学.教育改革与转型──领导角色.师资培育.伙伴关系学术研究讨会论文集[C].2000.

[2]FullanM(withStiegelbauerS).TheNewMeaningofEdueationalChange.NewYork:TheachersCollegePress/OSIEPreess,1991.169.

[3]欧用生,杨慧文.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两岸的观点[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8.84.

[4]乔治A比彻姆.课程理论[M].黄明皖,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39.

[5]顾书明.校本课程发展与教师教育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1,(9).

[6]教师教育课程严重滞后改革时间表初步确定[N].新闻晨报,20051026.

[7]崔允?t.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的调研报告[J].全球教育展望,2002,(5).

[8]MarshC,DayC,HannayL,McCutcheonG.ReconceptualizingSchool-basedCurriculumDevelopment[Z].London:TheFalmerPress.1990.57.

[9]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应用和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35.

[10]Fullan,M??(withStiegelbauer,S.).TheNewMeaningofEdueationChange.NewYork:TeachersCollegePress/OSIEPress,1991.169.

[11]林一钢,何强.学校课程领导、组织文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5,(7).

校本学习范文篇9

为了更好的落实与实施《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构建与实施的研究》,我校成立了校本教研组织管理机构,由校长担任组长,教导担任副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的三级教研网络机制;构建《山前小学校本教研制度》,制定《山前小学校本教研构建与实施方案》,使校本教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进行校本培训与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学期初,学校课题组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与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如①学习《晋江市校本教研构建与实施》的方案;②学习《东石镇校本教研构建与实施》的方案;③学习语数新课程标准制定;④制定学习《山前小学校本教研构建与实施方案》;⑤制定学习《山前小学校本教研制度》;⑥根据教委各周安排培训内容进行学习培训;⑦选派教师到福州参与“智慧.互动.成长”语文科名师展示活动,回校后进行传达;⑧积极选派教师参与兄弟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回校后进行传达汇报;⑨邀请晋江市进修学校课题组总负责人姚永宁副校长到校进行校本教研专题讲座。通过以上的学习让全体教师知道了解校本教研的方式与方向,为下一步的学校的校本教研打下扎实的基础。组织学科成员进行学习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杂志和刊物,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已的理论知识,学习了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拓展了老师们的知识面,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为教研组更好的进行教学教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认真做好问题单的记录与交流

为了更好的进行校本教研,确实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困惑,落实“自下而上”的校本教研方式,在学期初,各教研组让各学科教师对自已在教育教学过程的遇到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整理并写在教育教学问题单上,然后利用每周三、周四的教研时间或学校QQ群进行学习交流、探讨研究,并对问题进行初步的诊断,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对教研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后进行梳理、筛选,取出较有共性的问题进行二次诊断,提升形成学校的校本小专题进行研究,确定校本小专题后组织引导老师们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把学习的观点与体会记录在校本教研学习文献摘要记录单上,然后进行校本教研研讨活动,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教研组讨论后的策略进行集体备课,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进行策略的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积极的关注课堂教学效率,并及时地进行评课及教学反思,检查教学策略运用的成效,梳理课堂教学中的得失,捕捉教学过程中的有价值的新问题。我校本学期的校本教研专题《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法效率》、《如何指导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提问题的研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三、同伴互助共学共长

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学校里有多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他们是学校的财富。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幅射带头作用,使学校的老师共同成长,课题组对全校教师进行“优化组合”,以“常规课”“师徒结对课”“骨干示范课”“研讨课”“验证课”“外出学习回校汇报活动”等进行交流学习。为了使新教师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学期教务组组织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定出“传、帮、带”计划,学期初组织新教师进行教材的学习,新老教师共同进行教学设计,进行“师徒结对课”探讨交流学习,并在第四周进行跟班听课,结合课堂上出现的难点、重点问题与新教师进行探讨,给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意见与建议。充分发挥青年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学校第八、第九周组织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进行“示范课”“研讨课”的教学公开研讨活动,给新教师的教学提供范例,本学期三位新教师在第十四周的课堂教学汇报课受到兄弟学校一致好评。“外出学习回校汇报活动”本学期学校充分落实“走出去”的策略,选派教师到福州观摩“智慧.互动.成长”语文科名师展示活动,回校后,听课教师撰写听课心得与老师们进行传达与交流;为了验证策略的有效性,课题组进行集体备课,在第十六周进行三节课例验证课,通过集体评议,进行教学反思,分析总结策略,并要求老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加以运用与总结。

四、积极撰写教学反思与教学案例

为了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落实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专题研讨,及时把握课堂教学方向,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捕捉教学过程中的有价值的问题,课题组要求每位老师立足于课堂教学,每周进行一次教学反思,每学期撰写不少于三篇的教学案例,并与同学段(教研组)的老师进行思维的碰撞,分析得失,不断地探索、运用、总结,为后继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

五、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校本学习范文篇10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更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一只方舟。因此,做好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要,下面将我校本年开展的校本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制度保证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校本培训工作,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把校本培训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校加强了对校本培训过程的管理,做到了培训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讲稿,听课教师有笔记,学校有记录和信息反馈记载。通过多种形式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对教师产生激励作用。

二、校本培训内容丰富多彩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警钟长鸣。学校建立了政治和业务学习的周一例会制度,定期组织教师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各级师德典型的事迹、素质教育理论和新课程理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观念,提升每位教师的师德外水准,努力提高每位领导和老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2、狠抓了基本技能训练,提高了教学艺术。在了解与分析学生的技能、班级日常管理技能、、教学设计的技能、电化教学技能等方面有了重大的收获。

3、新课程理念培训。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为此,本年度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任务来抓。重点学习“新课程标准”,加强通识培训。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培训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二是确保培训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培训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及时向教研组、教科室传达先进思想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抓好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想方设法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平时参加外出学习,学校给调课,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安心学习;节假日外出学习,学校负责给予补助,为教师的学习提供服务及经济补贴。

5、教研组定期活动(每二周一次)。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教研组经常安排教研公开课,进行案例分析,使评课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本年度校本培训工作的反思

1、教师的理论学习仍要加强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