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学教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2 03:25:32

眼科学教学论文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1

关键词:大数据;眼科教学;体系建设;数据模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建立高素质的医疗服务团队,为医疗服务水平的关键[1]。医生这一职业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从走进医学院的那一天开始,就注定了将要面临一生的学习生涯,在校学习基础知识,走出校门理论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具有足够的临床经验才能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有更加准确的判断[2]。在临床教学中,帮助年轻医生、实习医生掌握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成为提高医生业务能力水平的第一要务。眼科是临床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但无论是中医或西医专业教材中,眼科是一门小学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都不是很高,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实践经验不够丰富,严重影响临床教学效果[3]。临床眼科大数据中,只有1%被运用到临床教学中,其余的99%如果能被很好的利用,进行数据整合,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对培养眼科专业人才、提升临床医生的专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通过探讨临床医疗大数据技术与眼科教学之间的关系,建设健全眼科教学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眼科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

眼科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内容主要包括对视觉器官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诊断、治疗、预防和康复。眼球拥有人体最复杂的神经结构,功能也较为复杂。眼睛为全身的重要组成部分,眼科学与其它学科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与多学科有所交叉,眼科这种独立性与交叉性学科特点使其与其它临床学科教学存在差异[4]。眼科作为一门小学科,专业性强,疾病种类复杂,治疗方式复杂,手术视野较小,操作要求精细,学生走入医学院校学习,只是为成为合格的眼科医生的第一步,所有学生毕业后都要走入临床。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医院眼科的师资力量、设备、资源还存在很多欠缺,特别在基层医院工作的医生,没有正规的培训,很多医生都是在工作中学习提高,导致眼科医生专业技术水平还存在很多弊端,这种方式并不利于他们成为一名专业的、合格的眼科医生。

二眼科信息技术的应用

对于眼科的医生来说,眼科图像的检查结果是医疗信息技术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眼科影响系统为眼科专家编写的一套管理系统软件,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医生们可轻松管理眼科影响检查设备及影响检查数据。眼科管理系统可以与病例系统、医院信息系统整合起来,通过眼科信息管理系统,眼科医生进行患者档案采集、存储、运输等,方便了医生的出诊流程[5]。眼科电子病例系统在临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医生通过网络系统对患者的信息进行电子化记录,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治疗方法等详细信息,整个信息内容涉及病人信息的每一个流程,在医疗中,可将信息源整合,满足医院管理及法律的需求。

三临床大数据的应用情况分析

大数据一词最早应用于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咨询,其包括大量的数据资料,多到难以通过现有的主流软件进行整合。大数据处理技术与传统数据教育现代化•2016教育现代化•2017年8月第2134期173课程与教学处理模式无明显差异,但大数据处理体积较庞大,不像传统的数据结构化数据占的比重较多,大数据往往都是非结构化数据,所以在处理大数据时需借助专业的大数据处理器进行分布式工作。并行处理器可以对数据进行一步一步的查询、分解和分析,将这些任务分配给不同的节点,提高并行处理能力。大数据技术对数据的处理主要分为映射和简化两个过程。经大数据技术的映射和简化过程,可以对大量数据进行一定的规则分割、分解计算,汇总结果。完成海量数据的并行处理。数据分解的目的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割、分割无数块的大量数据,再将大量数据送到相匹配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数据融合是通过并行得到的结果,再通过合并、计算得到最终的结果。目前,从我国的各大医院执行的几年信息化建设来看,大部分已经完成了电子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各系统的收集信息是准确的,但医院的临床数据较大,所涉及部门的收集信息数据多少、系统利用是一个大问题。在这种情况临床“大数据”技术出现,临床上的“大数据”就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模式来处理临床操作中的实际问题,首先通过医院现有的数据采集系统,经过数据整合至统一的数据处理模块,之后将收集到的大量临床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以“大数据”的服务器,并行处理机分解,发送到每个节点的计算和处理,然后根据一定的规则从大量捕捉和总结选择的数据相似的项目,通过分类和排序,将得到一个更具代表性结果。未来数字化医院发展的目标是临床大数据,是未来医疗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临床大数据的应用可以大大的节省人工筛选和统计信息的过程,通过临床大数据的整合与分类使临床信息更加准确和真实,数据量也能得到更大的处理。在临床教学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建立一个覆盖临床系统、教学系统、科研系统的“大数据”模式产生的所有数据,该模型可用于分类眼部疾病,使医院眼科记录不仅是停留在一个病人,而是可以从更高层次的分析挖掘疾病的机制和治疗,有大量的数据支持,真的能改变过去的临床教学和研究数据的临床应用。

四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眼科教学体系建设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未进入临床的学生难以获得临床资料,查找资料时需要查询多种媒介进行查询,查找各种书籍,对于有些问题需要观摩老师现场教学,由于多种原因的限制,学生能够直接接受老师现场教学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文献查阅经常会出现漏查的现象,影响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应用临床大数据进行眼科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根据大数据的分类和整理特点,学生通过大数据分类能够更方便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临床教学中心转为学生,临床大数据使学生能够查阅老师的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全面,真实模拟疾病的诊治过程,进而使教学形式更加自由,教学效果更加完美。传统教学中,学生们在实习过程,经常是由1名老师带几名学生,这种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每一位教师只能从自己擅长的工作教授学生一些知识,不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此过程中需要老师认真讲解,学生耐心听讲,需要很长时间及精力去学习。临床大数据教学模式的变革,完全改变了传统的老师带学生的模式。基于临床大数据教学模式变革,实现了学生多角度的病例诊断与治疗信息的查询,学习时间不再受到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查新自己需要的临床资料,即便老师不在身边学生也可自主的学习,通过大数据学生还可学到其他眼科方向的专家诊断的案例,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知识,使学生真正做到全面发展。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对不同时间、不同数据进行分类整合,根据整合结果进行资料查询。例如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对眼科患者发生医院性感染原因、机率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时,往往是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临床大夫的多年临床经验进行主观的判断。通过临床大数据中可调出患者微生物培养结果,医生可根据此结果进行诊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临床大数据进一步查询,能够更加深刻的对当时临床医生的诊断进行分析。通过大数据还可对眼科疾病进行分类、整合,利于学生独自调取患者的完整信息,也可查询某一类病症的信息,方便学生更加全面的接触到医院的相关信息,使教学内容更加全面。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眼科相关的眼科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系统不断优化,“大数据”将会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于临床,利于对眼科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眼科临床大数据的眼科信息技术系统应用于眼科临床教学中,利于培养眼科专业人才,提高临床医生的专业能力与专业素养,为眼科学生、医生、专家提供大量的自主学习的信息资源。

作者:穆塔里甫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朱冉,程蕾,宋超.浅议现代技术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30):147-148.

[2]袁容娣.眼科学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2):1738-1739.

[3]陈冬雪.浅析中医眼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77):158-159.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2

在“案例为基础,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引用了以“团队”为基础(TBL,TeambasedLearning)的教学方法。TBL教学法是由LarryKMichaelsen在2002年提出的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促进团队协作精神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其形式多种多样,主要以教师授课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2,3]。每节课我们将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将个人查阅资料进行讨论和总结,课堂上由各小组代表发言,组间辩论、抢答等形式的进行知识的汇报,讨论后教师根据授课内容总结知识点及解答学生问题,课后再次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完成自我总结及组内总结。TBL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PBL教学法的不足,同时也更加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TBL中发言、辩论及抢答等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对培养学生相互交流,增强自信心、表达、演讲的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TBL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的及教学理念,突出眼科学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学生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我们将每个同学在每节课分为不同的组,而非始终保持原有分组,这更能培养个人的沟通及表达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班集体凝聚力,在无形中进一步提高整个班级的综合素质。

2多媒体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已成为被广大师生所接受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语音、图像及视频等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呈现,有效的替代了传统教学中静态及平面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更易接受和理解。多媒体教学运用于眼科,解决了眼球解剖结构、眼科体征等学生难以通过平面的图片进行理解学习的困难,解决了眼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现象。比如说眼外肌及眼球运动教学中各眼外肌运用的主要、次要作用,以及房水循环过程、视网膜循环等都是眼科学中重点及难点,学生很难理解并且易混淆。我们采用三维成像塑造了眼球模型,采用flas模拟眼球运动、房水流出途径及视网膜血管的分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了解了解剖关系,便于增强理解。白内障手术过程及青光眼房角检查等则采用播放手术及检查视频的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的获取信息,同时,教师还将学生必须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采用条理化、表格化及系统化的形式,使得原来抽象的课程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易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多媒体教学还有利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也使教师教学思路清晰连贯、授课更流畅、内容更丰富,提高教学质量。

3互联网是眼科学的另一本教科书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3

关键词: 视光学 斜视弱视学 课程设置

眼视光学是于上世纪80年代在我国创立并迅速崛起的新兴学科,眼视光学作为眼科学的分支,并逐渐与眼科学的思想与教学实践及服务内容出现差异,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力的健康,视光学教育的发展开始空前繁荣。温州医学院于1988年率先建立我国第一个眼视光学专业,1993年起招收临床医学眼视光学专业本科生。目前我国已有温州医学院、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近20余所高校先后建立或正筹建眼视光学系或专业[1],该专业在全国每年招生已达数百人。由于我国眼视光学的高等教育从上世纪末才刚起步[2],因此在教学广度和深度上不能充分反映眼视光学或眼科学专业的特点,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眼科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现阶段由于社会和国家对于眼视光专业人才的需求,我国的视光学教育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以温州医学院的医学视光教育类型为代表,另一种以在综合性理工科院校开设的视光学技术为代表。我校的视光学教育就是在3年制视光学技术教育的基础上逐渐提升为以视光材料为方向的材料学专业。自2005年以来,我校已在2003级―2007级4个年级眼视光学技术专业400余名专科生单独设置了《斜视弱视学》课程。实践表明,开设这门课程,对完善眼视光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转换教学模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意义。我将4余年来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经验报告如下。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情况

1.教学目的

本课程主要介绍眼外肌的解剖生理,常见斜视、弱视的临床表现,检查与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先天性眼球震颤的基本知识及其常用的治疗方法。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斜视、弱视检查与诊断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以及斜视、弱视引起的双眼视觉异常及简要处理,以适应视光学临床工作的需要,为由基础的眼镜验配工向视光师的角色逐渐转变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2.教学对象

3年制眼视光专业专科生于2005年将本课程列为选修课程,后调整为必修课程,一般开课于修完《眼科学》、《眼屈光学》、《双眼视觉学》后,进入临床实习前的第3学年第1学期。

3.内容与学时分配

主要讲授内容为眼外肌的解剖生理,斜视弱视的基本理论知识、斜视弱视常见类型的处理原则,简要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常用斜视手术方法,理论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12学时,共计32学时。为了便于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分配在开设课程的第二年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实践教学的课时量,编写并修订了《斜视弱视学》实验指导。内容与学时分配见表1。

表1 斜视弱视学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4.教学方法

(1)实现理论教学手段现代化。由于斜视弱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特别是眼外肌生理比较抽象、枯燥,单纯的文字教材和口头讲授很难将复杂的原理讲解清楚,不易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不同,对于前期基础课程知识掌握不牢固的学生而言,本课程的内容更不易于理解和掌握。因此,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全部采用图文并茂、动画制作的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同时辅以实物演示、操作录像观摩等手段讲解,必要时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具有直观化、形象化和启发性等特点。

(2)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课程的教学关键。根据各章节内容的特点,编写了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实验手册,对斜视弱视常用的检查方法和基本技能操作进行详尽的介绍。同时增加课内实验课时数,进行分组实践教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动手操作或实况观摩,让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的动手能力培训机会。在课内实践教学中力争让每位学生掌握基本的斜视、弱视及与斜弱视有关的双眼视觉异常的检查方法及判断标准。另外,在实际的教学中考虑到工科学生与医科学生知识背景和就业需求的差异,更加注重用光学手段解决斜视弱视等双眼视觉问题。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教学中,设立双眼视觉与斜视弱视学专业实验室,配置10余台功能齐全的综合验光仪,8台裂隙灯显微镜,2台同视机,若干台综合弱视治疗仪,以及双眼视觉检查仪器及棱镜、笔灯等若干小设备供学生实践操作。实验室实行业余时间开放,并安排具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现场指导。同时安排学生进入眼科临床接触斜视弱视的患者,并对斜弱视的患者进行检查和初步诊断,尝试用非医疗的光学手段进行治疗,做到学以致用。

5.考核要求

理论与技能相结合进行考核。其理论考核内容主要为眼外肌生理,斜视弱视的基本临床表现及常见斜视弱视的治疗方法,斜视弱视常用诊断实践操作技术的应用及检查结果的纪录等。

二、教学效果

自2005年本课程开设以来,受到修习该课程的600名学生普遍欢迎,对600名学生进行教学情况反馈意见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开设本课程总体评价良好,认为本课程适时、实用,能有效地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大大增强高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对今后的就业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调查中本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课程是否作为前期课程的补充和延伸,教学计划、理论实践教学比例安排的满意度,理论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实践课教学内容的满意度,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考核方法的满意度,课程讲授的内容新颖度等都在85%以上,对于本课程学习感到收获比较大的几个方面是提高了视光学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拓展了专业知识结构,为日后的实际工作拓宽了思路,更适应视光师的发展要求。

三、讨论

1.设置本课程是眼视光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我国眼视光学成功地将传统的医学教育和现代的眼视光学专业进行有机整合[3],医学院校的视光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具有医学背景、理工医结合、整合眼科学和视光学等学科知识,能够承担视觉保健、眼病预防和临床诊治的复合型专业人才[4]。作为以理工科为背景的眼视光学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以技术应用为主,面向更为广泛的就业形式和场所,为基层的眼科视光学服务,这也是我国基础保健眼保健的重要环节。

2.实施本教学建设与改革是完善学科建设的需要

目前,我国已开设从专科到博士各层次的眼科学、眼视光学专业,以培养眼科临床医生为目标的医学院校达数十家,开设本课程有着较广泛的教学对象。同时,专业分工更加细致,使得眼科学与视光学的发展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工科院校不具备良好的医疗背景及资源,但是在视光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上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我们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时分配上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时间与内容,重点培养学生掌握斜弱视基本的检查与操作技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更贴切符合未来视光师的发展要求与发展方向。我校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校企结合的办学思路得到了企业及相关教育人士的高度认同。开设本课程正是基于社会对于人类健康及眼保健的需求,在视光人才的培养途径上作出的教学实践的探索与完善。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也有利于提高眼科视光学的教学质量,对培养实用型眼视光人才具有促进作用。

随着该课程开设次数的不断增加,一些问题,如理论教学的教材适用性不强,与现有的三年制工科背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有一些不符,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化问题等在实践中得到解决。通过增加实验仪器,与生产企业加强合作建立企业学校、共建专业实验室等方式,不断优化实验室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和规范的实践环境。其他不足之处有待今后在教学改革中进一步调整、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林雷,瞿佳.我国眼视光学的崛起对高校学科建设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3):1.

[2]刘祖国,陈翔,林智等.我国眼科视光学教育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6):21-22.

[3]David A.Heath.视光学教育:中国需要、全球关注[J].眼视光学杂志,2000,(1):5.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眼科;外籍学生;双语教学

苏州大学医学部自2008年起招收印度籍和巴基斯坦籍医学本科生及研究生,对于授课教师分次分批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作者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获基金资助赴美分别在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作为访问学者及克利夫兰诊所博士后工作两年,期间充分了解了这两所美国一流医院的眼科医生培训模式,回国后着手参与及负责部分外籍学生的授课及实习等教学任务。在我们教研室所有老师的努力下,开始在外籍医学生四年级本科授课及见习教学中尝试使用双语教学,为下一步在研究生阶段时采用双语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现总结成文与大家分享,也激励我们在将来的眼科学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和改进。

1教学对象和内容

教学对象为苏州大学医学部外籍本科生,主要来自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母语为英语,因此同学们的公共英语基础均很好,但眼科专业词汇不足。教学内容为眼科学总论及各个病种各论,授课为48学时,临床见习60学时。按中英文1:4的比例讲授,讲课前我们将自编打印的眼科中英文词汇对照表发给同学,让其了解速记10分钟,讲课中随时对照表格。讲课结束前15分钟自由发言,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同学对双语上课的评价及意见建议。

2教学效果

根据课后的学生调查表明:54.5%的同学对双语教学抱有极大的兴趣,认为双语教学可以提高眼科中英文专业词汇量,上课更容易集中注意力,促进对眼科理论和操作知识的理解,双语教学方式完全成功。33%的同学认为速记10分钟时间过短,如果能课前通过微信或者电子邮件将眼科词汇中英文对照表传给同学们,先预习眼科英文词汇,上课效果会更好,认为双语教学方式基本成功,但仍需改进。12.5%的同学认为上课时一味专注于眼科中文词汇的理解,反而干扰了授课内容的掌握,认为双语教学方式基本不成功。

3教学经验和总结

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中在非语言类专业中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的各门学科的教学方式。双语教学在我国各大医学院校教学中已经广泛开展,但针对外籍学生的以英语教学为主,辅助以一定量的中文教学的双语教学模式还未见大量报道。随着我国的进一步开放,医疗卫生事业也日益与国际接轨,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医学院校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1]要具备国际竞争力,要吸引外籍医学生来我校就读,不但师资必须具备较好的专业外语水平,良好的外语沟通能力和专业领域内的学术交流能力,而且在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要适当加入一部分中文教学,这样能使得外籍医学生在学业完成时能有一定的医学中文交流能力,对其今后在中国或者本国从医将非常有利。传统英语教学下培养出来的外籍医学生,其医学专业水平往往有两个缺陷,即公共英语强而医学专业英语弱,英语交流能力强而中文除了日常简单词汇几乎一无所知。双语教学的运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两个弱点。[2]在眼科教学中适当采用双语教学能提高同学的眼科专业英语水平,利用笔者在美国期间接触到的美国医学院培养模式和方法,[3]首先在见习中运用双语教学能更有利于师生之间互相交流,使同学们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尽快掌握眼科英语及专业知识,其中一部分对中文感兴趣并且有志于毕业后在中国继续深造的外籍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眼科外籍学生双语授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我们也在探索当中,在经过一定课时的尝试后,有许多值得总结和改进的地方:(1)我们认为双语课对授课教师有很高的要求,教师本身的英语专业知识和口语水平是关键。要上好一堂双语课,教师在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双语课的备课时间往往是普通课的数倍,教师要花费很大精力才能上好一堂双语课,而备课和上课本身对教师来讲也是一个提高自身专业英语水平的过程。(2)我们发现现在外籍学生对医学中文学习的热情非常高,这是推广双语教学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但同学们眼科专业中文词汇的贫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的进一步开展。正如在课后调查中同学们反映的那样,上课开始前10分钟速记眼科专业中英语词汇时间过短,授课过程中对老师所讲的内容尽管听讲得非常认真,对于其中穿插的中文授课部分仍是一知半解,往往需要老师再用中英文重复数遍方才理解,这样既费时又达不到效果。所以在随后的双语授课中我们进行了改进,在大课结束时就告诉同学下一次课的主要内容,需要掌握的中英语专业单词通过邮件提前传给同学们,[4]要求同学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这样以后,双语课的效果就有了很大的提高。(3)我们尽量营造轻松活泼的授课氛围,在授课过程中我们有意增加互动性,即适当减少老师讲课的时间,增加与同学交流的时间,给同学用中文进行简单的眼科专业交流的机会,这样,一方面使同学在上课中有了更多主动参与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同学的中文口语能力。[5](4)在双语授课尝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比较棘手的困难是目前还没有一本针对外籍医学生的眼科双语教材,我们在上课中所用的均为外文原版教材,并不完全适合目前的医学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苏州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二系眼科教研室正在着手尝试编写部分眼科双语教辅材料。双语教学在我国大多数对外籍学生招生的医学院校逐步开展起来,在促进学生的中英文医学专业水平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尝试将其运用于眼科教学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也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我们只有更加理性地运用这一教学手段,才能使这一方法更好地为外籍医学生的眼科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何为民,邓应平.我国眼科学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展望[J].国际眼科杂志,2007.7(3):854-856.

[2]徐杰军.影响临床医学教师能力的非专业因素[J].西北医学教育,2002.10:5.

[3]杨玉萍,王平,刘流,等.中美住院医师主要培训模式的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与教育,2008.7:111-112.

[4]季泽桂,魏喜全,纪华,等.网络教育资源与医学专业课堂教学[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17(6):368-370.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5

关键词:眼科教学;教学方法

眼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常因眼部解剖及生理功能的复杂性,使学生不易理解,加之授课内容量大、课时相对少,常常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怎样在有限课时内,让基础、重点、难点、前沿的知识在课堂上全面开花,我们根据本科阶段眼科学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同时结合案例法,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对眼科学习兴趣。我们在眼科教学中,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实施综合教学模式、借鉴多种教学经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多媒体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

1.1 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眼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涉及的医学概念较多,且以形态为主,学生常难以理解。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使原来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学生易于理解、记忆。例如:在讲述眼的组织解剖结构时,可用多媒体课件录像方式动态演示眼的内部结构,帮助学生理解眼的解剖结构[1]。比如讲述房水循环过程、视网膜循环等,我们可采用Flas展现房水流出途径及视网膜血管的分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了解解剖关系,便于增强理解。许多眼科疾病都需要手术治疗,白内障手术过程及抗青光眼手术等则采用播放手术视频的形式,手术视频要清晰,可剪切,重点突出,让学生更直观的获取信息,同时对眼部的解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可将易混淆的知识点采用条理化、表格化及系统化的形式,使得原来抽象的课程内容变得生动形象,易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

多媒体大大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条件[2]。我们上课时要准确把握时间,掌握好课堂节奏,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只有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遵循其设计与制作的原则,科学把握它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我们课前必须花精力制作并应用多媒体课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文字说明和图像解说,以及必要的手术视频,能够为学生讲解微小以及精细的眼疾变化,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2以"案例为基础,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眼科学本身为操作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缺少变化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我们应用了"案例式"及"以问题为基础"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相结合的教学法。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关键点上对学生进行提示、启发和引导,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3,4]。

PBL的形式可多样[5],比如:开展病例讨论,以常见临床病例为基础,可先集体讨论,再查阅书籍、文献及网络资源,最后老师解答。我们可在每节课末布置作业,用书面或者幻灯片的形式提供眼科相应病种的典型案例、学习重点及问题,课后进行课程预习及自学讨论,下节课堂上提问,授课后学生再次对案例进行总结、提问并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如:在前葡萄膜炎的教学中,列出患者主诉,给出三幅均表现为"眼红" 的不同眼前节照相图 (分别为:前葡萄膜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结膜炎),让学生课下分析这三种疾病的不同体征,其诊断依据,主要鉴别点及治疗方案,同时让学生查阅资料以了解该疾病的最新进展。

我们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收集资料,讨论问题,教师总结"的教学步骤,促进学生自学,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被动接受的煎熬变为主动思考的享受。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亦促使教师不断更新眼科最新知识,掌握前沿诊疗技术从而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学生的新思想、新发现也会给教师启发,教学相长,教师自身业务水平也会在教学中不断提高。

3采用互动式教学

3.1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 老师通过启发、提出问题等方法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对所学知识的不足之处予以加强。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探索疾病上,让其学会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方法,尽量让学生自己发现阳性体征主动思考、总结。在每次结合临床病例的分析及提问互动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回答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改变了以往被动式接收知识的模式[6]。

3.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理论的讲述与实际问题的分析相联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应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学习,作为课程学习辅助手段,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掌握重要信息和资源,处理复杂的概念。例如屈光不正这一章节,由于大多数学生本身就是屈光不正患者,通过讲解基础知识,学生能够快速领悟和掌握屈光不正的症状和体征,并对相应的治疗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讲解下飞秒激光治疗近视的原理和适用人群这些眼科新进展知识。

4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

4.1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书本及教师传授的知识有限,如今互联网则是另一本比眼科学课本更新更快、内容更多的眼科学教材。互联网丰富的眼科信息补充了教科书的不足,且资源广泛、查询方便、数量庞大等特点可使学生快速获得知识,进一步理解课堂中所学习的内容,但是互联网上的资料庞杂,有的也缺乏真实性,且过多的资源也给学生检索和利用资料带来了不便和时间的浪费 。眼科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利用:①精品课程,温州医科大学有眼科学精品课程,精品课程是具有专业的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②专业网站,包括各种国内外眼科专业杂志、医学中心、专题学习网站、Ophtha1mology,Journal of Glaucoma等国际著名眼科杂志的网站等。学生在课外时间可以利用上述教学资源进行积极的自学,拓展在眼科学方面的视野[7]。

4.2 我们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解决问题入手,充分利用多种信息资源,如图书馆和网络等查找相关书籍、文献,教会学生常用的一些文献检索方法,包括中国知网、维普及PubMed的简单的检索方法,有助于其迅速而精确的获取想要的知识及眼科最新的进展。同时,我们建立眼科学习群,微信群和QQ群,将眼科带教老师和眼科学生加入学习群中,及时跟踪眼科相关学术研究的主要方向及热点,将眼科相关知识、最新进展等内容于群共享以方便教师、学生共同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眼科的兴趣及自主性,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知识面,根本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我们在眼科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录像、幻灯片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同时结合案例教学,利用网络信息化平台,使得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学习资源得到了大家的共享,增大了信息量,有利于开展直观、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眼科教学中合理应用上述多种教学方法,各种方法间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避免了单一的某种教学方法的缺陷,能够更好地提高眼科学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不但掌握了眼科专业知识,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现代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刘莹.《眼科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8,28(4):449-450.

[2]朱子诚,柯根杰,温跃春,等.多媒体在眼科教学中的问题与探讨[J].实用防盲技术,2010,5(4):173-174.

[3]崔洪雨,刘丹,曲巍,等.PBL教学模式在眼科学教学中的实践[J].国际眼科杂志,2014,14(7),1303-1306.

[4]邓禹.PBL教学模式在眼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与实践[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2014,4(2):34-36.

[5]蓝倩倩,李敏,曾思明.眼科教学改革与优化的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6):1094-1096.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6

关键词《中医眼科学》;教学质量;方法和措施

《中医眼科学》是中医学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临床学科,但与其他临床学科(如内、外、妇、儿)相比,存在课时分配较少,教学内容繁多,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对小学科也不够重视等问题,以致于教学过程中易出现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牢,临床实习过程中动手能力不强等问题。因此,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吸收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很有必要的。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激发学生兴趣,开展中西医结合教学

《中医眼科学》有其完善的辨病辨证论治体系,且“五轮辨证”独具特色,针对眼部疾病,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临床疗效确切。但现今眼科技术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因此,可以把现代医学眼科临床新技术的内容融入到授课中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大有裨益。中西医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但可以互相补充,优势互补。课堂上可以通过临床实际病例的例举、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葡萄膜炎属免疫性疾病,一般发病急、并发症多、预后差,单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难以及时控制病情,西医多应用激素治疗,而长期服用激素又会有诸多副作用,故临床上对本病常采用散瞳及激素控制炎症,用中医中药调节人体免疫力,从而提高疗效,尽快治愈疾病,并可减少激素的用量,降低副作用。

2明确学习目的,增强社会需求意识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急剧变革,社会因素和情绪刺激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随之产生的心身疾病也随之增多[1]。与心身疾病有关的眼科病症如青光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视瞻有色)、视觉疲劳(肝劳)等也增多。同时,随着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及交通工具的发达,随之而来的意外伤害增多,眼部受到伤害的机会尤为突出,除直接损伤外,还可由颅脑外伤导致视神经萎缩(青盲)等。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增多而出现的老年病增加,眼科方面如老年性白内障(圆翳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瞻昏渺)等呈高发趋势。另外,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保健的愿望及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如眼部美容、视力保健等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总之,未来与眼科密切相关的热点医学———心身医学、老年医学、康复医学是《中医眼科学》能发挥其特长与优势的领域。因此,学习《中医眼科学》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3改革教学手段,实施多元化教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临床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熟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利用先进的网络平台,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根据《中医眼科学》教学特点及大纲要求,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思路,尽可能利用好模拟标本、教学挂图等。因为眼科学是以形态学为主的临床学科,所以要灵活使用多媒体,在课件中通过典型图片、教学动画和视频短片等展示,将课堂理论讲授与临床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更趋直观。因此,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可向学生提供大量感性材料,化抽象为形象,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2]。

4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医眼科学》学科的实践操作性较强,很多学生到临床实习后对眼科的常用检查设备和操作技术都不太熟悉。所以完善眼科常用教学设备、加强实验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实验课要制定明确的实验目的及实验要求,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先讲解示范,示教时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教材上的知识结合起来,讲清操作要点。然后同学们分组练习,下课前随意抽取一组同学示范操作,然后由观看学生指出不足和缺点,最后由教师做出小结。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充分掌握眼科常用检查和操作方法,使其操作规范化,为以后临床实践打下基础。同时,增加临床见习机会也是学好该门课程的重要环节。在讲授《中医眼科学》课程期间,合理安排临床见习,使学生尽早熟悉眼科临床的工作流程,掌握一些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及一些急重眼病的处理原则和措施。期间应选配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医生作为带教老师。带教老师需从临床资料的收集、专科检查、诊疗方案等方面对疾病作系统地讲解,以便学生真正掌握该病的治疗思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中医眼科学》教学目标是深化学生对眼科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临床思维,提高学生的临床诊疗技能,为日后的医疗工作打下理论和实践基础,而扎实的理论功底及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霍勤.提高中医眼科学教学质量方法和措施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7,26(3):43-44.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医眼科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R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1-0027-02

1研究目的

中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中医人才。实践教学是中医高素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中医眼科学是国内中医院校各专业本专科生常规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部分院校已开展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多数研究只重视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而缺乏对学生实践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在分析总结国内外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新趋势及弊端的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法,对中医眼科学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研究,并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以山东中医药大学学习中医眼科学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2.2随机分组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将两个教学班见习同学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选用高等教育“十五”部级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见习学时均为4学时。对照组采取传统见习授课法,讲解眼科常用检查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后归纳总结;对照组采用典型案例实践教学法带教。

2.3研究方法在见习带教过程中首先对学生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镜等眼科基本检查项目的学习和训练,使其掌握眼科常用检查基本操作方法,培训学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

在此基础上,引入案例教学法。教师根据见习教学目标、任务,结合所选典型案例,指导学生参与病人的诊疗全过程,引导学生自己询问病史、提炼主诉,围绕案例展开病例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观察阳性体征,归纳疾病证候特点,为明确诊断应作哪些辅助检查,如何明确诊断,针对案例怎样制定治疗方案等。使学生对该病的发病特点、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等有系统认识。通过教师的指导,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培训学生理论联系临床实践能力。

2.4效果评价采用传统笔试方式,对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如考分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两组教学效果。

3研究结果

将案例教学法班学生考核成绩与传统教学班学生成绩进行比较,两班教学学时相同、试题难易程度相同,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

结果显示:案例教学法班学生期末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班,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4研究结论

案例教学在中医眼科实践教学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4.1改革中医眼科学实践教学方法中医眼科学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研究针对中医眼科学学科特点及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忽视实践教学、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脱节、学生I临床实践机会匮乏等实际问题,改革传统临床实践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法,强化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训,以改进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2利于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培养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时选取形象直观、而又紧扣临床实际的典型案例,以案例为核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对病人的诊疗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围绕典型案例,组织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教导学生学会怎样问病史、抓主诉,获取阳性体征,归纳证候特点、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等临床知识。一方面,强化学生对中医眼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另一方面,将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临床实践,培养其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临证思维能力训练,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目的,有助于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3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师生互动、共同参与,教师为既“教”又“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真正实现从被动灌输向启发诱导教学方法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综合分析临床实际问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综上所述,本研究改进中医眼科学实践教学方法,引入案例教学先进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分析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案例式教学在提高学生临床实践技能、及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8

1 实施方法

1,1前期准备

召开座谈会,根据所轮转专业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专长,确定每个学生的讲座内容、要求,组织教学材料、备课。根据临床排班情况及轮转学生的数量、意见,确定学生应用多媒体讲课的频率为每2周或4周一次,每次讲座的时间为1小时,讲座安排在周二或周四下午。

1,2学生

对象为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青光眼科轮转的眼科学或眼视光学硕士研究生、眼科学博士研究生。在临床日常工作带教的同时,采取周二或周四下午组织讲座,1次/2周或1次/4周,1学时/次。

1,3讲座内容

教师事先准备的选题包括: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先天性青光眼的诊断和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分类和治疗,滤过泡的分类和处理,干扰素在青光眼中的应用,青光眼的视神经保护,计算机自动视野计检查,GDX、OCT、HRT等在眼科的应用,多焦电生理的应用等。每轮(3个月)选择3-6个专题,安排正在青光眼科轮转的研究生进行讲座。学生演讲30-45 min,教师再利用15-30 min时间纠正演讲内容的不妥或错误之处,听课的同学提出问题或不明之处,由主讲的学生答疑,听课的同学、教师可以进行补危、纠正,对有异议的问题大家共同讨论,教师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最后由带教老师对该学生的讲座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总结。

2 让研究生开展专题讲座的体会

数年来,我们让在青光眼专科实习的研究生开展专题讲座,初步体会到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眼科学研究生毕业实习质量,其优越性在于:

2,1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让研究生开展讲座这一方法与国际上流行的基于问题式学习法(PBL)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强调自主学习。主讲的研究生为了准备专题讲座的内容,会有目的、主动、自觉、积极地去学习该专题的知识和技能,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该专题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掌握会更牢固。听课的同学为准备问题、回答问题也会主动、自觉地去学习该专题相关的知识,查阅文献资料。在让学生开展专题讲座的过程中,我们引入了讨论式教学法,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大家提问、讨论,在提问、讨论阶段。同学们能主动应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经验和技能去思维、去分析、去判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主讲的研究生需自己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去制作多媒体课件。带教老师只给予指导、解答学生自己看书后仍不能理解的问题。准备听课的学生要带着问题去听课,也要自己思考、准备、学习相关的知识和临床技能,整个备课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2,3提高学生的素质

让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并就讲座的内容提出问题、讨论和回答问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的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生学习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为制作合适、新颖、吸引人的多媒体课件等需要学生去思考、探索和创新,同学之间还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学生讲课、提问和答辩,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演讲能力,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潜能。

2,4提高教师的素质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9

目前,我国医学教育正处在一个传统医学教学模式与现代医学教学模式相碰撞,西方先进的医学教育理念、现代医学模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不断挑战传统医学教学的时期。眼科学在临床医学各学科中是属于小科,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其课时往往偏少,而教学内容则繁多复杂 [1] 。传统教学采用的集中大班理论讲授为主,见习讨论为辅的教学方法,已明显不适应现代眼学教学发展的要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适应现代医学教学模式的眼科临床教学,如何进行传统临床眼科教学改革,这便成为眼科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1对传统医学临床眼科教学进行改革的思考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我们在进行传统医学教学改革中必须遵循的原则。尽管我国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已不太适应现代医学教学发展的需要,但传统医学教学方法沿用了几十年,经过中国几代医学教育人的实践和改进,现已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教学模式。西方医学教学先进的国家采用的某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如美国、加拿大、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实行的“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ning,PBL) [2] 是被国际医学界广泛推崇的临床医学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使学生早期、长期接触临床,以临床病例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成知识面广、基础扎实、素质高、能力强、有创新意识的现代医学人才 [3] 。无疑这是一种最有希望的教育模式之一 [4]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因此,我们联系实际,结合PBL,根据长期医学教学的实践并参考了国内外医学教学发展的成功经验,通过对传统医学教学与现代医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和现状作对比分析,结合本院实际,在眼科临床教学上,实施一种改良的 PBL临床课程和见习教学模式,即案例综合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方法(case-besed learning,CBL)。

2CBL教学法的设计

CBL教学法的设计是基于我们传统临床教学的模式,结合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探索的实践经验,采纳了西方发达国家医学教学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方法而提出来的,其基本思路是:采用大班课堂讲授与个人理论自学相结合;中班案例讨论与讨论小组轮转见习相结合。其教学目标是:建立医学生的眼科专业基础知识体系;培养医学生有效地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医疗卫生问题的能力;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扩大知识外延,具备解决可能面临复杂环境而产生的新问题的能力。它的教学法主要内容包括以下3部分:①案例+问题+独立思考+讨论式教学;②临床诊疗思路及方法教学;③创新思维培养教学。

CBL教学法的具体实施的步骤是:①压缩大班理论课程的学时数,强调学生自学:②开设中班病例讨论课,由学生报告病例,老师参与共同讨论并评定学生病例报告的质量;③改传统的小班“套餐式”见习为小组“轮转式”见习。由相应临床医疗带教指导教师负责,每组学生要完成一定数量的病例报告并作为学生考核的依据之一。把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基本技能集中在某个病例中使之成为一个理想的、综合性的典型病例,把整个眼科临床见习阶段分为几个典型病例讨论。这些病例或许是临床见习中遇到的,或许是理想构建的。例如,某眼干涩、有异物感、视物模糊,角膜上皮荧光染色阳性、皮肤干燥的60岁的女病人,以角膜炎治疗15d不见好转。针对本病例,教师引导学生,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某些基础理论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根据和方式方法。通过此病例临床分析,明确诊断为干眼症。以前未能认识的主要原因为病人表达不明或医生临床分析、检查的缺陷。分析眼干-口干-皮肤干等病症,确诊是一种侵犯唾液腺和泪腺为主的自身免疫病。通过讨论促进学生联系相关的学科医学基础知识并用它们来解释临床的各种现象,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综合分析的能力,也煅炼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及表达能力。

以往一般病例讨论课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既是问题的提出者又是问题的解答者。形式上学生是参加了讨论,但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作用是有限的,学生的参与是被动的。CBL教学法要求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并以学生思考、研究为主,教师指导解答为辅。在案例问题的选择时学生就参与并直接投入其中。案例的讨论安排在学生的见习过程中,病例问题的选择是联系实际的,可以由某见习小组学生提出来,经教师加工后使每一个案例的问题讨论能分几个专题进行,包括的知识点、问题的重要性、普遍性、特殊性都有丰富的内涵。而临床案例的选择和编写其内容相对独立但又有案例间的联系。案例通常是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或者是经改编或虚拟的问题,选择的案例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具有典型性、较复杂、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CBL教学法采用大班课堂讲授与个人理论自学相结合;中班病例讨论与讨论小组轮转见习相结合的形式。整个临床教学过程包括大班理论课、理论自学、中班病例讨论课和小组轮转见习课四个阶段。各阶段教学形式分配时间(以课时计算)如下:大班理论课18%,中班病例讨论课30%,小组轮转见习和理论自学52%。它以自编的综合案例为教材,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展开分析、提问和讨论,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3探索注重能力的综合考核方式

一项教学改革的进行,其内容应是综合性的、全面的。在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的同时,作为教学内容之一的考核方式也应随之进行相对应的改 革。CBL教学法注重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评价时不能以过去的一卷定终身的方法,而是采用各种形式的考核方式,能从多角度评估学生的整体能力,特别注意学生在临床见习中综合能力表现。对于学生而言,如果能获得老师正确、全面的评价,这有利于学生认识自已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我们认为,评价一个学生成绩应包括3部份:①知识内容的考核;②临床技能考核;③综合能力的持续性评估。其中持续性评估分数包括上课记录、CBL小组讨论的表现及参与情况、临床研习和病例报告、临床见习期学习记录手册等成绩。临床教学的学生成绩组成:成绩=(出科理论考×30%)+(临床实际能力综合表现×30%)+(中班病历质量及病例报告×40%)。

在教学方法改变的同时探讨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考核方式,从而全面、实事求是地评估学生学习知识和掌握临床技能和分析解决医疗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中还特别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医患沟通的能力和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小燕,杨棉华,何萍,等.高素质医学人才新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5,5(6):589- 592.

2Par landM,NobleLM.Learning comparedtotraditional teachingin under graduate psychiatry[J].Med Educ,2004,38(11): 859-867.

眼科学教学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9(a)-0049-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SDSR in ophthalmic clinical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16 probationary students of Grade 2012 four-yea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nursing at the first term 2014-2015 academic year were selected as SDSR group, they were taught with SDSR; 19 probationary students of four-year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nursing at the first term 2013-2014 academic year were selected as traditional group, they were taught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KAP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effect,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group, students in SDSR group had more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satisfied with knowledge [(92.00±4.90) vs (85.50±7.20) scores], attitude [(94.05±4.19) vs (80.05±7.19) scores] and practice [(95.00±6.49) vs (82.50±5.19) scores] of students in SDSR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students in traditiona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SDSR is an effective means in ophthalmic teaching, and it enhances the quality of trainee teaching.

[Key words] SDSR; Ophthalmology; Clinical teaching

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临床医学的教学思维也应随之更新,同时临床医学教育的模式与方法也需进行改革[1]。近年来,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且已逐渐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热点,甚至成为教学水平提高的关键性影响因素[2]。SDSR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为指导思想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体包括从自学(self-study)-讨论(discussion)-总结(summary)-探索(research)四个环节的教学形式,首先课前给出选题让学生自学,随后课堂上学生讨论、辅以教师总结,最后启发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新问题,进而提出基于书本知识的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本研究旨在评估SDSR教学模式在眼科学见习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与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4~2015学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眼科见习的16名2012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作为SDSR教学组,另选择2013~2014学年在我院眼科见习的19名2011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作为传统教学组。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既往学习课程及学习成绩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SDSR教学组

1.2.1.1 自学 课前预先知会学生见习内容,同时提供讨论素材(临床病例),让入选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并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总结,形成小组讨论提纲。如眼外伤是危害健康、致残、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严重影响视功能。给患者本身及其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课前嘱托学生提炼眼外伤(眼球穿通伤、眼挫伤、化学性眼外伤)的致伤特点和预防措施。

1.2.1.2 讨论 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课前提供的素材或临床案例进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分小组对课程内容进行讨论。学生间采用同伴互助式学习,相互点评,教师仅作为观察者与引导者。先由学生代表集中发言,提出问题。如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时,患者往往为急诊就医者,因伴有偏头痛和恶心呕吐,往往会分诊至神经内科和消化内科就诊。针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发言、归纳,形成相关的鉴别诊断小结,制订出快速有效的措施,供内科医护工作者鉴别:追问患者发病时,是否同时合并有视力下降及眼球憋胀痛感。此外,青光眼患者往往伴有青光眼性格,如敏感、易激惹、较真、多虑,针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发言、归纳,形成相关的医患沟通注意点:向患者及家属耐心、细致地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诸如诱发因素、发病特点、急救措施和预后等,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1.2.1.3 总结 依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进行汇总评估,深化教学内容。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眼内填充术后,为了使注入眼内的填充物有效顶压脱离的视网膜,促使视网膜复位和裂孔封闭,往往需要患者保持面向下体位。课前提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后眼内填充物的种类,课堂上学生进行讨论、发言、归纳,明确空气、C3F8,、SF6、硅油等填充物各自的理化性质和特点,最后老师进行总结,提出共性:填充物的密度均小于水,因此,需要患者保持面向下体位,保证填充物对视网膜的有效顶压,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

1.2.1.4 探索 教师以各种启发方法,如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发掘新的新问题并进行探索,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玻璃体切除眼内填充术后保持特殊体位的目的是使裂孔位于最高点,因为无论惰性气体还是硅油,密度均比水小,总会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因此,往往需要患者保持面向下的体位。但是,如果裂孔位于上方,就会要求患者更多地保持直立位。

1.2.2 传统教学组

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系统讲授眼科检查法和眼科常见病的护理要点。例如: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教学中,教授首先讲解白内障的定义、分类,白内障可能引起的症状;进而讲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病因,提出氧化作用在白内障形成过程中的意义;分为皮质性白内障、核性白内障和后囊膜下白内障,随后进一步详述皮质性白内障的发展分期;最后讲解白内障摘除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手术适应证分为视力原因、医疗原因和美容原因;目前,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是白内障摘除的主流术式,相比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具有手术切口小、伤口愈合快、视力恢复迅速等特点。学生在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形成整体评估框架。

1.3 授课效果评价

由教学部教员根据学生在见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其学习热情程度;KAP评价方法[3]: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评估知识掌握(knowledge)、课后问卷调查学生态度行为(attitude)以及见习课堂测试实践技能(practice)三方面的学习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教师对课堂情况的观察

与传统教学组相比较,SDSR组学生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讨论充分,理论扎实。学生在总结和探索阶段的发言明显更加积极,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充分应用到临床思维的总结归纳中。在教师总结阶段,学生能够针对老师的见解主动提问甚至提出相反的看法。

2.2 两组KAP评价比较

SDSR教学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理论知识的掌握及临床实践技能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1。

3 讨论

临床见习教学是医学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医学本科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训练临床基本技能和形成诊疗思维不可或缺的环节。见习教学是临床理论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医学生深入病房,接触患者,认识症状、体征,获得感性认识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医学生向临床实习医师角色转变的必要过渡。因此,规范并不断完善见习教学管理对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推进临床高等医学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学生进入眼科临床实践是以临床见习为起始的,该阶段的学习对于医学生而言是将眼科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做好结合的重要阶段[4],引导医学生在此见习阶段培养更好的综合能力[5],是眼科学教学工作中一个需要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6]。

目前存在于眼科见习教学中的几个问题[7]:①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仍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仍以“听”和“看”为主;②见习教学方式较为单一,过多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学生在临床实践操作与自主学习方面较为薄弱;③“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在见习教学中依然处于主导地位,授课时往往将理论大课的教学内容提炼后重复“精讲”,仍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阶段;④对医学生而言,无论是见习课课时还是临床见习机会都偏少;⑤用于见习的教学录像过于久远,部分内容与目前的临床发展情况有很大偏差。

相比较其他学科,眼科学临床教学有以下特点:眼表疾病表浅,部分肉眼即可进行诊治;即使是相对较难的内眼疾病,借助于普通光学检查系统均能直观感受。与患者没有过多的肢体接触,更易获得患者配合以赢取更多的见习机会,如学生中即可找出大量的眼科常见病:屈光不正、高度近视、干眼、红眼病等,学生见习参与感更强。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灌输式教育不仅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更缺乏临床见习的实践操作感受。

在眼科学见习教学环节中引入SDSR教学模式,贯彻执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为了更好地管理见习教学的效率,更好地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希望更好地控制和管理见习教学过程,从而提高临床见习教学的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8]在现代教学改革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这种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成为教学质量水平提高的关键性影响因素。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并于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正式提出从而逐渐发展成为权威性术语,受到了全世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以学生为中心”更注重于研究互动。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负责提出问题,然后交由学生查找相关知识,师生共同讨论、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评价总结。通过这样一个系统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充分锻炼。督促学生培养良好的团队意识,以小组形式查找知识并寻求解决方案,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以团队成绩为考核标准,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增加以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为内容的活动。

SDSR教学模式[9]首先让学生课前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10]自学。近年来,随着多媒体网络信息的飞跃发展,高等教育教学普及使用多媒体技术,尤其医学教学,有效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意识以及教学方式等转变[11]。多媒体平台最显著的特点是其教学直观、生动形象,进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通过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最大化地保障学生的学习治疗;相比传统教学法,有效克服不完整、不直观以及不形象等诸多弊端[12]。

随后在课堂中组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形式多样,诸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师仅作为观察者和引导者。其中,应用模拟患者临床就诊的情景教学法[13],通过教师所扮演的“患者”临床表现,让学生模拟身临其境的真实体验,使其对医患交流沟通、疾病的病史获取、分析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在进行病案讨论时,比如复杂眼外伤的二期救治,学生参与感强,主人翁角色明确,充分综合应用自己的理论课学习内容,提出诊治方案和依据,体现了教与学的有效互动,课堂气氛活跃。通过角色扮演和病案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内容,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了能力。

在教学进程中及时总结[14]。进入总结环节时,教师不必对学生先前讨论的情况给出肯定或否定的评论,而进一步引申,并鼓励学生发散式思维或换个角度看问题,使学生们在一个宽松自由的、海纳百川的、积极向上的环境中接受新知识,让学生们对学习充满热情和好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临床实践环节,在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其继续探索、发现新问题,或根据已有问题提出新观点或看法。在我们此次教学改革实践中,将视力检查、眼压检查、泪道冲洗、结膜囊冲洗、瞳孔对光反应纳入见习课程考核体系[15],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掌握上述实践技能。通过前期临床研究生的带教,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视力检查一知半解,完全掌握视力检查技能及相应检查结果的解读的学生并不多。因此,我们此次教学设计时,将视力检查纳入重中之重,无论将来是否从事眼科相关临床工作,哪怕转行,只要有过眼科学习经历,视力检查技能必须掌握。为此,我们重点突出的讲解视力检查的方法和结果解读,同时,加强见习练习,学生在课堂及课后分组进行练习,带教老师旁观纠正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实践探索操作,动手过程中又会发现新问题,进而积极与老师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SDSR教学用于眼科见习教学,模拟临床工作的实际过程,让学生主动发现医学问题、分析并理解医学问题,最终达到解决医学问题的目的。帮助学生充分体验该过程并逐渐成长,以学生为核心,引导其充分参与临床实践,帮助学生不断加强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及主动性,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学生缺乏自学习惯,还是源于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压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16-17]。作为SDSR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探索”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高度的热情去发现问题直至解决问题,要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不断发掘强有力的创造能力[18-19],为此,我们优化了实践技能教学,有效地避免了传统见习教学中学生“无独立思考”的盲目“照葫芦画瓢”实践。

最后,完善见习考核方法,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考核评估方式。在临床理论教学阶段,传统的考试方式采用“一次性定论”,往往注重知识的考核而忽视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这种终结性考试不可避免地带有某种程度的投机性和偶然性,利用SDSR模式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考试方法对客观反映学生学习效果与学习能力的真实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学生为中心”的考试方法应对以往传统的考核模式做出改革,具体体现在:①注重过程性的考核,考核形式可覆盖到课前、课堂、课后整个学习过程,进行阶段性测试。②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考核内容包含理论、实践、技能三个方面。③不同阶段的考核方式可灵活多样,不仅限于闭卷考试,可增加口试、见习操作、论文写作等形式的考核。通过打破传统的考核模式,从而鼓励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将此阶段的“考核”E(examination)作为SDSR模式的补充延伸,形成SDSRE模式,为规范临床见习教学管理提供更为全面的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