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实验十篇

时间:2023-03-24 18:03:26

审计实验

审计实验篇1

【关键词】审计实验 手工审计模拟实验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

众所周知,审计工作实务性比较强,和会计工作相比,审计工作需要审计人员更多的职业判断,审计学课程教会了学生掌握审计的具体技术和方法,但学生学完以后更多的疑惑是到底该怎么审计?这也是为什么在专业课中审计最难学,也最难教的原因。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中,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这种单纯的课堂讲授很难让学生对如何审计产生感性认识,更不可能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所以在审计教学中需要实施审计实验教学。

一、审计实验教学模式的种类

(一)案例教学模式

有的老师为了改变审计的枯燥或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使用案例教学。其中很多案例是采用上市公司的实际案件供学生讨论和学习,这样学生就能感性地认识审计。但这些案例多是根据实际发生的审计失败案件编写,主要倾向于启发学生分析审计失败原因,关于实际操作整个审计过程、审计程序、审计测试的案例却相当匮乏,知识点分散,很难从总体上把握审计工作的要点。

(二)毕业实践模式

有的高校通过毕业实践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毕业实践很多流于形式。有的学生为了考研不实习,有的实习进入的是就业的工作单位,和审计根本没有多大的关系,有的只是找些单位盖个章敷衍,所以不能依靠于毕业实践来进行审计实验。

(三)传统手工审计模拟实验

在进行传统手工审计模拟实验中,可以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来模拟审计的全过程。4~5人成立一个审计小组,从初步业务活动、编制审计计划到具体的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及最后出具审计报告,形成审计档案,完整地模拟审计业务的全过程,使学生身临其境,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因地制宜地予以再创造和深化,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其职业判断力。但审计中所需要的资料准备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审计,作为一种高层次的监督,实验资料准备的时间跨度较大,而且审查的资料除了正常的凭证、账簿和报表资料外,还应该包括其他与经济业务相关的资料以及根据审计实务的特点设置的审计陷阱。

(四)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

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是基于计算机的工具与技术,它可以使审计人员和审计机构在搜集审计证据时利用计算机的功能与速度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是利用计算机审计软件辅助审计模拟实验。学生通过应用软件来采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模拟的具体审计环境,学生自己就是执行审计项目的审计师,利用在审计学课程中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亲身进行审计实务的具体操作,如确定审计目标、选择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等,通过其职业判断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但审计软件只是辅助审计的工具,不能完全依赖审计软件来进行审计实验,重要的是通过审计软件的数据处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

(五)“双平台”审计实验模式

“双平台”审计实验模式即是传统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的结合。可以在不同学期开设这两门实验课程,先开设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再开设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为了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比较,应该使用“一套背景资料、两个实验平台”的教学模式,这样一个集手工和计算机信息系统于一体的“双平台”工作界面,把传统手工审计与计算机辅助审计有机地相结合,学生可直接感受到这两者在审计线索、审计流程、审计方法以及审计效率、效果等方面的区别。

在审计实务中,审计人员要根据具体的环境设计审计计划,选择审计程序等,这种职业判断能力对审计人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应该成为审计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五种审计模式相比较而言,审计案例教学多是失败的经验,大部分是单个的审计案件。毕业实践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而审计实验并不是单个的审计案件,对审计环境的模拟来源于实际的审计工作,从正面营造具体的审计环境,帮助学生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所以在审计实验教学中多是采用后面三种模式。

二、传统手工审计模拟实验教学实施分析

传统手工审计模拟实验教学通过营造一个仿真的、动态的审计环境,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实战性演练,使相关学科分散的知识点有机地链接成一张联动的知识网,增强学生融会贯通的综合应用能力,锻炼和培养学生沟通、组织、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审计的认知及感悟水平。在具体实施手工审计模拟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审计模拟对象的选择

在选择审计模拟对象时,建议大家选择一个完整的审计模拟对象。为方便学生处理,可以选择小企业作为审计模拟对象。但在进行报表审计时,审计模拟对象应包括:被审计单位某年全年的财务资料(最好包含三年的财务资料);进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所必需的各种相关资料,如模拟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营业执照、公司章程、组织机构设置与岗位分工、主要的管理制度、验资报告及上一年度的审计报告等。

(二)先修课程

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学、审计学原理、内部控制、企业财务审计。可以在大三的时候开设这门实验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前述课程,为审计实验所需要的知识做好了铺垫。

(三)传统手工审计模拟实验的组织和实施

在组织和实施手工审计模拟实验时,需要考虑到以下问题:

1.指导老师的作用。指导老师在审计模拟实验中扮演多重角色,起着多重作用。指导老师需要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实验内容、目的、组织、操作步骤以及要求,指导各审计小组进行分工,对学生碰到的各种问题采取集中指导或个别指导的方式予以解决,引导学生按计划完成审计工作;做好审计工作中的协调工作;对不同的审计小组要设计不同内容的回函、不同的监盘结果、管理层对审计差异调整的不同态度,以促进各小组能根据具体不同的情形作出不同的判断与选择。

2.采用团队合作方式。审计实验模拟实际审计工作,4-5个学生成立一个审计小组,选择协调、沟通和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和被审计单位、客户进行有效的良好沟通,组织、分配、协调小组成员的工作。指导老师可以选定一个审计小组扮演被审计单位的角色,接受各审计小组的调查与询问,并提供审计人员所需的各种资料;一个审计小组扮演客户、供应商的角色,负责回复各审计小组的询证函,可以针对不同实验项目、不同审计小组出具不同的回函结果。

3.准备实物资产。在审计中,实物资产需要进行监盘,而审计实验中,因为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准备真实的实物资产,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要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替代。监盘用的现金可以用代金券或练钞券替代;监盘用的存货可以用标有相应存货名称、数量的卡片替代或制造相应模型;观察或监盘用的固定资产:以标有相应固定资产名称、数量的卡片替代或制造相应模型。实物资产的替代只要学生能够确认资产的数量,实现监盘实物资产的目的即可。

(四)财务审计手工综合模拟实习结果的评价

对手工审计模拟实验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学生在审计过程中的表现,如何编制审计计划,如何选取审计证据,如何实施审计程序,小组之间分工合作如何等。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教学实施分析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可以使学生利用审计软件、excel帮助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掌握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审计,培养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审计信息化人才,但审计软件仅仅是计算机辅助工具,不能代替审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仍是判断审计人员水平高低的真正标准。

(一)教学所用软件

在国外,比较典型的通用审计软件包括ACL for Windows、IDEA、Audit Excel等。在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通用审计软件则包括用友审易、中审审易、博科审计之星、鼎信诺等,有代表性的审计教学软件则包括上述通用审计软件的教育版、网中网审计实训教学平台等。

(二)先修课程

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学、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手工模拟实习、计算机应用基础。建议单独开设《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课程,作为高等学校会计学本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或指定选修课,而不是作为《审计学》课程的课内实验课。有条件的高校可建立“手工仿真模拟实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的实验模式,且手工仿真模拟实验在前,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在后,比较合适。

(三)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1.实验教学组织方式――团队小组PK。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教学不同于电算化会计,应类似于实际审计工作,成立审计项目小组,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模拟对抗竞赛。一般4至5人成立一个审计项目小组,建议学生男女搭配、班干和非班干、专业扎实的同学和薄弱些的同学组合,这样能更好的保证实验效果。然后各组推选一名学习成绩较好、善于沟通、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本项目负责人,负责分派、指导、监督、复核审计小组成员的审计工作。由于每一个审计小组内不同的学生担当不同的角色,就需要各自熟悉自己所承担角色在实务中应该做到的与审计有关的事项。这就要求他们很好的了解企业经营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和相关审计知识,并且融会贯通,这样既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能激发其求知欲。

2.实验项目安排――分阶段实验。审计实验可以按照审计过程分为三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终结阶段。准备阶段又可划分为审计计划阶段和风险评估阶段。实施阶段可以按照业务循环进行划分。准备阶段和终结阶段的实验内容基本相同,实施阶段中不可能要求学生做完所有的循环审计,一般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是要求每一组必须要做的循环审计,其他循环审计可以按照课程时间要求学生选做一个或两个实验。为了实现内容的差异性,选做的实验可以由指导老师指定或由学生抽签决定。审计小组未选做的业务循环默认为不存在问题。在每一阶段实验完成后,需要学生以审计小组为单位提交作业。因为在实施阶段中所做的循环审计内容不同,选用的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编制的审计计划、发现的审计差异和出具的审计报告不同,不同的审计小组提交的作业也是不同的,避免学生之间的抄袭。

3.实验成绩评价标准――小组总体表现为主。每一阶段实验完成后,指导老师把关质量,凡上交的审计工作底稿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指导老师要求退回修改或重做,符合要求的小组按各小组上交审计工作底稿的先后顺序排名。最先完成的小组为100分,第二名为95分,以此类推,90、85……,课程结束将每次的分数加总,得到小组排名。期末小组总分前2名的小组成员为优95分,组长100分;后2名的小组成员为及格65分,组长60分;剩下对半分,前半部分成员为良好80分,组长85分;后半部分成员为中等75分,组长为70分。

四、“双平台”审计实验教学实施分析

“双平台”审计实验教学的实施可以参照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的实施,注意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在前,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在后。手工审计模拟实验应提供一到两年的整套典型手工财务数据,还应提供一套电子财务数据,以便把手工模拟实验与计算机审计实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对经济业务进行“审计陷阱”设计时,可以通过改变发生时间、改变金额单位、改变利润操纵方式后重新编制出几套不同的账簿和会计报表,以供不同的实验小组使用。高校在设计手工模拟实验资料时可以考虑利用会计实验的资料,但需要注意“审计陷阱”的设计。

参考文献

[1]陈波.高校计算机辅助审计本科教学探讨.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10:137~139

[2]郑秀杰,董丽英.基于ERP环境的计算机审计实验教学模式调查研究.时代教育,2010;12:5~6

[3]舒利敏.审计实验教学模式选择及其实施浅探.财会月刊,2009;12:83~84

[4] 梁素萍.审计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基于审计实验教学模式设想.会计之友,2009;01:53~54

[5] 邹照菊.完善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教学的若干建议.商业会计,2010;12:73~75

审计实验篇2

关键词:审计软件;审计教学;实验教学;软件操作

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的有机融合不断增强,要求高校重视培养大学生审计软件应用操作的实践能力。国外开设审计实验课程,一般选择功能全面、适用面广的审计软件。由于国外审计软件的专业化程度高,对审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高,因此在审计教学中,会更加关注实验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国内的审计实验教学实践中,主要使用已经完成商业化的成熟审计软件,或者经由商业软件公司定制的商业审计软件。由于审计软件的规范性、通用性不足,审计软件的实际应用差异性较大,使得高校审计软件教学的实践面临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审计专业的应用特点,决定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高校审计软件实验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审计实务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审计软件实验教学的目标是通过较全面的审计软件教学,使学生深入领会审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并掌握相关审计实务知识及审计软件实际操作能力,更好地体会审计工作。

一、审计实验教学中审计软件的选用

(一)实务界常见的审计软件类型

在国外,审计软件的使用初见于1960年前后的美国,目前常见的通用审计软件兼容各种类型数据,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取、访问、分析和报告功能,并且适用面广、易学易用,具体包括ACL、IDEA、Galileo、Team Mate、Auto Audit for Windows、QPL、Compass等,其中最常用的是ACL和IDEA。不仅如此,包括普华永道、安永、德勤和致同国际在内的国际大型会计师事务所,也基于自己的业务需要,设计了高度定制化的审计软件系统,如普华永道,就使用了自己开发的名为“AURA”的审计系统。在我国,常见的审计软件有鼎信诺、审计大师、E审通等。现有审计软件可以执行常用的审计程序,功能相对比较简单,例如审计抽样、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等。从全球来看,审计软件在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方面,相对于传统人工分析数据的劣势依然相对明显,这个问题在全球范围内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AO作为国内少数比较大型的审计应用软件,一直被政府机构和高校作为首选软件进行使用和教学,该软件主要是用于在现场环境对电子数据进行审计,提高学生审计项目管理、审计信息共享的能力。

(二)审计实验教学中的软件选用

国外的教学实践中,ACL和IDEA作为比较成熟和通用的审计软件,在审计的高等教育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这些软件在审计数据处理和应用中有重要应用,不仅功能全面,适用面广,更是被欧美众多高校在审计实验教学中广为使用。国内审计教学一般选用软件公司开发的审计教学软件或商业化审计软件作为实验教学的实验软件,例如现场审计实施系统(AO)、用友审易、鼎信诺、审计大师、E审通等,或选用SQL Server、MS Access等通用软件作为审计实验教学软件。

目前各高校均开设有审计课程,审计软件实验教学是审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讲授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教师发现,很难获得相关学习材料并将其应用于审计软件实验教学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审计实验教师应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理论的讲授,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差别对待,从零开始让学生明白审计流程和步骤,掌握审计软件的基本作用和功能。

学生审计软件教学可以学到审计实务知识。Weidenmier、Marcia和Herron(2004)的调查发现:如果学生能够适当温习当堂学习课程,并在实操中加以运用,就能大幅提升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第二版)》为例,学生在学习我国及外国典型审计软件的审计原理和应用指南后,能掌握审计软件的部分应用。该课程目的在于使学生以后在不具备AO和IDEA实验环境的情况下,也可采用易于获得的审计软件完成审计工作。

二、审计软件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软件质量参差不齐

在审计软件实验教学中,审计软件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由于市场上审计软件的质量参差不齐,高校在建设审计模拟实验室时,未综合考虑审计软件功能、实用性、成本以及售后服务等因素,往往无法安装功能全面、规范性强、适用范围广、具有通用性的审计软件。

审计软件受到功能的限制,与审计实际工作需要脱节,导致部分实际审计程序无法进行:一是控制测试受阻。控制测试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它涉及复杂流程,不仅需要注册会计师专业的知识,也需要专业的职业判断技能。然而在教学中,审计软件出于商业目的,很多都只能提供前期控制测试调查问卷设计,鲜有之后统计调查结果和分析所收集数据的功能。因此,控制测试所涉及的现场审计和原始文件审阅,在审计教学中无法正常进行。二是实质性程序的教学基本无法展开。实质性程序要根据原始凭证以及之前审计程序结果进行定制。但是在实验教学中因发票等原始凭证缺乏的情况下,包括完整性测试和截止测试在内的一系列审计程序教学,都没有成体系票据,来保证各项教学数据的勾稽关系。例如函证程序是向外部第三方核实其会计科目在截止日期的期末余额是否一致,但实验教学不能模拟被询证单位,无法进行该步骤的案例教学的。

审计软件质量参差不齐,导致学生在审计教学中,不能充分了解审计流程及具体业务处理过程,导致学生无法在模拟审计实验中熟悉具体审计工作内容、全面掌握计算机审计方法与技术,在日后审计工作中缺乏审计软件实际操作应用能力。

(二)学校不够重视审计软件实验教学

虽然各大高校普遍重视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软件开发与人员培训,但高校重理工轻人文,投入经费一直不足,这也导致高校重审计软件的开发、实施而不重视教学引入,重审计教学人才的引入而轻审计教学的实务化,审计教学一直都没有得到重视。有些财经类高校即使重视实验室建设和模拟教学,但由于审计专业学生较少,学校将重心放在会计或财务管理实验教学而忽视审计实验教学,甚至不开设审计软件模拟实验课程。部分教师在审计软件实验教学中,更多的关注审计理论教学,而不是实务教学,导致审计教学与实务脱轨,从而使学生只知理论,不知应用,缺乏审计软件实际操作能力,这与高校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的审计教学目的不符。

(三)缺乏实务经验丰富的审计实验教师队伍

审计实验教师缺乏充分的实践经验和审计知识更新架构,是高校审计实验教学面临的严峻挑战。专业实验教师配置不到位,也将直接影响专业实验教学的效果。由于大部分高校审计专业学生较少,因此引进的审计专业教师也较少,加之审计实验教师绝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难以达到复合型人才的教学要求。同时在审计教学中,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无法具体结合实际审计工作进行实验教学,使审计软件实验教学不生动、不具体、不贴近实际,不仅导致学生在审计软件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更导致学生不能充分了解审计软件,缺乏审计实务操作能力,无法达到审计软件实验教学目的。

(四)学生学习审计软件积极性不够

《审计学》课程在大多数高校的培养方案中并不属于核心课程,因此学生不够重视审计课程相关软件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一是高校审计软件实验课程通常采取课堂考核的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考核方式效果有限,学生仅完成课堂作业,不做额外练习,导致学生无法充分熟练掌握审计软件操作技巧和相关审计实务知识。二是受限于实验地点,学生仅能在实验室上机操作审计软件,没有足够时间充分了解审计软件的应用,使得审计软件实验教学效果欠佳。

上述问题对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的目标有很大影响,而依据《审计学》课程实验的教学设置来看,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都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我国高校审计软件的实验教学需要改进。

三、审计软件应用的改进建议

(一)提高审计软件质量,增强实用性

软件开发公司应加大对审计软件的投入力度,将审计软件与审计实务、审计教学更好的结合起来,增强其实用性。审计软件设计应该更加贴近实际审计工作,确保在实验模拟环境下,让学生充分体验了解实际审计业务处理流程。例如构建配套的数据库,数据库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被审计单位的资料,二是各种审计情形的设定。设定具体的被审计单位资料及审计情形,能使学生在具体审计实验模拟环境下进行审计软件操作,更加了解审计实务,保证审计软件实验教学质量。在实验资料的准备中,还可以加入―些有问题的原始凭证,让学生自己在操作审计软件时去学会发现问题,提高对错误的判断能力,提高职业的警觉性,加入合理合法的避税方法教学,以开拓学生的思维。

同时还应提高审计软件安全性能,既要确保审计软件自身使用的安全稳定性,还要加强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系统构架硬件平台的安全性,确保审计软件在教学过程中安全稳定。在实验教学中遇到审计软件的疑问,应当及时与审计软件开发公司反映交流,确保审计软件在实验教学中的实用性。同时,应当是企业和高校能够通力协作,减少在模拟审计中面临的问题,使学生学到更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二)更新旧观念,重视实验教学

为使审计软件在教学中发挥其真正的实践作用,学校领导、《审计学》课程教师、学生都应该改变忽视实验课的陈旧观念,重视审计实验教学。首先应该将《审计实验学》纳入审计专业教学计划,与《审计学》理论课并列为必修课,明确相应的学分,并科学安排审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课时的比例关系,改革考核方式,采取笔试与实验结合,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应当选取具有通用性,涉及知识点较多的典型教学案例,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审计软件并熟练掌握审计软件操作技巧。此外,审计软件实验教学的时间地点应当扩展到课堂内外,在合理利用校园网的基础上,是学生能够在课上和课下都能随时学习和操作。

(三)加强实验教师的审计实务能力,优化实验教配置

配备具有丰富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队伍,确保审计模拟教学取得预期效果。因此,为保证审计模拟实验教学的效果,高校必须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注重审计教师的后续教育,建设一支具有复合知识结构的“双师型”审计实验教师队伍。教师应在更新自身理论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实务研究,与事务所建立长久的战略合作关系,深入理解和研究审计实务中的问题,通过审计软件教学,把其对实际问题的认识传授给学生,弥补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足,或者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师指导审计软件实验教学。同时还需要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力,为审计软件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最终实现为审计实验教学配备具有丰富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四)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制度,提高学生参与审计实验课程的积极性

审计软件教学应当对学生的软件运作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避免学生审计实验学习的随意性。审计实验考核体系,应将实验要求与实验项目完成质量进行指标量化,按量化指标和规定的评分程序,对审计实验课程进行评分。对学生的考核要点,主要包括审计实务操作的规范性、熟练程度、实验结果、参与程度、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撰写等。例如在实验课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操作审计软件的规范性和熟练程度进行评分,而不是只看最终实验结果,避免学生在审计实验过程中投机取巧。以审计实验报告为例,教师要着重考核学生能否以一个或某几个审计实验项目的内容为中心论题,准确地描述各种不同性质的审计业务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否结合审计实验内容的重点和疑点,发现审计问题、分析审计问题,并提出切合实际的改进措施。通过明确审计实验报告撰写要求,引导学生用心操作。

审计软件是高校审计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以实操方式明白审计理论,也可帮助学生更好熟悉审计工作,明确实务问题的解决方式,培养高素质的审计实务人才。

参考文献:

[1]陈伟. 计算机辅助审计实验教学探析[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01:100-103.

[2]吴蓉. 高校审计软件应用初探[J]. 科技信息,2011,16:494.

审计实验篇3

关键词:建设项目审计;实验;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047-02

建设项目审计是我国专业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工程项目为审计对象,以项目建设程序为主要脉络,将审计的内容锁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技术经济活动方面。与其他的专业审计相比较,建设项目审计凸显如下特征:(1)审计内容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综合性――涵盖财务审计、工程造价审计、投资效益审计及项目管理审计等方面;(2)审计时间具有长期性和阶段性――随着建设程序的逐步推进,体现为开工前审计、在建期审计和竣工后审计;(3)审计方法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包括分析、计算、比较及现场测量等;(4)审计对象具有广泛性和多属性――涉及工程建设各领域及各种性质的单位。随着近几年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我国每年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数额,约占国民收入的1/3左右,建设项目审计的任务越来越重,对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正因如此,建设项目审计在我校审计专业教学计划中逐步从选修课上升为限选课程,在下一步拓宽新的审计专业方向时,它将会成为专业核心课程。笔者长期从事建设项目审计教学,在此就建设项目审计实验平台的搭建谈一些认识,以促进和完善审计实验教学的方法体系。

一、国内建设项目审计发展概况

我国“建设项目审计”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浅入深”的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开始有“基本建设投资审计”,也称“基建审计”,其审计重点是建设单位财务收支审计;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将“基本建设投资审计”拓展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其中建设项目审计占绝大部分比重,就目前我国三大主体审计的审计业务中,建设项目审计耗时最长、内容最复杂、技术要求最高。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先后修订了《审计法》,颁布了新的《审计准则》,建设项目审计的发展态势在我国具有以下特点:①审计目标从关注合规性转向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②审计内容从财务审计延伸到了勘察设计审计、招标投标审计、概预算审计、竣工结算审计、投资效益审计等多个方面;③审计重点从建设单位财务收支审计转向工程质量审计和绩效审计;④审计技术方法从传统手工审计转向信息系统审计;⑤审计方式从事后审计转向全过程跟踪审计。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及信息技术理论的深入发展,建设项目审计信息工程将会得到长足发展,与此相对应的人才需求将会急剧递增。但目前我们开设的《建设项目审计》课程,一是没有实验课,教师只能在课堂上“纸上谈兵”,学生很难想象以一个建筑物为审计对象,如何实施审计程序;二是仅靠每周2课时、一学期的32学时,根本解决不了大量的识图和工程量计算等问题,学生掌握的知识也只能停留在概念和公式上,课程考试结束所存的记忆为零。如果建立一个系统,能够解决图纸与工程量计算的自动化问题,建设项目审计信息工程的瓶颈就可以突破,学生“难学、难懂、难应用”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审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审计”实验模块的建设,恰恰就期望在这个问题上有所建树,并能转化为审计生产力。

二、建设项目审计专业的应用前景

受建设项目审计独有的技术经济性特点之影响,从事建设项目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的所有人员都热盼其审计过程能够从传统手工方式转向自动化,就内部条件而言,我校的会计实验室已经有较为成熟的计算机会计模块,审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审计之星”教学软件,已经建成了一个集手工模拟和计算机辅助模拟的“双模块”审计实验平台,建立建设项目审计方向的实验平台,有大量的背景资料可以充分利用,实验的功能进一步得到完善,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从外部条件来看,良好的外部环境也有助于这一期望目标的实现,首先,审计机关和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建立了诸多审计信息系统,比如当前较为成熟的“金审工程”的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其次,建设项目审计部分内容已经实现了信息化;再其次,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工程发展十分之迅速。毫无疑问,这些条件为发展建设项目审计信息工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建设项目审计实验平台设计思路

建设项目审计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审计,遵循“先计划后建设、先勘察后设计、先设计后施工、先验收后使用”的原则,对建设项目开工前期准备阶段―在建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基本建设程序开展审计。因此,建设项目审计实验平台的建设可以按如下思路展开:

1.模拟工程图纸设计环境。学习建设项目审计,必须要掌握工程识图知识,因为它是工程造价审计的基础。通过审计信息工程实验室,应用CAD绘图技术,熟悉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应用三维动画设计,反映制图的基本流程;建立局部网络,链接主要的设计院,逼真地映像工程图纸实体,感受设计环境,以达到完整识图的目的。当前,我校开设有《建筑工程识图》课程,但困扰建筑工程识图学习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少实务训练环境,一本教材加一只粉笔,外加幻灯片,都是“纸上谈兵”,空洞、低效率;而实践中,设计单位早已放弃了传统的手工绘图方式,电脑绘图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如果不通过信息工程系统改善教学环境,已经无法满足建设项目审计实践的要求。

2.模拟建设工地环境。了解工程材料知识、工程构造知识、工程施工知识和项目建设管理知识是提高建设项目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个重要保证条件,在建设项目审计实验室时,可以利用录像资料及计算机合成技术等立体地反映建设项目从开工前准备阶段到正式竣工验收阶段全过程的建设活动,把建筑材料和工程构造引入实验室,并随施工进度动态地反映现场平面布置、阶段验收、项目管理等综合知识,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判断能力,降低审计风险。解决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尽力通过参观工地这种方式努力缩短项目建设实物与空洞想象之间的距离,特别突出的问题是参观工地难以做到跟踪进行,教学效果很难保证。此外,参观工地还受许多条件的制约,比如:安全性保证、时间保证、交通条件、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的配合等,这导致教师一般不愿意采用这个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3.研究与开发工程量计算软件,提高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工程量的计算是工程造价计算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特点是计算过程烦琐,手工计算很难保证其准确性,如何引入信息技术在输入图纸和计算公式的基础上直接生成工程量,是建设项目审计实验平台建设的重点。通过研究与开发,把图纸与造价确定链接起来,是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在努力而为之的一件重要事情。如果能够在审计信息工程实验室建设中完成这项工作,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4.引进并改良现有的定额应用软件,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许多电脑公司研究开发了定额应用软件,应用也比较成熟,在建设项目审计实验室建设中,可以适当引入使用,并应审计教学的需要进行一些改良,比如设计一些错误,制造一些陷阱等,应用在造价审计教学之中。

5.模拟建设项目审计环境。①基建会计模拟环境的建立。建设项目审计涉及到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财务会计的内容,因此,需要选取不同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收集一些相关的被审计单位的背景资料,特别是会计资料,如财务报告、账簿、原始凭证、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等,并通过信息系统加以储存,如果条件可能,通过局域网络实现。我校开设有建设单位会计和施工企业会计课程,已经具备这个实验环境建设的条件。

②建设项目内部控制模拟环境建立。内部控制作为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在建设项目审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提供不同建设项目的如下内部控制制度:销售与收款控制制度;采购与付款控制制度;货币资金控制制度;投资控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进度控制制度;质量控制制度等,并通过信息系统加以储存,如果条件可能,通过局域网络实现。③工程管理模拟环境建立。提供不同项目的如下管理资料:项目建议书及批文;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文;工程设计文件;预决算资料;定额及有关计费文件;招投标文件;施工合同;设计变更资料;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文件;施工签证;竣工验收资料;财务决算资料等。通过信息系统加以储存,如果条件可能,通过局域网络实现。④建设项目审计模拟环境建立。建设项目审计是一个包括项目建设程序、控制要素和利益相关者的审计,主要涉及的: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整个项目建设资金运动过程的财务收支及其状况、计划执行情况、财经法纪遵守情况;所有反映投资建设技术经济活动的财务收支计划和核算、统计会计资料以及计算机资料之外,还要收集给相关部门调查和评价各种有关的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经营管理效益的信息资料,并将上述内容通过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的一些评价指标模式加以确认。

6.建立计算机审计应用系统。按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来设计计算机审计系统,涵盖前期决策审计、招标投标审计、造价审计、财务收支审计等内容,并按不同的审计主体要求,体现审计重点和审计方法上的区别。在已经形成的模拟环境中,应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完成审计操作,形成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链、审计报告等审计文书的模板,注意设计安全保密系统,如果可能的话,再设计一套审计质量控制与评价系统,为下一步开展建设项目绩效审计奠定基础,并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可及时更新的系统。

建成后的建设项目审计实验室是一个多功能、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场所,它既可以用于建设项目审计教学使用,还可以用于与工程有关的多门课程教学使用,同时满足学生实践之需要。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与审计实务的“零距离”对接,开展审计人员后续培训,为开展建设项目审计的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这必定为我校审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功能建设起到“如虎添翼”之功效。

参考文献:

[1]王海洪.计算机审计对审计人员的挑战[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10).

[2]丁继安.构建以实践教学体系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4,(4).

审计实验篇4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与经验

内部审计工作是保障国有企业内部财产安全与完整,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其改进的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对于保障国有企业稳步发展,有效规避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经济风险,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随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开展,使得我国的国有企业逐渐融入国际市场,企业面临的风险和问题也越来越多样化,这时候就需要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作用,不断改进审计工作模式,总结经验教训,为国有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保障。

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实践经验

1.1 加强对审计工作的重视,提升审计部门的地位 在过去,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由于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没有建立专门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导致审计职能难以得到发挥的现状。在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各级领导开始对内部审计工作提起重视,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审计可以直接向董事会报告,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充分尊重审计部门在公司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审计部门能够独立行使内部审计权力,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1.2 加强审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形成监管合力 国有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改革过程中注重加强审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各部门人员展开良性互动,引导其他部门人员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这样有助于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一是要与纪检监察、惩防体系建设等相结合,建立“大监督”工作机制。审计工作在具体实施中涉及投资计划、预算内控、纪检监察等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仅靠审计部门和人员的工作,监督的力度和工作效果很难体现出来。构建多部门、多业务、多领域共同参与的“大监督”工作机制十分必要。多方面资源和信息的共享,能够有效发挥企业内部监督部门的合力作用。二是要与合规管理、内控体系建设相结合。依法合规是国有企业全面提升战略管控、防范企业风险、维护队伍稳定的根本性、长远性举措。内控体系建设、“三重一大”制度执行是企业合规运行的基本要求。国有企业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考核和奖惩机制。审计工作在这项工作中不可或缺、十分重要。

1.3 创新审计工作模式,加强审计质量监督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下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配套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新阶段国家审计的新定位,为改革创新审计制度指明了方向,也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提出了严峻考验,《框架意见》明确了要逐步实现审计“全覆盖”,审计承担新变革新任务,必须把创新作为事业发展的坚强引领,不同的审计对象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和审计频次,以创新的审计方式、审计手段、审计方法、审计理念,把握“十三五”时期审计工作的目标任务,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地推进审计全覆盖;同时要把握好数量和质量的关系,突出重点,提高审计精准度,要把“改革创新”摆在审计师事业的核心位置,把握好“体制增效”这个核心,创新工作思路,探索有效途径,破解工作难题;充分听取有关主管部门和审计对象的意见,客观公正地作出审计结论,维护审计对象的合法权益。

1.4 注重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体制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除了重视审计职能的发挥之外,更注重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国有企业应重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立足整改,讲求实效,将审计整改检查作为审计项目的闭环管理系统,明确审计整改检查的责任、内容、程序和要求。深入分析问题成因,举一反三,找出病根,对症下药,从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制度流程入手,立足问题根源,彻底堵塞管理漏洞,坚决杜绝重大的问题发生,有效解决一般性问题重复发生。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实践效果

2.1 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到提高 通过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使得审计部门的地位得以提升,审计工作也在企业内部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下,内部审计已经成为企业加强管理的内在需要,审计部门的地位以及审计的领导层次也在国有企业内部得到提升,这就使得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得到提高,有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有序开展。

2.2 促进了审计工作与其他部门机构的沟通联动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加强了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突破了传统的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延伸到了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内部监督等多个方面,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泛,通过加强与企业内外部其他各部门机构的沟通联动能够帮助审计人员便于获取有效的审计信息,通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3 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得以提升 随着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和工作模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内部审计相关的法律环境也日益改善。国有企业在审计实践的过程中建立了符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的内部审计制度和工作规范等,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

2.4 审计结果得到广泛应用 国有企业在内部审计实践过程中通过强化注重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使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内部审计活动,能够及时发现国有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审计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和建议,深化审计成果的应用,同时通过加强对审计整改的监督,保证了在落实审计成果的同时还优化企业国有企业内部环境,有助于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从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使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保障。这对我国国有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兵,鲍国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实践与发展经验[J].审计研究,2013,02:76-81.

审计实验篇5

[关键词] 现代风险导向; 审计实验; 流程整合; 设计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引入及其主要特征

2002年10月,美国颁布sas no.99——考虑会计报表中的舞弊,强调应了解舞弊环境,并提出了“审计风险 = 重大错报风险 × 检查风险”这一新的审计风险模型,为审计模式由传统风险导向转为现代风险导向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方法指引。2003年,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也出台了审计风险准则,引入了这一模型,以指导识别、评估和应对审计风险,此后其一直致力于制定高质量审计准则的目标,并于2008年底完成了明细项目,得到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soco)和欧洲委员会的高度认可。我国于2006年颁布的《审计准则》引入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理念,并于2009年着手修订,以保持与国际审计准则的趋同,最新的审计准则更为全面地吸纳了国际审计准则的风险导向理念,将于2012年1月1日实施。审计准则是审计模式的指引,审计模式的转变随即带来了审计流程的变革,也对审计技术和方法的深化探索与开拓提出了要求,高校在审计教学中如何顺应审计模式的转变,充分体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这一审计思路,从流程的整合到将相关审计技术与方法融入审计实验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特征体现在:第一,以风险的评估与应对为核心,强调对舞弊的考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便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且这种风险评估应贯穿于执行审计业务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审计的计划阶段,对执业过程中识别的风险应采取应对措施以降低审计风险。第二,更加重视团队协作以及与治理层、管理层的沟通。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重视项目组内部的沟通与讨论,强调对重要事项,在执业过程中任何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项目组内部的讨论,同时应与治理层、管理层就执业中注意到的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管理当局的正直性和舞弊相关问题等进行沟通。第三,强化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及审计职业道德约束。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事务所建立更为严密的质量控制制度,执行项目组内部复核与外部复核相结合的复核制度,并定期(至少每3年)进行自我检查,对于承接业务与执业过程中的职业道德有更为细致的规定。

二、现有审计实验面临的主要挑战

随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推行,现有审计实验的主要挑战有:

其一,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变,意味着审计流程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审计实验流程也应随之而转变。前种模式下,审计可以明晰地分为审计计划、审计实施与审计终结3个阶段,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在审计的全过程中进行风险评估与应对,而审计实验流程是割裂的“三分式”,因此应当采用整合的设计,即在审计的每一项业务活动、每一个环节均应融入风险的理念,审计工作应环环相扣,自始至终的每一步都是对前面步骤所评估和应对措施结果的进一步修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控制审计风险,体现“风险导向”。

其二,风险评估要求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有全面的了解,但现有审计实验中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往往深度欠缺。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涉及行业、法律、监管环境,被审计单位的性质、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财务业绩的衡量与评价、内部控制等的内容。对于实验设计者而言,如何设计这些与会计活动关系密切的背景资料,并且充分考虑实验中审计程序的运用,是一项重大的挑战。

其三,现有的审计实验更多关注审计过程,较少强调质量控制,现代风险导向的“质量观”客观上要求在审计实验流程中引入审计质量控制措施,如在重大事项处理上的小组讨论、组内复核与组间复核制度等,使审计初学者树立“审计质量观”。

其四,现有审计实验内容很少涉及对职业道德的考虑。2009年10月14日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并于2010年实施的《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对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做了详细的规定,这在客观上均要求审计实验重视实验者形成对良好职业道德的深刻认识。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验流程的整合设计

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主要特征,为达到使实验者在较短的实验期内(一周共40课时),既能熟练掌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流程,又能增强职业道德观和质量控制观,本文对审计实验流程进行整合设计,如图1所示。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审计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进行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以使审计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程度的过程,审计实验也应在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的框架内进行,每一项审计活动都应考虑到审计风险,并有应对措施。

实验过程划分为初步业务活动、风险评估程序、进一步程序、完成审计工作和出具审计报告5个环节,但在具体操作层面,每一个环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项具体审计业务活动都是风险识别、评估与应对中的某一环,与前后的各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如通过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后,实验者要制订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确定审计的重点项目及重要认定,接下来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中的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主要针对这些重点项目及其重要认定来实施。在后续的流程中,如果发现计划的重要性水平过高,应及时对原审计计划加以调整,对所实施的程序加以修正,以降低审计风险,这也是对风险的应对。由此可知,整合设计强调审计实验是一个环路,每做一步都应瞻前顾后。

根据以上整合设计的思路,审计实验共可分为5个环环相扣的模块,如表1所示。

四、提升审计实验效果的途径

提升审计实验效果是指让实验者能够利用实验资料,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全面、深入地了解被审计单位,熟悉和掌握审计流程和必要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为此,各审计实验应从以下途径着手,全面提升实验效果:

其一,充实并适时更新被审计单位背景与会计基础资料。被审计单位背景与基础资料越充实,实验者越能更充分地理解和实施风险评估程序,被审计单位的背景资料在设计上可围绕6个方面来进行: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会计政策、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其中内部控制相关资料又可围绕企业各类业务活动的主要流程来设计,可适当设计一些“陷阱”供实验者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价。通常,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基础资料来自于同一高校的会计模拟实验资料,时间跨度仅为一个月,必须根据年报审计的需要适当地延展至一年,如对于一些适合运用分析程序的项目可适当补齐全年数据;对于有必要做截止测试的重要项目,应补充年后一定时期的数据;对于需函证的应收账款,应补充客户资料,保证抽样技术的运用;也可根据近期的一些重大审计案例通过适时补充会计报表附注、期后事项、其他信息等方法,更新实验资料,增加模拟实验的课程内容的容量,让实验更仿真、更务实。

其二,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应对特殊类型的审计程序。存货的监盘是审计的必做程序,但实验受制于空间和成本,很难创建存货盘点现场,让实验者有身临其境的体会。对此,可引入计算机住址技术,利用计算机软件制作互动的三维动感影像,模拟各类存货并悬挂盘点表单,给出被审计单位的盘点记录,在此基础上,实验者可以练习盘点计划的制订、监盘程序的实施,可从盘点记录追查至模拟的存货实物,也可从存货实物追查至盘点记录,对存货监盘形成感性认识。货币资金的盘点在实验设计上也可仿照存货监盘进行。

其三,加强审计实验师资培养。首先应组建模拟实验的应用设计团队,根据这一实验的特点,这样的团队应当至少包括具有会计、审计、计算机专业背景的师资,这样有利于会计资料的充实、审计流程的设计和一些特殊实验程序的实施,尽量使实验与实务在流程上实现零距离接轨,使实验不因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不恰当地减少一些实务中必要的程序。其次,审计实验的指导教师应能引导实验者在审计实务与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既要对审计理论融会贯通,能深入浅出地加以讲解,又要对审计实务熟练自如,因此,有必要加强校企合作,为指导教师创造在会计师事务所学习的机会,提高其实务操作能力,同时指导教师也有必要加强审计理论和职业道德的学习,在实验中正确引导学生。

主要参考文献

[1] 秦荣生. 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特点及其对实务的影响[j]. 当代财经,2006(11):108-112.

审计实验篇6

一、假设存在审计求证法

审计人员带着疑问和问题去实施审计是较为普遍采用的一种审计方法,也是最见成效的。这一点符合国家审计存在的前提假设,即国家审计制度的设计是建立在审计客体舞弊客观存在为基本假设,通过国家审计成本的较少支出去遏止或阻止因舞弊问题带来的巨大损失。与国家审计同时发挥审计作用的还有审计和内部审计,但三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国家审计的本质就是监督,通过审计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对经济活动行为进行约束,国家审计维护的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或社会公众利益;内部审计则是针对内部集团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维护的是本部门或本单位团体的利益;社会审计则是一种受托行为的中介服务,因对委托的审计客体发表公正性的审计师意见而倍受报表使用者或社会公众的关注,由于社会审计的有偿性往往会使最终发表的审计师意见受制于委托人。因此,具有法定独立地位的国家审计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是任何市场经济国家不可或缺的制度安排。在审计实践中通过假设问题的存在去收集审计证据,从而求证问题的真实结果,验证审计人员对问题的最终判断符合舞弊行为发生的基本,也是提高审计的效率的有效途径,使审计人员的审计活动行为有的放矢。其必要的审计路径为:利用审计客体提供的资料评估其经济活动行为找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找问题存在的可能疑点疑点对经济活动行为影响程度确定审计样本收集审计证据求证问题的真实性。

二、审前征集审计线索法

审计线索的提供者一般情况下都是知情者,因为舞弊的最终结果是在使得一部分人受益的同时侵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或是国家利益或是社会公众利益,这些都会促使知情者在安全的情况通过第三者(如审计组)予以遏止的愿望,而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了审计人员对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的了解是不充分的,国家审计所面对的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也是多样化的,在审计人员处于信息掌握的劣势地位去揭示审计客体舞弊问题往往如大海捞针。一方面,国家审计成本与审计作业时间的制约要求审计组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审计任务。另一方面,审计客体舞弊行为的预谋性与隐蔽性藏匿在巨大经济活动中的某一个环节或事件中,并在虚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保护下使审计人员在有限的审计时间里难以揭示,导致审计工作事倍功半或审计失败。此时,最有效果的审计方法就是寻找审计线索,通过审计线索收集审计证据。审计路径:公告审计事项提供审计组联系方式获取审计线索甄别线索的真伪收集证据查证问题。如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办在某市进行国土审计前,召开大型审计进点会,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广泛审计消息,公布了4部举报热线电话。40天内就接到了106封举报信,312个举报电话,接待上访达195人次,经查证,发现违法倒卖土地等案件6起,6人次被司法机关逮捕,另向有关部门移送了70封可信度高的人民来信。

三、审计经验判断法

审计经验来源于审计实践是审计人员长期从事审计实践积累的结果,因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持续专业技能能力以及接触的审计客体和审计工作时间的差异性,使得每一个审计人员所获取的审计经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因此说审计经验具有独有的特性。厚积薄发是审计人员最典型的特征,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审计也不例外。一个优秀的审计人员所形成的审计经验就是通过从事、分析和一个个典型的审计项目或审计案例的基础上取得,并通过长期的审计实践培养了审计人员职业判断的敏锐性与直觉,形成了以揭示审计客体舞弊问题存在为国家审计的基本理念。此外,审计经验也来源于审计人员对日常生活、经济活动行为和社会交往中细节的关注与感知。审计客体的千差万别性长期以来一直挑战着审计人员对不同领域知识与信息的持续获取能力,审计经验或审计专家经验也往往决定着一个审计项目的成败,就如同传统中医中的国粹“望闻问切”一样决非一日之功夫,诸多的客观与主观因素作用的结果最终导致不同的审计人员所形成和拥有的审计经验是不同的。国家审计的核心一般不发表审计师意见(外资审计是个例外),主要是报告所揭示问题对经济和社会的危害性,所以国家审计过多关注的是对审计客体舞弊问题的揭露,即审计人员凭借审计经验能够尽可能的揭示问题存在的真实。由于审计经验的独有性、差异性的存在,审计人员的审计路径也将是不同的,但最终结果是以完成审计目标为根本出发点。

四、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

按照资金的流程实施审计是审计人员最常用的审计方法之一,此方法适应于专项资金或单一资金的追踪检查,通过资金流转的各个环节检查是否存在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跑、冒、滴、漏”行为,直到资金最终的合法、有效、效率和效果使用。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经常会发现因资金流转过程中的资金“渗漏”或“蒸发”的现象,使专项资金的使用达不到预期目的或专用目的,损害了资金使用者的切身利益。追踪资金流向审计法在审计实践中具有明显的审计效果,资金流转的每一个环节都在审计人员的可控制范围之内,其缺点是耗费时间、精力,也扩大了国家审计成本支出。在具体的审计业务中审计人员往往采取抽样的方式确定样本,完成样本审计的流程过程以期获取舞弊存在的证据,从而决定是否放弃或扩大审计样本。审计路径:确定源头资金总量确定资金流转环节审查流转环节资金的安全存在性资金流转的时间性审查资金流转末端的完整性测试资金使用的合规合法性。

五、走访调查审计法

当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有预谋的从事舞弊活动事件时,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起作用的,审计人员所接触到的记录经济活动行为的载体似乎是合规合法的,此时审计人员已经很难就资料所记录的事项作出符合审计目标的专业判断,可审计直觉与审计经验使审计人员觉察到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审计人员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直觉判断,选择走访调查的审计方法很可能会得到令审计人员十分惊喜的审计线索或审计证据。走访调查哪些对象、谈话技巧与方式方法、调查的以及陪同人员等因素都在影响着真实结果,实践证明,审计人员按照审计目标的需要突击而秘密的进行会有明显的效果,反之,如果审计人员将走访调查事项告知被审计人,走访调查的结果往往令审计人员失望或无功而返。此方法面对基层、社区审计、资金量小点多面广、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经济行为事件发生的诸多活动行为审计效果十分突出,在老百姓中影响很大

六、分析性复核审计法

几乎每一个审计项目都要使用的一种方法,分析性复核顾名思义就是在面对审计客体所提供的各种资料记录的载体上,利用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经验,在审计人员收集到的相关联的审计记录的基础上,利用合理的推断、验证、计算以及法规的量度,进一步核实其提供的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一致性,通过审计人员理性的分析与复核作出具有证明力的审计结论,从而揭示出问题存在的真正根源。

七、环境因素审计法

环境因素影响审计法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作业时要要考虑与的大环境下以及审计客体自身环境的影响,可能导致舞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审计判断的一种审计,也就是说审计人员要通过对审计客体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因素的作用力,作出符合审计目标和能够收集审计证据的基本线索依据,有针对性地组织和进行审计作业。

八、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审计法

抽样审计是确定审计样本的一种审计方法,是基于审计成本与审计时间的制约而考虑的。从技术手段上看,抽样审计潜伏着巨大的审计风险或是因样本的确定可能导致舞弊不能被揭示的内在存在性;从实现审计的目标来看,抽样审计是在一定成本与时间的基础上能够相对效率的实现审计目标。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确定审计样本是基于内控制度与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当对某一样本产生怀疑时,审计人员可能会扩大样本的数量或对某一样本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审计。

九、实物观察与计量审计法

此方法也是审计实践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审计方法,即通过实物的现场观察与实际计量的手段来核实资产账面记录的真实性、存在性和准确性,通常使用的审计工具是各种类型的度量衡,如卷尺、称等计量工具。如对粮食、煤炭企业的审计来核实真实的库存和产量,对基本建设项目核实工程量和查看项目的形象工程进度也多用此方法。

十、部门行业对比审计法

对比法也称比较分析法,他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对照考察,比较其异同,进而予以定量定性的分析方法。在国家审计中对比分析法贯穿于审计活动的始终,在审计分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审计分析诸方法中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对比分析的方式和方法种类较多,具体中往往存在方式选用不当或者方法应用混淆等,导致审计情况分析出现误差,降低了审计成果的质量。在对比分析法中常用的方法有百分比、比率、绝对比、相对比、倍数比和比重等,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的具体情况会作出一种或几种的选择进行比较与求证,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真实性。同时,在正确选用对比分析时,还要考虑选用最适合的对比方式,然后才能运用分析方法实施具体分析,只有选用的对比方式、方法进行分析,才能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纵向对比、横向对比、计划与实际比、整体与部分比和综合对比。

十一、效益评价审计法

效益评价审计法是审计中的难点,通过审计客体所从事的经济活动行为,利用数学计量或数理统计原理,在内部控制制度相对完善的状态下,有针对的制定出量化的评价标准或体系,科学、合理、细致的出经济评价的各项指标,反映经济的节约与效率效益和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主要是考虑资金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国家审计项目所涉及的领域是广泛的,目前审计的重点虽然还停留在传统的揭错防弊的制度基础审计上,但随着大量项目的建设与实施所暴露出诸多问题,效益评价审计已经开始被审计机关重视,也倍受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所关注,特别是对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效益评价已经成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主要评价的是履行经济责任的能力,因不同行业部门所赋予的经济管理职能不同具体的评价指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进行效益评价审计时对于具体的审计项目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国家审计项目中一般对效益评价分为两类,一类为国有企业或国有控股企业的效益审计评价,审计评价的核心是在法规的制度约束的架构中,企业在保持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前提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审计实践中已经量化了可比对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成熟和客观;另一类为履行公共管理部门的审计效益评价,其核心是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的能力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力,在审计实践中还没有相对科学、成熟的评价指标,审计还处于摸索阶段,审计的最终成果要靠审计人员的经验和对审计环境、新知识的掌握等因素的影响。

十二、PPS确定样本审计法

PPS确定样本审计法是目前国际审计界最流行的一种审计方法,其核心是通过一定的审计样本的选定去组织实施审计以期客观的完成审计目标,样本的抽取排除了主观人为的影响力求客观公允,实现审计风险与样本选取数量、审计成本的相对均衡。此方法适用于大型数据库管理或经济业务发生频繁的行业部门,是对抽样审计的进一步规范。因为审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与社会公众的可接受性或容忍性之间的矛盾,审计样本的选样决定着审计的最终结果的优劣。特别是在面向数据库的PPS抽样中,PPS抽样只能对数值型字段起作用,对字符型字段无效,其特点是面值越大,抽中的概率越大,小面值的样本也抽取,概率较小。PPS抽样分为一般样本和重点样本,在实际审计中审计人员必须区别对待,以确定“风险水平值”和“误差值”。

十三、SQL语句查询审计法

当审计客体向审计组提供的审计资料是一张软盘时,审计人员如何开展审计工作已经成为广大审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课题。借助SQL SEVER结构化查询语句从事计算机审计已经成为目前广大审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和企业的ERP计划的组织实施,传统的以纸制为载体的凭证和帐簿将会随着计算机的发展逐步消失,国内部分大型的企业事业单位和跨国公司已经率先摆脱了手工记帐方式,审计客体已经没有了传统纸制载体所反映的会计资料记录,所有的反映经济活动行为记录都以不同数据库的方式存储在数据库中,就是在目前的县一级水平也大多数实现的计算机的数据库管理,只是因为观念的差异性使得手工记帐与电子帐并存运行。我们不可否认会计是审计的基础,会计工具的革命也势必导致审计工具的革命,否则审计将会退出舞台。在电子帐的基础上计算机软件工程人员与审计人员通过近年来的审计实践经验的积累开发出很多的审计软件,期望推广审计软件实现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飞跃,可任何审计软件的开发几乎都是在SQL语句的基础上的拓展,仅仅解决了审计人员对电子数据帐的人门审计问题。由于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行为的数据化存储与管理与传统纸制帐有着巨大的差异性,舞弊的手段与方式也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如何面对数据库的审计已经开始对从事传统纸制帐本审计的审计人员进行排斥。审计路径:采集数据取得数据贝份获取有用的数据信息找到所需要的字段使用SELECT语句设定条件分析查询结果揭示问题。

审计实验篇7

关键词:盈余管理;审计收费;实证研究

一、问题提出

审计定价(adit pricing)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机制在具体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市场竞争行为和审计执业行为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审计定价在审计学术和实务研究中有着重要地位。通常国外会计理论、实务界将审计收费(audit fees)作为审计定价的替代变量。2001年2月5日,美国证券委员会(sec)要求美国上市公司公开批露审计及相关服务费用,从此西方对审计服务价格的研究掀起了高潮。2001年12月24日,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公布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该规定为实证研究中国审计收费影响因素提供了契机。纵观国内外有关审计收费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多集中于公司财务指标,研究成果也较成熟。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学者们已不仅仅停留在诸如客户规模、客户复杂性、客户风险等财务指标上,许多专业人士还正在探索审计师会不会考虑到公司治理内部行为特征,如高管层实施的盈余管理行为所蕴藏的审计风险有没有反应在审计收费中?若反映在审计收费中,那么盈余管理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审计收费呢?

二、文献回顾

盈余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盈余管理是通过会计政策选择使企业管理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安妮·布鲁金,2002)。可见,经理人员调整盈余的动机是为了使公司和经理财富最大化。国外研究认为,这些动机是建立在一系列基于报告盈余的合约(如债务契约)基础上的。多数盈余管理的研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动机的研究之上。从国外的盈余管理文献中,可以发现两个重要动机。其一,管理者通过应计利润来掩盖不良业绩,将一部分业绩提前确认;其二,增加财务报表的净利润,促使公司的股票价格增加以增加公司的市场价值(kellogg,1991)。盈余管理的动机越强烈,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诉讼风险越大,若事务所考虑了盈余管理的这种风险,则审计收费就高。defond和subramanyam(1998)通过分析盈余管理度量因素之一可操控应计项目金额(discretionary items),结果发现,可操控应计项目金额越高,审计师面临的诉讼风险越大,为此会增加审计收费。

盈余管理行为是一种操纵、粉饰利润的手段,盈余管理度量的指标多种多样,在国内关于盈余管理对审计收费影响的研究中,曾使用过的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非主营业务利润比重、非经常性损益、可操控性应计项目等。近年来通过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度量盈余管理的研究更被学术界所接受,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宋衍蘅、殷德全(2005)以变更事务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可操控应计项目与审计收费的关系,发现继任注册会计师对于不同类型公司的审计收费标准不一。对于盈余管理动机强烈的公司,继任注册会计师倾向于以公司的盈余管理幅度来衡量审计风险,为此要求较高的回报,审计收费增加;对于财务状况恶化的公司,继任注册会计师会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降低审计收费。另外,朱小平、郭志英(2006)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盈余操控与审计收费的增加显著相关。

三、研究设计

(一)盈余管理的衡量

本文通过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计算操纵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的度量指标。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由于确认基础不同,会计盈余和经营现金流之间通常存在差异,但只要生产经营状况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两者关系在各个年度之间是稳定的。如果会计盈余与经营现金流之间的差异出现异常变化,则表明企业应计利润存在被操纵的可能。(healy,1985;jones,1991;dechow and sloan,1991)认为,国外盛行于财务、会计学界的盈余管理研究正是基于对应计利润的操纵展开的,而中国学者也普遍接受通过测度应计利润来检验盈余管理存在性的方法(陈小悦等,2001)。具体方法:衡量盈余管理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da)等于总应计利润(ta)减去非可操纵性应计利润(nda)(注:实际上就是把总应计利润分为操控性应计利润和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其中总应计利润(ta)=净利润(ni)-经营现金流量净额(cfo),即ta=ni-cfo。修正的jones模型表达式为:

=αi+β1,i+β2,i+εi,t(1)

=αi+β1,t+β2,i (2)

式中,ndai,t为i公司t年非操控性应计利润;ai,t-1为i公司t-1年期末总资产;revi,t为i公司t年主营业务收入变化,revi,t=revi,t-revi,t-1;reci,t为i公司t年应收账款变化,reci,t=reci,t-reci,t-1;ppei,t为i公司t年固定资产原值;εi,t为残差,即以总资产衡量的i公司的t年的操控性应计利润。

利用样本数据,通过模型回归,可以直接得到残差项,即为所求的操控性应计利润。francis、maydew 和 sparks 认为,在不能明确预测盈余管理是将利润调高还是调低时,使用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衡量盈余管理更为合适,因此本文就使用了操控性应计利润的绝对值来衡量公司盈余管理程度。

(二)研究假设

从国外的盈余管理文献中,可以发现两个重要动机。首先,管理者通过应计利润来掩盖不良业绩,将一部分收益提前确认;或将一部分优良业绩递延到未来的年份,将未来的费用提前确认(defond and jiambalvo,1994)。其次,增加财务报表的净利润,促使公司的股票价格增加以增加公司的市场价值 (kellogg,1991 )。从中国的盈余管理行为来看,无论是发行股票、配股还是特殊处理,都存在大量的盈余管理行为,主要表现为虚假确认收入和费用,利用关联方交易、利用非经常性收益和变更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魏明海,2000)。从审计风险的角度来看,由于盈余管理比财务报表中的其他要素更具有不确定性,并且它们较难审计和容易被操纵,在国外,盈余管理一般被视为高固有风险。在中国,固有风险因素包括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行业所处环境,业务性质,容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等,盈余管理在中国也存在高固有风险的问题;同时,在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普遍存在,这将会引起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对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在某一审计风险水平下,注册会计师要把审计风险降低到某个合理的水平就必须增加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时间,以降低检查风险,这就会增加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努力,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数量来识别盈余管理行为。相应地,注册会计师投入更多的审计努力和时间,搜集更多的审计证据,由此导致较高的审计费用来补偿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成本。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公司高层的盈余管理行为与审计收费之间有正相关关系。

(三)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1.样本选择。本文样本全部来自200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对所有a股上市公司遵循如下剔除原则:(1)按照权责发生制披露年度财务审计费用,而不是根据收付实现制的原则披露。如有的上市公司仅说明了预计审计费用为多少,并未明确说明是否已经支付了审计费用,故将该样本剔除;(2)由于金融类上市公司与其他行业上市公司无论在所适用的会计制度,还是业务性质方面,均有较大差异,从而可能对审计收费造成影响,因而剔除金融单位;(3)由于数据缺失和信息披露不完整,因而剔除诸如未披露审计收费、未披露连续年限、未披露会计师事务所是否发生变更等不规范、不完整的上市公司;(4)剔除当年度新上市(距年度报告日上市时间不到一年)的公司。剔除这些公司的原因是,研究需要用到上年财务指标以计算公司操纵性应计利润,而新上市公司上年财务数据会引起操纵性应计利润计算的误差;(5)剔除未按规定时间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依据上述原则,最终筛选了2007年的603家上市公司有效样本。

2.数据来源。年度审计费用、年末总资产、年末存货余额、年末应收账款余额、年末负责总额、会计师事务所类型、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原值、净利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等数据来自《ccer一般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库》,控制变量所需财务数据以及度量盈余管理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数据依据该数据库计算而来。需要说明的是:ccer数据库中缺失的数据直接来自上市公司年报。

(四)检验模型和变量说明

本文借鉴simunic的审计收费模型,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合中国审计市场的特点,建立如下模型:

lnfee=β0 + β1lnasset + β2ch + β3yszk + β4zcfz + β5asize + β6da+ε

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1)因变量。lnfee 审计收费的自然对数。(2)测试变量。本文选取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的替代变量。da 可操控性应计利润。(3)控制变量。lnasset 上市公司年末资产总额的对数;ch 年末存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yszk 年末应收账款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zcfz 资产负债率;asize 事务所特征,国际“四大”=1,其他=0。

四、实证结果

(一) 样本变量描述性统计

就总体而言,2007年603个综合样本中,最低350元,最高为11 860 000元,最高审计收费是最低审计收费的33 885.71倍。盈余管理度量指标可操纵性应计利润(da)的均值0.5623,标准差0.8236,说明分布大致对称,但不同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差别较大。下页表1给出了样本公司中的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数据。

(二)审计收费的回归分析

将2007年数据代入审计收费的回归方程,运用spss13.0软件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结果(见表2):

表2是对检验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adjusted r2为0.299,模型的显著水平为0.000,说明模型拟合较好,所有变量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均小于2,说明各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从表2可以看出,在控制资产规模、存货与资产之比、应收账款与资产之比、资产负债率、事务所规模变量的影响后,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负相关,且不显著,说明假设检验没有通过检验。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通过对上述模型的多元回归分析,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之间负相关,但不具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这与前面的理论分析及提出的假设检验是不符的。对这一回归结果,可能的合理解释是:一方面,在中国上司公司对高质量审计需求普遍匮乏的情况下,审计定价的主导权更多掌握在上市公司的手中,客户财务状况与盈余管理迹象所蕴藏的审计风险主要表现在审计意见中,而对盈余管理迹象所表现出来的审计风险反应不足;另一方面,中国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常与政府的监管政策紧密联系在一起,审计收费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与政府的监管有关;再者,在样本的选取中加入了st、pt类公司,事实上,对于像st、tp类财务状况不佳或恶化的公司,审计师会根据此类公司的财务状况和支付能力,降低审计收费。

从多元回归结果可知,中国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资产规模、事务所自身特征及财务风险等,本次回归结果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之间虽不显著相关,但并不能说明我们不必重视高管层的盈余管理行为,因为本文样本基本来自ccer财务数据库,而且也仅仅筛选了2007年的603个样本,这些样本也未必能说明中国整个上市公司的全貌;因此可对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之间关系的研究做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蔡春,黄益建,赵莎.关于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制造业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5,(2).

[2]陈武朝,张泓.盈余管理、审计师变更与审计师独立性[j].会计研究,2004,(8).

[3]李东平,黄德华,王振林.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j].会计研究,2001,(6).

[4]陆晓萍.中国审计收费制度现状与原因分析[j].经济师,2006,(11).

[5]李爽,吴溪.审计定价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初步证据[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6]刘运国,麦剑青,魏哲妍.审计费用与盈余管理实证分析——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6,(2).

[7]陆建桥.中国亏损上市公司赢余管理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8]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j].会计研究,2004,(9):62-66.

[9]任春艳.盈余管理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启示[j].当代财经,2005,(5).

[10]唐跃军.审计收费、审计委员会与意见购买——来自2004—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金融研究,2007,(4).

[11]伍利娜.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影响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审计费用披露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3,(12):39-44.

[12]张继勋,刘成立.审计收费研究综述及启示[j].当代财经,2006,(7).

审计实验篇8

一、加强思想建设,领导班子“一线指挥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我局领导班子由5名成员组成。局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干事业、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注重自身的 政治理论学习,自觉加强理论修养,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认真学习审计业务知识,努力提高领导本局业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荣辱观,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己任,以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审计工作之中。坚持领导班子成员述职述廉和民主生活会制度,充分发扬民主,高质量地开好每年不少于1次的民主生活会。凡涉及人、财、物等重大事项,都落实了对“三重一大”事项须经党组成员集体研究讨论决定的规定,严格按照各项组织程序和规章制度办事,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在职责履行上分工不分家,积极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其位,谋其正,思其职,尽其责,坚强领导,理性思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切实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上有新的成就。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贵武同志因年龄到杠改任调研员后,积极协助新任局长的工作,不计得失,不讲价钱,一直默默无闻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现任党组书记、局长卢佳林同志到任后,刻苦钻研审计业务,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经常加班加点,勤奋工作,被机关人员称为“我们的好带头人”。

二、注重队伍建设,为首府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作用明显发挥。

审计工作开展和审计质量的提高需要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素质过硬和形象良好的审计队伍,我们把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教育引导审计干部积极开展学政治理论、学业务技能、学科学文化、学实践与管理的活动,大力提倡“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爱岗敬业精神和“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勇于创新”的奋发进取精神,按照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广泛深入地开展“守法、文明、诚信”活动,倡导自觉履职尽责,树立法律与公德意识,自觉养成讲道德、讲秩序、讲文明的行为习惯;倡导在社会做一名守法公民,在单位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在家庭中做一名模范成员;倡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质量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廉洁从审意识、以人为本意识。坚持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坚持自身行业的文明执法,始终围绕“擦亮服务窗口,争创文明行业”这—主题,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切实在提高各项工作的服务质量上做文章、出实招、求实效。坚持廉政勤政,我们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审计工作的第二条生命线,为廉洁从审提供可靠的组织纪律保证,相继制定了《审计组廉政纪律公示制度》、《科级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廉政建设审计组长负责制》、《廉政建设一票否决制度》、《审计纪律监督卡反馈制度》、《礼品上缴登记制度》、审计组长执行审计廉政纪律报告制度》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积极开展扶贫、救助、捐赠活动。近年来,为清水河县、武川县的贫困乡镇村投入扶贫资金15万元,为土左旗把什乡民族小学捐赠桌椅20套,清水河县暖泉村委会捐赠桌椅、沙发10套(件),号召全局党员干部职工为灾区、红十字会、捐款3200元,捐献衣物1485套(件),在与土左旗察素旗镇水泥厂社区的“访民情、解民难”活动中捐献款物3000元,与锡林南路电前居委会的结对共建活动中,资助电脑、打印机款8000元,慰问贫困户和贫困党员款7000元,特别是在这次5·12地震发生后,局机关和全体审计人员积极为灾区捐款18820元、交纳“特殊党费”35500元。

我局在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础上,十分注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牢固确立“文明树形象,文明出效益、文明促繁荣”的全新观念,按照市文明办《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实施意见》,切实夯实文明创建的基础,努力建设“学习型”、“道德型”、“文化型”、“服务型”的审计机关,紧紧围绕建设“法治、诚信政府”的要求,研究制定适合审计工作特点、行业条件的规范化服务标准和具体可行的措施,广泛开展诚信单位、诚信行业争创评比活动,为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首府环境献计献策,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大力推进首府文化事业发展发挥积极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加快审计转型,审计工作质量和水平有新的提高。

去年以来,局党组按照上级要求加快审计转型步伐,认真践行审计厅提出的“二十字”方针,在全局上下开展了 大学习、大讨论,使全局人员的审计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家自觉围绕中心,强化服务树形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中心,在抓好审计监督的同时,建立了全新的服务机制,努力提高参与和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审计实验篇9

[关键词]高校 电算化审计 课程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会计电算化,部分企业也实现了高度信息化,建成了企业统一集成的信息系统,如ERP系统、SAP系统。相应的审计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掌握成为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基本要求。作为输送审计人才的学校来说,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会计专业尚未开展电算化审计课程,部分会计、审计专业有开展的,教学效果也不够理想。因此,开展高校电算化审计课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高校电算化审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缺乏适用的电算化审计教学软件。缺乏适用的电算化审计教学软件及配套数据库是造成电算化审计课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的重要原因。目前市场上已有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是为审计实务的需要开发的,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账套为工作对象,并且只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软件建立接口,而业务数据却无法获取。在教学中没有实际的企业,没有审计实务数据可用,从而这些软件不适用于教学应用。即使当前已有的审计教学软件也不能很好地满足审计教学的需求,功能过于繁琐,可操作性差,数据库不完善,仅有财务数据,没有相关业务数据,不能充分模拟真实情景。一些数据库无法及时更新,以致不能体现审计准则最新要求,存在滞后性。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审计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2.缺乏完善的电算化审计实验室。审计实验室可以提供一个模拟的审计环境,能够使学生全面地熟悉审计工作内容,熟悉对审计的方法以及技术。审计实验室不仅仅需要具备软硬件设备,还需要仿照审计机构设立组织机构,设计相关的审计流程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审计实验。但是目前所建立的电算化审计实验室可能仅仅注重了桌椅板凳、电脑等这些硬件,对于软件设施及组织设计未作过多考虑。

二、高校电算化审计课程建设构想

1.开发基于ERP环境的适用的电算化审计教学软件。数据转换是数据分析、处理的前提。以往的审计软件只是通过对会计数据流的处理,将获得的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转换到审计软件中去,形成审计数据库。如果能开发出基于ERP环境的电算化审计软件,通过与企业ERP系统建立接口,则不仅可以导出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科目余额表、财务报表这些财务数据,还可以导出人力资源管理、仓储材料等非财务数据,从而保证审计数据的充分性。另外,审计教学软件中所设计的审计功能应尽量简化开放、形象直观。给操作者更多自主选择机会,可以由操作者自行添加、删除、调整和修改,数据分析最好以图形形式直观反映。灵活方便的功能设计有助于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学生提高动脑动手能力。

2.构建配套数据库。与基于ERP环境下的电算化审计教学软件相配套的数据库应包括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为了使审计资料更真实,最好能通过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一般选择一家制造业企业为对象,获取该企业内外部相关信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收集被审计单位外部资料诸如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宏观经济状况、通货膨胀水平、国际经济环境,以及被审计单位内部资料诸如所有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经营目标、经营风险、业绩评价、内部控制等背景资料;在收集被审计单位内外部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相应的财务数据,并精心设计多处审计疑点和错报。

除了被审计单位,还应设定审计主体、审计对象、审计过程和审计结果所需资料。审计主体设定诸如审计单位名称、联系人、地址、与委托人签订的审计业务约定书条款、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审计重要性水平;审计对象设定诸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存货、固定资产的实有数,信用借款还是担保借款等;审计过程的设定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外部第三方函证的各种可能结果等。详尽的审计信息呈现了一个逼真的被审计单位情境,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审计环境,领会审计理论知识。

3.建立高仿真的电算化审计实验室。通过营造出高仿真的审计环境,能够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审计全过程。一个完善的电算化审计实验室包括人、物、组织结构的设置。

首先,师资的配置。电算化审计实验室所配备的老师,不仅要精通计算机操作,还应具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较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实验室老师除了日常维护实验设备,还需负责设计与整理实验资料,辅导学生完成实验内容;

其次,实验设施的配置。除了计算机软硬件设施之外,审计实验室还应配置审计中所需要的业务素材和资料,例如审计业务约定书模板、审计工作底稿模板等资料,并且将这些实验资料以纸张和电子版两种形式予以保存以便于实验时使用。

最后,组织结构的设置。老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各小组独立完成审计任务。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审计项目经理”。审计项目经理主要负责模拟实训审计业务的承接、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署、审计风险的评估、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过程的组织、审计报告的撰写与审计工作的总结。各组学生在审计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完成实验案例,实验中学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由实验老师辅导完成。每次实验内容结束后,由实验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实验过程做出点评。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强调和逐一解答,并评选出本次审计实验最优审计小组。

参考文献:

[1]田芬.计算机审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马春静,梁铁宇,覃严.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探讨[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8).

审计实验篇10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知识和智慧的竞争,造就一批既精于管理、又能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的根本要求。目前,我国审计人才的状况远远不能满足时代转变而提出的要求,审计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新世纪高校审计人才培养的主旋律。审计学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审计教学中一直存在着课程难度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厌学,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等问题。虽然不少高校采取了审计案例教学、模拟试验教学等审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改革的初衷。为了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审计人才,有必要加强对审计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和研究。

一、现行审计教学模式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的实务经验比较缺乏。近年来,审计学师资的来源主要是审计学专业毕业的博士和硕士,各高校在招聘时关注的是教师的学历,而对教师的审计实务经验基本上没做硬性要求。即使一些教学时间较长的审计教师也存在“偏重理论教学,脱离实务操作”的情况。这种情况导致教师在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侧重于抽象理论知识的讲述,缺少鲜活的实际案例,无法将“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失败”等审计术语的概念向学生讲解清楚。结果是教师难讲、怕上审计课,学生觉得审计课枯燥无味、没有实际应用价值,教学效果很差。

(二)传统教学模式使审计教学难以适应审计工作所需要的能力要求。当前,审计教学基本上局限于课堂讲授,老师讲,学生听,教学内容限于书本,教学方法局限于灌输,学生几乎没有参与讨论和审计实务操作的机会。审计教学中所讲授的大多数内容是从千变万化的实际中抽象出来的实务性非常强的知识,对从未接触过实务的学生来讲,单靠教师课堂讲授,而没有讨论和实践操作作为铺垫,生动的学习过程往往会变成单纯的记忆与背诵,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感,教学过程也会变得枯燥无味。虽然目前不少高校也进行了审计案例教学,但是这种课堂内的“纸上谈兵”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另外,由于高校教师本身缺乏审计工作的实际经验,在案例讨论中很难引导学生开展激烈的讨论,案例讨论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审计案例的选编也是一个难点,难以找到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案例。目前使用的审计案例通常都是根据实际发生的审计失败案例编写而成,启发学生分析审计失败原因的倾向比较明显,而系统展示整个审计过程、审计测试和各种审计程序实际组织和操作的案例相对匮乏。由于实际性强的案例严重不足,很难把审计案例反映的审计实务和我国相应的审计理论联系起来,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三)审计教学缺乏实践环节。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尚未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有的高校将现有的会计实验室称为会计与审计综合模拟实验室,但实际上学生只能进行会计模拟实验并不能进行审计模拟实验,无法满足审计实践教学的需要。同时,由于审计模拟实验所需资料涉及的知识面广、时间跨度大、技术性强,要求研发人员不仅要具有相当丰富的会计、审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还要熟悉电算化会计与计算机审计操作技能。目前高校缺乏这种复合型人才,无法为审计模拟试验教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二、审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一)提高审计课程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和实务操作能力。建设审计学课程,关键在加强实践性教学队伍建设,建设一流教师队伍。为保证审计教学模式改革成功,高校在招聘审计课程教师时,可以考虑打破常规,招聘受过相应专业教育并具备审计实务工作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担任专职或兼职审计课程教师,尤其要对具有上市公司审计实务操作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加倍重视。通过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或注册会计师为特聘教师,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以弥补校内教师教学的不足,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还应注重审计教师的后续教育,及时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或大型企业的内审部门联系,成立教师实践基地,组织审计教师定期参加审计实践,逐渐积累实践经验,提高专业判断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为审计教学模式改革配备一支具有丰富授课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

(二)改革审计课程教学方式和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为依据,结合教学内容改变以往传统的单纯讲授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如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角色定位法等。大力倡导案例教学法,案例的选择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注重案例的系统性和适用性。把审计课程教师的首要任务定位在合理组织、点拨和引导学生上,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审计课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和能力水平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最佳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尽量以学生为主体,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少讲多练,并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通过审计实验课或者到审计机构进行实践来掌握审计实务知识。由于审计课程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的理解力要求比较高,针对将要讲授内容所需的相关知识,教师在每次课前应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并对预习效果进行课堂抽查,将抽查的结果计入学生审计课程的最终成绩,以此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减轻审计课程教师的课堂压力,并为审计课程的顺利讲解提供保障。

(三)完善审计模拟实验教学。审计学理论体系复杂、技术性很强,并且与其他相关学科联系密切,决定了审计模拟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涉及面非常宽,因此要完善审计模拟实验教学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编写一套适用的审计模拟实验教材。一套适用的审计模拟实验教材应满足以下要求:首先,审计模拟对象的资料要具有仿真性和典型性。审计模拟对象的业务内容应取材于某个规模适中的制造业企业至少一年的会计实务,在此基础上经过分析、筛选、补充将各个审计业务循环的内容囊括在内。同时,各类业务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薄、报表均应按实际应用的样板设计,并且应根据相关准则的要求设一套适用的审计工作底稿;其次,应提供一个完整的审计模拟对象,教材的内容不仅应包含模拟审计对象全套的财务资料,还要包括模拟审计对象的基本情况、各种内部控制制度及上一年度的审计报告等;再次,应提供一套审计模拟对象的电子财务数据,把手工审计实验与审计电算化实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最后,在编写模拟审计对象的财务资料时,应根据审计实务的特点设一些“审计陷阱”,同时实验不需设标准答案,对一些问题应由参加实习的学生根据各自的判断自由设定,如存货监盘的时间安排,应收账款函证对象的选择等。

2、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为了实施审计模拟实验的教学模式,应该创建一个审计模拟实验室,采取模拟审计的方式,设计企业的信息资料,营造真实的审计环境,使学生通过一系列操作,很好地理解所学的审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程序,以便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审计模拟实验室应该是一个多功能的、适合于现代化教学需要的实验室,它不仅可供学生进行手工模拟审计实习,而且可供学生进行审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实验室里应采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特点,并使之结合起来,融入实验中,使学生在使用过程中能从多个层次感受所学的内容,增强学习的效果,还能避免专业实验带来的烦琐、枯燥等问题。通过审计综合实习,真实模拟工作环境,把各种专业知识综合交叉在一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而且可以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幅度提高,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作者单位:嘉兴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家杰.基于新准则体系的高校审计教学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9.8.

[2]张雪梅.审计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方法探讨[J].会计之友,2008.4(上).

[3]余玉苗.审计学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及其组合[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