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实验教学十篇

时间:2023-03-25 21:48:09

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教学篇1

关键词: 演示实验 化学教学 学习兴趣 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关键要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是化学的灵魂,是化学的魅力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源泉,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实验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教师用演示的方法、结合课堂教学进行的化学实验——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做好化学课堂演示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

一、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初中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学生刚接触化学时,可以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吸引学生。

三、演示实验是学生实施各种实验的前提

在上分组实验课时,为了使学生正确而迅速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避免在实验方法或使用实验仪器和试剂方面出现大错误,教师一般都要先进行实验的演示。例如,在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分组实验时,教师应先进行示范性演示,指导学生准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并掌握操作的关键。进行这样的演示实验时,教师应注意讲清操作要领。例如,在演示“托盘天平的使用”时,要向学生说明“天平水平放置在桌面上,拆掉托盘下的胶衬,然后调整零点……”等,以便教师的演示示范真正起到指导作用。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正确、合理地开展演示实验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即演示过程中,教师的操作要合乎规程,做到准确、规范,使学生在观看教师的演示后能了解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②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演示前,教师应做认真充分的准备,选择效果最佳、结果最佳的实验方案,以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实验达到预期结果。③实验过程的全局性。在演示过程中,教师既要认真实验,又要注意讲清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既要组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结果,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观察与思考同步进行,紧密结合,达到启智养能的目的。

要做好演示实验,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1.准备充分。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切莫使演示实验成了“魔术表演”。即使最简单的演示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试做两三次,对于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演示要保证万无一失。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上课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因为缺少任何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

2.操作规范。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

演示桌上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东西(哪怕是下一步演示要用的)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响学生观察。试剂的取用要适当,多了浪费,少了现象不明显或造成实验失败。

实验现象要明显,必须使全班学生,特别是最后一排学生都能看得清楚。现象不明显,学生看不到,必然影响课堂纪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要使现象明显,每个学生都能看得见,教师必须事先动一番脑筋,如教师可根据产物的颜色选择放在实验仪器后面的衬托物,帮助学生观察。

3.注意安全。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制取有毒气体,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易燃、易爆(如爆鸣气)要更加小心。例如在演示氯气制法时,如果适当控制二氧化锰和盐酸的量,在收集若干瓶氯气后,所剩氯气的量就很少了,但仍要将多余氯气通入碱液中。最后将装置移到室外,反应基本上就停止了。学生闻氯要煽闻,为防止意外,每次演示实验前,最好都要在提篮中(木制)放些水和湿布。

四、尽量提高可见度

演示实验必须使最后一排的学生看得清楚,这是演示实验应有的要求,为了提高可见度,演示实验应尽量使用大型仪器,有些仪器功能较多,但过于小巧,也不宜作为课堂演示实验使用。在有些演示实验中,需要观察的是细微的现象,如少量小气泡,而绝大多数学生是看不见的。这就需要借助投影仪放大。演示实验既然是给学生看的,那么教师就应注意:(1)演示实验过程中自己站的位置及手和手臂是否挡住了学生的视线。(2)观察的对象与背景的颜色是否合适。如观察气体、水溶液或沉淀的颜色,如果背景是黑板或教师的深色服装,则学生往往看不清深色的产物。所以,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白纸板或黑纸板作衬托。(3)光亮度不够,常常不能使学生看得很清楚,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把仪器拿到窗前明亮的地方做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教学篇2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上课时配合讲授和谈话,和做示范性实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取感性材料,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物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深刻的概念。

小学科学课的实验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好还是比较难的。实验要效果明显,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有限,所以对比较细微的实验现象是很难观察到的,因此实验现象要显而易见的;实验要简单易做,课堂上时间有限,对操作烦琐的实验,学生会失去耐心而浮躁,影响效果;稳定性好,实验就是为了从现象寻找规律,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想的不相同,一次一个样,就无规律可循了。所以为了优化演示实验,提高教学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演示实验前需预做实验

对于一台戏来说,彩排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一个实验来说也必须进行彩排,那就是预做实验。

(1)预做实验,利于熟悉实验内容

教学《物体的热胀冷缩》之前,我预做了研究“固体是否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实验:铜球在加热前可通过一金属环,加热后则不能通过金属环。实验看似简单之极,倘若不预做实验金属球加热时间不够长的话,金属球仍能通过金属环。原本“三个手指捏田螺”的简单事,却与你的意愿背道而驰了,此时的教师一定很狼狈。如果预做了实验,熟悉了实验内容,就避免了出现上述尴尬局面,教学也就取得了最初预想的效果。

(2)预做实验,利于器材的准备及选择

如《沉浮的秘密》一课,橡皮泥改变形状后由沉变浮,一开始我用“培乐多彩泥”试做了这一实验,发现沾水后,彩泥变成了彩糊,无法进行正常实验,于是我改用了含油较高的普通橡皮泥,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演示实验操作时需注意问题

1.选可见度大,便于观察的器材

演示实验是面向全体学生,要保证全体同学都能清楚看到,因此需选择效果明显、可见度大的器材。如做液体水的热胀冷缩实验,为了提高实验的明显度,我选择了底较大的平底烧瓶、内径较细的玻璃管,进行了气密性检查,并在水中加入红墨水,为了让实验更明显,我在玻璃管后面放置了一个有标尺的纸屏,这样红色液柱的升降就一目了然了。又如做同种电荷相斥实验时可用锡纸包上泡沫塑料小球,用丝线吊在支架上。当带电体接近小球时,先将小球吸过来,这样小球就带有与带电体相同的电,小球又迅速被推开。由于小球体积大,便于学生观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选性能稳定,便于操作的器材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假如实验现象与预期的结果不一致,就不能使学生信服,这样教师的说教就显得“蛮不讲理”,所以实验现象一定要稳定,操作不能太过复杂。

三、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实验

1.观察演示实验,要目的明确

在做实验之前,要让学生们先了解实验的内容,及实验的原理,需要用到什么仪器,及操作程序。如果没有实验前的渗透,学生往往只看结果而不看过程,也不会全神贯注跟着老师的操作,看清每一步骤中的变化。

2.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

好的科学课不是学生坐得纹丝不动,对教师的问题有问必答,而是在于“形散而神不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尝试,谨慎的教学方式并没有错误,但应该适时放手让学生亲自己动手。遇到有操作危险的实验,要先讲解后实操,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在动手中,让学生大胆想象,在探索中去了解科学知识。

四、演示实验中应用多媒体手段

1.对演示实验的放大作用

在教学过程有一些实验由于比较细小,很难让学生们观察得很清楚,这会降低实验的效果,影响教学的质量。在讲解毛细现象演示实验,实验效果要在近距离才能看清,适时地利用实物投影进行放大,则既方便效果又好。

2.对演示实验的减慢作用

太快的动态实验过程,由于时间太短,现象不明显,不便于学生观察,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再进行演示,既可在播放时减慢实验进程,观看实验步骤,也可在播放时截取实验片段反复播放以观察实验现象。如白炽灯发光实验教学,课本上是文字讲解的,但是用这种方法,学生学习的效果只是一般。为了使教学效果更好,拍摄下实验片段,用慢速播放,白炽灯灯丝通电后由开始的发红逐渐变成白炽状态,教学就变得非常形象和直观,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3.对无法演示的现象的模拟作用

由于受到时间、空间以及实验条件、实验器材等因素的限制,y以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微观的现象,既看不见又摸不着,讲述时枯燥无味,抽象空洞。如:宇宙中天体的运动过程及规律(地球和月球的运动、日食、月食的形成),虽然借助三球仪可以演示三者运动情况,但与实际差别还是很大的,学生还是不能在脑海里建立良好的模型。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效果结合就能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突破实验条件的限制,将月球绕地球转,地球带着月球绕太阳转的自然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有了直观的经验,得到感性认识,理解加深且牢固。

演示实验教学篇3

一、充分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如果老师实验技能不熟练、缺乏准备在演示时就会手忙脚乱,教学时就会失去严密的逻辑性,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目的。老师应对整个实验了如指掌,从实验技能、组织指导上进行反复练习和研讨以便使课堂演示达到最佳效果。

如:在做“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关系”的演示前,先要把模拟胸廓和肺的模型制好,并且对模拟肺模型进行反复检测,然后拟定演示计划:①关于肋骨运动的演示,先介绍模拟用具的各组成部份,再演示整个实验,并要求学生总结观察结果,最后教师进行补充,把结论制成表格,这样既突出了复杂过程的重点又降低了学习难度。②关于膈的运动的演示(步骤同上)。

二、注重提高学生实验观察的质量,提高实验效益

1.把握出示实验器具的时机,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演示实验一般穿插于课堂教学的过程之中,因此要注意避免过早摆山实验器具,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集中。由于很多学校课堂演示时用的实验台就是讲桌。教师可以在讲桌下面搭一定高度的放置台摆放实验器具。如:做演示实验时,可以先将实验器具收放在一个大托盘中,抬到放置台上。开始演示时一起抬出,演示结束时及时放回放置台。以免在教学时无关刺激过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2.提高实验演示的可见度

所谓可见度就是指在实验时能让每一位学生清楚地看到实验装置、组成结构、操作程以及实验中发生的现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把演示架或演示台加高,对较小的物体需要观察时,可以配合使州挂图或幻灯。

如:在做“用显微镜观察四种基本组织”的演示实验时。学生不能当场观察,教师可以预先观察、给出图。然后把图形制成幻灯片投射出来。一来可以复习正确的作图方法,给学生作一个示范图;二来可以让学生清楚看到实验结果。

3.引导学生探查实验中的“精髓”

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积极性很高,但在学习演示实验时往往忽略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教师在演示过中要明确引导,直接指向目标知识,避免学生分不清轻重找不着要点。

如:在做“观察凝固的血”时,学生观察完以后教师直接指出要点:①实验现象的名称;②血清的概念;⑧血凝固的机理。最后,把此实验与“观察加人抗凝剂的血n”做简单比较,这样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加深了新知识在学生大脑中的印象。

三、多给学生机会,多让学生动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基本素养

1.注意扩大同类实验的量,给学生更多参与和观察的机会

为了说明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实验方法,为了加强学生的印象,尽可能扩大同类实验的:数创造较多的意境,使学生在大量事面前相信实验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结果。

如:在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除了准备萝卜条还可以准备番茄块青菜叶等材料进行实验,通过多次实验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印象,同时也解决了课后动动脑的问题。

2.给学生更多动手的机会

一场实验,学生参不参与、动不动手,其效果是差别很大的。我们很多老师习惯了自己垄断实验平台,包办演示。这样一种实验作风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让学生在动手中开动脑筋、积累感性知识和具体体验从而上升到理性思维。教师包办实验,一做到底,还有一个弊病,就是有的学会误认为教师做实验是在“耍魔术”,对实验结果缺乏信任。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验的难易程度和实验的目的,凡是能够让学生参与动手的,一定要尽量让学生亲自去做。当然在实验操作开始之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课前培训和现场指导,要对实验的安全性、结果的可靠性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大部份学生能走上讲台做实验。一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可信度;二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如:在做“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的示实验时,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实验,教师可培训几个学生,让他们在课前进行选材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幼苗,作好幼苗生长记录。当教师课堂演示时,先让参与实验的学生向全班汇报材、实验和生长记录的情况。最后教师出实验幼苗对比实验前后幼苗的高度和颜色的差异,并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四、带领学生自制教具、学具,增强直观效果

自制教具与学具,有着配备仪器不可取代的作用,它不但能弥补仪器的不足,减少学校经费开支,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师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如:在做“光合作用产生氧”的实验中可以自己制作简易装置,首先将数条新鲜金鱼藻放人五色的矿泉水料瓶,然后装满水再在瓶盖上打一个小孔,安装上一能弯折的塑料吸管,接头处用凡士林密封,并将瓶盖拧紧(注意密封好不能漏气)。

演示实验教学篇4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 我的感受是:即使讲千遍,不如做实验。 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是一种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

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最起码要做到以下三点:

1 要准备充分

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切莫使演示实验成了魔术表演。演示实验即使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试做两次,对于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演示要保证万无一失。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小东小西缺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

2 要操作规范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

演示桌上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东西(哪怕是下一步演示要用的),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响学生观察。试剂的取用要适当,多了浪费,少了现象不明显或造成实验失败。

实验中产生的现象要明显,必须使全班每个学生,特别是最后一排学生都看得清楚。现象不明显,学生看不到,必然影响课堂纪律,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如何使现象明显,每个学生都能看得见,教师确实需要事先动一番脑筋,如教师可根据产物的颜色选择放在实验仪器后面的衬托物,以帮助学生观察。

3 要注意安全

演示实验教学篇5

论文关键词:医学物理学,演示实验,分类,改革

一、医学物理学演示实验教学分类

1、随堂演示。随堂演示是演示实验最原始也是运用最多的一种比较成熟的实验类型,这类实物演示的直观性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同时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因此随堂演示是医学物理学教学中永不过时的一种手段。

2、集中演示实验。集中演示实验是随堂演示实验的再现和补充,是教师在上完一单元后,安排一次集中演示,将演示、观察、思考和复习相结合,使学生对这一阶段所学内容的概念、规律、原理掌握和理解更清晰牢固。

3、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微小、巨大、高温、危险不易操作的演示实验采用多媒体演示物理过程快慢、大小可以控制,演示的过程精彩、逼真、形象、生动、有趣。

4、到附属医院参观。对于在教学中有些设备过于昂贵的实验,如X线、CT、磁共振成像等,我们无法在课堂演示,安排学生到校附属医院参观学习,请临床教师讲解指导,学生对原理理解更加透彻。

二、医学物理学演示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认为演示实验是为了引起学生兴趣而采用的手段,认为学生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都很强,只要教师讲明白,学生对于医学物理学概念和医学物理学规律就能够理解。

2、认为医学物理学演示实验不如学生分组实验重要,认为有了学生分组实验的动手机会,演示实验可以不做。

3、由于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使得教学时间少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教师只有不断减少或取消课堂演示实验,才能完成教学计划。

4、教师利用课外时间设计演示实验没有作为工作量,教师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5、动画演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出现重动画演示、轻实物演示的认识倾向。

三、积极探索医学物理学演示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1、提高对演示实验的认识。在医学物理学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事先准备好的仪器与设备,结合教学目标和要求,完成特定的实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最主要的实验现象的教学过程。

2、演示实验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学中教师考虑要不要演示实验,选择什么样的演示实验,以及如何设计演示实验,要让学生知道所做演示实验观察什么, 怎样观察, 观察后要达到什么目的。

3、演示实验要明显、直观。演示实验以客观、真实的演示仪器和模型向学生展示日常看不到的医学物理学现象,从实验仪器到实验过程、现象都要很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一是实验仪器简单、直观,课堂演示实验仪器的尺寸要比较大,尤其是观察部分的尺寸要大、使教室内最远的学生也能看清;二是演示实验过程要直观;三是实验现象要直观。演示之所以要直观,就是为了能从实验中直接观察到医学物理学现象、过程, 认识医学物理学现象的本质。

4、演示实验要力求简单、具有启发性。课堂教学时间非常宝贵,不允许把演示实验操作时间拖得过长,所以要求简单可靠,做到一次成功。演示实验尽量使实验取材少、操作简便、研究对象单一、分析过程简单。演示实验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每个演示实验都要精益求精,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演示实验要力求可靠、规范。改变学生认识中不稳定的因素,因此要求演示实验的设计必须可靠,同时为了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和提高演示实验的成功率,教师在课前应该熟悉演示实验的每一个关键的操作步骤,这是演示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 一举一动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做演示实验要注意规范操作,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尊重科学、严肃认真的精神。

6、指导学生观察实验。要达到演示实验目的,关键在于对学生的观察进行指导,对观察的指导又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演示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以及怎样完成实验。观察的深刻性在于透过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7、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一是要做好演示实验,教师除了要在备课时自己动手完成演示实验外,还要考虑能否改进实验、通过这个实验怎样联系所学其它的知识点。二是要分析如何把验证性实验提升为探索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是对知识的正确与否加以验证,巩固和加深对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认识。而探索性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自学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特的作用[2]。三是要合理运用多媒体,优化演示实验教学。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应用多媒体展示课堂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四是演示实验完成后要注意归纳。老师不光把医学物理学现象演示出来,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理解演示内容。演示实验做完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演示实验中总结归纳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达到实验为理论教学铺路架桥的目的。

做好演示实验,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精神,使学生在课堂上认真观察、思考、分析、归纳,而不是处于被动的视听状态。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生动的医学物理学表象,产生学习医学物理学的兴趣,全面、深刻地掌握好医学物理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梅珉、刘美玉,《医学物理实验教程》,云南大学出版社

演示实验教学篇6

关键词: 新课程 物理演示实验 教师角色 转变

传统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在一定层面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新课程理念下要实现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质性变革,作为课改主体的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五个转变。

一、变“讲”为“演”

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曾说:“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一些理论的东西,往往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便分明。”从而道出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只重视理论的讲授,而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许多学校对于大纲规定的实验,不仅开实验率低,而且演示实验的作用和地位还处在低水平下,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我们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加强演示实验教学,突破传统教学讲实验的瓶颈,变讲实验为教师演示。教师的演示既是一种示范,又是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的实验技能要过硬,操作要正确规范,步骤要严格有序,既要“言传”又要“身教”。比如,取放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拿;使用电流表、电压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实验器材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要求,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都应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之,凡学生实验中要求做到的,教师都应率先做到。

二、变“导”为“辅”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传统意义的演示实验教学,师生双方正如其讲台上下的位置一样处于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教师是实验课堂的“主导”,学生只是认真地“听”老师讲,认真地“看”老师的表演,做一名观众,这就是对教师的最好配合,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最大支持。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这样就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学生的心声提醒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演示实验实施不同的策略,可以师生共同合作,可以学生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互动。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教学中,补充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感性认识。如果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尤其是由学生手持光屏找像,则更能调动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积极性。学生也更容易总结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虽然只是实验操作者的更换,但实质上是教育观念的转变,真正把学生推向了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探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体验探究过程中的快乐。

三、变“统”为“分”

传统的演示实验是老师做、学生看,老师唱“独角戏”,调动不起积极性,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及创造力难以得到充分培养。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将演示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加深了学生的创造体验,加强了实验基本功的训练,增强了通过实验探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由此带来的效果是单纯的演示实验所不能达到的。对那些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的演示实验,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如实验——观察小孔成像的现象,以及小实验——用小镜子、水来做光的色散实验,大多数学生在家里自己动手做了这些实验,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同学回家又重新做实验,一旦做成功,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物理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了。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教材中设计的实验外,另外还补充多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物理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中又能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分组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学生的观察效果会大大增强,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并得出结论就变得顺理成章。此外,由于学生直接“参与”实验,增加创造体验,印象一定比只看老师演示深刻得多。

四、变“做”为“看”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例如,放射性物质的链式反应实验,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而利用多媒体手段,使演示实验直观展示出来,增强实验效果。

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在本质上它只是一种辅助的认知手段和工具,必须为我所用,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实验,是任何计算机模拟实验都代替不了的。那种完全用课件演示取代教师和学生实验的做法是不妥的。

五、变“教材”为“素材”

演示实验教学篇7

在初中化学实验演示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化学教师采用自己演示而学生观看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很少让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演示的过程当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其结果往往是教师演示过后学生单纯观看,无法理解进行实验演示的意义和实验的实际操作感受,对于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也无法进行深刻的记忆,这就导致了初中化学的实验演示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和突破.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教学时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克服教师演示而学生观看的不正确教学方式,教师应当在进行课堂设计和准备时预先准备课堂所需的实验器材,并且精心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问题的准备.在实验的各个环节都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参与热情,在教师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当中发现问题并且进行主动思考,在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化学实验的规律,进而提高其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真正发挥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避免实验演示教学作用难以发挥的情况出现,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对于教学环节的衔接有积极作用,并且能够尽可能的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在观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调动思维,明确规范性操作的步骤,并且对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中有关白磷自燃问题的教学时,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置合理的问题,使之能够带着问题和思考进行实验演示.例如物体的着火点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每一种物质的着火温度是否相同?白磷在低于40摄氏度时能否发生自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大量实验演示可以得出结论,即固体燃料的着火点与颗粒粗细、物体表面积等因素有关.

二、为学生创造实验演示条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示范性的演示实验是十分必要并且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然而,总是由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而学生观看的方式是不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的,学生没有参与实际的演示实验操作的机会会限制其思维的发展,也不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结论,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总结实验技能,明确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和具体规则.学生被要求在独立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收获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态度并且做到实验操作规范.然而相当数量的初中化学教师处于安全性和其他因素的考虑往往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能够按照实验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条件,为学生创造进行实验演示的条件和机会.教师可以在进行规范性演示实验的操作时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具体内容与规范的实验操作,对实验器材和实验的目的进行详细的讲解,最后给学生提供在讲台上进行实验演示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进行实验的机会,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思维逻辑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沪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氢气制取的有关实验演示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氧气制取实验原理与装置,并且要求个别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有关的实验演示,教师在旁边适时的给予指导,在学生出现步骤错误和操作失误时给出及时的提醒和纠正.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演示,提高教学有效性

尽管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实际实验水平,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实验都能够在实验室中或者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也并不是所有化学实验都能够在学校的现有条件下进行.对于这些实验,教师往往采取仅仅讲解或者简单带过的方式进行教学,此外,对于具有危险性的实验并不适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因此教师也只是口头讲解.出于这些原因,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行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充分进行学校教学资源的利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部分化学实验的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实验过程,避免由于教师的简单讲解而造成的实验困惑.例如沪教版初中化学教学中浓硫酸的稀释实验演示以及工业炼铁等过程,以及其错误操作后会带来的后果以及对微观物质的认识等,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有关的实验演示,相关实验视频的播放不仅能够消除实验的危险性,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实验的了解,弥补了实验室无法进行演示实验的不足.同时,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演示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简单地把握实验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部分,多媒体能够通过声音、视频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多个感官,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与信息,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在进行实验演示之前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与注意事项,使学生在掌握了实验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够提高其完成实验的准确性,还能够使学生掌握教学重点,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演示实验教学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 演示实验 有效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也可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

1.进行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的几个原则

1.1 准备充分。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切莫使演示实验成了“魔术表演”。演示实验即使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都要试做两次,对于反应温度、溶液浓度、药品用量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演示要保证万无一失。演示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小东小西缺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

1.2 操作规范。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

演示桌上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东西(哪怕是下一步演示要用的),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响学生观察。试剂的取用要适当,多了浪费,少了现象不明显或造成实验失败。

1.3 注意安全。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发生事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哪一方受伤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制取有毒气体,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易燃、易爆(如爆鸣气)要更加小心。例如在演示氯气制法时,适当控制二氧化锰和盐酸的量,以便在收集若干瓶氯气后,所剩氯气的量就很少了,但仍要将多余氯气通入碱液中。最后将装置移到室外,反应基本上就停止了。要学生闻氯要煽闻。为防止意外,每次演示实验,最好都要在提篮中(木制)放些水和湿布。

2.抓住演示实验的目的进行有效教学

2.1 传授新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让学生获取新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边讲边演示实验。从逻辑上看,是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教师在演示时,先讲述实验原理、条件及注意事项;当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后,教师再通过谈话启发学生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引导其得出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讲“铵离子的检验”时,采取的方法是先演示“氯化铵和硫酸铵分别与氢氧化钙作用”的实验,然后总结得出检验铵离子的一般方法。为此在开始演示实验之前,要突出强调铵盐能跟碱起反应放出氨气(讲铵盐性质时学过的)。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接近装有铵盐(氯化铵和硫酸铵)与氢氧化钙的试管口时,试纸颜色的变化,能闻到什么气味,然后由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或结果来回答,并由教师加以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像这样通过演示实验来进行新知识的教学,就具有较强的真实感和说服力,使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所获得的新知识。

2.2 验证巩固所学知识的演示实验。

这是以验证或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通常是在讲授完新知识以后进行的实验。从逻辑上看,是由一般到特殊的学习过程。教师讲课时,先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对比,结合使用各种直观教具讲授新知识,待学生初步掌握了这些知识后,再进行有关的演示实验以验证和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例如,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先结合有关氧气制取与收集的挂图,讲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与收集方法,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先具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课堂现场演示实验室制取及收集氧气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进一步加深印象,提高当课堂的巩固率。

2.3 指导性的演示实验。

这是指以指导学生进行正确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为目的而进行的演示实验。例如,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分组实验时,教师应先进行示范性演示,以指导学生准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并掌握操作的关键点。进行这种演示实验时,教师还应注意讲清操作要领。

综上所述,课堂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辅助手段,正确、合理地使用演示实验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3.创设学习情景进行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

学生在最初接触《化学》这门课程时,是一种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有趣而又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的科学是化学教师上好第一节化学课的关键。因此,在学习课题1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趣味实验,如“点不燃的手帕”、“雨落花开绿叶出”、“空瓶生烟”等奇景,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愉悦性。

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教师进行了电解水的演示实验,并验证水电解后的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后,学生深感化学变化的奇特,同时领悟化学变化的实质,而且初步认识由水可以获得氢气这一理想能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4.改进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

在讲授燃烧一节内容时,学生对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很容易理解,但对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同样可以灭火,总是持怀疑态度。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灭火原理,我们改进演示实验,增加了一个降低温度灭火的实验。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向一个250ml烧杯中加入150ml左右的水,然后再在水中加入适量的硝酸钾不断搅拌,使水的温度急剧降低;接着将少量豆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并点燃;再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烧杯冰冷的水面上,学生这时可以看到由于温度的降低而使火焰一下熄灭。为了使观察到的现象更全面,我们再把小铁盒拿出来,重新点燃,残留在铁盒中的豆油在空气中则再次燃烧起来。至此学生们对降低温度可以灭火深信不疑,同时也加深了对灭火原理的理解。

5.让学生做演示实验进行有效教学

学生做演示实验,发现效果非同凡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突飞猛进。

5.1 激发学生做演示实验的兴趣和欲望。学生通过亲自探究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规律时所形成的兴趣,促使学生形成对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体现自己价值的满足感。我在学生接触化学的第一节绪言课中精心准备了课本上的4个演示实验,并请两名学生做助手,在演示第一个实验的同时不断启发“你们想亲自动手做演示吗?”以激发学生的欲望,结果学生群情激昂,纷纷要求参战。于是我便布置了几道讨论题:“化学实验与初二物理实验有何不同?”“做化学实验应注意什么?”“我把全部的演示都交给你们去做,你们能完成吗?”经过充分地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其余3个演示实验。然后我向学生说明了做化学实验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和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教育,诸如消防安全知识、割伤急救、烫伤和烧伤的急救、化学灼伤的急救等,并分别在实验室和教室书写张贴。

5.2 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良好科学习惯。学生在预习、准备和亲自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教师给以恰当的诱导、点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开展热烈的讨论、认真思考、质疑辩难,使探究更深入,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就会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其科学的学习态度就会得到培养和提高。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的演示实验时,学生在自学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制取等内容后,提出能否用碳酸钠代替大理石、用硫酸代替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并做了大量的实验,最终得出结论:不能。还有学生提出用碳酸钠的稀溶液和稀盐酸替换碳酸钠的浓溶液和浓盐酸,并做了大胆尝试。这样一环扣一环,步步设疑,步步深入,使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成功的喜乐,提高了学生独立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设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有力促进了教学成绩的提升,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5.3 “学生演示实验”模式促进了化学兴趣小组的活泼发展。学生进行演示实验,提高了学生预习的自觉性,养成了自学的良好习惯,提前预习、主动自学、查阅资料、积极准备,形成了一个浓厚的自学氛围,化学兴趣小组也得到了蓬勃的健康发展。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还有力地促进了家庭小实验的积极开展:学生在做演示实验后“余兴末尽”,不少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家庭小实验以大显身手,还有不少学生自己探索设计化学实验,探求化学世界的奥秘,为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证明,让学生做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基础知识更加扎实,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厚,学习积极性更高,知识面更广,成绩提高更快,既培养了动手及口头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团队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演示实验教学提高到一定地位认真加以重视。同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积极创造条件,要善于运用演示实验这一教学方法使学生直观地获得的知识,用准确、鲜明、直观的实验效果“说话”,可以使化学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有力促进了教学成绩的提升,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德文.《演示实验学生做》.

演示实验教学篇9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指的是由教师演示、操作、示范、组织实验的整个过程,以向学生展示实验现象,学生据此进行观察与思考,在分析实验现象的过程中得出实验结论。演示实验属于直观教学,与操作实验强调学生亲手操作相比,其更强调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与教师缜密的教学安排。本文以高中化学为例,阐述教师如何高效有序地组织演示实验的教学活动。

一、重视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在课间的精神状态通常是放松、闲散、舒适的,但课堂的精神状态要求严肃、认真、专注,要顺利实现这两种精神状态的切换,教师需要设置好课前导入环节,这在演示实验教学中特别重要。比如,在《氯气的性质》这一小节的教学中,教师所要演示的实验就是通过氢气、氯气、新制氯水这几种物质来探究氯气的性质。实际上,氯气在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自来水,氯气在水中起到的是杀菌消毒的作用,但是氯气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当其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教师可以抓住氯气的这一特点做课堂导入。比如,在常规传统的水源精化工艺中,厂家会采用氯气来进行氧化和消毒,但是氯气本身自带毒性,这意味着其衍生物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毒性,从人身安全与生命健康的角度出发,厂家一直都在致力于寻找可以替代氯气,同时又不影响消毒效果的方法或消毒剂。这个课题将长期地存在于科学家与相关专家的研究范围之内,究竟氯气具有怎样的性质?其消毒性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将科普知识、生活现象、自然趣闻等与演示实验内容有关的且充满一定趣味性的话题作为课堂导入,可以为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奠定良好的课堂氛围基础。

二、明确目的,针对观察

在演示实验中,学生主要通过观察实验来学习知识,而观察是一种主观能动性非常强且个体差异性较大的活动,同样的实验现象,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的切入点以不同的方式来观察,就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观察时注意力始终聚焦在实验本身所承载的知识内容上,教师应当在演示之前指导学生明确此次观察的目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展开针对性的观察活动。以氨的性质实验为例,教师可以在演示前向学生抛出以下问题:氨气的颜色是什么?它的气味闻起来是什么味道?它能否溶于水?空气的密度比它大还是比它小?气态氨在转化为液态氨的过程中会有怎样的可视性现象?这些问题既提醒了学生在稍后的观察中需要确认的诸多细节问题,让学生明确了此次演示实验的观察目的,又暗示了学生实验要检验或说明的化学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在观察实验中“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教师应通过肉眼可见、触感可知的演示实验来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知与了解,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总的来讲,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观察实验,既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又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知识认知。

三、放大细节,突出关键

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主次之分与轻重(上接21页)之别,尤其在聚合了关键知识点的部分,教师要予以放大突出,这就是实验过程中的细节处理。以钠、钾分别在空气中燃烧这两个演示实验为例,钠在空气中点燃时,迅速熔化为一个闪亮的小球,发出黄色火焰,生成过氧化钠(Na2O2)和少量超氧化钠(NaO2),有淡黄色的烟,剧烈燃烧并发出耀眼的黄色。而钾是一种比钠还要活泼的金属,更加容易与氧气反应,其反应程度也比钠更加剧烈,这意味着两者在燃烧的剧烈程度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这就是教师在演示时要突出放大的细节,要让学生有明显的感知。考虑到部分演示实验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且整个过程必须自然顺畅地完成,不能在某一个环节做过多的停留,因此教师可以结合视频或微课教学,将实验以视频影像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达到放大细节、突出关键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直观观察力。

四、鼓励设计,强调探究

高中化学强调要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与创造力,因此,教师在组织演示实验教学时,还应当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设计实验,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原电池反应的演示实验为例,教师在演示原实验后,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实验的原理来设计新的实验。首先让学生设计一个原电池,接着据此画出反应示意图,最后再写出电极反应。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这三个反应的理解程度以及对电解质溶液的认识深浅。以这种方式组织演示实验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与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在看过教师的演示之后,能够据此设计出类似的、合理的实验,这体现的就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与探究能力,理解教师所演示的实验是基础,理解实验背后所代表的化学原理逻辑才是关键,借助探究,学生可以不断地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对知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

演示实验教学篇10

[关键词]初中化学 有效利用 演示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60089

在化学课堂上,最常见的实验形式是由教师主导、设计、操作的演示实验教学。演示实验在化学课堂上以非常高的频率出现,演示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关乎整个化学教学活动的质量。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一定要科学认识演示实验的重要地位,积极发挥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势,努力以高质量的演示实验来提升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有的教师都能认识到兴趣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所能产生的重要作用,然而,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却是让很多教师颇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化学学科,由于有相当一部分的化学知识都带有一定的抽象性、枯燥性和零散性,所以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不高。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恰当地运用一些演示实验活动,借助化学实验生动、直观的特性,就可以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上有明显的帮助。例如,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的颜色会由紫色变成红色。对于这样一个信息,如果教师通过语言直接讲授,学生最多只会在笔记本上再增加一行字,根本谈不上兴趣的提升。倘若教师用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来替代这一行字,可能取得的效果就远远不止这些了。笔者在讲到这部分知识时,给学生拿出了一瓶雪碧。雪碧作为碳酸饮料,其中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借助于雪碧的这一特性,笔者将紫色的石蕊溶液滴入了白色的雪碧中,结果就像变魔术一样,原本无色的雪碧变成了红色。就这样,以一个有趣的演示实验为手段来给学生分析相关知识点,学生会感到非常新鲜、有趣。直观的实验现象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演示实验突破重难点

在学习化学知识时,大多数学生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化学知识的抽象性。我们知道,初中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要明显强于抽象思维能力,因而化学学科的特点就成为很多学生学习化学道路上的“拦路虎”。如果能够解决化学知识抽象性的问题,把抽象的知识点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那么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而化学演示实验就能做到这一点。在课堂上,教师以直观的实验现象向学生阐述抽象的化学概念、规律,这样的形式会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可燃物的燃烧条件”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说到可燃物的条件,无非就是两个: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相接触;二是可燃物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即着火点。对于这样一个知识点,学生记忆起来并不存在什么困难,难点在于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这一知识点给学生做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把白磷分别放在铜片上和盛有水的烧杯中,然后分别同时进行加热。结果,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而水中的白磷却没有燃烧。接着,再往烧杯中通入氧气,结果水中的白磷也开始燃烧了起来。通过这个实验,学生直观地看到了氧气与燃烧之间的关系。接着,再进行第二个演示实验:将白磷和红磷同时放在铜片上,然后同时进行加热。很快,白磷燃烧了起来,而红磷却没有燃烧。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又直观地看到了燃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就这样,通过两个简单的小实验,原本比较抽象的知识点变得直观生动起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利用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