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设备十篇

时间:2023-03-28 11:35:40

核电设备

核电设备篇1

【关键词】EPR核电站;电气;设备

1引言

EPR是法国法马通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联合设计开发的新一代改进型压水堆,满足了欧洲电力公司在“欧洲用户要求文件”中提出的全部要求,属于第三代核电技术。它采用了先进的技术,降低了发生核事故的概率,提高了核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单机容量大,发电成本进一步降低,技术寿期将达到60年。截止目前,世界上EPR在建机组共有四台,分别是芬兰OL3、法国FA3和中国台山核电站1、2号机组。

大家知道,在保证核电站的安全方面,厂用电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其要求远远高于常规电厂,除了要保证正常情形下的厂用供电负荷需要,更重要的是,必须保证在核电站严重事故时能够安全停堆,并使反应堆的余热能够安全排出,还要有效减少放射性物质对周围环境的泄漏。在厂用电系统中,核岛电气设备直接为核安全相关设施供电,因此它的安装质量与可靠性更为重要。

结合本人多年参与核电站建设的经验,参考OL3等核电站电气设备的安装过程,本文对于EPR核岛电气设备的安装特点与难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2EPR核电站核岛电气系统简介

与第二代核电站相同的是,EPR核岛电气系统也分为正常电源系统和应急电源系统二类,由于直接为电站设施供电,因此主要是中低压设备,电压等级最高为10KV(注:国内CPR1000核岛电气系统最高为6.6kv)。正常电源系统为机组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厂用设备供电,应急电源系统的供电负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核电机组发生事故时,为维持反应堆处于安全状态所必需的安全级厂用设备;二类是如果退出运行会导致核电机组设备重大损坏的厂用设备。

3核岛电气设备的安装

3.1安装准备

核电行业流行着一句话“七分准备三分干”,足以说明了核电站建设过程中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在电气系统安装前,同样要进行长期复杂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1)业主与承包商人力动员;(2)安装技术人员的培训、上岗考核;(3)系统梳理与安装计划的安排;(4)各类工作程序的编制;(5)各类质量跟踪文件的编制;(6)设计图纸的审查与澄清;(7)房间移交与安装区域的检查;(8)设备的到货与开箱、NCR的处理;(9)设备引入方案的编制;(10)工机具的采购,试验设备的标定;(11)承包商自购材料的采购等。在每项安装活动开始前,还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质量风险分析。

3.2底座的预制与安装

EPR核电站的电气设备底座(即BaseFrame)比二代核电机组复杂的多,设计方为每类电气设备(如中压盘柜、低压交流盘柜、低压直流盘柜、变压器、蓄电池等)分别出版底座标准,安装承包商参照底座标准和电气设备布置图进行预制与安装。

首先,承包商参照标准在预制车间对底座进行切割、打磨、焊接、补漆、部分组装等。其次,把预制好的底座散件运至厂房内,参照标准和布置图拼装后焊接在地板上的土建预埋板上。最后,某一个房间内的电气设备底座全部安装完成后,土建承包商将对该房间的地板进行二次浇筑,浇筑高度与设备底座的顶端平齐。

3.3设备的引入

设备的引入分为吊装与运输二部分,主要是把电气设备从仓库搬运到设备房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要求:(1)引入作业开始前三个月,承包商报送质量风险分析报告;(2)每次作业前承包商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3)电气设备装卸和运输,应由资质合格的起重工负责指挥;(4)设备在吊装和运输时,要有防止滑动、倾翻、震动的措施,而且严禁歪斜和倒置;(5)设备采用特制的推车和手动液压叉车配合进行短距离搬运和移动;(6)严格遵照供货商提供的运输、吊装技术要求;(7)如有必要,承包商应编制设备引入专项施工方案报审。

3.4电气设备的安装

3.5电缆敷设与端接

3.5.1电缆敷设

在核电站电气设备安装过程中,电缆敷设的质保等级要求相对不高,也没有太多特殊技术要求。业主在质量检查中,主要关注二点:一是电缆的色标是否按照要求涂刷正确。二是电缆的弯曲半径是否在要求范围之内。

3.5.2电缆端接。

电缆端接在核电站属于特殊工艺,质量要求高,需要事先对工作人员做资格评定。在端接工作开始前,还要检查端接工具、力矩扳手等是否已经有效标定。技术要求方面主要注意严格按照端接标准和端接图施工,压线鼻必须与线芯直径和端子的尺寸相匹配,电缆终端弯曲半径合格,电缆标牌的制作和固定符合要求,螺栓力矩在要求范围之内等。

3.6电气试验

电气试验同样属于特殊工艺,要做资格评定。根据法国设计方规定,在系统移交调试之前的安装完工试验一般只做外观、机械和绝缘检查,至于各类耐压试验、特性曲线、仪表及保护校验等,则包含在系统调试工作范围内。但是我国核电站中通常把这些试验提前到系统移交之前由安装承包商来做,具体试验项目范围与标准一般由安装方与调试方商讨决定。

各项电气试验完成后,电气系统的现场实体安装工作基本宣告结束。剩下的,就是完工文件的编制了。

3.7系统移交

核电站与常规电站安装很大的不同点之一就是文件流程较复杂,比如在系统安装完成后,光是编制送审各类完工文件(如EMR、EMC、HOC、EESR描述及文档等)就需一个多月的时间,当然,这也是核岛质保体系中保证施工质量的必然要求。当业主审查通过EESRA版文件,并且组织各方联合检查,就各类尾项的完成与否达成一致,EESRB版正式签字后,才算电气系统安装工作结束,同时也标志着电气系统调试工作即将展开。关于系统移交流程方面,在此不做赘述。

4安装特点与难点分析

4.1底座的预制与安装

在电气设备安装方面,EPR与CPR1000最大的差别就是增加了设备底座的预制和安装。前文提到,设计方为各类电气设备分别出版底座预制安装标准图纸,各不相同。施工过程中的难点主要有二点:

一是底座顶面的水平度要求极高。由于EPR设计把设备底座安装好以后埋入混凝土成为电气设备的永久基础框架,可能是为了保证安装质量可控,根本不给安装承包商任何现场调整的技术授权,也就是说安装承包商只能严格按照图纸施工。在OL3核电站,使用激光水平仪测量现场标高,以保证同房间内所有设备底座的顶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但是众所周知土建施工的误差要求比安装施工的大得多,所以许多土建预埋板凹陷、倾斜超安装公差的现象较为普遍,势必要对于部分材料的尺寸进行调整(个别可以用加垫片的方式解决),这样就增加了设计的难度,也延缓了安装进度。

4.2设备的吊装与运输

EPR通过增加冗余度来提高安全性,相对于CPR1000来说,其供电系统由两列增加为四列,核岛房间数量也多出近三倍。因此,电气设备的数量也远大于CPR1000,粗略统计,单台机核岛中低压电气设备总台数约700余台(不含电气箱盒),分布于七个厂房的30多个房间。另外,单台设备最大重量超过10吨,远大于CPR1000的3吨。

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设备的吊装非常困难。譬如:土建施工迟缓导致吊装区域交叉施工;吊装孔上方的正式吊车因各种原因不能投运;厂房门外的运输通道未完成回填或承重力不够等。这就需要根据现场土建施工进展、电气设备到货进展、系统安装计划等经常梳理设备引入通道,甚至计算楼板承载力,采购临时起重设备,反复比较塔吊、汽车吊、履带吊、电动葫芦等各种吊装方案的可行性。

大件吊装运输属于高风险作业,尤其是核电建设必须保证安全第一,在现场土建安装交叉施工、运输通道不通畅、起重装置选择困难的情形下,如何协调土建、安装施工进度、理清施工逻辑、合理编制电气设备吊装计划与方案,尽快完成数百台电气设备的引入工作,是个严峻的问题。

5结束语

2012年10月24日,原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讨论并通过《核电安全规划(2011-2020年)》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并称“新建核电机组必须符合三代安全标准”。作为与AP1000同为三代核电的新型核电技术,EPR符合我国核电建设的要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作为我国首座EPR核电站,台山一期项目承担起了“引进、消化、吸收”EPR技术的使命。核岛电气设备与核安全直接相关,迫切需要我们尽快掌握三代电气设备安装技术,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安装经验,为后续三代核电项目的改进和创新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岭澳核电工程实践与创新(施工管理卷).原子能出版社.

[2]台山核电公司.台山一期核电站主要电气设备的尺寸与布置

核电设备篇2

核级小三箱设备作为仪控设备与控制系统的中转连接或信号的现场指示,是保证核电站信号传输及控制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密封、抗震、耐辐照及各种电气性能等要严格达到规范要求,整个核电站应用数量巨大,因此设备制造过程要非常认真仔细。

二、设备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熟悉技术规格书,明确本批设备的整体技术要求,所有的设备制造都应满足技术规格书提出的技术条件;其次要熟悉每个规格型号的标准图纸,包括外形尺寸,内部电子元器件的要求等,然后检查制造厂设计的图纸是否经过CNPE设计部批准,然后才能按图纸进行加工制造。制造过程中要充分熟悉整个设备的加工工艺流程,熟悉各个工艺的特点,确定本工序的重要控制内容,做到重点监控。

1、原材料进厂检验的控制

核级小三箱涉及的主要原材料包括:316L不锈钢板(2mm;3mm);不锈钢氩弧焊丝;硅橡胶;低烟无卤阻燃导线;核级保护漆;耐高温漆;电缆密封接头(黄铜;不锈钢);接线端子;开关按钮;急停按钮;双头按钮;指示灯;十字指示灯;呼吸器;断路器;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交、直流开关电源;控制器;现场指示仪表等。

由于属于1E级设备,要做试验样机进行机械振动、抗震、IP防护等级、耐辐照等试验,这些试验成本也很大,因此试验的样机中要包括可能用到尽量全的元器件,及尽量包含规格型号多一些。但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由于科技的发展比较快,尤其是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比较频繁,可能当时样机中的元器件厂家已经停产,或有了性能更加稳定可靠的新一代产品,这样再要求制造厂单独为了某个元器件进行上述试验不太现实,这种情况可以要求元器件厂家出具替代产品的性能分析报告,以证明新产品性能优于所替代产品,同时制造厂要编制1E级质量证明文件,说明情况,经批准后可以用新产品替代。此方法是经北方站认可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国产元器件,而国外厂家不会给出任何报告及证明材料,此问题正在研究解决办法。

下面举几个重要原材料的入厂检查:

钢板检查原材料的材质证明(一般为钢厂提供的产品质量证明书,包括炉号,牌号及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分析等,指标要在合格范围内);入厂后可不进行成分复检,但要进行外观、规格、型号、尺寸(主要为厚度)检查,厚度检查时要多测量几个点,最薄处不能低于要求的尺寸,且最大误差要在允许范围内;

硅橡胶检查质量报告是否齐全,包括拉伸强度、伸长率、硬度、拉伸长度等是否符合标准;

低烟无卤阻燃导线检查实验报告是否齐全,包括外径、直流电阻、绝缘电阻、高压试验、绝缘平均厚度、最薄处厚度、绝缘机械性能、断裂伸长率及阻燃性能;检查各项指标是否完整且符合标准;

断路器;继电器;交、直流开关电源;控制器;现场指示仪表等批量元器件首先要符合1E级试验样机或质量证明文件中的厂家及型号,然后检查合格证、外观,并可按比例抽查,原则不低于总数的10%,检查功能试验是否合格;在安装完成后,调试阶段这些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因此如果有时间,还是应该建议厂家提高抽查比例或全检,同时对于容易故障的元器件要有备用,以免影响整体交货。

2、制造过程质量控制

制造过程中要重点检查开始确定的各工序的重要点,对该设备加工制造过程所用的检测仪器、仪表和检测工具等进行检查和监督,检查是否经过标定,并在有效期内;操作及检验人员是否有资质;要注意具体施焊人员是否与提供焊工证的人员相一致;记录报告是否准确及时的填写;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是否符合程序等不再详细介绍。

下面介绍几个实际加工过程容易出现问题的关键控制点:

2.1设备的平面度问题

由于核级采用的是不锈钢钢板,且厚度很薄2mm或3mm,剪板机刚完成剪板工序后,测量平面度是符合要求的,但到焊接后,由于焊接的高温,钢板又薄,对于尺寸大的(实际中300mm以上的)冷却受力不均匀后就会出现平面度超差的问题,标准要求为2mm,实际最大超差能达到1mm,针对此问题制造厂也做了很多工作,如做加强筋,但会在门上留下焊点,影响美观,而且效果也不是很明显,唯一方法就是加大钢板厚度,但同时会增加成本,经分析此问题不会对设备的性能,美观等造成任何影响,可于设计协商,稍微放松要求。

2.2 门轴的焊接问题

由于门是可拆卸的,且门的所闭是用螺栓拧紧,因此对门轴的焊接非常重要,否则就会出现门关闭后不能拧上的问题,焊接前可先将门上部分焊接完成,插入门轴后将门与箱体对好,没有问题后再焊接箱体部分,最后将门锁上的螺栓拧上螺母,对正后再将螺母焊接在壳体上,这样能最低限度避免门锁无法拧紧的问题。

2.3 一、二次布线及调试的几个要求

导线的敷设要求做到横平竖直,层次美观清晰;多余的导线要剪去,但要注意不能太紧,以免对维修造成麻烦,必须要套上压接头,用压线钳压紧,然后再接线并旋紧螺钉,从导线垂直方向看时,不应看到有导线导体部分外露,严禁直接将裸线压入端子或元器件;穿越金属的导线,应该在金属件上嵌入橡皮圈,如嵌入橡皮圈有困难时,必须要将导线用塑料带包扎后才能穿越;二次导线不允许从母线相间或安装孔中穿越,以免受到干扰;过门导线敷设时,应先将门内导线用缠绕管敷设到外壳预定的过门位置,再用缠绕管将总导线缠绕成一粟,并将导线弯成R60半圆,在门后及柜内导线过门,行线支架上安装导线过门行线夹,将缠绕的过门导线在行线夹夹紧处包上绝缘塑料包布,然后通过行线夹把过门导线夹紧过门;导线束禁止在发热元件上敷设;所有元器件、端子排等连接导线均应有完善、清楚、牢固、正确的塑料标识套,且字体应在便于观察的位置,电器元件代号粘纸应在醒目位置,不应让导线挡住,元件本身连接可不用标识套;各电器元件桩头及端子排,所接导线不能超过2根;接线完成后先按照接线图用搭灯进行线路功能检验是否有露线或错接等。

调试前要先熟悉原理图,由于条件限制,控制柜不能接通所有的采集信号进行整体调试,因此要单独给出电源和信号进行调试,要特别注意控制柜电源的电压,有240v交流,有24v直流,有48v直流,因此,接通前要先确认所接元器件的电压等级及所输入的信号类型,否则容易发生危险;信号指示灯要符合图纸要求的状态;开关是否正确接通,各种继电器是否按照图纸要求动作;各种显示仪表在输入相应的电流信号后是否正确显示根据量程计算出的指示值;实在无法测试的仪表如温度控制器、调功器等,可以等到现场安装后连调,如出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设备包装运输阶段的质量控制

包装运输阶段尤其注意一下几点:

1、由于核级小三箱设备数量非常多,而且规格型号也不相同,因此装箱时要仔细核对装箱清单及箱内设备是否一致;

2、小三箱内有电子元器件的设备还要单独在小包装里包一层塑料布,以防潮,防雨淋,并放置防潮剂;

3、箱体内的元器件好多是卡件,因此要特别注意避免剧烈的撞击,应在箱体与包装之间垫上泡沫。

核电设备篇3

【关键词】核电,常规岛,电力建设,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O213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由于动力环境危机不断加重,关于常规岛不触及核安全的建构筑物的办理程序和文件来往过于杂乱和死板,常规岛建造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树立就显得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常规岛安置特色

1、常规岛全体安置

机组安置为平行式,即反应堆的轴线与汽轮发电机组的轴线平行,这样的安置对比紧凑,汽机房体积小,电缆长度短,机组之间的交通便利,只需求在汽机房墙的规划上考虑叶片飞射物的保护厚度即可。汽轮机厂房和惯例核电厂的汽轮机厂房没有太大的差异,在全体安置中归于同安全无关的构筑物。

2、汽机房分四层安置

汽机房的安置既要考虑到设备和管道安置合理紧凑,又要确保有必要的保护通道及设备检修。优化层高使得厂房具有较大的空间运用率。

3、设置辅佐间和连接厂房

按西屋的需求,常规岛与核岛紧邻处安置一跨布局,别离与核岛和隶属厂房分隔,在紧邻常规岛主厂房侧设置钢筋混凝土墙。

4、汽轮机厂房采用半地下安置

考虑到核电站惯例的汽机房归于非安全级修建,常规岛主厂房采用下沉式安置方法,汽轮机厂房为半地下安置,即地下室区域小于主厂房区域。

三、质量控制措施

1、总论

在本项目的安装工程质量活动中,项目部将严格遵守质量保证大纲和业主(业主及其代表)质量保证大纲的规定和要求,按照ISO9001-2000(GB/T19001-2000)标准、HAF003要求及本项目的质量目标,制定完善的并具有针对性控制措施,对项目施工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建立专门的且与业主要求相适应的质量控制组织(QC部),在内部设立合理、规范的专业模块和控制管理平台,配备足够数量的、具备专业能力的、经培训合格并有丰富工程施工经验的QC工程师和检查员。制定足够全面的管理程序和工作细则,配置足够数量的、合格的检验试验器材,确保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活动规范、有序、可控和在控。加强员工培训,树立全员质量控制意识,做到“四个合格”,即“由合格的人员,依据合格的程序,使用合格的装备,达到合格的质量”。

质量控制活动要有计划、有依据、有监督、有记录。在施工准备阶段,项目部根据安装规程、规范、设计图纸制定出具体的工作程序、安装细则。QC工程师编制质量计划,并会同施工处有关工程师准备QC检查记录单。在施工过程中,QC工程师和检查员按质量计划完成质量控制活动,并将检查结果填写在记录单中。在施工结束后,QC工程师审核所有的质量活动签证和记录,做好系统及设备的符合性检查及EESR移交工作。在本项目安装工程中,质量控制活动随时接受业主的监督、检查和验证。

质量控制文件如质量计划、检查测量单、符合性检查单等,使用前必须经业主审查批准。

项目部每月向业主报告项目安装工程质量状况,定期进行质量趋势分析。若质量趋势分析中显现安装质量问题,则项目部将从根源即施工过程因素(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全面排查和分析,制定和采取一切积极有效控制措施进行纠正,并加强质量过程控制,完善质量控制措施,杜绝和预防出现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总之,为了保证本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投运后的安全运行,项目部将在总结大亚湾、岭澳核电站安装经验基础上,根据业主“一级QA、两级QC”的质量管理组织模式要求,进一步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为创建一座优质、安全、环保、节能、文明的核电厂提供强有力的质量保证和控制措施。

2、机构设置

3、清洁度控制

为避免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以及二回路中奥氏体不锈钢原料腐蚀(晶间腐蚀),规划方对有能够触摸二回路循环中的水或许蒸汽的设备以及部位的清洁度操控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常规岛设备制作所运用的辅佐材料中有害离子的含量的有明确需求,公司技能部分通过学习和转化有关制作技能文件和规范,并联系详细设备的制作技术,在进程中运用合格的辅佐材料。通过制作进程中和发货前对商品进行清洁,用纱布擦洗商品的指定面积,对纱布上的成分进行剖析,测定商品外表附着的有害离子含量,承认各成分的含量符合规则值,当含量超越规则值时,进行再度清洁和查看。主要是通过不一样作业区域的清洁操控来防止有害离子的含量。公司归纳两个项目的清洁需求和发展状况,在制作进程中采纳树立清洁区和辅佐材料相联系的方法,有用削减了清洁的作业量,从设备终究的清洁度查看成果看,达到了预期目标。

4、工序质量操控

在质保经理下设立独立于生产职能之外的质量检查部门―QC部(简称QC2),执行第二级QC职能;并在各施工处设立一级质量控制组织(简称QC1),执行第一级QC职能。

QC部是质量保证体系中实施质量控制的主管部门,QC2代表公司对经QC1验收合格的产品(半成品、成品)进行项目部内最终的验收检查,并行使质量否决权。同时,QC2对特殊工序、关键施工过程通过设置/放行见证点(W)和停工待检点(H),进行施工过程的监控。

在各施工处设独立的一级质量组织,配备专职一级质检员,作为施工处工程质量控制的直接责任人。QC1执行对施工处的产品(半成品、成品)质量进行100%的检查验收,以强化“自检”职能。

5、不符合项控制

不符合项控制是质量操控的又一关键,适用于本公司在收货时发现的不符合项和生产工程中所产生的各类不符合项的控制,包括对不符合项的标识、隔离、分类、报告、审查和处理等事项。

为了便于对设备不符合项进行管理,应对其进行适当的分类,根据不符合项是否违反原有采购文件,以及违背采购文件后处理不符合项的复杂程度将设备不符合项分为I类、II类和III类三个类别。

不符合项的处置方式有:

照用:物项的功能不受影响,不需补充作业来纠正其缺陷;

返工:通过返工消除缺陷,经返工后能到达原定的标准;

修理:有问题的物项能被改进,其外型尺寸能满足要求,经补充作业后被接受,但仍与原要求不符;

拒收:无论从技术或使用的角度来考虑都达不到所需的质量。

对于按“照用”或“修理”处置的不符合项,必须作技术上的论证,其具体情况都要记录在案。

6、继续改善

公司在正常开展质量办理体系内部审阅的基础上,联系公司核电常规岛项目发展状况,关于核电常规岛项目质量确保体系进行专项内部审阅方案,对有关的部分开展专项内部审阅,并将约请公司领导参加内审活动,以鼓励各基层单位提高对核电常规岛设备的质量认识和注重程度。通过加大对关键单位内部审阅的频次和力度,杰出审阅关键,对发现的疑问及时安排职责单位施行整改并盯梢验证。尽管核电常规岛设备对比核岛设备需求不一样,并未强制需求树立核安全文明,但实践证明公司对一切直接或间接参加设备制作的人员进行核安全文明的教育和培训起到了杰出的效果。

四、结束语

常规岛热力系统是核电站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理解常规岛的技能特色,有助于更好使核电厂的安全经济的运行。

参考文献

核电设备篇4

[关键词]三代核电;信息化;高峰期;管理系统;管理平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061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02

第三代核电站的安全性能最高、技术最先进,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核电的首选目标。目前,在我国应用的三代核电技术是指AP 1000、华龙一号和CAP 1400,其中AP 1000核电机组正在浙江三门和山东海阳建设,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已经在福建福清开工建设,CAP 1400核电机组也即将在山东荣成开工。

1 安装高峰期的设备问题

1.1 设备问题分类

核电工程的前期建设重点是厂房的施工和大件设备的安装,在这些工作基本完成后,工程进入设备安装高峰期。三代核电项目在设备安装高峰期的问题主要有如下方面。第一,到货问题。设备没有按期运抵现场,造成设备安装工序无法正常推进,或造成系统的移交包无法正常完成。第二,开箱问题。设备到现场后,开箱后发现开箱文件缺失、设备部件缺失或错误交付、设备本身有缺陷等问题。第三,安装问题。设备在安装时发生问题,如设备和工艺系统无法对接,或设备的测控部件无法接入电仪系统。此类问题部分由安装公司的施工人员造成,但需要协调厂家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才能消除。第四,调试问题。在调试期间经常出现调试人员在测试工作中毁坏仪表部件、移交后的成品保护等问题。

1.2 问题产生的原因

1.2.1 设计原因

三代核电机组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项目模式,在建设过程中发生大量设计变更,不仅拖延了设备到达现场的时间,而且影响设备在工艺系统中的安装。

1.2.2 设备制造原因

三代核电机组的设计寿命为60年,设备有更高的技术要求,设备的制造周期和出厂鉴定试验推迟了交付时间。

1.2.3 项目管理原因

三代核电建设的参与方之间沟通不畅,造成信息滞后、失真或缺失,影响施工进度。另外,设计方对设备制造厂和施工现场的问题回复不及时,影响问题的解决速度。

2 工程问题跟踪平台的应用

2.1 项目管理系统介绍

三代核电项目的建设广泛应用信息化管理,业主、总承包方、各施工单位及设备制造厂等参与方都建立了自己的项目管理系统,他们的项目管理系统大致由工程管理平台、文档管理平台和安全质量平台等组成。由于各参与方在三代核电项目的工作内容不同,因此,各自的管理系统侧重点不同,但保证了项目信息共享。三代核电项目的总承包方是整个工程的组织者,他们的管理系统为其他参与方开通了访问端口,保证工程信息通畅。

2.2 工程管理平台

核电设备种类复杂、数量众多,在设备安装高峰期,各种设备抵达现场,项目管理系统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大幅降低差错率。以某三代核电总包方管理系统的工程管理平台为例,对设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进行分析。

图1是工程管理平台的设备问题页面(工程问题跟踪单),其显示了设备问题的类别、所影响的移交包、物项代码、设备位号、供应商、问题描述、当前进展、跟踪人、协调级别及预计完成时间等信息,其他没有显示在页面上的信息有:跟踪单号、移交包的计划移交时间和实际移交时间等。

工程管理平台对项目建设方的相关部门负责人是开放的,有利于部门负责人了解设备问题的影响程度,实时掌握问题的解决情况及需要调动的资源等信息,推动设备问题的快速解决。工程管理平台有“下载”功能,能下载生成Excel格式的文件,便于问题的传递和跟踪。

2.3 工程管理平台的信息录入

图2是设备问题的信息录入页面,“工程问题跟踪单”显示的各设备问题都在此页面中录入。在页面的“是否完成”项选择“是”,此问题将关闭,问题将无法修改;如果输入信息错误,审核人将把问题打回去,需要重新录入信息。

设备问题的提出人、录入人、跟踪人和审核人,都应对问题做出判断和选择,发现潜在问题,避免其发展为紧急问题。问题跟踪人要善于解决问题,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提高协调级别,寻找高层提供支持。

根据施工的不同阶段和问题类型,优化工程管理平台,推动紧急问题的快速解决,并使潜在设备问题得到重视,最大限度地发挥平台作用。

3 结 语

项目管理系统信息量大,易于使用,信息更新快,方便三代核电参与方的信息交换和传递。在三代核电设备安装高峰期,可通过工程管理平台对设备问题进行信息化管理,有效推动问题的快速解决。根据三代核电项目进展和设备问题类型,对工程管理平台进行优化,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工程管理平台的功能。

主要参考文献

[1]赵飞云.从设计与制造源头提升三代核电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基本思考[J].核安全,2015(3):65-70,94.

核电设备篇5

【关键词】采购战略 核电企业 设备采购

一、企业采购战略的重要性

(一)采购战略的概念

企业的采购战略,是一种纵观全局、考虑长远、带有指导性的采购布局,包含五大要素:方式、供应商、品种、订货和进货。企业的采购战略跟以往的常规采购方法有所不同,它更重视企业的单一最低采购价格,而不是单单的总体最低价格。这种采购方法更系统化,更有针对性。

采购战略的部署是要在一定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部署的起初,要让采购部门认清自身的价值,不能单一强调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要对总体拥有成本(TCO,Total Cost of the Ownership)进行客观的分析。

企业采购战略的部署需要确定一些工作:要对供应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供应商进行各项的评估考察,需要及时有效地关注供应商的变化和市场的变化;要对各种产品进行分类采购模式的确认,定期分析各种采购模式,制定正确的计划并实施;要了解产品的技术,选择供应商时要有技术部门的支持,选择最新最适合自身的新产品。

(二)采购战略的意义

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自身的采购成本息息相关,因此采购战略对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企业采购时,对于采购的战略地位没有得到清醒的认识,致使采购成本浪费,企业利润受损。大多数企业都认为采购部门是一个花钱的部门,采购工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因此对于采购战略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一些销售部门。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相关数据显示:降低1% 的采购成本相当于增加10%的销售额。在一个饱满的市场增加10% 销售额非常困难,但降低1%的成本却是非常容易做到的。因此企业应该把采购战略上升到一个关键地位。

企业的采购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

企业的采购战略有利于企业自身节约成本,提高效益。总体上看,一个企业的采购成本在企业的经营成本中占很大的比重,如果采购的成本高,势必导致产品成本高,那么产品的价格也将提高,最终影响销售。如果采购价格过低,有可能影响采购物品的质量,最终将影响产品的质量,降低市场竞争力。

企业的采购资金在整个企业的运转资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确定合理的采购总量,选择适当的采购时机,对于提高企业资金的运转有重要的帮助。要注意避免供应商的延期交货,降低库存,减少资金的占用。

企业要不断探索新的采购渠道,要及时搜集市场情报,用新的采购物料更换旧的采购物料,增强自身产品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二、核电企业设备采购问题

(一)我国核电企业设备采购的现状

我国的核工业起步晚、规模小,目前国内核电站的供应市场很有限,无法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一些技术难度大的设备还需要从国外进口。我国核电企业没有明确的采购计划策略,企业缺少有效的信息获取平台,对供应商的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执行。核电站项目采购管理国内尚无按部件采购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我国由于发展了一些成功的核电事业,核电设备采购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质量、进度和投资三方面上取得了一定的平衡。

核电企业因其自身的特点,造成采购成本高,采购过程困难,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

1.我国核电企业的采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因此国际货币汇率的变动会对成本造成很大的影响,加之国际局势的变动,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动,致使核电企业采购成本具有不确定性。

2.核电企业进口的核电设备很大一部分是非标准产品,但是由于设备设计的技术要求高、执行标准高,目前国内的制造业还无法达到相应的技术、制造和试验要求,因此我国核电企业还需要在核电设备技术自主化上加大发展力度。

3.核电企业采购过程中,供应商与核电企业的距离大,造成运输成本过高。

4.供应商市场被高度垄断。核电设备、备件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供应单一,致使核电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居于被动地位,服务费用居高不下。

5.采购无法形成规模化。核电企业由于堆型特殊、设备种类多、孤岛核电站等原因,造成了采购的数量和批量小,无法通过大宗采购和规模订货获得优惠价格。

6.核安全是重中之重。日本福岛核事故更加证明了,核电企业发展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工业安全,更要重视核安全。因此,电厂和供应商的管理成本较高。

7.核电事业的建设周期一般很长,通常情况下建设所用的产品设备在电厂投产时就进入了转型和停产的阶段,一些采购量小的产品,通常已经找不到厂家来生产了。

(二)我国核电企业设备采购的部署

在核电企业工程建设中,核电企业的设备采购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投资、进度和质量问题。目前,我国核电事业进入发展的第三期,政府采购工作也在逐步开展,核电企业的设备采购工作越来越受其各方的重视。要提高核电企业设备采购的效果,需要在企业战略发展过程中部署核电企业的设备采购战略。

战略的部署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在实施过程中才更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我国核电企业的设备采购战略的部署要依据一定的原则:

1.战略性设备采购要以质量第一作为基本原则

日本福岛核事故,给世界核电的发展敲响了警钟。至此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核电事业的安全问题。核电设备因其采购的特殊性,要求采购做到质量第一,价格其次。要保证采购设备的质量完全达标,不可一味的只求价格最低,要遵照核安全的法则和导则,将核安全文化融入企业的文化之中。

2.战略性设备采购要以总成本的考虑作为基本的出发点

成本,是一个企业日常考虑的重要问题,成本越低在最后获得的利润就越高。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成本不是指单项成本,企业的运营成本、专项成本和项目成本都是多个单项成本的集合,单项成本的降低不代表着整体成本的降低,因此必须对总成本有一个长远的考虑。

3.战略性设备采购要以事实和依据作为谈判的基础

在设备采购前,要先对供应商市场和自身的情况作一个充分的了解,对自身成本、供应商市场进行充分的评估,以此作为谈判的有利的事实和依据,争取谈判中占主导地位。同时,了解企业和供应商谈判的优势,了解供应商所处的行业、经营理念、竞争优势等,帮助企业获得有利于企业的最终谈判结果。

核电企业设备采购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因此要做好设备采购的战略部署:

1.采购团队战略

一个采购团队,采购人员的分析判断和谈判的能力、策划与执行的能力,将直接决定核电设备采购的整体进程。因此,要培养优秀的采购团队,对采购人员的整体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系统性的培养,提高团队人员价格分析和评估的能力。

专业的采购人员有三项要做的工作,一寻找资源,二协议价格,三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维护关系。在建立采购团队的时候要注意成立两个团队:一个用来处理与供应商之间的问题,这个团队要评估供应商的资格和能力,与供应商谈判签订合同,同时要负责供应商的发展问题;一个用来处理采购过程中的浪费问题。

在采购团队中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以绩效考核标准来控制实施采购过程。采购部门要定期对采购计划进行更新,要始终如一对计划的进展进行监督和跟进,不时调整工作的方法。

2.供应商战略

对供应商的管理是采购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分析现状,确定采购的供应商。要对供应市场进行分析,不但要分析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还要分析行业状况甚至是整个经济的形式。

企业可以对供应商进行整体性的评估,评估时可以采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将一个供应商的优势和劣势企业的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进行对比,了解双方之间有哪些优势和劣势。通过对双方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可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市场机会或产生什么样的威胁有一个评价。

3.EPC采购战略

核电企业设备采购应优先选用EPC采购战略。这样,一方面,可以将核电设备的采购和制造由总包方完全负责,保证了核电工程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承包商专业性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核电设备采购规模化和标准化的进程,降低核电设备的采购成本,推动我国核电设备的自主化进程。

4.全面应用核电AP1000战略

第三代核电AP1000技术,是全世界核电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智慧,我国党中央和国务院更是采取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全面引进AP1000三代压水堆核电技术,推动我国核电技术的统一,实现核电的自主发展。世界首台AP1000核电机组在中国三门建成,新的非能动安全设计理念首次在中国由图纸转化为工程实体,这对于我国核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抓紧这个历史性的机遇,努力发展为世界核电技术大国,实现核电技术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程东平,孙汉虹.核电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核电设备篇6

【关键词】核电设备采购模式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设备工程包括设备的规划、设计、采购、制造、安装、调试等设备形成的全过程和/或最终形成的结果。从定义来看,采购是设备工程的一个阶段,是设备招投标、询价、合同签订等等一系列活动的集合。从组织机构设置的角度来看,广义的设备采购管理除上述之外还应包括合同执行过程。由于设备类型不同,设备采购管理还可能延伸到设备的设计和安装调试过程,比如专业制造厂家负责提供设备的设计和制造服务等。在核电工程中,设备采购工作占有重要作用。这是核电项目的特点决定的。核电工程规模庞大,技术复杂,工程建设服务单位多,任何一方的进度滞后都会对后续工作或其它单位产生影响,甚至会产生较大的索赔费用。因此,各方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执行。这种进度计划的严谨性,给设备采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核电设备具有种类多、数量大、质量技术要求严格、设备采购费用占总投资比重大等特点,导致设备采购管理具有很大的风险,极有可能对整个工程进度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设备采购管理是否圆满实现目标对整个项目的顺利完成影响重大。

二、采购模式的分析

采购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业主自主采购模式和外委总包(可以根据情况的不同划分不同的采购范围)采购模式,这在秦山二期、岭澳核电站、秦山三期和田湾核电站的项目建设过程中都体现了这两种采购模式,虽然采购的模式稍有变化,但都可以归结到这两种模式。业主自主采购模式虽然也比较成功,但存在以下缺点。

1.业主和承包商定位不清

秦山二期是业主自主采购,自主监造的典型,其之所以成功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核电建设刚刚起步初期,没有专业的核电工程公司。但是这一模式不适应目前核电大发展,也不适应多项目管理的需求。

2.采购和监造接口不清

在业主负责采购和监造的模式下,采购和监造是由业主全面负责,但是设计是由设计院负责,而监造则是在业主负责下,由设计院提供技术支持,在这种情况下,采购接口不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采购清单不完整。设计在由设计单位负责的情况下,业主的采购是在设计院的设计清单和设计文件规定下进行的,由于业主缺乏设计能力,因此往往无法判断设计清单和设计文件的正确性,只能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执行,但现场执行的反馈确实是经常发生缺项、漏项、错项,截至 2008 年底,秦山二期因为设计接口问题已经累计重新签订补充修改合同214项,占总合同数量近25%,导致整个工程损失了大量的投资和周期。

(二)设计、安装接口文件管理困难。原则上在设计提供设计文件的情况下,设备采购方还需要向设计方提供设备的接口资料,以便设计方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及设备安装基础的设计。但在业主负责采购的模式下,由于设计和采购的分离,设计方和采购方要经常为此协调讨论,以确定具体的接口资料提交的时间、内容。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接口资料协调小组,每月定期召开会议进行清查和协调,尽管如此,仍没有满设备承包商接口资料的需求。

(三)监造职责不清。监造是采购方的职责,但由于设计方是设计院,采购方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某些设备的特性或设计文件的理解并不深刻,为了确保设备制造的质量,秦山二期扩建工程在设备监造过程中,以技术支持的方式聘请设计方参与设备的监造,但因为监造的责任在业主方,会发生各方监造职责不清的情况,给工程进度和设备制造质量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四)工程实际难于满足设计要求,不利于设备采购国产化的原则。核电设备的特殊性,在设计规范、制造规范方面有着明确的要求,并接受核安全局的监督。

(五)采购范围不清。作为业主采购,由于人力有限,很多BOP设备、通用设备、常规设备会委托安装施工单位采购,但这往往导致采购范围接口上的矛盾。

三、改进措施

目前,我国核电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下,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宏观发展和发展我国庞大核电群规划的要求,对核电项目设备采购应该给予相应的改进,制定有利于我国核电发展的相关措施:

1、应优先选用EPC 采购模式

一方面,总包方可全权负责核电项目的设备采购和制造,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在核电设备采购过程中,随着承包商专业化、多项目不断发展,会自动带动我国核电设备采购向规模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有利于降低设备采购的成本风险。同时随着核电采购规模化和标准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项目经验的积累,加快培养国内供应商和国外供应商的技术转让,推动我国核电设备国产化的进程。

2、应培养优秀的采购队伍

采购的策划、采购人员的分析判断、谈判能力的高低将决定核电设备采购的整体效果,为此我们应该对采购人员的整体能力和素质进行全方位的培养,提高他们在项目设备价格分析和评标方面的能力,在保证设备整体进度和质量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项目投资成本。

3、保证设备采购和监造过程的透明性

由于设备监造过程是否完备直接关系到交付设备的质量,通过对设备采购和监造过程的全程监理,有利于工作人员对相关标准、设备内部结构及技术特性进行全方面的了解,有利于后期设备运行、检修管理以及相关规程规范的合理制定,提高运行管理效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建立规模化、标准化和技术化的工程项目

对于总包方而言,应与业主和设计单位紧密配合,及时根据设计要求调整设备相关的技术要求,保证设备满足工程项目的特殊工况特性。合理调用相关专长人员,保证核电设备采购、监造过程的整体技术水平,明确各自的任务,防止出现“三不管”现象。同时采取按任务落实到人头的方案,在保证项目整体设备质量前提下,合理分配相关技术人员,防止人员浪费,加快工程的进度。

5、对于设备交付风险的规避

总包方应购买海上和内陆运输保险,涵盖构成工程一部分的所有材料和设备或者租用的设备,保险期限自这些材料和设备或者租用的设备从供应方或者分包商的工厂或仓库开始装运直至在工地现场卸载完毕。在签订设备采购合同时,对于大型设备宜选用EXE、FOB 的交货方式,运输委托专门运输公司运输,对于小型设备,宜选用DDU 等交货方式,从而使运输过程中设备丢失或损坏的风险降至最低。

6、采购管理程序的建立

核电项目所需设备众多,质量要求严格,需要采购活动的人员多,为了保证设备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采购目标圆满实现,有必要制订设备采购活动相关程序。按照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细分设备采购的每一项活动,设置从事这些活动的角色,明确其职责。比如招标活动,包括标书编制、标书审查、批准、发标、澄清、开标、评标、定标、谈判、签订合同等一系列的活动,需要根据相关的要求,设置角色从事这些活动,并对这些活动的要求进行规范。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程序体系,使所有采购管理活动处于受控状态。采购管理不但要明确内部角色的分工和职责,还要把外部接口关系进行清理、明确和规范。比如与设计部门接口,设计文件的传递、设计文件提交进度的协调、设计审查的职责等;与工程现场部门接口,到货交接职责的划分等。这些接口关系必须规范,防止出现“真空地带”和“共管”现象,从而保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结论

设备采购是核电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规范严格的采购管理是保障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保障采购管理工作更加严格、规范进行,我们可以也常常将此工作委托给专业的第三方监理单位开展。

【参考文献】

[1] 程东平,孙汉虹.核电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核电设备篇7

【关键词】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不符合项

核电厂的建设需要大量设备,如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稳压器、泄压箱、水泵、阀门、管道、电缆、汽轮发电机组、应急柴油机单元机组等,其中大量关键设备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核电厂核安全和正常运行。因此对核电厂设备的质量管理被核电厂业主、供方、监管当局予以极高的关注。质量管理是通过建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为实现规定的质量目标进行质量策划,实施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开展质量改进等活动予以实现的。如何开展核电设备制造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工作成为了核电厂建造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各相关方关注的焦点。

1质量保证

项目核电厂业主一般会在合同中从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供方资格管理、质保分级、不符合项控制、报告六个方面向供方提出明确的管理。

1.1质量保证体系

供方制定和实施满足《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HAF003,1991版)及其相关安全导则和业主质保要求的项目质量保证大纲(QAP)和专门的项目管理程序。为验证项目质保体系建立情况和运转有效性,供方制定内外部监查计划提交业主备案,业主选择参加其对分供方的监查活动。业主有权组织实施对供方和分供方的质保监查监督活动,并要求供方以及分供方对发出的纠正行动提出了纠正措施实施方面的要求。供方将定期管理部门审查实施、报告、整改措施、实施验证结果向业主提交验证。

为了规范核电项目的多方接口管理,供方和业主制定在双方合同执行过程中用于接口管理的共用项目管理程序。这些程序涉及工程项目管理的各领域,包括质量保证、设计管理、采购管理、合同管理、工程施工、调试、进度计划和文件记录管理领域。

项目质量保证大纲实际审查和执行过程中经常发现的问题如下:(1)政策与授权声明:质保大纲的依据和适用范围没有包含项目合同,有的甚至写出其他项目合同;没有授予质保验证部门的组织独立性、职责和权利;缺少承诺组织对大纲实施状况、适用性管理部门审查;没有明确质保大纲的审查认可单位。(2)质量保证大纲的管理:缺少项目质保大纲和专用程序对从事影响质量活动的人员培训的要求;缺少定期对项目质保大纲和程序评价和修订的要求;供方组织机构重大调整后没有修订项目质保大纲;供方没有对自己或分包商开展项目质保大纲的评审。(3)组织机构:一个部门双重或多重领导;部门名称和职责前后不一致;与外部(含监管部门、顾客、分供方等)接口关系图缺少或不完整;缺少外部联络的管理要求;没有针对项目合同、质保大纲、管理程序等方面开展专项培训。(4)文件与记录控制:缺少文件变更控制的要求;缺少电子文件控制的要求;缺少文件翻译的要求;缺少文件保存的期限要求或保存期限不符合IAEA50-SG-QA2质量保证记录的要求(如:射线检查结论和射线底片没有永久保存);射线底片的保存环境不符合规定;制造完工报告范围与双方商定的管理程序要求不符(如:缺少设备运行维修手册)。(5)设计控制:缺少设计验证的部门、方法独立性的描述;缺少对设计软件控制要求;缺少设计变更控制要求描述。(6)采购控制:未能说明负责供方评价的组织部门与参与部门。(7)物项控制:物项领用、装卸、运输、制造时控制要求与措施缺少。(8)工艺过程控制:设备制造质量计划缺少质保级别、安全级别的要求。(9)检查和试验控制:检查试验负责的部门不明确;要求独立实施检查的部门,实际没有独立;缺少制定和实施检查试验大纲的要求。(10)不符合项控制:不符合项分类、编码、审查和处理流程不符合合同要求。

1.2供方资格管理

要求供方建立其供方资格管理程序并开展分供方的资格审查活动,并向业主提交供方资格评价报告及主要附件进行审查与认可。该供方资格评价报告一般包括:发证机构所颁发的资格证书、分供方的技术能力、商务状况、供货经验、评价的结论、待供货设备范围(包括安全和质保级别)。供方建立并维护项目合同相关的合格分供方清单并定期向业主提报备案。业主有权对分供方进行源地评审与工作表现评价。

为确保与供方合同中适用的条款延伸至分供方供方,要求供方按照合同要求与项目质量保证大纲要求对分供方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应保证业主对分供方拥有业主对供方同等的权利。

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供方对分包商的资格评价报告提交业主审查的不及时、供方资格评价报告的供货范围(安全等级、质保等级)与实际供货范围的不一致。

1.3不符合项控制

要求供方对不符合项分类、识别、审查、处理与验证进行规定,并制定不符合项管理程序提交业主审查与认可。为确保不符合项分类的统一性,项目合同一般直接给出不符合项分类原则、编号、审批规定。

实际工作实施过程中,不符合项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1)设备制造厂不符合项的数据库信息不完整,对重要设备竣工文件验收发现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不符合项报告没有全部放入竣工文件,甚至提供的不符合项报告没有编码。(2)设备制造厂不了解不符合项的处理状态。(3)不符合项的审批时间不符合合同的规定时限的要求,没有签署相应的审批时间而无法核实。(4)提交业主审查不符合项报告的语言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

2 加强经验反馈和总结

及时收集和整理已发生过的质量事件或质量监督中的经验,反馈到相应设备或工序的监督过程中去,质控人员在开工前研究这些经验,把这些经验反馈到监督计划中,并在开工前反馈给制造厂的相关的工作人员和质量监督人员。对典型质量事件和监督中发现问题进行经验反馈,质保人员深入分析研究,寻找体系上存在的问题,形成质量体系上的预防点,在质保监查时对设备制造进行宣贯,进行系统性预防。

参考文献:

[1]HAF003-1991,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S].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

[2]HAD003/01-1988,核安全导则[S].国家核安全局批准.

核电设备篇8

关键词: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管理与核算;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随着我国煤炭产业的迅速发展,煤炭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采煤工艺对现代化设备的需求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设备管理也正由原来的低水平向制度化、标准化和程序化发展,成为煤炭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但长期以来,由于煤炭企业重钱轻物,对设备管理不严格,降低了设备的利用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为合理、有效地利用机电设备、保障其完整与安全,现就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管理与核算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当前煤炭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1.忽视设备使用过程的监控,管理意识淡薄

在煤炭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注重设备购置费用,而忽视使用后的管理问题,机电设备的现场管理工作非常薄弱,设备的保管、维修、调拔、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在企业中各职能部门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很好的配合。如有的机器设备改变使用地点,具体使用单位已变更,而管理部门卡片还没变更,久而久之,通过几次转移,台账上登记的使用部门与实际使用部门及存放地点很难一致,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2.设备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较低

煤炭企业下属各矿井之间重复申购,争设备争项目,各自为政,造成大量的设备未使用、不需用或闲置,占用企业流动资金,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设备利用率的低下。

3.设备的账实不符

账实不符,其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出现账、卡、物登记情况与实际不相符等情况,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企业账面价值与实有设备价值相差甚远。例如: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验收、不登记入账;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没有冲减;还有的是不管固定资产到期是否能用,全部核销等。造成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4.按直线法计提设备折旧存在弊端

多年来,煤炭企业计提折旧一直延用直线法,但它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它没有考虑企业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无形损耗影响,不能正确反映煤炭企业机电设备的实际效率,影响了企业成本核算的真实性。例如煤炭企业的动力设备、生产设备、综采设备等,这些设备品种多、体积大、使用周期长,且往往长期在恶劣环境中运转,受自然环境的侵蚀很严重,因而其实用效率或精确程度会逐年降低。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创建节约型企业的对策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程序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大财务控制力度。对设备采购、验收、保管、使用、修理、处置、报废直至退出企业全过程,建立合理的核算、管理流程,从制度上保证其操作的规范化、秩序化,维护设备的安全完整及账务的及时准确。

2.加强设备现场的动态管理,完善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在管理上不但要重视设备的购置,还要重视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维修和改造等过程,要对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故障及维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掌握设备使用状况,提高固定资产运营效率以最有效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使用周期;充分利用计算机建立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对设备建立终身数据档案,包括维护记录、故障记录、大修记录、备件储备、关键件的更换和修复等都可以随时调用,做到对设备高效管理,使其更好地为各项生产活动服务,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加强设备盘点,强化清查力度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固定资产应当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实地盘点一次。对盘盈、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应当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并根据企业的管理权限,经批准后,进行账务处理。这项工作是调整固定资产帐实不符、处理盘、盈盘亏和待报废固定资产,解决许多固定资产遗留问题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清查时,设备管理和设备记录一定要实质性的分开,不能交由一个部门独立去做,应当在主管领导的支持和参与下,由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有关人员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以保证清查的真实、完整。

4.加大设备调剂回收处理力度,盘活设备资产

煤矿企业应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对矿井库存设备进行清查,分类处置,对闲置设备及时调入闲置设备库,符合报废条件无利用价值的就地报废,以有偿的方式剥离让售,以收回资金,转换为技术先进、经济合算、效率更高的新的设备资产;对于还能够继续使用的,可以在各矿井之间进行调剂使用,从而提高设备的技术结构与整体运转效率,为煤炭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强化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5.逐步建立设备租赁市场化的经营体系

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煤炭企业设备租赁并没有真正的形成市场化经营。设备租赁站也仅是煤炭企业的一个职能管理部门,没有独立的经济核算体系,所谓“租赁”也就是为煤炭企业代收设备租金,而且租赁的范围也基本局限于煤炭企业的下属生产矿井。随着我国的煤炭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中自由竞争、生存和发展,作为煤炭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租赁业务应适应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变革,扩展经营对象,拓展多种经营方式,逐步走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市场化经营,

6.完善固定资产及折旧的核算

设备在其投入使用的初期,生产效率较高,因而在这个时期应多提折旧。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延长,其效率会逐渐降低,与其相对应提取的折旧就应减少。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可以较好地体现了会计准则中的配比原则和稳健原则,可以使投入的资金更快地收回。

核电设备篇9

关键词:企业需求;提升管理;业绩考核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196—02



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了自身生存和管理的需要,现代企业管理系统在所有者、管理者及个人之间层层分权、层层分包与考核,使得各层次委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人在拥有一定职权的同时,也应承担相应义务,接受考核是检验人履行义务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企业所以者对总经理进行业绩考核,总经理对企业内部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业绩考核,企业内部组织及部门是企业内部连接员工的一种组织形式,虽然同是电力设备制造业,但不同的企业,内部组织机构各不相同,企业内部组织是企业的重要主成部分,是企业战略任务的实施主体,而总经理是企业战略任务的组织者。

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即具有一般企业的共性,同时又具有电力行业的特性。即要按市场经济规律求生存,又要保证服务电力需要。即要讲业绩又要讲服务。以下针对电力设备制造企业业绩而言,浅谈一下内部业绩考核的作用。

企业整体业绩是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业绩集成和反映,内部组织机构的业绩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整体业绩。为贯彻实施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必须将企业整体战略和任务进行分解,在各内部组织、部门组织实施,并对其进行业绩考核。科学地组织企业内部业绩考核,按时间、进度、质量等对内部各部门进行考核和分析,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改进工作。确保企业整体战略任务完成,对于贯彻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是整体战略任务的实施主体,通过对内部各部门的业绩考核,可以激励先进,惩罚落后,保证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内部组织机构业绩考核指标的设计原则

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业绩考核是为了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的需要,按时间、进度对内部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确保企业整体战略任务的顺利完成。内部考核关系到员工的收入、奖罚及迁升,具有层次性和相对性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考核制度是一种游戏规则,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战略目标来设计考核制度,内部考核指标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要求考核指标设计时,应根据考核重点确定,考虑各项指标的权重,以点带面,突出重点,不能将所有指标都进行考核,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关性最强的指标在考核体系中应占较大权重,过于全面,权重过于平均的指标体系容易分散注意力,使内部考核的目标模糊不清,不利于围绕战略目标的组织和考核。

(二)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要求考核指标的设置应考虑影响企业战略目标完成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应尽可能地、全面地对企业内部组织机构进行考核,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如销售部门,应以合同额、资金回笼、毛利率等为考核指标,生产部门应以生产进度、产品质量、以及各种耗费为考核指标,客服部门应以客户满意度、客户投诉次数、用户回访等作为考核指标。

(三)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下,企业设置业绩考核指标应充分考虑成本—效益,有些考核指标固然重要,但如果获取该指标数据所花费的成本大于其所带来的效益,一般应放弃使用该指标,转而用其他易于收集的、成本较低的替代指标。

(四)可控性原则可控性原则指标应处于管理者可以控制的范围,强调可控性原则是为了分清内部组织机构的行为责任,设置内部考核指标时,应尽量剔除不可控因素。

(五)区别性原则指各内部组织机构的职能、责任各不相同,对其考核也应有侧重,如销售部门的业务、销售方式等在企业发展目标中所处的地位权重不同,在整个考核体系中所占权重也应有所不同,对于高层次的组织机构,应尽量选择概括性指标,如投资回报率、资金的时间价值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对低层次内部组织机构,应选择较为具体的考核指标,如销售收入、资金周转率、成本和费用等指标。

二、内部组织机构业绩考核应注意的问题

内部业绩考核是为了完成企业整体目标服务的,因为内部考核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主成部分,通过内部业绩考核,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防止相互推诿和扯皮,一起以数据说话,奖惩有倨可依,促使各部门不断完善自身不足和提高管理水平,使整个企业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具体操作上应注意的问题:

(一)内部机构的设置企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内部机构的设置应满足企业整体战略发展需要,体现资源合理配置原则,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不合理,环节、部门过于复杂,就会导致工作效率底下,不能满足企业整体战略发展需要,那么,就必须对内部组织机构设置进行整合和调整。

(二)考核制度的制定内部组织机构业绩考核制度关系到内部机构对企业下达任务的态度和实际任务完成情况,关系到内部员工的收入。有效的内部业绩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能够引导员工自觉约束自己的不当行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创造性,尽可能多快好省地完成本职工作。因此,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适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内部业绩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并下达到部门和员工,以激励部门、员工。同时,考核制度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企业在制定内部业绩考核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企业当前的经济环境、现有的管理及生产技术水平和未来的发展前景,使内部业绩考核制度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以利于内部业绩考核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考核指标的下达企业整体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决定了内部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设计,经营者为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必须对整体战略指标进行分解,并将其下达到内部组织机构,企业在对各内部组织机构下达考核指标时,必须结合内部组织机构的实际情况和以往任务完成情况,并与其进行充分沟通,以保证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如果考核指标定得过高,远远超出了相关部门的实际工作能力,会使内部有关部门产生畏难和抵触心理,积极性不高,这样就达不到考核的目的,如果考核指标定得过低,远远低于各内部组织机构的实际工作能力,会使各内部组织机构产生惰性,同样也达不到考核的目的。

核电设备篇10

关键词: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

核电设备包括机械、电器、仪器仪表等,其共同支持着核电站的运行。而核电设备的质量则直接关系到核电站的运行安全,这就需要加强对核电设备的质量管理。从采购管理环节着手,将设备出厂验收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在硬件检查和验收试验的基础上,提高文件管理的专业化程度,建立完善的文件控制体系,确保信息准确有序的流转,确保核电设备合格出厂,并能够安全、可靠的投入使用。

1 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的要点

1.1 前端控制

核电设备出厂验收工作十分关键,是检验核电设备质量和性能的重要环节,关系到核电设备能够安全应用于核电站运行当中。加强前端控制,对于报审文件、资料(人员资质证书、产品质量证明书以及检定证书)进行严格的审查,确保其内容真实、有效、清晰。同时对核电设备设计、制造、加工等各个阶段的记录、签字、印章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文件内容齐全、完整,避免出现纰漏[1]。

1.2 全过程管理

全过程管理则是进一步提高了验收文件管理的力度,将文件处理与核电设备设计、制造、加工、检查及检验等各个阶段进展同步。在此基础上,制定完善的文件检查计划,严格予以执行,明确重点的检查和验收节点,并定期前往设备制造和加工的现场进行监督,审查其原材料采购清单、检验报告、生产过程试验记录、特殊技术要求报告等相关文件,参考采购技术规格书、施工图纸、相关规范标准以及验检验规程等。对于核电设备出厂验收各项工作,分别由专门的人员来负责,其主要检查核电设备出厂验收资料内容的完整、准确,当核电设备出厂验收中发现文件记录偏差时,则需要抽取设备进行测试、检验。若测试、检验结果无误,则需要对文件记录予以更正。如果设备存在问题,则需要进行调试或返工[2]。

1.3 提高文件质量

加强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是为了保障文件、资料的质量,在保证其内容的完整和准确的同时,还需要保证其规范性。保证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的规范性,相关工作人员的签名、日期等内容均采用手写,并保证字迹的情绪正确填写单位名称(全称),并加盖印章,加盖印章日期与设备验收日为同一天。规范填写验收文件后,需要进行复印,保证复印件清晰度和辨识度高,然后将原件留底存放。进一步优化文件管理流程,对于核电设备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的过程性文件,需要及时进行传递,妥善予以处理[3]。

2 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的难点

2.1 核电设备种类、数量多

核电设备主要包括械设备、电器设备、仪器仪表设备等,其种类、数量繁多多,根据其功能的需要分为核岛设备(反应堆堆芯、反应堆压力壳、堆内构件等)、常规岛设备(汽轮机、发电机、除氧器、凝汽器等)以及辅助系统设备。面对如此繁多种类、数量的核电设备,其采购管理阶段的文件收集和整理工作⒚媪僮挪恍〉睦难。不同类型、功能的设备,其文件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无法按照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整理,同时还需要满足其质量要求。这是当前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工作需要克服的难点问题[4]。

2.2 文件收集跨度大

核电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项目,其重要设备的制造周期较为漫长,其设计、制造、加工以及验收等文件收集跨度大,同时也增加了文件的审核难度。尤其是在新型设备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没有前人经验作为借鉴。核电设备对于工艺、技术的要求很高,在质量方面不允许有任何纰漏,以保证其运行安全。由于核电设备制造难度大,也就延长了制造周期。而制造周期越长,则文件收集跨度就越大,文件审核意见反馈同样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无疑增加了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工作的难度。

2.3 不一致的设备验收文件管理标准

核电设备的采购需要面向于国内外的各大制造厂商,但是在设备验收文件管理方面,国内外的相关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文件管理工作的难度,仍集中体现在文件收集和整理方面[5]。

3 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的相关措施

3.1 建立标准化的文件管理体系

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其对于设备性能是安全与稳定有着很高的标准和要求,这就需要对核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出厂验收进行严格的管理,以保障其运行的质量安全,而出厂验收是核电设备出厂前的收尾工作,同样也是最为关键的工作环节。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核电设备出厂验收的管理和控制,从文件管理环节着手,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建立标准化的文件管理体系。提高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的 规范性,需要以国家标准、档案行业标准以及核电行业标准为参考,进行文件整理与归档、质保记录、文件编码与文件控制,制定统一规范的文件管理标准,细化前端控制、全过程管理等相关内容,建立标准化的文件管理体系,严格在工作中予以执行。加强对核电设备出厂验收的控制与协调[6]。

3.2 建立分类管理体系

建立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分类管理体系,是为了更加高效、合理的处理种类繁杂、格式多样的文件、资料,能够更加有序的开展工作。在核电设备的验收工作当中,文件的产生是根据核电站安全运行的实际需要来决定的。文件的内容主要包括核电设备的设计、制造、加工、检查及检验等多项内容进行自动分类,避免出现差错。设计文件主要包括设备采购合同及变更协议、采购技术规格书、技术条件以及施工图纸等。生产管理文件则包括制造和焊接等相关规范标准、无损检验标准、包装储存方案以及设计变更等内容。检查及检验文件主要包括设备出厂验收大纲、计数检查抽样程序等。

设备出厂验收需要严格执行相关程序,不可流于形式,任何小的隐患都关系到核电设备的质量和核电站的安全,验收是设备出厂前的最后检验程序,而文件管理是验收工作的重要环节,从中能够反映出设备的性能、质量,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管控,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核电设备合格出厂,并能够安全、可靠的投入使用。

5 结论

加强核电设备出厂验收,其目的是为了保障核电设备的安全使用。从文件管理工作着手,加强前端控制和全过程管理,提高文件质量。克服核电设备种类数量多、文件收集跨度大以及设备验收文件管理标准不一致等难点问题。建立标准化的文件管理和分类管理体系,实现核电设备出厂验收文件管理创新,保证核电设备能够安全投入到核电站运行应用当中,维持核电站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1]徐文镜,张春来,王小刚,牛巧珍.航天质量“双归零”在核电设备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浅析[J].标准科学,2013,(02):80-83.

[2]玄兆达,张金元.浅谈核电设备出厂验收管理[J].河北企业,2011,(06):31-32.

[3]王波.全球首座高温气冷堆商用核电站DCS设备出厂[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6,(02):70.

[4]郑庆吉.核电厂阀门出厂验收工作分析[J].科技视界,2016,(26):317.

[5]徐文镜,张春来,王小刚,牛巧珍.核电设备监造管理现状简析[J].标准科学,2013,(08):70-73.

[6]郑丝琳.核电总包背景下O备竣工文件全程管理模式探析[J].办公室业务,2012,(15):73-74.

[7]桑瑞霞,张晓辉.火电工程EPC项目设备竣工文件全程管理模式探析[J].黑龙江档案,2015,(04):58-59.

[8]段世平,袁德家.浅谈AP1000核电项目中的设备文件管理[J].机电兵船档案,2014(5):35-37.

[9]马丽娜,何洁.核电站过程仪表类设备出厂验收管理[J].现代企业文化,2016,(03):9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