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软件十篇

时间:2023-03-28 05:45:11

传输软件

传输软件篇1

关键词:P2P;JAVA;文件传输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0-0000-01

P2P File Transfer Softwar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Yao Ye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Technology,Xuzhou221008,China)

Abstract:The system is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P2P technolog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latform based on JAVA,JAVA-based design implementation of the P2P file transfer software,to achieve point to point in the LAN file transfer capabilities.Advantages of this system in a network client for each Windows platform only while the software is installed,you can transfer files with each other and easy to chat.

Keywords:P2P;JAVA;File transfer

一、前言

近年来,P2P技术在网络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网络技术的新热点。P2P技术与传统的客户端/服务端(C/S)或浏览器/服务器(B/S)相比,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在P2P网络中每一个节点(peer)之间的关系式对等的,同时具有Client和Server的特点。他们可以直接通信,无需依赖集中式服务器。P2P技术在网络应用上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Java程序设计语言具有面向对象,可移植性,安全性,并发机制和支持可视化图形界面等特点。

二、系统设计

本文以JAVA程序设计为基础,采用纯P2P组网模式设计并实现了P2P文件传输软件,软件主要实现的功能有:具有较好的界面设计,可以实现点对点的文件传输功能,不经过中间服务器的转发,实现文件传输速率的提高,可自主改变端口号和带宽,并能进行简单的点对点通信。系统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图1.系统结构图

系统采用标准界面设计,主要分为:标题栏、工具栏、IP地址栏和当前系统信息显示。

标题栏:显示本软件的名称及图标。

工具栏:分为发送文件按钮和设置按钮。

IP地址栏:显示了本机的实时IP地址。

当前系统信息显示:主要包括当前传输文件名称、大小、原址和目标地址、端口号、网络连接情况、传输情况和简短附言。

(一)系统启动模块

对于已安装jdk的系统主机,初始化系统环境变量,双击trans.jar,出现系统主界面。

(二)系统设置模块

在系统主界面中点击工具栏中的“设置”按钮,进入系统设置模块,其中又有两个项目可以更改,分别是最大线程数和端口号。

1.最大线程数。并发线程是指某一进程在同一时间里同时运行的线程数,在Windows XP SP2操作系统中,为了防范蠕虫病毒(如冲击波病毒)的传播和攻击,设计系统在默认情况下,将并发线程最多限制为10个。因此最大线程数默认设置成5,而峰值为10。

2.端口号。逻辑意义上的端口,一般是指TCP/IP协议中的端口,端口号的范围从0到65535,比如用于浏览网页服务的80端口,用于FTP服务的21端口等等。设计系统在默认情况下,端口号为5000,但可更改。

(三)文件传输模块

在系统主界面中点击工具栏中的“发送文件”按钮,进入文件传输模块,用户首先输入对方IP,接着是对方端口号,然后输入需要传输文件的地址,点击确认即可。这时本地系统的界面上将显示传输文件的信息,等待对方的接收,对方系统的界面上同样会显示传输文件的信息,同时还有确认接收按钮,点击确认后文件得以传输。

(四)简易聊天模块

其实简易聊天模块已嵌入到文件传输模块中,但是单独将它拿出来是有原因的,原本一个强大的聊天软件能实现的功能里自然包括文件传输,但是考虑到编程水平、时间、精力等多个因素,决定还是简化难度,做一个文件传输软件,但是又不想去掉实时聊天,就弱化了聊天的功能,做到了在文件传输同时将简讯送达对方的功能。

图2.简易聊天界面

(五)其他系统模块

退出系统模块

完成系统关闭退出功能。

参考文献:

[1]Karl E.Wiegers.软件需求[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传输软件篇2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张家口市供水总公司第三制水分公司(腰站堡水厂)井区控制系统原采用ABB公司远程控制设备,原控制系统采用电台集中传输控制,经多年使用,受雷电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大,维护量大,配件损耗费用高,部分设备硬件已无法更新,软件也面临无法升级的问题。为了适应生产的发展,我们针对水厂制供水过程的特点和对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并根据该厂的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北京聚英翱翔电子有限公司的JY-RTU-6120数据采集控制器,完成整个系统的现场数据检测、数据处理以及水源地现场数据的采集与深井泵的控制。上位机软件采用三维力控公司的组态软件,用组态软件开发了一套控制系统,用于实现水厂控制室与井区控制柜自动控制,本系统为供水系统的安全运转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系统的功能

完成后的水厂井区监控系统将具有:

1、状态显示功能

开关状态(手动、远控、停止)、泵的运行状态(运行、停止)、错误报警状态。

2、无线通信功能

通过GPRS网络实现数据传输,对电流、电压、水位、流量、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

3、控制功能

能够远程控制泵的开停。

4、报警功能

对过电流、过电压、低水位等异常信息实时报警。

5、数据库管理功能

报警数据实时存入数据库,保存十年以上,可随时调用查看。

报表输出和打印功能

根据实际情况可实时打印电流、电压、压力及流量等各种曲线及报表相关资料。

三、软件控制系统的实现

1、监控组态软件

水厂的人机监控系统由位于水厂主控室的装有力控组态软件的计算机操作站组成,操作站安装WindowsXP操作系统作为组态软件运行平台,它可以提供监视、控制及数据采集等全部功能,是一个使用方便、可扩展性强、监控性能高的监控组态软件。

腰站堡井区监控系统软件开发采用先进的ForceControlV6.1软件作为开发平台;方便、灵活的开发环境,提供各种工程、画面模板、大大降低了组态开发的工作量; 高性能实时、历史数据库,快速访问接口在数据库4万点数据负荷时,访问吞吐量可达到20000次/秒; 强大的分布式报警、事件处理,支持报警、事件网络数据断线存储,恢复功能; 支持操作图元对象的多个图层,通过脚本可灵活控制各图层的显示与隐藏; 强大的ACTIVEX控件对象容器,定义了全新的容器接口集,增加了通过脚本对容器对象的直接操作功能,通过脚本可调用对象的方法、属性; 全新的、灵活的报表设计工具:提供丰富的报表操作函数集、支持复杂脚本控制,包括:脚本调用和事件脚本,可以提供报表设计器,可以设计多套报表模板

软件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

1、网络化体系结构;

2、高效性:具体体现在采集速度10ms以下、历史精度为1ms、画面刷新小于100ms、网络通信延迟小于10ms ;

3、独有的画面导航树功能 ;

4、组件式结构,易于为用户定制开发 ;

5、适用于大规模网络化应用 ;

四、无线传输控制

腰站堡井区监控系统,客户端采用通用的GPRS无线分组技术传输数据;服务器端采用遍及全球的Internet国际互联网作为数据载体,透明数据传输。不用布线,不受空间位置的限制,是GPRS与Internet的完美融合,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应用。

GPRS无线传输网络图

五、数据采集及硬件控制

腰站堡井区监控系统,客户端采用当今先进的FLASH闪存技术、其单片机采用双CPU结构技术、在抗干扰和避免死机方面采用了看门狗电路技术、嵌入自动检查、不死机、长期在线、实时性好、集数据采集和功能控制与一体,结构更简单性能稳定可靠;

宽电压供电范围:DC7V-30V;带RS232、RS485通信接口;内置大容量SPI-flash内置RTC,掉电可自动计时,定时定点唤醒;高效的电源管理设计,在对功耗要求严格的场合,实现低功耗节能,延长工作时间;传输支持多种协议,自定协议和Modbus协议(ASCII、RTU、Modbus TCP)完美支持;数据传输采用GSM模块可实现功能:

 数据远程传输支持GPRS、以太网等;

 数据传输采用GSM模块可实现功能:

 GPRS断线自动重连;

 根据需要最多可同时连接6个中心服务器;

 支持固定IP、域名解析和APN专网的寻址方式;

 支持TCP、UDP、PPP、ICMP、DNS、FTP等协议;

 支持的节点数,只要服务器资源允许,理论上为无数个;

 减少布线的成本和施工的麻烦;

 支持短信数据传输、短信参数配置功能;

 支持电话和短信唤醒功能;

 数据传输采用以太网模块可实现功能:

 支持10Mbps/100Mbps两种方式接入Internet,数据传输速度加快,适合大数据量传输;

 支持TCP、UDP、PPP、ICMP、DNS、FTP等协议;

 支持的节点数,只要服务器资源允许,理论上为无数个;

 根据服务器的需要,协议可以支持更加丰富;

 支持网络数据唤醒功能;

 支持专用软件进行本地和远程参数配置及维护;

 支持本地和远程固件升级;

数据采集器通过直流24V继电器常开触点控制井区控制柜软启动器,实现自动控制启停。

六、结 束 语

本控制系统将上位机、GPRS系统、智能模块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软件层次分明,调机比较容易,此系统为供水行业自控方式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控制方式。实践证明,本系统不仅满足了生产需要,而且提高了供水公司井区自动控制系统的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北京聚英翱翔电子有限公司JY-RTU-6120产品说明书V1.2

力控通用版ForceControlV6.1软件说明书

龚运新方立友编著工业组态软件应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9

传输软件篇3

APP之一:“茄子快传”

这款软件是笔者在用联想K860i时偶然发现的。据了解这是K860i从K860升级之后新增的一个应用。

产品特点:

-极速互传,几十兆的视频数秒内完成传输。

-可以分享手机里的大部分内容,包括图片、视频、音乐、已安装应用、SD卡任意文件以及联系人信息。

-支持手机间Wi-Fi直接通信,无需3G/2G网络,无需SIM卡,用户零流量。

-独有的声音连接功能,有趣好玩,支持多人同时互联互传,自由分享。

多种连接,极速传输

除了联想手机外,这款软件同样可以在其他安卓手机上运行。不过使用这款软件在两台手机之间传输文件首先要确保两台手机都安装有它,然后通过其中一台手机建立热点,另一台加入连接进行文件传输。初次使用需要设置自己的头像以及用户名,较为简单。打开软件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初始界面。(图1)

如果需要向另外一部手机传输文件,点击“我要发送”,之后便进入功能界面。这款软件的操作界面比较简洁,同时也容易上手。界面的上面部分依次显示各功能选项。譬如想给对方手机传送照片,点击上面的“图片”之后,手机里存储的照片、图片等都可以看到。然后只需点选所要传送的照片,或者全选照片。接着点右上角“下一步”,软件便开始进行搜索周围手机,接收的那部手机点击“我要接收”之后,便可以建立连接,图片瞬间即可传输到对方手机。(图2-图5)

如果另外一部手机没有安装这款软件的话也无需再耗费流量和时间去下载,搜索不到其他手机界面会提示需要用哪种方法邀请好友安装。如果选择“零流量”,按照界面提示步骤查看另外一部手机WLAN列表选择相应名字的热点,连接成功后再打开浏览器输入提示的相应IP地址或者扫描显示的二维码进行下载,短短几秒钟就可以将安装包传送过来。

无需安装包应用同样传

通过上面的方式传输图片,无需任何流量,并且十分便捷。除了图片的传输之外,我觉得它的应用传输功能才是最给力的。

采用传统蓝牙方式传输的话,手机中得保存有安装包,而很多人为了节省存储空间,安装完应用之后都会将安装包删除。使用“茄子快传”传输,没有安装包也无妨,它可以根据已安装的应用自动提取安装包并传输给对方手机,并且应用传输功能十分强大,除了下载安装的应用之外,它甚至还能传输系统本身自带的部分应用。(图6)

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图片传输步骤大体相同,只需选择“应用”项,接着点选所要传输的应用,可以进行多个选择,没有数量限制,之后按提示步骤完成传输即可。由于传输速度非常快,对于普通几兆的应用来说,几乎就是秒传,而且同样不需要任何流量。(图7)

“听一听”就能连接

两部手机除了通过传统的搜索建立联系,还有没有更快捷的方式解决,像微信那样“摇一摇”,还是像NFC那样“碰一碰”?“茄子快传”是这样办到的:只需要“听一听”周围环境音两部手机就可以建立连接。

这种方式更加适合小范围内的好友识别。“茄子快传”毕竟不是一款私人软件,在一些较为人多的地方的使用,有可能会搜索到其他毫不相干的人,并且错配,而通过识别背景声音的方式建立连接相当于开辟了另外一条路径。只需要将两部手机靠近一些,即可匹配,如果环境音并不好识别,当然,你也可能会失败。采用声音的方式连接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软件的灵敏度和准确度,才能确保更高的连接成功率。(图8)

怎么样,看完上面的试用,你是不是准备下载它了。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的发展,各种数据交换越来越频繁,并且体积也逐渐增大,蓝牙已经完全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拥有这样一款软件才能够坐怀不乱。其实,不单单只有联想才推出了这样的软件,类似的口碑软件还有“快牙”、“闪传”,接着看看。

APP之二:“快牙”

这款软件号称是全球最快、最便捷、最自由的移动分享工具。和“茄子快传”类似,通过建立热点,“快牙”可以轻松的和朋友分享有意思的照片、视频、音乐以及应用。并且同样无需任何流量。不同的是,这款软件还内置有游戏功能,并且可以实现多人联机对战,非常有趣。

产品特点

-传输速度快,传输距离远。

-支持手机间Wi-Fi直接通信,无需3G/2G网络,无需sIM卡,用户零流量。

-支持任意文件格式、任意文件大小传输;支持多人同时互传。

-操作极简,装机必备。

和“茄子快传”一样,首先要保证两台手机都安装有这款软件才可以进行传输。初次使用“快牙”同样需要设置自己的昵称和头像。连接方式则稍有区别,首先要点击上部的“连接朋友”,之后会弹出“创建新连接”和“搜索加入”的选项,如果已创建连接,则直接搜索加入即可。而在“热点连接”的左侧,还能够显示你周围的已有的WLAN,如果两台手机已经在一个网络之内的话,则可以直接发现对方并进行快速互联互传。(图9~图11)

如果其他手机没有安装“快牙”,可以点击右上角的“邀请”邀请好友安装,支持蓝牙、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短信邀请以及零流量邀请,另外同样可以扫描界面上的二维码进行下载安装。(图12)

“快牙”支持的传输包括:应用、照片、影音以及文件,但并不支持联系人传输,这点是比较遗憾的。同时这款软件同样支持不需要安装包传输,系统自带应用比如照相机、日历等则不能显示。以应用传输为例,首先建立好连接,然后按住所要传输的应用轻甩手机,应用即添加成功;或者也可以单击应用,选择“传输”,除了传输应用之外,我们还可以进行其他诸如打开应用、卸载应用或者备份等操作。这款软件可以支持同时向五个人传输文件,如果没有建立连接,还可以直接输入对方手机号码,对方通过短信提示下载“快牙”软件。(图13)

“快牙”并不能显示外置存储卡的内容,但却可以显示系统文件,并且支持文件夹传输,较为方便。除此之外,它的历史功能也是比较不错的,能够统计传输流量,另外传输的记录通过类似对话的形式保存下来,方便查看。目前,这款软件已经推出安卓和iOS版本,可以实现跨平台文件分享。(图14)

APP之三:“闪传”

闪传也是一款较为热门的传输软件,同样可以解决蓝牙解决不了的问题。界面和“快牙”非常类似,但是功能更加简单,并且拥有安卓和iOS版本(越狱),可以实现跨平台传输。

产品特点

-支持手机间Wi-Fi直接通信,无需3G/2G网络,无需SIM卡,用户零流量。

-支持群发群收,闪电互联。

-操作极简,支持跨平台使用。

-支持任何文件内容,任何文件格式传输。

建立连接之前,首先同样需要确保手机都安装有这款软件。第一次使用需要设置头像和名字,它不支持零流量邀请,只能通过短信、蓝牙和扫描二维码的方式邀请对方安装该软件,不过下载软件并不需要耗费很多的流量。另外苹果用户,也可以按界面中的提示内容下载该款软件。(图15)

和“快牙”操作类似,软件启动后点击界面上面的“手机互连”建立连接。之后,软件便会自动搜索周边连接,如果没有搜索到任何连接,只需要点击一下提示区域便可以重新搜索。或者,也可以点击下面的“创建搜索”建立一个新的连接,其他人搜索加入。这款软件只支持建立热点的方式进行传输,而通过已有的WLAN网络建立连接功能则没有设置。(图16)

“闪传”可以通过同时点选应用、图片和其他文件一次性进行传输。首先建立连接,连接成功之后选择好需要传输的内容,之后点击发送进行传输。除了直接点选之外还可以长按文件图标在弹出的选项中选择“发送”,此外还可以对文件进行其他操作。影音传输则更为方便,在歌曲以及视频后面都设置有“发送”选项,直接点击即可发送。这款软件能够支持显示手机内置存储器内容和外置SD卡内容,但是并不能传输文件夹,只能传输里面的单个文件。“闪传”同样设置有历史功能,可以查询以往的传输记录。这款软件没有过多花哨的内容,主要针对各类文件传输,并且无任何广告等。(图17-18)

传输软件篇4

MSN最新安全版中关村在线免费下载页面:

.cn/detail/11/109664.shtml

QQ和MSN应该是我们最常用的IM软件,但是相信不少人都注意到,两个软件在传输文件的时候,MSN要比QQ慢很多,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每次传输MSN都慢,然而这绝对是大多数情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一看究竟。

就本质上而言,QQ是一个基于TCP/UDP协议的通讯软件,而MSN是基于TCP协议的通讯软件,但对博大精深的网络通讯协议的理解和应用,QQ和MSN却有着彼此不同的理念。

那么QQ是如何通讯的呢?在TCP/IP协议中,唯一标识一个应用进程的是socket,它通过网络层的IP地址和传输层的端口号来实现,对于同一个IP地址的内部网络,通过不同的端口号来标识不同的QQ进程;当你登录QQ服务器的时候,服务器会保留你的保留IP地址和端口号信息,并在你的好友的QQ进程中进行列表显示,然后两个进程就可以通信了。

通常,发送文件的计算机首先要通过消息服务器将其IP地址发送给接收计算机,当接收计算机同意接收的确认消息反馈到消息服务器后,消息服务器将据此设置好文件传输对话。随即,发送计算机与接收计算机就会在确定好的端口范围内,建立起TCP或UDP连接开始文件的检索与传输。

在默认状态下,QQ优先采用了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协议传送数据,而对可靠性要求高的数据通讯系统往往使用TCP协议传输数据。与TCP协议不同,UDP协议并不提供数据传送的验证机制――在整个文件传输过程中如果出现数据报的丢失,协议本身并不能作出任何的检测或提示。因此,通常人们把UDP协议称为不可靠的传输协议。

UDP协议适用于无需应答、要求时效的软件使用,这样的设计正好与QQ追求的目标相符,所以QQ优先使用了此协议进行一切功能应用。但是,由于UDP协议具有不可靠性,常会因种种原因导致消息或数据的发送失败(很多时候会发现发送文件给对方接收时,对方根本收不到要求接收文件的消息。或是发送聊天消息时,对方根本没有收到过消息)。显然,UDP协议由于排除了信息可靠传递机制,将安全和排序等功能移交给上层应用来完成,极大降低了执行时间,使速度得到了保证。QQ在数据传输上更注重实际性能,为了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往往可以牺牲一定的可靠性。因此,使用QQ来传输数据,在很多时候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般内网传输首选QQ,速度最快。QQ的文件传输是直接个人对个人,采用P2P的传输方式,具有不需中转的优势,而且服务器都在国内,传输性能要高于外国IM软件。

看过了QQ,我们再来看看MSN的传输原理。MSN全称MSN Messenger,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即时通讯软件。MSN Messenger凭借自身的优秀性能和简易操作,已跻身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IM软件(即时通讯软件),在国内也有着众多的用户,是唯一一款可以和QQ抗衡的IM软件。如今MSN除了互联网通信外还广泛用于局域网,如学校、公司、政府机构等内部人员交流。

就MSN所用的TCP协议来说,它已经包含了数据传递验证机制。而网络传输协议中的验证机制往往是接收方收到发送方信息后自动回复一个确认信息,因此有时候在网络出现延迟或线端拥塞时,即使MSN显示连接正常也会出现“无法将XXXX信息发送给所有接收者”。

传输软件篇5

关键词ArcSDE; 空间数据库; 数据共享; 传输文本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2-0209-02

0引言

传统空间数据库在信息共享模式上,由于传输信息的文本格式不同,使终端接收器在接收信令代码上不能有效的读取。而现如今在共享模式兼容性上通过文本格式的相互转化,使不同的文本信令转化为统一的传输文本格式,其次在性能检测系统上利用DataFactory操作程序,确保监测数据信息的精确性。

1 当前数据库技术存在的问题

1.1数据共享问题

基于现代数据GIS地理数据共享方式的多样性,根据现有地理数据分析的测定标准,已属于GIS系统参数共享中的重要部分。并且这种数据参数存有一定的时空特性,针对不同的区域在共享模式上不能得到有效的数据参数。主要是因为数据共享系统在兼容性能上存有差异性,不同数据库系统的共享版本在数据码片排序上具有不对等性,使其在接收设备识别上,对系统解码的序列不一致,导致输出的文本格式不同,针对不同的版本输出数据库的格式有char、vchar以及text数据传输文本格式。因此造成在终端接收设备上无法接收数据库的传输数据。

在如今现代数据库共享问题上,建立GIS数据库系统,可是实现内部数据库资源的共享问题,GIS数据库系统能够完成不同数据版本之间的交换,以及编译码的翻译,把不兼容的数据传输文本,在传输信道上完成不同版本信息之间的转换,使不同的版本系统的数据库列表都能够在GIS参数列表内显示出来。假设在数据库系统内传输的文本格式为tmp的传输文本,在传输信道内的编码类型为0和1电平信息之间的转换,而char数据库文本信息中,传输的电平信息位之间的转换为±1,GIS数据库系统便会根据tmp传输文本信令的代码格式转换为±1电平跳变的传输代码,最后在接收端设备内将转化的数据信息文本保存在存储器内。

1.2数据安全问题

ArcSDE称为空间数据库引擎,主要用于连接用户端的GIS应用系统与接收端数据库系统,减少接收端内部信息检索的范围,保证接收端传输信息的准确性。但数据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系统信息设备搜索范围的权限,主要是因为传输线路当中传输的数据信息遭到了不同代码的攻击,使传输的数据信令被篡改,数据库系统包括信源、编码器、信道、调制器、信令接收设备五部分组成,数据信令代码被篡改部分发生在传输信道上,假设数据库传输的信令代码为01110111,在经过信道后传输的信令代码就会被篡改成01010111,使传输的数据信息发生了质的变化,在接收端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与传输端传输的信息不同,造成译码信息不同。

2 软件数据库系统测试分析

2.1软件数据库性能测试

应用软件的功能水平完全取决于软件的运行性能,还有就是对数据库系统读取的性能的优劣也会影响应用软件的性能。对于软件性能方面的测试日常工作中常常需要借助如DataFactory软件这种自动检测应用软件,因为普通测试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对于超大容量数据库的读取测试,不仅精确性相当高而且速度运行快,软件调试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将会大大降低,同时该类软件工作测试的数据库类型非常多,因此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得到设计研发的数据库系统使用过程中的较长运行周期内的动态性能分析结果,性能测试软DataFactory需要在应用系统上长期运行,同时对于超大容量数据库性能优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不合理逻辑与问题。在测试软件工作过程中,尽量确保测试环境数据的一致性,同时更需要注意运行系统,硬件相关配备,应用软件版本等问题,否则很难得到准确可靠的测试信息。

2.2软件数据库容量测试

随着数据库系统研发设计技术的革新,应用软件系统数据容量所需要容纳的数据量逐渐加大,数据库设计开发工作人员需要在软件数据库使用之前,对数据库容量进行初步的估计,因为数据库容量问题关系到软件系统运行后的相关维护管理工作。前期估计软件工作过程中数据库表中产生的数据量基本步骤如下:首先计算每个表格数据量,它等于记录数据量与记录数的乘积;记录数据等于各字节字段所占据的空间内存;数据库大小等于每个表格数据量的总和。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知道数据库中最为基础的数据是数据表的数据,除此之外还包括存储读取过程产生的数据缓存、系统表数据、视图数据等等很多种,因此数据库系统容量要预留比初步估算数据量两倍以上的数据空间。

2.3软件数据库压力测试

软件数据库测试诸如功能测试也叫做软件系统准确性测试这些只是初步的常规测试而已,除此之外软件数据库测试还包括作为是否合格的质量问题测试。软件系统操作响应速度是是数据库系统压力测试的重要指标,是压力测试最为明显的特点所在。压力测试内容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在较短时间之内有大量客户访问量的情况下软件系统所表现出来的抗干扰抗压的优劣性能,压力测试也需要用到全自动类测试优化软件,因为依靠手工测试根本不可能完成。软件系统压力测试作用主要是测试系统软件是否需要优化,因为在大量客户同时使用的时候是否存在停顿处理不当等问题。

2.4软件数据库系统测试

对于数据库系统功能的测试包括很多工作,比如数据库的矢量分析、数据读取以及存储过程、数据库逻辑关系、数据触发器、以及数据库系统工作过程遵循的条令等等都需要编写人员在设计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测试,确保数据库在系统运行中能够进行可靠地数据读取与存储,确保软件安全稳定地发挥其设计所需功能。在软件数据库内的矢量数据分析过程中,对人和自然形成的天然体,都是有各个单元组成,对于一个整体的布局结构,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整体布局,而在往更加精细处划分便能精确至点,任何组成结构都是由点组成,而在ArcSDE的空间数据库内,不能够有效的显示具体的地理信息,但能够确定某位置出的具体坐标位置。对于点的坐标只可分为x、y轴,精确至某点区域的划分。点组成结构上便引申至线结构的布局,线在组成上是由带有x、y多属性的有序数对,能够在组成部分上显示具体的形状。多边形是由多种线型组成的结合体,在线型组成上结合了多种网格形式,图形的组建包括面积、尺寸以及影像点,在组成栅格结构上,对于网格内的每一个数据表格的面积标注上都有颜色值的划分,而影像点在栅格结构上主要存储每个坐标点内的反射率,每个地势坐标的发射率不一致,所以在地势规划上,影像点便能详细分析地势坐标的反射率。

3软件系统测试代码

软件系统代码覆盖率在软件系统的测试工作中起主要作用,测试过程中工作人员要看的是当前运行的主要程序执行了哪些数据库中的系统代码,还要查看哪些执行代码未被覆盖到,没有被覆盖的代码数据就意味着该代码所编写的功能未得到应用。下面列举用ant编译一个覆盖率统计版:

1)先在eclipse的安卓工程数据库里新建一个ant的build文件,andriod-app也就是它的应用名称:android update project -p android-app;

2)把eclipse的安卓测试也转换成ant类型,-m选项选定了测试工程对应的主要安卓工程的位置,而android-test就是测试工程名:android update test-project -m ../android-app -p android-test;

3)系统执行如下指令,编译、执行单元测试、收集数据覆盖率:ant clean emma debug install test;

4)在应用设备上的/data/data//目录里,有一个files文件夹里有coverage.ec文件,即程序运行过程中代码覆盖率数据,不过该数据还要进一步跟源码做一次逻辑映射才能看到哪些代码数据覆盖;

5)将上面coverage.ec文件拷贝到安卓主程序bin文件夹里,这个文件夹里有一个文件名coverage.em,里面记录了修改过的字节码与源代码的映射关系。

6)要查看代码覆盖率时,执行下面的命令(andriod SDK里以及自带了emma.jar),下面命令里的sp参数即指定源代码的位置:java -cp ~/android-sdk/tools/lib/emma.jar emma report -r html -in coverage.em -in coverage.ec -sp ~//src/

4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的运用

ArcSDE的空间数据库技术主要应用于地理勘测、侦查等方面,能够扩大范围的针对不同的地理信息进行搜集、查询。在众多领域内这种空间数据库技术都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土地规划上显示的应用功能为对要进行规划的土地的数据信息进行集成处理。将每个数据报表中的信息进行收录,查看地质结构的组成部分,假设在地质松软的地区进行城市规划时,要对周边的地质环境有所了解,这样ArcSDE的空间数据库便能对周边地质环境的数据信息进行有范围的搜集、处理,寻找最适宜的规划领域。在防震减灾方面。ArcSDE的空间数据库也能得到广泛的应用,假设在修建地基时,空间数据库便能对地基的建设过程的规划、设计以及分析都能够在操作过程中显示出来,假设在修建防震建筑物地基层面时,对地基要求的施工深度、钢架的搭建结构、放线的走向以及排水管道的架设等问题,都能在空间数据库内进行分析。若有明显错误的数据,这种数据库还能检测分析。并且检索速度快,对施工过程中一些钢架结构的焊接点和布放位置进行的查询,只需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有效的关键字便能在短时间内检索到有限范围。在交通运输管理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作用,比如交通运输线路问题,对于一些地势高或者地的地区,在交通方面存有严重的缺陷,假设没有对周围的地理信息进行搜集和处理,只是一昧的管理,这样在后期运输线路使用上,会造成一定的运输故障,这样既耽误的运输的时间又对线路规划方向没有一定的认识。ArcSDE的空间数据库技术能够确定周边线路的走向问题,对线路的数据进行检索分析,假设在ArcSDE的空间数据库内输入某条运输线路的数据信息,该搜索引擎便能很快的查询线路信息,确保交通运输线路的正确性。其次在地理教学方面也具有方面的应用,分析地势空间数据的组成部分,将不同板块的地质信息进行对比,假设在实际教学案例中,分析亚欧版块和美洲板块的地理信息时,ArcSDE的空间数据库便能对两个板块信息数据进行集成处理。在数据存储器内将两大板块地势数据信息进行统计,然后再动态数据库内进行分析。将两个板块的信息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学生在地理教学上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5结论

随着ArcSDE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应用,使得传输信息代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能够得到可靠的保证。在兼容性能上通过GIS数据格式的相互转化,使不同的传输文本得到正确的读取。

参考文献

[1]陈军.GIS空间数据模型的基本问题和学术前沿[J].地理学报,2012(S1).

[2]董改香,冯志祥.基于ArcSDE的空间数据库技术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7(11):52-53.

[3]王锐,白玲,马德涛,梁金,王晖.基于ArcSDE的人防数据入库的应用研究[J].海洋测绘,2008(6):13-15.

[4]张健,王家海,王丽丽.基于Geodatabase城镇地籍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绘科学,2009(S1).

传输软件篇6

【关键词】嵌入式 视频监控 系统

近年来,视频监控系统已经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广泛应用于交通、电力、银行、商场等场所,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逐渐取代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嵌入式系统开发的目的是强化其应用性,适用范围更广,通过对视频流进行编码、压缩,可经过互联网在获得授权的数字终端上观看视频。

1 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的框架

为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设计人员将用于录像的摄像头放置于被监控点附近,通过视频线缆将图象传送至监控室。因此,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包括服务器端与客户端两大部分,服务器端的组成有硬件开发平台、嵌入式计算机操作系统(以Linux为主)、应用层软件、视频采集卡、无线传输模块,客户端则由计算机、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组成,嵌入式系统的框架如图1所示。

服务器端是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其硬件核心是嵌入式微处理器,结合多种外设(摄像头、无线网卡等),为客户端提供图像资源。客户端则是将服务器端编码、压缩处理后的视频进行解码,并通过显示器播放视频图像。基于无线传输与互联网技术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了视频的远距离传输、控制,这解决了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在大面积假设过程中的布线问题。

2 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应用软件的设计

根据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的组成,在设计相关应用软件时,需要分别考虑服务端软件与客户端软件的不同,通过软件设计流程图对比,不同组成部分的软件设计思想存在明显差异。

由此可以看出,服务器端应用软件与客户端应用软件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服务器端所采集到的视频数据需要在客户端应用软件发出请求后进行传输。基于视频处理方式的不同,服务器端应用软件主要实现的视频信号的压缩、编码,而客户端应用软件则是对受到的视频信号进行解压、解码,并在显示器上进行播放。

2.1 服务器端应用软件的设计思想

根据视频监控系统的实际需要,服务器端需具备多线程任务处理能力,其中有3个线程需要占用一定的系统资源,分别为主线程、视频信号采集线程、视频信号发送线程。其中,主线程的任务是对系统外设进行初始化,保证参数设置的正确性。视频信号采集线程则负责将摄像头录制的视频信号采集至视频信号缓存区,同时经过视频采集卡完成视频的压缩、编码过程。视频信号发送线程则将位于缓存区的视频信号通过制定接口对外发送,这一过程的结束则意味着服务器端的主要任务完成。

2.2 客户端应用软件的设计

与服务器端相类似,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的客户端软件依然需要同时运行多个线程,其中主要包括主线程、视频信号接收线程和视频信号解码显示线程。在客户端通电之后,客户端程序开始运行,完成相关配置的初始化过程,主线程保证客户端软件的正常工作,避免大数据流下导致的软件崩溃,当主线程向服务器端发送视频信号请求线程后,视频信号接受线程开始工作,将接收到的视频信号交由视频信号解码显示线程,最终将视频信号投放在显示器上。在此过程中,客户端应用软件需要调用recvform()不断接受服务器端发送来的UDP数据包,此类数据包被存放于客户端计算机的缓存区,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以便于下一步的MJPEG解码过程,解码后的视频通过调用SDL进行播放。

3 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测试

为保证系统测试的准确性,关于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的测试一般选择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模式,从使用的角度看,基于无线传输技术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所以,这里以无线传输模式下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为例。

首先,在对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测试之前,需要记录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的IP地址;其次,检测检查客户端应用软件对摄像头的控制命令;再次,在视频监控系统客户端的控制矩阵上对显示画面进行选择性切换,检查切换画面是否正确;最后,将已经保存的录像进行拷贝,检查该录像能否通过解码在其它客户端上播放。

检查视频录像保存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无线网络传输环境的不稳定性所带来的数据包丢失问题,视频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包丢失较为普遍,然而,如果出现连续性的数据包丢失,则会导致视频播放错误。以在无线传输环境下的视频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测试为例,具体如表1所示。

由此可见,无线传输环境下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的信号传输依然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丢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四次测试的丢包率分别为0.0932%、0%、0.15%和0.181%,平均丢包率为0.1065%。

在画质方面,由于无线传输模式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的传输,相比较有线传输模式,无线传输模式下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画质较好。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有线传输模式存在能量的衰减,在无信号放大器的情况下,随着服务器端与客户端的距离增加,图像质量将不断下降。

总的来说,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的稳定性较以往有所提高,无线传输技术的使用,在降低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嵌入式技术的有效利用,推动了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

4 总结

嵌入式技术的广泛使用,现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小型化、节能化和低成本化,这对于视频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有着积极意义。通过不断完善嵌入式视频系统的硬件设计,开发具有多种功能的应用软件,使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同时具有便携性与灵活性的特点,结合无线传输技术,使视频监控系统真正摆脱远距离传输信号质量差、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参考文献

[1]何苏勤,杨美荟.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性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9(04).

[2]郭向勇,吕利昌,何晓青.基于嵌入式视频多媒体集中控制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8(04).

[3]张莉,周兵,柳松.嵌入式视频监控组件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7(35).

[4]李豫东,金龙旭,任建岳.高分辨率嵌入式视频监控设备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9(08).

作者简介

张帆(1990-),男,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沟南村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物联网与嵌入式。

传输软件篇7

关键词:串行通讯;参数设定;数据传输;DNC加工

中图分类号:TN9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6-0018-04

随着数控机床在机械制造业中,特别是在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的广泛应用,数控机床所加工的产品零件形状越来越复杂,依靠自动编程软件所生成的数控程序代码容量也越来越大,那么,如何可靠地将大容量的数控程序代码送入数控系统成为数控加工的关键。

现如今的数控机床系统大多具备RS-232串行接口,通过数控系统的RS-232串口与外部计算机之间连接实现串行通讯,是准确可靠传送数控代码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借助南京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生产的VCM-800(FANUC 0i Mate-MD系统)加工中心机床提供的RS-232C串行接口平台,介绍通过RS-232C串口实现通讯系统硬件连接、通讯参数设置以及数据双向传输和DNC加工的方法。

1 数据串行通讯系统改造与连接

1.1 通讯系统组成

(1)南京第一机床厂有限公司VCM-800(FANUC 0i Mate-MD系统)加工中心机床,配有9针和25针RS-232C串行接口;(2)装有UG NX6.0软件的PC机,提供9针串口COM1;(3)可实现数控编程、文件智能比较、刀位轨迹三维模拟以及DNC传输功能的CIMCO软件公司通讯软件CIMCO Edit V5;(4)一头9针、另一头9槽式RS-232通讯电缆。

1.2 串行通讯系统改造与连接

1.2.1 通讯电缆线路连接改造。RS-232C串口是数据通信设备(DCE)和数据终端设备(DTE)间的一个接口,其引脚及功能见表1。其中,RXD(接收数据)、TXD(发送数据)、GND(信号地)是三条最基本的连接端,DSR(数据准备好)、DTR(数据终端准备好)、RTS(请求发送)、CTS(清除发送)是硬件联络端口。PC机COM口各针脚及含义与RS-232C各针脚的含义对应相同,即2-RXD、3-TXD、5-GND。由于在发送数据前,发送端给出发送信号请求,接收端发出数据终端准备好信号,发送端的DSR(数据准备好)接收到对方的DTR(数据终端准备好)信号后,开始在TXD上传送数据。所以,在软件握手协议情况下,只要保证“发对收、收对发、地对地”接线,就可以通信。现数控机床和PC机串口均为9针式,而提供的RS-232通讯电缆则是一头针式、一头槽式,必须将针式端改为槽式,通讯电缆接线方法:一端的“TXD发送数据”脚与另一端的“RXD接收数据”脚相连,“RXD接收数据”脚与“TXD发送数据”脚相连,“GND信号地”对应相接,其接法如图1

所示。

表1 RS-232C串口的引脚功能

DB-9串行口的针脚 功能

1-DCD 载波检测

2-RXD 接收数据

3-TXD 发送数据

4-DTR 数据终端准备好

5-GND 信号地

6-DSR 数据准备好

7-RTS 请求发送

8-CTS 清除发送

9-RI 振铃指示

图1 通讯电缆接线

1.2.2 串行通讯系统硬件连接。通过RS-232通讯电缆将外设PC机与FANUC 0i Mate-MD数控系统进行连接,RS-232电缆的DB9端(9槽)与PC机COM1串口(9针)连接,通讯电缆的另一端(9槽)与数控系统的RS-232C串口(9针)相连。通讯方式采用三线通讯协议,握手协议选择Software(Xon/Xoff)。

1.2.3 通讯系统连接注意点:(1)通讯电缆连接PC机和数控系统需在断电的情况下进行;(2)通讯电缆应使用长度≤15m的双绞屏蔽电缆;(3)数控机床与计算机可靠接地;(4)禁止在通电情况下任意插拔通讯电缆。

2 数控机床与PC机数据通讯

使用RS-232C串口实现PC机与数控系统通信之前,必须要对通讯软件、PC机和数控系统中与数据传输有关的参数进行正确的设置。

2.1 PC侧通讯参数设置

2.1.1 PC机通讯参数设置。打开PC机控制面板,双击“打印机和其他硬件”,双击“系统”,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选择“硬件”下的“设备管理器”,打开“设备管理器”对话框,双击“端口”下的“通讯端口”,出现“通讯端口属性”对话框,选择“端口设置”,设置波特率为9600bps、数据位为8、奇偶校验为“无”、停止位为2、流控制(握手协议)为“Xon/Xoff”等。

图2 通信软件参数设置

图3 系统“设定”数据页面

2.1.2 CIMCO Edit V5通讯软件参数设置。运行CIMCO Edit V5通讯软件,选择[机床通讯]/DNC设置,打开“DNC设置”页面,选择机床后点击“设置”,根据电脑配置选择通讯串口COM1,设置波特率为9600bps、奇偶校验为“无”、停止位为2、数据位为8,流控制为“软件”,详见图2。点击“确定”回到“DNC设置”页面,即可看到设置的参数信息,选择“机床类型”为“ISO Milling”,“确定”,完成通讯软件参数设置。

2.2 FANUC 0i Mate-MD数控系统通讯参数设置

2.2.1 数控系统通讯参数。VCM-800机床系统提供两个通讯串口:9针串口1与25针串口2,两个串口对应了1、2两个通道,可通过机床面板上的[SYSTEM]功能键设定I/O通道参数来激活对应的通道,通道与参数对应关系见表2,本例设置I/O=1,即选择通道1。在使用RS-232C串口通信前,还需设定对应通道的通信参数,如波特率、停止位、数据位等,这些参数应与PC机及通信软件中设置的通讯参数一致。需要设置的通讯参数及含义见表3。

表2 通道与参数对应表

通道 参数 备注

I/O=0

(通道1) 00101 停止位及其他

00102 输入/输出设备规格

00103 波特率

I/O=1

(通道1) 00111 停止位及其他

00112 输入/输出设备规格

00113 波特率

I/O=2

(通道2) 00121 停止位及其他

00122 输入/输出设备规格

00123 波特率

表3 机床通讯参数及含义

参数号 参数含义

00020 RS-232C串行端口1∶9针

00100 设定程度段结尾及是否进行注释检查

00111 设定停止位、输出代码格式等

00112 I/O设备规格设定

00113 波特率设定为9600bps

00000 输入/输出代码为ASCII时需设定

2.2.2 数控系统通讯参数设置方法。

(1)选择机床面板上的MDI方式,按[OFS/SET]功能键,选择[设定]软键,出现图3“设定”数据页面,将“写参数”选项从“0”改为“1”,参数即处于可改写状态。

(2)在MDI方式下,按[SYSTEM]功能键,选择[参数]软键,调出“参数”页面,输入需要修改的参数号,按下[号搜索]软键,将光标定位到需修改的参数位处,输入参数值,按[输入]软键,参数值即被设定。

(3)再次进入“设定”数据页面,将“写参数”选项从“1”改为“0”,参数即处于写保护状态,按[RESET]键。

(4)选择MDI方式[SYSTEM]功能键[系统]软键[+]翻页键[所有I/O]软键[程序]软键,可显示所设置的系统通信参数信息,参数信息与参数对应关系如下:

2.3 数据双向传输与DNC加工调试

2.3.1 从PC机到数控机床的程序传输方法与操作

步骤:

(1)数控加工程序文档生成。运行UG NX6.0软件,调用建模模块绘制零件的三维模型,调用数控加工模块定义零件加工参数并生成数控加工仿真轨迹,最后调用后处理模块生成零件数控程序代码,另存为写字板或记事本文档,并按照以下格式进行修改,建立文本文档。

%

O××××(程序名,也可用“:”代替地址“O”)

…程序段

%

图4 PC机到CNC数据通讯过程

图5 CNC到PC机数据通讯过程

(2)加工程序传输操作:

遵循接收者等待的原则,在机床操作面板上选择EDIT方式[PROG]功能键,出现“程序”编辑页面按下[操作]软键[+]翻页键[输入出]软键[F读取]软键键入程序号(如6543),按下[O设定]软键按下[执行]软键,显示屏出现闪烁的“输入”,机床系统进入接收等待状态。

在CIMCO通讯软件中,点击“机床通讯”菜单下的“发送文件”,选择机床设备、程序所在的路径和程序名后,点击“打开”,加工程序即从PC机传送到数控系统,PC机屏幕上显示发送进度及状态,数控系统接收完毕后,显示屏上的“输入”显示消失。数据传送过程如图4所示。

2.3.2 从CNC系统到PC机的数据传输方法与操作步骤:

(1)在CIMCO Edit V5通讯软件中,点击“机床通讯”菜单下的“接收文件”,选择机床设备、指定数据存放的路径和名称后,进入接收等待状态。

(2)在机床操作面板上选择EDIT方式[PROG]功能键,出现“程序”编辑页面按下[操作]软键[+]翻页键[输入出]软键[F输出]软键键入要输出的程序号(如0126),按下[O设定]软键按下[执行]软键,CNC显示屏出现闪烁的“输出”,数据即由CNC端传送到PC机端,完成输出处理后,数控系统显示屏上的“输出”显示消失。数据接收过程如图5所示。

2.3.3 DNC加工方法:

当加工程序的容量超过数控系统的存储容量时,采用一次性数据传输方法是行不通的,此时可采用DNC加工方式解决系统存储容量不足的问题。DNC加工方式下,程序仍存放在PC机中,由数控系统通过通讯系统边读取边加工。DNC加工方式通讯参数设置同上,传输过程步骤为:

(1)选择DNC方式,将面板“进给倍率”拨到较小位置,按下“循环启动”按钮,系统处于接收等待状态。

(2)在CIMCO Edit V5通讯软件中,点击“机床通讯”菜单下的“发送文件”,选择机床设备、程序所在的路径和程序名后,点击“打开”,加工程序即由PC机向CNC系统传送,进入DNC加工状态。

3 结语

本文采用RS-232C串口和通讯电缆实现PC机与FANUC 0i系统之间可靠的双向数据传输,不仅解决了大容量程序传输难的问题,同时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还可以实现系统参数备份,在数控机床使用过程中,当机床遇到参数意外丢失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得以恢复,保证机床正常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海涛.FANUC-0i数控系统与笔记本电脑之间的串

行通讯[J].现代制造工程,2008,(7):16-17.

[2] FANUC 0i Mate-MD参数说明书[S].北京法那克公

司,2006.

[3] 孙家广,郑少辉.数控机床串行通讯[J].机床与液

压,2003,(2):192-193.

[4] 杨德斌.数控机床的通讯及其网络的开发与应用[J].

制造技术与机床,2003,(5):39-42.

传输软件篇8

(西南科技大学,四川 绵阳 621010)

摘 要:在网络技术中,以BitTorrent为代表的P2P软件在解决大容量文件的传输问题上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但它却使著作权的管理更加困难.本文对P2P网络技术条件下网络传输主体及其侵权形式、著作权侵权的构成要件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P2P网络技术是中性技术,是否侵犯著作权要看客观事实结果和使用者的目的,并提出了一些在P2P网络传输条件下著作权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 :P2P;网络传输;著作权侵权;构成要件;著作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68-02

P2P是一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它的应用使得著作权的管理更加困难.美国最高法院在2005年6月做出的裁决称P2P软件开发者应对用户的非法行为负法律责任.2005年瑞典政府也宣布,未经授权通过P2P传输软件下载受版权保护的电影和音乐属于违法行为.与此相反的是,2003年12月19,荷兰最高法院裁定P2P软件Kazaa不需为网络侵权负责.2005年6月30日,台湾全球数码科技公司(EZPEER)山士林地检处宣判数码科技负责人吴怡达无罪.

2006年4月14日,上海步升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起诉北京飞行网音乐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北京舶盛舫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侵犯其录音制作者权一案在北京市二中院开庭,这是国内首例P2P侵权案件,法院判定两被告侵权行为成立.

从上述案例看,P2P网络技术条件下著作权侵权并没有统一的认定标准.本文试图通过对P2P软件的简单介绍和对网络传输主体及其可能的著作权侵权行为的分析,总结P2P网络技术条件下著作权侵权的构成要件,讨论P2P网络技术对著作权保护的影响.

1 P2P网络技术

P2P,即对等网络(Peer To Peer),是一种网络结构思想.它与目前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客户端/服务器(C1ienL/Server)结构有本质区别:网络结构中不再有中心节点(Central Peer),是一种弱化中心结构.P2P的文件下载经历了三代.第一代是以Napster为代表的下载应用,通过中央服务器管理.第二代是较为纯粹的P2P文件共享,以早期的Gnutella协议客户端为代表.第三代是目前最常见的P2P文件下载系统,他们的主流协议是BitTorrent、Winny、FastTrack.他们将中心与分布的优势有机结合.

正如“P2P”(对等网络)字面意义所表达的,它使使用者拥有“平等”的地位和功能,这种模式打破了过去互联网中常见的“服务器/客户端”模式,意味着每台计算机不再有“服务器”与“客户端”的身份区别,使用者的PC既是服务器也是客户端.因此,使用者所能得到的信息不仅仅来自网络中的服务器,同样也可以来自于其他人的PC机,使用者的PC中所有的信息也可以与其他人共享.比如说我们很多人的PC机里都存储了不少音乐和图片资料,这些东西过去对其他网友来说是不可得的,而P2P技术却使它们有可能成为公用信息,而且通常是免费的.

2 P2P网络技术侵权主体及形式

从P2P网络技术应用上看,它所涉及的相关主体有3类:提供网络服务的服务商;P2P软件的提供者,即软件商;使用P2P软件的个人用户.

2.1 网络服务的服务商

因特网上的服务商一般有两类:一类是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即Internet服务提供商.它作为提供接入服务的中介,只传输内容而不存储内容,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因特网接入业务.另一类是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即信息提供商,它为用户提供基于网络的各类信息服务,如各类门户网站、提供搜索服务的网站.对于接入服务商而言,由于服务商只提供接入服务而不提供第三方的传输内容,不能直接控制被传输的内容,因此原则上完全免除侵权责任.信息提供商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提供资源供使用者下载使用的;另一类提供的是中心服务器,由用户使用服务器内的搜索程序对网络资源进行搜索,这类服务商只提供连接而不直接提供资源供用户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服务商中,有些网站主动收集整理并提供网络上存在的P2P资源连接.如果他们提供的连接所指向的文件侵犯了他人著作权,虽然他们只提供连接而并未参与源文件的,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3年修正)》第四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通过网络参与他人侵犯著作权行为,或者通过网络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犯著作权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其与其他行为人或者直接实施侵权行为人的共同侵权责任.”另外,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2.2 P2P软件的提供者

软件作为技术方案本身是中性的.1984年,美国最高法院就Sony Betamax录像机一案认为:只要产品提供者能够证明其产品主要为非侵权用途(substantial non-infringing uses)则不成立侵权,无须就此负责.实际生活中P2P软件的用途不止文件传输一项.因而P2P软件的制作者、软件商很容易证明自己的产品主要为非侵权用途,从而免除法律责任.另外,在2003年在荷兰Kazaa案中,荷兰上诉法院也裁定Kazaa是可以发售用于网上音乐和电影共享的软件程序,这也是对技术中立的肯定.

2.3 使用P2P软件的个人用户

个人用户是否侵权的焦点是终端个人用户通过P2P网络软件共享传输的行为如何认定.要将他人的作品,如文章、音乐、影片或图片通过P2P软件放在网络上共享,通常必须先经过电脑数字化、上传等复制行为.消费者通过数字化的复制,将合法取得的作品复制到电脑上,使作品复制件脱离原有载体,自行使用是合法的.对于将合法取得的作品复制后,未经授权就通过网络对外传输的行为如何认定?对此,著作权法在规定著作权人对其作品享有充分权利的同时,对其做了一定限制,即首次销售原则;同时,在作品的利用方面允许公众合理使用他人著作.

首次销售原则是指著作权人或其授权人将其拥有著作权的有形作品复制件合法转让后,对该复制件的发行权即告用尽,不能再干涉复制件以后的出售、出借、赠与或出租等行为.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权利人的许可,不必向其支付报酬的合法行为.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在下列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该条款一共列举了十二项具体情况,如“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等.首次销售原则与合理使用原则这些法律规定的目的:既要鼓励保护创新性劳动,又要以便利的方式积极的传播、使用创造出来的智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所用.

3 P2P网络技术下著作权侵权的构成要件

民法中一般侵权行为要件包括:行为的违法性、侵权事实的存在、行为人的主观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P2P网络技术侵犯著作权的特殊性,结合以上对P2P网络技术所涉及到三大主体及其侵权形式的分析,P2P网络技术侵犯著作权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3.1 须有侵犯著作权的不法行为

我国著作权法第45条和第46条规定了各种不同的侵犯著作权的使用行为,P2P网络技术侵犯著作权则在此基础上应有所变化,主要包括:(1)使用他人作品,未按规定付酬,侵犯了著作权人的获酬权;(2)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表演,播放,展览,压制电影、电视、录像,或者改编、翻译、注释、编辑等方式使用作品(著作权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并通过P2P网络软件对外传输;(3)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通过P2P网络软件对外传播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侵犯了其网络传播权;(4)未经广播电台、电视台许可,录制其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并通过P2P网络软件对外传播等等.

3.2 须有损害事实的存在

从侵权结果看,损害事实是构成侵权的必备要件.但消费者将著作权人的作品通过P2P软件在网络上传输共享,不一定只给著作权人带来损害.衡量权利人是否遭受到了损害,应当结合作品在网络上传播前后作者收到的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来综合考虑,不能一概而论.

传输非法复制件的数量是法院定量刑的重要依据.《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复制品数量合计在5000张(份)以上的,应当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但是在P2P传输中的复制件数量是极其难以认定的.P2P网络协议不同于传统的HTTP、FTP网络协议.HTTP、FTP网络协议中下载内容一定是从一个地方传输过来的,即l对1.而P2P网络协议中的传输则是从不特定点到一点,即N对1.要下载完成一个文件,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地方取得文件的不同部分,传输到本地后进行“组合”成一个与原始内容相同的文件.每个上传者都没有传输完整的复制件,传输数量无法认定,因此适用该司法解释是不合适的.另外,如果P2P软件对传输内容进行加密,更增加了破解难度.所以,P2P软件传输非法复制件的数量难以认定.

3.3 须有主观过错

主观过错指行为人进行某种行为时必然通过具体行为体现出来的心理状态.结合我国网络现状并考虑到网络证据的复杂性和著作权人举证的困难,在解决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时,应当以侵权事实为依据,采过错推定责任,将举证责任分配给侵权行为人或责任人,既保证被告有充分的辩解机会,又适当地减轻了著作权人的举证责任.

3.4 侵害行为须和损害事实有联系

于Internet接入服务商而言,由于服务商只提供接入服务而不提供第三方的传输内容,不能直接控制被传输的内容,对于不法行为和损害事实没有直接联系,因此原则上完全免除侵权责任.

综述,对P2P软件来说,它是中性的技术产品,软件提供者是否违法应视其是否具有非法目的,借提供软件的行为而获得非法利益,对他人造成的侵害是否知情,有无控制能力等.只要他们尽到了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就能以此抗辩对对方的侵权诉求,网络服务商也是如此.法院在案件审理中,应根据使用者的具体行为和客观事实结果以及从具体行为中体现出来的目的等分别认定.

参考文献:

〔1〕吴汉东.美国著作权中合理使用的“合理性”判断标准.外国法译评,1997(3).

〔2〕中国知识产权网.美高院判P2P公司对盗版负责.http://WWW﹒cnipr﹒com/yjdt/yylf八20050629_49936.htm.

传输软件篇9

【关键词】USB接口;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数据;测试;系统

1 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

采用计算机的软件来对电路进行仿真,一般都是对电路里的各个元器件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在它运行的过程中,对它运行时的参数以及电路中的结点进行科学的核算,一直从输出端到输入端,最终得到仿真结果。因为计算的量非常大,而且近年来芯片的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大,所以仅仅依靠计算机软件仿真来对设计进行验证,其速度非常的慢。

为了提高速度,技术人员提出了在硬件验证和测试数据的时候,联合计算机软件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环境。

2 系统硬件的设计

2.1 设计的目标

总的设计包括了USB接口电路,以及MCU电路、以及PPGA接口管理,这三个部分是重要的模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MUC和PPGA需要依靠软件程序来运行,因此它们的灵活性非常的高。只要对软件部分进行修改,就可以满足不同的验证和测试需要。

USB接口电路的功能是对USB数据通信底层数据流进行处理,从而完成物理层的协议。它主要包括了六个,即MRZI编码、MRZI解码、数据封包、数据解析包、提供通信的端点和接收发送数据的缓冲。

图1 系统硬件的结构

MCU可以对电路部分进行控制,而且还能控制USB接口芯片的初始化以及配置,这样就可以协调整个系统的工作。同时,它能够促使USB接口芯片和后面验证的接口实施数据方面的交接。由于FPGA的控制性能远远不如MCU,因此必须采用MCU来对USB接口芯片进行管理。

在验证的整个过程中,其对实时性的要求也比较高,而且验证的数据量也非常的大,因此,在对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进行验证之前,还必须要设计一个异步FIFO,从而进行缓冲,但FIFO对存储的深度要求并不是太高,因此,可以在FPGA当中用软件来使用FIFO。然后还要设计一个接口模式,这个接口模式必须是灵活的,而且可以满足不同的验证需要。同时,这个接口也是需要对程序进行编写,然后再通过系统内部的FPGA芯片来实现。

2.2 电路原理

USB的接口,一般都选择专业的接口和芯片。在整个电路当中,CH375它是一个支持USB的专用芯片,它可以用在USB的设备和主机上面,另外还可以对这两种方式进行转换。它支持的传输方式有三种,即中断传输、批量传输、控制传输。在这个系统当中,只会用到两种传输,中断传输和批量传输。其内部的通信端点共有三个,系统当中可能用到的主通信端点有64字节的缓冲区。不仅如此,CH375里面甚至还对USB Dewvrce固件进行了固化,形成了内部的固化模式。这样一来,就大大的提高了使用的效率。

CH375的硬件设计很简单,芯片的只需要时钟电路或者是电源退耦,便可以开始运行。整个芯片支持多种电平标准,比如3.3伏、5伏。CH375的内核是3.3伏,如果要运用5伏的,那么则需要把28脚接在5伏的电源上,9脚则接一个退耦的电容,其内部的稳压器可以为内核提供3.3伏的电源,所以,如果是3.3伏的系统,那么就应该同时将9脚和28脚一起接在3.3伏的电源上面。

CH375的内部结构包括了几个部分,PLL倍屏器、主从USB接口SIE、被动并行接口、数据缓冲区、异步串行接口、协议处理器、命令解释器等等。同时它还有7个物理端点,所有的端点都包括了上传端点和下穿端点。

2.3 接口总线

在CH375当中,有一个异步串行接口,还有一个8位的并行数据总线接口。需要注意的是,异步串行接口仅仅只能够用在USB的主机当中,而且因为并行的总线,它的通信带宽高于异步串口,因此,可以使用另外一种,也就是8位并行数据总线。

这种8位并行数据总线,它既是数据输入和输出的端口,又能够对输入的端口进行命令。因为端口AO会对输入数据进行分辨,所以,如果CH375写入命令的时候,那么端口AO可以设置为高电平。如果CH375的写入数据,或在总线之中读出数据的时候,那么就需要将端口AO设置为低电平。

只有DR信号有效的时候,CH375的数据总线才会显示输出状态。在另外的情况下,数据会显示为高阻抗的状态。对芯片进行了读写冲突的保护,即便是写信号和读信号同时有效,那么数据总线也能够显示为输入模式,并且开始写。

2.4 操作命令

关于CH375的所有操作,都要通过总线发送命令,这样操作才是有效的,它的命令数量为23。当系统上电之后,必须对CH375实施硬件复位,才能够执行命令。因为该命令的执行时间过长,大概在40毫秒之后才能完成。然后是对USB设备的VID、PID进行设置,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对VID、PID进行选择,如果是不设置,那么则可以用系统当中默认的VID、PID。设置时必须要在设置器件的工作模式以前操作。

SET-USB-MODE可以用来设计器件的工作模式,写入了SET-USB-MODE命令以后,必须再写一个表征模式代码的数字。这样一来,CH375的初始化工作就算完毕了,就要等待INT引脚的中断信号了,如果发出了中断信号,那么总线便有反应,可以采取GET-STATUS命令,可以将中断状态进行取消。另外还要按照中断状态输出的代码意义来进行相关的行为,并且执行命令。

3 测试方法

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传输数据的带宽是重要的指标,而且数据的完整性也显得非常重要,数据一旦产生错误,就会影响测试的结果。

以上研究和设计的软件带有输出数据显示窗口,可以对硬件通过USB接口传来的数据进行显示。软件会从计算机里面读取文件,通过USB接口发送到测试电路板当中。等到单片机收到了数据,会把数据全部传送给计算机,最后再对传输过去的数据、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比较,观察数据是否一致,有无差异。(下转第350页)

(上接第243页)4 总结与体会

软硬件的协同验证是一种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结合的验证方法,采用USB来传输数据,能够实现目标设计和计算机之间的大量数据传输。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同时也具有非常实际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许珂,桑胜田,喻明艳.基于PowerPC的SoC软硬件协同验证平台[J].微处理机,2009,30(2):11-14.

传输软件篇10

    某控制管理系统主要用于收集外部传感器数据及控制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及逻辑判断,最后向外部设备输出处理后的数据及控制指令。系统中嵌入式计算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外部通信接口的大量数据收发,数据及控制逻辑处理任务相对简单。嵌入式计算机要求具备异步串口、网络接口、离散量接口等资源,满足控制任务的实时性要求,便于应用软件的研制、维护及升级并且能够适用于恶劣的使用环境。传统嵌入式计算机中的应用软件与系统软件联合编译、统一加载,不便于工程应用。为满足某控制管理系统的功能及工程化需求,对传统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软件进行了改进,给出了采用MPC8265处理器[1]实现该嵌入式计算机的设计方案,指出了工程应用中的设计要点。

    2硬件设计

    整个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功能模块主要由电源、时钟、复位电路、中央处理器、FPGA、接口电路和存储系统等部分组成。FPGA主要实现模块的控制逻辑、LBE总线逻辑及部分资源,比如串口、双口等;接口电路主要实现模块内外接口信号的隔离及信号电平的变换以及串口和网口等。各硬件功能模块的组成及设计要点与其他嵌入式计算机类似,下面对主要功能模块的设计进行说明。

    (1)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选用MPC8265芯片,工作频率为150~300MHz,内核电压为1.7~2.2V。中央处理器的电路设计主要包括对一些关键信号的端接处理、处理器工作电源的分配及滤波、工作频率设置电路及调试接口设计等。在工程应用设计过程中,由于该控制管理系统的工作环境温度范围要求较宽,为保证中央处理器在高温环境中运行的可靠性,处理器设定的工作频率应低于最高值,比如200MHz;为提高中央处理器在低温环境中运行的稳定性,处理器的内核电压应设置为可选范围的上限电压值,比如200MHz的主频,内核电压值应设定为1.9V。

    (2)时钟设计

    计算机中存在3种时钟频率,分别为计算机系统外部总线使用的100MHz时钟、网络接口电路使用的25MHz时钟以及异步串行接口使用的14.7456MHz时钟。其中100MHz是主时钟信号,采用全局时钟的设计原则,经CY2305芯片驱动后,输出给MPC8265器件和SDRAM器件。由于MPC8265器件和SDRAM器件MT48LC8M32的建立、保持时间存在差异,因此,两者的输入时钟信号时序需进行控制,最为简便的方法是控制时钟信号的传输距离。工程应用中,根据MPC8265器件和MT48LC8M32器件的建立、保持时间要求,同时结合印制板的布线面积以及所使用的FR4材料,最终要求输入MPC8265的时钟信号线需要比输入MT48LC8M32的长约15cm。

    (3)复位设计

    复位设计包括加电复位、手动复位、COP接口复位和看门狗复位等设计,复位控制逻辑统一处理所有输入的复位电路信号,并且实现对硬件配置字的访问。在实际工程应用中,MPC8265硬件配置字一般不会改变,因此,为了简化设计,提高生产效率,直接把硬件配置字配置在FPGA逻辑中,从而略去生产过程中的硬件配置字烧写步骤。

    (4)存储器系统

    存储器系统包括SDRAM存储器、程序存储器、数据存储器和双口存储器。SDRAM存储器分配在存储空间的低端。在系统运行中被划分成3个功能区,即操作系统驻留区、应用程序驻留区、保留区。程序存储器分配在存储空间的高端,程序存储器分为系统程序区和用户程序区。系统程序区用于保存系统程序,包括操作系统、底层测试与监控软件等程序。用户程序区用于保存用户应用程序。数据存储器和双口存储器分别分布在存储空间的高端和中端。在工程应用中,为了实现系统软件和用户软件完全独立的设计和开发,存储器系统必须为系统软件和用户软件提供完全独立的存储区域和运行区域。

    (5)总线接口设计

    计算机系统采用32位机载航空计算机系统(LBE)总线作为对外总线接口。LBE总线与处理器总线间的桥接逻辑采用FPGA实现,主要包括地址和数据信号的处理单元、信号的时序同步单元和控制信号逻辑实现单元。数据和地址信号处理单元用于实现处理器及LBE总线间数据和地址信号的转换、缓冲、输入输出控制等。数据总线处理单元包括数据缓冲、字节交换、字节选择输出等模块,支持对外部存储器的对齐与不对齐的字、半字等动态数据宽度的读写操作以及突发传输等。时序同步单元用于对控制信号逻辑单元产生的控制信号、数据信号处理单元产生的数据信号和地址信号处理单元产生的地址信号进行时序控制。时序同步单元功能分为两部分,可以分别按照处理器总线和LBE总线的时序要求完成同步控制。控制信号逻辑单元用于实现对处理器及LBE总线间的所有控制信号的转换和访问模式的转换,以及地址译码控制信号的产生等。

    3软件设计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上的驻留软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目前,较为常用的方式是系统软件及用户应用软件分别独立设计,最后把两者代码联合编译、调试并生成最终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驻留软件,通过仿真器加载、固化驻留软件。这种联合编译及软件加载的方式实现简单,但是任务界面不清晰,维护不便,不利于工程化。为此,对嵌入式计算机的软件结构进行了改进,在传统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软件结构上增加了状态监控软件及维护系统软件,实现了各系统软件及用户应用程序的单独编译、调试以及维护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及用户应用程序的单独加载。改进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软件模块结构层次如图4所示,图中无底色部分的软件模块包括板级支持包、设备驱动、操作系统及系统应用软件,这些软件模块的功能及组成与其他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基本相同;加底色部分为在传统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基础上增加的系统软件,其主要功能及组成如下所述。

    (1)状态监控软件

    状态监控软件位于BSP软件和设备驱动软件之上,在BSP和设备驱动完成对计算机主要硬件资源和设备的初始化后运行[2],负责收集设备的状态信息,引导设备进入不同的工作模式。设备的状态信息由计算机外部离散量或IO设备提供,不同的状态信息对应不同的工作模式。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模式分为运行态及维护态两种模式,其中运行态模式是计算机的默认模式,该模式下计算机将调用并运行操作系统和用户软件。维护态运行模式下,系统将调用并运行维护系统软件。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有两个,一是模式检测模块,实现对计算机系统不同模式的检测及引导;二是程序搬移模块,实现程序从固存向内存的搬移。

    (2)维护系统

    该软件主要用于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包括调试模式、加载模式及测试模式等3种模式,计算机的实际运行模式由用户通过计算机外部离散量或IO设备选择。调试模式下,计算机建立了一个多任务运行环境,可以实现用户软件的在线调试,常用于软件故障定位及软件调试;加载模式下,可以完成对Vx-Works操作系统和用户软件的升级,常用于产品的维护及更新;测试模式下,计算机系统运行测试软件对主要的硬件资源进行测试并输出结果。维护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有3个,一是软件调试模块,实现用户软件的动态加载、调试;二是软件加载模块,实现操作系统或用户软件的接收、缓存、烧入及更新;三是测试模块,实现对硬件资源的测试。

    4应用情况

    本方案实现的基于MPC8265处理器的嵌入式计算机,通过了某控制管理系统的环境适应性试验及现场高强度的使用验证,满足该系统小型化、实时性以及恶劣的使用环境要求。经过软件设计人员和产品用户现场使用,该嵌入式计算机可以有效提高应用软件的开发效率,增加软件维护的便利性,有利于产品的设计、研制、维护和升级。目前,该嵌入式计算机已在多个类似的控制管理系统中推广应用。

    5设计建议

    根据实际的工程应用经验,在基于MPC8265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设计过程中,下面两点需要特别注意。(1)内核供电MPC8265器件的内核供电电压与工作频率密切相关,工作频率越高,内核电压值越高,最高不能超过2.5V,工作频率与内核电压推荐值关系。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选用的MPC8265工作频率和表2的推荐来选择内核电压。如果内核电压设置为下限值,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硬件功耗,但是在特殊的低温应用环境中,电路的工作稳定较差;如果内核电压设置为上限值,硬件功耗较高,而且在特殊的高温应用环境中,电路的工作稳定较差。对于大多数普通应用环境的设计而言,内核电压值可以选择推荐范围的中间值。因此,建议内核电压供电电路的输出电压设计成可调的。实际设计中,综合考虑应用环境和硬件设计的具体情况,最好通过应用环境摸底测试最终确定内核电压值,根据该电压值调整内核电压的供电。(2)时钟信号设计由于MPC8265器件输出信号保持时间小于大多数SDRAM器件输入信号的最小保持时间,因此,在MPC8265和SDRAM器件的时钟信号电路设计中,为保证两者信号的建立,保持时间满足要求并具有一定的余量,需要对两者的输入时钟信号时序进行控制。建议采用延长(相对输入SDRAM的时钟信号而言)输入MPC8265的时钟信号传输距离,使得输入MPC8265的时钟信号比输入SDRAM的晚,从而保证MPC8265和SDRAM间信号满足特定时序要求。工程设计中,选用的MPC8265器件输出信号的最小保持时间为0.5ns,SDRAM器件MT48LC8M32输入信号要求的最小保持时间为1ns;MPC8265器件输入信号的保持时间要求必须大于0.5ns,MT48LC8M32数据信号输出保持时间最小为2.5ns,因此,为满足时序设计要求,输入MPC8265的时钟信号必须比输入SDRAM的晚t时间(0.5ns<t<2ns)。根据FR4材料印制板中内层信号典型的传输延迟约70.87ps/cm,可以换算出输入MPC8265的时钟信号线需要在输入SDRAM的时钟信号线基础上延长约7.06~28.19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