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输系统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4:29:27

传输系统

传输系统范文篇1

关键词:药物传输系统脉冲式给药系统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受体型与免疫型靶向制剂

药物传输系统(DrugDeliverySystems,DDS)系指人们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治疗药物的不同给药形式,在60年代以前的药剂学中称为剂型。如注射剂、片剂、胶囊剂、贴片、气雾剂等。随着科学的进步,剂型的发展已远远超越其原有的内涵,需要用药物传输系统或给药器(Device)这类术语加以表述,即原由药物与辅料制成的各种剂型已满足不了临床治疗的需要,有的将药物制成输注系统供用,有的则采用钛合金制成给药器植入体内应用,使临床用药更理想化。为克服普通制剂的有效血浓维持时间短的缺陷,出现了长效注射剂,口服长效给药系统或缓/控释制剂、经皮给药系统等一系列新的制剂。由于缓/控释制剂的特点,它的市场前景看好。缓释制剂通常是指口服给药后能在机体内缓慢释放药物,使达有效血浓,并能维持相当长时间的制剂。控释制剂系指释药速度仅受给药系统本身的控制,而不受外界条件,如pH、酶、离子、胃肠蠕动等因素的影响[1],是按设计好的程序控制释药的制剂,如零级释药的渗透泵,脉冲释药的微丸,结肠定位释药的片剂或胶囊以及自动调节释药的胰岛素给药器等等。亦有些文献对缓释、控释制剂不加严格区分,统称为缓/控释制剂。

国外现有规格不同的缓/控释制剂商品达数百种以上,其剂型亦有片剂、胶囊、栓剂、渗透泵、透皮贴片、药条、植入剂、粘膜粘附剂及注射剂等多种形式,其中以口服缓/控释制剂发展最快。缓释微丸胶囊剂与缓释片相比,具有安全系数高的特点,一个胶囊是由上百粒缓释微丸组成,若有个别小丸进入胃肠道后发生迅速崩解释药的现象,其影响是微小的,而缓释片若有崩释现象,因其单次剂量比普通制剂大,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了;而且缓释微丸胶囊不易对胃空速率慢的患者发生叠加释放的现象,以及不易受胃液pH值变化的个体差异的影响。因此,缓释微丸胶囊比缓释片更具有发展前景。

我国早在1977年版的中国药典就收载了防治血吸虫病的没食子酸锑钠缓释片,但在这方面的研究直到80年代才被广泛重视。1995年我国批准的缓/控释制剂就有7个,脂质体、微球、毫微粒等亚微粒分散给药系统以及结肠定位给药系统这类口服靶向给药制剂国内研究也很活跃(目前脂质体已有批准生产的品种)。今就以下几个侧面进行概述。

1新型缓/控释制剂研究概况

1.1胃内滞留型控释给药系统[2,3]可参阅有关文献。

1.2脉冲式给药系统根据时辰药理学研究,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均有时间节律,这已成为设计定时释药这类控释制剂的重要依据。释药方式符合人体昼夜节律变化的规律,这是近代药剂学研究的一种新型释药模式。国外有多家制药企业正在研究开发这类脉冲式给药系统,国内亦已开始研究。

脉冲释药系统(pulsatilereleasesystem)口服时将以时控的方式在胃肠道内特定部位释放药物。这类给药系统特别适用于夜间或醒后马上需要有一个血浓峰值的疾病(如失眠、哮喘、关节炎、局部缺血性心脏病等),也适用于在肠道较下部位处释药和吸收的那些疾病(如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口服肽类等)。目前国外投入这类研究的主要有平喘药、心血管药和H2受体阻断剂及胰岛素等。引入注目的是ALZA公司和Searle公司共同开发的维拉帕米昼夜节律脉冲释药系统商品名为Calan-OROS。治疗实践证明:高血压患者最佳给药时间为清晨3点左右,此时患者体内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心脏、血管收缩加强,因而最可能出问题,该给药系统晚上临睡前服用,次日清晨可释放脉冲剂量的药物,十分符合该病节律变化的需要,预计该剂型很快即可上市。

1.2.1脉冲释药片按时控崩解机制(time-controlleddisintegrationmechanism)设计的一种干压包衣片可达脉冲释药之目的。其片芯由药物与崩解剂组成,其外壳是由水渗透性小的复合材料组成。调节外壳厚度与水渗透性即可控制其脉冲释药时间。例如:以盐酸硫氮NFDA1酮为模型药物(在较宽的胃肠道内可被吸收),选用羧甲基纤维素钙(ECG-505)作崩解剂,硬脂酸镁为润滑剂压制成片芯。外壳由氢化蓖麻油(HCO)、聚氯乙烯(PVC)和聚乙二醇(PEG6000)混合组成,采用90~94℃熔融法制粒,取20目颗粒,以干压包衣法制片,调节PEG用量及外壳厚度即可控制水的渗透速率。这种系统的平均时滞为(7±1)h,此时药物在15min内释放完毕。

1.2.2脉冲释药微丸[4]亦称时控爆裂系统(time-controlledexplosionsystem,TES)。这种球形微丸的结构可分4层,从里到外分丸芯、药物层、膨胀剂层及水不溶性聚合物外层衣膜,见图1。当水份通过外层衣膜向系统内渗透,接触膨胀剂,一旦水化膨胀剂的膨胀力超过外层衣膜的抗张强度时,膜开始破裂,触发药物释放。可通过改变外层衣膜的厚度来控制释放药物的时间。不同的药物。这类给药系统国内亦已开始研究。

1.3结肠定位给药系统[5~11]结肠部位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等要求能在结肠部位释药;此外,随着生物工程的发展,多肽类、蛋白类药物增多,这类药物通常要注射给药,因它们在胃肠道上段稳定性及吸收利用差,故不宜口服,可是在结肠段降解蛋白的酶类较少,往往吸收利用较好,若能制成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则多肽类、蛋白类药物口服给药就有希望,因而国内外均致力于研制开发这类新型给药系统。这类给药系统通常可由下列几种材料制成。

1.3.1pH敏感的肠溶材料采用双层衣膜控制药物在结肠部位释放。如:将消炎痛(25%W/W)、乳糖(62%W/W)、淀粉(10%W/W)混匀,以10%(W/V)PVP水溶液湿润制粒,55℃干燥,整粒后加1%M.S,以Φ4.5mm凹冲压片后包HPMC缓释衣层(增重35.7%,配方为:MethocelK155.0,PEG4001.0,Talc2.0,PVP2.5,乙醇84.0,水5.5),再包肠衣层(增重5%,配方为:8%(W/V)Eudragitl,2%DEP)。这类材料易受肠道pH值变化的影响。

1.3.2时控型材料通常食物在胃及小肠分别滞留约3h左右,所以食物运行至结肠约需5~7h。若能控制在5~7h释药者即可达结肠给药之效。前述时控型脉冲释药系统即属此类,这类给药系统因各人胃排空速率不同,所以个体差异较大。

1.3.3酶消化型材料利用结肠部位特有的微生物所产生的酶,以降解高分子材料而释药,例如,偶氮聚合物、果胶等可被结肠中特有的微生物酶降解而释药。这类材料结肠定位的专属性较前两类强。

1.3.4其他采用高频胶囊,在胶壳上装一个微型线圈,在高频磁场作用下线圈产生电流,引发胶壳破裂而释药。

1.4自动调节给药系统[12,13]可参阅有关文献。

2靶向给药系统研究现状

在临床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提高药物的靶向性,以期最大限度地增强药物的疗效,同时使药物的不良反应降至最低,因此靶向给药系统(TDDS)已成为现代药剂学的重要内容。通常可将控释制剂分成两大类:一类专门研究如何控制制剂中药物释放的速度,即零级、一级还是脉冲式释药,抑或自调式释药等等(已在前述内容中讨论);另一类专门研究如何控制制剂中药物释放的去向,这是一类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的新制剂,因而将其归属于靶向制剂进行单列讨论。

2.1靶向给药制剂的分类

2.1.1按给药途径分全身作用靶向给药制剂,即通过口服或注射等方式给药后,能使药物导向所需发挥作用的部位;非全身作用的靶向给药制剂,即局部用药后,药物就在该部位发挥治疗作用。

2.1.2按作用方式分主动靶向(activetargeting)给药制剂具有识别靶组织或靶细胞的大分子,以其为载体的能力;被动靶向(passivetargeting)给药制剂,像脂质体、微球、毫微粒、乳剂或复乳等微粒载体制剂,对靶细胞并无识别能力,但可经血循环到达它们不能通过的毛细血管床,并在该部位释药。

2.1.3按药物作用水平分一级靶向,如微粒载体制剂只能将药物输送至特定的器官;二级靶向,系指能将药物输送至某器官的特定部位;三级靶向,系指能将药物输送至特定部位的病变细胞内。如若能将药物制成三级靶向制剂,则可使药物在细胞水平上发挥作用,药物可专门攻击病变细胞,对正常细胞没有或几乎没有不良的影响,可使药物的疗效达到最理想的程度。

传输系统范文篇2

关键词:电子信息系统;互联网技术;传输控制技术

1电子信息系统中关键功能简析

1.1信息输入功能。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蒸蒸日上。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工作的需求,各种软件被安装于计算机。无论是系统软件还是办公软件,大多具有信息传输功能。因为计算机传输系统运行时所接收和传输的信息具有海量、多样等特点,所以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具备使用价值的信息。这些无用信息不仅会占用信息传输空间,而且会影响计算机系统运行时的工作效率。计算机中的电子信息系统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它具有自动化的特点,能够通过预先设置的系统及时准确传输信息。但是,这仅仅是电子信息系统众多功能中的一部分,还能细致区分和筛选系统接收的信息,阻截无用信息,以提升系统信息的传输效率,保障信息传输的精确性[1]。1.2信息输出功能。电子信息系统除了筛选控制输入的信息和确保信息具有一定的价值外,还具有信息输出功能,能够依据使用者的需求,输出令用户满意的信息,最大限度服务用户。其实,要达到这些要求绝非易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复杂步骤和繁琐程序。信息输出过程中,已有信息的种类和内容具有差异性且数量较为庞大。若要准确输出这些信息,电子信息系统就要收集整合、分类和筛选信息,通过系统内部设置数据输出路径,利用专业的信息安全管理程序和传输接口程序输出信息,减少传输过程中的误差,达到预期效果。1.3管理链路控制功能。管理链路是电子信息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功能模块。它主要衔接控制电子信息系统中的各个分线路,为系统各模块的管理创造优势条件。由于电子信息管理系统并非万能,不能完全保证信息输入输出过程万无一失,因此链路在提升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性、运行状态的稳定性和完善信息传输系统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通过实时分析和监测链路,不仅能够有效监督和防御系统运行时的不同环节,而且能够对系统故障做出应急反应。当系统出现安全问题时,及时、准确阻断存在故障的传输线路,最大限度确保数据传输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2]。

2信息传输控制技术在运用过程中的基本要求

2.1及时有效发送信息。及时有效发送信息是信息传输控制技术的主要功能和基本要求。当系统接收到有效信息时,会及时分类处理信息,将筛选出的信息通过预先设定的执行程序进行发送。实际运行过程中,通常会出现数据拥堵、传输效率过低等问题,为了得到最佳体验效果,需要优化和升级现有的传输控制系统。不同的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传输通道和速率不尽相同,不同种类的信息发出的信号频道和传输过程中耗费的时间也大不相同,普通的发送通道难以满足信息发送的需求。因此,需要遵循信息发送优先机制,利用高速通道发送信息,并在信息发送前及时、准确判定信息等级,控制信息数据的发送顺序。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及时、准确和高效传输信息,而且可以有效避免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减少错误的发生率,达到规避、解决问题的目的和理想的传输效果。2.2进行封装和解析。近代互联网自产生以来,在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如今,互联网已经走进千家万户,为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是,即使在科学技术先进的今天,互联网仍然具有一定潜在危险,互联网时代产物的传输控制技术亦是如此。互联网传输信息时易出现信息不透明化的现象,也极易出现由于非授权用户访问信息导致信息泄露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封装和解析信息。封装和解析指信息传输时所用的传输、交换协议,是两个不同的执行过程。一般而言,这两个程序的执行地点和时间不相似。为了在信息传输后及时有效区分,需要在传输前标识信息,此时执行封装和解析两个程序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在传输协议中封装信息和数据必须在交换协议外执行,交换协议封装则需要在交换协议的应用层内执行。执行这两个程序时,系统会针对其相同的内外结构,使信息更加透明。此外,封装和解析信息时应注意传输的信息是否简便。一般而言,传输一些相对简单的信息时可以不使用交换协议。2.3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功能模块对信息控制管理系统而言尤为重要。信息传输控制技术中的功能模块之所以如此关键,是因为其包含了众多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技术,比如信息的封装和解析、信息的传输和、优选信息传输通道、信息分类筛选、信息状况与检测以及安全技术处理等技术。对正常控制、传输信息而言,这些种类各样、功能各异的技术不可或缺。信息传输控制系统中,仅依靠一个功能模块难以支撑起信息传输控制过程,需要设计不同的功能模块。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不同模块之间不仅相互依赖,而且相互控制,需要人们设计各模块之前主动了解模块的功能和不同模块之间存在的差异。只有在设计模块关注这些问题,合理设计,才能防止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此外,设计模块时应重点关注以下两点。第一,设计两个互相临近的模块时要注重边界设置,减少两个模块之间的依赖性,提高模块设计的科学性。第二,为了确保系统工作时各模块能够正常有序运行,设计传输控制技术的主要功能模块时应尽量采用结构化的方法,并定期检测、优化和升级功能模块。

3结论

目前,电子信息系统虽然发展迅速、前景广大,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电子信息系统中的传输控制技术亦是如此。因此,人们不仅要了解传输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基本要求,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电子信息系统中传输控制系统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日常工作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宋飞.基于电子信息系统中信息传输控制技术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10):32-33,36.

传输系统范文篇3

目前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质量可谓是良莠不齐,很多有线电视用户反映,传输信号质量令人十分不满意。而这些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过程中受到了干扰,由于信号传输过程中信号内部产生的噪音和外部干扰产生的噪音信号,都会对真正的电视信号有所影响,因此,笔者下面将会讨论一下关于广播电视信号系统的维护与管理问题。关于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的维护,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对信道的抗干扰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增加多个基站,是让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信号增强的有效手段;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中,信道的抗干扰能力是系统本身的配置问题,由于信号强度从初始发射端发出后会有所衰减,如果不能对信道进行有效的抗干扰,那么无线信号的传输将会变成无用信号传输通道。在信道中传输信号,多采用高频高压发射器,这样的信号发射器发出的信号传输距离远,抗干扰能力也是比较强的。同时配合多个基站的中转传输,有效信号的传输距离将会大大增加,这也是为什么距离广播电视信号塔较近的用户,信号接收效果较好,而距离广播电视信号塔较远的用户信号较弱的原因所在。如果可以增加信号基站,或信号中转站,那么就相当于增加了广播电视信号塔,而周边的用户就会受益良多。

第二,做到定期维护传输系统设备。对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号传输设备,例如对光纤等传输设备做到定期维护。众所周知,光纤是埋在地下进行工作的,而对于光纤的维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要让光纤受到损坏。通常我们都会在地下埋一个管道,在管道里面布上光缆,这样即可以保证光纤不被人为破坏,也可以保证光纤不会被外界的客观因素破坏掉,尤其是阴雨天气对光纤的腐蚀。信号传输系统中传输设备不仅仅是有光纤,还有无线信道,对于无线信道的维护,可以选择高频信道进行传输信号。

第三,要注意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性。信号传输过程中会出现多个接受信号的端点,电视广播信号的安全性要求高,在信号传输过程中需要进行加密处理。尤其是当前这个信息通讯十分发达的时代,对于任何信号都会有一定的信息价值在其中,如果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能够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个人都是严重的损失。所以对于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来说,首先传输的信号要进行信源加密处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信道或者传输设备也需要进行信道加密。这样才能保证信息安全,保证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不被人为干扰破坏。

第四,关于维护维修人员的管理需要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对于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的维护来说,做好技术支持是必要的,而有人工的维护也是必须的。对于技术人员来说,定期对信号传输系统进行巡查,排除任何有关于信号传输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可以从日常的巡查当中找到一些关于信号传输系统损坏或可能出现故障的迹象,就可以说是未雨绸缪了。对于日常维护人员来说,巡查回来后,要按照规定填写好巡查表格,巡查时应该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详细的观察,这样才会找到可能出现故障的隐患,对于技术维护人员的培训也需要广播电视信号传播系统的管理部门定期举行。这主要是由于技术不断地进步,而故障也在不断的出新,很多技术如果不能进行革新,那么就不能及时的解决故障问题,也就无法做到真正的维护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了。

二、结语

传输系统范文篇4

关键词:监控系统分布式接入共享网络传输IP组播Windows套接字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技术的发燕尾服,一种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特点的多媒体远程数字监控系统应运而生,即基于IP的数字监控系统,实现了由传统的模拟监控到数字监控质的飞跃。与传统的模拟监控系统相比较,数字远程监控系统几个最主要的优势是:可以借助网络实现远程监控;在远程不同地点的分控中心或同个分控中心可同时调看某一个或者几个监控现场的音视频数据,从而实现分布式的音频频接入和音视频数据共享,同时,可以与监控现场人员进行对讲;可以对远程监控现场的云台、摄像机等设备进行控制。视频、音频的实时、分布式传输及控制指令的可靠传输是远程数字监控系统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远程数字音频频监控系统,采用IPMulticast技术作为分布式音视频执着入和共享的解决方案,并针对视频、音频语音和控制数据不同的特点,对其所采用的不同传输技术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具体实现方法。

1系统的总体结构

远程监控系统一般包括三部分:前端监控现场、通信设备和后端分控中心。整个系统基于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模式。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1)前端监控现场由监控现场主机及一些设备组成。设备包括摄像机、电动镜头、云台、防护罩、监视器、多功能解码器及报警器。监控现场主机运行客户前端软件,实现视频、音频数据的实时采集、压缩、解压缩(音频)(视频传输单向的,音频传输是双向的)及打包传送;对压缩的视(音)频数据进行经存储(也可在分近中心进行)。存储方式为循环存储、定时存储、手动存储及运动视频检测启动存储。接收来自分控中心的控制指令(也可在本地实施),对云台动作(上、下、左、右及自动)电动镜头的三可变(光圈、焦距和聚焦)。

(2)通信设备是指所采用的传输信道和相关设备,通信网络为LAN及WAN。

(3)后端设备由若干分控中心计算机组成。各分控计算机运行服务器端软件,接收来自前端压缩视(音)频、显示(播放);通过网络对前端云台、摄像机进行控制;采用组播技术,实现分布式视频执着入和分丰式视频共享:每个分控中心主机可以同时监控多个前端,即“一点对多点”;不同分控心也可以同时监控同一前端,即“多点对一点”。

2网络传输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2.1系统传输数据类型的特点及通信协议的选择

系统传输数据有:控制数据、音频、视频数据、后端分控中心通过网络向监控现场主机设备云台及摄像机发送控制信号,实现云台动作(上、下、左、右、自动)摄像机光圈、焦距及聚焦三可变,要求控制信号的传输准确无误;音频、视频是连续,数据量大,允许传输中存在一定的数据错误率及数据丢失率,但实时性要求很高。此外,在监控系统中,要实现音视频的分布式接入和数据共享,必须进行音视频的多点传输。样实现上述目标?首先是通信协议的选择,TCP/IP协议是广泛使用的网协议,其网络模型定义了四层(即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网络通信协议。传输层包含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IP是国际互联协议,位于网络层。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提供可靠的流服务;UDP是无连接的,提供数据报服务;TCP采用提供确认与超时重发、滑动窗口机制等措施来保证传输的可靠性,正是这些措施增加了网络的开销。如果用TCP传输视(音)频数据,大量的数据容量引起重传。,使得网络负载大并会加大延迟;UDP协议是最简单的传输协议,不提供可靠性保证,正因为UDP协议不进行数据确认与重传国,大大提高了传输效率,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Ipv4定义了三种IP数据包的传输:单播、广播及组播。要系统中实现视(音)频数据的多点传输,若采用单播,则同样的音、视频数据要发送多次,这样导致发送者负担重、延迟长、网络拥塞;若用广播,网络中的每个站点都将接收到数据,不管该结点否需要数据,增加了非接收者的开销;组播是一种允许一个或多个发送者(组播源)发送单一的数据包到多个接收者(一次的、同时的)的网络技术。组播源把数据包发送到特定组播组,而只有属于该组播组的地址才能接收到数据包。由于无论有多少个目的地址,在整个网络的任何一条链路上都只传送单一的数据包。因此组播提高了网络传输的效率,极大地节省了网络传输。组播方式只适用于UDP。综上所述,采用TCP/IP传输控制信号,即信令通道;采用UDP/IP传输音视频信号,即数据通道。

IP组播依赖一个特殊的地址组——“移播址”,即D类地址。范围在224.0.0.0-239.255.255.255之间(其中224.0.0.0-224.0.0.255是被保留的地址),D类地址是动态分配和恢复的瞬态地址。组播地址只能作为信宿地址使用,而不能出现在任何信源地址中。每一个组播组对应于动态分配的一个D类地址。组播的特点:组播组的成员是动态的,主机可以任何时间加入或离开组播组,主机组中的成员在位置上和数量旧没有限制的。

2.2Windows下,IP组播的Winsock2实现

Windows环境下组播通信是基于WindowsSocket的。WindowsSocket提供两种不同IP组播的实现方法:WindowsSocket提供两种不同的IP组播的实现方法:Winsock1与Winsock2。在Windows2000平台实现VC++6.0开发工具,在本系统中实现了基于Winsock2的组播通信编程。

发送端(前端、客户端)实现步骤:

(1)加载Winsock2库,完成Winsock2的初始化:

WSAStarup(MAKEWORD(2,2),&wsaData);(2)建立本地套接字(UDP):

m_socket=WSASocke(AF_INET,SOCK_DGRAM,IPPROTO_UDP,NULL,0,WSA_FLAG_MULTIPOINT_C_LEAF|

WSA_FLAG_MULTIPOINT_D_LEAF);

//组播通信具有两个层面的重要特征:控制层面和数据层面。控制层面决定一个多播组建立通信的方式,数据层面决定通信成员间数据传输的方式。每一个层面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有限的”,另一种是“无根的”;数据报IP组播在两个层面上都是“无根”的。任一用户发送的数据都将被传送到组中所有其它成员。最后一个参数表明新创建的套接字在控制层面与数据层面都是“无根的”。

图2

可以通过setsocket函数设置套接字的属性,如地址重用,缓冲区是接收还是发送。

M_localAddr.sin_family=AF_INET;

M_localAddr.sin_port=m_iPort;//本地端口号

M_localAddr..sin_addr.S_un.S_addr=m_uLocalIP;//本地IP地址;

(3)绑定(将新创建的套字节与本地插口地址进行绑定):

bind(m_socket,(PSOCKADDR)&(m_localAddr),sizeof(m_localAddr);

(4)设置生存时间(即数据包最多允许路由多少个网段):

WSAIoctl(m_socket,SIO_MULTICAST_SCOPE,//设置数据报生存时间;

&iMcastTTL,//生存时间大小;

sizeof(iMcastTTL),NULL,0,&cbRet,NULL,NULL);

(5)配置Loopback,以决定组播数据帧是否回送:

intbLoopback=FALSE;

WSAIoct(m_socket,SIO_MULTIPOINT_LOOPBACK,//允许或禁止组播数据帧回送;

&bLoopback,sizeof(bLoopback),NULL,0,&cbRet,NULL,NULL);

(6)收发数据:

在发送方(前端、客户端)响应发送的消息函数中调用下面函数:

WSASendTo(m_socket,&stWSABuf,&cbRet,0,(structsockaddr*)&stDestAddr,//发送的目的地址;

sizeof(struct(sockaddr),NULL,NULL);

在发送方(前端、客户端)响应接收消息函数中调用下面函数:

WSARecvFrom(m_socket,&stWSABuf,1,&cbRet,&Flag,(structsockaddr*)&stSrcAddr,//源地址;

&iLen,NULL,NULL);

(7)将组播套接字设置为异步I/O工作模式,在该套节字上接收事件为基础的网络事件通知:

WSAEventSelect(m_socket,m_hNetworkEvent,//网络事件句柄;将此套字节与该事件句柄并联在一起;

FD_WRITE|FD_READ);//发生此两个事件之一,则将m_hNetworkEvent置为有信号状态;

(8)在工作线程中设置:

WSAWaitForMultipleEvent(3,//等待事件的个数);

p->m_eventArray,//存放事件句柄的数组;

FALSE,WSA_INFINITE,FALSE);

(9)关闭组播套字节:

closesocket(m_socket);

接收端(后端、服务器端)实现步骤:

(1)-(3)与发送端(客户端)相同;

(4)调用WSAJLoinLeaf加入组播组:

SOCKETNetSock=WSAJoinLeaf(sock,//必须为组播标志进行创建,否则调用失败;

(PSOCKADDR)&(m_stDestAddr,//组播导址,与发送方的目的地址相同;

sizeof(m_stDestAddr),UNLL,NULL,NULL,NULL,

JL_BOTH));//允许接收和发送;

(5)与客户端(6)相同;(6)与客户端(7)相同;(7)与客户端(8)相同;(8)离开组播组;closesocket(NewSock);//NewSock是调用WSAoinLeaf()返回的套节字。

2.3在监控系统中网络传输模块的设计

网络传输模块流程如图2所示。

发送端(前端监控现场主机、客户端)监控主机运行客户端程序。在主线程中,启动视同、音频两个线程分别对视频及音频进行采集,放入视(音)频缓冲区;视频在本地回放;同时,监听分控中心的连接请求,收到连接请求,TCP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信令通道);通过信令通道,向分控心发送二组组播地址及端口号(对应视频及音频,音频两个线程;分别在视(音)频线程中完成;利用Winsock2建立视(音)频数据通道(UDP)(源码前已述及);对视(音)频进行压缩编码、组播发送;音频线程接收分控中心的音频数据包,解码并播放;实现视频的单向传输和音频的双向传输。

接收端(后端分控中心、服务器端)分控中心主机运行服务器端程序,在主线程中向前端监控现场主机发出连接请求(CALL),三次握手建立TCP连接(信令通道);后端接收到组播地址及端口号后,启动视(音)频两个线程,完成;利用Winsock2建立视(音)频数据通道(UDP),加入视(音)频组播组,接收压缩视(音)频包,并解码显示(播放);其中音频线程,还要完成音频数据包解码显示(播放);其中音频线程,还要完成音频数据包的压缩、发送;实现视频的单向传输、音频的双向传输。

一个后端分控中心可同时监控12路前端视频及音频信号,在设计服务器端监控程序时,采用多线程技术,每建立一对前端监控主机与后端分控中心(服务器)的TCP连接,就开两个接收线程(一个接收视频线程;一个接收音频线程),视频线程接收视频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及回放;音频线程接收音频数据包进行解压缩及播放。对云台及摄像机的控制指令通过信令通道传输。

传输系统范文篇5

【关键词】光线通信技术;光纤传输系统;现状;创新策略

在当前通信领域里,光线通信技术是主要的通信方式,并以其为核心构建了当前通信网络的框架。光纤通信技术主要是通过以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为媒介达到传输信息的目的,为人们进行通信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文主要通过对光纤通信技术和光纤传输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创新策略,以期为光纤通信技术与光纤传输系统的相关研究人员的工作提供一点参考。

1光纤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极其特点

光纤传输技术即通过光波导(方形或圆形,圆形为光纤)来进行信号的传输,其中信号为光信号而非传统的电信号或者微波,在进行信号的传输过程中,通过调制器以及光源来进行信号的调制,即调制器在电信号的作用下调节光源所发出光的初相位等光信息,来达到信息的加载。把加载了信息的光通过波导进行传输,传输中光信号由于全反射被束缚在波导中,形成信号的长距离传输。信号到达目的地通过解调器把光信息转化为电信息等,为使用者使用。在远距离和较大范围的通信中目前主要使用的是石英光纤,在短距离和较小范围内通信中目前主要使用的是聚合物光纤。光纤通信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和目标就是实现全光网络,最大限度的提升光纤通信的效率、容量、质量、范围。光纤传输技术的特点具体主要是这几方面:①光纤传输技术的传输频带宽,而且通信容量大;②光纤传输技术传输过程损耗低,而且传输距离较远,通信质量比较高;③抗干扰能力强,应用范围广;④线径细,重量轻。

2当前光纤传输技术的现状

当前,光纤传输技术中光纤入户接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该技术是在宽带传输的基础上,为了达到用户更高的需要而实现的一项重要技术,光纤接入网的主要意义在于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ADSL技术的研发以及推广使用为光纤接入网的实现提供了先决条件,但是此项技术的未来发展上限有限,极有可能被淘汰。比如在HDTV高清数字电视业务中,ADSL技术依然应用的是以往的通信接入模式,信息传输的速率不高,很难满足当前人们的需求[1]。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光纤入户接入技术的研究。双纤传输技术是目前我国通信网中主要使用的一项技术,双纤传输技术顾名思义即是让利用两条光纤进行光纤信号的传输,但是限于当前的传输设备,双光纤传输的信号容量仍需要进一步提升,这一定程度上浪费了部分光纤资源。而单纤双向传输技术在通信网中的应用,大幅度节约了光纤资源,这种技术是未来光纤传输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按照我国目前对这种技术的应用来看,单纤双向传输技术采用的是光纤末端与传输设备进行连接的方式,因此,此项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实现光纤通信的最终目标具有现实意义。

3光纤传输技术创新的途径

3.1搭建多波长通道改变当前通信技术现状的先决条件是针对当前使用的单波长通道进行革新,搭建多波长通道。以往通信使用的主要是单模光纤,主要利用的是单波长通道,然后利用色散调节技术提升传输效率,增加传输容量。波分复用技术可以有效扩大传输信息的容量,进而达到多址复用。空分复用技术通常是利用多条光纤完成信息的传输,单条光纤的复用技术的实现需要利用多种复用方式[2]。在波分复合技术以及光纤放大镜实际应用过程当中,会出现多条光纤的四波混合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出现一种新的波长,而这种新波长会干扰通信信号,影响波分复合技术在信息传输中的应用[3]。而解决这种新波长对通信信号干扰问题的最佳方式就是搭建多波长通道,设计一种容量较大的可采用波分复用技术的新型光纤,从而使波分复用技术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3.2实现光网络智能化智能化发展是诸多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大部分领域已经开始了智能化的发展和研究,因此,在通信技术领域也要开始智能化建设,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这也是通信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我国的光纤通信基本仍然是进行信息的传输,但是近年来,社会经济和各项科学技术理论都在不断地发展,现代通信领域中已开始应用计算机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被应用于通信领域,使得通信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改变[4]。在当前光网络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自动连接控制技术、自动保护恢复技术以及自动信息发现技术,建设智能化的光网络,从而促进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各项功能的持续完善和发展。

3.3向超大容量DWDM系统的演进。DWDM是DenseWavelengthDivisionMultiplexing(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简单来说,这是在目前光纤网带宽的基础上使其得到进一步提升的一种激光技术。具体来讲,DWDM技术主要利用一根指定的光纤,采用多路复用技术利用这根指定光纤载波的紧密光谱间距,从而实现传输性能的最大化,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实现利用较少的光纤数量传输同等信息容量,让光纤的传输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DWDM技术的基础上就可是光纤上大量的宽带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同时DWDM技术还能在传输信息容量不便的情况减少光纤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从而使得通信网络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

3.4加强新型光纤的使用和研发目前,互联网技术已经实现了大范围的普及,地球开始被互联网连接在一起,这就要求通光纤信技术不但要提升信息传输效率,扩展信息传输的范围,同时还要保证信息传输的质量。很显然,以往的单模光纤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信息传输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加强新型光纤的使用和研发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更好的满足人们通信需求的客观要求。

3.5实现全光网络全光网络(OpticalNetwork)通常指的是采用光纤作为主要的传输介质而形成的广域网、城域网以及更大范围的局域网,就性能而言光网络不仅传输速度大大提高,而且传输距离也变得更长。目前光网络主要采用的是用光纤进行传输的网络结构,不仅仅只有太网可以利用光纤进行传输,一些非以太网,包括像令牌环网、FDDI、令牌总线网等网络也是可以利用光线传输的方式完成数据传输。就目前而言,全光网络是未来通信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在实现全网络,可以极大的提升通信信息的传输效率,促进网络资源使用效率的提升,是促进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4结语

光纤通信技术是我国目前主要的通信手段,对我国通信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前的通信技术必然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必然会对通信技术和信息传输速率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快当前通信技术的革新,实现全光网络,舍弃传统通信传输书复杂的操作,最大程度提高通信的质量、容量以及速度,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对于通信的要求。鉴于笔者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有限,文章尚有不完善之处,希望大家进行指正。

参考文献

[1]邓勇.光纤通信技术与光纤传输系统的研究[J].低碳世界,2018(1):372-373.

传输系统范文篇6

1当前我国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概况

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正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高速发展。数字卫星电视覆盖的范围较大,传输质量较高,有效促进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卫星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系统主要包括:发送、接收两大部分卫星转发器。数字卫星广播电视传输系统具有信道容量大,传输距离远,通信质量高,信号传输温度可靠,被广泛使用;光纤电缆电视传输系统是综合运用广播电视,无线电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多项高科技技术的成果,它的中心系统主要有接收信号源与前端设备,在有线电视中大量使用,在进行长距离信号传输时,保真度非常高;光纤电缆不受电磁影响,传输安全性高,也使其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中有一定地位。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广电工作者如何面对科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如何管理与维护广播电视系统,是新时代必须解决的问题。

2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维护与管理问题现状

2.1相对落后的技术水平。专业信号传输系统管理与维护人员缺乏,目前大多数由其他部门兼职,导致工作积极性与原则性不高,对信号与传输系统的维护管理重视程度不够,最关键的是专业技术水平缺乏,传输系统的维护与日常管理达不到要求。系统运行期间一旦出现问题,短时间内无法恢复,需要请专业人士进行检修,这不仅会对系统运行造成较严重的不良影响,也会增加维护与管理成本。2.2细节处理存在问题。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中,需要科学、合理地对系统出现的任何或是潜在问题进行各项处理。此外,做好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中各项细节的处理是其运行的保障。但是,从我国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维护与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工作人员对工作开展过程中各项系细节问题的重视程度与人们期望的标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直接体现在选择的处理措施不合理性,使系统运行中存在较严重的安全隐患,经常会出现问题,影响传播,由此可见,加强对细节处理的重视程度十分必要。2.3制度不完善。制度是任何行业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那么完善的传输系统维护和管理工作制度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目前,许多广电企业在制度方面都不完善,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巡查制度由于未细化巡查人员的职责,从而致使具体巡查期间存在问题,同时由于部分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责任心较差,导致其巡查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安全隐患,这将会导致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

3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维护与管理对策分析

3.1提升认识与专业水平,保障系统运行环境。引进专业的广电信号传输系统人才,组建科学的管理维护团队,清楚把握系统出现的各项问题与潜在问题。从信号传输系统运行的大环境出发,保障设备的无差错运行。有效的保障运行环境是能够让广播电视传输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设备运行的温度不能超过25℃,要安排专业人员随时对温度进行监控。另一个运行环境是空气的干湿度,空气过于干燥会引发静电,从而影响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最后,保持系统设备室清洁,减少灰尘进入,切记不能让小动物进入,如老鼠非常容易破坏电路,必要时,还要采取防鼠措施。先进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与专业人才相互磨合,人与机器完美结合,加上优质的运行环境,广播电视才能达到安全优质的播出。3.2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提升管理质量。广播电视信号传输质量的关键在于要有科学的、安全的、合理的管理维护制度。遵循科学、安全的管理维护原则,根据设备的使用技术要求和环境要求,制定设备维护管理措施,时刻了解设备的运行状态。同时,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传输系统的不断更新,广播电视工作者更要与时俱进。例如,数字无线移动视音频传输过程中,设备如果功率过大会导致发热,影响传输效率与质量。因此,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工作人员应针对此问题设计通风隔热,合理科学地对细节强化处理,提升输出质量。3.3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广电单位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相关管理措施,尤其是完善责任人制度,明确各个日常管理维护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完善奖惩措施,提升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改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工作作风。目前大多数广电单位针对广电信号传输系统日常维护的巡查制度,详细记录工作人员的工作过程与设备的工作状况,是一种高度负责的体现,也为后续维护工作有序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4结语

广播电视信息传输系统的安全运行事关重大,在管理维护过程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周到,这样才能保障广电信号传输系统稳定运行,这样的管理维护工作才能始终处于一个较高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文龙,郑科鹏.探究分析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的维护和管理要点[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6).

[2]李锦,张联.浅谈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光纤传输技术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6).

传输系统范文篇7

【关键词】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系统;维护管理

一、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维护的主要要点

广播电视传输体系维护的主要要点分为3个方面,首先是事前维护,就是在事故产生前的防范维护,对传输体系的维护并不是在问题发现后的维护,所以,广播电视台需要实施详细的维护设计,对设备设定维护期限,在固定的时间对设备展开维护工作,保证设备日常运行的正常,把事前预防做好,使不安全事件或发生事故的概率减少。其次是保证广播电视传输体系的安全性,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改善,从而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为了保证广播电视传输体系可以为人们供应非常好的服务,确保节目播出的质量,针对设备的定期维修,替换方案需要提前设计好,确保节目传输的安全、顺畅。最后是在广播电视台工作的技术人员方面,设备维护的重点在于技术人员,所以,各个工作人员一定要树立责任意识,一起为电视传输体系的正常稳定运行而努力。

二、增强日常技术维护,以保证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

为保证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每一个部门要拟定技术维护检修规程,并提出要求如下:1)信号传输体系的技术维护人员对信号传输程序与体系框图可以熟练掌握,可以敏捷应对紧急问题,迅速找出故障因素,并提出处理方案;2)遇到传输设备调整与修改线路的状况,要把具体的被查记录做好,并有相关的管理人员实施确认;3)进行的系统维护检修工作要把有关的工作记录做好,方便实施核查;4)不可以疏忽与遗漏设备维护检修等工作,进行日常巡检与定期专业检修相结合的形式,保证传输设备的运行状态;5)重大播出时间或者节假日要提前实施检修与维护传输设备,预防发生差错。把日巡检、周检、月检、季检与年检等做好,维护体系的优良运行;6)根据传输体系的维护检修规程,把设备的日常维修、保养与测试做好,实施传输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总结,改善检修的规程,使其更具备可执行性。为了保证传输质量,传输体系要重视技术改造工作。随着电视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设备不断涌现,其技术指标随之持续提升。传输系统要定期实施测试,仔细分析测试结果,同时把老系统与新系统的维护工作做好。现在大部分广播电视台设备连续24小时不间断运行,应用模拟与数字设备,当中设备都使用主备波道自动切换的办法,对正在传输的体系实施维护,同时还配合别的技术部门实施体系每一项技术指标测试,经过逐级检验,实施更换通路内影响指标的老化、劣化的设备,保证系统整体技术指标一直跟国家规范相符。并对有关测试文档实施存档备案,对日后对比工作有利,及时送修替换下的设备、板卡,为安全传输与高质量技术指标提供了保证。

三、SDH设备的维护和故障处理

维护广播电视信息的传输体系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确保传输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关键设备的维护和故障处理是至关重要的。在这关键讨论的是SDH设备的维护和故障处理。SDH就是SynchronousDigitaHierarchy,在中国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完成初步建设。SDH设备具备兼容性强、接口标准、灵活的复用方式等一连串优势,普遍应用于高速、大容量的光纤通信体系中。有关SDH设备的维护由2部分组成:一是应用网管计算机的网络维护,另一个是传输机房内的设备维护就是网元维护。网元维护人员关键是凭借设备告警指示灯来实施故障分析,需要关注的是:第一,告警灯闪烁的含义要记住,第二是高级别告警与次要级别告警要区别对待。在分析、定位详细的故障点时要防止混乱,依照告警级别从高到低依次实施分析。网络维护人员关键是经过网管计算机来监控并分析设备的运行。计算机不但可以对全网络完成整体的观察和监管,并且还可以显示告警等细节信息。另外,有关详细的故障解决方法包含:首先,自环。维护SDH传输设备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自环。自环包含设备外自环和设备内自环;其次,替换法。替换法指经过一个工作正常的物件去取代可疑的物件,从而确认或排除故障的办法;最后,仪表测试法。其含义是经过误码仪、光功率计与万用表等各类仪表来检验传输故障。

四、结论

总体而言,为保证广播电视传输体系的正常运作,使其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传输供应优良的服务,一定要对其实施日常的维护。只有把传输系统的维护工作做好了才可以保证电视节目的高质量播出效果,从而奠定广播电视得到更大发展的基础,确保广播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

作者:徐诚 杨海钊 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台播控中心

参考文献

传输系统范文篇8

关键词:DTMB;组播;清流;复用;编码;融合

随着视频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公众电视业务在向高清、双向、综合及多功能的方向持续演进。然而,针对集团用户的市场拓展存在个性化和定制化需求,客情需求差异明显。近年来,旅游业的兴起推动了万豪、希尔顿及喜来登等知名酒店品牌入驻徐州,同时根据徐州城建发展规划,学校和医院等开始向外搬迁,这为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集客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公司也面临着新业务需求的挑战。部分集客用户开始提出不以机顶盒为传输中介的、带有节目插播功能的单向高清数字电视业务需求。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以业务发展需求为导向,灵活调整技术方案,合理利用数字电视组播传输、高清编码以及时分复用等技术优势,与DTMB传输标准进行结合,为用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公司将卫星接收系统、网络传输系统、数字编码系统、数字电视复用系统、DTMB调制系统[1]、分配网系统以及机房系统进行集成建设,解决客户需求的同时,对项目进行深耕细作,在原有数字电视收费基础上实现项目增值,增强用户粘合度。

1核心技术应用

1.1组播技术

利用IP组播技术[2]在视音频业务传输方面网络利用率高、传输速度快以及实时性强等优势,将由MPEG-2和H.264等编码格式的节目源组成的TS流通过IP组播方式实现远程传输和再复用。

1.2视频编码技术

将卫星信号或用户提供的视音频内容通过H.264编码格式[3]进行压缩处理,在保证高清画质和音质的前提下,有效减少节目传输带宽,提高频点利用率,降低项目成本。

1.3复用技术

数字电视复用技术[4]是数字电视传输的关键技术,其作用是将编码后的视频基本流(ES)、音频基本流、节目描述信息(PSI)以及辅助数据按标准规定的格式采用时分复用(TimeDivisionMultiplexing,TDM)方式合成为一个传输流。将不同来源的传输流合成为一个新的传输流,称为再复用。

2系统建设方案

本系统以DTMB数字电视传输技术为基础,将卫星接收系统、高清编码系统、数字电视用户系统、DTMB调制系统、网络传输系统以及机房系统全面整合,在客户侧机房构建便捷、高效、稳定及可靠的DTMB融合数字电视前端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高品质的视音频服务。系统主要由信源接入、前端平台以及分配网3部分组成。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

2.1信源接入

信源主要为数字电视清流IP组播信源、卫星信号以及自办节目3种类型。2.1.1数字电视信源数字电视清流信源由传输机房根据业务规划,将约50套常用高标清清流信源通过DCM复用器进行复用,并配置好组播地址、端口、seviceID、videoPID以及audioPID等相关参数,经千兆SFP光模块输出,将信源传输至用户侧组播交换机。2.1.2卫星信号针对四星级以上有境外节目需求的酒店客户,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为用户提供整套卫星信号接收系统[5]的建设方案。卫星接收天线接收卫星转发的高频电磁波信号,由馈源传送给高频头;高频头将射频信号经射频电缆送给功分器和卫星接收机;卫星信号解扰后通过HDMI高清线传输至高清编码器,经高清编码模块转换为IP清流信号,通过网管系统配置相关组播和节目参数后,传输至用户侧组播交换机。2.1.3自办节目用户自办内容由客户提供视频或图片素材,采用高清硬盘播放器将视频信号通过HDMI线传送至高清编码器;信号经高清编码模块转换为IP清流信号,通过网管系统配置相关组播和节目参数后,传输至用户侧组播交换机。

2.2前端平台

2.2.1编码系统编码系统采用模块式多路编码器,支持HDMI,SDI,CVBS,IP以及ASI等多种输入方式。视频采用H.264编码,音频采用AC3编码。信号压缩编码后打包为IP组播流,通过RJ-45接口传输至组播交换机,与复用器互联。2.2.2复用系统复用系统采用复用调制一体化模块建设,每个模组可以将独立的4路信号或4个TS/IP信号同时调制到4个频点。复用系统内置码流再复用功能,可以复用从ASI、Tuner及TS/IP输入的码流,可根据客户需求,将信源各TS流内的数字电视节目重新进行组合复用,可配置NIT、PAT、PMT及SDT等数字电视PSI/SI信息,实现电视终端上节目信息显示和频道排序功能。2.2.3调制系统本系统采用的DTMB调制器为复用调制一体化模块设计,单模块支持4个邻频QAM调制输出。再复用后的4路数字电视TS流可直接配置到相应调制通道上,需配置调制模式、调试频点、调制带宽、输出电平以及FEC等基本信息,通过混合器将多个频点进行混合后送入分配网。

2.3分配网

通过新建或利用客户的HFC分配网络系统将信号传送至电视终端。分配网按照集中分配方式设计,使得线路损耗平均,用户端电平接近(约为64±4dB),以此保证图像的传输质量,使电视信号在处理和传输过程中不失真,从而使用户获得最佳的收看效果。

2.4网管系统

整套系统支持统一的网管系统,支持SNMPv1和SNMPv2c的查询、轮询及报警功能。网管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1)支持警报故障管理(警报监听、声音告警、E-mail告警及短信告警等)。用户可以根据开始与结束时间、设备名称或设备IP搜索历史警报信息,系统可以通过饼状图、柱状图及时序图显示每台设备的警报信息。(2)支持多设备管理和分组功能,便于将设备按照客户进行分组、快速配置以及排障。(3)支持多设备配置管理,支持PID过滤、PID透传、PID映射、各种PSI/SI表的插入与透传、PSI/SI解析与编辑以及合成节目等。(4)支持多设备性能管理(可实时显示数据,具有多种表示方法)。(5)支持多用户操作,具有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功能。(6)系统有良好的向下兼容性,可以同时控制新旧不同版本的设备。

2.5应急切换系统

为切实保障视频内容的传输安全,DTMB融合数字电视系统搭载了应急切换系统,在卫星信号被攻击或出现视频内容违法违规现象的时候,系统能够实现一键切换至中央一套,有效地提高了传输的安全性。

3项目主要技术创新

3.1发展思路创新

三网融合至今,随着各运营商之间业务交叉融合,互联网OTT业务异军突起,有线电视公客业务空间不断压缩。近年来,公司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在保公客发展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智能化、数据专线以及系统集成等集团客户业务。本项目顺应公司改革调整趋势,将数字电视技术与集团客户业务发展深度融合,以市场化的思路引导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做到有的放矢、灵活调整。

3.2技术融合创新

DTMB融合数字电视系统的核心技术应用包括卫星接收系统、数字电视复用技术、IP组播技术、高清编码技术以及DTMB传输技术。系统的建设没有应用新技术,而是为应对当前发展环境,在面对新型业务需求的情况下,快速全面地调动优势技术资源,将卫星、数字电视、网络传输以及DTMB等技术灵活应用到业务发展中,为市场和客户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了技术手段在业务层面的融合创新。

3.3业务拓展创新

集客市场业务竞争异常激烈,各运营商之间打价格战,不断策反对方用户。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保用户、保收益及保增长不能完全依赖革命性的技术应用。该系统贴近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一体化服务,在市场实践中体现出极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将数字电视收视费业务发展成系统集成类业务,承建客户卫星系统、数字电视前端平台、网络传输系统以及机房工程建设,并持续提供维保服务,实现了项目的深耕细作,在提升收益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用户粘合度。

4结语

DTMB融合数字电视系统具有极好的可扩展性。一方面,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对频点资源和带宽资源等均作了适当的预留,可随时插播城市宣传、消防宣传及旅游介绍等视频内容,提供面向社会的公共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充分考虑安全播出的重要作用,系统增加了一键切换功能,在紧急情况下可迅速将所有节目切换至中央一套,确保了视频内容的传输安全。

参考文献:

[1]邓素兰.DTMB信道调制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2]冯振.IP组播技术及其应用[J/OL].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16-05-11].

[3]侯勇,赵巍,吐尔根·依布拉音.视频编码标准H.264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其应用前景[J].中国科技信息,2005(10):48.

[4]潘莹.DVB-C系统的复用技术[J].中国有线电视,2009(3):250-254.

传输系统范文篇9

关键词:广播电视;传输;维护

广播电视节目的优质传输,最终目的是要带给观众精神上和视觉上的双重享受,因此广播电视节目的技术质量就相当于是每个电视台的生命线,制作出高技术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固然不易,但是如果节目的传输质量不高,再好的节目也会大打折扣,严重影响节目的收看效果。以下从广播电视传输系统的日常维护与SDH设备的维护两方面阐述如何加强广播电视信息传输方面的管理。

一、传输系统的日常维护措施

1.1传输设备日常维护的特点

1.1.1先导性

宜防微杜渐,毋亡羊补牢。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

1.1.2在线安全性

传输设备都是在线设备,而各电视台的播出时间越来越长,很少有维修、维护时间。这就要求在日常维护、维修前要做好周详的计划,考虑好应急措施,这样才能对在线设备进行维护,以确保安全传输。

1.1.3群众性

调动每一个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群策群力,提高预防意识,补漏拾遗。

1.1.4平凡性

日常的技术维护工作无名无利,琐碎、繁杂,往往感到麻烦、生厌,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把个人名利置之度外,默默无闻地做好日常技术维护工作,细微之处见精神,平凡小事寓于伟大精神。

1.2加强日常技术维护,以确保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

日常管理中,要坚持开好每周一次部门安全传输例会,对上一周安全传输情况通报及点评,其中对故障处理的方式进行详细的点评及总结,不断改进应急预案。同时,为确保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各部门要制定技术维护检修规程,并提出要求如下:

a)维护检修工作实行日常值班巡检与定期专业检修维护相结合的方式。

b)技术维护人员应熟练掌握系统框图及信号流程,遇到问题能迅速查出故障点,进行维护检修。

c)在检修中如需要调整设备,改动线路,应由分管同志仔细确认,并做好详细记录。

d)维护检修完毕在机房工作日志上做好详细记录。

e)机房维护检修工作实行日巡检、周检、月检、季检、年检制度。

f)每逢节假日或重大播出时间,需提前做好系统和设备的维护检修,确保系统和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g)检修配电机柜等电源时,一定要至少两个人配合进行,确保人身设备安全。

机房根据其工作特点制定有关专门的维护检修规程,都有具体的日巡检、周检、月检、季检、年检内容。按照维护检修规程,机房认真做好传输系统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及系统指标的测试,及时掌握系统信号通道情况,确保通道指标在规定范围内,使系统运行在最佳状态,以确保传输质量。不断总结完善数字传输的维护检修规程、应急防范措施,从而加强维护检修工作的条理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1.3完善的设备维护工作是安全传输和高质量技术指标的保障

在日常使用中,要遵循科学规律,对传输系统进行维护,力争把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环境,以及各种设备的技术要求,制定了详细的设备维护计划。对在用设备采取定期清理维护的措施,制定了各种相关设备运行状态、时间、维护情况的一览表,使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一目了然。

为了确保传输质量,传输系统要注重技术改造工作。随着电视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设备不断涌现,其技术指标随之不断提高。要定期对传输系统进行测试,认真分析测试结果,同时做好老系统和新系统的维护工作。目前多数广播电视台设备持续24h不间断运行,使用模拟和数字设备,其中设备都采用主备波道自动切换的方法,对正在传输的系统进行维护,同时还配合其他技术部门进行系统各项技术指标测试,通过逐级检查,对通路内影响指标的老化、劣化的设备进行更换,确保系统整体技术指标始终符合国家标准。并对相关测试文档进行存档备案,以利于日后对比工作,将替换下的设备、板卡及时送修,为安全传输和高质量技术指标提供了保障。

二、SDH设备的维护

SDH光同步数字传输设备是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特别是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具有规范的接口,灵活的复用方式,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维护,很强的兼容性,而普遍应用于高速、大容量的光纤通信系统中。SDH设备的维护可以分为例行维护和故障处理两部分,以下重点介绍故障处理的维护方法。

SDH设备的维护可以分为两类:在网管中心使用网管计算机的网络维护和传输机房内的设备维护(网元维护)。

2.1网元维护人员的故障分析方法

网元维护人员故障分析的基础是设备告警指示灯反馈上来的告警信息,由于设备和单板反馈上来的信息较少,分析、定位告警的难度相对来说较大,因此要牢记各告警灯闪烁所代表的含义,在日常维护中要时刻关注告警灯的闪烁情况。

首先从整体上观察设备是否有高级别(危急和主要)告警,这一步可观察机柜顶的告警指示灯。不过注意,只通过机柜顶的告警指示灯,可能会漏过设备的次要告警(次要告警机柜项指示灯不亮),而次要告警往往预示着本端设备的故障隐患,或对端设备存在看故障,这时还需要通过观察各单板告警灯的闪烁情况,以分析、定位故障点。

在设备故障时,往往是设备的很多单板都是红灯闪烁,这时为避免混乱,分析的原则是:先分析线路板,再分析支路板;先分析告警级别高的单板,再分析告警级别低的单板。

2.2网络维护人员的故障分析方法

用网管计算机对设备进行监控,可以看到很多细节性的信息,包括告警和性能,并能对全网络有一个整体的观察。这对于告警分析、定位是极有利的。但又面临告警、性能信息太多,无从着手分析的局面。对于这一点还要遵循前面讲过的分析原则:先观察分析高速部分(线路单元),再分析低速部分(支路单元);先分析高级别告警,再分析低级别告警。因为设备出现故障时往往会出现大量的告警、性能事件,但只有其中几个告警是基本告警,与故障息息相关,可通过这些基本告警直接定位出故障点。还有一些告警是由这些基本告警衍生出来的,不能通过它们定位出故障点。公务员之家

2.3常用的故障处理方法

通过单板告警指示灯的状态,或从网管计算机上观察到的告警信息,再结合告警信号流程图,就可大致定位出故障点。这时就可采用具体的方法来精确定位和排除故障。常用的故障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

2.3.1目环

对SDH传输设备而言,维护设备最常用的一个手段就是自环。设备的自环有多种。设备外自环:检查对站端及光纤链路是否有故障。设备内自环:检查设备内部是否有故障。设备内自环又可分为:线路板自环;支路板自环;设备自环,分别检查各自的单元是否有故障。通过设备各种不同的自环,就可层层分离出故障点来,从而排除故障。不过自环时须注意:不要使接收过载,有时须用衰减器。

2.3.2替换法

“替换法”也是一种常用的SDH设备故障处理方法。“替换法”就是使用一个工作正常的物件替换一个怀疑工作不正常的物件,从而达到定位故障、排除故障的目的。这里的物件,可以是一段线缆、一个设备、一块单板、一块模块或一个芯片。“替换法”适用于排除传输外部设备的问题,如光纤、中继电缆、交换机、供电设备等,或故障定位到单站后,用于排除单站内单板或模块的问题。

2.3.3仪表测试法

“仪表测试法”指采用各种仪表(如误码仪、万用表、光功率计、OTDR等)检查传输故障。

三、结论

安全传输不是单纯的技术工作,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考虑传输工作不仅要考虑技术因素,而且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节目制作、存储、播出和传输的安全管理体系,最终安全优质地传送到广大观众的屏幕上,在这些方面还有大量工作亟待完成。

参考文献

传输系统范文篇10

本论述以某高速公路的一段通信传输系统作为设计的具体案例。项目全程55000m,在设计通信系统时共包含6个通信站,其中5个无人值守站以及一个通信中心。

2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传输网络的设计分析

2.1常用网络技术简介。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异步传输模式和IP、光纤以及图像编码技术对于网络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这些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综合业务数字网的出现。就当前情况来看,在高速公路通信中应用的网络技术有IP、ATM和SDH技术。就当前国内外整体情况来看,SDH传输系统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同时这一技术也相对比较成熟,它是在PDH的基础之上得以发展的。在我国,早期的通信系统应用的是PDH传输系统,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后来应用的几乎都是SDH系统。另外,不管是从发展前景还是应用范围以及成熟性来说,IP和SDH技术都是区域以及单一联网通信平台进行构建的一个不错选择。但是两者之间也有一定的区别。就发展方向来看,随着二者的不断发展,它们必将会统一融合。其中IPoverSDH技术的发展以及标准化就是电信技术逐渐融合的一个例子。图1是高速公路通信网层次结构示意图。图1高速公路通信网层次结构示意图就当前情况而言,考虑到交通工程的整体情况,推荐选用SDH传输网络方案,同时考虑到以后业务需求的扩展,应该选用当前最新一代的SDH传输产品,同时还要能够支持接入IP等多种业务类型。2.2传输网络系统的构成介绍。通信系统选取干线SDH传输系统以及用户接入网作为传输系统平台。干线网选取STM-4等级速率设备,相邻的干线系统接入到特定的干线网。通过光纤网用户接入网来构成基层网,在本案例当中用户接入网局端设备是光纤路单元,同时在通信站当中还配置一套光纤网络单元,通过四芯光纤接入到网络当中。在无人站将设备ONU通过光纤综合业务网进行接入,而不再应用ADM+PCM结构,这主要是由于中心通信进行ADM+OLT的配备,PCM将低速数据只能够等复为2Mbit/s,然后利用ADM向中心进行上传,而ONU不仅包含2Mbit/s高速数据接口,同时对于低速数据也能够直接接入。2.2.1数据传输。收费数据主要包含收费中心、收费站计算机以及收费车道控制器三级管理系统。其中收费中心同收费站之间是利用数据通道直接来进行相关数据的传输,通信站当中的ONU设备对于2Mbit/s数据通道接口进行相对应的供给。收费以及通信系统之间利用收费中心以及收费站的路由器进行连接,在全省收费联网的条件之下,路由器最少应该具备两个E1接口,其中一个向省拆帐中心上传,另一个向收费中心上传。另外,由于监控监测点相对比较分散,同时与通信站之间的距离比较远,而且数据量也不是很大,为此,通过标准的高速数据接口不能够进行相关内容的传输,此时应该在远端数据点进行Modem的配置,从而将相关的数据向相对比较近的通信站的ONU进行传输,然后再利用信息系统将其向监控中心通信控制器进行传送,见图2所示。2.2.2图像传输。监控系统将摄像机控制信号以及图像信号复用后占一路光纤传输,收费系统的图像则是主要来自于车道、收费亭以及广场等一些地方的摄像机,这些相关的图像信号可以在收费站当中进行对应显示,同时中心一旦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将它进行上传,然后根据自身需求来进行摄像机的选择,从而对信号进行处理。每一路图像信号都会占用一个光纤传输,相应的控制信号利用2/4WVF接口进行传输。2.2.3语音传输。在路段管理中心进行指令、业务以及紧急电话的设置,并且它也对隧道广播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这些广播语音利用传输系统向路段管理中心进行传送。通常情况下,隧道广播以及电话分机等语音在无人通信站的ONU设备上进行普通电话用户接口板的设置,然后通过传输系统到达路段管理中心的POTS板,并将它们分别接入到广播设备以及电话总机当中。

3高速公路中应用通信传输系统的相关策略分析

高速公路通信传输系统主要包含四个不同的模块,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它们的作用也存在差异,现将各个模块简要介绍如下。3.1通信传输系统统计报表模块。这一模块主要是对通信传输系统数据进行查询以及统计,然后将其呈现为报表形式向用户提供。在实际应用中通信传输系统报表由汇总数据统一生成,不同的报表数据之间具有一致性。除此之外,在系统当中通信传输系统报表并不是通过对应的数据库表方式来进行相关存储,改动了报表格式后并不需要改动数据库表格式,这样就具有比较高的灵活性,可以更好满足通信传输系统工作当中的实际需求。3.2通信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无论是汇总数据还是原始数据都应该利用传输模块向总中心进行上传,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不同之处,原始数据在后台是实时传输的,汇总数据则是定时传输的。另外,利用传输模块将总中心的管理信息向各个管理系统进行发送,出入口以及出入口值班的原始数据都是通过通信输系统直接传输给中心以及总中心,而出入口汇总数据是从中心传输给总中心。实时清分纠错数据是通过通信传输系统向总中心进行直接传输的,并且实时清分数据通过实时清分数据表来进行相关内容的纠正。原始数据上传到总中心以后,数据就已经进行了实时的清分。除此之外,对于系统汇总的数据来说,通信传输系统管理人员能够在后台进行相关内容的修改,这样就能够使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显著改善。3.3数据纠错和后台数据维护。系统报表通过通信传输系统监控员进行打印,在打印过程中,如果发现数据存在一些错误,经过站务员核对以后要对数据进行纠错处理。所谓的后台数据是指手工票款以及车辆补存应收款等。经过站务员进行核对以后在后台进行相关内容的录入。在录入后台以及纠错数据的时候也应该向总中心进行上传,从而能够方便总中心进行有效的控制以及科学的管理。3.4清分模块。对于路段进行清分工作主要是按照出口到入口站所经过的路段顺序来进行的,如果车辆从出口到路口之间存在着两条或者更多的行驶路径,这个时候系统就会按照最近距离优先来对车辆所经过的最短距离进行判定,从而根据相关的公式来进行有效的计算。路段清分收入的金额通常是根据四舍五入的原则计算到元。

4高速公路中通信传输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通过以上步骤以及方法对通信系统进行设计,当其在高速公路通信传输系统管理当中应用时,对管理工作的各项需要都能够满足,为通信传输管理系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通过有效应用不仅能够将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大幅度降低,同时也使他们的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因此,这一设计在通信传输系统管理工作的实践当中进行运用以及推广是十分必要的。

5结束语

本论述以某段通信系统的初步设计作为案例,对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传输网络设计进行了深入而详细的说明,实践证明这一设计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当今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也在逐渐加快,这也就要求高速公路通信网络的设计要同通信技术的发展步伐相一致,为此,从事这一方面设计的工作人员应该在通信网络传输系统质量以及性能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新技术,并且将其科学合理地应用到设计当中,从而推动我国通信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尚龙.基于PTN技术的吉林省某地高速公路通信系统设计[D].吉林大学,2015.

[2]王高爽.辽宁省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传输网络结构现状分析[J].北方交通,2013(12):65-67.

[3]于志刚.高速公路传输通信网络优化及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

[4]崔晗晶.高速公路通信系统SDH网络数字传输损伤在线测试的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1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