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实训十篇

时间:2023-03-27 02:44:06

职业技能实训

职业技能实训篇1

《会计职业技能实训》包括一个企业连续三个月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实训,十月份的会计业务实训是在学完初级会计后进行的,十一月份会计业务实训是在学完中级会计进行,十二月份的会计业务实训.本学期我们刚把十一月份会计业务实训完。

二、基本过程

1、审核原始凭证。具体包括a、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b、审核原始凭证的全法性;c原始凭证的合法性;d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e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f审核原始凭证的及时性。

2、编制记账凭证。基本要求有:a记账凭证各项内容必须完整,b记账凭证应该连续编号,c记账凭证的书写应清楚、规范,d记账凭证可以根据每一张原始凭证填制,e除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外,其他记账凭证必须附有原始凭证,f填制记账凭证时若发生错误,应正确更正。

3、登明细账。其中具体包括:三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式、多栏式。

4、“T”形帐汇总。这是为登帐所做的准备,它能反应这期间业务发生进有哪几个会计科目,并且能清楚的看到其借贷所发生的余额以及最后余额。

5、编制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这是对“T形帐的汇总,各科目的借贷金额最终是借方等于贷方,如果不平必须从前面的帐中找出错误。

6、登记总账。按照科目汇总表中各科目依次登帐。

7、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通过这十几天来的会计实训深刻的让体会到会计的客观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会计工作在企业的日常运转中的重要性,以及会计工作对我们会计从业人员的严格要求。总而言之,十天的实训让我对“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原始凭证,填记账凭证等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对今后的会计学习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学校能给我们这些的多的实训课,以便我们能不断地查漏补缺,这样更能帮助我们财会专业的学生学好会计这门课,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实训,我们对会计核算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强。我们这次实训是综合性训练,既是主管会计、审核、出纳,又是其他原始凭证的填制人,克服了分岗实习工作不到位的不完整、不系统现象。加深理解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三、实训目的

不过作为一名学生,最终能够很好的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并且灵活运用,不仅仅只有自己的功劳,还应该感谢不厌其烦为我们解答每一个疑难问题的老师,感谢老师对我们每一位学生的热心帮助!我想我还会珍惜在学校的每一次的学习,而这样的实训学习更是值得我去珍惜!通过实际操作,不仅使得每位学生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能够切身的体会出纳员、材料核算员、记账员等会计工作岗位的具体工作,从而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会计实训总结接下来,就是登记账簿了,如果说前一阶段的工作还是我的强项的话,这一阶段顿时让我傻了眼,不是自己不会,而是那些烦琐的工作,实在让人着急。要根据凭证一笔一笔登记不同的账簿,什么总账、明细分类账、三栏式等等一系列帐,真是着急。看着这么一厚搭凭证。。。苦的还在后边,尤其在写数字时,写错一个,都要用刀片去刮,稍微用力,纸就破了。这不仅是考验我们的耐心,更是需要我们的细心。另外,做这些帐,首先要分清哪些业务该登那些账簿,稍微疏忽,账页就报废了。还有,最后结账时要一笔一笔计算每个类型的结果,一大堆数字加加减减,真是做的头大!后来,编制会计报表就简单了许多,由于前期大量的工作,后期只要根据账簿将会计报表一一编制就行了,当然还是离不开我们的细心。

放飞的思绪“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其中的滋味”对于我而言,喜欢体验生活,可以说通过这次实训,真真切切的让我了解了什么是会计,让我对于会计最初的观点也有了本质性的改变!会计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细心+一份耐心+一份责任心=人生价值的诠释。虽说很累,但是真的希望学校能够对给学生这样实训的机会,尤其是会计专业,毕竟会计吃的是经验饭,只有多做帐,才能熟能生巧,才能游刃有余!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

职业技能实训篇2

近?啄昀锤咧霸盒7⒄寡该停?无论是学校数量还是在校生规模,都已占据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为了更好的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等文件精神,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有必要进行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实训的开发与研究。

1 存在问题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但通过调研结果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行业需求仍存在偏差。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着办学定位不准确、专业特色不明显,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等问题。专业技能实训方面,存在着实训内容单一、与岗位需求脱节,专业实训条件不能满足专业技能实训需求,达不到综合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目的,课堂、校内实训、校外基地三点一线,将理论与实践分割开来,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素质的培养三者不能有机结合,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人才到岗后适应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

教育部有关文件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训、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实训课程可单独设计,以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专业实训的目标,如何完善和规范实训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增强对岗位的适应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且紧迫的任务。实训课程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学结合,瞄准市场和岗位群需求,加强实训内容的研究,是职业教育的需要,是专业建设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高职特色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实践证明,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同时职业教育也应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以保证毕业生既能适应企业的岗位需求,又能不断适应行业的技术和知识更新。作为高等职业院校,为实现职业教育目标,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有必要开展专业实训技能研究。

2 专业实训内容构建

2.1 根据岗位对技能的需求,制定专业实训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定位于特定的职业或职业群,是为了适应特定区域、特定职业的需要而开发和实施的。因此,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明确行业、企业的具体岗位对专业学生有哪些方面的技能、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并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才能有的放矢的安排专业技能实训项目,确定专业技能实训目标。

2.2 根据专业技能实训培养目标,制定专业技能实训标准

根据专业技能实训培养目标,调整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模式,以创新特色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积极适应当前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发展需求,结合专业特点,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突出岗位需求,突出学生专业技能的可持续发展,达到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制定专业技能实训建设标准。

2.3 根据专业技能实训标准,科学合理的确定实训项目

专业技能实训内容合理与否是决定实训培养目标乃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否实现的首要因素。专业技能实训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技能课程,实训项目要服从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缩短与企业的距离,达到零距离接轨。必须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企业调研,确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职业岗位群,分析职业岗位群对技能的需求,研发综合专业实训技能项目。结合职业岗位对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构建专业技能实训内容,且考虑学生毕业后的技能可持续提高,具体的思路见图1。基于图1所示的岗位职业能力,开发实训专业实训项目。

2.4 根据确定专业实训项目需求,开发专业实训环境

研究开发实施专业技能实训的校内校外条件、要求及建设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发校企合作单位,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典型的生产企业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研发校内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为专业实训项目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和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2.5 研究科学合理的专业技能实训评价体系

建立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开放式、全过程的考核体系,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考核结果应包含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两部分。过程性考核应突出学生学习态度、参与度、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重视评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便实现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结果性考核为实训成果考评。不论过程性考核还是结果性考核,都包含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部分。

考核结果(100分)=过程性考核(80%)+结果性考核(20%)=学习学生自评×10%+小组互评×20%+教师评价×50%+工学结合成果×20%。

职业技能实训篇3

一、一体化培训课程分析与设计

短期培训业务:2016年9月,润建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送培一批新入职员工,委托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完成对该批新入职人员的低压电工作业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考取低压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证。

企业调研:学员大多是农民工学员(初中、高中毕业或初中、高中未毕业),文化基础和技能水平较薄弱。经过短期培训,入职人员完成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能上岗完成通信网络工程设施设备安装和维护的基础性工作。

一体化培训课程设计:一体化培训课程的设计,关键是将短期培训目标、岗位技能需求和职业规范(标准)结合,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设置学习情境。为此结合企业需求、低压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要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术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编写了《低压电工作业人员培训指导书》。低压电工作业人员典型工作任务:触电急救、电工安全基本技能、低压配电及电气照明、电气控制线路。

二、一体化教学的实践

1.一体化培训课程学习资源库的建立

构建《低压电工作业人员培训指导书》学习资源库,如电工作业相关书籍资料、网络学习资源(安全标志、低压电气设备原理、生产岗位技能实例)、视频课件、配线仿真软件等。培训学员根据自身的学历能力,反复观看(阅读)相关学习资源,不断学习巩固技能知识和仿真练习。学习资源库的建立可以兼顾能力不同的学员需求,同时解决了企业用工时间和培训时间安排上的冲突,学员可以根任务指引,自主完成网络学习和仿真练习,最终完成项目工作任务。

2.一体化教学过程和效果

贯彻“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理念,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结合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一体化教学方法,以培训学员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模式,是教师指导、学员独立完成操作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一体化教学过程有效调动了培训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材施教,因需学习,培训针对性较强、效率高,学员和企业培训反馈满意率高。

三、短期培训一体化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

1.培训课程的设计与改革应结合培训需求及专业特色

短期技能培训的学员每一期都不同,每个企业培训的需求和专业重点不同,因此在进行短期培训一体化课程设计和改革时不能生搬硬套,应研究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学员基本情况,培训实际场地设施设备,现有培训教材、资料等因素,综合分析研究与设计,提高短期培训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短期培训实现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是短期培训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培训教师不仅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工作,完成培训大纲、培训计划和适合短期培训需要的一体化教学教材的编写,还要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完成相应课件、视频、网络资料的制作、设计和整理,一体化教学方式方法的应用和改进,这些对培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其他能力都是很大的挑战和促进。

3.辅助教学资源的积累和更新是提高短期培训效率的重要手段

职业技能实训篇4

第二采油厂第一作业区注水变电队耿艳杰

第四期职业技能实训指导师培训班的学习已经悄然结束了。能成为实训指导师中的一份子,我感到十分荣幸。同时也感谢油公司领导及大庆油田职业技术学校领导给我提供这样一次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能力的机会。通过努力我也获得了三个荣誉称号"优秀小组"、"优秀课程"和"优秀学员".

这次学习采用了全新的模式,我们举行了开班仪式,韩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国家题库技能实训项目,建立了班委和学习小组。王永和老师教我们学习了《实训指导师人员素质模型与能力结构评估》、《健康与安全管理》、《建构主义在实训指导中的应用》、《实训指导课程设计》、《实训指导教学设计》、《实训指导教学实施》等,最后一天我们进行了模拟讲课和结业仪式。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感受很多,收获也很大,以下是我从学习和生活中对这次培训学习的心得体会。

通过实训中心王老师的课堂讲解,使我确定自己作为实训师以后的努力方向。要想在短暂的实训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学到东西,就需要跟老师和同学进行很好的沟通,加深彼此的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让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在实际应用中授课技巧的匮乏。让我真真领悟到"学无止境"这句话的涵义。而老师在专业认识中所讲的,都是课本上没有而对我们又非常实用的东西,这又给我们的实训增加了浓墨重采的一笔。我懂得了实际授课过程中,专业知识是怎样在授课当中应用与传授的。在这些过程中,我不仅知道了实训师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而且让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团队中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要善于团队合作,善于利用别人的智慧,这才是大智慧。靠单一的力量是很难完成一堂精彩的课程,在进行团队合作的时候,还要耐心听取每个成员的意见,使整个课堂更加完美。通过努力我们小组获得了"优秀小组"的称号,每位组员都捧着证书跟我这个组长分享这份快乐。

这次实训带给我太多的感触,人非生而知之,虽然我现在的授课经验还很欠缺,但是我知道要学什么,除了专业知识、授课技巧,也懂得语言表达和非语言表达,沟通方式及作为授课教师衣着、礼节等方面的内容,还让我拥有了一次又一次分享的锻炼机会,这是也是实训最大的收获。从最初的死板教学,略带生涩的传授方式,到现在可以开发完整课程,能够提高授课技巧,这都与这次学习是分不开的。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实训机会。

职业技能实训篇5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ses the way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training highly skilled personnel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by doing" and "doing by learning". The skills training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reflect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running school: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ffect of skills training and reform the idea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关键词:技能实训;高职;数控技术

Key words: skills training;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NC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1-0031-02

0引言

高职院校的技能实训是学生实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将来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的有力保障,是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必备条件,也是体现高职教育工学相结合办学特色的有效手段。技能实训在整个高职教育体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对于数控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讲,实施技能实训也是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经过多年深入数控技术专业机床电气技能实训的基础上,探索如何有效提升高职数控技术专业学生技能实训效果。

1教学思想设计

遵循“行在先,知在后,知行相资”的规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强调“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题、以素质为基础、以任务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等要素,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根据实训目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机床电气技能实训中的“电气控制柜布局的设计、安装”;“电路图的设计、连接和调试”;根据电机的正反转、交通灯系统、高铁轨枕预应力张拉控制系统的等不同项目要求,实现“PLC系统控制的设计及程序编制任务”。最终提交一份技能实训总结报告,包含实训进度表、实训内容、小组总结和个人总结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训能力。

学生在理论课堂上已经学习了与技能实训相关的各元器件的结构、功能、原理,但并未对其实施拆解,直观性不强,所以在实训前,先让学生进行各元器件的拆解,使学生先直观了解其结构、功能、原理及工作过程。再采用学生讨论与教师分析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深入掌握其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之后根据其实验目的让学生绘制电路图并实现其硬件连接。最后根据系统控制要求编制对的应控制程序并上传到PLC内,完成系统搭建与调试,实现系统自动化模拟控制,在完成要求功能基础上编写使用说明书与总结报告,最终完成技能实训。

2确定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根据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对设备的安装、调试、使用和维护等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结合本次技能实训内容及特点,确定以下技能实训目标:

能力目标:能在实践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能熟练使用斜口钳、剥皮钳、压线钳、电钻、钢锯、打号机等工具和正确使用可编程控制器,能够按行业标准,正确完成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安装、调试。

知识目标:理解机床电气控制在机床中的作用,了解在技能实训过程中使用的各元器件及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功能、原理及工作过程。

素质目标:加强学生在生产实际中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安全生产的意识,培养认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通过此次技能实训的实施,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动手、接触实际的机会,进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使学生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对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高的要求。对此我们也确定了技能实训的重点内容为电气控制柜的设计、安装、调试及使用方法。难点为过程控制、PLC系统控制的设计和相关程序的编制。

3教学准备

依据机床电气技能实训的教学任务,做好以下教学准备工作:

教学情境:以加强学生的团队意识为目的,将学生分组,每组4-5人。同时选定一名组长,再由组长分别指派相应的设计员、接线员、材料管理员及秘书各一名,实现统一部署,协调工作。

教学设备:每组分发电气控制柜一个、欧姆龙CP1E可编程控制器一台、交流接触器2个、热继电器一个、时间继电器2个、空气开关3个、标准35mm线槽2根、35mm导轨一根、1平方导线红、黑、黄各一捆、线号管若干、万能表一个、工具箱一套及所需的各电器元件。如图1、图2所示。

教学环境:本次技能实训在多媒体机床电气实验室展开,实验室配有机床电气实验台5台,可同时围坐5-7人,展开相关讨论及操作,同时配有FANUC数控车床、铣床及相关实验台各3台,如图3所示。

教学资料:教研室针对本次技能实训编写了技能实训指导书作为教学过程的指导,以机床电气电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机床的操作说明书、连接说明书、维修说明书、欧姆龙CP1E、欧姆龙CP1H指令参考手册、CPU操作手册、可编程控制器视频教学录像等内容作为教学过程的参考资料,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综合实验台为依托,结合现有机床电气控制系统深入学习,深刻体会机床电气控制在数控机床的作用。

4教学过程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没有师生的交往互动,就不存在真正意义的教学。因此本次教学过程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横向教学过程;以告知任务、引导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总结分析任务为纵向教学过程。具体流程如图5所示。

5教学过程分析

5.1 横向教学过程分析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在于告知学生学习的目的,有目的学习往往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为此基于本次技能实训的综合实验任务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机床电气控制在数控机床中的作用及怎样实现与机床系统之间信息传递?②机床电气控制的电路设计准则及注意事项有哪些?③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原理、作用及使用方法有哪些?分析问题:讨论分析问题就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能够很快进入角色,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应该怎去学习,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实训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最终每个人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到一份自己的答案。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对实训内容进行了预习、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深入的去理解了,另一方使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感到轻松。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是一个归纳总结的过程。教师将学生在讨论阶段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内容加以总结、提炼,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教师在学生提交讨论结果后,经过归纳总结,告知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哪些知识点讨论的比较好,哪些知识点没有讨论到,哪些知识点讨论的结果是不科学的,同时帮助学生总结其原因,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养成这种勇于探讨分析问题的精神。最终通过教师系统的讲解、分析、总结后将标准的答案公布于学生,使学生与之对比,完成教学任务。

5.2 纵向教学过程分析告知任务:说明本次技能实训的教学任务,提出教学目标。引导任务与分析任务:由数控机床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引入数控机床电气控制并说明其作用及重要性,完成任务引导工作。通过对此次技能实训各任务设计的目的、要点、步骤以及在技能实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相关问题的分析,完成对任务的分析工作。实现对学生自我学习的引导作用。完成任务:教师提出任务后,说明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如操作过程的协调性、安全性、分工合理性,并提出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准则、绘图标准等要求,让学生按要求完成技能实训任务。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能够深入理解机床电气各元器件的结构、功能、原理、工作过程及相互之间的连接方式等,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动手能力,为以后工作积累了经验。总结分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能够结合完成好的电气控制柜实物和电路原理图,说出三大综合实验的原理、目的、意义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并独立完成一份包含团队构成及分工、实训进度计划表、实训内容、个人总结及小组总结的技能实训总结报告,要求内容详细、格式统一。同时采用小组内自评和组间互评的方式,结合教师对学生在技能实训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等作为评价本次技能实训学生的综合成绩,实现完成分析总结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在技能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剖析,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实训中的元器件、结构框图、电路原理图等有机结合,进行分析讲解,实现实践验证理论这一过程。这样通过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这一方法,积极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以致用。

6教学成果

技能实训任务完成效果如图6、图7、图8所示。机床电气技能实训是实现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生产实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一过程,使学生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体现出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的意义。

7结束语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因此本文以机床电气技能实训为依托,探讨了怎样上好高职院校的技能实训课程,强调要在技能实训过程中采取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以工学结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职业技能、增强自身职业综合素质、巩固所学的知识,实现理论、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因此提升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实训是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实现学校把学生请得进来,送得出去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段渝波.有效提升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7.32-34.

[2]王振洪.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与人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75-77.

[3]乔孟涛,焦昆,陈靖.基于文化视角的职业伦理教育模式的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67-69.

职业技能实训篇6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职业素养;技能;实训;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重视学生计算机应用专业素养培养和技能实训,帮助他们顺利地走向工作岗位。

一、进行校企合作平台建设,培养职业素养和技能

在学校的指导下,计算机信息应用专业与企业开展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并和其中两家企业建立了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定向培养合作,为教师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和学生开展校外实训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根据企业的生产任务实际情况,学生分期分批地在教师的带领下深入企业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中,要求企业对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并记录考核,要求指导教师上门给予具体的专业指导,培养学生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企业对此感到满意,学生对此感到满意,教师也对此感到满意。因此,开展以训练为主要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合作多赢的举措。

二、进行师资团队建设,引领专业素养培养与技能实训教学工作

教师是开展职业教育素养与技能教学的关键。计算机信息应用专业的专任教师队伍现有二十余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十余人。这些教师不仅科研能力强,还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计算机信息应用专业的部分毕业生,现已在就业岗位上进行系统开发和维护。

三、广泛进行社会调研,为专业素养培养和技能实训奠定基础

目前,人才培养理念深入人心,教师在专业教育和生涯设计中应向学生灌输创新创业的理念,通过影视媒体、企业体验、毕业回访等各种途径向学生宣传计算机信息技术类专业是学什么的,将来是干什么的,应当怎样规划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一些来自计算机企业并担任班主任的专业教师,发挥自身双师资质的特长,与家长进行创新创业培养理念的沟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进一步树立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使其贴近社会,了解专业,学校连续两年组织了暑期学生的专业社会调查。通过此次活动,学生明确了专业的性质和今后的人生发展方向,为开展职业素养与技能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进行项目驱动教学改革,撬动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实训发展

在教师和学生参与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充分挖掘教学管理、企业管理中的信息管理因素,引导学生开展各类项目的开发与实施,积极进行研究型教学改革。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大力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并将这些教改与科研项目引入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课程的教学与创新创业实践中。为了更大程度地整合利用现有的资源,将学校的就业指导站列为计算机应用类专业课程教学的现场教学点,开展现场教学课,目的是利用就业指导站进行各个企业的岗位介绍、产品介绍。部分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行业或企业提出了初步的信息系统功能框架和业务流程,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具体的指导和纠正,这种现场教学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在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在计算机实训环节上强调项目引入到教学环节,创新与企业合作的机制,企业专家兼职实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服务,并从项目中发掘竞赛课题,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在课堂教学手段上,计算机应用专业学生能够在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营造的职场氛围中认知计算机应用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和技能要求。这样不仅能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而且还能有效解决中职校生编程能力弱的问题,体现教学的特色。

五、拓宽人才培养口径,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

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类专业职业素养与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在专业设置上、课程教学计划安排上要循序渐进。首先,按照认知性、摹习性、操练性和仿真性的培养过程,由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入手,先临摹简单的原型信息系统;其次,强调实际项目的训练;最后,通过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实战化项目训练模式,在计算机课程综合实践和毕业综合实践中体现教学效果。

六、结束语

总之,在计算机课程内容设置上要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适当增加管理类课程,包括会计类、物流类课程,让学生考取管理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充分体现学科交叉的特点与优势,使他们成为既懂计算机、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样,既拓宽了就业面,又满足了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作者:肖爽 单位:黑龙江省巴彦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晓.课程的解构与重构——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2]战德臣.计算机实用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职业技能实训篇7

关键词:电子 实训 模拟

笔者学校根据2009年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教学大纲”,参照有关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结合笔者学校作为技师学院的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开展专项教改课题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电子技能实训作为教改的重点及突破点,原因在于电子技能实训改革最能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针对当前职业院校电子技能实训的现状,在教改实验中,笔者学校不仅依靠有较高教研水平和丰富教学经验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而且引入电子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保证了教改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使课程真正贴近生产实际,体现电子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

一、职业院校电子技能实训教学的现状

《电子技能实训》课程不仅是电子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相关的机电、数控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当前在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内容滞后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许多职业院校的电子技能实训的教学内容仍然沿用20世纪末的教材,已远远脱离了当前电子行业、企业的现状。许多毕业生反映,就业后才发现在校所学的电子专业的理论与技能在岗位上“无用武之地”,用人单位也抱怨现在的毕业生无法在第一时间熟练掌握相关岗位操作技能。

2.教学模式僵化

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就是改革僵化的传统教学模式,但当前的许多职业院校电子技能实训教学很大程度上仍然局限于“传统的理论讲授+实训操作”的模式,这使许多学生慢慢丧失了对电子技能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3.教师业务能力亟待提高

许多电子专业教师从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至学校任教,他们的理论水平远远高于操作技能。这就导致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重理论、轻实训。此外,许多教师在大学掌握的电子技术理论有许多已不能跟上企业岗位的需要,这也让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没有实际的用处,使得学校的实训教学失去了应有的针对性。

二、职业院校电子技能实训教学的改进措施

1.更新教学内容,贴近电子技术教的新发展

职业院校电子技能实训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更新教材,在教学内容中增加电子技术更新与产业升级带来的电子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把握好基础知识与新技术的衔接及知识的延伸,适应新产业、新工种、新岗位的需求。例如,增加节约用电、新型电光源、贴片元件、变频器、传感器等新技术、新器件的实际应用。实训内容从以分立元件电路为主,转到以集成电路为主;从以内部电路为主,转到以电路外部特性和芯片应用为主;从以模拟电路为主,转到模拟与数字电路比例协调、相互兼顾。缩短学校与企业的距离,使学校的电子专业的毕业生在第一时间内熟练掌握相关岗位操作技能。

2.改进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电子技能实训模式片面强调教学体系的完整性、严密性,以理论讲述为主的模式,内容有限、缺乏形象,不易表达职业教育中的过程性、操作性内容,使学生感到枯燥、难以理解,学习兴趣不高。为此,笔者学校在电子技能实训改革中大胆引入模拟仿真实训,充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动画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技术手段,体现技能训练的操作性、过程性、情景性。其中三维动画可展示元器件的外形全貌与内部结构;媒体映像技术可实现电路原理图与实物图的相互对照;计算机仿真技术可模拟仪器仪表的实际使用以及实验实训的操作步骤,可对线路进行虚拟连接、故障判断与检测。因此,在职业院校电子技能实训中引入模拟仿真实训,贴近工作岗位,营造工作任务仿真场景,模拟实际工作过程与步骤,从而缩短学生的实际动手过程,提高实践技能培养的效率与效果,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特色。

职业技能实训篇8

【关键词】技能大赛 专业课程 实训 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0019-02

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特色部分,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特点尤为突出,专业中的课程实训环节更是实践教学研究的重点。除了常规的“校内实训超市+软件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模式,将技能大赛引入专业课程进行实践项目教学活动是我们正在研究和探索的课题,这是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因此,进一步探讨技能大赛如何准确引入专业课程,以及如何以技能大赛为契机提高课程实践教学水平,是摆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育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技能大赛为高职专业课程实训教学创造了条件

(一)技能大赛为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提供了综合性实训项目

技能大赛既可以作为一项比赛项目又可以作为一项课程综合实训项目,因为技能大赛是按照比赛的性质开展,学生通过比赛分出胜负并获得一定的奖励,它同时又可作为一项实训教学的综合性实训项目,教师通过一个完整的综合性项目来检阅学生对整门课程学习的掌握程度,用技能大赛带动实训更能体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技能大赛为专业课程实训教学提供了专项实训项目

大赛项目按照流程可分为赛前准备、赛中实施、赛后总结三个阶段,在这三个不同的阶段中可按照课程的教学内容拆分出对应的专项实训项目,每个阶段有各自不同的专项实训目标和要求,把各阶段的工作规范化、流程化地开展起来,这既是大赛的工作项目又是实训教学项目,大赛筹备到何阶段,教学内容同时进行,在教学之中即完成了训练也完成了技能大赛的组织实施工作。

(三)技能大赛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技能大赛既是竞赛考场又是课程实训教学环节,学生想要在考场中取得成绩,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这就促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技能大赛的同时努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学生无形中激发了对课程学习的极大兴趣和对参与大赛的高度热情,便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

二、将技能大赛引入高职专业课程实训教学的方法

(一)总体思路

技能大赛成为专业课程的实训手段之一,其源于技能大赛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竞赛项目,是分项分阶段展开的。它完全可作为一个融合了门店开发设计工作、门店经营管理工作的综合项目来进行。总体思路是:以连锁经营技能大赛作为一个课程综合实训项目,项目目标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技能大赛的筹备、组织实施、评估反馈工作,顺利推进技能大赛分项项目的开展。按照大赛推进的步骤和程序,分别在相应的程序和步骤中设立对应的实训项目。在实训项目训练的同时,完成技能大赛的各项工作。

(二)具体做法

第一,将大赛项目融入常规教学,即将技能大赛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反映到教学过程中去。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及技能大赛的特点制定符合实际的实训方案、技能大赛方案,对两者作优化组合,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增删、组合。采用链式项目教学法把大赛项目内容融入平时常规教学。但有两点要注意:一是课程整体设计的前后呼应,即能够实现课程与技能大赛常规教学工作的合理有序衔接。二是将技能大赛的工作项目拆散进行序列化、规范化,使之适应实训教学的规范和要求。

第二,教学前期首先对学生进行分组,把综合实训项目即技能大赛的要求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们按大赛要求进行比赛方案调研和设计,在“做中学”“学中做”,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在课堂中搭建一个学生参与的平台,以大赛为引导,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定,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又能检验教师的教学成果。

第三,大赛项目按照流程分为赛前准备、赛中实施、赛后总结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各自的分项实训任务,把分项实训任务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实训项目,通过技能大赛展现出来。

下面以连锁门店开发与设计课程为例讲述“连锁经营技能大赛”与实训教学结合的设计框架:把“连锁经营技能大赛”这个综合实训项目展现给学生,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知识点和实训课时需要分解成多个可独立操作的子任务,这些子任务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渐变化提高,前面的任务是后面任务的准备,一环扣一环,最后完成总任务。表1是连锁经营技能大赛项目流程表。

三、将技能大赛引入高职专业课程实训教学的启示

技能大赛是个平台,大赛过后,将促使我们更加深入思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大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实训方式的改革、课程模式的更新、育人理念的确立等诸多方面的引领作用。开展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实践性教学的开展,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但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开展技能大赛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要让学生明白技能大赛的最终目的不是简单的为比赛而比赛,为实训而实训,而是通过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如社会调研能力、文案设计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

第二,加强对技能大赛项目的研究和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技能大赛既是比赛又是实训教学检验的成果,应按两种方式进行评价。一是技能大赛比赛成绩的评价。这个评价制订时要合理及慎重,名次的奖励要讲究合理分配,因为参与者都是通过不同程度的努力来参赛,那么比赛的结果自然也有高、低之分。同时,鼓励比赛中的拔尖选手通过技能大赛脱颖而出,成为更高级别的高技能人才,对他们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工作能力及职业品质加以肯定,比如在比赛中发现一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特别好,策划能力强,应促进学生向适应职业需要的方向去努力。另外,对于比赛评委队伍的建设也很重要,由校内专家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比较合理。二是实训教学成果的评价。按照评价的性质,评价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分项目实训中是否按实训标准操作进行评价,这个过程是规范的。形成性评价是指学生在实训中,完成了一个子项目后,针对形成的劳动成果所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基本反映学生这一次的实训情况,但是不能对学生作出最终的评价和定论,因为只通过一个项目,不能反映学生的全部能力。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整个实训的环节最终给出一个定性的评价,是优秀,是良好,还是不及格。在实训的教学实践中,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互结合。这三类评价可以通过相应的评价表进行打分,评价项目应该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作品成绩、团队协作、创新意识、实训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评价的主体由学生个体+教师组合而成,两者按一定的比例得出最终的实训教学成绩。

第三,技能大赛作为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还不能完全代替课程实训。我们要明白技能大赛是为课程的实训教学创造了条件,它是一个实践教学的平台,因为它与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还有一定的差别,学校应该利用好技能大赛的平台,切实加强和企业(行业)的联系,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努力把课堂、实训基地建在企业中,做到实践教学真正与企业工作岗位挂钩。

第四,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加快“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对技能大赛的指导和教学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技能大赛既锻炼了教师队伍,也反映了师资队伍的不足。从技能大赛过程显示,我们的专任老师中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有一定的实践技能的人数很少,师资力量单薄,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能力提高迫在眉睫。应以技能大赛为契机,引领专业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力争成为技术能手和技能名师。首先,选派教师参加专业理论知识培训班,如国培班,同时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熟悉企业的经营管理流程、门店开发手段。只有教师整体水平提高后,才可能使学生学到更多有用和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技能大赛中获得好成绩。其次,加强对教师的大赛指导培训,通过培训使老师掌握技能大赛组织实施的方法,从而更好地推动技能大赛的开展。再次,鼓励专任教师加强“双师”技能的提高,比如考取一些行业(企业)的专业技能证书。

【参考文献】

[1]张文健.技能大赛后的课程改革[J].机械职业考育,2011(7)

[2]司首婧,张显国.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衔接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2)

[3]于广杰.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与实训教学平台建设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8)

职业技能实训篇9

摘要:本文根据现场培训的特点、课型、方式方法以及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概述,结合企业发展方向和生产实际的需要,以及工人职业技能素质提高的要求,创新培训方法,探索大力提升职工职业技能水平的新路子。

关键词 :现场培训 实践教学

现场教学(培训)法越来越受培训职工的欢迎,深受送培单位的好评。现场教学(培训)法,不仅使职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得到提高,还是一种创新,是对传统培训法的突破,讲授理论与技能实际操作交替进行,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使学员们尽快掌握职业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

一、现场教学的特点

现场教学是培训教师带领学员到生产实际现场,边讲边做的一种教学模式。现场培训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的,弥补缺乏感性认识的不足。但是,各个工种的“现场”一般不是为教学准备的,只能在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灵活地进行教学活动。

二、现场教学的类型

根据不同工种的教学要求及教学活动的特点,现场培训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生产性的现场教学

这是结合职业技术特点及其要求而组织的学员到油矿、生产大队的生产劳动现场,对培训工种生产劳动进行深刻了解和研究,向正在工作的师傅学习,并参与一定的生产劳动,一般时间较长,培训内容要与单位生产同步。

2.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现场教学

本工种理论与实际结合,现场边看边学。这样,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了解生产实际中的应用。时间不会长,有助于学员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以利掌握。

3.边看边学边做的现场教学

形式灵活多样,根据培训需要有目的地组织学员到有生产现场进行了解、学习和实际操作,加深学员的感性认识,切实做到培训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时间虽短,但印象深刻。

三、现场教学的几种方法

1.学员学习新版本、新内容的现场教学(培训)

一般是在学习新的版本之前,教师带领学员到生产现场去观看,去了解。在学员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教师深入浅出、循序渐进讲授新内容,这样就便于学员理解新概念,掌握新的理论、新的工艺。

2.现场教学有利于学员巩固知识和加深知识的理解

学员初步了解新知识以后,就组织他们去生产现场作进一步调查、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了解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解决疑难问题,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巩固所学知识。

3.现场教学能帮助学员尽快掌握生产劳动技能

在学员初步了解生产工艺和生产劳动技能之后,到生产一线参与一些实际生产劳动技能操作,能使学员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实际操作。

四、现场教学应用的需要注意问题

1.现场培训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目标明确,针对性强

我们处在科技高速发展和信息高速传递的时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大量涌现,生产技术不断更新,要求职工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观念和掌握新技能。现场教学(培训)法能有效地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使工人师傅们尽快成为合格的相应级别的员工。

2.树立既重知识又重技能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给学员死板硬套地灌输新知识,至于学员是懂不懂?会不会?理解不理解?全然不顾。培训得效果在理论和实操考试之后才晓得,较难判断,实际操作能力如何,能不能胜任工作,事实上工人实际操作技能提高慢,较快的把知识遗忘,而实操技能一旦获得不易忘掉。因此走出一条知识理论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既重知识又重技能提高的培训路子是非常必要的。

3.抓住实践教学的四个关键点

现场技能教学(培训)是我们中心树立的培训理念。面向送培单位,面向生产一线,面向岗位员工,采取灵活多样的现场培训形式,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生产。

(1)做好前期调研。这一过程是深入调查研究的过程,要充分了解送培单位想培训什么,有什么层次的人参加,现场的设备、要准备的工具和物品等,还需要解决那些问题,工人的实际职业技能水平,做到心中有数,为现场培训做好基础性工作。

(2)结合生产实际设计教培方案。培训的学员要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解决问题,提高技能水平,完成工作任务,就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受训员工的单位工作性质及工种情况,确定他们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基本技能,然后再与送培训单位商讨,确定培训要达到的目标(3)激励学员充分参与教学过程。培训成功的关键在于课程的实施。

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便是再详细的调研,再具体的课程设计,那么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价值的。让学员全员参与,动脑动手,有效地调动学员的培训积极性,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以达到要培训的目标。

职业技能实训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087-01

高职会计学专业由于其专业可操作性强,具有明显的职业技术特点,具有很好的代表性。接下来,笔者将从自身实践经验入手,阐述新时期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目标,探讨高职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途径。

一、新时期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1.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的高等教育特征。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其会计学专业教育具有与其他职业教育不同的“高技能性”、“高技术性”,也就是说,在应用型人才中属于较高层次。既然属于高等教育,必须体现与之相适应的特点,培养的会计人才除了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与职业能力,还应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只有这样,高职教育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才能称之为高级应用型人才,且竞争力超过中职和社会机构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

2.高职教育会计学专业的实用性特征。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应具备明显的中间型人才特点,实用性非常强。一方面,可直接在企业担任会计工作,达到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技能要求;另一方面,应具备转化高级会计从业人员劳动成果的能力。

3.高职会计学专业教育具有强烈的就业导向。高职会计专业人才主要在各类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从事基层会计工作或基层管理,比社会培训机构培养的人才更全面,知识更系统,发展潜力更大。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从就业端倒推进行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方法的设计。会计学专业教育的就业导向特征十分明显,多数学生通过在校的会计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训、工作实习,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实际操作能力较强,在就业市场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4.高职会计学专业教育具有明显的职业化特征。在高职会计学专业教学目标中,学生毕业前取得会计职业资格证与会计行业从业资格证,是衡量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检验高职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成果,另一方面也是从事会计职业的客观要求。一般来说,从高职会计学专业毕业后,学生大多要从会计员和助理会计师做起,而“双证”正是会计相关岗位从业的硬性条件。在这种职业化的导向下,帮助学生具备通过“双证”考试的相关技巧也成为高职会计学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社会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的要求

1.手工账处理能力。即手工处理会计账务的相关能力,其实质是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逻辑判断能力及基本账务处理能力。高职会计学专业教育要培训学生的手工账处理能力,一方面,要进行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所有者权益等六大要素核算训练,通过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相关账务处理技巧和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实务训练,通过会计模拟实验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掌握手工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结账、试算平衡、凭证装订、归档、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基本核算方法。

2.电算化会计能力。电脑的大量普及,特别是财务软件的广泛应用,使电算化会计成为会计行业的基本形式。对于高职会计学专业学生而言,培养电算化会计能力,就必须熟练运用电脑,了解和掌握常用的财务软件,特别是能够在财务软件和ERP等平台上进行证、账、表的处理,完成从手工账处理到电脑账处理的平衡过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3.纳税申报与银行结算能力。在会计相关法律的约束下,现代企业的资金来往基本上通过银行账户进行,现金业务比较少。高职会计学毕业生要胜任会计岗位,自然而然地要具备银行结算等相关业务处理能力。一方面,要学习税法相关知识,掌握现实工作中需要用到的税法基本制度和企业涉及的税收实体、征管等知识;另一方面,要熟悉银行结算的业务特点,能够及时按照要求,通过银行办理缴费、纳税、业务资金来往等业务,维护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秩序。

4.成本核算能力。成本核算在每一个企业单位都是极为重要的会计管理业务,在生产型企业中尤其如此,它要求会计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对生产成本进行核算。即使是在非生产型企业,组织运营成本的核算依然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高职生从事会计相关职业,要看得懂成本核算类的报表,能进行基础性工作,了解成本核算方法,必须具备一定的成本核算能力,这就要求高职生在校期间,能通过模拟操作训练巩固所学的成本核算相关理论知识,以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5.财务预算与财务分析能力。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要具备运用财务专业软件执行与控制预算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对财务数据等资料进行基本的评价与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建议。

三、高职会计学专业职业技能培养途径

1.科学设置专业课程,改革评价体系。根据社会用人单位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要求,科学设置高职院校会计学专业课程,这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从整体上来看,职业技能课部分是培养职业技能的关键与核心,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法、成本会计等一系列必不可少的课程,重点是通过职业技能课的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及岗位职业能力。因此,应从培养目标入手,改革评价体系,从重课程学习评价转变为重动手实践能力评价,以更加职业化的要求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树立课程教育的职业化导向。

2.丰富实践型教材,加强实践教学。学习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就是要胜任会计职业岗位,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应用。因此,要在理论课学习的同时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等模式开发更有实用性与针对性的教材。特别是要了解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和国家会计专业的职业标准,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以企业的实际工作标准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型教材的学习与训练,使学生具备灵活运用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水平如何、实践能力如何,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提升都会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应从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倡导教师的终身学习,使其始终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及时了解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变化;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将现有的教师推向企业,鼓励其在外兼职,丰富实践经验。也可以积极引进在企业从事会计管理工作的人员进入校园担任专兼职教师,不断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数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