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演出范文

时间:2023-04-12 10:19: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话剧演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话剧演出

篇1

说到剧场演出,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话剧,而今天我们想谈的小剧场既继承了剧场演出的优势又独具自我特点。

首先在国内,源于西方的小剧场话剧已经从一开始的“形单影只”变成了席卷中国话剧界的一阵狂潮,尤其是1995年北京人艺小剧场建成后,小剧场话剧发展得如火如荼; 2005年“青年戏剧节”应运而生,青年戏剧蓬勃发展起来,小剧场话剧近年来也在北京、上海等文化中心城市颇受追捧,被称为闯市场的“排头兵”。

其次在黑龙江省内,哈尔滨本身有着独有的文化体系及开放视角,2010年,哈尔滨话剧院尝试开拓小剧场演出市场,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让小剧场话剧在冰城有了相应的知名度,从而也打破了小剧场话剧在北京、上海以外的其他城市尚未形成气候的局面。

结合以上现状,我们可独出奇兵,着眼龙江戏剧演出现状,放眼国内及省内小剧场市场,打造一支依托高校,延伸社会的小剧场演出团队,掀起龙江小剧场演出热潮。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阐释。

一、形式多样,投资灵活

小剧场同博物馆、咖啡馆一样,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之外的社会交往空间,能够满足接收、表达和创造的精神需求。小剧场也成为青年戏剧工作者的摇篮。

小剧场相比于传统剧场话剧演出有很多优势:首先,形式活泼,在题材及受众方面社会互动性强,其次,投资灵活,涉及题材广泛,制作周期短、演员少、各个环节成本都低,因为排演一部传统的大剧场话剧,成本最低也要四五十万元,就目前话剧市场来看,成本回收很难,但若排演小剧场话剧,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成本少但见效快。第三,土壤肥沃,小剧场话剧的灵活操作,也让更多的话剧新人找到了真正适合他们生长的土壤。我们将着力打造一个“大学生话剧导演梦工场”。

二、市场开阔,需求旺盛

与其他文学样式不同,话剧创作最重要的一个特点除了剧场性外,观众也是话剧创作的重要的参与者,因此,观众的欣赏趣味、接受能力和评判标准,对话剧创作产生着直接的和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通过翔实的调查问卷分析得出:

在发放的170份调查问卷中,话剧观众的主要对象:从年龄上说,是 20至 40岁的观众;从职业方面说,是大学生、研究生和公司职员,另外还有两个潜在的群体:一个是中小学生;一个是打工者。

从调查分析得出:学生,上班族既在话剧受众中占相当比例,同时有明晰化的要求与希望:多宣传,少搞笑,多深刻,多给学生舞台。以此来分析时下资源,龙江具有发展(小剧场)话剧的独特优劣:首先,依托高校我们有着深刻的现实素材和学生受众群体乃至政治资源,其次在社会市场运营方面我们有多媒体化的宣传平台、热爱艺术的创新团队、相对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还有得天独厚的政策支持、活跃开放的独创体制、雄厚的资金支持。

三、路线宽泛,商机无限

龙江话剧运营将实施两条腿路线: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自制剧路线和“借海出船”的合作剧路线。

初期,我们将联合国内知名品牌话剧优势资源、引进的优秀剧目资源,筹备小剧场运营团队和创作团队,集话剧、音乐剧、生活剧于一身。

预热阶段:打造一档表演类特点的广播节目,作为小剧场话剧的依附平台和宣传及市场运营出口,配合话剧,打造 “话剧发烧友”俱乐部及“话剧爱好者”剧社,设立大学生戏剧演出季校园巡演,大学生戏剧周周秀、大学生戏剧节等固定品牌模式,同时可借鉴成功的企业联盟组织的经验,成立企业投资支持下的大学生戏剧联盟。

实施阶段:除了结合阶段性的爱心主题、杜绝虚假宣传主题、倡导食品安全主题、助力城市建设主题等创作灵活剧目演出外,尝试市场运作一部成型的以青春、励志、校园题材的小剧场话剧。面向市场,招商引资,为话剧开设招标会;并面向校园,在校园中进行校园剧开发调研座谈会,对观众进行专项调研。

配合自制剧推出的同时,换位思考直接与国内主流创作团队进行市场化接洽与合作,借已有话剧市场资源驶出高校小剧场个性演出的航船,共同打造广播节目、栏目剧、话剧院线、系列剧目等项目。直接把先锋潮流的剧目与哈尔滨不完全成熟的市场进行对接,培养受众的话剧欣赏习惯和水平。

四、撬动产业,盈利在即

龙江小剧场市场运作可视为一条产业链,最重要的就是下游的盈利模式,我们将初步设定以下几方面:节目广告,跟踪宣传,招标冠名,巡回调研招录,巡回演出,演员见面会,话剧联盟会员会费,场次票价,社会人员再体验项目,市场专题节目,其他剧场合作等等,这样通过一条产业链的构建,我们既能复苏撬动龙江小剧场演出市场,助力我省经济项目新兴路线的开拓,整合龙江艺术表演人才梯队建设,又能鼓励带动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及舞台欲望,激发社会人员校园剧的重温及参演热潮。

篇2

关键词:外贸 流程 话剧 教学

一、引言

以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出台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为标志,我国高职教育开始从规模扩张阶段转入内涵发展阶段。进一步强化区域性、突出实践性、体现高教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国高职教育今后发展的方向。

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强化职业性、突出实践性、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是丰富高职教育内涵、体现高职教学特色、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高职层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面向国际商务领域第一线,了解国际贸易形势,熟悉国际贸易流程,具备国际贸易业务独立操作能力和国际贸易业务分析处理能力,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服务外贸企业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外贸业务流程教学的特点

外贸业务流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它有如下特点:

1.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是外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职业通用能力、职业专项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一切职业通用能力都要为职业专项能力打基础。职业专项能力体现专业界限。职业拓展能力是职业专项能力的延伸。三者中职业专项能力是核心,而外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属于职业专项能力中的核心,是核心中的核心,是重中之重。

2.外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是连贯的、系统的、整体的,而非零碎的、分割的

外贸业务流程包括出口外贸和进口外贸两个方向,出口外贸流程(以CIF合同和信用证支付方式为例)包括备货、催证和改证、运输、办理出口许可证、报检、报关、投保、制单结汇、核销与退税等业务环节,进口外贸(以CIF合同和信用证支付方式为例)包括开立信用证、修改信用证、运输、保险、审核单据、进口报关、进口报检、进口索赔等业务环节。外贸流程系统连贯、环环相扣,外贸业务能力的培养是整体性和系统性的。

3.外贸业务流程复杂烦琐,不同贸易术语和支付条件的组合形成不同的贸易流程

出口外贸业务流程可能超过10个环节,复杂烦琐。不同贸易术语和支付条件的组合又是截然不同的业务流程,采用理论教学方法来传授,复杂程度几乎超出了学生能接受的水平,效果较差。

4.学生对大部分的外贸知识依赖想象,而非实际感受

因为外贸情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很远,所以学生认为外贸知识深奥,学生对大部分外贸知识的学习依赖想象,一旦复杂程度超出学生的想象,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培养业务操作能力几乎成了一句空话。

三、传统教学方法不适应外贸业务流程学习

外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但在目前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

1.偏重于传统方法,重理论轻实践

传统教学法的教学中存在着“三中心”,即以教师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弊端,同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讲授轻学生操作、重课堂教学轻校外实习等三轻三重的问题。体现在外贸教学中,主要是根据学科体系设计的由专业到职业的本科教材,以专业老师在专业课堂上传授专业课本知识为主,而非按职业体系设计由职业到专业的高职教学。

2.偏重于阶段学习,重单元轻连贯

传统教学法采用阶段性学习,教师一单元一单元地讲解,重单元轻连贯,对陈述性知识效果好一些。外贸业务流程属于过程性知识,而不属于陈述性知识,需要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会更加有效。

3.偏重于保守学习,重统一轻个性

传统教学采用大班制,教师统一发号施令,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地完成规定动作,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

四、话剧表演的特点

话剧是指按照剧本规定的台词、情节、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导演的艺术构思,运用自己的形体、语言、内外部动作,塑造所扮演角色的人物性格,体现剧本的内容和主题的一种表演艺术。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

1.舞台性。话剧演出都要借助舞成,舞台有各种样式。

2.直观性。话剧是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化妆、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

3.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

4.对话性。话剧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其中有人物独白,有观众对话。

五、话剧表演教学法在外贸业务流程教学中的应用

话剧表演教学法是表演教学法的一种,是将行为艺术、情景教学、话剧编导、表演体验融为一体的一种新型的行为导向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反复试验,效果显著。

外贸业务流程话剧表演要求分组进行,大约20个人一个剧组,每个剧组首先编写一个剧本,然后将整个进出口合同履行过程表演出来。每个同学在剧中担任一个角色,要求道具准备充分、着装正式、语言规范、英文流畅、剧情曲折,表演生动、逼真、有趣。

话剧表演教学法在外贸流程中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学习话剧表演的知识

大部分学生第一次接触话剧,相当兴奋。但学生不是表演专业的学生,对话剧这种表演艺术相当陌生。在任务布置的早期,需要对学生进行话剧知识的培训,具体可以通过观看话剧视频、读话剧剧本等形式来了解话剧的特点。

篇3

关键词:聚乙二醇;纳米二氧化钛;先催化

中图分类号:X 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367-6358(2007)12-730-04

作者简介:吴缨(1963-),女,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光催化氧化及污染翻处理。

随着水资源短缺日益加剧和水污染日趋严重,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现行的污水处理方法(膜分离法、沉降法、活性污泥法、化学氧化法)在实际处理这些有机污染物时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效果尚不理想,特别是水体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以n-型半导体材料为催化剂的光催化反应。因其能够通过太阳光或紫外光在常温下深度氧化有机污染物而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聚乙二醇(polyethyleneycol,简称PEG)是一种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有一系列由低等到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的产品,应用广泛,因此研究降低其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实用价值。

本文在研究了纳米锐钛矿型Tio2降解聚乙二醇的可行性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的氧化降解效果,并应用热重分析(TG),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rm)等技术对光催化降解聚乙二醇过程的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为光催化法在高聚物废水处理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1 实验部分

1.1仪器与试剂

Shimadzu C,C-9A型气相色谱仪(日本),热导检测器(TCD):TOC-4100型总有机碳分析仪(日本Shimadzu公司);pHS-25型数字酸度计(上海精科雷磁公司生产);721分光光度计(上海分析仪器厂);TGA-50H型热重分析仪(日本Shimad公司),铝池,N2气氛,温度范围:室温-800℃;Nexus-87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Nieolet仪器公司),粉末样品用KBr压片法制样测定;HWL型自镇流汞灯125 w(OSRAM佛山照明有限公司),主波长365 nm。聚乙二醇(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4000,6000);自制Tio2(锐钛矿型,平均粒径14.5 Iim.使用前500℃活化2 h)。

1.2实验方法

在125 w高压汞灯照射和搅拌下,反应在三口烧瓶中进行,内装一定量聚乙二醇模拟废水和Tio2催化剂,反应温度25-30℃,反应液初始pH在7-7.5之间。高纯氧气以90 mL/min的流量以鼓泡方式从底部通人反应液,尾气从另一端流出,接人气相色谱仪,可定量检测生成的CO2量。定时从反应液中取样,高速离心0.5 h,取上层清液,测定总有机碳和pH值。对离心后分离的反应液和催化剂,采用真空干燥法除去水分,对中间产物进行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PEG相对分子质量与降解产物C02的关系

实验条件相同,分别对相对分子质量为2000、4000、6000的3种PEG水溶液进行光催化降解研究,各反应体系经光催化氧化生成c02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由图1可见:锐钛矿型Tio2 带隙能为3.2 ev。相当于386.5 am的光所具有的能量,实验用光源的主波长为365 nm,催化剂可以被激发,因此可以发生光催化反应。反应物在催化剂及光照并存的条件下氧化降解反应中,单位时间内产生CO2的量与PEG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有关.PEG-2000>PEG-4000>PEC-60000。聚合度越大的高分子越易缠绕,分子运动阻力越大,催化剂表面活性位利用率依次减小。另一方面,碳原子个数的增加,使碳氧键的电子云分布趋于均匀,使其极化作用降低,导致断开这些键的能量变大。

由光催化作用机理可知;催化剂在光的作用下有一个被激发活化的过程,活化时间因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而异。对于该高聚物体系,为4-5 h。CO2浓度测定可较准确地反映该激活过程。催化剂经光照激发活化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每次取样检测所得o2的量几乎不随时间的改变而变化,表明反应速率与溶液浓度无关,为零级反应。是典型的表面接触反应。

图2为反应溶液pH值随时间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反应的进行,降解产物CO2和其他中间体的生成。反应体系pH值逐渐降低,约5h后溶解在溶液中的Co2浓度趋于平衡,其变化过程与图1相吻合。

通过测定上述三种反应体系总有机碳(TOC)值,得出溶液中的反应物的剩余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3。结果显示,在经过4-5h激活过程后,反应物的剩余率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在反应4-5h后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为零级反应动力学特征,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越小。降解速率越快,降解程度也越大,这也与图1所得到的结果一致。

2.2光催化降解PEG反应的中间产物表征

对反应物PEG-6000反应前和降解24h后中间产物绘制热重曲线图4。从图4可以看出,反应前PEG的起始分解温度为318.4℃;反应后PEG的起始分解温度为310.9℃,起始温度提前说有低相对分子质量PEG生成。128.0℃左右的热降解平台,表明在光催化反应后PEG体系中有热稳定性较低的降解中间产物产生。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检测PEC-6000光催化反应前后吸附在Tio2粉末上PEG体系组成的改变,寻找睁间物种(见图5)。

由图5中曲线a可知:纯骶02在3418 cm处有一个中等强度的宽吸收峰,是非缔合的-OH伸缩振动,与游离水和。Tio2表面的吸附水的氢键伸缩振动有关。1624 em为-OH缔合峰,是结构水的-OH弯曲振动。

图5中曲线b、c分别为光照前及光照后吸附在TIO2粉末上PEG体系的红外光谱。对比发现,由于催化剂表面吸附有PEG和微量水,在3448 cm附近吸收峰增宽。PEG光照前在1710.1750 cm处无特征吸收峰,而光照24 h后。可观察到在1744cm对应有酯羰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说明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酯类降解产物,而1107 em处为醋基中的醚氧基(C-O-C)与PEG结构中的C-O-C骨架伸缩振动重合,这与ScheirsE~3J和Hart[u]等人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2.3光催化降解机理讨论

在有机物光催化降解机理的研究中。研究者通过氘同位素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定已证明,・OH是光催化氧化的主要氧化剂。当PEG溶于水时,其折迭型长链有较高的张力,对夺取氢反应有较低的活化能,所以对自由基氧化反应非常敏感。

由以上对PEG反应前后的表征结果可知,PEG在强氧化剂・OH等自由基作用下。先无规断链形成中间物(低相对分子质量PEG和低相对分子质量酯类化合物),碳原子个数逐渐减少。由于实验中检测到COs,所以PEG最终被氧化为CO2。其降解过程可推导为:①第一阶段形成初级产物(见图6)。⑦第二阶段有最终矿化产物CO2和h2o生成(见图7)。

由于产物中没有生成,所以从β处断链的可能性极小:在实验条件下笼壁效应的产物也很少。只有从β处断链,才有酯类化合物产生。

3 结论

3:1由于锐钛矿型Tio2的带隙能为3.2 ev,相当于386~nnl的光所具有的能量。实验所用的主波长为364 nm,催化剂可以被激发。因此可以发生光催化反应。

篇4

关键词:戏剧游戏;读者剧场;即席创作

在欧洲、北美等西方国家,戏剧教学根据各种教育目标已经被广泛使用到各种科目。尤其是加拿大,戏剧已经作为一项课程去教授,并在具体情境中加入语言、情感等的表达。而最早将戏剧与外语教育联系起来的是外语教育家Francois Gouin(1831-1896)以及Schewe &Shaw(1993)。不少外国专家的研究表明:戏剧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的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很多时候都是先复习旧课,然后教授新课,学生进行口头练习,最后布置家庭作业。久而久之造成了“哑巴”英语的现象,学了英语而无法用英语交流,高分低能者大有人在。为了更好地实现英语课程目标,我在英语课堂中尝试采用了戏剧化教学方式。

一、戏剧游戏活跃思维

戏剧游戏的最大优点在于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松弛学生的大脑,把学生内在的潜力和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精神振奋,进入学习最佳状态。要想把课文讲得生动有趣,应尽量把动作、语言、环境结合起来,把学生引入情景中,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案例一】

译林三年级下册Unit 4 Where’s the bird?在教学方位词“in,on,under”时,我采用了魔术结合歌曲的教学方式。

准备两张又窄又长且颜色不同的长方形纸条,(红白两色)和一支圆形铅笔。魔术过程如下:Put the red paper on the white paper. Then use the pencil to roll. Now,where is the red paper?It’s under the white paper. 铅笔卷过后,为什么会在白纸下面?学生一定会很好奇,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魔术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强调“on、under”这两个方位名词。学生仔细观察魔术过程,找出原因。鼓励学生亲手尝试,在做的过程中用英语口头表述。魔术这门艺术趣味性非常强,无论大人小孩,都对此乐此不疲。而且魔术的语言简洁明了,学生容易理解,在这个游戏中先用魔术吸引住学生的眼球,强化了“on,under”用法。再通过一首动画歌曲In、on、under进一步教授方位词,师生动起来,根据动画歌词,边听,边说,同时两只手互相配合,做出正确的动作。这样手、脑并用,让学习效率最大化。

【案例二】

有一次,我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个个都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一问原因,原来大家刚上了一节体育课,都还在讨论刚才的游戏,完全没有上课的准备。这时我想起才在译林5B Unit 2中学的句型“Where’s my/your/his/her ...?It’s/They’re in/on ...”我打着安静的手势:“Oh,I can’t find my pen. Where’s my pen?Help me please.”学生的眼球都吸引过来,回答:“Perhaps it’s in your book. Perhaps it’s in your office.”很快我就顺利导入了新课,开始了课堂教学。

我们要让学生乐学,善学。要有一双慧眼,关注细节,多走进学生,善用游戏开展教学,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敢于在活动中秀出自己的精彩!

二、读者剧场提升自信

读者剧场是英文“Readers Theatre”的直译,是一个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目的是提高他们的口语技巧,活动中学生先概括剧本问题,逐一理顺内容(5W1H),可以用一个舞台的形式去复述台词。

【案例三】

Is that Leo?

Yes,yes,this is Leo.

Are you free this evening?

Yes,I am.

What do you want to do?

Shall we go to the cinema?

Great!That’s a good idea.

根据给出的内容,恰当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排练,然后演出。如:可以带入自己和身边人的名字,替换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改变评价的方式等。

很多语言学家对读者剧场和其他教学策略的特点进行了比较,一致认为它发挥的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口语和阅读能力,还能提供给学生一个练习对话的机会。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了自我意识能力和对戏剧的欣赏能力。

三、即席创作享受成功

戏剧能为学生学习与运用语言创设情境,赋予语言以生命力;它能让学生在熟悉而安全的情景下有效预测和掌握语言;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它能使学生暂时忘却自身的身份去扮演其他角色,在心理上变得自信;它能让参与者在彼此互动的关系中充分发挥想象,表达思想,在实作中学习;同时它能为教学活动,提供较具弹性、活泼的教学环境。

【案例四】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这一单元时,我在课结尾利用PPT呈现了一组关于季节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四季的美景,布置了一项改编本单元所学小诗并配上图片的作业,由学生课后自己选择一个季节完成。如:

In spring,it is warm.

I can fly kite.

I can have a picnic.

I can play with my friends.

I like spring very much.

学生喜欢富有挑战性的作业,小诗本来就朗朗上口,本身就是语言的精华,极易脱口而出,改编小诗,既让学生巩固了知识,又对学生的创意思维有所帮助。学生加入自己的想法,说起来,做起来的兴趣会更浓、更持久。

我们可以感受到Drama教学是一种生动趣味、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教学方式,它对学生语言学习有较大的促进作用,Joyce Wilkinson教授指出:“Play is the child’s way of thinking,proving,relaxing,working,remembering,daring,testing,creating and absorbing.”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历程的基石,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恰当运用Drama教学方法,真正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高,给孩子一个健康而快乐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卫星导航;数据优化;处理工艺;卡尔曼滤波

中图分类号:TN9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3-0012-03

美国国防部投入并使用了全球定位系统(GPS),该系统以全天候、全球性和低成本等优势在导航定位技术领域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在这个局面的影响下,各国纷纷对卫星导航系统进行了研究、论证和研发,并相继将其投入使用。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现也已投入使用。目前,卫星导航系统在海事领域、航空领域和陆地上都得到了大量广泛的应用。为了满足这些有效的需要,实现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的定位解算,就成了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1 卫星导航系统的解算方法

在卫星导航系统里,一般采用卡尔曼滤波和最小的二乘估计作为伪距测量值进行绝对定位的解算方法。一般情形下,前者比后者具有更多被估计量的先验信息,所以前者定位精度更高、对系统状态的估计更好。卡尔曼滤波当前在导航系统里被广泛应用,因为它以线性最小的方差估计为估计的准则,通过线性递推公式表达的采用,有着实时性好和存储量小等优点。

2 卫星导航系统解算方法分析

导航定位滤波算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2.1 建立机动载体目标的运动模型

一般情况下,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假设卡尔曼滤波器的系统状态方程是匀速或匀加速的直线运动方程。不过在实际的系统中,一般载体的运动状态都是未知的,同时目标运动的环境和背景也非常复杂,所以载体还将要进行部分机动的运动。匀加速运动模型如果在机动强烈的情况下加以采用,会造成相当大的定位误差,所以要合理假设目标机动

模型。

2.2 非线性滤波

因为非线性方程是卫星导航系统的观测方程,因而在实际情况下,载体目标运动方程也通常为非线性。通常采用扩展的卡尔曼滤波,在卫星导航系统里对系统的方程能进行线性化的处理,不过这类方式会导致引入的线性化带来一定误差,并降低滤波器的有效估计性能。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采用比较好的非线性滤波技术。

2.3 计算机字长有效效应的限制

计算机的字长比较有限,误差一般在舍入时产生。增加观测历元导致误差累计到相应程度,就能让滤波的误差的协方差阵失去相应的正定性,并大大降低滤波的精度,进而造成发散。

2.4 对滤波器设定参数

在进行状态估计的过程里,卡尔曼滤波需要设定状态的初始估计值、系统噪声方差阵、误差的初始协方差阵和观测噪声方差阵。设定这些参数如果偏离系统实际统计特性比较严重,比较大的定位误差也会对应产生。

3 卫星导航系统组成及技术分析

3.1 卫星导航系统组成

目前常见的卫星导航系统的接收机包括检测接收机、基本型用户机、高动态接收机和双模型用户机这几类。这些设备终端的产生和应用背景各自不同,用于地面运控系统检测站数据采集并未固定位置的是检测接收机;用于中低动态用户定位导航为主的是基本型用户机和双模型用户级;而用于星载和弹载等高动态用户导航定位和目标精确打击为主的是高动态接收机。由此可以看出,在不同的终端设备中,相应所处的噪声来源和应用场景都相互不同。在复杂背景里的定位精确,就无法用标准的卡尔曼滤波来进行导航系统的信息处理。

3.2 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分析

能够在导航定位系统中采用滤波技术,都是因为物体的惯性造成的。面对所有物体运动,定位导航系统都应当遵循牛顿定律,利用了这个事实的就是定位导航滤波技术。

广泛采用在卫星导航系统里的,是扩展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在滤波算法的广泛采用。这个通过对线性化方程的得出,采用标准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有效的滤波。在标准的卡尔曼滤波只用在线性系统的问题上,进行了很好的解决。不过也有一些缺陷,这就难以避免同时也引入了线性化误差,且稳定性和精确度都没有很高。

3.3 卫星导航数据优化处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对于卡尔曼滤波器处理GPS来对数据进行定位,从而提高GPS定位精度,这是一种适用并有效的技术,不需要增加额外的硬件,从而有效降低了用户的成本。这个方式是一类自助式的定位技术,具有一定的战略性意义。因此,在GPS定位领域,卡尔曼滤波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并且有新的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卡尔曼滤波理论的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它通过时域上递推算法的采用,数据处理完全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从而开启了随机估值滤波理论的新方式。

这个理论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关注,并且应用到了美国著名的阿波罗登月工程当中。直到目前,它仍是信号处理、控制和通信等多个领域中最为重要、最为基本的工具和计算方法之一,并广泛应用到工业、航天、航空和社会经济等领域。

要在导航系统里更为充分地对GPS定位功能的作用进行发挥,并把GPS的应用领域大力拓宽,就要尽量提高GPS的定位精度,差分GPS技术虽比较接近这个目标和要求,但是也需要基站的大力建设和增加成本投入等,这个非自主的定位方式还存在着相当的安全隐患,并且对于投入的增大表现出极大敏感。要配备通讯模块,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用户端需要基站信息的特点,从而达到和增加用户对于成本管理的措施手段。

卡尔曼滤波器能对量测结果以及估计经过进行不断修正,从而得到最优的估计。在简单易行的推递过程中,通过在实际应用中采用这个方法的方式,达到预期效果,从而得出本理论是基于GPS动态的数据处理以及导航计算中非常自然的结果。不过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前提条件要求也比较苛刻,它不但要求观测方程式线性和目标系统的状态方程都不存在模型不匹配的现象,还对于服从方差已知的零均值高速分布在初始状态和噪声模型的先验统计特性当中的要求进行了说明。没有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其结果也就不是最优秀的。计算机由于字长有限等因素,能引发滤波发散并破坏卡尔曼滤波算法的计算条件,从而渐渐预测误差方差阵越趋向和接近零,在实际中真实值和滤波结果相差越来越远,并且导致失去了滤波作用的完全性。

因此,要把GPS动态的数据处理和导航计算用卡尔曼滤波进行研究的时候,就要牢牢结合GPS定位数据本身的特点,对卡尔曼滤波计算造成影响的各因素加以充分考虑和分析,同时采用各类相对有针对性的方法和行为,从而提高定位的精度,防止滤波发散。

4 结语

本文对卫星导航系统里,优化处理卫星导航定位信号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说明,并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滤波技术的有效介绍,指出其存在的种种不足之处,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和有效分析。试验后得出的数据充分说明:卡尔曼滤波法的特点是:滤波值精度比较高,并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工作稳定等特征。这些特征的总结,对于其大量应用于卫星导航数据优化处理工艺的分析上,有着重大而深远的

意义。

参考文献

[1] 包海.GPS精密单点定位中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的研究与分析[D].中南大学,2008.

[2] 范建军.GNSS三频精密测量定位系统的数据处理理论及方法研究[D].国防科技大学,2007.

篇6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人口红利;家庭储蓄;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3〖KG13mm〗〔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8-2689(2017)02-0033-06

一、 题提出

个人生命周期中消费和储蓄会随着家庭主要成员年龄变化而变化,这种个体现象上升到宏观就是人口结构转变与储蓄的关系。人口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它既包含了个人生命周期的变化,也反应了代际更替关系。根据生命周期假说,人在一生中的不同阶段其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是随年龄而变化的,进入劳动年龄之后,个人储蓄变化是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如果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大,那么,这部分人口的个人储蓄之和将有助于提高储蓄率。同时,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比相对较低,他们所承担的抚育和赡养等经济负担较轻,从而减少了家庭支出,提高了家庭储蓄的比例,所以人口老龄化必然带来储蓄的影响,进而对家庭资产配置产生影响。

中国自2000年左右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中国经济也面临新常态挑战,那么人口老龄化与居民的储蓄率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中国的居民储蓄和人口老龄化关系是怎么样?国际上的居民金融资产的对比情况有说明了什么?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分析这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 文献综述与理论研究

在人口增长的过程中,都可能会出现所谓的经济增长“人口陷阱”,即任何超过最低水平的人均收入的增加都会被人口增长所抵消,最后退回到原来的最低水平。这个理论认为人口陷阱的存在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停止不前的根本原因。而“二元经济发展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1][2]。

二元经济发展理论将一个典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部门分成了农业经济部门和现代经济部门。在经济发展初期时,农业部门滞留者大量的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相对于资本与土地来说基本上是冗余的,边际生产力几乎为零。因此现代经济部门在提供一个基本生存工资的条件下,就能够从农业部门汲取充足的劳动力。这个被定义为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而后经过了刘易斯拐点,进入了经济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虽然农业经济部门相对于现代经济部门劳动力还是过多的,但此时农业劳动人口已不再是无限制供给,劳动力变的短缺。为了吸引劳动力的转移,工资水平开始提高。当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工业部门的边际产品相等时,或者说两者的工资水平相近时,即到达了“刘易斯第二拐点”,进入经济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形成,结束二元经济过剩劳动力的状态。向第三阶段的转变代表着经济自我可持续增长时代的到来[3][4]。

当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称为“人口红利”。这样的人口结构的出现可以通过生育率的水平来反应。假设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生育率是由一个较高的水平逐渐降到一个较低水平,这时有:(1)当总的生育率处于很高水平时,经济发展速度也是相应比较低的(其他条件不变时);(2)当生育率逐渐下降,劳动人口比例增加,相应的低龄和老龄的人口较少,抚养率低,获得了人口红利;(3)当生育率继续下降时,老龄化程度提高,经济增长又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人口红利转变为人口负债。图1中虚线部分展示的就是所谓的“人口机会窗口”,即人口红利。

〖TP胡乃军1.tif;%86%86,BP#〗〖TS(1*1〗

〖HT6H〗〖STFZ〗图1生育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图〖HT1.〗〖TS)〗

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传导机制:第一,人口红利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人口红利提高了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人口结构变得更有生产性,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第二,人口红利提高了储蓄率。在劳动人口比重较高的情况下,少年儿童抚养比和老龄人口抚养比均比较低,导致了更多的居民储蓄。

人口红利除了以上通过人口结构的直接作用,称为第一次人口红利之外,还有第二人口红利。第二次人口红利是基于人们对未来老龄化的预期,拥有更强的储蓄动机,形成额外的积累。此外,若第一次人口红利期间积累了良好的人力资本,则有利于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实现。第一次人口红利和第二次人口红利并没有什么先后顺序,甚至可以交叠,而且第二次人口红利的实现依赖于在第一次人口红利期间建立的良好制度[5]。

关于人口年龄结构对储蓄影响方面的实证研究往往依据生命周期假说构建实证模型加以验证。Leff(1969)与Modigliani(1970)均为这一方面研究的早期经典文献[6][7]。Leff(1969)该文利用1964年74个国家截面资料研究发现,人均收入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总抚养比对国民储蓄率均有显著影响。Modigliani(1970)更是利用跨国数据验证了生命周期假说。此后,很多学者利用单一国家数据说明人口结构对一国储蓄的影响。例如Horioka(1997)对日本的研究,Modigliani and Cao(2004)对中国的研究。上述实证研究结果基本认为生命周期假说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同样适用,老年抚养比与一国总储蓄率呈负相关关系(Leff,1969;王德文等,2004)[8][9]。

前面的理论综述指出第二人口红利取得的关键环节是老龄化过程中储蓄的形成及资本转化,而第一人口红利亦认为人口年龄结构转变通过劳动力供给、储蓄和技术进步三条渠道来对经济增长施加直接或间接影响(王德文等,2004)。可见,无论是第一人口红利还是第二人口红利均强调储蓄形成这一重要的中间环节,但二者所强调的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储蓄产生影响的驱动力是有差别的。本章前面所述关于人口结构对储蓄影响的实证研究显然可以从储蓄形成视角解释第一人口红利。由于人口红利(无论是第一人口红利还是第二人口红利)的实证研究均需要人口年龄结构与储蓄、经济增长等指标的长期时间序列数据,目前还难以说明第二人口红利的直接影响。

三、 中国人口结构与人口红利

我国是人口大国,过多的人口数量给社会资源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于是近几十年,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我国人口实现了西方发达国家需要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人口转变。就总体而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从“年轻型”到“成年型”,并于2000年,老年人口的比重首次超过10%,正式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人口结构的转变导致的是社会抚养比的变化,同时也就伴随着人口红利和社会老龄化的先后到来。表2列出的是1995年到2013年我国人口抚养比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画出对应的少儿抚养比曲线FC、老龄抚养比曲线FO和总抚养比曲线F,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明显地看出在近十几年内,老年抚养比是逐年增加,少儿抚养比是逐年减少,但开始趋于平稳。而对于总抚养比,随着少儿抚养比趋于平稳,老年抚养比的增加从2011年开始逐渐有了上升的势头。

如果以人口负担的轻重来衡量人口红利,并且以50%的人口抚养负担作为分界线,那么中国 “人口红利窗口”时期大致是1990年开始,到2030年Y束,前后持续大约40年。从图2可以看出,目前总的抚养比已开始上升,人口红利将逐步趋于消失,而伴随着的就是社会的老龄化。

从二元经济发展理论也可以看出,随着中国充足而廉价的劳动力逐渐消失,工业劳动者工资的上涨,中国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而关于刘易斯拐点,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发展是拐点到来的根本原因,同时“人口红利”效应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从刘易斯拐点的出现的角度,我们也可预测人口红利趋于消失。

在刘易斯拐点之前,中国的劳动力是“无限供给”的,由此带来的低劳动力成本,是中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很大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同时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从而吸纳了大量从农村来的劳动力,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在近些年,刘易斯拐点到来,人力成本开始升高,我国不得不面临产业转型等诸多问题。

四、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储蓄的实证研究

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多方面的,这里将主要研究人口红利对储蓄率的影响。一般来所,资本积累和资本形成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并且是通过投资完成的。而一国投资主要是依靠于内部储蓄,因此储蓄对经济拉动的影响不言而喻。

人口红利对储蓄率的影响路径大致有:(1)人均收入。人均收入的增加也是储蓄率上升的一个重要来源;(2)人口抚养负担。在“人口红利窗口”时期,人口结构的生产性高,有利于人们的储蓄,从而促进经济增长。而从第二人口红利出发,其影响路径有:(1)养老预期。在人口结构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出于养老的目的,将会提前对自我储蓄做出调整;(2)人力资本积累预期。经济个体对于人口结构变化引起的家庭结构变化的预期,会提高自身和下一代的人力资本积累,称为人力资本积累预期。它包括推迟下一代工作年龄,延长教育时间,以及增加教育投入等。图3为人口红利对储蓄影响路径的示意图。

下面将主要探讨人均收入与老龄抚养比对储蓄的影响。首先我们构造一个自变量为老年抚养比和人均储蓄额度函数。公式如下:

在做回归之前,为了避免虚假回归,首先我们要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对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的方法有很多,本文采用的是最常用的ADF检验,以此来观察序列中是否存在单位根。单位根的存在会使得回归分析中出现伪回归。而关于单位根检验,其实是一个随机过程的问题,需要引入白噪声这个变量进行分析。通过EViews软件,可以得到各变量的ADF检验结果如下。

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上,变量ΔS、X1、Δ(ΔX2)均不平稳,但是一阶差分均平稳,即这三个时间序列数据是一阶单整的。

下面将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Johansen检验方法进行协整检验,观察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结果如表5所示。

在表5中,r表示协整关系的个数。我们以迹检验为例,在5%水平的临界值下,迹统计量44.80208>29.79707,即拒绝没有协整关系的原假设。因此,这里最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即以5%为显著水平,ΔS、X1、Δ(ΔX2)三个变量存在着一阶协整关系。

最后通过OLS回归,得到代数表达式为:

以上计量方法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从计量结果上,可以我们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我们的分析。回归结果说明了:人均储蓄的增长率和老年抚养比以及人均GDP加速度有着一定的线性关系。X1的系数为正,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老年抚养比对人均储蓄产生的正的影响。随着死亡率的下降和预计寿命的延长,以及人口政策的影响下,我国老年抚养比的系数将会继续增大。在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未来生活成本的上升,将强化人们的储蓄动机,使人均储蓄不断上升,将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个结论让我们意识到人口红利还需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同时需要应对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发展的问题。

五、 国际比较与政策建议

理论上来说,因为人口老龄化中存在养老储蓄的动机问题,所以养老金制度也会影响到家庭储蓄和资产配置。如图4所示,是部分国家金融和家庭资产配置的数据。

从这几个国家情况可以看出,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都属于养老金资产较高的国家,养老金政策也倾向于积累制,但是德国属于传统强调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积累并不高,结果导致德国家庭中投资性和储蓄型积累的比例较高,这是明显的养老金政策影响到了家庭储蓄和资产配置[10][11]。

所以,对于中国来说,因为养老金的积累性不足,人们储蓄的意愿会很高,这就是中国人口不断老龄化,储蓄依然居高不下的一个解释。综合来看,如果未来中国养老金政策偏向于积累制,则可以为家庭建立较高的养老金资产积累,人们养老的压力减小,有可能够释放消费的潜力,能够帮助中国经济走出人口红利消失的影响,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

〔参考文献〕

1Fang, C. & Yang, D. Wage increases, wage convergence, and the Lewis turning point in China [J]. China Economic Review,2011,22: 601-610.

2蔡P.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 经济研究,2010(4):4-13.

3Lewis, W.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 [J]. 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sand Social Studies, 1954, 22(2): 139-191.

4Ranis G. and Fei, J. C. H. A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51(4):533-565.

5Hu, N. & Yang, Y. The real old-age dependency ratio and the inadequacy of public pension finance in China [J]. Population Ageing, 2012,(5):61-70.

6杨娟. 关于人口红利的一般讨论:兼论老龄化中国人口红利的实现问题[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9-08.

7王丰,安德鲁・梅森: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人口因素[J]. 中国人口科学2006-3.

8封进.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经济研究,2004,2.

9何立新.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收入分配效应[J]. 经济研究,2007,(3).

篇7

关键词:钢琴演奏 呼吸

所有技术要素所构成的乐句都需要一条纽带有机的联系起来,组成生命的乐章,那就是呼吸。卓越的歌唱大师兼教育家培特罗托西在《观点》一书中说:“教任何乐曲时,教师都应当向学生指出哪里需要呼吸。”拉赫玛尼诺夫曾说:“在一首和谐而完整的音乐表达里,任何一个音乐的线条都不应该被拉得太长,超过它应有的长度。因此,在弹奏每个乐句的结尾时,身体和音乐必须同时做到一个自然的反应――呼吸,……呼吸使得我们带领聆听者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进入一个乐句,也使得音乐的紧密度被完整且坚固地保持着,在某些乐段中,一连串的乐句进行,像过门般的带领我们走入另一个新的情绪里,这种过门的感觉,就像是通道上的一盏灯突然被打开DD如肖邦《F小调协奏曲》第二乐章第21小节里的E6大和弦,经过它的指引,音乐走向了另一个境界。”

一、钢琴演奏中的呼吸

表演实践的呼吸与生理系统的呼吸存在着区别。生理系统的呼吸是为了维持生物体机能所进行的必要活动。而表演实践的呼吸,即俗称的“范儿”,在弹拨乐、键盘乐中的演奏更多的体现为提手、落手。表演实践的呼吸作用最重要的功用在于为欣赏者、表演者提供了句读。在语言艺术中有句读,在音乐艺术中同样也有句读,而这只是表现手段上有所不同。在语言艺术中我们通过标点符号来实现句读。在传统观念中,权威理论认为,音乐主要是由音准、音时、音强、音色四大元素构成。笔者以为还应把呼吸加入,因为没有句读的文章让人产生歧义,而没有呼吸的音乐同样让人感到迷惑和不从容、不谐调。

表演实践的呼吸与生理系统的呼吸又存在着联系,从生理、心理的角度看这两种呼吸,钢琴演奏的技术性动作是一种肌肉活动,在演奏中演奏者的头颈肩臂肘腕手指要有机地配合。一般说来抬起臂膀常和人吸气在一起,缓慢的下键动作常和人呼气在一起。当然,各种心理因素容易造成人呼吸不正常,如果呼吸不正常就会紧张,人一紧张就缺氧而造成肌肉发酸就不能正常地抬臂下键,如:怯台、对意外出现的问题不知所措、对演奏曲目中某些难点有恐惧心理等都能引起生理上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而因此影响钢琴演奏的呼吸。所以在钢琴演奏中正确的呼吸有助于肌肉和心理的放松,是提高和发挥演奏技巧,正确贯彻演奏意图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钢琴演奏中乐句划分与呼吸处理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音乐是人类语言的高级状态,它同语言一样有着句子的长短之分,有抑扬顿挫的语气的变化,有表达一个中心思想的结构性和完整性。没有呼吸就没有乐句,没有起伏就没有了语调,也就没有了结构。在音乐中有乐句,乐句与乐句之间也有停顿与相连的问题,这里的停顿与连接就是我们所说的“气感”, “气感”即音乐中的“呼吸”。其中也包括轻重强弱。

基本乐句的划分,正确的呼吸的处理是技术领域中至关重要的基石之一,许多教材从最简单的儿童作品开始便注意了乐句与呼吸的教授,但遗憾的是很多大学生却忽略了这一基本要点,主要原因是长久以来均把乐句划分这种工作划归到理论分析的领域,目的是为了明确和声的走向。其实,乐句划分的另一个重要作用便是直接导致技术上的设计,即如何安排灵巧的手指,如何使手指更方便、顺畅地演奏,使手臂、手腕、身体更好的配合手指的运用。细致的乐句分析,把和声间的倾向感化作合乎逻辑的情感再现出来,是演奏者的重要任务。研究清楚乐句的走向,掌握好乐句间的呼吸才能进一步在动作上完善。如《肖邦练习曲》op10No.9开始的第一段,共分四个乐句。单就技巧来讲不难,但要真正的把激动、不安、略带喘息的语境表现出来,就需要处理好单音奏法及乐句间的情感逻辑关系。右手开始的旋律由带连线的跳音构成,这里肖邦很巧妙地运用了连线加跳音来表达略带惶恐的情绪。前面四个音的断奏由整个大臂来完成,后面紧跟的十一个音,虽是断奏,但指法上却用了连奏的奏法,来暗示演奏者要一气呵成,直达乐句结尾的强音C。乐句由F音开始发展到顶点音bA至C音结束,开始的F音要充分运用整个手臂的力量,整个手臂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触键要深、沉、缓,下键后力量要柔和,充分地半跳跃式地转移到下一个音,如此直达乐句的顶点音降A,但一定要注意在第四个音即降B音结束时,心理上要有一个明显的呼吸来示意乐句进一步的发展,当达到高点音降A往下滑落至强音C时,在F音与C音之间应略有一丝缓慢,这里有一丝迟疑的表情,然后迅速奏出强C音。由此可见一个完整的乐句又由三个较小的部件构成,这些较小乐句间的细腻的呼吸、心理变化是整个乐句的剂,忽视了这其中的细枝末节,乐句就变得索然无味,只有将这些精巧的部分挖掘出来,整个乐句才能光彩迷人,从而使整个作品栩栩如生。所以,钢琴演奏中乐句划分与呼吸处理非常重要 。

三、在钢琴演奏中如何做好乐句划分与呼吸处理

1、注意谱例上的演奏标记,掌握好正确的演奏法。

一般来说,音乐中的乐句由长短、高低不同的音组成。有的乐句,特别是连奏的乐句往往由连线划分。但有的乐句不全是连奏,有断有连,或都是跳音,这要靠自己去感觉,去划分。在处理乐句时,要注意句头、句尾及乐句的高点。钢琴上的呼吸,由手腕的提起和下落来体现。另有时谱面上虽有明显的分句标记,但因其句式及情绪的需要其并不适宜做出明显的分句,机械地分句则会破坏音乐的完整性。如在演奏一句有几十小节场的大起大落的旋律时,其情绪及气势上需要一气呵成,就必须以缓慢而绵长的气息为根本,同样在需演奏情绪高涨、激昂或速度较快的一段乐曲时,其呼吸、气感也相应的加快,到音也可呼吸得深一点。又如有的连线划分,不一定说明乐句,连线之间也不需断开。其可根据节奏的律动作出处理。以《威尼斯船歌》为例。先处理强弱拍关系,并在一小节分成两组达到左右平衡。进一步的处理应以意境考虑。其伴奏音型比较平稳,可理解为水面平静、天气晴和;小快板的速度则表现了顺水行舟的感觉;节奏型为每小节两组,正合了双臂荡浆,船左右摇摆着前行的情状。弹时要身临其境,每三拍的第一指重音如浆插入水中,放下去,深进去;第二、三拍浆顺水而过,轻轻提起,从容舒缓,毫无匆忙感,安静而优美。

2、学会歌唱,培养乐感

气感的把握可通过歌唱感受。为了让学生找到乐曲的呼吸的感觉,可让其反复唱(把乐曲中的呼吸以非常夸张的形式唱出),加深体会。再运用到实际演奏中去。

篇8

时间:春秋末期

地点:楚国

人物:晏子

楚王

几位大臣

接待人

武士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晏子被齐王派去出使楚国。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晏子来到了楚国,可城门却紧闭着。旁边只有一个五尺老高的洞。】

接待人晏子,我们城门开不起,大王叫你从这个狗洞进去。

晏子(看了一看,摸一摸那长长的胡须)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这个洞进去。(他得意的笑一笑)你去问问你们的大王,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接待人马上慌慌张张的跑进宫殿】

接待人 大王,晏子说这不是城门,是狗洞;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楚国是狗国。

【楚王流下了一滴滴的冷汗,想:晏子原来那么聪明】

楚王 马上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晏子进了宫殿】

楚王(瞅了晏子一眼,冷笑一声)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角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 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晏子心想:这回我要整整那个骄傲的楚王】

晏子 (很为难的样子)您这个问题是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最;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感觉到不耐烦了】

楚王快说,实话实说,我绝对不会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晏子冷笑了一声,楚王气得肺都快炸了,可他还是陪着他笑】

【大殿里已摆好了酒席,晏子与楚王也坐下了】

楚王(咳了几声)

【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

楚王(用严肃的声音)那个囚犯犯的是什么罪?他是哪里人

武士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

【楚王和大臣都大笑起来】

楚王(不怀好意的说)齐国人怎么那么没有出息,干这种事?

大臣晏子,原来你们齐国人是这样的啊!(一边说一边笑)

【晏子面不改色】

晏子 大王怎么不知道啊?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两国的水土不同吗?(晏子笑了笑)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的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

篇9

关键词:高分子;氯化聚乙烯防水材料;老化性能;老化机理;建筑防水施工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4-0070-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4.036

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是建筑防水施工的重要材料,具有拉伸强度高、断裂延伸率大、耐高低温性能好、耐腐蚀、耐老化、对基层伸缩或开裂变形的适应性强等特点。其老化性能对建筑工程质量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而日光辐射(光能)、温度和水(湿度)被认为是引起材料老化的三大主要因素。

1 老化机理

老化是指在使用、储存过程,由于受到光、热、氧、水、微生物等外部因素作用,引起材料化学组成和结构的变化,使用性能下降的现象,如发硬、发粘、变脆、变色、强度降低等。氯化聚乙烯防水材料应用过程中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使内部结构发生转变,造成部分主链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使其抗热性、抗氧化性、抗油性大打折扣,发生老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氯化聚乙烯防水材料的应用效益。对氯化聚乙烯防水材料老化机理进行分析,深入把握各项老化要素已经成为新时期研究的关键。

2 材料要求

本文采用寿光市宏昌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氯化聚乙烯(PVC)防水材料进行试验。该产品格为1.5mm*2.05m*20m,为0.3MPa 60min不透水,断裂伸长率达到300(%)%,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均为优等,拉伸强度达到90N,撕裂强度为60N,符合GB 12953-2003中规定的L类防水卷材中Ⅰ型的要求。

3 老化试验

3.1 氙灯耐候老化试验

氙灯耐候老化是用人工的方法模拟自然环境中的光照、降雨等过程,该试验开展时由氙灯耐候试验箱模拟灯光、雨水等自然环境,创建针对性试验条件,对试验材料性能进行检验。上述试验开展过程中需要对氙灯功率、辐射强度等进行全面把握,这样才能够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本次试验过程中主要选择平板式氙灯耐候试验箱,试验光源波长270~800nm的照射光,将试样放置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300W/m2、400W/m2、500W/m2、600W/m2、700W/m2),在氙灯耐候试验机中进行老化加速试验。试验箱黑板温度63℃,湿度50%,降水时间18min,干燥时间102min,2个小时一循环,试验时间为250h,老化后试样拉伸结果见表1与图1:

聚合物受光的照射,是否引起分子链的断裂,取决于光能与离解能的相对大小及高分子化学结构对光波的敏感性,该试验采用的同种光波不同强度的照射。从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光照度大于600W/m2后,试样的拉伸性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由于光照导致高分子化学键的断裂而引起的性能劣化,若吸收的辐射能超过了聚合分子结构的能量,集合物的分子健就会发生变化,导致降解。高分子材料的老化过程大多是光物理和光化学共同的协同作用,光,尤其是紫外光是导致高分子材料老化的主要原因,这种损害包括材料的表面失光、褪色、黄变、开裂、脱皮、脆化、强度降低及分层等现象。所以在研究材料的老化过程中,根据地理位置纬度和气候影响辐照量及季节的变化和持续日照时间选择合适的光源辐射条件、黑暗周期以及能让材料吸收相应的能量并激发产生能级跃迁才会使材料出现老化现象。因此,在氯化聚乙烯防水材料防老化处理过程中需要对光照进行严格控制,通过相关的措施降低直接光照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尤其是紫外线,从而提升氯化聚乙烯防水材料质量。

3.2 热空气老化试验

热空气老化试验主要通过热空气老化试验箱完成。该试验方法主要运用于非金属材料的耐热性试验,操作过程中需要全面控制试验箱的温度、换气量、换气时间等。在热空气老化检验时可以依照具体的试验状况合理选择自然换气或人工换气。自然换气直接通过箱体中的气孔即可实现,人工换气处理过程中可以通过风机通风,借助调节流量计实现换气。

本次试验过程中热空气老化试验箱选择强行换气,流速设置为0.5~1.5m/s,且保证试验箱的尺寸超过试验箱有效容积的10%。样本放置后悬挂试样间距控制在10mm以上,开始对温度进行设定。本试验将产品置于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等不同的试验温度下,放置168h后,进行拉伸试验,对氯化聚乙烯(PVC)防水材料老化状况进行分析。本次试验结果见表2与图2:

从研究结果中可以发现温度会对氯化聚乙烯防水材料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温度发生巨大变化的过程中会加速材料的老化。文献资料显示:热老化主要是由于热氯化降解过程中高聚物分子性能发生转变导致。温度上升后高聚物分子会产生链断裂出现自由基,形成自由链式反应,导致聚合物降解和交联,性能劣化。暴露于自然环境中材料的温度主要取决于空气中的温度、太阳光中红外辐射、空气运动、材料本身的性质包括颜色系数、温度系数、表面光泽度、粗糙度等因素。在耐候老化研究中,温度影响材料性能是因为温度影响会加快材料的光化学反应和化学降解反应速度。根据阿伦尼乌斯的经验公式模型可以简单的推算为每升温10℃,光化学反应的速度就会加倍,同时影响材料的二次反应速率。为此,在氯化聚乙烯防水材料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温度的控制,借助各项温度调控装置对氯化聚乙烯防水材料性能进行保障,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材料质量,延缓氯化聚乙烯防水材料的老化。

在对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后可以发现:当温度升高时,光的破坏作用也将随之增大。尽管温度不影响主要的光致反应,但却影响次要的化学反应。因此,在氯化聚乙烯防水材料老化测试的过程中必须提供精确的温度控制,通常还通过升温的方法来加速老化过程。温度的变化引起材料表面的变化,导致材料收缩和膨胀,因而加速了开裂和裂纹的形成。而水的吸附和脱附除了要吸收和释放热量外还会进一步加剧材料的变化,所以综合在研究材料老化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温度、湿度和光照各自的作用外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从其协同作用效果出发分析材料的老化致因。

4 结语

氯化聚乙烯防水材料是现今建筑防水中的常用材料,其使用性能关乎施工建筑质量及安全,在使用过程中需全面把握其性能指标,分析材料老化状况。通过试验手段对其老化过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光照、温度等均会对氯化聚乙烯防水材料老化加速,需要采取适当防老化措施,延缓老化的速率,对建筑施工安全及质量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建筑防水材料老化试验方法(GB 18244-2000)[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2] 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GB 12953-200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3] 谭晓倩,史鸣军.高分子材料的老化性能研究[J].山西建筑,2006,(1).

篇10

受香港中华文化城有限公司、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邀请,由中央电视台戏曲和音乐频道组织的2019《CCTV空中剧院》港澳行系列活动,于2019年4月6日至11日分别在香港、澳门举办,现据此制定本策划方案。

一、项目背景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内地与港澳地区文化交流,剧院拟应邀分别前往香港、澳门参加2019《CCTV空中剧院》港澳行系列活动。

二、项目内容

(一)完成此项目立项审批工作。

(二)与中央电视台、香港中华文化城、北京万达五洲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签订演出录制及场租合同。

(三)项目策划方案获批后,启动道具运输招标工作。

(四)办理出入境手续

(五)协调组织演出人员排练演出工作,确保该剧演出高质量完成。

三、项目目标

(一)认真做好人员排练及日程协调工作,确保演出质量。

(二)确保各项程序规范,提前完成合同的审批与签订。

(三)高质量完成演出工作,展现剧院最高的艺术水平。

四、项目运作

(一)组织管理

李鸿图担任项目负责人,李健担任领队,王博文担任舞台监督,张青松担任项目助理,梅团为项目执行部门;综合业务部负责项目相关合同审批,协调排练日程等工作;综合管理部负责出入境手续及道具运输招标程序的办理;其他各部门按职能完成工作。

(二)运作方式

剧院与中央电视台签署录播节目版权许可合同,中央电视台支付剧院2场节目录制版权许可使用费用,共计500000元;剧院与香港中华文化城有限公司签订场租合同,支付对方场租费用120000元;剧院与香港中华文化城、北京万达五洲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签署三方协议,北京——香港——澳门——北京人员往返机票、住宿、落地交通接送由北京万达五洲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负责;道具运输、场租、演职人员劳务、办理签证及餐费由剧院支付。

(三)日程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