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十篇

时间:2023-04-04 19:31:40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篇1

【关键词】钢筋 混凝土 控制

一、钢筋混凝土的概论

(一)相关理论的界定。框架是由横梁和立柱联合组成能同时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构件。在一般的工业和民用建筑中,框架的横梁和立柱都是刚性连接的。它们间的夹角在受力前后是保持一致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具有传力明确、结构布置灵活、抗震性和整体性好的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多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梁和柱刚性连接的骨架所组成,框架的连接点是刚节点,是一个几何不变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抗震、抗风较好的结构体系,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延性较好易于满足建筑物设置大房间的要求,还可以减轻建筑物的重量,在现代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

(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框架结构是以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具有以下特点:自重较轻,工作的可靠性较高,抗震性、抗冲击性好,工业化程度较高,容易做成密封结构,易腐蚀,耐火性差等特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用钢筋和混凝土建造的一种结构,钢筋承受拉力。混凝土承受压力。具有坚固、耐久、防火性能好、比钢结构节省钢材和成本低等优点。

由于钢材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其次钢材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属理想弹性体,最符合一般工程力学的基本假定,因此,钢结构的抗震性能比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好。

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应当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平面布置结构。梁、柱的截面尺寸的选择是框架结构设计的前提,除应满足规范所要求的取值范围,还应注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以达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节点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的,即规范所要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

为了保证框架结构的抗震安全,结构应具有必要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延性及耗能等性能。设计中应合理地布置抗侧力构件,减少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不应在同一层同时改变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二)钢筋混凝土框架柱配筋的调整。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有时电算结果为构造配筋,但是实际工程中应注意一些薄弱环节的配筋。因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所受的扭转剪力最大,同时又受双向弯矩作用,而横梁的约束又较小,工作状态下又处于双向偏心受压状态。所以其震害重于内柱。对于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框架尤为明显。为了满足框架柱在多种内力组合作用下其强度要求,在配筋计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角柱、边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下会产生偏心受拉时,其柱内纵筋应加强;二是框架柱的配筋可加强。满足概念设计中的强柱弱梁原则。框架柱的箍筋形式应选用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强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三是对于二、三级框架的底层柱底和底部加强部位纵筋宜采用焊接,且当柱纵向钢筋的总配筋率超过3%时,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并应焊接。

三、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一)严把浇柱关,防止出现“烂根”、“夹渣”现象。现浇框架容易出现“夹渣烂根”现象,使根部混凝土漏浆,严重时出现“露筋”和“孔洞”。其直接原因是柱模直接放在楼地板上,预先没有在楼板上做找平层或加标准框浇出底面,更没有留清扫口。当层高>5m时中段未留浇筑口,进料从顶部直接下。自由落差>3m,在柱内钢筋阻拦下料使粗细料分离,另因底部板面不平且未堵缝。导致水泥浆流失掉,也存在底面垃圾未清除净、振动棒长度不到位等因素,造成根部夹渣,烂根问题。保证质量的措施应在框架柱接头外进行,即上次烧筑后加相同规格的方框,并浇平框面,继续上浇前支横模从板面开始,浇筑时在顶洒一层1:0.4的水泥砂浆。并铺1:2水泥25~30mm厚,在其上浇混凝土,可保证框架柱自然密实,不会出现夹渣或烂根的质量问题。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篇2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 常见问题施工措施

1前言

随着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多层和高层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结构的形势发展较好,由于现浇施工的框架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在许多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施工人员技术素质存在差异,对操作规程了解较少,在施工中容易产生影响质量的现象,这些状况如重视不够或解决不及时,将会直接影响质量。

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2.1钢筋连接

大直径钢筋(φ≥28)可采用钢筋剥助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新技术,即剥助钢筋纵肋后滚压直螺纹的套筒将预制的丝头待连接钢筋旋拧在一起达到钢筋连接一体,实现等强度连接的目的。它的机理是利用滚压螺纹能使螺纹综合机械性能大幅度提高的特性,同时利用螺纹连接传力不均率与螺杆横截面积变化率相协调对应能够降低螺杆抗拉应力,改变连接过渡段内力曲线形状,降低变截面应力集中影响的特性来弥补钢筋剥肋和螺纹小径对钢筋横截面积削弱影响达到钢筋等强度连接。

2.2核心区箍筋施工问题

在实际施工中,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构造复杂,特别是处于结构中间部位的柱子,梁柱钢筋纵横交错,梁的纵向受力钢筋要放在柱纵向钢筋内部,呈井子形交叉,这样柱子的箍筋绑扎就很不方便。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施工单位普遍采取先安装梁板模板,再绑扎安装梁钢筋,待梁钢筋安装结束,然后整体沉梁,那么节点区箍筋就无法绑扎,致使梁柱节点区出现不放、少放或者即使放也是杂乱的箍筋挤在一起,这样就会给节点区质量留下安全隐患。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在钢筋下料加工的时候,就考虑增加若干根与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具体长度根据节点区箍筋高度确定,箍筋开口处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设计间距用短钢筋焊接,可以在箍筋每边或两边相对焊接即可,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骨架。

(2)在安装梁钢筋之前,把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用垫木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然 后穿梁纵向钢筋并绑扎,待梁钢筋安装完沉粱时,节点区骨架就与梁整体下落,且不会出现变形、开口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保证节点区箍筋的间距与数量,通过现场实施效果很好,使得节点区箍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施工也很简便。

(3)按不同要求规范进行施工

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规范要求,应保证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但又未对节点区的施工范围进行明确规定。因此对此有很多作法,其中一种作法是在节点处增加纵向钢筋,设置型钢或矩形芯柱及增加箍筋予以补强。该法施工方便,质量容易保证,易被施工单位接受,但节点区柱的轴压双会增大,延性减少,根据节点核心区受压受剪验算规律。

2.3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的问题

目前高层建筑中,柱C45甚至C60及以上混凝土已非常普遍,实际工程中楼盖合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20―C35。柱混凝土设计强度高于梁板,且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两者的差距会更大。然而这样的话,就会给实际施工带来很大麻烦。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柱和梁板混凝土分两批集中浇筑,即节点区采取和梁板结构混凝土相同强度等级浇筑。如果单独浇筑节点区,会存在因供应量少和与梁板分隔困难的问题,若同柱一起浇筑,会因节点区混凝土施工缝留置出现违背规范规定的问题,如与梁板同时浇筑存在节点“夹层”,存在质量隐患,

据规定,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宜大于SMPa,如果超过时,梁柱节点区施工时应作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特别强调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要与柱相同,不能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而当柱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高于梁板的设计强度时,应该对梁柱节点核心区混凝土强度等级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节点区混凝土的强度。为了方便施工,可以直接在梁端(柱边)设置垂直交界面,采用快易收口网,可避免在板内设置交界面,使施工难度降低;但为防止交界面出现施工冷缝,建议施工时节点区混凝土采用塔吊用漏斗浇筑,梁板混凝土则采用泵送,同时浇筑。要保证核心区混凝土的强度,具体做法是在节点处增加纵向钢筋或矩形芯柱及增加箍筋予以补强。这种方法施工方便,质量容易保证,易被施工单位接受,但节点区轴压比增大,延性减小。

2.4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问题

保护层厚度的规定是为满足结构构件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保护层厚度大小,无法满足上述要求,太大则构件表面易开裂,太小则起不到保护钢筋的作用。有些施工人员按字面将其误解为构件最外侧钢筋到模板(即箍筋外侧),甚至是拉筋外侧到模板的距离。钢筋保护层的作用一是确保混凝土捏裹钢筋,使两者共同工作;二是考虑耐久性即钢筋的保护,防止因混凝土开裂后钢筋被氧化锈蚀,且满足耐火极限的需要。但保护层太厚会导致构件有效截面削弱过多,而太薄则降低上述两个作用。目前相关文献环境类别对不同构件保护层的最小厚度做出新的规定,其含义也十分明确,具体施工中应严格执行。

3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质量控制

3.1混凝土的浇注

柱的“烂根”和“夹渣”现浇框架容易出现“夹渣烂根”现象,使根部混凝土漏浆,严重时出现“露筋”和“孔洞”。其直接原因是柱模直接放在楼地板上,预先没有在楼板上做找平层或加标准框浇出底面,更没有留清扫口。当层段大于5m中段未留浇筑口,进料从顶部直接下。自由落差大于3m,在柱内钢筋阻拦下料使粗细料分离,另因底部板面不平且未堵缝。导致水泥浆流失掉,也存在底面垃圾未清除净、振动棒长度不到位等因素,造成根都夹渣,烂根问题。保证质量的措施应在框架柱接头外进行,即上次烧筑后加相同规格的方框,并浇平框面,继续上浇前支横模从板面开始,浇筑时洒一层水泥砂浆。并铺1:2水泥25-30mm厚,在其上浇混凝土,可保证框架柱自然密实,不会出现夹渣或烂根的质量问题。

3.2配合比及骨料质量控制

控制好混凝土质量对配合比的控制不容忽视,再准确的配合比,现场不控制粗细骨料的含杂质量和称量,仍然会生产出不合格品。有的工地不做配合比设计,而套用别人的比例。对已浇成品不保护,养护不及时,尤其是夏天气温高的地区更需要保养,这是提高强度的重要环节。对混凝土框架柱的浇筑施工,必须遵守现行的施工规范,注意克服配料计量、拌和时间短,加水不控制,运距长摇晃离析现象,更要注意不允许二次加水重拌及振捣不密实、过振、漏浆、跑模、不清除残留木屑等现象。

结束语;

由于现浇施工的框架具有整体性好、围护墙体轻、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布局灵活多样的优点,此结构在现代建筑中已经非常普及,特别是剪力墙框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于这种结构的材料用量、模板支设量及混凝土浇筑量非常大,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图纸和规范施工,应允许因地制宜,结合施工工艺特点,加以科学管理,灵活运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黄懿.框架结构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J].建设科技,2006.

[2]王铁成,车宏亚,混凝土结构原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3]张晓露.框架结构施工中常见问题浅析[J].民营科技,2007.

[4]姚虹,杜芹,框架结构设计施工中的问题及预防措施[J].山西建筑,200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篇3

关键词: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progress, w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multi-storey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This paper multi-layer structure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analyzed.

Keywords: multilayer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法的综述

自19 世纪末,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土木工程中出现以来,随着生产实践的经验积累和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方法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先后经历了容许应力设计方法、破损阶段设计方法和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容许应力法以线弹性设计方法为基础,要求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构件截面的应力不大于容许应力,截面应力按线弹性设计方法求出,容许应力是用材料的强度除以安全系数求得。容许应力法仅考虑材料的弹性性质,容许应力取值也无科学依据,框架结构设计是否安全可靠无法用实验来验证。

破损阶段法以塑性设计方法为基础,要求在使用荷载作用下构件截面的内力不大于破坏时内力除以某一安全系数,破损阶段法使构件有了总的安全度的概念,可以说它开创了一个新局面。但它仍存在一些重大的缺点:只保证了构件的强度,但却无法了解构件正常使用是否满足要求;安全系数取值仍须经验,并无严格科学依据;单一安全系数不能对不同荷载、材料、构件区别对待,从而正确地度量框架结构的安全度。

极限状态法是破损阶段的发展,它规定了框架结构的极限状态,并把单一安全系数改为三个分项系数,即荷载系数、材料系数和工作系数,从而把不同荷载、材料、构件区别对待,使构件具有比较一致的安全度。

从本质上讲,破损阶段设计法和极限状态设计法中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所依据的都是极限强度设计方法。极限强度设计方法的基本原则是求出截面破坏时的极限承载力,然后控制截面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不大于破坏时的极限承载力除以某个考虑安全的系数。系数可用单一系数,即破损阶段法;也可用分项系数,即极限状态法。随着可靠度设计方法的发展,安全系数的取值己经从传统的定值设计法发展到今天的半概率设计法,又在向近似概率设计法发展,使框架结构设计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向更完善、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2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一是提出结构方案,二是确定结构施工方式,三是进行结构分析和应力分析。

2.1 提出结构方案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由梁和柱以刚接或铰接相连接成承重体系的房屋建筑结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文件与图纸是最主要的依据之一,全面理解设计文件,并规范进程加以实施,是结构方案的主要工作。全面理解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看懂容懂图纸的每项内容,达到按图纸施工的要求,对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会审加以解决,对其遗误交易纠正,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必须认真地组织与实施,该项工作由甲方或委托监理工程师进行。

2.2 确定结构施工方式

(1)提高结构重要部位的延性,防止截面钢筋超配

要使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稳固,最理想的办法是使结构中所有的构件都具有很高的延性。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很难完全做到这一点,比较经济的办法是有选择有重点的提高结构中重要构件或某些构件中关键部位的延性。

(2)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的划分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按施工方式的不同划分时,一般将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分为现浇框架、预制装配式框架和现浇预制框架三种类型。

①现浇式框架即梁、柱、楼盖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式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整体性强、抗震性能好,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比较广泛。但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较大。

②预制装配式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通过焊接拼装连接成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优点是构件均为预制,可实现标准化、工厂化、机械生产。因此,施工速度快、效率高。但整体性较差,抗震能力弱,不宜在地震区应用。

③现浇预制框架是指梁、柱、楼板均为预制,在预制构件吊装就位后,对连接节点区浇筑混凝土,从而将梁、柱、楼板在连成整体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现浇预制框架既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又可采用预制构件,减少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工作量。因此它兼有现浇式框架和装配式框架的优点。

3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应该注意的问题

3.1 强柱弱梁节点

这是为了实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让梁端形成塑形铰,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但节点还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强柱弱梁措施的强弱,也就是相对于梁端截面实际抗弯能力而言柱端截面抗弯能力增强幅度的大小,是决定由强震引起柱端截面屈服后塑性转动能否不超过其塑性转动能力,而且不致形成“层侧移机构”,从而使柱不被压溃的关键控制措施。柱强于梁的幅度大小取决于梁端纵筋不可避免的构造超配程度的大小,以及结构在梁、柱端塑性铰逐步形成过程中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和动力特征的相应变化。因此,当建筑许可时,尽可能将柱的截面尺寸做得大些,使柱的线刚度ic与梁的线刚度ib的比值尽可能大于1,并控制柱的轴压比满足规范要求,以增加延性。验算截面承载力时,人为地将柱的设计弯距按强柱弱梁原则调整放大,加强柱的配筋构造。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不得过高,以免在罕遇地震中进入屈服阶段不能形成塑性铰或塑性铰转移到立柱上。注意节点构造,让塑性铰向梁跨内移。

3.2 剪力墙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多层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延性和破坏形态与墙体的高宽比和超静定次数密切相关为了提高抗震墙的变形能力,避免发生剪切破坏,对于一道截面较长的抗震墙,应该利用洞口设置弱连梁,使墙体分为小开口墙、多肢墙或单肢墙,并使每个墙段的高宽比不小于2。所谓弱连梁,是指在地震作用下各层连梁的总约束弯矩不大于该墙段总地震弯矩的20%;连梁不能太强,以免水平地震作用下某个墙肢出现全截面受拉,这是比较危险的。但是,考虑到耗能,连梁又不能太弱,连梁弱到成为一般小梁时,墙肢就变成单肢墙,而单肢墙的延性很差,仅为多肢墙的一半,且单肢墙仅具有一道抗震防线,超静定次数少,在地震作用下是很不利的。目前,有许多设计人员将结构中门洞连梁、窗洞连梁都改为截面高度极小的二力杆件,这对结构抗震是很不好的。在实际设计中,对连梁的刚度都要进行折减,这是因为剪力墙的刚度一般都很大,在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墙中的连梁会因为很大的内力而超过截面允许值,可靠的办法是让这些连梁先屈服,要使连梁能形成塑性铰而不发生脆性破坏,连梁首先就必须满足强剪弱弯的要求,对连梁的刚度进行折减实际上就是降低其抗弯能力。

(2)规范规定,剪力墙在端部应设置暗柱、端柱等边缘构件。这些边缘构件的作用相当于砖混结构的约束柱,当结构的刚度较小,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和顶点位移较大时,边缘构件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此时暗柱的截面和配筋就应加大。如果剪力墙的总截面面积与楼层面积之比值较大时,且房屋高度较小、楼座面积较大时,墙端部的暗柱面积和配筋量就不需按规范要求设置那么多。

(3)“强剪弱弯”措施:强剪弱弯是保证构件延性,防止脆性破坏的重要原则,它要求人为加大各承重构件相对于其抗弯能力的抗剪承载力,使这些部位在结构经历罕遇地震的过程中以足够的保证率不出现脆性剪切失效。对于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结构中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应注意抗剪验算和构造,使其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结束语

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在结构设计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也是日益增多,而作为一个结构设计者需要在遵循各种规范的前提下大胆灵活的解决一些结构方案上的难点重点并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JGJ149—2006 混凝土异型柱结构技术规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篇4

关键词: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问题;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在现代建筑中,业主的要求比工业建筑的要求更加体现个性化和实用化等。因此,针对民用建筑较高的质量要求,要正确认识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概念和内容。同时由于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遇见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需要我们正视问题,并要根据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另外还要分别从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的基础设计和上部设计上注意相关的问题。

1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出现的问题

1.1多层框架的计算简图不合理

现在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计算简图不合理,举例来说,由于是多层框架结构,建筑的独立基础计算是按照中心受压计算的,另外没有考虑有无地下室等。这种按照中心受压计算是不合理的。因为:首先民用建筑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拉梁不能平衡柱脚的弯矩。根据我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框架结构地柱的高度应取基础顶面至首层楼盖顶面的高度,也就是要求这样的多层框架结构应该按照整体进行计算,要将基础层加入计算,要将荷载一起输入计算。而且当设计拉梁层时,要通过比较得出底层柱的配筋是由基础拉梁顶面的截面控制还是由基础顶面的截面控制而决定的。因此,如果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计算简图不合理,会影响民用建筑的多层框架设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1.2多层框架柱配筋调整不合理

由于多层框架柱的配筋率普遍较低,并且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可能不按照电算结果来进行构造配筋。如果发生地震时,框架柱受到的扭转剪力会很大,又会受到双向的弯矩作用,会严重的伤害到横梁以及内柱,特别是对质量不均的框架伤害更大。另外,由于配筋调配不合理,在进行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电算过程中,容易忽略掉温度和基础不均匀的沉降等影响。因此,多层框架柱配筋的调整不合理会影响到民用建筑整体框架等。

1.3对框架梁裂缝宽度的忽视

由于框架梁的裂缝宽度是受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以及钢筋的直径和类型等影响,框架梁的裂缝宽度是和混凝土的强度以及钢筋直接相关的,而结构工程设计师往往会忽略框架梁的裂缝宽度。这会严重的影响到民用建筑的安全性,影响民用多层框架结构建筑对于灾害的抵抗性等。

2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我们在针对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的问题,要提出相关的注意事项,来保证这些问题的解决,确保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1针对多层框架结构设计问题的注意事项

2.1.1合理选择截面尺寸和计算简图

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的前提是梁和柱截面尺寸的选择,要满足要求的规范取值,另外还要柱线刚度和梁线刚度比值大于一,保护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这就需要合理选择梁和柱的截面尺寸。另外框架的计算简图要合理:基础的计算要科学合理,没有地下室的基础要按照层一输入计算;还要考虑地基土的约束能力,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来进行不同的层数输入计算,并要复算,保证计算简图的合理性。

2.1.2调整框架柱的配筋

针对角柱和边柱等在地震作用下会出现偏心受拉的现象,要保证各种柱中内的纵筋总截面要比计算值增大25%;另外框架柱箍筋的配筋的形式要用井字或者菱形,来增加对混凝土的约束力;对于需要加强的底部和柱的底层,配筋需要进行焊接,来保证底部的稳定性;针对不同的温度和基础土层,要因地制宜,当基础土层分布不均匀时,要根据情况放大框架配筋,并根据情况进行加密箍筋配筋。

2.1.3调整框架梁裂缝宽度和斜截面配筋

首先,结构设计师要重视框梁的裂缝宽度,不能忽视这个问题,要根据影响裂缝宽度的两个因素进行增加梁的配筋,和增加梁的横截面尺寸。其次,在借助计算机进行结构建设模型的数据输入时,一定要把恒活载数值分开输入,以便进行内力组合和裂缝宽度的计算。最后,还要在电算过程中要准确、合理的应用弯矩调幅,有两种方法可以采用:即先将梁端固定弯矩进行调幅之后,然后对力矩进行分配,或者根据力矩分配的方法计算出的梁端弯矩来乘以调幅的系数。这样可以合理准确的运用弯矩的调幅。

2.2多层框架民用建筑基础设计的注意事项

首先,结构设计师要认真阅读地质报告,在认真把握的基础上,要正确的使用地质报告,并要对报告中的内容进行考察和判断,这样可以帮助把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和民用建筑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其次,在满足多层框架民用建筑的承载力要求下,应该采用经济性较强的浅基础,需要综合考虑地质情况和建筑的结构、类型和承载力等来实现经济和稳定的结合。再者,多层框架的民用建筑要采用独立的基础或者条形的基础,这要考虑基础的承载力来确定基础的面积,然后进行设计电算,另外还要符合相关规定的构造结构。最后,在处理地基时,要运用合理、科学的地基处理手段,要做到符合力学、物理学等相关的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实际的当地工程经验相结合。

2.3多层框架民用建筑上部设计的注意事项

首先,在抗震设防地区,应注意遵循强柱弱粱、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原则,一项成延性框架。恰当的运用“强柱弱梁”的原则可以节约费用,做到经济实惠;还可以使楼层的净空高度得到加大;来提高建筑的整体刚度。其次,在框架梁的配筋设计上,主要在主梁和次梁之间相交的地方要增加箍筋和吊筋来保证稳定性。比如,当梁端的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大于2%时,要加大箍筋的最小直径到至少2mm,结构设计师不能忽视这个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这也不代表在进行框架计算时荷载取值并不是越大越好,要结合各种具体的情况来进行设计计算等。最后,在现浇楼板设计中的注意事项是:由于楼板通常包括单向板和双向板,在普遍情况下,可以运用次梁把楼板变为双向板的结构,保证整体的受力合理,配筋的均匀等,双向板的厚度一般要薄于单向板。

3结束语

在民用建筑的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结构设计师要在了解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认真面对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表现在计算简图不合理、多层框架柱配筋调配不合理以及对框架梁裂缝宽度的忽视等问题。需要结构设计师在进行民用建筑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注意进行问题的改进,另外还要从多层框架的基础设计上以及多层框架的上部设计来进行改进,保证多层框架的民用建筑更加安全、稳定和实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李原.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的常用方法和适用范围[J]. 核工程研究与设计,2009,(78):84-86.

[3]张敬书.钢筋混凝土悬臂梁构造的若干问题.建筑结构.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2001.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篇5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准备;施工工艺

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准备

1、施工准备

组织施工人员对相关设计图纸与技术规范进行全面学习与熟练掌握。同时,与施工现场具体地质、地形条件相结合,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合理制定,并进行岗位责任制的落实,保证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施工材料选择应符合施工规定。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前,需将地表下各类杂物清理干净,做好地面回填整平及碾压工作。

2、测量施工

按照平面控制图,需做好关键位置放线工作,如剪力墙、柱插筋等。浇筑完成基础放大脚、地梁与剪力墙基础,竖向模板设置前,需在模板上将此层平面控制轴线的放出,绑扎完成竖向钢筋,可在各层竖向钢筋上部将标高控制点标出。

3、材料准备

水泥:325号以上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进场时必须有质量证明书及复试试验报告。

砂:宜用粗砂或中砂。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5%,高于C30时,不大于3%。

石子:粒径0.5~3.2cm,混凝土低于C30时,含泥量不大于2%,高于C30时,不大于1%。

掺合料:粉煤灰,其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有关标准。

混凝土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掺量经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工艺

1、模板工程

(1)模板及其支护系统安装质量要求

模板的安装必须准确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应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等计算。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模板的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超过允许值必须校正。

(2)模板及其支护系统安装

所有结构支模前均应由专人进行配板设计和画出配板放样图并编号,余留量由缝模调整;模板就位时应严格按照配模图纸进行安装;模板及其支撑均应落在实处,不得有“虚”脚出现,安拆均设专人负责;墙、柱脚模板应加垫木和导模,防止混凝土漏浆造成烂根;当梁、板跨度R4m时,其底模应按跨度的1~3‰起拱;安装墙、柱模板时需有保护措施:模板由塔吊吊装就位时,已绑扎好的钢筋很容易损伤模板面,这时需有施工工人在现场扶住模板轻轻就位,避免损伤模板;在靠近模板部位进行钢筋、钢管电焊作业时,在施工焊处的模板面应用铁皮垫隔,防止焊火烧坏模板面;在安装模板之前,应将各种电管、水管等按图就位,避免模板安装好后二次开洞;为防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与模板粘结而影响脱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在清理过的模板表面上(包括第一次使用的模板)涂刷隔离剂(对隔离剂的基本要求是:不粘结、易脱落、不污染墙、易于操作、易清理、无害于人体、不腐蚀模板);浇捣振捣混凝土时插入式振捣器不能直接碰到板面上,避免磨损、撞坏模板面,同时振捣时间要按规范规定,要适时,以防模板变形。

2、钢筋工程

梁底部钢筋接头应设在支座处,上部钢筋接头应设在跨中1/3范围内,且同一断面钢筋接头根数不得超过总根数的50%(焊接)或25%(绑扎搭接),接头位置应错开45d(d为钢筋直径);墙、柱竖向钢筋接头应设在每层楼板面处,接头位置应错开50d;板底筋接头应设在支座处,负钢筋接头应设在跨中1/3范围内,其它短钢筋则按设计长度配料制作不设接头。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一般不留施工缝,如遇天气、施工组织、水电供应或其他特殊情况不得不留施工缝时,断面处应增设施工插筋以增加施工缝处的抗剪能力,插筋数量和伸入缝两侧的长度由施工单位会同监理单位确定。板插筋采用Φ12钢筋,放置于板中部,梁插筋用Φ20的钢筋放于上、下受力钢筋位置。

3、混凝土工程

泵送混凝土的垂直输送管道采用在楼层钢筋混凝土边梁上预埋铁件,然后用角铁焊接固定输送管;在楼面,输送管需搭支架及马道布置,不能直接放在楼面钢筋网上。混凝土浇筑方向与泵送方向相反。采用独立式混凝土布料杆,方法是:先将它安放在支撑稳固的待浇筑楼板的模板平面上,一端与泵送混凝土输送管道接通,另一端接软管,由人力推动作水平布料。

每层结构混凝土分二次浇筑,第一次浇筑柱,第二次浇筑梁、板。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2米,否则应用串筒、溜槽,以保证混凝土不致发生离析现象。柱浇筑高度大于3.0m的,在1.8~2.0m高处一侧或两侧模板开设门子板,混凝土从门子板处的斜槽或平台灌入柱模内,采用高频振捣棒从顶部插入振捣,按300-500mm厚分层浇筑。高度较大的梁也要分层浇筑。浇筑时应重点控制浇筑高度和振捣棒插入间距、深度、顺序。振动棒快插慢拔,插点布置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应遗漏,移动间距一般不30-40L。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检查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和埋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泵送混凝土应根据浇筑速度配备足够的振捣机械和人员,应使料斗内持续保持一定量的混凝土(20cm厚以上),以免吸入空气造成混凝土逆流形成堵塞。泵送时应随时观察泵送效果,每2h换一次水洗槽,并检查泵缸的行程,发现有变化及时调整。

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注意事项

1、在钢筋下料加工的时候,就考虑增加若干根与箍筋同级别的短钢筋;具体长度根据节点区箍筋高度确定,箍筋开口处先焊接好,然后把柱箍筋按照设计间距用短钢筋焊接,可以在箍筋每边或两边相对焊接即可,加工成上下开口四周封闭的整体骨架。

在安装梁钢筋之前,把整体骨架套入柱纵筋并用垫木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然后穿梁纵向钢筋并绑扎,待梁钢筋安装完沉梁时,节点区骨架就与梁整体下落,且不会出现变形、开口的问题。这种方法可保证节点区箍筋的间距与数量,实施效果很好,使得节点区箍筋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2、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时,根据设计原则,为保证“强柱弱梁”强节点的要求,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通常会比梁板高,而且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两者的差距会更大。然而这样的话,就会给实际施工带来很大麻烦。为了方便施工,可以直接在梁端(柱边)设置垂直交界面,采用快易收口网,可避免在板内设置交界面,使施工难度降低;但为防止交界面出现施工冷缝,建议施工时节点区混凝土采用塔吊用漏斗浇筑,梁板混凝土则采用泵送,同时浇筑。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建工程作为工程建设施工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影响着城市建设结构变化,更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作为城建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要求施工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工程实际情况,并结合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地形情况等因素,做好施工各项工作,才能达到施工流程的规范性、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工程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冀叶银.建筑工程大面积砼施工技术的实践之我见[J].四川建材,2009,35(6):186-187,190.

[2] 杨永强.浅谈房屋建筑工程砼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1).

[3] 张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相关问题探讨[J];科技风;2011年04期.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篇6

关键词: 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内力位移特点;震害分析

1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

在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柱梁,轴承重力垂直负荷,还要承受水平荷载、地震、强风暴雨、在这些荷载一起作用的情况下,一般底部框架柱的M、N、V最大,向上渐渐减小,底部柱多数是属于小偏心受压构件,在顶部几层柱大偏心受压构件;在负载条件大约在同一时间的时候,每层框架梁的M、V比较接近,会出现小小的变化。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侧向位移2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框架的剪切变形,这是由一个框架,梁柱杆弯曲和水平位位置偏移。底层变形一般比较大的,向上渐渐减少。另一部分是弯曲和变形,它是由一个框架的抵抗倾覆弯矩时发生整体弯曲,如果拉伸和压缩柱子时就会出现水平位移。当框架结构高宽比例不超过4时,侧移框架弯曲变形的比例较小,一般与剪切位移曲线。框架结构抗侧向刚度很小。

2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位移特点

在强风暴雨或地震的情况下对框架结构水平的作用,一般可以简化为作用于水平力对框架节点上。根据精确的分析方法得知,框架结构在节点水平荷载情况下,各杆弯矩图是直线型的,并且一般都会有一个反弯点。在同层的每个节点都具有同样的侧向位移;同层内的每个柱的都有着相同的层间位移。

柱转折点位置取决于上部和下部的比率。如果柱的下端设置有相同的角度,转折点柱高度,如果柱上下端的角度完全不同,而反弯点偏转角度大的那边,即使偏向约束刚度小的另外一边。横向外面负荷形式及梁柱线刚度比直接影响柱两端旋转角度偏差的因素,结构总层数该梁柱所在的层次柱,柱上下梁线刚度比,上层的层高变化与下层的层高度变化等原因。

1)层次对反弯点高度影响是在于梁柱线刚度比和层数;

2)反弯点高度的影响是在于上下横梁线刚度比;

3)反弯点的影响是在于高层的变化;

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震害分析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不均匀性,构造的存在而层间屈服强度较弱的楼层。在强烈地震情况下,结构薄弱楼层产生率先屈服、发展的弹塑性变形,并形成弹塑性变形集中的现象,造成导致结构倒塌。

3.1柱端与节点的破坏较为突出

框架构造地震灾害的损伤通常梁轻柱重,柱子顶部重于柱底,特别是角、柱、边会更容易被破坏。剪跨比小的短柱(比如楼梯柱子等)容易出现柱的中间剪切破坏,一般柱端弯曲可能出现破坏,轻则发生水平或斜向断裂;重则混凝土压酥,主筋外露,压曲和箍筋折断。当节点核心区无箍筋时,节点和柱端加重破坏。当柱侧具有高强度砌体填充墙紧密嵌砌时,柱顶的剪切破坏加重,损坏的部分也可能转移到窗(门)孔上下,甚至出现短柱的剪切破坏。

3.2砌体填充墙的破坏较为普遍

砌体填充墙刚度大和承载力低,首先承受地震作用而遭受破坏,在8度及8度以上的地震作用下,填充墙的裂缝明显着增加,甚至于部分倒塌,震害规律一般是根据上轻下重,空心砌块墙体重于实心砌体墙,混凝土砌块墙重于砖壁。

3.3防震缝的震害也很普遍

以前的抗震设计人员要求将是复杂,不规则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抗震缝划分为一些比较正常的单元。满足不了强烈地震实际侧移量的原因,是因为防震缝的宽度受到了建筑装饰要求的限制,造成强震相邻单元之间的位移,导致地震灾害的影响。

4算例

本文结合江苏某市工程的连铸电气室为例,论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重点。

某板坯连铸机工程连铸电气室,厂房长宽为32.0m×31.2m,跨度为4×7.80m。其中③~⑤轴为已建建筑,并已投入使用,本次设计范围为①~③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其他设计要求基本与已建电气室相同(仅变压器布置稍有不同)。改建筑地上4层,地下1层,层高为3.7(首层),5.0,3.0,5.94m,总高为17.64m。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5.0 kN/m2(各层相同)。

图1平面布置

4.1梁柱截面的确定

柱截面与原设计一致,中柱底层600mm×800mm,以上各层均为500mm×700mm;边跨中柱400mm×700mm;边柱500mm×500mm;角柱400mm×500mm。框架梁截面与已建电气室相同。

4.2箍筋的数量

在改进节点箍筋的抗剪强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箍筋对核心区混凝土具备有限制作用,然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是明显的。显然,箍筋间距较小的混凝土约束效应就越大,节点受剪承载力也越高。然而,通过斜裂缝的箍筋可以直接承受节点剪力。另外,箍筋的存在可以阻挡柱纵筋压屈。在循环荷载(如地震)的影响下,箍筋还可以防止被斜裂缝混凝土劈块之间出现剪切滑动,以保持节点区混凝土的受剪承载力。

4.3轴力的影响

由于轴向力的增加,节点到达通过裂缝和极限状态时的受剪承载力均增加。但轴向压力较大时,其延性有所下降。节点受剪承载力随轴向压力增加而且提高具有一定的限度,在轴向压力超过一定限度之后,受剪承载力就会降低。所以,对轴压比应加以限制。

4.4交叉梁的影响

由于框架平面垂直交叉梁对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可以提高混凝土的节点抗剪承载力。其提高程度可用节点约束系数ηj表示。在三边有梁时,,提高效果不明显,四边有梁时,ηj值可达到1.683,四边有梁同时又有楼板时,效果最明显,ηj值可达到2.329。但考虑到实际工程中,由于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作用,在交叉梁或楼板顶部开裂,削弱了这种约束作用,因此建议四边有梁约束的中间节点,当框架梁截面高度不低于主梁截面高度的0.75和梁宽不大于柱宽的0.5时,取ηj=1.5,在其他情况下,ηj=1.0。

通常当满足计算要求的基础上,还要通过节点的配筋构件保证了节点的受力性能和整体框架的安全可靠。节点配筋构件主要包括梁筋在节点区的锚固与节点区域箍筋设置等方面。

首先是顶层节点。由于顶层边柱轴向力弯矩较小,弯矩较大,梁及柱的连接区受力情况接近受弯构件,因此梁中纵筋在节点内的锚固长度应根据柱截面偏心距e0(e0=Mc/Nc)和柱截面高度h的比值的大小区别对待。通常分为以下3种情况:

1)当e0/h< 0.25,横梁上部纵筋应延伸柱内并和柱内钢筋搭接,其长度不小于la(la为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当梁端的下侧出现斜支撑时,应加设4Φ10的附加钢筋。

2)当0.25

3)当e0/h>0.50时,横梁上层纵向钢筋应全都延伸到柱内,而且延伸过梁下部不小于la,每次切断不超过2根。柱内的一部分钢筋延伸到顶部,另一部分钢筋应延伸到梁内,其根数根据计算确定,但不得少于2根。另外,锚固钢筋弯折的时候应具有一定发弯曲半径r,一般r>5d,以免粉碎弯曲点以下的混凝土。其次是中间层节点。关于边柱节点,横梁上面钢筋伸入节点的长度las应根据充分受拉的情况考虑,即las>la,并且也应该是伸过了梁柱的中心线。当钢筋在节点区的水平长度小于la,应该扩展到圆柱的侧面向下弯曲。弯曲前水平的长度不少于0.45la,弯曲的垂直长度应不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也不容易22d。下面钢筋节点长度las应按下列情况分别处理:在计算时不利用其强度时,las>12d(月牙纹钢筋)或15d(光圆钢筋);在计算时充分利用其受拉强度,las>la;在计算时充分利用其受压强度时,las>0.7la。对于中柱,梁上面钢筋应直接通过节点区,下面钢筋延伸到节点的长度las,,而且还根据在计算结果被用不同的情况下来作为边柱同样处理。

在节点区里还应设置水平箍筋,其数量不得少于柱中的配箍率。柱中纵向钢筋应通过节点区域,并在节点核心区以上进行搭接或焊接。

5、结束语

以上综述是一个地震区框架节点构造。地震区框架节点结造,梁筋锚固在节点区和非地震区框架节点是完全相同的,但其延伸到长度比非地震区加大。

参考文献

[1]程光煜,叶列平.弹塑性SDOF系统的地震输入能量谱.工程力学,2008,25(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篇7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 框架结构; 设计; 要点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528.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目前乃至今后很长时间仍是我国建筑结构中一种量大面广的结构形式,特别是近年来结构设计出图时间随着市场的要求越来越短,而结构设计、校对、审核、审查各环节主要强调满足规范、规程要求,忽视结构方案优化,这样掌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要点控制

1、概念设计

1.1刚柔并济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结构太刚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力很大,容易造成局部受损最后全部毁坏;而太柔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甚至全体倾覆。柔多一点虽然造价便宜但是必然产生变形以适应外力,太柔的结果必然是太大的变形,甚至会导致立足不稳而失去根本。

1.2土建结构中多肢墙比单片墙好,框架剪力墙比纯框架好等等,就是体现了多道防线的设计思路。

1.3抓大放小的原则在框架结构结构体系中具有“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说法是钢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简单地说,虽然整个结构体系是由各种构件协调组成一体,但各个构件担任的角色不尽相同,按照其重要性也就有轻重之分。一旦不可意料的破坏力量突然袭来,各个构件协作抵抗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最重要的构件免遭摧毁或者至少是最后才遭摧毁,这时候牺牲在所难免,让谁牺牲呢?明智之举是要让次要构件先去承担灾难。

1.4打通关节理想的结构体系当然是浑然一体的—也就是没有任何关节的,这样的结构体系使任何外力都能迅速传递和消减。基于这个思路,设计者要做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结构中各种各样的关节“打通”,使力量在关节处畅通无阻。可见设计者是协调者,其任务是让所有互不相关的静态构件相聚之后依然处于静态(也就是使其保持常态),或者是处在相对的静态之中。2、正确选取重要的结构计算参数

2.1结构的抗震等级

工程设计中,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但是抗震措施(主要体现为抗震等级)在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2.2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计算中应严格注意地震区的划分,选取正确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这一项对地震作用效应的影响极大。

2.3结构周期折减系数

框架结构由于填充墙的存在,使结构的实际刚度大于计算刚度,计算周期大于实际周期,因此,算出的地震作用效应偏小,使结构偏于不安全,因而对结构的计算周期进行折减是必要的。

3 、构造设计

3.1对于框架柱的构造要求。影响框架柱延性性能的主要因素为柱的剪跨比、轴压比和箍筋配置,规范中都有相应的具体规定,绝大部分设计人员都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的:一、二、三级框架节点核心区配箍特征值分别不宜小于0.12、0.10、0.08且体积配箍率分别不宜小于0.6%、0.5%、0.4% ,在设计中,轴压比不大的情况下,往往容易被忽视,应严格遵守。

3.2对于框架梁的构造要求。设计过程中容易造成框架梁的通常配筋率不满足规范要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最小配筋率;当框架梁受拉配筋率大于2%时,箍筋直径应增大2mm,这也是设计中容易被忽视的一点;框架梁上部的纵筋端部水平锚固长度应满足相关规定;框架梁加密区箍筋肢距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

三、结构优化 1、方案阶段工程建设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往往为了考虑建筑的立面造型和内部空间,反而造成建筑的结构产生许多不合理之处, 和不必要的浪费。因为在方案阶段结构设计师要根据切实可行和经济方面的考虑与建筑师协调好。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控制竖向高宽比,为了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并控制结构的侧向位移,势必要设置较刚强的抗侧力构件来提高结构的侧向刚度,而此类构件的增多势必使得材料用量增多;二、柱网尺寸,住宅的柱网跨度控制在4~6米,厂房的柱网跨度控制在6~8米会比较经济合理。2、施工图在施工图设计设计阶段,要重点注意钢筋和某些大样或者装饰线的设计,要节约用钢量,一是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过高,二是采用高强度钢筋,减少钢筋的布置形式。对于多高层建筑,柱截面可以采用变截面形式减少混凝土用量,通常每隔3-4层变一次截面。

3、梁、柱截面选取与配筋

3.1柱截面选取与配筋

柱截面按柱轴压比控制, 以绝大多数柱配筋是构造配筋为最优结果。按规范规定, 柱纵筋配筋率大于3%时, 柱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 mm, 且宜采用焊接接头, 这就使得配筋费用变大。

3.2梁截面选取与配筋

( 1) 梁截面选取按纵筋配筋率在1. 0%~ 2. 0%之间为最佳。梁截面选取应使梁纵筋配筋率在当时市场条件下( 混凝土及钢筋的单价) 的经济配筋率范围内。梁纵筋配筋率< 1. 0% 时, 梁出现裂缝, 梁的配筋由裂缝宽度控制; 梁纵筋配筋率小时, 表明梁截面偏大, 梁的截面大, 施工过程中温度应力也大, 规范要求配较多的侧面纵筋, 箍筋也要加大。但设计人员应注意梁宽在400~ 350 mm 时, 不必设四肢箍, 三肢箍能满足要求。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 2. 0% 时梁端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的箍筋最小直径要加大2 mm。

( 2) 连续梁( 次梁、框架梁) 各跨梁截面应按梁纵筋配筋包络图及剪力包络图选取。连续梁各跨梁截面的选取在满足梁挠度要求的条件下, 使得梁纵筋配筋率在1. 0% ~ 2. 0% 之间, 同时应使梁纵筋配筋包络图连续均匀地分布在梁上下两侧。梁纵筋配筋在满足纵筋最小净距的条件下, 应使配筋排数最少, 以便使得梁截面有效高度最大。外挑梁截面可设计成变截面, 变截面的斜度根据其剪力及弯矩包络图决定。

3 应用国家推荐的新技术、新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国内外技术的交流, 用于工程建设的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出现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如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材、轻质墙体材料等, 工程技术人员应及时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及工程应用情况, 从工程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应用条件, 以使得工程设计经济合理。由于工程综合效益的需要设计宽扁梁时, 宽扁梁的受力纵筋选用HRB400 钢筋较为合理, 一方面降低了配筋率, 另一方面使得纵筋配筋排数最少, 梁的有效高度增大。

结束语

本文主要讲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存在的基本问题,设计框架结构,设计人应首先判断实际工程中结构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可能碰到的所有问题,提前采取预防措施给予解决,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认真的分析、判断,等处准确无误的答案后方可用于实际工程的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杨新.浅谈钢筋混凝土高层结构设计常见问题[J].中华民居,2012,(6):46-47.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篇8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U66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建筑工程中为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中。它之所以应用如此广泛,是因为它具有如下优点:抗震性和整体性良好、结构布置较为灵活以及传力明确 。

1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要点

1.1水平荷载逐渐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 在低层住宅中,往往是以重力为代表的竖向荷载控制着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而在小高层住宅中,尽管竖向荷载仍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产生着重要影响,但水平荷载将成为控制因素。对某一特定建筑来说,竖向荷载大体上是定值;而作为水平荷载的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其数值是随动力特性的不同而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1.2轴向变形不容忽视 对于采用框架体系或框架一剪力墙体系的小高层住宅,框架中柱的轴压应力往往大于边柱的轴压应力,这就使得中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大于边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当房屋很高时,此种差异轴向变形将会达到很大的数值,其后果相当于连续梁中间支座产生沉陷,使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跨中正弯矩值和端支座负弯矩值增大。

1.3侧移成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控制指标 与低层住宅不同,结构侧移己成为小高层住宅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随着房屋高度的增加,水平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变形迅速增大,结构的顶点侧移一般与房屋高度H的四次方成正比。在设计小高层住宅时,不仅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而且还要有足够的抗侧移刚度,使结构在水平荷载下产生的侧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①过大的侧移会使人不舒服,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②过大的侧移会使隔墙、围护墙以及它们的高级饰面材料出现裂缝或损坏,也会使电梯轨道变形而导致不能正常运行。③过大的侧移会因P一效应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甚至因侧移与附加内力的恶性循环导致建筑物的倒塌。

1.4结构延性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指标 相对于低层住宅而言,小高层住宅更柔一些,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就更大一些。为了使结构在进入塑性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避免倒塌,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2.框架结构体系选择的因素及适用范围

2.1考虑建筑功能的要求。例如多层建筑空间大、平面布置灵活时。

2.2考虑建筑高度和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等因素。

2.3框架结构体系是介于砌体结构与框架-剪力墙结构之间的可选结构体系。框架结构设计应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结构设计原则)。

2.4非抗震设计时用于多层及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一般情况下框架结构多用多层及小高层建筑(7度区以下)。

2.5框架结构由于其抗侧刚度较差,因此在地震区不宜设计较高的框架结构。在7度(0.15g)设防区,对于一般民用建筑,层数不宜超过7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8米。在8度(0.3g)设防区,层数不宜超过5层,总高度不宜超过20米。超过以上数据时虽然计算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但是不经济。

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1关于强柱弱梁节点。这是为了实现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让梁端形成塑形铰,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而没有屈服,但节点还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强柱弱梁措施的强弱,也就是相对于梁端截面实际抗弯能力而言柱端截面抗弯能力增强幅度的大小,是决定由强震引起柱端截面屈服后塑性转动能否不超过其塑性转动能力,而且不致形成“层侧移机构”,从而使柱不被压溃的关键控制措施。柱强于梁的幅度大小取决于梁端纵筋不可避免的构造超配程度的大小,以及结构在梁、柱端塑性铰逐步形成过程中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和动力特征的相应变化。因此,当建筑许可时,尽可能将柱的截面尺寸做得大些,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尽可能大于1,并控制柱的轴压比满足规范要求,以增加延性。验算截面承载力时,人为地将柱的设计弯距按强柱弱梁原则调整放大,加强柱的配筋构造。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不得过高,以免在罕遇地震中进入屈服阶段不能形成塑性铰或塑性铰转移到立柱上。注意节点构造,让塑性铰向梁跨内移。

3.2关于“强剪弱弯”措施:强剪弱弯是保证构件延性,防止脆性破坏的重要原则,它要求人为加大各承重构件相对于其抗弯能力的抗剪承载力,使这些部位在结构经历罕遇地震的 过程中以足够的保证率不出现脆性剪切失效。对于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梁应注意抗剪验算和构造,使其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3.3注意构造措施。(1)对于大跨度柱网的框架结构,在楼梯间处的框架柱由于楼梯平台梁与其相连,使得楼梯间处的柱可能成为短柱,应对柱箍筋全长加密。这一点,在设计中容易被忽视,应引起重视。(2)对框架结构外立面为带形窗时,因设置连续的窗过梁,使外框架柱可能成为短柱,应注意加强构造措施。(3)对于框架结构长度略超过规范限值,建筑功能需要不允许留缝时,为减少有害裂缝(规范规定裂缝宽度小于0.3mm),建议采用补偿混凝土浇筑。采用细而密的双向配筋,构造间距宜小于150mm,对屋面宜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处按构造措施宜适当加强。(4)其它构造措施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请详见新规范。

3.4注意抗震设计。(1)抗震设计的基点结构。抗震设计的基点是强度和延性。人们现在已经认识到可以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屈服后的非弹性变形来抵抗地震,也就是将强度和延性两者相结合来抵抗地震。为保证结构的抗震能力,对结构设计而言, 如果我们给结构设定较低的承载力水准,相应地就要求结构具有较高的延性水准;如果我们给结构设定较高的承载力水准,则结构需要的延性水准就可以较低。在这个问题的具体处理上,各国的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2)能力设计法。能力设计法的基本思想为:为了使抗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形成所追求的“梁铰机构”或“梁柱铰机构”,就需要把不希望出现塑性铰或不希望先出现塑性铰(也就是不希望塑性转动过大)的部位的抗弯能力相对增强;为了不致在结构表现出所需的延性之前在结构的任何部位出现几乎没有延性的剪切失效,也需要相对增强各有关部位的抗剪能力;还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可能形成塑性铰的部位具有足够的延性能力和必要的耗能能力。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水平进一步提高,用户对住宅的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多功能变换的需求。因此,设计单位在拿到开发单位的设计意图后,应本着经济美观,安全适用的原则多为社会设计出更好的产品。

参考文献:

[1]蒋鲁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有关问题的初步探讨[J].山西建筑, 2008.(01).

[2] 梅洪元,付本臣.中国高层建筑创作理论发展研究,高层建筑与智能建筑国际学术研讨会,2002.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篇9

关键字: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理论研究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people to the function of the building and modelling puts forward more and more requirements, whether civil or industrial building,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hard to avoid can meet some difficult problems, the steel structure design in multilayer concrete also there may be many easy to be neglected, details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 > multilayer frame structure design theory to do some research.

Key word: multilayer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theor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 TU528.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要求

1.1 强柱弱梁节点设计

随着近几年世界各地地震的频繁发生,人们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时,也更加注重对建筑物抗震作用的设计。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常常需要让梁端和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态,但这时的节点则需要处于能够屈服的弹性工作状态。在实施强柱弱梁措施时,要注意对梁端和柱端截面实际抗弯能力增强幅度进行研究和测量,我们要想方设法使柱端截面屈服后的塑性转动不超过它的转动能力,这样才能够在地震时不会因为出现层侧移现象而使柱被压溃。

顶端纵筋的构造超配程度决定了柱强于梁的幅度,同时柱强于梁的幅度还受结构梁端和柱端塑性铰内的塑性内力重分布和动力特征变化的影响。我们在做结构时,尽可能使得柱截面的尺寸能够在建筑承受的范围内实现最大化,同时要使柱和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在一以上,并且为了增加延性我们还要在规范要求内控制轴压比。为了加强柱的配筋结构,我们在对截面的承接力进行验算时要按照强柱弱梁原则将柱的设计弯矩调整放大。为了避免使梁端纵向受拉钢筋在地震中屈服阶段不能形成塑性铰或塑性铰转移到立柱上,我们要注意合理设计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的强度。强柱弱梁节点设计要注意让塑性铰向梁跨内移。

1.2 强剪弱弯剪力墙设计

为了避免抗震墙在地震中因为发生剪切而遭到破坏,我们要提高抗震墙的变形能力。在截面较长的抗震墙上要利用洞口设置弱连梁,要使每墙段的高度与宽度比比大于二,同时把墙体要分成多单肢墙和小开口墙。为避免水平地震作用下因某个墙肢出现全截面受拉而发生危险情况,我们要设计出弱连梁,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连梁的总约束弯矩控制在该墙段总地震弯矩的百分之二十之内,因为单肢墙的延性差和超静定次数少,我们在设计连梁时也不能使连梁太弱,因为太弱的连梁墙肢容易变成单肢墙,而单肢墙的延性为多肢墙的一半,太弱的连梁在地震中极其容易带来危险,从而给我们的财产或生命安全带来不利。

我们在对结构进行设计中,为了增加结构的抗震能力要尽可能避免把门洞和窗洞连梁都改为截面高度极小的二力杆件。因为剪力墙的刚度一般都很大,在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墙中的连梁会因为很大的内力而超过截面允许值,因此在实际设计中我们要折减连梁的刚度让这些连梁先屈服从而使连梁能形成塑性铰而不发生脆性破坏。对连梁的刚度进行折减实际上就是通过降低其抗弯能力使连梁满足强剪弱弯的要求。

为了保证构件延性防止脆性破坏,我们在设计时要人为加大各承重构件相对于其抗弯能力的抗剪承载,这样就能够为部件在结构经历罕遇地震的过程中以足够的保证率不出现脆性剪切失效。强剪弱弯要求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注意抗剪验算和构造,使其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二、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独立基础设计的荷载取值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的基础形式多采用的是柱下独立基础。基础结构设计的重要环节就是合理地选取荷载设计值,我们在实际基础设计工作中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八层以下且高度不超过二十五米的一般框架房屋或基础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可以不要求对天然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同时要对风荷载的影响进行忽略。第二种情况是对于独立基础的设计,在计算基础顶面上的外荷载时不考虑剪力设计值,只取轴力设计值或只取轴力设计和弯矩设计值。但是在实际工程进行时这些设计结果都会导致基础尺寸偏小、配筋偏少,为了保持基础本身及其上部结构的安全我们在涉及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的整体计算分析中要让轴力设计值、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共同作用于柱脚,并且要输入风荷载。

2.2 基础拉梁层计算模型的选定

用电算程序进行框架整体计算时,如果基础拉梁层无楼板那么楼板厚度应取0,这时要用总纲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并定义弹性节点。当房屋平面不规则时,不用采用总纲分析,但是虽然楼板厚度要取0,弹性节点也定义,设计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程序分析时自动按刚性楼面假定进行计算与实际情况不符。

2.3 结构的抗震等级

在工程设计中,民用住宅、办公楼及一般工业建筑按其抗震设防分类属于丙类建筑,这类建筑,其地震作用要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电讯、交通、能源、消防和医疗等类建筑以及大型体育场馆、大型零售商场等公共建筑大部分属于乙类建筑,这类建筑,大多数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Ⅵ~Ⅷ度时,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I度的要求,例如:位于Ⅷ度地震区的乙类建筑,应按Ⅸ度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1.2确定其抗震等级为一级;当Ⅷ度乙类建筑的高度超过表6.1.2规定的范围时,还应经专门研究,采取比一级抗震等级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2.4 地震力的振型组合数

对高层建筑,当不考虑扭转耦联计算时,地震力的振型组合数至少要取三,当振型数多于三时,不应多于层数但宜取三的倍数;当房屋层数小于等于二时,振型数可取层数。不规则的结构考虑扭转耦联时,对于一些层数较高的建筑,它们的振型数应取大于九:对于一些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刚度突变较大的建筑其振型数也应多取。倘若结构有转换层、顶部有小塔楼、多塔结构等,振型数应取不多于十二层房屋或房屋层数的三倍尚可,只有当定义弹性楼板,且采用总刚分析,必要时振型数才可以取得较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指出,合适的振型个数一般可以取振型参与质量达到总质量的百分之九十所需的振型数。许多电算程序已可以很方便地输出这种参与质量的比值。有些设计人员不大重视电算程序使用手册的应用,选取振型数时比较随意,这是应当改进的。此外,对于耦联计算,可在必要时补充非耦联计算。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阐述了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要求和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但是我们在实际工程中可能会遇到更多问题,对于出现的实际问题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设计多层框架结构,建筑设计师应首先判断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对可能碰到的问题,应该提前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对所有计算结果设计师要进行认真分析、判断,确准准确无误后方可应用于实际工程,以避免出现危机情况时给我们生命或财产安全带来隐患。

参考文献

[1] 李二平,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房屋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城市建筑理论研究,2011.03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篇10

【关键词】结构设计;基础;梁;柱;板

【Abstract】In the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each designer's experience is differen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t norms, so in dealing with a design problem, it will take a different approach. In the desig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the four parts of the foundation, beam, column and plat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s, respectively, put forward some views.

【Key words】Structural design;Foundation;Beam

现在越来越多的建筑物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故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整个建筑市场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每个设计者的经验不同,对规范的理解不同,所以在处理某个设计问题时,也就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根据工作经验,下面就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的基础、梁、柱、板四部分,在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阐述一下个人观点。

1. 基础部分

1.1对于柱下扩展基础宽度较宽(大于4米)或地基不均匀及地基较软时宜采用柱下条基。并应考虑节点处基础底面积双向重复使用的不利因素,适当加宽基础。

1.2建筑地段较好,基础埋深大于3米时,应建议甲方做地下室。当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时,地下室底板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每隔30~40米设一后浇带,并注明两个月后用微膨胀混凝土浇注。设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应力,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尤其是在周围有建筑时有用),减少地震作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不应设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应有相同的埋深。

1.3地下室外墙为混凝土时,相应的楼层处梁和基础梁可取消。

1.4抗震缝、伸缩缝在地面以下可不设,连接处应加强。但沉降缝两侧墙体基础一定要分开。

1.5新建建筑物基础不宜深于周围已有基础。如深于原有基础,其基础间的净距应不少于基础高差的2倍,否则应打抗滑移桩,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坏。建筑层数相差较大时,应在层数较低的基础方格中心的区域内垫焦碴来调整基底附加应力。

1.6独立基础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与相近的基础做成柱下条基。柱下条形基础的底板偏心不能过大,必要时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类似筏基中间开洞)。两根柱的柱下条基的荷载重心和基础底版的形心宜重合,基础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阶形,或调整挑梁两端的出挑长度。

1.7独立基础的拉梁宜通长配筋,其下应垫焦碴。拉梁顶标高宜较高,否则底层墙体过高。

1.8底层内隔墙一般不用做基础,可将地面的混凝土垫层局部加厚。

1.9考虑到一般建筑沉降为锅底形,结构的整体弯曲和上部结构与基础的协同作用,顶、底板钢筋应拉通(多层的负筋可截断1/2或1/3),且纵向基础梁的底筋也应拉通。

1.10基础底板混凝土不宜大于C30,一是没用,二是容易出现裂缝。

1.11基础底面积不应因地震附加力而过分加大,否则地震下安全了而常规情况下反而沉降差异较大,本末倒置。

2. 柱部分

2.1地上为圆柱时,地下部分应改为方柱,方便施工。圆柱纵筋根数最少为8根,箍筋用螺旋箍,并注明端部应有一圈半的水平段。方柱箍筋应使用井字箍,并按规范加密。角柱、楼梯间柱应增大纵筋并全柱高加密箍筋。幼儿园不宜用方柱。

2.2则上柱的纵筋宜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宜大于200。

2.3柱内埋管,由于梁的纵筋锚入柱内,一般情况下仅在柱的四角才有条件埋设较粗的管。管截面面积占柱截面4%以下时,可不必验算。柱内不得穿暖气管。

2.4柱断面不宜小于450×450,混凝土不宜小于C25,否则梁纵筋锚入柱内的水平段不容易满足0.45La的要求,不满足时应加横筋;否则在梁柱节点处钢筋太密,混凝土浇筑困难。异型柱结构,梁纵筋一排根数不宜过多,柱端部纵筋不宜过密,否则节点混凝土浇筑困难。当有部分矩形柱部分异型柱时,应注意异型柱的刚度要和矩形柱相接近,不要相差太大。

2.5柱应尽量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来满足轴压比的限制,减小断面尺寸。

2.6尽量避免短柱,短柱箍筋应全高加密,短柱纵筋不宜过大。

2.7考虑到竖向地震作用,柱子的轴压比及配筋宜留有余地。

2.8独立柱上或柱的中部(半层处)有挑梁时,挑梁长度应有限制。

3. 梁部分

3.1梁上有次梁处(包括挑梁端部)应附加箍筋和吊筋,宜优先采用附加箍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应绝对。规范说的清楚,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承担。也就是说,位于梁上的集中力如梁上柱、梁上后做的梁如水箱下的垫梁不必加附加筋。位于梁下部的集中力应加附加筋。但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当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载较大时,应加附加筋。当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载很小时,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还有当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如工艺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载相对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

3.2当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时,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当梁底距外窗顶尺寸较小时,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顶。外部框架梁尽量做成外皮与柱外皮平齐。梁也可偏出柱边一较小尺寸。梁与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宽,并宜小于1/3柱宽。

3.3梁上有次梁时,应避免次梁搭接在主梁的支座附近,否则应考虑由次梁引起的主梁抗扭,或增加构造抗扭纵筋和箍筋。当采用现浇板时,抗扭问题并不严重。

3.4原则上梁纵筋宜小直径小间距,有利于抗裂,但应注意钢筋间距要满足要求,并与梁的断面相应。箍筋按规定在梁端头加密。布筋时应将纵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小断面的连续梁或框架梁,上、下纵筋均应采用同直径的,尽量不在支座搭接。

3.5端部与框架梁相交或弹性支承在墙体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简支考虑,但梁端箍筋应加密。

3.6上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载宜由箍筋承受,或适当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墙时宜做下挑沿。

3.7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与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总荷载的比例很小,作成变截面不能有效减轻自重。变截面挑梁的箍筋,每个都不一样,难以施工。变截面梁的挠度也大于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时,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除非受剪承载力不足。对于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压钢筋以减小挠度。挑梁配筋应留有余地。

3.8梁上开洞时,不但要计算洞口加筋,更应验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缝宽度。梁从构造上能保证不发生冲切破坏和斜截面受弯破坏。

3.9挑梁出挑长度小于梁高时,应按牛腿计算或按深梁构造配筋。

3.10扁梁宽度不必过大,只要钢筋能正常摆下及受剪满足即可。因为在挠度计算时,梁宽对刚度影响不大,加宽一倍,挠度减小20%左右。相对来讲,增大钢筋更经济,钢筋加大一倍,挠度减小60%左右,同时梁的上筋应大部分通长布置,以减小混凝土徐变对挠度的增大,如果上筋不小于下筋,挠度减小20%。

3.11当一宽框架梁托两排间距较小的柱时,可加一刚性挑梁,两个柱支承在刚性挑梁的端头。

3.12梁宽大于350时,应采用四肢箍。

4. 现浇板部分

4.1板的钢筋宜采用大直径大间距,但间距不大于200,间距尽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米的板的裂缝均可满足要求)。板上下钢筋间距宜相等,直径可不同,但钢筋直径类型也不宜过多。

4.2相连几个房间的同型号同间距板底钢筋宜连通。

4.3配筋计算时,可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将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减系数,将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数。

4.4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负筋不宜过大,否则将对梁产生过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时采用φ10@200;否则用φ8@200。

4.5当厚板与薄板相接时,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虑是适当的,但厚板就不合适,宜减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