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实验十篇

时间:2023-03-20 06:24:01

免疫学实验

免疫学实验篇1

【关键词】 临床免疫学; 免疫检验; 实践; 探索

临床免疫学是免疫学与临床医学的重要连接环节。免疫学检验是以免疫学原理为基础,利用各种具有敏感特性的标记技术,对各种病理和生理的免疫学指标行特异性、超微量地分析,包括细胞的、体液的诊治及预后评估[1]。就免疫学检验进行准确定位,是临床医生依据检验结果对疾病进行诊治和防控的有效技术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就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的相关实施与探索进行综述如下。

1 临床免疫学概念

临床免疫学属重要的免疫学分支部分,为免疫学应用到临床医学的途径。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与临床免疫学技术的发展进步有着密切相关性,为临床及时、科学的应用免疫学新技术,在疾病的治疗、监测、确诊、预后中均发挥重要的引导及参考作用[2]。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临床上多种免疫学技术已被普遍开展应用,如流式细胞式和免疫细胞检测及分类技术、血清蛋白电泳技术及各种肽类物质、激素、细胞因子、肿瘤标志的检测技术等[3]。随着目前检验项目在临床的不断增多,临床医务人员及患者自身都对临床检验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各种免疫学技术均需紧跟医疗科技发展步伐,更全面、迅速的发展,以尽快的与临床应用适宜,进而开展临床免疫学技术的崭新局面。

2 临床免疫学促进新技术发展

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创新基础均需有相应的理论,如PCR技术、分子克隆技术等均为遗传学或分子生物学重要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而这些技巧中,理论基础为DNA的双螺旋。同时免疫学的抗体理论与抗原对多种临床免疫学新技术的产生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如标记技术、沉淀、凝集等的发展进展[4]。近年来,受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渗透及免疫学的飞速积习难改展,使免疫学在理论上获得了较大的突破。

3 临床免疫学新技术发展特点分析

3.1 多学科交融 临床免疫学经典技术包括免疫标记技术、溶血技术、中和技术、沉淀技术、凝集技术等。以上技术为临床免疫学基础,在临床免疫学传统及现代的理论中均占有较重要的地位。以上技术或其基础上发展创新的技术至今仍在科学研究和临床检验中广泛应用。但生命科学在不断发展,不同学科间渐较难明确区分和界定,形成广泛的渗透和交叉的局面,而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适体技术、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染色质沉淀技术等免疫学新技术,使免疫应用范围和理论不断拓展。另外,临床免疫检验中,组织学、细胞学中的显微镜技术也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如由普通显微镜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联合对抗原进行检测,自身抗体采用荧光显微镜与荧光标记技术联合进行检测。且电子显微镜对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免疫细胞的行为可直接行动态观察。以上技术的应用,使临床免疫学技术得到了较大丰富,为发展提供了动力及方向[5]。同时免疫学检测数据显著多,用日益复杂,有效分析数据和正确应用结果显得较为重要故临床免疫学与生物信息学、医学统计学等学科的合作与交流也渐趋深入。

3.2 高通量、智能化、自动化的免疫新技术 临床免疫学检测具有同步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特点,与传统手工操作有较大的区别,如微粒子酶免疫技术、电化学发学分析技术等,毛细管电泳技术也在临床广泛应用,目的,生物芯片技术使整个检验医学检测实现了大规模、平行化、高通量的要求。同时,组学技术、后基因技术、酶联免疫斑点技术的研究也不断深入,极大的满足了临床免疫学需要。

4 免疫学检验定义

4.1 临床免疫学中免疫学检验为重要组织部分 以基础免疫学理论作指导,临床免疫学对免疫学方法及技术不断创新,在对疾病研究,特别是自身免疫病、肿瘤、传染病、血液病、免疫缺陷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病发机制、诊治、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属免疫学分支学科,是基础免疫学内容与临床免疫学内容的中间环节,为临床医师对疾病进行研究的相关技术方法。

4.2 免疫学检验的相关定义 依据免疫学原理,特别是抗体与抗原反应原理,对各种敏感标记进行利用,如荧光素、发光物质、放射性同位素等,特异地、超微量的对各种病理和生理免疫学指标进行分析,包括细胞的和体液应用,行疾病诊治和评估的一组医学临床检验项目[6]。其要点为即对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加以利用,又可对免疫学参数的各种内容进行检测。

5 免疫学检验存在的问题

5.1 定位 目前,有一定数量的医疗单位中,尚未设立免疫学检验专业,无专业的检验设备,无实验室,无固定的专业的检验人员,免疫学检验中的一些项目被分散在微生物实验室和生化实验室进行检验,对专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5.2 质量管理分析 虽免疫学检验中大部分项目在各大医学中已参加了国家卫生部相关室间质量评估活动,但在对室内质量进行控制的环节中,仍较为薄弱。对于大部分免疫学检验项目,在质控品和标准品上,国内尚未做到有效统一,虽部分有供应,但项目不全,价格昂贵[7]。故多数试验室质量控制不达标,导致检验质量不稳定。目前,尚普遍存在试剂缺乏统一的现象,检验结果中的假阴性、假阳性较难杜绝,为质量管理及标准化检查带来了一定难度[8]。同时,专业的免疫学检验人员较少,缺乏高素质、高学历的带头人,同时也缺乏娴熟操作的技术人员[9]。此外,还存在研究内容与临床缺乏有效结合等,在疾病诊治中未发挥有效作用[10]。

6 发展建议

针对免疫检验的重要性,医院领导和检验科需重视免疫学检验专业的设置,设备引进、项目定位和人员配备,加强培训,建全室内质量控制[11],同时成立免疫检验学小组,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解决方案,各级质量部分需加强参考品、质控品的管理,以提高检验效果,使临床免疫学作用落到实处[12]。

7 小结

综上,临床检验为临床免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项技术的研发为临床检验学发展提供了机遇,有效缩短了检测时间,节约了样本用量,实现了疾病准确、快速、无创的诊断。同时也需正视存在的困难,对复杂的数据行合理和有效的应用,以减轻患者负担,控制成本。同时加强基础研究的合作与交流,让从业者加强各种技术的培养和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满足临床免疫检验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松华,罗识奇,周为民,等.28所医疗机构检验免疫学部分指标现场检测调查[J].临床检验杂志,2007,25(2):154.

[2] Beutler B,Casanova J L.New frontiers in immunology.Workshop on The Road Ahead:Future directions in fundamental and clinical immunology[J].EMBO(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2005,6(7):620-623.

[3] 武建国.老年人抗病毒螺旋抗体测定的假阳性率偏高[J].临床检验杂志,2006,24(4):241-243.

[4] Hartmann M,Schrenk M,Dottinger A,et al.Expanding assay dynamics:a combined competitive and direct assay system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proteins in multiplexed immunoassays[J].Clin Chen,2009,54(1):956-963.

[5] 周镇先,吴玉强,黄茂萍,等.国产抗HBs抗体试剂检测结果的评价[J].临床检验杂志,2007,25(1):70.

[6] Shoshan S H,Admon A.Novel technologies for cancer biomarker discovery:humoral proteomics[J].Cancer Biomark,2007,3(1):141-154.

[7] 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559-712.

[8] 史俊敏,吴晓勇.临床检验质量管理的重要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12(8):2377-2378.

[9] 张伟民,宋超.落实质量考核与监督措施,促进独立实验室健康发展-对医学独立实验室管理模式的设想与探讨[J].浙江检验医学,2009,7(3):285-287.

[10] 师建国,田玉梅,郭芝芳,等.量子共振检测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应用(摘要)[C].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0:288-289.

[11] 袁红,黄文芳,杨明清,等.对四川省二级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检查及指导效果[J].现代预防医学,2009,26(18):126.

免疫学实验篇2

在实验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比如老师少(1~2个),学生多,一方面老师很难观察到每个学生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场地、器材有限也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独立完成整套实验操作。老师通过培养学生骨干,让其担任“实验小老师”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比如2011级检验班有59个学生,分为15个实验小组,4人/组(其中1组3人),在预实验前,从每个实验小组中挑选1名能力稍强的学生作为“实验小老师”,同老师一起进行预实验,让这部分同学先熟悉整个实验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点。在正式上实验课的时候,实验小老师能一对一指导同学进行操作,使学习氛围更加浓厚。通过这种方式既可培养骨干、培养兴趣、活跃气氛,又能增强团结合作精神,让人人参与其中,达到实验教学更好的效果。

二、拓展思维开展方法对比试验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人生有两宝,双手与大脑”,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俗话也说“心灵手巧”就是说明了手和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实验教学中因势利导,积极拓展学生思维并融入到实验教学当中。比如:采用不同标志物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模拟标本,同时采用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两种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模拟标本,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和ELISA法检测含有梅毒抗体的模拟标本,在实验中去体会不同方法的检测原理、敏感度、特异性方面的差异及其检测结果可能不同;学生们不仅学会了正确的选择方法,又培养了严谨治学的态度,激发了学生科研兴趣,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

三、讨论交流资源共享

“独学而无友,则疏陋而寡闻”,实践证明,一个知道科学需要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幸运的、能干的、成功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上实验课前,老师须对上节实验课内容的要点进行提问,比如: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免疫检测指标主要有哪些?梅毒血清学实验主要检测哪两类抗体?这两类抗体分别可用哪几种血清学方法进行检测?梅毒的确诊方法是什么?并要求每个学生进行书面解答;学生有质疑的地方,也可以提出来进行集体讨论,就像有的学生感觉很困惑:为什么机器洗板还是可能出现“花板”(空白对照、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室内质控结果均符合试剂盒要求,而标本孔的吸光度值比较高,出现较多弱阳性结果)的情况?对此,学生们发表了不同意见:有的认为是在加样的过程中污染了,也有的认为温育的时间过长,还有的直接说是加样加错了,众口不一。老师让学生现场演示了洗板过程,并提示学生注意两点:第一,反应孔注入洗液量是否充分;第二,洗板完成后,对光看看反应孔是否干净清洁。结果发现,洗板完成后,有的反应孔内还有水珠挂壁的现象,说明洗板针抽吸不完全,反应孔壁很可能残留“未结合酶标”而导致“花板”。于是,老师和学生们一致讨论决定:在第二次做ELISA的时候,加做一次手工洗板,“花板”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们豁然开朗。通过这样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出现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验的每个环节,掌握实验的每个关键点,培养学生善于分析、善于判断、善于沟通、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考核制度

免疫学实验篇3

1 实验教学内容的优化

免疫学实验课的内容比较广泛。在以前的实验课内容安排上,我们主要以必做实验为主,这部分实验大多以验证性的基础实验内容为主,对所需仪器材料、基本原理方法进行分类强化训练,重点让学生掌握免疫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要求达到熟练程度。这部分内容是训练学生免疫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所必须的,内容规范,逻辑性强,但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我们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改革,删除一些纯属验证理论和不具备基本操作训练而又非不可缺少的项目,例如双向琼脂扩散试验、环状沉淀实验等;删除一些操作繁杂,影响因素多,现在少用或不用的实验项目,例如补体结合试验等;删除与别的学科重复而且又可在别的学科中训练的项目,例如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在生理学中已重点讲解且通过实验掌握,就没有必要再做,以免造成时间上经费上的浪费,同时可以留出时间保证重点内容。在实验内容上除了开展一些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外,还应大范围增设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较强的实验项目,积极培养同学们的综合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免疫学新技术日新月异的进展,必然冲击免疫学实验课,为使学生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了解掌握诊断疾病,研究病因的方法及免疫学高新技术,我们把教研室和硕士点开展的一些较新科研方法手段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充实了实验内容,提高了实验技术层次和实验质量,如免疫荧光技术、Western blot等等。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实验教学方法的选择

(1)“项目―导师制”教学法

“项目―导师制”是指用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代替不合理性的、公理性的、淘汰性的验证性实验,这种实验形式类似于科研课题,由指定导师指导。每1实验项目的实验讲义为1个实验单行本,内容包括实验概述,实验目的和意义,实验方法和步骤,实验方法与路线的变更,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结果、结论、讨论等内容。实验内容丰富、完整、技术含量高。实行“项目―导师制”,将传统的30人1班改为10人1组上实验课,这样能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实验室定时开放改为全方位开放,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缓解扩招后学生增加与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不足的矛盾。

采用“项目―导师制”实验教学,教师带领学生首先复习书本上的有关理论知识,并通过多种方式诸如图书馆、光盘、网络等查阅与本实验有关的理论内容、新技术、新方法,通过查阅练习,一方面使学生们对自己所要做的实验目前在国内外的进展有个大概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们掌握了文献的查阅的手段及方法,为日后进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查阅文献以后,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设计实验技术路线,独立配制实验所用的各种试剂,完成各项实验步骤。实验课采用启发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而且会学知识,培养他们探求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开发他们的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习,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科研素质得到了培训,心理和意志也得到了磨练。

由于“项目―导师制”实验课教学是采用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负责的方式,以课题负责人著名,经校内外同行专家审定后,供学生选取(选教师和选教学内容)。这样使得教师变被动授课为主动授课,树立竞争和忧患意识。它提倡教师树立认真负责的教学理念,督促教师尽职尽责,要求教师不断丰富本专业的知识,加大拓宽专业知识面和知识视野,娴熟地掌握本专业的一些高精尖的实验技能与技巧,不断积累科研实践经验,走在教学科研的最前列。学生通过选教师和选教学内容,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每学期我们所开设的免疫学实验项目中都有近1/3采用“项目―导师制”教学法,通过与传统实验教学法比较,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方面效果显著。

(2)示教与实验操作相结合

由教师演示或学生操作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实验还是必要的。通过此类实验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和原理,思考应选用的条件和器材,设计实验的程序、步骤,并能得出正确的结果,这对学生也是一种基本功训练,对学生进行设计性实验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对于部分经典的、操作性要求不高的实验可通过课前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实验课时播放,这样学生可在较少的课时内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了解基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为开设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解决教师示教时学生看不清、耗时费力、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多媒体实验示教教学既可增加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又能大幅度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基础实验与临床实际相结合

免疫学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免疫学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免疫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并能将免疫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将来临床实践。这决定了免疫学实验课同临床结合的重要性及必然性。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涉及到临床的知识,均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为提高免疫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们在实验内容上从临床实际入手进行更新与扩展,在免疫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注意和临床实例联系起来,如补体溶血作用试验,在验证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举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例子说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外来抗原(如链球菌感染)与肾小球基底膜存在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当机体产生针对外来抗原的抗体的同时,此抗体也可作用于肾小球基底膜,引起抗原抗体反应,并激活补体,从而导致免疫损伤,使肾小球基底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出现蛋白尿、血尿等。由于在此过程中补体被消耗,从而导致血液中补体含量下降。据此可通过测定血液中的补体含量来辅助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总之,实验教学是理论知识与实验技术应用的综合,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需要,我们还将不断改革、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把免疫实验教学的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秀英.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医学教育,1997,4(1):27.

[2]毛立群,王越,杨静等.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5(5):507-508.

[3]于江.医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基础医学教育,2001,4(4):330.

[4]袁桂峰,陈森洲.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设想.华夏医学,(14)5:694-695.

[5]高治平.新型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模式的建立与探索.医学与社会,2001,14(1):60.

免疫学实验篇4

关键词:免疫学检验;教学;素质教育;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已经逐渐的从应试教育转变成为素质教育。其中素质教育不仅是指导思想,还是教育观念,其主要立足于受教育者的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并有效的对做人的功底、思想与素养等进行强调。最近几年,我校在进行医学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对如何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进行研究与探索,且重新的对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等进行了编写,以便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文章主要针对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进行了探讨,利用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等方式,有机的把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融合在一起,从而使人才培养方式逐渐的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变成为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体系中。

1 素质教育应用在免疫检验学中的目的

现阶段,把素质教育应用在免疫学检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仅重视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而忽略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等情况进行改善,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丰富的自然科学素养、良好医德以及宽厚人文素养的综合型人才,以此确保学生可以灵活的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通过所学知识,有效的对临床校验中所遇到的难题进行分析与解决[1]。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培养,确保学生具备较强的与他人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并且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以及良好的社会价值观。

2 素质教育在免疫检验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模式 对医学上的辩证思维模式进行培养,即让学生可以以哲学的角度出发,辩证的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认识,从而使学生更加充分的对其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进行发挥。比如,在正常的情况下,免疫自稳功能以及免疫防御功能具备着对外来病原微生物进行抵御以及对自身衰老细胞进行清除的作用,还其还可以导致出现自身免疫病以及超敏反应[2]。同时,异种动物血清,不仅可以当作抗体,还可以当作抗原。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则可以使学生更加充分的对事物的对立统一原则以及双重性进行了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应用教材进行教学的前提下,把辩证的哲学理论与免疫学教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形成完全满足医学发展的思维模式。

2.2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 医生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则是医德高尚。利用专业课进行医德教育,则能够有效的对以往传统的德育说教具有的弊端进行克服,从而使其自身具备的重要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3]。在免疫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有着大量的感人事例,比如,英国医生琴纳,20多年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研发出了预防天花的接种牛痘苗,从而成功的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加充分的意识到从事医学工作的职业风险以及职业荣誉,并正确的对医学检验工作人员所具备的重要职责进行认识。医学检验是面向病人的,其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将会对患者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医学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严谨求实以及细致认真的职业精神。例如,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间接凝聚与直接凝聚都会出现凝聚结果,但是在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却具备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引导学生积极的进行讨论,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对专业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还可以有效的对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进行培养[4]。

2.3完善课程考核方案 在进行免疫检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考核方案应该选择实训成绩与平时成绩以及期末闭卷考试等结合的形式,考试的总分数为100分,其中实训成绩的分数应占总分数的40%,其主要包含单项考核与实训报告等;平时成绩的分数应占总分数的10%,其主要包含答问、出勤与练习等;期末考试成绩的分数应占总分数的50%。同时,理论考试的时间应设置为100min,其主要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进行检验,所以应该尽可能的设置一些综合性的问题,从而有效的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具体分析的能力进行培养[5]。除此之外,还应该对临床检验进行模拟,其考核应该通过临床检验技师依照相关的医学检验标准来进行,主要对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等进行检查。

2.4完善实训教学模式 免疫学检验具备着非常强的实践性,而实训教学不仅可以有效的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还可以有效的对学生的实事求是、严谨求实以及一丝不苟的科学作风进行培养。通过顶岗实习以及院校结合等教学模式,定期的组织学生到相关的医院检验科进行参观学习,以此让学生更加充分的对检验工作环境以及工作流程等进行了解。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选择项目导向与任务引领相结合的教学法,利用实训教学,有效的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探索性试验进行重视,比如,制备动物免疫血清,则要求学生完成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以此制备出免疫佐剂,并对试血效价测定进行设计,最后对血清进行收集等。

3 结语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应用在免疫学检验的教学过程中,则可以有效的培养出更多的满足医学检验技师需求的具备高素质的综合型的检验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石云,郭刚,张卫军,等.多媒体教学在临床免疫学及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2):379-380.

[2]崔黎丽,李武宏,张欣荣,等.课堂多媒体课件的构建[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0):45-47.

[3]曾蔚,雷蕾,刘莉.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17(1):20-21.

免疫学实验篇5

关键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实践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是医学基础课程,有非常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一直受到我国本科学科模式的影响,导致在开展教学时重点往往集中在理论课方面,对于实践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目前很多院校在针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程的考核评价研究方面,大部分集中在医药本科院校进行,中职院校很难照搬本科院校的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的有效性,就必须结合中职院校学科特点,以优化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为基础,针对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一系列改革措施,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原则

(一)多元化原则

实验素养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全面性、专业性能力。首先要考虑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实际考核中结合老师评价、学生评价、同学互评于一体;其次要考虑评价方式多元化,在考核中,要与平时考核、实际操作等方式结合对学生展开综合性的评价;最后要考虑到评价阶段多元化,评价工作要贯穿于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观察、结论分析的全过程[1]。

(二)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

实验教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客观地记录实验结果,并且要做出对结果的分析,对学生对待科学的态度、工作作风、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要求都比较高。要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考核评价,需要保证其评价项目、指标以及量化值有着科学性以及客观性特点,需要将评价指标与实验教学的目标有效结合在一起,实现对目标要求的真实全面反映。

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考核评价体系目标与内容

(一)实验态度

实验态度主要指针对学生的出勤、值日等方面情况进行考核,同时通过实验教师的观察,判断学生的实验态度是否端正,是否具备团结协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能否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

(二)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主要考核学生针对实验的对象以及结果所表现出的观察、记录情况。

(三)解释实验现象能力

一方面,需要考核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教学,对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详细全面的记录,发现实验中存在的一些实验现象并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另一方面,考核学生在分组实验中针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进行观察记录情况,针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异常现象以及可能出现的不同实验结果展开科学合理的解释[3]。

(四)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操作能力方面,主要考核学生对不同实验方式或实验仪器的实际操作水平,考察学生的操作方法和实验结果是否正确。在这方面的评价需要将集中考核成绩与平时考核成绩结合进行分析。在考核方式方面,可以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以及老师评价等方式结合在一起。

三实验考核方法

通过考核成绩,可以对学生的实验水平及实验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肯定。针对中职院校学生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实验考核评价体系,其实验考核方法可分三个方面:

(一)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在进行平时考核时,可以选择由任课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的要求和目标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

(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成绩占总成绩40%。通过书写实验报告,可以有效的训练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结果以及对结果进行分析综合的基本技能。实验报告中需详细记录学生每次实验的目的、操作注意事项、实验用品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要求能保证记录内容的全面性、真实性、细致性。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验报告中的内容记录情况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分[4]。在进行实验报告评价时,有书写格式、书写质量、实验结果、结果分析等评价内容,在评分标准方面,不能以实验结果的正确性作为唯一评价标准,针对部分因为失误导致实验失败的学生,如果这些学生可以对实验失败的原因进行仔细的分析,老师仍可以给其较高的分数。

(三)实验考核

实验考核在针对学生的评价方面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占总成绩的40%。实验考核主要是考察学生针对实验过程的基本操作以及学生实验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察学生在展开实验的过程中态度、积极性、规范性等三个必考项目以及一个专业考察项目。必考项目考察范围涉及全部学生。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态度非常关键,往往是决定实验课是否成功的首要条件,老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给出态度分值。参加实验课程的积极性,是指学生的听课状态、操作状态,老师可根据观察给出分值。规范性的考核则要专业一些,主要考核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能否按照本学科的基本原则进行操作。选考项目则需要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四结语

本人从事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至今已十八年,在早期一直使用的实验考核方式就是根据实验报告给出分值,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不断在本人的实验教学中使用本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近五年的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了本考核评价体系。在使用的过程中,感觉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以及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高,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首先,教学质量有显著的改善和提高。应用实验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提高了实验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实验课程的重视度;另一方面,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表现与之前相比有了显著的提升,学生对于实验课程有着更高的重视度,同时存在有极大的积极性以及自觉性。促进了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课程,使得学生的综合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其次,学生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得到了有效的培养。由于本考核评价体系不是以结果正确与否这一项来给出学生实验成绩,因此,学生更愿意将真实的结果记录下来,在老师的引领下去进一步探索、思考。培养了学生认真完成实验项目,仔细观察实验结果,并真实记录工作态度和作风。最后,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了提高。实验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部分实验现象可能与实验指导存在有较大的出入,在改革考核评价体系之后,学生能够将实验结果真实、客观的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同时借助实验现象观察实验的本质,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的解释,尤其针对部分实验现象和实验指导内容不一致部分,学生敢于质疑,进行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其分析总结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温铭杰,张须龙等.多元化考核方式在免疫学实验技术考核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7,01:75-77.

[2]梁馨云,林鸿程等.病原生物学实验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3:3304-3305+3308.

[3]王茉琳,李晓光等.多元化互动优化医学免疫学课堂教学[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36:7146-7149.

免疫学实验篇6

关键词:免疫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科研兴趣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261-02

免疫学不仅是医学院校的主干课程,也是生命科学中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它不仅已渗透到医学的各基础学科,融入了临床医学领域之中,而且极大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的发展,成为当今极为重要的前沿学科。1]和其它基础学科一样,免疫学也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教学在这门课程中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本科生的免疫学实验内容包括抗原抗体反应和免疫功能检测,具体的实验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动。由于实验课是动手操作课程,学生在课程上拥有较多的自由,因而相对于理论课来说,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更大一些。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从而激发他们对科研的兴趣,我们有必要对一些传统的、过时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下是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后的部分经验。

1.通过让学生自己给自己上课的方式激励他们全面掌握实验的内容和原理。要做到这一点,一定要求学生上实验课前对实验内容进行预习。由于本科生以前很少有接触免疫学实验的机会,如果上课前不要求他们先进行预习,很可能会出现上课时一头雾水的情况。预习后,就会对将要做的实验有个大体了解,有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在实验课时给予特别注意,这样有针对性地听课效果就会更明显。为了让学生们主动预习实验内容,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激励机制。比如:让预习得好的同学上讲台讲解实验的内容和原理,把他们预习过程中的感受和遇到的问题分享给大家,并把他自己认为实验时要着重注意的地方也讲出来,在做完实验后,再让大家对先前同学的讲解做个评价,如果大部分同学都认可那位同学的讲解,那就应该给予好的实验分数或别的奖品作为表扬,一堂实验课可以安排三位同学进行这样的讲解。这样的好处是: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和他们认为要引起重视的问题都是从本科生自身理解力参悟出来的,不会出现重点和难点与实际情况不符而使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对实验失去兴趣的情况。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由于是学生自己到讲台与同学们共同讨论和分享经验,所以他们在台上的演讲能力会得到提高,而且会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以使自己的表述更清楚和为大家所接受。笔者曾对此方法在同学中的认可程度做过调查,结果很令人兴奋。调查的问题包括两个:一个是"你是否对同学上讲台进行互动的方法满意?"选择项是:A.非常满意;B.满意;C.比较满意;D.不满意。五个实验班共120人(24人一个班)中,有112份调查卷表示非常满意这样的授课方式,赞成率达93.3%,其余8份也选了B。这说明学生是非常想展示自己的,由此可以推知,他们对实验课前的预习也会认真对待。由于学生能够认真预习,那么实验课时他们就会很快掌握所做实验的原理和步骤,对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会认真分析,并在实验过程中对此特别细心地观察,这无形中就会使他们对实验的兴趣大大得到提高,从而对科研的兴趣也增强了。接着的一个问题就是"你觉得实验课的学习对提高科研兴趣有帮助吗?"选择项是:A.非常有帮助;B.有帮助;C.帮助不大;D.没有任何帮助。结果97位同学选了A,占80.9%,20位选B,占16.7%,认为帮助不大的只有3位,占2.5%。以上结果告诉我们,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和合理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预习实验内容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是非常可取的。学生的科研兴趣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在他们自己觉得有兴趣的情况下才能使这一老生常谈的话题变得实际起来。

2.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以此激发他们学习免疫学技术的兴趣,这样他们就会怀着更大的热情去探索免疫学技术是怎么应用于科研当中的。在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当中,往往会遇到实验器材不够用而导致有些学生无法亲自动手操作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与准备实验的老师进行商量,看是否能够适当增加实验材料。如果有条件的限制,那么就从实验内容的选择方面着手,尽量选取那些实验材料简单,耗材成本较低,但又能让学生尽可能掌握免疫学基本原理的实验。我们教研室就是根据这样的原则,选取了一些基本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的实验。通过与那些只能有几个同学参与进去的实验对比,同学们都纷纷表示,只有能亲自操作实验才能加强对做科研的初步认识,对那些不能亲自动手的实验大家觉得既容易被遗忘掉,又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所以,要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一定要尽可能让学生都参与到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来。

3.在整个实验课上,要抓住一切机会,只要有可能就要给学生传授科研思想。在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当中,以免疫学理论为基础的检测和分析技术随处可见,如:对蛋白进行定性、定量、定位分析中的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酶联免疫吸附(ELISA)、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等,检测细胞用的流式细胞术(FACS)和免疫荧光术(Immunofluorescence)等。这些技术的共同点就是都利用了免疫学中的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学生了解了免疫学技术在科研中的重要性后,对科研的兴趣也就自然加强了。由于免疫学实验授课目的是通过几个精选实验的讲解和实际操作,初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那么在教学当中就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基本素质。课堂讨论的方式完全可以使学生的这一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举例来说:实验中通常会设置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那么在样品的孵育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设置这些对照的重要性,并把可能出现的错误结果大致做个假设,这样,在观察结果时,由于已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了初步判断,学生对结果的分析就会变得非常简单,对出现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会很快找出其原因。笔者的经验表明,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直观认识、自然规律的直接体现,是科学研究中理论验证和基本数据的来源,在教学和科研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2]对大学本科生来说,由于实验资源和经费的限制,往往使大部分理论验证和现象解释的实验无法进行,所以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只能选取那些具有演示性和模拟性的实验,这就更加要求任课教师要有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要在有限的实验课时间里尽量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前沿进展和发展趋势,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学生的科研兴趣是培养出来的,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大胆进行改革,从学生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学生是很愿意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的,老师要因势利导,在不知不觉间把学生往科研的正确方向引导,为他们今后的科研道路奠定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龚非力,主编.医学免疫学(第3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免疫学实验篇7

【关键词】免疫学;实验教学;创新人格

【中图分类号】R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46-01

实验教学是医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应一所学校综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和重要教学环节[1]。

如何做好实验教学工作,使实验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改进,作以下探讨。

1教学内容的安排

建构能够开展具有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实验。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即创新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实施创新教育的目的在于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模式,激活并发展人所固有的创新潜质,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2]。教学作为达成教育目的的主渠道,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建构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教学模式,对创新教育的实施具有基础性意义。因此,对于实验教学内容应尽量安排能够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实践能力的实验。

实验课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对理论课的回顾和复习。若学生们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不能完全深刻的理解免疫理论课的内容,如何在这一基础上在更进一步有所创新。鉴于这一点对实验课的安排应尽量安排于理论课之后,间隔时间不要过长。在理论课内容讲过之后的一周之内尽量安排相应的实验课内容,并且要求同学们提前预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顺便回顾理论课内容,并且利于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另一方面,经典常用的免疫实验技术是所有实验室技术的基础,而在免疫实验中通过学生自主的动手动脑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所以实验课内容安排在结合基础知识和锻炼基本技能为主的前提下,增加学生独立进行实验的机会,适当增加实验课时,而且对学生开放实验室。

在教师指导之下,让学生多做一些探索性实验。对于操作过程相对简单的实验,实验原理比较明晰的情况下,可安排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根据老师提出的教学目标,制定实验计划,如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过程的设计(包括实验操作的步骤和应注意的事项)、实验结果的处理、分析和完善等,他们在搜集信息、观察、思考、设计、准备材料和制作试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和培养,即使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挫折,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责任感会使学生想方设法地去战胜困难,尽量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这无疑是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毅力、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开拓他们的思维,增加自信心、自觉性,提升创新能力。

2实验技能的培养

实验技能包括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在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训练中,教师既要加强学生动作技能的训练,即多做多练,提高实验准确率,提高技能技巧;又要加强学生智力技能的训练,促进学生智力技能的发展,使它达到灵活掌握的水平。

作为免疫实验,规范的实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创新精神并非盲目的创新,是需要在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之上的。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认知能力,是使学生们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得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学生们首先要能熟练规范的掌握基本的实验技术。比如在免疫实验中经常用到的显微镜的使用,细菌操作中培养皿的拿取,取菌环的使用,以及一系列仪器的规范使用。这些非常基础的实验技术,是保证实验顺利完成的基础。带教老师应同学生一起共同设计实验,准备实验,以此提高教师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从而把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传授给学生。

3教学方法的使用

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发展个性,因此,基础教育应提倡和开展创新教育,鼓励学生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创造活动,使学生在实验实践中培养成为感知敏锐、观察全面、注意力集中、思维深刻、想像丰富、善于概括、勇于创新的创新人才。基于此目的,教师要以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为基础,提出问题,科学系统地进行实验教学,通过各种活动或采取有效途径,有目的地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特别是发散式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敏捷性,形成良好的想像和思维品质,具有创造力的想像渗入到思维中会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免疫实验课是需要学生先理解再去动手操作的一门课程,在目前的实验教学中总有一部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实验过程不够认真有依赖性,未能达到实验课的目的。而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实验课上,学生基本上是按照实验要求和方法步骤进行操作,较少进行思考与分析。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会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其创新意识。可联合应用问题教学法,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等各种教学方法[3~6],不可一味平铺直述。在实验课的进行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1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对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提倡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在搞清楚原理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对某些实验进行方法步骤的改动,或鼓励学生自己根据原理和现有材料自己设计实验步骤。

3.2巧设疑、明启发在实验中设置一些启发性问题,督促学生思考。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机,根据相应的实验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3.3鼓励勤动手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尽可能取消示教性实验,所有实验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尽量划小实验小组,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同时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是非常必须的。近几年来,多媒体不仅广泛应用于理论课教学,在实验课中也广为应用。我们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结合录像、VCD等介绍新的实验技术,进行基本实验操作训练,同时进一步开发利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拓宽学生获取实验知识的渠道,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教学软件查看实验操作过程,查找并解决疑难问题。使学生可以利用丰富的多媒体网络资源不断的充实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使创新思想和方法达到新的高度。总之,高校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学”变为教师教过程的主要活动,就应尽可能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实验教学更应如此[7]。

参考文献

[1]王雪静.加强实验教学规范管理与提高实验技能教学水平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9(8):10-11

[2]苏曼玲.《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14(3)

[3]吴守一.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的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2004 (1) :70-75

[4]陈波,周艳丽.互动式网络协作教学模式的尝试[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 :82-83

[5]王贵成.专题讲座研讨式教学法及其应用[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8 (2) :41-43

[5]马弛.谈高校教学方法的改革[J].继续教育研究,2000,(3):30-33

免疫学实验篇8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医学检验专业; 临床免疫学检验; 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是指用外语(主要用英语)进行学科教学的一种教学体系。教育部2001年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在高等院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较强外语应用能力医学生的需要[1]。为提高检验人才的素质,使之能适应国内外医学检验科学的发展,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已成为必然的趋势,2006年3~8月在医学检验专业主干课程《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中进行了中英双语教学的调查和实践,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贵阳医学院2003级本科医学检验专业学生108人。

1.2 教学方法

采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临床免疫学检验》[2]。选择其中部分章节,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成双语教学CAI课件,教师做好中、英文上课的充分准备。授课采用以下4种形式:(1)采用中文教材、中英文混合课件(英文比例不超过50%);(2)采用中文教材、补充英文资料、中文课件;(3)采用中文教材、补充英文资料、中英文混合课件(英文比例不超过50%);(4)采用中文教材、补充英文资料、英文课件。授课时主要采用中文和英文并举的教学方式,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论知识点以中文讲解为主,对比较浅显易懂的部分,尽量用英语讲解,进而调动学生积极性,英语讲授内容比例占到总内容的50%以上。

1.3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在实施双语教学结束后进行,由学生不记名填写。调查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涉及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授课语言(中英文)的应用比例、双语教学授课效果等。

2 结果

2.1 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态度和建议

见表1。本次调查显示,多数学生(65.8%)对《临床免疫学检验》采用双语教学表示理解和支持;多数学生(56.5%)希望采用中文教材、中英文混合课件(英文比例不超过50%);多数学生希望教师以中文授课为主,仅介绍个别专业术语的英文名称,或在用英文讲授后,再翻译成中文。表1 医学检验本科学生对《临床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的态度和建议(略)

2.2 学生对《临床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

见表2。对于采用双语进行专业课程教学,仅21.3%学生认为学习效果比单纯用汉语教学好,41.7%的学生认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比单纯汉语教学差,另24.1%学生认为学习效果与单纯中文教学差不多;对于双语教学CAI课件,52.8%的学生认为不同英文程度的课件可作为双语教学的辅助学习资料,67.6%的学生认为促进了专业英语的学习,9.3%的学生认为可提高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且与汉语教学相比,46.3%学生认为双语教学使专业学习变得特别吃力,仅5.6%的学生认为可以学得很轻松。表2 医学检验本科学生对《临床免疫学检验》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略)

3 讨论

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顺应时展的必然,本文在我院医学检验本科专业课程《临床免疫学检验》教学中作了有关双语教学的调查和尝试,认为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成功开展双语教学需要学生的配合。在实施双语教学之前,应对学生进行充分动员,让他们对双语教学有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此项调查中,65.8%的学生支持双语教学,说明多数学生思想上是认同双语教学的,这是我们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要前提。但是仍有26.9%学生对双语教学持强烈反对态度,作为教师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对这一部分学生应该认真分析其反对的原因。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给开展双语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调查显示,仅7.4%的学生接受教师全英文授课方式,多数学生要求教师用中文授课,仅个别专业名词用英语表述,或在用一段英文授课后再作中文解释。许多(41.7%)学生担心使用双语教学会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有影响,并且46.3%的学生感觉双语教学使得专业知识的学习特别吃力,这也是部分学生反对双语教学的主要原因。应该说进入专业课程学习阶段的大学生经过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高考的选拔和低年级阶段大学英语的学习,已有一定英文基础,基本具备双语教学的条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只要努力一定能接受双语教学,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一定能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同时这也提示,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对学生基础英语的培养非常重要,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绝不可能简单地通过某一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就能完成,只有通过多门学科、多年级循序渐进地开展双语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同时专业课程教师实施双语教学也必须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初期最好采取简单渗透式和过渡式的方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知识的难易、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灵活调整英语在教学中的应用比例,特别要注重专业词汇的讲解。

3.2 师资

师资是双语教学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3]。教师的外语水平和能力不仅是实施双语教学计划的关键,而且关系到学校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目标的关键之一。大多数医学专业课程教师长期以来接受的是读写为主的英语教育,说听能力相对较差,往往只能做到较熟练地阅读或写作英文专业文章,真正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的能力却很弱,发音也不够标准,这样势必影响学生对英语读音的正确掌握,严重影响学生日后的英语发展,使双语教学进入误区。为弥补双语教师英语口语方面的不足,口语不太好的教师,可以让学生看英文内容,讲解主要采用中文,使用中英文CAI课件辅助教学,教师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英语水平。对英语口语流利地道的教师,应尽可能使用英文授课,辅以CAI课件,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讲的英文内容[4]。同时充分发挥优势,组织教师听课,观摩学习,帮助其他教师提高英文水平。作为院校方应重视双语教学师资的培养,投入经费,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拔教师进行英语培训。

3.3 教材

教材是学生赖以领会、接受理论和技能的重要手段,教材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5]。原版英文教材专业英文的表述规范地道,是学生学习专业英文的首选材料,但是原版教材价格太高,基于国情、省情和校情,购买原版英文教材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沉重的负担,目前无法要求医学生全面使用原版教材。而且目前还没有结构合理、详略得当的《临床免疫学检验》双语教材,国外教材普遍章节数目多、内容丰富、结构与国内教材相差甚远,无法同步使用,因此将英文原版教材作为双语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节选原版教材,以复印件作为教学教材,并准备其他英文资料供学生使用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过渡手段。我们在试行双语教学过程中,以规划教材为蓝本、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制作双语教学CAI课件,同时印发一些原版的英文资料,提前把资料和课件交给学生,作为学生双语教学的学习资料,起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作用,基本上能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3.4 教学方式

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掌握相关专业英语,这势必要求增加学时,但高校课程的整体安排决定一门课程不能占用过多的课时。要推进、深化和发展双语教学,必定要求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和“被动式”、“聋哑式”的学习方法,教学方式上采取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所以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双语教学的重要内容[6]。学生普遍接受双语教学CAI课件的教学方式,认为不同英文程度的课件可作为双语教学的辅助学习资料,并且促进了专业英语的学习,提高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件新生事物,也是今后教育改革中的一条必由之路[7]。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秋季发出通知,要求各高校大力推广使用外语讲授公共课和专业课,并提出要用开出多少双语课作为衡量大学教学水平的重要尺度[8]。通过对《临床免疫学检验》课程试行双语教学,对普通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具体情况作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双语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具体问题,学校和教师欲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绝不能放松和降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否则将不能真正实现双语教学素质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许建领.加入WTO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应对——首届武汉地区教育学科研究生学术年会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02(2):108-110.

[2]吕世静.临床免疫学检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8.

[3]冯振中,刘德纯.对病理学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及思考[J].山西医学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5):568-570.

[4]陈同强,邓婷,林卡莉,等.医学本科生组织胚胎学CAI双语教学的探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5):671-672.

[5]王文红.关于医学免疫学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检验医学教育,2007(1):28-29.

[6]童晓文,王淑娟.双语教学在医学检验专业课的探讨[J].检验医学教育,2007(3):27-28.

免疫学实验篇9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8-0044-02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医学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其研究成果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起重要作用。该学科的实验课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验证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理论知识,加深对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理解和掌握,获得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深入开展基础医学的其他实验课,如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病理学等打下坚实的基础。为适应现代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我们在现有实验条件下,大胆探索,不断创新,积极改革实验内容和方法,收效显著。

一、根据不同专业,优化实验内容

根据现代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专业特点,重新编写了实验指导书,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重组,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内容。本校现有临床医学、麻醉、口腔、预防、药学、中医及护理学专业等本专科安排了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各专业学生素质及培养方案不同,安排的实验学时也不同。首先,都设置了基本实验,以培养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本操作技术,如显微镜观察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分离培养技术等。二是针对医学本科类专业安排了综合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如何将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操作和分析技术应用于医学实践。三是针对专业特点,如护理学、药学、中医专业删减了部分实验如肥达反应。

二、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

完善的实验准备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前提,是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1]。实验准备主要是对实验中涉及的仪器设备及物品(包括培养基、试剂、细菌及血清等)的准备。由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的特殊性,如实验材料特殊,比如用病原菌;实验准备烦琐,比如需要制备大量的培养基,工作量重,耗时长,所以实验准备一般由实验技术人员专门负责。指导教师在每次实验课前都要和实验技术人员互相沟通协调,详细了解实验课的准备情况。此外,在课前还要进行两次以上的预实验,确保对实验中将会出现的问题能够积极处理,以保证实验的准确顺利进行。

三、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的目的,一是为了加深、巩固理论知识;二是要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科学素养。通过预习,不仅使学生了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方法,而且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分的复习巩固;同时也可以培养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对细菌接种方法实验的预习,有的学生对各种培养基的制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在课前查阅相关资料,不仅达到了教学目的,而且开阔了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为了让课前预习成为学生上实验课前的良好习惯,我们采取了实验课上对相关理论进行提问的方式,将其成绩记入实验课总成绩,大大提高了课前预习率,实验课效果也明显提高。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感性认识

我们在实验课中发现,学生不喜欢听讲,过多的讲解往往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在进行免疫标记技术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化深奥为简易,化抽象为具体,使过于理论化、抽象的免疫学理论得到更形象、直观的阐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2]。此外在老师进行操作示教时,受现有的实验室条件所限,近三十名学生围在老师周围,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示教内容直观准确地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积极开展综合性实验

为践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广大高校教师的当务之急。在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中,我们积极探索学生创新思维及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积极开放实验室,给学生开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我们在医学本科类和护理本科的实验内容中增加了综合设计性实验即“粪便中肠道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这是一项涉及多项操作技能的实验项目,如分离培养、革兰染色法、血清学鉴定等。学生以实验指导书为依据自行设计实验程序,教师只做必要的指导。为了使实验顺利进行,避免相互干扰,我们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不超过五人,让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的现有条件,顺利开展实验。实践证明,和传统的老师带学生做的验证型实验方法相比,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确有独到之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动工作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对实验结果要求真实,不弄虚做假,使学生对实事求是的科研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有了初步认识。

六、完善考核制度,综合评价实验课成绩

笔者认为实验课的最终成绩,应从多方面考核,比如学生出勤、实验态度、操作水平、实验报告及课堂提问等,其中权重系数较高的应是操作水平,其次是实验报告。操作水平以操作考试为准,比如学生和老师一对一进行革兰染色法的操作考试,成绩真实可靠,占总分的50%;实验报告也可反映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但学生可能弄虚做假,权重系数不宜太高,占20%;其他方面可通过平时提问、课间巡视、观察等进行综合性评判。基于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现实,大胆进行了课程考核改革,只允许实验课成绩合格的学生参加理论课的考试。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比以往更加重视实验课,提高了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总之,通过对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笔者深深体会到:在现有条件下、在有限时间内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及创新能力,需要多方面共同协调和努力。比如在课程设置方面,尤其医学类专业,可将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单独设为一门课程,以使学生更加重视实验课。改革实验课内容与方法,也更加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要求教师必须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这样才更加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相长。只有在今后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科学合理地开展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与创造性,以适应时展。

参考文献:

免疫学实验篇10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综合性实验;教学

G642

医学免疫学是一门医学前沿学科,学科内容从一开始的抗感染免疫小范围,现今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相互交叉,已经扩展到了当代医学的几乎所有领域,医学免疫学概念抽象,理论深奥,内在联系和逻辑性很强,同时它是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程。因此,如何通过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医学免疫学教学的重点[1]。

结合嘉应学院医学院的作为地方性卫生学校的特点,培养的人才主要以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培养教学中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目前医学院内部的部分教学模式,仍沿袭了改革前的中专模式,教学中偏重于理论,实验的设置仍有所欠缺,不能满足培养实用创新人才的需求。

在实验教学中,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医学院专科本科学生,地方性本专学校特点,通过实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学好医学免疫学,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对医学免疫学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以下改革探讨。

一、医学免疫学课程实验的选择与实施

1.加入综合性实验的必要性

目前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大部分仍以单一的验证性实验为主,局限于特定的某一种反应,每次的实验内容在3个课时内结束,且与下一次实验课无太大关联,实验的连贯性不强,综合知识应用不强,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2]。因此,需要在课程设置中结合实际的医疗应用,加入综合性实验项目,着力于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最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用于实际。

2.开设综合性实验的方式

(1)改革单一的实验带教模式,开放性的方式开展实验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必需做出适当的调整。在实验内容的组织上,可采用开放性的实验方式进行。开放性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主,把学生变为实验室的主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在实验课的安排上,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根据实验内容写好实验方案,带教老师通过实验方案后,自行领取实验材料后开展实验,带教老师在这中间,只充当指导的角色,不一味地灌输,实验结束后,举行汇报实验结果,说明实验每个步骤选取的原因和原理,这种方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因此,开放性的实验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综合性实验时间跨度长,涉及的知识面广,实验操作繁琐,正如现今的科学研究,是一个繁琐复杂的过程,单一打拼可能也能做出成就,但效率始终不如一个团队,同时,团队的头脑风暴所激发的成果显著。因此,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综合性实验,强调的也正是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在实验中鼓励学生自主组建团队,从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操作、实验结果整理、实验分析、实验Y构汇报等都由一个小组共同完成的,这样的实验开展方式,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效果显著。

3.医学免疫学综合性实验的选择

在选择实验项目时,需要考量的是作为医学院,开设医学免疫学的目的是将这门学科知识运用于临床,主要是利用免疫学原理和技术来诊断和防治疾病,常用的免疫学诊断有抗原抗体的检测及免疫细胞数量及功能检测两大类,根据应用型培养原则,医学免疫学实验的设置需以以上两点为主。

(1)免疫血清的制备

免疫血清制备是医学检验技术中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嘉医开设了本专医检专业,掌握这项实验技术能有效提高医检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而这项实验是医学免疫学综合应用的表现,囊括免疫学的多方面的知识。实验内容包括:溶血素的制备、抗人血清抗体的制备、抗人IgG抗体的制备、抗伤寒杆菌O抗体和H抗体的制备。从制备免疫用抗原开始至免疫血清收获并冻存,最长免疫程序需要一个月。所涉及的实验技术有:制备的实验原材料包括弗氏完全佐剂、免疫原、细菌菌体抗原及鞭毛抗原;动物实验涉及饲养、抓拿的手法、皮下及皮内注射、静脉注射、心脏取血、动物麻醉;血清的分离与灭活;抗体活性的测定,抗人血清抗体及抗人IgG抗体效价测定采用双向琼脂扩散法,需要自制琼脂扩散板;溶血素及抗伤寒杆菌抗体效价测定采用试管凝集法。

(2)E玫瑰花环形成实验

E花环实验是经典的检测T细胞数量的实验,T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免疫细胞,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群的分析不仅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免疫相关性疾病发病机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临床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肿瘤、免疫缺陷疾病、移植排斥反应等的常用技术。针对嘉医的传统的护理学专业学生,实验的设置上,可要求从小组的学生中抽取外周静脉血作为血样,分离单个核细胞,测定所分离细胞的活性,计算细胞数量,最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花环形成细胞。主要涉及的基本技术包括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检测,细胞染色技术及光学显微镜的使用。这项实验与免疫学理论课联系紧密、且标本采自学生本身、实验过程复杂且具有较强的时间及程序要求,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严谨的实验思维。

二、地方院校开设综合性实验面对的问题

1.充分理解综合性实验的涵义,勇于尝试

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学工程和教育改革意见,应适当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综合性实验的开展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教育部这一理念相吻合。也因此,有些人会将开放性综合实验看成很高要求的实验, 认为地方性的小型院校条件不成熟,学生素质不如一线城市的同等学历院校的学生,也认为实验设计必须达到研究性实验的要求才算。这就让许多习惯传统教学的教职工作者望而却步,阻碍了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3]。事实上,综合性实验重在实验室开放,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掌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操作能力,并形成一定的实验室科研思维。现今阶段,各个高校都处于探索改革阶段,努力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以培养专业能力更强的学生,使其有更强的专业竞争力,而除少数研究性大学由于其硬件和师资条件较好,学生能在大前提上得到先一步的辅助,大部分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都应着力于设计实验的广度,而不在于深度,即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各方协调开展综合性实验的经费、时间等

经费是制约综合性开放实验的最亟需解决的问题,医学免疫学实验,从简单的抗原抗体检测实验来说,抗体的费用都是比其他有机、药理实验室的花销要大,实验试剂和仪器的不到位影响到了实验的正常开展,许多学生具有很好的想法,却无法动手验证,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也就不高。再次是综合性实验时间跨度大,跟一般2~3个课时就完成的实验不同,开展此类实验,这既需要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奉献精神,也需要学生的理解和配合,还需要教务科的协助。因此,如何协调和认识到综合性实验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工作,是个难题。

3.实验带教师资队伍的专业化

本专科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毕竟有限,一次完整顺利的综合性实验的开展,除了硬件条件,更离不开实验带教老师适当的实验指导。因此,在实验开展前期,实验带教整个团队需要进行集体备课,明确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对整个实验脉络有充分理解,其次,实验带教老师需要熟悉掌握实验中的所有实验技能,能应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最后,在实验中要进行启发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体验到综合性实验的啡ぃ并注重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到较大的成就感。

小结

医学免疫学综合性实验的开设是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有助于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随着国家教育部对高校人才的要求,以及社会对创新型应用人才需求,全面引入综合性实验已经是势在必行。虽然目前地方院校综合性实验的开展还处在探索阶段,存在种种问题,但是只要能够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较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邱文洪,艾永循,郭凯文,等. PBL-LBL双轨教学模式在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9):112-114.

[2]史丽云,何海根,康艳华,等. 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 基础医学教育,2013,15(4):376-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