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e十篇

时间:2023-04-02 00:54:28

免疫球蛋白e

免疫球蛋白e篇1

[关键词] 小儿喘息性疾病;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7(b)-006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etection of total serum immunoglobulin E(tIgE) and 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sIgE) in diagnosis of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allergic disease. Methods 60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allergic disease admitted in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1 to Sept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another 30 cases of healthy children was as control group.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lready been diagnosised as respiratory allergic disease.Serum tIgE and sIgE was measured by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and the relevant results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Levels of serum tIgE and sIg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spectively was (501±219) U/ml and (3450±1240) U/L,which was remarkab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allergic disease;Total serum immunoglobulin E;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

小儿喘息性疾病是临床儿科一种常见的小气道疾病[1-2],其临床表现是以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小气道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病症[3]。临床治疗棘手,且早期诊断困难。相关研究表明,小儿喘息性疾病同免疫球蛋白E关系紧密[4]。有学者指出,血清总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越高,其喘息的发作率越高[5],但在实际研究中发现部分患儿血清总免疫球蛋白含量并未升高,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本研究通过对本院6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体内总免疫球蛋白E(tIgE)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与小儿喘息性疾病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30例小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42例,女18例,年龄3个月~9岁,平均(2.2±1.5)岁;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个月~10岁,平均(2.6±0.9)岁。观察组中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1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2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0例。病例纳入标准:所有患儿符合《实用儿科学》中关于喘息性疾病的诊断标准。病例排除标准[6]:患有严重心、肾、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异物吸入、小气道发育异常、先天性发育畸形的喘息性疾患及已经接受糖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等治疗的患儿。对照组中排除家族及个人过敏疾病史。两组儿童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儿童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tIgE,其试剂盒购自上海森胸有限科技实业公司,操作按试剂盒说明逐步进行,酶标仪选择BIO-RAD公司提供的550型;sIgE检测采取欧蒙印迹法检测,血清不需稀释,用平板扫描仪扫描实验条,并用欧蒙专用EUROlineScan分析软件进行结果分析。注意鉴别抗原检测抗原着色的深浅,检测标准[7]:tIgE>200 U/ml则视为阳性;sIgE>350 U/L视为过敏原检测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tIgE及sIgE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儿童血清tIgE及sIg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观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过敏症状的检查结果

60例喘息性疾病患儿中,65%患儿(36/60)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偏高,另外变态反应症状患儿27例,占45%。

2.3 tIgE或sIgE检测喘息性疾病的灵敏度

单独采用血清tIgE检测的灵敏度为67%,单独采用sIgE检测的灵敏度为65%,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78%,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为89%(图1)。

3 讨论

小儿喘息性疾病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疾病[8]。研究发现,遗传、感染、过敏或免疫性质改变等因素均是造成小儿喘息性疾病的重要原因[9]。其作用器官主要以小气道和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气管炎、哮喘为主要症状[10],且此3类病症相互作用密切。研究发现,喘息性疾病患儿体内CD4+相对于CD8+显著升高[11],两者比例相对增高。小气道由于变应原刺激发生变态反应,免疫β细胞大量增多,免疫球蛋白E的合成增多[12],炎症细胞加速了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1、IL-8、肿瘤坏死因子的水平,造成气管支气管痉挛,引起气道高反应,成为喘息性疾病的诱因。

研究[13]表明,喘息性疾病患儿的tIgE水平升高,其发病原因同Ⅰ型变态反应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免疫球蛋白E升高是Ⅰ型变态反应发生的基础,也是喘息性疾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中,喘息性疾病患儿的tIgE和sIgE水平较健康正常儿童显著升高,说明喘息性疾病患儿血清tIgE、sIgE水平同疾病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同以往的报道结果一致。由此说明,早期检测患儿血清tIgE和sIgE水平有助于及时发现过敏体质[14],排除其他疾病,及时给予早期治疗,有利于改变病情,且对于病情预后具有指导性意义。

在研究tIgE对于喘息性疾病的诊断意义中可见,已确诊的患儿中部分经tIgE检测结果正常,而sIgE显示结果为阳性,说明两者诊断可以进行互补,且本研究结果也说明,单一采用任何一种作为检验方法的结果都不可靠,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研究通过采用ROC曲线发现,单独应用tIgE检测的灵敏度为67%,单独应用sIgE检测的灵敏度为65%,但两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78%,且ROC曲线下面积为89%,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应当将tIgE和sIgE联合检测做为诊断手段,才能提高检验的准确性。

此外,喘息性疾病的发生与外界过敏原的激发及年龄的不同有关[15]。有研究表明,喘息性疾病患儿中发生支气管炎时,血清sIgE阳性率较低,其发生原因可能与毛细支气管炎产生免疫球蛋白E的能力低有关,而且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发作也会受到其他相关因素的作用,但这方面的研究还较为欠缺。但不论怎样,应用特异性变应原检测是目前检测变态反应的重要手段,临床上对于tIgE和sIgE检测的界值仍然较难确定,今后还需要更多临床研究,确定两者最佳的诊断值,以期提高小儿喘息性疾病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小儿喘息性疾病同免疫球蛋白水平具有密切的关系,采用血清tIgE和sIgE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小儿喘息性疾病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伟红,彭解华.喜炎平、氨溴索分别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效果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07-108,113.

[2] 张成晔,钱素云,曾健生,等.小儿肺不张病例中塑型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治疗[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9):832-834.

[3] 陈凯.儿内科小儿气管异物误诊原因分析及应急处理措施[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3):3809-3810.

[4] 苗进,蒋治勤,李艳,等.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并发心肌损害患儿心肌肌钙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10,39(1):119,128.

[5] 周娇妹,林建军,徐勇,等.多因素干预毛细支气管炎后喘息的疗效及对血嗜酸性粒细胞和免疫球蛋白E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4):120-124.

[6] 张淳.细辛脑静脉滴注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50例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1,23(5):904,907.

[7] 郭向阳.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83例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5):625-626.

[8] 邹欣茹.捏脊疗法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3):179-180.

[9] 许锦姬.小儿喘息性疾病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4):3752-3753.

[10] 李成瑶,付娟,陈虹.小儿喘息性疾病病因及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601-3604.

[11] 陈璐,陈艳萍,黄建宝.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39-40.

[12] 刘中国,王艳燕,王莲芸,等.支气管哮喘血清E-选择素与IgE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01,21(4):431-434.

[13] Sturm,GJ,Schuster,C,Kranzelbinder B,et al.Asymptomatic sensitization to hymenoptera venom is related to total immunoglobulin E levels[J].Int Arch Allergy Immunol,2009,148(3):261-264.

[14] 吴晓波,何勇,诸彭伟.不同年龄组喘息患儿体外过敏原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1):61-62.

免疫球蛋白e篇2

对球迷来说,世界杯是致命诱惑,不得不看,可白天又要上班,睡眠不足在所难免。熬夜使得体内生物钟规律变化,出现疲劳、睡不香、眼干、焦虑、大脑工作效率低等现象。如此,饮食方面调整极为重要。快和国家二级营养师王旭峰学习下 “健康熬夜”饮食法吧!

晚餐不宜太饱太油腻

熬夜当天的晚餐是主餐,宜采用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时间可比平时晚些 。除了吃谷物、蔬菜水果等,摄入肉、蛋、奶、豆制品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为熬夜储备能量。晚餐不宜吃的太饱,太油腻。若晚餐吃得太饱,体内血液会较多供给肠胃以消化食物,大脑供血量相对减少,人会感到困倦,容易昏昏欲睡。

酪氨酸让大脑保持敏锐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氨基酸中的酪氨酸对缓解由心理压力过大、高度紧张和焦虑引发的疲惫状况有很大帮助,酪氨酸在人体中一旦含量不足,会抑制神经传导,让人出现犯困、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精神散漫等现象。因此,补充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可以缓解困意。酸奶中富含酪氨酸,豆制品、水产品、肉类等食物也是酪氨酸的良好来源。

护眼,维生素A帮忙

看电视时间过长,又怕错过精彩瞬间而不眨眼,加上久坐不喝水,使眼肌疲劳、眼睛干涩、眼球结膜充血、视力下降。维生素A是维持人类一切上皮组织正常机能必需物质,维生素A缺乏时,会出现上皮干燥和角化变性增殖,眼睛的角膜或结膜干燥、炎症。

特别提醒: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有猪肝、羊肝、牛肝、蛋类和奶制品(如牛奶、奶油等),刀鱼、大比目鱼和鲑鱼的肝含维生素A也丰富。另外,胡萝卜素或类胡萝卜素可在身体中转变为维生素A,含胡萝卜素或类胡萝卜素多的有胡萝卜、西红柿、辣椒、菠菜、芒果等深色的水果蔬菜。熬夜看球期间应多选择以上食物。

合理饮食防免疫力下降

熬夜会造成免疫力下降,从而引起许多疾病。提高免疫力,除补充维生素A外,部分B族维生素,铁、锌、镁、硒等矿物质也有一定作用。另外还应当摄入――

蛋白质:严重缺乏蛋白质,免疫机能会严重下降。高蛋白质食物包括新鲜肉类、蛋类、牛乳及乳制品,建议熬夜时喝一到两杯牛奶,维持适当的蛋白质摄取。

维生素C:促进免疫系统,且增加白血球吞噬细菌能力,及增强胸腺及淋巴球的能力。富含维生素C的果蔬有:鲜枣、猕猴桃、草莓、青椒和各种绿叶蔬菜。

维生素E:维生素E为自由基的克星,具有抗氧化和增强免疫细胞的作用。一般食物中以豆类、小麦胚芽、植物油、核果类有较多含量的维生素E。

清除体内自由基保健康

动脉硬化、心脏病、肿瘤等多种疾病及人体衰老的发生均与自由基氧化有关。在睡眠状态下,人体可清除大量自由基。而熬夜导致生活不规律,睡眠不足、质量不高,体内自由基对身体的危害比平时会更大。

免疫球蛋白e篇3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血型系统免疫性血型抗体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指母婴血型抗原不一致,母亲血液中存在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抗原的免疫性抗体,并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因同种免疫反应而引起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1]。新生儿溶血病(HDN)主要发生于ABO血型系统,约占新生儿溶血病的85%[2],而血型血清学检测是确诊该病的重要依据[3]。为探讨血型免疫性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本文对41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患者进行ABO血型、Rh(D)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等检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2月~2014年1月,我院41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5 h~7 d。

1.2试剂与仪器 ABO血型、Rh(D)血型检测卡由长春博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的微柱凝胶卡、离心机、孵育器由瑞士达亚美公司提供,抗体筛查细胞及谱细胞由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不同血型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 在4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中,有38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阴性,为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占92.68%。其中由免疫性IgG抗-A抗体引起者21例,占55.26%,由免疫性IgG抗-B抗体引起者17例,占44.74%。有3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阳性,为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占7.32%。此3例患者经抗体鉴定有2例为抗-D抗体,占66.67%;1例为抗-E抗体,占33.33%。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与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性抗-D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与免疫性抗-E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新生儿溶血病(HDN)检测"三项试验"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在38例诊断为ABO新生儿溶血病(HDN)患者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有17例,阳性率为44.74%;游离试验阳性者有33例,阳性率为86.84%;放散试验阳性者有38例,阳性率为100.00%。3例诊断为Rh新生儿溶血病(HDN)患者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均为阳性。

3讨论

临床上有多种原因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其中母婴血型不合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以ABO血型系统不合最为常见,其次为Rh血型系统,其他血型系统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较为少见[4],与本研究中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者占92.68%,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者占7.32%相符。在以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中,多为母亲为O型血,所生婴儿为A型或B型[5],本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这与O型血母亲富含免疫性IgG抗A(B)抗体有关[6]。我国汉族人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由抗D引起者占61.5%,由抗E引起者占34.4%[7],本研究与之基本相符。

在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的"三项试验"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在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区分ABO血型系统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和其他血型系统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系统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有时为阴性,严重的ABO血型系统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也只呈现弱的阳性反应。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强度一般≥2+[8]。因此,新生儿直接抗人球蛋白是区别ABO和Rh溶血的重要标志[9]。放散试验是将患儿红细胞上的免疫性抗体进行放散,然后再用放散液作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由于放散试验所用患者红细胞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所用患者红细胞多得多,因此放散试验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灵敏度高,一旦该试验出现阳性结果,就表明患者红细胞上有免疫性抗体,即可明确诊断。本研究结果表明放散试验是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中敏感度最高的试验,所有新生儿溶血病患者的放散试验均为阳性。

参考文献:

[1]胡丽华.检验与临床诊断输血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35.

[2]黄绍良,周敦华.小儿血液病临床手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0-151.

[3]杨世明,崔颖,张勇萍,等.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产前免疫性抗体检测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25(9):833-834.

[4]林凤如,王艳,李石磊.新生儿溶血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5):335.

[5]张红珊,李文益.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和治疗[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9,14(6):246.

[6]吕连华,陈勇.母体抗体效价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2,24(5):994-995.

[7]王长奇,陈燕萍,马连学,等.临床检验与输血诊疗手册[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442.

免疫球蛋白e篇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814-8824(2007)-4-0107-02

关键词 不完全抗体 交叉配血

1 病例简介

患者,男,45岁,汉族,因上消化道出血于2005年10月至2006年5月间在某医院先后住院治疗时输入红细胞悬液10000多ml,无输血不良反应。2006年6月患者全身乏力、低热、皮肤巩膜黄染呈严重贫血状,再次入医院治疗。经查血红蛋白为47g/l,需进行输血治疗。检验科对患者与3个单位的同型红细胞悬液进行凝聚胺交叉配血时发现主端均出现凝集,次端无凝集,另换三个同型献血者的血液与之配型也出现同样现象,于是医院将血样送血站要求给以配型。

2 血型血清学检查

2.1 试剂 单克隆抗-A、抗-B、凝聚胺试剂由长春博德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抗-D、抗-E、抗-C、抗-c、抗-e、广谱抗人球蛋白、谱细胞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

2.2 方法 试管盐水、凝聚胺配血、抗人球蛋白试验、吸收放散试验、抗体鉴定、抗体效价测定。

2.3 血型鉴定 患者为B型、ccDee、自身无凝集、反定型与O型红细胞呈“++”凝集状,说明有不完全抗体存在。

2.4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

2.5 抗体筛选 见表1

2.6 抗体特异性鉴定 用1号CCDee和3号ccDEE谱细胞与患者血清等量混匀,4℃浮育1h吸收后,56℃放散10min,将吸收后上清液和放散液与试剂红细胞CCDee、ccDEE、eeDee做抗人球蛋白试验[2],结果见表2

以上反应说明患者血清中存在抗-E和抗-C

2.7 抗体效价测定 患者血清用CCDee细胞测得其抗-C效价为16;用ccDEE测得其效价为128。

3 讨论

在我国汉族人群E抗原的阳性频率为46.9%[2],对缺乏E抗原的患者如多次反复输血,导致抗-E产生的频率是较高的。此患者Rh系统的表现型为ccDee,由于大量多次输入多人份C、E抗原不相合的血液后导致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免疫性抗-E、抗-C,使患者在后续的输血中产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呈严重贫血状。笔者根据患者的免疫现状,在献血者中筛选出3个单位的B型ccDee血液进行配型输入后无不良反应。通过该例配血,说明患者输血前常规鉴定Rh血型时最好鉴定其表现型;对有输血史的患者应常规进行抗体筛选,以确保患者的输血有效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免疫球蛋白e篇5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检验;临床应用

基金项目:广西卫生厅课题(项目编号:Z2010014);桂人口计生研(项目编号:012010001)

作者单位:530022 广西南宁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毛细管电泳又称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是以毛细管为通道分离带电粒子或离子,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电泳分配和流速上的差异来实现分离的新型液相分离分析技术。CE是8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并综合了电泳和色谱技术两者的优点;由于它高效、快速、简便、自动化操作和在检测方面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重复性好等诸多特点,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已经成为蛋白质、多肽、核酸及其他生物分子分离和分析的一项重要技术[1]。笔者对近年来毛细管电泳技术的概况及其临床检验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1 CE发展概况

早期的电泳技术是由瑞典Uppsala大学的 Tiselies教授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创立的界面电泳,他利用电场将蛋白质分子分成白蛋白和球蛋白等4个区带[2]。随后在1950~1960年间出现了纸上电泳,这一技术在医学生物实验室被广泛采用,依据大量检测资料使我们对电泳图谱和有关的临床病理相沟通成为可能。另外支持介质不断改进,各种电泳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应用,使电泳区带分离更清晰,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传统的电泳分离过程会产生焦耳热使电解质溶液的密度发生变化并产生对流扰乱分离区带,使分离度下降,并限制了高压电场的使用, 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就可以利用小内径的分离管抗对流。 前人的研究工作从石英毛管到内径更细的聚四氟乙烯管, 尽管当时未获得所理想的的高分离柱效,但这些研究已显示出了细内径毛细管给电泳分离带来的优越性,为CE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1981年 Jorgenson和Lukacs[3,4]的研究标志着CE 的诞生。他们首次使用30 kV的高电压和内径为75um 的石英毛细管柱,产生出高于40 万理论塔板数的分离柱效,他们设计出简单的 CE装置并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分离的效率公式。1983年,Hjerten[5]发明了把聚丙烯酰胺凝胶填充在毛细管中的毛细管凝胶电泳(CGE) 技术。1984 年,Terabe[6]开创了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技术(MEKC)。1985年,Hjerten[7]又报道了新的毛细管等电聚焦技术(CIEF)。于同年,Knox[8]等更进一步发展了毛细管电色谱技术(CEC),他们使用极细的液相色谱的材料来填充毛细管。 90年代起CE的技术应用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1990年改进应用紫外检测器,1992年开发应用激发诱导荧光检测器[9],CE技术得到不断改进和更新,敏感性和分辨率进一步提高。

目前以毛细管电泳法为载体的分离分析方法主要有毛细管区带电泳(CZE)、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CC)、毛细管筛分电泳(CSE)、亲和毛细管电泳(AEC)、毛细管电色谱(CEC)、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CIEF)和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等[10]。使得CE技术在临床检验的应用分析领域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2 CE在临床检验医学的应用

21 血清蛋白质分析 血清蛋白电泳通常是临床上在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沉降率增加时都需要进行的常规实验检测项目,它将有助于确诊临床报告的炎症或感染的状况及提示进一步检测其他项目。采用CE可分离血清蛋白,并能准确计算各蛋白质的相对浓度,避免了凝胶电泳法染色、脱色过程中多种影响因素造成的误差,CE法的结果重复性好,可信度高[11]。前清蛋白在血清中的浓度可表明营养状态,且是确定恶性肿瘤、炎症、肝硬化、霍奇金病的重要指标,多数电泳法难以分辨,而用CE法很容易分离定量,检测波长为214或200nm。CE不仅增加了清蛋白部分的分辩率,对双清蛋白血症检测的灵敏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CE提供了足够的在α1区的分辩率以区分α1酸性糖蛋白与α1抗胰蛋白酶。在α2区的球蛋白区,α2巨球蛋白与触球蛋白不易区分,但在β球蛋白区具有高分辩率[12]。CE法对肾病、慢性感染、自身免疫病和肝硬化等多种疾病的免疫球蛋白分析有较好的优势。

22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特征鉴别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过度合成的单一类型或亚型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它的产生是由于单一克隆的恶性或高致敏B细胞的无限增殖,从而产生同源性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组分的检测运用了各种与免疫学、血液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相关的技术和仪器。通过用特异性抗体包被的琼脂糖凝胶球消除一个特殊的峰来指示是哪种单克隆成分,借此对免疫球蛋白的型、亚型和轻链型予以鉴定和分类[13]。这一技术提高了对该蛋白组分的分析与研究水平。

23 血红蛋白成分的分析 血红蛋白病(hemoglobinopathy)是一组由于血红蛋白(Hb)分子结构异常或珠蛋白合成障碍而引起的遗传性血液病,前者称为异常血红蛋白病,后者称为地中海贫血[14](简称地贫)。在地贫高发区检测出地贫高风险夫妇和预防地贫患儿出生是关系到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和实现优生优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其中血红蛋白(Hb)电泳是研究和分离异常血红蛋白的有效方法,亦是诊断血红蛋白分子病和地贫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15]。毛细管电泳法是在充满电泳液的石英毛细管中进行电泳的技术,在溶血试剂中进行稀释的红细胞样品,会被注射到毛细管的负极端,在高压电的作用下竞相电泳分离,然后Hb会被靠近正极端的415nm光波检测装置检测到[16]。通过毛细管电泳将蛋白质分离,采用波长为200nm氘光源和CCD探测器,对血红蛋白成分分析灵敏度和分辨率高[17]。CE是一种敏感度和精确度较高的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检测时间短的优点[18]。通过使用碱性pH缓冲液,正常和异常(或变异体)血红蛋白按下列顺序检测出来,从阴极到阳极依次为:δA2(A2变异体),C,A2/O阿拉伯血红蛋白(OArab),E,S,D,G费城血红蛋白(GPhiladelphia),F,A,Hope,Bart,J,N巴尔的摩血红蛋白(NBaltimore)和 H。在CE区带中不出现碳酸酐酶,不但可以鉴别出HbA2变异体,还能够准确检测HbA、HbF、HbA2含量以及其他异常血红蛋白,可用于诊断地中海贫血及其他血红蛋白病[19]。

24 尿蛋白质分析 临床医生和生物学家关注的尿蛋白检查的概念正在逐步更新。蛋白尿的分析得益于近年来重要的方法学的进步,特别是根据分子量和所带电荷来分离蛋白质的电泳技术。当今的生物学技术主要应用电泳方法来检测游离轻链,并用免疫学技术来分析它们的特性。免疫游离轻链是肾脏损害的直接原因,最常见的是肾小管性或系统性。这一毒性的出现可以是在尿中显现沉淀,也可以在间质中沉积。在过去的几年里,有关免疫球蛋白轻链毒性因素方面的认识已有了很大的进展。电泳异常条带位于β或γ区的病例中有三分之二的情况存在本周氏蛋白。一条或多个条带是根据尿液中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存在与否进行识别,并且与典型的肾损伤或肾功能不全相关[20]。游离轻链常常沉积在肾小管中,导致肾小管中毒。由于蛋白尿定量与肾脏损害相关,形成蛋白尿的特定蛋白性质就反映了肾单位病变所在的位置和肾功能异常的发病机理。尿定蛋白的分析可以认为是如同一个真正的生化活检,它可即刻提供肾单位内部的状况[21]。

25 肌红蛋白分析 肌红蛋白异常增高常在急性心梗后患者的血液和尿液中出现,而免疫比浊法难以测定低浓度的肌红蛋白。但是,CE可在8 min内快速分离尿中低浓度肌红蛋白并与血红蛋白相鉴别。

26 脂蛋白分析 CE可将血浆脂蛋白分离出14个亚组分,如在分离缓冲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在短时间内对2个主要组分: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进行定量,对LDL进一步分离为3个亚组分: LDL、中密度脂蛋白(I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并对各组分的比例进行推算,从而对脂蛋白异常提供不同脂肪代谢的信息。

27 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分析 血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糖基化部分即为糖化血红蛋白(HbA1 c)。HbA1 c的水平与测定前数周内的血糖水平呈正线性相关,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可了解过去一段较长时间内的血糖水平。此测定并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但可用于作为控制血糖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的量还可作为评价各种治疗措施效果的标准。应用CE进行Hb A1 c电泳能分离几种糖蛋白的糖基构型,可鉴别糖化血红蛋白A1、A1 c和其他异构体,对糖尿病的监控具有重要意义。

28 同工酶的分离 应用CE技术对多种同工酶进行了成功的分离。其方法是先使用CE法分离样品形成同工酶区带后,切断电源,并加入含底物的缓冲液,酶催化底物显色,进一步形成可被检测区带,又接通电源,再次电泳,使被检测的同工酶染色区带先后通过检测器,测定最大吸收峰值即测定和分析被分离的同工酶。如检测淀粉酶P(胰)和S(唾液)型等,均可采用HPCE技术分离其同工酶。

29 免疫复合物分析 CE可将免疫复合物从结合的抗原抗体中迅速分离出来,应用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经LIFCE检测,检测限可达毫克级,可用于混合液体中低浓度的免疫复合物鉴定。

210 DN段和染色体分析 CE分离DNA分子需多聚物交联剂如聚丙烯酰胺、聚乙二醇、甲基纤维素等材料添加到缓冲液中作为分子筛,可对相差一个甚至几个碱基DNA高效分离。有作者[22]应用CE做X连锁隐性遗传病研究,成功地对DNA限制片段进行了基因多态性分析。研究表明CE可用于分析拾携带者及胎儿产前诊断。

211 在治疗药物监测中的应用 CE可简便快速分析生物样品中各种有形的药物成分。在药理学研究、法医学检查及临床毒理等方面也有广泛应用[23]。在糖尿病的治疗监测中,可检测血中格列本脲的浓度以防止药物使用不当导致低血糖。

212 其他小分子/离子的检测 CE能在3~4 min分离血和尿样品中的血管造影剂含量、草酸盐等弱阴离子,检测尿样中十几种卟啉物质和维生素C异构体。在新生儿遗传性有机酸尿症筛查用CE可检测到时多种有机酸标志物。

3 展望

随着CE技术在临床检验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也必将带来更多的挑战,未来的CE技术在细胞和组织等复杂生物样品体系中的临床检验分析将成为主要的的发展趋势。生物样品分析必然要求进一步发展复杂样品前处理富集技术和更灵敏的检测技术。电泳方法的创新性研究主要体现在新分离模式的建立和电泳技术的联用上,例如微乳液毛细管电动色谱(M E E K C)、亲和毛细管电泳(A C E)和芯片毛细管电泳等;还有将分子信标技术与C E 技术相结合进行可变长度寡 聚核苷酸识别和基因检测[24];探索利用 C E 对 PC R 产物作 D N A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筛查点突变等[25]。近年来我国在电泳技术的临床应用上有了迅猛发展,尤其是阵列毛细管电泳仪已经问世,这将克服目前大多数商品化毛细管电泳仪只能进行单根毛细管电泳的缺陷,这种高通量的新方法将会给后基因组时代的基因分析带来革命性的变化[26]。CE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随着它的快速发展,必将在临床检验医学方面有着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在各种分析分离领域发挥巨大的发展潜力。

参 考 文 献

[1] 宿振国,周玉明,高梅兰,等高效毛细管电泳的临床应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0):10831084.

[2] 林庆芳,邱威血红蛋白电泳方法的研究进展.医学综述,2010, 16(6):922924.

[3] J W Jorgenson, K D Lukacs Anal Chem, 1981,53: 1 298.

[4] J W Jorgenson, K D Lukacs J Chromatogr ,1981,218: 209.

[5] S Hjerten J Chromatogr,1983,270: 1.

[6] S Terabe,K Otsuka,K Ichikawa, et al Anal Chem, 1984,56: 111.

[7] S Hjerten, M D Zhu J Chromatogr,1985,346: 265.

[8] J H Knox, I H Grant Miniaturisation in pressure and electroendosmotically driven liquid chromatography: Some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s. Chromatographia, 1987,24(1).

[9] 应正华,陈露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海峡学,2011,23(2):13.

[10] Jin Xiong Qian Zuan Guang Chen A novel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detector with a coaxial coil for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中国化学快报:英文版,2012,2:201204.

[11] 陈燕, 黄泽玉, 王雅杰, 等 全自动多通道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在血清蛋白分析中的临床应用.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 29 (5): 420423.

[12] 袁瑞丽,孟昊,郭炫,等血清蛋白电泳分布规律对多种疾病的诊断价值.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 13:10201022.

[13] BAO Xudong YUE Lin GAO Xuejun Characterization of Streptococcus oligofermentans sucrose metabolism demonstrates reduced pyruvic and lactic acid production.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1,21:34993503.

[14] 周艳洁,朱茂灵,丁进龙,等广西横县9356对育龄夫妇地中海贫血干预结果分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1,34(8):686688.

[15] Zhaohai Yang, MD, PhD, Carolyn H Chaffin, Pattye L Easley, Beatrice Thigpen, and Vishnu VB Reddy, MD Prevalence of Elevated HemoglobinA2Measured by the CAPILLARYS System. Am J Clin Pathol, 2009,131:4248.

[16] 阮丽明,周艳洁,丁进龙等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在血红蛋白分析中的应用.海南医学,2012,23(1):1517.

[17] 阮丽明,周艳洁,朱茂灵,等全自动毛细管电泳法定量测定血红蛋白A2快速筛查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应用评价.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9):23132316.

[18] 陈星,卢业成,初德强,等全自动毛细管电泳系统在HbF检测中的应用.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4):23592360.

[19] 阮丽明,周艳洁,朱茂灵,等全自动毛细血管电泳系统在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临床应用.广西医学,2012,34(2):178180.

[20] 沈建江,罗君,郭长青尿蛋白电泳在肾脏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中国医药指南,2012, 25: 408409.

[21] 石同才,郭海龙,韩红霞肾性蛋白尿的实验室诊断与鉴别诊断.实用医技杂志,2012, 8:843844.

[22] 姜旭淦,陈盛霞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其在生物分子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14(5):449452.

[23] Zhe Sun LinJie Tian Qian Lin XiaoMei Ling JunHai Xiao Ying Wang Screening of chemokine receptor CCR4 antagonists by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药物分析学报:英文版,2011,4:264269.

[24] Liao C,Li DZ Detection of nondeletional alphathalassemia inprenatal screening programEur J Haematol, 2010, 85 (3):273274.

免疫球蛋白e篇6

【关键词】 出院后早产儿; 母乳强化剂; 体格发育; 神经发育; 免疫发育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long-term effect of human milk fortifier on physical,neuromotor and immune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Method:160 premature infa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Group-E) and control group (Group-C),8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Group-E was fed maternal breast milk combined with human milk fortifier.The Group-C was given premature infant formula milk powder. The related indicators of physical,neuromotor and immune development were detected in corrected gestational age 1,3,6 and 12 months.Result:The growth rate of head circumference, height and weight growth in the Group-E were higher than Group-C,the immune and neural motor development in the Group-E were better than Group-C,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reterm infants after discharge; Human milk fortifier; Physical development; Neuromotor development; Immune develop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Dongguan,Dongguan 5239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34.001

据WHO估算,全球每年有1500万例早产儿出生,且这一数字仍在上升,中国的早产儿出生数量位居全球第二[1]。早a儿在出生时各器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发育不成熟,生后早期营养支持不仅关系到近期体质量增长和发病率降低,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包括神经发育在内的远期预后[2]。早产儿的营养供给量应能维持其生长速度,同时也必须维持组织及血液中各种营养成分的正常浓度。目前国际上已公认母乳强化剂(HMF)喂养是早产儿营养的最佳选择,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强化母乳促进早产儿短期体重、身长和头围的增长[3-5]。笔者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对出院后早产儿分别予强化母乳喂养(E组)及早产儿配方奶喂养(C组),分析HMF在母乳喂养早产儿中的应用和强化母乳对出院后早产儿远期生长及营养状况的影响,阐明强化母乳喂养对出院后早产儿体格发育、神经运动发育及免疫发育情况的远期影响,为出院后早产儿强化母乳喂养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1日-2015年6月30日在本院新生儿出生的早产儿160例,其中男74例,女86例,平均出生胎龄(32.1±1.7)周,平均出生体重(1503±212)g。根据喂养情况,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E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各80例。两组在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家庭总经济收入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32周≤胎龄≤36周,出生体重≤1800 g;体温及生活能力正常,呼吸平稳,吸吮有力;签署知情同意书,出院后能坚持每段时间均能返回本院复查者。排除标准:生后5 min Apgar评分≤7分;先天遗传代谢疾病,消化道畸形,心、肺、肾器质性疾病。

1.3 方法 E组早产儿出院后母乳喂养并在母乳中添加SHMF半量强化(50 mL母乳加一袋SHMF,强化后热卡为74千卡/100 mL);C组早产儿出院后予早产儿配方奶(热卡为74千卡/100 mL)喂养。出院前,由儿童保健医师或护士指导两组家属学会科学的早产儿喂养方式及添加辅食,两组早产儿均随访至纠正胎龄1岁。

1.4 观察指标 体格发育指标:测量两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1、3、6、12个月时的体重、身长和头围。血生化指标: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1、3、6、12个月时的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尿素氮(BUN)、碱性磷酸酶(ALP)、胆汁酸(TBA)、钙(Ca)、磷(P)。免疫状态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采用Millipore guava easycyte 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免疫球蛋白(IgG、IGM、IgA)采用放射性免疫法检测,所有操作均由专人进行。神经运动发育情况以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价,由专业康复治疗师进行评估,分为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会行为五个能区。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在纠正胎龄1岁内(含1岁)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在纠正胎龄1个月时,两组早产儿头围、身长和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纠正胎龄3~6个月时,E组身长及体重均高于C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在纠正胎龄1岁内(含1岁)营养情况比较 两组早产儿营养状况相关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在纠正胎龄1岁内(含1岁)免疫状态相关指标比较 对160例早产儿免疫状态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累计测量免疫球蛋白356次,T淋巴细胞亚群160次。E组IgA、CD4+、CD8+和CD4+/CD8+水平均高于C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在纠正胎龄1岁内(含1岁)神经运动发育比较 两组160例早产儿共完成542例次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末次评估时纠正胎龄中位数为12个月,以末次Gesell评估结果统计。结果显示两组适应性(85.6±3.1 vs 85.4±3.2)、精细运动(88.1±2.1 vs 87.5±2.6)、语言(88.5±1.9 vs 87.9±2.3)及个人社会行为(87.6±2.9 vs 87.7±2.9)的DQ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大运动DQ值高于C组(85.3±4.5 vs 80.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3 讨论

早产儿生命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获得尽可能自然的营养,早产母乳成分与足月母乳不同,其营养价值和生物学更适合早产儿的需求。研究表明,母乳中富含乳铁蛋白、溶菌酶、瘦素、脂联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被婴儿胃肠道吸收,进而调节婴儿生长,降低迟发性脓毒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成人慢性病的发生率和改善神经发育[6-9]。虽然早产母乳有很多营养、免疫和代谢方面的优势,但仍不能满足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长所需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纯母乳喂养极低或超低出生体重儿会出现生长落后和早期代谢性骨病,即使摄入母乳200 mL/(kg・d),仍很难达到最低15 g/(kg・d)的宫内增长速率,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状态,而含有蛋白质、钙、磷、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混和成分的母乳强化剂(HMF)可以弥补早产母乳的不足[10]。美国儿科协会建议早产儿喂养以母乳喂养最佳,出生体重小于1.5 kg的早产儿应强化母乳喂养[11]。我国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中也指出强化母乳喂养应作为胎龄

Meta分析研究发现,强化母乳喂B可使早产儿达到正常胎儿在宫内的生长速率,降低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早产儿喂养不耐受、NEC的发生率,是安全有效的[4,13]。郝丽红等[14]分别监测不同喂养的早产儿在纠正足月及其后1、3个月的体格生长速度和营养生化指标,结果发现强化母乳能够较好地促进出院后早产儿的生长,尤其在体重增长速率方面具有优势。

目前国内关于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报道多集中在院内期间,对于出院后的远期影响则相对匮乏,且研究方向多以体格发育与营养状态为主,研究面不全,因此对其进行进一步且全面的探讨价值较高。本研究是国内首次研究HMF对早产儿出院后至纠正胎龄1岁内(含1岁)期间体格发育、营养状态、神经运动发育及免疫发育的影响,并与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上述四大方面的远期影响更为积极有效,尤其在提高免疫力和促进神经运动发育方面更为突出。

研究发现母乳中包含的自身免疫系统及大量可溶性细胞因子对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与成熟有一定的影响[15],长期母乳喂养可促进婴儿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各类细胞比例稳定增长[16-17]。总T淋巴细胞通常以CD3+细胞为检测指标,可分为CD4+辅T细胞和CD8+抑制性T淋巴细胞,CD4+/CD8+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组(C组)IgA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存在T淋巴细胞比例失衡,免疫功能紊乱。临床表现,随访期间的呼吸道感染率明显高于强化母乳喂养组(E组),表明强化母乳喂养改善早产儿的免疫反应,促进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与成熟。

研究表明,早产儿早期的体重和头围与神经发育密切相关,体重增长速率高者,脑性瘫痪及神经发育损伤发生率相对低[18-19]。桑田等[20]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头围和体重增重与运动、认知发育的关系,提示生后早期营养情况影响远期神经发育。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末次Gesell评分中适应性、精细运动、语言及个人社交的D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大运动DQ值明显优于C组,提示强化母乳喂养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促进后期大脑及认知能力的发育。

综上所述,强化母乳喂养能满足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需求,提高免疫力,促进神经发育,同时保留母乳喂养的优势。本研究为指С鲈汉笤绮儿的强化母乳喂养提供有力依据,为改善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实现追赶性生长提供参考喂养方案。

参考文献

[1] Blencowe H,Cousens S,Oestergaard M Z,et al.National, regional, and worldwide estimates of preterm birth rates in the year 2010 with time trends since 1990 for selected countries:a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s[J].The Lancet,2012,379(9832):2162-2172.

[2] Belfort M B,Rifasshiman S L,Sullivan T,et al.Infant Growth Before and After Term: Effects on Neurodevelopment in Preterm Infants[J].Pediatrics,2011,128(4):899-906.

[3] Miller J,Makrides M,Gibson R A,et al.Effect of increasing protein content of human milk fortifier on growth in preterm infants born at< 31 wk gest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12,95(3): 648-655.

[4] Liu T T,Dang D,Lv X M,et al.Human milk fortifier with high versus standard protein content for promoting growth of preterm infants:A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2015,43(3):279-289.

[5] Arslanoglu S,Moro G E,Ziegler E E.Adjustable fortification of human milk fed to preterm infants: 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J].Journal of Perinatology,2006,26(10):614-621.

[6] Underwood M A.Human milk for the premature infant[J].Pediatric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2013,60(1):189-207.

[7] Vohr B R,Poindexter B B,Dusick A M,et al.Persistent beneficial effects of breast milk ingested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on outcomes of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at 30 months of age[J].Pediatrics,2007,120(4):953-959.

[8] Meinzen-Derr J,Poindexter B,Wrage L,et al.Role of human milk in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risk of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r death[J].Journal of Perinatology,2009,29(1):57-62.

[9] Maayan-Metzger A,Avivi S,Schushan-Eisen I,et al. Human milk versus formula feeding among preterm infants:short-term outcomes[J].American Journal of Perinatology,2012,29(2):121-126.

[10]王晨,华.母乳强化剂在早产儿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9,24(3):184-186.

[11] Eidelman A I,Schanler R J,Johnston M,et al.Breastfeeding and the use of Human Milk[J].Pediatrics,2012,129(3):827-841.

[12]华,刘喜红,丁宗一.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9):868-870.

[13]蒋雪明,刘一心,林艳.强化母乳对早产儿早期生长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2):173-176.

[14]郝丽红,王艳,杨秋凌,等.强化母乳喂养对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临床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10):1063-1066.

[15]孙建华,谢恩萍.母乳喂养与新生儿免疫[J].临床儿科杂志,2012,30(3):204-207

[16] Jeppesen D L,Hasselbalch H,Lisse I M,et al.T-lymphocyte subsets, thymic size and breastfeeding in infancy[J].Pediatric Allergy and Immunology,2004,15(2):127-132.

[17] Andersson Y,Hammarstr?m M L,L?nnerdal B,et al.Formula feeding skews immune cell composition toward adaptive immunity compared to breastfeeding[J].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09,183(7): 4322-4328.

[18] Mukhopadhyay K,Narang A,Mahajan R.Effect of human milk fortification in 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 and small for gestation preterm babie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Indian Pediatrics,2007,44(4):286-290.

免疫球蛋白e篇7

【摘要】 目的 观察TGF-β1 、TβRⅡ、Smad2、E-cad、E-sel、integrin-β1、ICAM-1及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特征,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和SABC法检测TGF-β1、TβRⅡ、Smad2、E-cad、 E-sel、integrin-β1、ICAM-1及 CD44v6的表达,并对其与NSCLC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TGF-β1与integrin-β1在肺腺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肺鳞状细胞癌组织(P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TGF-β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免疫组织化学;淋巴结转移;组织学类型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TGF-β1,TβRⅡ,Smad2, E-cad, E-sel, integrin-β1, ICAM-1 and CD44v6, and the tissue type, TNM stages and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human NSCLC.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SP and SABC)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expressions of the eight indexes mentioned above and the results were processed statistically to reveal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s of NSCLC. Results The expressions of TGF-β1 and integrin-β1 were higher in adenocarcinoma than those in squamous carcinoma of lung (P

Key words: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signaling;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 immunohistochemistry; lymph node metastasis; tissue type

TGF-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家族和细胞黏附分子(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CAMs)是近年倍受关注的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的因素。TGF-β家族是为数不多的内源性细胞生长调节蛋白,它们是调节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免疫反应、血管生成及凋亡的多肽生长因子。许多研究发现,TGF-β1信号通路能够促进肿瘤发生、浸润和转移的进程[1-2]。

细胞黏附分子包括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合素家族、钙粘素家族以及一些未归类的家族如CD44家族,它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跨膜糖蛋白, 能够介导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血管内皮细胞及实质器官组织细胞或与其他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与肿瘤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3]。

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TGF-β1、TβRⅡ、Smad2、E-cad、E-sel、integrin-β1、ICAM-1及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其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判定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提供客观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临床材料 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自1995年至2004年10年间存档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后的石蜡组织标本56例,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36~81岁。肺癌组织学分类依据WHO标准分类,其中腺癌36例,鳞状细胞癌20例。TNM分期: Ⅰ期36例, Ⅱ期8例, Ⅲ期12例,Ⅳ期0例。其中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证实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的25例,未转移者3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未经放射或化学治疗。

1.1.2 主要试剂 鼠抗人TGF-β1、TβRⅡ、Smad2、 E-cad及CD44v6单克隆抗体,SP试剂盒(即用型),DAB二氨基联苯显色剂试剂盒,PBS液等,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兔抗人浓缩液intergrin-β1、ICAM-1及E-sel单克隆抗体(工作浓度1∶100),SABC试剂盒(即用型),DAB二氨基联苯显色剂试剂盒,PBS液等,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方法

1.2.1 标本处理 全部组织均经10 %甲醛液固定后取材,进行常规脱水、透明、浸蜡、包埋,每个组织蜡块4 μm厚连续切片9张。1张用于常规苏木精- 伊红染色,其余8张用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SABC法及SP法。每组染色,设立已知的阳性对照片为阳性对照、PBS液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1.2.3 染色结果判定标准 定性:至少观察5个400倍的视野,>5%的肿瘤细胞的细胞膜或(和)细胞质染成棕黄色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定位 : TGF-β1、E-sel、integrin-β1及ICAM-1的表达定位在细胞质,TβRⅡ、Smad2、E-cad及CD44v6的表达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质。

1.3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采用四格表χ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应用Stata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检验水准:α=0.05 。

2 结 果

2.1 TGF-β1、TβRⅡ、Smad2、E-cad、E-sel、integrin-β1、ICAM-1及CD44v6在NSCLC中的表达 TGF-β1、E-sel、integrin-β1及ICAM-1表达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质(图1、2、3、4)。TβRⅡ、Smad2、E-cad及CD44v6表达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图5、6、7、8)。

2.2 TGF-β1、TβR Ⅱ、Smad2、 E-cad、E-sel、 integrin-β1、 ICAM-1及 CD44v6在肺腺癌及肺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由表1可见,TGF-β1及integrin-β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7%(20/35) 、83%(29/35),显著高于其在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24%(5/21)、52%(11/21),有显著性差异(P

2.3 TGF-β1、TβRⅡ、Smad2、 E-cad、E-sel、 integrin-β1、 ICAM-1及 CD44v6在不同TNM分期中的表达 由表2可知,TGF-β1、TβRⅡ在NSCLC TNM分期Ⅰ期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5%(9/36) 、28%(10/36),显著低于Ⅱ、Ⅲ期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80%(16/20) 、85%(17/20),差异显著(P0.05)。

2.4 TGF-β1、TβRⅡ、Smad2、 E-cad、E-sel、 integrin-β1、 ICAM-1及CD44v6的表达与NSCLC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表3显示,TGF-β1、TβRⅡ、Smad2及 CD44v6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72%(18/25)、80%(20/25)、64%(16/25)及80%(20/2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组织中表达阳性率24%(7/31)、24%(7/31)、36%(11/31)及29%(9/31),统计学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 论

近来研究表明,TGF-β家族和细胞黏附分子在非小细胞肺癌进展及淋巴结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实验重点检测TGF-β1、TβRⅡ、Smad2、 E-cad、E-sel、 integrin-β1、 ICAM-1及 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观察它们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TGF-β是一类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3的二聚体多肽生长因子,它共有5 种同分异构体(TGF-β1、TGF-β2、TGF-β3、TGF-β4、TGF-β5),哺乳类动物中有3 种(TGF-β1 、TGF-β2、TGF-β3) ,其中以TGF-β1 最具有代表性。TGF-β是以无活性的TGF-β前体分子形式分泌的,只有活化后的TGF-β和受体结合才能发挥其生物活性。TGF-β受体( TβR) 有3 种,即TβRⅠ、TβRⅡ、TβRⅢ,但只有Ⅰ、Ⅱ型是TGF-β信号通路必须的。TβRⅠ、TβRⅡ都是跨膜糖蛋白,有胞外区(近膜侧有保守的“Cys 盒”) 、跨膜区和胞质内区(具有丝/苏氨酸激酶活性)。其中TβRⅡ胞内羧基端有一个富含丝/ 苏氨酸残基的短尾而无GS(Ser-Gly-Ser-Gly-Ser-Gly 序列)区,可以在无配体结合的条件下发生自体磷酸化,并能与游离的TGF-βs结合,激活TGF-βⅠ型受体,使TGF-βⅠ型受体磷酸化,激活Smads。Smads 是介导TGF-β超家族受体到核基因的信号传递蛋白家族。目前发现哺乳动物Smads 有8 种(Smad1~Smad8),典型的Smads 蛋白由三部分组成,氨基端和羧基端高度保守的MH1和MH2 结构域,其间有富含脯氨酸的间隔区(Linker)也即居中连接区。MH1区是DNA结合区;MH2区是效应区,参与Smad与受体的结合,并具有转录激活功能。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Smads分为三类:第一类是R-Smads,包括Smad1、Smad2、Smad3、Smad5, Smad8;第二类是Co-Smads,包括Smad4/DPC4( deleted in pancreatic carcinoma 4);第三类为anti-Smads,包括Smad6、Smad7。其中Smad2~Smad4、Smad7参与TGF-βs的信号转导,使TGF-β信号与基因表达偶联。

本研究结果显示:①TGF-β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提示TGF-β1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的表达是不同的。此结果与Hasegawa等[4]研究表明TGF-β1的表达与肺腺癌显著相关的结果一致,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TβRⅡ与Smad2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与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提示TβRⅡ及Smad2的表达与NSCLC的组织类型无密切关系。②TGF-β1及TβRⅡ在NSCLC的TNM分期Ⅰ期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Ⅱ、Ⅲ期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提示TGF-β1及TβRⅡ促进NSCLC的进展。此结果与Kim等[5]研究表明TGF-β1在NSCLC TNM分期Ⅲ期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P=0.03)、Kang等[6]认为TGF-β信号转导途径有助于肺癌的进展及Ueki等[7]研究表明TGF-β1在肺癌的表达与肺癌进展呈正相关的结果相一致,这可能与在细胞恶变时,TGF-β信号转导途径中的成员发生改变,导致肿瘤细胞对TGF-β的生长抑制产生耐受,使肿瘤细胞生长失去控制有关;而与Zhang等[8]研究发现TβRⅡ的表达在阻止肺癌的进展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结果不一致,且Smad2在NSCLC的TNM分期Ⅰ期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与Ⅱ、Ⅲ期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提示TGF-β1、TβRⅡ及Smad2在NSCLC的进展中所起确切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③TGF-β1、TβRⅡ及Smad2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提示TGF-β1、TβRⅡ及Smad2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NSCLC的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此结果与Hasegawa等[4]研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其TGF-β1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2)结果相一致。这可能与:TGF-β能够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周围其他细胞旁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促进血管生成刺激晚期肿瘤生长及增加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能力;TGF-β可以减少某些ECM降解酶的生成(包括胶原酶、基质纤维酶)增加某些抑制降解酶的蛋白产生(如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因子),肿瘤细胞中TGF-β生成增加,使蛋白水解酶活性增强,导致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增强;TGF-β能抑制Th1型细胞免疫,增强Th2型细胞免疫,而Th1型细胞免疫在抗肿瘤的细胞免疫中起着积极的作用,Th2型细胞免疫对肿瘤免疫起着负面作用,使肿瘤能动性抑制机体免疫,实现免疫逃逸,增加肿瘤的侵袭和转移的概率有关。

细胞黏附分子包括选择素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合素家族、钙粘素家族以及一些未归类的家族如CD44家族。

钙黏蛋白(Cadherin) [9~12]是一类钙离子依赖的黏附分子家族。在人类至少有10 多种钙黏附蛋白,其中与肿瘤免疫关系密切的有E-cad、N-cad和P-cad三类, E、N 和P 分别表示上皮、神经和胎盘来源。Kadowaki等[13]证明,食管癌中E-cad减少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本研究结果中:①E-cad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提示E-cad表达下调或缺失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有密切关系,但是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②E-cad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提示E-cad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E-cad在NSCLC的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可能与钙黏附蛋白分子在分子与分子连接方面具有特异性,并参与选择性细胞黏附,它的失活引起细胞-细胞连接的破坏使肿瘤细胞丧失黏附能力而发生转移有关。本实验未发现E-cad在NSCLC的TNM分期中的显著作用,这可能与我们的实验标本量较少有关。

选择素(selectin) [9,14]包括L-sel(CD62L )、P-sel(CD62P )、E-sel(CD62E) 三个成员。Stone等[15]研究发现P-sel可介导肿瘤细胞与激活的血小板黏附,促进肿瘤转移。周同等[16]研究发现黏附分子P-sel与肾癌的病情发展有关。E-sel是存在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一种黏附分子。本实验未发现E-sel的表达与NSCLC的组织学分类、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整合素(integrin)[12,17]是一组二价离子依赖性细胞表面糖蛋白, 介导细胞间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反应, 每种整合素都是由α、β亚基以非共价健结合而成的异二聚体。已发现7种α亚基单位, 11 种β亚单位, 可形成至少20 种整合素。Albelda等[18]等研究结果显示,α6表达下降及α4表达增强与肿瘤转移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显示,integrin-β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肺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提示integrin-β1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的表达是不同的,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未发现integrin-β1的表达与NSCLC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系,故integrin-β1在NSCLC中的确切作用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免疫球蛋白家族包括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r-1,ICAM-1)、ICAM-2、ICAM-3、VCAM-1 、CD31等。ICAM-1又叫CD54,它的主要配体是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l angeten-1,LFA-1)。众多研究表明ICAM-1与肿瘤的发展和转移有关,如De Vita等[19]研究发现ICAM-1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展和转移有关,Kitagawa等[20]研究证明ICAM-1与肝癌的转移有关。本实验未发现ICAM-1的表达与NSCLC的组织学分类、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系。因此,ICAM-1在NSCLC中的确切作用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CD44 是一条糖基化的跨膜多肽链。仅含组成型外显子的CD44 转录子称作标准型CD44s(standtrd form CD) 。CD44 基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该基因转录过程中只有10 个组成型外显子固定表达,而V 区外显子可以通过不同选择性剪切插入相应的mRNA 链中,形成一组不同的CD44 转录子,即CD44 的基因拼接变构体,主要包括CD44变异体(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44v6)。Mackay、Gorham、Günthert等[21~23]研究证实CD44v6的表达有助于肿瘤的转移。本研究结果显示,CD44v6在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NSCLC,提示CD44v6的阳性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CD44v6在NSCLC的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此结果与Hirata等[24] 研究结果相一致,这可能与:①CD44v6促进肿瘤细胞间较弱的同质黏附从而促进肿瘤微瘤栓的形成;②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循环系统中的肿瘤细胞必须首先黏附于脉管(血管和淋巴管) 的内皮细胞, CD44v6则促进肿瘤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③CD44v6促进肿瘤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刺激新生血管的生成,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等有关。本实验未发现CD44v6的表达与NSCLC的组织学分类及TNM分期有关系,因此,CD44v6在NSCLC中的确切作用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TGF-β1、TβRⅡ、Smad2、 E-cad、E-sel、 integrin-β1、 ICAM-1及 CD44v6在NSCLC中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其中TGF-β1、E-cad及integrin-β1与NSCLC的组织学类型有关;TGF-β1及TβRⅡ能促进NSCLC的病程进展;TGF-β1、TβRⅡ、Smad2、 E-cad及CD44v6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比较密切,可为临床判定非小细胞肺癌可能有淋巴结转移的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 Welch DR, Fabra A, Nakajima M.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stimulates mammary adenocarcinoma cell invasion and metastatic potential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0,87(19):7678-7682. [2] Oft M, Heider KH, Beug H. TGF-beta signaling is necessary for carcinoma cell invasiveness and metastasis [J]. Curr Biol, 1998, 8(23): 1243-1252.

[3] Zetter BR. Adhesion molecules in tumor metastasis [J] .Semin Cancer Biol, 1993, 4(4): 215-218.

[4] Hasegawa Y,Takanashi S, Kanehira Y,et al.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level correlates with angiogenesis,tumor progression,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J].Cancer,2001,91(5):964-971.

[5] Kim WS ,Park C,Jung YS,et al.Reduce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type II recepor(TGF-beta R II) expression in adenocarcinoma of the lung[J].Anticancer Res,1999,19(1A):301-306.

[6] Kang Y, Prentice MA,Mariano JM,et al.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 and its receptors in human lung cancer and mouse lung carcinogenesis[J]. Exp Lung Res, 2000,26(8):685-707.

[7] Ueki N,Nakazato M,Ohkawa T,et al.excessine product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 beta 1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umorigenesis by its action for angiogenesis:validity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to block tumor growth[J].Biochim Biophys Acta,1992, 1137(2):189-196.

[8] Zhang HT, Chen XF,Wang MH, et al. Defective expression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receptor type II is associated with CpG methylated promoter in primar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Clin Cancer Res, 2004,10(7):2359-2367.

[9 ] 陈慰峰. 医学免疫学[M ]. 第三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 71-73.

[10] Ashida K, Terada T, Kitamura Y, et al. Expression of E-cadherin, alpha-catenin, beta-catenin, and CD44 ( standard and variant isoforms) in human cholangiocarcinoma:an immunohistochemical study[J]. Hepatology, 1998, 27(4):974-982.

[11] Hazan RB, Phillips GR, Oiao RF, et al. Exogenous expression of N -cadherin in breast cancer cells induces cell migration, invasion, and metastasis[J]. J Cell Biol, 2000, 148(4):779-790.

[12] 张遒蘅. 医学分子生物学[M ].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9: 873-875.

[13] Kadowaki T, Shiozaki H, Inoue M, et al. E-cadherin and alpha-catenin expression in human esophageal cancer[J].Cancer Res,1994,54(1):291-296.

[14] Kawakami-Kimura N, Narita T, Ohmori K, et al. Involvement of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in increased integrin expression on HepG2 cells triggered by adhesion to endothelial cells[J]. Br J Cancer, 1997, 75(1): 47-53.

[15] Stone JP,Wagner DD.P-selectin mediates adhesion of platelets to neuroblastoma and small call lung cancer[J].J Clin Invest,1993,92(2):804-813.

[16] 周 同,李 晓,陈金联,等.黏附分子P-选择素在肾癌中的表达[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7,18(5):259-261.

[17] Torimura T, Ueno T, Kin M, et al. Integrin alpha-6 betal 1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attachment of hepatoma cells to laminin[J]. J Hepatol, 1999, 31(4): 734-740.

[18] Albelda SM,Mette SA,Elder DE,et al.Integrin distribution in malignant melanoma:association of the β3 subunit with tumor progression[J].Cancer Res,1990,50(20):6757-6764.

[19] De Vita F, Infusino S, Auriemma A,et al. Circulating levels of 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patients[J]. Oncol Rep,1998, 5(2):393-396.

[20] Kitagawa T,Matsumoto K,Iriyama K.Serum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in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J].Surg Today,1998,28(3):262-267.

[21] Mackay CR, Terpe HJ, Stauder R, et al. Expression and modulation of CD44 variant isoforms in humans[J]. J Cell Biol,1994,124(1-2):71-82.

[22] Gorham H,Sugino T,Woodman AC,et al.Cellular distribution of CD44 gene transcripts in colorectal carcinomas and in normal colonic mucosa[J]. J Clin Pathol,1996,49(6):482-488.

免疫球蛋白e篇8

由于乙肝病毒传染性与病毒感染状态有关,因此乙肝病毒感染产妇能否哺乳需根据乙肝病毒感染状态不同而异。根据病毒血清学指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病毒非活动性复制

血清中e抗原(HBeAg)和HBV-DNA阴性,在新生儿期注射乙肝疫苗和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后,由于母乳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和抗病毒物质,所以母乳喂养的婴儿常见疾病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儿。因此,乙肝病毒非活动性复制的产妇应鼓励母乳喂养。

病毒活动性复制

血清中e抗原(HBeAg)和HBV-DNA阳性,虽然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胎盘宫内感染或分娩时血液传播,乙肝母乳喂养增加婴儿乙肝病毒感染率也缺乏临床证据,但乙肝病毒活动性复制时,母亲的乳汁中可检测到乙肝表面抗原或乙肝病毒DNA,我个人认为哺乳存在潜在危险。当然,乙肝病毒复制并非母乳喂养的绝对禁忌证。新生儿出生时即接种乙肝疫苗联用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是关键预防措施。

由于母婴垂直传播是我国乙肝感染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加强防护是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的关键所在。乙肝母婴垂直传播主要发生在自然分娩过程中,产道挤压是母亲的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感染婴儿的关键途径。因此,乙肝病毒活动性复制母亲最好避免自然分娩,新生儿一定要尽快注射乙肝疫苗和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越早越好。因为乙肝免疫球蛋白就是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注射到婴儿体内后,如果婴儿被感染,抗体就能中和病毒,立即起到保护作用。

乙肝病毒主要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血液传播,不是经消化道传播,但人的口腔黏膜包括牙龈黏膜较易破溃,如有乙肝感染血液进入容易感染,因此,乙肝病毒活动性复制的母亲应避免口对口喂食婴儿,以切断母婴传播的可能。

免疫球蛋白e篇9

正所谓:均衡饮食是免疫力之源!比如说,0~1岁宝宝的最佳食品当属母乳。母乳喂养的宝宝6个月以后大多数不会发生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奥秘在于母乳所拥有的种种优势:除了营养成分比例适当,易于孩子消化、吸收和利用外,更可贵的是母乳蕴藏很多免疫成分,如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等多种抗微生物抗体、乳铁蛋白、双歧因子、活性免疫细胞等。因此,坚持母乳喂养,可为孩子补充足量的抗病活性物质。

1岁以后的宝宝基本上以普通食物为主,在安排食谱时除了遵循均衡膳食的原则外,还要向富含免疫成分的食品适当靠拢。

水:婴幼儿体表面积相对于体重比成人更高,水分蒸散流失较多,更需要补充水分。水分充沛,新陈代谢旺盛。免疫力自然就提高。

铁:人体内缺铁可引起T、B淋巴细胞数量与质量下降,吞噬细胞功能削弱,杀伤细胞减少等免疫功能降低的变化。推荐食物:畜禽血、奶类、蛋类、肉类等。

锌:能直接抑制病毒增殖,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特别是吞噬细胞的实力。推荐食物:海鲜、蛋类、豆类。

硒:是若干抗氧化酶的必需成分,通过消除脂质氢过氧化物阻断活性氧和自由基的致病作用,故体内硒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以及对相关疾病的抵抗能力。同时,硒几乎存在于所有免疫细胞中,补充硒可以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收到防病的效果。推荐食物:谷类、肉类、奶类。

蛋白质:能制造自血球与抗体。推荐食物:鸡蛋、牛奶、肉类等。

核苷酸:既是人体内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及RNA(核糖核酸)的组成成分,又是体内不可缺少的能量“供应商”,对增强免疫力大有帮助。推荐食物:鱼、肉、海鲜、豆类等。

番茄: 番茄含有多种抗氧化强效因子,如番茄红素、胡萝卜素、维生素C与维生素E,保护细胞不受伤害,还能修补已经受损的细胞。

葡萄:近几年,新发现的抗氧化物番茄红素不仅来源于番茄。也来源于葡萄等食物。

豆奶:豆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大豆皂甙、卵磷脂等几十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这些物质具有增强宝宝免疫力的功能。另外,豆奶里还含有5种抗癌物质,能起到一定的抗癌作用。但豆奶仍不能完全代替牛奶,这是因为豆奶中的脂肪含量不及牛奶的30%,钙质也只有牛奶的20%。磷质约为牛奶的25%。因此。不宜用它直接,代替牛奶喂养婴幼儿。

优酷乳:婴幼儿正值身体快速增长及脑神经发育期,对蛋白质及钙质的需求量相当高。所以乳类制品为婴幼儿期最佳的营养来源。优酪乳在乳制品中。是可以兼顾营养与改善肠道环境的饮品,很适合儿童期的需要,幼儿则要到满1岁以后才能饮用。

胡萝卜:胡萝卜中丰富的胡萝卜素可以帮助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益生菌:免疫力和胃肠道有密切的关系,而益生菌能促使体内有益细菌的生长繁殖,并在肠道表面形成有益细菌占优势的保护菌膜,有效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并能激活免疫系统,提局免疫力。

菇类食品:菇类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群,在缓解压力的同时。能增强免疫力,预防及对抗癌症。

免疫球蛋白e篇10

【关键词】 疏风饮 I型超敏反应 白细胞介素-4 干扰素-γ 免疫球蛋白E 大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Shufeng Decoction resisting type I hypersensitivity. Methods Type I hypersensitivity was induced by OVA. The content of IL-4, IFN-γ and IgE in serum of the rats treated by Shufeng Decoction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 Results Shufeng Decoction can increase the content of IFN-γ in model rats (P

Key words:Shufeng Decoction;type I hypersensitivity;IL-4;IFN-γ;IgE;rat

急性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的皮肤Ⅰ型超敏反应,常反复发作。疏风饮是经多年临床经验配制的验方,在急性荨麻疹的治疗中已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为了阐明其作用机制,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

Wistar大鼠,体重200~220 g,雄雌各半,购自辽宁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1.2 药物与试剂

疏风饮组成:荆芥穗、防风、牛蒡子、蝉蜕、金银花、连翘、甘草,均购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取6剂,分别将药物混合后浸泡30 min,煮沸后继续煎30 min,共煎煮2次,合并2次煎液,浓缩至每毫升含原药材2 g。扑尔敏,北京太平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60205;生理盐水,哈尔滨三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F060624B2;卵白蛋白(OVA),国药集团化学试剂公司生产,批号F20060147;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盒,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免疫球蛋白E(IgE)酶联免疫法检测试剂盒,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分装。

1.3 仪器

常温高速离心机(C412型,法国捷安);微孔板酶标仪(550号,美国博乐公司)。

2 实验方法

2.1 疏风饮对大鼠血清IL-4、IFN-γ、IgE含量的影响

取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疏风饮组、扑尔敏组,每组10只。以生理盐水配制Al(OH)3悬液(10 g/L),正常对照组每只大鼠腹腔注射1 mL;其余各组大鼠均腹腔注射OVA l mg与Al(OH)3悬液(1 mL)的混合液进行初次免疫,第10天重复1次[1]。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每天灌服生理盐水4 mL/只;疏风饮大剂量组及扑尔敏组分别灌服疏风饮40 g/(kg·d)、扑尔敏4 mg/(kg·d),从初次免疫后第6天开始给药,共14 d。将大鼠在未处死前取血,离心2 000 r/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测定血清中IL-4、IFN-γ、IgE的吸光度(OD),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细胞因子浓度。

转贴于

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系统,计量资料用x±s表示,各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3 结果

(见表1、表2)表1 疏风饮对大鼠血清IFN-γ、IL-4含量的影响(略)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

4 讨论

荨麻疹、湿疹等Ⅰ型超敏反应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IgE介导,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和嗜酸粒细胞等效应细胞以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方式参与发生[2]。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调节Ⅰ型超敏反应中也起重要作用[2]。Th细胞按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可分为Thl和Th2两个亚群,Thl细胞主要分泌IFN-γ、IL-2、IL-12,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5、IL-10等细胞因子,Thl细胞因子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应答,而Th2细胞因子主要参与体液免疫应答[3]。IgE的类别转换取决于Th细胞[4]。1986年以来在鼠和人的体内、体外研究表明,IL-4促进IgE合成,而IFN-γ抑制IL-4所诱导的IgE合成,说明Thl和Th2细胞均调控IgE合成。变应原致敏B细胞合成IgE需IL-4的机制之一是IL-4为B细胞提供了活化信号,B细胞由产生IgM转换成产生IgE抗体,因此,IL-4是一个类别转换因子。特应症患者可能有较多IL-4的变应原特应性T细胞,并能分泌较多IL-4。IL-4能在mRNA水平上阻断单核细胞、CD4+或CD8+T细胞由植物凝集素所诱导的IFN-γ的产生,也能抑制IL-1、TNF-α和PGE2的产生,而这些细胞因子均能抑制IgE合成。因此,IL-4和IFN-γ量的比例和相互制约的平衡调节可能是IgE合成的重要决定因素[4]。两类Th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在超敏反应调节中互相拮抗,二者失衡导致IgE产生失控而增多,与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疏风饮可升高大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使IL-4分泌降低,从而减少血清中IgE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

【参考文献】

[1] 唐建民,张凤蕴,高淑英,等.息敏胶囊对Ⅰ型超敏反应模型鼠IgE、IL-4及IFN-γ水平的影响[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3,19(6):616-617.

[2] 龚非力.医学免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9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