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功能低下十篇

时间:2023-03-19 23:57:09

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功能低下篇1

【摘要】   目的研究脑舒胶囊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环磷酰胺0.02g/kg皮下注射制备免疫低下小鼠模型;碳粒廓清法观察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素抗体测定法观察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足垫增厚法观察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结果1.33g/kg脑舒胶囊能提高免疫低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0.67g/kg和1.33g/kg脑舒胶囊能增加免疫低下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并拮抗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低下小鼠足垫肿胀度减轻。但两剂量组间无明显量效关系。结论脑舒胶囊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免疫低下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加其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

【关键词】   脑舒胶囊; 小鼠; 免疫低下; 免疫功能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effect of naoshu capsule on immune function of immune deficit mice. methodsimmune deficit mouse model was made with 0.02g/kg cyclophosphamide by subcutaneous injections. the phagocytic activity of monocytes ,the haemolysin antibody formation and the delayed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 in mice were observed by means of carbon particle clearance ,haemolysin antibodies and foot pad thickening test,respectively.resultsin the immune deficit mice ,1.33g/kg naoshu capsule could enhance the phagocytic activity of monocytes, 0.67g/kg and 1.33g/kg naoshu capsule could increase content of haemolysin antibody,and decrease footpad swelling induced by cyclophosphamide.but, there is no obvious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0.67g/kg and 1.33g/kg naoshu capsule therapeutic groups. conclusionnaoshu capsule can improve non-specific immunity,and enhance specific cellular immunity and humoral immune function in immune deficit mice induced by cyclophosphamide.

key words: naoshu capsule; mouse; immune deficit; immune function

脑舒胶囊(naoshu capsule)由我院多年用于“痴症”的验方经加工制成。研究结果显示,脑舒胶囊可明显改善aβ25-35诱导的大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学习记忆功能。近年研究发现,ad患者脑内存在严重的免疫炎症反应[1,2]。而人参、黄精、葛根等均有免疫调节作用,因此认为,由人参、黄精、葛根等组成的脑舒胶囊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其免疫调节作用有关。本文以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皮下注射制备免疫低下小鼠模型,观察脑舒胶囊对免疫低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1 材料

1.1 动物昆明种小鼠,雄性,体重20~22 g;豚鼠,雄性,体重400~450 g,川实动证第07-16号(240115),泸州医学院实验动物科提供。

1.2 药物与主要试剂脑舒胶囊(naoshu capsule),0.5g/粒,含原生药 2.875g/粒,批号070403,泸州医学院药研所提供;环磷酰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盐酸左旋咪唑片(levamisole,lms),广东邦民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印度墨汁,北京西中化工厂产品,用ns稀释,ns与墨汁的体积比为5∶1,经超声波发生器处理2 min,3 000r/min转速离心15 min,取上清液;alsever's溶液的配置,枸橼酸三钠·2h2o 8.0 g,枸椽酸0.5 g,无水葡萄糖18.7 g,氯化钠4.2 g,蒸馏水加至1 l,过滤,10磅高压灭菌20 min,4℃冰箱保存备用。

2 方法

2.1 脑舒胶囊对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参照小鼠碳粒廓清法[3],取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模型组、lms阳性对照组(lms 0.025 g/kg组)和脑舒胶囊低、中、高(0.67,1.33,2.33 g/kg)3个剂量组,每组10只。适应环境3 d后开始腹腔注射给药,1 次/d ,连续10 d,空白对照组和环磷酰胺模型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用药组给予等容积不等浓度的不同药液。第6~8天环磷酰胺模型组和用药组皮下注射环磷酰胺0.02 g/kg复制免疫低下小鼠模型,空白对照组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1 h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汁稀释液10 ml/kg,注射后1 min(t1)及5 min(t2)分别从眼眶静脉丛取血20μl,溶于3 ml 0.1%的na2co3溶液中摇匀,用722-分光光度计于680 nm波长测吸光度(a1,a2),以0. 1 %na2co3 溶液作空白对照。最后将小鼠脱颈椎处死,分别取肝、脾称湿重, 计算 廓清指数(clearance index, k),然后按体重和肝、脾重量校正k值,计算吞噬系数α。k= (iga1-iga2)/(t2-t1),α=k1/3×体重/(肝重+脾重)[4]。

2.2 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实验 采用鸡红细胞作免疫原溶血素抗体测定法(比色法) [5],取雄性昆明种小鼠60 只,分组、给药同“2.1”项。各组于给药的第2天腹腔注射75%鸡红细胞(crbc)混悬液0.2 ml进行免疫。1 h 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皮下注射环磷酰胺0.02 g/kg复制免疫低下小鼠模型。免疫7 d 后摘眼球取血1ml,静置过夜,4℃ 以3 500 r/min转速离心15 min,分离血清,取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100 倍(血清50μl稀释至5ml),再取稀释血清2 ml加入5%crbc混悬液1 ml,置冰浴中,每管加入1 ml10%豚鼠血清,随即移至37 ℃恒温水浴中,保温30 mim,然后放入0℃冰箱中止反应,2 000 r/min 离心10 min ,取上清1 ml ,放置10 min 后,用分光光度计在540 nm处比色,测定各样品的od值,另设不加血清的空白对照 。

2.3 鸡红细胞诱发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dth)实验根据 文献 [5],采用足垫增厚法,取小鼠60只,分组、给药方法、模型复制同“2.1”项。给药的第2天,于各组小鼠左侧足垫皮下注射10%crbc悬液0.05ml致敏。于给药的第8天末次给药前30 min右侧足垫皮下柱射5%crbc悬液0.05 ml攻击,末次给药后24 h将小鼠脱颈处死,用外径千分尺分别测量双足足垫厚度,计算24 h足垫肿胀度。肿胀度=右侧足垫-左侧足垫。

3 结果

3.1 脑舒胶囊对免疫低下小鼠碳粒廓清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碳粒廓清指数k值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1.33g/kg脑舒胶囊组和左旋咪唑组均有增加小鼠碳粒廓清指数k值的作用(p<0.05),但吞噬系数α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表1 各组小鼠廓清指数k及吞噬指数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与环磷酰胺模型组比较,*p<0.05;n=10

3.2 脑舒胶囊对免疫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模型组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的od值明显降低(p<0.05);与环磷酰胺模型组比较,脑舒胶囊0.67 g/kg和1.33 g/kg组均可明显提高免疫低下小鼠的血清溶血素抗体的od值(p<0.01),但量-效关系不明显 。结果见表2。 表2 各组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的od值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与环磷酰胺模型组比较,**p<0.01;n=10

3.3 脑舒胶囊对免疫低下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环磷酰胺模型组足垫厚度差明显降低(p<0.05);与环磷酰胺模型组比较,脑舒胶囊0.67 g/kg组和1.33 g/kg组可明显拮抗cy诱导的免疫低下小鼠足垫肿胀度减轻(p<0.05)。但量效关系不明显。结果见表3。

4 讨论

现认为免疫炎症损伤在ad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另外的实验研究了脑舒胶囊的抗炎作用及其对ad大鼠海马免疫炎性因子il-1β和il-6表达的影响,结果均显示,脑舒胶囊不仅具有较好抗炎作用,且可明显减轻ad大鼠海马il-1β和il-6表达。而衰老免疫学说又认为,在衰老过程中免疫系统的功能随之衰退[6],因此,本文采用环磷酰胺复制小鼠免疫低下模型,以此观察脑舒胶囊对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了解脑舒胶囊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是否与其增强免疫功能有关。表3 脑舒胶囊对免疫低下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与环磷酰胺模型组比较,*p<0.05,**p<0.01;n=10

本研究建立的免疫低下小鼠模型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模型复制成功。而碳粒廓清法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溶血素抗体法测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足垫增厚法测脑舒胶囊对鸡红细胞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影响,分别观察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特异性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功能常用的药理实验方法。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碳粒廓清实验中,1.33 g/kg脑舒胶囊能提高廓清指数k值 ,说明脑舒胶囊对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具有一定的激活、增强作用,提示脑舒胶囊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具有增强作用。在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实验和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中,0.67 g/kg和1.33 g/kg脑舒胶囊不仅可明显改善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降低现象,促进小鼠溶血素抗体生成,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有拮抗作用;亦可拮抗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低下小鼠足垫肿胀度减轻。提示:脑舒胶囊对免疫低下小鼠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免疫功能增强作用。但脑舒胶囊各剂量组间无明显量效关系,且大剂量(2.66 g/kg)脑舒胶囊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免疫功能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这个结果提示,使用脑舒胶囊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角度防治ad,必须找到一个最适剂量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防治目的。

【 参考 文献 】

 

[1] akiyama h, barger s, barnums, et al. inflammation and alzheimer's disease[j]. neurobiol aging, 2000, 21(3): 383.

[2] golde te. inflammation takes on alzheimer disease[j]. nat med,2002,8(9): 936.

免疫功能低下篇2

    

关键词  绞股蓝总皂苷 免疫学 nih小鼠

  

effects of gypenosides on the immune deficit mouse's non-specific immunological function 

zhou li,ye kaihe,ren xianda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guangzhou tcm hospital,guangzhou510130.

   

【abstract】 objective the gypenosides is used as an immune enhancer to cure the immune deficit mouse and observe non-specific immunological function by carbon clear test.the pharmacological funtion of immune enhancer of gypenosides is evaluated and the dose-effect relationship is discussed.methods all of the mice were administered with ctx and then were divided into six groups:control group、model group、negative control group、high dose group、middle dose group、lower dose group.respectively,the carbon clear testwas performed in each group and the variation of non-specific immune function was observed.results the carbon clear test showed that the index of carbon clear test in control group was markedly decreased while the index of carbon clear testing high and middle group was increased.the effect of gypenosides was dose-dependent on the non-specific immune.conclusion the immune deficit model was established successfully by the administration of ctx.gypenosides was showed markedly to increase the non-spe-cific immune function and the effect was dose dependent.the highest recommendation dose was between200~400mg/kg.

   

key words gypenosides immunity nih mouse

      

绞股蓝总皂苷(gypenosides,gps)是从葫芦科植物绞股蓝中提取的具有四环三萜达玛烷型结构的皂苷,到目前为止,已分离出80多种皂苷成分,其中4种成分与人参皂苷rb1、rb3、rd和f2在化学结构上完全相同 [1] 。另外,尚有多种神经酸或酶水解后可能转化为人参皂苷rg3、rd和f2 [2] 。据报道gps有降血脂 [3]、抗衰老 [4]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5] 以及抗肿瘤 [6,7] 等多种药理作用。本研究观察绞股蓝总皂苷片对免疫低下小鼠模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药物 绞股蓝总皂苷,陕西安康制药厂生产,皂苷含量97%,用生理盐水稀释成50mg/l浓度药液,给药剂量为:高剂量400mg/kg,中剂量200mg/kg和低剂量50mg/kg。甘露多聚糖肽片5mg/片(市购),环磷酰胺粉针剂(本院药房领取)。

   

1.1.2 动物 nih小鼠,体重18~25g,雄雌各半,广东省医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豚鼠,雄雌不限,暨南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3 试剂与器材 印度墨汁(德国chroma产品)0.1%碳酸钠溶液,50mg/l浓度绞股蓝总皂苷原液,721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

   

1.2 实验步骤 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绞股蓝总皂苷高剂量组(400mg/kg)、中剂量组(200mg/kg)、低剂量组(50mg/kg),每组10只。除前两组外,每组每日分别灌胃给药喂服绞股蓝总皂苷溶液1次,连续7天。后5组动物均于第4天皮下注射环磷酰胺40mg/kg,制造免疫低下模型;按文献 [8] 第8天经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汁0.05ml/10g,于1min和5min后分别经眼眶静脉取血20ml,加入0.1%na 2 co 3 中摇匀,于680nm下比色读取吸光度。按下式计算廓清指数k和吞噬指数а:k=(lgod 1 -lgod 2 )/(t 2 -t 1 ),а=k 1/3 ×体重/肝脾重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ˉ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组间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结果

见表1。

表1 各组及不同剂量下廓清指数(k)与吞噬指数(a)比较 (略)

    

注:与模型组相比, * p<0.05, ** p<0.01;与阳性对照组相比, # p<0.05, ## p<0.01

      

结果提示模型小鼠的廓清指数k有明显下降,而阳性药和高、中剂量绞股蓝可非常明显地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其作用强度相似,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但各组间的吞噬指数а无明显异常。

    

3 讨论

吸烟复制小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能使动物的免疫功能全面降低,但该作用不具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而小剂量环磷酰胺就能成功造成小鼠免疫低下模型。本实验绞股蓝总皂苷可非常明显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作用强度明显呈剂量依赖关系。而王斌等所做的gps体外对免疫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9] ,阐述了gps在不同浓度(2~50mg/l)对主要免疫细胞功能均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并呈正相关关系。而当浓度再升高时,gps的上述作用则减弱,此种作用减弱不是其毒性所致,而是由其他介质释放所引起 [10] 。本实验在gps浓度不变(50mg/l)的条件下绞股蓝总皂苷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呈正相剂量依赖关系。一致认为使用一个最适剂量才能达到理想效果,进一步研究正在进行当中。

    

参考文献

    

1 竹本常松,在原重信,中岛正,等.绞股蓝成分的研究(第一报),penoside i xiv的化学构造.药学杂志(日),1983,103(2):1732.

2 吴基良.绞股蓝的药理研究概况.现代中医,1989:2(1):393.

   

3 戴汉云,孟庆云,朱捍国,等.绞股蓝总皂甙对各种脂蛋白的影响.中草药,1989,20(4):284.

   

4 陈钰,许衡均.绞股蓝对果蝇寿命的影响.中国药理学通报,1987,3(6):3405.

   

5 张崇泉,杨晓慧,徐琳本,等.绞股蓝总皂甙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2):966.

   

6 王玉琴,张秋菊.绞股蓝总皂甙的抗肿瘤作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5):2867.

   

7 王志洁,李新志,程井辰.绞股蓝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肿瘤,1990,10(6):246.

   

8 姚文斌.大黄的生化学研究.波叶大黄多糖对免疫功能作用.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0,21(2):99.

   

9 王斌,葛志东.绞股蓝总皂甙体外对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1999,10(1):36-37.

   

10 王斌,陈敏珠.白芍总甙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功能和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1994,8(2):128.

(编辑一 凡)

作者单位:510130广东省广州市中医医院呼吸科

免疫功能低下篇3

关键词:  针灸;脾虚证;肠道局部免疫;综述

研究发现在脾虚患者及动物模型的机体变化中,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局部免疫功能均呈低下状态[1~12],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也往往具有中医脾虚证的典型特征。

    

1 脾虚证与免疫功能低下的互为因果作用

    

现代免疫医学研究为脾虚证研究提供了大量依据,检测指标已达到分子和细胞水平,将脾虚动物所见与临床资料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进一步推动脾虚本质研究不断深入。实验表明[13~16],在脾虚时机体的细胞免疫包括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NK细胞活性功能、淋巴细胞转化率、细胞因子等功能皆低下,因此认为细胞免疫紊乱是中医脾虚证的一个重要表现。外周血总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百分数明显低于正常,CD4 .CD8 比值异常。对消化系恶性肿瘤脾虚证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关系的初步观察表明,患者CD3 、CD4 降低,CD8 显著升高,Ts 处于高活性状态,TH .Ts 比例失调,提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脾虚证模型大鼠T淋巴细胞转化率、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均显著降低,而脾虚证病人进行PMN(中性白细胞)化学发生测定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结果也表明脾虚证患者免疫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

    目前研究认为[17、18],肠粘膜固有层浆细胞是生成B细胞的前体,当脾虚时,浆细胞生成B细胞减少,导致B细胞产生的IgA与分泌成分SC结合率下降———SIgA局部合成率降低,造成肠道局部保护性免疫降低。故脾虚证体液免疫功能低下,脾细胞DNA和IgM合成不足,脾B细胞增殖能力下降。近年研究发现,缺乏B细胞的小鼠经免疫后,胃粘膜虽无IgA+B细

    胞存在,却仍可获得免疫保护;同时,胃粘膜出现较多的CD4 T细胞。因此认为上述保护机制无需抗体介导,而是受MHC-Ⅱ类抗原限制的CD4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在发生作用。由此可以得出T细胞的表达情况直接影响SIgA的作用,则CD4 T细胞在SIgA介导的局部粘膜免疫反应中起到了粘膜免疫佐剂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时机体出现气虚、阳虚、阴虚、血虚、五脏虚损的共同表现,而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时机体则出现气虚、阳虚的共同表现。因此,补“脾气”是治愈该证的治本之法。

 

2 肠道免疫调节作用的发挥途径

    

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是近年来从针灸学角度研究免疫功能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它调节着机体的内在平衡,参与机体的综合抗病能力,探讨脾虚与该调节网络的整体关系,有助于揭示脾虚证免疫学变化的本质。目前普遍认为,中医的脾胃是一个以消化系统为主的多系统(免疫、神经、内分泌、血液等)、多功能的综合单位。胃肠道屏障功能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与机体的消化功能和免疫保护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应用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从胃肠道的保护功能着手来研究脾虚证胃肠道粘膜免疫功能的变化,是揭示“脾旺不受邪”及“脾主运化”的重要途径,渴望从针灸学角度出发把脾虚证免疫学研究推向分子和基因水平[19]。有文献研究认为,肠道平滑肌功能的改变依赖于肠道中T淋巴细胞的变化,这一结论支持肠平滑肌功能受免疫系统调节的概念。它揭示针灸腧穴发挥作用,除目前一致认同的神经—内分泌—免疫途径以外,还可能直接通过免疫调节系统发挥作用,也为针灸具有双向性调节肠道平滑肌运动的理论提供另一个理论依据[20],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对细胞免疫与肠道运动之间可能存在直接的联系,针灸可能在其中发挥了有效的调节作用。肠道和相关淋巴组织是构成人体以SIgA为主要抗体的公共粘膜免疫系统的主要器官,当抗原刺激其中之一时,可同时在另一淋巴组织产生相同的特异性SI-gA免疫反应,为脾虚证与肠道局部免疫提供了免疫学证据。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例,临床上以脾虚证为主的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疾病常伴发免疫功能低下。同样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也常伴见消化功能的异常或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些研究均显示了脾虚与免疫之间联系的存在。

3 针灸调节肠道局部免疫的途径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和对针灸学科领域的研究,笔者发现,针灸提高免疫机能的作用机理方面的报道,特别是细胞免疫和细胞因子活性水平这一层面上的针对性研究更直接、更深入。而这些研究显示,针灸具有明确而可靠的临床疗效和实验室数据。就脾虚泄泻的病理机制而言,目前学术界已经公认为———免疫功能低下是慢性腹泻迁延难愈的原因之一,即为“脾虚”所致,且有实验室研究支持[19,21,22,23]。现代医学认为小肠免疫是人体免疫中的重要组分之一,因此在以泄泻为主要症状的脾虚证中肠道免疫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这方面的研究中,研究者选择了胃经募穴为研究对象,又采用针刺结合雀啄灸的传统治疗方法为治疗手段,疗效显著。普遍指标为TH1 (或TH2 )、IL-2、IL-4、IL-6、TH-12活性、SIgA含量、双歧杆菌活性和MMC数量,改善肠道局部免疫状态有关。从免疫角度解释脾虚的科学内涵及腧穴对其调节机制,主要体现为:(1)从外周免疫和肠道局部免疫功能两个角度探讨针灸与脾虚证的相关性;(2)提供针灸特定穴能够补脾气(增强免疫功能)的实验室数据;(3)从细胞分子水平确定特定穴对免疫的调节水平。这些研究促进了脾虚应“补脾气”、“益气健脾”———提高免疫功能等理论指导下的针灸经络穴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提高针灸治疗脾虚病变的临床效果,同时也为针灸经络腧穴的理论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肖 鸣.健脾药饼灸对脾虚证患者血清胃泌素D-木糖排泄率及T细胞亚群影响的观察[J].甘肃中医,2000,(3):53.

[2]贾 勇,王巧民,戴海明.肠易激综合征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意义[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2,14(2):60.

[3]陈 松,李家邦,李立新.脾虚证与益气健脾治疗对T、B淋巴细胞活性影响的实验观察[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0,20(4):9.

[4]朗笑梅,王再谟.脾虚宁胶囊对脾虚泄泻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2,14(6):449.

免疫功能低下篇4

【摘要】 心理应激是机体通过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个体对面临的威胁或挑战做出适应和应对的过程。目前心理应激对免疫的作用已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将近年来心理应激所致免疫抑制与增强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心理应激;免疫

psycological stress and imminity*

xie chuan, zhou qizhi, xie haolin, cai dingjun, zhao zhengyu, fang yangqi

(laboratory of acupuntare, scholl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chensd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72)

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 是机体通过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stressor)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是个体对面临的威胁或挑战做出适应和应对的过程[1]。尽管心理应激对机体的免疫调控及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大量的研究已表明,各种躯体、心理的应激刺激首先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以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强烈兴奋为代表的神经内分泌反应,通过作用于免疫细胞膜上的受体而调节免疫反应;通常情况下,急性应激使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增强,但持续强烈的应激将导致机体免疫功能抑制[2]。WWw.133229.Com目前心理应激对免疫的作用已得到了医学界广泛关注,本文将近年来心理应激所致免疫抑制与增强的研究进行综述。

1 心理应激与免疫抑制

军事演习可影响官兵心理和免疫内分泌系统。研究发现军演可导致血清il2 降低,il6、il8、tnf 升高,且军人心理应激自评问卷(pset)分值≥70 的官兵变化更明显;同时军演后血清皮质醇和醛固酮均升高。因此,军演可对免疫系统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引起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变,有必要选择适宜的心理训练和体能训练来提高官兵的免疫能力和心理应激能力[3]。

心理应激对不同特质焦虑运动员免疫指标也有相应的影响。高、低特质焦虑运动员心理应激后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同时高特质焦虑运动员表现有血浆il1活性显著升高,心理应激后低特质焦虑运动员血浆il1活性无显著改变[4]。研究者采用stai量表测量其焦虑特质,采用比浊法测量其免疫球蛋白含量,分析不同焦虑特质的网球运动员在心理应激后的免疫应答。结果表明,心理应激后高特质焦虑组免疫球蛋白igm高于低特质焦虑组,而高状态焦虑组免疫球蛋白iga含量明显低于低焦虑组,高焦虑组的运动员免疫抑制表现更为明显,可根据运动员的焦虑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训练,稳定运动员的情绪,提高运动成绩,促进运动员的身体健康[5]。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应激组大鼠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升高,血清il2、cd3+、cd4+、cd8+水平显著下降;与非运动组相比,30 min和60 min运动组血清il2水平和血浆t细胞亚群数目都显著升高,而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降低。说明运动训练可以通过改变hpa轴的应激激素的变化对抗心理应激造成的免疫功能的低下[6]。

另有研究报道焦虑和抑郁障碍(ad)对消化道肿瘤患者免疫的影响,发现消化道肿瘤患者普遍存在ad,ad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7]。胃癌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反应对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焦虑患病率37%(33/ 89),sas标准分均值明显高于正常人;抑郁患病率33%(29/ 89),sds标准分均值明显高于正常人。焦虑、抑郁情绪胃癌患者的血清iga、igm,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3、cd4、cd8、cd4/ cd8,淋巴因子il2 和tnfα均明显低于无不良情绪者。提示胃癌患者有较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表现,这两种不良情绪与患者免疫调节功能密切相关[8]。

以慢性束缚制动法建立的慢性心理应激模型实验观察,应激组大鼠血清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2、il6、il8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提示,慢性心理应激可引起大鼠释放过量皮质醇,使大鼠免疫功能受到抑制[1]。电刺激心理应激箱诱发心理应激模型研究结果证明心理应激后交感肾上腺髓质轴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之间有内在联系。交感神经兴奋可损伤电刺激心理应激模型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而运用六羟多巴胺后的应激组较单纯应激组nk细胞活性增大、淋巴细胞转化率升高,故阻断外周交感神经有明显保护心理应激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作用[9]。以定时喂水训练大鼠空瓶刺激为情绪性心理应激原,研究情绪应激对大鼠特异性原发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每次10分钟、共14次的情绪应激显著降低大鼠抗特异性抗原ova的抗体(igg)水平和脾脏指数,而显著增高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酮水平。研究还发现去甲肾上腺素和抗特异性抗原ova的抗体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该研究证实了情绪性心理应激对大鼠体液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并提示交感神经系统可能参与了此免疫调节作用[10]。慢性心理应激实验(subordinate colony housing test,csct)刺激小鼠19天,观察结果显示,动物体重减轻,胸腺萎缩,肾上腺萎缩,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增加,焦虑行为增加。同时下丘脑室旁核crhmrna、白天相皮质酮以及酪氨酸羟化酶在结肠组织表达均增加。肠系膜淋巴结分泌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在csc实验后增加。提示慢性心理应激可改变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11]。利用小站台水环境诱发的应激模型,观察站台12h、24h、48h和对照组在站台前后动物一般行为、胸腺和脾脏重量与指数的变化状况。结果应激使小鼠的一般情况发生改变,表现为体重减轻,易受惊吓,高度紧张,攻击性增强,呼吸急促,对外界环境干扰敏感度低,修饰行为减少,体能水平逐渐降低,运动能力逐渐下降及性激素水平的下降,提示该模型在应激状态下免疫功能降低[12]。冷应激也可视为一种心理应激,在持续两周冷应激后对大鼠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①应激组白细胞介素1β、自然杀伤细胞、cd57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②应激组皮质酮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冷应激能使大鼠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13]。

2 心理应激与免疫增强

应激时也可表现为免疫功能的增强,临床上观察到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使恶性肿瘤病人的存活时间延长。应激时免疫功能的增强可能与一些垂体激素(除acth外)的释放增多有关。如prl在应激时释放增加,可增强体液免疫;gh释放增加可增加nk细胞活性[14-15]。

有研究指出放松训练可增强天然杀伤细胞活性,这表明某些应对活动会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但其机制尚不清楚,认为它可能与面临应激的类型和应激发生的时间有关[16]。

有研究报告,心理应激方法和力竭运动方法分别处理后,各训练组动物安排在最后一次训练后24 h与对照组大鼠同步处死,测定大鼠血清中血尿素氮含量及全血细胞的数量。研究结果:力竭运动使血尿素氮升高,力竭运动及心理应激使血清中白细胞数略高,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有升高趋势。说明运动及心理应激条件下,机体调动了非特异性免疫的防御机制[17]。

3 心理应激与免疫抑制/增强

新近的实验研究表明,重要应激激素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和儿茶酚胺(catecholamines,cas),可作用于抗原递呈细胞和t辅助1细胞(th1) 抑制il12, tnfα, infγ的合成,另可通过t辅助2细胞(th2)上调il10, il4, il13和tgfβ的合成,即对具有双潜能的t辅助细胞(th1和th2表型)有不同影响[18]。因此,通过这一机制可以选择性地抑制th1细胞免疫轴和转向依赖th2介导的细胞免疫,即是抑制细胞免疫和增强体液免疫,而不是广泛的免疫抑制[19]。研究表明,急性应激、慢性应激,过度锻炼,慢性感染、重症抑郁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均表现出促炎/抗炎和th1/th2平衡失调的特征。应激系统的高反应和低反应,和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失调均与“抗炎反馈系统”和促炎细胞因子的高反应性有关。因此,应激激素诱导的免疫抑制或增强和th细胞因子的合成可能是应激相关疾病,免疫相关疾病等的重要机制[20]。

4 结语

综上,心理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涉及到中枢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作用,机理十分复杂。军事、运动、情绪异常等各种心理性应激均可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下降,从而降低机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个体的应付方式、个性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是造成应激免疫反应差异的重要中介,个体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心理干预(放松训练、积极思考、稳定情绪等)、适当的体育锻炼等减弱应激免疫反应的强度,增强免疫能力。因此,在心理应激过程中维护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的平衡,对于增强机体防御能力、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朱玲勤,杨惠芳,张银娥,等. 慢性心理应激对实验大鼠行为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宁夏医学院学报, 2007, 29 (4): 376-378.

2 金惠铭,王建枝. 病理生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2004, 1: 144-152.

3 程传苗,李兆申,黄文,等. 军事应激对军人心理和免疫内分泌系统的影响[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7, 32(3): 189-190.

4 张剑,陈佩杰,庄洁,等. 心理应激和心理训练对不同特质焦虑运动员免疫指标的影响[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0, 19(2): 177-178.

5 党辉. 心理应激对网球运动员免疫球蛋白变化的实验研究[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 24(1): 122-125.

6 肖春梅. 中小负荷运动及慢性情绪应激对免疫机能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 7(30): 919-921.

7 魏永长,南克俊,周芙玲,等. 焦虑和抑郁障碍对消化道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细胞免疫的影响[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 26(7): 650-653.

8 冯德月,刘丽萍,林志芳. 焦虑和抑郁情绪对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基层医药, 2005, 12(9): 1179-1181.

9 吴振宇,张云,肖健,等. 阻断交感神经及加味逍遥丸对心理应激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15(1): 7-9.

10邵枫,林文娟,王玮雯. 心理应激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与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相关性[j]. 心理学报, 2001, 33(1): 43-47.

11reber so,birkeneder l,veenema ah,et al. adrenal insufficiency and colonic inflammation after a novel chronic psychosocial stress paradigm in mice: implications and mechanisms[j]. endocrinology, 2007, 148(2): 670-682.

12叶火林,杨军平,邱丽瑛,等. 小站台水环境应激不同时间对小鼠免疫功能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j].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8, 21(3): 215-217.

13钱伟. 不同负荷运动训练对冷应激状态大鼠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17): 3370-3372.

14韩美君,马殿丽. 心理应激过程中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j]. 中国临床康复, 2006, 10(2): 189-192.

15金花,莫雷. 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手段[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4, 23(1): 106-110.

16邹正华. 浅述心理应激对运动员免疫功能影响的生理物质基础[j]. 科技信息, 2007, (15): 460.

17杨晓艇,曹爱春,黄文英,等. 力竭运动及慢性心理应激对白细胞数量及构成成分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 11(17): 3361-3363.

18elenkov ij. glucocorticoids and the th1/th2 balance[j]. ann n y acad sci, 2004, 1024: 138-46.

免疫功能低下篇5

【关键词】 反复肺炎; 儿童; 免疫球蛋白; T细胞亚群;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6-0056-02

反复肺炎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反复肺炎的发病机制除了病原体的直接侵害外,还与患儿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关[1]。为进一步探索反复肺炎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笔者对患儿机体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以期进一步了解反复肺炎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状态,为临床免疫调节治疗提供客观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0例反复肺炎患儿均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患儿(反复肺炎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3.02±1.01)岁。诊断均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标准[2]、及反复肺炎的诊断标准[3],具体如下:1年内反复肺炎≥2次,肺炎由肺部体征及影像学证实,两次肺炎诊断期间肺炎体征和影像学改变完全消失。28例对照组儿童选自同期健康查体儿童,其中男16例,女12例,平均年龄(3.05±1.06)岁。两组儿童年龄、性别组成结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儿童均无肺、气管及心脏等先天畸形,无胃食管返流、贫血及佝偻病等疾病,采血前3个月内均未使用免疫增强剂及免疫抑制剂。

1.2 方法

两组儿童均于早晨6~8点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其中3 ml置于无菌促凝管中,2000 r/min,离心5 min,收集血清,采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试剂盒由贝克曼公司生产;2 ml置于装有EDTA抗凝无菌玻璃试管中,采用流式细胞仪(EPICS XL)检测T细胞亚群,购买的试剂盒系美国Coulter公司生产。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反复肺炎患儿血清IgG、IgA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反复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CD4+降低,CD8+增高,CD4+/CD8+比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3 讨论

免疫功能低下篇6

【关键词】  防感香袋;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免疫调控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变异繁多,耐药菌株及条件致病菌的出现使该病西医预防治疗成为难题。我们自2002年至今外用中药防感香袋调控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根据1987年4月成都召开的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拟定的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1]制定。

1.2 一般资料

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期间,临床确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58例,均为青岛儿童医院中医科门诊患儿,其中男27例,女31例,年龄最大13 岁,最小3岁,平均年龄6岁。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1.1 处方

黄芪125 g、苍术(炒)62.5 g、防风41.6 g、辛夷62.5 g、白芷62.5 g、蝉蜕62.5 g、柴胡21 g、桑叶62.5 g、野菊花62.5 g、鱼腥草41.6 g、花椒41.6 g、川芎41.6 g、桂枝62.5 g、麦芽(炒)62.5 g、砂仁62.5 g、紫苏叶62.5 g、桔梗41.6 g、冰片20 g。

2.1.2 使用方法

将药材净选,冰片研细,其余黄芪等17味中药置烘箱中50~60 ℃烘3~4 h,放冷后粉碎,过80目筛,加入冰片细粉,混匀,环氧乙烷灭菌30 min即得(青岛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制剂室生产,青岛市药检局初检,山东省药检局审验。批准文号:鲁药制字Z0220030133,每批产品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每次取药30 g置于10 cm×8 cm棉布袋中即为1个防感香袋,昼间贴身置于肚脐之上,夜间放置枕边,每30 d更换1次,连续使用3月。

2.2 观察指标

2.2.1 实验室检查指标

(1)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检测: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培养前(0 h)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

(2)免疫球蛋白IgG,IgA,IgM: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

(3)PCD凋亡细胞计数:计数200个细胞并计算出凋亡细胞百分率,分别检测培养0,48 h淋巴细胞凋亡率。

(4)血清Fas及FasL水平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

(5)IL|2,IFN|γ检测:采用ELISA法。

(6)红细胞C3b和IC花环:采用郭峰设计的酵母多糖花环试验。

2.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结果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P<0.05定为差别有统计意义。

3 结果

3.1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比较表1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比较

3.2 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比较表2 免疫球蛋白治疗前后比较

3.3 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率治疗前后比较表3 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率比较

3.4 Fas,FasL治疗前后比较表4 Fas,FasL治疗前后比较

3.5 IL|2,IFN|γ治疗前后比较表5 IL|2,IFN|γ治疗前后比较

3.6 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检测表6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检测结果

4 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属于“感冒”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肺脾肾常不足,卫气虚弱,腠理空虚,表虚汗溢,风邪乘虚而入,邪毒留伏,以成外感伤风之疾,邪毒之恶稍愈又作,往复不已,即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我们选用扶正宣肺固表、健脾益气和胃、祛风清热解毒的药物制成防感香袋,患儿随身佩戴即可给药,用外治法解决了治疗慢性病时小儿口服药物困难又惧怕打针的临床难题。神阙穴位于脐中,该穴可联络全身经脉,并通过各经之循行直接影响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脐疗除防治中焦之病外,上下焦之病均可取之。现代研究表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脐为腹壁最后闭合处,其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局部皮下无脂肪,血管、淋巴等组织丰富,有利于药物的渗透与吸收。鼻居面中,为阳中之阳,是诸阳经交会之处;肺开窍于鼻,肺朝百脉,鼻通过经络亦与五脏六腑相连;且鼻黏膜血管丰富,鼻黏膜嗅觉器官通过嗅神经与大脑皮层相连。防感香袋所选药物多含芳香萜类成分,其含氧衍生物或挥发油借助佩戴者体温形成气体,通过呼吸道吸入与皮肤刺激及渗入发挥疗效。药物经呼吸道吸入,由肺及鼻黏膜毛细血管弥散至血循环,并通过脐渗入药物发挥疗效;药物还能通过呼吸道局部刺激使黏膜分泌免疫球蛋白等,使呼吸道形成局部生物—生化优势,构成初级呼吸道防线,因此可以阻止病毒的扩散[6],且与呼吸道局部抗体比血中抗体更为重要这一观点一致[2]。另外,含有药物微粒的药味通过嗅神经传至大脑,给人一种欣快感,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产生良好调节作用。现代研究发现,除上述吸入刺激及反射作用外,尚有经络免疫作用。所谓经络免疫就是药物通过对经络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功能,经穴的感传自身存在着一种特殊的生理放大效应,即给予经穴小量刺激,可起到相当大的治疗作用。我们通过肚脐佩戴、头枕防感香袋使药物长期作用经络和穴位,通过渗透进入皮肤,通过调节气血使脏腑安和。吴师机曰:“外治之法,亦内法之理。”小儿防感香袋是祖国医学“内病外治”的典型代表。防感香袋是由《丹溪心法》中玉屏风散化裁而来。药物经呼吸道及经皮吸收,代谢物质经由毛孔等排出体外,相当于中医认为的邪从表解。

我们研究发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多个方面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抑制和不平衡状态,试验结果IgG,IgA, IL|2,IFN|γ,CD+4,CD+4/CD+8,RIT,RBC|C3bRR明显降低,CD+8, IgM,PCD,Fas,FasL,RBC|ICRR明显升高。一方面,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细胞JAK|STAT途径被抑制,可能阻断T细胞IL|2、IFN|γ等细胞因子的表达,从而影响细胞MHC|Ⅱ类分子表达,而T细胞的活化是基于T细胞受体对APC表面MHCⅡ-肽复合物的特异性识别,与MHCⅡ类分子有高亲和力的抗原肽能诱导T细胞向CD+4分化,MHCⅡ类分子表达受抑,基于体内T细胞活化的动态平衡,也影响到CD+8的活性[5]。本研究结果证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细胞活化异常,表现为CD+8表达优势。在本研究中发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IL|2,IFN|γ水平及CD+4百分率降低,它们互为因果,最终导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研究结果也证实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抑制性T细胞功能低下,多克隆B细胞活化和免疫球蛋白分泌异常以及相关细胞因子改变。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其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MLR)表现在数量、质量和功能的降低;外周血CD+3值、淋巴细胞转换率及抑制性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降低,CD+4/CD+8比值降低;CD+4/CD+8失衡,CD+4功能降低,分泌细胞因子IL|2及IFN|γ减少,对CD+8抑制作用减弱,CD+4优势活化,分泌IL|4、IL|5及IL|6明显增高;多克隆B细胞活化,患儿体液免疫反应状态以血清中IgM升高为主,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表现为RBC|C3bRR、RIT明显降低,RBC|ICRR明显升高。清除血循环中免疫复合物(IC)的能力降低。另外,IL|2水平下降,对抑制性T细胞的辅助作用减弱,致使Ts细胞的抑制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也不能有效地活化NK细胞,使NK细胞杀伤和抑制B细胞的活性下降,导致B细胞免疫功能紊乱[3]。我们研究的另一个指标凋亡(apoptosis,Apo)或称程序化细胞死亡,近年来的研究已证实,淋巴细胞凋亡在免疫系统的发育以及免疫反应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淋巴细胞凋亡是免疫系统维持自身免疫耐受的重要机制。凋亡过多可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甚至免疫缺陷[4]。有资料证实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淋巴细胞暂时性功能低下与淋巴细胞凋亡过甚有关。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报道较少,有学者研究证实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存在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且存在淋巴细胞凋亡延迟。相关分析显示,T淋巴细胞凋亡过度与T细胞功能受抑关系密切,其中凋亡因子Fas与其配体FasL(Fas ligand)相互作用是引起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培养48 h淋巴细胞凋亡率与Fas、FasL水平呈正相关。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Fas、FasL水平变化和淋巴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高,上述改变参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发病机制。推测可能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急性期因某种机制致血清sFasL水平增高(可能同时伴膜FasL表达增强),诱导T细胞凋亡增多,由于T细胞凋亡过甚,致TH细胞(特别是CD+4细胞)功能低下,导致CD+8细胞功能相对亢进(或增强),B细胞功能过度增强,诱导体液免疫机制介导为主的血管壁炎症。

我们研究的另一个内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红细胞免疫和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结果显示红细胞免疫功能中RBC|C3bRR 、 RIT明显降低,RBC|ICRR明显升高。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结果表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明显降低,提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继发性降低,抗原提成作用减低。总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异常所致。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儿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的膜相表达,除常规治疗外,用一些改善血红细胞膜蛋白合成成分的治疗方法,改善红细胞CR1的基因结构,提高红细胞CR1的位点数量和活性,这也利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治疗。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基础免疫状态是 IgG,IgA,IL|2,γ|IFN,CD+4,CD+4/CD+8,RIT,RBC|C3bRR明显降低;CD+8,IgM,PCD,Fas,FasL,RBC|ICRR明显升高,防感香袋治疗后基础免疫状况有明显改变,IL|2,IFN|γ,CD+4,CD+4/CD+8,RIT,RBC|C3bRR,IgA,IgG,PCD明显升高;CD+8,IgM,PCD,Fas,FasL,RBC|ICRR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防感香袋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有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可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研究证实防感香袋可作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长期免疫增强剂。

【参考文献】

   [1]盛锦云,王运芳,袁壮.第一届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纪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87, 2(4):182.

[2]顾长海.临床细胞免疫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99.

[3]王莉. CD+4/CD+8极化:多因素的参与和调控[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1,21(6):376.

[4]余传霖,熊思东.分子免疫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719-726.

免疫功能低下篇7

感染是糖尿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在应用胰岛素治疗以前,感染是糖尿病的主要死因,直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糖尿病患者仍有较高的死亡率[1]。近年来,随着胰岛素和抗生素的应用,糖尿病并发感染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据国内高氏报道,仍占糖尿病死亡原因第二位[2]。糖尿病患者的感染发生率高达36.8%,并且仍有上升趋势[3]。国内统计资料表明,糖尿病并发感染的临床类型,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为尿路感染、胆道感染、结核病等。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多。感染的发生与空腹血糖、年龄、性别、血酮、手术等关系密切[2,3]。

2 糖尿病易并发感染的免疫学基础

糖尿病易并发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糖尿病状态下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有关。近年来,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嗜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参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过程,有吞噬、杀死病原体的作用,是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4]。血糖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的趋化、粘附、吞噬及杀菌功能,均较正常人低,且与病情控制及代谢紊乱的程度有关[5]。这种改变在动物实验中已得到证实。

余叶蓉等[6]使用单层细胞法和电镜,对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的白细胞吞噬功能、超微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糖尿病患者白细胞吞噬率、吞噬指数和溶菌率均较正常人降低(P<0.01)。多数糖尿病患者白细胞的超微结构亦有异常。张氏[7]报道,糖尿病患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吞噬率显著降低,经治疗血糖恢复正常后吞噬率明显上升。韩氏[4]研究糖尿病并发牙周炎患者中性粒细胞的功能,结果表明:这些患者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吞噬功能均下降,较正常人显著低下。孙氏[8]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了糖尿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菌功能,结果表明:控制差的糖尿病患者,其粒细胞的氧化杀菌功能降低;控制好的糖尿病患者,其粒细胞的氧化杀菌功能正常。李氏[9]研究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亦表明其功能显著降低。

2.2 单核吞噬系统

李氏[10]以链脲霉素诱导C57小鼠发生糖尿病,研究其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表明:实验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梁氏[11]亦报道了相似结果。

2.3 NK细胞

曲氏[12]以体内YAC-1细胞清除率测定法研究了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NK细胞活性,其功能显著减弱。李氏[13]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观察了6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NK细胞活性,结果亦较正常人明显低下。王氏亦作了相似报道[14]。

2.4 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又称免疫活性细胞,是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体。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B淋巴细胞功能低下,增殖不活跃,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减少。对糖尿病状态下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研究,尚待进一步研究。

王氏[14]观察了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数量,结果发现:患者比健康成年人明显减少。李氏[13]测定6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IgG、IgA、IgM含量,结果显示:患者均较正常人显著降低。张氏[15]亦作了类似报道。曲氏[12]研究发现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脾淋巴细胞DNA合成减少,IL-2产生降低。

李氏[10]研究发现糖尿病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饶氏[16]测定了23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显示:CD3、CD4细胞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CD8细胞明显增高,CD4/CD8比值显著下降。杨氏[17]、管氏[20]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CD3、CD4细胞低于正常人,CD8细胞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CD4/CD8比值低于正常。王氏[18]测定了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表明观察组CD3、CD4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CD8细胞明显下降,CD4/CD8比值高于正常。陈氏[19]亦作了近似报道。张氏[15]的研究则表明糖尿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全部低于正常,而李 氏[13]的研究结果亦与张氏相同。

2.5 红细胞

红细胞免疫具有增强吞噬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识别和携带抗原、增强T细胞反应等效应。国内研究表明,糖尿病状态下,机体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王氏[22]观察了6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发现RBC-C3b受体花环率低于正常,RBC-IC花环率与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辛氏[23]、李氏[13]报道与上述相符,经治疗后,RBC-C3b受体花环率可升高至正常范围。黄氏[21]报道糖尿病患者RBC-C3b受体花环率显著下降,RBC-IC花环率显著上升,这种改变与糖尿病分型无关,而与患者是否并发感染有关。陈氏[19]、管氏[20]的研究结果亦同。

上述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状态下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低下,尤其在血糖未得到控制时,这种改变更为明显。这是糖尿病患者易并发感染的一个重要内因。当然,高血糖、机体脱水、电解质紊乱、酮症酸中毒以及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亦与感染密切相关[2]。

3 糖尿病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理探讨

关于糖尿病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确切机理,尚在研究之中,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

3.1 胰岛素缺乏

自1977年Besedovsky首次提出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后,胰岛素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许多免疫细胞的胞膜上有胰岛素受体存在[24],胰岛素在体内外作用都能促进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可使单核细胞上HLA-DQ抗原表达增加,抗原提呈功能增强[25]。糖尿病时胰岛素功能低下可能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曲氏[12]、李氏[26]实验研究均证实上述观点。

3.2 高血糖

高血糖导致红细胞膜代谢改变,影响了红细胞的免疫功能[23]。体内蛋白质的糖基化可导致免疫球蛋白功能低下。

3.3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血管并发症可影响机体局部对感染的反应,包括细胞和体液因素。

3.4 DNA损伤

研究发现[27][28]糖尿病患者单核细胞中氧化损伤的DNA增加,淋巴细胞DNA单链断裂增多,这是免疫细胞功能损伤的物质基础。

3.5 其它

糖尿病的代谢紊乱等因素亦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4 小结

综上所述,糖尿病易并发感染与其免疫防御功能低下密切相关,但其确切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另外,目前对于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的治疗尚未开展,而中医药在该领域有明显优势。统计表明,临床糖尿病患者有75%属脾气亏虚、气血不足之证,而中医脾虚与免疫防御功能的低下密切相关[29],提示运用健脾益气、补益气血法防治糖尿病并发感染,可能会取得较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史久华.感染与糖尿病[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76,5:227

2 高立民,亓文波.糖尿病并发感染162例临床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88,4(3):178

3 翁心华,尹有宽,汪志立等.糖尿病与感染[J].上海医学,1990,13(12):701

4 韩香花,孙清穆.糖尿病并发牙周炎患者的嗜中性粒细胞(PMN)功能的研究[J].口腔医学纵横,1989,5(3):145

5 孙黎明.糖尿病人中性粒细胞的抗感染功能[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89,(4):199

6 余叶蓉,梁荩忠.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吞噬功能[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4,10(3):143

7 张景隆,徐瑛.老年人糖尿病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1,(4):228

8 孙黎明,周显腾.糖尿病患者中性粒细胞的化学发光测定[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0,6(4):225

9 李启富,舒昌达.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改变[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0,15(2):99

10 李启富,舒昌达,何军.链脲霉素糖尿病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0,15(4):262

11 梁亚明,舒昌达.当归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受损吞噬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2):101

12 曲迅,崔正言,李淑贞,等.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细胞免疫状态的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1992,12(5):43

13 李明龙,陈凌,徐德凤.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研究[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6,16(1):26

14 王展,吴敏霞,朱晴晖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分析[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5,5(6);372

15 张?,王金良.Ⅱ型糖尿病患者免疫状态的观察[J].天津医药,1991,19(4):231

16 饶亚平,张南军,王晶.NIDDM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1,7(2):70

17 杨德发,高焱莎,王维忠.老年糖尿病肾病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免疫状态分析[J].老年学杂志,1991,11(2):79

18 王延斌,张蕴坤,白玉山等.老年慢性病患者周围血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2,11(2):99

19 陈隽,张莉萍,严钟德.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及T细胞亚群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7,5(3):191

20 管庆波,王桂兰,周尊海等.NIDDM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T细胞亚群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7,13:188

21 黄友镐,吴波琴,周如菊.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J].武汉医学杂志,1994,18(1):53

22 王浩然,杨秀川,王思琴.NIDDM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3,9(3):177

23 辛红,李珍珍,胡金茹等.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J].内蒙古医学杂志,1992,12(4):5

24 朱宪彝.临床内分泌学[M].第1版.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20

25 毕爱华.医学免疫学[M].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42

26 李永庆,徐震逸,巴德年.胰岛素对LAK细胞的增殖和杀伤活性的影响[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1,11(3):133

27 王成.糖尿病中的DNA氧化损伤[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1997,17(1):52

免疫功能低下篇8

【关键词】电针;肿瘤;免疫功能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癌症是全球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已经成了医学界的重点研究课题,其中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占据了较高的比例[1]。肿瘤发生的因素很多,其中免疫功能的低下是肿瘤发生与演变的重要原因关键因素,尤其是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和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机体的抗肿瘤免疫中起了主要作用[2],T淋巴细胞与NK细胞数量和活性的变化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扩散息息相关,其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和比例的变化,是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一项关键指标[3-4]。恶性肿瘤患者体内免疫状态的紊乱和失去平衡,大多数是由细胞免疫造成的,也就是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了变化,即CD3+T淋巴细胞、CD3+CD4+T淋巴细胞的含量减少,同时NK细胞的量与正常人相比较也下降,但是CD8+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D4+/CD8+比值下降[5-7]。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肿瘤、改善机体免疫状态的有效的方法,但是徐美清等[8]认为手术本身带来的创伤和应激同时也会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扰乱机体平衡的免疫状态。因此,围术期有效安全的干预手段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术后转归。近几年来,中医与西医结合的疗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其中TEAS对肿瘤免疫功能影响的关注和研究也越来越热。TEAS[9]的方法就是把的经皮电神经刺激与祖国的传统医学针灸疗法相互结合,以电刺激特定穴位代替传统的针刺进入肌肉,此方法无创伤操作简单,仪器携带方便且经济实用。TEAS对实体恶性肿瘤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以及起免疫调节作用的多种可溶性分子,都起了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改善机体内低下的免疫功能状态,从而达到调整和促进机体免疫的作用。本文就近几年来关于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肿瘤细胞免疫的影响的文献进行了综述,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思路。

1穴位的选取

TEAS选取穴位的根据主要是中医脏腑经理论和同脊髓节段原则[10]。在中医学理论中,扶正固本是针灸调节机体免疫的一个重要机理,因此在穴位的选取上多选择阳明经穴和任督脉。有学者[11]认为针刺对不同病种选取相对应的穴位,比如原络配穴主要用于内脏疾病的治疗,在治疗过程多选用原穴为主络穴为辅的原则。翟氏作了艾灸不同穴位调节免疫功能作用的对比研究,发现,不同穴位刺激表现出来的免疫反应也不尽相同。杨金洪等在针刺防治肿瘤患者的化疗反应的研究中发现电针刺刺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强度方面,足三里的针刺效应显著强于肾俞和大椎其它穴位。针灸治疗机体的肿瘤尽管是以以扶正固本为主,但是在穴位的选择上还是以辨证施治为主要原则。中医的辨证法认为,如果要想达到满意的效果,就需要根据肿瘤的发生的部以及机体所表现出的不同症状,来选择不同的腧穴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多个穴位共同刺激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穴位的刺激,如足三里、三阴交、合谷、内关穴可以提高机体的细胞免疫状态。

2针刺调节免疫功能的机理

免疫系统是机体对抗病原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活化的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一些重要的活性物质,从而对免疫状态进行调节,这也就是机体对抗病原体的重要机制,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对于手术后的肿瘤患者,体内的正常生理屏障遭到破坏从而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针刺改善免疫功能的机理目前并不是很明确,但有研究证明主要有两种调节方式,即局部调节和神经-内分泌调节。穴位周围指的是皮肤、皮下组织、神经肌肉以及组织细胞间隙等,与这些相关的生理性改变就是针刺的局部调节。TominagaA等[研究表明电针刺激穴位可产生较低的电阻及释放多种因子,启动组胺、神经传递介质、5-羟色胺、蛋白酶等多种因子分泌,从而介导局部免疫作用,达到免疫调节作用。大量的动物实验以及临床研究已经证实,电针刺激可以增强机体低下的免疫功能。神经-内分泌-网络学说是针刺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机制,这三个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的通道,神经系统通过体内一系列反应可以直接支配调控机体的免疫器官,主要调控方式是产生一些具有免疫的活性物质和相关的细胞因子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内分泌系统则主要通过机体自身合成和分泌的激素以及,还有相关的受体对神经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其它两个相关系统进行调节,免疫系统通过产生神经活性物质可以作用于上述两大系统。Lundeberg等研究表明针刺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联系实现对免疫系统的调节。刘文琴等研究发现动物的双侧肾上腺被切除以后,其体内的多种与免疫相关的指标水平开始增高,此时如果给予电针刺激,则增高的免疫相关物质水平和相关因子没有降低,这一结果说明针刺对动物免疫系统的调节是主要是通过垂体内分泌这一通路实现的,通过该项研究说明机体内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对针刺调节免疫功能的影响主是起到了抑制性的作用。此外免疫功能的调节还与内源性阿片肽密切相关,Han等研究发现针刺可以提高其下丘脑及血浆β-内啡肽释放量,减少应激刺激,并能保护胃黏膜损伤。内源性阿片肽由垂体释放,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其特殊受体,内啡肽可以通过脑脊液传至神经系统各处,也可通过血脑屏障传至外周细胞及组织,参与免疫功能的调节。

3针灸调节肿瘤免疫的实验检测指标

3.1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

在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中,T淋巴细胞群现已经被证实发挥着主要作用,其中在肿瘤免疫中占主导地位的是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T淋巴细胞不仅是细胞免疫中的重要的效应细胞,同时本身也在机体免疫的调节方面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T淋巴细胞的功能发生失衡问题,将会导致体内有毒和致癌物质的清除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和加速了肿瘤的发生。检测肿瘤患者细胞免疫状况常用的指标检测指标就是T淋巴细胞亚群及计数,按人体成熟T淋巴细胞表面上不同的分化抗原,可以将其分类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其中前者是辅助及诱导性T细胞简称为Th,它的主要功能是协助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而后者主要是细胞毒T细胞即Tc,作为细胞毒性效应细胞,可特异性的抑制并杀伤T细胞。CD4+和CD8+T细胞的比值在临床上经常作为判断机体免疫状态的指标,如果比值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说明机体的免疫功能趋向稳定,如果CD4+/CD8+比值降低说明是细胞免疫功能受到了抑制。

3.2NK细胞

NK细胞的活性在肿瘤的演变中是处于不断变化的,在肿瘤生长和繁殖的时候NK细胞的活性降低肿瘤细胞,缓解期时NK细胞的水平恢复正常,当肿瘤再次复发时又降低,说明NK细胞活性的改变与肿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有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刺激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增强肿瘤患者降低的NK细胞活性。吴滨等报道术中经皮穴位100Hz及经皮穴位2/100Hz电刺激均能提高NK细胞活性,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孙华等做过相关研究表明,肿瘤患者组的NK细胞活性要低于正常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是降低的,通过针刺的干预治疗后,NK细胞的活性可以显著提高。翟道荡等通过研究发现,针灸关元穴能够增强HAC小鼠的NK细胞毒性。不同时间点针灸S100HAC小鼠的NK细胞毒活性有着不一样的表现。

3.3细胞因子及内源性阿片肽等指标

膜表面IL-2R(MIL-2R)表达增强是T细胞活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其活化后可释放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血清中sIL-2R在患有恶性肿瘤的机体内呈现出高度的表达高浓度的表达,血清中sIL-2R的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病情的变化、治疗反应和预后密切相关紧紧相关联。有文献报道机体内除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以外,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将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系统通路连接起来的重要介质,那就是内源性阿片肽,它在免疫功能的调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针刺激可引起内源性阿片肽(β-EP)的释放,从而可以增强淋巴细胞的转化并产生白细胞介素-2。艾灸“关元穴”同样可以增加小鼠脾淋巴细胞β-EP受体的密度浓度。电针刺激导致垂体、肾上腺中的β-EP含量减少,而血浆中的含量上升。这就说明针灸调节肿瘤免疫的机理可能与内源性阿片肽等介质有关系。

4临床研究

由于肿瘤患者的发病及转归预后和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息息相关,如何因此提高改善和增强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一直是人们临床中所关注的目标重点。经皮穴位电针刺激作为一种几乎无副作用的无毒副作用的自然疗法,治疗方法,其它对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调整促进和改善作用已被许多大多数研究所证实证明。肿瘤的不断演变与人体的免疫状态有密切的关系,肿瘤的发生发展甚至转移和复发,其重要原因是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和肿瘤免疫的逃逸,而肿瘤的进一步发展结果会更加抑制机体的免疫状态,所以在肿瘤的发展和患者的预后方面,机体的免疫功能发挥了关键作用。汪氏等对44例消化道肿瘤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针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针刺激后CD4+/CD8+的比值明显升高,同时也增加了淋巴细胞转化功能,从而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提早恢复。叶芳等通过电针刺激对28例消化道肿瘤化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中,选用针刺穴位是内关、三阴交和足三里。研究结果发现针刺前CD3低于正常值,CD4明显低于正常值,而CD8、CD4/CD8和NK细胞的活性处于正常值范围,化疗后1个月再结合电针刺激可以明显增强肿瘤化疗后病人的免疫功能。吴华星等研究发现,对肺癌切除术的患者施行TEAS,则TEAS组术后CD3+、CD4+、CD4+/CD8+比值、NK细胞水平升高明显,而CD8+、sIL-2R、IL-10的表达均明显降低,IL-2、IFN-γ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因此证明电针刺激可以改善围术期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杜海绒通过对90例全麻下行肺癌择期手术的患者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取穴为双侧足三里和合谷,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NK细胞表达增加,CD4+/CD8+比值升高,说明电针刺激可以提高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外周血中的活性,减轻由于手术所导致的的免疫功能抑制。

5结语

免疫功能低下篇9

免疫力是人体以免疫器官和免疫球蛋白为物质基础,抵抗疾病、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能力。如果免疫力低下的话,病毒细菌便会侵入身体,引发各种疾病。

测一测,你的免疫系统是否达标了

1.很容易感冒,每年都要有四五次甚至更多的感冒经历。

2.任何感冒或感染都需要很长时间(至少8天)才能痊愈。

3.有点小毛病就吃药。

4.吸烟已经是一种生活习惯。

5.感到生活紧张,压力很大。

6.常为琐碎的事情心绪不佳。

7.冬天,常常会冻伤手脚。

8.睡眠不佳,常常是难以入睡。

如果你有2项~3项情况发生,说明你的免疫系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你有4项以上说明你的免疫系统已经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了。在面对病菌、病毒时你是最容易被感染的人,因此你经常会生病。

哪些人容易免疫力低下

“挑嘴”一族:偏食最容易导致维生素A缺乏,而维生素A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小甜甜”一族:食用过多的糖分,会导致食欲不振,脾胃虚弱。而且糖能导致体内失水,引起口干舌燥及上火症状,从而容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所以长期吃高糖食物会降低人体免疫功能。

“咸”不住一族:摄入盐分多,会使唾液分泌到口腔内的溶菌酶减少,降低抗病因子的分泌,无意间给病毒提供了侵入上呼吸道黏膜的机会。

美丽“冻”人一族:早早穿上吊带背心,最晚一个脱下凉鞋,即使寒风刺骨,也挡不住对裙子的热爱……不注意保暖,受寒后,机体免疫力极易降低。

“夜猫子”一族:“吃一斤不如睡一更”,睡眠是人体各个器官进行自我修复的最佳途径。熬夜的代价就是免疫力大幅度下降,像感冒、胃肠感染、过敏等等的自律性神经失调症状都会找上门来。

运动“逃兵”一族:早已对“沙发土豆”绰号不在乎,运动鞋只是在郊游的时候才派上用场,长期缺乏适量的运动,会导致身体生“锈”,身材走样还不是大问题,免疫系统功能降低才是最可怕的。

追求“瘦”一族:减肥好像成了女人终生的“事业”,体重减轻的同时,免疫力也跟着一路下滑。

“黄药师”一族: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吃药成了城市人的一种时尚。一点小病就服用消炎药。即使没有病,也有理由吃着各种非严格意义上的药。补这个补那个的、抗这毒防那病的……钱花了不少,但身体似乎还是老样子。

被压力“征服”一族:白领一族,长期处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神经经常呈紧张状态。如果不能及时进行心理调节,会导致免疫因子数量的下降,免疫抗病系统无法发挥最佳效能。

升级你身体的“防火墙”

面对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病菌、病毒的侵害,我们的免疫力是第一道“防火墙”,是上天赐给我们常驻在身体里面的保护天使。所以,保护和学会增强你的免疫功能,就是给健康把好关!

升级“防火墙”之一:运动

适度锻炼可以使血液中白细胞增多,进而增强自然杀伤病菌的细胞的活性,消灭病毒和癌细胞,并促使身体释放出使人兴奋的应激素,从而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的目的。而且运动时,出汗和血液循环的加快可帮助身体将毒素尤其是皮肤上的毒素排出。所以说运动能够有效地调动机体活力,缓解精神压力,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每天只要运动30分钟~45分钟,每周坚持5天,持续12周后,免疫细胞数目会增加,抵抗力也相应增强。运动只要达到心跳加速即可。以下运动可使锻炼者的心跳频率达标:

快步走30分钟~40分钟,让身体慢慢流汗。

骑脚踏车,感觉有点喘但不要喘到不能说话的程度。运动持续30分钟~40分钟即可。

跳绳、爬山、瑜伽都能增强心肺功能。

升级“防火墙”之二:摩胸擦背

胸腺素是人胸腔前部胸腺分泌的一类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和肽激素,它可以使T淋巴细胞具有免疫功能。摩擦胸部能调节胸腺的应激系统,使“休眠”的胸腺细胞处于活跃状态,推迟衰老。

脊柱是督脉所在,脊柱两旁的足太阳膀胱经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关系,对脊背部进行摩擦,能激发和增强经络之精气,促进气血流通,调和脏腑功能。人的背部皮下有大量功能很强的免疫细胞,平时这些免疫细胞安静地“沉睡”在那里,擦拭背部时激醒了“休眠”的免疫细胞,于是,它们会奔向人身体的各处搜寻和消灭侵入的细菌病毒。

摩擦胸背的具体做法如下:摩胸时用右手掌按在右上方,手指斜向下,适度用力推至左下腰,然后再用左手从左上方斜推至右下腰。如此左右手交叉进行,一下一上为一次,共推30次,每天3回。擦背的手法是,两手按在腰背部脊柱两旁的弯曲处,然后适度用力向下擦至尾骨处。两手交叉进行,一上一下为1次,共擦30次,每天3回。摩擦次数也可根据体质情况及耐受力而定,摩擦胸背提高免疫力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升级“防火墙”之三:均衡营养

均衡的营养不仅能满足人体的需要,而且面对来势汹汹的各种病毒和病菌时,也可让免疫系统发挥最佳功效,抵抗病毒和病菌侵入。那么哪些食物是提高免疫力的功臣呢?

蔬菜、水果

多吃深色的蔬菜和水果,其中富含维生素、纤维素、微量元素。各种营养素中以维生素C、维生素B族、维生素E,以及β―胡萝卜素与免疫力关系最为密切。

茶叶

茶叶(特别是绿茶)中,含有丰富的天然抗氧化剂和大量茶多酚,这些物质能够增强人体对入侵病菌、病毒和真菌的免疫力。长期试验表明,经常喝绿茶的人免疫细胞分泌的干扰素是不喝茶的人的5倍。

葱姜蒜

大蒜是天然的抗菌素,葱和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硒,硒能保护细胞膜的结构功能,抵抗和降低体内有害元素的入侵,还能促进正常细胞增殖和再生,提高免疫力。

高蛋白食物功不可没

蛋白质是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成分,蛋白质严重缺乏的人会使免疫细胞中的淋巴球数目大减,造成严重免疫机能下降。海鱼是优质的低脂肪、高蛋白食物,可增强免疫力,保护心脏。海带含有丰富的钙和海藻酸钠,对提高免疫力也很有益处。像鸡蛋、瘦肉等也不能缺少。

升级“防火墙”之四:心情愉快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或者心理上遭受不同程度的打击,不良情绪会影响身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发挥。保持愉快的心情可以刺激神经系统,激活人体各方面的生理机能,是提高免疫功能和修复功能的良药。所以保持好心情,也是增强免疫力的好方法。

多开怀大笑

大笑可以减少压力激素,而且开心一笑会增加唾液中的抗体。

免疫功能低下篇10

资料与方法

2004年2月以来,治疗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简称复感)100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年龄1~3岁。1年中反复呼吸道感染≥ 6次的病儿,诊断标准参照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指标。

用药方法:左旋咪唑2.5mg/(kg・日),分3次口服,每周连服3天,用药3个月。维生素AD丸,每日1丸(含维生素A1500U,维生素D2500U)。

结果:①显效;治疗3个月以后1年内未发生呼吸道感染或仅发生1~2次,86例;②有效:发病次数2~4次,病程缩短,14例。

讨 论

左旋咪唑对儿童反复感染的防治作用: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①增强机体淋巴细胞IgGFC受体及补体的活性,使体液免疫功能增强,改善机体对细菌和病毒感染的防御功能。②刺激T淋巴细胞增强细胞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地增强吞噬功能,消除抗原侵入,阻止变态反应的发生。③阻止支气管β受体功能的进一步降低,稳定支气管的正常兴奋性。

维生素A在防治儿童复感中的作用:①维护免疫功能,促进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IgA(为呼吸道局部抗体,在防御微生物侵入方面起重要作用)分泌不足和淋巴细胞抑制。维生素A通过促进细胞因子表达而影响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可诱导1gA的生成,增强呼吸道黏膜局部抗感染能力;还具有维持和促进单核细胞、吞噬细胞产生IL-1的作用,促进T细胞、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对病理的B细胞功能障碍和生理的B淋巴细胞功能不成熟均有改善作用。②维护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正常结构与功能。维生素A缺乏者,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分布及完整性受损,呼吸道上皮纤毛消失,出现鳞状上皮化生,腺体细胞功能失常,脱落细胞阻塞管腔,局部伤御功能下降,易被病原体侵入。维生素A能促进近侧气道中各种上皮细胞的分化,保持呼吸道上皮组织结构的完整与功能。

维生素D在防治儿童复感中的作用。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cAMP的形成,cAMP对调节免疫反应有重要作用。它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消化作用,它和细胞内的酶能控制免疫细胞的生成和活化。维生素D是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的激素载体,除对钙、磷代谢有调节作用外,对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也有重要促进作用,具有介导单核细胞进一步分化成熟为吞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从而增强免疫功能,影响神经、肌肉、造血、免疫等组织器官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