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作品十篇

时间:2023-03-27 18:59:17

幼儿美术作品

幼儿美术作品篇1

        1 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

        为了避免单一评价方式的弊端,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评价。自评式、互评式、推优式、评价表等方式交替使用。例如自评式评价,教师事先设计好各种单项评价内容。例如,像“画我喜欢的玩具”、“厨房一角”等绘画课,可设为:构图好、线条生动、有创意等;像“多功能椅子”、“生活中的标志”等这样的设计课,可设为:装饰性强、创意新、色彩合理等;幼儿按照预设的评价内容给自己的作品评分,在评价中态度极其认真,没有丝毫懈怠。让幼儿参与评价,能够增强幼儿的兴趣,但幼儿被限制在教师提供的评价内容里,没有自由驾驭语言的机会,影响了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推优式评价,先让幼儿分组互相评价,推选出优秀作品进行集体交流。在评论别人作品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视角及语言,孩子们会对同一作品做出不同诠释而产生不同的评价,幼儿间展开激烈的辩论。这种互评法既能加深评论者对他人作品的理解,也能帮助作者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自己,取长补短,有效提高绘画水平。欣赏、评价别人的作品,也是提高鉴赏水平的一个过程。但幼儿的鉴赏水平是一个逐步提高地过程,最初阶段容易出现习惯性的感情倾向,老师经常表扬的幼儿,幼儿也会认为他画的就是好,他被推选的机会就很多,同时其他幼儿体验成功的机会就会减少,幼儿的兴趣和热情逐渐降低。如何将自评、互评、共评很好地融合、统一,从而促进不同水平幼儿的提高,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2 幼儿的美术作品

        原本就浸透了幼儿的各种情感,有些想象的、抽象的作品可能画面效果不是很好,但也可能是幼儿构图能力的局限,所以教师不应对幼儿横加干涉,而应尽量给幼儿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幼儿以异于他人的表现方式来表达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并树立起自我表现的信心。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用幼儿的眼光去理解他们试图表现的内容,做到理解和尊重幼儿。 

在看似幼稚杂乱的图形和线条中发现他们的才华,体会他们的情感,教师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抱着充分尊重和信任的态度,运用笑脸和恰当的评语谈出自己的的体会和对幼儿的期望,可起到鼓励幼儿创造能力和与幼儿很好地交流的作用,幼儿也会更敢于与众不同,这正是新课标中提到的: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对美术作品展现的评价。

        幼儿的美术作品无“好”、“坏”之分,只有“好”与“更好”、“优秀”与“更优秀”可言。只要他在创作,教师都应肯定他。使每个幼儿充满自信,勇于创新,让幼儿在作品中敢于表达生活的情感和态度。他们的画在成人看来也许很稚拙,但每一幅画他们都有这样画的理由。因此,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评价,在激发创作欲望,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作用,使每个幼儿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3 警惕——每一个孩子不是一个容器,即使是也有一定的容积

        在实际的幼儿美术作品评价中,我们经常会陷入这样一种困惑:我们知道这一次活动应让幼儿欣赏些什么,评价些什么,然后就会迫不及待的希望幼儿马上就能够发现和领会所要欣赏和评价的内容,甚至掌握一些必要的技巧。其实在这个时候,我们关注的只是自己对幼儿作品的欣赏和理解,也就是说在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和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一定程度上我们关注的只是“自己”。因此,我们只有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出发,循序渐进,不断地丰富幼儿的经验,关注幼儿的作品,正确地引导幼儿,尊重幼儿,才能正确地进行幼儿美术的评价。也就是说这时候我们关注的是“幼儿”。

        4 要懂得——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

幼儿美术作品篇2

对幼儿绘画作品欣赏、评价,对于教师来讲是对幼儿绘画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和提出看法的一种美术教学方法,它既是对本次作业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作业的指导。因为幼儿绘画教学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目的,决定了我们对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必须建立在幼儿创作意图和绘画心理的基础上,只要是幼儿能够解释作品都应给予肯定,凡是能够体现出幼儿的创作思想、纯真天性、大胆手笔、积极情感的作品,即使其中只有一个细小的闪光点,就可以认为是好作品而给予赞赏。

在评价幼儿美术作品之前,我们应明确怎样的画才是好的儿童画。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态度、标准直接影响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影响幼儿对作品的态度,对美的鉴赏能力,因此,我们教师应明确评价思路,把握评价标准。

1 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

现在大多数家长、老师都把模仿作为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标准。“像真的”就是优秀作品;“不像”就认为是水平不高,这些都阻碍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抑制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所以,评价幼儿作品首先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不应用“像”与“不像”、“对”与“错”成为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不应用专业眼光或教师主观的眼光去评价这些特殊的作品。评价是一种导向,肯定幼儿作品,有利于树立孩子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再创作的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了个体间的差异,把全班的幼儿放在同一水平上看待,缺乏对能力弱的、胆小的幼儿的耐心指导,致使这部分幼儿对绘画产生恐惧心理。作为教师应该明确: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的眼光。绘画作品的评价不是一个简单的展示,幼儿的作品是他们的劳动成果,教师在评价时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发展水平,有针对性的、全面致地加以点评,让幼儿获得快乐、自信。激发他们对再次参与活动的愿望。

2 教师要有爱心和细心

教师评价时要有爱心和细心,应该经常用鼓励的话语:“你画的真不错”“真好”来肯定幼儿的成果。曾经有一次,笔者教幼儿画太阳时,有个孩子画了一个绿太阳,笔者一见就想说:“世上哪有绿色的太阳?”可又一想,还是听听孩子的话。他说:“我的妈妈天天在地里干活,让火辣辣的太阳都晒黑了,而且满头大汗,我就想让太阳变成绿色的,给妈妈一片绿荫,妈妈就不会热了。”多美好的愿望呀!多大胆的想力呀!如果老师不分清红皂白地去说:“哪能有绿色的太阳?”那么结果就是幼儿失去了想象的翅膀,失去了创造的空间,所以适应的鼓励是培养幼儿自信心、增强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例如:在美术活动《好吃的棒棒糖》活动中,请幼儿想办法怎么把棒棒糖变的既好看又香甜(装饰)。有的孩子把棒棒糖涂成黑乎乎一团糟,这时 老师可以这样说:“哎吆,谁把我身上弄的这么脏,难受极了。”老师用了这样一句评价语,是在提醒孩子们作画要注意画面整洁。又如对于画得好的作品要求孩子们学习的作品:“哇!宝宝们看,心怡宝宝的棒棒糖多漂亮啊,它要去参加选美比赛了!”

3 是否真实地反映了儿童的生活经验

我们儿童也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多儿童绘画的内容空泛,形象概念,构思和表现内容雷同。比如:画“六一节”就一定要画歌舞表演,画“祖国”就一定要画五星红旗等等。绘画中表现的内容应该体现出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体现出儿童自己的态度。不能只注重技法、技巧的学习而忽略观察、感受生活的这一重要环节。应该提示儿童描绘具体的生活,画自己熟知的事物,表达内心的情感。逐渐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使自己的绘画内容更加充实、饱满。

例如:孩子在纸上画了一个圆圈,外人似乎看不出什么,但孩子的讲述往往会打动你的心:“这是红红的太阳”“这是我的小纽扣”“这是小猪的鼻子”……他们可以把圆和线引申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东西,并用它来补充语言描述。老师和同伴的饶有兴趣的倾听,是对孩子极大的鼓舞。因为对小班的孩子来说,教师的一个眼神和一个细微的动作都是至关重要的。让别人听自己的话,也是孩子绘画兴趣所在,有了这样的绘画兴趣,对孩子的绘画能力发展也有了很大的促进。

因此,要正确评价一幅儿童画,就要了解儿童,要以他们的方式和角度去观察世界,要学会蹲下来用心倾听他们的画。

4 作品是否有“童趣”

评价幼儿绘画应着眼于“童趣”。老师对幼儿绘画作品的评价,可以用富有童趣的奖品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在教学中,笔者常常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印章或颜色鲜艳的剪纸作为奖品,不同的奖品代表不同的绘画水平,让幼儿自选。如布局饱满、色彩鲜艳、想象力丰富的作品,就可以让幼儿选择最喜欢的一种奖品。

5 要给幼儿创设互评与自评作品的机会

幼儿互评美术作品是一个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集思广益的过程,要让幼儿人人参与,积极地发表看法。每一次画完可把全班幼儿的作品一张一张贴出来,让幼儿互相审视、交流,同时还可以让孩子们向大家介绍自己是怎样想和怎样画的。有的孩子就会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思,这时教师不要给幼儿的作品打分,不要对任何幼儿的作品下结论,避免造成幼儿的恐惧心理。

幼儿美术作品篇3

关键词:小班 美术作品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193-02

小班幼儿处于绘画的涂鸦期,这一阶段的幼儿会用已经掌握的图形与线条组合成各种符号,来表示自己熟悉的物体,而且喜欢用各种鲜艳的颜色在作品上涂抹。但受年龄特点和技能发展的限制,它们的小肌肉动作还不够灵活,而且对一项单一的活动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使用色彩时不注重换色,致使作品画面单一,色彩比较单调,有的幼儿甚至完全不顾画面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了画面的杂乱。这样,成人就会用“象”或“不象”来简单粗略的评价孩子的作品,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评价,恰恰会给幼儿带来负面的消极作用,不但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甚至使幼儿失去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可以说,在美术活动中,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教师适当的评价能有效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和积极性,使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此,在多种形式的绘画活动中教师注重使用积极适当的评价方法,不但激发了幼儿的绘画兴趣,而且幼儿的绘画技能也相应得到提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 绘画过程中随机的指导评价

小班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必须建立在尊重幼儿创作意图和绘画心理的基础上,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和积极性,在绘画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评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动态评价法

动态评价是教师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注重评价幼儿的参与状态及思维、创作的动态过程,让孩子在鼓励与引导中完成美术创造,教师要善于理解幼儿作品的创作动向,及时肯定幼儿的思维闪光点,引导孩子更好的完成作品,如在组织油画棒画“下雨了”活动时,A小朋友没有按老师的要求画,而是兴致勃勃的画了几辆他喜欢的小汽车,我并没有否定他的做法,而是引导他说:“你的小车真好看,要是让小雨冲干净车身上的灰尘,小汽车会更神气。”老师的赏识与鼓励让A小朋友很快拿起笔,在车周围画起了大大小小的雨点,顺利完成了这节活动的绘画内容和目标。教师在活动中运用动态评价时,还应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氛围,适当的允许孩子们小声的自言自语或是“交头接耳”,让孩子边画边说,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幼儿绘画的指导过程中也要及时地引导幼儿,如对孩子们说“你画得真有趣”、“***小朋友与别人画得不一样”,或者说:“如果如过画的再……一些就更好了。”教师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绘画活动,多鼓励、多表扬。同时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能随时发现问题,及时鼓励,不厌其烦,对每个孩子都抱以赏识的眼光、真诚的微笑,让幼儿敢画、愿意画。

1.2 游戏评价法

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涂色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技能,一般要求幼儿能有规则地涂色,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平涂和从里到外、从外到里的圈图等都是孩子们需要掌握的涂色方法,这些方法都要求能尽量不要涂到线外,如果用生硬的口吻一味的强调绘画技能往往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但运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化情景进行评价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水粉画《顽皮的太阳》活动中,有部分孩子将水粉颜料涂到了太阳脸的外面,这时,老师一句:“看滴在外面的颜料象什么”时,有孩子说“象太阳流口水了”,“象太阳玩泥巴抹到了脸上”时,表现出孩子们对于这种现象的不满,所以教师一句:“请这些不小心的小朋友下次画画时要注意喽,让太阳的脸能更加干净,他会更高兴的”,所有的孩子都明白了老师的用意,所以在以后进行涂色活动时,孩子们会自觉地注意仔细认真的涂色,尽量不涂到外面去,保持画面的干净。

2 运用有效的方法在绘画结束后进行集体评价

幼儿每次完成绘画作品,都会期待着老师给予积极的肯定,所以每次绘画结束时,教师都会仔细的把作品一一展评在前面,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绘画特点、色彩、线条、比例等画面效果,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给予幼儿积极的肯定和鼓励,提高幼儿绘画的兴趣,让幼儿体验创作的成功感。

2.1 纵横交错评价法

所谓纵向评价是教师结合幼儿自身在美术方面的发展进行的阶段性评价,教师为方便观察幼儿的进步,为每位幼儿制作了美术绘画作品档案袋,档案袋里收集了每位幼儿从开学初到学期末的媒介绘画活动的作品,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都会根据这次绘画活动幼儿完成情况进行评析,在作品的右下角标注上评语,如:“画面干净,涂色均匀”、或“运笔流畅,有进步”、又或者是“想象有创意,内容丰富”等,简单的几句话小结了本次活动幼儿的完成情况,每位幼儿现阶段绘画技能的发展情况也一目了然。

所谓横向评价是教师根据平日绘画活动幼儿的发展情况,将幼儿分为强、中、弱三个能力水平,并且根据这三个能力水平所占幼儿总数的比例数,确定或改进下一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也就是完成人数多时说明活动内容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目标制定的合理,可以在下次的绘画活动中继续提高要求,完成人数少时说明本次活动内容和目标制定的不恰当,需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得每次的活动都能让每一个能力水平的孩子都得到提高。

这样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进行及时的评价,因材施教,幼儿在绘画方面的发展情况才能真实的得到体现,为下一步教师如何提高幼儿美术技能水平做到心中有数。

2.2 奖励评价法

每位幼儿在完成作品时,都是尽了力的,都觉得自己的作品是最好的,他们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即便是那些能力偏弱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在评价时教师除了用言语的精神奖励外,还给予恰当的物质奖励,如用星级小粘贴奖励法评价幼儿绘画作品:一颗星代表绘画基本完成;两颗星代表绘画颜色鲜艳,涂色均匀;三颗星则代表幼儿不仅完成了作品,而且还添加了自己的想象,画面丰富,这种星级奖励方式不仅能让幼儿知道自己怎样做会更好,还能激发他们完整创作的愿望,循序渐近的提高了幼儿的绘画主动性和积极性。

2.3 引导讲述评价法—— 幼儿自评

儿童画不同于成人画,它充满了幼儿对周围事物天真而又充满热情的感受,反映了他们幼稚而又大胆的想法。特别是在色彩方面,幼儿完全不受物体固有色限制,也不懂得色彩的冷暖,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地用色,使得画面上充满了对比和夸张的表现。如:在美术活动《小鸡宝宝》的评价中中,因为受老师示范的影响,大部分幼儿的鸡宝宝、鸡妈妈都是柠檬黄或橘黄色的,而B小朋友画的鸡宝宝和鸡妈妈确是五颜六色的,当教师问她:“为什么你画的小鸡是五颜六色?”时,B小朋友得意地指着自己的作品告诉大家:“鸡妈妈找到鸡宝宝心里很高兴,鸡宝宝也很高兴,所以它们穿的衣服也是很漂亮的,五颜六色的!”说得多好啊,她将鸡妈妈找到鸡宝宝后的高兴心情用鲜艳夸张而不受约束的色彩表达的淋漓尽致,这就是一个值得赞赏的闪光点。

2.4 榜样评价法—— 幼儿互评

学期初教师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有目的的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评价”,如何评价,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绘画时握笔姿势的重要性,懂得如何涂色会更加均匀、好看等,教师评价完后会根据幼儿绘画的水平印星级印章,学期末,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评价绘画作品,当作品呈现在大家面前时,教师先在作品上贴上一颗完成作品的星,然后让幼儿之间互相评价,根据画面内容结合同伴的评价贴上第二颗或第三颗,这种方式不仅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学习其他幼儿绘画作品,还让幼儿在不断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不足,提高幼儿自身的绘画的技能和水平,当孩子们受到同伴和老师的表扬时,他们的情绪会更加高昂,那么绘画便会在他们心中得到升华。

2.5 对比发现评价法

幼儿绘画形象往往天真无邪,歪歪扭扭,曲曲直直,是任何成人作品无法比拟的。甚至可以体会到他们并不注重外在的形象,而更重视内在情感的表达。如:在水粉画《樱桃》的美术活动中,要求幼儿要画一碗满满的樱桃,C小朋友已经画了许多樱桃了,老师看了也不停地称赞道:“C小朋友的樱桃画的满满的大大的,一定很好吃!”……但到最后欣赏到他的作品时,一个樱桃也不见了,剩下的只是碗里的一块均匀的大红色块。老师从幼儿的角度去考虑,马上猜到了其中的原委:“C小朋友画了一碗樱桃后,他怕小朋友们不够吃,又在缝隙里添的满满的,这样就够分了,是不是C小朋友!?”C小朋友听了会心地笑了,“C小朋友真能干,这么一大碗樱桃一点都没有掉到外面(没有涂到线外),真棒!”……老师的“善解人意”,使得幼儿作品更加生动鲜活,虽然老师要求的樱桃不见了,但却恰当的向幼儿传递了美术作品带给人们情感的表达,让幼儿更加愿意画画,喜欢画画,用绘画表达心中的情感体验。

总之,在评价小班幼儿的美术作品时,首先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读懂他们的作品;其次老师要把自己放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上,尊重幼儿的个人见解,尽量用肯定的方式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多鼓励,多表扬,尽可能地发现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优点,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激励性的评价;最后,在让幼儿发现他人作品优点的同时,还要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进步,进而萌发对下次美术活动的愿望,激发并保持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经过一学期观察和领导老师们在这方面的指导,我们认为凡是能够体现出幼儿的创作思想、纯真天性、大胆手笔、积极情感的作品,即使只有其中一个细小的闪光点,就是好作品,就应该给予赞赏,积极的评价能激起幼儿的自信心,使极富想象却画的不象的孩子得到理解和肯定,让其获得成功感,从而建立起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与自信,这也是美术作品评价的初衷。

参考文献

[1] 孔起英.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幼儿美术作品篇4

【关键词】幼儿园 美术教育 问题 策略

一、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诸多的问题,笔者主要是从美术教育的内容、教学方法、作品评价三个方面来论述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园美术教育内容不够全面,偏重绘画的现象严重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个方面的内容。笔者通过在幼儿园的实地观摩发现现在诸多幼儿园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存在着教育内容单一,偏重绘画的现象。在笔者去过的几所幼儿园中,幼儿园展示出来的幼儿的美术作品主要是绘画作品,很少有幼儿的手工作品,还存在着很多幼儿园将美术教育活动等同于画画课。儿童绘画教育活动是教师引导儿童用各种笔、纸等工具和材料,运用线条、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创造出视觉形象,从而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

幼儿园存在着城乡差异、区域差异,不同的幼儿园软硬件条件差异很大,但幼儿园中美术教学活动内容单一,偏重绘画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2、幼儿园美术教学方法单一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教育方法单一,主要是采用示范法、范例法。例如:笔者在山东省济南市某十佳幼儿园大班观摩了一节美术教育活动(日常的美术活动并非公开课),用墨和中国画颜料画公鸡吃虫子,完全是教师先示范,之后幼儿自己画。再来看一个关于范例法的例子,笔者在四川省南充市某公立幼儿园观摩了一节大班的美术活动--画螃蟹。带班老师首先在网上搜到各种螃蟹的图片让幼儿们观察欣赏,随后让幼儿总结螃蟹的基本特征,幼儿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螃蟹有六根腿,椭圆形的身子,两只钳子,两只眼睛以及这些身体部位的分布。最后教师在黑板上用粉笔将螃蟹画出,并将整幅画赋予情境性画上了几只蝌蚪、水草还有水面,幼儿们开始按照教师的范例作画。幼儿很快就忘记了自己观察的到的螃蟹的样子,只是不时的抬头去看教师出示的范例画,有的幼儿连螃蟹游动的方向也要和示范画的一样。

以上两个例子都是主要采用示范的方法来教授幼儿作画的,画螃蟹的例子多了一项画前的欣赏可是最后还是难以摆脱示范方法。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方法

一,依旧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3、幼儿园美术作品的评价缺乏多元性

幼儿园的美术作品在评价上还是以幼儿画的像不像,整体构图是否合乎逻辑,用色是否符合事物的特征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笔者在幼儿园观摩时看到了很多教师帮助幼儿画或者手把手教幼儿画的现象,更有甚者让班里画的好的幼儿帮助画的不好的幼儿作画,就是为了让幼儿家长看到幼儿作品时不发出牢骚不抱怨自己孩子什么都不会画。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为了让幼儿的成长档案完善,为了不被家长责备,有不少的一线幼儿教师们竟然采用这样的方式。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不良现象的出现呢?

幼儿园美术作品的评价方法单一,缺乏多元性,导致了很多恶果这也是目前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正是因为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缺乏正确的、合理的、科学的、多元的评价体系才造成了上面种种不良现象的发生,这也警示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

二、策略

针对于上述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克服上述各项问题是重中之重,针对于笔者上文列举的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将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解决策略。

1、多种美术形式并行

作为一线教师应该对于幼儿园美术教育有一个客观的、科学的认识。幼儿美术教育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个方面的内容,幼儿教师应该不断拓展自己的有关美术这门艺术的认识,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根据自身以及教育对象的特点,密切的联系实际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美术教育内容,打破传统的美术教育只是局限于纸笔绘画的局面。美术教育追求的是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情感体验,追求的是幼儿从中获得乐趣,从中获得发展和进步;而不是单单看看哪个幼儿画的最像实物,哪个幼儿整体构图最好,亦或者是哪个幼儿色最准确!作为一线教师应该为幼儿创造充分体验各种的美术形式的机会,让幼儿在绘画、手工齐头并进,同时要认识到美术欣赏的重要性,作为绘画和手工的前提和基础美术欣赏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幼儿教师要兼顾幼儿美术教育三方面的内容,每个方面中都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内容组织。

2、采用多元的教育方法

幼儿园美术教育要采用多种教育方法,打破仅仅局限于示范法、范例法的局面。笔者不否认示范法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为了提高美术教育的有效性幼儿园应该采用多种教育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美术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可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采取多种教育方法,例如游戏法、观察法、亲近自然法、参观法等。

(1)、示范法

幼儿教师应该不断优化示范法的实施过程,例如上文中提到的有关画螃蟹和画公鸡的两个案例,教师可以给幼儿示范作画的步骤和要点,在示范每一个要点时要反复强调"小朋友们,认真想一想还可以怎么画啊?待会我就来看看那个宝贝可以和我画的不一样呢......",改变以往的"看看谁和我画的最像"。教师做完示范后可以将自己的示范作品移走,给幼儿留下实物或者其他图片作为模型,这样可以避免幼儿只是临摹教师的作品的现象。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的一种方法。在幼儿开展每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时,都可以结合观察法。例如:在画螃蟹和公鸡时,教师可以提前一周或者两周的时间将和父母一起观察螃蟹或者公鸡的任务下达下来,让幼儿在生活中先去接触并观察所要画的或者要手工制作的实物。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尽可能的讲实物展示给幼儿集体观察,幼儿通过观察将实物的直观形象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印象,更利于幼儿美术活动的展开。

(3)参观法

组织幼儿对一些美术工艺品进行实地的参观对于幼儿美术活动的展开意义重大。每个地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民俗和传统文化,艺术作为其中一部分也同样有着地方特色,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作品值得幼儿参观欣赏。例如:上海地区的东方明珠这一建筑物,在进行相关的绘画活动时可以组织幼儿参观东方明珠,通过参观法来协助幼儿美术活动的展开。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艺术画廊、博物馆等。

(4)游戏法

游戏法:游戏法就是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运用美术工具和材料进行美术活动。运用这种方法,幼儿学习起来毫无思想负担,能轻松自然愉快地获得知识和技能。游戏法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法,即运用游戏方法达到美术教学的要求,又用美术活动的成果开展游戏,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从而使幼儿提高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象力等。

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中要有机的结合各种教学方法,只有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的结合才能促进美术教育更好的开展。

3、构建教师幼儿共同评价的评价体系

幼儿园美术作品在评价时主要是以成人评价为主的。成人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主要从成人的角度去看问题,用成人的眼光和思维方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有很多幼儿园开展完美术活动后根本就没有作品评价这一环节,只是将幼儿的作品做一个简单的展示而已,针对于这一问题笔者有以下几个建议。

(1)、不断完善幼儿教师的评价标准

让幼儿教师认识到美术作品评价的重要性。一线教师在开展完美术活动之后要组织幼儿进行作品评价与欣赏,作品评价的过程不仅是对幼儿的肯定同时通过欣赏同伴的作品让幼儿加深对美术活动的印象,提高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幼儿教师应该从多个角度综合评价幼儿的作品。

(2)、让幼儿参与评价

幼儿的美术作品要让幼儿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去,幼儿可以在作评价中得到发展。幼儿通过对自己的作品的介绍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的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说出为什么选择。让幼儿积极的参与到作品评价中来。

(3)构建师幼共同评价的评价体系

教师和幼儿要建立共同评价的体系,幼儿教师要不断地引导幼儿评价过程,不断地总结幼儿的评价特点不断地改进幼儿参与评价的不足,通过不断地评价总结构建出科学的师幼共同评价的体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5.

[2]孔凡兰.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方法[J].经济研究导刊

[3]张鹏妮.从儿童的稚拙谈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回归[J]《教育与教学研究》

[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发展指南》.

[5]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美术作品篇5

关键词:幼儿教育 美术教学 学习氛围 营造

前 言:幼儿对于美术有着一种特别的向往,他们喜欢用自己手中的笔来绘画一幅幅作品,表达自己的意愿。幼儿的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活动一样,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下,幼儿的绘画思维得到激发,绘画能力才能够全部表现出来。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没有重视起良好学习氛围对于幼儿美术教学的影响,也没有能够利用学习氛围来促进幼儿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笔者选择幼儿美术教学上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方法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

1、抓住幼儿的兴趣,促进课堂氛围的和谐

兴趣是儿童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也是最有效的引导者。作为幼儿工作者,要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先要做的就是对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行了解。幼儿的好奇心较强,对于客观事物具有较强的记忆能力,思想单纯且热诚。但是,幼儿在美术学习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兴趣。幼儿教师要加强美术教学的灵活性,尽可能满足幼儿对于美术学习的不同需求。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允许幼儿画自己喜欢的东西,对幼儿的绘画行为进行鼓励,使幼儿在美术学习当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喜爱上美术学习。教师要给幼儿美术学习的选择权,让幼儿可较大的选择范围内开展自己的美术学习之旅。

在幼儿美术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个主题的制定丰富幼儿美术学习的内容。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我的家人”的主题,让幼儿学生从中我的家人中随意选择一个或者几个人物进行绘画。在绘画开始之前,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沟通,比如说在家长谁与幼儿的互动最多,谁经常表扬幼儿等等。这样的沟通可以引导幼儿确定自己的绘画对象,也有利于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

2、加强其它艺术形式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整合

美术是一种艺术形式,加强美术与其它艺术形式的结合,可以为幼儿美术教学创造一个相对生动且轻松的学习氛围。其它艺术形式的融入,可以使幼儿美术课堂变得更加丰富与多彩,引导幼儿欢乐地进行美术学习。作学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应当认识到其它艺术形式与美术之间的关系,加强其它艺术形式与美术教学的联系,从而改善幼儿美术学习的氛围。音乐与舞蹈都与美术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将这些融入到幼儿美术学习中,可以使学习氛围更加有趣。

比如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之时,可以将一些与美术作品具有相同风格或者情感基础的音乐融入进来,利有音乐的播放为幼儿创造一个真实生动的美术学习情景,利用音乐的旋律来调动幼儿的情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真实含义。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可以相互整合,并且这种整合会促进幼儿美术学习兴趣的提高,使幼儿对于美术的美、音乐的美以及社会之美进行认识,大大提高幼儿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创造生动形象的情境,引导幼儿入境

美术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生动形象的情境是良好学习氛围得到营造的重要基础。作为幼儿美术教师,需要认识到教学情境的重要性,利用具有文化气息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情感与价值观的角度去认识学科。具有文化气息的学习情景可以引导当代幼儿深入了解美术的特性,虽然幼儿不能用正确的语言表达他们对于美术作品的理解,但是理解的尝试会得到增加。在具有文化气息的情景之下,幼儿对于民族文化有全面的认识,了解到世界文化的不同,从美术学习中了解到民族发展的历史,加强正确美术学习观念的建立。另外,从幼儿美术教学的角度出发,幼儿美术教师还要加强生活性学习情景的创设。幼儿的生活阅历较少,幼儿美术教师利用幼儿切实可感的生活场景丰富美术教学,可以让幼儿更容易地理解到美术作品的内涵。教师可以利用美术作品与小故事的结合,为学生讲出内容丰富的小故事,利用这些故事的讲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提高。对于那些可以引发小故事的美术作品,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以美术作品作为背景或者是美术作品作为发生场景。这样的情景教学有利于幼儿美术能力的提高。

4、利用科学评价,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幼儿的思维能力较低,他们创作出的美术作品都是他们童年的幻想,较为幼稚。但是,作为一名幼儿美术教师,要对幼儿的美术作品进行正确的评价。教师要多利用肯定的语言,对幼儿的创作成果进行肯定,鼓励幼儿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思维以及构图方法。教师在进行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之时,要考虑到评价内容与评价语言的艺术性。从内容上来讲,教师要利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话语进行沟通,让幼儿当自己的评价内容当作进步的手段,合理采用自己的建议。从语言上来讲,教师要注意用儿童的语言对其美术成果进行评价,不能过于专业,也不能过于成人化。只有这样科学的评价手段,才能使幼儿在美术学习中找到成就感,找到主人翁的感觉,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学对于当代幼儿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影响,而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幼儿美术得以成功开展的重要基础。笔者从四个方面对幼儿美术教学中良好学习氛围营造的方法进行分析与阐述,希望以此来加强当代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者对于学习氛围营造工作的重视力度。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加强学习氛围的营造,利用生动的环境引导幼儿投入到美术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朱艳琴. 浅谈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思路与指导策略[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2)

幼儿美术作品篇6

从幼儿的操作材料上看,提供最多的就是图画纸、蜡笔、勾线笔。仅仅提供这些材料的话,幼儿的想象力得不到启发,只能采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美术作品了。再从绘画形式上看,孩子们进行最多的就是在轮廓里涂上颜色,在平面的事物上绘画。

二、美术活动中轻过程重结果

在美术活动中,大多数老师认为美术作品是检验幼儿美术活动能力的唯一标准。老师重视技能技巧的培养,从而对幼儿的想象力、情感方面的培养较欠缺。《纲要》中指出艺术活动目标要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审美的经验,体现表达和创作的快乐。而且在日常美术教育活动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先示范,让幼儿模仿,幼儿自身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忽视了幼儿想象的发展,不利于幼儿潜力的发挥。

三、美术活动后的评价较单一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一环。我园教师在评价幼儿的美术作品时往往不尽人意,常常听到“好不好”、“像不像”或“你喜欢哪一幅”等单调的评价词,评价笼统,目标不明确,形式也比较单一,评价重点常集中在少数美术能力较强的孩子身上,很难“面向全体”。针对上述我园美术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我从三方面来论述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美术教育活动

(1)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幼儿美术教育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三个方面,教师应该不断开拓自己在美术方面的认识。同时也能根据自身及幼儿的特点,联系实际,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选择一些适合本班幼儿进行的美术教育活动内容,并且还应该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启发幼儿的思维。(2)采用情景教学法,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情景教学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大胆地创设故事情境、音乐情境等,使幼儿在不同题材的美术活动情境中发展幼儿的美术能力、情绪情感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图形饼干》中,可以创设帮助小熊做饼干招待小动物们的情境,使幼儿对活动内容感兴趣。活动的导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小朋友们纷纷表示要帮小熊做图形饼干。有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开展美术活动自然就顺利很多。

二、在美术活动中还给幼儿其主体地位

美术活动不同于其他学科,美术教育活动需要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启发来发挥幼儿的创作激情。应该在美术教育活动中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重视活动过程带来的乐趣,而不是一味重视活动结果。(1)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创设轻松的环境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合作的,教师应该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用平等的对话形式与幼儿交流。教师要多听取幼儿的意见,用语言来引导幼儿自由、愉快的参与到活动。在幼儿进行美术活动时,教师还应该提供一些轻松愉悦的背景音乐,使幼儿放松心情,在轻松的氛围里进行美术活动。(2)在美术活动中,给予幼儿更多的尊重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的作品往往不能达到老师或者家长的要求,但是无论幼儿作品的好坏,都反映了他们纯真的内心世界。教师应从幼儿的角度去理解作品,找出其中值得表扬的地方加以鼓励,保护和尊重幼儿的成果。而且在活动中应该鼓励幼儿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发现世界,以自己独特的感受去表现幼儿眼中的世界。

三、建构师幼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

幼儿美术作品篇7

论文摘要: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欣赏不是简单地展示出来,更重要的是引导幼儿进行认真的观察体会,理解作品的内容形式,不断提高其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其自身素质是影响幼儿欣赏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民主、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是我们倡导的宗旨。

一、美术欣赏在幼教活动中的意义

美术欣赏作为一项基本的美术教学活动,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的教学中存在着,是学习美术不可缺少的学科。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美术欣赏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欣赏了解人类不同历史阶段的绘画种类、绘画特征及每个时期的美术创作背景,了解作品的风格。美术欣赏对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养,拓宽创作视野,弘扬人类正义精神,确立开放、宽容的审美心理,重构知识结构有着积极意义。

美术欣赏可以提高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审美创造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同样,美术欣赏也是对幼儿教学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它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能使幼儿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欣赏内容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和教育。

幼儿美术欣赏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教育中,欣赏与绘画、手工、玩具等内容有机结合,构成美术教育的完整体系。我们必须了解幼儿的欣赏接受能力和范畴,才能为幼儿欣赏教学做好前提准备。首先,幼儿认知美和欣赏美是需要时间和方法的。美的欣赏具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生活中美的形象、美的形式随处可见,但幼儿对这些美不一定能直接感受到,需要教师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帮助其提高审美能力,达到审美目的。其次,幼儿美术欣赏能丰富幼儿的知识,开阔幼儿的视野。人们既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世界,也可以用艺术的方法来认识世界。前者是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后者是具体的形象思维活动。三至六七岁幼儿的思维特点就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是需要用艺术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的。因此,在美术教学欣赏中,幼儿通过欣赏教学可以了解许多个人经历无法得到的丰富知识。

二、幼儿美术欣赏的范畴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是对美术作品的一种和谐的、令人愉快的、思想上无拘无束的探索。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美术作品中美的理解,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儿童的审美敏感性,使其在生活中更加有信心,能主动地、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儿童的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在美术欣赏过程中,儿童充分调动他们的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等心理因素可以对美术作品的形式及其意味进行充分体验和认识。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有选择性的,什么样的物象他们可以感知、接纳,接纳到什么程度都受其感知能力和内在情感结构的制约,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不尽相同。因而,我们进行美术欣赏活动前需要了解幼儿审美能力的发展状况,了解不同年龄幼儿对生活中美的物象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以便能使欣赏活动真正达到提高幼儿审美能力、陶冶情操的效果。

实际上幼儿在出生2-3个月时就对生活中的光和声有了明显的感知,并能够逐渐熟悉某种形象和声音,过了4个月,它就会主动寻找光源和声源,5个月后就可以有意识地去伸手抓摸自己感兴趣的物件,并能通过手足舞蹈和咯咯的笑声来体验人生最初级的审美乐趣。

2-3岁是幼儿能够欣赏具体形象和感知具体情节的阶段,幼儿情感是单纯的,他们为之陶醉的事物都带有某种幼稚的特征。简单的形状、单纯的颜色以及单纯的情节都能引起这个阶段孩子的共鸣,而一些深沉、含蓄的表现很少对幼儿产生影响。幼儿的经历有限,他们的内在情感比较单纯、自然,审美体验也是单纯的,已有经验的参与比较少,也没有成人那么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他们的审美体验更多的是对物象感知的认识及伴随着的感性愉快。

幼儿过了6岁以后,大脑机能日趋完善,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标志,就是大脑兴奋和抑制过程都有了明显增强。精力的充沛给幼儿的审美提供了足够的能量,他们的审美能力已相当成熟,艺术才华也逐渐显露。历史上许多驰名世界的伟大艺术家都在幼儿阶段表现出了惊人的才能。

一般来说,幼儿欣赏的美术作品大致包括3类:

1.经典性的美术作品:包括古今中外各种题材的美术作品、雕塑及工艺美术品,这些作品有着较高的艺术性,对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最有帮助。

2.儿童画家创造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是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创作的,深受幼儿喜爱。

3.幼儿的绘画:包括国内外的优秀幼儿作品,同园同班孩子较好的、富有创意的作品,这些作品距离幼儿情感最近,最容易被他们接受和理解。绘画作品的欣赏,在幼儿的欣赏活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美术作品是人类情感和智慧的结晶,能够使幼儿欣赏到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物象的美,使幼儿的审美层次不断提高、不断延伸。而对好的欣赏作品,要使幼儿产生美的感受,产生更丰富的联想,并能够用艺术的语言和词汇表达出来,还需要教师掌握正确的指导方法。正确科学的方法和富有情感的语言,能够使幼儿、教师和欣赏作品融为一体,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似与不似的审美评价

幼儿对美的感受是阶段性的,每一个阶段对形象和色彩的理解和感知是不同的。在造型方面,幼儿一般喜欢看一些具体的、简练的形象,在色彩方面,他们也总喜欢鲜艳和绚丽的色彩。就单一色彩的物象与五彩斑斓的物象来说,幼儿一般喜欢后者,因为后者的色彩对视觉的冲击力较强,并且能够激发幼儿多方面的联想,也最能使他们感到兴奋和愉快。这种凭借好听好看韵标准来判断对象的美丑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幼儿在审美力发展提高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是审美毕竟是一种宽泛的精神活动,它的内涵并不局限于这种初级的标准当中,粗犷的造型、滞重的色彩在绘画当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也从不同角度传达着美的信息。如果要使幼儿能够真正切实地欣赏这样的美就要跳出初级标准的束缚,向更高层次升华才行。

似与不似的审美标准是幼儿美术欣赏中一个很重要的层次。在艺术观念上,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是以道德为价值判断准则的。中国传统历来讲究作道德文章,把绘画的功能也定位于“明劝戒”、“著生沉”这一辅翼道德的层面上。中国传统绘画虽然在技法上是注重笔墨的,但在作品的内涵上也是借物咏怀,抒写胸中逸气。因此,历代的绘画作品中大多都能看出作者表达兴趣和情绪的痕迹。幼儿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可以从似与不似的角度,由教师悉心引导去观察,去扩展自己的思维,抛开具象的束缚,主观地去理解作品。因为幼儿的思维还处在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一时还不具备抽象思维的能力,这时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就显得尤其重要。总之,让幼儿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必须让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作品须接近生活才行。因此,欣赏美术的似与不似不能以对错的观点来评价,不能随便否定,而是应该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逐步提高。

四、教师审美素质的提高

在幼儿欣赏活动中,涉及美的内容是宽泛的、多彩的,而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是幼儿美术欣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调查显示,幼儿园课程中美术欣赏活动开展得并不理想,有的幼儿园甚至没有把这种活动列入课程,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幼儿美术作品篇8

一、在感受体验中激发兴趣

我们常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动力,由于幼儿对美的感受带有直觉性,他们喜欢色彩鲜艳的形象和夸张的事物,我们就利用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动幼儿的心灵,自然写生、名画欣赏、创意制作坊等,一步步引领幼儿陶醉于美术活动中:我们幼儿园有非常优势的自然资源:绿色植物与各种果树百余种,一年四季,形态色彩各异,春天,我们带领孩子观察小草发芽、树木吐绿的万物复苏,以及桃红梨白的争妍斗奇,夏天我们引领孩子发现茂盛果树绿叶中成熟的红蟠桃、红樱桃,挂满枝头的青青、小小的苹果、梨、山楂、石榴、柿子……秋天,一幅丰收的画面又会映入孩子的眼帘:红红的苹果、山楂和石榴,黄的鸭梨和柿子……冬天雪后,高高低低的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些都会跃然孩子的画纸,成为孩子们感受美、创造美的不竭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中虽然不乏美的事物,但我们还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表现美的双手,美术作品就是我们表现美的最好载体,当孩子对生活中美的事物积累了丰富的表象,产生兴趣之后,我们就利用大量的、内容、形式各异的美术艺术作品提升幼儿的审美,引导幼儿了解学习一些美术创作的方法与技巧,为幼儿创设参与美术创作活动的机会,让幼儿在大量的、形式内容多样的美术活动中感知与表现,进而不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二、在欣赏、评价中提升审美

传统美术活动中,教师只注重美术活动中教师对美术技能技巧的讲解与示范,关注孩子作品的完成情况,往往忽略了作品完成后的欣赏与评价,而这恰恰是孩子综合美术能力提升的绝好机会,因为在欣赏与评价中,孩子可以学会观察画面,从色彩、布局、创意、材料等方面去审视一幅作品的美。课题研究中,我们注重了美术活动中的评价,不仅让评价贯穿幼儿的美术活动,同时,注重评价方法的运用,而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美术活动中,幼儿的操作速度总是有快慢之分的,我们就让已完成的幼儿先相互欣赏,互相交流,自由评价,或者鼓励先完成的幼儿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或找出别人作品中值得学习的地方,然后在活动结束后(不宜间隔太久)集中评价,同时也请后来完成的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或找出他人作品的优点。另外还可以进行个别评价,教师可来到幼儿面前进行评价,涉及的面要广,争取每组都能有二、三个孩子被点评到。评价时要既评价结果也评价过程。我们应该对幼儿的评价作出评价,引导幼儿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在具体评价时,教师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用“惊奇”的态度赞赏有特点的美术作品:“哎呀!我发现××的画颜色用得真热闹,我看了以后都想跳舞了!”“××的画让我想起了大海。”“今天××画得真快呀!这样她就有时间欣赏别人的作品了。”长此以往“面向全体”原则落到了实处,评价也变得丰富多彩了。在幼儿自主评价时,我们放手让幼儿自己选择最喜欢和最好的作品,运用符号自己评奖:如――金杯奖、色彩奖、构图奖、星级奖等,使幼儿对作品的突出特点有了探究的意识,提高了幼儿的艺术感觉和创造能力,培养孩子具有关爱、友善、尊重、分享、开放等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也是让人惊讶的,关键是教师怎样去引导启发孩子,因此,在幼儿作品评价中,教师的评价方法尤为重要:首先提问要能引发孩子创造源泉,重视美术语言。任何一个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提问,好的提问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不仅让孩子的思维更广阔,想法更多,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积极思维的良好思维习惯。其次,幼儿创作美术作品时,教师要适时适度地指导评价,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教师要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要明确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在孩子创作的过程中,要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检测孩子,要会在孩子需要时适时、适度地进行指导评价,让孩子能享受到自己创造的成功感。再有,教师的评价要具评价技巧,要注重幼儿美术经验、方法的习得情况,记录幼儿对作品的感受,及情感知觉的表达,使评价过程在师生互动中及时得到动态评价,提高教师对幼儿艺术教育的认识,培养教师的艺术教育技能和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教师要能针对幼儿的作品具体说出他的优点,会让孩子觉得你是了解他的作品的,因此,创作欲望会更高。

小班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表达能力有限,教师评价幼儿作品时,应多采用拟人化及情境化的语言。中班幼儿具有初步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教师评价时,可提出一些问题:“为什么要这样画?”引导幼儿边画边想,表达自己的构思,启发幼儿进一步创作。大班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较快,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及评价他人作品的能力,教师应把评价幼儿作品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适当引导幼儿参与评价,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分享的目的。

三、创设丰富的环境,让幼儿自由展示表现

幼儿对美术活动感兴趣,乐于参加,乐于创造,教师还要善于创设展示幼儿创造的环境,让幼儿能在艺术的氛围中展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不仅将孩子每一次的作品都利用活页夹精心保存,定期进行“小画家画册展”,同时还利用幼儿作品进行活动室内外的环境布置:楼梯墙面的“小画家作品展”,走廊张贴或悬挂的“我们的艺术长廊”,教室一角的“创意手工坊”还有“十一”、“新年”、“六一”的幼儿画展等等,不仅让孩子随时体验自己创作的成功,同时,也是向家长展示自己成果的绝好机会,每到家长接送孩子时,总能看到孩子拉着父母的手,站在自己或小伙伴的作品旁,充满自豪地进行着讲解,家长的鼓励与赞许无形中也给了孩子们积极表现的动力。而且家长从孩子的作品中,也逐步读懂了孩子,理解了孩子。

幼儿美术作品篇9

【中图分类号】 G61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3―0123―01

美术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艺术活动形式,是幼儿园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活动中,大多数幼儿能够大胆想象、积极动手操作,但也有部分幼儿较为胆怯、不自信,在活动中缩手缩脚。对这些胆怯、不自信的幼儿,我们应该如何让他们告别胆怯,变得自信,帮他们建立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呢?

一、运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方法帮助幼儿建立自信

1.在美术活动中开展各种染色游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感受成功,建立自信。

染色游戏可选择生活中常见、易得的工具和材料。如,在光滑的纸上滴上不同颜色的水粉颜料,用吸管把颜料吹成各种不同的形态;把餐巾纸折叠,在边或角的地方蘸上不同的颜料,让颜料自由渗透,让幼儿感受色彩的晕染和流动;或用弹珠蘸上颜料在铺有白纸的盒子里滚动,在白纸上形成美丽的印迹。这些游戏形式在创作时往往会给孩子们带来一种新奇的效果,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成功,体验创造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能使他们从中建立自信,变得大胆。

2.精彩的美术欣赏让幼儿开阔视野,增强自信心

美术欣赏是提高幼儿审美情趣、熏陶幼儿审美情感、启迪幼儿审美表现的一种方式。美术欣赏选择的作品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欣赏水平,可以是同伴较好的富有创意的作品,也可以是国内外优秀的幼儿作品。应是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似或接近的,能反映现实生活,情节简单、主题突出,能给幼儿以良好教育和影响的美术作品。

3.在开展美术活动时多人合作,给幼儿提供向别人学习的机会

可以让幼儿多人合作完成一幅作品。同伴的作品风格、用色和材料的使用等,可以给不自信的幼儿以榜样作用,让他们有向别人学习的机会。还可以让他们承担一定的、力所能及的任务,幼儿可以通过完成任务来实现他们的价值,赢得同伴的信任和赞扬,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心。

4.提供丰富的操作工具和材料,激发幼儿兴趣,使幼儿不再胆怯

教师要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美术材料,以唤起幼儿大胆创作的欲望。如,可提供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各种纸张、树叶、毛线、印章、干果壳、沙子、石头、碎布头等,对各种材料和工具的好奇心会使幼儿忘记胆怯,在使用材料和工具的过程中幼儿会对自己的操作能力更加自信。

二、采取适宜幼儿个体的方法和策略

美术活动是一种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幼儿的美术作品往往更加率真、更具个性。要画什么、做什么、怎么画、怎么做,是由孩子们自己做主的事,教师过多的评判,尤其是负面的评价,只会让孩子失去创作的自信和兴趣。

1.赞美和欣p幼儿,让幼儿在赏识中建立美术活动的自信

要真正懂得孩子,让孩子勇敢地画,勇敢地做,幼儿怎么想就怎么画,怎么想就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表扬和鼓励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它能将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转化成动力和创造力。对于不太自信的幼儿,我们往往需要给予他们更宽松的环境和更多的赏识。要给予幼儿充分的理解,降低对他们的要求,多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幼儿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势,体验到成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2.积极找出问题的根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当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积极帮助幼儿找出问题的根源,引导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当幼儿缺乏美术兴趣时,可以用语言去引导他们,让他们讲述自己的经历,或带领他们共同回忆、联想,发现作品中缺少的部分。当幼儿实在没有兴趣的时候,不应该强迫他们去画去做,可以先让他们做一些喜欢做的事情,等他们想画想做的时候再进行。

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少,因此可以通过多种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如,可以和幼儿一起说说开心的假日、可爱的小动物、五彩缤纷的糖果……生活经验丰富了,幼儿就有了更多的美术素材,在美术活动中也就会更大胆、更自信。

幼儿美术作品篇10

关键词: 小班美术教育 有效利用 幼儿美术作品

幼儿园每周都会进行一到两次的美术活动,随着美术活动的进行,孩子们的作品不断增加、更新。很多老师会挑选出好的幼儿作品布置墙面,而画得不好的就丢在一边,也有的老师会让孩子将作品放到作品袋里,其实大量幼儿作品不必成为垃圾或者堆砌在一起,大可以通过教师的智慧用于环境布置或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既可以节省布置环境的时间,又可以让孩子设身处地地感受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是被老师重视的,被他人喜爱的,从而激发美术兴趣,激发无穷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以下我以小班案例《全家福相框》、《迎春花》和《喜羊羊》谈谈对幼儿美术作品的有效利用。

一、会说话的墙饰――幼儿美术作品在主题环境中的使用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亲亲热热一家人》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发挥创造力,用拓印、撕贴等方式装饰好相框底板后把照片贴在底板上,制作成漂亮的全家福相框。在本次活动中,孩子的兴趣很高,材料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照片上是他们最熟悉的爸爸妈妈,能够亲手制作这张相框,别提有多高兴了。最后孩子们的作品都很漂亮,这次活动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在孩子们完成作品后,教师要给予他们展示、欣赏的机会,于是我将幼儿的全家福相框串起来作为吊饰挂在门口、窗户上,节省了很多空间。有的则摆在柜子上,有的作为背景装饰放在娃娃家里,一幅幅相框点亮了班级的环境,孩子们走到哪里都可以欣赏自己的作品,向别人自豪地介绍自己的家人,自己做的相框比买的还好看。教室里到处都有全家福照片,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馨。家长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学习成果,会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信任与了解,可谓两全其美。

二、会行走的摆饰――幼儿美术作品在游戏活动中的使用

幼儿创作的作品不仅是静态的装饰物,还是动态的风景线。春天到了,孩子们很喜欢迎春花,于是我在美术特色区开展了“多种方式表现迎春花”的探索活动,幼儿利用吹画、棉签点彩的方式绘画,还可以用将黄色皱纹纸撕成小碎片的方式装饰迎春花,还可以用皱纹纸打结的方式制作立体的迎春花,幼儿创作的作品非常有个性,形式多样,充分展现他们的生活情趣。于是我邀请他们把制作好的立体迎春花盆栽卖给花店,通过与区域游戏活动的联系,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开展迎春花画展,感受到当小画家的快乐。幼儿的作品被作为各种道具、背景运用到活动中,有时候出现在娃娃家的柜子上,有时候在某某小朋友的手中,有时候又摆在小吃店的桌子上作为摆设,都非常好看,而且这些作品因为是孩子自己动手做的,所以更懂得珍惜,让幼儿的作品真正参与到环境创设中,有利于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事物的关注和爱惜之情。

三、会跳舞的服饰――幼儿美术活动在音乐活动中的使用

幼儿的作品不只是在主题环境中发挥其神奇的作用,更大的亮点应该是通过教师的艺术创想,让孩子的美术作品变成可以跳舞的美丽服饰。

我班小朋友很喜欢看《喜羊羊》动画片,于是我们准备在一次家园活动上表演舞蹈《喜羊羊》,可是在活动前期准备上,由于经费不够,始终没有买到合适的表演服饰,正当我们一筹莫展的时候,看到墙壁上挂着的孩子们的美术作品纸盘装饰的《喜羊羊》头像,灵机一动:为什么不用孩子们的作品作为服饰呢?于是我们将孩子做的喜羊羊取下来,有的做成头饰,有的穿上丝带做成小背心,挂在表演者的脖子上。正式演出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兴奋,和自己的作品一起跳舞,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将幼儿的作品与音乐、舞蹈相结合,对幼儿表现美、感受美都是一种渗透,大大增强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让孩子的美术作品参与到多种多样的活动中,真是一举多得。

让学生的绘画置身于活动情景中,既激发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教育成功与否,与教师有很大关系。只要教师能够用心组织、开展、反思,再创新,就可以将简单的美术活动延伸到许多地方,让孩子的作品派上大的用处,既能节省教师制作墙饰、服饰、道具等东西的时间,又能节省购买墙饰、服饰的金钱,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幼儿的美术作品,让它们成为宝贝,为幼儿园的活动增添光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诗意的、童话般的美术世界,让教师、家长共同保护好孩子的艺术童年。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儿童美术教育法研究(修订版)[M].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