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蛋白过敏十篇

时间:2023-03-28 13:48:07

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篇1

1 临床资料

例1,女,5月,腹泻1个月。患儿于1个月前,加用配方奶粉后出现腹泻,日约3~5次,为黄色稀便,有粘液,给予头孢克肟及蒙脱石散治疗1 w,无效。10 d前出现便血+++。改用头孢曲松(罗氏芬)静滴,腹泻便血不缓解。患儿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精神尚可。辅助检查:大便常规:WBC(+) RBC(+++),粘液便。大便培养:阴性。轮状病毒检测:阴性。考虑:牛奶蛋白过敏?处理: 停用抗生素,口服益生菌(双岐三联)、蒙脱石散,停用母乳,改氨基酸配方奶粉(纽康特),3 d后大便转正常,继续目前喂养方式。2 w后恢复母乳及原配方奶粉,又出现腹泻症状。诊断为:牛奶蛋白过敏,改为氨基酸牛奶(纽康特)喂养。大便转正常,继续喂养6个月。

例 2,男,4月,腹泻1个月,发热2 d。患儿于1个月前,因母乳不足,加用配方奶粉后出现腹泻,日约5~6次,为黄色稀便,有粘液,量不多,给予蒙脱石散,妈咪爱口服,效果差,入院前6 d,开始输液治疗,用药为头孢噻肟钠等,腹泻不缓解。入院前2 d,因着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给予布洛芬口服退热,无咳嗽、抽搐等症状。入院查体:T 36.8℃,P 130次/min,R 35次/min,体重7 kg。辅助检查:血液分析:WBC 6.52×109/L,NENT 10.2%,EO 0.3%,CRP:

例3,5个月,男婴,因呕吐、腹泻2个月,便中带血40 d就诊。患儿2个月前在母乳换配方奶过程中出现呕吐、腹泻表现,病初呕吐2~3次/d,为未消化奶块,大便4~7次,稀黄便带粘液,有腥臭味,未予处理。40 d前出现便中带血。改氨基酸奶粉喂养,3 d后大便明显好转,继续喂养2 w,大便正常,改普通配方奶又出现呕吐、腹泻。诊断:蛋白牛奶过敏; 继续氨基酸喂6个月。

例4,男,4个月,出生后纯母乳喂养,一直大便稀,日约5~9次,有时带粘液,近10 d,大便带血丝,体重增加不满意。曾按肠道感染,乳糖不耐受治疗1个月,给予抗感染,去乳糖奶粉喂养(停母乳),腹泻无好转。患儿自发病以来,无发热,精神尚好。辅助检查:血气分析正常,大便培养阴性, 大便常规:黄绿色稀便,WBC(+)RBC(+)。母亲在哺乳期每日进食鸡蛋4~6个、牛奶500 ml。考虑:牛奶蛋白过敏,处理:给予氨基酸奶粉(纽康特)喂养,3 d后大便明显好转,5 d后正常,继续喂养1个月。后改母乳及配方奶粉喂养后又出现腹泻。确诊:牛奶蛋白过敏。嘱:纯氨基酸奶粉喂养6个月。

2 讨论

2.1对过敏的认识 过敏是由特异性免疫机制启动的超敏反应,而食物过敏是反复暴露于某种特定食物时出现的由特异免疫反应引起的不良健康现象,即由食物引起的对人体有害的免疫反应[2]。引起食物过敏的免疫机制有三方面:①IgE介导型:以急性发作为特点,可累及一个或多个器官。皮肤以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为主要表现;呼吸系统以鼻结膜炎和哮喘为主要表现;胃肠道以恶心、呕吐和腹泻为主要特征。②非IgE介导型:即迟发型,以迟发或慢性发作为特点,常见临床表现为小肠结肠炎和直肠炎。③混合型:临床表现为延迟或慢性发作,以特异性皮炎或嗜酸性胃肠病为表现[3],临床观 察表明,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以胃肠道表现或特异性皮炎为特征,为迟发型或混合型,仅少部分为IgE介导型,表现为进食牛奶后数分钟至2 h内出现荨麻疹或哮喘等发作表现[4]。

2.2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

2.2.1引起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机制,涉及到多方面,如遗传倾向、感染、肠上皮屏障的完整性、肠道菌群的变化,最初暴露年龄、母亲饮食等有关。但病史采集仍是诊断的重点,如发病年龄、症状特点,症状出现的频度,摄入食物至症状出现的时间,母亲饮食情况等[5]。

2.2.2根据详细的病史采集,可将婴儿牛奶蛋白过敏分成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类。临床上常用的皮肤点刺实验(SPT)、牛奶特异性IgE检测、总IgE检测、对迟发型诊断价值不大,这是因为迟发型为非IgE介导,对速发型诊断有所帮助,但也不能作为确诊依据[6]。

2.2.3饮食回避是临床上诊断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最常用的方法。根据症状轻重,在饮食中回避含有牛奶蛋白的成分1~4 w,观察牛奶回避阶段病人的症状是否得到改善,如果完全饮食回避后症状持续存在,那么,牛奶可能不是引起过敏的唯一原因,或许存在其他原因,如果饮食回避后症状得到改善,可以进一步激发试验加以确诊。本文4例患儿均进行了饮食回避1~2 w,回避阶段摄入氨基酸奶粉,腹泻症状达到改善,高度怀疑牛奶蛋白过敏。再恢复原有喂养方式,腹泻症状又重新出现,故诊断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开放性牛奶激发试验有一定风险,很少应用[7],而恢复原有饮食的方法,简单、安全,家长易接受,且对诊断非常有用,故在临床上得到普遍推广。

2.2.4牛奶蛋白过敏要注意和食物不耐受及肠道感染区别。与食物不耐受的主要区别有二:①发病机制不同,食物不能耐受是指没有免疫系统参与的食物不良反应,虽然有些症状比较严重,但不会即刻致命,比如乳糖不耐受;而食物^敏有免疫系统参与,其中IgE介导的可以很严重,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②摄入食物的量不同,食物过敏可以发生在进食了很少一点食物时就发生反应,但食物不耐受往往是摄入了中等量或大量食物时才有症状[8]。肠道感染往往有饮食不洁史;常有发热,粘液脓血便,经抗生素治疗效果明显;IgE检测阴性。而牛奶蛋白过敏,往往没有饮食不洁史,常无发热等感染症状,消化道症状常常发生于混合喂养的婴儿,以1~6个月婴儿常见,抗感染治疗无效,饮食回避和/或更换氨基酸奶粉后症状改善[9]。临床资料中第1、2、3例患儿均在混合喂养的初期出现消化道症状,除第2例 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外,均不发热,曾按肠道感染用抗生素治疗无效,经饮食回避,给予氨基酸奶粉喂养后症状很快缓解。

纯母乳喂养也会发生牛奶蛋白的过敏,可能的原因是,母亲在孕期大量进食鸡蛋、牛奶或海鲜等导致的“宫内致敏”。母亲在哺乳期进食大量牛奶、鸡蛋、有壳海鲜等食物蛋白,这些食物过敏原可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导致过敏,如例4,为纯母乳喂养,母亲在哺乳每日进食鸡蛋4~6个、牛奶500 ml,患儿进行饮食回避,改氨基酸奶粉后症状迅速缓解。

2.3牛奶蛋白过敏的治疗和预后 牛奶蛋白过敏一经确诊,应回避牛奶至少6个月或至9~12月龄,对严重速发型IgE介导的过敏反应,应回避食品至12~18个月。氨基酸配方奶粉可有效改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消化道症状,并提供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患儿在消化道症状有效控制后,可逐渐向深度水解蛋白质奶粉及适合患儿年龄的正常饮食过渡。

根据资料,约55%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1岁内可能耐受牛奶,>75%于3岁内,>90%于6岁内可耐受牛奶。但不及时治疗牛奶蛋白过敏,有可能在耐受牛奶之前,出现其他食物或接触、吸入物过敏,致使过敏范围扩大,引发以胃肠道、皮肤、为表现的过敏症状,发展到上呼吸道乃至下呼吸道的三部曲式过敏历程的演变。过敏是一种免疫异常现象,与感染、发热等同属病理生理等范畴。临床医生认识过敏,应先从牛奶蛋白过敏认识起步,尽早诊断和治疗牛奶蛋白过敏,早期扭转不正常的免疫状态,避免过敏的发生,为婴幼儿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方铁夫,杨敏,龚四堂.牛奶蛋白过敏致婴儿食物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1例[J].临床儿科杂志, 2014,32(11):1072-1073.

[2]崔玉涛.儿童牛奶蛋白过敏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的解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1(2):116-117.

[3]陈同辛,张慧.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21):1698-1699.

[4]赵晓明.婴儿牛奶蛋白过敏15例回顾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4):116-117.

[5]HEINE R G .C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colic ang constipation in infants with food allergy[J].Curr Opin ALLergy Clin Lmmunol,2006,6(3):220-225.

[6]NOWAK-WEDRZYN A,KATZ,Y,MEHR S S,et al,Non-IgE-mediated gastrointestinal food allergy [J].J ALLergy Clinlmmunol,2015,135(5):1114-1124.

[7]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中国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治循证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3):183-186.

牛奶蛋白过敏篇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医师

专长:儿童保健儿童营养

门诊时间:周二全天

收件人 health@bphg.省略

发件人 苏晓

问题 宝宝牛奶过敏,母乳不够,选什么奶粉好?

我的宝宝生下来后,一个月内是纯母乳喂养。满月后,宝宝的食量增大了,而我的奶水又不太足,所以我开始给他添加婴儿配方奶粉。可是,自从喝了配方奶粉以后,宝宝的脸上、头上开始长出一片片的小疹子,好像很痒的样子,在床上躺着的时候,他的小脑袋总是在枕头上蹭来蹭去,而且很烦躁,不像月子里那么乖了,我想可能是痒得难受吧。

我们带宝宝去看了医生,医生详细询问了宝宝的情况后,认为宝宝可能是喝配方奶后对牛奶蛋白敏感引起的,让我们暂时给宝宝停用配方奶粉。可是我的母乳又不够,如果给宝宝停用配方奶粉,宝宝吃不饱,生长发育肯定要受到影响。宝宝现在还小,不能添加辅食,请问我可以喂他羊奶试试吗?听说有过敏奶粉,我是否可以给宝宝吃?怎么挑选适合宝宝的过敏奶粉?

头部湿疹:因为牛奶过敏

小宝宝脸上、头上的小红疹子称为“湿疹”,也称为“奶癣”,是由各种原因导致过敏后的皮肤表现,其中对配方奶中的牛奶蛋白过敏是1岁以下小宝宝引发湿疹比较常见的原因。你的宝宝在喝配方奶后开始发皮疹,可以初步判断为牛奶蛋白过敏。如果停止喂给配方奶后,宝宝皮疹消失,那很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但还需要到医院做精确检测。

小宝宝对牛奶蛋白过敏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他们的免疫系统和消化功能发育还不成熟。另外,宝宝过敏是有遗传倾向的,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过敏病史,则宝宝有50%甚至更高的可能性出现各种各样的过敏;如果父母一方有过敏病史,则宝宝过敏的可能性也在20%~40%之间。

牛奶过敏的不同表现

牛奶过要发生在小年龄的婴儿中,大多在宝宝连续喝牛奶7~10天后才出现各种症状,也有少数宝宝在喝完牛奶后马上出现症状。对牛奶蛋白过敏,主要表现为湿疹、唇周或眼睑肿胀等皮肤症状,还可能表现为大便稀薄、腹泻、大便带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也有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眼鼻瘙痒、咳嗽、喘息等呼吸道症状,或者表现为拒奶、烦躁、哭闹、生长不良等。

由于过敏性疾病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随着宝宝的生长,过敏性疾病将有不同的表现,如牛奶过敏的宝宝很可能发展成哮喘,成人后容易发生过敏性鼻炎等,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

今后的喂养建议

1尽可能母乳喂养

对于有过敏家族史,也就是有过敏倾向的宝宝来说,母乳喂养是最佳的避免宝宝过敏的办法。虽然部分研究发现母乳中也含有过敏原,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这些成分可以诱发宝宝过敏。因此,鼓励对有过敏倾向的宝宝坚持纯母乳喂养。

2选择深度水解配方奶

停止喂给牛奶,避免食用各种奶制品是唯一的治疗牛奶过敏的方法。但是,对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来说,奶类是他们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营养来源。如果宝宝对牛奶过敏,而妈妈确实奶量不足或没有奶时,首选蛋白质已经经过处理的深度水解配方奶作为替代品,如果宝宝对深度水解配方奶不耐受,可以选择氨基酸配方奶,但这种情况极为少见。

深度水解配方奶是通过特殊工艺将牛奶蛋白降解为小分子短肽和游离氨基酸,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和利用,而不会诱发异常免疫反应,因此可以用于牛奶过敏宝宝的治疗。牛奶过敏宝宝在改用深度水解配方奶后,通常2~4周左右各种过敏症状就有明显缓解或基本消失。如果宝宝已经确诊为牛奶蛋白过敏,至少要吃深度水解配方奶6个月以上。同时,深度水解配方奶中含有宝宝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可以作为宝宝母乳的补充品或替代品,长期使用。

3不建议选择羊奶和大豆配方奶

深度水解配方奶价格相对较贵,而且口味比普通奶粉差,很多宝宝在开始时都不愿意喝,一般只用于有明确牛奶过敏的宝宝。现在市场上还有一种部分水解配方奶,其中的蛋白质经过一定程度的水解,虽然不能用于已经有牛奶过敏的宝宝,但有预防宝宝牛奶过敏的作用,推荐作为有过敏倾向宝宝添加配方奶的首选。

至于羊奶、 大豆配方奶等, 目前不建议作为牛奶过敏宝宝的奶类替代品。因为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往往对羊奶等各种奶类蛋白也都过敏,因此不推荐牛奶过敏宝宝改用羊奶。而部分对牛奶蛋白过敏的宝宝对大豆蛋白也可能过敏,而且由于营养吸收等因素,也不推荐将大豆配方奶作为6个月以下宝宝的奶类替代品。同时,这些配方奶也没有预防过敏的作用。

相关小知识:

乳糖不耐受

还有一种容易与牛奶过敏混淆的疾病,称为乳糖不耐受。这种疾病也表现为喝牛奶后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不过一般没有皮疹等皮肤或呼吸道症状。乳糖不耐受的原因是体内乳糖酶缺乏或不足,乳糖在小肠中消化吸收不良,部分未消化的乳糖进入大肠,经大肠内的细菌发酵后产生气体和有机酸,造成肠胀气、腹痛、腹泻。

除了极少数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的宝宝,乳糖不耐受大多发生在3岁以后。乳糖不耐受在亚洲人群中的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

雀巢蔼儿舒®深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

适应症:

1. 牛奶蛋白/多种食物蛋白过敏治疗

2. 辅助诊断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篇3

一、牛奶蛋白质引起的过敏反应

牛奶蛋白质所引起的过敏,主要发生在两岁以下的儿童中。临床表现为尊麻疹、湿疹、鼻炎、瘤痒、呕吐和腹泻等症状。特别是一些父母有哮喘、鼻炎、尊麻疹等过敏史的婴儿喝牛奶更容易出现这种过敏反应。

据统计,两岁以下的幼儿食物过敏中,牛奶过敏约占2%~4%,而对蛋白质过敏则约为5%。牛奶中有四种主要蛋白质,包括a乳球蛋白、γ球蛋白、乳白蛋白和酪蛋白,其中口乳球蛋白和酪蛋白为常见的两个过敏源。当这些过敏源进人机体后,由于婴儿体内各组织器官发育尚不完全,抗过敏的抗体又少,机体没有能力清除过敏源,致使过敏源刺激机体组织器官中的肥大细胞,或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释放大量的5-轻色胺、缓激肽等物质,从而表现出前述过敏症状。

发生这种过敏反应,如果情况很严重,应停止给婴儿食用牛奶及其制品。如果情况不严重,可采用稀释脱敏的方法:先给婴儿饮用少量的稀释牛奶,如一杯温开水中先加1/30的牛奶,饮用后数小时如无不适,则改加1/20的牛奶,1/15的牛奶,以此类推,直至能饮用全牛奶。

二、牛奶中的乳糖引起的过敏反应

乳糖是牛奶中的特有营养物质,主要供给能量,还具有促进钙吸收、调整肠道菌群、参与细胞组成与细胞活动等生理功能。我们通常将乳糖引起的过敏反应称为“乳糖不耐症”,其发生机理办人体摄人牛奶等含乳糖食物后,由于体内缺乏将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内源性乳糖酶,而不能将乳糖消化吸收,乳糖就保留在肠腔中,造成等渗性水储留和结肠细菌酵解乳糖产生多种气体及短链脂肪酸,形成腹胀、排气增多、腹泻、腹痛等胃肠症状。

乳糖不耐症在世界范围内是一种多发疾病,易发人群很有特点,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正常的成年人。这是最常见、最主要的乳糖不耐症群体,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遗传原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体内的乳糖酶从出生一年以后开始衰减,进入青春期以后逐渐形成不耐症,这种类型的乳糖不耐症患者的肠结构,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都是完全正常的。

2.由于很罕见的先天性疾病。有些婴儿在刚出生时肠道内就缺乏乳糖酶活性,这将导致严重的肠胃系统失调,如果不能及时供给无乳糖食品,对于新生儿来讲,是很不利的。

3.由于早产而造成婴儿肠道低乳糖酶活性。这种类型的乳糖不耐受现象,通常能够在婴儿出生一至二个月内自然恢复。

4.具有一种蛋白质热值吸收障碍的严重营养不足的儿童,其乳糖酶活性在一个时期内会暂时消失。

5.由于肠道手术或其他原因,造成肠豁膜损伤,从而使乳糖酶活性会暂时消失一个月或更长一段时间。其中第一种情况最为常见。

乳糖不耐症的发生存在人种间的差别。据调查,在我国,成人饮用牛乳后乳糖吸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86.7%,不耐受指数为0.90。

由于全脂牛奶中约30%的热量和脱脂牛奶中60%的热量是由乳糖提供的,对于乳糖不耐症患者,无法充分利用这种能量,一旦身体的能量需要不能完全得到满足(营养不良的儿童),蛋白质就不能作为构成人体蛋白质的单元,被用于满足能量需要,而不能吸收的乳糖,就会被肠道微生物作为一种碳水化合物的来源,发酵产酸产气,导致胃肠失调,并造成有价值的蛋白质和矿物质的损失。由于乳糖吸收不良,还会影响到对牛奶中钙的吸收,这与小儿询楼病和成年人的骨质疏松症都有关系。体内缺乏乳糖酶,使乳糖无法水解成单糖而被吸收利用,由于半乳糖能促进脑试和茹多糖的生成,因而可能影响到幼儿的智力发育。

牛奶蛋白过敏篇4

母乳>配方奶>普通牛奶or普通羊奶

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在母乳面前,羊奶和牛奶都一败涂地。即使真的没有条件喝母乳,也应该选择适合婴儿年龄的配方奶粉,不能直接用羊奶替代。如果怀疑自己的宝宝对配方奶过敏或乳糖不耐受,应该先询问儿科医生的意见,看宝宝是否适合以羊奶作为蛋白质来源的婴儿配方奶粉。

谁最易消化?

奶制品中的短、中链脂肪酸更利于宝宝的消化和吸收。

牛奶中含:长链脂肪酸较多

羊奶中含:短、中链脂肪酸较多

羊奶脂肪分子的大小只有牛奶的1/3,因此更容易被宝宝吸收和消化。

谁不易引起过敏?

易引起宝宝过敏的蛋白有牛α-S1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

牛奶粉中含有:牛α-S1酪蛋白、β-乳球蛋白

羊奶粉中含有:β-乳球蛋白

虽然羊奶中少了牛α-S1酪蛋白,但同样有β-乳球蛋白,因此不能说完全不会引起过敏,只是比牛奶稍稍好一点。

谁不易引起乳糖不耐受?

如果宝宝无法产生足够的乳糖酶来消化奶制品中的乳糖,便会产生肠胃问题。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宝宝,奶制品中乳糖越少越好。

牛奶中的乳糖含量:4.7%

羊奶中的乳糖含量:4.1%

羊奶中的乳糖含量略低于牛奶,但差别不大,如果宝宝真的乳糖不耐受,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

谁更接近母乳?

成熟的母乳中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通常在60∶40左右。

牛奶中该比例为18∶82

羊奶中该比例为22∶78

虽然相比牛奶,羊奶与母乳稍微接近一点,但两者与母乳的差距都是巨大的。因此,生羊奶或者生牛奶都不能够直接给婴儿食用。而把羊奶或者牛奶做成适合婴儿的配方奶粉后,该比例已经调整得接近母乳了,所以羊配方奶粉和牛配方奶粉的区别并不大。

谁营养丰富?

虽然牛奶和羊奶中的维生素与矿物质含量基本相同,但也略有差别。

牛奶含更丰富的:维生素B12、叶酸

牛奶蛋白过敏篇5

牛奶营养丰富,营养结构接近母乳,其营养成分主要是乳糖、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特别是钙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D等含量丰富,而中国人体内最缺的营养素恰好就是钙和维生素A、D、B2。牛奶中的乳糖还能促进钙、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牛奶蛋白质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消化率高达98%~100%,能充分保证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牛奶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儿童骨骼生长,为他们的发育提供营养成分。对老人来说,牛奶能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骨质疏松。总之,牛奶营养丰富,价廉物美,中国人应该“每天一袋牛奶”!

所谓的“喝牛奶会导致蛋白质过量”,这是在西方人的饮食调查基础上得出的。西方人的饮食结构是高蛋白、高脂肪,如果再加上牛奶,有可能蛋白质过量。但中国人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据最新一次中国居民营养和健康状况结果显示,中国人平均日蛋白质摄入量为66.1克,比推荐量少了近10克,何来的过量?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为3%,远远低于其它肉类食品,甚至低于豆制品(水豆腐5%),比林博士最推崇的红薯也只高1%。通过饮用牛奶摄入蛋白质的比例其实是很少的,说喝牛奶造成蛋白质过量,有些言过其实!即便是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存在蛋白质过量问题,那也应该是控制其它高蛋白食物,而不是牛奶!

同样,把患骨质疏松症的原因归结到喝牛奶上,是一个严重而可笑的错误。牛奶中富含钙、镁、钾等金属元素,总体呈弱碱性――据权威部门测算,100克牛奶中含钾120毫克~130毫克,钙110毫克~140毫克。既然牛奶呈弱碱性,就不会分解骨骼中的钙质,导致骨质疏松。 一个中国人一天需要800毫克钙,而我们的饮食仅有500毫克钙,而一袋牛奶含有300毫克钙,正好补充人体需要的钙质。

牛奶蛋白过敏篇6

1、人奶有抗过敏作用,可以防止一些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而牛奶喂养婴儿常出现过敏反应,主要表现皮肤、肠道和呼吸的过敏反应;

2、人奶中含有优质蛋白,易消化。牛奶中蛋白总量虽高于人奶的3倍,但其中大量为酪蛋白,此种蛋白凝块大而不易消化吸收,且易导致便秘;人奶中酪蛋白含量较少,两种蛋白比例适宜;

3、人奶中含有优质脂肪,所含脂肪酸比例适宜;

4、人奶含有丰富的乳糖,适合婴儿的需要,且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减少婴儿腹泻;

5、人奶中维生素充足,多种维生素含量高于牛奶;

6、人奶中矿物质比例适宜,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牛奶蛋白过敏篇7

1.对牛奶过敏的人:牛奶中的蛋白质对人体来说是一种异性蛋白。有些人对这种异性蛋白会产生过敏反应,喝入牛奶后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哮喘及皮肤过敏等症状。

2.缺铁性贫血患者:食物中的铁需要在消化道中转化成亚铁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当人们喝入牛奶后,其体内的亚铁就会与牛奶中的钙盐、磷盐等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从而使铁的含量减少。如果缺铁性贫血患者喝了牛奶,会加重其贫血的症状。

3.消化性溃疡患者:牛奶虽可缓解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但牛奶能刺激胃粘膜使其分泌大量的胃酸,从而加重患者的病情。

4.反流性食道炎患者:反流性食道炎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收缩力下降,使胃及十二指肠内的液体反流进入食管而引起。研究证实,含有脂肪的牛奶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张力,加重胃液和肠液的反流,从而加重患者的食道炎症状。

5.胆囊炎和胰腺炎患者:牛奶中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和胰腺酶的参与。所以,患有胆囊炎和胰腺炎的人喝入牛奶后,会增加胆囊和胰腺的负担,从而使病情加重。

6.腹部手术后的患者:此类病人多有肠胀气的症状。牛奶中含有较多的脂肪和酪蛋白。这些物质在胃肠内不易被消化。它们在肠道内停留过久就会产生气体,从而使患者肠胀气的症状加重,不利于患者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7.急性肾炎患者:正常情况下,蛋白质在人体内分解的过程中可产生多种含氨物质。这些物质大多可经肾脏排出体外。而急性肾炎患者的肾脏排泄功能有所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再喝入含蛋白质较多的牛奶,势必加重肾脏的负担,从而使病情加重。

牛奶蛋白过敏篇8

中山市人民医院儿科,广东中山 528403

[摘要] 目的 探析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对婴儿过敏性疾病和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为早期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提供依据。 方法 入选2010年1—12月于该院定期产检并生产的孕妇所生的婴儿30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3组各100例,A组采用非纯母乳喂养法,并将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奶粉作为唯一母乳不足时的补充品,B组也采用非纯母乳喂养法,将非适度水解配方作为母乳补充品,C组采用纯母乳喂养法,观察时间不少于6个月,24月龄时,测量头围、体重及身长评价婴儿生长发育状况,记录特应性皮炎、哮喘和荨麻疹发生率,采集脐血4月龄时血清并用荧光过敏原吸附试验测定IgE水平。 结果 3组婴儿的头围、体重和身长情况大体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的特应性皮炎、哮喘和荨麻疹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发生率大体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的IgE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大体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有助于降低婴儿IgE水平,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且不影响婴儿生长发育情况。

关键词 过敏性疾病;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免疫球蛋白;预防

[中图分类号] R1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8(b)-0006-03

婴儿时期常发生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和胃肠道症状,出现湿疹、腹泻、便秘、呕吐、肠绞痛及非病理性胃食管反流等。过敏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措施,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较大负担。因此,婴幼儿过敏疾病的早期预防具有重大意义。母乳喂养有助于避免异种蛋白的摄入,从而减少致敏原数量,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风险[1],但目前纯母乳喂养较少。国外研究表明,母乳不足时使用水解配方奶粉喂养可以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2]。但国内对适度水解配方的过敏预防作用的研究尚有待进行。为探析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对婴儿过敏性疾病和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的影响,选取该院2010年1月—12月间纳入100例婴儿予以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喂养,观察其对过敏性疾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于该院定期产检并生产的孕妇所生的婴儿300例。入选标准:于该院定期产检并在该院生产的孕妇所生的婴儿,孕周>37周者,出生体重>2 500 g者;分娩前均征得孕妇及家人同意;婴儿出生后第一口奶即开始随访观察者。所有婴儿按照随机原则分为3组各100例,A组男58例,女42例,孕周在37~42周之间,平均(38.8±1.2)周,出生体重在2 500~4 500 g之间,平均(3 250±150)g,B组男61例,女39例,孕周在37~42周之间,平均(38.6±1.3)周,出生体重在2 500~4 400 g之间,平均(3 200±160)g,C组男60例,女40例,孕周在37~42周之间,平均(38.8±1.3)周,出生体重在2 500~4 600 g之间,平均(3 300±150)g。3组婴儿的性别、月龄、孕周及出生体重等基线特征大体一致。

1.2 方法

在孕后期即确定观察对象,与家长解释有关情况,并协助填写有关调查问卷,A组和B组,婴儿出生后若按需添加相应的母乳补充品,对6个月内均不需添加母乳补充品者,即归入C组。A组为非纯母乳喂养组,并将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奶粉(德国雀巢超级能恩3)作为唯一母乳不足时的补充品,B组也为非纯母乳喂养组,将非适度水解配方作为母乳补充品,C组为纯母乳喂养组,不加喂其他代乳品,所有婴儿均不在4个月前添加固体食物,6个月后正常添加其他辅食。所有婴儿从第一口奶开始使用配方奶粉后,即进行临床观察,观察时间不少于6个月,且配方奶粉的使用量≥10 kg。出生后0、1、3、6、9、12、18、24月龄对婴儿进行随访跟踪,每次随访,测量头围、体重及身长评价婴儿生长发育状况,24月龄时,比较婴儿生长发育状况。记录特应性皮炎、哮喘和荨麻疹发生情况。采集脐血4月龄时血清并用荧光过敏原吸附试验(试剂盒由北京博蕾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测定IgE水平。

1.3 疗效评价及标准

过敏性疾病判断标准[3]:特应性皮炎:具有典型形态学和分布特征的有瘙痒感的湿疹,并具有迁延化和复发性趋势;哮喘:咳嗽和呼吸困难时伴随的能够听得见的高音调呼吸音可被去气管扩张药物缓解;荨麻疹:依据典型的形态学特征来确定或由父母报告的皮疹符合其典型的形态学特征。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3组生长发育状况比较

3组婴儿的头围、体重和身长情况大体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3组过敏性疾病发生率比较

A组和C组的特应性皮炎、哮喘和荨麻疹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发生率大体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3组IgE水平比较

A组和C组的IgE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大体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目前,过敏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率逐渐上升,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成为本世纪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西方工业化国家,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高达33.3%,而我国上海地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于10年内上升153%,且让呈迅速增长趋势[4]。过敏性疾病历经3个阶段,累及皮肤表现为瘙痒、湿疹、荨麻疹及皮肤黏膜水肿,累及消化系统表现为腹泻、腹胀、恶心、呕吐及肠痉挛,累及呼吸系统表现为鼻塞、打嚏、流涕、喘息及咳嗽等,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疾病。过敏性疾病一般无法治愈,且发作频繁,目前尚无根治措施。过敏性疾病对症治疗副作用明显,给患儿、家庭及社会带来较大负担。因此,婴儿过敏性疾病的防治仍是临床的重大挑战之一。

引发婴儿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有4种[5]:环境污染,内源性因素,遗传因素及预防不力。通常来说,母乳是婴儿最好的营养物质,对于出生头4个月的婴儿,均提倡母乳喂养,一旦婴儿无法得到充足母乳,则需牛乳配方奶粉喂养。普通牛乳配方中的蛋白质以酪蛋白为主,该异种蛋白正是引发婴幼儿过敏性疾病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6]。对于处于关键时期的4~6个月内的婴儿,偶尔接触一滴普通配方牛奶都可能致敏。适度水解乳清蛋白指的是蛋白质经过水解后所得的小分子肽混合物,其水解程度低于深度水解蛋白,但仍保留不过敏、易消化吸收的优点,还可有效避免苦味。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奶粉的营养成分和普通配方奶粉基本一致,完全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7]。因此,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不但减少致敏原数量从而减少过敏疾病的发生,而且保留了部分免疫原性使口服免疫耐受。据报道,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的这种保护作用可一直持续到婴幼儿24月龄,甚至到5岁[8]。

该院纳入300例婴儿予以不同的喂养方式,结果发现,24月龄时,3组婴儿的头围、体重和身长情况大体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奶粉的营养成分与普通配方奶粉及母乳一致,保证营养正常摄入,可确保婴儿正常发育。A组和C组的特应性皮炎、哮喘和荨麻疹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发生率大体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奶粉和母乳喂养的过敏性疾病发生率基本一致,可有效预防过敏性疾病,且显著优于普通牛乳配方奶粉。A组和C组的IgE水平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大体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奶粉和母乳喂养的免疫球蛋白含量大体之一,均低于普通牛乳配方奶粉所产生的抗体,增强免疫功能,减少过敏反应,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谢艳秋[9]关于适度水解配方奶对改善婴儿湿疹的研究表明,在外用药物治疗相同的情况下,以普通婴儿配方奶和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的患湿疹的婴儿,治疗4周后,两组患儿的湿疹的有效率和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奶能够辅助治疗婴儿湿疹,较长时间的应用对防治婴儿湿疹的复发有积极作用,这与该次研究结论一致。

人体内血清IgE水平升高是过敏性疾病最有力的提示,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可诱导产生特异性IgE,与肥大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结合,很容易导致机体呈现致敏状态,一旦过敏原再次接触机体,即与细胞膜上的IgE受体结合,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释放与过敏反应相关的各种生物活性介质,从而引发过敏反应。水解蛋白将普通牛乳配方中的致敏性大分子乳蛋白变小,去除过敏成分,降低致敏性,从而降低过敏性反应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水解蛋白配方预防过敏性疾病的效果和蛋白来源及水解程度均无关,因此,并非蛋白水解程度越高,致敏性就越低[10]。因而,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奶粉比深度水解配方更适合预防婴儿过敏性疾病。

综上所述,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有助于降低婴儿IgE水平,从而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且不影响婴儿生长发育情况。

参考文献

[1] 方睿,韩萍,蒋思琼,等.喂养方式对特应性体质婴幼儿哮喘发病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0,17(21):46-48.

[2] Meyer R.New guidelines for managing cow´s milk allergy in infants[J].J Fam Health Care,2008,18(1):27-30.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免疫学组,《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1):835-838.

[4] 熊振玲,李艳秋,郭丽冰,等.喂养方式对剖宫产婴儿过敏性疾病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3(5):1-2.

[5] 车千红,赵晴,孙灿,等.牛奶蛋白过敏患儿的营养干预[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9):1486-1488.

[6] 黎小秀,张咏梅,谢伊玲,等.适度水解蛋白联合益生菌配方对高风险婴儿过敏的预防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18(8):10-11.

[7] 陈惜荣.适度水解乳清蛋白配方对婴儿湿疹的预防作用研究[J].医药前沿,2012(30):194.

[8] 邵洁.水解蛋白配方与婴幼儿牛奶过敏的预防和治疗[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1):997-999.

[9] 谢艳秋,腾金巧,许宝英,等.适度水解配方奶对改善婴儿湿疹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3(14):103.

牛奶蛋白过敏篇9

我建议孩子父母先不要给孩子做胃部检查,因为对这么小的婴儿来说,无论是胃镜还是X线钡餐透视检查,都是有风险的。可以先试验性地治疗,如果不行再做进一步的检查。当我对家长说起孩子可能是因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呕吐以后,家长一脸迷惑,将信将疑。

“牛奶还会过敏?我孩子吃后没有出现过敏现象啊”?在很多人固有的观念当中,一吃某种食物身上马上出疹子才是过敏。其实,只有严重的急性过敏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而对慢性过敏,即便是一些医生(非过敏专业医生),也可能了解不多。

慢性食物过敏(也叫食物不耐受)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婴儿最早出现的过敏问题,其所引发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涉及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甚至神经系统等多器官多系统。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食物蛋白过敏导致婴儿频繁呕吐的现象备受人们关注,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食物蛋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我市唐都医院儿科曾调查3个月到一岁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婴儿,对其进行食物不耐受检查即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检查,发现这些患儿均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常发生在进食后,成非喷射状,每日呕吐2次~6次不等,呕吐物为乳汁、乳凝块,不含胆汁及粪汁,呕吐前后不伴有哭闹不安,曾被诊断为急性胃炎或胃食管返流,给予胃肠动力药后无明显改善。伴腹泻者10例,大便呈黄色稀糊状或蛋花样便,每天3次~5次,每次量不等,曾被诊断为腹泻病,给予肠黏膜保护剂、微生态制剂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伴血便患儿2例,呈糊状便伴血丝或少量鲜血,进行对症止血等治疗效果欠佳;10例患儿伴有湿疹,大部分湿疹见于头面部、躯干及臀部,表现为风团样皮疹、瘙痒,严重者可见渗出、结痂,于皮肤科就诊外用药物治疗后无明显效果;体重增长缓慢或不增长、皮下脂肪逐渐减少者1例,在外院诊治中反复应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牛奶蛋白过敏篇10

顾佳升介绍,对婴幼儿来说,母乳无疑是最好的食物。然而出于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原因,当母亲的乳汁不能成为婴幼儿稳定的食物来源时,人类便开始寻找新的“奶源”。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发现哺乳动物的乳汁是不错的替代品,不仅来源稳定,而且成分近似母乳。直到今天,营养学家仍一致认为:人类在地球上所能获得的食物中,哺乳动物乳汁的成分与母乳无疑是最接近的。

很早以前,就有人直接将牛奶或者羊奶作为婴幼儿的食物,但这种做法也不完全可靠:容易使宝宝上火、便秘。那时的医生认为,这种情况是牛、羊奶能量太高所致,因此他们建议适当加水稀释,加水量约为1/4——这或许是婴幼儿配方奶的雏形。

根据现有的科学认知水平可以认为:经过精心地“加加减减”来微调哺乳动物乳汁中的各种营养素,使之与人乳的成分大体接近或相当,是可能实现的。于是医生和乳品工业界合作催生了一种特殊的新产品——一度广受商界美誉的“母乳化牛乳”。但是不久就遭到世界卫生组织的抵制,理由是在现实的技术水平上人工不可能合成真正的母乳,更何况当前科学对母乳的认识还很不完整,“母乳化”的名称实属误导,应该改名为“乳基配方婴幼儿奶”——仅仅是按照医生的“药方”配制的一种特殊“药品”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欧美国家生产婴幼儿食品的企业多是“药企”而不是乳品公司的原因(如雅培、惠氏、美赞臣等)。

对于婴幼儿无比娇嫩的肠胃,这张不容差池的“药方”究竟对哪些营养素做了调整呢?

蛋白质 乳蛋白对于婴幼儿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因而最受重视。而调整的关键,就在于乳中的两大类蛋白质(乳清蛋白和酪蛋白)的比例。母乳中,酪蛋白占总蛋白的30%左右,而牛乳中的酪蛋白含量则接近80%!

“乳清蛋白”和“酪蛋白”并非特指一种蛋白质,而分别是乳中小分子蛋白和大分子蛋白的总称。国家标准《婴儿配方食品》中规定:“乳基婴儿配方食品中乳清蛋白含量应≥60%。”这为牛乳中蛋白比例的调整提供了一个标准。一般的调制方法是在原乳中添加乳清蛋白,其中还含有促生长因子。因此,奶酪制作过程中丢弃的乳清如今成为“药方”中最为重要的原料之一。

碳水化合物 由于牛乳的热量高于母乳,会使宝宝“上火”,因此牛乳需要稀释。不过,牛乳所含的乳糖水平原来就比人乳偏低,这样一来,牛乳所含的乳糖水平就更低了,这对宝宝大脑的发育是不利的。所添加的乳糖以α-β平衡乳糖为最好,它能够调整宝宝肠内微生态与母乳喂养的孩子近似。

脂肪 一般使用植物性油脂如橄榄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来调整不饱和脂肪在总脂肪中的比例,使之与母乳相一致。最近发现深海鱼油也含有某些不饱和脂肪,因此也得到了应用。

其他 包括矿物质、维生素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物质的添加依据,并不是简单的“数量”的判断,而是最易为宝宝吸收利用的形态。比如说钙,如果添加的是连成年人都难以吸收的无机钙,那么再多的添加量也不能算是“合理添加”。

经过如此这般精心“加加减减”成就的“乳基婴幼儿配方奶”,如果进一步经浓缩、喷雾干燥等工艺而脱去水分,只留下粉状的“干物质”,就成了“婴幼儿配方奶粉”。这是一种经典传统的“湿法工艺”,后来又开发了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将各种营养素都制作成固体粉末,与普通奶粉充分搅和后即得成品,这种做法叫“干法工艺”。湿法工艺制得的配方奶粉更接近于乳汁的天然状态,干法工艺所需的生产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是我国目前的主流生产方式。

宝宝口粮缘何屡屡“中枪”

遗憾的是,这张精心制作的配方并没有彻底解决宝宝的“吃饭问题”,反而让许多家长头疼不已。仅仅历数这半年来的婴幼儿奶粉问题事件,就多到足以令人厌烦——不仅包括本就陷入信誉危机的国产品牌,更不乏原本深受信赖的进口婴幼儿奶粉。

从理性的角度看,消费任何商业产品都是有风险的,食品更是如此。因为在工业化生产过程中,不管是机器设备还是工作人员,包括社会监管各方在内,都存在着一定的“出错”概率。因此,在“可接受风险率”范围内的不合格产品,经过消费者维权和相应赔偿后,企业可以不必承担额外责任。

而婴幼儿奶粉的特殊性,使这个风险范围瞬间“缩小”了:若是一个成年人吃坏了肚子,他必须把一天的食物都回想一遍,也不一定能找出源头;而一个婴儿吃坏了肚子,配方奶粉作为除母乳外唯一的食物来源,被锁定的概率几乎是100%。同时缩小的还有消费者的容忍度,事关孩子的未来与一生,想必谁都不能“理性看待”。

当然,“商品风险说”已不足以为失误过于频繁的婴幼儿奶粉开脱。除去“吃出异物”、“菌落总数超标”、“违法添加”等非技术性问题,一些微量元素的含量偏离国家标准也成为一大重头问题,进口奶粉尤为明显。对此,有人解释这是不同标准所致。诚然,各国政府会依据各国的具体情况,包括食物资源、人群体质、喂养习惯等因素,制定了适合各国国情的国家标准。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流通在我国市场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必须执行我国国家标准或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决不能“因人而异”。

对企业来说,其产品的质量取决于生产过程中一系列的“可靠性”,包括所使用的设备流水线、质量管理体系、场地选址和布局、原材料供应链、物流渠道等,其中的每一项都必须严格把关,而不是单靠对最终产品进行几个或几十个项目的检测。这和企业的技术定位、经营成本以及道德水平密不可分。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所要做的无非是按照产品说明,了解需要几匙奶粉、加多少水、水的温度以及操作卫生等,而不必为所谓的“商品风险率”或者“标准差异”买单。

那些年,我们追捧过的乳汁……

牛初乳 卫生部公告,从今年9月1日起,“婴幼儿配方食品中不得添加牛初乳以及以牛初乳为原料生产的乳制品”。于是,一开始被宣传得神乎其神、受到消费者追捧的牛初乳,一时之间沉寂下来。其实,关于牛初乳安全性的争议从来都没有平息过,许多专家都曾表示不支持将其添加到普通食品中。

初乳对新生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所有哺乳动物都是如此。但是和人的胎儿不同,牛的胎儿得不到任何免疫物质,母牛的初乳是新生小牛获得免疫物质和各种生理活性物质的唯一来源。与普通牛乳相比,牛初乳的乳清蛋白的含量极高,其中的成分极其复杂,不仅能满足新生牛崽所需的营养素和免疫物质,更为重要的是还能激活和启动它的消化系统。如果头几天里没有喝到足够的初乳,牛崽可能无法健康生长,甚至死亡。

从营养角度来看,牛初乳真的适合人类吗?

其实,牛初乳和人初乳的差异十分明显:牛初乳的类胰岛素因子含量很高,而人初乳中含量最高的生长因子是表皮因子;牛初乳含有较高活性的破伤风和赤痢菌抗体,母乳中则含有高效的灰白髓炎病毒抗体。人的消化和免疫系统实际上与牛初乳所含有的这些物质不是全部“兼容”的,成人食用牛初乳尚存在许多未知性,而盲目给婴幼儿食用更可能是危险的。尽管不排除其中的某些免疫物质和活性物质对人体有利,医生在充分考虑其副作用的情况下,可以作为某些免疫力低下者的辅助药物,而一个健康的正常人根本没必要冒着风险去抢牛崽的口粮,更何况是一个本就脆弱、理应由母亲来呵护的婴儿呢?

羊奶粉 在婴幼儿配方奶粉界,牛乳并不是一枝独秀,羊奶也拥有不少拥戴者。对于其奶粉产品,总能看到这样的广告语:“与普通奶粉相比,含有更多的……”似乎给予消费者这样的暗示——羊奶粉更高级哦!对此,乳品专家顾佳升评价说:“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是按照同一个标准配方配制出来的。”

当然,羊奶粉与“普通奶粉”相比也有不同之处。在于乳蛋白质的来源不同,个别对牛奶蛋白质过敏的个体可能对羊奶蛋白质不过敏,当然也存在反例,有些婴儿可能对羊奶蛋白质过敏而对牛奶不过敏。据统计,婴幼儿对不同乳蛋白质过敏的发生率约为0.3%。从这个角度而言,以羊奶为基料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确实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同样的,市面上还有其他一些乳品,如驴奶、马奶、鹿奶,甚至是骆驼奶。其实美国当初对“milk”这个术语进行定义的时候,就包括了以上这些动物的奶。因此消费者不必觉得稀罕,与奶牛的乳汁相比,它们只是“更平凡”,而不是“更高级”,因为奶牛成为最普遍的乳品原料提供者是有其道理的——它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从各种哺乳动物中做出的最佳选择。

母乳永远不可替代

卫生部于2012年9月4日公布的《预包装特殊膳食食用食品标签(征求意见稿)》中强调:“不应对0~6月龄的婴儿配方食品中必需成分进行含量声称、比较声称及功能声称。”这意味着,婴儿配方食品包装上“促进大脑发育”、“有益视力”等字眼将被禁止。

“这是一个国际惯例,”顾佳升解释,“只要符合标准,产品本身就具备了这些功能,标签上再另行‘声称’显然是不合适的。”同样,这些声称在电视广告中出现亦不合理,被夸大了的功能宣传会误导家长认为奶粉可以代替母乳,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倡母乳喂养的原则相悖——要知道,在国外婴幼儿奶粉是不可以做广告的。

“如果你不打算给予孩子充分的母乳喂养,那最好先不要考虑生孩子。”顾佳升强调。婴幼儿包括新生儿(1个月内),婴儿(1~12个月),幼儿(1~3岁)。在此期间,只有母乳是他们无可替代的天然合理的最佳食物,尤其是新生儿。因为母乳的成分会随着孩子的发育进程而自动调整,例如最初7天的母乳(初乳)中含有大量丰富的促分化、促生长等因子和各种免疫物质,它们的相对含量每天都在发生显著的变化,且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同步,然后母乳的成分趋于稳定。6个月左右时,可能有些母亲的泌乳量会不够孩子的需求,此时可以为孩子添加适当的辅食。

对于准父母来说,科学地认识母乳与配方乳的差别是十分重要的,他们该做的是尽可能完善地做好哺育的准备工作。当然,选择一款安全的配方奶粉也很重要,但是无论多么响亮的品牌、多么齐全的功能,都不能取代母乳在宝宝成长中的地位。

婴幼儿奶粉选购小贴士

1. 在选择奶粉前,新妈妈应向医生咨询宝宝有无特殊的医学需要,如乳糖不耐或牛乳过敏等,选择适合自己宝宝体质的奶粉;

2. 仔细观看产品的成分标识,是否符合婴幼儿营养需要,以及是否符合婴幼儿配方奶粉国家标准或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