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调查报告十篇

时间:2023-03-22 22:56:39

牛奶调查报告

牛奶调查报告篇1

从**年3月,我县奶牛饲料的平均价格从0.6元左右/斤持续上涨,并上升到0.85元-0.90元/斤,涨幅高达42%,造成养牛业的饲养成本大幅度提高;作为养牛业一项主要经济来源的牛奶销售收入,几年来牛奶的价格一直维持在0.8元-0.9元/斤这一区间,与饲料价格上涨的趋势不成正比。而经过测算,只有当牛奶价格高于饲料价格0.25元/斤以上时,养牛户通过销售牛奶获得销售收入,再减去饲料、雇工费、水电费、兽药、消毒费和贷款利息等费用支出,才能够在保本的基础上实现利润,就是说0.25元的牛奶和饲料的差价是奶牛养殖的保本价格。因此,**年3月份以来饲料和牛奶的市场价格变化,直接造成养牛业的大面积亏损。

二、奶牛销售价格下滑

饲料价格的持续走高的市场形势,使养牛业陷入了困境,由此产生的负作用使奶牛的价格大幅度下滑:优质成年奶牛的价格从高峰期(**年)的每头1.8万元到2万元,下降到目前的**元到1万元,差价达1万元左右;小母牛犊的价格从高峰期的每头**-**元,下降到目前的500元左右;淘汰奶牛的价格从高峰期的每头3500元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500元左右。目前已经出现了牛犊待卖但无人问津的现象。由此造成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

1、成年奶牛价格下滑虽然目前对养牛户的经营不会产生直接的不利因素,也不是造成目前养牛业亏损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存栏的奶牛是信用社金额巨大的信贷资产之一,其价格的贬值,直接造成养牛户的资不抵债,使信用社的信贷资产形成了巨大的风险。同时其价格的走低与饲料价格的攀升的现实,直接形成牛犊和淘汰奶牛价格的下滑;

2、**年以前,养牛户通过销售牛奶获得销售收入,已经基本可以与各项支出和相关费用相抵,部分自有资金比例高、养殖经验丰富的养牛户在这一环节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利润。并且,养牛户流动资金充足,配方科学、质量良好、投量合理的饲料喂养,使得奶牛的产奶量多、奶质好,并且产犊率高。由于牛犊数量充裕,养牛户在保留一定数量牛犊继续喂养、扩大养殖规模以外,可以对剩余的牛犊进行销售,每头**-**元的销售收入也是实现利润的根本保障。同时,一部分年龄大、产奶低的淘汰奶牛也可以较高的价格进行变现。因此养殖业的行情曾经是"一片大好"。但是**年3月以来,饲料价格的居高不下,已经让养牛户入不敷出,而由此带动的牛犊和淘汰牛价格滑坡的负面市场效应,更让奶牛养殖业的经营雪上加霜,微薄的销售收入解决不了养牛户资金紧张的根本问题。

三、流动资金短缺,经营出现恶性循环

由于上述原因,部分养牛户在销售收入减少的情况下,流动资金短缺,但仍必须投入资金,进行必要的饲料投量,因此只能四处借钱举债来养活奶牛。但由于短期内资金支出大于收入的现象难以改变,其流动资金日益减少,只能缩减资金投入,靠减少饲料的投入量或降低饲料的营养含量进行维持,而这又势必造成奶牛体质的下降、产奶量的降低,所以牛奶和牛犊销售收入的减少的结果又在所难免,奶牛业的生产和经营出现了恶性的循环。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养牛户已经私自变卖、转让奶牛来养活其它的奶牛,这种"以牛养牛"的现象,将给信用社的信贷资产造成直接的风险。

四、奶牛选购价格过高、奶牛质量参差不齐

**年奶牛和牛奶市场待续升温,在政府的大力号召下,大量农户选择从事奶牛养殖。同时,过热的市场造成了奶牛的价格膨胀,**年7-12月份,成年奶牛的市场价格高达2万多元。由于部分农户缺乏市场风险意识和必要的养殖经验,在其从事养殖的起步阶段,就出现了只重数量、不顾价格、不重质量的现象,盲目地购进大量的奶牛。据统计:**年下半年,XXX镇农户以2万元左右的高价,新增存栏奶牛**余头,人为地造成养殖成本过高。而且由于部分养牛户缺乏必要的选牛经验,部分奶牛品种不纯、体质差、产奶量低,有的甚至根本就不是奶牛。在饲养过程中,部分养牛户也没有掌握科学的养牛方法,病牛和死牛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在奶牛市场刚刚趋于平稳的**年初,其经营就已经出现了亏损,使信用社的贷款过早地出现了不良。勉强维持经营的养牛户也由于较高养殖成本和质量较差的奶牛等因素,在日常同样多资金投入的情况下,目前的经营也已经陷入了困境,无法正常归还信用社的贷款。

五、养牛户经营单一,抵御风险能力差

东棘镇的大部分养牛户搞专业养殖,放弃了农业种植,没有其他的收入来源,因此经营一旦出现亏损,在无法获得信用社的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就无法正常经营,这也是信用社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客观原因之一。

六、信用环境污染,信用观念有待加强

由于养牛业的大面积亏损,以及XXX信用社**年全年基本停止发放养牛贷款的现实,部分养牛户失去了继续经营的信心,对还贷和结息有抵触情绪。一些养牛户持攀比、观望态度,以至一些原本信用意识良好的养殖户也不能主动归还信用社的贷款,加大了信用社信贷人员的工作量,致使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出现了"前清后增"。**年以来,XXX镇作为XX市"信用工程"的试点,初步建立的信用环境受到污染,广大农户初步形成的信用意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七、信用社的贷款管理工作脱节

由于XXX信用社的贷款笔数多、XXX镇的地域较为分散、养牛户主动还贷的比例偏低、信用社信贷人员少、贷款管理力度不强等方面的原因,信用社的贷后检查工作跟不上,对到期贷款的催收工作不到位,使信用社的信贷工作只停留在对新增不良贷款的被动清收上,信贷管理工作严重脱节。这也是信用社不良贷款"前清后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八、县政府承诺的小额贷款贴息款没有及时到位

牛奶调查报告篇2

[关键词] 奶牛 DHI技术 牛群改良

[中图分类号] S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9-0221-02

一、DHI技术简介

DHI技术在国内一般被称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其含义是奶牛牛群的改良,是对奶牛的基础数据进行整理,每个月对个体牛的奶样进行各项指标进行测定以及分析,对它们的生产性能和遗传性能进行综合的定评,从而找出奶牛生产管理上面的问题,加以改进和调整培育计划。

DHI技术诞生至今已经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在奶业发达的国家已经成为成熟的技术体系,很多高水平的国家都在应用这一技术来提高奶牛的遗传水平和生产性能。这一技术与1993年介绍到国内,经过十多年的发展,DHI技术已经得到广发的应用,颇具规模和影响。

DHI技术是先在奶牛场建立牛只档案,完善档案管理;然后按操作流程进行采样,对样本进行分析处理,形成报告;最后根据数据分析所得到的报告查找问题,进行饲养管理的改善和优化。

二、DHI技术检测项目

DHI技术可以根据奶牛场要求的不同提供不同类型的报告,饲养者可以根据这些报告全面的了解目前饲养的情况,这些量化的饲养情况规避了管理者凭经验和观察所得出的结论,根据报告中的数据信息,对牛群做出客观切科学的判断,并以此作为改善饲养管理的科学依据,从而提高奶牛场的管理和生产水平。

1.产奶量

通过对比不同阶段的平均产奶量来分析现阶段奶牛的生产经营情况,根据分析结果对牛群进行合理的分群管理。

2.泌乳天数

泌乳天数是指牛只炒年糕分娩日到测试日的天数。理想的牛群平均泌乳天数应处于150-170d,这样可以使牛群全年产犊均衡,用以作为反映牛群繁殖性能的指标之一。

3.高峰日和高峰日产奶量

为了提高高峰产奶量,尽早达到产奶高峰,应从数据统计中分析产奶高峰时间,以及持续时间,有针对性的改善饲养措施以及日粮配方。

4.乳脂率和乳蛋白率

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是用来指示营养状况的数据。如果乳脂率低,则要注意瘤胃功能,检查日粮的精粗比,或是对干物质采食量进行调整。若乳蛋白率低,则可能是蛋白质活瘤胃蛋白饲料不足,可发酵的太水化合物不足以及干物质采食量不足等原因。

5.脂肪蛋白比

正常情况下,脂肪蛋白比值应在1.12-1.36之间,如果比值高于正常值,则可能是日粮中脂肪用量过大或可消化的蛋白质不足;如果脂肪蛋白比值低于正常值,则与日粮中谷类精料的用量有关,活是缺乏有效纤维。

6.体细胞计数

体细胞计数是衡量健康的重要数据,对于体细胞数较高的牛群奶牛健康所存在的问题应及时查找原因,从卫生的各个方面进行检查。

三、DHI技术的应用

对DHI技术应用所得到的生产性能测定报告可以为奶牛场的各项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可以为育种工作提供完善而准确的资料参考,也可以反映出奶牛场日粮配置、预防疾病、生产性能等各方面的信息。管理者定期对生产性能测定报告进行分析,从而找到管理上的问题,并加以改善,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牛奶牛场的饲养管理,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奶牛场的生产性能,促进了奶牛场经济效益的提高。

1.完善奶牛生产性能记录体系

DHI技术为牛场进行科学管理提供了准确的数据,只有通过这些数据和指标的分析,才能确切的了解牛群的实际情况,找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提高牛群的生产性能。

根据DHI技术所得出的报告,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牛只的营养情况,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这些指标进行饲养,从而避免了经验性的偏差。所以,DHI技术量化所建立的记录体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尤其是针对一些没有最基本的谱系记录的奶牛养殖户,通过这一测定可以帮助他们晚上奶牛生产记录工作,为以后的生产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改进日粮配方,提高饲养效率

通过分析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中的乳成分含量的变化,技术人员可以分析出日粮中营养物质以及蛋白质的分配比例是否合适,干物质含量是否合理,从而改善日粮的配方,优化精粗比例。根据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可以反映出奶牛的营养状况和代谢的情况。及时调整和改善饲料配方,根据产奶水平、乳成分等数据分析日粮的结构并加以调整。

3.制定牛群管理和生产计划

在饲养过程中,为了保证牛群的整体水平以及降低饲养成本,需要对牛群进行分群管理以及淘汰,这就要依靠DHI技术所得出的数据进行测定分析。对计划饲养的牛只进行投入及生产回报,对数据较差的牛只进行淘汰,从而尽早的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优化管理结构。

4.制定合理的配种计划

DHI技术所得到生产性能测定可以为选中、育种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并可以很快查出所用种公牛的相关资料,计算出后裔测定的育种值,从而保证不断选育出遗传素质较高的优秀公牛来用于牛群的遗传基因改良。根据个体或群体的各经济性状的表现,保留优点,改良缺点,提高育种工作的成效。

5.提高奶牛的疾病防治水平

通过DHI技术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报告,一方面可以使技术人员掌握奶牛产奶水平的变化,准备有效的把握奶牛的健康状况,还可以分析其乳成分的变化,判断奶牛是否患病;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测量体细胞数的变化,尽早发现损伤以及感染等病症,对预防和治疗进行有效的指导,减少牛只的淘汰率,并且能科学有效的知道兽医的治疗,降低医疗成本。

6.提高原料奶质量

作为乳制品质量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原料奶的质量至关重要。原料奶质量的好与坏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牛奶的成分,一个是牛奶的卫生情况。技术人员可以通过生产性能测定的数据来调控奶牛的营养水平,科学有效的控制牛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生产出成分合理的牛奶。

高产牛群的产奶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要想再提高单产所付出的成本很高,对牛群饲料以及管理方面的要求也更加苛刻,如果在产奶量不变的情况下,提升原料奶的质量,在收购环节中能以牛奶的质量取胜,也能获得可观的收入,而这种方法要比提高单产简单许多。

四、结语

目前,DHI技术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还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奶牛养殖户对于DHI技术的认识不够,很多牛群基础资料数据不完整,奶牛场的技术人员在采样环境中操作不规范,DHI报告的推广范围仍受到局限等等。

DHI技术测定所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可以使技术人员更直观、客观的了解牛群的状况,有助于牛场饲养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于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减少损失。提高牛场对DHI技术的认知度,积极宣传DHI技术所带来的优势,培养一批能够熟练应用DHI技术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牛场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强化技术人员分析报告与技术指导的能力,从而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这从长远角度看,有利于政府机构建立奶牛生产的基础数据库,有利于养殖业主提高奶牛生产水平,从而全面提升我国奶牛群体的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牛奶生产和加工行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兴忠,赵少斌,闫俊成,张会军. DHI测定在陇县奶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奶牛. 2011(09).

牛奶调查报告篇3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坚持以人为本为统领,以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为宗旨,坚持科学谋划、先急后缓、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的原则,采取全面检查、全面监测、打防并举、边整边改的工作方法,切实把全县饲料、兽药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全县奶牛产业化工作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时间步骤

对各类饲料企业实行地毯式检查,检查率要达到100%。检查整治分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9月25日―9月30日):全县生产奶牛饲料的所有加工企业;玉米蛋白粉等植物性单一蛋白饲料生产企业;肉骨粉、羽毛粉等动物源性饲料生产企业;缩二脲、尿素等非蛋白饲料生产企业及生产使用自配料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饲料经营单位(业户)。第二阶段(10月1日―10月30日)全县其它饲料、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和规模化养殖场。

三、检查整治内容及重点

(一)饲料生产企业及规模养殖户。严格检查饲料加工和养殖环节(包括自配料)是否有添加使用三聚氰胺等违禁品的行为;奶牛饲料生产企业使用原料中的蛋白饲料(包括:玉米蛋白粉、饲料级非蛋白、DDGS、豆粕(饼)、肉粉、鱼粉等)是否取得合格或者许可证及三聚氰胺检测报告;奶牛饲料生产企业原料采购记录、检化验记录、生产记录、产品留样观察记录等是否完整;是否建立了质量安全管理、产品溯源和召回制度;检查奶牛饲料生产企业和规模养殖户的配料间和原料库是否存在违禁品和“四无”原料产品(无产品质量标准、无产品质量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无批准文号);检查饲料标签是否规范。同时,配合省局对生产奶牛饲料和蛋白饲料企业的产品进行全面监测和抽检,对因维修、检修等原因暂时停产的饲料生产企业,需要重新启动生产时,企业必须向县畜牧局提交再生产申请报告和生产原料无三聚氰胺检测报告单,方可生产。从即日起,奶牛饲料产品实行批批监测报告监管制度,生产企业必须到省里规定的检测单位进行三聚氰胺检测,并把检测报告单报县畜牧局备案后,方可出厂销售,否则一律不准出厂。县畜牧局与奶牛饲料生产企业签订《饲料质量安全责任状》,以保证饲料质量安全。

(二)饲料经营单位及业户。由县畜牧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4个执法检查小组,会同各乡镇对县城内及10个乡镇所有经销奶牛饲料的经营单位和业户进行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所经营的奶牛饲料的生产企业是否有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营业执照和三聚氰胺检测报告,对不能立即提供上述材料的,由执法人员对所经销的奶牛饲料,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就地封存,不得销售,否则依法严惩。待饲料生产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将相关材料报送到县畜牧局,经核实后,由县畜牧局执法人员给予解封,方允许在我县饲料市场销售,对不能按规定时间提供相关材料的,由县畜牧局执法人员进行没收处理。

(三)饲料兽药市场。凡进入我县的饲料兽药产品,必须由生产企业提供三证(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营业执照),并到县畜牧局备案,方可在市场销售。经营业户购销产品必须建立购销记录(台帐),规范化养殖场要建立用药用料登记制度,有健全兽药饲料使用档案和防疫记录。重点查处用饲料添加剂或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冒充兽药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生产兽药或药物性饲料添加剂以及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过期仍继续生产和不同产品共用同一批准文号的行为;查处用饲料审查合格证生产销售饲料添加剂或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行为;打击假冒、伪造或者买卖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有关许可(合格)证或者产品批准文号的行为;查处在饲料中超量、超范围使用兽药和超范围使用动物源性饲料的行为;严厉打击在饲料加工和养殖环节(包括自配料)添加使用“瘦肉精”、“蛋白精”、“苏丹红”等违禁品的行为等;依据兽药GMP企业名录,查处假企业及其产品;依据兽药品种文号目录,查处套用文号、改变成分的兽药产品;依据禁用兽药目录,查处金刚烷胺、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依据农业部进口注册公告,查处未经注册许可的走私进口兽药;查处过期失效兽药、原料药拆零销售或违反原料药销售规定和人用药作为兽药的产品。

牛奶调查报告篇4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为确保生鲜牛奶和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市上要求,我区成立生鲜牛奶和饲料质量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小组,由区政府副区长担任组长,区农林局局长担任副组长,成员单位为区农林局、畜牧动检站和涉农街道,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农林局。各成员单位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各街道要设立稳定的街、村级防疫人员,没有配备防疫人员的街道,要尽快配备专(兼)职防疫人员。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深入组织开展源头质量安全监测活动。确保对辖区内的奶牛养殖企业(户)、乳制品加工企业、饲料生产加工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及样品送检等工作,做到抽检覆盖率100%。

二、明确职责,精心组织

为及时掌握了解三鹿奶粉事件对我区奶牛养殖企业(户)、流通及消费等产业链条各环节的影响,由区农林局负责牵头,各街道配合,对本辖区奶牛养殖企业(户)、乳制品加工企业、饲料生产加工企业等进行全方位的调查摸底,并将摸底情况务必于9月22日前上报专项检查工作小组办公室。并根据市上要求,对本辖区每天的鲜牛奶和奶粉超市零售价格以及市场动态进行日监测,由专人负责调查填报,于每天上午11点前以传真形式上报至专项检查工作小组办公由区专项检查工作小组办公室在12点以前汇总上报市专项办。各涉农街道必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主要领导24小时开机,以保证信息畅通,值班电话及人员安排必须于22日下午4点前传真至专项检查工作小组办公室。如出现因三鹿奶粉事件引发的重大异常紧急情况,要及时上报,以便立即采取措施。

三、措施到位,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一)切实保护奶农和奶牛养殖企业的利益。区农林局、畜牧兽医站要做好促进产销衔接工作,协调加工企业增加原料奶收购数量,尽量避免倒奶现象,更要避免因为严重亏损而宰杀奶牛的现象发生。

(二)继续落实奶牛良种补贴。区农林局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2007年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继续落实好奶牛良种补贴项目、优质后备母牛补贴项目和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政策。

(三)加强鲜奶管理。区农林局要制定鲜奶管理办法,加强管理,坚决打击在生鲜牛奶中掺假制假的违法行为。

(四)加强饲料安全管理。区农林局要重视饲料安全监管职责,严格饲料安全监管制度,经检查对没有取得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的饲料生产加工厂要依法严格查处,责令停产。对取得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合格证的饲料生产企业和奶牛养殖企业自配料进行全面检查,杜绝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和有害化学物质。要求各饲料生产企业严格落实生产记录、产品留样观察和可追溯制度,保证饲料产品质量安全。

(五)加强奶牛养殖环节监管。将切实加强对分散养殖户的饲养管理技术培训,规范养殖行为,引导向规模养殖过渡,提高散养户原料奶质量安全水平。要在奶牛养殖企业设立奶源质量管理监督员,负责奶源管理监督工作,如发现影响鲜奶质量的隐患,要及时整改并上报。

(六)强化奶牛疫病防控工作。对有一定规模奶牛养殖企业(户)要实行封闭管理,健全免疫、消毒、无害化处理等防疫制度。强化疫情监测和报告,特别是奶牛养殖企业,要加大监测数量和频次,一旦发现疫情,要严格按规定及时上报。所有规模养殖企业(户)都要建立投入品记录和动物疫病治疗记录,严禁使用和添加国家明令禁用药品,严格执行休药期。

牛奶调查报告篇5

四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加快奶源基地建设的工作报告》,并形成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关于加快奶源基地建设的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对审议意见进行深入研究落实,现就研究落实情况报告如下:

一、明确目标,加快奶源基地建设推进步伐

市政府把加快奶源基地建设工作作为全年重点工作,特别是下半年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推进农牧“主辅换位”这一总目标,认真实施《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举全市之力,把奶业振兴作为发展质量效益型畜牧业的重点加快发展。一是加大宣传推进力度,努力营造全民养奶牛的良好氛围。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多角度宣传我市扶持奶业发展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奶户的养殖积极性。多次召开会议,统一步调,明确市政府对奶源基地建设一抓到底抓出成效的决心。二是加快推进《五常市奶牛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组织实施,在国家《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奶牛发展规划。三是根据龙头企业辐射范围和收奶范围及奶牛的基础条件,确定牛家至山河公路沿线14个乡镇为奶牛生产带,重点发展奶牛园区、奶牛小区和奶牛养殖专业村,使之成为我市奶源基地建设的主体,逐步消灭奶牛养殖空白乡镇,基本形成以常庆乳业为龙头,24个乡镇为奶源基地的生产格局。到2010年底要外引、外购奶牛10000头,可繁奶牛4000头,存栏总量达到3万头。根据全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要求,全市奶牛存栏达到7.2万头,年产鲜奶19.5万吨;存栏50头以上养殖大户达到500户,存栏500头以上养殖小区达到20处;机械化奶站发展到100个;平均奶牛单产达到5.5吨。乳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达5亿元,财政增收5000万元。使全市奶业发展再上心台阶。

二、落实任务,加强奶源基地建设管理和保障体系建设

奶源基地建设涉及部门多、范围广,市政府要求市畜牧兽医局、发展改革局、财政局、技术监督局、工商局、物价局、卫生局、监察局等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确保完成以下六项工作任务。一是加强奶站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严格审查生鲜乳收购站资质条件,实现全部生鲜乳收购站的标准化管理。二是推进养殖规模化,力争使全市奶牛良种覆盖率提高到100%,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奶牛比重提高到35%左右。三是合理布局,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乳制品加工业。四是完成乳制品生产企业良好生产规范改造,实现基地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达到80%以上。五是加强对乳制品生产企业不良竞争行为的监管,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六是建立奶业检测监管体系、质量管理和疫病检疫防控体系,确保从奶畜养殖、生鲜乳收购到乳制品生产、销售和消费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保障奶源基地健康发展。

三、强化措施,为奶源基地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一)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一是扶持奶牛生产基地建设。积极落实省级财政对奶牛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企业基础设施给予贷款贴息政策,利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对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扩建牛舍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扶持。积极筹措保费补贴,扩大奶牛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努力降低和分散奶牛养殖风险。二是扶持良种引繁。以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重点支持优良品种的培育、引进、扩繁和科技推广。三是扶持饲草饲料生产。重点推广青贮、黄贮饲料,支持草场改良。四是扶持粪便资源化处理。重点扶持规模化牧场、规范化小区的奶牛排泄物资源化处理设施建设。

(二)建立生鲜乳收购、交易、质量监管制度。认真执行《黑龙江省生鲜乳购销合同》示范文本,并坚决制止随意拒收生鲜乳的行为,维护奶农利益。实行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管理制度。鼓励乳制品生产企业通过收购、控股、租用等方式对现有的奶站进行接管。切实规范生鲜易行为。建立生鲜乳价格协调机制并协商确定生鲜易参考价格,确定在每年4月20日和10月20日前向社会。物价、畜牧兽医等部门要加强指导,保证协调机制的正常运行。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对监测结果不合格的,依法进行了查处。

(三)加快奶业科技推广。加大了以“三进五到位”(进村、进场、进户,良种到位、良法到位、良料到位、良医到位、良管到位)为主要内容的奶牛养殖技术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养殖者的技术水平。一是强化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对现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到2010年计划培训200名基层奶牛防疫和繁育技术人员,同时选拔一批品学兼优的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奶业科技服务队伍中,建立高素质的市、乡、村三级奶业科技推广服务网络。二是开展奶牛饲养先进技术推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培训活动,逐步实行“标准舍、冻精配、青贮料、全价喂、科学管、创高产”的科学养殖模式。大力推广奶牛标准化饲养、奶牛群体高产、全价配合日粮、奶牛疫病防治、青贮生产、优质牧草栽培和乳品安全等新技术,全面提高奶牛生产的科技含量。三是建立培训基地。以黑龙江省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和奶牛生产科技园区为依托,集中轮训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和执法人员,层层扩大受训面,提高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科技素质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

(四)鼓励培育新的奶业主体。制定奶源基地建设规划,着力发展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化养殖场,同时积极扶持乳品企业自办万头牧场,把我市奶源基地建设成“养殖、生产、研发、储备”为一体的现代化乳业基地。常庆乳业计划利用世行贷款5800万元在二河乡平房店林场建设11处高产奶牛园区,每个园区饲养奶牛500头,经过2-3年的发展,奶牛存栏达到1万头,日销售鲜奶100吨。目前,政府正在与企业就转贷担保手续问题进行协商,土地整理工作基本完成,将会按计划如期施工。

(五)发挥奶业协会作用。鼓励和支持奶业龙头企业、奶牛场户及涉奶部门、企业参与协会,开展技术交流与协作;组织奶农成立奶农合作社或奶农协会,把分散的奶农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发挥奶协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向奶农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发展奶业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组织协调好基地与龙头企业的利益关系,为产加双方的和谐共赢提供必要的支持。

(六)整合现有奶业资源。按照全市奶牛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要求,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奶农饲养积极性。市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和扶持常庆乳业同我市31家奶站签订回购、租赁协议,保证常庆乳业初期加工鲜奶的生产需求。现已同3家奶站签订了租赁协议,市政府为保护奶农利益不受损害,对鲜奶予以财政补贴。

四、加强领导,强化执行与考核

牛奶调查报告篇6

“草,这次是你的错。”近日,蒙牛牛奶被抽检出致癌物黄曲霉素M1超标后,蒙牛董事会向外发出澄清通告,强调有关问题产品的原因是由于四川眉山当地的个别奶牛养殖场饲料发霉和变质。对此,有媒体戏谑称,这次“草”代替“7・23”温州动车事故的“雷公”,成了中国最新版的“临时工”。

然而,消费者和投资者似乎并不接受这位新版“临时工”。这边厢消费者纷纷在网络媒体上声讨蒙牛,在微博上,不少用户发出“抵制蒙牛产品”、“团结起来,把蒙牛告到破产”、“反对蒙牛将媒体封口”的呼吁;那边厢,蒙牛遭基金冼仓,股价大幅缩水,仅2011年12月28日一天市值就蒸发逾110亿港元。

或许,在千夫所指下,蒙牛还会更多的声明、说明,但公众现在并不需要关心这点,公众想知道的就是:中国为何就不能让人民真正喝上放心奶呢?实际上,在这方面,国外有着良好的经验可以借鉴。

瑞典:奶牛“身份证”

瑞典人的餐桌离不开奶制品,目前奶业产值占该国农业总产值的35%,瑞典每年人均牛奶消费量为115升。面对如此大的消费量,瑞典人是如何保证牛奶安全的呢?

“最重要的是从奶源上做好安全工作。在瑞典,每头奶牛都有‘身份证’,也就是佩戴在牛耳朵上的芯片耳标。”瑞典食品安全保证中心的博斯特罗姆说,瑞典在全国实施“奶牛群健康计划”,以保证每头奶牛的健康。奶牛耳标中的芯片记录了奶牛的个体身份、育种记录、健康记录以及每天的采食量、产奶量等相关信息,这些情况可以直接存储进计算机,一旦牛奶出现问题,能够查找到每头牛的身上。

就连奶牛的饲料也有严格规定。奶牛大都采取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的饲养管理方式。草场都是经过精心维护的人工草场,牧草也是专门为奶牛饲养而选育出来的品种。为了保证奶牛营养均衡,还要按时喂一些混合饲料。瑞典饲料企业必须有合格证书才被允许向奶牛场提供混合饲料,这些混合饲料是由天然成分配制而成的,不含抗生素,不含产量增长剂,不含任何人工合成的添加剂。

荷兰:奶罐安装报警器

荷兰奶业盛行农业合作社,奶农就是奶业公司的拥有人。所以,牛奶的质量,关乎每个奶农的切身利益,在保证牛奶的质量和安全上,挤奶站点把关尤为严格。

记者在一家奶制品公司的挤奶站点看到,这里环境十分整洁有序。一名挤奶工告诉记者,为了避免传染和污染,除了要挤奶的奶牛,其他家畜都不能进入。如果一个参观者参观了其他奶牛场的挤奶站,必须经过48小时隔离才能进入室内。奶牛有专门的通道,从一个门进入操作间,挤完后从另外一个门出去。装奶的奶罐都安装着警报装置,能显示、记录奶罐中的温度和洁净程度,还能发出警报。此外,有专门的检测人员,持续不断地进行体细胞数、细菌数、抗生素和其他可以观察的指标的分析。

在荷兰,挤奶站点都要引进国家认证标准,目的是为了提高食品安全、牛奶质量。必须达到这两个标准,挤出来的牛奶才能送到加工厂。

美国:出大事公司就关门

美国的食品、药品、医疗仪器等均由“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统一监督,每类产品都有具体的法律规定。

一般来说,如果顾客发现问题产品,可以随时拨打FDA的免费热线电话。之后由FDA进行调查,如果属实会向公众发出警告,同时通知所有经销商及各大新闻媒体,甚至妇产科、儿科诊所,组织产品召回。消费者可以到购买产品的商店退货,或者直接将产品退回到生产厂家,也可以拨打生产厂家公布的免费电话,按照服务人员的指导进一步行动。

如果没有出现人群受害现象,厂家要召回产品赔偿损失,并进行道歉。但要是危及生命、后果严重,那就将面临巨额罚款和赔偿,企业可能就此彻底关门了。

加拿大:奶产品从不免检

在加拿大,“免检牛奶”是绝对不存在的,加拿大食品检验署实施了“优质牛奶”的农场食品安全计划。奎尔夫食品技术中心负责食品安全研究和检测工作,在对出厂成品奶的检测标准中,奎尔夫食品技术中心要求其必须符合“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和ISO质量认证。每一批出厂的奶制品都会抽样检测。在运输、仓储、销售阶段中,检验人员还会对乳制品进行定检、轮检和抽检。

“检验人员还会定期抽查奶制品生产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看看有没有人患有不适合在食品加工一线工作的病症。”加拿大食品检验署的工作人员表示,加拿大牛奶质量以“监控农场生产程序为主,在起始阶段发现问题为主,预防质量隐患出现为主”,因此保证了奶制品的安全。

英国:国检员进驻加工厂

在英国的全国大型连锁超市,英国人的购物车中肯定少不了牛奶。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当年就提出了“用牛奶喂养我们的孩子们”的口号。

牛奶调查报告篇7

【关键词】 新疆;奶产品;市场

一、新疆奶产品发展现状

1.地区分布情况及牛奶产量。新疆奶牛养殖规模迅速扩大。2007年末,新疆牲畜年底头数中牛的存栏为486.98万头,全区能繁母牛存栏达到74万头,奶牛存栏量居全国第二,同比增长4.8%,初步形成了以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塔额盆地、额尔齐斯河谷、焉耆盆地为重点的奶业产业带。牛奶产量持续增长。2007年,全区牛奶总产达到196.23万吨,位居全国第六位,同比增长11.2%,高于全国的增长速度。2008年1~3月份,新疆全区牛奶产量41.7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全区原料奶收购量11万吨,较去年同期下降23%。

2.乳品加工业发展水平。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现有乳品加工企业63家,其中日加工能力在100吨以上的有16家,50吨以上的有3家,10吨以上的有44家,全区乳品加工企业日加工能力达到2890吨,较2001年增长180%以上。奶牛养殖水平稳步提高。2007年全区荷斯坦奶牛个体平均产奶量达到3.7吨,同比增加近200公斤,同比增长5.7%。全区现有2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259个,奶牛养殖规模达到了14.3万头。乳制品加工企业发展迅速。2007年全区共有52家规模乳品加工企业,生产能力达到190万吨,预计2007年加工量50万吨,占到全区鲜奶产量的25%,乳制品品种达到了40多个,奶粉等部分固态乳,制品已开始向中亚各国出口。全区现有各类鲜奶收购站点350多个,奶农协会等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3.新疆奶产品消费状况。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居民的膳食结构得到普遍改善,对乳制品的消费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少数民族聚多。各族人民一直保留着喝牛奶,喝奶茶的习惯,由于新疆农村经济不发达,人均收入低等原因,目前除牧区自产自销以外,奶制品消费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城镇居民。目前新疆乳制品消费呈现如下特点:乳品消费在逐步扩大,但目前成规模的消费市场还远没有形成。还有许多人没有喝牛奶、食用乳制品的习惯,尤其是农村市场还远没有打开,还有相当部分的人因经济条件所限消费不起,消费习惯的培养还需要一个过程。人均奶制品消费量很低。

二、新疆奶产品存在的问题

1.新疆奶制品销售萎缩。在调查中笔者发现,由于“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消费者对本地奶制品失去信任,大量进口奶制品成为消费者首选,使得新疆奶制品销售受挫。本土奶制品销售走下坡路,更多的消费者要么选择进口奶制品,要么选择其他产品代替。消费者购买乳制品更注重关心食品安全质量,消费者总是对所有品牌进行综合打分(包括口味、营养价值、生产日期、优惠条件、广告影响),综合选择,人们更愿意购买信誉好、知名度高的大企业产品。由于新疆奶制品产业不发达,知名品牌很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疆本地奶制品的销售。

2.奶农交售鲜奶出现困难。目前,由于三鹿奶粉事件影响,部分乳品加工企业停产或因市场乳制品销量下降等原因乳品企业减少乳品加工量,使原料奶收购量出现一定幅度减少,很多企业首先从削减散户即收奶站的原料奶入手,造成奶农原料奶交售困难。三鹿奶粉事件对奶业生产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看还有逐步扩大趋势,奶农倒奶现象势必发生,奶牛养殖生产发展将面临严重困境。政府要求企业尽量多收奶农牛奶,目前市场销售又每况愈下,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据统计,乌鲁木齐市的四家主要乳品企业库存乳制品700吨,伊犁中州公司伊源乳业到2008年9月已积压奶粉1300多吨,其它企业也都有不同程度积压产品的现象。

3.奶源管理混乱。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在新疆昌吉、呼图壁、伊犁、哈密等地分别出现倒奶情况,此次倒奶,表面上看是“三鹿”惹的祸,其实是新疆奶业深层次问题的集中反映:首先与原料奶管理的无序状态有关。目前新疆70%以上的奶牛由奶农分散养殖,原料奶也主要由私人投资的奶站收购。由于竞争混乱,而乳业公司没有建立自己的奶站。部分乳企曾尝试自建奶站控制奶源,又因为奶农频频毁约,企业自建奶站最终维持不下去。其次在于未形成合理的价格机制,加之新疆奶源分布不合理,大企业过于集中乌鲁木齐至石河子一带,仅这一带就聚集了10余家乳企。奶源紧张时,争夺奶源的竞争激烈,价格自然出现混乱,会误导正常的市场供求关系形成。

三、新疆奶产品发展的对策建议

1.严把质量关,保护消费者利益。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三鹿事件”发生后,新疆的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奶制品时把质量安全问题放在首位,要想恢复消费者对本土奶制品的信心必须在质量上把好关做好食品安全。企业应当在奶制品的生产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保护消费者利益。超市在奶制品进货时应先看质检报告书。没有质检报告的奶制品绝对不能进入市场,保证了商场所售奶制品质量合格。

2.加强宣传,引导消费。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虽然新疆本地奶产品并未发现三聚氰胺,但消费者对本地域产品的质量同样产生质疑,许多消费者采用豆奶等其他产品替代牛奶,降低了对新疆乳制品品牌的购买使用。企业可以加强宣传,让更多的市民了解牛奶及其生产过程、了解本地奶制品企业并宣传牛奶的营养价值是其他产品替代不了的,使消费者理性看待这场“牛奶危机”,重拾对本土奶制品的信心。

3.完善投融体系,强化政府投入扶持。政府应尽快出台奶业补贴政策,确保奶业在特殊时期稳步发展。奶业既是一个振兴农村经济的朝阳产业,也是一个事关民生的重要产业,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为了确保奶业的稳步发展,引导奶农和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稳定奶源供应,针对当前奶农交奶难的问题,建议政府出台牛奶补贴政策。

4.建立奶牛养殖业长效机制。积极引导散户走向联合或重组,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使奶牛养殖从数量发展型转为质量发展型,依靠科技、良种、先进的饲养技术改变原始的、粗放的奶牛养殖现状,提高奶牛单产水平,发展现代奶牛养殖业。

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问题的彻底解救还需要相当常的时间,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坚持不懈的努力,完全靠市场机制来解决不太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群体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还较薄弱,首先在国家的主导下对他们进行输血性的帮助和引导,让他们逐渐去适应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等他们自己有了一定的造血功能以后,政府的负担自然会减轻的,这些人也就会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学到的一技之长来回报社会的。总之,发展向奶产品这样具有民族地区地方特点的产业是,国家一定要把好宏观关,这些产业:一是最容易受像三鹿奶粉等突入起来的事件的影向,一旦不被保护的话,结果可想而知;二是它经不起市场竞争的考验,在自由市场竞争环境下,就大多数此类企业还得需要外在的保护。本文最终强调的是像新疆这样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奶产品等特色产业的发展中,应该提倡政府引导为主,市场引导为辅,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为主,看不见得手的作用为辅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国家为发展民族地区而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预期效果,才能为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建设推波助澜,才能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全国同时进入小康社会,巩固边防,国家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张利痒,孔祥智.中国奶业发展报告2008[R].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1)

[2]孔祥智.进入质量型发展阶段的中国奶业.2008中国奶业高峰论坛成果集[C].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牛奶调查报告篇8

关键词:乳制品市场;市场分析;营销策略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7-0082-02

乳制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营养食品,增加乳制品的消费量对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增强全民族的体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因为近年来,一连串的乳制品安全事件,让我国乳制品市场危机重重。因此,乳制品生产企业必须认真研究乳制品市场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并制定正确的营销策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

1 乳制品市场的定义

所谓市场,最早是指买主和卖主聚集在一起进行交换的场所,经济学家则将市场这一术语表述为买主和卖主的集合。进行经济研究时,通常包含四个方面的内涵:一是指一种经济体制;二是指经济调控的手段;三是指市场交易场所和相关的设施建设;四是指供求关系和容量。

本文所指的乳制品市场是按我国行业发展报告——乳制品业中的定义。乳制品(dairy products)是指以生鲜牛(羊)乳及其制品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各种食品,也叫奶油制品。它分为液体乳类、乳粉类、炼乳类、干酪类等其他乳制品类。

2 乳制品市场营销环境

我们将从乳制品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和国内市场营销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

2.1 乳制品国际市场营销环境

国际乳制品市场已经是成熟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和主要乳制品出口国家。目前国际乳制品市场主要是干乳制品,而且干乳制品市场发展已相对饱和,液态奶市场份额却相对较小。最大的乳制品出口经济体欧盟,因其生产水平较高,对生产者补贴多,欧盟的乳制品供给量比较充足。但由于受到货币升值的影响,欧盟和大洋洲乳制品市场需求有所萎缩。从国际消费需求市场来看,传统的乳制品生产和消费国家和地区暂不会出现显著的消费增长,而中国和俄罗斯等新兴乳制品消费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会有明显的增长。

2.2 乳制品国内市场营销环境

2010年6月11日中国奶业协会开展了乳制品市场促销活动。在活动期间,为了了解当前乳制品消费情况,进行了乳制品消费问卷调查。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天天食用乳制品的比例分别为42%、48%,合成比例为90%,这说明被调查人群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乳制品消费习惯,乳制品消费普及率非常高(见图1)。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还发现80%的被调查每月购买乳制品的花费超过30元,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每月乳制品支出超过50元(见图2)。这次所调查消费者的乳制品开销高于我国平均消费水平。

以上两个项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人群的乳制品消费能力较高,饮奶意识较强,乳制品已成为所调查人群的普惠性食品。

虽然乳制品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一部分,但是近段时间蒙牛“毒奶门”事件的发生,对我国乳制品市场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3 乳制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3.1 乳源短缺

奶源是乳制品行业必需的原材料,中国乳业一直就有“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说法。合格奶源的数量和分布是否满足市场需求,也是决定我国乳业供给,进而决定乳业成长性的首要关键。受制于我国牧草资源和饲料价格的上涨,奶牛的饲养成本日渐高昂,通过奶牛数量外延式扩张提高牛奶产量已不可取,通过先进科技的应用提高奶牛单产方是正途。

3.2 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近十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对乳制品抽查结果表明合格率一直在低水平徘徊,质量安全隐患一直存在,可以说,乳制品市场现状堪忧。2005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含乳饮料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广东、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内蒙、河北、山东、宁夏、上海等10个省市30家企业的42种产品,合格36种,产品抽查合格率为85.7%。这就说明产品抽查不合格率为14.3%,所占的比例是相当大的。所以乳制品的安全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

3.3 乳制品营销环节上的恶性竞争

很多企业为追求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压低价格,搅乱国内乳品行业市场。长期下去,将使中国乳品行业发展倒退。

4 乳制品市场营销策略

对乳制品市场营销策略,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4.1 产品决策

乳制品作为一种消费者经常食用的大众化营养食品,如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把质量关,加强对产品质量的控制,在产品销售过程中,针对液态乳制品保质期短、易于变质及包装易于破损的特点,加强对液态乳制品运输、仓储环节的管理,做好产品的销售预测及产销衔接,使市场上产品供需平衡,保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

4.2 价格决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乳制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的营养食品。从上面乳制品消费情况的图中可看出,乳制品的消费对象为普通消费者,企业制度乳制品价格时,要考虑到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因此,企业应采取大众化定价策略,即较低的价格策略,以扩大产品的消费量。企业在制定价格的时候,还要充分分析当今所处的竞争环境。如现下乳制品市场处于低迷期,企业应该适当减低价格,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购买。

4.3 分销渠道决策

乳制品作为一种日常消费食品,消费者频繁购买,注重购买的便利性,企业应采取密集分销策略,加大分销网点的密度,尽可能方便消费者购买。同时,由于液态乳制品(如消毒奶、酸奶等)保质期较短,消费者比较重视产品的新鲜程度,企业在分销渠道设置上,应尽量缩短渠道长度,采用较短的分销渠道,减少产品在中间环节的流通时间。对于市区市场,企业可以采取企业——消费者和企业——零售商——消费者两种模式。在周边市场,企业可采取企业——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渠道模式。

4.4 广告决策

在城市居民获取乳制品信息的来源中,媒体是最主要的一种信息源,但人们接触各种媒体的比率及各种媒体对居民购买行为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市场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获取乳制品广告的各类媒体中,电视频率最高,其次为售点、报纸、广播、路牌,但其接触比率远低于电视。这与乳制品企业投放在电视媒体中的广告量较大有关。这说明电视的乳制品广告是人们取得乳制品信息的重要来源,但其他媒体也是消费者取得乳制品信息的来源渠道,所以企业要在广告方面需适当加大投资额。

参考文献:

[1] 杭州市乳制品消费调查报告[J].中国乳业,2009,(7):17-19.

[2] 姚记标.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

2007,(2).

牛奶调查报告篇9

泰安市实施“奶业富民工程”推动奶业大市向奶业强市转变,高度重视现代奶业技术和生鲜乳质量安全工作。目前,泰安市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区)有62处,存栏1000头以上的园区有44处,有挤奶厅90个,规模化比例85%以上;5个县(市、区)被定为全国现代奶业示范县。各级畜牧管理部门按照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入推进生鲜乳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生鲜乳生产经营秩序明显规范,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

1.1强化责任抓落实

各地高度重视奶业管理工作:通过推行首长负责制和逐级签署责任书等方式落实监管责任;通过发放质量安全告知书和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等方式落实生产经营主体的第一责任;通过完善问责制度和建立激励机制等方式增强履行职责的主动性。这些机制和措施,强化了属地管理责任,调动了基层工作积极性,形成了各级互动的监管合力,保证了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管,为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的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1.2完善法规打基础

泰安市相继印发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规范》等规范性法规,明确要求各生鲜乳收购站按照规定开展经营,进一步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泰安市畜牧局组织人员先后3次把农业部、省市有关生鲜乳质量安全法规文件进行汇编,发放到各级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各生鲜乳收购站,组织人员进行学习,确保了政令畅通。

1.3规范主体促发展

按照《泰安市生鲜乳收购站发展布局规划》,通过采取规范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的模式,实现奶站标准化建设的平稳过渡。对证到期的,严格按照《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有关开办主体、硬件设施、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复验。对部分开办主体未达要求、硬件设施有待完善、管理水平不达标的奶站,进行了坚决取缔。通过各种措施的综合运用,先后淘汰取缔了17家条件不达标的生鲜乳收购站,改造了一批经营主体不合格的生鲜乳收购站,生鲜乳收购秩序明显规范。

1.4加强扶持促规范

为保障奶业富民工程顺利实施,泰安市政府自2003年始每年列5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奶业生产,并出台了《泰安市奶牛饲养小区验收及奖励办法》,在资金、土地、水电、道路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扶持。泰山区、岱岳区、新泰市、肥城市、宁阳县5个县市区被国家新一轮奶业发展规划列为优势产业发展县;泰山区、岱岳区、宁阳县先后获得现代农业发展奶牛产业项目县;泰安鲁宝奶牛养殖乳业有限公司、泰安金兰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山东泰山安康生态乳业有限公司等8家生鲜乳收购站引进乳成分在线分析仪,实现行业生产及技术的数字化管理,建立了以奶牛精准养殖、现代联合育种、奶源可追溯管理、优质巴氏奶生产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奶业生产组织与技术体系,使泰安市奶牛养殖水平有了跨越式提升,引领全省开展了奶业数字化风暴,为我国奶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

1.5强化应急保稳定

2008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以来,泰安市畜牧部门从容应对,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对产业发展的冲击和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对农业部、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多次在泰安市抽样中反映的问题,有关人员都迅速派出人员赶赴现场,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和检测,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了问题,有效控制了事态扩大,避免了对奶业造成二次冲击。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泰安市畜牧部门遇事反应快,实地调查明,对上汇报好与在处置畜产品安全突发事件中建立的一整套有效制度和工作机制密不可分。

2“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对泰安奶牛养殖产业的影响及个案分析

“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突出反映了奶业生产、加工、流通诸环节存在的道德缺失、标准不严、监管乏力等诸多问题。在整个社会形成了“奶粉、牛奶恐慌症”,极大地影响了奶牛养殖产业的发展。对刚刚进入“奶业富民工程”实施起步期的畜牧养殖产业是一个极大的打击。笔者对泰山区邱家店镇奶牛养殖群体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摸清了“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对奶牛养殖产业的实际影响,探索化解矛盾的办法和应对措施。

2.1泰山区邱家店镇奶牛养殖经受的冲击和考验

泰山区邱家店镇是一个畜牧业大镇,农民具有养殖奶牛的传统习惯。近年来,全镇以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畜产品增强竞争力为核心,大力推行了奶业革命性工程,促进了全镇奶牛养殖大发展,全镇奶牛存栏达2.1万头,形成了“科技示范型”的泰安鲁宝奶牛养殖乳业有限公司,“农户自建型”燕化德标准化牧场,“股份合作制”的后燕庄奶牛养殖小区,“分散饲养集体统管”的侯家店饲养小区,“外商型”的埠阳庄泰安祥云牧业等典型,分别与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亚奥特乳业有限公司等奶制品加工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合同,形成较为稳定的购销联系,实现了农民增加效益的显著效果,带动了全镇奶牛饲养业的发展。近年来,受奶粉价格波动的冲击,全镇养殖大户牛奶销售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出现了短期的养殖大户倒奶现象。个别养殖户迫不得已卖掉产奶牛,极大地影响了奶牛养殖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奶牛养殖产业暴露出了许多问题:1)原奶卫生质量把关不严,存在微生物超标等质量问题。原奶在挤奶过程中卫生条件差,操作工序不合理,致使细菌等微生物严重超过了国家标准。2)养殖户规模较小,基础设施配套较差,承受市场冲击的能力小。现有的养殖大户规模都在200~300头,受土地、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奶牛养殖场规模的扩大受到了局限,不能形成规模效应,加之奶站建设基础较差,挤奶设备数量少,牛奶贮存器具小,贮存时间短,一旦牛奶加工企业拒收,超过了贮存期限,牛奶不得不倒掉。3)养殖小区科技含量不高,信息接收和分析能力差。部分小区和散户饲养在接收市场信息时,比较迟缓,对全国、全市、全区等牛奶生产情况及牛奶加工企业需求不了解,不能及时根据企业需求调整供奶环节,造成了牛奶短期的积压。4)与牛奶购销企业合同关系不明确。虽然养殖大户与企业都签订了牛奶购销协议、合同,但合同条款不明确,规定不详细、不具体,对每天收购的数量、质量不能准确的标明,导致养殖户处于被动的状态,遇到市场波动时,表面上是牛奶供应户产品数量不能满足企业要求,或牛奶质量不过关,但实质上是加工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加工能力来收购,不能随时足额收购,不想让企业造成原材料积压,加大奶业加工企业生产成本。

2.2泰山区应对危机的对策

泰山区党委、政府为了巩固畜牧产业,保护奶农生产的积极性,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了在突发事件中不出任何问题。1)迅速成立应急领导小组,为奶农提供全程服务。各镇政府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工领导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农办畜牧兽医人员共同参与。按照区委要求组成了24小时应急指挥部,实行全程保障、全程服务,确保畜牧生产健康发展。2)层层签订责任书,派专人实施现场监管。各县(市、区)与各乡镇、各业务部门上下联动,层层签订责任书,确保在饲养、生产、供应诸环节不发生任何问题。各业务部门选派专门人员亲临生产现场,进行全过程的监管,对饲料的供应、畜牧的饲养、牛奶的产出全过程实行全程服务、全程监控,确保在每一个环节都由专门人员调控,都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控制整个环节规范有序化发展。3)上下沟通,协调企业与农户,为奶农提供直接服务。在特殊时期,业务部门成员能够做到及时与收购企业密切联系,随时关注市场行情、收购情况,及时交流有关信息;同时与各农户不断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按照各收购部门的收购需求,及时调整供销比例,最大限度地帮助奶农销售产品,解决短期之内奶品积压的现象。在收购非常紧张的时期,镇兽医站及时与各地收购单位联系,多方协调,帮助销售牛奶9t。积极作好稳控工作。各镇党委、镇政府按照稳定压倒一切的工作目标,积极做好群众工作,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确保在特殊时期奶农经济上不受损失,没有出现其他问题。

3现代奶业质量安全管理对策

全面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是对各级管理部门工作能力的重大考验。要按照“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总要求,采取更扎实、更具体、更有力的措施,把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的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

3.1从奶牛饲养源头抓起,严格奶品生产环节的监管

3.1.1饲养小区要提高科技装备水平,确保牛奶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各饲养小区要围绕生产诸环节,切实抓好质量控制,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在生产环节的标准化、生产达标等多方面,高标准、高要求,做好工作,从基础设施建设上,各收奶站把握基础建设的高度和强度。确保牛奶在生产过程中不受污染,达到国家要求。3.1.2鼓励扩大饲养规模鼓励养殖大户要继续扩大奶牛饲养规模,培植奶牛养殖产业。通过不断壮大规模,提高其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地位,增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不断与市场、企业密切联系,抓住发展的机遇。3.1.3强化奶业生产风险意识,用市场化的观念,培植发展主导产业教育广大奶农增强保险意识,为奶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保险企业要转变服务态度,在理赔上减化手续,加快实效,提高服务意识,为奶业的发展提供优质及时的服务,为促进“奶业富民工程”做出积极的贡献。

3.2提高对奶业的支持扶持

3.2.1加大奶农组织化程度各养殖大户要通力合作,密切联系,增强组织化程度。借助高科技产业,提高产品的层次;加强奶农们的培训力度,提高饲养者文化素质;统一防疫、检疫、配种提高奶产品生产的标准化水平,统一调配牛奶供应,为奶农寻求更宽广的市场空间。3.2.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积极加大投入,促进奶牛规模化发展,新上一批设备,提高挤奶设施、卫生检疫、质量检测等环节的技术水平,作好全过程的服务。同时,要进一步落实上级制订的各项扶持政策的兑现工作,比如贷款贴息、检测机械的补助、规模化饲养奖励等政策。同时鼓励和支持养殖大户自行投资,改善基础设施。3.2.3加大与企业的沟通,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关系购销合同有关单位要不断加强法律意识,完善法律体系建设,与奶产品生产企业构成一种非常规范的合作方式。为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而努力。

3.3强化监管意识,杜绝管理漏洞

牛奶调查报告篇10

近段时间,电视媒体不断打出广告:喝奶要喝“无抗奶”。有关“有抗奶”、“无抗奶”问题在乳品行业和消费者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一些报刊媒体也宣称“无抗奶”将重新划分中国奶业格局。仿佛一夜之间,“无抗奶”就闯进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甚至导致某些消费者产生了恐慌心理。事实上,相当多的人至今也没弄明白什么是“无抗奶”。那么,究竟什么是“无抗奶”?“无抗奶”是否就是绿色健康的奶?“无抗奶”又是怎样的绿色食品呢?

什么是“无抗奶”

国家农业部奶类项目办公室的一位官员解释说:“无抗奶”就是用不含抗菌类药物的原料奶生产出的牛奶。乳牛一旦患病,抗生素类药物是治病的首选,其乳中会在一定时期内残存这些药物,这样的牛奶被称为“有抗奶”,对人体健康不利。

在我国,“无抗奶”还是一个新名词。由不含抗生素的原奶生产出的奶制品,因其中不含抗生素或者含量较少而被称为“无抗奶”,它是一个产品质量标准,而非增加的新品种,是一种更安全更健康的牛奶指标。

国际上,联合国食品发展委员会曾经就牛奶中的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磺胺等抗菌类药物含量作出过规定,严格明确了牛奶中抗生素的检测指标,并为确保“无抗”制定了严格的制度:首先,加强奶牛场管理,奶牛场需具备完善的兽病防治保障体系,实现机械化挤奶;其次,实现奶源控制,做到车车检测,有“抗”拒收;再次,成品需检测。如此层层把关,从根本上保障了饮用奶的安全。

“有抗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浙江大学兽医专家高庆田说,长期饮用“有抗奶”,会使正常人被动接受、积累抗生素,从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当患病时再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就会下降,而医生往往对治疗无效的原因又不易查明,导致延误病情,耽误治疗。

兽医药理学专家、北京农学院的吴国娟教授就“有抗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作了如下分析:

1.过敏反应:牛奶中青霉素、磺胺类药物残留会使对这类药物过敏的食用者发生过敏性反应。

2.对胃肠道菌群的影响:正常人体内寄生着大量菌群,它们与人体共生,如果长期与动物性食品中残留的抗菌类药物接触,就会抑制或杀灭敏感菌、耐药菌或条件性致病菌,使体内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坏,导致人体菌群失调。

3.细菌耐药性增强:由于牛奶中抗菌类药物浓度低于有效抑菌或杀菌浓度,使细菌耐药性不断加强,而且很多细菌会由单一耐药发展到多重耐药,且病原菌的耐药基因可以在人和动物之间互相传递。

有人曾试图以加热方式来消除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但实验证明,由于一般抗生素热稳定性高,牛奶加热杀菌无法将其破坏,实际收效并不明显。如青霉素在62℃下,经30分钟热处理,其含量仅减少3.2%;在71℃下,经30分钟热处理,其含量仅减少10.1%;在121℃下,经30分钟热处理,其含量仅减少59.7%。这样,混有抗生素牛奶的原料乳加工成消毒奶等乳制品后,仍有相当剂量的抗生素残留。

权威报告称牛奶不必“无抗”

欧美国家多年前就以法规的形式禁止抗生素残留超限量的牛奶上市,一旦发现牛奶中含有抗生素,奶场必须停产,甚至要收回全部产品并予以销毁。美国每年因奶牛患乳腺炎造成的损失达20亿美元,而全世界每年的损失更高达100亿美元。

我国在1985年的GB5408-85《消毒牛乳》标准附录A中,有对“生鲜牛乳的一般技术要求”规定,用抗生素或其他对牛乳有影响的药物治疗患病期间的母牛所产的牛乳和停药后3日内的牛乳不得收购。但在1986年的《生鲜牛乳收购标准》中,上述规定被宣布作废。

近几年来,随着广大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卫生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奶制品工业协会、中国奶业协会两大行会“巨头”联合对外了《中国“无抗奶”报告》,宣称“进入市场的牛奶都是安全的”,消费者没必要为“是否有抗”而恐慌。

中国奶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介绍,中国乳业市场早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无抗奶”工作。2001年9月农业部了《无公害食品生鲜牛乳》行业标准,对生鲜牛乳的卫生指标要求中除汞、六六六、滴滴涕外,又增加了砷、铅、铬、硝酸盐等11项限制指标,并明确了“抗生素不能检出”。

在《中国“无抗奶”报告》后,不少业内专家对此也非常关注。国家兽医安全评价中心主任沈建忠告诉记者:“进入市场的鲜牛奶几乎不存在‘有抗’一说。”他说,凡是按照国家有关奶业规定生产并进入市场的牛奶,只要抗生素检测不超过国家规定的最高限量,生鲜牛乳就是卫生安全的,消费者没必要为此担心。中国疾病预防中心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研究员张志强则表示,对于生鲜牛乳的“抗生素检测”手段和标准在世界各国都不一样:“一般来讲,只要在国家规定的标准残留量以下,就可以认为牛奶是安全卫生的。”

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毒预防中心的专家说,目前还没有收到喝奶及吃奶制品所引发中毒或疾病的报告,企业之所以纷纷强调自己生产的牛奶不含抗生素,大致可以说是一种商业炒作和推销手段。

“无抗”之争带来的思索

牛奶的人均消费量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生活质量和人民的健康水平。近年来,我国开始在国民中大力推广喝牛奶。但由于饮食习惯的原因,我国的人年均消费牛奶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我们在大力提高牛奶产量的同时,必须认识到“有抗奶”作为食品污染源,随着喝奶群体的不断扩大,人体污染的治理将比环境污染的治理更难。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加紧制订更加严格的农产品标准,力争与国际健康食品标准接轨,所有不能保障安全的食品都将被拒绝上市,这一是为了保障食品健康,二是要打破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