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境贸易十篇

时间:2023-03-23 21:35:46

边境贸易

边境贸易篇1

论文摘要:中越邦邦交正常化以来,边境贸易日益红火,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亚洲经济区域一体化的不断发展,中越边境贸易的地位不容忽视。针对中越边境贸易的现状,在客观的多元化分析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中越贸易走向繁荣的可能性及可操作性,井对中越边境贸易的前景作了概括性描述。

1基于比较优势论的分析

从比较优势论可知,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从而使双方都能从贸易的交换与分工中获利。

虽然中越两国的劳动力都比较充足,都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两国在边境贸易中所处的地位截然不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积极引进外资与技术,资本已有一定规模,加之对技术的吸收和再创新,在资本与技术方而,相对于越南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相反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工人工作条件、待遇的改善,中国劳动力的价格呈上升趋势,因此,在劳动力的价格上,越南反而具有比较优势。

中越两国进出口产品种类丰富,越南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四类:原料、燃料类;农产品类;水产品类;消费品类。中国向越南出口的商品主要有五类:立式水泥厂、糖厂等成套设备;机械、运输工具、医疗器械、计量器械、纺织机械、农业机械;原料、燃料;粮食、食品、水果类;日用消费品、药品等。

正因为双方的互惠互利贸易,使中越贸易额快速增长,前景可观。

2基于要素禀赋论的分析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应出口的产品,是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应进口的产品是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市场要素生产的产品。

中国不是资本丰裕型国家,而是劳动丰裕型国家,但相对于越南,中国还是应侧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毕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中国的优势并不比越南强多少。而且一国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素的丰裕度应与一国经济结构相适应,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越南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资本不足且技术较落后。但劳动充裕,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通过引进外商在越投资建厂,增加就业,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无更大发展的潜力,中国无效率地使用资源,已经让中国走进了资源进一步匮乏的困境,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只会加剧资源的错误配置进而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因此,若想实现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大力发展高科投产业,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并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越南等国,以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基于中越地理区位的分析

一国地理区位的分布,会影响该国工农业的布局,从而制约区域经济体的形成与发展。由于国际贸易具有经济地理效应,即:当一个国家通过国际分工而参与国际贸易时,该国的产业、人口与城市就会大规模地集聚到离国际市场最近的边界地区,也即所谓的“边界效应”。这种边界效应的具体表现是:假如该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并且有良好的港口条件,那么该国的产业、人口与城市就会大规模地向国际运输成本最低的沿海地区集聚;假如该国是一个内陆国家,那么该国的产业、人口与城市就会在靠近邻国的边界地区大规模集聚。

中越两国陆地边界线长1347公里,有许多对开的口岸和通道,包括两国已经开放的七对部级陆地边境口岸。漫长的边界线、跨境而居的多个民族、人文、亲缘等关系,为中越双方开展边境贸易,抑制屏障效应,发挥中介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中越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越边境充分发挥边界的正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随着中越两国加强对其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无疑会促进中越边境地区形成一个区域经济体,加速经挤的集聚效应。这不但有利于中国西部大开发,也有利于越南经济的快速增长。

4基于政治因素的分析

政治从来都是为经济服务的,没有无政治的经济,也没有无经济的政治。中越两国邦交时好时坏,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但目前,中越两国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中国疆土广阔,边境安全问题自然变得复杂和棘手,积极发展与越南的经济合作关系,对加强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同时,中越都是杜会主义国家,加强两国的政治亲密关系可以说是很自然的甚至是十分必要的。中国需要越南,团结起来一起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越南也需要中国,挖掘中国的市场,促进自己经济的腾飞。总而言之,中越完全可以形成一个经济共生体,实现经济的大规模增长。

5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的前景

互动性是边境贸易长期发展和持续稳定的前提,中越边境贸易需要两国的积极配合、交流与合作。因此,了解和掌握越南的有关情况,并对其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越方的交流与合作,是决定我国边境贸易及其衍生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应当重视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收集边境贸易的相关资料,分析市场行情,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资料的共享,及时、适时地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提高互动效率,促进和推动边境贸易及其衍生产业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要实现中越边境贸易及其衍生产业的健康稳定地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5.1完善边境贸易政策法规

制度是影响一国经济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中越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据,才能给中越两国的贸易合作创造最大的便利,中越贸易才会走向繁荣。

5.2加强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要实现海陆联运便利化。海防是越南北部最大的海港和越南首都河内最大和最主要的出海大道。海防的基础设施完善之后,其吞吐能力的增加必将使其充分发挥越北出海门户的作用,这对于进一步密切与我国各港口的业务联系,扩大贸易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应大力推进泛亚铁路建设,扩大铁路运力。可以预想,随着海陆联运的便利化及泛亚铁路的完善和发展,中越边境贸易在未来将会出现一个更好的局面。

5.3改善边境口岸管理体制

通过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形成更多的专业化市场,放宽出入边境地区的限制,提高边境管理水平,加快中越边贸物流产业的发展,从而将中越口岸建设成装备现代化、服务态度文明、管理水平高、专业化的友好通商口岸。

边境贸易篇2

 

崇左市位于中国广西与越南的边境之间,其有直达越南首都河内的铁路线,是广西陆路上通往东盟国家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得益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2003年建市以来,崇左边境贸易发展迅速,边境小额贸易进口和出口总额一直均占广西九成多,稳居全区首位。至2015年崇左市成为全国的边境贸易大市,边境贸易对崇左市的经济推动作用显著增强,对稳定边疆地区和加强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崇左市发展边境贸易的SWOT分析

 

(一)(S)崇左市发展边境贸易的优势

 

崇左市作为广西通往东盟国家最重要的陆上通道,得益于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崇左市发展边境贸易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外口岸多,边民互市点多。崇左市拥有国家一级口岸3个,二类口岸4个,边民互市贸易点14个,大量的口岸与边民互市点给崇左市边境贸易提供了重要的交易场所。

 

第二,文化差异小,交易容易达成。由于长期以来,崇左市边境贸易活跃,且主要与越南进行边境贸易,在长期的边境贸易过程中,边境文化不断融合,在边民互市点,很多越南商人能够运用流利的中文与中国商人和游客进行交流、生活习惯和风俗的不断趋同,使得文化差异不断缩小,边境贸易容易达成。

 

第三,产品差异性强,给边贸创造了大量交易的机会。由于中越两国之间产业结构的差异,越南的水果以及水果制品、各种木头做的工艺品在边贸互市点深受中国边民和游客的喜欢,而中国的农机和农具以及纺织品深受越南边民的欢迎,产业结构之间的差异,给中越两国边境贸易创造了大量的交易机会。

 

(二)(W)崇左市发展边境贸易的劣势

 

从崇左市本身的角度来看,崇左市发展边境贸易存在着优势,但业存在着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贸易以初级产品为主,附加值较低。虽然中越两国的产业结构差异给两国发展边贸创造的大量的交易机会,但是崇左市的边贸市场所交易的商品附加值较低,大部分边民互市点交易的都是初级农产品和为数不多的农机和农具,而缺少利用边境地区的优势资源进行深加工的产品,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有限。

 

第二,边境线长,边境贸易产品质量管理困难。崇左市边境线长533公里,其代管的大新、宁明、龙州和凭祥都与越南接壤,边贸互市点和口岸多,给边境贸易产品质量的管控带来了诸多困难,其中今年上半年就出现大面积的未经过检验检疫越南酸奶在市场上销售,产品质量管控的困难,导致假货盛行。

 

第三,交通基础设施较差,运输成本高。崇左市的口岸和边民互市点大都位于中越边境线上,由于特殊地形的原因,崇左市通往各口岸和边民互市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差,大都为二级及以下公路,高速公路网络并未形成,交通通行条件较差,物流运输成本较高,从而阻碍了边境贸易产品往内地的进一步运输,进而对边境贸易的发展形成制约。

 

(三)(O)崇左市发展边境贸易的机会

 

从崇左市发展边境贸易的外部环境来看,崇左市发展边境贸易面临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崇左市发展边境贸易带来了新的契机。2013年以来主席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发展战略,给崇左市边境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作为广西通往东盟最重要的陆路通道,崇左市的地理位置优势凸显,在“一带一路”的对外战略中,崇左市将会享受国家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支持,这将会成为崇左市发展边境贸易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

 

第二,崇左市的未来发展定位,将给崇左市的边境贸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崇左市政府在其“十三五规划”中就明确提出要发展“糖、矿、贸、红、绿”五大支柱产业,而其中的对外贸易就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地方政府将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对外贸易的发展,这也给崇左市的边境贸易发展提供了政策层面的发展机遇。

 

第三,全面脱贫攻坚战的展开,将会给崇左市边境贸易释放新的购买力。长期以来,崇左市位于边境地区,贫困人口较多,购买能力有限,边境贸易的开展主要是靠外地游客的推动。随着中央提出要在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贫困县的全部摘帽政策的落地,精准扶贫的不断开展,边境地区贫困人口的不断减少,购买力的释放,将会进一步促进崇左市边境贸易的开展。

 

(四)(T)崇左市发展边境贸易存在的威胁

 

从外部来看,崇左市的边境贸易发展面临着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各种政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但也存在着以下外部的威胁:

 

第一,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不断发展,边境贸易的竞争优势进一步被削弱。长期以来,崇左市边境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享受关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支持,但是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不断发展,零关税税率的产品不断增多,通过一般贸易的途径获取的进口商品和边境贸易获取的商品的差价的不断减少,将会对边境贸易造成冲击。

 

第二,周围城市边境贸易的发展,给崇左市边境贸易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虽然崇左市一直以来是全区、乃至全国的边贸大市,但是随着区内其他城市边贸的不断发展,崇左市边境贸易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弱化。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防城港的东兴市,对崇左市的边境贸易形成了比较大的冲击,得益于完善的交通网络和便利的运输条件,东兴市近些年来的边境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给崇左市边境贸易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崇左市发展边境贸易的对策建议

 

其一,抢抓国家与地方政府经济政策,完善交通网络建设。无论是从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经济战略还是崇左市的“十三五规划”,崇左市在发展边境贸易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崇左市应当抓住政策优势,完善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推动南凭高铁的建设,以高速铁路为支撑,建立完善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络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其二,大力开发边境旅游贸易,以此推动边境货物贸易的发展。崇左市边境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有花山岩画、德天瀑布、友谊关、明仕田园、边关古炮台等著名旅游景点,崇左市应该大力开发这些旅游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管理水平,以发展边境旅游为契机,进一步推动边境货物贸易的发展。

 

其三,利用边境地区资源优势,开展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边境地区资源丰富,特别是特色农产品,吸引了很多慕名前来的游客和商人,但长期以来,农产品的边境贸易只停留在初级阶段,深加工较少,附加值低且缺乏品牌效应,崇左市应当利用这种优势资源,培育一批特色深加工企业,塑造特色产品品牌,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从而增强崇左市边境贸易竞争优势。

边境贸易篇3

1基于比较优势论的分析

从比较优势论可知,一国应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从而使双方都能从贸易的交换与分工中获利。

虽然中越两国的劳动力都比较充足,都可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两国在边境贸易中所处的地位截然不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积极引进外资与技术,资本已有一定规模,加之对技术的吸收和再创新,在资本与技术方而,相对于越南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相反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工人工作条件、待遇的改善,中国劳动力的价格呈上升趋势,因此,在劳动力的价格上,越南反而具有比较优势。

中越两国进出口产品种类丰富,越南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四类:原料、燃料类;农产品类;水产品类;消费品类。中国向越南出口的商品主要有五类:立式水泥厂、糖厂等成套设备;机械、运输工具、医疗器械、计量器械、纺织机械、农业机械;原料、燃料;粮食、食品、水果类;日用消费品、药品等。

正因为双方的互惠互利贸易,使中越贸易额快速增长,前景可观。

2基于要素禀赋论的分析

根据要素禀赋论,一国应出口的产品,是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充裕而便宜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而应进口的产品是需在生产上密集使用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市场要素生产的产品。

中国不是资本丰裕型国家,而是劳动丰裕型国家,但相对于越南,中国还是应侧重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毕竟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中国的优势并不比越南强多少。而且一国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要素的丰裕度应与一国经济结构相适应,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越南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资本不足且技术较落后。但劳动充裕,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通过引进外商在越投资建厂,增加就业,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无更大发展的潜力,中国无效率地使用资源,已经让中国走进了资源进一步匮乏的困境,继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只会加剧资源的错误配置进而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因此,若想实现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大力发展高科投产业,以适应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并把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越南等国,以更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3基于中越地理区位的分析

一国地理区位的分布,会影响该国工农业的布局,从而制约区域经济体的形成与发展。由于国际贸易具有经济地理效应,即:当一个国家通过国际分工而参与国际贸易时,该国的产业、人口与城市就会大规模地集聚到离国际市场最近的边界地区,也即所谓的“边界效应”。这种边界效应的具体表现是:假如该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并且有良好的港口条件,那么该国的产业、人口与城市就会大规模地向国际运输成本最低的沿海地区集聚;假如该国是一个内陆国家,那么该国的产业、人口与城市就会在靠近邻国的边界地区大规模集聚。

中越两国陆地边界线长1347公里,有许多对开的口岸和通道,包括两国已经开放的七对部级陆地边境口岸。漫长的边界线、跨境而居的多个民族、人文、亲缘等关系,为中越双方开展边境贸易,抑制屏障效应,发挥中介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中越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越边境充分发挥边界的正效应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随着中越两国加强对其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无疑会促进中越边境地区形成一个区域经济体,加速经挤的集聚效应。这不但有利于中国西部大开发,也有利于越南经济的快速增长。

4基于政治因素的分析

政治从来都是为经济服务的,没有无政治的经济,也没有无经济的政治。中越两国邦交时好时坏,走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但目前,中越两国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关系。中国疆土广阔,边境安全问题自然变得复杂和棘手,积极发展与越南的经济合作关系,对加强中国西南地区的安全是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同时,中越都是杜会主义国家,加强两国的政治亲密关系可以说是很自然的甚至是十分必要的。中国需要越南,团结起来一起抵制西方的“和平演变”;越南也需要中国,挖掘中国的市场,促进自己经济的腾飞。总而言之,中越完全可以形成一个经济共生体,实现经济的大规模增长。

5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的前景

互动性是边境贸易长期发展和持续稳定的前提,中越边境贸易需要两国的积极配合、交流与合作。因此,了解和掌握越南的有关情况,并对其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越方的交流与合作,是决定我国边境贸易及其衍生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应当重视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收集边境贸易的相关资料,分析市场行情,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资料的共享,及时、适时地进行沟通、交流和合作,提高互动效率,促进和推动边境贸易及其衍生产业的健康稳定地发展。

要实现中越边境贸易及其衍生产业的健康稳定地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

5.1完善边境贸易政策法规

制度是影响一国经济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中越边境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中越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完善的法律依据,才能给中越两国的贸易合作创造最大的便利,中越贸易才会走向繁荣。

5.2加强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要实现海陆联运便利化。海防是越南北部最大的海港和越南首都河内最大和最主要的出海大道。海防的基础设施完善之后,其吞吐能力的增加必将使其充分发挥越北出海门户的作用,这对于进一步密切与我国各港口的业务联系,扩大贸易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应大力推进泛亚铁路建设,扩大铁路运力。可以预想,随着海陆联运的便利化及泛亚铁路的完善和发展,中越边境贸易在未来将会出现一个更好的局面。

5.3改善边境口岸管理体制

通过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形成更多的专业化市场,放宽出入边境地区的限制,提高边境管理水平,加快中越边贸物流产业的发展,从而将中越口岸建设成装备现代化、服务态度文明、管理水平高、专业化的友好通商口岸。

边境贸易篇4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0301

【原刊页号】64~69

【分 类 号】f52

【分 类 名】外贸经济、国际贸易

【复印期号】200303

【 标 题】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中的贸易与环境问题

【 作 者】郎平

边境贸易篇5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边境贸易

中图分类号:F752.7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10)04-0045-04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边境贸易是指相邻两个国家边境地区企业和居民在距离国境线15公里以内范围从事的贸易活动。中国的相关法律将边境贸易的区域限定在距国境线20公里以内。从中俄两国边境贸易的实际情况来看,中俄边境贸易包括边境居民互市贸易、边境小额贸易以及边境地区经济、科技合作。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陆路边界线长达4300多公里。地缘条件的便利与经济结构的互补优势,成为两国边境贸易稳步发展的基础。

一、中俄边贸的历史与现状

1982年,中国与苏联恢复了自1966年中断的边境贸易。当时的贸易规模较小,1983-1987年,中国对苏边贸额仅为6.2亿美元,主要采取易货贸易的形式。1988年,国务院为中苏边境贸易制定了八条优惠政策,两国边境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88年两国边境贸易额为3.3亿美元,1993年达到18.9亿美元。1993-1999年,由于中国进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及俄经济陷入混乱状态,两国边境贸易额出现较大下降,年边境贸易额均在10亿美元以下徘徊。2000年,中俄边境贸易额重新突破10亿美元,达13.7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0%。此后几年,中俄边境贸易额连年以较大幅度增长,至2008年突破100亿美元。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俄边境贸易额有所下降。2002-2006年,中俄边境贸易额占双边经贸额的比重始终略高于20%。边境贸易已成为中俄双边经贸合作的重要方式和组成部分。

中俄历史上传统的边境贸易形式主要是边民互市贸易,其主要交易商品是日常生活用品,进行贸易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边境地区居民的生活需要。边民互市贸易规模小、层次低、交易品种单一,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较小。改革开放后,中俄边境贸易以边境小额贸易为主导,以边民互市贸易为补充,交易商品品种日益丰富。中方对俄边贸出口以服装、家电、鞋类、纺织品、粮食、蔬菜、水果等商品为主,中方从俄方进口以原木、石油、化肥、钢材、纸浆、橡胶、铁矿砂等商品为主。

进入21世纪以来,单一的易货贸易基本退出中俄边境贸易,现汇贸易、加工贸易、补偿贸易、转口贸易在中俄边境贸易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中俄经贸合作机制日益优化、层次逐步升级,从产品贸易发展到服务贸易、金融合作、经济技术合作;工程承包、劳务输出、技术合作成为中俄边境贸易中新的增长点;旅游贸易凭借灵活便利的优势,成为中俄边境贸易的新形式。

20世纪80年代,对俄边贸主要靠群体优势。对俄边贸经营主体规模小、实力弱,但数量众多,处于分散经营状态,缺乏规模大、实力强、资金雄厚的骨干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一大批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对俄边贸骨干企业,已成为对俄边贸发展的主导力量。其中,非公有制企业成为对俄边贸的重要主体。2003年,黑龙江省曾经组织百家私营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私营企业开始成为对俄边贸的新兴力量。2008年,黑龙江省对俄贸易中有经营业绩的企业有1336家,其中私营企业有1136家,私营企业占黑龙江省对俄贸易额的87%。

二、中俄边贸中存在的制约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中俄边境贸易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贸易规模、贸易品种、贸易方式已经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边境贸易在增加国家税收、拉动地方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制度性、结构,制约着中俄边贸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俄方设置贸易障碍

俄罗斯一直对进口商品实施高关税政策,尽管近几年平均进口关税略有下降,但是俄仍对部分进口商品征收25%以上的高额关税。此外,俄还对中国对俄贸易大宗商品(如纺织品)实施歧视性关税政策(对其他国家进口纺织品仅征收6%~7%的关税,对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则征收11%以上的关税)。由于俄关税较高、通关手续繁杂,导致中国对俄边贸出口商品大量通过“灰色清关”进入俄市场,而俄在整顿“灰色清关”过程中大量抄没华商货物,给华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增加了中国企业和商人从事对俄边贸的风险。2008年9月11日,俄强力部门对莫斯科切尔基佐沃市场采取强制行动,抄没华商货物总值近20亿美元。此外,俄对外贸易法规和政策多变,也为中俄边贸增加了不确定性因素。俄方边境口岸建设本来就严重滞后于中俄边境贸易的快速发展,俄方借口整顿“灰色清关”,又进一步削减中国商品通关口岸,并对中国商品实施集中管理。俄与中国接壤各联邦主体对华经贸管理法规、政策不统一,政策实施不规范、不透明。俄远东地方政府及官员对中俄劳务合作采取消极和抵制态度。在民间贸易方面,俄方规定,俄居民须先办理签证才能进入中俄边境互市贸易区,这一规定明显违背了1998年和1999年的中俄政府换文。俄对中俄边境旅游贸易也采取诸多限制措施,对俄居民旅游购物严格限制“数量”与“频次”。俄罗斯曾一度将居民可携带免税商品的数量由50公斤降为35公斤,俄海关还对俄居民旅游携运的商业性包裹实施退运,并将过境次数由原来的每人每周一次降为每人每月一次。以前通过俄居民旅游购物形式通关的大量中国商品,已经无法再通过旅游贸易的形式进入俄市场。

俄方还不断提高其原料物资的出口关税,加大了中国相关企业的进口成本。例如,原木是中国边贸企业从俄罗斯进口的大宗商品之一,2007年7月,俄罗斯将原木出口关税提高到20%(原来为6.5%),2008年4月,再提高到25%,2009年1月,更提高到80%。俄方这一做法对中国木材进口及加工企业造成很大冲击。2008年,满洲里口岸从俄罗斯进口原木722万立方米,总金额为9.5亿美元,同比下降近14%。2009年6月,满洲里口岸原木进口量降至48.9万立方米。同比下降近42%。

(二)边境贸易产业基础薄弱

通过中俄边境贸易进入俄市场的大部分中国商品产自内地而非边境地区,中方对俄边贸出口中转口贸易占相当高的比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对俄边贸出口商品总量中,只有不足25%的商品原产于边境地区。中国对俄边贸出口商品的物流成本在出口商品成本构成中占有较高比重。在中国沿边地区,还没有建立起具有一定规模的出口加工基地。企业的外向型生产能力不足,在对俄边贸中的参与程度较低。与传统制造业相比,

沿边地区服务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尤其薄弱,对俄边贸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后劲不足,对俄边贸从商品贸易向服务贸易与技术合作转型缺乏相关产业基础。很多对俄边贸企业仅仅充当对俄边贸过货和销售的中介。沿边地区在发展对俄贸易中,没有充分发挥地缘、交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产业、技术和文化方面的优势,打造自己的农副业、制造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没有充分利用对俄外向型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机遇,做大做强沿边战略产业经济带。沿边地区没有组建和发展吸引资金和技术流入的核心产业链,对内地商品和俄罗斯市场的依赖度很高,自主发展能力有限。

(三)边贸政策与管理方式上存在问题

边境贸易企业融资困难,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及产业升级。中国现有边贸企业专项支持资金大多面向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对纯贸易企业的资金支持较少。数量众多的中小型边贸企业缺乏融资渠道,只能靠有限的自有资金维持生存,难以扩大企业经营规模。边贸业务税费种类较多,涉及的主要税费有增值税、报关费、关税、海关增值税、口岸建设费、交易费附加、边检监管费、城建税、印花税等。企业在进口报关时以海关定价为准,海关定价往往高于企业合同或协议定价,导致企业缴纳税费数额增加,税费成本上升,进而导致企业经营积极性下降。中国对边境小额贸易中的部分商品进口实施配额和限量登记管理,企业在进口相关商品时往往由于配额问题而蒙受经济损失。在金融管理领域,由于人民币兑卢布汇率机制不健全、居民出入境携带人民币规定限额较低、本币现钞结算的出口退税和出口创汇补贴政策难以落实、非贸易结算没有纳入本币结算范围等,导致中俄边贸以人民币进行本币结算存在障碍。国家虽然在宏观政策上规定开放外汇管理,但是在具体操作和执行环节仍然存在实际障碍,企业在外汇核销上仍然存在一定困难。

三、发展对俄边贸的对策建议

中俄两国边境贸易立足于经济互补优势,通过边境地区企业与居民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互通有无,互利互惠,拉动了两国边境地区的地方经济发展,提高了边境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对两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尽管俄罗斯对发展中俄边境贸易有所保留,并刻意设置某些障碍,致使中俄边贸发展经历了一些曲折和起伏,但是,从总体来看,中俄边贸还是处于快速、平稳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应利用各种有利因素,积极应对挑战,克服障碍,推动中俄边境贸易规模和层次迈上新的台阶。

(一)以政治互信促进经贸合作

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与发展为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奠定了稳定的基础,两国政治上的互信合作对推动经贸领域的互利合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俄经贸合作发展规划(2006-2010年)》以及“国家年”活动的开展,为中俄经贸合作机制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应该充分利用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的各种沟通、协商机制,就中俄边境贸易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与俄方展开对话,妥善解决贸易壁垒、贸易秩序、贸易服务、舆论导向等长期存在的问题。两国边境地区地方政府也应该充分利用中俄之间友好、互信的政治氛围,发挥在边境贸易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建立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政府间合作、交流机制,增进两国政府间与民间的相互了解,推动两国友好、互信关系的长期发展,为民间经济往来与文化交流搭建平台。应该在中国省与俄州、边疆区层级建立地方政府领导人与政府部门定期会晤、协商机制,在边境市、县政府及省、市、县外贸相关部门与俄对应机构之间建立遇事协商机制。加强与俄地方政府、外贸、海关、旅游等管理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

(二)积极扶持边贸企业发展

中国政府应该加大对边贸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扩大对边贸企业的信贷规模,简化信贷手续,为其提供更加优惠的信贷条件。对于一些经营业绩良好、富有发展潜质的中小型边贸企业,政府应该在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设立中小边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解决中小边贸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国家应该对边境贸易中进口商品业务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适度放宽进口商品数量限制,解决边贸企业进口业务面临的配额限制问题。经过实地调查和科学论证,在征求边贸企业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部分不合理边贸业务税费种类应该予以削减,对税费计征标准明显偏高的应该予以调整。在金融管理领域,中国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应该积极与俄方开展协商与合作,完善人民币与卢布的汇率管理机制,完善人民币与卢布的汇率计算方法,增加金融服务机构人民币与卢布兑换网点。边境贸易中的外币现钞管理应该逐步实现规范化与制度化,对人民币出入境管理办法中明显过时、已不能适应边境贸易快速发展需要的条款应予以修改,放宽居民携带人民币出入境的限额,鼓励居民在境外使用人民币进行消费。将边境旅游、贸易服务等项非贸易结算费用纳入本币结算范围,满足非贸易类正常结算需求,为边贸业务扩大本币结算创造条件。鼓励在边境地区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允许周边国家和地区使用人民币对中国从事证券交易和实业投资,使境外人民币能够合理、畅通地回流中国。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应该在具体操作和执行环节上加强管理、改善服务,切实解决边贸企业外汇核销困难的问题。对于企业出口业务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应该与出口创汇同等看待,享受相同的出口退税、出口创汇补贴待遇。并在具体的管理层面和操作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程序和规则,避免国家相应政策难以落实。

地方政府应该制定边境贸易发展规划,整合地区资金、资源、技术、人才、政策优势,引导边境贸易的产业化发展和科技升级。由政府牵头,发挥整合优势,组建对俄边贸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组建对俄边贸出口产业链,推进对俄出口加工基地、科技合作基地、境外能源原材料基地、农产品基地建设。应设立对俄边贸专项扶持资金,对边贸重点企业、项目、产品给予资金扶持与奖励,并通过多种信贷、融资渠道解决对俄边贸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应设立对俄边贸出口本地产品的奖励基金,扶持与促进本地产品对俄出口。

(三)重视产品质量、规范贸易行为

边境贸易篇6

关键词:边境贸易 人民币国际化 结算 外汇核销

一、人民币国际化在边境贸易中的地位

(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以人民币做为结算货币的数量正在逐步提升,同时在结算中地位不断加强。边境贸易已经逐渐从最简单的以货易货方式发展为以美元为主多种外币为辅的贸易结算。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不断加强与周边国家在人民币结算方面的合作,通过签订双边人民币结算协定,明确双方开户银行可以相互开立账户,规定人民币结算的具体程序和条件、跨境现钞调运等问题。这些制度人民币结算量在边境贸易的地位,过去大量存在的通过非正规渠道办理的支付结算业务也被渐渐引导到银行体系中,促进和便利了边境贸易的快速健康发展。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边境贸易的蓬勃发展,人民币在边贸的结算中日益成为主要货币。

(二)“地摊银行”对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市场的作用和影响

边境贸易兴起之初,我国主要的结算方式是以货易货(如:在中俄边贸中的“衣服换农药”),伴随着边境贸易的扩大,货币的结算成为边贸结算的主体,除了传统的易货交易、现金交易、存款账户结算及国际结算以外,边贸结算中还出现了另外一种“地摊银行”结算方式。特别是在中越贸易中,由于人民币和越南盾是不可自由兑换,且芒街市的银行不开办人民币结算业务。人民币币值稳定,因此,在边境贸易结算中被大量使用,这使得从事货币兑换的“地摊银行”应运而生。但是 “地摊银行”帮助进出口收发货人逃避海关监管,影响汇兑政策和外汇管理的正常实施,从一诞生就带有非法性质,为整顿金融秩序,政府也进行了长期的打压,“地摊银行”的总体数量急剧减少。但是“,地摊银行”这种形式并没有在打压中消亡,相反,他们以“民间银行”的形式继续出现。有的分散式的个体银行摊点已经向着规模式经营实体发展,甚至已经形成了少数实力雄厚的金融实体。它们的经营理念和组织形式套用银行管理模式;经营范围从主要以货币兑换为主发展到异地汇兑、货款结算和贸易融资等具有银行性质的多项业务;不仅如此,他们还根据央行公布的人民币和周边国家货币对美元现钞的比价,算出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的交叉汇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浮动。“地摊银行”经营灵活,实力雄厚,诚然已经成为了人民币与周边国家货币市场汇率的制定者。

二、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人民币在南北边贸结算中地位不同

近年来人民币在南北边贸结算中地位不同边境贸易中人民币支付比重大幅上升,但是对不同的地区的边境贸易而言,人民币的地位并不相同。在南方边贸结算中,人民币的结算比较普遍。但是,一方面由于人民币只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海关不将其作为报关币种,采用人民币签订的合同还不能在海关电子系统上申报,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人民币计价结算;作为不可自由兑换货币,商业银行出于汇率风险考虑,通常也不会授权口岸支行在人民币账户上保留余额,在每日营业结束时,必须将人民币账户内的余额兑换成美元,这种繁杂转换的手续,不利于本币结算业务的开展;另外,我国周边国家的货币与人民币一样,也属于国际上不能够流通的“软”货币,在许多边贸结算中美元这样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硬货币仍然是受欢迎的。特别是在北方边贸结算中,人民币的使用还是很有限的。

(二)人民币以现金形式的结算的比重较大

边境贸易中,出现大量的边境小额贸易。由于是小额贸易,现金结算是由于边境交易的需要,在边境贸易结算手段不足的条件下,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结算手段不足带来的矛盾。但是,随着边境贸易量的扩大,人民币现金在边境贸易中的使用不再只是最初的简单动机,伴随着纯粹的方便贸易结算的目的,还存在着大量的投机、价值储备等目的。这些非交易动机的大量人民币跨境流动助长了非法外汇交易,如,为洗黑钱创造了机会,加剧了内地资本外逃,扩大了国际收支统计误差。

(三)人民币结算出口退税仍处于试行阶段

近年来,人民币处于不断升值阶段表现坚挺,在周边国家信誉度高。特别是中越贸易货物出口商在与我国的边境贸易中乐于使用人民币,经过长期的贸易积累,他们手里拥有了数额不小的人民币,有能力用人民币从事货物进口。但是,按照我国对外贸易和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进出口货物一般以外汇,主要是美元计价和结算,目的是为了鼓励创汇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但是如果按照人民进行交易,按现有的贸易政策,进出口货物贸易商用人民币收汇,将无法退税。税务机关是按货物海关监管编码(HS)计算退还出口货物国内环节缴纳的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单位只有一般货物报关出口以后凭据出口收汇核销单,才能向海关办理结关手续、向银行办理出口收汇、向外汇管理机关办理出口收汇核销、向税务机关办理出口退税申报。如果出口货物不能换回外汇,就无法取得出口收汇核销单,所以也就无法办理退税。但是又由于海关规定出口货物需要以外汇结算才能退税,导致以人民币结算的边境小额贸易出口货物不能享受国家出口退税政策, 从而大大降低了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使中国出口商品在边境贸易的占有份额逐步降低。目前,人民币已逐步成为与我国开展边贸的大多数国家可采用的结算工具,如果长期对边贸人民币结算退税进行限制,客观上阻碍了边贸的发展。在现阶段一些边境地区,外汇管理局边贸进口付汇备案及核销报审业务数据与当地海关、商务局边贸进口数据相去甚远。这一方面说明大量的边贸结算游离于进出口收付汇核销监管之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现行出口收汇核销制度对边境贸易的发展已经构成阻碍,从而构建人民币退税的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边境贸易篇7

一、新疆边境贸易面临的问题

新疆自治区外经贸厅曾组织海关、工商、税务以及外汇管理部门等边境贸易管理的职能部门,对南北疆重点口岸和地区的边境贸易进行调研,发现新疆地区的边境贸易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一)边贸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对地区经济产生不良影响。相当部分的边境经营企业规模小,资金有限,企业在新疆各口岸从事进出口经营活动获利,税收减半和银行信贷支持等的政策优惠是主要来源。如果没有这两项优惠政策的支持,多数企业在口岸经营是不赚钱的。2003年,国家税务总局取消了对进口商品的税收减半政策,实行17%的开征率,企业因此政策而蒙受惨重损失。

国家目前实行的边境贸易进出口管理政策,在边贸资质管理、商品配额等方面的标准较高,如实行对成品油、原油、羊毛、化肥、小麦、棉花等商品进口的资质和配额管理,一方面限制了上述产品的进口;另一方面也不适应边贸发展的形势需要。现行边贸优惠政策的一个遗憾在于,不能积极引导从周边国家进口资源类商品。

(二)国家贸易和外汇政策对边境贸易发展形成障碍。对国内企业外贸结算货币的选择性规定,只有用外币结算的出易才能退税的政策,使边境地区大量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出口货物无法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国家的金融政策对边贸企业的“支持不足”,对企业境外加工贸易有鼓励,而对企业的纯贸易行为的资金支持则缺位。

新疆当地的边贸公司在调研中反映,企业比较关注旅购贸易出口中的外汇核销问题。作为新疆边贸殊的贸易方式,旅游购物贸易链上的物流和货代公司只是产品出口报关退税等业务,不是生产商和贸易商,不能直接赚取外汇,却仍然承担着核销外汇的成本。企业为节约成本,只能到新疆黑市上进行外汇资金往来,非正规的外汇结算数额庞大。

(三)基础设施瓶颈的缺陷制约边境贸易优势发挥。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新疆基础设施建设远不能满足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方面,铁路运输“瓶颈”制约依然十分严重,甚至有所加剧。

现在比较严峻的情况是,由于中哈铁路轨距不一致,与中亚经济合作货物进口所需的车皮必须在阿拉山口车站换装,而国内进疆车皮调度严重不足,造成阿拉山口车站无车皮换装而发生堵塞,时常致使大量货物严重滞留。在新疆,货物出口所需车皮也严重不足,所以,往阿拉山口方向出口货物全线停装已成为家常便饭,尤其是春运、暑运或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铁路保障突击抢运某些重要物资时,停装的时间远大于开装时间。

(四)新疆边贸企业实力较弱、边贸产品结构不合理。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新疆特色产业基础尽管已初具规模,但还未完全体现出规模效益。在新疆的边贸企业中,很多只从事纯粹的业务,与生产企业相互脱离,仅是收购货物然后出口而已。边贸市场上,严重缺乏从事“产、供、销”一条龙作业的真正的边贸企业。受业务形式的限制,边贸企业不得已注重短期效益,不可能也没有能力投入太多。同时,市场发育不完全,为边贸服务的产业基地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缺乏。另一方面,边贸进出口中,出口产品结构仍不合理,本地产品出口比重低,出口市场较为单一。

二、新疆边贸政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体系不完善,问题长期难以得到解决

1、结算体系不够完善,边贸发展现瓶颈。我国现行的边境贸易结算体系要求买卖双方出具的信用证要经过第三国银行担保,但俄、蒙的边境贸易的结算服务体系不够完善,信用证结算方式不为这些国家的进出口企业所采用。这一政策与贸易实际相脱节,迫使一些中方公司采取随身携带外币和直接汇款方式进行结算,增加了避开银行参与而导致的贸易风险。

2、边贸政策对长远发展中面临问题的重视不够。如,边贸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存在隐患,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以获利仍是不少边贸企业的经营内容,相关政策未纳入边贸政策体系将在长远发展中影响新疆边境贸易。

3、俄、白、哈三国关税同盟建立,新疆边境贸易发展面临挑战。俄、白、哈关税同盟运转以来对新疆边贸的影响已初步显现。一是俄、白、哈三国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涉及大宗出口商品的关税税率普遍上调,我国对哈出口包车包税费用上涨20%以上,明显增加了新疆企业出口成本和难度;二是关税同盟鼓励同盟国内部的贸易往来,客观上抑制了非同盟国货物的进口,使我国对其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出口商品市场份额受到冲击。

(二)政策定位不明确,配套措施存在欠缺。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新疆边境贸易必然面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表现在:一是边贸的政策优势逐渐失去,即被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策所抵消;二是边境贸易企业的相当一部分业务将被国际贸易所取代。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定位边贸政策,是以“促进发展”为主线,坚持以税收为杠杆的直接促进,还是定位在区域经济发展,抓紧完善边贸政策体系的规范化。我国边贸政策定位尚不明确,相应的配套措施因此存在欠缺。

(三)政策变动过于频繁,连续性、稳定性不足。我国边贸政策中优惠部分有“短期化倾向”,它变动频繁,缺少连续性和稳定性,制约了边境贸易的发展。例如,边境贸易进口税收减半政策是边境贸易各项优惠政策主要内容之一。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家不断调整边境贸易进口税收政策的范围,边贸政策变动频繁,一项政策内容的有效期往往只有两三年。

(四)政策执行不到位,效果难以完全体现

1、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政府虽然出台了多项政策规范边境贸易,口岸执法部门也采取措施整顿边贸秩序,但从事地边贸易的企业或个人之间,不顾全局利益和政策约束,竞相提价争购对方货源,压级压价对外竞销争抢买方市场,争客户做赔本生意的现象至今多有发生。

2、政府管理服务滞后,办事职能低效。加之边境贸易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特别是经营管理跟不上形势发展,或信息不灵,上当受骗,或误入陷阱,坐失良机,招致意外损失和赔本买卖的情形,至今未能加以有效遏制。

3、边贸政策相关执行部门之间不能有效协调。由于相关边贸管理部门的注册年审权限迟迟不能下放,企业即使能在当地办理海关手续,仍需要前往乌鲁木齐办理其他手续。政策试点工作的效果因此不能体现。

三、新疆边境贸易政策优化建议

(一)完善政策体系,兼顾现实长远利益。对部分毗邻国家以人民币结算的边境贸易出口货物,限定企业、限定口岸进行出口退税试点,增设外汇结汇业务试点公司,以尽快解决边贸政策体系在结算方面不完善的问题。对于进出口商品配额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对进口原产于毗邻国家或出口自原产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商品,属于国家非招标的,允许免领配额许可证或关税配额。

知识产权边境保护是未来边境贸易发展面临的必然要求,完善政策体系应从现在着手。制定政策时,应考虑制定完善涉外经济纠纷的法规政策,从国家层面与周边国家商谈,建立双边或多边的纠纷仲裁机制,保证在假冒伪劣商品、债权债务纠纷、授权金融机构处理结算等纠纷事宜中进行有效管理,以解决现在难以解决的边贸双方经济往来中的经济纠纷问题。

在应对俄白哈建立关税同盟方面。当前,俄白哈关税同盟正处于磨合期,相关政府部门要及早准备,争取主动,认真研究对策,尽可能避免关税同盟对新疆边贸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①主动利用中央和地方各级层面的多双边经贸磋商机制,努力减缓关税同盟的消极影响;②地方政府应主动适应贸易规则新变化,引导企业积极转变出口经营方式;③强化横向互利合作,着力打造中俄贸易新通道。

(二)明确政策定位,增加管理资源投入。新疆边境贸易尽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占有主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无论从长期发展还是眼前利益,都应尽快明确边贸政策定位,明确边贸政策作为我国外经贸政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应按照外经贸政策体系进行管理。在WTO的框架内,新疆边贸政策应进一步深化对边境贸易有关理论和政策的认识,并参照国际惯例,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围绕新疆建设“两个基地、一个中心”,即对外贸易加工基地、出口产品集散基地、南亚国际商贸中心等展开。

新疆自治区政府应清醒地认识到:加入WTO后,虽然国内一些优惠边境贸易政策或取消,或变化,但与毗邻国家之间的商品互补性仍然存在,仍然有边境贸易企业建立的经营渠道、客户关系,边境贸易的地缘优势及便利的交通渠道无法替代。以此为认识基础,在明确边贸政策定位时,应力求稳步推进。

从中央向地方政府放权的角度看,新疆在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进出口等方面占全国的比重小,中央政府应允许新疆自治区政府拥有一定的政策制定权,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遵纪守法的原则下,坚持“稳定”与“发展”并进。

(三)选准政策目标,加强边贸政策衔接。建议国家以边境口岸经济区为政策目标,制定有效期限较长的边境贸易优惠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口岸经济是指以口岸为中心,联合与其有直接或间接经济联系的地区所组成的跨地域的复合型经济。口岸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边境地区的国际国内经济合作主要通过边境口岸来实现。

建立特殊经济发展区域。依托新疆的边境口岸优势,加强新疆与周边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进程。适当放宽新疆等边境地区设立各类“特殊区域”的审批条件,支持有条件的边境地区设立跨境经济合作区,增设互市贸易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保税区等,推动形成以开放促开发、促发展、促稳定的新格局。

(四)梳理管理权限,中央地方各司其责。我国边境贸易的特点是边贸企业规模小、容量小、合同数额量小、市场窄、地域分散、国别分散。因此,在边贸政策中,中央应着眼于法制层面,着眼于协调边境某一特定国家或区域的政治经济联系的稳定性。不宜以中央政府或部门的名义作出税收或相关的优惠政策,减半或调整税收应由地方政府以促进区域发展的方式予以明确。中央宜对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保护政策进行谈判或协调,在保护知识产权等国际通行规则上进行政策性强制管理,以保护我国贸易长远健康发展。

根据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结合新疆地方的发展实际,实行边境贸易的分类指导,由中央与地方政府共同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地方政府在政策制定与执行方面的积极性。在边贸政策定位与制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时,有效结合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西部大开发政策。应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鼓励民族自治州、县依据自治权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应对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差别对待,实施区域差别政策。

主要参考文献:

[1]吴锡汉,金荣秤.政策学的主要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罗伯特.古丁,汉斯-迪特尔.克林格曼.政治科学新手册[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3]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丹尼尔·W·布罗姆利.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6]白钢,史卫民.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09年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7]白钢,史卫民.中国公共政策分析2010年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l.

边境贸易篇8

【关键词】近代;广西;越南;鸦片贸易

【作者】杨帆,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讲师。桂林,541001

【中图分类号】F7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15)01-0132-004

A TENTATIVE COMMENT ON THE OPIUM TRADE IN THE

SINO-VIETNAMESE BORDER AREA IN MODERN TIME

Yang Fan

Abstract: The trade in the Sino-Vietnamese border area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the Longzhou port of Guangxi was opened in 1889. Opium trade as a dysmorphosis and genetic freak was widespread and uncurbed in border trade. The French invasive policies, indulgence of the Guangxi rulers and the traditional customs of opium cultivation and exchange all contributed to this. It laid deep negative impa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border trade in the frontier region of Guangxi.

Key Words: modern time; Guangxi; Vietnam; opium trade

广西与越南接壤,自古与其交往密切,近代中法战争之后,广西大门洞开,越南彻底沦为法国殖民地,桂越边境鸦片贸易伴随着双方边境贸易的发展而泛滥。这将对广西边区经济开发和桂越边境贸易发展有什么影响,本文就此进行初步探讨,希望能对当今广西边境地区打击走私贸易和桂越经贸的健康发展提供历史借鉴,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保驾护航。

一、桂越边境鸦片贸易泛滥

1889年,桂边开放通商,近代桂越边境贸易的交往范围和规模前所未有地扩大。在近代特殊复杂的历史时期,桂越边境鸦片贸易伴随着双方边境贸易的发展而泛滥。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广西边区鸦片贩运集团组织规模大且拥有武装。广西边区的鸦片,主要来自云南和贵州,也有广西边区右江流域出产的本土鸦片。云南、贵州的鸦片贩运集团即烟帮在广西边区走的贩运路线是: 首先取道广西靖西、大新、龙州,然后是凭样(镇南关)、隘口、风流街和新街, 接着武装贩运出龙门关, 最后到达越南的同登、太原、谅山、河内等市镇。同时, 鸦片贩运集团还从广西龙州的水口、科甲、布局等关隘,贩进大量的越南鸦片烟膏。由于广西南部边陲进出越南的交通比较便利,成为云、贵鸦片过境入越的重要通道之一。这些烟帮,一般用马驮运鸦片,每一帮上百匹,有的雇请挑夫帮挑,一路上挑夫有千人之多。护送的武装人员达数百人。一个烟帮夹带的鸦片每次都有千两以上,多的达七八千两,甚至上万两。从收成的二三月至七八月,约有半年的时间,烟帮不停不断,每月都有一二十帮。在贩运路上,烟帮碰到较强的官兵则绕道而行,遇上一般的土匪或军队就强行通过。他们一旦买通广西边区禁烟局的人,就可以在广西边区公开或半公开卖鸦片或销往越南境内。除龙州、凭祥外,广西边关地区许多口岸圩镇如爱店、岳圩、平孟、百南、百怀等地也有鸦片贸易,呈现出一片人喧马叫的热闹景象,尤以靖西、镇边境内为甚。这两个县境内高山丛林密布,本为鸦片产地。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一些不法边民、广西烟帮在边境地区也大肆种植罂粟、贩卖鸦片。靠近广西的北越地区鸦片贩运集团也很猖獗。如旅居越南高平的陈甫南、张某与刘氏兄弟组织了一个鸦片贸易集团,有30多人并拥有枪支,以承包越南重庆府赌馆为掩护,从事贩运鸦片,转卖给越南高平的“特殊人物”,牟取暴利。[1]1069

(二)广西边区的商号、商人涉鸦片贸易者众多。由于从事鸦片贸易利润丰厚,很多广西边区的商号、商人都卷入其中,甚至到了“若烟商歇业,百色、龙州市面萧条”[2]5422的地步。如广西边区边贸重镇龙州城的大商人梁德祥。他的洋行就是推销鸦片烟和洋货,洋行也越开越大,其他的大商号还有“同和荣”“同吉”“翰记”“梁万来洋行”“孙万安”等。”[3]广西边陲城镇――百色是近代广西右江地区最大的鸦片贸易集散地,当时其商业活动与鸦片贸易关系更为紧密,街面上流行着“无烟不成商, 无商不是烟”这样的民谣,正是广西右江地区的真实写照。在百色街表面上,山货店、杂货店、花纱匹头庄等看起来非常正常不过了, 但实际上几乎家家都与鸦片贸易发生关系。广西右江地区的大商号如永昌恒商号、永昌隆商号等,大的商人如黎弼臣、关宝臣、苏寿俊、巫绍先等都做鸦片贸易,销往越南和我国的粤、港、澳等地。黎弼臣还是当时百色的首任商会会长。其他小商号、商人更是不计其数。

(三)鸦片贸易数量巨大。由于广西处于西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除口岸关埠外,其他边境接壤之区,货物往来进(出)口自由以及广西当局和法越殖民政府明禁暗放、走私等因素,所以鲜有鸦片贸易数量详细统计的史料和档案。不过,我们以双方政府征收的相关税款从侧面可窥见一斑。鸦片的大量生产,形成了大量的贸易商品,产生了巨额的政府税收,成为财政的重要来源。20世纪头十年,法越殖民政府从鸦片专卖中就获取了7700万法郎的利润,年均770万法郎。[4]334到了1919年至1924年间,鸦片专卖一项竟占了法越殖民政府间接税总收人的30%以上。1933年,在广西边区鸦片贸易最炽的右江地区,田赋收入433,965元(国币,下同),烟土税达到1,057,709元。禁烟税收相当于田赋收入的244倍;1934年,田赋收入378,036元,禁烟税收达713,893元。烟土税收相当于田赋收入的188倍。[5]244其实,鸦片贸易的进出口方式,报关的仅为一小部分,走私漏税居多。主要是国际国内禁烟呼声高涨,法越殖民政府在边境征收重税,商人无利可图,遂纷纷走私入越。可以想象,这部分的鸦片贸易数量应该也是相当大的。

二、桂越边境鸦片贸易泛滥原因

近代桂越边境鸦片贸易为何会呈现出如此泛滥之势呢?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以法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桂越边境大规模鸦片贸易的始作俑者。

1886年,《中法会议越南边界通商章程》第十四款原本表述是“均不准”在中越边境地区贩运买卖洋药土药(鸦片)。法国政府将此项章程交送给法国议会审议,将第十四款中“均不准”篡改为“均准”。紧接着,在另一条约即《中法续议商务专条》第五条又进一步明确在龙州(属广西)、蒙自、蛮耗三地买卖中国土药(鸦片)合法化,中外商人只需缴纳进出口税款即可自由进行交易。这为桂越边境地区大规模鸦片贸易打开方便之门。从此,鸦片贸易在桂越边境地区成了合法贸易的一部分。

法越殖民政府为牟取暴利,长期垄断经营鸦片、食盐、酒、烟草等商品,并课以消费税、流通税和开采税等各种税务名目。法越殖民政府间接税征收重心放在鸦片和盐、酒专卖税上,“鉴于联邦财政管理之需要,鸦片、食盐、酒类为专卖。”[6]487因此,法越殖民政府专门设立鸦片专卖局从事从云南和广西收购大批鸦片运往越南加工,然后用小铜盒包装好,再出口到广西边区及云南销售,每一小盒卖到七元法光(注:法越货币),既搜刮了广西边区老百姓的大批钱,同时又毒害了广西边民们的身体。除了法国外,英、德、日、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根据最惠国待遇和利益均沾原则,竞相效尤,也把加工好的鸦片等经过龙州、田阳的那坡镇肩挑夫运输入,高价推销。为推行鸦片专卖制,法越殖民政府鸦片专卖局还“增加鸦片零售点……尤其是中国劳力中得到消费。”[7]靠近广西边境一侧的越南各地遍布悬挂着“R・A”和“R・O”字样的鸦片烟馆,吸引着中越边民和边贸商人前来抽食。

第二,近代广西当局对鸦片贸易明禁暗放,边境地区鸦片贸易愈演愈烈。

清末至民国时期,为解决财政收入,近代历任广西当局对广西境内的鸦片贸易是睁只眼闭只眼,尤其是广西边境地区天高皇帝远,鸦片贸易更是明禁暗放。清末,广西巡抚张鸣岐曾开宗明义地说过,鸦片烟税为广西的大宗税收, 如果禁止与鸦片生产、贸易一切相关的经济活动, 那么广西的财政甚为困难,所以,清末广西当局当时为了增加财政收入, 公开支持鸦片贸易。

进入民国时期以后,出身于广西边境地区绿林的旧桂系军阀陆荣廷主政广西时,表面上广西开始禁烟,实际上征收鸦片税。在这种情况下, 陆荣廷派部下韩彩凤驻防桂、滇、越三角边区要道,成立“禁烟督察局”, 负责缉私鸦片。 但实际上是“寓禁于税”, 对鸦片贸易是明禁暗放,将其看做是地方的滚滚税收。1926年, 新桂系统一了广西,较旧桂系有过之而无不及。新桂系当局发明了所谓禁烟罚金,表面上仍以禁烟名目遮人耳目, 实则籍以筹饷。甚至把禁烟罚款公开列入政府预算,也是由新桂系首创的。之后,南京及其他省份乃尤而效之。[8]1932年, 当年广西全省鸦片烟税收人为五千多万元, 百色就占了三千多万元,百色缴纳出入口税款额列全省第一位。

第三,近代广西少数民族边民有鸦片生产、贸易的传统习惯。广西边区都是僻处边远荒凉的山林地区,经济社会落后,地瘠民贫,物质生活条件差,为换取生活必需品,近代广西少数民族边民有鸦片生产、贸易的传统习惯。镇边县(今那坡县)平孟汛辖西部至百南、百怀一带的国境线两侧的山深林密之处是广西边区生产鸦片较多的地区。如镇边县国境线的边沿有座连绵高耸的大山名为“苗旺山”,山上有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头领称为“苗王”,更是以种植罂粟为业,并以鸦片折价换取必需的物品。苗王为了便于与统治越南的法国殖民者打交道和贸易,历来都聘请懂法语的人员上山做老师,教授他们的“王族”学习法文和法语。与此同时,每当罂粟收割季节,拥有武装的大大小小的烟帮,都来与广西边区的一些少数民族边民进行鸦片交易和跨境贩运。

三、近代桂越边境鸦片贸易对广西边区的影响

由于以上原因,使得近代桂越边境鸦片贸易对广西边区的经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广西边境地区口岸城镇呈现出了畸形繁荣。广西边境地区地处偏僻荒凉,远离国家政治经济中心,经济文化落后,人口少,商业萧条,口岸圩镇原来规模都很小。自从鸦片贸易泛滥后,外来烟商和大商人云集,盖楼修店,坐商开设铺面经营鸦片或做其他营生,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如前文提到的右江流域的边睡重镇的百色就是如此。百色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是云、贵两省鸦片出口越南、粤、港的主要通道和集散地,因而百业兴旺,客商云集,客栈业、马栈业、饮食业生意兴隆,赌馆、娼馆和当铺林立。时称“小金山” 。1934年,法越殖民者将越南高平公路延伸到那坡县的朔江口岸,随着改善了交通,外商曾誉为“小香港”,滇桂两省鸦片烟帮以朔江为中心,因而坐商行商、小贩应势而生,屠宰业、客栈业、山货业生意红火,商民灯火通明,日夜开市。[9]广西边关地区其它圩镇如爱店、岳圩、平孟、百南、百怀等地也是就这样发展和兴旺起来的。广西口岸城镇的这种繁华是建立在鸦片贸易的泛滥而发展起来的,是表面的畸形繁荣,不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

(二)对广西边区社会经济和边境贸易的发展产生了极大负面影响。广西边区的农业生产落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谈不上工商业,近代广西边民几乎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广西边区纯粹是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经济。由于鸦片贸易的泛滥,广西边区鸦片的大量生产,影响到正常的农业生产。由于夏季作物晚熟,影响到秋季插种罂粟种植时节,镇边、靖西境内农民被迫拔掉或提前收到未成熟的玉米种植鸦片,造成农业损失。这说明,鸦片贸易不但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反而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发展。广西边区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制约而发展缓慢,这是经济发展的一种病态。同时,吸食烟片,也成为广西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负担。广西边区的社会资本、人力、物力大量投入到畸形的鸦片贸易中去,农业投资肯定会急剧减少,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潜力得不到有效开发,农副产品出口量在出口贸易中大为减少,而取代以鸦片贸易占据主要地位,这也破坏和阻碍了桂越边境贸易的正常发展。有名的靖西山植,天保茴油,还有龙州、宁明、凭祥、雷平等县大量的珍奇山货、土特名产都发展不起来。鸦片的大量生产,形成了大量的鸦片贸易商品,足以压倒了对外贸易的各种大特产品,有限的出口商品市场被鸦片烟占据。1910年,由广西龙州海关出口的货物贸易额,计关平银605,823两,其中鸦片价值594,592两,相比之下,其他商品微不足道。因此,连法越殖民当局也不得不承认,“龙州的(其他商品)贸易不像是会增加的。”[10]

(三)造成广西边区社会治安和社会风气败坏。近代桂越边境鸦片贸易的泛滥带来了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的滋生,社会治安不安定、殴斗凶杀、谋财害命、行贿等等不断发生。如活跃在广西边境地区的贩卖鸦片团伙,都拥有自己的武装,为争抢货源和地盘,互相掠夺,引发枪杀,严重影响广西边区治安。1937年,广西边区的平孟汛辖的汤那屯曾发生过烟帮掠夺鸦片,互相残杀,遗留下17具死尸的案件。该屯村民见案情重大,曾经报请平孟汛派员验尸,其中一个烟帮竟然参与国际间贩毒的活动。

在社会风气败坏方面,广西边区有些政府官员腐化堕落,不理公事,偷越国境,参与专营贩卖鸦片,中饱私囊。有一个三百来户,一千多壮、汉人口的广西宁明县的爱店镇,位于与越南接壤的公母山东北麓,政府禁烟局虽设在镇上,但禁烟局里竟摆着烟床、烟土、烟枪、烟灯等,设备一应俱全,吸引附近居民和过往客商前来抽食鸦片烟,从中牟利。在百色城中, 就连边区司令部也成为贩烟的一个公共场所。边境地区这种毫无顾忌、明目张胆在政府机构里抽鸦片,这在内地颇为少见。由此,贩卖鸦片的歪风邪气吹遍城市和乡村的各个角落,广西边区很多人不愿意脚踏实地从事正常的经济活动了。在广西边区的靖西县,鸦片贸易猖獗,鸦片贸易集团获利丰厚,使得靖西县的龙临、安德、化桐、南坡、城厢及新兴等乡镇,成为鸦片贸易集散地。 这刺激了当地商贩及百姓纷纷群起而效仿,大家合伙集资从事贩卖鸦片活动, 甚至邻县如镇边、敬德、天保等县客商也趋之若鹜,被吸引到了靖西从事鸦片贸易,靖西县成了名副其实的鸦片辐辏之地。同时,鸦片贸易的泛滥也促使了广西边区各类鸦片吸食者增加。论年龄,有老年、中年、青年; 论民族,有壮、汉、苗、瑶等;论身份, 有官绅士兵、公务人员、平民百姓和学校教师等等。对当地社会风气败坏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萧德浩,等中越边界历史资料选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2]〔清〕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Z]北京:中华书局,1958

[3]杨帆中法战争后华商在桂越边境贸易交往中的地位 [J]兰台世界,2013(9)

[4]梁志明殖民主义史――东南亚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5]杨业兴,等右江流域壮族经济史稿[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

[6]JGalembert Les administrations et les services publics indochinois[M]Hanoi:Le-Van-Tan, 1931

[7]Rapport Mérat Dossier 2480NF lndochine Carton 282 ANSOM, Archives d' Outrc-mer de la France[Z]1930

[8]黄绍f新桂系与鸦片烟[G]//广西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西文史资料选辑,1963

边境贸易篇9

关键词:边境贸易;结算;俄罗斯

中图分类号:F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191-02

1 中俄边境贸易及其结算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国内经济形势好转和中俄政治关系的进一步升温,以及在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俄边境贸易开始迅速增长,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俄罗斯已成为我国的第贸易伙伴,中国也成为俄罗斯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但是,作为战略协作伙伴的中俄两国,在发展边境贸易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中俄双边贸易中存在某些偏见和误解;俄新闻媒体中有相当部分对华不怎么友好;两国边境管理中也存在一些不规范:一是出入境手续复杂。二是边境口岸通关效率低下。三是执法人员腐败贪婪。另一方面灰色清关现象盛行。清关公司的盛行,一方面使俄政府税收大量流失,严重损害了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另一方面,也在进口商之间造成了不平等竞争,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同时,中国商人在俄罗斯这个风险高、不规范的市场里,灰色清关使他们承担了巨大的风险,由于不能从清关公司那里拿到清关单等正式文件,遇到强力部门检查时货主就会陷入“哑巴吃黄连”的尴尬境地。再者俄罗斯市场较为混乱且投资环境欠佳,俄罗斯的各种经贸法规、进出口政策、外汇政策、海关规定及税则、税率等朝令夕改,安全没有保障,投资风险大,在这种混乱的市场条件下,中国商人要想在俄罗斯合法经营与盈利的难度很大。

但我们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中方产品质量差且声誉低下,贸易结构单一且基本以初级产品为主要模式。尽管近年来中国输俄产品质量已经大有提高,但声誉低下对中俄边境贸易的扩大具有长期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对俄罗斯出口的商品主要有服装、轻工产品,俄罗斯对我国出口的主要有化肥、钢材、木材、化工原料、部分机械产品,一旦其中一方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另一方则无力找出适合对方需要的出口替代商品,两国的边贸额就会下滑。

伴随着边境贸易的发展,中俄边境贸易结算方式由最初的易货贸易、瑞士法郎现汇结算发展到比较完善的美元现汇结算。1995年5月23日,黑河农行率先与仅有一江之隔的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阿穆尔商业股份银行签订了行协议,标志着两国银行间直接通汇业务的正式开始。各家银行随即也与俄布市的一些银行建立了直接行关系,满足了中俄边贸企业的结算需求。

在账户行的基础上,为了促进中俄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丰富双方银行间的结算方式,两国中央银行一直致力于推进双方银行间使用本币结算,从2001 年下半年开始,黑河各家银行与布市各家账户行就本币结算问题进行接触,向企业客户进行多方面的业务需求调查,尝试草拟中俄两国银行以本币为计价单位结算的操作规程。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2003 年3月,在黑河口岸开始了中俄本币结算的试运行。中国银行黑河分行率先与俄罗斯远东外贸银行开通了人民币与卢布直接通汇的“ 本币结算”业务,随后其他各家商业银行陆续同阿州商业银行开通了本币结算业务,目前中国黑河市的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已与俄罗斯布市商业银行签署本币结算协议书,建立本币结算关系账户。

中俄两国对于边境贸易口岸实施优惠政策,尤其是在币种使用政策上差距很大。黑河市政府在2004年5月9日就制定了《黑河市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优惠政策》,为快速发展黑河市边境贸易提供了政策支持,其中在结算币种使用上规定:俄罗斯公民在互市贸易区进行交易时,可使用卢布、人民币和其他可兑换的货币。2006年12月18日,为了更加便于俄罗斯公民来黑河市旅游、经商,又出台了《黑河市人民政府关于保障俄罗斯公民相关权益的意见》。而俄罗斯布市始终没有出台对我方优惠的边境贸易政策,一切事情都按本国颁布的法律、法规办理。在俄方境内,大部分企业都拒收其他货币。

据调查,2005年1-9月,黑龙江省黑河、绥芬河及东宁等口岸5家国有商业银行与俄罗斯的6家商业银行建立了行关系。共建立了以美元为主的自由兑换货币账户15个,人民币及卢布账户各10个。通过账户行办理本币结算业务折合4631万美元,同比增长38.7%。其中办理人民币结算折合30万美元,同比下降76.7%;办理卢布结算折合4601万美元,同比增长43.3%。

从以上各项数据的对比中不难发现,中俄银行间的本币结算量只占全省对俄边境贸易量的1.12%,与同期边贸进出口额的增幅相差14.2个百分点,而人民币的结算额仅占全省对俄边境贸易额的0.007%,卢布的结算额是人民币结算额的153.37倍。本币结算额的增幅低于边境贸易额的增幅,人民币的结算额更少于卢布的结算额。

2 本币结算存在的问题

(1)人民币不能在俄罗斯“落地”,是本币结算无法成为边贸银行结算主流的最大障碍。中俄双方虽然都允许本国企业建立对方国家货币账户,但现行的本币结算模式无法实现人民币的跨境划转,致使中国的进口商不能将人民币直接划转给俄方出口商,也就无法实现人民币的跨境流动。

(2)现行的本币结算规则不利于本币结算业务的发展。中俄两国央行签署的边境地区贸易的银行结算协定及实施细则规定各银行使用本币账户,做到专户专用。账户收支范围仅限于法人和自然人贸易项下所得资金和所需资金,账户资金来源限于边境地区贸易所得资金,法人和自然人应提供相关文件证明资金为贸易所得;法人和自然人出于贸易的需要才能够从账户中使用资金。这些规定导致大量的旅游等服务贸易结算无法通过本币结算途径来实现,使本币结算的业务受到限制。

(3)由于人民币和卢布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所以两国海关都没有将其作为报关币种,采用人民币或卢布签订的合同还不能在海关申报,客观上影响了两国商家以各自本币计价结算的愿望。

(4)中俄商业银行出于汇率风险的考虑,未授权口岸支行在卢布或人民币账户上保留余额,每天营业终了,必须将卢布或人民币账户内的余额兑换成美元存入在对方商业银行开立的美元账户上或调回境内,给双方商业银行在实际操作上造成了一定的麻烦,不利于本币结算业务的开展。

(5)由于人民币或卢布还不能单独完成一笔贸易的完整结算过程,使得企业结算成本与其他结算方式相比未见明显减少。其中包括:0.1% 手续费,2.48% 的汇兑差额以及100元的电报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采用本币结算的积极性。

3 完善中俄边境贸易本币结算的途径

(1)加大力度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进程,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人民币区域化、周边化进程与“本币结算”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正是受制于中俄两国货币均属不可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没有真正打入俄罗斯实现其区域化、周边化进程,致使中俄边境贸易“本币结算”手续繁杂,需借助于第三国货币美元汇率进行套算。如果要打破现有模式,彻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就需要大力推进人民币区域化进程,最终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

(2)中俄两国中央银行应肩负起推进和完善“本币结算”业务进程责任,承担其汇率风险。目前,为推进本币结算业务的发展,打破中俄边境贸易“本币结算”业务量小及存在诸多弊端的局面,中央银行应打破常规肩负起推进和完善“本币结算”业务进程的责任,承担自开办“本币结算”业务以来给各外汇指定银行带来的汇率风险,从而推进和完善“本币结算”业务进程。具体操作方法为,在当日牌价,同时双方央行出资设立专项资金,可以规避双方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及信誉风险。央行“ 清算中心”通报汇率是为达到预警目的,这样可以使商业银行根据市场行情自主选择其卢布账户余额的处置方式。

(3)实现会计核算系统升级,在系统内增设对方货币代码,解决核算渠道不畅问题。为推进“本币结算”进程,提高结算速度,增强竞争力,各外汇指定银行就要实施会计核算系统升级,把“本币”币种引入到核算系统中去,做到即时入账,及时平仓,为客户提供廉价、优质、快捷的服务,为“本币结算”做大做强提供保障。此外,各外汇指定银行还应增设人民币、卢布双币种账户,大力推介人民币结算,使在俄贸易客商能够有所选择的以人民币和卢布两种货币结算,这样既方便了结算客户,又能够使外汇指定银行将卢布账户余额及时调回,解决卢布账户余额需利用美元通汇结算方式将资金调回过程俄方占用中方资金的问题,在确保核算渠道畅通条件下,在俄方增设人民币账户也为人民币走出国门进入俄生产、流通,及其贸易结算领域成为可能,为实现其区域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4)规避汇率风险,两国政府应签署“中俄中央银行边境贸易清算协议”,完善“本币结算”进程。作为完善“本币结算”开办以来的补充条件,为达到及时清算央行收购的“本币”存款账户余额,规避汇率风险,两国央行对应设立“边境贸易银行清算中心”,该中心除具备基本的清算功能外,央行应在《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关于边境地区贸易的银行结算协定》基础上达成“中俄边境贸易本币清算协议”,使双方央行设置的对方本币存款账户能够及时得以清算,并实施两国央行间的对等调运。以节约调运成本,保证资金安全。这样中俄两国央行在国家间协议的保证下,就会将双方银行间的信用加以转化,从而既规避了境外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又规避了汇率风险,使现行“本币结算”更加科学合理和趋于完善。

(5)培育现有人民币与卢布汇率形成机制,向以外币市场为主导的汇率机制转变。鉴于现有经美元套算形成人民币与卢布汇率的机制已不能适应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的需要,我们可以尝试一下改变汇率形成机制,摒弃经美元套算形成的人民币与卢布汇率机制,转而采取在参考美元汇率基础上以两国货币的市场价格为主导,经双方央行协商确认所形成的“市场汇率机制”,该汇率机制可以保证汇率随市场行情的涨落随时调整,这样既可摧垮外汇买卖黑市,又可避免我国贸易企业在使用本币结算账户将利润汇回时按美元套算后的损失,还可以使商业银行按双方确认的汇率价格及时卖出本币账户头寸余额,同时买入本国货币。贸易企业和个人在银行间的结算也大致如此,这样既可做到真正意义上中俄双方的直接通汇、直接结算,从而完成本币结算全过程,加快贸易企业资金周转,达到降低结算成本之目地。

参考文献

边境贸易篇10

关键词:腾冲;边境贸易;区位优势

1.腾冲边境贸易历程

早在西汉时期起就有记载有关腾冲的边境贸易的记载,《史记》中提到的有关“蜀,身毒道”指的就是最早通向印度的陆路通道,其起点是四川成都,通过腾冲进入缅甸克钦邦的一条古商道,后来人们将这条商道称为“南方丝绸之路”。元代以来,由于交通的便利,缅甸北部盛产的珠宝、玉石、玛瑙、琥珀等通过腾冲流通到国内,腾冲也因此称为珠宝、玉石的重要市场,这大大的促进了当时腾冲工商业的繁荣,商贸不断发展扩大。根据1937年的统计,腾冲城内有坐商千户以上,摊贩、行八百多户,各县初级市场四十八个。随着边境贸易的不断扩大,在八莫至腾冲的商道上,经常有万头左右的马帮行走。《腾冲县志稿》中也有这样的描述“经腾冲向缅甸方向出口的商品不下八十种,经缅甸方向进口的商品不下一百六十种;进口的商品来自五大州的三十个国家和地区,进入腾冲的商品又进一步扩散到全国各地”。边境贸易的发展和繁荣,跨国商号不断的增多,形成了大量的资本从商业流通领域向生产领域转移。这种环境下刺激了腾冲的工商、服务、运输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直到解放初期,腾冲的边境贸易依然保持的相当大的活跃性,根据相关资料显示,1950年腾冲的边境贸易总额高达169.75万元,为稳定边防安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建国后,腾冲的边境贸易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省政府腾冲县进行了新的战略部署,将胆扎、猴桥、自治等边境地定为地方口岸,腾冲的边境贸易不断地发展。但在七十年代后,受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极左政策统领一切的政策下,腾冲的边境贸易彻底被冲断,当时侨务政策遭践踏、华侨的房产被侵占等政策严重挫伤边境贸易的积极性,加上当时极高的玉石关税阻碍了腾冲边境贸易的发展,失去了由历史不形成的东南亚珠宝、玉石集散地的地位。这种局势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步得到缓解,新中国成立后,腾冲的边境贸易经历了边贸萎缩、边贸停顿的惨痛历史,在改革开放后才逐步转向边贸复苏和边贸发展的正确道路上。

2.腾冲县边境贸易发展的优势

由于腾冲与缅甸相毗邻,具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对于如何发挥腾冲县边境贸易的优势,克服谋求发展道路上面对的不足,是摆在腾冲县经济腾飞路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时代特征,重新认识自身特点,发挥传统优势,创造新兴优势,加大对外贸易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不断解决发展道路上出现的新问题,是腾冲县边境贸易发展的必由之路。

2.1区位条件好、资源优势突出

腾冲是中国通向南亚地区的交通要低和桥头堡,具有一个年吞吐量高达2000万吨的部级一类口岸――猴头桥口岸,猴头桥口岸连接中国与南亚次大陆的一个最近的口岸,从腾冲县城到缅甸的密支那仅仅200多公里,与印度的边界只有600多公里,有16条边境通道,成为沿史迪威公路重修的通向南亚大通道上中国昆明至印度的中心点,在孟中印缅国际经济区域中处于中心位置和关境口岸的优势连接点。到了印度的雷多就可以整个辐射印巴次大陆,随着外贸边贸的不断发展,交易的货物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建设“第三亚欧大陆桥”即建设一个以深圳港为代表的广东沿海港口群为起点,昆明为枢纽,经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从土耳其进入欧洲,最终抵达荷兰鹿特丹港,横贯亚欧21个国家构想的提出,让腾冲的区位优势再一次成为经济发展的前沿。

腾冲历史上商贾云集、贸易繁荣,首开世界翡翠加工先河,是东南亚珠宝玉石集散地,被誉为“中国翡翠第一城”。腾冲物产资源丰富,境内森林覆盖率达70%,木材储量居云南第二位;矿产资源和水利资源丰富;是著名侨乡。腾冲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中国优秀旅游名县”,是云南省六个精品旅游区之一。现在的腾冲外贸边贸主要以木材、矿产、日用品、机电产品、纺织品等为主。腾冲在长期与外界物质和文化交流中,中原文化、南诏文化、抗战文化、异域文化、边地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多元文化特点的“腾越文化”。腾冲向东迈一步是亚洲大陆,向西跨一步是印度大陆。一条古往今来的南亚通道,见证了腾冲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在国家西南开放和云南桥头堡建设战略中,具有不可复制的旅游和商贸核心竞争资源。

2.2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提升沿边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

中国的对外开放将展示出一个新的局面:以太平洋为主的开放将向印度洋国家和地区延伸;以“引进来”为主的开放向“走出去”开拓市场转变。这是中国面临国际政治格局变化作出的战略调整,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符合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规律。云南桥头堡战略,涵盖了兴边富民、绿色经济、民族文化、西向贸易通道、交通网络、经贸交流平台、产业结构调整和提升、新兴市场开拓、能源安全、战略安全、周边外交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腾冲的区位优势得到不断发展,外贸边贸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经济全球化提高了资本及劳动力的可移动性,将产生更大范围的空间集聚。经济学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点轴开发理论,在重视点增长极作用的同时,还强调点与点之间的轴,即交通干线的作用。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生产要素在“点”上集聚,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而形成“轴”,产业和人口向区域地理中心聚集,区域的人流和物流迅速增加,形成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成为经济增长点。点轴开发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要大于单纯的增长极开发,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2.3中国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政治关系不断改善,互信程度得到较大提高,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为云南加快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2003年10月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并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2010年1月1日全面启动了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2014国家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给腾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关系的改善,双边经贸合作迅速发展。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关系也不断改善,不仅与老挝、泰国、越南分别建立了“云南-老北”、“云南-泰北”、“中越五省市经济协商会”等合作机制,还推进了孟中印缅(BCIM)地区经济合作机制。现在昆明已有越南、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马来西亚6个国家设立了领事馆,这些都为加快双方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条件。

3.腾冲毗邻缅甸,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缅甸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水利资源以及林业资源、石油天然气、矿产资源,腾冲与缅甸相毗邻,具有独特的边境贸易优势。缅甸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

渔业资源:缅甸有2832公里的海岸线,陆上沙滩有22.878万平方公里,沿海鱼、虾捕捞区总面积为225,000平方公里,鱼、虾储藏量为1,760,350吨,在不毁坏资源的情况下,年可捕捞量为105万吨,是东南亚国家中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渔业已成为国家的主要经济产业和重要创汇产业。政府鼓励利用内陆湖泊、河流繁多的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淡水养殖鱼类品种已达13种。

主要的河流有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钦敦江和湄公河,支流遍布整个缅甸境内。其中伊洛瓦底江、萨尔温江和湄公河均发源于中国。缅甸利用水力发电潜力很大,据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等部门勘测,缅甸蕴藏水力的装机容量为1800万千瓦。目前缅装机容量仅为120万千瓦,全国共有水电站28座。缅已将水电发展列为国家优先考虑投资的领域。

林业资源:缅甸森林复盖率占国土总面积的50.8%,达132,715平方英里,已发现8570种植物,其中有2300种树木、850种果树、97种竹子、和32种藤木。缅甸盛产柚木,柚木成材需80至150年,质地坚固,耐腐蚀,膨胀和收缩系数极小,花纹美观,可用其造船、建桥梁、码头、房屋、家具等。缅甸还盛产多种优质硬木,如紫檀木、花梨木等。此外,缅甸还有丰富的竹子和藤类资源,仅若开邦就有竹林面积7770平方公里,以10年为一个砍伐周期计算,年产量为200万吨,约等于80万吨竹浆。藤条年产量约6700万根,目前只有一小部分出口。

石油与天然气:缅甸有百余年石油开采历史,1853年仁安羌油田的石油开始出口到欧洲,主要分布在缅甸中部和沿海地区。现陆上已开发油田18个,海上、陆上开发天然气田3个。主要天然气田为Yadana和Yetagun,已探明储量分别为6.5万亿和3.2万亿立方英尺。由韩国大宇、印度ONGC Videsh有限公司和印度GAIL有限公司在若开邦海上A-1区块和A-3区块发现了大型天然气田,预计储量达到5.7万亿至10万亿立方英尺。

矿产资源:缅甸有大量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主要的矿藏有铜、铅、锌、银、金、铁、镍、宝石、玉石等,部分已得到大面积开采。铜矿主要位于曼德勒以西105公里的望濑及望濑以东11公里处的礼勃东。产品品质较高并已进入国际市场;铅锌银矿主要分布在掸邦东部高原的铅-锌-银矿带中。该矿带向北延伸到中国云南省,向南延伸到泰国,全长2000多公里。玉石矿主要分布在缅甸北部克钦邦的帕甘地区;宝石矿:主要分布在缅甸中部的抹谷地区和东部的勐秀地区。

腾冲对内连接滇西、滇西南,对外连接南亚、东南亚,作为实施“开放国门,走出去战略”的最前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云南省“桥头堡”“一带一路一廊”辐射中心的定位,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陆续实施,腾冲县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通往缅甸的前沿阵地,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若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文化底蕴、城镇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积极发展边境贸易把腾冲打造成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县,不仅能促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经贸合作及友好往来,还可全面增强腾冲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总体实力。要壮大腾冲的边境贸易,就要利用腾冲的各种优势,不断调整云南的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供高效的边境贸易服务和优质的贸易环境。(作者单位:云南大学)

参考文献:

[1]李继楼,杨艳秋,杨恩朝.腾冲成为南亚通道上区域性国际都市的优势分析[J].保山学院学报,2012,01:70-73.

[2]代云珍.浅谈云南省边境贸易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0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