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与市场十篇

时间:2023-04-09 14:49:37

销售与市场

销售与市场篇1

笔者从事营销实践研究、演讲培训工作多年,既做过销售,也做过市场,也做些理论思考与研究,更是多年的在医药一线营销的实践者,多年来也一直思考这些问题,觉得其实总体上二者的区别就是长期和短期、点后面、局部和整体、战略和战术、策略和执行、大脑和手脚的区别。但这些还是很难给人讲明白。下面就是一些个人对销售和市场区别多年来的感悟和思考,不成系统,也不想做分类,想到哪里写到哪里,以其引起各位读者的共鸣。笔者下文中提到的市场,在某些感悟的观点中可以视同为“营销”。

1、市场是解决竞争问题和未来问题的;销售是解决当下和现实问题的。当一个企业越来越倚重销售时,说明销售及销售管理能力越来越无力。如果销售人员感觉是在孤军奋战,说明市场职能缺失。

2、市场是发现需求和制造需求;销售仅仅是满足需求的。

3、市场是把自己的资源组合和长处发挥到极致;销售是把客户的潜力和资金拿回来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4、市场就是改变消费者的心理认知和心智模式;操纵消费者的潜意识。销售是即期引导和改变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即期让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

5、市场是帮助消费者做选择;销售是暗示或者迫使消费者做选择

6、销售的对象是客户(渠道和终端);市场的对象是消费者。

7、做市场是卖与价格一致的概念;做销售是卖与价值一致的产品。

8、做市场是做品类,卖品牌;做销售则是是做产品,卖使用价值。

9、市场的功能是改变消费者的价格参标;销售的功能是改变消费者的行为模式。

10、市场是建立消费者价值感;销售是提供给消费者的便宜感。

11、市场是说服消费者;销售是方便消费者。

12、市场做的是市场扩容工作,销售做的是当下的回款工作。做不好市场死是迟早的事情;做不好销售死是当下的事情。 市场扩容是市场人员的核心工作;销售回款和份额扩大是销售人员的天职。

13、市场工作的重点是培育市场;销售所做的则是攫取市场。

14、市场调研规划领先;销售执行激励为王。

15、市场注重理性和调研;销售注重感性和狼性。

16、市场重在传播沟通,树立品牌;销售重在促销上量,打击竞品。

17、市场是花钱的艺术;销售是赚钱的本领。

18、市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销售贴身肉搏,你死我活。

19、做市场就是要做出消费者要的东西;做销售则是卖自己有的东西。

20、市场是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掏钱;销售是运用手段抢消费者的钱。

21、市场注重系统工作;销售注重单兵作战。

22、市场是资源组织协调,;销售是资源有效利用。

23、市场高手一定是销售高手;但销售和商务高手不一定是市场高手。

24、销售人员常说的话是你们的营销方案或者POA(季度营销行动计划)是闭门造车,没有可实施性;市场人员常说的话是你们的人员没有执行力,净搞歪门邪道。

25、市场部的目标是树立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美誉度,给消费者提供产品购买的理由;而销售部的工作目标就是如何把产品送到消费者的面前,并成功的收回货款。

26、市场做的是战略规划;销售做的是战术实施。通俗的说就是市场是大脑;销售是手脚。或者说“市场是道”;“销售是术”。

27、市场考虑的是全局,是策略执行者;销售考虑是局部问题,主要是这样实现消费者即期购买回款,只是营销的一个方面。

28、市场考虑的是企业的长远利益和发展;以三五年为期,销售实现的企业短期即期的利益变现,销售目标则以年、季、月为期。

30、市场部提供作战方案和枪支弹药;销售部是实施地面作战。

31、销售是做生意;市场是做事业。

32、市场是从外向内,着眼于消费者;销售是从内向外,着眼于公司内部。

33、销售队伍是地面部队;市场队伍是空中炮火支持。

34、要做好市场的人最好先有一线销售经验;要做好销售的人也必须具备市场观念更能战无不胜。

35、市场以“市场的业绩是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美誉度为衡量标准”;而销售是以销售额,即回款金额来衡量的。

36、销售更多是体现个人魅力;营销则是企业整体的综合

素质。销售在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有益于个人的能力提升和更多的机会能力;而做市场需要行业背景、专业技术、洞察分析、企划思考能力;

37、小公司、不正规的公司、中国的公司都是以销售人员为

导向的;大公司、正规公司、外企都是以市场为导向的。

38、做市场需要规范和理性;做销售需要灵活和创新。

39、市场是做品牌;销售是做规模。

40、市场把消费者称为潜在客户;销售把消费者叫现实顾客。

41、市场是一场足球赛的全面布局与进攻章法;而销售就是前锋人员的临门一脚。

42、做市场就是用心和用情用时间去长久爱一个人;做销售就是马上鲜花献殷勤获得你的芳心。

43、市场是为了让产品“好卖”;销售是为了让产品“卖好”。

44、市场是抢夺消费者心智;销售时抢夺竞争者的份额。

45、市场是把货铺进消费者的心理;销售是把货铺到货架上。

46、市场是拉动;销售是推动。

47、市场是面;销售是点。市场涉及调研、定位、产品研发、概念企划、营销方案的制定;销售则是发货、回款。

48、市场是恋爱和爱情;销售是做爱和满足。

销售与市场篇2

关键词:市场营销;企业生存;销售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升级,产品同质化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这也使得差异化策略在营销实战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差异化营销策略的关键一环,在于为产品提炼核心概念,即产品独特的销售主张,形成针对消费心智的有效诉求。论文百事通任何产品的终极目的都是要得到消费者的购买和使用,而要让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让其知道和认可则是必需的前提,而要让消费者知道并认可,你的产品或服务就必须具有明确和便于理解和记忆的说法,否则企业就没有实现销售和获利的机会。笔者通过对许多企业的观察,谈谈自己的浅见。

1企业要实行多角化发展战略建立科学、实战的营销组织框架,确立企业整体营销观念,使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紧密地协作,共同实现理想的经营业绩。现代营销强调的整体攻防能力,当前许多企业的业务人员没有真正地组织起来,从而难以有效地进行市场开发和管理。这就象两军对垒抢占地盘一产,其中一方军队管理不善,组织不起来,没有像样的攻势或者抢到了地盘却没有能力固守,这样的军队必输无疑。可见,高层的营销管理在市场营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应当根据市场开发需要,建立销售组织体系、市场信息管理体系、目标和计划管理体系,通过完善的销售管理体系明确销售管理层次及其职责、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将目标市场和市场目标、销售管理人员和业务员、经销商、市场信息以最佳方式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攻防能力,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实现最佳的营销目标。

2树立辩证的买方市场观,买方市场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产生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也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在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购进方面,买方市场的压力只是施加给商品的卖方,而生产企业作为买方不仅没有压力,反而是大好的机遇,因为买方市场的压力,主要来自产品销售企业在采购时,处于买方的地位,可以充分享受买方市场的偏爱和优惠。在机电设备和原材料的采购上,企业可以充分“货比三家”地进行挑选,不仅可以讲质量,而且可以压价格。再者,买方市场带来的市场空隙,给企业提供了破土而出的希望,利用优质低廉的材料、机器设备生产高品质的产品,逐渐地适应买方市场,才能抓住买卖方市场带来的机遇,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3确立名牌战略,当今的世界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它已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的“敲门砖”,这是由于消费者对新产品的认识逐步加深,对选择产品的条件更为苛刻,这样就加剧了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因而企业必须在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大家认可的名牌产品才可以成功。在我国,如彩电行业有“长虹”、“康佳”、“TCL”、“创维”,VCD行业有“爱多”、“先科”、“金正”、“新科”。经济专家们断言,从本世纪末起,我国商品市场的竞争将主要表现为名牌之间的竞争。然而,当前有的企业尚未意识到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只要看到别人生产什么,自己就生产什么,没有自己的特色,更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怎样创立自己的品牌呢?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一方面,要制定名牌战略;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立不同阶段的目标规划、可行性的实施步骤。另一方面把质量创新作为名牌产品的根基和企业的生命。企业创名牌应当在质量管理上下功夫,不能一味追求“上档次”、“高售价”。世界名牌商标就象征着高质量,如日本的“本田”,美国的“可口可乐”、“麦当劳”。再者,当今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内容是科技竞争。在这方面,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广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开发新产品,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吸收先进技术,并予以创新。这样,企业的产品才可以走在市场前列,名扬中外的熊猫电子集团正是坚持科技开路而占领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4制定合理实务的营销政策,充分发挥业务人员的促销作用人员推销是人类最古老的推销手段。人员推销是最直接的促销形式。当今的推销人员除了商品销售这一作用外,他们可以了解和熟悉顾客的需求动向,及时地向顾客提供企业的产品介绍以及顾客所需的各类服务,另外,业务人员还可以利用直接接触市场和消费者的便利,进行市场调研和情报工作,从而为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依据。可见,业务人员在市场营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位著中的营销大师曾经说过,没有推销不出去的产品,只有推销不出去产品的推销员。可见,优秀的推销员可以推销任何产品,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推销员呢?业务人员选择营销这项辛苦而艰巨的工作的重要原因就是基本动力。当前,国内的许多企业企图通过道德和思想教育达成发挥业务人员作用的目的。这种作法是无可厚非的,但企业必须明白,当利益不成问题,业务员才不关心利益。松下幸之助曾经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所以能够繁荣,主要是利益原则在起作用,正所谓利益所趋奋不顾身。所以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相应的营销政策,调动业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新晨

5建立科学、高效的营销网络,营销网络可以促进商品流通,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营销意识的增强,网络也被赋予了营销推广的重要职能。企业应当转变传统的网络仅为销售渠道的观念,认识到当今网络对企业的重要意义。创立自己的营销网络,首先,企业应针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其依据可以是地理、人口等。然后,企业根据市场的特点、企业的目标及营销资源的具体情况确定细分变量。最后,调动自己的营销资源,分配到分市场,加强各细分市场的联系,形成高效的网络。企业甚至可以先构筑自己的营销网络,再建设工作。如TCL集团在1992年进军彩电市场时,根本没有自己的彩电基地,他们倡导“有计划的市场推广”观念,大力筹建自己在全国营销网络,没有工厂找人代加工,硬是靠着网络,在各地进行强有力的市场营销推广,强立促销,奇迹般地在五年内跻身于中国彩电业三强之列,成为现代营销学“先有市场,再有工厂”的模式典范。

参考文献

[1]史贯中.质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J].兵团党校学报.2001年03期.59-60.

销售与市场篇3

北 京艾奇软件公司成立于1997年,第二年就获得了30%的北方市场,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但到2000年时,由于对市场前景把握不够和市场传播声音混乱、形象定位不够鲜明等原因,艾奇公司陷入了低谷。在这样的背景下,艾奇与一家美国公司合资。

外方认为艾奇公司的市场力量不够,重新调整了组织结构,设立了销售部与市场部,提拔了一位销售人员担任销售部经理,同时外聘了一位市场部经理。

但运营三个月后,由市场部与销售部构成的整体营销体系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在两个部门之间出现了一些矛盾。市场部认为销售部在方案执行时总是变形,造成方案的执行效果不佳;而销售部反讥市场部的广告做得没有特点。二者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如今很好的构想却无法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落实。

反思艾奇公司早期之所以能快速成长起来,是因为在销售上抓住了机会,而后来随着行业的进步,公司因缺乏市场部的支持,困难重重,再加上中间不能理顺两个部门的关系,反而降低了效率。

在专业顾问的帮助下,公司通过双轨制营销管理,最终顺利地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双轨制管理企业现代营销的行动地图

双轨制管理就是指在同时设立市场部与销售部的前提下,市场部沿着自己的管道与客户沟通;销售部沿着自己的轨道与客户沟通。两个部门都是一线队伍,他们的行动形成两条平行的沟通路线。

而单线型管理不一样,虽然也有两个部门,但它通常是销售部承担业务压力,在前面与客户沟通,属于一线队伍;市场部则在后方活动,不直接在前沿收集信息,只能算准一线队伍。其优点是与客户沟通方式灵活,行动迅速,缺陷是整体效率不高,企业经营风险大。

采取双轨制管理,则能带来诸多收益:

客户与公司有多条沟通窗口,信息反馈及时,而且全面。

市场部参与一线沟通,有直接的市场感受,能获取一手信息,能增强顾客体验。

市场部与销售部在沟通中合作,能在较大程度上消除信息不对称,避免业务合作过程中不必要的摩擦。

与客户沟通初步上升到公司高度,客户关系更加稳固。

双轨制管理存在两条路线,两个部门的行动是互相支持的。具体在建设双轨制管理系统时,需要把握四个原则:

业务不重叠。市场部与客户是项目合作关系,业务侧重营销漏斗上方;销售部与客户是事务合作关系,业务侧重营销漏斗下方。两部门协作沟通时,业务自然统一;分别沟通时,职能界定清楚,不允许交叉。

辐射一个基调。无论是市场部声音,还是销售部声音,必须是一个基调。漏斗上方信息以市场部为主,漏斗下方信息以销售部为主。

共同参与方式。在销售部与客户沟通过程中,有接口吸收市场部参与;在市场部与客户的沟通过程中,同样有接口吸收销售部参与。各自轨道均有开放接口,主方是责任方,另一方是顾问方。

在进程上契合。在营销战略进程里,市场部侧重于面,销售部宜提前支持,汇总各自信息;在信息传播上,销售部侧重于点,市场部宜前方开路;在关键项目进程上,两个部门宜共同研究方案,强化整体形象,促成业务成交。

在双轨制管理里,两个部门都面向顾客,分别沿着各自的轨道与顾客接触,两条轨道是平行的,力量是有机相加的。虽然在各自轨道上的行动不一样,但在每个行动模块中,几乎都是一种团队合作。具体表现在信息沟通、活动执行、形象推广等方面,此乃一种现代营销的行动地图。为使两个部门充分合作,仅有此地图还不够,还必须理解市场部与销售部差异,以及各自的管理模式,以一种包容的心态合作,方能产生真正的营销力量。

换位思考,奠定协作基石

经过痛苦的磨合,北京艾奇公司高层认识到,市场部和销售部就像两个不同性格的人,他们各自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各自有不同的才能专长,市场部成员是一批“想在脑子里”的人,他们能想能写、富有创意、善于分析、资源整合能力强、有相当的成本控制意识;而销售部成员多属于“喊在嘴边上”的人,他们能侃会玩,热情、善解人意、有亲和力、竞争意识强。完全消除二者之间的摩擦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关键在于如何控制这种摩擦,什么范围内应该让两个部门分开,保持一主轨道一辅轨道;什么范围内又该让两个部门进行协作,拉近两条轨道的距离。

在单线制管理时,市场部认为销售部过分依赖直觉,得出的结论不可靠,工作方式也不规范;而销售部则认为市场部过分注重数据,坐在办公室里搞出的报表忽略了市场细节,方案与销售没有直接关系。

采用双轨制管理后,艾奇公司要求市场部更主动地与销售部沟通,在落实促销方案前,要多听取销售部的建议;市场部成员要分批参与销售,到一线市场去进行调研,使信息更有说服力。对于销售部,公司则要求其改变工作习惯,着眼大局,积极与市场部配合,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培养市场意识、及时反馈信息;发生争执时,以理服人,不拿销售业绩压人等。艾奇公司要求两个部门换位思考,市场部要了解销售部的困难所在,知道他们最关注的是什么;销售部要了解市场部的作业特征,主动配合他们的活动。

沟通有助于换位思考,为此艾奇公司还拨出了一笔资金,专门用于各种沟通方式的开展,包括系统培训、业务交流和联席会议等正式沟通方式和咖啡馆交流、假日郊游等非正式沟通方法。

优势互补双方受益使合作强化

艾奇公司在双轨制管理开始运转后,发现要使这套系统运作更加良性,还必须解决两个问题:1.正视两个部门的行为差异,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2.一条轨道必须对另外一条轨道有贡献,双方受益是强化合作的基石。

市场部业务建立在信息搜集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一定的结论,进而策划出有针对性的方案。销售部关注的是某个点,而市场部关注的则是一个面,注意的是顾客的同化程度,着力过程的优化。销售部业务是建立在沟通的基础上的,平时他们主要是以和客户的沟通为主,直接面对市场,对市场环境有最切身的感受。通过与顾客的渐进沟通,促进业务成交。他们更多地满足一个具体顾客的需求,他们更多地是关注一个点,重视顾客的异化程度,关心指标的兑现。

基于这样的差别,艾奇公司对市场部管理采取过程管理,在每个流程里发挥团队智慧的力量。改进市场部成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他们深入市场了解情况的习惯。在对市场部的管理过程中,艾奇公司坚持313原则,即:勾勒3年市场增长点与需求变化点;预测1年重点目标市场及市场成本控制;指导3个月市场活动及费用预算。没有足够量化信息的支持,313计划是站不住脚的。为解决信息困扰,艾奇公司在过程管理里设置了一些开放式信息接口,容纳销售部参与,使得这个问题迎刃而解。

在销售部的管理上,艾奇公司则采取指标管理的办法,用是否完成约定的销售额,销售额对公司的利润贡献有多大来进行考核。从某种意义上讲,指标就是销售,指标会影响他们的情绪。从营销的使命来看,销售部分布广泛,作战能力强,他们具有双重价值,而非仅仅完成销售。对销售部而言,既要强化他们独立作战能力,又要改善团队推广能力。在有市场部支持的环境里,他们要能够领会公司整体战略意图,有效利用市场部提供的专业资源来提升销售业绩。

总的来看,市场部与销售部之间工作既是独立的,又是不可分割的,彼此的依存度相当高。

对于市场部来说,销售部贡献很大:他们是公司的信息窗口,他们反馈给市场部项目信息以及随机收集的竞争情报,这些信息上升到宏观高度,能成为公司决策因素;市场部在制定营销政策时,需要销售部门提供销售一线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其次市场部的每一次活动执行,都需要销售部的合作与协调。由于销售部在外面活动范围广泛,他们能为公司争取良好的活动空间。在活动执行时,由于他们熟悉业务,直接与顾客沟通,能展现公司形象,更容易留住顾客。

而市场部要做得有声有色,也必须让销售部看到他们的贡献。站在全局角度看,市场部对销售部的贡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从信息支持角度,市场部能为销售部开发客源和提供汇总的最新竞争情报;从活动支持角度来看,市场部组织各类市场活动,有效地推广品牌,降低销售部与顾客直接沟通的难度。一个在顾客脑海中一点印象都没有的公司,销售介绍会很困难,且难以建立信任关系;从销售行为角度来看,市场部可以提供销售工具,以及具有销售力的广告支持。

双轨制有利于对二者的考核与激励

在没有采用双轨制管理之前,艾奇公司两个部门在考核与激励差异上,也经常产生冲突。由于市场部不直接参与产品的销售,公司很难给他们设定定量的考核指标,这样引起销售部心理不平衡,认为市场部没有压力,其实他们也知道,许多时候在他们山高皇帝远时,市场部在挑灯夜战做推广方案,其压力显而易见。

在报酬上,又轮到市场部心理不平衡。公司对他们支付定额工资,加上奖金,结果与销售部差别很大,其中一年市场部经理年收入不及最佳销售经理的1/3,在年终总结会议上当双方面对面时,市场部经理的心中难免失衡,在一段时间里,他和市场部成员缺乏热情,有一种想转入销售部的愿望。

为协调其中的冲突,艾奇公司采取了双轨制管理,通过相关环节调整,成功化解了两个问题:如何量化考评市场部与销售部各自的产出,同时与激励挂钩;在双轨制管理里,分清各自的贡献。

在第一个问题上,对于双方合作的项目,因为市场部也参与顾客沟通,能对市场部量化考评,就使用增量销售类似指标。在量化考核的前提下,设置市场部公共佣金。在做事之前,市场部深入一线,充分掌握信息,又能帮助销售部分解压力,产生凝聚力;在做事之后,市场部的努力能得到肯定,能产生激励力量。

销售与市场篇4

关键词:成品油 零售市场 营销策略 竞争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0-0075-01

一、引言

在当前发展情况下,我国的炼油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因此国内的一些成品油市场也逐渐进入到一个自由竞争的阶段。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也逐渐形成完毕。面对当前这种激烈的竞争形势,我国的成品油零售市场发展非常迅速,为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但是随着自由市场的不断高度发展,也逐渐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那就是在营销过程中出现管理方面的问题,导致管理出现松懈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到成品油的顺利销售。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成品油在销售环节存在的问题[1]。

二、成品油市场的竞争机制

1.市场规模构建竞争基础

竞争代表的是市场的竞争与企业的竞争。在石油成品油的市场上,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只有通过强有力的竞争才能保证企业在经营中永远保持成功。

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因此在石油的发展过程中,从上游到下游都是一体化的发展过程。从石油的采购、生产、运输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市场规模越大,竞争环节就越多,竞争程度就越为激烈。

2.配送体系保证零售网络运转

成品油零售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在配送体系的竞争上。为此目前已经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高度灵活的储存和配送体系,这些体系是打造未来零售网络的关键所在。目前在国外,成品油市场已经发展到了零售终端阶段,在这个阶段内,一般是需要通过管道将成品油输送到大型的油品集散站,随后经过各种运输手段送到加油站,在传输过程中这些管道以及集散站的位置都是经过了严格的科学考证,因此能够做到最大程度降低成本的目的。近些年来,随着竞争力度的不断加强,各种配送体系也相继发展成熟,各种新型的配送体系逐渐打破了目前的垄断以及旧的市场机制。

三、成品油零售市场的零售策略

1.零售客户类别与客户营销策略

根据当前车辆以及各种交通工具的实际用途,本文结合零售客户管理信息可以将成品油客户划分为五个大的类型,它们分别为公务用车、家庭有车、营运车、非车辆用油等等。在用油需求方面,营运用车的比例占到了52%,公务用车以及家庭用车的比例分别为27%以及12%等等。由此可以见,营运用车、家庭用车以及公务用车是目前成品油市场的需求主体。根据客户的需求特性,可以将客户划分了四个不同的类型。它们分别是服务偏好型客户、价格偏好型客户、便利偏好型客户以及品牌偏好型客户等等几个类型。

2.营销策略的应用

成品油的零售市场在销售中有着自己的核心策略,这个策略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的销售策略,并且基于客户为中心的销售策略来对不同的客户施行差别化管理。这种差别化管理措施有两个不同层次的含义:第一个层次的含义就是营销措施需要在不同的市场需求、不同的客户主体以及不同的竞争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第二个层次就是市场在运作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其自身的营销手段来配合客户的需求,实施全方位的营销。

2.1市场营销策略

网络营销。主要是通过增加网络数量,提高网络覆盖率实现市场份额的扩大。实践证明网络发展的重点区域是高速路及其出入口、市区、县城。品牌营销。主要通过加油站形象改造、媒体品牌宣传、提升服务质量、服务内涵等手段提升品牌竞争力,进而巩固和提升市场占有率。政策营销。主要是通过加强与职能部门的关系,一是打击假冒站;二是打击和取缔违法经营的站点;三是清理流动售油车。利用职能部门对市场进行整顿规范。价格营销。市场经济发展越成熟,客户的盈利空间越低,对成本的控制越严格,对油品价格越敏感。在所有的营销要素中,价格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四位一体营销战略。“四位一体”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导向,借助油品市场的有利地位、网络优势和客户资源,整合“成品油业务、非油品业务、加油卡业务和自助加油业务”四项业务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营销战略。交叉营销。通过与大型通信企业和百货商贸企业等进行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的整合,实现共赢。

2.2价格营销具体措施

加油卡积分优惠:隐蔽性好,在实际操作中加油机价格保持不变,客户私下与我公司签订购油协议,竞争对手不易察觉,不易复制,在竞争中能够获得“先手优势”、针对性强、效率高。针对价格敏感的客户群体,可以实现差别化定价、一户一策。因此在扩销增量和应对竞争中代价最小,效率最高。

点对点竞争:“点对点”竞争采取加油机降价方式,损失较大,阶段性强。主要目标是“以打促谈”迫使对手放弃低价政策,共同推价稳价;向竞争对手要增量,提高市场份额。“点对点”竞争类型有三种:一是以小博大。二是两站势均力敌。三是以大搏小。

机出小额配送:弥补直销市场空白。机出小额配送站销售对象是商客部门现有客户经理覆盖不到的柴油客户。如农村售油点、小型社会经营单位、有自备储油罐的车队、施工工地、工厂矿山等客户。定价灵活,通常最低限价略高于当期直销批发价格。

2.3加强企业员工营销意识

成品油企业需不断加强对内部员工有关营销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以全面增强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充分运用营销手段以展开相关业务的能力。而在加强员工对营销技能培训的时候,就需根据员工的情况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如对于一线的员工,由于他们是整个成品油零售市场中的终端,面对的主要是不同的客户群体,因此就需要将推销的技能以及促销的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作为主要的培训内容传授给他们,而对于客户主任或是加油站的站长,他们属于营销的管理者,因此,就可将营销策略制定与运用的相关知识传授给他们。同时,为了避免行政开支的增大,加油站不必专门设立培训人员,可同当地的职业院校合作共同展开培训工作,在院校内部设立培训基地或是聘请当地职业院校的教师到加油站展开营销的培训,抑或是从职业院校聘请一些营销专业的学生以全面增强企业内部员工的综合营销素质,最终使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树立营销的意识,并充分发挥出其优势。如积极做好夜间的生意,并将产品的定位集中于家庭的常用以及急需的用品,从而塑造出小时连锁便利超市的形象,或是在节假日的时候,增派临时员工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2.4打造营销品牌

在今后的成品油市场中,由于产品日趋走向同质化,使其价格的竞争效应也会随之减弱,而品牌以及服务就将成为企业占据市场份额的重头戏。在本质上,一个产品的品牌所包含的意义远远地超过了其本身的价值,不仅代表了产品的质量,而且还向人们传递着某种特定的文化,并拥有一批忠诚的追随者,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成品油零售企业就需要在优质品牌的树立上面下工夫,赋予其品牌鲜明的理念、文化以及思想,从而使其变得更加个性化以及人性化,并使其在为客户提供更多品牌内涵的同时还能够得到客户的后期的信赖与回报。同时,企业还可对加油站实行分类以及功能定位的处理,因地制宜地展开个性化的服务,并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为其提供差异价格与差异的服务,抑或是对于那些在城市中心的加油站,可适当地将非油的创效作为企业增收的重点来看待,从而为消费者提供全方面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雷晓凌.中小企业融资双缺口的问题研究[J].金融视线,2014(3):25- 28.

[2]郑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实证分析[D].厦门:厦门大学,2014(6):122- 125.

[3]马胜祥.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出路[J].农村金融研究,2012(6):30- 35.

销售与市场篇5

[关键词] 信息产品 销售 策略

一、信息产品的市场特点

信息商品的特殊性和信息商品交易的特殊性,使得信息产品市场与其他产品市场相比在很多方面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1.市场形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信息商品的实质是其包含的知识,它有多种多样的形式,每一种信息商品形式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划分,加之供求具有的个性,因此,信息商品与服务的交易范围很广,经营形式多种多样。在信息市场上,不仅接正规程序处理加工而得到的信息可以成为商品,就是未经专门加工而得到的,或只是由某些具有特殊才能的人依据某一事物所做出的特殊判断,或在从事别的研究活动时而得到的附带结果,都可以去找到特殊的需求者,从而可以被当作商品出售,这样便使供求关系变得很复杂。

2.市场形态的隐蔽性

在信息市场上作为商品的信息,其使用价值并不是直接的,而是要通过买方接受并影响经营思想,改变劳动组织结构和经营管理,获得比以前更好的经营成果而间接地表现出来。对于卖方来讲,不可能立即找到购买者,因此,要首先通过各种形式(如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介)发出供给信息,信息商品的购买者只有在市场上通过广告和其他媒介渠道才能实现购买。信息产品生产出来并易手之后,其交换关系并来结束,有时需求方仍需要供方继续提供服务并支付费用;有时物质商品的交易只是表面现象,而实质往往是用户购买包含于该物品中的信息。由于信息商品交易的特殊性,有时需要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和契约形式来实现正常交换,这些都使得信息市场形态具有隐蔽性。

3.经营的灵活性和交易方式的多样性

从信息商品经营者的所有制成分来看,有全民的、集体的、个体的,也有国内外合资的和国外独资的;从经营方式来看,有专营的,也有兼营的。灵活的经营方式,使信息市场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其交易方式亦呈现出多样性:一是简单易(或称一次易),当场可以拍板,当场成交,如购买图书资料、咨询市场行情等;二是阶段易,即买卖信息过程是有阶段的,初次交易,互相了解对方,甚至先要经过调查、取证、论证等咨询过程,然后再购买信息商品,还要进行随访、检查、定向服务和实行技术培训等;三是定向交易,根据每年每季的信息需求,固定提供一定量的信息,用户只要定期交费,便可以及时、准确地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四是建立信息协作网关系,发展互惠互利的长期用户。

4.信息交易不受时空限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信息市场,并通过网络形成全球市场。此外,各级信息部门及其派生的各类信息网络、信息中心、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管理决策部门等,它们既是信息的生产者,又是接收者和储存者。世界各国、各地区、各信息部门的信息交易,可不受时空限制,而借助现代通讯技术跨越时间和空间在供需双方之间实现商品的交易和转让。如远隔重洋的联机检索,使得信息市场的概念真正超越了“场所”的狭隘范围,而具有交流的含义。信息商品可通过电脑、电报、电话、传真等各载体快速传递,有的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它们的交易;而不像物质商品那样,必须经过复杂而又庞大的运输条件才能实现。信息借助文献存储,可供不同时代的人使用。

5.具有不断更新的特点

信息商品的生产不是重复生产,而是要不断地研究和生产新的信息商品,因此,不存在批量化与复制性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情况则相反,一件信息商品可以被众多的消费者依次消费,而生产者可以依次将同一信息商品出卖给众多的消费者,但到了一定程度就没有再买,而要购买新的。这是由于信息商品在市场中交换的次数是有限的,其交换次数的有限性受多种因素制约,诸如信息商品的新颖性、适应性、区域性,以及服务质量等。其中新颖性最为重要,当某个信息商品失去新颖性时,其交换次数就会显著下降,直至终止,这时就要生产新的信息商品。信息商品的非批量化与非重复性,就使得信息市场具有一种不断更新的特点。

6.由卖方市场逐步向买方市场转化

一般情况下,卖方市场多有供不应求的现象,买方市场则多是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社会信息化与信息商品化初期,信息商品供应量少而需求量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价格高低均由卖方决定。如今,在信息市场上信息用户对信息商品的选择较之其他物质市场对物质商品的选择要强烈得多,内容也要丰富得多。对于物质商品,人们主要的要求是价廉物美,而信息用户面对大量的可供选择的信息,就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先进性、适应性、准确性和经济性、因为这些因素是信息商品价值高低的决定因素。伴随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信息供给量呈更快增长之势,这给买方在选择物美价廉的信息商品的服务中以更大余地。

二、信息产品的销售策略

依据信息产品的市场特点,在进行产品交易时就要高度重视市场的注意力效应、高的技术成本而形成的产品锁定效应、信息技术支持的大规模定制效应、由产品的可分性而形成的差别价格效应,以及网络正反馈带来的产品市场的马太效应。

1.善于用“锁定”来建立用户基础

①在对用户进行安装基础的投入时,首先要预见到整个锁定周期,而后在整个锁定周期内对每种类型的潜在用户的盈利性进行评估,要知道用户是有价值的资产,用户的价值等于用户的转移成本加上你基于产品质量和成本的竞争优势;其次要积极采取各种策略争夺新的用户,必须明白早期的用户基础投入是锁定收益回报的源泉,在吸引用户的时候一定要给以明确的承诺;再次要想办法吸引高转移成本的用户和有市场影响力的用户,用户的转移成本越高、用户的知名度越大,则在锁定周期内获取收益就越大。②当用户进入了自己的安装基础后,还必须对自己和用户的关系进行规划,在为用户提供价值的同时引诱用户更加依赖于自己的产品、技术或服务,包括提供各种增加价值的信息服务以加深对用户的关系,同时也让用户投资于自己的技术,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转移成本进而忠诚于自己的产品。③充分利用自己的安装基础向用户销售与安装基础互补的产品,同时向别的销售者销售接入自己用户基础的机会,另外还通过差别性定价和提高搜索成本,共同来使自己的安装基础达到价值的最大化。

2.注重网络的正反馈以形成规模效应

通过核心技术和一些专用性资源(如强大的销售团体)的掌握锁定了用户的消费途径,形成正反馈,使强者更强并最终导致强者对市场的通吃。当前信息市场中的正反馈以一种新的、更强烈的形式出现,它基于市场需求方,而不仅仅是供应方,供应方规模经济和需求方规模经济结合起来,使正反馈作用异常强大,形成的市场垄断性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想成为市场的冒尖儿或市场的垄断主取决于两种力量的平衡,即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超强的规模经济。因此,厂商在推出一种新技术时,必须考虑如何才能让网络效应起帮助作用,如何才能尽量压缩总转移成本建立一个新用户网络,强调兼容的渐进策略和强调卓越的革命性策略。

3.重视产品的捆绑式销售和差别性定价

捆绑给用户带来的吸引力一方面表现在由于捆绑产品的价格通常比分开的组件价格之和低;另一方面表现在销售商可以利用捆绑向用户介绍新产品,通过新产品的成功推广来形成该新产品对用户的新的锁定,同时用户也可以通过捆绑的新产品的使用来提前获取自己的新的效用价值。传统市场中推行的差别性定价主要是依据买卖中的交易对象、成交数量、交货时间、付款条件和取货地点等不同,而给予买方不同的价格优惠。而在信息市场中所推行的差别性定价更注重于个人对产品的内容的不同取舍、产品的不同版本和特殊群体的考虑(如学生)来采取不同的定价。在信息市场中对信息产品能实行差别性定价主要是由于信息内容具有可分性、信息产品的快速更替性和信息技术的锁定特点,使得产品容易按照用户的需求作不同的整合。

4.发挥注意力效应并实施面向用户的直接定制

在信息经济时代,网络迅速普及,由于网络的作用使注意力问题得到空前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在市场从事产品销售的工作者来说几乎就把市场经济看作注意力经济。面向用户的直接定制是信息市场的销售趋势。不论是发挥注意力效应还是实施面向用户的定制都需要做到:①以用户为中心,一切围绕着用户的需求进行研发、生产、销售或提供服务;②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尤其对于面向用户的定制来说先进的信息技术支持是基础;③培养高效的企业运行机制,通过运用企业内联网、企业间外联网使生产部门、供应部门、销售部门以及用户建立最快的路径连接,形成之间的协同控制以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④加强市场环境的建设,不仅要有良好的法制环境、制度环境、人文环境,同时也要有良好的信用环境、金融环境和产业环境等。

参考文献:

[1]卡尔・夏皮罗哈尔・瓦里安,2000:《信息规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孟广均:1998:《信息资源管理导论》,科学出版社

[3]戴尔:1999:《戴尔战略》,上海远东出版社

[4]石培华:2000:《注意力经济》,经济管理出版社

销售与市场篇6

【关键词】 互联网;药品销售;市场调查;销售模式

药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药品销售的渠道也不断多样化与多元化。互联网药品销售方式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与发展。通过互联网进行药品销售,在提高了销售效率的同时,降低了成本,对于增强药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美、欧、日本等国家与地区的互联网销售产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而我国互联网药品销售产业才处于起步阶段,有待于不断的完善与发展。

一、国外互联网药品销售市场现状及模式

美国是互联网药品销售产业兴起的主要国家之一。如今美国网上药店约有一千多家,同时关于医疗保健的网页店铺已近两万多个。在国家政策与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医药商品销售交易平台。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约有百分之六十的美国网民通过互联网咨询医疗问题或通过网络购买所需药品。美国互联网药品销售已逐渐成为了其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部分国家互联网药品销售行业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具有规范的技术支持与完善的法律法规予以规范。但是一些国家对于互联网销售采取了一定的制约措施,例如英国制定了多个互联网药品销售的标准,只有在符合这些标准时才可以进行合法的销售处方与非处方药品。德国对于互联网药品销售的主体,仅仅限定除了药房,其他任何个人、组织不得在互联网上进行药品的销售。瑞士约有百分之十六的药品销售额是通过互联网完成与实现的。在意大利,其国家药师协会网站会提供药店的信息和相关症状与药品信息,在网站上注册的药师可通过该网站进行药品销售。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日本学习欧洲的互联网药品销售经济模式,逐步建立起了以第三方药品互联网销售平台为主的发展模式。

二、国内互联网药品销售市场现状

2005 年,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为我国互联网药品销售行业发展提供了初步的网络药品行业规则与标准,为互联网药品的销售行为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该规定允许符合相关规定的药品企业通过规定审批程序申请加入互联网药品交易平台,进行部分特定非处方药的销售与相关病情的咨询。国家商务部在《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 年)》中,提出了“发展基于信息化的新型电子支付和电子结算方式,降低交易成本,构建全国药品市场数据、电子监管等信息平台,引导产业发展,实现药品从生产、流通到使用全过程的信息共享和反馈追溯机制”。根据中国网上药店理事会的有关统计,2013年我国网络医药的销售额已达到了四十多亿人民币,由此可见,如今我国互联网药品销售已逐渐发展,同时引起了药品销售企业的高度重视,因为在信息化的今天,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互联网销售平台将会是一个前景广阔、利润丰厚的交易市场,能够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为企业带来不菲的经济利益。相对于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其互联网月销售额就超过了近两亿多,因此,我国目前的互联网药品销售市场正处于开拓与起始阶段。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截至2013年12月,通过申请并注册,获得互联网药品信息咨询服务的企业共4682 家,但是享有在互联网上销售药品资格的企业共计有两千多家。

三、我国互联网药品销售模式分析

如今,我国联网药品销售包含B to B、B to C 和第三方交易平台三种主要的模式。

1、B to B 模式

主要是指企业相互之间以及企业和医药卫生机构之间借助网络的药品销售平台,取得良好效果的网站之一是上海医药商务网。B to B 模式下的互联网药品销售企业必须具备《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和《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实践中具备两证的企业比较少,因为涉及到网络与药品的特殊性,审批程序较为严格。在此种模式下的药品,既存在普通商品特性的同时,又具有其独特性。由于药品的特殊性,为了保障药品质量与药效,必须在生产、保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必须以严格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作为支撑。此种模式,在我国目前的市场中表现的比较活跃。

2、 B to C 模式

是指药品企业采用在网上做广告、打宣传的方式来吸引网络顾客,从而增加药品的销售量的模式。比如北京金象大药房的网上销售平台。由于我国互联网药品销售模式处于初级阶段,各项基础设施、监督措施等不健全,我国法律法规对于网络药品销售企业的资质、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等有着具体、严格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与制约了B to C 模式在医药行业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医药网络信息系统尚未统一、科学建立,导致消费者能在互联网中使用医保卡购药,在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带来了不便。

3、第三方交易平台模式

此种互联网药品交易模式主要分为集中采购和政府采购两种,比如: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网。通过这种模式,政府可以通过诸多信息对于网络药品企业进行有效、及时的监督,充分保障了互联网药品销售企业发展的规范化与合法化。但由于我国药品市场地域性较强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三方交易平台的规模化发展。

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完善我国互联网药品销售

1、建立统一的信息传递标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网络信息技术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我国互联网药品销售统一的信息传递标准,能够实现信息在企业、医疗机构,药品监督机关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从而为网络药品销售市场的正常运行提供了保障,同时有利于监督机关实施有效的监督。

2、改变药品市场消费观念

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我国网络药品销售市场的发展尚不健全,人们对于网络销售的药品的信任度不是很高。政府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与制度,支持网络药店以及公益型医疗网站的建设与宣传,为人们提供药品信息、医疗保健等方面的咨询,使人们对于网络药品销售有一个正确、明确的认识,增加对于网络药品销售市场的认可度。

3、提供更多的支付方式

我国互联网药品销售市场的支付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为网银付款或者支付宝。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互联网药品销售的支付方式有医保卡、医疗保险、保险公司等多种方式。方便了网络购药顾客的同时,促进了互联网药品销售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因此,增加药品网络销售支付方式是加快我国互联网药品销售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4、创建高效的经营模式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医药行业完全可以运用互联网思维,引入了新的经营模式“O2O模式”,O2O模式与传统的经营模式不同,它能够在线上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展示,提供全天候的咨询服务,以及按病找药、代客寻药、配伍禁忌、健康手机报、微博、微信等众多贴心小服务,让用户体验到高质量的服务。同时,线下用户订购的药品,系统会自动安排给就近药店,药店的执业药师会根据订单配药并严格密封,再交由专职配送员私密送货上门,确保药品的安全及用户的隐私,在满足用户及时用药的同时还可以大大提升医药经营企业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互联网药品销售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要完善我国互联网药品销售市场,尤其是其在我国正处于形成发展阶段,需要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才能逐渐市场化与规模化。

【参考文献】

[1] 孟令全,武志昂,周莹.国外网上药店的规制体系和运营体系的发展概况[J].中国药房,2013.24(33)3165-3168.

销售与市场篇7

1.1奢侈品的定义

奢侈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有地域性、现代性等特征,随着环境、时间和人群的不同,其物质形式也随之变化。在生活中,奢侈品属于生活非必需品,但能带来超出一般享受的高档商品。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进而对奢侈品的需求量越来越高,几乎高于了收入增长。美学家们则把奢侈品归为奢侈的生活艺术和追求生活美学的一种外在的东西,给予了它文化、历史、艺术和哲学等诸多意义。国民经济的提高源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为它们注重先进的技术和产品的和谐美感,本身温暖、细腻、人性化,而且奢侈品也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1.2我国奢侈品的消费市场分析

经过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奢侈品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但这似乎却勾起了中国人的购买欲望,刺激了奢侈品的消费。在世界奢侈品排行榜中,中国已稳居亚军,成为响当当的名副其实的奢侈品消费大国。这一结果,引来了诸多国外奢侈品企业的极大关注,并纷纷将目标投向中国。但另一个事实是,2009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3,000美元,世界排名100名以外。产出与消费指数的不协调,似乎违背常规,这一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和业界的关注,分析和制定适合中国的奢侈品营销策略势在必行。

2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特征分析

2.1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结构分析

(1)消费者年龄构成:多数40岁以前的年轻人成为中国购买奢侈品的主力军,而中老年人则占极少的消费份额。在西方发达国家,奢侈品是以中年人和老年人为主。在2007年中国城市青年的调查中,超过60%的青少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同意“生活的乐趣”的概念,并表示愿意购买奢侈品,奢侈品消费在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年轻化的趋势。究其原因,首先,中国市场正处于发展中,事业成功的年轻人,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消费奢侈品;其次,创业发展中的年轻人,将奢侈品消费看作奋斗的目标,成功的标志。因此,年轻的消费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的消费“:真正可以买得起奢侈品的”“;花的钱全部买小件奢侈品。”另外,中国女性奢侈品消费更是巾帼不让须眉,撑起了消费市场的半边天。职场中的女性,经济独立、目光独到,善于塑造自我形象,这种求新、求特的心理需求,使她们迅速占据了中国奢侈品行业的消费主导地位。时尚的都市女性不干落后,在这个市场中享受着奢华的魅力。

(2)从中国消费者的经济状况看,年收入几万元至几十万元的都市白领和年收入千万元甚至几百万元以上的高端人群,成了奢侈品消费的构成主力。这些人中有富贵新秀、小有名气的达官贵人,还有崇尚潮流,紧跟时代前沿的青年人,总的来说,奢侈品的消费与年龄、社会地位、收入都有影响。在不同的社会层面中,都有可能成为奢侈品的消费者。

2.2奢侈品中国市场供求结构

(1)奢侈品的供求网络。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几乎所有品牌都是外国的,奢侈品消费在中国实际上已被洋化,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购物如PRADA、GUCCI等世界顶级奢侈品品牌及专卖店。此外,中国的消费者对于奢侈品来源地、生产商及品牌背后的故事,要比产品本身更为重视。(2)奢侈品的需求结构。大多数人还专注于珠宝、箱包、服装、手饰等用品的消费,而在西方很多国家,奢侈的消费更多是涉及房产、交通工具和外出旅游。近年来,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红酒会、豪车展等不断在国内兴起,为有消费潜力的富贵新季们搭建了更多的消费平台,但重要的是,新富们不知道如何消费奢侈品,更不知道如何去品味文化,只是单纯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2.3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心理分析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消费心理:(1)炫耀,得到尊重和承认。目前在中国大多数富裕的人通过购买一般人无法比拟的昂贵奢侈品,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与广大市民的差距,这是他们对外宣传并暗示他们是成功的、有更高社会地位的有效方式。(2)盲目性,在这个崇尚自我的现代社会,个人主义“、非主流”意识独占鳌头。心理上不二的追求,必须对奢侈品的品牌及其带给自己的荣耀,以及产生的社会影响力,都有更高的要求。对于奢侈品本身的内涵不做过多探讨和研究,购买最昂贵、最知名的顶级品牌似乎成了他们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代言,冲动决定行动,无疑具有盲目的社会效仿性。(3)消费定位不准确,不仅是指一般的消费人群,更在公众中具有一定的表象性。引起“网络声讨”的有关针对奢侈品的报道,都会引起民众的愤怒。这似乎说明了人们对奢侈品的表象寓义的认可,从而产生了对社会不公平待遇的仇视,但这正说明人们对奢侈品的认识存在着极大的不合理解释,不能对消费品进行准确定位。

3营销指南

(1)奢侈品在中国市场有着特殊性。这给生产奢侈品的中国企业在营销方面带来独特的优势,但是在企业哲学探讨、品牌发展和营销模式上都有很大的差距。只有运用适合自己特点的策划和营销模式,才能发展,才能打响品牌,因而对接过程中,中国消费者有显著的屏障。受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影响,掌握消费层对奢侈品不同需求,应该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方向。在对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特点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完美诠释奢侈品对中国消费者的特殊意义,并进行深刻发掘,这种强大的优势,将促使中国奢侈品公司做大做强。

(2)对不同消费者奢侈品的消费层次进行合理策划。过去的市场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奢侈品的消费人群存在两种不同的现象:一种是拥有金融资源的高端客户群。购买奢侈品消费群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炫耀他们的成功,其营销活动应集中在产品不同一般的形象设计上,越是价格不菲、个性张扬,就越代表着主人的事业如日中天,拥有了奢侈品就等于拥有了社会的认可和影响力。另一种是年轻白领消费层,他们购买奢侈品的主要目的之一,使自己的消费行为与社会阶层保持一致;二是要显示自己的生活时尚理念。因此,奢侈品表现的属于这群人特有的、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是需要加强的营销活动的推广。

销售与市场篇8

[关键词] 汽车销售 文化 年龄结构 消费理念

市场须满足消费者需求,有何种需求就会有何种市场与之相适应。市场所供应的产品也是随着需求而不断变化的。纵观近年来我国消费类汽车市场的变迁,可以发现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是由消费群体的年龄、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思想活跃程度等因素决定的。

一、近20年来销售的消费类汽车的变化

1.车型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整车生产线和生产与研发技术。一批很有实力的合资公司诞生了,消费类汽车市场从此告别了“上海”、“伏尔加”等品牌的老款车,取而代之的是分别属于大众公司和雪铁龙公司的“桑塔纳”、“捷达”、“富康”等能够代表上世纪八十年代水平的新款车,这些车型的出现让人们眼前一亮,现在被人们亲切的称为“老三样”,至今仍然有很好的销量。“老三样”虽然同属一个年代的车型,但桑塔纳和捷达在中国取得了骄人的销售业绩,但性能同样出色的富康轿车,销量与前二者相比却有着较大的差别。

其实除了捷达和桑塔纳,后来推出的“新三样”、“精三样”中凯越、花冠等,都可以明显看出它们造型上有一个共同点――“三厢”,因此我认为这就是富康与前面几款车型销量差别的主要原因;也说明汽车的销量和消费观念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的消费类汽车的车型也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表1 近20年我国两厢与三厢车销量增长对比

从上海大众引进与国际同步的polo车型后,随着几年的演进,我国车市中的类似于polo的两厢车慢慢多了起来,比如:飞度、雨燕等。不但如此,原来三厢车型很多都出了两厢版,比如:Focus、伊兰特等。从目前形势看两厢车的发展明显加快,大有和三厢车分庭抗礼之势。另外,一大批国产品牌的两厢经济型轿车也获得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为国民轿车的普及化作出了贡献,比如:奇瑞QQ、哈飞路宝等。

2.车体颜色和排量的变化。20多年前改革开放刚刚开始,由于经济状况所限,我国的消费类汽车不仅数量很少,而且几乎都是黑色;而现在,五颜六色的小车行成了路面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关注汽车的人都知道一个名词:排气量。它成了衡量汽车动力大小的代名词。上世纪末,无论是国产还是进口的轿车,很少有排量低于2.0的。近年由于环保思想和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中小排量汽车上市,并且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人们放弃大排量而选择小排量的原因,我认为主要因素是个人意识的变化导致需求转变,从而影响市场的变化。

二、消费群体的变化

1.消费群体的变化。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汽车消费市场主要消费者的年龄是40岁以上,他们一般拥有比较好的经济基础、事业有成。这类群体尽管可以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家,但从审美角度还保留着中国传统的“中庸”风格和“四平八稳”意识,对轿车的认识更注重“轿”的感觉,所以这个群体选择三厢轿车也就不足为奇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消费群体年龄结构逐渐年轻化,消费主流群体的年龄底线从20年前的40岁以上降低到了20几岁。消费类汽车的消费者群体更大,年龄谱更广,并且对汽车渴求度最高的是那些年龄相对较小的群体。

表2 近30年汽车消费群体年龄结构

上图显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汽车消费群体年龄发生了很大变化,年轻的消费群体很显然在理念及消费观与需求上与老一辈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我们的市场就必须加以变化,以适应更新后消费群体的需求。

2.文化和理念的变化。时代可以导致人们审美观和价值观的不同;文化程度与知识背景对消费产品的理解能力和取向也不尽相同。在过去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拥有个人汽车是身份象征,老一辈消费者在购买车辆时,一般选择与其地位相当、以稳重为特点的耐用车型。例如:捷达就是以皮实耐用征服了思想较为保守的消费者;而奔驰牌轿车的营销方针就是给消费者以豪华的、经典的、沉稳的感觉,这一点恰好满足了具有政治经济实力的老一代消费群体的需求。

年轻一代消费者经济实力大多较老一代消费者稍差,但思想更加贴近国际汽车发展潮流,因此那些高技术附加值和新款式、新色彩的车型,往往更受到他们的青睐。例如两厢产品大众polo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20岁~30岁年龄段;Focus的两厢版,主要卖给了35岁以下的消费者;而国产中华骏捷、奇瑞A5等具有较为秀丽或新潮外形及很好驾驶性能,它们的购买者群体主要集中在三十五岁以下。在高端车型中,BMW的营销策略是带给消费者豪华、科技、进取的内涵,所以它的购买者往往是那些年轻的成功人士。

通过对各种车型购买者的对比不难看出,由于消费群体年龄结构和文化形态的不同,导致了消费理念的差异,而消费理念又直接影响到我国汽车市场各类车型的销量。部分厂商已经注意到这一点,正在努力改变自己的产品结构,以更好的适应消费市场。

三、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认为会有更多、更年轻的人加入有车族的行列。因此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汽车消费群体还会不断扩大和拓宽,而增长较为迅速的应该为年轻群体,其次为老年群体(中年群体市场相对比较成熟)。年轻群体希望获得更快捷、环保,更具有驾驶乐趣的车型,针对他们厂商可以更多发展高性能、大马力或小排量、节能环保乃至混合动力及新能源车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厂商可以开发操控便利性、可靠性更高,维护成本更低、安全性更强的产品来满足老年群体的消费需求。

我国消费类汽车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厂商应抓住机遇,分析消费群体的变化规律,才能把握市场,驾驭市场。

参考文献:

[1]朱生坚:消费文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05)

[2]新馨:消费文化与现代性[J].国外社会科学,2002,(06)

销售与市场篇9

H公司第一季度销售会议上,市场部负责新产品设计及推广的产品经理崔云霄和南一区的区域经理张广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这使得会议的气氛显得有点紧张。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第一季度上市的新产品500mL PET包装石榴口味的果汁饮料上。

H公司是国内老牌的果汁生产厂家,为了适应消费者多样化的口味需求,H公司决定由市场部产品经理崔云霄负责研发新口味的果汁饮料。经过反复的调查和测评,崔云霄和市场部新产品项目小组的工作人员近3个月的努力,新口味产品500mL PET包装石榴口味的果汁饮料终于诞生了。为了慎重起见,H公司决定不大面积在全国上市,先选择一个区域进行一段试销,看结果再定。经过反复的考虑,新产品最终选择了南一区作为试销的区域。然而新产品1月15日上市,经过2个半月的试销,市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崔云霄首先在会议上提及了这个问题,他认为新产品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之所以上市的业绩表现不佳,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南一区没有重视新产品上市的问题,没有积极配合市场部针对新产品上市设计的推广策略。

为了这次新产品的成功,崔云霄带着项目小组的工作人员可谓是呕心沥血,不仅在前期产品设计、包装设计、目标消费群体定位、消费者口味测试方面非常严谨,在产品研发出来后,对后期产品上市的策略方面也经过反复研讨,才确定了最终上市的方案。由于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如此充分,崔云霄对新产品上市充满信心,曾经对老板不无自信地说,新产品上市3个月内,必然会跻身公司最畅销的10个SKU之列。

然而经过2个年月的试销,新产品表现平平,客户首次进货后无法流转。崔云霄到试销的南一区蹲点子一周时间,感觉到很多市场部制定的上市策略在执行上不到位,所以在会议上他直言不讳地将新产品上市不理想的原因归结到南一区对新产品上市的策略执行不到位。在崔云霄看来,以张广为首的南一区的销售人员目光短浅,只重视眼前的销售利益,不看长远的目标,对于新产品上市对公司未来的产品规划及对公司整体的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缺乏全面的认识;对本次新产品上市中市场部设计的一些全新的推广计划接受度不高,以至于执行不到位,使新产品的上市推广遭遇“滑铁卢”。

南一区的区域经理张广是跟随老板一起创业的“开国元勋”之一,在做市场上风格硬朗,所以才被老板委以重任,担任在果汁行业举足轻重的南一区的区域经理。不等崔云霄再多说,张广就非常尖锐地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张广认为,市场部设计的上市策略,在区域执行上有一定困难,会对区域本身的销售造成不良的影响。崔云霄设计的新产品上市方案中,以产品的分销和陈列为主,要求在试销区域里,在超市等现代渠道铺货率达到95%,至少占到4个陈列位置;食杂店、摊点等传统渠道铺贷率达到80%,有1个以上陈列位置。陈列和铺货达到要求后,再针对现代渠道推出品尝等推广活动。

张广认为,市场部提出的方案根本没有考虑到区域面临的困难。因为市场部对新品上市没有提供费用支持,所有的陈列和分销所需的费用都需要从本区域支付。现在超市这样的现代渠道进店就需要进店费,而店内的陈列位置又非常紧张,如果给新产品多了,就得缩小老产品的陈列面。传统渠道就更不用说了,小老板们进货本身就谨小慎微,更喜欢卖那些畅销的老产品。南一区是H公司最强势的一个区,同时也是竞争最惨烈的一个区,在激烈的竞争中,南一区本身的市场费用就不够,根本没钱支付新产品上市所需的费用。而且将太多的精力投入到新产品上,势必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也许存在老产品下滑的危险,这对南一区,甚至整个公司来说都具有潜在的危险。而这个责任是任何人也负不起的。

其次,他认为市场部所谓的一些新的推广计划纯粹是小孩过家家的游戏,要搞什么“H石榴俱乐部”,如果来推广这个项目,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是一个方面,对销售也形不成太多有效的帮助。

在张广眼里,崔云霄虽然有点才气,但是对市场了解太少,纯粹是闭门造车,在设计产品和相关的市场策略方面和实际销售挂不上钩,使销售部根本无法执行,这才是新产品上市遭遇“滑铁卢”的原因所在。

听完崔云霄和张广的争执,参加会议的人都没有发表意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在这次新产品上市的过程中,是市场部设计存在缺陷、前期准备不足,还是销售部执行不利、对新产品的推广不到位?本次新产品上市遭遇“滑铁卢”的罪魁祸首,到底是市场部人员不深入市场,闭门造车设计产品和制定策略,还是销售部不思进驭, 目光短浅只看眼前利益?

新品试销的“前世今生”

文砚君

新品试销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经常会让市场部与销售产生矛盾。新品试销区域的基层销售人员常常会问一句话:“你们为什么这样做?经过我同意了吗?”进而责怪市场部“纸上谈兵”,而市场部反击销售部“经验主义”,于是出现基层销售不愿试销新品,抵制公司在自己区域试销新品的情况。

很多公司以增加销售费用支持的方式推进新品的试销工作,效果如何呢?大多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愿意试销的销售人员,是“费用照拿,应付差事”,公司总部有人来检查时做做表面文章,平时还是摘自己的一套,什么好卖推什么,根本不给新品出样表现的机会。

真的没有办法推进市场部制定的新品试销方案完美落实了吗?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出落实新品试销方案的几个工作要点:

从销售的角度看新品试销的“前世”

在推出新品时,市场部往往强调“我们要推什么”,完全是“我出什么你卖什么”的姿态,产品出来了就要求销售试销或直接销售。这是市场部和销售部产生矛盾的根本所在。

在计划推出新品时,我们经常会委托专业的调研公司做相关市场调查,请广告公司提炼产品卖点诉求。却很容易忽略一个问题:我们的销售要什么?我们很关注消费需求,却忘记了我们的产品是通过销售人员,通过商、零售商才能卖到消费者手里。

销售要什么?首先,销售要业绩。销售的潜规则是业绩,不管你是MBA还是“皇亲国戚”,到销售一线后,没有业绩,你就准备好“卷铺盖”。在准备投放新品试销的区域有业绩压力吗?从现实情况看,销售人员是担心今年的任务完不成,还是每月超额完成任务?如果是前者,他们会视推出新品为救命稻草;如果是后者,试销新品会成为一种工作的累赘,搞不好还会增加销售费

用,稀释销售利润,谁愿意干这种傻事。因此,决定在什么区域试销新品前,要弄清楚这个区域的经营情况,看它是不是需要你到那里去?

其次,销售要利润。不管是考核费用控制,还是考核经营利润的销售系统,销售利润都至关重要,试销新品能否给试销区域带来利润?经,常的情况是,公司选择某一区域试销新品后,由市场部下发一套方案,货直接发往市场,一声“开始”都没来得及说,就派推广人员下去指手划脚的开始了。可是,费用的投入控制在基层销售手里,就算公司总部有相关费用支持,也要从基层销售的手里出,他们不得不考虑投入产出比的问题。负责任的销售人员(就是这样的销售人员容易和市场部产生矛盾)会测算是否值得投入销售资源,如果明摆着投入产出比不合理,是没有人愿意投入销售资源推广新品的。决定在什么地方试销新晶,市场部就要让其基层销售人员相信如果完全执行你的方案,是可以带动销售增长,实现销售利润的。

让别人相信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推新品,从产品包装、卖点诉求和配置的促销资源等一系列问题,要让销售完全信服极不容易。因此,还需要沟通。

让销售来决定新品试销的“今生”

新品试销区域销售人员需要的沟通,并不是推广人员到了市场后才开始的,是在策划一个新品诞生的时候就应开始的。

每个销售区域都有自己的年度工作目标,就算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管理的销售区域,也会有自己的工作计划和思路。试想,推广人员突然跑到一个销售区域说要试销新品,事先对方连产品包装都没见过,产品的卖点诉求也没认可,对方愿意配合吗?

准备推出新品时,要根据计划推出新品的目标渠道特点决定试销区域。如计划推出一款主要在国际K/A和地方性连锁超市销售的定型发膜,就要选择既有国际K/A,地方性连锁超市也很发达的地区试销新品。

试销区域决定后,更重要的是让准备试销新品的区域负责人参与到整个新品的策划上市过程来,这种方法对于国际性的大公司可能不太适用,但对于以销售为主体的很多国内企业,确实能很好解决新品试销执行的问题。

统一认识是关键。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又不是天生有仇,完全只是因为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有分歧。在新品立项讨论时,邀请计划试销新品的区域负责人参加,首先解决统一认识的问题,要不要推出新品?推出什么样的新品?新品出来后怎么推广销售?听听来自销售一线的意见,并充分阐明市场部推出新晶的目的和“企图”。在强调创新的同时,综合考虑销售资源问题,双方达成统一共识。让销售参与了,就不会有愿不愿试销的问题了,产品都是他们参与决定的,他们不卖谁来卖?剩下的,是怎么卖的问题。

不要紧紧抓住促销资源。让销售参与到新品策划上市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让他们来参加创意讨论,而是要让销售人员来决定如何把新晶卖出去。某品牌在推出一款防晒洗发水时,公司向新品试销区域新增8%的销售费用,同时配送了一批促销物料,还请来了专业的培训公司为商做培训。品牌经理下到市场指导试销工作,把这些资源都紧紧地抓在自己手里,在什么卖场投入、在什么地方投放地堆、做特价统统都要经过他批准,把自己当成了销售经理。当地的区域负责人很抵触这种做法,一是打乱了他的工作计划,并且由于这位品牌经理对当地市场情况不是太了解,多次出现“瞎指挥”的情况,造成销售资源浪费。另外,这种工作方式也直接影响了区域负责人的威信。区域负责人自然是消极对待新品试销,使整个新品试销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下去。

在新品试销时,公司配置相关的直接费用支持或间接的销售资源,目的是为了快速推进新品销售和提高销售区域的积极性。品牌经理不用做销售,没有必要抓住这些资源,让基层销售人员参与,就要放心地把销售资源给他们掌控和安排,品牌经理和推广人员要做的是给予专业上的指导和培训,辅助试销区域的销售人员按原定新品上市计划推进工作。

工作的灵活性也很重要。市场是动态多变的,在具体执行新品试销方案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到方案的落实。问题出现后,不要一味地责怪销售人员,应大家坐下来一起回顾检讨,商量应对办法,采取相应措施,这样才可能让新晶试销方案继续开展下去。

谋定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

苑鲁宁

H公司石榴果汁饮料的前期开发策划工作不可谓不充分,经过3个月的反复评测,基本证明新产品的概念具有可行性。但是产品好并不等于市场好,产品的工作做足了,市场的工作却成了木桶短板,不尽如人意的市场表现也就可以理解了。营销讲求谋定而后动,周密的推广计划安排与沟通协调才是新品上市成功的前提。

1.市场部在公司战略前提下要与销售部门充分研讨方案,确保执行的可行性。

市场部和销售部由于各自工作角色的不同,在看待问题时往往站在不同的角度。比如销售人员总是埋怨市场部制定方案的可行性差,但他们可能并不了解市场部的战略高度和远度;另一方面,市场部埋怨销售人员执行方案时打折扣,那是他们不清楚销售人员要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和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

解决以上问题最好的方式是:两个部门以研讨会的形式沟通,共同确定新品的上市推广方案。市场部要把产品发展趋势、市场容量,新晶对公司的重要性及本方案的初步操作思路等向销售部一一列举说明,使销售部门对本次新品推广方案的来龙去脉有个较为深刻的理解;销售部门则要将当地市场情况与市场部沟通,让市场部在制定方案时考虑到各经销商的特点、渠道差异化、竟品的对抗手法等因素。通过这样的双向沟通,既能使两个部门都能站在公司战略角度上考虑问题,求同存异,又能让方案切实可行。同时因为方案是大家一起定的,也避免了日后双方相互推诿指责。

2.方案执行前,应对销售人员、经销商进行培训,统一作战思想。

新品推广前期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因素,因此针对销售主管们,结合新品特点及操作前景来一次新品内部营销是非常必要的。内部营销活动可以让产品经理摆脱被冷落的局面,为新品上市做一次精彩的预演,还能让销售人员与经销商由被动地说服接受转变为热诚主动地参与。如何能使内部营销达到实战指导的效果?

(1)市场部与销售部对方案达成一致后,先要向一线的销售人员和经销商进行方案培训,让其充分理解方案的目的,为什么要这样执行,怎样执行。只有一线人员明白了细节才能将上市操作做好。

(2)销售技能培训要贴近销售人员实战工作场景,要注重把理念宣导落实到具体的动作分解。

(3)培训内容的实战性还体现在不能只放马后炮,不但要讲应该怎样做正确的事,还要讲万一做错

了事怎样补救。出错后如何进行弥补,是要负荆请罪还是壮士断腕,都要给销售人员理清思路,从而最大的挽回损失。

3.建立执行考核机制,确保事事有责任人,人人有动力。

我们可以看到,H公司的销售部门以“新产品投入精力大会影响老产品销售”的理由去反对新品,也会对“市场部没有对新产品上市提供费用支持”提出质疑。这都是因为新品上市后没有对销售人员进行销量任务的制定,在日常销售报表、销售例会、人员奖金考核等问题上也没有体现出对新品推广的格外重视,销售人员自然感觉新品上市是“在正常的销量目标完成之外的额外任务,公司似乎也不是特别强调”。大多数销售人员不会主动去推新品,都会把注意力集中在给成熟品项做促销、迅速起量上,一旦销售人员对此掉以轻心,新品上市必败无疑。

实际上,只要我们能把新品推广的各项过程指标都落实到位,规范考核机制,确保事事有责任人,销量自然会起来!

新品上市的铺货指标、销量指标应是对销售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这种考核要有奖有罚,要让销售人员既有压力也有动力,促使上市计划有人去执行。

对经销商也是一样,其天生的利益驱使决定他们对新品上市的非重视性,忽视这种前期既费心费力又没有利润的新产品。因此考核与奖励并重非常重要。

此外市场部门也要考核,避免其写丁方案就撒手不管了。上市后,市场部门的促销支持和费用支持都非常重要。促销支持有没有到位,有没有帮助销售部门进行陈列、买赠的拉动等等。比如本案例中,可将超市的进场费用进行分摊,明确哪些费用是市场部新品上市前期要投入的,哪些费用是铺货完成后销售部门要跟进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双方有责任和义务去做好工作。

4.建立动态的执行反馈机制,确保方案及时修正,减少目标偏差。

H公司的新产品上市已有2个半月,反馈给市场部的信息却是寥寥,问题还需要产品经理亲自去市场发现,解决方法也要通过总部的销售会议沟通。如此缓慢的反应速度、复杂的解决问题方法,又如何能适应市场情况的千变万化。

根据笔者的经验,首先,我们要对涉及新品推广的各职能部门进行制度规范,建立完整、动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销售人员要将日常工作的内容及时汇报给市场部,市场部则要对各项销售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帮其从铺货率和产品生动化方面认识自己的疏漏,从而改进。其次,建立检查与督导系统,及时修正过程。就目标而言,检查与督导的目的是不断强化各级业务人员对销售目标的认识,只有通过不断进行修正的过程,才能确保执行结果的准确性。

市场部只能做些推广工作吗

孙 斌

销售部与市场部在新品试销过程中矛盾重重。一是市场部做方案,销售部不服。许多企业中销售部的力量相对于市场部来讲,很强势,他们对市场部及其所作所为不认同,甚至敌对,认为“市场部算老几,凭什么来指挥我们”。二是销售部对市场部所做方案的解读不准确,或者将方案内容与要求传达给区域经理、销售人员时不到位或者力度不够,导致新品销售执行力不够。三是市场部和销售部在新晶上市中,因多头考核在承担责任方面容易踢皮球。

难道新产品上市的问题就这么难解决吗?其实不然,笔者举一个真实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难道市场部不能做点别的吗?

A公司是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年销售额5亿元,然而A公司的高质高价定位,以及相对呆板的商务政策,使得A公司产品在售后市场上表现一般,年销售额不足1亿元,与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及A公司的整体实力极不对称。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售后市场上扩大份额,2005年5月A公司决定开发一个B品牌,产品定位为中质中价。营销中心为推广B品牌作了详细分工与部署,市场部负责拟定整体运作方案,制定商务政策,制作广告宣传资料;销售部负责在试销区域选择并开发一级商,争取销售订单。市场部工作基本按部就班地进行,然而销售部在一级商开发和订单争取方面表现相当乏力。至2005年11月与公司达成合作协议的不到3家,累计实现销售不到20万元。

分析B品牌销售乏力的原因:一是销售部人员销售B品牌的积极性不高,在他们的心目中,B品牌上量慢,销售贡献低,而时间与精力花费多,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二是现有经销商的阻力大,现有经销商认为B品牌价格要低于现有的产品,给其他的经销商经营,会对自己现有网络和市场形成强大的冲击,他们的态度是要么B品牌也给他们做,要么不能进入市场。然而市场部制定的方案和政策中,不容许现有经销商经营B品牌,如果现有经销商经营B品牌,可能会用B品牌代替现有品牌,毕竟B品牌是新产品,经营利润比现有品牌高,这对公司整体市场份额的提升没有一点帮助。三是已经开发的经销商无论是经营实力、网络规模,还是经营态度,与市场部制定的经销商选择标准还有很大距离,很多销售人员为了应付公司,随便选择开发经销商。以上三点概括起来一句话:推广B品牌,销售部销售人员在执行市场部制定的方案和政策时出现了偏差。

于是,2005年12月A公司做出了另外一种决策:从销售部抽调4名得力销售员成立B品牌销售小组,专职销售B品牌,行政和业务上统一由市场部管理,市场部负责B品牌从销售到推广一条龙服务,将B品牌运作到销售额达到一定规模后,再交给销售部去管理。接到指令后,市场部对B品牌专职销售人员进行了区域划定,并对B品牌销售人员从产品知识、整体运作方案、商务政策到销售与推广过程中可能存在问题点与解答做了精心系统的培训与研讨。2006年1月市场部安排B品牌销售员工作重点后,销售员各就各位,调研区域市场、了解经销商、筛选经销商、确定意向经销商、与经销商谈判、签订协议一气呵成,2006年1月累计签订合同金额2000万元,2月份完成销售额150万元,B品牌销售形势发展迅猛。

销售与市场篇10

销售政策是一项销售措施。

折扣、返利、补偿、津贴、优惠、奖励……这些日常销售活动中,经销商与厂家谈的最多的字眼,争论最多的问题,就是常说的销售政策的一个方面。

销售政策是一项引导性、激励性销售措施。它的目的就是促进销售,给销售带来保障和轻松。所谓保障,就是通过给出一定的条件来激励、约束经销商与销售人员的行为,为完成销售目标服务;所谓轻松,就是“胡萝卜大棒政策”中的“胡萝卜”充分发挥吸引力,促使客户与销售人员产生内驱力,自动的去完成销售目标,从而给销售带来一些便利与轻松。

由此可见,销售政策是销售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策略与措施,甚至可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措施。销售政策包括对内的《销售人员的激励政策》和对外的《经销商激励政策》(现在都称经销商为联销体)。

以下重点介绍经销商激励政策。经销商激励政策分为一级商销售政策和二级商销售政策(联销体乙方和联销体丙方销售政策)。一份完整的销售政策主要包括结算、折扣、市场管理、新产品销售奖励和特殊激励(评优)五部分。

一、结算

结算主要包括:现款现货、赊欠、铺底、承兑汇票期限等。

在制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性作用,给货物和货款带来保障,给货款结算带来便利。

(1)在结算条款中要引导经销商实行现款现货,同时辅以折扣支持这一措施,会收到显著效果。很多公司在货款回收方面很头痛,很多销售代表在回款指标完成率方面表现不如人意,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充分发挥销售政策的引导性作用。我曾参与与目睹几家公司制定销售政策,在条款中明确规定现款现货,否则没有折扣。通过宣导与沟通,在短短一年之内98%以上实现了现款现货,给销售带来很大的保障与轻松。销售人员不再将主要精力花在追收货款上,而将主要精力花在市场开发与客户管理上面。

(2)在赊欠与铺底要明确规定授权的范围与期限标准,否则将造成应收帐款偏大。

二、折扣

折扣也就是厂家给予经销商的销售返利、销售奖赏,是经销商应得的额外劳务费用。

从营销渠道的功能而言,所有的职能都应由生产商承担,若将其中一项或多项职能分给其它成员(如:经销商),就得为此支付一定的费用,经销商承担相应的职能,赚取劳务费用。严格讲,经销商经营产品靠价差来获取利润,不需要额外的折扣。但是生产厂家充分利用政策的激励性,来引导、激励经销商多销售自己的产品。

以前的折扣政策只有一项,就是按经销商销售本公司产品的净销售额的x%作为奖赏。分为现金折扣和实物折扣(通常是货物)。每一年兑现一次。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竞争的加剧,厂家对经销商的期望提高了,对经销商的要求也随之增加,这些要求怎样才能在市场中得到实施与落实?厂家只有拿出更多的折扣。现在的折扣已经分成许多单项折扣,如:现款折扣;专营折扣;销售增长折扣;市场秩序折扣;……

1、现款折扣

是对结算的保障,按净销售额的x%作为标准。在一家公司,这种折扣对所有客户是一样的,是双方合作的基本条件。

2、销售增长折扣

是市场竞争加剧,商品供过于求局面下,每个企业为了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而产生的一现折扣。一般都是销售增长y%,按净销售额的x%给予返利。

市场消费量这个“蛋糕”的扩大速度是有限的,市场供应量的增长速度是高速的,因为每个厂家都在想:市场消费量那么大,只要我们多销售、多生产,我们获得的市场份额就大一些,竞争力就强一些,赚钱回更多一些。这样市场供给量增加,暂时出现供过于求,只有从销售上找出路。生产商将销量压力转嫁给销售中心,销售中心将压力分解给每个办事处、每个经销商。凭空怎么要求经销商销量增加,就运用销售增长折扣来激励经销商努力销售,共同完成销售目标。

所以销售中心会根据每个经销商销售情况、市场情况、目标压力,制定每个经销商的销售增长目标以及返利额度。通常返利的x%是确定的,每个经销商的增长y%是不一样的,至少分为几个档次。

3、专营折扣

《市场营销》中介绍市场防御策略有一条是渠道封锁,封锁方法之一就是签定排它性协议,具体就是专营。市场操作中,有许多经销商不愿意专营,理由很简单:风险大,销售受影响,可提供给自己客户选择的产品有限。厂家怎么办?给出专营折扣。专营,就享受该折扣;不专营,就不享受该折扣。同时专营折扣也为培养经销商的忠诚度有很大帮助。

4、市场秩序折扣

市场秩序是现在所有厂家、商家头痛的事情。市场上经常出现倒货、窜货,低价倾销,价格倒挂的事情,厂家查经常查不出结果。市场价格混乱,货物流通不正常,是销售的一大忌。

商家的特点是:只要有一家的货物开始低价销售,马上所有经销商都会低价销售。将问题抛给厂家,不解决,他们利润下降,丧失继续进货销售的信心。商家是以利润为中心的,只有保证价格稳定和合理的价差,经销商才有利可图,厂商合作才会持久!所以专门为此设了一项折扣来引导经销商共同遵守、维护市场秩序。有的是具体数目,有的是净销售额的百分比。遵守就有,违规就没有。

三、市场管理

销售政策中市场管理主要是市场秩序管理,包括价格稳定管理和市场秩序管理措施。

价格稳定管理是保证产品市场价格稳定,并有合理的价差。通常厂家要对畅销品种、销量大的品种,规定一级商、二级商的出货价底价(批出去的价格),经销商不得低于规定的底价销售产品,否则查实按市场管理措施处罚。规定出价的好处,一是保证经销商获得合理价差,对经营产品有信心,也愿意投入人力、物力开发市场销售产品;二是规范市场秩序,有利于货物正常流通,整个市场的稳定发展。

市场秩序管理措施通常包括:罚款、提价、限量供应、销售支持、取消经销资格、终止解除合同等。有的公司对倒货进行罚款、扣折扣;有的公司对低价倾销的品种提价;有的公司对窜货的品种限量供应;有的公司对违规的经销商取消几个月或全年的销售支持,如:促销支持、广告支持、人员支持等。处罚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共同建立、遵守、维护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以有利于货物销售,大家共赚钱!

四、新产品销售奖励

注重产品开发与产品组合的公司,经常会推出新产品,多给经销商提供一些赚钱的机会,多给市场提供一些“武器”。但经销商认识不一样,有的愿意销售新产品,认为赚钱多;有的不愿意销售新产品,认为销量小、有风险,卖力不讨好。这个矛盾怎么解决?激励!让经销商见利眼开,就可以借经销商之力稀少新产品了。

新产品有销售奖励后,毛利水平通常是畅销产品、大众化产品毛利的3—5倍。这样在新产品的推广过程中,经销商、推销员都会大力支持,人市速度会加快,销量会增加。

五、特殊激励(评优)

这是一直流行的一种激励方法。前几年兴“新马泰游”、“欧洲游”,近来兴“这培训、那讲坐”。以前叫“销售冠军奖”,以销量或销售额的大小评出;现在叫“优秀经销商(金牌客户)”,以多个考核因素 综合评出,如:销量、回款、增长、开发、信息交流、市场秩序、新产品销售等。每年或几年评选一次,选中的经销商不仅可以获得额外的补贴,还有一种成就感。通过这种活动,厂家树典型,共学习,对经销商的凝聚力增强了。

实际销售中,销售政策的表现形式是合同。提到合同,大家都知道:今天你干什么事,好象都要先谈判再签合同最后才办事。合同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必须接触的一个法律文本。合同纠纷是商业活动中,纠纷、调节最多的一种案件。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合同在经济交往中越来越规范、标准、完整。

一份完整的销售合同,通常包括:合同主要条款、合同附件、客户资料卡、委托书几个部分。

1、 合同主要条款

现在90%的厂家采用的是标准合同,上面需要填写的部分比较少。主要是供方、需方,签定地点、日期,交易品种、数量、单价、总交易额,质量标准,供货要求,一些其它需注意事项。标准合同,也就是所有客户签的基本一样,都是一些共性到约定,没有个性的约定。

2、 合同附件

合同附件是就合同主要条款需要补充的事情的约定,一样具有法律效应。一般包括:销售区域界定,结算,销售目标,市场秩序管理规定,折扣约定,以及双方在业务交往中需要约定的一些事项。

3、 客户资料卡

4、 委托书

委托书是在我国近几年销售交往中完善合同的一部分,是一些公司容易忽视的地方,也是发生纠纷的地方。它主要就业务交往中收货人、付款人、业务负责人等相关人员与商家法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说明,法人委托哪些人与厂家进行业务交往,发生的债务、债权等由法人或商家企业、公司承担。这样才使双方的交易完整、公平、合法化。

制定销售政策需考虑的几个因素:

1、公司的目标、战略、策略是销售政策的方向。公司每年有总的战略目标,有工作重点项目,销售政策应遵照公司目标,来引导、激励经销商、销售人员紧紧围绕目标奋斗!如:公司今年的重点是推广*产品,那么销售政策就应向*产品倾斜,利用政策将公司资源调整到*产品上来。公司今年的重点是守市场,销售政策就应该侧重市场防御与市场稳定,要重点支持成熟市场、主要客户等。

2、细化、合理是销售政策激励作用的指示灯。市场发展存在不均衡,产品销售存在生命周期不同,所以不能用一个指标来约束全国的经销商。要对区域进行划分、经销商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政策。政策要合理,不能只管大客户、重点客户,不管小客户等。同时合理的政策也有利于价格稳定。

3、完整、完善是销售政策质量的体现。一份销售政策包括很多方面,有许多条款与措施,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销售政策要完整、完善,不能出现什么漏洞,不能产生歧义。

4、销售目标的实现和经销商、员工对公司忠诚度的提高是销售政策真正目的。制定政策的标本目的是目标的实现,目标实现情况是检验政策作用的唯一标准。同时培养忠诚度、美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