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鉴定材料十篇

时间:2023-03-14 21:01:50

个人鉴定材料

个人鉴定材料篇1

本人某某,某大学某专业学生。今天借着这份自我鉴定,既是向党组织作汇报,也是对我以往努力的总结和今后努力的鞭策。

XXXX年XX月,带着初入大学的兴奋和对中国共产党深深的向往,我真诚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决心按照一个共产党人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这半年内来,我一方面积极参加党课学习,经常向党组织作思想汇报,另一方面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及人生哲学,在思想的洗礼,知识的陶冶,以及人格的塑造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本人成长履历概括向党组织汇报如下:

首先是思想的洗礼。我生长在一个党员家庭中,爷爷奶奶都是光荣的老党员,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我的父亲在部队入了党,在转业之后依然严格地按照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在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在祖父二辈的思想教育和人格熏陶中,我自幼就有了对中国共产党崇拜敬仰之情愫。回顾二十世纪跌宕起伏的百年风云,在世界上一些国家政党“其兴也忽焉,其亡也忽焉”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丰功伟绩,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从现代化建设到改革开放,从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八十多年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在我自小的概念中,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忠实代表”,“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参加了党课学习之后,我对党的认识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而更全面更透彻更理性地看待我们的党。通过对的进一步学习,我对党的历史和现状也有了更客观的看待和初步的思索。通过对烈士陵园参观瞻仰缅怀,我对党浴血奋斗的革命历史和党员舍身就义的革命信仰感同身受;通过观看优秀影片《生死抉择》,我对当前党员中的腐败现象有了客观清醒的认识,也增强了对党惩处腐败决心的信任;通过党课学习,我对党的政策和理论尤其是“三个代表”的指导思想有了深刻的学习和领悟,对党的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党的现状和未来有了理性认识;通过潜心研读党的十六大报告以及有关重要文献,贯彻学习了党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我认识到我们的党不仅是一个具有光辉历史的党,更是一个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不断结合新的实践,把自己的思想政治建设推向新境界的政党,从而增强了党领导人民实现新世纪宏伟蓝图的信念,也更增强了我积极申请入党,争取入党的决心。

其次是知识的陶冶。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除了在思想上,行动上入党以外,还要求在能力上入党。新世纪赋予了共产党人新的历史使命,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本质提出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号召,在这个变革和发展的时代里,知识无疑将是共产党人承担历史责任,履行历史使命的重要法宝,也更是入党积极分子完善自身的重要途径。在半年来,我把更多的时间和经历投入到专业知识技能的汲取上,从课堂的授课到课后的读书自学,从专业书本到课外读物,我都投之以最大的兴趣和毅力,并在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各科学分平均绩点在3.9以上。通过对政治基础理论的学习,我一方面深刻体会了老一辈共产党人创业的艰辛,一方面也看到了转型中的中国社会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我相信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妥当的解决,并愿意为此奉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国社会的建构,为中国经济的理性策划,为中国的富强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最后是人格的塑造。XXXX年新年伊始,中山大学黄达人校长在《南风窗》首语:“愿天下学者,均秉持良知,不随波逐流,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允公允能,厚德自强,止于至善”,校长警戒之教诲铭记在心,我回忆起刚踏入中大校门时黄校长同样以“学会做人”为主题为我们授以大学里的第一课,于是人格的塑造也就成为了大学生活中求学的另一重要目标。此外,完善人格的塑造对于共产党人更是不可或缺的特质,数不清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鲜血生命以及不为时光所湮没的光辉事迹奠定了今天共产党人的行为楷模,新世纪党的事业未必需要共产党人浴血牺牲,但却同样需要健康与完善的人格。这半年来我在挫折与困难中培养自己独立坚强的个性,在学习中锻炼自己的毅力和品质,在人际关系中坚持“以诚待人”的理念,以求自身人格塑造的不断完善。

个人鉴定材料篇2

平时我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累计送过毕业班两届。所任的班级教学质量始终处于年级前列:2005年所教两个一年级班优秀率及格率均100℅,、年所教班级在市培优检测中优秀率均为学校第一,年、年所教的毕业班在毕业会考中优秀率、及格率均达到市局不扣分标准,并处于年级第一。

自参加工作后,一直比较乐意担任公开课任务,学校也给与比较多的机会让我锻炼成长。年月执教市级公开课《圆的周长》,年执教片级公开课《分数乘法》、《可能性》,年参加海门市数学优课比赛获一等奖,并被选拔参加南通比赛,获二等奖。

在工作之余,我还笔耕不断,经常撰写教学反思,曾在海教在线撰写反思随笔一百多篇,被海门市教育局评为“博客之星”,教学随笔《有心的“伤害”》发表与年第四期《小学教学》杂志。年数学教学案例《让情境图动起来》获海门市二等奖,年数学教学论文《让预习成为课堂美妙的前奏》获海门市二等奖,年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概念引入法略谈》发表于《海门教育周刊》,另外还有多篇数学论文获等级奖。另外我还参与学校省级课题《农村小学特色(乒乓)文化蕴育的实践研究》,已经顺利结题。

身为学校的教导主任,我积极带领好学校教师走专业知识成长之路,曾指导沈佳美老师在学程导航现文秘杂烩网场会上执教市级公开课《求比一个数多(少)多少的实际问题》,曾指导杨翠娟老师在区域共同体活动中执教公开课《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个人鉴定材料篇3

珍贵的四年大学本科生活已接近尾声,感觉非常有必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大学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大学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由于大学的授课已不再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而是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现在我已经大四,正在做毕业设计,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一直做班委和寝室长,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家教、志愿者、推销员和设计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体育成绩一向很好。我的体质并非很出色,可是通过我的练习和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还是能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的教授项目。我喜欢运动,基本对所有运动都感兴趣,尤其是足球。在四年之后的今天,我的球技有了质的提高,脚法和意识。我是从高一开始接触足球,起步比较迟,可进步很快,总能在同一水平的伙伴中踢一段时间后脱颖而出。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抱定了要踢好的决心,也许还有那么点运动天赋。踢足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个人鉴定材料篇4

1、缺少对归档文件材料的准确性鉴定。档案是工作活动的原始记录,但不一定是真实的记录,这是因为在文件材料的形成过程中,人们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或主观认识的干扰,有时不能全面反映历史真实,甚至夸大、缩小或歪曲历史事实,这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工作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如工作成绩的夸大、统计数字的失准、基建档案的图物不符等等。这些失准的材料,显然与事实不符,但它们是错误思潮、片面认识、失误工作的真实反映。档案工作者不可能也不允许改正档案材料原件内容,但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其进行鉴别、评价,以指导利用者。

2、缺乏对归档材料的完整性鉴定。归档文件材料不完整,是长期存在的普遍问题。据笔者调查,归档文件不完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归档材料门类不全。无论是进馆档案还是档案室的档案,除文书档案外,其他门类的档案尤其业务档案大都没有收集归档,这就为全面反映其工作活动大打折扣。二是归档部门不全。一个单位内各部门的职能不同,产生文件材料的数量不一,不少单位除综合部门形成的红头文件外,其他部门因形成的材料少,往往长时间没有文件归档。三是归档文件材料不完整。编号文件本身接不起来,缺附件,少底稿等,尤其是科技档案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而缺少的往往是核心内容和重要的部分。档案工作者需要也应该对其进行鉴别评价,并总结出经验教训,以便在业务指导工作和收集工作中采取必要措施,尽量减少此类现象。

3、没有对档案的珍贵程度进行评定。目前对档案价值的评定仅用保管期限来表示,而保管期限所体现的价值是相对价值。就某一份档案材料来讲,在此馆属永久而在彼馆可能是长期或短期。一份具体的档案材料应当有个社会的而不是一个单位的、全面的而不是单项的、历史的而不是阶段性的价值评定。这既有利于有重点地抢救和保护珍贵档案,也有利于准确地评定档案馆的档次和地位,使国家有限的档案经费用到最需要的地方。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档案鉴定应包括档案保管期限鉴定、档案准确性鉴定、档案完整性鉴定、档案珍贵程度鉴定等方面。鉴于鉴定工作是在档案管理不同阶段依次分别展开的,因而可将档案鉴定划分为前期鉴定和后期鉴定。

所谓前期鉴定是指对文件材料保存价值的鉴定和对归档文件材料的准确性、完整性鉴定。因其是在文件材料立卷归档阶段完成的,处于档案文件运行前期,所以可将它们统称为前期鉴定,亦可称为归档鉴定。前期鉴定,一般无需成立专门的鉴定组织,是在工作中顺序完成的,只需严格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责任,由责任人如立卷人、案卷审核人、归档接收人等分工负责,共同把关,协作完成。它主要包括:

①保存价值鉴定,是指文件材料有没有保存价值、保存价值大小的鉴别,并依此确定文件材料归不归档、保管期限的长短。这已经是多年常规性工作,不再赘述。

②准确性鉴定,是指对归档文件材料的各种标识的准确性及其所承载的信息的准确性进行甄别评定。前期鉴定中的准确性鉴定,主要是针对工作中因工作疏忽将归档文件材料的某些标识如责任者、时间、签章、竣工章等遗漏丢失或者错误,正文与底稿不相符,正本与副本不相符,基建图物不符,设备图物不符等等诸多情况的检查。在文件材料归档时,由责任人进一步核实鉴别,并在案卷备考表中案卷检查人栏签字或以其它形式确认归档文件的准确性。

③完整性鉴定。归档时,责任人对围绕某个事件、某项工程、某个设备、某项任务所产生和使用的文件材料的完整性,每一份文件材料页数、图幅及底稿的完整性进行鉴别并签字确认,以确保归档文件材料的完整性。

所谓后期鉴定是指专门的鉴定委员会对档案进行鉴定。后期鉴定,是档案馆室的重要业务环节,需要建立专门的、具有权威性的鉴定委员会,按特定的程序进行。其工作内容应包括档案评价、珍贵程度鉴定和保管期限鉴定等。

①档案评价。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和我党历史上多次受到“左”的思想干扰,档案中记载了一些与史实不符的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党中央做出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我们正确评价档案提供了政策和思想依据。档案馆应当在不改变原件的前提下,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件材料进行整体和个别评价,并将之纳入档案馆指南和各全宗卷,以正视听,引导利用者恰当地使用档案,真实地书写历史。此项工作,可以组织专门人员集中进行,也可作为一项正常工作列入管理或编研部门职责范围,延续不断地开展。

②档案珍贵程度鉴定。参考文物鉴定,制定国家珍贵档案鉴定标准和方法。可将国家档案根据其历史、科学、艺术等方面的价值,结合珍稀程度、成套性、完整性分为珍贵档案和一般档案。再将珍贵档案区别为国家一级、国家二级、国家三级。建立国家珍贵档案数据库,提请国家财政列支专项保护经费,实施特别保护;并同司法机关、海关联网,与文化行政部门联手,与文物、博物、图书等文化单位交流协作,加强监管,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抢救和保管好国家珍贵档案,切实管理好党和国家珍贵的历史财富。

个人鉴定材料篇5

关键词 文检案件 样本材料 收集

大多数的文件检验案件,都需要有符合鉴定要求和条件的、能与检验材料(检材)进行相互比较检验的样本材料。在实际鉴定工作中,我们发现,只有少量文检案件,是由氖挛募旃ぷ鞯淖ㄒ等嗽彼图斓模样本材料基本符合鉴定要求,能保证鉴定工作正常进行,但大部分案件,都是由从事具体侦查工作的检察官送检的,由于他们对文检知识不很了解,不清楚从什么途径收集样本材料,以及如何正确收集样本材料,致使送检的样本材料经常不符合鉴定要求。本文仅就检察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文检案件中的笔迹检验案件,印章印文检验案件,打印文件、复印文件等时间检验案件的样本材料的收集途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问题做简单介绍。

所谓样本就是与检材进行比较检验的标准式样,是真实客体特征的再现和反映。样本分为平时样本和实验样本,平时样本又分为案前样本和案后样本。

1样本材料收集的途径和方法

不同类的文检案件,收集样本材料的途径、方法和侧重点亦不相同。

1.1笔迹检验案件

在办案过程中涉及文检的案件中,笔迹检验案件的数量最多,影响也最大,因为它能做到“人的同一认定”,直接认定书写人,所以鉴定结论较其它文检案件的鉴定结论作用大。

(1)收集案前笔迹样本。案前笔迹样本是指被鉴定人在案件发生之前,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交往中形成的笔迹材料。重点从以下两方面收集:一是向被鉴定人的单位借用其在工作中可能留有其本人笔迹的材料,包括其个人档案,留在银行的支票、存款单、取款单,各种票据,以及会议记录、总结、汇报、答卷、有其签名的合同等;二是可以收集被鉴定人在平时生活交往中书写的笔迹材料,包括日记、电话本、个人的记帐单、借条、欠条、信件等。收集时一定要弄清楚这些材料上的笔迹,哪些是被鉴定人亲笔书写的,哪些是其他人书写的。

案前样本一般没有伪装,能比较好地反映被鉴定人的书写习惯和笔迹特征,样本的价值很高。要着重收集案件发生前不久被鉴定人的笔迹材料。但是,如果检材笔迹可能有伪装变化,则要重点收集发案前几年、甚至十几年前被鉴定人的笔迹材料,因为伪装的笔迹,往往是被鉴定人过去某些书写习惯的再现。

(2)收集案后笔迹样本。案后笔迹样本是指案件发生以后,被鉴定人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交往中书写的自然笔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收集,一是与收集案前样本的途径相同,只是这些材料是案件发生以后形成的;二是在不暴露收集笔迹意图,被鉴定人没有产生怀疑的情况下,检察官通过正常的方式让被鉴定人书写一定的笔迹材料,如让单位组织统一的问卷调查、写情况汇报、学习体会等。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指派专人负责监督被鉴定人书写,防止其他人代替被鉴定人书写。

(3)收集实验笔迹样本。实验笔迹样本是指检察官让被鉴定人按照检材的内容、书写条件和形成条件而书写的笔迹材料。收集的笔迹样本,即实验样本,要由检察官亲自收集。但是无论用什么方法,都要采取听写的方式,检察官不能有任何提示、引导或引诱,不能让被鉴定人照着提取人书写的内容书写,更不能让被鉴定人照着检材抄写。收集的样本笔迹与检材笔迹的字体、书写速度也要尽量相近。

1.2印章印文检验案件

印章分为公章、专用章和私章(名章),是文件真实、有效的重要凭证,印文在单位的文件、支票、合同及个人的有关材料上经常会用到,公章、专用章印文也大都在工商局有备案样本,所以很容易收集。印章印文要重点收集发案时期的样本,一方面印章很容易更换,距发案时间太长的印文,很可能与发案时的印文不是同一枚印章所盖印的;另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印章本身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要了解印章的制作时间,是否经常使用,因为印章用久了会有磨损,有些笔画会发生变化或缺损。送检时最好将印章实物一起送来。如果不能送印章实物,检察官要模拟检材印文的盖印条件盖印,尽量多做一些实验样本。

1.3印章印文、打印文件、复印文件的时间检验

可以用物理方法对印章印文、打印文件、复印文件的形成时间进行检验,即收集印章印文、打印文件、复印文件的历时样本,从印文历时变化规律和留下的疵点,打印文件、复印文件的特征变化来判断印文、打印文件、复印文件应该是在哪个时间段形成的,样本文件的时间密度越小越好。

2收集样本材料时须注意的事项

(1)收集的样本材料要真实、可靠。检察官要对收集的样本进行核实和确认,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2)收集的样本材料要全面、充分。样本材料要有足够的数量,才能更多、更好地暴露出被鉴定人(物)的特性、特征,鉴定人才能够全面利用这些特性、特征,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以便更全面地与检材进行比较检验,从而得出科学准确的鉴定结论。

(3)收集的样本材料要有可比性。样本不但要有足够的数量,还要有很好的质量,要具备与检材进行种类认定和同一认定的基本条件,如果样本与检材没有可比性,则无从检验。

(4)收集的样本一定要得到有关部门或双方当事人的认可,并由有关单位或当事人形成书面材料,盖章或签字。

个人鉴定材料篇6

一、人事档案鉴别工作的作用

(一)人事档案材料的鉴别工作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对于收集起来的杂而乱的人事档案材料进行清理和鉴别,确定和进行取舍,是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基础。假如略去这一环节,不该归档的没有清理出去,该归档的又没有收进来,就会直接影响后面的环节,甚至造成整个工作的全部返工。

(二)人事档案材料的鉴别工作与人事档案工作的其他环节工作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通过鉴别工作,可以发现哪些档案材料不齐全,以便及时收集,同时还可以提高收集工作在来源上的质量,不应把―些不必要的、没有价值的材料都收集起来。再比如,鉴别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人事档案保管工作,通过鉴别,把那些不需要归档的材料从档案中剔除出去,减少档案的份量,可以节约馆库面积,有利于保管工作。此外,鉴别工作还可以促进人事档案利用工作的开展。鉴别工作中取舍恰当、合理,就能保证人事档案的真实性和精炼性,否则一旦该归档的材料销毁了,就不可复得了,会给党的事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鉴别工作的内容范围

(一)判断材料是否属于本人。鉴别这个问题的主要方法是:

1.辨认姓名的异同。下列几种情况比较容易混淆。

(1)同姓同名。这是最容易混淆也最难发现的一种情况。对这种情况的辨认方法是逐份地核对同姓同名的材料,尤其是核对材料上的籍贯、年龄、家庭出身、本人成份、入党时间、参加工作时间、工资级别等情况是否相同。主要经历是否―致。为了达到互相印证的目的,要尽可能地多核对一些项目,使鉴别结论有可靠的依据和基础。

(2)同姓异名或异姓同名。这是收集人事档案材料时造成的。鉴别时要特别留心材料上的姓名,对那些姓名有某些相同之字的材料,更要提高警惕。如果在鉴别材料时只注意看内容,而不大注意看姓名,就很容易让那些同姓异名或异姓同名的材料蒙混过去。

(3)一人多名。有的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字,比如孩童时期有乳名(或叫小名),上学时有学名,还有的人有字号、笔名、化名等等,如果不认真辨认,就很容易使以个人的档案材料身首异地。辨别这种情况的方法有三种:第―,核对后期材料姓名栏内曾用名,是否有与前期原名相同的名字;第二,清查档案内是否有更改姓名的报告和审批材料;第三,将不同姓名的材料内容进行核对,看看每份材料的年龄、籍贯、经历等情况是否相同。

2.辨认材料的内容和作用,其主要方法是:(1)看内容。即审核材料的内容是否与该人员的问题有关,比如政审材料中所反映的内容与该人员的结论是否有内在联系,是否是结论的依据。(2)看用途。比如对于证明材料,要详细审查,看此材料用于证明谁的问题,也就是被证明人是谁?如果被证明人不是该人员,那么这份材料一般也就不是该人员的。该人员所写的证明他人问题的材料,由于它的用途不是证明该人员的,所以不该归入该人员档案中。

(二)判断材料是否属于人事档案

一个人的档案材料包括人事档案内容的材料及非人事档案内容的材料两大部分。在非人事档案材料之中,有的是属于文书、业务考绩、案件等档案内容的材料,有的属于本人保存的材料,有的是应转送有关部门处理的材料,鉴别工作的任务就是将人事档案材料与非人事档案材料严格区分开来,择其前者归档,并将那些非人事档案内容的材料另加处理。

(三)判断材料是否真实、准确

做人事档案工作必须讲究实事求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和含糊其词,由此要求人事档案材料所记述的内容必须真实而且准确,不能前后矛盾,模棱两可。在鉴别工作中一旦发现内容不属实,观点不明确、言词不达意或词义含混的情况,应立即退回原单位重新改正。

(四)判断材料有无重复

要保持人事档案的精炼,重份材料或内容重复的材料必须剔除。鉴别的时候,无论是正本还是副本,只需保留一份,多余的可以剔出。比如有的人在入党之前写了许多份入党申请书,鉴别时可以只选取其中内容最完整、手续最齐全、字迹最清楚的归入本人档案的正本和副本中即可。

(五)确定材料是否有保存价值

归档的材料要能反映个人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工作成绩、专长爱好等方面倩况。对于一些没有价值或价值不大的材料以及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不能说明问题、没有定论、起不了说明作用的旁证材料,不要归档,尤其对内容不真实、不准确、甚至诬蔑陷害等材料更不能归入。

三、对不在归档范围的材料的处理

对不归档材料的处理主要有下列四种方法:

(一)转。凡是经过鉴别,并不属于本人的材料,或者根本不在归档之列的材料,必须剔出转给有关单位保存或处理。

(二)迟。对于近期形成的某些档案材料,手续不够完备,或者内容还需要查对核实的,需要提出具体的意见,退回有关单位,等到原单位修改补充后再行交回。如果材料应退回去的,必须经过领导批准退回本人,并办理相应的手续。

个人鉴定材料篇7

撰写鉴定材料是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内容。鉴定材料质量如何,不仅是考察工作精准度的体现,更关系着干部选拔任用的精准度。笔者认为,提高鉴定材料质量,应在“准、实、真”上下功夫。

要拓展视角,力求写准。鉴定材料反映的是考察对象的一贯表现,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一时一事上。目前,鉴定材料内容的“单一化”问题仍然存在,一些鉴定材料重视干部本年度或近年度的表现,忽视干部成长轨迹。做到写准,首先要细化撰写层次,将鉴定材料拓展为个人基本情况、履职经历、人岗相适程度、德行表现、特点特长、存在不足或缺点、民主测评、谈话推荐等内容,增加鉴定材料信息量。其次,要把握撰写重点,注重从团结配合协作、解决实际问题、执行落实能力、个性特点等方面多用笔,重点体现工作业绩和适岗能力。再次,要改进撰写方式,减少概念化描述,对确立的评价观点采取例证法,运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增强鉴定材料的说服力。

要多方比较,力求写实。干部考察是对干部做“体检”,必须实事求是地反映干部的真实表现。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同志认为考察对象经过了民主推荐,存在考察工作就是走过场、走形式的思想误区,把撰写鉴定材料变成“好词好句”的堆砌。做到写实,关键要做到多方比较。一要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比较。辩证分析测评结果和谈话情况,防止简单“以票取人”和以偏概全。二要坚持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比较。综合分析不同群体谈话情况,客观研判各方面认可程度,重点甄别干部是否存在“为官不为”“为官不正”等问题。三要坚持评价重点与岗位职责相比较。区别正职、副职和非领导干部,根据个人职责分工,重点反映作用发挥情况,真实反映被考察对象有哪些优点、为什么可以在这个岗位用,又搞清楚存在什么问题、用了之后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要生动刻画,力求写真。干部鉴定材料的形成过程,是文字直观描述的过程。如何避免鉴定材料出现“一顶帽子众人戴”“像你像他像大家”的问题,需要参与考察的同志炼就“文字写真”的基本功,提高“画像”的精准度。一要注重客观化,坚持“两点论”,对干部的优缺点辩证分析。如,“有较为强烈的进取意识,但工作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倾向”,避免优点浓墨重彩、缺点轻描淡写。二要注重形象化。减少“高大上”的抽象定性式表述,运用白描手法直观表达。如,“下乡开展工作不在村里吃饭”,客观地反映了考察对象自我约束的特点。三要注重个性化。紧扣考察对象工作方式、性格特征的差异性,多用“大白话”“家乡话”。如,“指到哪儿做到哪儿”,体现了对待工作的认真踏实态度;“平时言语不多,但能说在点子上”,使注重思考的个性特点跃然纸上。

个人鉴定材料篇8

[关键词]民族地区;学生党员;档案管理;鉴定标准;收集范围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138

[中图分类号]G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2

1 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档案在鉴定标准和收集范围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由于缺乏统一的学生党员档案管理标准和规程,学生党员档案管理比较粗放。部分民族地区高校以院系总支支部为单位管理学生党员档案,然而一些院系因教育、教学任务繁重,未重视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并将学生党员档案材料与行政办公资料、工作文件材料混合放置。加上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鉴定标准和收集范围一直处于模糊地带,制定出的鉴定标准不够规范,约束力不强,给出的收集范围不明确,收集的材料不全面,导致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混乱,管理水平低下。

常见的问题,如档案内容不统一,除入党志愿书有统一的内容要求外,其他档案的内容存在差异,甚至有的民族高校缺少发展和转正公示、入党政审等档案;积极分子登记表缺失,有些积极分子考察登记表没有培养联系人签名;没有召开群众座谈会,找不到群众座谈会材料;有的召开了党支部转正会议了,却没有会议记录材料;入党时间记录不准确;学生党员概念模糊,甚至还出现学生本人说自己是党员,学生档案内却无任何记录材料或是仅有空白志愿表的情况。

2 明确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鉴定标准和收集范围的意义

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鉴定标准和收集范围是学生党员档案的支架和基础。收集范围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党员档案工作的起点,也是取得和累积档案的一种手段。明确了档案材料的类型,界定了该收集什么样的材料,为日后的档案归档提供的原材料。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鉴定标准能够区别与判定档案真伪与和档案价值的鉴定,能够对学生党员档案价值进行评价和与预测,根据这个标准判定档案的价值和它的保管期限,把需要长远保存的档案妥善保存起来,选出不需要保存和已保管期满的档案予以销毁,也就是“去粗取精”。做好学生党员档案管理的鉴定标准和收集范围的工作,对学生党员材料严格审核把关,充实、完善学生党员档案,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高校党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3 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鉴定标准和收集范围

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材料收集欠缺,不够全面,主要是与制定的鉴定标准和收集范围有关。鉴定标准不严谨和不稳定,以及收集范围的模糊化,使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的档案管理工作混乱,无章可循。因此,要明确学生党员档案管理的鉴定标准和收集范围,确保学生党员档案管理有章可循,并结合学生档案管理的特点,把收集范围的广泛性和鉴定标准的有效性结合起来,制定出符合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鉴定标准和收集范围。

3.1 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鉴定标准

3.1.1 档案属性标准

来源标准。学生党员档案的来源有新生刚刚入学时从高中带过来;大学期间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申请入党,通过党组织的考察成为正式党员形成的档案材料。学生党员档案来源标准具有指导的意义,能为学生党员档案的收集提供基本参照依据。然而有些民族地区高校对学生党员档案的来源审查不严,例如,有些学生在高中时就已成为中共党员或预备党员的,在刚入大学时带过来的材料不完整或是材料不规范,有些同学还未满18周岁就已成为党员,而有些同学在高中后面阶段突击发展成为党员,然而一些民族高校在接受这些党员档案时,由于疏忽和审查要求不严格,没有让党员发展材料不全的同学及时补交上,也让发展不规范的党员混入了正式党员队伍中,影响了学生党员档案管理的严肃性、规范性和标准性。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应制定严格的来源标准,严格把关学生党员档案材料的入口,让学生党员档案材料符合规定、完整。

内容标准。学生党员档案文件内容记录的学生党员信息和反映的情况,是分析判定学生党员档案价值的的最重要、最本质、最关键的因素。分析学生党员档案文件内容,主要看几个方面。第一,看文件内容的重要性。第二,看文件内容的独特性。学生党员档案内容要新颖、独特,不仅仅记录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奖励材料、处分材料等,还应记录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诚信记录等,才能充分全面的反映学生党员的品质与向党组织靠拢的信念。第三,看文件内容的真实性。真实性是学生党员档案最基本的特性,失去了真实性,学生党员档案就失去了意义与价值,学生党员档案材料内容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掺杂一丝虚假,这样的档案保存下来才有价值,才能发挥作用。第四,看文件信息内容的综合性或集中性。

形成时间与时效标准。文件形成时间对价值的影响,具体表现在文件形成时间的远近,文件形成于特别时期还是一般时期。学生党员档案价值的时效性,表现为 档案可以在不同时期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阶段性。许多学生党员档案的更新、整理和传递不及时,档案的时间记录与真实的情况也不相符,比如有些民族地区高校对待学生党员档案比较散漫,常常是事前不办,事后补办的态度,使一些该签日期的材料在日后才补上去,造成党员档案信息前后不一致,导致材料的时效性不足。

3.1.2 社会需求标准

社会需求方向。根据广大利用者需要利用的哪些内容和那些类型的学生党员档案,把握住总的发展趋势,档案管理人员要站在社会需求的高度,把握学生党员个人、机关以及社会方方面面利用档案信息的需要。

社会需求面。社会对学生党员档案的需求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党员档案只要能满足社会需要就具有价值,在鉴定工作中应以一定的社会需求面为前提决定档案的存留和确定保管期限。

社会需求时间。社会对档案的需求,从时间上可以分为近期利用需求和长远利用需求。近期利用需要指档案形成机关在一定时期内需要考察利用学生党员档案,例如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过程中对学生党员档案的利用。长远利用需求指要深入预测未来的潜在的利用需求,调查分析档案的利用频率、利用效果等。

3.1.3 相对价值标准

相关档案保存现状。包括档案的完整程度、档案是否重复、文件的可靠程度、档案内容的可替代程度等。

保管条件和费用。学生党员档案保管应设置专用的库房、专用的柜子和专门的管理人员,改善学生党员档案存放的环境,存放档案的库房应干净整洁,注意防潮、防霉、防虫蛀等,使得档案能长期甚至永久保管而不会被损坏,做到档案保管井井有条并且规范化。档案保管过程中的花费包括储存费用、处理费用、保护费用、参考咨询费用,然而一些民族地区高校由于对学生党员档案重视不足,所投入的经费较少,无法改善学生党员档案的保管环境,也达不到专室、专柜、专人管理。民族地区高校应将学生党员档案管理所需要的费用应纳入到学校经费预算中,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档案存放的条件。

3.2 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档案收集范围

发展党员材料。按发展党员程序,预备党员接收阶段的材料主要包括:入党申请书,个人自传,思想汇报(一般一个季度一次),支部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会议记录,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党校培训结业证书复印件,是团员的应有团员推优表,支部讨论列为发展对象的材料,函调政审材料,群众座谈材料,公示情况表,入党志愿书。预备党员转正阶段的材料,主要包括:预备党员转正申请,思想汇报(一个季度一次),预备党员考察表,入党志愿书,预备期间的总结材料,党支部的鉴定材料,转正公示情况登记表、党支部讨论转正的会议记录等。

民族地区高校对学生党员档案的收集范围往往不够全面,不是缺这份材料就是少了那个表格。在发展党员材料中只重点收集了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个人自传入党志愿书、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表等,但却忽略了函调政审材料、公示情况表,有的甚至没有召开群众座谈,党校培训结业证书复印件忘记收集等。对于这些缺失的材料管理人员因忙于教学没有能及时补上,部分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党员重视不够,存在重教学、轻党建的思想。把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授权给各个院系,而院系的老师有些并没有学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平时能跟其他学校学习交流的机会也很少,对学生党员档案管理的收集范围认识不清,管理意识也不强。有的甚至让勤工俭学的同学帮忙管理,负责人对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过问渐少,认为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与自己无关,懒得去抓,也不愿意去抓,对学生党员档案管理的收集范围就慢慢忘记,因此在收集材料工作中大多数档案材料的内容都是按照当事人的意志而收集,在日后的档案查阅利用中就出现了学生党员档案材料“缺斤少两”的现象。

奖励材料。各级党组织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等各种荣誉称号的授奖决定和嘉奖通报等材料。

处分材料。党员违犯党的纪律,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所受的处分决定(免于处分的处理意见)等材料;在民主评议党员中认定为不合格的主要事实依据材料,党支部对其做出的限期改正、劝退和除名等处置的决定、向上级党组织的报告材料、上级党组织的批复意见;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组织意见,延长预备期的有关材料。

其他材料。年度民主评议和组织考核形成的综合材料;民主评议党员鉴定表,党校培训的相关材料,党员的退党申请书、党支部大会讨论并宣布对其除名的决定等相关材料,其他可供组织参考的材料。

4 结 语

民族地区高校要提高对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规范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的鉴定标准和收集范围,不可忽视学生党员档案资料的辅助作用。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寻求解决民族地区高校学生党员档案管理问题的最佳途径,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要锲而不舍。

主要参考文献

[1]许典利,李昭志.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员档案管理的思考[J].大众科技,2008(7).

个人鉴定材料篇9

(一)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对文检鉴定工作的合法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应当指出的是新刑事诉讼法在证据一章,开篇就对证据的定义进行了修正,指出证据是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而旧法对证据的定义进行界定时,采用了事实说,指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这样单纯强调证据的真实性,容易导致意识上过分侧重证据的真实性价值,而忽略了证据的合法性价值。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证据的定义,由事实说改变为材料说,就强调了对证据材料进行质证、进行博弈、进行推敲的重要性,强化了证据意识。

此外,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定义,理清了证据材料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换句话说,只有证据材料符合合法性、客观性、真实性,才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在逻辑上的一个简单的复言命题结构,就促使文检鉴定工作必须遵循合法性、客观性和真实性的要求,在此应当着重指出的是,证据材料的合法性不仅是指实体合法,更强调程序的合法。新《刑事诉讼法》第54条已经明确指出,在收集物证、书证过程中,违反法定程序,对司法公正产生严重影响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否则,对该证据予以排除,这就昭示着在程序层面增加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二)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对文检鉴定工作的客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检鉴定工作体现着主观性与客观性的有机统一。主观性表现在鉴定人员通过经验、技术、科学方法对送检材料进行鉴定,是基于主观能动性的思考;客观性表现在,鉴定过程中鉴定人员要严格按照客观材料的特征进行总结,逻辑方法上体现为“样本―检材―意见”的逻辑三段论的特质,这一过程中有归纳,亦有演绎。应当注意的是,文件鉴定的价值在于使得主客观相统一,使得客观证据材料能够与主观判断或心证有效衔接,让客观证据材料讲话。鉴定意见表述的内容是作为递交法庭,决定法官能否形成内心确信的素材。因此,就应确保鉴定人员不知晓待检证据材料的证明内容、证明目的以及证明力,确保在进行文检鉴定时,送检材料信息的封闭性。“特修斯之船”[1]思想实验告诉我们,随着时空变更在逻辑上已经不再是案发时的原始证据材料,因此,要求最大限度的保持信息封闭,鉴定人员不得接触案情,并且严格按照《刑事技术人员工作守则》,严格保守案情机密。

(三)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对文检鉴定工作的真实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体现在在证据种类中,由“鉴定结论”向“鉴定意见”的转变,彰显了刑事诉讼的德性,旨在让文检鉴定成果经过反复论证、反复推敲,确保作为定做量刑的证据,能够经得住历史的检验。旧法采用“鉴定结论”的概念,作为文检鉴定工作载体的定义,就容易造成司法人员对鉴定结论的偏信。不利于在博弈过程中发现真实,使得司法人员怠慢对于鉴定结论的重复评价,进而影响司法公正。新刑事诉讼法将“鉴定意见”回归证据材料的本位,体现了对控辩双方平等武装的一种尊重,更有利于发现真实。

二、主动审查文检鉴定工作,积极应对新刑事诉讼法实施

鉴于文检鉴定工作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有机统一,鉴定人的主观因素若是发挥得当的话,不仅可以正确识别送检材料做出正确鉴定意见,还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案件的侦查,提高诉讼效率。然而,主观因素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发挥不当,就不能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甚至影响司法公正。主观性还体现在鉴定过程中蕴含的严密逻辑演绎与归纳,而不是简单地对送检材料进行白描。这个推理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技术要求,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主观性的运用不当。为避免在文检鉴定过程中出现主观性的偏差,就要采取主动审查的方式,来积极应对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

(一)法律层面的审查

1.鉴定人员回避。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鉴定人员的回避制度,并且整章规定均适用于鉴定人。为了确保控辩双方的平等武装,体现诉讼的公平价值,就应当让控辩双方对鉴定人的信息予以了解,可以有的放矢的申请回避。鉴定意见具有证据属性,关系案件定罪量刑,这就要求鉴定人员应当居于中立,不夹杂任何主观情感,出具鉴定意见。如果鉴定人与案件之间存在利害关系,鉴定人应当回避,否则,其鉴定意见因不具有客观性、合法性,进而影响真实性,而不被采纳为证据使用。因此,鉴定人员应当主动回避,配套鉴定人员信息适当公开,让诉讼参与人能够充分行使权利,申请回避。这样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方式对鉴定人员的回避予以审查,确保文检鉴定的客观性。

2.鉴定程序合法。程序的价值在于制约,通过相互之间的制约来实现公平正义。有违程序,就会对程序的制约作用产生影响,就会进一步影响公平正义的实现。这就要求排除任意性,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检察院文件检验工作细则》开展文件检验工作,委托鉴定、受理申请、鉴定过程都应当严格遵守程序规范,受到正当程序的制约,以此保障鉴定意见的客观性、合法性和真实性。违反程序规定,就要依法承担程序违法性制裁。因此,为确保鉴定意见的合法性,就应当主动对鉴定程序的合法性进行审查,避免程序违法性制裁,而导致鉴定意见被排除。

3.鉴定人员资质。如前文所述,文检鉴定活动是主观性与客观性对立统一的证明活动,鉴定人员的主观因素直接制约着鉴定活动的效果。从事鉴定活动的人员必须具备法定资质,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检察技术人员鉴定权管理暂行规定》,并且应当建立健全定期考核,综合考评的长效机制,确保鉴定人员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鉴定能力。并将考核情况以及资质情况予以公示,以匹配回避制度,保障鉴定活动有序进行。

(二)技术层面的审查

1.鉴定材料充分。鉴定意见是通过鉴定材料进行提炼、归纳与总结而成。由此可见,鉴定意见是否客观、真实、合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送检材料的数量和质量。例如笔迹鉴定,通过将送检材料的笔迹特征与样本相比对,进而通过归纳相同点、差异点,形成鉴定意见。这就要求所提供的样本数量足够提炼出可以显现书写人的运笔特征及书写习惯,并从中选择出书写条件较为稳定的样本。更为关键的是,在“样本―检材―意见”三段论演绎过程中,样本作为三段论中的大项,要合理周延。因此,在技术层面进行审查的前提是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样本,以确保鉴定意见的科学性。

2.鉴定依据科学。文检鉴定的过程是逻辑演绎的过程,通过严谨的三段论来实现“样本―检材―意见”的演绎

贯穿这一过程的,应当以科学的认识为依据。虽然文检鉴定工作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但是科学的鉴定依据一方面依仗主观经验与知识,另一方面要依照规律,规律虽然是主观的总结与归纳,但它却呈现出客观的性质。因此,应当依照客观规律和普遍认同的经验总结作为鉴定依据。同时,鉴定人员在出具鉴定意见时主观上应当达到内心确信的标准。

综上所述,应对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鉴定人员应当充分认识到鉴定意见将受到程序的制约,进而清醒认识到证据真实性、合法性、客观性与证据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严格按照逻辑三段论来实现“样本―检材―意见”的演绎,确保鉴定意见的有效性。通过法律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双重审查机制,做好新旧刑事诉讼中文检鉴定的转变与对接。

个人鉴定材料篇10

一、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

(一)涉外税务司法鉴定的合法性

我国的司法鉴定法律和相关法没有规定税务司法鉴定这个司法鉴定类别,更没有规定涉外税务司法鉴定。《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试行)》规定了十三种司法鉴定执业类别,没有规定税务司法鉴定这个分类,外国人由此质疑涉外税务司法鉴定的合法性,为了消除外国人的疑虑和便于税务司法鉴定的顺利进行,我国应该在修订《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试行)》,增加税务司法鉴定的类别规定,并明确税务司法鉴定包括但不限于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涉外税务司法鉴定的的法律依据主要是《司法鉴定执业分类规定(试行)》第17条,该条规定“本执业分类规定尚未确定具体类别称谓的司法鉴定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确定,报司法部备案。”因此,我国法人或者组织或者个人从事司法鉴定实行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登记确认制度,登记确认后才具有司法鉴定资格。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或者个人能否取得税务司法鉴定资格,也由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登记确认,登记确认的条件依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4条和第5条,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符合该规定第5条的条件要求、个人符合该规定第4条的条件条件都可以申请登记取得税务司法鉴定资格。鉴于税务司法鉴定的税务专业特性,司法行政机关一般应该选择具有较强税务执业技能的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和注册税务师登记确认为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涉外税务司法鉴定作为税务司法鉴定的一种,只要有税务司法鉴定资格就具有了涉外司法鉴定资格。

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既是税务鉴定业务,又是涉外业务,具有国际影响,对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的要求更高,要求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既要有娴熟的税务专业技能,又要有很强的涉外业务能力,但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规定税务专业技能条件也没有规定涉外业务能力的条件,而是依靠司法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决定是否授予涉外税务司法鉴定资格。我国法律应该增加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税务业务能力条件要求,对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还要增加涉外业务能力条件要求。在法律修订前,只要经过登记取得税务司法鉴定资格的法人或者组织和个人就具有涉外税务司法鉴定资格。

(二)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选择和委托

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必须是依法经过省级以上司法机关审批,取得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权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涉外税务司法鉴定人必须是获得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执业许可证的自然人。我国没有对外国机构和个人开放税务司法鉴定业务,涉外税务司法鉴定必须委托中国的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进行。

我国有权委托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可以是侦查、检察或者审判机关,有时候出现侦查、检察或者审判机关在侦查、检察或者审判的不同阶段各自指定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导致鉴定结论不一,有些涉外税务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依照公安阶段鉴定构成犯罪,却依照检察阶段鉴定为无罪释放,不利于追究外国人的税收法律责任,也让外国人就质疑司法公正性,影响了司法机关的权威和我国国际形象。因此有必要在法律中明确,经任何一个有权机关委托的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做出了合法合格司法鉴定意见,能满足司法活动要求的,不得重复进行鉴定,除非其鉴定结论不合法。

我国的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除了不统一外,有些面临着双重管理的问题,如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司法鉴定机构就既受财政部门管理又受司法行政部门管理,税务师事务所作为司法鉴定机构就既受税务部门管理又受司法行政部门管理,有些地方财政部门与地方税务机关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税务机关作为涉外税务案件被告时,同时又是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主管机关,此时应该严格执行回避制度。涉外税务司法鉴定的专业性非常强,不仅要求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通晓税务专业知识,还要熟悉税收法律和精通会计、财务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涉外税务知识并具备涉外业务能力,除会计师事务所外,侦查机关内设的司法鉴定机构和人员几乎不具备前述条件,根本没有能力进行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我国法律也禁止其向社会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因此不能选择侦查机关内设的司法鉴定机构和人员进行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我国的警察、检察官、法官、律师缺乏涉外税收业务知识,有些司法机关居然让税务机关参与案件的侦查、检察、审判工作甚至起主导作用,税务机关往往就是涉外税务案件的当事人一方,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海关征收进出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和关税等税收,海关有时被外国人告,在海关作被告的涉外税务案件中,法院居然委托税务机关作为鉴定人并依照其鉴定结论做出判决,税务机关不宜也没有司法鉴定资格,引发外国人和外国舆论一片哗然。我国专业的税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本应是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最佳机构和人选,却极少被司法行政机关授予税务案件司法鉴定资格并登记的,有资格的司法鉴定机构由没有能力做出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有些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就委托没有司法鉴定资格的税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进行涉外税务司法鉴定,这样的涉外税务司法鉴定其实是违法的,鉴定结论并不能作为司法决定或者裁判的依据。

我国应当统一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授予税务师事务所和注册税务师以涉外税务司法鉴定资格,建立以税务师事务所和税务师、会计师事务所、注册税务师和注册会计师为主体的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体系,并定期对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和人员进行检查和考核,以确保涉外税务司法鉴定的合法性和可靠性。

二、涉外税务司法鉴定要遵守我国的法律和国际条约

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涉及国家,我国拥有司法,涉外税务司法鉴定要遵守我国的法律,也要遵守我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我国法律与我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有冲突的,以国际条约为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一)涉外税务司法鉴定要遵守我国的司法鉴定法律和相关法

涉外税务司法鉴定作为涉外税务司法活动,要遵守我国的经济法、民商法、行政法、诉讼法等法律,尤其是要符合我国的证据法规定。涉外税务司法鉴定也要遵守我国的司法鉴定法律,我国没有统一的《司法鉴定法》,但我国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司法鉴定的法律法规。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司法部制定了《司法鉴定机构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人登记管理办法》、《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司法鉴定执业活动投诉处理办法》等一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司法部与有关部门联合《司法鉴定收费管理办法》、《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定暂行规定》等文件,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就司法鉴定都出台了专门的规定或者司法解释,司法鉴定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涉外税务司法鉴定作为司法鉴定的一种,自然应该遵循司法鉴定的这些法律法规。

(二)涉外税务司法鉴定要遵守我国的税法、会计法等法律

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是对涉外案件中的税收专业问题进行鉴定,我国的涉外税收活动主要是依据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行,涉外税务司法鉴定也要以税收法律法规为主要法律依据。1993年以来,我国逐步对外国投资者实行税收国民待遇,尤其是2008年的《企业所得税》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车船税法》也适用于外国投资者,我国已经基本对外国人实行了税收国民待遇。我国已经出台了《增值税条例》、《消费税条例》、《营业税条例》等流转税法,颁布了《个人所得税法》、《企业所得税法》等所得税法,施行了《车船税法》、《房产税条例》、《土地使用税条例》、《资源税条例》、《契税条例》、《印花税条例》等财产行为税法,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还颁布了大量的税收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目前开征的二十多个税种都各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的《税收征收管理法》作为税收程序法也已经施行多年。我国的税收实体法和程序法对涉外税收活动做了明确规定,我国的海关法、关税税则对进出口环节的税收征收作了相应的规定。会计是税收的基础之一,我国的会计法、会计准则对涉税会计活动做出了规范要求,也是涉外税务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

(三)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法律的缺陷和对策

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法律存在立法级次低、立法分散、原则性强等问题。我国涉及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方面的法律大多是司法部的通则、办法等部门规章,立法级次低,没有统一的《司法鉴定法》。涉及涉外税务司法鉴定的规定散见于经济法、行政、诉讼法等各个部门法中,这些法律有的是由人大制定,有的是国务院部委制定,有的是地方政府制定,法出多门。涉外税务司法鉴定主要依据的法律是税法、会计法、票据法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主要由各部委的行政规章组成,法律规定原则性强、分散重复甚至于冲突,缺乏统一的涉外税务司法鉴定规范,连税法都明确规定,凡是会计法与税法冲突的,以税法为准。再有,我国的税法、会计法屡屡变动,税收法规、会计准则时常更新。如此这般,就给涉外税务司法鉴定带来了困难。

因此,有必要统一司法鉴定制度,出台统一的《司法鉴定法》,在《司法鉴定法》中列专章或者依据《司法鉴定法》规定制定单行的《税务司法鉴定规则》,或者先单独制定《税务司法鉴定规则》,对税务司法鉴定做出统一的、全面的、详细的规定,并对涉外税务司法鉴定作特殊的要求,以便于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有明确细致的法律可遵循。

三、涉外税务司法鉴定的鉴定对象和鉴定材料

司法鉴定是对司法活动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的活动,司法鉴定的鉴定对象是专门性问题。税务司法鉴定的鉴定对象是税收的专门性问题,涉外税务司法鉴定的鉴定对象就是涉外税收的专门性问题。我国法律没有对税收专门性问题做出明确规定,也没有对涉外税收的专门性问题做出规定。实践中,涉外税务司法鉴定中的专门性问题是由委托的司法机关决定的,司法机关委托什么鉴定机关就鉴定什么,换句话说,司法机关委托的涉外税收问题就是专门问题。从已经委托的涉外税收鉴定事项看,涉外税收专门性问题大多数是税额计算鉴定。也有法官鉴于自己不懂税收和税法,将税务机关或者海关的涉外征收行为和征收程序是否合法的问题也交由鉴定机关鉴定,这是违法的,因为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一般只能对事实问题进行鉴定,至于行为是否合法是由司法机关判断的。

司法鉴定材料包括检材和鉴定资料。检材是指与鉴定事项有关的生物检材和非生物检材;鉴定资料是指存在于各种载体上与鉴定事项有关的记录。涉外税务司法鉴定的材料主要是鉴定资料,一般包括会计资料、纳税资料、证人证言、会计鉴定结论、现场勘验笔录等。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材料的来源 (含提取、保存、运送、监督等)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要求。鉴定材料不真实、不完整、不充分或者取得方式不合法的,就不能作为鉴定材料。如税务机关通过侦查手段取得的材料就不能作为税务鉴定材料,因为税务机关没有侦查权,又如,法律规定作为税务行政复议被申请人或者被告的税务行政机关一般不能收集证据材料,违反规定收集的证据材料也不能作为涉外税务司法鉴定的材料。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只能以司法机关交付的材料作为鉴定材料,不能调查取证获取材料作为鉴定材料。

中国外资  四、涉外税务司法鉴定程序

我国法律目前没有规定税务司法鉴定程序,也没有规定涉外税务司法鉴定程序,作为司法鉴定活动之一,涉外税务司法鉴定要遵循《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规定的程序要求,《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规定的程序包括委托、受理、实施、出具司法鉴定文书四个环节。

(一)委托。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统一受理司法鉴定的委托,应当要求委托人出具鉴定委托书,提供委托人的身份证明,并提供委托鉴定事项所需的鉴定材料。委托人委托他人的,应当要求出具委托书。涉外税务司法鉴定人不得私下接受鉴定委托。

(二)受理。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对符合受理条件的鉴定委托,应当即时作出受理的决定;不能即时决定受理的,应当在7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委托人;对通过信函提出鉴定委托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通知委托人;对疑难、复杂或者特殊鉴定事项的委托,可以与委托人协商确定受理的时间。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决定受理鉴定委托的,应当与委托人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司法鉴定协议书。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规定了不得接受委托鉴定的7种情形并规定了回避情形,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接受了该7种情形中的任何一种鉴定委托都是违法的,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应该回避而没有回避的也属违法,如涉外税务司法鉴定人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委托人、委托的鉴定事项或者鉴定事项涉及的案件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其独立、客观、公正进行鉴定的,应当回避。

(三)鉴定实施。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受理鉴定委托后,应当指定本机构中具有该鉴定事项执业资格的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对同一鉴定事项,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指定或者选择二名司法鉴定人共同进行鉴定;对疑难、复杂或者特殊的鉴定事项,可以指定或者选择多名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严格依照有关技术规范保管和使用鉴定材料,严格监控鉴定材料的接收、传递、检验、保存和处置,建立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涉外税务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遵守和采用该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涉外税务司法鉴定人进行鉴定,应当对鉴定过程进行实时记录并签名。

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在与委托人签订司法鉴定协议书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委托事项的鉴定。鉴定事项涉及复杂、疑难、特殊的技术问题或者检验过程需要较长时间的,经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负责人批准,完成鉴定的时间可以延长,延长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三十个工作日。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与委托人对完成鉴定的时限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在鉴定过程中补充或者重新提取鉴定材料所需的时间,不计入鉴定时限。

(四)出具司法鉴定文书。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在完成委托的鉴定事项后,应当向委托人出具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文书。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文书包括司法鉴定意见书和司法鉴定检验报告书。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文书要符合《司法鉴定文书规范》规定的司法鉴定文书格式。

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意见书是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对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进行检验、鉴别后出具的记录司法鉴定人专业判断意见的文书,一般包括标题、编号、基本情况、检案摘要、检验过程、分析说明、鉴定意见、落款、附件及附注等内容。

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检验报告书是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对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进行检验后出具的客观反映司法鉴定人的检验过程和检验结果的文书,一般包括标题、编号、基本情况、检案摘要、检验过程、检验结果、落款、附件及附注等内容。

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文书应当由司法鉴定人签名或者盖章,多人参加司法鉴定,对鉴定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应当注明。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文书应当加盖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的司法鉴定专用章。涉外税务司法鉴定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或者与委托人约定的方式,向委托人发送司法鉴定文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