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十篇

时间:2023-03-21 10:54:37

物流系统

物流系统篇1

【关键字】物流,系统,

1.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物流也得到飞速提高。物流系统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功能单元构成,以完成物流服务为目的的有机集合体。作为物流系统的“输入”就是采购,运输,储存,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包装,销售,物流信息处理等环节的劳务,设备,材料,资源等,由外部环境向系统提供的过程。 所谓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输送的物料和包括有关设备,输送工具,仓储设备,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物流系统功能

物流系统采用IIS+,数据库采用SQL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系统功能包括:接收送货单,接收接货单,实时在途,在线查询,验货完成等功能。

3.数据库设计

根据物流系统功能要求,数据库主要建立下列表:进货表,企业根据库存表记录和销售情况,自动产生采购进货清单。送货表,顾客购买商品,企业送货上门。送货表,根据进货表或送货表, 派出相应车完成相应进货或送货任务。在途运输表,实时了解进货或送货进行情况。

1)进货表: 进货单号,商品编号,名称,日期,单位,数量,单价,金额,供货单位,经手人,进货地址,摘要,是否完成,签字人

2)送货表: 送货单号,商品编号,名称,日期,单位,数量,单价,金额,送货单位,经手人,进货地址,接收人,摘要,是否完成,签字

3)车辆信息表:车牌号,车辆名称,车辆类型,司机,联系电话,承载重量,可承载体积

4)派车单: 派车单号,进送货单号,时间,地点,用车单位,用车人,事由,金额

5)在途运输表: 派车单号,gps,地理位置,时间,是否完成

4.主要流程

系统涉及物流的主要流程:1)进货;2)销售送货。

4.1 进货流程:

1)预进货单:库存表库存数除以每日销售数,再减去进货周期,如果小于零,则进货,数量=销售数*进货周期天数,生产预进货单。

2)批准进货单:预进货单经过部门主管批准,就可以进货了。

3)进货:根据进货单,生成派车单,汽车到厂家进货,接入仓库,经过仓储部门验收,完成进货过程。

4.2 送货流程:

1)预送货单:线下销售或网上销售,根据顾客要求,填写送货单据,汇总生成送货单。

2)批准送货单:预送货单经过部门主管批准,就可以送货了。

3)送货:根据送货单目的地,查看送货线路,生成派车单,汽车到仓库拉货,送货到顾客目的地,经顾客签收,完成送货过程。

5.物流系统实现

查送货情况:顾客想知道自己的订单送货情况,只需要登陆后,点击“查询送货”菜单,先进行判断是否已登录,若没有登录,则将页面跳转到登录页面。若已经登录,则根据订货人或收货人姓名,查询。

Single money = Convert.ToSingle(LabelMoney.Text);

if (Session["useid"] == null)

{

Response.Redirect("login.aspx");

}

else

{

string useid = Session["useid"].ToString();

String selSql = "select * from送货表where接收人='" + useid + "'";

DataSet MyDS = new DataSet();

DataAccess DA = new DataAccess();

MyDS = DA.ExecuteDataset(selSql);

GridView1.DataSource=MyDS.Table[0].Default;

GridView1.DataBind();

}

6.结论

物流系统必须与ERP系统结合,才能把生产与物流统一起来。汽车加装GPS,与地理系统结合,实时显示送货进货实时情况。

参考文献:

[1]李钧 提升物流企业集群的功能 热点聚焦 13-15

物流系统篇2

物流规划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但是在我国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基本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科学的方法体系,不能为区域物流系统和物流园规划提供足够的决策支持和理论依据,导致我国物流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重复建设、设施雍余、服务瓶颈等等。为了提高我国物流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加快区域物流系统和物流园规划理论的研究,形成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决策方法是我国物流理论与方法研究的当务之急和重点研究方向。

在对物流系统进行规划时,只有综合考虑各组成部分,合理配置,才能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功效。根据物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的特点和相关性,可以将物流系统分为“基础设施系统”、“物流作业系统”和“物流信息系统” 三大部分。物流系统的基础设施是物流系统高效运作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虽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但就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而言,各组成部分都具有不可或缺和相关性。物流作业系统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和流通加工等。其中,运输子系统在物流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物品的有效移动是物流系统最基本的职能。所以区域运输线路网络和网络节点(物流园、配送中心)的规划是物流作业系统优化的基本前提和设施保障,也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1. 规划总体框架在研究国外物流规划理论最新发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物流发展的现状,将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分为两大部分:区域物流网络规划和物流园规划。如下图1所示为物流规划理论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构成。

图1 物流规划理论与关键技术描述体系图

从图1可以看出区域物流系统规划分为网络规划和节点规划两部分,其中网络规划沿用传统的运输规划程序(即“四阶段法”)的思想,节点规划则根据节点功能的不同划分为:生产型配送、消费型配送和运输转运三类中心进行选址和规模的研究和规划。物流园规划主要包括物流园功能预测、物流园用地规划、物流园交通影响分析和物流园微观仿真评价四个部分。图1中椭圆表示将区域物流系统及物流园规划的理论方法用软件工程理论进行设计,用计算机语言实现,形成实用的物流规划设计软件。

所以物流规划理论应该囊括区域物流网络、物流节点和物流园内部规划设计的方法的研究,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对构成区域物流系统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细致地论述和研究,才能使物流规划理论的研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为物流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以下将分节对物流规划理论的主要部分进行阐述,和介绍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同时指出我国物流规划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今后研究主要方向。

2. 区域物流系统设计区域物流系统设计分为网络规划和网络节点规划两部分。

2.1 网络规划所谓物流网络是指实现物流系统各项功能的要素之间所形成的网络,包括物理层面上的网络和信息网络。本课题研究的范围为物理层面上的物流网络。

规划是指在一个确定的目标下选择的解决手段,广义的规划还包括目标的选定,即政策的拟定等。物流网络规划就是为了更加有效地进行物流活动,充分、合理地实现物流系统的各项功能,使物流网络在一定外部和内部条件下达到最优化,而对影响物流系统内部、外部各要素及其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权衡,确定物流网络的设施数量、容量和用地等。

物流网络长期规划主要是解决物流基础设施和大型物流设备的建设问题,按照物流需求制定建设方案、分析方案优劣,并对规划方案的实施进行指导,从而使物流网络的建设满足规划年的需求的过程。

 和客运规划一样,在货运规划的发展中也曾引入了很多方法和模型。但是至今为止,学者和专家还是认为交通四阶段法是有效的,当然其中采用的模型有异于客运中采用的模型。货运规划和客运规划最大的区别在于货物运输决策者的多样化(货主、托运人、运输者等)、货物量度的多样化(有用吨、车、件等等度量单位描述的)和数据采集的困难(特别是非集计数据的采集),所以货运规划较之客运规划更复杂。交通四阶段法在货运规划中的应用和含义如下:

 产生、吸引:对研究区域中各小区产生和吸引的货运量进行预测,单位一般为吨(t),也可能以货币作为单位。

分布:预测各小区之间的货物往来量,得到区域的货运OD量。

货运模式分担:预测不同运输方式所承担的货运量,得出不同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管道和联运方式等)所承担的不同种类货物的数量,即分货种分模式的货运OD量。

分配:在将货运量(吨)转换为运载工具辆之后,按照费用最小的原则将车辆分配到运输网络(道路、铁路等等)之上。

如图2所示为区域物流网络战略规划的流程图,其中右边是模型,左边是由模型输出的数据及数据流向。基本思想是:首先预测区域产生、吸引的货运量(包括进出货运量、区域内部的货运量),再对不同运输模型所承担货运量经常预测,得到分货种分模式的货运量OD,进而转换为不同种类货车的OD,最后分配到不同的运输网络上,以到达优化区域物流网络的目的。从图中可以看出,其基本思想沿用了传统的运输规划程序,但是由于物流概念的引入和货运本身的复杂性,所以除了传统的“四阶段法”采用的模型之外,规划框架中引入了一些客运规划所没有的转换模型,比如价值-重量模型、时间分布模型和货物-车辆模型。

图2 网络规划流程图

以下将对网络规划各步骤中所采用的模型、方法进行简单地介绍,包括国外的发展和应用现状。

(1)        宏观经济模型

主要用于预测规划期区域的经济指标和区域内各小区与研究区域外进行的不同货物的贸易量(单位一般为货币),其中预测的经济指标一般包括GDP、人口、行业就业人口等。预测小区的进出口贸易量的模型(以下称为货运贸易模型)是传统的“四阶段法”中很少采用的,模型所采用的形式一般为重力模型,变量为GDP、人口和小区对外交易的阻抗等,有时也采用Input/Output模型,输出为各小区对外贸易OD量(单位为货币),最终通过价值-重量模型转换为小区对外货运OD量(单位为吨)。

(2)        区域货运模型

区域货运模型用于预测区域内各小区发生、吸引的货运量及在各小区之间的分布,即包括“四阶段法”中的产生、吸引和分布两个步骤的模型。货运需求取决于区域的经济活动,而经济活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区域货运模型的主要目的是预测在经济正常发展水平的前提下,经济和政策的变化在中长期对该区域货运需求的影响。因此区域货运模型关注的不是短期的需求,也不仅仅是对货运发生、吸引增长率的预测,而是在于描述未来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货运需求的关系。

区域货运发生、吸引量的预测方法一般有趋势法、系统动态模型、Input/Output模型和增长率模型等。趋势法有简单的增长率法和复杂的自回归法两种,经常选取的外部变量有GDP等,该方法由于需要的数据少、简单易行,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趋势法无法考虑政策因素对货运量的影响,所以一般只用于短期的预测。系统动态模型主要对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土地利用、环境与货运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模拟,同时可以对货运量的分布、货运模式分担进行预测,该方法不需要大量的数据,而且模型中可以考虑诸如土地利用和政策因素等,但是该方法很难对参数进行统计检验。Input/Output模型(同时可以预测货物的分布)是各国货运规划最常用的模型之一,可以考虑区域经济、政策因素等,但是需要Input-Output表(投入产出表)和严格的假设。从国外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来看,对区域货运发生、吸引量预测方法的研究并没有多大的进展,主要集中在对Input/Output模型的改造上和对原有模型标定方法的改进上。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在发表的刊物上常见的研究多集中在增长率法、回归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之上。

分布模型就是用于预测各小区之间的货运量。使用得最广泛的是重力模型,即两小区之间的货运量与小区的产生、吸引货运量成正比,与小区间的阻抗(比如小区间的运输费用等)成反比,关于重力模型应用的关键在于阻抗的确定,这点我们将在本文的其余部分进行介绍。

(3)        价值-重量模型

建立不同种类货物的重量和货物价格之间的关系,将贸易量(货币)转换为货运量(吨)。预测货物的价值是一件相当棘手的工作,到现在为止除了时间序列法之外还没有研究出更合理的模型或者方法。国外在货运规划中对货物价值-重量模型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如1983年的TPR模型、1994年的VTI模型等,而至今国内还没有关于这方面研究的报导。

(4)        时间分布模型

预测不同货种不同时段的产生、吸引量,输出分货种分时段的货运OD量(单位为t)。应用该模型的主要目的是求出区域在规划年间的货运高峰量,根据规划的需求可以是区域货运的季度高峰、月高峰、日高峰和小时高峰货运量等。随着划分的细化,模型也趋于复杂,所以至今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还没有研究人员就这一问题提出完备适用的研究成果。

(5)        模式分担模型

模式分担模型是运输规划中的关键模型之一,用于预测货运模式分担率,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海运、管道和由不同运输方式组合而成的联运方式的分担率,输出分货种分模式的货运OD量,如果输入的是分货种分时段的货运OD量,则输出的是分货种分时段分模式的货运OD量。在货运规划中常用的模型有:弹性模型、集计分担模型、非集计模型、微观仿真模型和多模式网络模型等。弹性模型反应单一变量(比如运输费用)对模式分担的影响,主要用于粗略的预测或者在缺少数据的时候采用。集计分担模型主要有两项式和多项式logit模型,使用以小区为单位的集计数据,在实际的货运规划中使用最广泛。非集计模型一般有多项式logit和树状logit模型,它与集计模型的区别在于所使用的数据的不同,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非集计分担模型成为国外货运分担模型研究和应用主流。多模式网络模型同时进行模式分担预测和货运分配,典型的有美国的STAN软件包,其核心部分是运输成本函数。表1为常用的模式分担模型及特点。

表1.常用货运模式分担模型

模型名称

优点

缺点

弹性模型

快速简便、所需数据少

只考虑单一因素、不全面

集计分担模型

所需数据少

理论依据薄弱、难以考虑政策因素的影响

非集计模型

理论依据强、可以考虑不同的影响因素

需要非集计数据,货运调查实施复杂

多模式网络模型

理论依据强、所需数据少

难以考虑政策因素的影响、难以对参数进行统计检验

物流系统篇3

Abstract: City circumstance, the scope and level of city economy development directly affect city logistics and city logistics system planning. This paper is established in cities of Yangzi River Delta Region,discusses characteristic of the city,analyses factors while city logistics system is planned. Flow of city logistics system planning,mode of city logistics development and methods of strategic positioning advanced based on it. Finally logistics system of wux is positive analyzed.

关键词: 城市物流;系统规划;发展模式

Key words: city logistics;system planning;development pattern

中图分类号:N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0-0074-04

0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物流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在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保持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并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为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使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发展,一些地方政府相继制定了物流规划,力争将现代物流业作为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目前,城市物流系统规划成为物流领域研究重点之一,高俊[1](2003年)分析了城市物流内涵、探讨了城市物流和其他物流区别,并阐述了城市物流规划意义和注意事项。程世东[2](2005年)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城市物流与其他物流区别与联系,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城市物流规划必要性,介绍了城市物流规划内容。陈倬等[3](2007年)提出了城市物流脆弱性概念,拓展了城市物流系统研究深度。蒋满元等[4]从绿色物流、和谐物流等角度对城市物流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对城市物流系统研究文献引入不同的物流概念,深化了城市物流系统规划研究理念。但对城市物流系统的研究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城市物流系统规划对城市所处经济区域、城市规模等影响城市物流系统因素考虑不多。

城市所处区域环境、城市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物流规模,进而影响物流系统的规划。本文立足于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探讨了该类城市特点,分析了规划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类城市物流系统规划流程和城市物流系统发展模式、战略定位方法,并以无锡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1城市物流系统规划概述

1.1 相关概念

①城市物流。城市物流是指物品在城市内的实体流动、城市与外部区域的货物集散,以及城市废弃物的清理等活动高俊[1]。城市物流与企业物流、行业物流、区域物流等物流相比具有配置的资源不同、追求的目标不同、研究的内容不同、综合的程度不同等特点。

②城市物流系统规划。城市物流规划是指在一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根据现有物流状况以及未来的物流发展需求,从社会的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城市经济、交通、环境等各个方面,合理配置城市物流资源,以最小的社会消耗完成城市物流[2]。

1.2 城市物流规划的意义和内容

①城市物流规划的意义。城市物流系统规划涉及面广,需要考虑因素多;城市物流系统规划为对城市物流活动进行总体优化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1)加快城市化进程;2)提高现代城市功能;3)改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4)消除物流背反现象;5)利于城市产业结构优化;6)实现相关各领域协调发展。

②城市物流规划的内容。城市物流基础设施规划,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进行物流园区的规模预测、布局规划、物流配送通道的规划。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规划,确定适合的城市物流系统配送模式,配送车型,提出与之相适应的配送道路系统和交通管理措施。城市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城市物流发展政策研究。

2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物流系统规划

2.1 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的特点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涵盖了江浙沪两省一市共16个城市。2007年长三角GDP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8.9%。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具有以下特点:①城市经济规模大,除上海以外,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京等市生产总值都超过3 000亿元。②第三产业比重大,2007年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1.9%,江苏八个市三产比重为38.2%,浙江7个市三产比重为40%。③人均收入水平高,2007年16个市中居民收入有15个超过15 000元,9个超过20 000元,平均收入达到19 719元。④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实际利用外资由2000年105.64亿美元提高到2007年374.23亿美元,年均增长19.8%。⑤进出口总额高,2007年长三角城市进出口总额达7 774亿美元,占全国比重为35.8%。

2.2 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物流系统规划流程

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物流系统规划确定了未来一段时间物流业发展方向,要建立起符合该区域城市社会、经济、生态发展需要的社会化、专业化、可持续性化的物流系统;需要系统了解区域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特征,考虑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规划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如图1所示。

①城市物流系统发展模式分析。城市物流系统的发展模式分析是对城市区域环境、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城市物流市场及现代物流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揭示城市经济、物流基础水平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和城市物流系统之间关系。确定城市物流发展的模式,首先需要分析城市所在的区域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其次,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对应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应当分析包括城市经济总量、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城市的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等因素。第三,应当对城市物流市场进行分,包括城市公路里程、城市道路面积、城市客、货运量、城市客、货运周转量等因素。最后分析现代物流系统的特征。城市物流系统发展模式的分析流程见图2。

②城市物流系统战略定位。城市物流系统战略定位是确定城市物流系统在区域物流系统中的地位。通过分析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交通运输发展状况及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水平在区域中的地位,对城市物流系统设计指明方向。其战略定位步骤见图3。

首先是确定城市物流战略定位影响因素。其次是确定战略定位指标,对影响因素具体化,在科学、合理、可行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指标体系。第三是选择城市物流战略定位评价模型。最后使用该模型进行城市物流战略定位分析。

③城市物流系统的设计。城市物流系统的设计是在确定城市物流发展模式和城市物流战略定位基础上,对城市物流系统进行全方位规划,包括两个阶段:规划方案设计和规划方案优化。规划方案设计包括[5]:物流基础设施配置、物流园区设置、物流企业培育、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物流政策法规的实施等内容;规划方案优化是对各方案进行论证和比较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优化修改,最终制定规划方案。如图4所示。

3实证分析

无锡位于长江沿岸、太湖之滨,是以沪宁杭为代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是长江经济发展带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具有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的独特区位优势,“十・五”以来无锡物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3.1 无锡市城市物流系统发展现状

目前无锡已经基本形成了“三纵、三横”城市主骨架市域公路网,加上无锡机场、国家一、二类口岸等重点工程的持续建设,已拥有对外开放码头24个、通航城市16个,实现了与上海机场的空陆联程,基本形成了公铁水空为一体的物流综合服务体系。

无锡现代物流业对外开放程度明显提高,全市已拥有新东南物流、住商高新物流等一批合资合作的外资物流企业。重点规划建设的无锡综合物流园区、江阴长江港口综合物流园区和无锡口岸物流中心进展顺利,后期规划的宜兴物流园区、藕塘物流园区和无锡空港物流中心也进入了规划建设启动阶段,江南商贸物流城、锡澄商贸物流集聚区等一大批物流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初步形成了以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为主、具有不同特色的物流服务体系。

由政府支持、依托无锡电信公司与上海艾旺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无锡物流公共信息化平台初具规模,其“一库三平台”基本实现了物流的信息、信息查询、动态跟踪、车辆调度等系列服务功能,目前已进入市场推广阶段。此外,无锡星网、无锡大明等一大批以企业为主体的物流信息中心建设项目相继启动,初步实现了跨地区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

3.2 无锡市物流系统规划研究

对无锡市物流系统进行规划研究,按照前述规划步骤,首先确定无锡市物流系统发展模式、然后进行战略定位分析,最后进行物流系统设计和改进。

①无锡市城市物流系统发展模式分析。影响城市物流系统规划因素很多,本文参考了长三角地区十一・五规划等文献资料,将物流战略定位影响因素分为环境轴、资源轴和成长发展轴三个轴,考虑了城市道路长度(A1)、城市道路面积(A2)、邮电业务总量(A3)、注册到位外资(A4)、客运量(A5)、客运周转量(A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A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A8)、进出口总额(A9)、全社会货运量(A10)、货运周转量(A11)、汽车数量(A12)、固定资产投入(A13)等13个因素。通过统计年鉴查询得到16个城市2003~2007年的在这13个指标上的数值并求得每个指标的平均数,经过无量纲处理得到如表1所示数据。

使用SPSS聚类分析中Hierarchical Cluster功能,对表1数据进行分类得到表2的分类结果。其中第一类只有一个城市即上海;无锡和苏州、南京、杭州、宁波等五个城市属于第二类;其余10座城市则属于第三类。这和我们日常的直观印象较为相似。

第一类城市属于国际性大都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在区域中位于首位,产业结构合理,城市物流系统流量大,城市物流系统较为完善,城市物流需求量、供给量,城市物流的输入量及输出量基本处于平衡,本文称该物流发展模式为平衡型发展模式。第二类城市属于区域性大城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规模处于跟随的地位,产业结构较为合理,某一两项指标在区域中处于领先,比如苏州市的邮电业务总量、客运量,城市物流系统处于发展完善阶段,由点及面逐渐形成城市物流系统的特性,比如无锡市正在加强航空口岸建设,以航空口岸的建设带动城市物流的发展,具体分析城市经济规模及水平,城市物流系统流量及流向发现物流输出量大于输入量,本文称该类模式为输出型发展模式。第三类城市无论从城市经济还是城市物流系统来说都相对落后,处于追赶者的地位,本文称该物流发展模式为追赶型发展模式。

②无锡市城市物流系统战略定位分析。在进行无锡市城市物流系统战略定位分析时用以上的指标,选取如下模型对第二类五座城市的物流系统的重要性进行排序[6]。

设:比较区域为n个,影响城市物流战略定位的因素有m个,则 i城市物流战略定位的模型为:

我们对无锡市所在的第二类模式中五座城市进行物流战略定位的分析,得到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到无锡市物流重要性在五座城市中排名第4。

③无锡市城市物流系统设计。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无锡市城市物流系统发展模式在长三角区域属于输出型模式,城市物流系统服务于本城市经济的发展,服务区域核心城市的经济发展,以输出为主,城市物流系统的构建如图5所示[7]。

④无锡市城市物流系统优化。在无锡市城市物流系统设计的基础上,需要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提出以下措施:

1)发展特色物流。大力发展口岸物流,充分利用无锡机场良好的物流设置和完善的口岸基础设置,提升无锡机场物流中心功能,优化通关条件,创造快捷的通关条件和良好的服务环境,提高通关速度,逐步形成集进出口货物集散和国内原辅材料及产成品的仓储、分拨、配送为一体的国际物流中心。

2)打造综合港口物流。借江阴港港口功能转型期,充分利用以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为代表的内河航运系统,形成高效的港口综合运输体系,建立便捷的物流系统,从装卸型的简单服务港口向功能型的综合服务港口转变。

3)探索服务外包物流。建设包括物流园区、保税区、港口、交易市场在内的公共物流服务平台,针对远洋、近洋、内贸运输的不同特点,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运作、互助互利的方式建立离岸物流商贸中心,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口岸物流服务中心。

4小结

区域物流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地区,对该区域城市物流系统做有效的规划能够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本文给出了该区域的城市物流系统规划步骤,并对无锡市城市物流系统规划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该市城市物流系统发展的模式,及在区域物流系统发展中重要性,在现有城市物流系统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措施。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物流系统规划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城市物流系统的绿色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高俊:《城市物流规划初探》[J];《物流科技》2003(2):7-9。

[2]程世东等:《城市物流系统及其规划》[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3):55-57。

[3]陈倬等:《物流系统脆弱性的概念与内涵》[J];《物流科技》2007(4):5-9。

[4]蒋满元:《现阶段城市物流绿色化发展趋势的动因与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11):13-16。

[5]李磊等:《城市物流体系框架设计》[J];《同济大学学报》2004(2):54-58。

物流系统篇4

关键词 医用物流 物流传输 系统

建设智能化医院,不仅要求医护人员拥有精湛的业务技能、医院具备先进的医疗仪器,而且对医院的后勤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日益繁重的各类物品传输造成的杂乱拥挤又是后勤服务中的难点。因此,医用物流传输系统是建设智能化医院的重要一环。

一、我国医院医用物流现状

我国大部分医院的物流现状仍然是“专职递送队伍+多部电梯+多部手推车”,这样的物流传输方式有着明显的弊端。

由于医院环境特殊,人流与物流掺杂在一起,很容易造成药品污染,而且人与物共同抢占有限空间,使工作、就诊环境显得拥挤无序;多处排队等候,更是增加了交叉感染或疾病传播的危险性,同时也增大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这种弊端在2003年“非典”时更是显露无疑。

二、医用物流传输系统种类及特点

常见的医院物流传输系统包括医用气动物流传输系统、轨道式物流传输系统、AGV自动导引车传输系统、高架单轨推车传输系统等。各种系统的原理、组成、功能、运输物品的重量和体积等均有很大的不同。

广义来说,医院物流传输系统还包括全自动或半自动药房、自动包药机、全自动库房、全自动检验标本分捡流水线、无人载货电梯等物流产品。

(一)气动物流传输系统

气动物流传输系统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借助机电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通过网络管理和全程监控,将各科病区护士站、手术部、中心药房、检验科等数十个乃至数百个工作点连接起来,通过压力管道连为一体,在气流的推动下实现药品、病历、标本等各种可装入传输瓶的小型物品于站点间的智能双向点对点传输。

该系统一般用于运输相对重量轻、体积小的物品,其特点是造价低、速度快、噪音小、运输距离长、方便清洁、使用频率高、占用空间小、普及率高等,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应用可以解决医院主要的并且是大量而琐碎的物流传输问题。

(二)轨道式物流传输系统

轨道式物流传输系统可以用来装载重量相对较重和体积较大的物品(33L~45L),一般装载重量可达10~15kg,对于运输医院输液物品、批量的检验标本、供应室的物品、血库输血袋等具有较大 优势,当然一般物品也能够传输。

该系统相对气动物流传输系统速度较慢、造价较高。

轨道式物流传输系统传输方式一般为单轨双向传输;系统收发工作站数量最多一般可达512站;物流轨道为专用铝合金轨道,小车行走速度一般为横向0.6m/s,纵向0.4m/s;小车行走过程中无噪音、无振动、行走平稳,血液标本传送前后指标相同;系统具备可扩展性,满足用户未来增加车站数量的要求;利用智能轨道载物小车运输血、尿标本以及各种病理标本时,部分系统还考虑到标本会因振荡和翻转而引起标本的破坏,配置了陀螺装置,使陀螺装置内物品在传输过程中始终保持瓶口垂直向上状态,保证容器内液体不振荡和翻转。

(三)AGV自动导引车传输系统

AGV自动导引车传输系统又称无轨柔性传输系统、自动导车载物系统,是指在计算机和无线局域网络控制下的无人驾驶自动导引运输车,经激光导向装置引导、沿程序设定路径运行并停靠到指定地点,完成一系列物品移载、搬运等作业功能,从而实现医院物品传输。它为现代制造业物流提供了一种高度柔性化和自动化的运输方式。主要用于取代劳动密集型的手推车,运送病人餐食、衣物、医院垃圾、批量的供应室消毒物品等,能实现楼宇间和楼层间的传送。

自动导向运载车是一种提升型运载车,传输重量达450kg以上,最大行驶速度为1m/s。

三、问题及建议

结合我国医院实际特点及上述三大产品功能特点,不难发现它们各有利弊,如表1所示。

经过市场推广,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和轨道式物流传输系统已在国内多家医院内投入使用,笔者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资料,并对安装有该系统的医院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将其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并且提出笔者的一些观点和建议。

(一)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问题及建议

如今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已在多家医院投入使用,很多单位对该产品反映不一,总地来说有如下几点:

1.运送物品的外型和重量均受限制

这是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的硬伤,它本身是以空气为动力,通过管道进行物品传输,传输物品的大小受管道尺寸的限制。

2.理论传输速度快,实际运行效率不高

国外相关资料显示,对于传输量较大的科室(如检验科),需设置专线并在机房使用转换速度快、效率高的装置。解决此类问题不仅仅要从产品本身入手,还需要企业技术部门针对医院自身特点,加强设计理念、完善设计方案、提高传输效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3.运送血液样品等化验样品存在一定风险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院采取了接收站+血液接收平台的模式,接收站主要负责物品的发送,血液接收平台能够平稳地接收传输瓶,从而保护标本不被破坏。除了血液接收平台,国外厂家还发明了一系列产品,如翻转接收站等。

(二)轨道式物流传输系统的问题及建议

轨道式物流传输系统能够装载重量相对较重和体积较大的物品,深受护理部、静脉配置中心、中心供应室等科室使用人员的喜爱。当然也有人反映其存在以下问题:

轨道车物流传输系统的运行速度无法满足医院的实际需求;

轨道车物流传输系统的容量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需要结合使用科室的需求量进行调整,以上两点均属于轨道物流传输系统的硬伤,与小车内部的结构有直接关联,无法避免,但是与气动物流传输系统相比,生产厂家在系统配置上弥补了此类不足:可多辆小车在系统内同时运作,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较长的线路上也可增设转轨器及临时停车位,减少让车时间。

四、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综合能力的提升,单一的物流产品已不能满足医院综合性的需求,医院应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物流传输系统,因此我院采取气动物流传输系统与轨道式物流传输系统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气动物流传输系统速度快、轨道式物流传输系统传输量大的特点,再结合各个功能科室的使用情况选择物流系统的配置,降低了运作成本,提高了传输效率。 (编辑 吕志新)

物流系统篇5

佚名 (2004-6-14 10:13:16)

目前,企业决定外购或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动因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源于市场竞争的逼迫。例如,常有企业为了取得物流外包服务的定单而和系统开发商临时挂钩,快速上线一套系统——因为外包的标书里明确:“有现成的信息系统者优先考虑”;其二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新的应用前景。例如,移动电话的普及使得物流配载状态的通讯跟踪得以实现,从而企业有必要投入一套货物追踪系统。随着中国的产业流通结构和应用科技领域一些新动向的显现,物流市场整体也折射出了一些新的热点。作为物流运营管理重要手段的信息系统,已从过去的学习与尝试阶段,逐步提升到了一个面向客户面向市场、随需而变和应用为先的新阶段。相时而动,对于企业来说,充分了解物流乃至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就显得格外重要。

制造物流风起云涌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重要制造基地,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已形成了规模空前的新兴工业园区,今后这些工业园还将逐渐挥师北上,自沿海地区构筑起从南到北的漫长“制造地带”。这一趋势带动了物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与几年前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引发的物流革命不同,这次是由于制造厂商对原材料采购和库存管理以及成品运输销售的市场需求,直接带来的物流扩张的弹性效应,这也决定了作为与之配套的物流业务具有明显的制造业的特征:譬如说,如果某著名制造企业采取深度直销模式的话,物流企业就要相应地采取“门到门”、“桌面到桌面”的直运直汇运营模式。如此一来,制造厂商自然会从制造的角度进行物流系统战略选择,在erp和专用物流系统之间进行权衡。从行业经验的角度出发,厂商可以根据自己的生产业务状况和投资能力,首先考虑以下方式:把物流业务外包出去,交由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管理,但是要求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具备物流系统,而且可以与厂商自己的生产计划和财务系统对接;在生产线趋于稳定的情况下,考虑先上原材料和供应商的物流管理系统,然后运作erp系统;先选择用于生产管理的模块,然后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包括物流在内的整个erp系统。

通常情况下,erp系统只负责定单层面的传递,难以纵向深入到物流的操作层面,特别是涉及到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等模式时,则属于典型的物流系统范畴。所以,在实际作业中,有些厂商特别是多工厂的厂商可同时采用erp系统并配以专业的物流仓储和运输配送系统。

外资物流先行一步

中国加入wto后,外商对华投资又掀起了新的高潮。与过去不同,现在的中国已不再是以加工后出口为主要目的、成本低廉的世界工厂,而是有着广阔腹地和客户容量持续稳定增长的内销市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应了这句古话,在跨国企业开始策划在中国进行生产和销售之前,那些与跨国企业有着商务渊源的商社或咨询公司乃至物流等企业早已未雨绸缪,在中国做好了外资企业的物流外包准备。由于资金充裕又有过长期信息化的经验,外资企业在物流系统选型时,往往有“起点高、速度快、业务流程和系统同步设计”等特点。

外资企业在物流系统选型时会碰到的情况,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在跨国公司总部出资的情况下,一般由总部推荐并最终决定系统的类型。基本上尽量采用原来在本国使用过的系统,以保证集团系统的无缝链接。比如日资企业往往倾向于采用日本物流供应商的系统,台资则愿意选择在台湾有业绩的软件产品;由本地出资决策时,企业非常看中系统供应商的品牌和专业经验,首先招标入围国际著名的物流系统供应商;从核心业务考虑,外资企业往往不会自行开发系统,但对相关的系统接口和技术支持服务要求很高;因为有原材料的国际采购和产成品出口的业务,外资企业对系统的功能要求除了通常的运输仓储以外,强调包括进出口通关在内的供应链物流。追求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四流合一。

目前国内物流企业和外资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应用技术、自动化和管理经验三方面。

“汽车物流”引领大潮

近期,国际最著名的汽车集团纷纷抢滩国内市场,产业规模越来越大、价格和速度的竞争也愈演愈烈,降低物流成本以提高物流效率已成众企业的发展之本。

如果说以前是家电物流配送占据了物流系统领域的高端的话,现在则是汽车物流成为“领头羊”。电子看板、准时制、零库存既是生产方式也是物流方式,并且正在被国内其他非汽车企业效仿。

汽车产业涉及销售门店的网上定货、跨国的零部件采购、广域的装配仓储运输和进出口、维修、环保回收、召回等众多而复杂的环节。由于对零部件和整车物流管理的要求极其苛刻,对于物流企业而言,能否通过信息系统就取决于“准确及时地接收采购定单和看板指令并反馈送料等物流运转状态信息”。

具体而言,汽车企业或者相关物流企业在选择系统合作伙伴时,十分重视对方在汽车行业的专业背景和成功案例,所以往往只有那些具备全面实力的著名系统供应商才能成为候选;从实际情况来看,外资汽车企业都有较为完善的物流模式和系统支持,国内企业则主要是生产现场管理为主,基本上没有成熟的系统;当前,汽车企业对系统的选择主要集中在零部件物流管理系统、分销结算系统、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系统。生产控制系统、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统、广域采购配送系统和维修服务管理系统则会成为今后的重点。

另一方面,由于汽车企业牵涉到的上下游厂商很多,所以这类企业越来越重视供应链管理及系统。

“自动识别”催生商机

目前,以条形码特别是二维条码为主的识别系统在物流和制造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物流识别技术手段也有发生重大突破的迹象。具体表现在新一代的电子标签系统(rfid)和自动分拣系统两大方面。

在电子标签系统领域,非接触式可读写的rfid很可能取代纸张印刷的条码而率先在物流领域掀起一场革命。尽管在读写距离制作成本等方面还存在障碍,不过从读写特性、信息容量和反复使用方面比较,rfi

d具有巨大的技术优越性。

沃尔玛要求其主要的供货商从2005年起在集装箱上加挂电子标签,美国和日本的电子标签推广中心也正在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日本也已开发出能够同时读写条码和电子标签的识读设备。平台软件厂商纷纷在自己的产品中预设有电子标签的标准驱动接口。

在自动分拣系统领域,传统的dps系统需要电源布线施工,成本比较昂贵,适合于出货频率高、种类多的商品;现在新的系统采用不分正负极的电子标签,不需布线,与库内的无线射频装置组合起来,可实现分拣线上或者仓储区域内的拣货作业的高度自动化,而且安装十分简单,系统成本大大降低。

物流软件重新洗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国内从事物流软件开发的公司有500多家,但具备规模的并不太多。国内专业的物流软件公司数量很少,拥有自己的物流软件产品,主要是产品的销售和二次开发,通常难以全面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物流以外的系统需求。

物流系统篇6

关键词 物流系统 成本控制 第三方物流

我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自1998年降到21.4%以来,连续7年在此百分比徘徊,到2004年仍在21.3%的水平。而国外物流发达国家的水平是8%~10%左右。截至目前,我国的物流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还不很理想。与此相对,现代物流理念引入我国已有20余年的历史,但物流真正为中国企业所重视,被提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第三方物流形成实际意义上的产业,则是在进入21世纪才刚刚开始而已。

当前,国内企业在物流成本的控制上,还处于一种探索阶段,感性的成份居多。提出物流支出费用重要性的“黑大陆”学说,指明人们对物流费用了解十分片面的“物流冰山”理论;阐明物流成本控制是企业利润着眼点的“第三利润源泉”假设;简便易行的物流成本计算法——“物流ABC”计算法等国外科研成果令中国企业眼花缭乱。值得我国企业警醒的是,这些理论学说均是建立在国际化大型企业的调研基础之上。而我国的物流业基本是由50亿美元规模以下的中小型企业组成。国际上已有的先进物流理念如何在我国特有的经济情境中合理应用,成为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重大的课题。

1 物流系统成本

物流系统涵盖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站在企业的角度,需要降低的并不是系统中某一个环节的成本,而是从全局出发,控制最终系统成本。要达到这一目的,需对物流整体系统进行调整、改进和优化,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提供尽可能高的物流服务质量。物流各子系统在自身得到合理优化的基础上相互衔接、相互适应,形成最佳的结构及运行机制,既能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效能,又能使系统的整体效率得以充分体现。最终,确保物流系统有能力根据商品的种类、数量、交货要求、运输条件等,使商品尽可能由产地通过最少的环节,以最经济的路线,按时保质地送到用户手中,以达到降低物流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提到物流系统,沃尔玛(Wal-Mart)集团是不可不提及的企业。沃尔玛经过44年的经营,在美国已拥有3 000多家连锁店,在海外拥有1 000家连锁店,员工多达88.5万人,是全球最大的零售企业。它所实行的成本领先战略涵盖了商品购存销流转过程所有环节上的成本和费用控制。该公司现已建立62个配送中心,为全球4 000多家连锁店提供配送服务,整个公司销售8万种商品,85%由这些配送中心供应。沃尔玛公司在美国国内共有近3万多个大型集装箱挂车,5 500多辆大型货运卡车。每年的运输总量达到77.5亿箱,总行程6.5亿km。配送中心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每种商品都标有条码,由十几公里长的传送带传送商品,用激光扫描器和电脑追踪每件商品的储存位置及运送情况。为合理调度如此规模的商品采购、库存、物流和销售管理,沃尔玛公司建立了专门的电脑管理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和电视调度系统,甚至拥有自己的卫星。沃尔玛的物流系统是一个整体系统,一方面能够及时保证货架充足,一方面也会尽力使库存量降到最低。

2 整合物流系统的思路

在现实中,最高的物流服务水平和最低的物流成本两者是不可能同时成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二律背反定律”。高水平物流服务要求有大量的库存、足够的运费和充足的仓容,这势必产生较高的物流成本;而低物流成本要求的是少量的库存、低廉的运费和较少的仓容,这又必然减少服务项目,降低服务水平和标准。沃尔玛在美国本土设立的物流系统从它现有的经济规模上较好地解决了“二律背反定律”,寻找到了自身最高的物流服务水平和最低的物流成本之间的有机平衡点。它在美国本土的自动化配送中心,是当今公认最先进的配送中心,实现了高效率、低成本的目标,为沃尔玛实行“天天平价”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证。但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沃尔玛并没有立刻把它在美国本土的经营模式照搬到中国来,而是按实际情况,适时合理地逐步设置采购中心与配送中心,有条不紊地升级自动化水平。沃尔玛的这种态度颇值得我国企业玩味。

(1)运输成本控制。我国企业受规模所限,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拥有庞大的运输能力,更不可能广泛应用GPS定位之类的技术。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充分运用社会现有设施,从全局出发,力求运输距离短、运输能力省、中间运转少、到达速度快、运输费用低、运输质量高,高效规划航空、铁路、公路、水路联运。

(2)配送成本控制。即使是实力雄厚的沃尔玛,来到中国后也没有立刻大规模的布局配送中心,而是按发展战略逐步开展业务。我国企业也应遵循这一原则,按网点分布和发展规模适度设置配送中心。一些生产型企业的内部物流在现阶段则根本不必考虑建立配送中心,只需优化仓储。

(3)物流设施与设备的合理化。每一个企业的物流都有自身的特点,企业应就此合理选择物流设备与物流设施。仓库是自建还是租赁,需要设置何种货架,使用何种材质、规格的托盘,配备哪些种类的运输、搬运工具与车辆等都是每个企业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物流设施与设备不要求多而全,但一定要能适应本企业的特点。以商品流通为主业的武汉中百仓储配送中心拥有自己的欧式仓库,采取托盘式货架与重力式货架相结合,多用塑料托盘,配备厢式货车,以及包括“地龙”在内的四种叉车以满足物流需要。以第三方物流为主业的招商局武汉分公司则是租用仓库,采用托盘式货架,主要用木制托盘,实行公路、铁路联运,适量装备两种叉车,全公司在岗人员亦不足30人。

(4)信息系统适度化。自始自终伴随物流的信息流决定了物流系统的有效性,指导着资金流的运作。当代社会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生产类型向多品种、小批量方向发展,生产加工设备也从专用加工设备的流水生产线,转向采用具有多功能的加工中心的柔性加工系统(FMS)。以一个中等商品流通型企业为例,其经营品种至少也在5 000种以上。由此产生的大量信息远远超过了人力计算的能力。物流系统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必然需要实施高度的信息化。但这一信息化的过程可以也应该是渐进式的。沃尔玛在美国国内动用大型计算机设立数据中心,而武汉中百仓储配送中心只应用了手持扫描仪、电子计数器等相对少量的电子设备。信息系统不存在是否先进的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可以满足本企业的物流管理和成本需要。

3 物流系统的拓展

物流系统的成本控制不能只局限于企业内部。企业物流系统事实上已发展成为了供应链(Supply Chain)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相当多的部件由武汉本地的汽车零配件企业采购。神龙公司通过资质考核与招标的方式选择供应商,与他们成为利益共同体,通过共享信息,相互协调,确保神龙汽车的零配件供应,使神龙公司的内部物流运行顺畅,也有助于公司控制采购成本,保证产品质量。

事实上,企业供应链也仅仅只考虑了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并没有充分考量所有的利益相关人。广义上的物流系统还包括了企业的上下游客户及所有利益相关人。将这些因素加入到企业的物流体系,再综合资金流与信息流就构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企业价值链(Value Chain)。这里的利益相关人指所有受到企业经营活动影响的主体。以一个啤酒制造商为例,它通过销售商将产品输送到消费者手中,与之相关的利益者可能有消费者、第三方物流企业、啤酒厂周边的居民甚至于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等。消费者是产品物流的终点,第三方物流可为企业提供服务,工厂周边的居民可能因企业造成的环境问题提出索赔,政府职能部门可能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干预。企业价值链的优化要能为高效的生产提供保障,提升企业的服务水平,合理降低成本,也要适当地注意企业的社会效益。否则,企业内部的物流系统可能受到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影响而达不到设计的初衷。

4 总结

21世纪,我国企业面临着全球化的挑战,绝大多数产业出现产能过剩,买方购买力低于市场供给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业和流通业均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作为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物流系统降低成本并不意味着同时降低服务水平。控制物流成本的目的是将物流成本降低到与所提高服务水平的最佳匹配点或区间,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达到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增收节支的目的。我国企业应有选择地吸收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物流管理研究的成果,与理论界开展多方位的合作,加快我国物流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 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2 邹宪民.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与控制[J].工业工程,2005(4)

物流系统篇7

据有关统计,目前跨国公司控制着全球生产总值的40%左右、国际贸易的50%以上和国际投资的90%。跨国公司正在由各国子公司独立经营的阶段,向围绕公司总部战略,协同经营一体化发展,从而对国际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大型企业要进入世界企业100强或500强的行列,必须极大地提高我国国际物流的支持能力。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都面临着巨大商机和严峻挑战。为了使我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提高中国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和成本优势,开展和加强国际物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物流的概念和发展

1、国际物流的概念所谓国际物流,就是组织货物在国际间的合理流动,也就是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的物流。国际物流的实质是按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与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国际物流的总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服务。即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适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因其是为跨国经营和对外贸易服务,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因而与国内物流系统相比,具有国际性、复杂性和风险性等特点。

国际性是指国际物流系统涉及多个国家,系统的地理范围大。这一特点又称为国际物流系统的地理特征。国际物流跨越不同地区和国家,跨越海洋和大陆,运输距离长,运输方式多样,这就需要合理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尽量缩短运输距离,缩短货物在途时间,加速货物的周转并降低物流成本。在国际间的经济活动中,生产、流通、消费三个环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由于各国社会制度、自然环境、经营管理方法、生产习惯不同,一些因素变动较大,因而在国际间组织好货物从生产到消费的流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国际物流的复杂性主要包括国际物流通讯系统设置的复杂性、法规环境的差异性和商业现状的差异性等。国际物流的风险性主要包括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和自然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指由于所经过国家的政局动荡,如罢工、战争等原因造成货物可能受到损害或灭失;经济风险又可分为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主要指从事国际物流必然要发生的资金流动,因而产生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自然风险则指物流过程中,可能因自然因素,如海风、暴雨等,而引起的风险。

2、国际物流的发展国际物流的概念虽然最近才提出并得到人们的重视,但已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其发展过程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二十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这一阶段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建立了配送中心,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出现了立体无人仓库、一些国家建立了本国的物流标准化体系等等。物流系统的改善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物流活动已经超出了一国范围,但物流国际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第二阶段:二十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往来的日益扩大,物流国际化趋势开始成为世界性的共同问题。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波索克斯认为,进入80年代,美国经济已经失去了兴旺发展的势头,陷入长期倒退的危机之中。因此,必须强调改善国际性物流管理,降低产品成本,并且要改善服务,扩大销售,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胜利。与此同时,日本正处于成熟的经济发展期,以贸易立国,要实现与其对外贸易相适应的物流国际化,并采取了建立物流信息网络,加强物流全面质量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物流国际化的效率。这一阶段物流国际化的趋势局限在美、日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

第三阶段:二十世纪90年代初至今。这一阶段国际物流的概念和重要性已为各国政府和外贸部门所普遍接受。贸易伙伴遍布全球,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包装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等。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国际物流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大胆探索。人们已经形成共识:只有广泛开展国际物流合作,才能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物流无国界。

二、国际物流系统

国际物流系统是由商品的包装、储存、运输、检验、流通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装以及国际配送等子系统组成。运输和储存子系统是物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物流通过商品的储存和运输,实现其自身的时间和空间效益,满足国际贸易活动和跨国公司经营的要求。

1、运输子系统运输的作用是将商品使用价值进行空间移动,物流系统依靠运输作业克服商品生产地和需要地点的空间距离,创造了商品的空间效益。国际货物运输是国际物流系统的核心。商品通过国际货物运输作业由卖方转移给买方。国际货物运输具有路线长、环节多、涉及面广、手续繁杂、风险性大、时间性强等特点。运输费用在国际贸易商品价格中占有很大比重。国际运输主要包括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单据的处理以及投保等有关方面。

我国国际物流运输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海运力量不足、航线不齐、港口较少等,影响了进出口货物及时流进流出,特别是出口货物的运输更加不足。我国出口货物主要靠海运。目前虽然我国已拥有近2000万吨的运载能力,列为世界第八位,成为我国外运的主力,并能为第三国开展货运经营,但总运输力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运输力仍然不足。90年代初期曾发生过的最严重的月份缺船量达30条。目前,现有的船型结构也尽不合理,中等船舶奇缺。由于船舶较大,运输间隔时间又长,这对要求批量小、需求供货快是很不适应的。我国港口不足和布局不合理也比较突出。例如我国输往中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太平洋、西非等地的货物几乎全部运到香港地区中转,这样运费高、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第二,铁路运输全面告急,内陆出口更困难。我国同朝鲜、蒙古、独联体、越南等虽然有铁路联接,但运力仍然不足。如供香港地区作为港口运输的货物中有1/3是靠铁路运输,其运输量是很大的。又如内陆有的省份即使有货,而且有些货也是国际市场急需的,但由于铁路运力不足也不能卖出。

第三,航空运输落后,运价昂贵,难以适应外贸发展需要。80年代以来,世界空运货物已被广泛采用,而我国在这方面。却是很落后的。目前主要靠客运飞机捎带,真正的货运飞机数量少,年运量只有20万吨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外贸发展的需要。

总之,为解决外贸出口运输的困难,必须由国家和地方联合发展船队,加速沿海码头建设和航空事业的发展。

2、仓储子系统

商品储存、保管使商品在其流通过程中处于一种或长或短的相对停滞状态,这种停滞是完全必要的。因为,商品流通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散的源源不断的流通过程。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中的商品从生产厂或供应部门被集中运送到装运港口,有时须临时存放一段时间,再装运出口,是一个集和散的过程。它主要是在各国的保税区和保税仓库进行的。主要涉及各国保税制度和保税仓库建设等方面。保税制度是对特定的进口货物,在进境后,尚未确定内销或复出的最终去向前,暂缓缴纳进口税,并由海关监管的一种制度。这是各国政府为了促进对外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而采取的一项关税措施。保税仓库是经海关批准专门用于存放保税货物的仓库。它必须具备专门储存、堆放货物的安全设施;健全的仓库管理制度和详细的仓库帐册,配备专门的经海关培训认可的专职管理人员。保税仓库的出现,为国际物流的海关仓储提供了既经济又便利的条件。有时会出现对货物不知最后作何处理的情况,这时买主(或卖主)将货物在保税仓库暂存一段时间。若货物最终重又出口,则无须缴纳关税或其他税费;若货物将内销,可将纳税时间推迟到实际内销时为止。从物流角度看,应尽量减少储存时间、储存数量,加速货物和资金周转,实现国际物流的高效率运转。

3、商品检验子系统

由于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具有投资大、风险高、周期长等特点,使得商品检验成为国际物流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通过商品检验,确定交货品质、数量和包装条件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如发现问题,可分清责任,向有关方面索赔。在买卖合同中,一般都订有商品检验条款,其主要内容有检验时间与地点、检验机构与检验证明、检验标准与检验方法等。

根据国际贸易惯例,商品检验时间与地点的规定可概括为三种做法:

一是在出口国检验。

可分为两种情况:在工厂检验,卖方只承担货物离厂前的责任,运输中品质、数量变化的风险概不负责;装船前或装船时检验,其品质和数量以当时的检验结果由准。买方对到货的品质与数量原则上一般不得提出异议。

二是在进口国检验。包括卸货后在约定时间内检验和在买方营业处所或最后用户所在地查验两种情况。其检验结果可作为货物品质和数量的最后依据。在此条件下,卖方应承担运输过程中品质、重量变化的风险。

三是在出口国检验、进口国复验。货物在装船前进行检验,以装运港双方约定的商检机构出具的证明作为议付货款的凭证,但货物到达目的港后,买方有复验权。如复验结果与合同规定不符,买方有权向卖方提出索赔,但必须出具卖方同意的公证机构出具的检验证明。

在国际贸易中,从事商品检验的机构很多,包括卖方或制造厂商和买方或使用方的检验单位,有国家设立的商品检验机构以及民间设立的公证机构和行业协会附设的检验机构。在我国,统一管理和监督商品检验工作的是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及其分支机构。究竟选定由哪个机构实施和提出检验证明,在买卖合同条款中,必须明确加以规定。商品检验证明即进出口商品经检验、鉴定后,应由检验机构出具具有法津效力的证明文件。如经买卖双方同意,也可采用由出口商品的生产单位和进口商品的使用部门出具证明的办法。检验证书是证明卖方所交货物在品质、重量、包装、卫生条件等方面是否与合同规定相符依据。如与合同规定不符,买卖双方可据此作为拒收、索赔和理赔的依据。

此外,商品检验证也是议付货款的单据之一。商品检验可按生产国的标准进行检验,或按买卖双方协商同意的标准进行检验,或按国际标准或国际习惯进行检验。商品检验方法概括起来可分为感官鉴定法和理化鉴定法两种。理化鉴定法对进出口商品检验更具有重要作用。理化鉴定法一般是采用各种化学试剂、仪器器械鉴定商品品质的方法,如化学鉴定法、光学仪器鉴定法、热学分析鉴定法、机械性能鉴定。

4、商品包装子系统

杜邦定律(美国杜邦化学公司提出)认为:63%的消费者是根据商品的包装装潢进行购买的,国际市场和消费者是通过商品来认识企业的,而商品的商标和包装就是企业的面孔,它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文化水平。现在我国出口商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出口商品包装材料主要靠进口;包装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低,质量上不去;外贸企业经营者对出口商品包装缺乏现代意识,表现在缺乏现代包装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包装的信息观念。仍存在着重商品、轻包装","重商品出口、轻包装改进"等思想。为提高商品包装系统的功能和效率,应提高广大外贸职工对出口商品包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树立现代包装意识和包装观念;尽快建立起一批出口商品包装工业基地,以适应外贸发展的需要,满足国际市场、国际物流系统对出口商品包装的各种特殊要求;认真组织好各种包装物料和包装容器的供应工作。这些包装物料、容器应具有品种多、规格齐全、批量小、变化快、交货时间急、质量要求高等特点以便扩大外贸出口和创汇能力。

5、国际物流信息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功能是采集、处理和传递国际物流和商流的信息情报。没有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统,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将寸步难行。国际物流信息的主要内容包括进出口单证的作业过程、支付方式信息、客户资料信息、市场行情信息和供求信息等。国际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交换频繁;传递量大,时间性强;环节多、点多、线长。所以要建立技术先进的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国际贸易中EDI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我国应该在国际物流中加强推广EDI的应用,建设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高速公路。上述主要系统应该和配送系统、装搬系统以及流通加工系统等有机联系起来,统筹考虑、全面规划,建立我国适应国际竞争要求的国际物流系统。

三、建立和完善物流网络,促进国际物流合理化

国际贸易和经营的竞争要求国际物流系统的物流费用要低,顾客服务水平要高。为实现这一目标,建立完善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十分重要。

1、国际物流系统网络概念

国际物流系统网络是指由多个收发货的"节点"和它们之间的"连线"所构成的物流抽象网络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信息流网络的有机整体。收发货节点是指进、出口国内外的各层仓库,如制造厂仓库、中间商仓库、口岸仓库、国内外中转点仓库以及流通加工配送中心和保税区仓库。国际贸易商品就是通过这些仓库的收入和发出,并在中间存放保管,实现国际物流系统的时间效益,克服生产时间和消费时间上的分离,促进国际贸易系统的顺利运行。连线是指连接上述国内外众多收发货节点间的运输,如各种海运航线、铁路线、飞机航线以及海、陆、空联合运航线。这些网络连线是库存货物的移动(运输)轨迹的物化形式;每一对节点有许多连线以表示不同的运输路线、不同产品的各种运输服务;各节点表示存货流动暂时停滞,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移动(收或发);信息流动网的连线通常包括国内外的邮件,或某些电子媒介(如电话、电传、电报以及目前的EDI电子数据交换等),其信息网络的节点则是各种物流信息汇集及处理之点,如员工处理国际订货单据、编制大量出口单证或准备提单或电脑对最新库存量的记录;物流网与信息网并非独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相联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确定进出口货源点(或货源基地)和消费者的位置、各层级仓库及中间商批发点(零售点)的位置、规模和数量。从而决定了国际物流系统的合理布局和合理化问题。在合理布局国际物流系统网络的前提下,国际商品由卖方向买方实体流动的方向、规模、数量就确定下来了。即国际贸易的贸易量、贸易过程(流程)的重大战略问题,进出口货物的卖出和买进的流程、流向,物流费用国际贸易经营效益等,都一一确定出来了。完善和优化国际物流网络,有利于扩大我国国际贸易,提高我国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和成本优势。

2、建立和完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在规划网络内建库数目、地点及规模时,都要紧密围绕着商品交易计划,乃至一个国家宏观国际贸易总体规划。

其次,明确各级仓库的供应范围、分层关系及供应或收购数量,注意各层仓库间的有机衔接。诸如:生产厂家仓库与各中间商仓库、港(站、机场)区仓库以及出口装运能力的配合和协同,以保证国内外物流畅通,少出现或不出现在某一层仓库储存过多、过长的不均衡状态。再次,国际物流网点规划要考虑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留有余地,以备将来的扩建。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国际贸易,增强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建立健全高效、通畅的国际物流体系,实现国际物流合理化和国际贸易扩大化。

3、国际物流合理化建议

我国的国际物流系统网络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为了促进我国国际物流系统网络更加合理,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合理选择和布局国内、外物流网点,扩大国际贸易的范围、规模,以达到费用省、服务好、信誉高、效益高、创汇好的物流总体目标。

第二,采用先进的运输方式、运输工具和运输设施,加速进出口货物的流转。充分利用海运、多式联运方式,不断扩大集装箱运输和大陆桥运输的规模,增加物流量,扩大进出口贸易量和贸易额。

第三,缩短进出口商品的在途积压,它包括进货在途(如进货、到货的待验和待进等)、销售在途(如销售待运、进出口口岸待运)、结算在途(如托收承付中的拖延等),以便节省时间,加速商品和资金的周转。

第四,改进运输路线、减少相向、迂回运输。

第五,改进包装,增大技术装载量,多装载货物,减少损耗。

第六,改进港口装卸作业,有条件的要扩建港口设施,合理利用泊位与船舶的停靠时间,尽力减少港口杂费,吸引更多的买卖双方入港。

物流系统篇8

一、项目简介

造纸工业是国际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性产业。现代造纸工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规模效益显著,连续、高效生产的基础原料工业。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纸品消费国和第三大纸业生产国,但我国造纸企业的装备水平比较低,纸品的包装及搬运、仓储自动化水平落后,亟待改善。

本项目针对国内造纸企业落后的物流现状,探索和开发了应用于造纸行业的自动导引车(AGV),提高了造纸企业在物料搬运、仓储方面的自动化水平以及物流管理水平。

二、项目难点和目标

传统造纸企业有着成形的配套物流运输环节,但其自动化水平落后,生产效率低,无法与现代化物流管理系统相结合。如何既保有造纸企业现有生产环节和厂房设计,又能将现代物流技术应用于其中,成为改善造纸企业物流现状的一个难点。

AGV作为现代物流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其可靠的性能和优秀的柔性系统设计成为造纸企业物流系统改善的最佳选择。通过对所要进行试点的企业现场环境的考察,最终认定采用激光导航方式的AGV作为纸品运输环节的主要设备。

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结合AGV系统的特点,针对应用于纸品搬运自动化过程的AGV系统,该项目集中的几个技术重点和难点是:

(1)多AGV系统调度的实现

(2)系统任务的集中管理和下达

(3)激光导航技术的实现

(4)AGV最优化漫游路径的选择

(5)AGV安全系统的设计

(6)AGV移载机构的设计

(7)AGV重载能力的设计

(8)AGV系统通信的实现

(9)AGV充电系统的实现

三、系统设计

1 总体设计思想

根据造纸行业在该生产过程中的特点,决定采用叉式AGV系统完成货物的运输。配备AGV控制台统一进行多AGV之间的调度协调和自身系统管理。配备人机交互终端便于使用人员进行任务管理及下达。

2 系统结构设计

该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采用无线以太网通信方式(参见图1]。任务管理操作终端与管理软件被分配在工作区的立式终端中,与AGV控制台之间采用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AGV控制台终端与AGV充电机被置于AGV工作区边,以便无线信号良好覆盖,与各AGV之间实现无线以太网通信。AGV充电机信号经由以太网IO模块通信线缆直接与AGV控制台互连。

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用户仅需对位于工作区的任务管理终端下达运输指令和相关信息,管理软件即将所产生的指令下达给AGV控制台,由AGV控制台分配AGV执行各运输指令。AGV的运动路径规划及调度管理,以及充电调度均由AGV控制台自行完成,无需人为管理操作(参见图2)。

针对系统所应用的要求,其生产任务类型可以分为几种

・切纸机到纸品检查区的运输

・纸品检查区到包装机的运输

・纸品检查区到不合格品区的运输

・切纸机到特殊存储区的运输

根据各任务类型的要求,设计现场AGV运输路径。由于从切纸机出来的托盘方向不一,因此要让AGV对托盘方向进行调转,以保证符合托盘运输到令包机上一致性的要求。

3 多AGV系统调度的设计

AGV控制台是AGV系统的中央管理器,主要负责对整个AGV系统进行管理、调度和维护,其主要功能如下:

(1)任务分配

AGV控制台向上可以与上级管理计算机相连接,向下通过无线局域网与系统中的AGV相连接。AGV控制台可根据系统中上级管理计算机或外部配合信号情况以及AGV系统的当前状况,决定是否产生系统任务,并按一定的原则指派合适的AGV去完成任务。

(2)避碰管理

在多AGV系统中,AGV是按照各自的任务程序运行的,各AGV本身不能进行系统避碰协调。AGV控制台可根据系统中各AGV的位置与状态自动发现可能发生碰撞的情况,并发出挂起指令,暂时停止低优先级AGV的运行;在碰撞的可能性消失后,发出指令解除AGV的挂起,允许AGV继续运行。

(3)充电管理

当AGV系统中的多个充电站共用一个充电机时,或AGV系统中有多个充电机时,AGV控制台负责协调各AGV的充电顺序与充电时间,保证系统中各AGV的电量处于较佳的状态。当系统中有优先级较高的事件发生时,控制台还可强制解除指定AGV的充电操作。

(4)控制台人工操作

在AGV控制台上,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屏幕观察地图、AGV的位置与状态、系统任务的运行情况等,对系统的运行进行一些相关的设置,并可以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查看和操作。

4 AGV驱动方式的设计

目前国际上AGV多采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结构。在本项目中采用了交流电机,其驱动能力大于同体积的直流伺服电机,适合在体积紧凑的AGV应用环境下使用。与直流伺服电机相比较,交流电机的优点为:免维护,体积更为紧凑,更加适应重载环境使用。

由于AGV是由电池供电,因此针对交流驱动电机采用了交流逆变技术,并借鉴了该领域国际上技术较为成熟的Danaher Motion的AC SuperDrive系列产品,从而实现了在AGV上用电池供电驱动大功率交流电机。

5 AGV移载机构的设计

根据造纸行业的特点,其生产工艺过程中该段的产品均由托盘承载,而且托盘种类很多,因此对于AGV移载机构的设计定位为自动可调距叉式结构。

对于该叉式移载机构的设计,借鉴了成熟的叉属具厂家的可调距叉属具,并在其结构上面增加了同步机构,以实现叉距调节时的双叉运动的绝对同步,从而适应托盘叉孔的精度要求。

6 AGV充电系统设计

由于AGV多为长时间连续不问断运行,故其充电能力是系统能力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针对该项目的应用环境和工作特点,AGV采用了镍镉电池组,并配备了地面快速充电站。该电池及充电系统的特点为:具备24小时连续运行能力,充电过程迅速,充电站施工简单。

四、项目实施效果

在AGV系统应用于本项目之前,企业原有纸品运输完全由人工来完成,存在着劳动强度大、可能产生人为伤害和设备损坏等问题。同时,人工运输使纸品无法被物流管理系统进行自动追溯,无法实现自动化仓储管理。

该项目实施后,纸品的运输完全由AGV来完成。AGV的重复工作及路径固定等特点避免了以往周边设备的意外损坏,减少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另外,AGV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使工人可以在AGV运行区域安全工作,避免以往的意外伤害。同时,通过AGV运输纸品,实现了纸品在运输过程中实时被物流管理软件所监控和追踪,完全实现了与自动化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的对接。

物流系统篇9

关键词:物流;绿色物流;发展;对策;

绿色物流是指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减少资源消耗为目的,利用先进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的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绿色物流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既包括企业的绿色物流活动,又包括社会对绿色物流活动的管理、规范和控制。从绿色物流活动的范围来看,它既包括各个单项的绿色物流作业,还包括为实现资源再利用而进行的废弃物循环物流。

绿色物流的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外部成本内在化理论和物流绩效理论等。

一、实施绿色物流的必要性

构建绿色物流投资体系对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社会战略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绿色物流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可持续发展战略指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样适用于物流企业,它要求企业将其经营活动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发展相联系。因此,物流企业必须树立绿色观念从事绿色经营,做到物流与环境共生。

(二)绿色物流有利于物流企业取得新的竞争优势

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和日趋严格的环保法规,使企业必须积极建立完善绿色物流体系,绿色物流不仅是一般物流成本的降低,更重视的是绿色化和由此带来的节能、高效、少污染。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的深入人心,消费者越来越关注企业是否具有社会责任感,即企业是否节约利用资源、企业是否对废旧产品的原料进行回收、企业是否注重环境保护等等,这些都成为决定企业形象与声誉的重要因素,通过绿色物流来追求高于竞争对手的相对竞争优势。

(三)绿色物流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ISOl4000成为众多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ISOl4000的两个基本思想就是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它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使其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最小。进入WTO后,我国物流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一席之地,发展绿色物流将是其理性选择。

二、绿色物流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发展绿色物流有利于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善。“绿色物流”强调将环境管理融入物流业的各个系统,加强物流业中保管、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和废旧物资回收等各个部门的环境管理和监督,并配合政府相关政策和法规,来有效的遏止物流发展造成的污染和能源浪费问题。

城市的生态环境与物流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完善的绿色物流系统能够避免或减轻由于物流效率低下、物流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落后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另外绿色物流系统能够有效地处理城市垃圾,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三、金华市实施绿色物流的措施

(一)政府制定政策,构筑绿色物流发展框架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政府管制是绿色物流得以有效落实的基本条件之一。政府对物流体制的管制集中体现在发生源管制、交通量管制和交通流管制等三个方面。同时,政府应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加以约束。在流通加工方面,政府也应倡导绿色流通加工。对物流企业加以适当引导,使企业具有“绿色”意识,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使流通加工向绿色化发展。同时,政府可以建设物流园区,使物流企业集中起来。实行流通加工的集中进行,进而产生规模效益,同时,又维护了我们的环境。

(二)发展绿色交通

提高汽车燃料质量,针对轻型汽车、公交车辆等推广清洁燃料;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以解决交通拥挤问题:配载运输,充分利用货车载重量和容积,合理安排装载的货物,提高车辆实载率;

充分发挥金华市运输工具的运输效率,减少对流、倒流、空驶、运力不当等多种不合理形式;可在金华市运输线路的交汇点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推行第三方运输,合同运输,这样可以达到运输合理,减少资源浪费,也可以使金华市的流通企业获得竞争优势;金华市还得加强对含有毒物质货物及易遗撤物资运输的管理,避免由于运输问题引起的环境污染。

在网络管理系统基础上,实时地收集、传递、和处理交通信息,交通管理中心根据这些信息自动实时地进行交通疏导、控制、和处理事故,同时合理地调度运输力量,这样可以使交通通畅,提高道路通过能力,减少污染排放。金华市还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城市的经验发展集装箱运输,这种运输具有运输量大、封闭性能好、装载效率高的优点,可以防止任何形式的物质泄漏,从而有利于环境保护。新晨

(三)合理规划物流网点布局,建设以城市为中心的现代化物流中心

物流中心是综合性、地域性、大批量的物资位移集中地,它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一体,成为产销企业的中介,是整个物流企业的灵魂所在。为此针对金华市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建设迟缓的情况,我们应充分利用城市物流设施和基础建设齐全消费集中而且需求量大、交通与信息发达的特点,建立现代化物流中心,然后带动周边地区、中小城市和农村的繁荣发展,从而形成一个有机的物流体系。这样,物流中心就充分利用了资源,形成较高的经济效益。

(四)创办绿色物流企业

创办绿色物流企业绿色物流企业是基于绿色化战略,以绿色物流技术采用为其内在需求,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为目标的新型物流企业组织形式。绿色物流企业实行全面的绿色管理,应遵循“5R”原则;树立“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绿色化企业应将绿色化战略的思想贯穿到企业绿色化的核心过程中,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作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应强调“外部效应内部化”,逐步实行绿色会计制度和绿色审计制度。物流企业应向“学习型组织”发展,逐步提高企业的绿色化程度,争取在民众面前树立“绿色物流企业”的良好形象。

(五)加强城市逆向物流(静脉物流)的管理

物流系统篇10

仓储模块,利用条码技术实现入库出库的管理,包括记录入库商品名称、规格、批次、包装、重量、生产日期、生产机号、入库单号、入库时间、货主等各种单据的处理、打印等,货物出仓可以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或指定方式进行、进行库存总量递减。对当前库存的查询,各种统计报表,查询功能。

销售模块,统计和分析产品的销售概括,为企业生产和销售提供支持,可以提供各种查询功能,可以按时间来查询,也可以按照商品的种类进行查询。

配送模块,实现配送客户档案管理、配送客户联络管理、进行配送登记、配送查询,通过配送登记实现对配送的订单中配送信息的登记,通过配送信息的查询实现对配送的执行单即时及历史信息的条件组合查询功能。

帐务分析模块,帮助用户分析账务信息,并得出可能的问题,帮助用户了解各个客户的付款状况。

行车线路分析模块,行车线路分析依靠最短模型来实现,企业的行车路线经过长期的数据积累后,OLAP能够经过分析找到最优的行车路线。

统计模块,统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按照物流行业的标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维护模块,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来源与联机事务处理数据库,由于这些数据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必须不断地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更新,此外,一些新的外部数据也需要更新到数据仓库中,数据维护模块必须实时完成数据的更新维护。

构建流程

Microsoft公司的SQLServer2008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解决方案,其中集成了OLAP,并提供了扩充的基于COM的OLAP接口。SQLServer2008还通过了一系列的服务程序支持数据仓库的应用,如其DTS提供数据输入/输出和自动调度功能,且能够完成数据的验证、清洗和转换工作,支持在线分析处理。使用SQLServer构建数据仓库流程如下:

创建数据仓库,数据仓库的框架由事实表与维表组成,并在所有表的主要字段上建立索引,可以用SQLServer中的数据库创建工具和表工具完成。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从OLTP生成的源数据中获取,在获取过程中需要对数据源进行抽取。

抽取后的数据要进行数据一致性协调、格式化处理等清洗工作以及对数据做必要的转换,才能加载到数据仓库中。SQLServer提供了Transact-SQL查询、DTS包、Activx脚本来完成此项工作。

将清洗和转换后的数据加载入数据仓库中。主要的工作是确定数据装入的次序、清除无效或错误数据、数据“老化“、数据粒度管理、数据刷新等。SQLServer提供了数据复制技术来完成数据集市的初始加载,并提供了各种加载工具对数据集市进行加载。

数据仓库用户通过不同数据集市对数据库进行访问。

物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