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估算教学十篇

时间:2023-04-06 09:01:22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篇1

关键词:新课改;估算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数学教育的深化改革,提高估算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首要目标。当前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迫切要求教师探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估算教学能力,但是由于我国数学教育历来重视计算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导致估算教学质量不高。

一、估算教学的基本概念

估算是指对事物的数量进行大约推算,初步估计个体的具体情况,而不需要进行准确判断。估算是一种能够使用一些措施解决非常规问题的能力,是学习者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情景性工具。我国相关研究学者则认为估算是在计算、测量过程中,个体借助自身的数学知识对解决数学问题进行粗略的数量估计。

估算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估算能力,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自觉应用,而学生在接受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估算方法的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并掌握估算的技能。

二、开展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

数感主要是指对数与数量、数量之间、运算估计等方面的直接感受,数感能锻炼小学生迅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做出直观的判断和反应。例如,估算893÷5,因为890与893相近,所以估算的结果与正确结果更加贴近。可见,培养小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能提高数学估算能力。

2.有利于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估算能够提高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全面性认识和理解计算结果,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使用“近似”教学手段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学生在用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可以使用“近似”这一估算方法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

三、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于估算教学的认识度不高

大部分教师认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学教师对估算结果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一些教师认为估算就是符合自己想法的近似计算,另外一部分教师认为估算的顺序可以在精算之前也可以在精算之后,只有一小部分教师认为估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估算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估算知识严重缺乏、估算方法掌握程度不高,直接影响着估算教学质量和学生估算知识的掌握。

2.学生估算意识淡薄且估算能力不强

估算相对于精算来说,是一个心算过程,优秀的学生追求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不经常使用估算方法,所以对于估算意识比较淡薄,从而使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例如,小学生在估算数学计算结果时对于其出现的明显性错误极难发觉;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需要估算的问题经常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这种现状严重阻碍了估算教学的发展。

3.对于估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够

学生个体差异性导致其在学习估算过程选择的具体方法不同,就算是同一种方法得出的答案也不相同。例如,在学生解答多位数加减法估算题时都运用了四舍五入法,但最后得出的近似值不完全相同。学生掌握的估算方法仅限于常见的四舍五入法,对于其他估算方法掌握程度不够。

四、解决策略

1.强化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教师在估算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其实用性,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在数学学习过程和实际生活中的价值。首先,教师要加强对估算教学的认识,加大对估算的教学力度,使之充分体会估算教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相关估算知识、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利用效率,保证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估算技能

估算成为数学课程标准中的9个核心词汇之一,所以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与估算技能。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逐渐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估算的价值,具备估算意识。数学计算中有很多数字难以进行心算,所以此时就要学生有超强的数感特性,用“好的数字”来代替心算,提高估算技巧。教师可以利用整合的方式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估算技能。

3.估算方法多样化教学,加强学生估算能力的掌握

教师在尊重学生不同个性的基础上,教授不同的估算方法。除了常用的四舍五入法,教师还要引用更多的估算方法:前端估算法、相容数字法、聚集法等。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掌握估算技能熟练程度的不同,组织特定的活动让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以此来加强学生的估算能力。

综上所述,估算教学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海霞.小学生估算能力发展影响因素探析[J].考试周刊,2013(63):89.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篇2

一、估算以数感为基础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它是建立明确的数的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数感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建立一定的数感,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对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数量单位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估算促进口算

在我们每个人一天的生活中,用到估算的次数往往比用到精确计算的次数多得多,估算时间、估计路程、估计成绩等等。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不可能也不需要精确计算的,例如:某超市根据某一种食品的保质期和本超市平时该食品的销售量,及时调整进货数量,做到既不能脱销也不能积压。而这些估算和口算有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教师在估算教学中要做到估算训练与口算训练相结合,来促进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与估算意识。

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中都有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大约是几百。例如:502+398、69×3,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道502接近500,398接近400,把502+398看成500+400就很容易通过口算得出得数大约是900;69×3中,69接近70,69×3看成70×3,学生也会口算出是210,大约是200。

可见,加减法和乘法的估算都是在口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估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学生在不断的进行估算时,对口算又形成了一种促进、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增强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三、能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估算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让学生做到“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在解释的过程中,探索着估算的方法,体验着估算的合理性,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思路得到了拓宽。通过学生的解释,已很明显看出,学生已经很好地掌握了本题的估算方法,相信他们也会把这种方法用于其他题目的估算之中去,使学生以后的估算更合理,更接近实际的那个数。

四、掌握估算的方法

一个学生估算能力的强弱,与教师教给他们的方法密切相关。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给学生常用的估算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1、取近似数进行估算

在小数乘法的运算中,学生往往因小数点的位置不对,引起计算中的错误。如学生计算8.7×6.3=?我就叫他们取近似数进行估算的方法。因为8.7≈9, 6.3≈7,9×7=63,所以8.7×6.3﹤63,说明自己的计算错了,必须重新计算。学生经常进行这种练习,计算能力会不断提高。

2、低位或高位进行估算

在教整数加法的时候,有的学生往往不对齐数位,使计算出错,为了避免学生出错,我就教给学生根据低位或低位进行估算。例如7689+998=?因为9+8=17,所以得数的末尾是7。如果是其它数,说明自己的计算错误。这就是低位估算方法。接着我又教给学生进行高位估算的方法,因为7689≈8000,998≈1000,8000+1000=9000,所以7689+998﹤9000,若学生计算的得数大于或9000,说明学生做错了,必须重新计算。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一定会提高。

3、根据常用的规律进行估算

如让学生计算41.85÷93=?学生很容易在计算中出错。于是,我就教给学生根据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这个规律,让学生进行估算计算的商大约在哪个范围。因为0.9341.85,如果学生的计算结果等于或小于41.85说明自己的计算结果出了问题,必须再进行计算。

又如让学生计算41.85÷1.93=?我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因为1.93>1,所以41.85÷1.93

4、根据数量关系进行估算

例如:小明的身高1.38米,小花比小明高0.32米,小花的身高是多少米?我让学生根据三步法进行解答:第一步让学生判断小明和小花谁高谁矮?第二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38+0.32=1.06米,第三步检查验算,看与判断情况是否相同,看与题中的条件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肯定是数量关系搞错了。

5、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估算

例如:用41.8米铁丝围成边长为0.7米的小正方形方框,可以围几个?当学生列出算式为:41.08÷(0.7×4)=14.53……时,学生往往只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这时,我就教学生根据生活经验,采用去尾法来去近似数。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实际。

五、用估算巧妙验算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估算方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可以利用估算进行巧妙的验算。

例如:学生在笔算42×8时算出一个得数,可以利用估算来验算:42接近40,40×8=320,那么42×8的积就接近320,如果那个数不是接近320,则得数就可能错了。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篇3

摘 要:在小学数学中加入估算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还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但是目前我国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通过分析小学数学估算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为今后教育工作者完善估算教学方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问题探析

由于当代社会计算机发展较为迅速,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但是在调整和降低大数目计算的内容和要求,反而对估算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都特别重视学生的估算能力,已经从小学开始让学生学习估算。虽然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有重大意义,但是在小学数学估算教与学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值得大家思考。

一、学生学习估算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处理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就是估算,其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小学所有的年级中都会涉及估算教学。在实际数学教学中,估算包括数与代数、空间和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内容,所以小学生学习估算有很多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一些需要进行精准计算的数量,可以在计算前先采用估算的方法,可以为得出正确结果打下基础;或者是精准计算完成后进行估算,可以分析出结果的合理性,进而判断计算有无错误并找出原因,及时改正过来。所以无论在哪种情况下,使用估算都有一定的作用。如果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培养学生检验计算结果的意识,实现以前受到他人监督到自我监督的一个转变。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对数学内容的一种直观感受,包括数字的大小、数量之间的关系和空间存在形式。通常体现在人们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上,有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在短时间内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想要拥有超强的数感,是需要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在数学问题上运用估算,对于增强学生的数感有重要作用,也是一条捷径。例如,一道数学计算题为126÷5,由于120和100都是5的倍数,但是明显120和126更接近,所以用120÷5得出的估算结果和实际值相差较小。学生根据具体的问题把握数的大致范围,灵活调整解题方式,提高对数值的敏感度,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数感。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估算虽然只需要估计出结果的大概范围,不用计算出精准的数值,通常用到的数学运算方法就是加减乘除和一些公式,但是估算之前还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观察和判断等一系列步骤,是需要掌握各种思维方法。一般情况下,先需要运用直觉思维和生活常识全方位了解目标,再根据逻辑思维达到目标,长期下来就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估算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设计不切实际

常见的口算、笔算,尤其是要重点关注估算和笔算的编排前后顺序。如果在课堂上先进行笔算教学,再是估算,就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估算时更倾向于精确计算结果,从而忽略了估算学习。一般地方的小学教材都会将估算学习放在笔算前面,但是内容编排不太符合实际情况,题目设计过于精良。例如,在教材中你可以看到一类题目就是11×2,21×3,31×4,41×5…仔细分析这些数字就会发现,其中两位数的数字都和整十特别接近,估算时可以运用整十得出较为接近的结果,但是其他题目使用类似思路合理吗?显然不合理。教材中设计的另外一道题目,是255×7,359×6…一些聪明的学生会将255当成250,359当成350进行估算,学生的想法是合理的,但是教师为了防止其他学生在考试时出错,告知学生做好将三位数看成整数来进行估算。可以看出,这些都与教材编制毫无关系。只有灵活掌握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学以致用,才能处理好三位数的估算,所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材内容。

(二)教师对估算认识不全面

教师作为估算教学的主导者,对于学生学好估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师对估算认识不全面,也会影响学生学习估算的效果。首先,教师没有完全意识到估算的重要作用,估算由于是对结果的一种粗略估计,但是也会有区别,通常分为“好”与“不好”的估算,然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是为了防止学生估算时出现错误,统一要求学生。但是这种要求与估算的实质背道而驰,一种题目可以有多种估算方法。同时,估算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但是不能代替验算。其次,就是没有全面了解估算策略,事实证明,优秀的估算者都要三个关键的运用,即为重新表述、转换和补偿,但是我国小学的估算教学只停留在前两个过程,虽然要求能够判断估算答案是偏大还是偏小,但是没有依据大小的情况对答案进行调整。

(三)有些要求不在学生思维能力之内

如果在小学教材中编制一些超出学生思维能力的估算内容,学生学习时如果觉得特别困难,就会失去学习估算的兴趣。例如,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时,想到其是以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为基础,所以应该将笔算编制在估算前面,如果学生没有熟练掌握笔算,对学好估算造成很大影响。就像前面提到的,把被乘数看成是整十数有利于算出结果,但是不是所有题目都容易解决,例如,20×2、30×3、40×2等很容易算出来,而50×5、60×7等对学生来说很难,所以小学数学教材编制的估算内容在学生的思维能力之内极其重要。

由于估算相对于笔算来说较灵活,需要一定的口算基础,所以要求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加活跃,在教材中合理编制估算和笔算是目前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的。同时,对于小学数学估算教与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应该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完善估算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参考文献:

[1]⒂⒗.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问题和策略[J].学周刊,2016(25):35-36.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篇4

关键词:个性特征;对策建议;计算结果

为了迎合新课改实施改革措施,小学数学教师进行积极探索、研究,试图找到提高我国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对小学生运算技能以及技巧的练习。以下将针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研究进行简要分析,为实现小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提出几点措施。

一、加强估算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新学知识的掌握,还有助于锻炼学生在日常生活过程中生活经验的积累。要培养学生估算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就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起点加以了解,从而选择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为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学习估算能力的提高提供更多可能性。相反,估算能力的培养并不是所谓的忽略对基础计算能力及技巧的培养,而是建立在基础能力之上的继续培养。如果连最基础的计算能力都没有了,就无从谈起估算教育。估算教学其实是培养学生运用简化的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将更加复杂的运算利用口算或者心算或者更加简便的笔算来算出结果。

二、设计好问题,让小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

小学教师首先应该让小学生认识到估算的重要性,以及估算离不开我们的日常生活,要不断增强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设置问题的形式,给小学生提出问题,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比如,教师列举一个生活中的实例,一家三口人去饭馆吃饭,点了一桌子菜,分别价位是40元、87元、34元、18元以及29元,大致估计不到200元,但是服务员收了225元,小学生反映这个数字明显是错误的,经过反馈信息,才知道服务员在计算过程中将信息录入错误,导致计算结果出现错误的显示。这一实例明显突出了估算的价值。

三、鼓励小学生利用估算来验证计算结果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计算的时候往往使用计算器或者笔算方法,对于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无从验证。尤其是积位数或者商的位数到底是否正确?这样的验证无疑是通过估算来确定大致取值范围是最佳的手段。比如,241加上321,有位小朋友计算得632,另一位小朋友经过估算验证明显答案是错误的,因为200多加上300多肯定是500多,不可能是600多的这个结果,由此判断估算的价值是无限的,同时也培养了小学生估算的好习惯,在未来生活中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

四、引导小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选择估算或精算

面对小学生,数学教师要想尽各种办法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

的教学素材,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感受问题情境的具体情况,教学生区分哪些问题需要近似值,哪些问题需要算出准确的数值?比如还是上述的例子,只需要估算出近似值就可以了,而不需要算出准确的数值,这个问题只需要服务员来算出准确的数值就可以了。

估算教学也是近年来新流行起来的教学内容,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实现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显然,估算教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比精算应用得多,但是缺乏真实的例子,适合教学课堂应用的例子就更少了。所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断探索中寻找经验教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估算教学占有一定的重要地位。不仅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生活实践意义。小学教师要不断探索更多的教学方法,以实现小学生估算能力及意识的不断提高。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估算教学;实施策略

一、激励学生通过估算对计算的结果进行验证

小学生在计算的时候难免会出现错误,那么怎样对结果进行验证呢?其中估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比如,对于359加上540,有的学生计算出了700多,教师或者是同桌发现之后,说这肯定是算错了,300多加上500多一定是800多,而不是700多。由此可见,要求小学生学会估算是非常关键和有必要的。小学生在感受到估算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之后,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估算意识。估算思维是比较严密的,尽管具有多样性的方法,答案也不是唯一性的,可是并非毫无规律性,估算需要跟解决问题的要求相符合。估算属于人们智慧的结晶,教师实施估算教学,不但应当要求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内化估算思想,教师只有充分地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实施估算教学。

二、将估算教学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结合教学知识组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而启发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比如,这样一个问题:二年级一班的38名学生要去公园玩耍,其中一张门票的价格是8元,那么请你估计教师带400元钱够不?还需要找回零钱吗?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如下的估算:由于一张门票的价格大约为10元,所有的学生大约为40名,那么就是10×40=400(元),因此,教师带400元钱足够,同时由于38×10=380(元),而400-380=20(元),因此需要找回的零钱大约为10元。而实际的结果是8×38=304(元),需要找回400-304=96(元)。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经常性地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以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并且掌握估算的方法,从而培养估算能力。

综上所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估算教学的应用十分普遍,为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需要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根据教学知识,实施有效的估算教学策略,以使学生学会估算的技巧和方法,从而能够科学、合理和正确地估算。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篇6

    一、重在培养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根据题目要求,运用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估算,学生往往选择精确计算。可见, 学生缺少估算的意识。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我觉得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维培训,用估算对数学计算进行猜想,用估算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用估算检验计算结果。如:在计算前多问,得数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如果长时间坚持把估算和精确计算结合,学生肯定会尝到估算的“好处”,就会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估算不是胡乱猜想,而是一种数学思考,用一种简便的方法知道答案的范围。要求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是提高估算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尽可能地运用估算解决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在体验中感受估算的实际价值。在结合生活实际,多设计一些体现估算价值的教学例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估算意识就不断增强。

    二、估算能力培养

    估算能力的培养,除学生要掌握好一些必要的估算知识外,还必须教会学生掌握好学习方法,因为教会学生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中,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联系教材与生活实际掌握一些估算方法,检验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从而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和使用合适的估算技巧。估算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整十法,即用四舍五入取数的近似值,再计算出结果;二是“两边夹”,通过放大或缩小的方法来确定数的范围。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估算方法,那么很容易就可以提高估算能力。

    三、改进的设想

    1.提高对估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估算教学的意义和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提了出来。对此,有关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每位科任老师应该认真阅读理解,从中细心体会其为什么要求这样做的意图和实质,提高对估算教学的价值、功能等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消除在教学中敷衍、应付的心态和作法,树立起认真、扎实地搞好估算教学的理念,以便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中对估算教学的各项目标要求。

    2.教会估算方法

    估算既然是一种计算,必有相应的方法,所以要搞好估算教学,教师首先自己必须学习和掌握估算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阅读有关估算、近似计算的内容),并以这些原理和作法对教学中所涉及的估算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类,以便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讲授并整理出相应的估算常用方法(如凑整法、去尾法、进一法、四舍五入法等),并结合具体问题或实际需要的进行运用,从而达到使每个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和技巧,以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培养估算习惯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篇7

片段一:(一年级上册 认识11~20各数)

师:小朋友们观察草莓图和雨伞图,估计一下草莓和雨伞各有多少,再数出来。

生1:草莓有14个。

生2:草莓有14个。

生3:草莓有14个。

……

分析:

孩子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想成为“估”得最准确的一个人。而面对如此少的草莓和雨伞,学生可供发挥的余地很小,便自动忽略了教师的第一个估算要求,直接数出了草莓和雨伞的个数。教师不让他们去数,但孩子们还是会偷偷摸摸地数,并把“数”的结果作为“估”的结果。教师想让学生去估一估,猜一猜,对估计有个初步的概念,可孩子们却不领情。对绝大部分学生而言,第一次估算意识的培养宣告失败。

片段二:(一年级下册 )

48+3 74+5 32+20 2+36

师:先说出每题的得数是几十多,再计算。

听教师读完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立即拿起笔,开始完成课堂作业。

分析:

在笔算之前,教材提出了估算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养成学生在计算前先估算出得数的大致范围,以减少计算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但孩子们却“功利”地认为先估计“浪费时间”,没有实际性用处,直接做题比较省事。于是对先估算的“软”要求视而不见,直接完成看得见的竖式计算。

片段三:(一年级下册 )

34+45 4+62 87-49 53-8

师:估计一下各题的得数是几十多。

生1:34+45的得数是七十多。

生2:4+62的得数是六十多。

生3:87-49的得数是三十多。

……(4位学生全部估计正确)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34+45=79,所以是七十多。

分析:

绝大部分学生是心算出得数,再根据得数确定是几十多。看来在估算“百分百正确”的背后,学生几乎没掌握估算的方法。长期以来,学生已习惯于精确计算,估算意识相当淡薄,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从而使他们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遇到类似问题时惯性地以“精算”代替“估算”,使估算流于形式。

从上述现象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待估算的具体表现是为估算而估算,要求估算却用精确计算,不会主动运用估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由此引发笔者对估算教学问题的思考。而实际上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极为广泛。曾经有一个学者做过一个统计,一个人在日常生活当中精确计算,和粗略估算的机会来比,后者多得多。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一些做法,以期优化估算教学,达到新课程的目标和要求。

一、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估算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好估算可以更方便我们的生活。一年级的估算教学有别于其他的学段,应该着力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在计算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可以灵活地运用该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寻找契机组织班级学生观察、分析,让他们知道自己比哥哥姐姐矮一点,比弟弟妹妹高一点,比爸爸妈妈矮得多;知道10比11少一些,比8大一些;知道28在20与30之间,但更接近30;知道100页书大约有多厚,40分钟大约有多久,1米大约有多长等等。

从一年级开始,教师应尽量结合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不失良机地让学生估算,学生自然而然会领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都有,随时要用,一个人在一天中估算的次数比精确计算结果的次数多得多,凸显估算应用的价值。从而让学生了解估算,培养估算的意识,并最终从精确计算中“走”出来,做估算的有心人。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估算兴趣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估算教学要“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低年级数学课中,估算教学必须创设合适的情境,并且适宜在情境中逐步渗透。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中,适当的加入一些估算的情节、内容,使学生感受估算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估算兴趣,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如在“小小商店”一棵中,增加小红拿100元到玩具店买玩具,一件48元,一件45元,她的钱够吗,说说为什么?这时候,大部分学生都会精确计算来解决这个问题,总有个别学生只看商品价格的十位就知道钱够了,这时要抓住时机请学生说说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什么巧处,之后再出示买三件或四件商品,问大约要带多少钱。一部分学生很自然的就会利用估算的方法了。

学生会逐渐感受到,在没有必要算出精确结果也能解决问题时,用估算会很简单。感受到估算的优越性,激发了他们对估算的兴趣,逐渐地在孩子们心里埋下估算的种子,为后面的估算教学打好了基础。

三、正确评价,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在课堂中经常会听到“比一比谁估得最准”“××同学最能干,估得结果最接近准确值”等类似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只会误导学生追求估算结果的精确性。笔者认为估算结果并不具有唯一性,也不是离精确值越接近就越好,而要关注学生估算的过程是否合情合理。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篇8

【关键词】估算 数感 意识 习惯 方法

在教学估算时,要把它置于解决问题的大背景下,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觉地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要估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将估算作为解题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把握不了估算教学的要求,出现各种教学误区,严重影响了估算教学的质量。

一、“认识”误区

“怎样才能证明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呢?”我曾经问过好多教师这样的问题。然而,他们的回答却是:“能够熟练地解答估算题。”同一个问题,那么多人却又是同样的回答,这期间说明了什么?——对估算的认识不够,对估算教学的认识更不够。熟练解题当然是估算教学的目的,但它却不是教学目的的全部,更不是首要目标。

估算教学,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也就是学生通过估算知识的学习,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面对现实问题时,能够根据需要准确合理地运用估算的策略来灵活、巧妙解决问题。估算和口算、笔算一样,是学生数学学习必备的一种计算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思维的综合性都大有裨益。

二、“操作”误区

估算教学的实际操作中,主要存在三个误区:一是把估算当成一种问题类型来教学,人为地把它从“计算”中剥离出来,单独进行教学与练习。二是把估算能力与其他思维能力的培养割裂开来,忽视了各种能力的相互作用与影响。三是应用估算时缺失联系实际,让估算游离了它的“现实需要”。

任何一种问题的解决,仅凭一种思路或一种能力是很难完成的,它需要多种智慧和能力的有机组合,估算教学,更是如此。只有让估算完全融合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得到估算的价值。同时,小学生进行计算是以口算和笔算为基础的,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口算和笔算能力是学生进行估算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估算训练适时、适量、巧妙地融合到学生的数学学习之中。估算教学,必须要结合具体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运用。

三、简单认为估算即到近似值

估算对一些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在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计后,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推断,即先估计再计算,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取近似值指人们对一些数目的处理,取近似值方法有四舍五入。取近似值重在对数目的处理,属于估算中的第一步对数的近似估计范畴,即取近似值是估算一部分,而非等同估算。 例如:人教版四上P6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练习十第二题”。刘宁走一步的平均长度是62厘米,他从操场这头走到那头共走了252步。操场大约长多少厘米?部分学生的答案是这样的:因为62×252=15624所以操场大约长15600厘米,先算出准确值,然后再取精确值的近似值作为估算的结果,先精算再估算,把估算当成取近似值,让估算失去它的应用价值。

四、估算意识缺乏

例如,“人教版四上P60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时,出示例5: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票,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随后,教师组织学生独立解答,教学时进行了使用算法的调查,结果是:全班35人,其中3人用估算解答,另外35人用精确计算解答。从上面的教学片断可知,虽然学生已进行了第一学段的估算学习,面对解决具体问题时却想不到用估算去解决,习惯性地精确计算,不愿估算,缺乏自觉主动估算的意识,习惯于精确计算,而不愿意进行估算。

五、估算意识的培养

要想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认识估算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情景,使学生逐步体验估算的可行性、必要性。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篇9

(洛川县东关小学陕西洛川727400)

【摘要】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进行研究,首先对估算教学的含义进行了界定,然后分析了估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紧接着详细分析了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对于研究估算教学的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http://

关键词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

How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estimate of development student and estimate ability

Yang Chun-fang

【Abstract】This text is main to estimate teaching to carry on research to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arried on define to the meaning which estimate teaching first, then analysis estimate in the importance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close behind detailed analysis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estimate in the teaching existence of problem, end aim at these problems, put forward what time solve a counterplan, for research estimate the related problem of teaching to have certain of instruction value.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estimate;Teaching

在对估算知识的教学中,虽然教材在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达成上都发生了很多实质性的变化,但学生普遍存在以下现象:对估算的兴趣不大,不是很明白估算到底有什么用处,喜欢用精算代替估算,缺乏估算的意识,往往一看到题目中有“大约”两字就开始估算了。在估算过程中,学生缺乏估算的方法,不知道如何合理应用估算策略,只是为了估算而估算。

那么,针对以上这些现状,如何进行估算教学才能取得实效,从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呢?

1. 培养估算意识,体会估算价值,让学生喜欢上估算

学生的估算意识淡薄,主要原因是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学生较多地进行精确的口算、笔算练习,形成了学生精算的思维定势。有部分教师在估算教学的定位上出现偏差,将目标定位在只教会往大估,或是看到“大约”就估算,做一些机械的训练,这可能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式,使得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估算在实际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的价值。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估算意识。首先,让学生明白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估算。一是当问题比较复杂,运用所学的知识还不足以很快地得到问题的确切结果,就可以通过估算的方法,获得接近问题确切结果的一个近似答案。如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大数目运算问题,在没有学习笔算以前,学生很难一下子就计算出结果,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估算出问题的大概结果。二是在现实的生活中,有时不需要知道问题的确切结果,只要知道一个大概的范围即可,如旅游、超市购物等。其次,要给估算教学增加“营养”,让估算贴近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如在学习“千克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的质量,可以让学生估一估1千克苹果大约有几个、1只母鸡大约有几千克等;学习“米和厘米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高度等。这些估算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无形中让学生把感性认识转化成估算意识,增强估算意识。

2. 注重方法指导,实现方法多元化,让学生创造性的估算

估算虽然是一种估计,但不是凭空猜想,它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结果也不是唯一的,所以估算方法的运用有两个目的指向:一是计算要简便,很快就可以计算出大概结果;二是估算的结果要尽可能接近实际结果。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和体验,在比较中理解估算方法的深刻内涵。

2.1将计算与估算有机整合。

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很大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验证计算结果。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由于第一次接触有余数的除法,仅用乘法口诀已经不能直接解决问题了,所以学生试商很困难,而让学生利用估算的方法来试商就容易多了。如23÷5=4……3,被除数是23,把23看成20,学生很容易就得出可以商4。这样通过估算解决了学生试商中的一个大难题,提高了试商的速度和正确率。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将计算教学和估算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都有所提高,一举两得。

2.2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技巧。

当学生有了估算意识时,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形成估算技巧。估算的方法很多,有些数有时要用估整的方法,有时要用四舍五入法,有时又要用凑估法,这时就需要学生灵活地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把260个桃子平均放在4个筐子里,平均每筐大约装多少个?”教师可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再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有的学生说:“我把260看成280,280÷4=70(个)。”有的学生说:“我把260看成240,240÷4=60(个)。”这些都是正确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发展潜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允许学生存在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让学生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体现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最后,让学生动笔算一算,看一看计算的结果是不是在自己估计的范围内。在学生估算的过程中,教师应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估算的方法。在交流估算方法时,要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别人的算法,实现思维的碰撞,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促使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之后再进行笔算过程,找出估算与计算间的差距,就会力求估算的结果接近计算结果,促使估算能力的提高。

2.3数形结合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它主要表现在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适当的几何图形,从而使问题简捷地得以解决。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教师在几何教学中,把学生的手、脑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在学生已经建立了1平方厘米的概念后,出示一张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说有14平方厘米,有的说有9平方厘米,有的说有21平方厘米等等。然后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测量一下,通过测量发现是12平方厘米。接下来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估的准确吗,同时教师再进一步追问“看到你的测量结果,你想到了什么”,从而很快地得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等于长乘宽,最后让学生练习先估算再求出长方形面积。这样,学生的估算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3. 旨在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也是估算的内在价值。单纯地用算式进行一种机械的估算训练,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估算并不是离精确值越近就越好,不同的情境需要不同的估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有时要把数同时估小比较合理。如:“有350位同学要外出旅游,有7辆车,每辆车56个座位,估一估,够不够坐?”把56看成50,这时7辆车一共可以坐350人,就算把数字估小,350人仍能坐,那么每辆车56座肯定够坐了。第二,把数同时估大比较合理。如:“妈妈带了100元钱,买衣服要48元,袜子12元,够吗?”把48看成50、12看成20,就算把这两个数都估大了,答案才70元,所以100元肯定是够了。第三,让估计值与精确值接近比较合理。如在超市购物付钱时,就需要把钱尽量估算得与精确值接近些,可采用把一个数估大、一个数估小等方法。教师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分析,不仅能使学生学到灵活的估算技能,而且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与作用。估算教学只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的估算欲望,才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得估算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显现估算的内在价值。唯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把所学的书本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灵活自觉地加以运用。

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每天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们的课堂不能仅仅停留在对估算表面“多姿多彩”的追求上,更不能回到从前“一锤定音”式的教学上,而要从不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基础出发,一方面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经历算法从“单一”到“复杂”、从“复杂”到“归类”的过程,实现估算方法的多元化;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境灵活地判断与选择,及时调整估算策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在这样一个生动、拓展的过程中,学生对算法的认识才能不断地得到发展,思维的抽象度和灵活度才能不断地得到提升,教学对于学生也就具有真实发展的价值,做到学以致用。只有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能产生许多有价值、创造性的估算方法,学生的估算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http://

参考文献

[1]郭民东.小学生数感的发展与特征研究[D]北师范大学,2009年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篇10

关键词: 小学数学 估算教学 改进措施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小学生数学估算能力已经成为现阶段一个紧迫且重要的任务。在过去的教育教学中,虽然也有教育者提出与估算教学相关的问题,然而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估算教学的重要性一直被人忽视,教育者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并最终导致估算教学的效果难以与人们的期望值相匹配。

一、现阶段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估算的教学地位不突出

通读苏教版教材,会发现“估算”这种教学方法并未贯穿教学始终,仅在某些章节,如第四册的《加法估算》中以较清晰的形式出现,然而与教材整体相对比,可以发现估算所占的比例是非常小的。另外,教材中虽然也涉及与估算相关的问题解决,然而教材中并没有点出“估算”的重要性,更没有“估算能力”相关的说明。最后,教材编纂者在习题中使用“大约”等词汇暗示教育者和学生需要运用估算的相关知识,然而教育者却并未有效认识这些词汇的“潜在含义”,缺乏正确引导,学生很难形成有效的“估算思维”,更无从谈及具备利用估算手段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没有正确认识“估算”教学的意义

由于教材编纂过程中缺乏明确指出“估算”教学意义的内容,这就导致教育者在把握教学目标的时候极易出现偏差,继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并不重视估算教学,认为估算教学并不会对学生的成绩产生什么特别的影响,轻描淡写地讲解,或是将估算方法的教授脱离实际,更或者为了让学生估算而教授估算,让学生进行大量估算练习,如38×27≈,270÷18≈等,或者反复向学生强调关于估算的一些死知识,“强硬”地将估算相关的,诸如“大约”等一系列词汇刻入学生的思想中,这种机械、肤浅、表面的教育并不能灵活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帮助学生选择最佳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缺乏应用“估算”的意识

学生是教学工作的落实对象,而教育者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教育者不仅圈定了教学的内容,其思想更在一定程度上完全主导了学生的思想。由于教育者缺乏对估算教育的正确认识,继而导致学生也没有应用估算的意识,学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估算,还有些学生甚至不明白自己究竟学了什么,不懂得估算的应用,学生怎么可能合理应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比如在估算12×391时,学生都知道12×391≈10×400,然而在计算题“391名学生参观动物园,每人票价12,老师只有4000元,钱够不够买票?”中因为题目中不包括“大概”等词汇,学生基本上都不知道该使用估算而选择了精算。

二、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改进措施研究

(一)强化学生数学估算的思想意识

具体步骤可以包括如下三步:第一,小学数学教育者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估算的重要性;第二,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培养自己的估算意识。只有学习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才能有效增强教学效果;第三,教育者在落实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估算教学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继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估算的魅力,继而爱上估算,愿意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二)鼓励学生使用多样的估算方法

因为年龄、智力等的差异,不同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应用、掌握的实际能力并不相同,所以教育者在落实教育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开展各方交流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估算思路及估算方法,拓宽学生的估算思路,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不同估算方法的优势与缺点,继而优化自身的估算方法。

(三)强化学生估算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估算是问题最简单的解决办法,是各种技巧的灵活运用。利用估算,教育者不仅能了解学生新知的逻辑起点,还能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教育者只有充分掌握学生起点,在教学过程中以整合的方式强化学生的估算技能和技巧,才能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综上,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估算的特点使之具备极其重大的教学价值。教育者在落实估算教学的时候,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估算教学的发展,也才能全面提高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