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十篇

时间:2023-03-17 03:51:41

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篇1

2.基于策略模式的中医数据挖掘平台张连育,吕立,ZHANGLian-Yu,LVLi

3.电力应用系统数据交换平台喻太峰,李彤,李喜旺,YUTai-Feng,LITong,LIXi-Wang

4.基于ARM11的视频实时传输系统李岸,许雪梅,郭巧云,黄帅,墨芹,LIAn,XUXue-Mei,GUOQiao-Yun,HUANGShuai,MOQin

5.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运动训练系统曹小虎,周晓芳,屈玉贵,CAOXiao-Hu,ZHOUXiao-Fang,QUYu-Gui

6.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系统构建冷玉林,钟将,LENGYu-Lin,ZHONGJiang

7.基于企业ERP数据中心级联的数据交换平台曹亮,李彤,李喜旺,CAOLiang,LITong,LIXi-Wang

8.CMMB转播系统刘同兴,蒲宝明,盛娴,LIUTong-Xing,PUBao-Ming,SHENGXian

9.电子商务领域本体知识库的构建及应用王志强,任燕,郭宁,傅向华,WANGZhi-Qiang,RENYan,GUONing,FUXiang-Hua

10.基于嵌入式系统的串行设备远程监控系统刘小虎,黄以平,LIUXiao-Hu,HUANGYi-Ping

11.面向最终用户编程的服务虚拟化模型张宇航,管莹,庞涛,ZHANGYu-Hang,GUANYing,PANGTao

12.一种基于属性敏感度的决策树算法王梅,于京,刘光,WANGMei,YUJing,LIUGuang

13.多变量非线性飞行控制系统的神经网络动态逆控制方法钱克昌,陈自力,李建

14.基于用户反馈的搜索引擎排名算法金祖旭,李敏波,JINZu-Xu,LIMin-Bo

15.图像重排序中与查询相关的图像相似性度量王黎,帅建梅,WANGLi,SHUAIJian-Mei

16.一个基于普适计算的动态协同的信任模型惠晓威,邹璐,HUIXiao-Wei,ZOULu

17.基于后缀结构进行数据块优化的重复数据删除系统黄晨晖,林泳琴,HUANGChen-Hui,LINYong-Qin

18.基于改进蚁群算法的机器人轨迹规划王宪,杨国梁,WANGXian,YANGGuo-Liang

19.基于云模型的C2C电子商务信任评价模型张杰,张景安,孙沛,ZHANGJie,ZHANGJing-An,SUNPei

20.普适计算认证过程基于粗糙集的隐私保护策略张燕武,王国军,燕锋,ZHANGYan-Wu,WANGGuo-Jun,YANFeng

21.基于VRML的交互式天体运动场景研究毛新光,薛安克,马里,MAOXin-Guang,XUEAn-Ke,MALi

22.一种改进的测试路径集生成算法姜姗姗,赵中华,张波,王启明,JIANGShan-Shan,ZHAOZhong-Hua,ZHANGBo,WANGQi-Ming

23.一种用于异构环境中任务调度的高效算法刘侃侃,LIUKan-Kan

24.一种利用关联规则的改进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陈朝大,梁柱勋,郑士基,CHENChao-Da,LIANGZhu-Xun,ZHENGShi-Ji

25.一种综合多特征的句子相似度计算方法吴全娥,熊海灵,WUQuan-E,XIONGHai-Ling

26.结合CRFs的词典分词法张硕果,汪成亮,ZHANGShuo-Guo,WAGNGCheng-Liang

27.AdHoc网络协议栈跨层自适应设计朱梅丽,李万磊,谢波,郑力明,ZHUMei-Li,LIWan-Lei,XIEBo,ZHENGLi-Ming

28.软件可靠性测试用例的复用度量卜国峰,朱小冬,刚,孙志刚,BUGuo-Feng,ZHUXiao-Dong,WANGYi-Gang,SUNZhi-Gang

29.油田探井生产运行管理协作系统金刚,闵杰,苏庆林,吴钧,杨积斌,JINGang,MINJie,SUQing-Lin,WUJun,YANGJi-Bin

30.基于统一搜索的信息服务平台朴岩,陈远平,及俊川,PIAOYan,CHENYuan-Ping,JIJun-Chuan

31.计算机系统应用 商务智能在保险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中的设计与实现陈鸿雁,CHENHong-Yan

32.基于SOA的电力交易运营系统整合方案王强,王汉军,WANGQiang,WANGHan-Jun

33.基于MDA的行政审批业务网办系统何燕萍,范冰冰,HEYan-Ping,FANBing-Bing

34.基于EOS的公文管理系统梁晓姝,及俊川,李新,LIANGXiao-Shu,JIJun-Chuan,LIXin

35.基于协同进化的多智能体机器人路径规划雷小宇,杨胜跃,张亚鸣,樊晓平,瞿志华,LEIXiao-Yu,YANGSheng-Yue,ZhANGYa-Ming,FANXiao-Ping,QUZhi-Hua

36.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电力安监仿真培训系统徐良军,章建,蒋毅,姚建刚,汪会财,杨胜杰,XULiang-Jun,ZHANGJian,JIANGYi,YAOJian-Gang,WANGHui-Cai,YANGSheng-Jie

37.基于离群点挖掘的RFID冷链温控研究赵卫东,周尚晨,孙一鸣,ZHAOWei-Dong,ZHOUShang-Chen,SUNYi-Ming

38.采用插桩技术的可视化虚拟实验室研究与实现胡志刚,李勇,HUZhi-Gang,LIYong

39.虚拟仿真在煤矿安全培训教育中的应用沈学利,张纪锁,SHENXue-Li,ZHANGJi-Suo

40.基于细胞神经网络和网格特征的碑刻文字识别国方媛,李国东,GUOFang-Yuan,LIGuo-Dong

41.基于MPLSL2VPN技术的VPWS冗余备份的设计与实现孙文胜,肖磊,SUNWen-Sheng,XIAOLei

42.一种利用并发提高数据处理吞吐率的模型周钦强,ZHOUQin-Qiang

43.三层交换机基于vlan的组播实现王建文,王政锋,WANGJian-Wen,WANGZheng-Feng

44.Windows平台下基于HPA的Ghost技术陈君臣,王成良,CHENJun-Chen,WANGCheng-Liang

45.优先级继承运用于Linux内核信号量的研究与实现王亚军,WANGYa-Jun

46.基于分类树的OSEK/VDX操作系统一致性测试研究张志雄,李曦,ZHANGZhi-Xiong,LIXi

47.使用去噪和相异度的电子商务网站用户访问聚类算法肖强,钱晓东,XIAOQiang,QIANXiao-Doug

48.报表自动生成模型,冯文堂,王纪梅,FENGWen-Tang,WANGJi-Mei

49.一种改进的广度优先求解华容道问题的方法李彦辉,李爱军,LIYan-Hui,LIAi-Jun

50.基于XMLStore的程序代码查询匹配算法肖奔,邓爱萍,XIAOBen,DENGAi-Ping

51.一种利用拇指控制的触屏手机虚拟键盘按键提取方法李攀,秦拯,LIPan,QINZheng

52.基于心理物理学的弱视辅助检查方法D兰元钢,邱飞岳,陈宏,LANYuan-Gang,QIUFei-Yue,CHENHong

53.一种时间控制模型在工作流中的研究与应用熊天虹,张祖平,龙军,XIONGTian-Hong,ZHANGZu-Ping,LONGJun

54.PBIL算法求解物流中心选址优化问题袁利永,金炳尧,曹振新,YUANLi-Yong,JINBing-Yao,CAOZhen-Xing

55.一种基于FPGA的图像格式转换设计杨小宁,郑善贤,王炼红,朱喜,YANGXiao-Ning,ZHENGShan-Xian,WANGLian-Hong,ZHUXi

56.基于Duckling应用集成框架的数据集成与共享工具DLM李方鑫,南凯,于建军,LIFang-Xin,NANKai,YUJian-Jun

57.BlackfinDSP嵌入式图像数据采集机制设计方亮,彭楚武,袁芳,FANGLiang,PENGChu-Wu,YUANFang

58.OpenInventor实现井眼轨迹可视化计算机系统应用 唐可伟,付建红,郭昭学,李汉兴,TANGKe-Wei,FUJian-Hong,GUOZhao-Xue,LIHan-Xin

59.基于SVG和Surfer的配电网节点电压可视化方文道,孙家杰,章坚民,王浩,刘大叶,FANGWen-Dao,SUNJia-Jie,ZHANGJian-Min,WANGHao,LIUDa-Ye

60.模式匹配研究进展潘超,杨良怀,龚卫华,古辉,陈敏智,PANChao,YANGLiang-Huai,GONGWei-Hua,GUHui,CHENMin-Zhi

1.基于MPEG-7的视频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郑烇,肖碧宇,ZHENGQuan,XIAOBi-Yu

2.基于消息中间件的航班信息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李小智,陶勇,LIXiao-Zhi,TAOYong

3.基于MSRP的离线消息服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朱海楠,马跃,张伟,ZHUHai-Nan,MAYue,ZHANGWei

4.第三方物流系统中权限管理的研究与实现王艳,毕利,刘树军,WANGYan,BILi,LIUShu-Jun

5.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顾蓓蓓,及俊川,李新,GUBei-Bei,JIJun-Chuan,LIXin

6.基于FPGA的主动电磁轴承控制系统设计王春生,曾文海,WANGChun-Sheng,ZENGWen-Hai

7.基于手机令牌的动态口令身份认证系统的实现叶晰,叶依如,岑琴,YEXi,YEYi-Ru,CENQin

8.基于RIA的在线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李觊,南凯,郑依华,LIJi,NANKai,ZHENGYi-Hua

9.轻量级J2EE框架下工作流驱动的动态虚拟实验室马华,荆翔,邓芳洁,张文毅,MAHua,JINGXiang,DENGFang-Jie,ZHANGWen-YihHTTp://

10.嵌入式智能家庭网关的软件设计施文灶,王平,黄晞,叶伍德,SHIWen-Zao,WANGPing,HUANGXi,YEWu-De

11.一种多Portlet互操作框架刘高嵩,卢维,龙军,LIUGao-Song,LUWei,LONGJun

12.专家信息语义模型异构数据转换技术杨佳,黄芳,龙军,刘高嵩,YANGJia,HUANGFang,LONGJun,LIUGao-Song

13.面向SOA的企业服务总线研究与应用曹中洪,廉东本,CAOZhong-Hong,LIANDong-Ben

14.基于FPGA的图像预处理单元的硬件实现朱喜,王玲,郑善贤,郭湘勇,ZHUXi,WANGLing,ZHENGShan-Xian,GUOXiang-Yong

15.数据网格中的副本定位刘高嵩,张小波,龙军,LIUGao-Song,ZHANGXiao-Bo,LONGJun

16.基于Web的分布式远程仿真的研究与设计张恒,段富,姚宏伟,ZHANGHeng,DUANFu,YAOHong-Wei

17.一种基于H.264的快速帧间预测模式选择算法曾庚卓,马跃,张伟,ZENGGeng-Zhuo,MAYue,ZHANGWei

18.一种两阶段自适应的IMS-BasedIPTV应用服务器负载均衡策略李凌南,雷为民,林镜华,白松,LILing-Nan,LEIWei-Min,LINJing-Hua,BAISong

19.基于Eigenfaces方法的人脸检索解洪胜,XIEHong-Sheng

20.基于节点服务能力的自适应P2P模型陈水平,吴开贵,CHENShui-Ping,WUKai-Gui

21.基于可信域名的网络钓鱼治理机制研究李海灵,王伟,毛伟,LIHai-Ling,WANGWei,MAOWei

22.开源单点登录与角色权限管理的融合研究应用黄永生,张祖平,龙军,HUANGYong-Sheng,ZHANGZu-Ping,LONGJun

23.D-S证据理论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刘晓光,胡学钢,LIUXiao-Guang,HUXue-Gang

24.一种应用于移动学习环境中的数学公式标记语言洪留荣,HONGLiu-Rong

25.工作流引擎中通信适配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宋兰齐,廉东本,SONGLan-Qi,LIANDong-Ben

26.证券公司客户综合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刘斌,邱华勇,LIUBin,QIUHua-Yong

27.农转资金项目综合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实现王庆芝,孙红敏,杨宝祝,张俊,WANGQing-Zhi,SUNHong-Min,YANGBao-Zhu,ZHANGJun

28.双FPGA高速数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罗旗舞,谢洪途,黎福海,LUOQi-Wu,XIEHong-Tu,LIFu-Hai

29.基于C/S和图形化的用户供电可靠性信息系统孙旭霞,李生民,赵水英,SUNXu-Xia,LISheng-Min,ZHAOShui-Ying

30.基于μC/OS-Ⅱ的数字化UPS设计与实现杨金辉,洪天宇,戴瑜兴,YANGJin-Hui,HONGTian-Yu,DAIYu-Xing

31.基于组件式GIS的校园地物管理与分析系统余为益,胡红,陈丽敏,YUWei-Yi,HUHong,CHENLi-Min

32.嵌入式Linux系统在ARM平台上的构建李宗海,陈蜀宇,李海伟,LIZong-Hai,CHENShu-Yu,LIHai-Wei

33.B/S模式的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胡稳安,及俊川,焦文彬,HUWen-An,JIJun-Chuan,JIAOWen-Bin

34.一种多线程的光栅转动训练软件的设计与实现张燕林,邱飞岳,陈宏,ZHANGYan-Lin,QIUFei-Yue,CHENHong

35.CUDA并行技术与数字图像几何变换覃方涛,房斌,QINFang-Tao,FANGBin

36.基于OGRE的汉字渲染方案彭四伟,蔡明,PENGSi-Wei,CAIMing

37.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道路交通事故预测刘卫宁,王鹏,孙棣华,解佳,LIUWei-Ning,WANGPeng,SUNDi-Hua,XIEJie

38.基于博弈的移动自组网协作策略研究与分析陈丽欣,CHENLi-Xin

39.基于多值分解和多类标学习的分类框架设计沈良忠,陈胜凯,胡捷臻,SEENLiang-Zhong,CHENSheng-Kai,HUJie-Zhen

40.基于Hadoop的海量网格数据建模胡志刚,梁晓扬,HUZhi-Gang,LIANGXiao-Yang

41.一种基于C4.5决策树的Web页面分类算法曹薇,张乃洲,CAOWei,ZHANGNai-Zhou

42.文本搜索排序中构造训练集的一种方法王黎,帅建梅,WANGLi,SHUAIJian-Mei

43.个性化推荐系统中的混合用户偏好获取蒋翀,费洪晓,JIANGChong,FEIHong-Xiao

44.移动Agent安全措施与实现林德树,黄廷磊,LINDe-Shu,HUANGTing-Lei

45.普适计算的隐私保护协议贾宗璞,冯倩倩,RAZong-Pu,FENGQian-Qian

46.一种分布式系统自动升级的方法赵坷,郑尚辉,沈洪骥,ZHAOKe,ZHENGShang-Hui,SHENHong-Ji

47.一种基于圆几何特征的虹膜定位算法魏炜,WEIWei

48.AdHoc网络中AODV路由协议的分析与改进吴国凤,邵臣,WUGuo-Feng,SHAOChen

49.一种矢量道路图层节点匹配新算法孙棣华,毕俊杰,廖孝勇,SUNDi-Hua,BIJun-Jie,LIAOXiao-Yong

50.计算机系统应用 一种角色权限管理方案的算法设计刘鹏远,LIUPeng-Yuan

51.一种基于循环匹配的Web服务发现策略余伟,陆杰,YUWei,LUJie

52.互联网视频摘要信息自动抽取易荣锋,朱六璋,尹文科,YIRong-Feng,ZHULiu-Zhang,YINWen-Ke

53.DTN网络中ED算法的分析与改进陈元甲,刘卫国,施荣华,CHENYuan-Jia,LIUWei-Guo,SHIRong-Hua

54.移动自组网中基于稳定邻居的数据复制算法常秋菊,杨金民,CHANGQiu-Ju,YANGJin-Min

55.基于VRML的Web3D环境交互方法晏焱,杨清文,李慧翔,董飞,YANYan,YANGQing-Wen,LIHui-Xiang,DONGFei

56.基于ACL控制校园网P2SP下载流量的研究与实现周迪民,段国云,ZHOUDi-Min,DUANGuo-Yun

计算机系统篇2

论文摘要:齿轮是机器、仪器中使用最多的传动零件,尤其是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应用更为广泛。齿轮是一个较复杂的几何体,对单个齿轮的齿廓加工误差国家标准规定了17种控制参数,根据齿轮使用要求的不同,对以上17个参数控制的要求也不同。如何确定齿轮的精度等级以及依据其精度等级确定相关控制参数的公差值,是齿轮设计的关键所在。

传统的设计方法是依据经验用类比法,结合查表及大量繁杂的公式计算,这样的方法一是工作量大,二是不可能对各参数进行优化及筛选,很难保证齿轮精度设计的合理性。因此,借用了辅助软件对齿轮的几何参数进行计算后,对齿轮精度的设计及其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使齿轮的精度设计达到快速、准确、合理,齿轮设计起来就没那么费时和吃力了。

引言

现行的机械行业中在齿轮设计的过程里,非常缺乏对几何参数计算的比较统一的软件,很多时候只是采用手工计算、取大概的数值,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齿轮来说,制造出来的齿轮存在误差较大。传统的设计方法是依据经验用类比法,结合查表及大量繁杂的公式计算,这样的方法一是工作量大,二是不可能对各参数进行优化及筛选,很难保证齿轮精度设计的合理性。因此,借用了辅助软件对其进行计算后,对齿轮精度的设计及其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使齿轮的精度设计达到快速、准确、合理,齿轮设计起来就没那么费时和吃力了。我国现有(1)GB/T10095。1-200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第一部分:轮齿等效ISO1328-1。(2)GB/T10095。2-200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第二部分:径向综合等效ISO1328-2。

1.渐开线圆柱齿轮几何参数计算相关研究综述

1.1渐开线圆柱齿轮国内的研究现状

1.1.1齿轮的简介

标准齿轮的结构构造图如图1。

图1齿轮构造图

齿轮的组成结构一般有轮齿、齿槽、端面、法面、齿顶圆、齿根圆、基圆和分度圆。

轮齿简称齿,是齿轮上每一个用于啮合的凸起部分,这些凸起部分一般呈辐射状排列,配对齿轮上的轮齿互相接触,可使齿轮持续啮合运转;基圆是形成渐开线的发生线作纯滚动的圆;分度圆,是在端面内计算齿轮几何尺寸的基准圆。

渐开线齿轮比较容易制造,且传动平稳,传递速度稳定,传动比准确,渐开线圆柱齿轮是机械传动量大而广的基础零部件,广泛在汽车、拖拉机、机床、电力、冶金、矿山、工程、起重运输、船舶、机车、农机、轻工、建工、建材和军工等领域中应用。因此现代使用的齿轮中,渐开线齿轮占绝多数,而摆线齿轮和圆弧齿轮应用较小。

1.1.2研究现状

我国1960年以前没有圆柱齿轮精度标准,直接应用苏联TOCT1643—46标准,1958年起原第一机械工业部组织力量着手研究,经过分析、研究和验证苏联TOCT1643—56标准,制订和颁布JB179—60《圆柱齿轮传动公差》机械工业部部标准。对当时机械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很快达到世界五十年代水平,在七十年代末国家机械工业改革开放,要求迅速赶上世界齿轮发展步伐,机械工业部领导下决心,直接以ISO1328—1975国际基础修订JB179—60标准,以等效采用ISO1328—1975标准,颁布JB179—81和JB179—83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机械工业部部标准,大力进行宣贯,促进圆柱齿轮精度质量明显的提高。同时带动国内齿轮机床、刀具和量仪的发展,于1998年由技术监督局颁布为GB10095—8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国家标准。我国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政策指示下,大量引进德国、日本等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工业机械产品,而配件需要国产化,JB179—83和GB10095—88标准已不相适应,一方面鼓励直接采用德国、日本和美国标准,另一方面以宣贯行政文件形式进行补充。提出齿距偏差、齿距累计误差、齿向误差四个为必检项目评定齿轮精度等级。宣贯中发现达到齿形误差精度最难。其齿形的齿端部规定不够合理,齿形精度达到要求但齿距精度尚有一定的富余而不相协调。部分先进企业总结国内外技术经验,采取积极的技术措施,生产出与世界水平相当的齿轮产品。以上这些与ISO1328-1997标准相对照,在很多关键地方是不谋而合。当前我国在重大机械装备中所需渐开线齿轮都可以国产化。现行GB10095—88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国家标准是等效采用ISO1328—1975国际标准的,现在国际上已将ISO1328—1975标准作废由ISO1328-1997标准代替。1997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下任务对GB10095—88标准进行修订,经过对ISO1328-1997标准翻译、消化和征求各方面意见,绝大多数认为我国齿轮产品应与国际接轨,促进国际和国内齿轮产品的贸易,发展齿轮生产。修订GB10095—88国家标准应等同采用ISO1328-1997国际标准。

目前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机械工业局鼓励要求技术进步迫切和有条件的齿轮制造企业,直接采用ISO1328-1997国际标准作为企业标准生产齿轮先行一步,深入、充分发挥ISO1328-1997国际标准作用,为本企业真正提高齿轮性能质量、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走入国际市场

我国现有(1)GB/T10095。1-200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第一部分:轮齿等效ISO1328-1。(2)GB/T10095。2-2001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第二部分:径向综合等效ISO1328-2。

1.2课题研究的意义

齿轮是机器、仪器中使用最多的传动零件,尤其是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应用更为广泛。齿轮是一个较复杂的几何体,对单个齿轮的齿廓加工误差国家标准规定了17种控制参数,根据齿轮使用要求的不同,对以上17个参数控制的要求也不同。如何确定齿轮的精度等级以及依据其精度等级确定相关控制参数的公差值,是齿轮设计的关键所在。传统的设计方法是依据经验用类比法,结合查表及大量繁杂的公式计算,这样的方法一是工作量大,二是不可能对各参数进行优化及筛选,很难保证齿轮精度设计的合理性。因此,借用了辅助软件对其进行计算后,对齿轮精度的设计及其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机处理,使齿轮的精度设计达到快速、准确、合理,齿轮设计起来就没那么费时和吃力了。

1.3设计的研究思路与研究的重点

本设计的研究重点是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的计算。研究外啮合齿轮和内啮合齿轮传动的主要几何参数计算、齿轮齿厚计算、精度计算和强度计算,帮助实现齿轮的合理设计。

2.渐开线圆柱齿轮几何参数计算的辅助软件的主要研究内容

2.1齿轮传动设计步骤

齿轮传动设计步骤:

1、简化设计:根据齿轮传动的齿数、啮合角和模数等,确定中心距等主要参数。

2、几何设计计算:设计和计算齿轮的基本参数,并进行几何尺寸计算。如:计算分度圆直径、齿高、齿顶高、齿根高、基圆直径等。

3、齿厚测量尺寸计算:根据上步的计算结果和已知参数,计算齿轮的齿厚参数。如:固定弦齿厚、固定弦齿高等参数。

4、精度计算:计算出齿轮的精度测量参数,如:各级精度等级、齿厚上/下偏差、侧隙公差、最小/大极限侧隙等。

5、强度校核:在基本参数确定后,进行精确的齿面接触强度和齿根弯曲强度校核。分别将计算出的接触/弯曲强度允许传递功率与已知功率相比较,如果都大于实际功率,则所设计的齿轮强度过关。

6、如果校核不满足强度要求,可以返回2),修改参数,重新计算。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设计一个进行齿轮设计的计算软件,现在课题是几何尺寸计算,主要应集中在此,精度只是其中一部分。在设计渐开线圆柱齿轮时会计算出其齿数、齿形和齿高等。

2.2渐开线圆柱齿轮几何参数2.2.1外啮合标准圆柱齿轮传动几何尺寸计算

外啮合标准圆柱齿轮传动参数计算如表1。

表1外啮合标准圆柱齿轮传动参数

名称

符号

直齿轮

螺旋齿轮

原始参数

基准齿形

齿形角

α=20°

tgαt=tgα/cosβ

齿顶高系数

ha*=1

hat*=ha*cosβ=cosβ

径向间隙系数

C*=0.25

Ct*=C*cosβ=0.25cosβ

齿根圆角半径系数

γ*=0.38

γt*=γ*cosβ=0.38cosβ

模数

m由强度计算或结构设计确定,一般传递动力的齿轮m>=1

mt=m/cosβ

齿数

Z

设计时选定

设计时选定

分度圆螺旋角

β

β=0°

β按推荐值或按中心距条件确定

主要几何参数的计算(mm)

中心距

a

a=m/2(Z1+Z2)

=1/2(d1+d2)

a=m/2cosβ(Z1+Z2)

=1/2(d1+d2)

一般希望a为标准数值或圆整的数值

分度圆直径

d

d=mZ

d=mZ/cosβ

名称

符号

直齿轮

螺旋齿轮

主要几何参数的计算(mm)

齿顶高

ha

ha=ha*m

齿顶圆直径

da

da=d+2ha=(Z+2)m

da=d+2ha=(Z/cosβ+2)m

齿根高

hf

hf=(ha*+C*)m=1.25m

齿根圆直径

df

df=d-2ht

=(Z-2.5)m

df=d-2ht

=(Z/cosβ-2.5)m

齿高

h

h=ha+hf

基圆直径

db

db=dcosα

db=dcosαt

2.2.2外啮合高度变位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外啮合高度变位齿轮传动的参数计算如表2。

表2外啮合高度变位齿轮传动的参数

项目名称

符号

原始参数

齿数

小轮

Z1

大轮

Z2

模数

m

螺旋角

β

基准齿形

齿形角

α

齿顶高系数

ha*

径向间隙系数

c*

齿根圆半径系数

r*

变位系数

小轮

x1

大轮

x2

切齿方法

小轮及大轮均用滚刀切制

齿宽

小轮

b1

大轮

b2

主要几何参数的计算(mm)

项目名称

符号

计算公式

中心距

a

a=(Z1+Z2)m/2cosβ

端面齿形角

αt

tgαt=tgα/cosβ

分度圆直径

d

d=mZ/cosβ

齿顶高

ha

ha=m(ha*+x)

齿高

h

h=m(2ha*+c*)

齿根高

hf

hf=h-ha=m(ha*+c*-x)

齿顶圆直径

da

da=d+2ha

齿根圆直径

df

df=d-2hf

基圆直径

db

db=dcosαt

基圆螺旋角

βb

sinβb=sinβcosα

法面分度圆齿厚

sn

sn=(0.5π+2xtgα)m

齿厚测量尺寸的计算(mm)

固定弦齿厚

s(_)c

s(_)c=(0.5πcos2α+xsin2α)m或

s(_)c=s(_)c*m(s(_)c*可查表)

固定弦齿高

h(_)c

h(_)c=0.5(da-d-s(_)ctgα)或

h(_)c=0.5(da-d)-h(_)*m(h(_)*可查表)

斜齿轮当量齿数

Zn

Zn=Zn/cos3β

分度圆弦齿厚

s(_)

s(_)=Zsin/cosβ*m,式中

=(π/2Z+2xtgα/z)*cos3β

分度圆弦齿高

h(_)a

h(_)a=0.5[da-(cos-sin2β)

/cos2β*d]

2.2.3内啮合标准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内啮合标准齿轮传动的参数计算如表3。

表3内啮合标准齿轮传动的参数

项目名称

符号

原始参数

齿数

小轮

Z1

内齿轮

Z2

模数

m

基准齿形

齿形角

α

齿顶高系数

ha*

径向间隙系数

c*

齿根圆半径系数

r*

插齿刀

齿数

Z02

齿顶圆直径

da02

齿顶高系数

ha02*

切齿方法

小轮及大轮均用滚刀切制

齿宽

小轮

b1

大轮

b2

工作齿宽

bw

主要几何参数的计算(mm)

项目名称

符号

计算公式

中心距

a

a=(Z2-Z1)m/2

分度圆直径

小轮

d1=mZ1

大轮

d2=mZ2

插齿刀变位系数

X02

X02=da02/2m-(Z02+2ha02*)/2

内齿轮与插齿刀啮合角

invαw02

invαw02=2(x2-x02)tgα/(Z2-Z02)+invα

内齿轮与插齿刀中心距

aw02

aw02=(Z2-Z02)mcosα/2cosaw02

中心距分离系数

y02

y02=aw02/m-(Z2-Z02)/2

主要几何参数的计算(mm)

项目名称

符号

计算公式

齿高

h1

h1=0.5(da1-df1)

h2

h2=0.5(df2-da2)

齿根高

hf

hf=h-ha=m(ha*+c*-x)

齿顶圆直径

da1

da1=d1+2(ha*-Δy02)m

da2

da2=d2-2(ha*-k2)m

齿根圆直径

df1

df1=d1-2(ha*+c*)m

df2

df2=2aw02+da02

齿厚测量尺寸的计算(mm)

固定弦齿厚

s(_)c

s(_)c=0.5πmcos2α或

s(_)c=s(_)c*m(s(_)c*可查表)

固定弦齿高

h(_)c

h(_)c=0.5(da-d-s(_)ctgα)或

h(_)c=0.5(da-d)-h(_)*m(h(_)*可查表)

分度圆弦齿厚

s(_)

s(_)=Zsin/cosβ*m,式中

=(π/2Z+2xtgα/z)*cos3β

分度圆弦齿高

h(_)a

h(_)a=0.5[da-(cos-sin2β)

/cos2β*d]

2.2.4内啮合高度变位齿轮传动的几何尺寸计算

内啮合高度变位齿轮传动的参数计算如表4。

表4内啮合高度变位齿轮传动的参数

项目名称

符号

原始参数

齿数

小轮

Z1

大轮

Z2

项目名称

符号

原始参数

模数

m

螺旋角

β

基准齿形

齿形角

α

齿顶高系数

ha*

径向间隙系数

c*

齿根圆半径系数

r*

斜齿轮当量齿数

Zn

Zn=Z/cos3β

变位系数

小轮

x1

大轮

x2

切齿方法

小轮及大轮均用滚刀切制

插齿刀

齿数

Z02

分度圆直径

d02

齿顶圆直径

da02

齿顶高系数

ha02*

主要几何参数的计算(mm)

项目名称

符号

计算公式

中心距

a

a=(Z1+Z2)m/2cosβ

端面齿形角

αt

tgαtw=tgα/cosβ

分度圆直径

d

d=mZ/cosβ

齿数比

u

u=Z2/Z1

齿顶高

ha

ha=m(ha*+x)

齿高

h

h=m(2ha*+c*)

齿根高

hf

hf=h-ha=m(ha*+c*-x)

齿顶圆直径

da

da=d+2ha

齿根圆直径

df

df=d-2hf

主要几何参数的计算(mm)

项目名称

符号

计算公式

基圆直径

db

db=dcosαt

基圆螺旋角

βb

sinβb=sinβcosα

法面分度圆齿厚

sn

sn=(0.5π+2xtgα)m

齿厚测量尺寸的计算(mm)

固定弦齿厚

s(_)c

s(_)c=(0.5πcos2α+xsin2α)m或

s(_)c=s(_)c*m(s(_)c*可查表)

固定弦齿高

h(_)c

h(_)c=0.5(da-d-s(_)ctgα)或

h(_)c=0.5(da-d)-h(_)*m(h(_)*可查表)

斜齿轮当量齿数

Zn

Zn=Zn/cos3β

分度圆弦齿厚

s(_)

s(_)=Zsin/cosβ*m,式中

=(π/2Z+2xtgα/z)*cos3β

分度圆弦齿高

h(_)a

h(_)a=0.5[da-(cos-sin2β)

/cos2β*d]

2.3本课题研究目标

计算出渐开线齿轮的模数、齿数、齿形、齿高、变位、基准齿形和参数(GB/T1356-1988)、模数系列(GB/T1357-1987)、传动类型和基本参数、变位系数的选择、渐开线圆柱齿轮的齿厚测量计算、精度选择和强度计算。

本课题研究的几何尺寸计算的适用范围包括:

1、标准圆柱齿轮(直,螺旋)

2、外啮合(高度变位)圆柱齿轮(直,螺旋)

3、内啮合标准齿轮(直齿)

4、内啮合(高度变位)圆柱齿轮(直,螺旋)

3.软件的具体实现3.1系统实现的环境

本设计软件使用C#语言开发,开发平台为VS2005软件,运行环境是WindowsXP

3.2软件的总流程图

图2程序总流程图

3.3软件实现的主界面

图3计算外啮合齿轮副时的界面

图4计算外啮合齿轮副时的界面

图5精度计算时的运行界面

3.4实现的部分代码3.4.1实现的主要功能

1、外啮合齿轮几何参数和齿厚计算的功能模块

privatevoidbutton1_Click(objectsender,EventArgse)//外啮合计算

{

if(tBoxα.Text!="20")//判断输入是否为标准输入

str="请输入标准齿形角α!\n";

elseif(Convert.ToInt32(tBoxβ.Text)<0||Convert.ToInt32(tBoxβ.Text)>45)

str+="请选择合理的螺旋角β!\n";

elseif(Convert.ToInt32(tBoxha.Text)!=1)

str+="请选择合理的齿顶高系数!\n";

elseif(Convert.ToDouble(tBoxc.Text)!=0.25)

str+="径向间隙系数选择不正确,请重新填写!\n";

elseif(Convert.ToDouble(tBoxr.Text)!=0.38)

str+="齿根圆角半径系数选择不够准确!\n";

elseif(Convert.ToDouble(Convert.ToInt32(Convert.ToDouble(tBoxZ1.Text)))!=Convert.ToDouble(tBoxZ1.Text)||Convert.ToDouble(Convert.ToInt32(Convert.ToDouble(tBoxZ2.Text)))!=Convert.ToDouble(tBoxZ2.Text))

str+="齿数请输入为整数!\n";

else//分别把输入的值赋给各变量

{

α1=Convert.ToInt32(tBoxα.Text);

β1=Convert.ToDouble(tBoxβ.Text);

α2=Math.PI*α1/180;

β2=Math.PI*β1/180;

n=Math.Cos(β2);

u=1;

m=Convert.ToDouble(tBoxm.Text);

ha=Convert.ToInt32(tBoxha.Text);

hat=ha*n;

c=Convert.ToDouble(tBoxc.Text);

ct=c*n;

r=Convert.ToDouble(tBoxr.Text);

rt=r*n;

if(tBoxpa_s.Enabled)//标准齿轮几何参数计算

{

Z0=Convert.ToInt32(tBoxZ1.Text);

ha01=ha*m;

hf0=1.25*m;

h0=ha01+hf0;

if(tBoxβ.Text!="0")

{

a0=Z0*m/n;

d0=m*Z0/n;

}

else

{

a0=Z0*m;

d0=m*Z0;

}

a=a0;

da0=d0+2*ha01;

df0=d0-2*hf0;

db0=d0+Math.Cos(α2);

pa=Math.PI*m*Math.Cos(α2);

//标准齿轮齿厚计算

sc0=0.5*Math.PI*m*Math.Cos(α2)*Math.Cos(α2);

hc0=ha01-Math.PI*m*Math.Sin(2*α2)/8;

invαt=Math.Tan(α2)-α2;

if(tBoxβ.Text!="0")

{

s0=m*Z0*Math.Sin(Math.PI*n*n*n/(2*Z0))/(n*n*n);

ha02=0.5*da0-(0.5*m*Z0/(n*n*n))*(Math.Cos(Math.PI*n*n*n/(2*Z0))-Math.Sin(β2)*Math.Sin(β2));

k0=(α1/180)*Z0+1;

W0=(Math.PI*(k0-0.5)+Z0*invαt)*m*Math.Cos(α2);

}

else

{

s0=m*Z0*Math.Sin(Math.PI/(2*Z0));

ha02=0.5*da0-0.5*m*Z0*Math.Cos(Math.PI/(2*Z0));

k0=(α1/180)*Z0+1;

W0=(Math.PI*(k0-0.5)+Z0*invαt)*m*Math.Cos(α2);

}

}

计算外啮合和内啮合各种齿轮,原理基本一样,重点注意的是取值的精确度问题,以及弄清各参数之间的关系,以便于计算,避免数值的混淆。

2、确定部分重要精度参数的取值函数

publicstaticintfpb_value(doublex,doubley,stringz)//基节极限偏差fpb取值

{…}

publicstaticintFβ_value(intx,stringy)//齿向公差Fβ取值

{…}

publicstaticdoublefa_value(doublex,stringy)//中心距极限偏差fa取值

{…}

publicstaticintfpt_value(doublex,doubley,stringz)//齿距极限偏差fpb取值

{…}

publicstaticintFr_value(doublex,doubley,stringz)//齿圈径向跳动公差Fr取值

{…}

publicstaticdoublebr_value(stringx,doubled)//切齿径向进刀公差br取值

{…}

publicstaticcharcode_value(doublex)//偏差代号

{…}

3.4.2软件实现和传统人工计算的比较

对齿轮进行设计时,传统的人工计算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下面就列举两个比较突出的例子进行比较说明。

1、在计算几何参数时,已知参数invα且invα=tanα-α,要番过来求α的值,此设计中我使用的二分法查找的思想来求解(代码如下),其中取值的精度精确到了10-8。如果如此庞大的计算量进行人工计算,工作量可想而知,而且有存在很大的误差甚至是错误的可能,但借用了此计算机辅助软件,立刻就可以得到满意的答案。

privatedoubleinv(doublex)

{

doublef=0,r=Math.PI/2,b,fun;//设置变量f,r,b,fun

b=Math.PI/4;//因为0<α<(π/2),所以取第一个二分时b=π/4

fun=Math.Tan(b)-b;//求出当b=π/4时fun的值

while(Math.Abs(fun-x)>0.00000001)//当误差小于10-8时跳出循环

{

if(fun-x>0)//若fun大于x,取中间值的左边区间进行循环

{

r=b;

b=(f+r)/2;//取新区间的中值

fun=Math.Tan(b)-b;

}

elseif(fun-x<0)//若fun小于x,取中间值的右边区

{间进行循环

f=b;

b=(f+r)/2;//取新区间的中值

fun=Math.Tan(b)-b;

}

else//若fun与x的值相等,跳出循环

break;

}

return(b);

}

求解过程流程图如下图图6。

图6用二分法求解过程流程图

2、求内啮合高度变位齿轮的齿厚尺寸的大轮固定弦齿高和分度圆弦齿高时,公式如下:

1)固定弦齿高:

hc2=0.5*(d2-da2-sc2*Math.Tan(α2))+0.5*da2*(1-Math.Cos(δa2));

其中,有需要计算参数δa2:

δa2=Math.PI/(2*Z2)-invαt-2*Math.Tan(α2)*x2/Z2+invαa2;

2)分度圆弦齿高:

ha2L=0.5*d2*(Math.Cos(delta)-Math.Sin(β2)*Math.Sin(β2))/(n*n)-0.5*da2+0.5*da2*(1-Math.Cos(δa2));

其中,又需要计算参数delta:

delta=(Math.PI/(2*Z1)+2*x1*Math.Tan(α2)/Z1)*n*n*n;

如此繁杂、工作量大的计算量,进行人工计算同时也是件很苦难、很难实现的事情。

4.结论

正由于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齿轮几何参数的选择是影响产品具有良好的啮合和节能低耗效果的重要因素,如果齿轮在设计时参数的选择不够精确,只是采用人工凭经验的估算(而且有存在计算错误的风险),将直接影响所生产产品的质量,有损企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辅助软件,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减低了这方面的成本和风险。在加工齿轮时,技术人员经常要进行各种齿轮几何及啮合参数的计算。传统方法用手工、计算器及查表计算、速度慢、精度低,即使是价格较贵的可编程计算器也远不能满足高精度复杂计算的要求。而市场上用于齿轮计算的软件都较贵,且不适合部分中小企业的设计需要。为此,设计了此渐开线圆柱齿轮的几何参数计算的计算机辅助软件。

参考文献

①江耕华,胡来瑢,陈启松等.机械传动设计手册(上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82.

②齿轮精度国家标准宣贯工作组.齿轮精度国家标准应用指南[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0.

③北京业余机械学院工人班集体.齿轮原理与制造[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1.

④马骏.C#网络应用编程基础[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计算机系统篇3

【关键词】计算机;监控系统;应用;研究

一、计算机监控系统介绍

(一)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重要性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深入到了我国各个领域行业中去,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公司、企业、学校等事业单位和职能部门当中都普遍出现了这样一类现象: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滥用电脑等,对人们的工作学习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调查发现,在很多互联网办公的企事业单位中,员工每天一半的工作时间都耗费在了上网聊天当中,更有甚至,公然浏览国家所明令禁止的网站、打游戏、恶意攻击等,不仅极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使企事业单位受到了严重的安全威胁。特别是当前很多企事业单位都简称了电子政务互联,在内联网当中存在着多个部门及网络系统,由于不同部门的保密要求不尽相同,但是由于其互联性很容易导致重要信息的泄露和窃取现象,为不法分子打开了通道。不仅如此,在保密专用网络系统当中,不同等级的用户与信息如果没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就很容易导致信息数据的失窃与破坏,给信息数据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威胁。

正因如此,企事业单位需要一种能够监控员工对计算机使用情况和信息的工具,并在不良或破坏问题出现时能够及时的加以保护和控制,确保信息数据安全,在这一大环境下计算机监控系统呼之欲出。鉴于很多单位中电脑数量众多,管理人员每天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做好维护管理工作,但是仍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因此将计算机监控系统应用在具体的工作当中非常必要,这对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计算机监控系统特点分析

1、实时性。众所周知,计算机监控系统实际上就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计算机系统,他其它普通计算机系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具有实时性的特点,不仅如此,实时性也是计算机系统的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实时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主要指的是计算机监控系统对外界事件作出反应的能力,通俗来讲就是看计算机系统响应所耗时间,这一层次上主要是通过系统响应时间来加以反应。由于计算机监控系统在具体的工作当中需要对现场各类数据信号加以收集并响应,因此实时性是计算机监控系统一个最为基本的特性。其次需要注意的是,监控系统的实时性也要求系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因此实时性实际上确保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高效率与高准确性。另外,考虑到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实时性是与分时相对应的,因此在监控系统当中各项操作已经按照所分好的时间来处理的,在这些操作中往往有不同的优先级。比如计算机监控系统在正常的工作运行过程中,如果其高优先级的操作得到满足,监控系统便会立即终端正在运行的操作区执行高优先级的任务。

2、交互性。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监控系统同普通操作系统一样具有丰富的人机交互方式,尤其是对于某些大型、复杂、连续的监控过程当中,交互性体现的更为明显。因为在这一过程当中,监控系统的操作人员往往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数据、分析并完成操作,所以只有较高的交互性才能确保操作人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比如键盘鼠标、显示器等常规的交互工具外,计算机监控系统往往还配备了语音功能、触摸大屏等设备。

3、可靠性与可维护性。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可靠性主要是指计算机无故障运行的能力,及时计算机在具体的工作运行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故障,但是基于这一特性能够保证计算机及时回复正常并继续工作,并记录好故障发生时的数据。而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可维护性通常是指计算机的维护工作,由于计算机系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类故障错误、甚至是系统瘫痪的现象,为了尽可能的见底损失,回复计算机正常运行就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对各类故障问题加以处理,鉴于这一原因,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可维护性便突显出来。

二、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应用

(一)电力系统。在电力系统当中,计算机监控系统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我国华北、东北华南等地区的电力系统当中其计算机监控系统规模都非常巨大,且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省区都已经实现了无人值班的模式,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应用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交通监控系统。计算机监控系统在交通运输中近年来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比如我国高速公路上所使用的监控系统、收费系统等无一不运用了计算机监控系统。

(三)其它行业。当前,计算机监控系统已经在各个行业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比如电力、冶钢、化学化工、航天工业、国防建设、工矿企业、金融企业、政府机构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在这些行业领域当中,各类监控设备都不同程度的实现了计算机监控的发展,尤其是在某些关系到经济发展命脉的领域内其技术更为先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监控系统在我国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发展当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由于其先进的技术、高效准确的管理极大的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计算机监控系统本身就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总而言之,我们必须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大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研究,积极做好对外交流,同国外的计算机监控系统做出深入的对比测试,对监控系统不断优化并将其深化到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当中去,这对于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何德全.提高网络安全意识,构建信息保障体系[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1(1).

计算机系统篇4

中图分类号:TP31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0)04-0000-00

最初的计算机并没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的构造如同机械设备。1947晶体管的发明,以及莫里斯・威尔克斯(Maurice Vincent Wilkes)发明的微程序方法,使得计算机不再是机械设备,而是电子产品。系统管理工具以及简化硬件操作流程的程序很快就出现了,且成为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管理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资源,使计算机系统所有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控制程序运行;为其它应用软件提供支持;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一个未配置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是极难使用的,因为计算机硬件只能识别0和1这样的机器代码。用户想要输入数据或打印数据,必须自己用机器语言书写相应的输入程序或打印程序。如果在计算机上配置了操作系统,就可以极大地方便用户的使用,使计算机变得易学易用。[1]操作系统的型态非常多样,目前常见的操作系统有DOS、Windows、UNIX、Linux等。

1、DOS

DOS是英文Disk Operating System的缩写,意思是“磁盘操作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对磁盘的数据进行管理,故名。DOS是个人计算机上的一类操作系统,DOS家族包括MS-DOS、PC-DOS、DR-DOS、FreeDOS、PTS-DOS、ROM-DOS、JM-OS等,其中以MS-DOS最为著名,MS-DOS的成功使得微软成为地球上最赚钱的公司之一。

有了DOS,我们就不必去深入了解机器的硬件结构,也不必去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机器命令。DOS是一种基于文本界面的操作系统,在DOS构建起的人机交互环境中,我们只需通过一些接近于自然语言的DOS命令,就可以轻松地完成诸如建立子目录,删除文件等绝大多数的日常操作。

从1981年直到1995年的15年间,DOS在IBM PC 兼容机市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若是把部分以DOS为基础的Microsoft Windows版本,如Windows 95、98和Me等都算进去的话,那么其商业寿命至少可以算到2000年。

2、Windows

Windows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基于图形用户界面(GUI)的视窗电脑操作系统。微软开发的Windows是目前世界上用户最多、兼容性最强的操作系统。虽然起初的GUI系统相当不完善,但微软公司准确地预测到GUI将成为未来操作系统的主流,所以开始把目光从当时驶入中天的MS-DOS系统转向Windows系统。

一开始Windows并不是一个操作系统,只是一个建立在MS-DOS基础上的应用程序。 直到2000年微软推出Windows 2000,第一个脱离MS-DOS基础的图形用户界面操作系统才算面世。Windows 2000是Windows NT的改进系列,Windows NT系统的架构为:在硬件阶层之上,有一个由微内核直接接触的硬件抽象层,而不同的驱动程序以模块的形式挂载在内核上执行。因此微内核可以使用诸如输入输出、文件系统、网络、信息安全机制与虚拟内存等功能。Windows XP、Windows Vista、Windows 7以及Windows Server 2003也都是基于Windows NT的架构上。Windows Server 2003和Windows Server 2008是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3有5个版本,每个版本都适用于特定的服务器角色。用户可以按照服务器的功能和处理能力的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版本的操作系统。[2]

3、UNIX

Unix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中计算机软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产物,是一个功能强大、性能全面的多用户、多任务的分时操作系统,可以应用在从巨型计算机到普通PC机等多种不同的平台上,是应用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操作系统。UNIX最早由肯・汤普逊和丹尼斯・里奇于1969年在AT&T的贝尔实验室用汇编语言开发出来,但是可移植性不好。后来,他们用C语言重写的第三版Unix操作系统,修改和移植都相当便利,因此,很多商业公司及学术机构开始加入这个操作系统的研发。UNIX有三大派生版本:System V、Berkley和Hybrid,各个不同版本的Unix蓬勃发展,这才产生了今天这么多的各式各样的Unix衍生产品。苹果公司Mac OS X操作系统就是一套以Unix基础的操作系统。IT基础架构师,高端产业大部分领域使用的都是unix服务器,所以掌握了unix才算是进入了高端产业领域。

4、Linux

严格地讲,Linux是一个内核,一个内核不是一套完整的操作系统。一套基于Linux内核的完整操作系统叫做Linux操作系统。Linux发行版指的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Linux操作系统”,Linux系统是包含内核、系统工具、完整的开发环境和应用的操作系统。目前,超过三百个发行版被积极的开发,最普遍被使用的发行版有大约十二个。不管运行在哪种平台上,95%的Linux核心代码都是相同的。[3]Linux是一种自由和开放源码的,具有UNIX全部功能的免费的操作系统,在众多的软件中占有很大的优势。Linux可安装在各种计算机硬件设备中,从手机、平板电脑、路由器和视频游戏控制台,到台式计算机、大型机和超级计算机。Linux是一个先进的操作系统,世界上运算最快的10台超级计算机运行的都是Linux操作系统。

参考文献

[1]汤小丹,梁红兵,哲凤屏等.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4.

计算机系统篇5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可靠性

目前,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并且其规模越来越大,正在形成当今社会全面依赖计算机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在给现代人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使人们对各类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许多应用领域,如果计算机系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稳定可靠地工作,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后果。

1 计算机系统可靠性概念

计算机系统可靠性的定义:在给定的时间内,计算机系统能实施应有功能的能力。由于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它们对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影响呈现完全不同的特性:硬件和一般人工产品的机件一样,时间一长就要出毛病。软件则相反,时间越长越可靠。因为潜藏的错误陆续被发现并捧除,它又没有磨损、氧化、松动等问题。所以,计算机的可靠性是指分别研究硬件的可靠性和软件的可靠性。

硬件故障主要和零部件制造工艺、组装质量、自然损耗、易维护性有关。它和产品设计有关系但不直接。硬件的可靠性度量在计算机界比较统一,用平均两次故障相隔时间度时。如一台机器每78小时左右出一次故障,另一台200小时左右,则后者比前者可靠。

软件故障表现为程序计算结果有时正确有时不正确。例如,某些输入组常常出错,其余的则没,有问题。这些缺陷的原因往往可追溯到软件设计上,是软件的内在缺陷。如果能够排除则软件可靠性增加。但往往排除了―个缺陷又引发了另外几个潜藏故缺陷,这就引起可靠性降低。

软件的可靠性和正确性虽然都以运行结果是否正确来考察,但测试正确交付验收的软件不一定可靠。例如,某子程序取值随运行次数偏移,在忽略对其超值的警戒条件时,会导致实际使用中出现失败,如同若干小时后出病毒―样。同样,可靠的程序不一定正确。例如,每当一组数进去必然出错非常稳定,一改就消除了。我们说它是可靠的,但改前却是错误的。

软件工程强调在软件设计开发当中注意提高可靠性,具体措施包括:增强模块的局部性、内聚性,减少数据关联(耦合);多用重用件、标准库例程;改进测试分析,找出更多潜藏错误等等。

2 提升硬件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硬件系统的设计主要是在系统元器件级别上的设计,包括元器件的选取、系统的布局等方面。

2.1 元器件的合理选用

可以说,系统的彻底失效都是以元器件的失效而告终的。所以,在设计和研制嵌入式系统的时候,合理地使用元eS件,是保障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技术。合理地使用一方面是指设计阶段,根据应用条件,选择合适的器件及其工作点;另一方面是指研制阶段对器件进行筛选,使用可靠的器件。在系统设计中选用高级别的芯片,能够有效的提高芯片的可靠性和减少外部干扰,如温度等对芯片的干扰。系统设计在元器件的选择上遵循了选取功能能够满足系统要求的最高可靠性元器件。

2.2 电阻和电位器的选择

固定电阻和电位器可按照其制造材料分类,如合金型(线绕、合金箔)、薄膜型(碳膜、金属膜)和合成型(合成实芯、合成薄膜、玻璃釉)等,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新型品种也不断出现。在使用固定电阻和电位器时,应考虑阻值的稳定性、工作频率、功率负荷、噪声等。由于电位器无论是性能指标还是可靠性,都比同类的固定电阻要差很多,一般其失效率比固定电阻要大10~100倍。所以,在电路中要尽量少用电位器,同时对某些可能因电位器失效造成严重故障的电路应采取相应的容错措施,如开路、短路保护等,以减少系统的不可靠度。

2.3 电容器的选用

电容器根据其介质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介质、有机介质和电解介质三类,若考虑具体的材料则种类众多、性能各异,电容器的选用可从以下方面考虑:频率范围、容量稳定性、噪声性能、电压负荷、承受功率。对于用于电源滤波这类场合的电容器,应该考虑其承受功率负荷的问题,当电流脉动较大时,的温度也会升高,性能指标下降,最终导致被击穿失效。系统中在集成芯片的电源和地之间设计滤波电路,所使用大量的电容器;同时对于电源稳压时候也需要滤波电容但是由于系统电源采用电池供电,所以不会产生太大的尖峰和浪涌输出(即脉动不大),所以电容不太容易被击穿,电源滤波电容宜选取0.33.f和0.Oluf的无极性电容,芯片滤波宜选用0.1uf无极性电容。

3 利用WDT技术提高计算机系统可靠性

软件的可靠性一直是一个关键问题。任何使用软件的人都可能会经历计算机死机或程序跑飞的问题,这种情况在嵌入式系统中也同样存在。常会由于电压不稳、电弧干扰等造成死机。在无人看守的情况下,也会因系统遭受干扰而无法重启。为了保证系统在于扰后能自动恢复正常,看门狗定时器(WatchdogTimer)的利用是很有价值的。

看门狗计时ge电路英文名为WatchDogTimer简称WDT,其作用是监测计算机的运行,一旦发现程序出错就发出复位信号恢复程序的正常运行,使单片机可以在无人状态下实现连续工作,WDT电路种类很多,但基本原理相同。其工作原理是:看门狗芯片和单片机的一个I/0引脚相连,该I/0引脚通过程序控制它定时地往看门狗的这个引脚上送人高电平 (或低电平),这一程序语句是分散地放在单片机其他控制语句中间的,一旦单片机由于干扰造成程序跑飞后而陷入某一程序段进入死循环状态时,写看门狗引脚的程序便不能被执行,这个时候,看门狗电路就会由于得不到单片机送来的信号,便在它和单片机复位引脚相连的引脚上送出一个复位信号,使单片机发生复位,即程序从程序存储器的起始位置开始执行,这样便实现了单片机的自动复位。

4 使用容错备份技术提高计算机可靠性

容错和备份是指对计算机进行容错,并采取完善的备份措施。有备无患,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正确、有效,可以将灾难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对于计算机系统来说,在硬件上有磁盘镜像、磁盘阵列、双机容错等备份措施;在软件上有热修复、数据拷贝等备份措施。

4.1 计算机硬件措施

磁盘镜像/硬盘双工:可以防止单个硬盘的物理故障,但无法防止逻辑故障,而且当一个硬盘出现故障时,系统无法工作。现在的操作系统均支持软件硬盘镜像,但运行时系统资源被大量占用,且不稳定,系统盘的镜像往往不能正常启动。

磁盘阵列:磁盘阵列(RAID)是一项非常优秀的容错技术,可以防止单个硬盘的物理故障。不但满足了容错的要求,容量可以很大且性能得以极大提升。支持各种操作系统,磁盘阵列的应用解决了磁盘上的数据安全问题,对于系统级物理故障可以采取双机容错的方式。

4.2 计算机软件措施

热修复:可以防止硬盘的区域性损坏,但无法防止逻辑故障,当.出现故障时,系统予以修复后,可以继续工作。

数据拷贝:可以防止系统的物理故障,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逻辑故障。

总之,完善的计算机系统高可靠性的系统数据应有完备的容错、严格的备份和灾难恢复计划。

计算机系统篇6

关键词:平均重量控制器、模糊控制、自调整算法

【"MWC计算机模糊控制系统"简介】

新型"烟棒生产线实时重量检测控制系统"是南京智能技术研究所和本文作者联合研究设计、协作研制开发的一个科研项目。它是卷烟生产流水线的核心设施,能用于生产中进行性能测试、成品质量抽捡、采集和处理数据、控制生产等工作的配套综合系统。计算机系统的使用、微机化数字仪表的研制以及先进的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必将使该系统能在实用、可靠的基础上,同时具备性能优越、技术先进、操作灵活、维护方便等特点,它也应当成为新型卷烟生产流水线的最佳选择。

在卷烟平均重量集散微机测控系统中,采用了先进的模糊控制器作为卷烟平均重量控制器,该控制器在响应快、超调小、对参数变化不敏感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控制的控制效果。本系统中对于烟重等环节所采用的先进的模糊控制方法,将把卷烟平均重量测控系统推向新的高度。

§1MWC模糊控制器总述(实用的模糊微机控制系统)

在卷烟平均重量控制系统(MWC)中,对于烟重等控制对象,采用了一种新的控制算法──自调整模糊控制算法,它以重量偏差及其变化率为输入,平整电机转速为输出,在总结熟练的技术工人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模糊控制规则,应用模糊推理合成规则,计算出用于该控制回路实时控制的基本模糊控制器查询表;同时为获取较好的控制效果,采用了在线自动调整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的结构模式。该算法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和抗扰动性能,可作为一种通用的控制算法。

MWC模糊控制器方框图如图1所示。

离线模糊Fuzzy算法

图1MWC模糊控制器总框图

图1中,输出值Y是与红外线检测器实测烟重对应的数字量,S是卷烟生产过程所要求的卷烟平均重量值(数字量),计算机将Y值与给定值S相比较,得出烟重偏差数字量e,经计算机处理可以取得偏差变化的数字量c(c=ei-ei-1,其中ei-1为前次的偏差;ei为本次的偏差),e与c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模糊控制器输出的控制量是应当调节的数字量d,d对应着平整电机的转速、方向及步数。其中,

烟重基准值为S=MW(mg),

偏差测量值范围为±e(e=过重极限-控制极限)(mg),

重量偏差变化率为±c(c=MW×1%)(mg),

步进电机转速控制范围为±d。

根据控制规则,可以求出对应的模糊关系R,有了R,对于A和B的任何值,通过模糊算法(合成推理规则),可以求出对应的输出变量C的值,再用加权平均法就可求出相应的执行量z。

如上所述,对于A和B的每一组值,都可求出相应的执行量z,但是这种计算是相当繁琐的,计算量很大,不能立即做出反应,不适于实时控制。克服这一缺点的解决方法是:可以离线(即事先)先做模糊决策表(又叫查询表、控制表、如表6-6所示),并将此表输入计算机。在控制过程中,计算机把采样后经变换得到的输入x和y,与表6-6的行与列比较,可立即得出执行量z。

因此,实际模糊控制(算法)分为"在线"和"离线"两部分。

§2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算法预处理)

一、确定语言变量、语言变量的基本论域

根据MWC控制方案,选取基本模糊控制器的输入语言变量为重量偏差

WE、重量偏差变化率WC,输出语言变量为平整电机转速WD。

重量偏差WE的基本论域为〔-e,+e〕,

重量偏差变化率WC的基本论域为〔-c,+c〕,

平整电机转速WD的基本论域为〔-d,+d〕。

二、选择模糊状态(语言变量WE、WC、WD的语言值)--描述词汇

WE={太轻,轻,较轻,正常,较重,重,太重},

简记为{NL,NM,NS,ZE,PS,PM,PL};

WC={很快,快,稍快,正常,稍慢,慢,很慢},

简记为{NL,NM,NS,ZE,PS,PM,PL};

WD={正大,正中,正小,保持,负小,负中,负大},

简记为{NL,NM,NS,ZE,PS,PM,PL};

三、定义模糊集(语言变量WE、WC、WD所取的模糊集合的论域)

1.将在基本论域内连续变化的WE、WC、WD离散化(即量化)后分成

Ne(3)、Nc(3)、Nd(4)级(档)。

2.语言变量WE、WC、WD所取的模糊集合的论域:

WE所取的模糊集合的论域X={-Ne,…,0,…,+Ne},

WC所取的模糊集合的论域Y={-Nc,…,0,…,+Nc},

WD所取的模糊集合的论域Z={-Nd,…,0,…,+Nd}。

四、确定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

1.重量偏差WE的量化因子

NeKe=━━━e

2.重量偏差变化率WC的量化因子

NcKc=━━━c

3.平整电机控制转速WD的比例因子

dKd=━━━Nd

五、建立语言变量赋值表

在确定语言变量的基本论域以及论域元素量化等级后,语言变量中各模糊子集的隶属函数取正态型分布函数或按均匀型分布函数,在此基础之上,建立语言变量的赋值表。

表2语言变量WE赋值表

隶属度/X

语言值

-3-2-10+1+2+3PL

PS

ZE

NS

NL

1

0.5

0.5

0.5

1

1

1

0.5

0.5

0.5

1

表3语言变量WC赋值表

隶属度/X

语言值

-3-2-10+1+2+3PL

PS

ZE

NS

NL

1

1

1

1

1

1

1

表4语言变量WD赋值表

隶属度

语言值

-4-3-2-10+1+2+3+4PL

PS

ZE

NS

NL

1

0.5

0.5

1

0.5

0.5

0.5

1

1

0.5

0.5

1

六、确定模糊控制状态表(提取、制定模糊控制规则)

根据上述各语言变量赋值表,基于操作者的实践经验,通过操作者手动控制策略的总结,为卷烟平均重量控制系统构造模糊控制规则(模糊模型)。即把代表控制规则的模糊条件语句简写为模糊控制状态表。

表5模糊控制规则表

WC

WD

WEB1

NLB2

NSB3

ZEB4

PSB5

PLA1NL

A2NS

A3ZE

A4PS

A5PL

PL

PL

PS

PS

O

PL

PS

O

NS

NL

PS

O

NS

NS

NL

O

NS

NS

NL

NL

C11-C17

C31-C37

C41-C47

C61-C67

C81-C87

§3模糊控制器的算法设计

一、模糊算法(离线部分)

模糊算法由模糊化、合成算法、判决三步组成。

1.输入模糊化

查找语言变量WE和WC的赋值表,找出测量值e、c的量化值x、y上与最大隶属度对应的语言值所决定的模糊集合A、B。模糊集合A、便代表确定数e、c的模糊化。

〖例如〗根据系统偏差测量值e(确定数)计算出x=+3;查找偏差WE赋值表,在+3级上的隶属度0.5、0.7、0.1中间求取与最大隶属度0.7对应的语言值PM的模糊集合PM为PM=0.2/2+0.7/3+1/4+0.7/5+0.2/6

模糊集合PM便是确定数e偏差的模糊化。

2.模糊算法器(合成算法)

1)模糊控制规则

在MWC系统的控制器中,模糊控制规则的一般形式为

ifWE=AiandWC=BjthenWD=Ck

(用复合条件语句表示为:若Ai且Bj则Ck)

应用模糊集合的运算规则,可求出模糊关系R:

R=R1∪R2∪…∪Rm×n

式中

R1=DT1×Cφ(1,1),D1=A1×B1

......

Rm×n=DTm×n×Cφ(m,n),Dm×n=Am×Bn

R=∪(Ai×Bj×Ck)

i∈I

j∈J

=∪〔Ai×Bj×Cφ(i,j)〕

i∈I

j∈J

"×"运算的含义由下式定义:

i=m,j=n

μR(x,y,z)=∨〔μAi(x)∧μBj(y)∧μCk(z)〕

i=1,j=1

i=m,j=n

=∨〔μAi(x)∧μBj(y)∧μCφ(i,j)(z)〕

i=1,j=1

其中:

X、Y、Z分别是偏差WE、偏差变化率WC、控制量WD的论域;

Ai,Bj,Ck分别是论域X,Y,Z上的模糊集,

也分别是偏差WE、偏差变化率WC及控制量WD的语言值;

i∈I={1,2,…,m},j∈J={1,2,…,n},k∈K={1,2,…,m*n};

∨x∈X,∨y∈Y,∨z∈Z。

2)模糊算法

用模糊推理合成规则(CRI法)算出模糊控制器输出的控制量WD,设控制规则对应的模糊关系为R,输入分别取模糊集为WE=A,WC=B,则输出的控制量的变化WD为模糊集C

〖WD〗C=(A×B)oR(o表示模糊关系的合成)

即μC(z)=∨μR(x,y,z)∧〔μA(x)∧μB(y)〕

x∈X

y∈Y

〖根据上式,每一条控制规则可求出相应的C1,C2,…,Cm×n

控制C为C=C1+C2+…+Cm×n〗

3.模糊判决

根据模糊输出C来确定控制量WD的具体数值z(确切值)。

方法:(加权平均法,取隶属度作为权系数)

设C=C(Z1)/Z1+C(Z2)/Z2+…+C(Zn)/Zn,

则确定执行量的公式

n

∑C(Zi)×Zi

i=1

z=

━━━━━━━━━━━n

∑C(Zi)

i=1

〖小结〗

如果系统的偏差为论域X中的元素xi,偏差变化率为论域Y中的元素yj,根据上述算法,可以算出相应的控制量的变化zij。结合表2、3、4、5经计算机大量计算,对论域X、Y中全部元素的所有组合都计算出相应的以论域Z元素表示的控制量变化值,并写成矩阵(zij)p×q。即得到如表6所示的控制表,将表中的数据存放到过程控制计算机的内存中,便可在线使用。(矩阵即为模糊控制器的查询表。)

表6模糊控制器查询表

c(yj)

d(zij)

e(xi)-3-2-10+1+2+3-3

-2

-1

+1

+2

+3

4

3

2

1

1

1

4

3

2

1

1

-1

3

3

2

1

-1

-1

3

2

1

-1

-3

-4

2

1

-1

-2

-3

-4

1

1

-2

-2

-3

-4

1

-1

-1

-2

-3

-4

-3│4433210

-2│333210-1

-1│22210-1-1

0│1110-1-2-1

+1│110-1-2-2-2

+2│10-1-3-3-3-3

+3│0-1-1-3-3-4-4

━━━━━━━━━━━━━━━━━━━━━━━━━━━━━━━━

二、实时控制查表算法(在线部分)

1.输入量(实测值)的等级量化

将实测偏差e转化成论域X的某一元素x:

设X={-Ne,…,0,…,+Ne},Ke为量化因子,

则下列三种情况必居其一:

(1)l≤Ke*e≤l+1,l〈Ne

(2)Ke*e〈-Ne

(3)Ke*e〉Ne

对于情况(2)及(3),分别将e量化为-Ne与Ne。

对于情况(1),

若l≤Ke*e〈l+1/2,则将e量化为l;

若l+1/2≤Ke*e〈l+1,则需将e量化为l+1。

同理可得,精确量偏差变化率c在论域Y上转化后的某一元素y。

2.查询模糊决策表

将变换得到的输入x与决策表的行比较,将变换得到的输入y与决策表的列比较,

得出输出量相应级别z。

3.输出量的精确化

将输出量z转化为实际控制输出量d,

转化公式d=Kd×z。

三、自调整控制与系统性能分析(改善)

为了获取较好的控制效果,在上面设计的基本模糊控制器采用在线自动调整量化因子Ke、Kc和比例因子Kd的结构模式。即

1.当偏差e较大时,减小Ke与Kc与增大Kd,以快速减小e;

2.当偏差e较小时,系统已接近稳态,需要大分辨率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

度以及提高系统的阻尼程度,应增大Ke与Kc,同时减小Kd。

〖结论〗"卷烟平均重量控制系统"模糊控制实现与效果

本系统通过微型计算机的模拟仿真,根据上述控制方案实现了模糊控制;并且根据采集到的信息,可方便地修改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监测烟机工况和及时发出报警信号。

通过对"卷烟平均重量控制系统"实现计算机模糊控制的技术分析,它将有助于提高产量与质量、提高烟机稳定性,降低烟耗且经济效益明显,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控制效果;其投资少、效益大,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李友善,李军.《模糊控制理论及其在过程控制中的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

〖2〗易继锴.《现代控制系统设计》.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3〗王彩华,宋连天.《模糊论方法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郭宗祥,杨鸿铨.《模糊信息处理基础》.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出版社.

〖5〗吴万铎,吴万钊.《模糊数学与计算机应用》.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系统篇7

关键词: 数据库;数据表;功能模块;数据源;初始化;冲突处理;缓冲区;报表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1-30482-04

Computer System for Arranging Schedule

HUANG Qi

(Sino-South African Industrial Information Engineering,Yueyang 414000,China)

Abstract: Computer course scheduling is a computer in the school system in the management of a very important applications, it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urse arrangement, the accuracy of course arrangement for the management of schools to provide a smooth and effective help. Computer System for the main course arrangement from the start with data preparation, how to provide a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data is essential, specific course arrangement, the algorithm in terms of logic to be tight, coherent, statements of the format should try to meet user demand. User-oriented computer applications is the basic principle, the system interface, operating system, the system should result from the will of users.

Key words: databases; data sheets; function modules; data sources; initialization; conflict management; buffer zones;statements

1 引言

笔者是一名从事计算机教学与管理多年的计算机教育工作者,所在单位是一所具有三十多年历史的部级重点职业技术学院,在多年的管理工作中,先后参与过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工资管理等学校管理工作,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开发了工资管理系统、成绩分析系统、户籍管理系统、计算机排课系统等一系列教学管理软件,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学校的前身是一所部属技工学校,主要培养化工设备安装方面的中级技术工人,规模不大,学生约四五百人,十来个班级,早期排课工作都是由教务员手工编排。随着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学校办学模式不断丰富,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排课工作手工进行,效率低、难度大,几乎不再可行。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计算机进入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中,各种应用软件也如雨后春笋,其中不泛各种排课系统。

根据学校教学管理的需要,结合多年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经验,笔者对计算机排课进行细致科学的分析,开发出计算机排课系统,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得到完善,下面就基于VFP6.0编程语言开发的计算机排课系统的实现进行阐述。

2 系统框架

3 功能模块及实现

3.1 数据准备

数据准备工作,关乎整个系统的成功与否,关乎系统实现方法是否有效、科学,特别重要。在设计上本功能模块主要解决:专业开设情况、班级信息的建立、专业教学计划的设置、教师基本信息的准备。这些项目所对应数据表的结构及属性尤为关键,有关联整个系统的纽带作用,在设计时经过了反复推敲。

3.1.1 专业开设情况

专业设置情况数据的准备,源于数据表ZYKU.DBF,具体实现上,设计一表单,该表单用于创建数据表ZYKU.DBF,并对该表进行增加、删除、插入等编辑操作,退出该表单时,系统将生成新开设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表,并将它们按开设时间存放在对应的文件夹下。ZYKU.DBF文件是整个系统的数据源头,其他数据的生成都由其衍生,数据表具体结构及各字段名对应含意为:

说明:“ZJH”字段内容对应该专业教学计划的数据文件名,由系统生成,字段内容为“ZJC”字段各汉字的首字母+“ZDT”字段的后两位数字。

3.1.2 班级信息

从班级信息库BJKU.DBF中,我们将获取进行排课的班级的具体信息,设计该表格时,入学时间是判别是否排课的一个参考项目,系统将依据入学时间进行计算。具体实现上,设计一表单,该表单实现数据表BJKU.DBF的创建,表数据的增加、删除、插入等编辑操作。数据表结构及各字段名对应信息如下表所示:

说明:“BJMC”字段由系统生成,字段内容为ZYKU.DBF中“ZJC”字段的内容+“ZDT”字段的最后一位数字+班级顺序号。

3.1.3 专业教学计划

每开设一专业,都建立有专门的教学计划表,设计一表单进行教学计划的设置,在该表单中,设计两个下拉列表,分别选取入学时间、专业,在ZYKU.DBF表中获取对应的教学计划表,如“JD07.DBF”,该文件名表示“2007级机电专业”所对应的教学计划表。教学计划表结构所对应各字段及作用如下表所示:

说明:“XQ1”、“XQ2”字段内容为学期序号,如该课程在第3、4学期开设,考核形式为“考试”,则在XQ1中填入“34”,10以上的数字,则依次用大写字母“ABCD”等表示;字段X1、X2等表示学期,1、2表示第1学期、第2学期,字段内容表示课时数。

3.1.4 教师基本信息

对应表JSXX.DBF,设计表单对表进行数据插入、修改及删除等操作,表的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3.2 排课数据初始化

数据准备工作完成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排课数据初始化,为本次排课生成班级课程设置情况表(PKBJ.DBF)、教师排课情况表(JSPK.DBF)用来收集本次排课的基本数据,以及总课程表(ZKB.DBF),用来存放本次编排的课程表数据。

3.2.1 班级课程设置情况信息收集

班级课程设置情况信息收集,建立数据表(PKBJ.DBF),用来收集将要进行本次排课的班级,以及各班级本期所开设课程、及课程对应课时数等基本信息。数据表结构及各字段作用如下表所示:

说明:“YJS”字段用于排课时统计该课程已经编排的课时数;J11、J12、……、J53表示节次,如J53表示星期五第三节,逻辑型,如为“真”,表示该课程在该节次上已有编排。均为排课时用。

课程设置信息收集方法如下:

1)打开班级库(BJKU.DBF);2)取出当前班级的班级名称(BJMC)、入学时间(RXDT),将班级名称存入变量BMC中;3)根据系统当前时间和入学时间计算出该班级编排学期;4)根据入学时间、班级名称,找到该班级对应的教学计划,打开该教学计划数据表;5)在教学计划表的XQ1、XQ2字段中查找对应的学期序号,如找到则在PKBJ.DBF尾增加一空记录,将变量BMC、教学计划表中当前记录所对应的课程简名(KCMC)、课时数、考核形式等内容填入PKBJ.DBF中新增记录的对应字段。完成教学计划表中所有记录的查找;6)回到BJKU.DBF,将记录指针下移一记录,重复2到6的步骤,直到BJKU.DBF所有记录操作完成。

3.2.2 教师排课情况表

教师排课情况表(JSPK.DBF)主要用于课表编排时的冲突处理,该表结构简单,如下表所示:

说明:J11、J12、……、J53表示节次,如J21表示星期二第一节,逻辑型,如为“真”,表示该教师在该节次上已有排课,不能再排。

3.2.3 总课程表

总课程表(ZKB.DBF)用来存放排课的结果,表格包含项目如下表所示:

表格建立好后,将PKBJ.DBF表中的班级字段(BJ)内容追加到总课表中,再将BJKU.DBF中对应班级班主任(BZW)字段的内容追加到总课表中。

3.3 排课信息录入

完成数据初始化工作后,将进行具体授课安排,将各班级所设课程指定给相关老师教授。这项工作较为简单,只需为课程设置情况表(PKBJ.DBF)中的任课教师(RKJS)一项给定数据。

建立一表单,在表单上设计一下拉列表框,将下拉列表框连接到PKBJ.DBF表的BJ字段;设计一表格,显示PKBJ.DBF中指定班级的课程(KCMC)、考核形式(KHXS)、任课教师(RKJS)、课时数(JS)等字段内容,仅任课教师列可编辑,直接在表格中任课教师列输入相关授课信息即可,完成后选择下一班级录入,直到完成所有班级的录入,退出表单。

3.4 系统编排课程表

在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正式开始系统排课,这是整个系统的关键工作,是面向用户的终端输出。由于牵涉的数据较多,也较复杂,在编程前应绘制出系统算法的流程图,使思维清晰,从而提高编程效率及准确性。排课工作分两步进行,正常排课和冲突处理,具体算法如下:

3.4.1 正常排课

打开数据表总课程表(ZKB.DBF)、班级课程设置表(PKBJ.DBF)、教师排课情况表(JSPK.DBF),选择ZKB.DBF

1)判断文件是否结束(EOF()值为真),如结束,则排课工作完成,进行下一步工作;

2)取出中表的“BJ”字段值,置入变量“BJM”;

3)设置双层循环,完成“BJM”指定班级的排课;

a: For i=1 to 5

tj=“J”+i+“1 or J”+i+“2 or J”+i+“3”

b: For j=1 to 3

jc=“J”+i+j

1>选择表PKBJ.DBF,利用索引功能,筛选出表中所有“BJ”字段为“BJM”的数据记录。

2>GO TOP将记录指针移向顶部。

3>设置循环进行该节课的编排,程序段框架如(图1)所示。

b:EndFor

a:EndFor

4)选择ZKB.DBF;

5)执行SKIP命令,使记录指针指向下一记录;

6)返回步骤1),编排下一班级。

3.4.2 冲突处理

冲突是指在对某班进行排课时,编排课程的任课教师在该节课上已在其他班有任课安排。

由于正常排课时,并未考虑解决排课冲突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会出现一些节次未进行编排的情况,这些未排节次可从课程设置情况表中已排节数(YJS字段)信息中获取,或从总课表中字段值为空判定。考虑篇幅,此处仅指出具体解决方案,编程时应多使用几种调整方法,以尽可能保证解决冲突。

调整方案一:在当天进行调整

调整方案二:调整冲突课程

调整方案三:调整A、B冲突课。如以上两种方案仍不能解决冲突,这时可调整A或B冲突课,调整方法同方案一和方案二,不再重复。但在实际编程时,算法较复杂,应画出详细流程图,提高编程效率。

3.5 手工调整课表

排课工作完成后,系统的主体工作基本完成,为方便用户需要,设置课表手工调整功能。调整课程由用户指定,在操作表单中将显示出指定班级的课程表,调整课程时可能会存在冲突,可由用户确定是否进行冲突处理来进行调整,方法同系统排课中的冲突处理方案。

3.5.1 方法1

对调,如D2?圮E3,拖放D2到E3,触发事件,判断是否存在冲突,无冲突则完成调整,并修改相关数据;冲突则提示是否进行调整,用户确定则进行冲突处理,否则放弃。

3.5.2 方法2

轮转调换,如:

算法:设计一缓冲区,用来存放其中一节课的信息(如B2),将D2拖放至“B2”,将E3拖放至“D2”,将缓冲区拖放至“E3”,拖放将触发事件,判断是否存在冲突及完成相关调课工作,如存在冲突,将由用户决定是否解决冲突,进行调课。

3.6 手工排课

手工排课工作,仅为方便用户设计,具体排课工作完全由用户自主完成。主要考虑到一些非正常排课工作,如短期培训班等,排课时系统判断是否存在冲突,如存在冲突则提示用户进行调整。设计一操作表单,在表单中首先要求用户进行课程信息设置,具体内容同数据初始化中的班级课程设置信息,完成后显示课程表,用户将所设课程拖放至指定节次进行编排。限篇幅在此不作详细论述。

3.7 课程报表输出

课程报表的输出是本系统的终极服务,课程表格形式应多样化以尽可能的满足用户需要。不同的对象,如班级、老师、部门领导、校长,所需求的课表形式不一样,因此设计时要求课表形式尽可能多样化。笔者根据多年的管理经验设计下列报表,并根据打印机及打印纸张设计不同的表格样式,限于篇幅仅选取其中的一种进行阐述。

根据报表形式,很难直接从现有某一个数据表中提取数据信息生成报表,为便于控制,创建一临时表(TMP.DBF),表格结构同总课程表(ZKB.DBF),完成下列工作:1)将总课程表(zkb.dbf)中的所有数据追加到临时表tmp.dbf中;2)将班级信息表(bjku.dbf)中的班主任姓名(BZW)添加到tmp.dbf中;3)添加教师信息,从第一条记录开始,在每个班的课程信息后插入一空记录,将课程设置信息表(pkbj.dbf)中对应课程的任课教师姓名加入至新记录中。完成报表输出的数据准备工作。

下面列举四种报表,基本能够满足用户需要,在具体输出时,可根据用户需要选定所需报表进行输出,系统将进行处理,输出对应的表格。具体实现上较为复杂,在此不作论述,读者可自行分析或与笔者联系。

1)总课表

2) 班级课程表

3) 教师授课表

4) 部门教师授课情况汇总表

4 系统补充说明

笔者从事职业教育近二十年,对学校管理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不同的学校在办学模式、管理方式上会存在一些差异,因此要使排课系统能尽量使用户满意,还应解决下面一些问题:

1)办学形式: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职业学校,有技校、中专、高职等办学模式,此外还有普通中小学、高中、高等学校等办学形式。系统设计时,应综合不同的用户需求,使大多数用户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课表编排。

2)课程节数设置:不同形式的学校,授课方式有所不同,当前普通学校一般都一门课程上一个课时,笔者所在职业学校则是一门课程连续上两课时,因此编排课程前应先给定相关信息。

3)排课条件:实际情况中,某些教师的授课安排可能有些特殊的要求,可设置一专门的数据表存放这些信息,排课时优先考虑。

计算机系统篇8

计算机系统虚拟实验(微)汇编系统的开发是在原先网上计算机系统虚拟实验室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新课题。它是为了满足让学生更深一步的理解汇编及微汇编语言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工作原理的需要,而设计的一种将汇编及微汇编指令翻译成机器代码的翻译器。网上计算机系统虚拟实验室的模型机设计是参考Intel 8086/88平台的指令系统,通过Altera公司的MAX+PLUS II来实现的。网上计算机系统虚拟实验室的汇编及微汇编系统是以模型机设计为参考依据进行开发的。我选用了微软公司的VC++6.0作为开发语言。汇编系统和微汇编系统的程序设计的最终成果是作为语言翻译器可执行程序。在进行试验的时候学生们可以将它们从网下载。虽然我基本上实现了网上计算机系统虚拟实验(微)汇编系统的开发任务,但我也在论文中提到了一些尚未解决的遗留问题。不过其开发成品——汇编和微汇编翻译器可以基本满足虚拟实验室的实际应用的需要。

关键词:

汇编

微汇编

文档-视图

序列化

翻译

Abstract

The Assembler System And Microassembler System is a new task of The Network Computer-System Emluator Laboratory.The two Systems help students get better known about the way that a assembler or a microassembler works in a computer’s hardware.And they are used as executors which can translate a assembler or microassembler into binary machine code. The Emulator of The Network Computer-System Emluator Laboratory is developed by Altera MAX+PLUS II referring to Intel 8086/88 system. The Assembler System And Microassembler System is based on the Emulator and developed by Microsoft Visual C++ 6.0.The outcome of The Assembler System And Microassembler System are two translators. I still have something unsolved,althouth in general I have achieved the newtask.But at least , these translators would meet the need of our experiments.

Keywords:

assembler

microassembler

Document-View

serialize

translate

:25000多字 有目录、参考文献、源程序及中英文对照翻译

400元

备注:此文版权归本站所有;。

计算机系统篇9

【关键词】计算机中心;机房;配电系统

计算机中心的地位随着信息化技术、智能化办公的普及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其软硬件的安全方面,不仅决定了数据的安全使用,也关系到国家、企业机密,公司、个人档案的安全。其中配电系统在计算机中心机房的安全管理地位十分重要。据统计,在造成企业计算机机房运行事故的原因中,有近60%是由于配电系统故障而形成的,配电系统的故障的表现有很多方面,如中心机房配电设备运行时间过长、运行不稳、丢失数据等等。另外,随着机房中设备的升级,其基础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设备的更新改造也是计算机中心机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机房配电系统改造应跟得上机房设备更新的步伐,以确保设备的正常、安全使用。本文将对企业计算机中心机房的配电系统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和探讨计算机中心机房配电系统改造的方法。

一、计算机中心机房配电系统设计的对象

计算机中心机房供配电系统通常由计算机网络设备供电、机房辅助设备供电和其它供电设备三部分组成。计算机网络设备供电负责向网络主干通信设备、网络服务器设备、计算机终端设备和计算机外部设备供电;机房辅助设备供电负责向机房空调新风系统、机房照明系统和机房维修电源系统供电;其它供电包括办公室供电等。这三部分都统一通过安装在机房配电间的动力配电柜进行配电,外部供电电缆先进入机房总配电柜然后分送各个部分。

中心机房中主要计算机和网络主干设备对交流电源的质量要求十分严格,包括对交流电的电压和频率对电源波形的正弦性,对三相电源的对称性,对供电的连续性、可靠性、稳定性。尤其要做抗干扰与防断电的准备,这两项工作要确保设备运行的稳定。

中心机房的负荷等级应该设为一级负荷,供配电系统应该按照一类供电方式设计即为提高机房设备的供配电系统可靠性,在配电设备前端增加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达到供电可靠不间断,质量稳定无干扰。

另外,中心机房动力辅助设备的设计也很关键。动力辅助设备包括计算机专用精密空调系统、计算机机房照明配电系统、计算机机房新风系统、数据中心通信系统以及各项插座等设备。机房辅助动力设备直接关系到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通讯设备以及机房其它确保安全的设备等等。

备用设备的设计。随着办公系统对于计算机的依赖,计算机成为了主要的办公工具,计算机中心在安全管理上,配电备用设备较为关键,由于计算机内存储设备在突况下数据丢失率太高,且不容易找回,因此,计算机配电系统也应该有一套备用系统。例如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当一路供电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转换到另一路。

二、计算机中心机房配电系统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布线问题。

在机房供配电系统布线方面机房电源进线应当按照确保安全的原则,对较大的负载采取过电压保护措施。专用配电箱电源应采用电缆进线,在不得不采用架空进线时在低压架空电源进线处或专用电力变压器低压配电母线处要安装低压避雷器。

机房低压配电线路应采用铜芯屏蔽导线或铜芯屏蔽电缆。机房活动地板下的电源线应尽可能地远离网络信号线,避免并排敷设并采取相应的屏蔽措施。机房内的电线电缆除了应该具备相应的流量负载承担能力外还必须考虑线缆的阻燃要求。

2.防止负荷干扰的问题。

中心机房供配电系统的可靠要求较高,为防止其它负荷对计算机系统的干扰以及维护运行管理上的方便,可采用专用低压馈电线路供电。这样可有效地防止用电设备对计算机系统的干扰。

3.防止其他电器开关时的干扰。

例如防止照明电路开启和关闭时产生的冲击对计算机的干扰,也为了避免由于照明电路供电电压的波动影响照明的稳定性,机房内的一般照明和应急照明应与计算机电源系统分开,最好与辅助设备电源系统的线路分开,以单独的低压照明线路供电。

4.防止过电压的损害。

防止雷击等过电压对设备造成的危害,中心机房电源进线宜采用地下直接埋设电缆。当有架空进出线时,在低压架空电源进线处或专用变压器低压配电母线处均应装设低压避雷器。主机房专用动力配电箱内低压配电母线上可装设浪涌吸收装置,以消除线路上产生的瞬时高压尖峰脉冲。

5.设计备用插座。

主机房内应分别设置测试与维修插座,目的是为了避免维修用的手动工具误插入测试插座内影响计算机正常运行,两种用途的插座应有明显的区别标志。使用电源插座应由计算机主机电源系统供电,维修电源插座应用辅助设备电源系统供电。

三、计算机中心机房配电系统设计优化方法

1.做好配电系统改造前的整体规划与设计。

规划和设计方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从技术和管理的角度讲,在实施配电改造前的规划和设计应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以降低未来机房的运维成本,延长机房的使用寿命;规划和设计方案要严格保证机房设备运行的安全稳定性,制定规划和设计方案时要把现有机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放在首位,以期最大程度上减小配电系统改造对机房安全运行的影响;规划和设计方案要充分适应未来机房设备的扩充性,在电源布局、线缆规格、空开和UPS电源等方面要尽可能的考虑到未来机房负载的变化。

2.做好配电系统接地制式的选择。

供配电系统的接地制式一直是电气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但它又是经常被信息中心管理者和非电气技术人员忽略和轻视的问题。供配电系统的接地制式涉及机房供电的安全可靠,继电保护等诸多因素,而且对通讯以及电子设备地正常运行和电磁干扰、人身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地影响。配电系统接制式地选择在不同地区、不同电网、不同对象所考虑的侧重点不同。

3.电源配电柜及空开的选型与配置。

在机房配电系统改造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配电柜内应预留用于机房用电设备扩充时使用的备用支路;二是配电柜内所使用的自动空气开关、接触器、熔断器、隔离开关、断路器等部件,要求性能可靠,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能满足各类计算机设备工作要求,同时,上下级断路器动作时间须符合下级保护上级的原则。

4.负载端设备的电源改造与测试。

机房配电系统改造的主要目的是增强机房计算机负载设备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等级,设备的供电最好是从UPS前端市电输入开始一直到设备电源模块的整个供配电环节都留有冗余。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每一台服务器、小型机、网络设备等计算机设备在购买时都配备有双电源模块。同时,部分设备如工控加密机、机架式服务器等因产品的设计原因无法扩充双电源模块,对于此类设备可以通过在机房双母线供电系统中使用 STS 设备来解决其电源的冗余性问题。

综上所述,计算机中心机房的配电系统的优化是一个需要考虑全面细致的系统工程,优化的目的是改变风险大、不稳定的问题,需要管理者、技术人员以及施工方的高度重视,特别在方案制订、风险评估、人员调度、应急预案等方面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在改造工作结束后,如何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加强对机房基础环境设施的维护、进一步提高机房设备安全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是每一个信息技术工作者,特别是机房管理维护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钢英. 基于数据中心机房的节能策略探讨[J]. 电子测试. 2013(08).

计算机系统篇10

关键词 计算机机房 控制 考试 监控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技能培训中心,经常要举行各种类别的上机考试,由于考试规模大,参考人员要分场次参加考试。为了规范考试秩序,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监考人员需要在每场考试前贴好考生的座签,让考生在指定座位考试,每完成一场考试就要马上更换座签,保证下一场次的考生顺利入场参考。由于座签都是贴在座位或显示器的边上,考生查看不方便,无法快速找准自己的座位。同时在计算机考试中,杜绝考生利用U盘或其他电子工具作弊也是监考老师的重要职责。如何利用好计算机机房快速高效的组织完成每一次上机考试,同时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性,实现对考试活动的精准控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设计思想

计算机机房控制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等资源通过软件来实现的机房控制系统,在利用计算机机房进行考试的过程中,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机房终端服务端控制管理软件,协调管理具体每一个场次的考试安排,可以对机房的计算机进行逻辑上分组管理。

考生在参加上机考试的时候,计算机机房的电脑屏幕上会清晰明了的展示需要对号入座的考试考号,姓名等信息,考生入座以后,在答题时间未开始以前,考生无法对计算机进行任何操作,等到开考以后,由系统服务端控制软件自动发送开考指令,机房终端电脑即可解锁进行答题,同时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只能操作考试系统中的考题,进行答题活动,无法查看计算机其他任何资料,更无法接入任何其它外置存储设备进行作弊。

基于以上描述,该项目的主要研究及建设内容为:

(1)基础配置优化:系统优化基础配置功能,做到考生寻找座位的方便。

(2)现场控制固定优化:当场考试只允许使用相关的考试软件,其余软件全部拦截。

2设计方案

本项目核心采用Windows 底层WDM驱动开发技术进行开发,系统资源占用率低,稳定可靠,客户端服务端采用IOCP完成端口进行通讯,对网络的兼容性、适应性较好。

采用先进的WDM驱动开发,实现考生考试过程的全程控制,系统资源占用也极少,对考生的考试发挥完全无任何干扰,同时又保证了考试过程的公平、公正性。

整个系统按照其初步功能可以清楚的分成几大部分(考试场地管理、考生信息管理、考场计算机管理、考试安排、在线考试现场控制管理、软件考试打开权限控制管理、考试现场管理、系统管理、自动交卷管理),而这几大部分又是一个有机的集成在一起的整体,那么系统的技术架构必须具有集成能力,另一方面,由于这个系统的不同部分有各自的特点,所以需要使用适宜的开发工具、适宜的语言来开发,那么系统的技术架构必须具有集成使用不同工具、语言开发的模块的能力。

2.1考试场地管理

该模块主要是对计考场进行管理,包括:新增考场、考场的名称、登陆类型、考试时间、时长、考试类型(如果是在线和综合考试还要设置考试的考场地址)、以及保存的位置(考试过程中,限定考生只能在设定的存储位置(逻辑上)保存相关数据。考试期间网络和移动存储禁止使用,本系统允许的除外。可配置允许访问的网站和存储位置),原理设计图如下:

2.2考生信息管理

提供对参加考试人员的信息管理,包括考生姓名、考生考号、考生所在考场关联设置、登录考试密码以及是否绑定考场计算机等设置,另外具备批量导入考生信息的功能。

2.3考场计算机管理

该模块要求可以对机房的计算机通过内网IP进行逻辑上的分组,以应对分组考试的情况;其中备考状态的计算机主要用于考试计算机数量不足或正常状态的计算机损坏的情况下更换考生机器。可通过后台方便的控制和管理最后单击确定保存数据。

2.4考生信息窗口预览

该模块能够提供开始考试前,控制受控计算机锁屏,不允许任何操作。屏幕上显示所需的相关信息,如考场场次、考生的考号、相片、姓名、单位、考试类型等信息,方便考生找到考试位置。要求所有相关信息字段、显示的形式、位置、背景可在服务端自定义。显示信息需要有设计器,以拖动的形式配置字段信息显示的位置,所见既所得,生成方案后保存以供日后选取,并提供若干美观醒目的模板。

2.5考试安排

该模块能够提供对历次考试安排的查询浏览功能,并可以安排新的考试。内容有:考试时间,考试说明、参与人员、考试类型及使用考试专业软件等内容进行设置,可以对考生信息进行查询、录入、修改、删除,Excel导入。

2.6考试现场控制及数据保存

该模块实现了考生登录进入系统后,可以有浮动窗口显示考生相关信息,能够既不影响考生考试又方便监考老师查看,信息的字段、显示的形式、位置可在服务端自定义。

考试过程中可以对考生进行控制:

(1)USB外置设备控制:考生在答题过程中,USB接口属于屏蔽状态,无论使用U盘或者其他大容量存储设备,都无法通过USB接口接入计算机,这样杜绝了考生自己外带资料作弊的情况。

(2)互联网访问控制:考生在答题过程中,只能打开考试计划中设置的允许考试打开的网站地址,不允许考试打开其他任何网站,杜绝了考生通过互联网访问搜索资料进行作弊的情况。

(3)考试时间结束自动提交:考试时间到以后,如果考生还没有提交或者忘了提交,系统可以自动提交考生考试数据到服务器,然后自动锁定计算机,考生离场,对考生数据进行保护,同时也可以对计算机考试环境进行清场,方便下一次考试的成功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