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方案十篇

时间:2023-03-16 07:38:34

科技发展方案

科技发展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坚持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导向,以“科技进村入户、促进增产增收”为主题,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创新计划、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农业农村人才培养计划,推进科技创新大联合、农技推广大协作、农业科技大培训、乡站条件大建设,全面掀起农业科技与人才兴农强农热潮,推进农业创新创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在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引领支撑作用。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全县联动的原则。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和动员县镇两级农业教学、推广部门和涉农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形成全县联动、协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引导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建设主战场,深入基层、开展服务,掀起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的热潮,凸显农业科技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二)坚持分层实施的原则。县农委及时成立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领导小组,制订全县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统一部署、层层落实,逐级实施。各镇(区)农业服务中心、各直属事业单位、各驻镇畜牧兽医站要结合实际,组织制订本地区、本单位“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根据产业发展实际和农事季节,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形成统一部署、层层落实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科研攻关突出品种创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防灾减灾技术集成;成果转化突出重大关键技术产业化;科技服务突出春耕春管、三夏、秋冬种等关键季节。组织形式上,与三解三促、创先争优、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等活动相结合,求真务实,让农民得益、让农民满意。

(四)坚持机制创新的原则。完善“产业导向、稳定支持、联合协作、科学评价”的农业科技运行机制;构建“首席专家+推广单位+科技示范户”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实行“专家定点联系到镇、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科技服务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分工协作、高效运转”的技术培训机制。通过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探索新模式,完善新机制,形成推动农业科技发展的长效机制,努力促进农业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目标任务

(一)着力提升为农科技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强化地方政府建设主体责任,在全县全面建成“有先进服务手段、有优良专业人员、有规模示范基地、有严格责任制度、有稳定财政保障”的“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实现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全覆盖。把“五有”建设与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紧密结合,强化为农服务,推动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二)着力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能力。以农业科技为支撑,大力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逐步构建适应现代市场要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着力发展优质粮油、设施园艺、规模畜牧、生物农业、休闲观光农业,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品牌农业,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

(三)着力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大联合、大协作,凝聚全县农业教学、推广与相关企业科技资源,以产业发展为主线,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以人才建设为根本,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科技资源优势,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坚持基础性、前瞻性、公益性科技研究与集成应用研究相结合,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源头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坚持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引导我国农业教学单位、农业科技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农技推广,通过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农业三新工程、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等科技项目,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新机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步伐。

(四)着力提升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技应用能力。以农民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各类主体为对象,以现代农业发展科技需求为导向,以科技素质和应用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大培训,快速提高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技素质,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

(五)着力提升农业科技与人才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科技兴农、人才兴农战略,坚持把农业科技与人才建设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任务来抓,认真贯彻落实《省中长期农业农村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和《2012年全县人才工作要点》,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人才发展环境,着力培养一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农村服务型人才、农村管理型人才,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认真总结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农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做法,宣传推广农技战线先进典型,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科技与人才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着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提升农业科技与人才战略地位。

四、活动内容

(一)举行全县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启动仪式。3月份由县农委组织举行,各相关单位以及有关农业教学单位、农业科技企业负责人参加。《全县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对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进行全面部署。

(二)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科技服务百日行动。在春耕备耕关键时期,组织全县农业系统广大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春季农业生产科技服务百日行动,深入推进“三解三促”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对基层干部、种养大户、合作组织成员和广大农民开展实用农业技术培训,加快推进先进实用技术落地生根。深入农户开展调研指导工作,坚持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重点指导农民做好小麦、油菜、蔬菜等在田作物各项田管措施落实,打好水稻等春夏播作物生产基础,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高效设施园艺,及时增养补栏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三)参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贯彻落实省现代农业“双百双十”人才工程,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相衔接,积极申报参与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启动建设3-5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配合县人才办实施好“双创人才引进计划”,引进一批农业高层次人才。

(四)实施现代种业强县攻坚计划。加快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引育一批高产、优质、高抗的粮食作物品种,加快蔬菜等高效设施农业、种畜禽品种创新选育工作。建设开发区、掘港、马塘、曹埠、新店等高标准、规模化农作物种子繁育基地,试点建设种苗、畜禽苗工厂化繁育中心,提升种子种苗规模繁育科技含量与优新品种推广覆盖面。促进种业优化组合,加强科企合作,建立种业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培育科技型种子企业。

(五)组织申报一批生物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加强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农业新兴产业科技自主创新,组织申报争取获得认定一个科技含量高、示范引领能力强、研发实力雄厚的省级生物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提升农业生物制品研发水平。

(六)实施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深度对接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实施,组织实施2012年全省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重点推广10项农业重大技术。推进项目集聚,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作用,提高技术推广的组织化程度和技术集成创新能力、示范推广能力,形成技术推广合力,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七)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按照“扩大规模、量质并举、强化激励”原则,创新管理和运行方式,着力提高驻村专家和服务时间的“量”,努力提高技术集成和推广的“质”,培育一批“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农业科技示范村、镇,壮大县域优势主导产业。

(八)深化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内涵。在国家、省支持基础上,按照“规模稳定、布局调优,指导到位、农民满意”的原则,强化服务效果,突出科技进村、入户入棚、入社入企,提高农业“三新”技术推广普及率和到位率,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步伐。

(九)全面推进“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以条件建设为重点,强化能力和制度建设,确保全县“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11月底前全面建成并通过验收。把“五有”建设与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有机衔接,树立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良好形象,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申报开展“五有”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试点。申报开展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站建设试点,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名称、统一标识、统一服务规范、统一评价标准、统一运作模式,推进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名专职人员从事农业科技服务。

(十)实施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依托现有各类公益性农民教育培训项目资源,广泛发动教育培训、技术推广、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多方力量,围绕强农惠农政策、防灾减灾知识、种养业关键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管理、农耕文化等内容,多渠道、多形式,因地制宜地对基层农技人员、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人员开展培训。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万人,职业农民培训0.327万人,农技人员培训100名,力争0.105万人获得国家农业职业资格证书。

(十一)推进粮棉油高产增效创建。完善粮棉油作物高产增效创建推进工作机制,促进关键技术措施普及到位,实现更大规模平衡增产。全县粮棉油万亩示范片达到15个以上,争创“亩产吨粮县”,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集成推广、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纵深推进高产创建,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抓好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开展超级稻主体培训,推广超级稻品种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强化农业防灾减灾,与气象部门密切协作,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制定分区域、分品种、分季节的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开展农业生产全程服务指导。

(十二)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推进重大病虫害的数字化监测预警,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大力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扶持1-2个规范化、规模化的病虫害防治组织,建立1个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集成推广农业、物理、生物等措施相协调的绿色防控技术,提高水稻病毒病、“两迁”害虫、蔬菜烟粉虱等重大病虫防控水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创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确保重大病虫不暴发成灾、植物疫情不恶性蔓延、飞蝗不起飞危害,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作物总体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加大生物农药推广力度,力争园艺作物生物农药应用比例提高2-3个百分点,重要生产基地提高5-6个百分点。

(十三)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对接。按照省农委统一部署,组织、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与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深入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科技应用水平。

(十四)开展现代农业信息进农家服务。办好农业信息网、“12316”农业服务热线、惠农短信等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丰富农业信息资源,提升信息采编质量。加强农产品网上营销,扩大农业物联网信息技术示范应用,促进农业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等信息进村入户,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满足农业生产、经营个性化信息需求。

(十五)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大力推进合作社推广应用良种良法、良机良艺,努力提升合作社产品科技含量,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的目标;推广应用信息科技,启动实施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提升合作社市场信息获取和农产品市场均衡供给能力与水平;组织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农二代”,造就新型职业农民。结合第六届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展销会,展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成果,彰显合作社在农业科技推广应用中的载体地位。

(十六)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行动。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实现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和检测室全覆盖,县级农产品质检站提升综合性检测中心的检测能力。组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机构、农技推广人员,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种养大户和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为依托,研究制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示范创建,加强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宣传贯彻力度,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田间地头,根据实际生产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标准化安全生产技术指导,确保生产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品质有保证。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技术,在种植业和养殖业上分别建设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全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30个,“三品”基地认定面积5万亩。

(十七)实施耕地质量建设推进行动。认真贯彻、落实《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切实履行耕地质量管理职能。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地力培肥,按期完成1万亩高标准粮田建设任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加大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力度,实施规模0.55万吨。实行机械化秸秆还田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加快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巩固粮食作物,拓展经济园艺作物,狠抓整建制推进。制定区域配方,引导企业按方生产,农民施用配方肥,探索建立专业化统测统配服务模式,扩大配方肥推广应用。全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88万亩次以上,为25万农户提供测土配施肥技术服务。因地制宜推广农田节水措施,建立农田节水综合示范区,集成推广主导技术模式,示范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努力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

(十八)实施园艺作物标准园与高效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建立2-3个园艺作物标准园,提升园艺产品质量和效益。实施设施园艺科技提升行动,加快推广苏式日光温室和标准钢架大棚,提高智能温室、连栋大棚等高档设施生产比重,强化集约化育苗、田头预处理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园艺产品供应能力。实施设施蔬菜“十吨工程”,加强技术集成创新,推广设施装备建设与生产高效创建“1+1”模式,培植1-2个设施蔬菜、果品高产高效栽培典型。创新园艺标准园技术模式和管理经验,推进标准园由“园”到“区”拓展,带动实现园艺作物在更大范围的提质增效、增产增效。

(十九)实施畜牧业六项创建活动。全力推进我县畜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畜牧业。在前几年开展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畜禽良种化、动物防疫规范达标三项示范创建的基础上,2012年起新启动三项示范创建:畜牧新型合作经营模式、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创建活动。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加快培育建设一批生产规模化、畜禽良种化、防疫规范化、粪污无害化、产品优质化的现代畜牧业企业。开展兽医科技推广行动,推广种畜禽场疫病检测控制进化技术,提高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伪狂犬病、经典猪蓝耳病、牲畜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禽白血病等重点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开展乡村兽医培训,提高基层兽医的疾病诊断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全年新增畜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6家,畜禽良种化示范场2家,动物防疫规范达标示范场15家,力争20%的大中型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达标,市级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27%,确保全年肉、蛋产量增长4%。

(二十)实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从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向主要依靠科技驱动方式转变,力争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1%用于科技投入。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积极为龙头企业营造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参加科技创新高研班等科技培训班,引导企业树立科技强企理念。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与金融机构开展银企对接,解决企业在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

(二十一)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科技促进活动。贯彻环保优先方针,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以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为重点,大力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干清粪、沼气工程等治理模式,以“三沼”(沼渣、沼液、沼气)的综合利用为抓手,积极探索和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搞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利用效益,严禁露天焚烧秸秆,严禁在沟渠边弃置秸秆。在有条件的地区,配合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一体化的农村面源氮磷生态拦截示范工程,逐步构建多层次生态机构体系,鼓励开展生态湿地修复,加强生态林(草)带建设,构建生态走廊,达到“恢复生态、综合控污、养分平衡、美化环境”的目标。

(二十二)开展农业科技推广表彰活动。组织农业系统内广大农业科技推广人员深入一线创新创业、积极投身推进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以实际行动争创全省农林系统农业科技推广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

以上活动由县农委统筹安排,相关科室(单位)组织实施。各镇农业服务中心、各直属事业单位、各驻镇畜牧兽医站结合全县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别组织开展1-2项标志性活动。

五、进度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2年2月,县农委制订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各镇区制定相应措施,明确目标任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前期宣传,层层动员,部署落实相关措施。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3月—11月,组织开展全县性和各镇区重点活动;相关科室要抓好重点工作落实,及时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及时汇总相关情况并上报。

(三)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12月初,各单位对2012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农委成立全县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委有关科室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主要负责方案制订、组织协调、工作督导等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委科教科牵头落实。各单位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量化目标任务,创新推进举措,建立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推进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顺利开展。

(二)加强机制创新。创新农业科技管理和组织动员机制,结合绩效管理考核工作,从科技立项、科技评价、科技协作等方面入手,实行农业科技管理绩效考评,提高管理效率。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和表彰奖励等,进一步激励和引导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引导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科技发展方案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现代农业“十二五”规划目标和任务,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坚持把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坚持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坚持把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中心环节。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强化科技创新、强化成果转化、强化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组织,广泛发动。采取市县乡三级联动的方式,市农业局负责制订方案、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总结宣传和评比表彰等工作。各县市区、乡镇根据本方案,制订本区域活动方案,并结合实际,开展相应的科技促进活动。广泛发动各类农业科研单位、技术推广部门、涉农企业、农口学会、行业协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方力量,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业科技促进活动,引导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主战场,掀起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

(二)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突出品种创新、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特别是种业创新要有新突破;突出春耕备耕、三夏、秋冬种等关键季节的技术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推广,重点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要有新进展;突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在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上要有新进展;充分利用冬春季节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加快农业人才培养,尤其是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要有新成效;在组织形式上,与创先争优、干部进村入户服务等活动相结合,求真务实,力求实效。

(三)创新机制,开创局面。完善“产业导向、稳定支持、适度竞争、联合协作、科学评价”的农业科技运行机制;完善“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专业合作社+科技示范户”的成果快速转化和推广机制;构建“专家定点联系到乡镇、农技人员包村包社”的科技服务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分工协作”的技术培训机制。通过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探索新模式,完善新机制,努力开创全市农业科技工作新局面。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自主创新,提高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深化科研院校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活动,对去年推出的杨梅不明原因枝叶枯萎、大棚葡萄避台防冻、农产品深加工等30个“农业两区”建设科技助推项目跟踪落实,加以深化。同时在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精准农业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方面取得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大力加强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在优质高效动植物新品种选育、节水农业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农产品冷链技术、农机装备、新型农用生物制剂(肥料、农药、兽药、疫苗)等方面取得一些突破性的实用技术成果和转化产品。

(二)强化推广应用,提升科技服务能力。以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到社、入户。建立农业科研教学与推广的对接机制,组织专家技术服务组,定点联系县市区、乡镇,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和培训;结合基层推广体系改革,依托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实行“农技人员联村联社联户”,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职能由以技术推广为主向“3+X”综合服务转变,帮助农民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农业从业者素质。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以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为重点的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推出重点领域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加强以农技人员为重点的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对骨干农技推广人员进行重点培养和培训;加强以职业农民为重点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训8000名职业农民、合作社管理人员和科技示范户。开展10万人次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

(四)夯实基础条件,提升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推进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各类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建设一批科技示范基地,发挥其研究、示范、展示和培训功能,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启动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项目。

四、重点活动

(一)创建农业现代化先进示范乡镇活动

组织开展农业现代化先进乡镇、示范乡镇创建工作,按照生产规模化、产品标准化、经济生态化的要求,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制机制创新,着重在组织领导、基地建设、生产管理、产业经营和创建成效等方面出台各项考核指标,申报考核先进乡镇和示范乡镇。召开全市农业工作会议,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农业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农业现代化先进示范乡镇创建工作,启动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

(二)实施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

按照“省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方案”要求,利用冬春农闲时间,培训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农村信息员、科技示范户及种养大户、专业农民在内的农业从业人员,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三)实施农业农村人才培养推进行动

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依托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兴农重大项目,加强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培养。推选农业领军人才,通过专项经费扶持领军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开展学习培训、合作研究、实践考察、交流引进等活动;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分层分类培训。对基层农技人员进行轮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培训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包括农业创业大学生)1000名、农村经纪人1000名、阳光工程2160名。开展10万人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种养水平。

(四)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科技推广应用促进行动

组织市农科院等农业科研单位和技术推广部门,以及农业专家与各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开展“结对”活动,积极为示范区提供科技支持,增强示范效应。

(五)强化现代种业科技行动

加快发展现代种业。支持种质资源搜集、保护,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等基础性研究;支持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支持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合作研发、购买知识产权等途径,集聚国内外优质种业资源,形成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商业化育种新机制;支持科研院所与种子企业共建育种平台;组织开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颁布15周年宣传日活动,加大植物新品种保护力度;加强种子市场监管,严查严办套牌侵权等制售假劣种子的违法行为;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

(六)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行动

在人员、编制、经费、机制等方面强化“三支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村级农技责任员试点,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完善农技人员聘用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四项制度建设,建立有效的为农服务导向机制;在乡镇实施“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条件能力提升”工程,推进“3+X”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改善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工作条件。

(七)实施农技专家服务基层行动

建立科研院所、市、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科技人员从事基层农技推广的模式和机制,引导开展农技服务。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技人户、科技示范基地、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基础上,组织全市专家和科技人员深入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等,健全考核激励等服务基层工作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八)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应用农业科技行动

结合“农技专家服务基层行动”,大力推进合作社推广应用良种良法、良机良艺,努力提升合作社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显示合作社在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中的载体地位和基础作用;启动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提升合作社内部管理、科技服务和市场信息的能力。

(九)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科技指导行动

以农兽药残留标准为重点,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对农产品生产者特别是散户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培训和技术服务,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户生产安全的农产品;以农业投入品监管为重点,从生产、流通、使用的全程确保农业投入品的安全可靠。3-4月,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春季行动。9-10月,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秋季行动;4-11月,组织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农产品认证获证组织和认证产品专项检查,切实提升认证的有效性和社会公信力。

(十)实施防灾减灾技术推进行动

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以市农业气象中心为平台,深化与气象部门的合作,提高农业气象服务能力和科技水平;根据突发性重大天气变化,制定分区域、分品种、分季节的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开展生产全程服务指导。

(十一)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推进行动

以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深入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建立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通过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高产技术集成、生产方式创新等措施,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向纵深发展,示范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十二)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普及行动

选择试点乡镇、村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整乡、整村推进。引导肥料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肥料经销商等对接直供配方肥。探索建立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的测土配方施肥服务模式,进一步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

(十三)实施杂交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

以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为载体,通过水稻高产创建、科技入户、主体培训等措施,加快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推广,全市杂交稻种植面积达到80.1万亩,力争实现亩增产100斤、节本增效120元的目标。

(十四)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行动

深入实施农业部提出病虫害统防统治“百千万行动”,突出扶持发展规范化植保服务组织、全程承包服务和整建制示范带动,抓好经济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试点,加快推进全年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45万亩。继续实施水稻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95万亩、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85万亩,集成创新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灯光诱杀、性引诱剂、色板、防虫网等绿色防控技术,切实抓好示范试点。坚持开展重大农业植物疫情系列防控行动,全面落实科学防控措施。通过示范带动,大力推进重大病虫疫情防控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进一步提高防控效果、效率和效益,确保重大病虫不暴发成灾、植物疫情不恶性蔓延,主要农作物总体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的目标。

(十五)实施农机科技行动

推进主要作物生产机械化,重点发展水稻机械化种植,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加快蔬菜生产机械化,以蔬菜播种和移栽环节为重点,开展主导产业机械化试验示范;提升农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区域性农机维修示范网点,提高农机维修社会化服务能力。

(十六)开展畜牧科技行动

深入开展生猪科技入户工程,推广粪污减排、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技术,提升核心示范场和典型辐射户的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组织开展集中培训、现场指导和示范展示,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模式和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模式,年内创建10个省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不断加强饲料中未知风险物质排查和质量安全风险评价等技术研发,进一步提高检验检测技术水平,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十七)开展兽医科技行动

深化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的集成与应用,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在实施强制免疫的同时,加强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强化种畜禽场重点疫病监测净化技术研究与推广,对猪蓝耳病、奶牛“两病”等重大动物疫病和重要人畜共患病的检测净化技术进行培训与推广;加快突发和新发重要动物疫病监测、检测、预警、防控技术研究,特别对仔猪腹泻、母猪流产以及圆环病毒病、低致病性禽流感等疾病组织探索性研究;开展畜禽养殖环节细菌对主要抗生素耐药性排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推广高效安全低残留的兽药制剂。

(十八)实施先进技术引进创新行动

通过项目支持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引进国内外高新农业技术、装备和种质资源,加强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五、进度安排

2012年3-4月,动员部署阶段。组织制订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方案,明确目标任务,部署落实相关措施。各相关单位要根据本方案制订具体的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2012年4月-12月,全面组织实施阶段。组织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重点活动。

2012年12月,总结表彰阶段。对2012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进行总结表彰。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农业局成立市农业科技促进年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领导担任组长,有关处室和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主要负责总体方案制订、综合协调、政策资金落实和督导检查。各县市区农业局和有关单位要把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作为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途径和抓手,明确分管领导,安排专人负责,制订实施方案和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措施,确保科技促进年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创新工作机制

创新农业科技管理和组织动员机制,从科技立项、科技协作等方面入手,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和表彰奖励等,进一步激励和引导科技人员进村、到社、入户开展科技服务。

(三)加大经费投入

统筹安排各类资金,加大对农业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依托现有项目,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做好科技促进年重点活动。

(四)加强总结宣传

加强工作成效、经验的总结。加强信息宣传工作,报送相关信息,各县市区农业局和有关单位要落实专人负责信息宣传工作,及时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网站等各种媒体,开展系列宣传,扩大科技促进年活动影响,为形成全社会重视农业科技、支持农业科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科技发展方案篇3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在比较利益的驱使下,农村具有较高科技文化素质的骨干农民外出较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村科技进步。(二)企业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项目申报难,企业科技工作成效难以得到显现。(三)科技局人员紧缺,科技经费紧张,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不够。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一)农业科技上台阶,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1、大力实施粮油丰产科技工程。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重点抓好优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工作。一要广泛引进示范一批优质、高产、科技含量高的新特优品种。二要在农业生产中推广高芥酸专用油菜、抗病性强又高产小麦、专用玉米、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促进粮食优质高产。三要改造提升已推广的水稻、小麦、玉米、油料、蔬菜、瓜果等品种的技术水平。四要大力推广小麦药剂拌种、精量播种、疏株密植及厢沟式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油菜培育壮苗、中苗早栽、合理密植、增施硼肥技术、洋芋脱毒良种、垄作栽培、适期带芽播种、覆膜防冻技术、蔬菜设施栽培、反季节栽培、节水栽培、无公害栽培、稻、萍、鱼高产、稻麦高产高效简化栽培、稻菌套种栽培、水稻抛秧栽培、稻田免耕和超高产强化栽培等先进成套的农业综合新技术;切实抓好节水栽培、双免耕、平衡配方施肥等单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五要大力推广先进农机耕作,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

2、加强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区和示范户建设。建成优质粮油、精品蔬菜、特色水果、九叶青花椒和观音茶、中药材等产业示范基地,逐步建成产业化示范区,将示范区建设成集现代农业生产、高新技术示范、旅游观光、生态环境保护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带动群众走无公害生产之路,推进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认证工作,提高我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力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培植市级挂牌养殖大户10户、科技示范基地4个和科技兴村示范村1个。加大天宫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和华亨泰丰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力度,为科技兴农培植典范。

3、以科技项目为支撑,加速现代畜牧业发展。一要着力实施好《PIC优质猪健康养殖及精深加工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国、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以四川高金公司为龙头企业,以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为技术依托,大力推进PIC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形成“公司+科研单位+协会+农户”的生猪养殖新模式,各部门要能力配合,保证全面完成国、省下达的任务,成功通过结题验收。二要以实施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原生太鹅养殖及加工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示范》为契机,把我县建设成以新生态公司为龙头,建设稻----鹅经济带为重点,按原生态鹅饲养标准和生产流程进行养殖的原生态鹅基地县。三要充分利用浅山丘生物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井土鸡、优质肉牛等其他原生态畜牧业。四要进一步加大“无规定疫病区”建设力度,开展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制定《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应用先进检测手段加强疫情监测,明确防疫责任,落实免疫措施,果断处置新发疫情,保障畜禽养殖安全。

4、科学规划,推进循环农业发展。进行全县的循环农业规划工作,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全县的循环农业发展。加强对种养大户,特别是专业性公司的循环利用进行指导,促进他们节能减排,实现各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对农业循环经济项目优先纳入政府支持范围。加快推进我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采取建立秸秆收储体系、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利用秸秆大力发展蘑菇等食用菌产业、发展农村清洁能源、积极引导秸秆工业化利用等多种方式防止秸秆污染环境、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二)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狠抓工业科技项目。重点支持弘桥实业公司微波远红外技术集成生产变性淀粉产业化建设、宏胜水泥的300万吨水泥生产线建设、四川喜亚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的长效伊维菌素注射液研究与开发等项目的实施。组织实施宏胜水泥的“工业废渣生产水泥”、弘桥公司“PMYL季铵阳离子”、“微波远红外技术集成”、发富建材的“建筑废渣制造水泥”等专利技术,促进专利产值快速增长。

2、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化行动,推动工业优化升级。加大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重点支持宏胜水泥、发富建材、弘桥实业、喜亚药业、陈善堂药业、闽中食品、新生态食品和双有炭素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坚持引进消化创新和集成创新相结合,加强中高端产品和高效、节能、可循环工艺的研究与开发,大力推进制造企业设计、生产、营销、管理信息化,提高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支撑现代制造业的聚集和发展;加强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实现新产品的数量比去年有所上升和新产品的产值增速大于工业产值增速。

3、开展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培植活动。一是搞好现有企业基本情况的摸底调查,按照产业项目规划,孵化高新技术企业。二是努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实现以招商引资为主向招商引资与升级创牌并重的转变,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能耗低、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项目,积极承接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突破性地引进一批大的、能延伸我县高新技术产业链的核心项目。三是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创建省、市级企业创新中心、创新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活动。使其从技术、品牌、体制机制创新以及能力建设、投入力度、人才队伍、创新战略上做出成效,在全县起到示范作用,使其成为我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引领企业。

(三)、强化措施落实,确保科技工作上台阶

1、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大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对全县科技特派员进行摸底筛选,着力打造一支技术过硬、服务一流的科技特派员队伍。落实各项优惠措施,推行“科技特派员+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新型技术服务模式,鼓励和推动各类技术人才扎根农村、企业、园区,实行定点挂牌服务,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组织实施科技项目、与服务对象结成利益共同体等多种形式,开展基层创新创业行动,搭建起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使其成为我县科技进步的支撑。打造以专家为核心,科技特派员为主体,广大农村实用人才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形成“科技+领导,科技+流通,科技+金融,科技+特派员,科技+乡土人才,科技+专合组织专业协会,科技+收益”一体化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机制。

(2)加强县校(院)企科技合作,建立科技专家大院。在2008年与四川农业大学和四川畜牧科学院合作建立6个专家大院的基础上,深化合作关系。要让专家参与我县的各项规划的制定和论证,参与重大决策的论证。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指导、技术诊断和技术鉴定活动。要让教授与我县的企事业单位共建专家大院的时候形成“利益共亨、风险共担”的紧密的合作关系。

(3)狠抓技术创新体系的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学习和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在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人才支持的同时,引进高新技术成果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支持企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投资主体、研究开发的主体和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为各类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为实现“工业强县”的目标提供有力的保证。

2、加强科技政策支持力度

(1)加强科技投入。县财政将按照中、省、市、县有关文件规定,对科技三项费、知识产权经费、科普经费的投入与财政收入增长同比例纳入财政预算。

(2)建立科技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财政每年从企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的专项经费,建立由科技部门主管、财政部门监管的科技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当年未用完的基金及其利息累积到下年度继续使用,其用途为鼓励并优先支持产、学、研的联合创新,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技术、高附加值、能大量吸纳就业、节能降耗、有利环境保护以及出口创汇的各类项目。科技部门和财政部门要根据中省科技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管理的政策建立健全我县基金的整个管理使用制度。

(3)加大科技奖励力度。今年在进行县级科技进步奖的同时,要开展县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的评选活动,对评出的获奖者给予重奖。对申报市级以上科技成果给予技术协助和资料费补助。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的县委政府给予嘉奖。

(4)大力实施专利战略和名牌战略。鼓励专利申报,对获得专利的企业按遂府发〔20*〕10号文件精神上报申奖。对能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项目在科技计划立项上进行重点支持。实施商标战略,争创名牌商标,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称号的、市驰名或知名商标、市名牌产品称号的给予奖励。

(5)鼓励技术推广。按照川府发〔20*〕38号文件精神,在“技术推广中凡经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认定的技术,在转让、培训、咨询、服务时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的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30万元部分,依法征收企业所得税”

3、做好科技服务工作

要在技术和人才引进、信息服务、项目审批、资金扶持等方面搞好服务。鼓励科技人员兴办、领办高新技术企业。

4、狠抓科普工作

组织好科普宣传活动,建立1个科普教育基地,扎实抓好经常性的科普工作。集中搞好三月“科技之春”、五月科技宣传周、九月科普宣传日的科普宣传活动、“六下乡”活动。各中小学要安排一定的科普课,开展1—2次科普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要建立科普实验基地、科普长廊。县委一、二中心学习组要进行1次科技知识讲座,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科技素质。切实搞好科技培训,每年培训群众达到5万人次以上,用会议、广播、电视及专题培训和产业示范基地现场培训等方式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把科学技术送进工厂、农村、社区、学校。

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开展群众性的知识产权知识宣传培训和知识产权知识进党校、进企业、进社区“三进活动”,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做好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的成果展示。组织好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加大对重点行业、流通领域的知识产权执法工作。

6、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提高重大项目决策的科学性

建立和健全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对事关全县经济、科技、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在决策前组织相关专家咨询论证,提供决策依据,并通过组织软科学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途径,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民主化水平。

(四)加强理论学习和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努力提高理论和业务水平,增强领导干部执政、行政和为民服务能力(整改负责人:冯达兴,责任股室:办公室;完成时间:2011年底。)1、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提高干部职工的素质。坚持集中学习或自学党的方针政策、县委“一三五三”发展战略及业务知识,大力开展“三请教、三问计、三用心”活动,不断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工作执行力,全心全意搞好我县科技服务工作,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

科技发展方案篇4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坚持“思想引领、应用为主、跨越推进、支撑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建设信息化,大力推广应用“四新”等实用技术,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大力开展行业发展中带有明显地方特点和急需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力争通过三年左右努力,使全行业科技水平明显提升,跨越式推进建设系统科技进步。

(二)总体目标。到2011年,初步建立起适应我区建设发展要求的科技应用、创新和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科技人才队伍不断扩大,科技投入稳定增加,科技在城乡建设发展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建成比较完备的信息化平台。到2011年,基本建成电子政务、基础地理、行业监管、城乡规划、“数字城管”等五大平台。

——“四新”等实用技术在建设领域得到较广应用。完成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工艺、材料、设备18项以上。

——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创建省级以上技术中心1家以上,取得部级工法3项以上、省级工法10项以上。

——建设行业发展中有明显地方特点和急需技术研发与创新全面开展,重点研究突破2项以上技术难题。

二、推进建设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加快建设工作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也是推动建设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建设事业是多学科、多领域、多层次科技创新和成果的集合,科学技术在城乡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先导和引领作用。近年来,全区建设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工作重点,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信息化进程,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较好地发挥了科技进步在促进建设事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但从总体上看,我区对建设科技工作重视不够,科技工作基础弱、底子薄、发展不平衡,整个行业科技贡献率低,科技的落后已阻碍了建设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必须把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事关建设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真抓实干,奋起直追,切实依靠科技进步,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建设事业科学发展。

三、推进建设科技进步的工作重点

今后三年,要根据市局科技进步“525”行动计划的统一部署,重点做好*建设系统科技进步三大类25项工作:

(一)推进5大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建设行业信息化水平

1、政务信息化平台。

一是加快建设系统网站建设。完善*建设网,实施与政府信息公开网站的有效整合,提高网站信息量与及时性。继续办好城管、房管、公积金、建筑业、自来水、城建档案等专业网站。(责任单位:局办公室、相关单位)

二是建立办公自动化(OA)系统(包括移动办公系统)。基本实现局机关办公自动化、文档数字化以及行政管理网络化。支持有条件的下属单位开展办公自动化(OA)系统建设。(责任单位:局办公室、相关单位)

三是建设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审批系统,实现审批业务标准化、流程化、及时将行政政策、行政服务和行政审批程序向社会公布,为公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的服务。(责任单位:区行政服务中心城建窗口)

四是建设城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馆藏重要纸质档案信息资源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责任单位:区城建档案馆)

2、基础地理信息化平台。

一是基础地理空间数据中心建设。加快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步伐,处理、整合测绘基准与大地测量成果数据,建立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库。(责任单位:区规划办)

二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建设系统信息化建设最基础的支撑平台,制定统一标准,开发数据加工、入库、提取、更新等功能,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统一管理、更新与对外提供服务。(责任单位:区规划办)

三是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建设。以网络设施和计算机存储设施为支撑,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为基础,整合政务各部门及社会各界多种与地理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地理信息公用服务系统。(责任单位:局城建科)

四是配合做好全市GPS连续运行参考站综合服务系统(TZCORS)。以高精度实时定位的RTK(实时动态测量)技术为核心,运用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建设10个GPS参站网子系统、数据管理和监控中心子系统、数据通信传输子系统和数据子系统。配合市局建立全市卫星定位基础服务系统,实现城市空间位置信息实时发送,为“数字*”构建基础地理信息空间框架。(责任单位:区规划办)

五是建立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完成地下综合管线探测及数据库建设,建立地下综合管线管理子系统,理顺供水、排水、污水、燃气、电子、通讯等地下综合管线归档、入库和更新机制,使网络具有档案管理、项目管理、施工许可受理及发放、质量监督、竣工备案等综合管理职能。(责任单位:局城建科)

3、行业监管信息化平台。

一是企业信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建设行业企业与从业人员信用征集机制,编制信用信息采集、维护和的标准与规范,形成包含信用调查、信用评价、信用自律、信用档案等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管理信息系统。(责任单位:局房地产科、局建筑业科)

二是进一步完善建筑业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建筑业网站,加快与市建筑业信息管理平台的整合,使网络具有施工许可及备案、质量安全监督、竣工备案等综合管理职能,实现企业、人员、项目信用平台等方面的动态管理和数据库的共享。(责任单位:局建筑业科)

三是加快数字房地产建设。建立和完善集办公自动化、房地产企业资质和信用管理、数字房管、商品房预售许可和透明购房、物业维修资金和物业保修管理、住房保障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房地产系统,实现住宅与房地产业管理网络化。(责任单位:区房管局、局房地产科、区住房保障办)

4、城乡规划信息化平台。

一是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村镇规划业务审批为主线,按照图文一体化的要求,制订统一的数据标准,应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RS(遥感)技术和三维技术,以多比例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规划成果数据库、规划审批数据库、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库等为支撑,建立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提供辅助审查和决策功能,实现规划管理网上审批,提高城乡规划效能。(责任单位:区规划办)

二是建设*“固房”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农村农房防灾能力普查基础上,实现对普查结果的汇总、查询、更新,建立农村农房防灾信息管理系统;在农村危旧房现状调查基础上,建立农村危房现状档案和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档案,建立农村危旧房改造信息管理系统。(责任单位:区规划办)

5、数字城管平台。

推广应用“*市区数字城管系统”,进一步完善数字城管应用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执法车辆、环卫等专用车辆GPS监控系统,加快建设“数字城管”网上公共服务系统。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标准建设,严格执行市、县(市、区)数据交换接口规范,形成全市一体、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全局互动的“数字城管”体系。(责任单位:区数字城管办公室)

(二)推广应用18项“四新”等实用技术,提高建设行业科技应用水平。

1、配合市局推广应用三维实景模拟城市综合信息系统,运用WebGIS(基于互联网的地理信息系统)和VR(虚拟实景)等技术,提供三维实景模拟图,实现环境真实再现,为城市规划决策服务。(责任单位:区规划办)

2、城市道路快速养护技术(含沥青冷拌、冷铺、利用现有混凝土路面沥青修补技术)。冷拌冷铺施工设备基本配置齐全,实现建成区城市道路快速养护。(责任单位:区市政工程管理处)

3、推广应用供水水质水压在线动态监测,包括水压、余氯、PH、浊度、流量;全面推广高、低压变频装置和实现分时段变频恒压供水;实现生产自用水零排放。(责任单位:*自来水公司)

4、积极推广第三代水处理技术。(责任单位:*自来水公司)

5、供水供气智能抄表技术。在新建居住小区和部分现有居住小区推广应用供水供气智能抄表技术,逐步实现供水供气抄表自动化、智能化。推广应用自动计费、自助缴费设备。(责任单位:*自来水公司、*燃气有限公司)

6、推广应用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设备,实现远程监控。县城以上实现新建多层住宅免除屋顶水箱、现有屋顶水箱逐步取消的目标,减少二次污染。(责任单位:*自来水公司)

7、推广应用中水回用技术。建成*污水处理二期中水回用工程。(责任单位:*市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

8、推广应用污泥无害化处置技术。支持*四强公司加快污泥造粒制砖项目建设,基本实现污泥处理资源化、无害化。(责任单位:*市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

9、推广应用车载GPS监控系统。实现对环卫、建筑渣土运输车辆的实时卫星跟踪定位,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区数字城管办公室)

10、推广应用燃气器具防漏安全自动切断装置,新开用户安装逐步推广。(责任单位:*燃气有限公司)

11、推广应用住宅小区雨水利用、中水回用、垃圾生化处理技术。(责任单位:局房地产科)

12、2010年7月1日前,实现预拌砂浆在上建成区建设工程中全面应用。其中,今年6月份先搞试点(责任单位:局建筑业科)

13、推广应用新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全面推广12层以下住宅的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推广应用浅层地能、水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设备)的利用;开展建筑能耗分析及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工作。(责任单位:局房地产科、局建筑业科)

14、推广应用绿色建材与新型建材。重点推广自重轻、导热低的新型墙体保温节能材料(陶粒加气混凝土砌块、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砂加气混凝土砌块等);重点推广塑料管道、复合管道及新型防水材料等化学建材技术。(责任单位:局建筑业科)

15、推广应用建设工程检测数据自动采集和实时传输技术。全面实现桩基静载荷试验现场检测数据实时传输;试块试压(砼、砂浆)、试件试拉(钢筋原材及钢筋接头)实现数据自动采集、传输和报告自动输出。(责任单位:区质安站、区检测中心)

16、推广应用混凝土工程和钢筋工程节材技术。重点推广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超大体积混凝土防裂、防渗技术,清水饰面混凝土技术以及高强钢筋运用和新型钢筋连接技术(HBR400级钢筋、预应力钢筋应用和粗直径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责任单位:区质安站)

17、推广应用基础与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着力推广在软土地区应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桩型(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和钻孔扩底灌注桩等);深基坑开挖与支护及监测控制技术,重点推广组合内支撑支护结构及新型复合支护结构。(责任单位:区区质安站)

18、推广应用建筑施工远程监控技术。全市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工程和创省、市标化工程实现建筑施工远程视频监控。(责任单位:区区质安站)

(三)针对制约当前建设事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开展2项课题研究。

一是开展台风多雨地区围护结构防渗漏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居住建筑外墙体、外门窗等的防渗漏技术研究,为防治建筑质量通病提供依据。(责任单位:区质安站、方远集团)

二是开展高锰原水应用课题研究。针对长潭水库原水锰含量超标的实际,开展除锰工艺研究。(责任单位:*自来水公司)

四、推进建设科技进步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推动。为加强对建设科技进步工作的领导,成立*建设系统推进建设科技进步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负责协调全区建设科技进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建筑业科,负责日常工作,并牵头制订年度推进计划,抓好督查落实。建立全区建设科技专家委员会,组织指导全行业的科技进步工作。

(二)政策拉动。要将科技进步作为企业资质与升级、评优评先等的重要前置条件。一是要列入规划条件。要将推广应用“四新技术”列入建设工程规划条件,从源头上推动科技进步。二是要将推广应用新技术的业绩列入建设企业定级、晋级、年检、增项重要考核指标。三是要列入各项评优评先的重要条件。要将推广应用新技术的业绩作为评选十强房地产企业、十强建筑业企业、十佳建造师、十佳科技带头人的重要条件。四是要将“四新”等实用技术应用列入勘察设计市场检点之一,应推广应用未推广的,予以通报批评。五是要将推广应用“四新”等技术业绩作为工程招投标资格预审的重要内容,增加建设科技的权重。六是要争取发改、经济、财政、科技等有关部门支持和联动,制订和实施激励建设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建立推进自主应用、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争取在科技进步奖项、科技项目申报、创新基金争取、墙改基金退还比例上得到更大的支持。七是要定期制订并淘汰限制落后技术通告及推广应用“四新”等实用技术目录,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各单位要抓紧清理调整好政策,建立、完善有利于推进科技进步的长效机制。

(三)企业主动。企业是科技进步的主体,要在建设系统科技进步中起带头、示范作用。一是建筑业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建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1家以上,取得部级工法3项、省级工法10项和各种专利8项以上。二是勘察设计企业要成为“四新”等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的主导力量,在“四新”等实用技术应用中起龙头和推动作用。三是市政公用企业要系统推进科技进步,在建设系统科技进步中起带头作用;供水企业要根据“两创建”(创建现代化水厂、创建现代化营业所)的标准,制订供水行业科技进步实施细则。四是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发挥在推进规模住宅小区建设中应用“四新”等实用技术的主体作用,全区5万平方米以上规模住宅小区必须推广3项以上新技术。

(四)人才促动。大力发展建设职业教育,着力于建设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全面提高建设科技队伍、管理干部队伍和一线操作人员队伍的素质。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建设科技人才管理体制和科技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发展一批注册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岩土工程师、建造师等专业技术人才,全区达到各类专业技术注册人员人以上,其中一、二级注册建造师500人以上,房地产评估、物业管理等各类专业人才10名以上,努力形成由专业技术带头人、技术骨干和一般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人才梯队,以人才队伍来带动建设科技进步。

科技发展方案篇5

一、主要目标

专项行动的总体目标是:把“科教兴国”战略切实落实到基层,依靠科技进步,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较强区域带动性的特色支柱产业,有效带动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促进建立富民强县的长效机制,实现民“富”、县“强”;加快县(市)科技进步,强化县(市)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国家重点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欠发达地区,每年启动一批试点县(市),实施一批重点科技项目,集成推广500项左右的先进适用技术。通过3-5年的努力,支持300个左右部级试点县(市)实施专项行动,以项目为载体,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从整体上带动1000个左右县(市)依靠科技富民强县。

通过实施专项行动,试点县(市)应实现以下目标:

(一)提高县(市)转化推广科技成果能力,为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先进适用的技术成果。

(二)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科技公共服务能力,为基层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

(三)提高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提高专项行动重点科技项目辐射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水平。

(四)培育科技型的特色支柱产业,增强龙头企业科技实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壮大县域经济。

二、指导原则

(一)分级管理,地方为主。中央、省(区、市)、地(市)、县(市)分级管理,以省为主,县(市)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二)统一部署,分步实施。根据各地区域特色和地方科技工作基础,进行整体设计,统一部署,按照进度安排,选择不同类型的、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县(市)及重点科技项目,成熟一批,实施一批。

(三)集成资源,突出重点。针对实施专项行动的需求,有效集成中央和地方相关科技、人才、资金等资源,突出重点,供需对接,相互协调,集中力量,共同支持。

(四)因地制宜,有效切入。充分利用适应市场需求、符合当地特色、形式多样的运行模式,调动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专业经济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户等各方面积极性,找准专项行动切入点,选准项目,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扩大农民就业空间和增收致富渠道。

(五)财政引导,奖补结合。以财政投入为引导,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实施专项行动的积极性,拓宽专项行动的资金来源渠道。

三、重点任务

(一)引进、推广、转化与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根据当地和重点科技项目的科技需求,有针对性地引进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示范的基础上,向周围企业和农民辐射推广,使技术成果为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发挥有效的作用。

(二)培育和壮大县域特色支柱产业。立足本地资源特色和优势,以重点科技项目为载体,培育和发展县域特色支柱产业,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创造县域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组织开展科技培训。围绕专项行动开展面向广大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和面向企业劳动者的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科技素质和技能,培养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专业技术人员。

(四)加强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和基层科技服务能力。用3年左右的时间,建立面向农村和中小企业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体系,集成中央、地方的科技信息资源,完善国家科技信息库,连通省(区、市)、地(市)、县(市)科技信息网络,建立县(市)科技信息服务站,为基层提供方便、快捷、实用的科技信息服务,并带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相关科技服务能力的提高(该项任务将由国家自上而下另行统一组织实施)。

四、遴选要求

国家专项行动试点县(市)的选择须依据重点科技项目的可行性、县(市)和省(区、市)实施科技富民强县的工作基础、环境等方面综合评价,试点县(市)申报内容必须已列入省(区、市)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划。具体要求如下:

(一)重点科技项目的遴选条件

1.与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需求紧密结合,对其他县(市)有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

2.着眼于延长产业链,带动一定范围的农民增收致富,壮大县域经济,缓解县乡财政困难。

3.市场前景好,能够调动和吸纳社会投入,并具有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项目运行机制。

4.依托的技术先进成熟,并具有技术转移应用的人才保障和行之有效的成果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保障。

5.承担单位应具备必需的工作基础和能力,能按要求完成任务。

(二)省、地、县的基本要求和条件

1.制定了符合本地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划的专项行动方案和相应的政策措施。

2.科技工作有较好基础,在促进县(市)科技进步、科技成果向县(市)基层扩散转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3.对科技投入努力程度较高,选准申报的试点县(市)和重点科技项目,对实施专项行动有资金保障。

4.有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能力;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切实可行;组织管理和运行机制科学规范;党政主要领导直接负责专项行动。

五、组织管理

(一)省级科技部门、财政部门要在本省(区、市)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划指导下制定专项行动规划,组织试点县(市)及重点科技项目的申报、遴选和实施,协调科研单位与试点县(市)对接,落实省级相关政策和科技资源集成,对科技项目实施进行管理、监督和考核。省级政府应将专项行动作为各省(区、市)科技和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省(区、市)科技规划。

(二)地(市)科技部门、财政部门按照专项行动的有关要求,协调落实相关配套措施,对专项行动实施进行指导和监督。

(三)试点县(市)是专项行动具体实施的落脚点。县(市)主要领导对专项行动实施负直接责任;试点县(市)科技部门、财政部门具体负责相关任务的落实,协调县(市)相关资源和有关部门共同推进专项行动的实施。

科技部、财政部从宏观层面做好专项行动的总体设计,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集成中央相关科技资源,支持专项行动的实施。对专项行动的组织实施及经费使用进行动态跟踪、监督、考核和验收。中央财政将视省(区、市)专项行动的组织实施及投入情况,给予经费补助。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明确分工,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监督,切实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各地要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加的“科技富民强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技部门,保证专项行动的顺利实施。

(二)保障经费。省(区、市)、地(市)政府要加大对专项行动的投入,有专门的经费保障专项行动的实施;县(市)要结合财力情况,集成相关资源,统筹安排;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采取奖补结合的方式,支持专项行动的实施。各级政府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专项行动实施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渠道。

科技发展方案篇6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务实的态度、改革的精神,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努力实现党风政风、领导干部作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转变,促进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要求。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着重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注重统一思想,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对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注重解决突出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自觉践行*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进一步转变;注重建章立制,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形成;注重统筹兼顾,以作风建设推动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注重领导带头,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尤其是要着眼于加强领导班子作风建设,认真开展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使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政治坚定、勤奋好学的形象,心系百姓、真情为民的形象,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的形象,民主和谐、团结协作的形象,道德高尚、清廉节俭的形象进一步树立。

二、重点内容

按照*总书记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思想作风建设,着力解决有的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着力有的有的领导干部不想学、不善学,理性思维不强和联系实际不多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建设,着力解决有的领导干部形式主义、追求名利的问题;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着力解决有的领导干部作风不够民主,有的领导班子不够坚强有力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生活作风建设,着力解决有的领导干部情趣不高、讲究享受的问题。要通过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重点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大兴学习风气,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全局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争做学习型干部,通过参加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干部党员学习网”、党支部学习会、专题报告会、各类培训和自学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学习现代经济管理知识、科技知识、社会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加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注重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做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适应、自身素质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知识和本领与履行职责相适应。

(二)深化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继续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建立“开放、公正、规范、高效”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计划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对科技经费的监管,在组织科技项目验收时,把科技经费使用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审查内容,并逐步建立和推行科技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审计制度。要继续发挥好科技计划监督小组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对重大科技项目招标的管理机制。要不断强化科技综合服务中心的功能建设。要深化政务公开,完善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和直属单位办事公开制度,确保群众和企业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绩效考核,研究制定行政效能监察工作制度,切实解决大局观念不强、办事推诿等问题,努力提高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改进会风和文风,严格控制会议规模和数量,切实精简各类文件,提倡开短会、写短文、讲短话。进一步完善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与联系点约访、与干部职工谈话等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同普通群众、干部职工和专家学者交朋友的制度,听取意见、建议,掌握实际情况,营造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大力推进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廉洁工程建设,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坚决防止和纠正作风比较简单、办事不够公正等问题,督促干部职工不断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四)改进和规范公务接待,进一步树立清廉节俭形象。认真执行公务接待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经费标准,简化公务礼仪。在坚持“四条禁令”的基础上,推行会议自助餐或者便餐、快餐。

(五)厉行节约,进一步弘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严禁领导干部违反规定驾驶公车、用公款相互吃请、游山玩水和进行高消费娱乐,用公款信用卡私人刷卡消费。坚决制止和纠正以学习考察、招商引资等名义公款旅游特别是出国(境)旅游。坚持“节约型社会从机关做起、艰苦奋斗从干部做起”,增强行政成本意识,切实压缩行政费用开支,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

三、实施步骤

“作风建设年”活动按照大局着眼,小处入手,抓住重点,整合载体,讲究实效的思路,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组织学习(3月下旬至4月底)

3月底前,成立科技局“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局党组书记郑洪翔、局长郑瑜为组长,副局长张建国、蒋如国和副巡视员庄恩宠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杨建艇同志担任,成员由陈建章、郭强、王剑荣等同志担任。

4月初,召开科技局系统“作风建设年”动员会议。局直属单位领导班子要根据市科技局的实施方案,制订适合本单位实际的工作计划,上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

4月上旬,局领导小组将邀请有关领导或专家来局给各级领导干部作一场专题报告。各级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要通过上党课、集中学习、座谈讨论和自学的方式,深入系统地学习党的三代领导人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认真学习《》、《公务员法》和《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学习读本》等,要紧密联系实际,组织开展改进作风的大讨论,切实提高认识。各级领导班子和成员要把加强作风建设作为今年理论学习和教育重要内容,开展经常性、有针对性的学习和教育。要充分利用宣传园地、*科技网、机关局域网和《*科技(内部版)》等手段,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阶段:查找问题,边整边改(5月至8月)

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处负责人、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要利用4个月的时间,认真查找自身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广泛地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并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整改措施。

5至6月份,局党组和直属单位党组织要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对照*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联系先进性教育活动、民主评议机关、机关效能建设和征求意见中反映的突出问题,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各个方面对照检查,深刻剖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要坚持边整边改,把整改贯穿活动的始终。

7月份,局党组和直属单位党组织,要针对本单位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一系列专项治理活动。落实整改和专项治理要责任到人,并明确整改时限。局领导小组届时将组织对此项工作进行督查。

8月份,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个人要组织进行一次“回头看”:看问题查的是否准确、看措施制定的是否到位、看整改工作是否彻底、看干部职工是否满意。通过“回头看”来查漏补缺。

第三阶段:建章立制,巩固成果(9月至12月)

建章立制是巩固整改成果,建立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局党组和直属单位党组织要利用三个月(9至11月)的时间,对现有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一次清理、修订和完善。努力通过制度来管人管事管权,用制度来规范各级领导干部的行为,使作风建设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形成长效机制,发挥长效作用。12月份,局党组要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同时,对今后一个时期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作出部署。各级领导干部以适当形式,公开廉政承诺,把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领导干部日常的实际行为,接受社会的监督。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各级领导班子党政主要领导是“作风建设年”的主要负责人,要对整个活动的全过程负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责任。

2、强化责任落实。要按照科技局党风廉政和反腐败责任制的要求,把“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处(室)、直属单位和人员。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要注重解决本单位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年底,各单位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一次自查,向局领导小组办公室作出书面报告。领导小组要组织力量进行检查,并总结表彰。

3、强化统筹结合。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要重点抓好“五个结合”。一是要与以“团结和谐干在实处,科学发展走在前列”为主要内容的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推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二是要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经常性的学习教育机制,开展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三是要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结合起来,把作风建设转化为领导干部的自律行为。四是要与党的建设其他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把作风建设贯穿各项工作的始终。五是要与落实各项具体工作结合起来,做到用好的作风推进工作落实,用好的工作业绩检验作风建设成效。

4、强化监督监查。局“作风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将加强对活动开展情况的指导和检查,及时解决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专门的监督电话(87186810),并通过*科技网向社会公布。局党组和直属单位要把“作风建设年”活动纳入今年的年终目标考核,并作为考察班子和干部的重要内容。

科技发展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省、市、区纪委全会关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安排要求,着眼于提高反腐倡廉能力,全面学习领会《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基本精神,正确把握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关系,深刻理解加强教育、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各项工作的深刻内涵,以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深入推进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二、活动时间

2009年6月1日至6月30日。

三、主要活动内容

(一)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组织学习新的,各级有关反腐倡廉方面的文件文件材料和要求,并切实抓好个人自学。

(二)组织开好两个会。即高质量地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重点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党员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三)局主要领导为机关党员干部上一次反腐倡廉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专题党课。

(四)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到*市警示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五)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持续开展“万名干部下基层、千名群众进机关”和“改不良作风、树机关形象”活动中

四、活动的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是当前我局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学习宣传活动由局党支部具体负责活动实施、督办检查和情况总结等工作。

科技发展方案篇8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梳理出的影响和制约"三农" 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门别类,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整改落实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公布,做出公开承诺,创新科学发展机制,集中解决影响和制约农业科学发展的问题。

二、整改目标和方式

(一)目标

针对查摆出的推广理念不适应、推广手段落后、推广机制不活、队伍知识老化、作风不够深入等问题,紧紧围绕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主题,在五个方面进行整改:一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整合资源,建立有效的推广体系;二是建立推广新机制;三是完善推广手段;四是抓好学习培训;五是营造求真务实,廉洁高效的良好工作氛围。总体上要达到提高思想上有新的认识、解决问题上有新的思路、创新机制上有新的突破、科学发展上有新的成效,推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和谐。

(二)方式

把"中心"领导班子整改和站室党支部整改结合起来,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多办几件群众迫切希望办的实事。

三、整改措施和责任分解

(一)20__年2月1日前解决的问题

1、解决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低问题

12月18日启动第二批10个农产品质量检测流动服务站。(责任部门:植保站)

2、解决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水平低问题

一是12月18日启动第二批5个测土配方施肥流动服务站。(责任部门:土肥站)

二是1月底前动工建设__现代农业展示示范园。(责任部门:种子站)

三是1月底前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活动,支持20个基层农技部门加盟农业科技服务110。(责任部门:办公室)

3、解决干部的思想作风问题

一是1月底前完成主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干部职工年度考核等工作。(责任部门:办公室)

二是1月底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落实措施。(责任部门:办公室)

4、创新推广机制、建立有效推广体系

一是12月底前创新沼气服务机制,建设以沼气服务中心为核心的全省沼气服务体系。(责任部门:能源站)

二是12月底前创新农业监管服务机制,建设农产品质量检测、测土配方施肥、沼气流动服务站和植物流动医院,把农产品质量监控、农业科技、植物疫病防控等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责任部门:植保站、土肥站、能源站)

三是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加快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技术。(责任部门:推广站)

(二)20__年底前解决的问题

1、解决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低问题

一是组织制定和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测技能。(责任部门:植保站)

二是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计划,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检测和分析、评价,全面掌握整个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定期农产品质量安全结果和信息。(责任部门:植保站)

三是完善全省农产品质量检测流动服务站。(责任部门:植保站)

四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境监测和认定工作。(责任部门:能源站)

2、解决农业科技示范推广水平低问题

一是建立健全测土配方施肥流动服务体系,加快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争取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面积500万亩,推广施用配方肥面积254万亩,采集土壤样品数19200个,布置3414田间试验164个,项目区肥料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责任部门:土肥站)

二是推广节水技术,推广节水农业示范点150个,面积突破300万亩,力争每年节水2亿立方米。(责任部门:推广站)

三是引进100-130个水稻新优品种进行区域试验;从20__年早晚区域试验中筛选出在产量、品质和抗逆性方面有优异表现的水稻品种(组合)进行展示试验;安排新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进行丰产示范工作;征集271个瓜菜新品种进行展示试验。(责任部门:种子站)

四是指导实施年度主推技术、主导品种。(责任部门:"中心"各站、室)

五是开展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等活动,制定针对性强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同时,抓好"中心"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责任部门:"中心"各站、室)

3、解决植物疫病防控能力低问题

一是全力抓好我省预测预报系统建设,目标是20__年内完善病虫测报点100个,建立植物流动医院12个。(责任部门:植保站)

二是加大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信息化、网络化和可视化的建设进程。(责任部门:植保站)

4、解决农村沼气建设问题

一是新建户用沼气5.3万户、乡村服务点663个、乡镇沼气服务站点120个,率先在全国实现第一个农村沼气服务体系覆盖全省。(责任部门:能源站)

二是加快建设大中型养殖场、果园、农村新校园沼气工程,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责任部门:能源站)

5、解决干部的思想作风和"中心"自身建设问题

一是加强"中心"领导班子自身建设,落实"一岗双责";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责任部门:办公室)

二是加强政务、财务、人事、后勤等方面管理,强化 规章制度的执行,不断优化运行机制。(责任部门:办公室)

三是利用项目资金,购置检测中心、办公室等所需设备,逐步改善推广条件。(责任部门:办公室)

6、建立推广新机制

一是建立课题推广责任制度,量化推广内容,明确责任,并与绩效工资和职称评审挂钩。(责任部门:办公室)

二是建立合作推广机制,通过推广项目牵引,建立科研教育、推广部门合作推广机制;通过采取补贴和奖励的办法,建立起鼓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参与推广的合作机制。(责任部门:办公室、推广站)

三是依托农技110服务平台,建立起农民需求反馈机制,通过农民点题开展服务,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推广的积极性。(责任部门:办公室)

(三)较长时间解决的问题

1、围绕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农业监管服务体系

抓好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测土配方施肥、沼气、植物疫病防控等服务。(责任部门:"中心"各站、室)

2、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施科技富农工程

一是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力争每年为30万户以上农户提供服务。(责任部门:土肥站)

二是继续抓好水稻、瓜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展示和示范推广工作。(责任部门:种子站)

三是继续实施技术队伍及农民培训工程。(责任部门:"中心"各站、室)

3、围绕生态省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户用沼气、大中型沼气,加快沼气服务体系建设。(责任部门:能源站)

4、围绕农业政风行风,加强作风建设

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开展干部作风和廉政教育,努力把"中心"党总支及各支部建成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责任部门:办公室)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中心"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方案》实施重大问题,监督检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其它领导分工负责,抓好落实。各站、室要将《方案》中的各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确保责任到位、投入到位,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科技发展方案篇9

一、指导思想和会议主题:以党的十七大以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优化配置、科学发展、当好先行”为目标。重点对照检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认真对照检查在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有关规定要求、遵守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提出的廉政自律五条规定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入开展,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技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工作能力,为全市科技工作优质、高效、均衡发展提供坚强的领导保障。

二、会议时间:20__年6月23日。若有特殊情况,可另择期进行。

三、参加人员:局领导班子成员及邀请代表(市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组、市委组织部、市纪检委有关领导),局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

四、方法和步骤: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按照会前公告、广泛征求意见、集中学习、开展自查、开展谈心活动、撰写发言材料、召开民主生活会、制定整改措施、通报情况九个环节进行。

1.会前公告。将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的时间、征求意见的方式予以公布。

2.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的范围为局领导班子成员、局各处科室、局属单位党员群众、企业及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技人员代表、服务对象代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下发《市科技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函》,广泛征求对局领导班子和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3.集中学习。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集中学习,用三天时间认真学书记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精神,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认真学习省委关于开展“讲党性、树新风、优环境、促发展”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的有关部署要求,认真学习中央、省委、市委领导一系列重要讲话,并坚持把学习理论与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

4.开展自查。紧扣“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以强化思想教育为重点,深入查找宗旨淡化、服务意识不强的问题;以提高干事创业能力为重点,深入查找作风不实、工作不落实的问题;以加强行政效能建设为重点,深入查找标准不高、效率低下的问题;以加强效能督查为重点,深入查找执行不力、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要提高整改落实的针对性,把加强作风建设的着力点放到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发展环境、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放到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放到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违背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上,以环境改善状况、廉政建设水平、科学发展成果和群众满意程度衡量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的成效。自查过程中,要从科技工作实际出发,围绕“五对照、五检查”标准开展自查剖析,即对照“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要求,检查科技事业发展信心、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质量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对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检查科技部门群众观点、宗旨意识、服务理念、改善民生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对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检查科技创新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节能减排、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对照“统筹兼顾”的要求,检查科学决策城乡统筹发展、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处理、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处理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对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要求,检查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局领导班子成员要结合分工,重点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反映出来的突出问题、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

5.开展谈心活动。局机关主要负责同志要同领导班子每个成员分别谈心,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要互相谈心。分管领导要同所分管科室的党员群众分别谈心,并认真做好记录。

6.撰写发言材料。领导班子每个成员应围绕本次民主生活会的主题,根据所征求的意见,从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进行对照检查,认真撰写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7.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每位班子成员都要结合职责分工,分析检查个人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思想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民主生活会邀请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指导组人员列席指导会议。

8.制定整改措施。专题民主生活会召开后,局领导班子和每个班子成员,要针对群众反映和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查找出来的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重点,落实整改责任,切实进行整改。

9.通报情况。民主生活会召开后,要将民主生活会情况和整改措施在全局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通报,并书面报告市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有关要求:

1.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是党内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关键环节,全体领导班子成员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做好会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严格落实本方案规定的各个环节。

科技发展方案篇10

设立市工业和科技发展专项基金。资金来源:一是在目前已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的科技经费中每年安排500万元;二是由市级财政每年再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合计1000万元。

二、重点扶持的对象

在本市境内注册的各类工业企业,包括国有、国有控股、集体控股、股份制、有限责任、民营的工业企业,以及我市企业控股的中外合资(合作)等工业企业。

三、基金的用途和标准

(一)行业排头兵企业及优秀民营科技企业企业家评选嘉奖

对全市“一镇一业”行业排头兵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优秀企业家实行年度评选,对入选当年行业排头兵企业的法人代表、民营科技企业的优秀企业家给予表彰和嘉奖。全市每年奖金总额100万元,评选办法另行制订。

(二)重点项目奖励

1、凡列入当年部级火炬计划、星火计划、攻关计划的项目,列入部级重点新产品的项目,经部级投产鉴定的新产品(新成果),以及其他列入部级的项目或经部级鉴定的产品,均分别给予10万元的奖励。

2、鼓励盛泽地区印染行业淘汰落后设备,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对符合政发]91号文件规定的项目给予贴息奖励。

(三)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和科技型企业基金配套

1、当年新获得部级、省级和市级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分别奖励10万元、8万元和3万元。

2、经申报批准的国家中小型科技型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按所获基金总额的10%进行配套。

(四)技术中心奖励

当年新创建国家、省、市三级技术中心的企业(含博士后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万元和5万元。

(五)争创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奖励

鼓励企业争创各级各类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对争创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工作成效显著的企业、镇和有关部门的奖励,按政发[]102号文件规定执行。

(六)市委、市政府专项考核奖励

1、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年度各镇(公司)促进内资企业工业性投入的考核奖励共50万元。

2、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各镇(公司)年度提升企业素质竞赛活动的考核奖励共20万元。

(七)为鼓励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规模企业,促进科技创新,根据《市级专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科财字[6号),安排专利专项基金,用于开展扶持专利工作。

四、基金使用的审批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