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件十篇

时间:2023-03-23 19:31:58

小学美术课件

小学美术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鸟的结构,用各种形式设计、表现一只美丽的鸟。

2、情感:让学生感受鸟的美丽,提高创造美的能力,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做到保护有益动物。

3、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鸟的结构,设计表现一只美丽的鸟。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大胆创造各种鸟的形象。

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的。让学生尝试运用各种材料各种表现形式设计表现美丽的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分组交流、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范画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各种材料

(如:图画纸、彩笔、橡皮泥、彩纸、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讲故事《美丽的孔雀》

2、小鸟们很想像孔雀那样变成一只漂亮

的鸟,你能帮他们实现愿望吗?

3、导入课题:同学们这么喜欢小鸟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画小

鸟好吗?看看谁画的小鸟最美

二、探究学习

1、把你搜集到的鸟的资料介绍给小组的同学,看看谁知道的多。

2、老师也搜集了一些鸟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这些鸟在外形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看课件分析鸟的花纹、抓子、嘴的特点。

(3)放大一只鸟的图片,说说这只鸟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学生根据鸟的结构特点摆拼图。

4、看各种鸟的姿态摆图形。

5、欣赏和鸟有关的作品。感受作品中值得借鉴的地方。

6、了解不同表象形式的作品:

出示《写生珍禽图》,介绍写实手法。出示《凤凰图》,问学生画的是什么鸟?世界上有这种鸟吗?它的样子有什么特点?

7、“凤凰”是人们想象出的形象,非常美丽。你能想象并表现出一只美丽的鸟吗?说说你心中美丽的小鸟是什么样的?

三、提出作业要求

用你喜欢的表现形式设计一只美丽的鸟。还可以给它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作品完成后,再让它到鸟林里来做客。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五、作业展评及课后延伸

1、鸟林里来了这么多小伙伴,谁愿意把自己带来的鸟介绍给大家?

小学美术课件篇2

关键词 微课;小学美术;微信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088-02

1 前言

众所周知,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美术课程能够较好地启发其审美情趣,训练其空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为此,重视小学美术教学,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小学美术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逐渐兴起。为有效提高效率、顺应教育的发展节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微课,已成为小学美术教师研究和实践创新教学的一种尝试方式。结合微课的性能特点,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和结构正好与之契合,微课对小学美术教学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2 微课的便捷性让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更加灵活

在小学美术的微课备课准备阶段,小学美术教师往往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结合知识点的分布情况,选择一些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微课课件的制作。通常来说,微课的时间大部分在10分钟左右,适合展示的平台较为普遍和简单,运用手机、iPad、电脑等均可以让小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认识平面形和组合平面形”,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选择以微课方式进行教学。在微课中,小学美术教师首先将认识平面以及组合平面的知识点列出,限制微课时限;然后利用Flash的格式对一个平面图形由一个点到一条直线,再由这些不同的直线构成不同的平面。在微课中,小学美术教师同样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现实场景进行平面的展示,同时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层面和限度,可以在展示现实场景的平面时将其进行动画版的处理,让其更加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而在微课的最后,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对点、线、面进行连续动画的展示,并在动画的最后加入由面到体的延伸,以此来激发小学生更进一步地进行探索,有效地开发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对物体的全面认知。

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精品的微课通过师生微信群或是QQ群等方式发送给家长,让小学生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为一些对美术感兴趣的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从而打破教学局限于课堂的现状,而是让小学生自己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大大地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效率,并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同时,微课中常以动画的形式来进行抽象的小学美术知识点的展示和讲解,大大降低知识点的难度,让小学生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

3 微课的短小性让小学美术教学更加精准高效

在微课的制作中,其短小性使得小学美术教师在制作中就必须通过一些较小的、通俗易懂的事物或事件来进行知识点的阐述,从而达到知识精准投放的效果,极大地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通常来说,小学美术教师在制作微课件时,往往选择一些教学中小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为制作目标,以深刻而易懂的事例来对其进行列举,通过思路清晰的逻辑来层层推进教学,让小学生能够跟着课件展示的内容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点。

如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针对“学习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用毛笔等工具作调色练习”,教师在制作微课件时,应注重课件与小学生的交互性,通过微课件中音频的设置,利用问答的形式来对小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教学和认知,让小学生融入微课件的教学中,同时也能引导小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此课的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课件中用一些小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为主要的图形,并将其涂上不同原色,让这些动画人物自行发声,说出自己属于什么,是原色,还是间色,在原色中属于什么颜色,在间色中又属于什么颜色。而在调色部分的知识点介绍和展示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之前不同的原色进行类型动画片中变形金刚等形式的合体设置,然后不同原色的组合得到的间色各是什么颜色,由此颜色来对新的动画人物进行命名,加深小学生对这些颜色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在这些原色、g色的微课件展示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动画人物对小学生提出操作要求,比如让小学生从原料中选择出原色动画人物提出的颜色,并在纸上进行图画。对于间色的知识讲解时,在完成一个间色的组合时,小学美术教师在微课中让新组合的动画人物对自己是由什么原色组合而来的进行重复讲解,由其引导小学生调出不同的原色并进行组合,从而得到动画人物的间色。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掌握好教学时机,适时地进行暂停,让小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吸收,同时要让小学生能够进行自己的操作。

在完成常规的知识点的教学时,可以在微课件的末尾进行知识点的拓展。如可以鼓励小学生自行对不同原色进行自由组合,从而得到不同的间色。在微课件中,可以将三个不同的原色动画人物进行非融合的组合变形,对小学生提出疑问:最后会得到什么样的颜色?通过让小学生实践,得到一个新的颜色,并鼓励小学生进行其他颜色的组合,得到新颜色时,小学美术教师应告诉小学生颜色的名称,并让小学生进行记忆。更深层次的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将这些颜色与一些生活中常见事物进行联系,让小学生总结哪些颜色有哪些事物,通过不断补充各种事物来对小学生的想象力进行锻炼,同时有助于他们加强对世界的认知。

4 微课的生动性让小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掌握知识点

微课的组成中有音、视以及立体、动画的元素,使微课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在小学美术的一些抽象性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学生掌握知识。如在进行“运用各种材料和方法进行二方连续纹样的练习”相关教学内容教学时,大部分小学生往往如雾里看花,看不出个所以然,部分小学生则是在跟着教师完成一次练习后就不能自行进行操作。一些小学生缺乏意志力,当遇到困难时,往往因为知识点掌握的难度大而放弃。为此,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创新教学方法,成为小学美术教师的重点研究内容,而微课的特性又能够较好地降低事物的抽象性,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点的可接受度。

在讲解运用各种材料进行“二方连续纹样”时,小学美术教师在微课开始之初可以展示几个较为经典的样本,从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对其感兴趣,为小学生学习此知识点提供一些动力源泉。针对此知识点难理解、难讲解的特性,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分步讲解的方式对二方连续纹样进行抽丝剥茧的知识点分解,利用3D立体技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纹样进行展示,让小学生看到现实操作中看不到的部分,以此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纹样制作的步骤讲解,从书面中二维的角度转变为三维的角度来进行操作动作的剖析,让小学生更易上手跟着操作。

在微课件中,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适当地融入一些美术鉴赏的知识点,而不仅仅是单一地停留在二方连续纹样的制作。通过对二方连续纹样的由来以及相关历史进行阐述和讲解,拓宽小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他们的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兴趣点,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研究,如此才能真正地提高教学效率,改变小学美术教学困难的现状。

5 微课的时代性更加适应现代小学的教学需求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里,目前的小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更加广泛,对社会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不同于以往小学生认知度较低的情况。现代的小学生往往好奇心更加强烈,喜欢一些新鲜事物,同时也较以往的小学生思想相对更成熟。小学生一些新兴特点的出现,使与之对应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变。信息化是迎合小学生特点的较好方式,而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媒介和平台,让小学生在感受到新兴教学方式的同时,能够更加高效地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能够更加投入小学美术学习中。小学美术微课的运用,其较强的交互性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实践性,较好地契合小学生好动的特性。

如在讲解“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时,微课的时代性以及信息化、便捷化能够更加契合小学生的需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更新速度较快,新鲜事物的出现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出来。通过网络平台,小学美术教师可以更加容易和快速地搜索到一些小学生喜好的事物的调查结果等内容。小学美术教师可以以这些内容为基点,选择一些更加符合小学生审美观点的美术作品,让小学生能够从这些作品中寻找到心中的共鸣,感受美好事物的存在。

在“欣赏与儿童生活接近的优秀美术作品”一课的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挑选每一位小学生一幅最好的作品,制作进微课视频中,进行精心编辑,配上与之适应的音乐,让其更加的赏心悦目。利用微课,小学美术教师还可以对小学生的作品进行动画处理,让其更加生动,增强小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美术的动力。而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微课中动画语音的方式来鼓励小学生进行作品的赏析,并在微课中列出几个赏析作品的角度,比如简单的颜色、线条、形状、组合、布局等;还可以挑出几幅相对较好的作品,让小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自我评述,然后让小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加强小学生实践以及与微课之间的交互性。

6 结语

总之,利用微课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进行教学是一种教学创新。运用微课开展教W,能够让小学美术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多变,打破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模式,精准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述,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此外,微课的多种优势还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有效地帮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较难的知识点。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师应提高对微课的重视,保证微课的质量,以精品微课为制作初衷,从而提高小学美术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课件篇3

关键词:小学美术;信息技术;素材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尚美成了信息技术的必然产物。信息技术也同样融入了美术课的教学中,让美术课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不再辅助于美术课堂,而将真正主宰美术课堂教学。

我校地处农村,虽是农村,但我校的信息技术软硬件设施配置还是比较到位的。近几年来,我就信息环境下农村小学美术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下面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体会和思考。

一、美术与信息技术存在极为密切的联系,整合具有必然性

美术这门艺术能给人视觉上的盛宴,信息技术同样是通过图文声茂来展示自己,二者在表达是形式上有一定的相似性。信息技术完全可以成为美术创作和呈现的载体。而在省编小学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很多学习内容是相互关联的。所以,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具有必然性。

二、美术与信息技术结合优化了教学过程,整合具有可行性

1.资源浩如烟海,查找随心所欲

目前,小学美术教学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包括儿童美术、绘画、卡通设计、民间艺术、雕塑等,由于教师和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下难以获取丰富的资源,让美术赏析课变得索然无味。

通过美术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带来了海量的资源,教师有了可供参照的样本和资源,学生的眼界也得到了扩展,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收集资源制作一个美术海报作为作业。

2.强大的软件供你用,轻轻松松搞设计

由于手工绘制的设计方式受设计者自身技术水平的影响比较大,也比较费时间,所以学生往往难以实现预想的构思,设计会以失败告终。信息技术中有很多软件可以帮助美术课开展设计,让美术设计变得效果生动,内容丰富,如,字体的改变、图案的设计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开展设计变得轻松,学习信心也得到增强。

3.突破难点,电子白板课件很管用

电子白板课件大多以操作互动为主,是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中最为常见的形式。教师可运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多媒体课件,用图表、动画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形象地演示某些难以理解的内容,用于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教学中电子白板主要应用于以下几种情形:

(1)分析解释

电子白板课件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美术知识,启发他们发现美术规律。比如,《千变万化的线》一课,制作一个可供教师演示和学生学习的课件。课件首先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线,并用闪烁的效果将这些线条突出来,然后概括出线的种类,接着通过说说、画画让学生体会线条的千变万化,最后再让他们欣赏美术作品中的线条的美。

(2)提供素材

充分发挥SMART课件的优势,给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录像等直观信息,可以帮助学生接近生活,了解实际,解决困难,提高学习的质量。如,《欢乐的元宵节》,我们当地的风俗不太重视元宵节,学生对这一节日知之甚少,就可以通过白板展示。

(3)对比实验

通过直观的对比实验能够很好地展示不同美术作品之间的差异,进而揭示其规律。比如,认识冷色和暖色,可通过观看大量的对比图片,让学生感受色彩的冷暖差异,这比光凭教师的讲解来得直观、简单得多。

三、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改变了学习方式,整合具有多样性

1.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引起了教学结构的改变

小学教育中存在普遍教育和个性教育的矛盾。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学习的需要,利用网络可以让学生自主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自主收集资料、处理信息、构建知识,引起了整个教学结构的变化。

2.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收集处理信息过程强化了归纳、概括能力,让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当同时面对海量资源的冲击,自身的判断能力也在变化。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这些信息中寻找对自身有用的、正确的信息和资源。

3.整合可能会导致传统美术技法的弱化

由于美术中的某些课程的作业可以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来完成,如“封面设计”,学生可通过Word或画图等软件制作出漂亮的作品,不需要使用传统的颜料、画笔等工具,也不需要进行传统意义上的调色,那么他们对颜料的属性可能就不太了解,对颜料调配的方法和技术可能就不熟练,同样在运用时也不能弱化传统美术技法。

4.网络管理的不完善和信息的良莠不齐可能会带来某些负面影响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信息来源广泛,这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可供学习的资源,但其中也充斥着许多错误的、消极的、不健康的信息,这会给判断能力还不强的儿童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坚持正面教育,还要强化网络管理措施。

总之,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教学发展的必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其作用,让美术课教学变得有效、高效。同时也要避免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采取更好的方式让学生学好美术。

参考文献:

[1]程作澍.小学美术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之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0).

小学美术课件篇4

一、图文并茂,给眼睛强烈冲击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它运用线条、色彩、造型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其作用于视觉器官给人带来感官刺激的愉悦是其他艺术门类所无法比拟的。正因为这样,在美术课堂上运用大屏幕投影才能充分显示出优越性来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睛,使学生沉醉在视觉享受中。

在传统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需要准备很多的教具,绘制大量的范图,而绘制的范图所起的效果又因纸张的大小受到诸多的限制,而多媒体课件恰好可以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课前利用扫描仪将准备的范画和上网搜集的一些需要出示的图片、资料等制作成课件,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色彩效果极佳。

如教学《戏剧脸谱》时,我将所准备的资料(一些典型的脸谱图案)通过课件展示给学生看。脸谱本身丰富的图案、绚丽的色彩以及逼真的细节描绘在放大了数倍以后,以更清晰的面貌跃然于学生眼前,其效果与教师所绘的普通范画相比可谓事半而功倍。尤其是在讲解红脸、黄脸、白脸、黑脸、蓝脸这些分别代表不同性格的人物脸谱时,课件更是起到了其他媒体所无法起到的作用。我在课件中将同一张脸谱分别绘以不同主色调(红、黄、白、黑、蓝),通过课件的操作使他它们覆盖演变展示,如同表演戏法一般,只需鼠标的轻轻点击,这张脸在瞬间变化了五种色彩,学生们惊奇不已。五种主色调的强烈对比,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色彩对于脸谱来说所代表的不同性格:红色忠诚、黄色暴戾、白诈、黑色正直、蓝色勇猛……醒目的画面效果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时将直观形象上升至理论知识自然水到渠成,学生的记忆也尤其鲜明深刻。

欣赏课的教学也离不开课件的支持,大师们的名画也是通过课件展示效果最佳,在配上一定的文字介绍,比单纯的针对教材欣赏要有效得多,图文并茂的美术课件给了美术教师最大的帮助。

二、声像俱佳,给耳朵美妙享受

情境教学不仅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也是教师上课能获得较好效果的一大法宝。渲染情境的方法之一,就是利用音乐来烘托课堂气氛。艺术是相通的,音乐同样能够带给学生美妙的享受。心理学证明,微弱的刺激可以有效地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在美术教学中渗入情境性的音乐乐曲,不仅成功渲染了课堂气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感受力,为一节好课奠定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戏剧脸谱》一课为例,“戏剧”与“画脸”本身就已经包含了音乐与美术两大门类,这两大门类相互结合、相互碰撞,使我们中华民族古老的国粹艺术散发出迷人的魅力。因此,在整节课中,除了展示有关脸谱的美术知识,我还在课件中穿插安排京剧音乐,在每一位演员(课件脸谱)上场时,都有一段京剧锣鼓作为引子,这些演员随着锣鼓点子一一上场亮相,犹如演戏一般,学生听得起劲,看得过瘾,得到了莫大的艺术享受。最后在学生的绘画过程中,全程播放京剧乐曲,以此烘托本课的主题,渲染戏剧脸谱的氛围,不至于让学生单调作画。利用京剧音乐背景,教师不仅教授给学生有关脸谱的知识,还可以借此机会对他们进行京剧的熏陶,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对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热爱。

三、动静皆宜,给头脑新奇感受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几乎所有的教学媒体都是静态的,无论是范画、范作、幻灯片、还是投影片,要使这些媒体活动起来十分费事,而且不易操作。相比之下,多媒体课件就有一项最大的优势——它独有的动画功能是其他媒体技术所无法达到的。

小学美术课件篇5

由于很多农村中小学学生家长甚至是老师都对美术教育比较淡漠,完全忽视了美术对学生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在学生的意识里,美术课程无非是可有可无的副科,从而导致学校,家长,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理解存在误区,美术教育,美术课程并不是不重要,而是相当重要,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其他所有学科都无法替代,但当前美术教育的实施与我们想象的差距还非常大,尤其在农村基础教育中整个美术教育是严重缺失的,经调查发现美术教育在乡镇小学是非常薄弱的,那么我们又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笔者就此发表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现如今乡镇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对美术教育的认识不够,乡村与城市最大的区别也体现在教育氛围的差异上,而教育氛围包括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环境氛围几个方面,就美术教学情况来看,城市学生基本上都能受到较为正规的美术教育,而校外的各种美术辅导班也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学生除了在学校内可以接受美术教育之外在校外也能对自己的美术课程打下好的基础,在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环境下,城市学生对美术的理解,对美术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可乡镇小学一般第一课堂都无法得到保证,在教育环境,教学条件以及对美术课程长期不重视的影响下,就更谈不上受到好的美的熏陶和教育了。

从上层领导到基层教师,从家长对学生本人,都存在着重智育、德育轻视美育的情况,把重心放在语、数、外等文化课的教学上,而忽视了美育对德育、智育的辅助作用。许多学校美术课的开设不完整,随意性很强,有的即便开设了也不能正常上课,多数家长对美育更是一点都不了解,认为学生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美术似乎与考大学无关,学不学都无所谓,开这些课反而会耽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时间,影响孩子的文化课成绩,影响自己孩子的“升学”,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要做好宣传工作,特别是我们美术教师自己要先重视,再将美术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渗透到学生以及家长的意识中。

对那些痴迷于美术的学生而言,天真的以为在家里就能拥有一方学习美术的净土,可刚刚拿起画笔,就听到家长严厉的呵斥:“有时间不好好学习,搞这些东西有什么用?你还想成画家不成?”“咔嚓”画笔连同学生的“美梦”,一同被扔进万丈深渊。

2.美术师资匮乏与浪费并存。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有些是土生土长的民办教师,甚至还有临时代课教师,他们都极少经历美术教育培训,就是这些教师也被安排上了美术课程,教师的错误指导和引领使学生对美术课程变得更加淡漠了,农村小学真正开设美术课程的也寥寥无几,即便是课程表上有美术课程的安排,这也只不过是用来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的,其实际上是由来上语文课和数学课等要统考的课的。

我从师范美术专业毕业,现在以小学美术教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时,我觉得农村乡镇小学的美术教育工作的正规开展实在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一方面很多小学美术师资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美术专业毕业的教师又不能从事自己的专业,师资严重浪费。

试想没有一个合格的师资队伍,如何让才能实现美术教育教学的正常化呢?所以如何把这部分教师留出来,稳定下来应引起我们教育部门的重视。

3.美术教学对育人环境、教学条件、教学用具等因素的要求都是非常苛刻的。多少年来虽然很多学校都有美术教师,但学校没有配置专门的画室和有关美术教学的用具和材料,教师很难按学科特点进行规范的教学,就是示范也只能用粉笔在黑板上演示罢了,根本就没有起到示范作用,比如画中国画没有宣纸,没有国画颜料,甚至没有画笔,学生无法领会到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和中国画的博大精深了。美术教学就是直观教学,需教师亲自示范,不示范就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改善乡镇小学美术教育的建议与对策

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领导意识,改变教育观念。应提升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领导方式,这样方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充分认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2.改善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不合理投入的现状。应较强乡镇小学的硬件,软件的设施配备,加大对乡镇小学的教育资金的投入并配备美术专业师资及专业师资的合理利用,这样才可以缩小城乡与偏远山区的教育差距。同时要充分调动艺术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地制宜,因陋就简,自制教具和学具,以弥补美术教学器材不足的问题。

3.加强美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改革。不仅要评价学生,也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校教学决策进行评价。建立学生美术成长档案,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美术的掌握和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领域的的发展水平,要把静态的教学结果与动态的对课程实施过程进行分析评价结合起来,通过改革逐步建立起能够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美术课程评价体系,通过各类美术活动促进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提高和学生美术素质的提升。

小学美术课件篇6

1.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用于制作课堂教学课件的软件有很多,如Dreamweaver、frontpage可以制作链接层次清晰的网页式的课件,flash可以制作动感效果强烈的课件,authorware制作的课件功能完善,交互功能强大,而方正奥恩、课件大师等国产软件则易学易用,就连Office自带的幻灯片制作软件powerpoint也能制作出美观实用的美术课件。当然美术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和使用作为实现教学的辅助方式,不一定需要在每一节美术课中出现。

2.导入网络美术资源,使美术教学内容更宽广、直观。

网络的即时性、便利性使学生的学习,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和教师知识局限性的束缚,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活动过程,有效地改变了以往教师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进行“独角戏”似的教学活动的模式。

如: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美术》第十三册《学习服装搭配》一课,教材给出了服装搭配的三个基本要求:满足穿着场合和功能要求;结合着装人的肤色、年龄、性别、身材特点;注重款式、色彩、材料的对比变化与服装风格的统一。另附有服装色彩搭配的参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不在于纸上表现服装的款式和色彩的搭配,而是对自己及周围人的穿着打扮感兴趣。那么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服装美的认识呢?

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两个环节,(1)给出有关服装教学资源的链接,中国服装网:/;广东服装网:/;中国女装网:suite-/;学生通过浏览网站上展示的服装和点评解说,对服装的设计语言有了感性的认识。(2)让学生利用搜索引擎“google”或“百度”自行查找任何与服装有关的知识,通过主动的探究和欣赏,完成对服装美的认知过程。学生在尝试进行服装款式设计和搭配时,也就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临摹,而是开始融人自己对服装的一些反思和设想。

3.开设电脑美术课程,为学生开创美术学习的新途径。

用计算机作为学生美术学习的载体,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径。学生采用电脑进行美术绘画创作,摆脱了纸张、铅笔、颜料、调色盒等繁琐的绘画工具的限制,一有构思,就可以在电脑里尝试表现,随意挥洒,修改也极为方便,这一切都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区的一所小学,开设了电脑美术课程,自编电脑美术教学教材,进行《小学现代美术教学新途径的探索》的课题研究,利用每周二课时时间进行教学,用windows自带的画图软件和其他的画王、画笔工具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和指导。通过几年的实践,使电脑美术成为了该校的一大特色课程。

对于小学高年级和初、高中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有选择地传授相应的美术设计软件,如:位图软件:我形我速(photoexpress)、Photoshop;矢量图软件:coreldraw、freehand、illustrator;多媒体网页软件:director、authorware、flash、dreamweaver、frontpage等。这些软件使学生能自由驾驭设计、制作有创意的电脑绘画,进行图像处理,设计贺卡、装帧、招贴、标志,制作电脑动画和网页作品等,使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变得快捷而更有创意。如:软件的复制、粘贴功能,使构成与图案设计中连续纹样的制作易如反掌,使得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构成与图案的创意。

美术技能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潜移默化、自我学习的提高过程。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网络中形成了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超文本、超链接形式构成的网络教学资源,深深地吸引着学生的眼睛。网络是友好、宽容的,如同茂密的森林诱导着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它没有批评和指责,不同性格、习惯,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都能在internet网络中寻找到自己学习的位置。众多的美术网站既提供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也提供美术技法指导和考试辅导,学生在关注技能学习的同时,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小学美术课件篇7

论文摘要:信息技术教育是信息时代一门重要的学科。处于世界信息技术教育领先地位的美国,在中小学是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呢?本文在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阐述的基础上,从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启示。 

 

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为学习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育活动。前者中掌握信息技术是教育的目的,后者中信息技术作为开展教育活动的一种工具、手段和方式。综合以上观点,信息技术教育是指学习、运用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实现学与教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活动。 

对于这一定义,我们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一、信息技术教育包括学习信息技术和运用信息技术两个方面的内容 

就学习信息技术而言,在学校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应开设相应的专业化课程,例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基础等来达到学习目的。而要达到运用信息技术这一目的,应将重点放在开设相应的学科渗透式课程,即把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到各课程中,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其他课程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992年美国学者doyle将信息素养能力定义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能够认识到正确的、完整的信息是作出正确决策的根本,判断所需信息,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源,制定获取信息的检索方案,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技术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评价信息,为实际应用组织信息,将新信息与现有的知识综合起来,并对其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从中选择正确信息使用。”对于处于信息时代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其立足于社会的必备条件。 

 

三、信息技术教育既要有理论支持,也要有实践支撑 

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具有课程与教学论的一些内容,因此任何一门学科所要具有的研究领域,信息技术教育都要具备。同时,信息技术教育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的软硬件资源建设、课程教材的设计开发、师资培训等等。 

基于以上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分析,我们从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硬件资源建设以及教师培训这三个方面来了解美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近况。 

 

四、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美国中小学开设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课程,具体内容也五花八门,但总的说来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 

1.课程设置层次多样化 

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根据学生兴趣和能力差异,在课程设置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拥有不同结构和层次。例如在有的学校只有高中才开设信息技术课,某些学校则初中和高中均开设信息技术课,而有的学校从小学就开始开设该课程。 

2.课程分为选修和必修两部分,内容涵盖范围广 

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包括五大类,分别是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和网页制作以及软件应用,其中幼儿园和小学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内容涉及一些计算机简单操作,如键盘的使用、简单文字处理等。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幼儿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通常会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其中,让家长与孩子一起学习,这样可以育教于活动中,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软件应用课程(如e-mail,office办公软件)和程序设计课程(c语言、vb等)大部分学校会在初中阶段开设。网页设计和计算机网络课程在高中开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技术课程。 

3.美国各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名称不同,但教学目标一致 

我们知道,美国的教育管理实行地方分权制,因此,不同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名称也不尽相同,如技术课程、教育技术课等。名称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信息技术课。而在我国各中小学都统一称为信息技术课。尽管存在着名称上的差异,但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却是一致的——电脑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对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取和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得以提升。 

 

五、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设施建设 

自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计划以来,在联邦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美国中小学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有了很大的发展。美联邦教育部教育统计中心——(nces,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在2000年2月公布的一份统计调查报告可知:所有公立中小学校在1999秋季(学年初)全部接入互联网,至此,美国中小学全部上网的目标基本达成。据统计,中小学学生电脑拥有率为每6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每9名学生则拥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75%的学校1996年是拨号上网,而3年后的1999年63%的学校已经变换为专线上网,剩下的23%的学校更换为其他上网方式(如isdn、无线连接、光缆调制解调器等)。学校上网的资金主要来源是政府和所在学区,有72%的学校得到美国州政府及联邦政府专门项目的支持, 约90%的学校则是得到所在学区的支持和帮助, 30%的学校接受了非营利组织的支持和工商企业的赞助, 30%的学校接受了学生家长或家长所供职的公司的支持, 约15%的学校通过收取老师和学生的上网费来维持。 

 

六、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培训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充当很重要的角色,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美国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的好坏决定了其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因此美国社会从多方面作出努力来加强教师培训以保证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美国一个教育技术专家组(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组织的)提倡把30%的教育技术投资用作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培训。依据新的教学标准,美国联邦教育部还通过一些联邦项目(技术知识挑战基金、艾森豪威尔教师进修计划、明星学校、职业教育等)和“国家科学基金会”合作,来配合教师培训工作。这一系列措施对美国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七、对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思考 

美国是世界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最早的国家,麻省理工学院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就开始用logo语言来对幼儿园儿童进行教学实验。 

从上文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美国中小学无论从硬件设施到课程的开设都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那么,为何会有这种局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内部因素分析 

美国各州的中小学都十分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在这些中小学所采取的措施中,最主要的有两个:①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从上文可知,美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分为五类。在这五类课程中,程序设计类和网页设计类课程属于比较抽象和高级的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c++,java类编程语言的学习是在大学本科阶段才开设,而美国学生在中小学就能接触到这些课程,这无疑对美国中小学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或工作中更好地利用和创新信息技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这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兴趣。②加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为提高美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能力,美国社会各界为此齐心协力做了很多工作。美国中小学自身也不例外。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师培训方面,美国中小学提出了明确而详细的要求,且培训内容较为注重实用性。如美国纽约州长岛半空山学区在制订教师培训计划时,会请相关教师代表参与其中,这样计划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此外,美国部分地区相继颁发了教师任职资格标准。例如:加利福尼亚州将教育技术水平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标准之一, 同时,该州中小学教师等级水平技术证书和管理水平证书标准也于2000年9月开始实施。 

2.外部因素分析 

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所以能领先世界,除了学校的努力,也离不开外界的支持。首先,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资助和扶持。例如,美联邦教育部在《1998~2002年战略规划》中指出:“到1998年,与信息高速公路连接的美国公立学校的比例要由1996年的14%上升到25%,1998年以后,这个比例还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美国中小学中要有50%的教师在2001年前有能力将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及高质量的教学软件融入中小学课堂中,而学生拥有现代多媒体电脑的比例将提高到20%,接受计算机使用和因特网方面的综合培训的教师、学校行政人员以及在校图书管理人员的比例要达到60%以上,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美国各地方政府机构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也是相当大的,如纽约州每年将会有20亿美元用作信息技术教育开支。其次,企业积极参与。美国在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中,特别重视企业参与。政府设立了良好的教育投资机制, 给予表现良好的企业免税政策,很多企业对此也表现得相当积极,因为这样做可以为企业赢得很好的声誉。例如,英特尔公司1999年拿出7000多万美元用于资助教育项目的实施。除了资金外,美国企业还会用无偿捐献教育物资的方式来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总之,美国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设方面,无论学校自身还是外界社会对此都作出了努力,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国加以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岑建君主编.近距离观察美国教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杨慧敏.美国基础教育[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孟宪凯.美国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对我们的启示[j].北京教育(科普版),2005(9). 

易红郡.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本经验及其启示[j].学科教育,2001(3). 

洪 明.美国信息技术教育的演进和现状[j].电大教学,2002(2). 

小学美术课件篇8

[论文摘要]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美的欣赏和创造是“美育”的主要内涵,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则是最适合中小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素材。中国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不应是“某国模式”的生搬硬套,而应是吸取了西方先进美术教育理念.以及西方基础美术教育实践经验下的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主要素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制怍艺术课程。同时就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与教学的方法进行探讨,并制定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的一般原则与教学方法.提出课程开设构想与课程架构。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等场合多次强调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而艺术教育能促进形象思维发展,促进左右大脑均衡发展,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方法。

比较中西方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西方注重动手能力培养,课程开设侧重手工艺术教学。如日本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以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主导,开设泥塑、折纸、绞染、型染、木工等课程,注重在具体的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办我国50年代以来的美术教育受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更注重美术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侧重“纯美术”教育,如素描、水彩、中国画等。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西方学生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中国学生虽基础知识扎实,但思维不够活跃,动手能力差,创造欲及表现欲不强。教育部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提出:“倡导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发展艺术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艺术文化素养,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并在新版中小学教育大纲中纠正了以往做法,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培养,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手工制作艺术是一种充分调动人的手、眼、大脑协调合作,在三维空间进行的物质创造活动,通过对人的生理刺激,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叉活动,发掘创造潜力培养创造能力,是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手段。展望未来十年中国基础美术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导下,为完成“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目标,被西方发达国家基础美术教育普遍接受和采用的,能很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势必成为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主干课程。

1、中国特色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

中国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不应是“日本模式”或是“美国模式”的生搬硬套,而应是吸取了西方“创造表现主义(creativity)等美术教育理念,以及西方基础美术教育实践经验下的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主要素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实现“以美术学科教育为中心,兼顾学生个性心理发展,对之施行审美等一系列显示美术独特属性的教育,使学生能力获得提高,内在品质得到完善的美术教育目的。为此我们应当在以传统工艺美术为素材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以及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等二个方面进行探索,以尽快形成中国特色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全面配合素质教育的推行。

1.1 以传统工艺美术为素材的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指出:“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和应用,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为例,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深厚的人文资源,民间艺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苏州及南通的蓝印花布、刺绣、剪纸、面人彩塑、糖人、泥塑、风筝、纸扎、漆画、漆艺、木雕、木偶、刻砖、刻砚、竹器、丝毯、扎染、玩具、戏曲脸谱、紫砂陶器、年画、草编、竹木根雕、绗缝布艺、编织等等。可以说民间艺术是资源丰富的艺术宝库,为我们特色手工制作艺术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选择课程素材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适应性适应中小学不同年级的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条件

②易学性简单易学、对材料工具要求不高且易出效果

③地域性一本地区特色民间艺术

④创造性一学习造物过程,使学生理解“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以民间艺术为素材开发中小学学校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一方面学生可通过手工制作艺术课程的学习启发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学习本民族、本地区的民间艺术,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兴趣,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把民间艺术引入中小学学校课堂,使之成为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从根本上重新唤起民间艺术并注入新的艺术生命,使之成为我们现代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使祖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通过中小学美术教育得以传承发扬。

1.2 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

在引入“民间艺术”作为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时,应当重视课程的教学方法手工制作艺术的教学,教师必须手工演示作品的制作过程,通过口说手示的方式传授技艺,学生则在动手制作以及贯穿始终的大脑形象思维过程中,同时得到手、眼、脑的协调训练。但是这种传统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方法,与中小学生心理上“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及中小学美术课时少之fr]有着较难调和的矛盾,幸好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上的高度发达和普及,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解决矛盾的丰富教学手段和先进的多媒体平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中的普遍运用,将必然起到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扩大课程知识容量,吸引学生学习民间艺术的兴趣的作用。为取得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满意的教学效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协调优秀中小学美术教师、高校美术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及现代教育技术专家共同携手合作,研究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并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提高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条件,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的电化技术装备。

②协调美术教学、科研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合作进行手工制作艺术课程课件研发,为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提供多媒体软件。

③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应通过引入“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课件制作”等课程,培养具备现代教育技术与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的新型中小学艺术教育人才。

2、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直接为中小学输送艺术教育人才,尽管不处于中小学艺术教育第一线,但实际上是整个美术教育改革链条中的最重要环节,是美术教育改革的发动机。艺术教育改革从本质上来说是教育理念和教育者观念上的转变与更新,高师美术教育责任重大,理应是艺术教改的急先锋。我们应当积极调整教育方向,摈弃陈腐观念和以“纯美术”基础教学为主导的陈旧教学模式,更新观念,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配合教育部艺术教育改革。高师美术教育改革必须重新审视我们多年来的办学理念,必须要有革新旧有美术教育秩序的勇气和气概。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应率先调整课程结构,并对手工制作艺术课程进行全方位的研究首先,应从发掘整理本地域乡土民间艺术人手,精拣手工制作课程素材,把本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工艺美术改造成师范美术教育课程,并形成均衡合理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群结梅其次,应投入力量研究手工制作艺术的“课程开发”与“课程教学法”。中国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丰富多彩、资源十分丰厚,把这些课程都导入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无论是课时安排、师资人才、教学设施、还是课程结构显然是现行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当前不可能做到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会学生“民间工艺美术”课程开发和教学的方法,即给学生一把开启祖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大门的“万能钥匙”,而不是一大串钥匙。同时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应该在成功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在新课程开发设置与教学等方面积极指导并配合中小学手工艺术课程的创立与教学,并为中小学美术教学提供高素质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

小学美术课件篇9

关键词:美术创意教学;氛围宽松化;评价宽容化

美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丰富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促进素质教育的推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创意教学势在必行。

一、氛围宽松化

每一个人都拥有创新的欲望和潜能。但是要把潜在的创新欲望和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离不开和谐、积极、开放、宽松和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要实现小学美术课堂的创意教学,做到课堂气氛的宽松化,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学中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放下师教尊严,把课堂真正地交给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使学生勇于思考,敢于提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保持一颗“童稚”的心,与学生拉近距离,从而建立起宽松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信息化

教学传播媒体是教育信息传播的载体,没有教育传媒,教育教学活动就无法开展。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于美术的教学内容仅仅局限在教材中,学生往往觉得美术课堂枯燥无味,而且美术的信息量也很局限,学生没有条件接受新的知识。教师对于美术的教学如果能合理地引进和运用多媒体技术,就会大大提高美术课堂中的信息量,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例如,美术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制作多媒体课件,也可以多功能地使用多媒体绘画技术,弥补教学题材的不足,将很多知识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看,提高美术教学中的信息量,做好创意教学。

三、评价宽容化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的评价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是否合理和宽容对课堂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欣赏美术作品,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对学生绚丽多彩的创造性作品,教师不一定能看懂、理解,客观上也不允许长时间去“读”。

因此,在评价时,教师要保证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合理化和宽容化,鼓励学生挖掘自身的潜力,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

小学美术课件篇10

(一)美术教学方式过于花哨,不容易突出教学重点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社会阅历不深,知识储备量有限,但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可以融入更多的网络技术,增强学生的视听感受,从而让整堂课更加的新奇、独特,贴近学生们的视角,这样,学生主观能动性就会得到充分的调动,教学效率往往也会事半功倍更加理想。然而,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同一事情上,网络高新技术的融入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融入各种视听技术将会分散学生有限的注意力,造成课堂效果满堂喝彩,但实际教学效果却低下的局面。如何相对合理的把握好互联网技术在美术课堂教学实际中所占的比重,控制住“度”,就显得极为重要。很多新教师在实际应用网络技术的时候,一般都会沉迷于用特效,认为这样花哨的课件形式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在课堂,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时候才会有更高的效率和质量。然而,这种特效课件,表面确实起到了吸引其注意力的作用,但是大多数学生都将精力集中在了课件本身,对于课件呈现的内容反而会很少关注,单纯的被课件的特效所吸引,出现了喧宾夺主现象。同时加之老师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并未给予重视,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教师对于网络技术不熟练,应用过程中存在障碍

网络技术具有许多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如果能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将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教师掌握基本的网络技术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的基础之上,如教师对于网络技术不够了解,或不知道该怎样应用到美术教学实践中,网络技术的作用也得不到有效发挥。从当前的教育形式来看,这一问题是普遍存在的。一些小学美术教师对于网络的敏感程度较低,更不熟悉基本的网络应用技术,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根本不能将其有效的应用到实践教学中。这些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传统,不愿进行全新教学形式的尝试,这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对此,学校应该加大培训力度,针对小学美术教师网络技术弱的问题,请有相关教育经验的专家以开展讲座的形式,向小学美术教师讲解信息网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用的对策,提高教师的素质。

二、信息网络大环境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还必须遵循的规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当立足于学生,这样学生才更便于理解,主动去思考、探究。众所周知,知识趣味性越高,学生才更愿意主动接受,学习效率也就越好。然而在美术课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们更多的是将视角定位在“假如我是学生,应当怎么学?”这一成年人的角度。教师给予的并非是学生所求取的,这样一来就会出现教师在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台下听得昏昏欲睡的尴尬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设计教学内容时定位的点就出现了偏差,那再好的技术也难以从本质上扭转教学效率低下的结果。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过程,课堂成了教师传授自己学习经验的“专题讲座”。学生没有经历主动发现探究的过程就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就会有听时全会、用时不会的疑惑。为了避免类似情况,打造高效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当立足于学生,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设计教学。

三、信息网络大环境下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新对策

(一)利用网络技术迅速构建学习情境,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关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教学中多从孩子的视角、孩子的语言,抓住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强烈探索精神,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到课堂进程中来。从而体会到掌握了某个知识的成就感,学生才会拥有更为高涨的学习热情。在构建学习情境上,网络高新技术直观生动的优势便会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提升教师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让网络技术助教学一臂之力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灵活执教,采取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对网络技术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能合理恰如其分的加以运用,就会让自己的教学如虎添翼。这就对教师的网络技术素养有一定要求,对此学校等有关部门可加强对教师网络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同时鼓励实用性强、便于操作的软件普及到老师教学中来。

(三)勤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