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十篇

时间:2023-03-23 01:53:04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寓意。

    3.把握看问题、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

重点难点:

    1、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持的不同的观点;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

2、理解为什么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持的不同的观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师: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考考你们,还记得这些词语吗?(课件1出示词语)1、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坐井观天    回答   口渴    喝水    说大话弄错    无边无际   大得很哪    抬头

二、激趣导入

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想听吗?从前啊,有一口古老的井,井底生活着一只青蛙。它每天坐在井底,从来没有出去过,就这样平静地生活了很久。终于有一天,飞来了一只小鸟,落在井沿上,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坐井观天》这个寓言故事。

请同学迅速把书翻到58面,大声读读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读通每句话。

2、想一想:

    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青蛙和小鸟)它们在争论什么?(天有多大)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有多大?(无边无际,大得很。)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底)

    板画,井,把青蛙移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呢?(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将小鸟移到井沿。

    指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过渡:它们俩碰到一起是怎么争论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再次小声读读课文,找出它们的对话,用“--------”画记出来。

一共有几次对话?谁来读出他们的第一次对话?

3、对话导读,理解。

【出示第一次对话】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二段和第三段,你从这次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②假如你是这只小鸟,飞了一百多里,你会有什么感觉?所以小鸟的话要读出又累又渴的感觉。谁来试试?

    ③1、2组读青蛙的话,3、4组读小鸟的话,老师来叙述。

过渡:青蛙听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觉得更奇怪了,而且一点儿也不相信,我们来看看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出示第二次对话】

①谁找出他们的第二次对话读读?

②从这次对话中,你知道青蛙认为天多大?(井口那么大)小鸟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子的?(无边无际,大得很)可是有趣的是青蛙还认为小鸟是在说大话,说大话是什么意思?就是吹牛,说假话。可见青蛙一点儿也不相信小鸟的话。

③再读青蛙说的话,这句话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谁来读读?

改换句式:请看青蛙说的这句话,师读, “还用飞那么远吗?”意思就是说“不用飞那么远。”

   ④指导朗读:青蛙的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不相信的语气)-------指名读

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诚恳的语气。-----------指名读

师带读-----------分男女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过渡:一个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另一个认为天无边无际,而且谁也不肯认输,你们瞧!

【出示第三次对话】

①1、2组齐读青蛙的话,3、4组齐读小鸟的话。

②请同学们分学习小组互相讨论一下。你认为谁错了?(青蛙)你们的意见相同吗?

你们都认为青蛙错了,为什么它眼中的天就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实验:

我们先来做个小实验,把书卷起来,卷成一个纸筒,往上面看,你能看到多大的一片天?指名说。我们的视线被纸筒挡住了,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

小结:青蛙不就是这样吗?它一直生活在井里,视线被井壁挡住,所以它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5、想象

    小鸟为什么会认为天无边无际呢?因为它一定飞过很多地方,从来没有看到过天的边际。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是那只可爱的小鸟,你飞过哪些地方?看到了一些什么呢?

边想象边说句练习。(小鸟展开翅膀飞呀飞,飞过高高的山,飞过广阔的田野,飞过茂密的树林,飞过蔚蓝的大海------------)

你们飞过那么多地方,有没有看到天的边际?可是青蛙不相信啊,你有什么好办法让它相信呢?(让它跳出井口来看看)

五、总结拓展,揭示寓意

1、【想象第四次对话】

①假如这只青蛙真的跳出水井,它将会看到一些什么?(很大一片天空,美丽的风景)

    ②那它可能会说些什么呢?小鸟又会说什么呢?------ 指名说。

    ③创造想象,续编第四次对话。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______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小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揭示寓意

    学习了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你喜欢课文中的谁呢?为什么?

所以我们认识事物要像小鸟那样站得高,看得远,才能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还自以为是。如果青蛙会跳出井来看看,说明它能够听取别人的建议,这一点还是很可贵的。我们班还有很多同学坐井观天,不懂的东西还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多学知识,多看,多听,多想,多问,做一个见多识广,多才多艺的人,千万不要做“井底之蛙”哦。

六、板书设计:

                     小鸟

                              站得高

12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篇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认识“沿、际、信”等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过程和方法:通过读议结合,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入体会课文中的对话。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坐井观天”这则成语的寓意。

二、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揭示“坐井观天”这则成语故事的寓意。

四、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五、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文题目,解题引文。

1. 带学生体验:说说你看到的黑板有多大?用手卷成筒去看黑板,这时你看到的黑板有多大?然后用书卷成筒再去看,这时你看到的黑板又有多大呢?(小组讨论:为什么有这种现象?)

2. 师:小朋友们都有了自己的答案,那么是对是错?我们从文中去寻求答案吧!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板书课文题目,认识“井”,老师用简笔画“井”,帮助学生理解。

3. 同桌交流,理解“观”的意思,理解“坐井观天”的字面含义?(师:坐在井里看天)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去读读故事吧!

(二) 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

2.指名学生再读一遍课文,读完后师生评议。

3.同桌互读。(注意问句、感叹句的语气)纠正字音。

4.读完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认识生字、新词。

5.出示生字卡片全班认读:信、沿、际。(指名读,“开火车”读,抢读。)

6.同桌交流识记字方法,师生汇总识记字方法。

7.指名认读新词

相信 抬头 青蛙 说错了 回答 还(hái)是 还(huán)给

井沿

你知道“井沿”是哪儿吗?指名同学到黑板上指出来。(井沿就是井边)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广阔。)如:草原、大海就是无边无际的。指名学生用“无边无际”说一句话。

8.“摘苹果”游戏:老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一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片贴在“树”上,然后让学生上台摘下自己认识的字读一遍,下边的学生跟着读两遍,读正确字音的同学就可以把“苹果”卡片送给他。

9.再读课文,指名分段读。集体纠正读音。

(三)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 )和( )为( )的( )争论( )的事。

学生完成后板书:天有多大?

2. 同桌讨论:小鸟和青蛙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一共进行了三次对话。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一次,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二次,第六、七自然段是第三次。)

3. 看插图,填空: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

过渡:青蛙和小鸟见面了,于是它们聊了起来,谁来愿意扮演它们(可以加一些动作)进行第一次对话?指名分角色读第一次对话。

“一百多里”有多远?(举例从学校到县城共十里,来回共五次,说明很远。)

板书:飞了一百多里

4.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思考:

(1)青蛙对说小鸟:“别说大话了”,这里的“大话”指什么?(指名回答,老师总结:指小鸟说“飞了一百多里”,青蛙不相信。)

(2)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它为什么这样认为?(同桌交流,师生汇总:青蛙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因为它天天坐在井里。)

板书:井口大

(3)小鸟同意青蛙的看法吗?(不同意)小组讨论:为什么?(无边无际)

板书:无边无际

(4)分角色朗读第二次对话。(老师读旁白,男读小鸟的话,女生读青蛙的话)

5.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是笑着说的,它们俩笑各有什么含义?

(1)分角色朗读,(一人读旁白,男生读青蛙的话,女生读小鸟的话)

板书:天天坐在井里

(2)小组合作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师: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态度。)

6.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同桌交流,续编它们的第四次对话)。

注意青蛙跳出井口后的语气,加上动作,然后指名上台表演,师生评议后,再邀请一名学生主动上台表演。

7.你想对青蛙说些什么呢?(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8.总结:我们不要像青蛙一样目光狭小,见识有限,还自以为正确,是不对的。现在我们要努力学习,以后才会明白许多道理。

六、课堂作业设计

读句子,给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意思,在后面画“√”

(1)青蛙坐井观天

① 青蛙坐在井里看天,认为天很美。( )

② 青蛙坐在井里,认为天很大。( )

③ 青蛙坐在井里,认为天很小。( )

(2)“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①大声说话。( )

②夸大的话。( )

(3)天无边无际[ZZ)],大得很哪!

①没有边际。( )

②不好找边际。( )

七 课外拓展

1.回家后把故事讲给父母听。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篇3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如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营造与课文内容一致的或悲或喜、或热烈或肃静的气氛等,辅之生动的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它能使枯燥的课文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原本抽象的东西变得形象起来,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有趣的教学情境中乐于阅读,乐于感悟,乐于积累,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它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以小学二年级的《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为例,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课堂一开始,播放动画故事,使课文的有趣情境活灵活现在孩子们的眼前,使他们的视觉、听觉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全身心沉浸在课文情境中,感受到故事的乐趣,求知欲和乐学的情趣一触即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下子迸发出来,这就使学习课文水到渠成。

二、仿造情境,激活思维

动画之后,我仿造课文情境,用简笔画展示“井”,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依次贴上青蛙、小鸟图。模拟出课文情境,便于学生图文结合,直观易懂地学习课文。

课文最后,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我先创设情境“如果青蛙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使学生急于参与进来。然后设计小鸟带着青蛙飞翔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的动画,以便激发学生观察情境,让学生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此外,在学文中,我还用音乐渲染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各种情景,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乐在其中,学在其中,真切地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三、体会情境,激情朗读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课堂于孩子。要“引导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就要在教学中让孩子兴致勃勃地多读,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我在学文中,绘声绘色地范读,渲染课文情境;又引导学生对比读、模仿读、赛读、动作表演读,声情并茂地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在多读中体会课文情境,以及关键词句在表达情谊方面的作用。初步把握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

四、演示情境,直观感悟

让学生带着动作表演朗读,这是学生表演课文情境,加深对课文语言文字感悟的有效途径。学生兴致勃勃地表演朗读,把静态的语言文字化作动态的表演,就使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达到了极致。

为了让学生理解“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意思,我设计动画,演示“天”的大,促使学生在直观演示中感悟到这个词语的意思。天明明“无边无际”,可井底之蛙却坚信天只有井口大,为什么呢?学生不易理解。我便通过实验,让学生把课本卷成井筒状去观察天花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很容易地理解了井底之蛙对天的认识,也为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做好了铺垫。

“情境教学”让我把这节课讲得很轻松、很直观、很生动。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文内容,对这则寓言的寓意也有了很深刻的理解。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就已经能把课文背诵下来,说明他们对课文很感兴趣,很乐意去学习。这就证明我们老师的目的达到了,成功了。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篇4

一、 方程和函数思想

例1:去冬今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上罕见的旱灾。某部接到了限期打30口井的作业任务。部队官兵到达灾区后,目睹灾情,心急如焚,他们增派机械车辆,争分夺秒,每天比原计划多打3口井,结果提前5天完成任务。求原计划每天打多少口井?

解析:设原计划每天打x口井,依题意可得:

去分母得, ,

整理得,

解得:

经检验:

答:原计划每天打3口井.

把变化过程中的一些制约变量用函数关系表达出来,用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是函数思想,确立函数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点评:把研究数学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转化为方程或方程组等数学模型,从而是问题得到解决的方法就是方程思想。一般主要有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和解代数题或几何题,解题时要建立正确的方程模型,以便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2:某宾馆有50个房间供游客住宿,当每个房间的房价为每天l80元时,房间会全部住满.当每个房间每天的房价每增加10元时,就会有一个房间空闲.宾馆需对游客居住的每个房间每天支出20元的各种费用.根据规定,每个房间每天的房价不得高于340元.设每个房间的房价每天增加x元(x为10的正整数倍).

(1) 设一天订住的房间数为y,直接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 设宾馆一天的利润为w元,求w与x的函数关系式;

(3) 一天订住多少个房间时,宾馆的利润最大? 最大利润是多少元?

解析:(1)y=50- (0 );

(2)W=(50- )(180+x-20)=- ;

(3) W=- =- +10890,当x 时,W随x的增大而增大,但0≤x≤160.当x=160时, .当x=160时,y=50- =34.

答:一天订住34个房间时,宾馆的利润最大,最大利润是10880元.

点评:大胆设元,抓住关系构建方程,合理转化求解.

二、 分类讨论思想

例3:函数 与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可能是( ).

解析:当m>0时,函数 与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如图1;

图1 图2

当m<0时,函数 与 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像如图2.对比上述四个选项,本题应选C.

说明:本题的函数表达式中的m有m>0或m<0两种情况。对m进行分类讨论,并根据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绘制相应草图即可解答.

点评:分类讨论思想是对所求结论进行分类讨论、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的思想方法,解题思路是:正确确定分类讨论的对象,对讨论对象合理分类、逐类讨论、归纳总结。

三、 化归思想

例4:已知2x-3=0.求代数式 的值.

解析:2x-3=0,x=

当x= 时,原式= × + × -9

=0.

点评:化归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有关数学问题是采用某种手段将问题通过变换使之转化,进而达到解决的一种方法。一般是将复杂的问题通过变化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将难解的问题转化为容易求解的问题,将未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篇5

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为了把学生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授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环节不仅是教师匠心独运的艺术再现,更是学生认知过程的心理需要。本文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介绍了常用的九种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以及在进行导入时应注意的问题。

一、故事式导入

学生的好奇心强,尤其是一帮天真活泼的小孩子,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他们共同的心理特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若能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因素,化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的课文《新型玻璃》时,我们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一个人影蹿进了陈列着珍贵字画的展览馆,他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划破玻璃,偷里面的珍贵字画。当他的玻璃刀刚刚触及玻璃的时候,顿时院子里响起了急促的报警声。警察立即赶来,把这个小偷给抓住了。同学们一定会奇怪地问:“这是什么玻璃啊?怎么一接触它就发出报警声呢?”――同学们,这就是一种新型玻璃。请大家打开课本14课,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新型玻璃》。

又如在小学二年级的《坐井观天》,我们也可以用故事导入的方法:“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边讲边播放多媒体课件]“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口古老的井,在这口井里,生活着一只可爱的青蛙,这只青蛙在这口井里生活了许多许多年,可是它从没跳出过这口井,哪也没去过。有一天,从天上飞来了一只小鸟……”[老师讲到这里停下来,孩子们肯定会迫不及待地嚷着让老师继续讲。]这时,老师再告诉学生:“孩子们,故事讲到这里,老师也忘记后面的故事情节了,不过不用急,在我们的课本里写着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坐井观天》,拿起课本自己大声地朗读,看看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请你告诉老师,好吗?”

这样,“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就自然来了。

二、直观式导入

所谓直观,也就是用感官直接接受的、直接观察的。采取直观式导入,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更好地激起他们寻求探索方法的兴趣。于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观看图画、影片,欣赏音乐等方式直接刺激学生的眼、耳、鼻等感官,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1、观察图画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惊弓之鸟》时这样导入:小朋友,我在黑板上画一样东西,你们看画的是什么?(于老师用彩色笔在黑板上画了一张弓,接着又画上弦与箭)[在学生一一指出后],于老师又缓缓地说:“大家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鸟。可是古时候,有个叫更羸的人只拉弓不射箭,就把一只大雁射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十七课《惊弓之鸟》,学了你也就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

在这个导入中,于老师以图、画、照片、影象等导入课文,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使学生对事物有个形象的感知,同时再配以启发性的提问,也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力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2、导入要注意趣味性

杜威说:“成年人只有通过对儿童的兴趣不断地予以全面的观察,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里面,才能知道他要做什么。”

设计导入要做到引人入胜,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学生去接受新教材,防止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从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是不会保留在记忆里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学习时轻松愉快,不会造成心理上沉重的负担,学习效率自然会高。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使学生处于渴望学习的心理状态,以便引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为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打下良好基础。

从形式上看,教师可以从解题入手,单刀直入;也可以从文中提出问题,引起悬念,顺势导入;此外,引一条格言,打个比方,解释一个典故,介绍作者生平轶事等,都可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还可以通过让学生猜谜语、做智力游戏、做实验等形式唤起学生求知欲、激发学习情趣的,所以教师的导语设计应尽可能的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当然,导语设计追求生动、活泼、有趣,但绝不能故弄玄虚、哗众取宠,那样反而会冲淡和影响新课教学。

3、导入要注意灵活性

“导”无定法,切忌生搬硬套。对于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课堂导入方式;即使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对不同的班级也要有不同的导入设计,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这需要我们根据所教班级的具体特点,进行具体分析而定。如较沉稳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导入设计应有所不同。对于同一个班级来讲,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经常变换,这样才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新鲜感。

另外,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的处理,也是最能反映老师的应变机智和驾驭课堂能力,它要求我们避免简单化,多讲点方法和技巧。

4、导入要注意启发性

“启发性”是指导语要有思考的余地,能引起思索。

导入如果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就能使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在导入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浅显而简明的事例,使学生得到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内容。

启发性的关键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而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又深入问题之中,它始终与问题紧密联系,学生有了问题就要去思考、去解决,这便为学生顺利地理解新的学习内容创造了前提条件。它能使课堂教学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导入能否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否使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能否使他们产生“新奇”感,是导入成败的关键所在。

5、导入要注意严密性

导语设计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导语的语言和形式都应恰当、准确。无论设疑、引证、说明、比喻等都要明确、精当、不使学生产生歧意和误解,使学生思维顺势进入新课的正确轨道。当然导语也要注意思想性,不能只顾及了知识性、趣味性而忽视了教育性、思维性。

6、导入语言要注意简扼性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篇6

【关键词】:井下井上传递测量;测量仪;监视系统;坐标定位;[Abstract]:In the municipal underground pipe network and the coal mine drilling, drilling construction often because of the lack of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drill to occur error, even accident.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underground construction, expounds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proposed transfer measurement, measurement of the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the transmission of measurement technology in municipal pipe network and other downhole operation, provides the reference for the underground transfer measurement.

[Keyword]: transfer measuring downhole well; measuring instrument; monitoring system; coordinate positioning;

中图分类号:TD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 前言

随着城市建设以及矿山开采的发展,市政地下管网和矿井钻进施工过程中,对于井下坐标方位的测量,是指导施工掘进方向的重要技术,井下测量的数据误差对施工质量的影响,越来越受到施工人员的关注。特别是盾构掘进过程中,对于掘进测量误差,必须进行深入研讨,提高测量进度,保证施工质量,减少事故的发生。而井上井下传递测量就是在井下施工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在现代井下掘进施工中的平面控制测量应用非常广泛。

二 平面传递测量技术的概念与原理

井上井下传递测量是利用随钻测量仪和井下经纬仪进行钻井定位的一项技术,地面测量坐标传递到井下,使井上、井下采用同一坐标系统,指导井巷施工的基础工程,是地下管井大型贯通的重要环节,其精度高低直接影响到贯通质量的好坏。它的导线传递示意图如下图2-1所示:

图2-1井上井下传递测量示意图

传递测量过程中,是从地面向地下采用吊钢丝的方法,通过联系导线将在井下的测量仪器的测量定位数据传递到井上,与地上定位数据进行校核,进行传递坐标的测量技术。传递测量系统是由地面仪器和井下仪器两部分组成,地面仪器包括计算机、打印终端和司钻读出器。井下仪器包括磁通门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脉冲多路调制器、电墩驱动器等有关的电子线路。.

三 平面传递测量技术的应用

1.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以四等导线测量建立的闭合环为例,技术指标要求如下表3-1:

表3-1四等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

注:表中L为附和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结点之间或结点与高级点之间,其线路的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的0.7倍。

2.水准测量

在水准测量时注意,附和或闭合路线,只可以进行单程测量,每一测段的往测和返测,测站数均应为偶数,否则的话要进行标尺零点修正,保证水准误差的控制。

3.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时要求水准仪i角≤20秒,标尺每米的间隔平均真长与名义长之差≤0.50mm,环形闭合差≤20L,千米高差误差≤10mm,平差后最弱点高程中误差≤2cm。

4.联系测量时联系三角形的解算方法

首先根据地面控制点A和N的坐标,测出地面近井点A与两根钢丝的水平距离以及AN边分别与A01和A02的夹角。然后根据公式计算AN的方位角:

δAN=arctan(ΔY/ΔX)。

由测得的水平角γ 和ω ,推算a边和b边的方位角:

δa=δAN+ω -360°,δb=AN+(ω+γ)-360°。

然后再根据a、b两边的边长及方位角,推算两点坐标(X1,Y1)、(X2, Y2):

X1=XA+a×cosδa。

Y1=YA+a×sinδa。

X2=XA+b×cosδb。

Y2=YA+b× sinδ b。

根据两点点的坐标,推算其投影边的方位角与边长:

δ 12=arctan(ΔY/Δ X)。

再根据正弦定律计算水平角α和β:

sinα/a=sinγ/c,

sinβ/b=sinγ/c。

根据井下观测的水平角γ’和边长b’,a’,用正弦定律计算水平角α’和β’:

sinα’/a’=sinγ’/c’,sinβ’/b’=sinγ’/c’。

根据三角形内角检核井下三角形,推算b’边和A’N’的方位角:

δb’=δAN+ω+(360°-ω’-α’)±360°。

从而可以推算出A’点的坐标,再根据A’N’的距离d和δA’N’推算N’点的坐标:

XN’=XA’+d× cosδ A’N’,YN’=YA’+d×sinδA’N’。

5.井下定位导向时的精度计算

井下定位分为一井定向和两井定向,一井定向时的步骤为:

1)坐标传递

使用公式α″=γ″×;β″=γ″×

利用联系三角形的方法将井上坐标传递到井下或者用钢丝将井上一点的坐标传递到井下陀螺仪定向。

2)方位角及坐标推算

由公式计算:D′E′=(ED)+ ε+ψ-α+α′+ψ′+ε′±6×180°

3)定向

按一般支导线沿此路径用导线计算的方法推算。有几何定向与物理定向两种方法。

当有两个立井,且两井之间在定向水平向上有巷道相通并能进行测量时,就要用两井定向:

1).投点设备要求

使用垂球根据井深选择垂球重量,一般每个圆盘重10千克或20千克,井深超过100米时要选择50-100千克的垂球。钢丝应采用直径为0.5-2mm的高强度的优质碳素弹簧钢丝,强度要高出垂球重量60-70%。

2).精度估算

根据联系三角形测量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地面向井下传递的测量误差受a、c两边边长和角度γ测量的误差,地下传递方位的影响。边长误差:

当mg=±1mm,γ=1°时a/c最大值1.5,这时,角度γ测量和α的误差为:

Mβ2=mαa/c=±0.71×1.5±1.06″

取mα=±0.71″,γ=1°,则方位传递误差为:

±2.95″

测角引起的坐标传递误差为:

取mα=±0.71″,s为工作井最大边长30m,则测距引起的误差为:

坐标传递误差为:

6.控制测量的基本方法

井下导线测量一般情况下是用经纬仪测角度,钢尺量边长的方法,有些已经发展到光电测距导线、全站仪导线和陀螺定向结合光电测距导线方法。

四 结语:

在井下施工技术日益完善的今天,井上井下传递测量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传递测量的方法也各种各样,这已经成为市政地下工程与矿井工程施工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这是一项复杂的测量技术。如何把握传递测量中的技术要点,控制水准测量和高程测量,实现精度校正,达到测量误差最小,提高工程质量,是我们不懈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吕瑞典编著,高等学校教材油气开采井下作业及工具,石油工业出版社,2008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篇7

【关键词】空白;启发式;思维;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坚持和贯彻的一个基本原则。这个原则两千年前就被孔子提出,并在教学中为我们做出了典范。孔子曾经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作为一个基本教学原则和方法的启发示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中。叶圣陶先生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勒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相机诱导”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启发,其“相机”涵义有两个,一是顺势,二是掌握技巧。而技巧就是“诱导”的方法。在当代语言教学中,不少教师采用“空白”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效,可以说“空白”教学是对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丰富和发展,笔者也从中获益良多。

“空白”即是布白。它是一种艺术创作中的一种技巧,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而有意义地留出空白,留给人们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使人们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如方法中的“飞白”、给画中的“留白”、音乐中的休止符、文学作品中的“无言”等等。把这类艺术技法引入语文教学,教师通过空白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思维空间,让学生回忆品味、体验,从而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想的乐园、个性发挥的舞场和创造的天堂。这就是“空白教学”。

空白教学的理论依据与“空白”艺术一样,源于格式塔心理派中的“完形压”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在面对不完美或缺陷(如维纳斯断臂),即有“空白”刺激物时,会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急于要改变它们,并使之完美的倾向,从而引起积极主动填补和完善“空白”的欲望,从而产生愉悦美。另外,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由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即输出的信息不是“全息”,这就形成一种“潜伏着”的信息,留出的“空白”,从表面看来,相对减少了传递的信息,但客观上却促使学生主动接受信息,并逐步学会获得更多的信息的能力,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

空白教学的意义和作用,据笔者的教学体验:一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心理的角度讲,注意是认识世界的开始,提高注意力始终是教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当你讲课在要紧和关键之时,中途实然停顿,一个暂短的空白,使学生一下提神,加倍注意,大大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二是活跃了学生思维,在教学中,通过空白教学,一方面学生利用“空白”的瞬间回忆语文内容强化记忆,另一方面通过悬念的设置发挥想象的空间,深化对语文的理解。三是在空白的瞬间启发学生借助自己的认知结构去探索和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空白教学的方式很多,笔者根据教学体验,拟从三个方面做一些归纳。

1 立足教材开展空白教学

语文教材本身是我们听、说、读、写的范本和基本的素材,它为我们提供了空白教学丰富题材。在教学难点中留空白可以化难不易;依据课文绘图,巧妙设置“空白”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语言的跳跃和标点的“空白”,可以化无为有;通过课后练习的填空、提问,来填补出不同的内容,使求异思维和想象能力提到提高。下面笔者略举几个教学实例,谈谈这方面的教学体验。

在《舍身炸暗堡》中,当写到牺牲的刹那间,只写他“抬头望远方”。这就是课文中的空白,当时看见些什么?想些什么?文中不写,留下空白。一是体现出牺牲刹那间的庄严肃穆;二是留下读者思索的空间。我这时,让学生去思考:他为什么抬头望着远方?他不舍身能炸暗堡吗?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诱发学生去填补这个“空白”,从而使学生体验英雄的内心世界,揭示英雄的崇高理想,从而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最终突破了教学难点。

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时,笔者巧妙地设置了两幅画,一张是堆满垃圾 、又脏又臭的小路,一张是整洁干净的小路。笔者提示学生看,课堂出现“无声”的空白,之后,让同学们说出两幅画中小路的差别及同学们的喜恶。同学们通过仔细看图,认真谈文,反复对照,用心揣摩,懂得了爱护环境的主题思想,训练了思维的逻辑性。

《假如》和《忆铁人》中,都使用了省略号。前者如“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后面如“哦……咳!”。前者的省略号给同学们留下了想象的“空白”;后者省略号细腻描写了铁人错怪保育员的心理状态。对前者,笔记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同学恰当、具体地填补出不同的内容,而对后者,则启发学生通过人物感情变化,体会出错怪保育员的歉意的感受。

《坐井观天》讲述了小鸟和青蛙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青蛙却认为“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语言的结尾只写小鸟让青蛙出来看看。青蛙出来了没有?课文结尾留下了空白,留下了给同学们想像的空间即“空白”。笔者利用这个空白,提出两个问题: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什么?为什么小鸟和青蛙会有这种争论?同学们说,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一看,哇,原来天有这么大!有的说,青蛙自认为错了,有的说,青蛙在外面看到一个又大又美丽的世界,再也不愿意到井里了;有的说,青蛙生活在井里,井口太小,它只看到天的一部分。这时笔者再进一步启发同学,原来青蛙的生活环境限制了它的认识和思想境界,这就是较深的一个哲学问题变得浅显易懂,为孩子们所接受。

2 利用板书开展空白教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篇8

一、巧妙进行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诺说:“学生学习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同样,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保持在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作为自己内心的需要,而不是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在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在情境引入的设计中,我们应该注意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现实和实际生活出发,引出让学生去思考和实践的语文问题。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把教材中缺乏童趣,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题目,让学生发现语文就在自己的生活的实际中,自己完全有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用语文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课文《做一片美的叶子》的教学中,通过老师形象生动的描绘,拓宽学生想象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自然的意境中,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描写了大树和叶子的外形之美和内在之美,再由物及人。语言清新、自然,深情地描绘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能引起读者无限的遐想。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的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二、精心设计课前探究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

语文学科是一门很机械和呆板的学科,很多语文课本知识枯燥无味,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应以问题情境为主线,通过创造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实践探究能力的,这是自信心形成的保证。问题是思维的表现形式,教师根据所授教学内容的需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系列需要学生主观努力去解答的问题,学生在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时,就要想方设法弥补眼前与目标间的漏洞,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例如:在《坐井观天》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积极高效的投入到课文角色中,老师精心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很好的发散,在步步为营的追问中引出青蛙。学生在学习后进行总结:“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

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心理学家威廉 ・ 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以“朋友和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气氛。

1.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影响学习效益的众多因素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生才能主动学习,认真思考,用心去探索自己的未知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文学家的故事、与学生共同探讨一些趣味语文百科知识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肯定、组织一些小竞赛等方式,唤起了学生心理上的学习动机,并且形成良好的心理。

2.放手发动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自觉的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给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眼、耳、鼻、口、手等多种感官的作用。通过感性材料的积累,从而达到理论的升华。具体要做到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多动手、多练习、多提问、多板练。

3.加强语文同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体验语文即生活

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实际上就是现实生活的过程。生活中的语言交流,就是语文的体验过程,语文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在语文教学中,要多培养学生开口说话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锻造语文实践能力。

四、优化课堂评价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力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篇9

大明寺殿内迎面坐着释迦牟尼等三尊大佛;背面为海岛,上有观音脚踏鳌头的立像。殿内东西两侧分列着十八罗汉,这里常年香烟缭绕,经声不断,每年元旦前夕,常有日本客人来此撞钟,以求幸福。

栖灵塔

西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笃信佛教,仁寿元年(601)他过生日,曾下诏在全国建立三十座供养佛舍利的塔,扬州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登临此塔,赞叹道:“宝塔凌苍苍,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

白居易、刘禹锡同游该塔,两人同龄,都是55岁的人了,但精神很好,兴致很高,在扬州玩了半个月,登栖灵塔是他们这次游览的高潮,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尤堪任,上到栖灵第九层”。刘禹锡写诗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他们是以登上栖灵塔为自豪的,现在该塔修复,塔身方形,总高度为70米,共9层。塔为仿唐式塔,东西南北每面四柱三间,一门二窗,平座腰檐,出檐深远,屋面平坡,腰鼓形柱,直棂形窗。塔雄踞蜀岗之上,气势雄伟,古朴典雅,远观似孤峰耸秀,矗入云霄;登临则眼界顿开,胸襟旷达。

鉴真纪念堂

扬州鉴真纪念堂是为纪念唐朝律学高僧鉴真而建。鉴真是当时淮南地区极有名望的佛教首领,他拜唐代律宗祖师道岸为师,受请东渡日本传法,于奈良东大寺设坛传戒,又创建唐招提寺,成为日本律宗初祖。鉴真是友好使者,他曾六次东渡,历时十年,虽双目失明而矢志不渝,在日十年不仅辛勤传法,而且把唐代绘画、书法、雕塑、医药、工艺、印刷、建筑等成就的文化带至日本,实际上是一僧团形式的文化代表团。他使魏晋以来中日两国人民互相友好的夙愿和以圆满的实现。1963年鉴真圆寂1200周年,中日双方商定,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我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和日本佛教首领大谷莹润分别代表两国鉴真纪念委员会,商定在此建造纪念堂,1973年动工,1974年竣工。

纪念堂由我国著名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设计,他接受任务后专程赴日,参观奈良唐招提寺和日本其他一些古建筑,回国后,又对我唐代庙宇建造风格进行研究,精心设计这座纪念堂,体现了1963年中日两国商定的精神:不仅从意义上,而且建筑物本身也要成为中日友好的象征。纪念堂分为两组,一组为四松堂构成的清式四合院,南为纪念馆,北为门厅,由游廊周接,天井内有四棵古松,廊悬云板、木鱼,精舍巧建,清幽雅洁。另一组为仿唐式四合院,由纪念碑亭、纪念堂,再由超手游廊将两建筑周接,园内植佳兰芳卉,其中樱花为1980年鉴真大师像回故里探亲时,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森本孝顺长老所赠。这两组纪念堂一为清式,一为唐式,分之为二,但同处一条中轴线上,又合之为一。

纪念碑是梁思成一夜之间设计而成的,他设计成功后,高兴地告诉陈从周教授,说是我国传统的纪念碑以竖碑为多,碑面光滑,天花饰边框,而鉴真纪念碑采用横式,周围边框突出,中间阴文镌字,正面为郭沫若题“唐鉴真大和尚纪念碑”,背面刻赵朴初在纪念堂奠基典礼上写的文章。这就打破传统格局,在传统基础上创新,有了时代感。底座的花饰采用莲花座作底,莲花座托碑,因莲花独具神圣,“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空外直,不枝不蔓,且莲的丝长(思长),象征佛教思想天下众生,所以莲花一直成为佛教的象征。莲花座之上有卷叶草为主题的纹样花饰,原来梁思成在快设计完毕时感到“唐”这个字不好体现,陈从周立刻提议用该草为纹饰,因其是唐朝特有的草,以象征鉴真生活的年代。正堂完全仿照日本招提寺主体建筑金堂样式,只是型制由七楹变为五楹,金堂是鉴真当年亲自设计,保持了中国盛唐的建筑风格,又揉和了日本当时建筑的特点,现在纪念堂又仿照金堂,其用意当然是体现中日文化互相交融的特点。

纪念堂座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四周高大的台基上粗可两人合抱的檐柱,柱为腰鼓状,柱头斗拱三重,线条浑圆飞动,正殿中央坐像为鉴真干漆夹像,是我市雕塑艺术家刘豫按照日本招提寺“模大和尚之影”而造,结跏趺坐,合闭双目,神态安祥。殿前石灯笼是鉴真大师象回故里时,现招提寺住持森木孝顺长老所赠,已经十多年,长明不灭,站在灯前,不由使我们想起郭沫若先生对鉴真的赞誉:“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平山堂

平山堂是游目骋怀的好地方。堂前古藤错节,芭蕉肥美,通堂式的敞厅之上,“平山堂”三个大字的匾额高悬,这是名闻遐迩的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贬谪扬州太守时所建。可敬的是欧公不为世俗所羁,一到扬州,就爱上了蜀岗,于是在此建堂。史载,每到暑天,公余之暇,他常携朋友来此饮酒赋诗,他们饮酒方式颇为特别,常叫从人去不远处的邵伯湖取荷花千余朵,分插百许盆,放在客人之间,然后让歌*取一花传客,依次摘其瓣,谁轮到最后一片则饮酒一杯,赋诗一首,往往到夜,载月而归,这就是当时的击鼓传花。如今悬在堂上的“坐花载月”、“风流宛在”的匾额正是追怀欧公的轶事。

欧阳修最爱莲花,其后调任安徽阜阳,到任第二天,他就来到该城的西湖之滨,见湖面开阔,但杂草丛生,于是遍植瑞莲和黄杨,使西湖顿改旧观,夏日时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于是他写诗道:“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不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可见他是按照扬州瘦西湖的景致安排阜阳的山水。堂前朱漆红柱上的楹联:“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清太守伊秉绶所作,上联以山喻人,显现当年高朋慕名而至,谈古论今的盛景;下联借欧公《醉翁亭记》中句,表现欧公无法施展抱负的郁闷和乐观自适的落宕情怀。造句既佳,书法古朴,为平山堂楹联之冠。

天下第五泉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篇10

以前总认为自己是最棒的,能说,能演,能唱,自我感觉自己讲的课也不错,平常总是高高在上,也不和其他两位老师探讨。可当今天学校搞完“三课一评”这个活动后,触动很大,真正从内心体会到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三位老师同上《坐井观天》这一课,之前自己也做了精心的准备。怎样指导学生认字,怎样指导读,怎样突出重点,怎样理解寓意。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可是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失误,主要还是太紧张了。比如,在指导生字教学时,识字方法方式太单一。只是讲了熟字换偏旁这种方法,总害怕时间不够,像平常用的猜字谜、说句子这些识字方法,却在课堂上没有体现。二年级其实还是应以识字教学为主,应该去指导学生写字,在课堂上没有体现。

《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中,青蛙和小鸟对天有不同理解的句子,是一个重点。在设计的时候,要求学生用笔画出句子,并通过读来体会两只小动物对天的理解。其实这就是教给学生一种学习方法,让他们以后能用在学习中。可在实施中,却把这一环节给丢了。而且自己的重复语言太多,讲得太细,总害怕学生不懂,牵制学生太多,没有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还有就是问题提出来了,可解决的都很草率,不到位。

当听完赵老师和马老师讲完这一课后,觉得从他们身上又学到了很多东西。先说赵老师值得学习的地方,她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如,用笔画出重点句子,这一点,最应该值得学习;还有她让学生自己来谈青蛙和小鸟是怎样的形象,这一点也深受启发。

马老师平常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他那腼腆的一笑,给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他的干练,他的不拖泥带水,又让人重新认识了他,尤其是他的设计真是与众不同。学生表演故事让人入情入镜,还有那首童谣,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听完他们的课后,觉得自己就像是那只小青蛙,自以为是。

通过这次活动,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庆幸有这样一次锻炼的机会,也从自身上看到了许多不足。所以,以后要多听听别人的课,不要高高在上,因为低下头来你会更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