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名字十篇

时间:2023-03-28 23:50:47

符号名字

符号名字篇1

吃鸡游戏名字加符号的方法是打开游戏之后,之后会进入到角色名字设置。选择自己喜欢的名字,之后如果被命名就可以去输入特殊符号,特殊符号不能直接输入,需要在文字库中输入。比如“丶”这个特殊符号就是在输入法中输入点这个字之后选择的,“灬”这个特殊符号就是通过火这个字来找到的。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符号名字篇2

2、黑幫狂花╱

3、耶系少年丶

4、te浪子天涯

5、孤影メ残刀

6、刚失恋滴~~

7、ōベ一拳一个小学生

8、鉁稀爱

9、長得太帥他四①種檌√

10、ωǒ狼少ぁye

11、丶巛翰赢場meng

12、若つ迷尘ゎ

13、te浪半点情巛

14、痴情岁月o(≧v≦)o

15、浅夏ˇ旧时光つ

16、秋末残雪℡

17、简兮

18、骑猪少年@

19、逆流dě鱼

符号名字篇3

2、湸嘡嘡哋φ塰

3、骚气外露丶

4、ˉ哈利路亚·

5、請嘂莪咾厷i

6、掱機吥離掱!

7、嘂莪籹榊 經

8、駃說妳靉莪!

9、妳們艮祫啪@

10、屍暸兜吥靉i

11、莪靉馬爾玳鈇

12、姊壩氣迯屚#

13、廸迦!變裑!

14、王者为她战天下#

符号名字篇4

1 字体和字号

论文题目:2号黑体

章标题:3号黑体

节标题:小4号黑体

条标题:小4号黑体

正文:小4号宋体

页码:5号宋体

数字和字母:TimesNewRoman体

2 封面

论文封面和书脊排版规范见(样张1(1)和样张1(2))。

2.1 论文封皮颜色与尺寸

论文封皮为:天蓝云彩纸TY1201120gsm787*1092

2.2 封面字号如下:

(5号黑体)分类号___________

(5号黑体)单位代码___________

(5号黑体)学号___________

(5号黑体)密级___________

(小初号黑体居中)毕业设计(论文)

(2号黑体居中)(论文题目)

(小3号黑体)院(系)名称

(小3号黑体)专业名称

(小3号黑体)学生姓名

(小3号黑体)指导教师

(小3号黑体)年月日

(4号黑体)封面书脊(论文题目、姓名)

(小4号黑体)封面书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TimesNewRoman体加粗)数字和字母

2.3 单位代码

单位代码由学院统一填写。

2.4 学号

学号以在北航现代远程教育学院教务管理系统录入的学号为准。

2.5 分类号

分类号需到图书馆或网上查《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后准确填写。

2.6 密级

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论文必须按国家规定的保密条例在右上角注明密级(如系公开型论文则可不注明密级)。

3 扉页

论文扉页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格式工科类见(样张2(1)和样张2(2)),管理经济类、人文社科类、外语类见(样张2(3)和样张2(4))。“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

4 论文页面设置

4.1页眉

页眉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第页,见(样张3)。

4.2页边距

论文的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左边距:30mm;右边距:20mm;行间距为1.5倍行距,见(样张3)。

4.3页码的书写要求

论文页码从绪论部分开始,至附录,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眉右侧。封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摘要和目录不编入论文页码;摘要和目录用罗马数字单独编页码。

5 摘要

5.1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包括:论文题目(小3号黑体)、“摘要”字样(3号黑体)、摘要正文和关键词。

摘要正文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4号黑体),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见(样张4)。

5.2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另起一页,其内容及关键词应与中文摘要一致,并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文字流畅。并在英文题目下面第一行写作者(Author)姓名,作者姓名下面的一行写指导教师(Tutor)姓名,作者姓名和指导教师姓名用汉语拼音写,右对齐。

  英文和汉语拼音一律为TimesNewRoman体,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见(样张5)。

6 目录

理工类专业目录的三级标题,建议按(1……、1.1……、1.1.1……)的格式编写,社科类专业目录的三级标题,建议按(一、(一)1、)的格式编写,目录中各章题序的阿拉伯数字用TimesNewRoman体,第一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其余用小4号宋体。目录的打印实例见(样张6(1)、6(2))。

7 论文正文

2.9.1章节及各章标题

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每章应另起一页。各章标题要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得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2.9.2层次

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正文层次的编排和代号要求统一,层次为章(如“1”)、节(如“1.1”)、条(如“1.1.1”)、款(如“1、”)、项(如“(1)”)。层次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若节后无需“条”时可直接列“款”、“项”。“节”、“条”的段前、段后各设为0.5行,见(样张7)。

8 引用文献

引用文献标示方式应全文统一,并采用所在学科领域内通用的方式,用上标的形式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用小4号字体。所引文献编号用阿拉数字置于方括号中,如:“…成果[1]”。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用小4号字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不得将引用文献标示置于各级标题处。

9 名词术语

科技名词术语及设备、元件的名称,应采用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中规定的术语或名称。标准中未规定的术语要采用行业通用术语或名称。全文名词术语必须统一。一些特殊名词或新名词应在适当位置加以说明或注解。

采用英语缩写词时,除本行业广泛应用的通用缩写词外,文中第一次出现的缩写词应该用括号注明英文全文。

10 物理量名称、符号与计量单位

10.1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符合GB3100~3102-86的规定。论文中某一量的名称和符号应统一。

10.2物理量计量单位

物理量计量单位及符号应按国务院198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GB3100~3102执行,不得使用非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计量单位符号,除用人名命名的单位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之外,一律用小写字母。

非物理量单位(如件、台、人、元、次等)可以采用汉字与单位符号混写的方式,如“万t·km”。

文稿叙述中不定数字之后允许用中文计量单位符号,如“几千克至1000kg”。

表达时刻时应采用中文计量单位,如“上午8点3刻”,不能写成“8h45min”。

计量单位符号一律用正体。

11 外文字母的正、斜体用法

物理量符号、物理常量、变量符号用斜体,计量单位等符号均用正体,见(样张8(1)、8(2))。

12 数字

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七单位1987年的《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除习惯用中文数字表示的以外,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一概写全数,如2003年不能写成03年。

13 公式

公式应另起一行写在稿纸中央,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较长时最好在等号“=”处转行,如难实现,则可在+、-、×、÷运算符号处转行,运算符号应写在转行后的行首,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来放在公式右边行末。

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A中的第一个公式为“(A1)”等。

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中用斜线表示“除”的关系时应采用括号,以免含糊不清,如a/(bcosx)。通常“乘”的关系在前,如acosx/b而不写成(a/b)cosx。

14 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并应在文中进行说明,例如:“如表1.1”。

表序一般按章编排,如第一章第一个插表的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中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名后不加标点。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5号黑体加粗,数字和字母为5号TimesNewRoman体加粗),见(样张8(2))。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与表格为一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

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至表头右上角。

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不允许用“2”、“同上”之类的写法见(样张8(2))。

表内文字说明(5号宋体),起行空一格、转行顶格、句末不加标点。

符号名字篇5

内容摘要:品牌符形的确立应以更好地传播品牌意义为目标,这就需要在进行品牌符形设计时考虑到符号的意义、符号的表征对象以及符号的受众等因素。基于此,文章从符号学和传播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品牌符形的设计原则和具体内容。

关键词:品牌 符号 符形 原则

商品要进行品牌化,就必须创立一个作为品牌的符号来表征商品,这时,商品就是品牌的表征对象。符号是能指(符形)和所指(符号意义)的统一体,而品牌作为一种表征商品的符号,这就要求商品进行品牌化时要创立一个能指(符形)以表达某种所指(符号意义)。因此,创立一个符号,就是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这个符号要表达什么意义;二是创立一个怎么样的符形才能更好地表达这些意义。可见,创建品牌符号就是要创建品牌符号的意义和符形。

符形的使命与设计目标

符号具有认知功能和交际功能,这是由于符号具备承载和传递符号意义的作用决定的。而符号的意义是无形的,必须借助符形向受众传达符号意义,受众也只能通过感观系统与符形接触才能进行思考、理解和记忆。因此,符形作为意义的载体,它的存在就是为了传达意义,传达讯息。人们正是为了进行思想交流、实现意义共享和信息传播才创造了符号的形体的。品牌作为一种符号,其诞生也正是为了向消费者传播商品的有关讯息。品牌符形的使命就是为了向消费者传播品牌的意义,即传播有关商品的讯息。

可见,设计品牌符形,必须仅仅围绕这一符形使命进行设计。由此,不难得出品牌符形的设计目标:创建一个品牌符形,使之有效地向目标消费者传播品牌符号的意义。可见,符号意义与符形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品牌定位生成了品牌的意义,品牌符形的创建应以定位为依据,以传播品牌意义为使命。

品牌符形设计的原则

(一)易读性原则

易读性原则也称简洁性原则。要求符形单纯、简洁,易于传播。一个商品的名称,不仅是视觉符形,也是听觉符形。因此简洁原则还应包括发音的简洁,要容易发音,琅琅上口,这样方能更好地传播,才便于受众的理解与记忆。

(二)独特性原则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符号存在的价值在于符号间的差异性。符号的差异性是符号存在的基础。品牌符号价值在于品牌的个性,品牌个性要求品牌符号与其他品牌符号具有差异性。从传播学的角度看,符号的差异性使符号能从众多符号中脱颖而出,易于辨别和发现,引起注意,因而更易于阅读和理解、记忆。因此,品牌的符形应具有独特的个性,避免与其他品牌的混淆,这样不仅易于品牌符号的传播,也使品牌更具竞争力。百事可乐的商标初始时和可口可乐的商标并无太大的差距,品牌个性也不突出和鲜明,无法容易地将其与可口可乐品牌相区别开来,百事可乐的销量一直不好。最后,百事可乐公司意识到了品牌个性的重要性,从而表现在品牌符形上也使百事可乐的商标逐渐从原来和可口可乐商标的相似性转变成很大差异性的标识,并放弃原先与可口可乐品牌标准色一样的红色、选用了蓝色为品牌标准色,而且通过产品包装、广告中的视觉元素等手段进一步强化这种蓝色,最终使蓝色成为了百事可乐独特的符形视觉元素,与可口可乐品牌的红色特点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使百事可乐引起人们更大的关注,符形的独特性在此得到充分体现。

(三)暗合性原则

符号是理据性和任意性的统一。从传播学的角度考虑,理据性越强,其就越具有逻辑推理性,易于理解和记忆,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符形的理据性受符号的意义、符号表征对象、符号受众等影响。符形的设计是一个创意的过程,但创意不是漫无边际的,设计出的符形应和符号的意义及符号的对象具有一定暗合性。符形与符号意义及符号对象的暗合度越强,其理据性就越强。品牌符形的暗合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品牌名称的暗合性。品牌名称是由文字组成的,其本身是要承载着一定的含义的,这种意义直接或间接地传递商品的某些讯息或品牌的意义。品牌名称与品牌的意义的暗合度越强,品牌符号的意义与符形之间的逻辑性就越强,理据性就越强。例如 “轻骑”品牌摩托车寓意其功能好,给人以轻松愉快的联想。

2.品牌商标的暗合性。商标是品牌符形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是设计出某种图案作为品牌商标,有时也直接对品牌名称的字体进行设计以作商标,如SONY。大多数情况下,是两者的结合体,即既有图案又有名称的字体。作为品牌商标的图案或字体,是应该要表达品牌意义和商品讯息的。因此,应和品牌意义以及商品讯息有较强的暗合性,甚至商标图案或字体与品牌名称之间也要有暗合性,形成统一风格,暗示品牌的内涵和商品的特性。如“健力宝”三个字的字体,采用了一种刚硬伸展、挺拔风格的字形,直接使人产生一种健康、强健、运动的力度感,与品牌名称达到高度的暗合。

3.标准色的暗合性。不同的色彩可以引发不同的感觉和联想,带来不同的意义。同一种色彩往往具有正面和负面两种联想意义。如白色让人想起纯真、清洁、明快、洁白、贞洁和志哀、示弱、投降。为了显示品牌的特殊意义,要选择相应的色彩及其组合。

(四)消费者主导性原则

目标消费者是品牌符号的受众,企业作为品牌符号的传者,在符号传播的过程中进行编码、然后将讯息传递给消费者。品牌符形的设计是编码环节中的组成部分。然而,消费者在对品牌符号进行解读时,对品牌符号意义的理解与企业对品牌符号意义解释往往是不一致的。这种不一致性的客观存在不仅是受传播过程中噪音的影响,更多时候是由于编码者与解码者所处的经验域不同而产生对符号解读的差异。因此,为了使这种理解上的偏差降到最低限度,企业除了在传播过程中尽可能排除噪音的干扰之外,更应该在充分了解受众的情况下,尽可能按照受众对符号的解读方式进行编码。因此,在进行品牌符形设计时,应以消费者为主导,设计出的符形应符合目标消费者的特点。例如在品牌名称的命名时应入乡随俗,比如“芳”唇膏,在出品英美国家时,由于“芳”的译音“fang”有“毒蛇之牙”的涵义而不得不改译名称。具有国际战略眼光的企业,在设计品牌符号时都应该充分了解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背景和心理特征。

(五)合法性原则

品牌符号是一种特殊的符号,品牌的名称和标志最终必须进行商标注册,品牌符号必须是合法的才可能实行有效传播。目前对品牌符号进行规范的法律主要有《商标法》。品牌商标的选定首先要考虑该商标是否有侵权行为。其次,要注意该品牌名称是否在允许注册的范围以内。

品牌符形设计的内容

(一)品牌名称的命名

品牌名称既是属于视觉识别,也属于听觉识别。品牌名称是品牌符号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品牌符号通过定位创建品牌符号的意义,这就需要有一个外在的能承载意义的形式,即品牌符形,品牌符形可以用一个图案来表示,即品牌商标,也可以用文字来表达,即品牌名称。品牌必须有一个名称,才能更好地进行传播。品牌名称不仅可以指称品牌本身,而且承载着品牌符号的意义和商品的有关讯息。因此,对品牌符形的设计,首先是品牌名称的命名。

品牌名称有两种基本的功能:传播讯息和识别产品。一个品牌名称越是采用了有明确含义的词汇,那么发挥的传播讯息的功能就越强,但有明确含义的词汇很容易与其他品牌名称接近。相反,一个品牌名称与其他名称相似度越低,则其发挥的识别作用就越强。它们代表了品牌命名的两种极端的策略:描述性策略和独立随意策略。前者的优点是名称本身就是广告,可以节省传播成本,但商标的保护力较弱,有时可能演变了通用名称而得不到商标注册和保护。后者的优点是名称富有个性,商标的保护力强,但需要大笔的传播费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跨国营销的发展,品牌命名必须考虑全球通用的策略。一个完善的品牌名称应当易于为世界上尽可能多的人发音、拼写、认知和记忆,在任何语言中都没有贬义,这样才利于品牌名称在国际市场上的传播。在品牌命名上,首先要考虑如何使品牌名称适合当地,一种办法是为当地营销的产品取独立的品牌名,也可把原有的品牌翻译成适应当地的做法。NIKE在中国翻译成“耐克”,而不是“奈克”、“尼基”之类,就在于它显示了一个清楚的含义:经久耐用、克敌制胜,与原意‘胜利女神’不谋而合。另一种办法是从一开始就选择一个全球通用的名称”(熊仕平,2003)。

(二)商标设计

品牌标志设计方法有两种:图案的象征寓意、文字和名称的转化,它们产生三类设计标志:图案型、文字型以及图文结合型,因而商标有以下三个构成要素:

一是标准图案。采用象征寓意的手法,对事物进行高度艺术化的概括提炼,使之形成具有象征性意义的图案形象,以作为标志的整体或构成要素。图形标志因为其视觉意念容易被人理解接受,故也得到普遍运用。二是标准字体。品牌符号的标准字体是指为品牌名称设计一种标准化的字体并规定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均使用这一字体,以达到一种统一的视觉识别效果。个性化的字体可以把阅读的概念传达和视觉形象化的直接感受结合起来,强化文字的形象化、直觉化感受,是符合现代视觉传达机制的有效手段。三是标准色。品牌符号的标准色是指为品牌符号的标准字体和图案标志设计出标准化的色彩。通常是与品牌标志和包装设计结合运用,成为品牌识别的有力支持。色彩不但带来美感,还可以传达不同的联想、情绪和象征意义。

以上是图文结合型的商标的三个组成部分,文字型的商标只有标准字体和标准色两个部分。而图案型的商标只有标准图案和标准色两个部分,目前这一类的商标较少,因为品牌符号的名称是必须存在的,表达名称的文字就必然存在;为了形成一致的品牌形象,因此名称文字一般情况下都会形成标准化。

(三)品牌标识语设计

在建立品牌识别系统的时候,还要重视标识语的创意,因为其作用已超越了传统的广告传播领域。视国家不同,品牌识别语可以受法律的保护。品牌标识语既能提供品牌识别的作用,又能为品牌提供额外的联想,传达更多的讯息。而且它比名称和标志少了很多法律等方面的限制而显得更加灵活。“标识语与品牌名称属于‘姐妹’的关系。在传播上,它们都担负着两种使命:识别性(表示与其他产品的差异与联结)与沟通性(传达具体的讯息)。一般情况下,两者的分工稍有不同,品牌名称的使命首先是识别性,而标识语的使命首先是沟通性”(何佳讯,2000)。标识语一般和商标一起位于广告中的商标之下,共同成为品牌识别的要件。但既然是标识语,那它的沟通性必然有限。“认识不到标识语的识别作用,必然产生对标识语的沟通性要求过高的结果。这是时下企业家们对标识语认识上的一个盲点。这个盲点引发出的表现误区是:期待或要求标识语能反映产品(或企业)的所有特点或优势——包办一切”。品牌标识语和品牌名称一样,不仅是品牌符号的视觉识别,也是听觉识别,其本身同样承载着品牌符号的意义。品牌标识语的设计应具有成为大众流行语的潜质。如中国联通的“让一切自由连通”,摩托罗拉的“飞越无限”,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等。

(四)产品包装设计

包装不仅是为了贮存和运输商品,还具有品牌所有的要素,是识别商品的一面旗帜和商品价值的象征,受众往往通过包装的外表形象来判断包装里的商品的品质和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因此,包装的设计必须和商品的品质相称,更要和品牌符号的内涵与个性相符,其设计必须以强化品牌个性、传达品牌内涵为原则。

除以上四种内容的品牌符形元素之外,有些品牌还设计有象征物和识别音乐等,这些象征物和识别音乐与以上四种品牌符形别识元素互相配合,共同发挥着传达品牌涵义和个性的作用。

总之,商品的品牌化必须进行品牌符形设计。然而,品牌符形设计的结束只是品牌符形的初步确立。之所以说“初步确立”,原因是品牌符形最终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时才能说最终确立,而这就必须通过广告等手段向受众进行品牌推广活动。

参考文献

符号名字篇6

系 别: 外语学院

专 业: 英 语

学 号: 00000000

指导教师: 赵 草 稿

20xx年5月

thesis writing standard for english major undergraduates:with a thesis pattern

by

lü ren’ai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may 20xx

摘 要

{摘要是论文的浓缩,应包括结论等内容,是完整的短文,具有独立性,可以单独使用。即使不看论文全文的内容,看摘要仍然可以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切忌把导论(introduction)的内容作为摘要内容。在下段键入中文摘要内容,并用论文的关键词替换“关键词”后的词(删除多余的词)。如果需要输入顿号(、)、间隔号(·)、书名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不会键入请从这里复制。中文摘要要求在200~300字。}

关键词:词1;词2;词3;词4;词5

abstract

{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内容与中文内容完全一致。注意看懂附录部分标点符号部分的内容,不要用不规范的形式输入标点符号,更不要输入错误符号。在下段键入英文摘要内容并用论文的关键词替换“key words”后的词(删除多余的词)。}

key words: word 1; word 2; word 3; word 4; word 5

contents

摘 要 i

abstract ii

contents iii

1 简介 1

2 电子版与纸质版 1

3 模板的使用 1

3.1 键入文本 2

3.2 应用格式 2

4 论文结构与写作要求 2

4.1 封面与题目 3

4.1.1 封面 3

4.1.2 题目 3

4.2 从摘要到目录 3

4.3 正文 3

4.3.1 总体要求 3

4.3.2 标题和层次 3

4.3.3 例句及其他列表项 4

4.3.4 脚注 4

4.3.5 引用标识与参考文献 4

4.3.6 附录(可选) 6

4.3.7 页眉 6

5 其他要求及注意事项 6

references 7

附录 标点符号的计算机输入 7

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生毕业前的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申请学士学位的依据。论文写作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严禁抄袭、剽窃。外语学院参照商丘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结合英语专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撰写规范兼论文模板,作为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的标准。本规范未尽事宜,在导师指导下自行处理。务必在仔细、完整地阅读本规范之后再开始写作论文。

考虑到软件可能存在问题,本规范的doc版在显示时可能走样,附件1是本规范的pdf版本,其样式是标准样式。}

电子版与纸质版

{论文须提交初稿、二稿及终稿的电子版和纸质版。用microsoft word软件打开本规范的doc版,以新文件名另存到自己存放毕业论文资料的文件夹,要求文件格式为doc格式(microsoft word 1997~2003/xp版本的默认保存格式);2007及以后的版本的默认保存格式是docx,建议尽量使用较老版本的microsoft word,若使用新版,请确保保存格式为doc。另存后,直接按照本规范的要求操作直到初稿完成;每一稿都先作另存的操作再开始修改。注意在整个论文写作期间都做好u盘与网络双备份工作。

纸质文件采用a4复印纸单面打印,左侧装订。提交的纸质论文必须与提交的电子版内容完全一样。如果在写论文时安装、使用了非系统自带字体(如国际音标字体),请随电子版提交该字体文件。}

模板的使用

{本规范的doc格式电子文件是毕业论文的写作模板,提供论文写作所需样式,便于写作和修改,并对格式进行统一要求。下面对模板的使用作一简要说明。}

键入文本

{用花括号扩起来的内容是模板说明性内容,在初稿写作完毕后删除。把插字符打到正文任何一个段落(包括标题)末尾,按回车,即可键入论文内容。请仔细阅读附录,以便正确输入标点符号。}

应用格式

{本模板规定的格式有:[ 注意例子中的换行符(向下的直箭头)。想使编号段落的上下两行左对齐,需要换行而不分段,单击“插入”“分隔符”,选“换行符”,然后单击“确定”。]

a. 1标题1:用于一级标题;b. 1.1标题2:用于二级标题:c. 1.1.1标题3:用于三级标题:d. 正文不缩:用于一般正文段落;e. 正文左缩:用于独立成段的引文;f. 正文编号:用于按规定必须编号的段落;g. (1) 编号:用于按规定必须编号的段落;h. 参考文献:用于参考文献条目。

其中除了 (1f) 和 (1g) 要求必须用格式刷复制、粘贴格式(详见第4.3.3部分的说明),其他格式都必须从格式窗格中选。默认格式是“正文不缩”(本段使用的就是这种格式)。根据不同部分内容要求的要求按照下述方法应用格式,不能擅自更改或更换(可根据实际情况作字体倾斜等操作):把插字符打到某段,单击菜单栏里的“格式”,选“样式和格式”,在右边出现的格式窗格中单击所需格式即可。出现在格式窗格中但 (1) 中没列的格式不能随便应用。}

论文结构与写作要求

{论文必须包括外封面(中文封面)、内封面(英文封面)、中文摘要(附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附英文关键词)、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在参考文献之后可有附录。}

封面与题目

封面

{封面包括两个:外封面(中文封面)和内封面(英文封面),封面样式严格依照模版。}

题目

{用论文题目替换模板题目,不能改变格式。论文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中文字数不超过25个字,外文题目不超过15个实词,题目末不使用标点符号,中外文题名应一致。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中英文标题均占一至两行。中文标题如有副标题,主副标题各占一行,副标题前加中文破折号;英文副标题不单独成行,与主标题之间用冒号(后加空格)隔开。英文题目用标题式大小写格式,由于标题式大小写没有统一的标准,本规范要求除了不位于主、副标题开头和结尾的冠词、介词(不论长短)、并列连词、动词不定式标志to等词,所有的词(包括复合词的连字符后的部分,但不包括像twenty-one这样的复合数词的连字符后面的部分)都大写。}

从摘要到目录

{具体要求见第i至iii页。不要改动用罗马数字编号的页码部分的标题。}

正文

总体要求

{论文正文应包括引论、主体(主体至少分两大部分)及结论等部分,一共最少四部分,最多六部分。正文用英文写,拼写形式全文统一为英式或美式(直接引用时例外),不能英美式混杂。用阿拉伯数字编写页码的部分字数不少于3000字(英文单词)。}

标题和层次

{标题要求除了有编号、字号不同和不能有副标题这几点外,其他要求同论文英文题目。层次根据实际需要用两层或三层(即标题最多有两到三级),主体部分至少有一部分包含两层。可以直接替换本规范的标题(选定后不删除而直接键入),根据需要添加、删除标题。三层标题的格式分别采用“1标题1”、“1.1标题2”和“1.1.1标题3”。编号用的是word的多级编号,在增删标题时编号会自动调整,无需手工调整。}

例句及其他列表项

{根据需要,例句、规则等尽量单独成段,统一编号,编号用 (1),(2),(3) ……的形式(顶格),全文从 (1) 开始统一连续编号(自动编号,增删编号段落后编号会自动调整),样式参照本规范的编号段落。该类段落的规定格式是“正文编号”;要求用格式刷从本规范的任何一个这类编号段落复制、粘贴格式,不要从格式窗格中选这类段落的样式。复制格式的方法是:把插字符打到任何一个此类已编号的段落中,单击“格式刷”按钮,然后再单击需要编号的段落。脚注中的例句编号用小写罗马数字i、ii、iii的形式,段落和文字格式不作特别要求。现再举例如下 (由于连续编号,故号码继续前面的 (1),是 (2) 和 (3)),作为翻译和对话类例句的参照格式:

john likes mary.约翰喜欢玛丽。

a: do you like apples?b: yes.}

脚注

{对文中内容的注释采用脚注形式[ 注释分脚注和尾注两种主要形式,前者的内容位于每页下面,后者的内容位于文章末尾。本规范规定论文写作使用脚注,不使用尾注。把插字符打到正文中需要注释的地方,单击“插入”“引用”,在展开的子菜单中单击“脚注和尾注”,再单击“确定”,键入注释内容。本注释就是脚注的形式。],全文连续编号(自动调整编号)。}

引用标识与参考文献

{引文是论证的辅助手段,应忠于原意,准确切题。除非特别必要,不要引用非学术文献,如通俗读物等,尤其不要引用非专业人士(如名人或领袖)的话或观点作为自己观点的支撑(尽量避免诸如“einstein says”、“confucius claims”这样的话,如果确实有必要引用一定要详细注明出处)。根据情况用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的语法形式;直接引用文字超过四至六行字时,或诗歌超过两行时,应独立成段,应用“正文左缩”格式,下面是该格式的样式:

text texttext text text. (zhang 2005, 88)

在论文中引用文献时,应加以标识,详细说明见附件2。引用的文献如果是用中文书写的,不能直接引用中文文本,必须将其意思用英文表达,一般用间接引语的形式安排,在必要时可用直接引语的形式,在后面以加方括号,方括号内注明translation mine)。

参考文献直接反映论文的质量。要求在论文正文后的references下面列出在论文中引用或参考过的论文、专著及其他资料(采用“参考文献”格式),所有条目按照作者姓氏的字母顺序排列,不要编号。不能罗列文中没有引用的文献。文献条目应以与论文工作直接相关的近年的学术文献为主,包括期刊论文、博士学位论文、论文集里的文章、专著等;至少十条,且以期刊论文为主,近五年的文献占五条以上,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的期刊上的论文占三条以上。

毕业论文的引用及参考文献体例以chicago体例(chicago style)的作者—年代制(author-year system)为标准。附件2包含了该标准的主要内容,请尽量按该标准写作。请注意大小写、正斜体、空格、姓与名的相对顺序、缩写形式、标点符号等。特别注意连数符不是连字符(-),而是en dash(–),可从这里复制。下面把该标准的大小写和正斜体原则略述如下:

大小写:仅同名连续出版物(如期刊journal)的名称用标题式大写,其他的主副标题名称(包括书名)用句子式大写;

正斜体:广义的书名(包括期刊名等)用斜体,文章名(包括书的章节标题、学位论文标题)用正体。

中文文献,按照附件2第9、12页的红字的范例的样式,把汉字形式的文字转写成拉丁字母形式(注意ü不能用v代替),并把标题翻译成英文(置于方括号内)。其姓名与普通英文姓名一样处理,第一作者姓前名后,姓、名之间用逗号 + 空格隔开,非第一作者用名前姓后(不加逗号)的形式。}

附录(可选)

{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如问卷、测试题等)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位于参考文献之后。附录采用appendix(只有一个)或appendix a、appendix b(两个以上)的形式,后面加两个空格再键入附录的标题,使用格式“1标题1”,删除标题前面的自动编号。}

页眉

{见第i页右上角的说明。}

其他要求及注意事项

{在写作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除在直接引语中,尽量避免用缩略词(如isn’t, don’t, etc.等),尽量使用is not, do not, and others等形式。

罗马数字用西文字符,如i和ii,ii和iv等(在英文输入状态下分别键入i、v、i、v等字母来组合),不要用中文字符ⅰ、ⅱ、ⅳ、ⅰ、ⅱ、ⅳ等。

区别元语言与对象语言。用英文写作,元语言是英文,对象语言是谈到的语言成份,可能是英文,也可能是其他语言,如英文字母、语素、词、短语、句子等。如果对象语言的文字是拉丁字母形式(如英文、法文、德文等),一律用不加引号的斜体字(编号例句除外),保留字母上面的两点等附加符号。在写非翻译研究类论文时,非拉丁字母文字(如日文、中文)一般应转写成拉丁字母形式,用不加引号的斜体字;在非用汉字不可的情况下(区别歧义、说明字型等)在拉丁字母形式的字词(斜体)后跟相应汉字(楷书、正体)或日文假名等字符;汉语无特殊情况其拉丁化标准一律采用汉语拼音(本规范要求词内无空格,词间有空格,略去调号),注意ü不能用v代替。翻译研究类文章可不转写成拉丁字母形式而直接使用汉字例句(用不加引号的正体字)。用单引号而不是双引号表各种意思,尤其是词(句)的语义解释(双引号作一般引用或强调时使用,双引号内再用引号时用单引号)。下面几个例子可以说明对象语言的处理方式和单引号的用法:the chinese word heiban ‘blackboard’ is a compound; similarly, the english word blackboard is also a compound;hongcha means ‘black tea’;the letter a;the suffix -ful;the sentence john hates mary;the articles the, a, an。注意在最后一个例子中,第一个定冠词属于元语言,不用斜体,第二个定冠词和两个不定冠词是对象语言,用斜体,属于对象语言的三个词之间的逗号属于元语言,用正体。}

references

{此标题不要改动。条目格式见第4.3.5部分的要求,下面提供参考文献条目的样式:

附录 标点符号的计算机输入

符号名字篇7

题 目 名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院 (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 班 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生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 导 教 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辅 导 教 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题报告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撰写内容及要求

一、 题目来源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四、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五、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六、 完成毕业设计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

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七、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八、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注1:格式要求:

(1)题目名称:要求与毕业设计题目名称一致,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段前后各空一行。

(2)学生、指导教师和教学单位署名:学生、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院系或工作单位)在题目下隔一行,居中,格式:学生:× × ×,× × ×学院(系),另起一行居中,格式:指导教师:× × ×,工作单位,署名采用小四号仿宋体。

(3)开题报告正文,撰写格式按毕业论文(设计)正文的排版格式规范要求。(见附件)

附件:

毕业论文(设计)的排版格式规范

1.原则上毕业论文(设计)均按以下要求排版、打印。

2.版面尺寸:a4(21.0×29.7厘米);版芯位置(正文位置):上边界3.5厘米、下边界3.0厘米、左边界3.0厘米、右边界2.5厘米、装订线位置定义为0厘米。

3.页眉与页码:页眉从第1页开始设置,距边界2.8厘米,采用五号宋体居中,奇数页页眉为论文的一级标题文字,偶数页页眉为论文的题目;页码采用页脚方式设定,采用五号宋体、用“第×页(共×页)”的格式,处于页面下方、居中、距下边界2.2厘米的位置。

4.目录:“目录”用小二号黑体,居中;一级标题顶格,小四号黑体;二级标题缩进2个汉字符,小四号宋体;标题文字与页码之间用点线,页码居右对齐。在目录中先依次列出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查意见、评阅教师评语、答辩会议记录、中文摘要、外文摘要(页码用i、ii、iii、??标注);然后列出正文(包含一级、二级标题)、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页码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5.中外文摘要:论文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学生、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院系或工作单位)在题目下隔一行,居中,格式:学生:× × ×,× × ×学院(系),另起一行居中,格式:指导教师:× × ×,工作单位,署名采用小四号仿宋体;摘要内容空两个汉字符由“[摘要]”引出,用小四号宋体、两端对齐方式排列;关键词另起一行空两个汉字符由“[关键词]”引出。外文摘要另起一页,论文标题用小二号,其它部分用小四号,字体用times new roman体、左面对齐方式排列。

6.正文内标题:正文另起一页,论文题目用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前后段间距1行或12磅。理工农医类专业正文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标引(阿拉伯数字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符,不加标点符号,如一级标题1 ??;二级标题1.1 ??;三级标题1.1.1 1.1.2

1.1.3 ??),一级标题用小二号、二级标题用三号、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用黑体加粗、顶格排列、前后段间距0.5行或6磅;文科类专业正文一级标题采用中文序数(如一、二、

三、??)标引、小二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排列;二级标题采用两边加圆括号的中文序数(如(一)(二)(三)??)标引、三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三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如1. 2. 3. ??)标引、小四号黑体加粗距左边正文边框两个汉字符。各级标题中的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字体。各级标题与正文前后段间距0.5行或6磅。

7.正文文本:宋体小四号、标准字间距、行间距为固定值22磅、所有标点符号采用宋体全角、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体的要求排版,每段首行缩进两个汉字。

8.文中图、表、公式:所涉及到的全部图、表,不论计算机绘制还是手工绘制,都应规范化,符号、代号符合国家标准。图以文中出现先后按“图1(空两格)图名、图2(空两格)图名……”(楷体五号加粗)随文排。表格以出现先后按“表1(空两格)表名、表2(空两格)表名……”(黑体五号加粗)随文排。图表中文字用宋体五号、不加粗,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采用半角times new roman体。公式序号以出现先后按“(1)、(2)、……”编排在公式行顶右。

9.参考文献:位于正文结尾后下隔2行,“参考文献”4字居中,采用四号黑体;具体

参考文献目录按五号宋体、两端对齐的方式排列,行间距为固定值18磅。正文中应按顺序在引用参考文献处的文字右上角用[]标明,[]中序号应与“参考文献”中序号一致。

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文献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格式如下:

期刊论文——[序号]作者(多个作者用“,”隔开,下同).题名[j].期刊名称,出版年(不带“年”字,下同),卷次(期号):起~止页码

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第1版不标注).译者(对译著而言)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析出文献——[序号]作者.题名[a].见(英文用in):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报告——[序号]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技术标准——[序号]单位.标准代号(标准序号-年).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外文报名可缩写,缩写后的首字母应大写),出版年月日,期号:版序

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公布日期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作者.文献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10.致谢:另起一页,用小三号、黑体、居中,致谢内容按正文文本要求排版。

11.附录:附录另起一页,必须按正文中出现的顺序编号排列,并用3号黑体靠左对齐方式注明“附录×”字样,附录内容按毕业论文(设计)正文文本要求排版。

符号名字篇8

《标点符号的争吵》是一首节奏明快的儿童诗。极富想象的语言将各种标点符号拟人化,充分体现了儿童诗的趣味性。诗中描述了标点符号间的争执与对话,使儿童了解了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同时也受到了教育;不要强调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应该团结起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教学目标:

1.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14个汉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培养学生对祖国汉字的兴趣,激发学生识字热情,感受汉字形体美,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教学难点:了解汉字特点,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锣、鼓。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从书里传来了标点符号的吵闹声,现在我们接着来学习《标点符号的争吵》。那么都有哪些标点符号在争吵呢?谁来告诉大家?

二、识字,读文

1. 它们都是什么样的呀?它们是怎么做的?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文。

2. 这名同学读课文时,其他同学可以在心里跟着读,听懂了吗?

3. 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4. 感叹号是什么样啊?指名回答。

5. 和老师一起写一个感叹号“!”

6. 谁还愿意读这一自然段?师评价。

7. 你能带着动作来读一读吗?(老师看到了一个拄着拐杖的感叹号。)

8. 在这一自然段里有两个表示动作的词,我们要认识它们。出示:拄、跺。拼读、扩词。

9. 还有一个我们要认识的词语:拐杖

10. 同学们有什么好的方法记住这些字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

11. 小问号什么样啊?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个小问号“?”

12. 小顿号长什么样啊?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中的句子。

13. “芝麻粒”一样,说明小顿号怎么样啊?(很小)

14.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一个像芝麻粒一样的小顿号“、”

15. 字宝宝“芝”已经和我们见面了,一起拼读。(指名扩词。)

16. 多么着急的小顿号,谁愿意当性子急的小顿号再来读这句话。(师评价)

17. 真是三个急性子的标点符号,请同学们看黑板一起读:

感叹号――,小问号――,芝麻粒一样的――。

18. 同学们体会得非常好,这几个标点符号中谁最着急呀?它是怎么吵的?谁愿意把第二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19. 今天老师把锣和鼓都带来了,你想敲一敲吗?(让学生充分感受锣鼓的声音很大)

20. 说说敲完有什么感受?老师把它们的名字也请来了,齐读:锣鼓

怎么才能记住它们?(交流识字方法。)

21. 锣鼓的声音很大,感叹号的嗓门真的很大呀!谁愿意当大嗓门的感叹号来读这句话?指名读,师评价。

22. 真是自信的感叹号,它觉得自己最重要。“重”是我们这节课要写的生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字里什么笔画最多呀?指导书写。

23.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师领读:

最先发言的感叹号――。性子急的感叹号――。

大嗓门的感叹号――。

符号名字篇9

关键字:生僻字;字符集;信息处理

汉字的信息处理经过多年的摸索,冲破了以前汉字不能进入计算机的迷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离能完全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我们先回顾一下计算机中的字库,然后讨论生僻字的信息处理方法。

一、汉字库发展简介

汉字库通俗地说就是计算机软件系统中的汉字仓库,依据不同的标准,字库中汉字的数量是不同的,以前的主要标准有:

1、GB 2312 汉字编码字符集

从1975年开始,我国为了研究汉字的使用频度,进行了大规模的字频统计工作,内容包括工业、农业、军事、科技、政治、经济、文学、艺术、教育、体育、医药卫生、天文地理、自然、化学、文字改革、考古等多方面的出版物,在数以亿计的浩瀚文献资料中,统计出实际使用的不同的汉字数为6335个,而其中有3000多个汉字的累计使用频度达到了99.9%,而另外的3000多个累计频度不到0.1%,说明了常用汉字与次常用汉字的数量不足7000个,这就为国家制定汉字库标准提供了依据。1980年颁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国标交换码,国家标准号为:GB2312-80,选入了6763个汉字,分为两级,一级字库中有3755个,是常用汉字,二级字库中有3008个,是次常用汉字;还选入了682个字符,包含有数字、一般符号、拉丁字母、日本假名、希腊字母、俄文字母、拼音符号、注音字母等。以前我国大陆的各种中文DOS版本、Windows3.1 /3.2版本,装入的字库都是国标一二级字库。遇到“镕、啰、瞭、袆、祎、曌、赟、贇、鱻、驫、犇……”等汉字,既无法输入,又不能打印。

后来国家技术监督局又颁布了一个与之相对应的繁体字集,全称《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辅助集》,标准号为GB/T12345-90。

2、台湾 BIG5 字库

BIG-5码是通行于台湾、香港地区的一个繁体字编码方案,俗称“大五码”。地区标准号为:CNS11643,这就是人们讲的BIG5码。

BIG-5码收录汉字13053个,分为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两部分,各部分中的汉字按笔划/部首排列。其中常用字5401个,包括台湾教育管理部门颁布的《常用汉字标准字体表》中的全部汉字4808个,台湾中小学教科书常用字587个,异体字6个;次常用字7652个,包括台湾教育管理部门颁布的《次常用汉字标准字体表》的全部汉字6341个,《罕用汉字标准字体表》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字1311个。

后来为了协助解决众多使用BIG5码单位于进行公文电子传递时遇到自造字无法转换CNS的问题,实行了“BIG5码字集扩编计划”,1986年7月扩编完成,这就是所谓的“BIG5+码”。

BIG5+码系以CNS为蓝本,共增编标准字集4760个字符与推荐字集3250个字符;其标准字集即纳编CNS第3字面字集内之4145个,第4个字面字集内之219个字,均为一般文书常用之中文字,总支持文字量达141376个

3、大字符集字库(又叫GBK字库)

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了将世界各民族的文字进行统一编码,制定了UCS标准。根据这一标准,中、日、韩三国共同制定了《CJK统一汉字编码字符集》,其国际标准号为:ISO/IEC10646,国家标准号为:GB13000-90,该汉字编码字符集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大字符集,它编入了20902个汉字,收集了大陆一二级字库中的简体字,台湾《通用汉字标准交换码》中的繁体字,58个香港特别用字和92个延边地区朝鲜族“吏读”字,甚至涵盖了日文与韩文中的通用汉字,满足了方方面面的需要。Windows95/98/NT/2000中都装入了大字符集汉字库,人们一般称它为GBK(“国家标准扩展”的拼音缩写)字库。

4、新标准汉字库

2000年3月,国家信息产业部和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北京联合了《信息技术和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国家标准号为:GB18030-2000,收录了27000多个汉字,还收录了藏、蒙、维等主要少数民族的文字,以期一举解决邮政、户政、金融、地理信息系统等生僻汉字与主要少数民族语言的输入,该标准于2000年12月31日强制执行。 GB 18030-2000 作为 GBK for Unicode 3.0 的更新而诞生,它带有包含所有Unicode 的扩展,完全向下兼容 GB 2312-1980 和 GBK。

二、对于汉字库设计的想法

字集不是越大越好,因为现存于大型字典辞书的字有一部分是历史用字,还有大量的异体字。根据使用的需要和研究的情况,对汉字的信息处理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1、日常生活用字:(可有一个人名、地名辅助集和错字集)

日常生活用字就是常用字,这个数字可能就在3000字左右,再加上一些次常用字,可能也就在6000字左右,当然,其中哪些是常用字,哪些是次常用字,具体的字可能要随着时代不同而发生变化。日常生活用字要求有规范性,现在进行的“规范汉字表”课题研究可能有助于此字集的确定。

符号名字篇10

关键词:代数学;代数符号;未知量

代数符号的引入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的。现在的代数符号和现代数码一样,是经过世界各民族共同努力,经过几千年不断演变而逐渐形成的。尽管整个符号系统发展得如此缓慢,但无论是古代的希腊,还是东方的中国,人类都以其各自独有的文化,建树着一座座数学史上的丰碑。由于没有一套良好的符号系统,古代的欧洲和阿拉伯数学家,都为形如ax+b=0这样一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困惑过。这似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在今天,这样的方程对于任何一个中学生都是不屑一顾的。然而古代数学家曾为此求助于一种较为烦琐的“试位法”。早在公元1世纪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就曾使用过同样的方法,不过,书中用的是另一个名称,叫“盈不足”。由此可见,一个可靠而又简洁的符号系统对于数学的发展起着多么巨大的作用!大约始自15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代数学才真正进入符号代数时期。让我们遵循时代的脚步来探寻代数学符号的源头。

一、代数学符号的萌芽

1.古代巴比伦的代数记号

公元前4000年左右,生活在西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地带(相当于现在的伊拉克一带),即“美索波达米亚”地区的人民相继创造了西亚上古时期的文明。那时候,已经有了象形文字,大约于公元前1900年形成了奴隶制的巴比伦王国。巴比伦人的代数方程是用语文叙述并用语文来解出的。他们常用“us”(长),“sag”(宽)和“asa”(面积)这些字来代表未知量,并不一定因为所求未知量确实是这些几何量,而可能是由于许多代数问题来自几何方面,因而用几何术语成了标准做法。且看如下例子是如何说明他们是怎样用这些术语表示未知量和陈述问题的:“我把长乘宽得面积10,我把长自乘得面积,我把长大于宽的量自乘,再把这个结果乘以9,这个面积等于长自乘所得的面积。问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很明显,这里的文字“长、宽和面积”,只不过是分别代表两个未知量及其乘积的方便说法。这个问题的现今写法就是

xy=10

9(x-y)2=x2。

值得一提的是,巴比伦人有时也用记号表示未知量,但这种记法只是偶尔用之。在有些问题里,他们用两个苏美尔文字表示两个互为倒数的未知数。又因为这两个文字在古苏美尔文里是用象形记号的,而这两个象形记号当时已不流行,所以结果就等于用两个特殊记号来表示未知量。

从出土的古巴比伦的泥板上的楔形文字中发现,巴比伦人用特殊的名称和记号来表示未知量,采用了少数几个运算记号,解出了含有一个或较多未知量的几种形式的方程,特别是解出了二次方程,甚至某些三次、四次(可化为二次的)和个别指数方程,并且能够把它们应用于天文学和商业等实际问题中去,这些都是代数的开端。

2.古代埃及的代数记号

埃及人创造了一套1到1000万的有趣的象形数字记号,有自然数和分数的算术四则运算,但分数的表示和运算方法繁杂。在古埃及有限的代数里实际上没有成套的记号,在埃及的草片文书中,加法和减法用一个人走近和走开(来和去)的腿形来表示,记号“г”用来表示平方根。除此之外,古埃及人把未知数称为‘堆’(hau),它本来的意思是指数量是未知数的谷物的堆。在兰德纸草上有一个方程问题:“有一堆,它的 加它的 ,加它的 ,再加它全部共为33”,埃及人的写法非常的有趣:用现在的计算形式写出来就是:x+ x+ x+ x=33.纸草的作者用算术方法正确地解决了这个问题:x=14 。

3.古代希腊的代数记号

在希腊,一个对代数有着特殊贡献的人是必须提到的,他就是亚历山大时期的著名数学家丢番图。他的一部巨著《算术》也像某些埃及的草片纸本一样是个别问题的汇集。丢番图做出的一步重大的进展是在代数中采用一套符号。由于我们没有他的亲笔手稿而只看到很久以后的本子,所以不能确切地知道他引入了哪些符号。据说他用来表示未知量的记号是“s”,就像我们的“x”一样,这“s”可能同用在希腊字末尾的那个希腊字母σ是一样的,而丢番图之所以用它来表示未知量,可能就是因为用字母表示数的希腊记数制中只有这个字母没有被用来表示数。丢番图把未知量称作“题中的数”。我们的“x2”丢番图记为ΔY,而Δ是希腊字δνυαμιs的第一个字母。x3是KY;这里的K是从κνβο而来的。x4是ΔYΔ,

x5是ΔKY;x6是KYK。在这套符号里,KY没有清楚地表明是x的立方,而我们的x3则明白表出它是x的立方。丢番图的S=1/X,他又用一些名次称谓这些乘幂,例如称x为“数”,称x2为“平方”,称x3为“立方”,称x4为“平方平方”,称x5为“平方-立方”,称x6为“立方立方”。

出现这一套符号当然是了不起的,但他使用三次以上的高次乘幂更是件了不起的事。古典希腊数学家不能也不愿考虑含三个以上因子的乘积,因为这种乘积没有几何意义,但在纯算术中,这种乘积却确有其意义,而这正是丢番图所采取的观点。

丢番图写加法时把相加的各项并列在一起,把所有负项都写在正项之后。加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记号是没有的。符号用来表示相等。代数式的系数都是特定的数;他不用表示一般系数的符号,因他确实用了一套记号,所以后人把丢番图的代数称作缩写代数,而把埃及,巴比伦的代数称作文字叙述代数。

丢番图的解题步骤是像我们写散文那样一个字接着一个字写的。他做的运算是纯算术性的,不求助于几何直观来作具体说明。总的说来,丢番图发展了巴比伦的代数,采用了一整套符号,使得代数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丢番图也被后人奉为代数学的鼻祖。

4.古代印度和阿拉伯的代数记号

在数学史上,希腊人的后继者是印度人。公元2~12世纪是印度数学的高潮时期,印度人大大推进算术和代数的进展。他们最先制定了现在世界通用的印度――阿拉伯数码。在代数上他们用缩写的文字和一些记号来描述运算。当有一个以上的未知量时,他们用颜色的名称来代表。例如,第一个叫未知量,其他的就叫黑的、蓝的、黄的等。每个字的头一个字母也被他们拿来作为记号。这套记号虽然不多,但足够使印度代数称得上是符号性的代数,并且符号肯定比丢番图的缩写代数用的多。

从9世纪开始,外国数学发展的中心转向了阿拉伯和中亚细亚地区。阿拉伯数学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发展了代数,建立了解方程的方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此必须一提的是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米,他从印度回国后著《代数学》一书。他的第一个贡献是创建“代数”这门学科的名称。代数来自于阿拉伯文的“al-jabr”.阿拉伯文“jbr”的意义是“恢复”“还原”。解方程时将负项移到另一端,变成正项,也可以说是一种“还原”。书名后面的那个阿拉伯文“muqabala”原意为“对抗”“平衡”,用来指消去方程两端相同的项或合并同类项,也可译为“对消”。花拉子米称未知量为“东西”或(植物的)“根”,从而把解未知量叫做求根。可惜的是阿拉伯人没有采用成套的符号。他们的代数完全是用文字叙述的,比起印度人甚至比起丢番图都后退了一步。

5.古代中国的代数记号

中国古人很早就有了关于方程的知识,早在秦汉时期,天文历法有了较大的发展,为了编制历法,当时的中国数学家就已经知道了一些方程的解法。起初,人们还用“天、上……仙”九个字分别表示未知数的正幂,用“地、下……鬼”九个字表示负幂,用“人”表示常数项。以后经过简化,金代数学家李冶在其著作《测圆海镜》中使用了天元术,明确地用“天元”表示未知数一次项,“立天元一为某某”相当于现代数学中的“设x为某某”,用天、地表示方程的正次幂和负次幂,用“太”表示常数项。规定正幂在上、常数和负幂在下。根据问题设未知数,列出两个相等的多项式,进行多项式运算,最后列出有待求解的方程,并且建立了设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天元术已有现代列方程记法的雏形,难怪现代史家称它为“半符号代数”。在天元术中,一次项系数旁记一“元”字(或在常数项旁记一“太”字),“元”以上的系数表示各正次幂,“元”以下的系数表示常数和各负次幂(或“太”以上的系数表示各正次幂,“元”以下的系数表示各负次幂)。

约公元50年成书的《九章算术》,是中国流传至今最古老的一部数学专著。在这本书中就已经使用了“方程”这个名词,把天元术的原理应用于联立方程组,并且出现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等许多代数问题。由于中国古代使用算筹计算,利用算筹的位置表示未知数及其次数,只用算筹摆出其系数就可以求解,1247年南宋秦九韶引入了一元高次方程的一般解法,除了用位置表示未知数及其次数外,还用了一些专门术语。

把天元术的原理应用于联立方程组,先后产生了二元术、三元术和四元术。这是十三世纪中到十四世纪初我国宋元时期数学家又一辉煌成就。现有传本的朱世杰的《四元玉鉴》就是一部杰出的四元术著作。所谓四元术,就是用天、地、人、物四元表示四元高次方程组。列式的方法是:在常数右侧记一“太”字,天、地、人、物四元和它们的乘幂的系数分别列于“太”字的下、左、右、上,相邻两未知数和它们的乘幂的积的系数记入相应的两行相交的位置上,不相邻的几个未知数的积的系数记入相应的夹缝中。我们用x、y、z、u分别表示天、地、人、物四元。用“元”代表未知数的说法,也一直沿用到现在。

二、代数学符号的发展

在16世纪以前,自觉运用一套符号以使代数的思路和书写更加紧凑更加有效的人只有丢番图,但他基本上是简写或缩写。记号上的所有其他变动无非是标准文字的缩写,而且颇为随便。例如p代表plus(加),m代表minus(减),等等。尤其是用符号表示未知量及未知量的乘幂的进展更为缓慢。像radix(拉丁语“根”),res(拉丁语“东西”),cosa(意大利语“东西”),coss(德语“东西”)这类的词,都曾被用于作未知数,因此,在当时代数是以“cossic”术(意即求根术)之名出现的。15、16世纪不少欧洲数学家在改进符号方面做了许多贡献。现代用的等号“=”叫雷科德符号(Recorde’ssign),是雷科德(R.Recorde)在1557年出版的一本书《硕智石》中第一次作为等号使用的。书中写道:“为了避免反复使用‘isequalto’这个短语,我采用了一对等长的平行线段来表示,因为没有任何其他两样东西比一对等长的平行线段更显得相等了。”但其推广非常缓慢,后来的著名人物如开普勒、伽利略等人一直用文字或缩写语如aequab,aeqantar,ae,esgale等表示相等,笛卡儿在1637年还利用“=”表现代“±”号的意义,而用“∞”作等号。直到17世纪晚期,用“=”作等号才为人们所接受,并逐渐得到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