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的记忆十篇

时间:2023-03-28 10:13:38

汶川地震的记忆

汶川地震的记忆篇1

但是,这次临危请命,奔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新闻采访,许许多多的所见所闻和经历,令人难以控制自己的情感。

我是“记者”,大地震面前不能缺席

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举世震惊。

我是5月12号15点从新华网上得到这个消息的。当时我就拼命地给四川电视台的记者邓凌云打电话,他是我大学的同班同学,但是电话一直没打通。直觉告诉我,这次地震的破坏性非同一般,职业的敏感告诉我,我该请战出发了。15:00左右,我向台长和主任同时发出了短信申请:请派我到四川前线实地采访吧。一个小时“漫长”的等待,我终于得到了领导的电话批示:“好样的!火速赶往地震灾区!注意自身安全,随时保持联系。”为了确保新闻的时效性,台领导又特别指派和我配合比较默契的老搭档王倩做出镜记者。于是,我们分头行动,一人负责准备机器设备,一人负责联系机票。与此同时,我发动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不间断地拨打邓凌云的电话,我必须在第一时间掌握前方的基本情况。

谢天谢地!18点36分,终于拨通了邓凌云的电话,值得高兴的是,他和家人平安无事;然而,不幸的是,来自四川方面的消息说,震中的情况似乎很惨烈,一切通讯和交通都已经瘫痪了!出发还是放弃?3秒钟的犹豫以后,我在心底告诉自己:越快到达越具有独特的价值。地震对于人类来说是巨大的灾难,如此巨大的自然变故面前,新闻记者不能缺席,四川,那个叫汶川的陌生小城一带,应该有齐鲁电视台的话筒和我的摄像机!

行程举步维艰。几经波折,在地震发生23个小时后,我和同事王倩到达了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下了飞机,看看手机,一点信号没有。在出租车上,司机师傅告诉我们,成都的通讯基本都靠小灵通和固定电话,手机几乎瘫痪。车窗外,高架桥下面躺了很多人,师傅说成都人绝大多数晚上都不敢回家睡觉了,要么睡在广场和马路边上,要么把私家车开到空旷地带,一家人在车里睡。30分钟后我们进入成都市区,瞅瞅马路两边,店铺全部关了门。对外接纳客人的宾馆少得可怜。几家还坚持对外营业的宾馆,也都挂了客满的谢客牌。

费了很大的劲,终于找到了一家有空余客房的宾馆,房间是有,但在12层到15层。楼层太高,余震来了跑都来不及,没谁敢住。难道要把最宝贵的采访和赶往现场的时间都用来找宾馆不成?我一咬牙,住!我和王倩两个大胆而不要命的人,成了那天15楼仅有的房客。开门走进房间卸下行李的一瞬间,我的眼里一热。那一刻,我知道我的名字叫“记者”。

台长给我发来短信:我看新闻了,为你们骄傲

战士打仗,必须到前线,新闻记者,也不可能龟缩在宾馆。稍事休整以后,我们直接赶往重灾区都江堰。夜色笼罩下的都江堰,一片死气沉沉,所有的建筑物里看不到温暖的灯光。马路两边不是一座挨一座的简易帐篷,就是一辆接一辆的汽车,帐篷和汽车成为市民临时的家。偶尔从帐篷里透出昏黄的烛光,显得很是凄惨,蒙蒙的小雨,给这个灾难深重的城市,徒增了悲凉。急救车、消防车、巡逻车在大街上来回穿梭,流动的车灯,给这个曾经美丽的城市注入了一丝生机和希望。

山东220多名消防官兵,已经分布在3个可能有幸存者的废墟上展开救援。救援现场的白炽灯很亮,很多市民冒着细雨守候在那里,他们看到了我们山东大汉奋不顾身的身影,看到了亲人生还的希望。救援现场,也成为黑夜中的都江堰最有生机的地方。

5月14日一早7点多,没休息几个小时,我们再次来到都江堰。在幸福小区的一片废墟上,我看到了迷彩服,看到了“山东救援”四个大字,我知道自己找到了队伍。踩着残垣断壁我上了废墟。指挥救援工作的是济南消防支队魏成福副政委,他告诉我,废墟下面已经发现两名幸存者。我选择好了有利位置,开始用镜头记录他们的抢救过程。当时我的身后是摇摇欲坠的6层残存楼体。魏副政委一再提醒我注意身后的楼体,说它随时都可能轰然倒塌。我只是笑了笑说,你们都不怕危险,我和你们一样也不怕。

刚说完不长时间,也就是10点多一点,突然我脚下的废墟开始出现晃动和松动,我的身体跟着摇晃了几下,当时真是两眼发黑,紧接着我的身后传来“咣”的一声。十几秒钟后,脚下恢复了平静,魏副政委继续镇定自若地指挥抢救工作。我回头一看,一直悬挂在我身后楼体外侧的一段楼板掉在了地上。如果是我背对的楼板掉下来,我和救援的消防官兵们真的就全完了,惊心动魄啊!为防止意外,惊魂未定的我重新选择了拍摄地点。

上午11点多,连续作战的济南消防官兵已经是17个小时水米未进了。刚刚经历了余震的危险,济南消防支队副政委魏成福担心兄弟们身体吃不消,打算把现场救援的8个战士分成两组,好轮换着休息一下。

被点名的4个战士没有离开废墟,只是撤到了旁边有两个乒乓球桌大小倾斜着的楼板上,他们刚坐那没多大工夫,就睡着了。看着他们疲惫的身影,看着继续用双手进行救援工作的他们的战友,我的鼻腔发热,眼睛被没有流出来的泪水淹没了。

不知不觉时间到了13点,我暗想,毁了,如果路上堵车,我们肯定传不回图像了!魏副政委说救援难度太大,晚上能成功救出就算不错。为了不耽误传片子,我们赶紧往成都撤。路上足足走了3个小时才到宾馆,离节目播出还有2个小时,太紧张了。

上载,写稿,粗剪,生成,一直忙活到17点多。

17点20分我从宾馆出来,10分钟赶到图腾网吧。到了才知道,因为上午的余震,网吧的天花板出现裂缝,网吧关门了。这个时候,让我上哪里找网吧呀。我的心几乎都快碎了。

我急忙向在北川重灾区采访的邓凌云求助,他很快帮我联系到一家网通营业厅,经理是他小学同学。司机看我焦急万分的样子,一路猛闯红灯,18点赶到了这家营业厅。接线,发送,15分钟后,图像终于传到台里,没有耽误播出。18点44分,闫爱华台长给我发来短信:我看新闻了,为你们骄傲!

原计划3个小时的路程,整整走了22个小时

5月16日7点钟,成都的太阳刚刚探出头。我和来自山东的志愿者齐凯打了一辆出租车,先是穿过了都江堰城区,随后到了都江堰的虹口镇。

这里通往汶川的路还是实行管制,几名年轻军人笔直地站在路旁,一有民用车辆试图经过,他们都是毫不客气地拦下,让原路返回。我跟战士说明来意,一听是山东人,这名战士立即同意我过去,但是出租车只能停下。

没办法,我们只好徒步向前进发。我带了两块摄像机电池、6瓶矿泉水和雨具等东西,压得包死沉死沉的。我还提着10多公斤重的摄像机。一开始走没觉么出累来,可走3公里后,汗珠子就像雨点一样往下淌,嗓子像要冒烟似的难受。为了把水留到最需要的时候,我一直强忍着口渴和疲惫。

徒步走了4公里后,来到了都江堰市紫平铺镇的紫平铺水库。听说这里的临时渡口,是通往汶川的生命线,进出全靠快艇和舟桥。在大坝上的指挥点,站岗的战士告诉我,到渡口还有1公里的路。还有1公里?我是实在受不了了,就拿出两瓶矿泉水和齐凯一人一瓶咕咚咚灌了下去。

剩下的路是最难走的,不仅路面坑坑洼洼,更危险的是水库边的山体上经常会有石头滚下,来来往往的救援车辆动不动就把我俩逼到路边,看看脚下,长长的裂缝正张着嘴,瞅瞅下面深不见底的水库,恐惧再次向我袭击过来。但是来了岂能被困难吓倒?稍微平静一下,我继续前行!

到了渡口,这里临时设置的抗洪抢险指挥部不同意我俩乘坐冲锋舟进入汶川,我就跟开快艇的战士软磨硬泡,一直磨蹭到下午4点还是白搭。这期间光喝了一点水,根本吃不上饭。没办法,我俩只能打道回成都。

这一天是我在灾区采访期间温度最高的一天,也是太阳最毒的一天。

5月17日早上8点钟,我和同事张鹏跟随山东省抗震救灾医疗队赶到重灾区广元市的平武县进行采访。省抗震救灾医疗队队长、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康永军告诉我们,到平武坐车需要走3个小时。16辆救护车和我们的出租车一起上了路。一出成都,上了成绵高速,手机就没了信号。经过绵阳市的江油市,我们驶进了平武县境内。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路上遇到好几处山体塌方路段,走走停停。从山上滚落下来的巨大山石不时拦住我们前进的路。而且随着山路越来越陡,不断有碎石砸到我们的车上,幸好都是些小石头,没有造成什么大的伤害。

把恐惧和危险抛到九霄云外,我不断地扛起摄像机记录下看到的一幕幕。

晚上8点40分,我们的车队在狮子梁山的山路上停了下来,附近的村子是青川县乔庄镇四沟村。一股很呛的烟味儿飘了过来,原来老乡们在给我们支灶烧水。有了老乡们的热水,我们可以吃方便面了。当我们向老乡表示感谢的时候,他们说,应该感谢你们,是你们不远千里,不顾危险赶到这里帮助我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

休整了1个小时左右,车队又继续开始行进在危险的山路上。因为知道晚上会有余震,车上我们谁也不敢睡。

5月18日凌晨1点多的时候,一阵剧烈的颠簸把我从似睡非睡的状态中颠醒,车子来回摇摆,余震应约而来!十几秒的余震,让我们心惊胆战了一把!等赶到平武县城的时候,已经是凌晨6点钟了。原计划3个小时的路程,整整走了22个小时,够漫长的!简单地吃了点早饭――还是方便面!

我没有愧对自己的名字:“齐鲁电视台记者”

在灾区采访的日子里,很少有时间想家。5月17日拨通家里的电话,听到女儿璨璨稚嫩、兴奋的声音:“爸爸,你安全吗?你为什么要到危险的地方去呀?……”问不完的“为什么”!媳妇告诉我,我走了以后,妈妈、她和孩子天天晚上看抗震救灾的节目。每次和女儿通完话后,我都觉得孩子长大了。19号晚上8点多,我再次拨打家里的电话,女儿告诉我,“爸爸,我和妈妈在书房堆积木呢!”“为什么堆积木呀?”“我给灾区的小朋友盖房子住呀!”听到孩子懂事的话,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是啊,我才3岁的娃都能这么想,更别说我们有13亿中国人,我们身后是强大的祖国!有什么困难能把我们伟大民族的脊梁压垮?

5月20日晚上9点多,我们和评论部的主任魏巍一起出去吃饭,逛了很长时间,楞是没找着地儿,不是饭店生意太好,是因为饭馆几乎都关了门……

到5月23日,我已在灾区整整11天。11天里,没吃几顿像样的饭,其实在那里,方便面让我感觉分外香,在前线,能用热水泡一碗方便面经常是一种奢侈的想法,一天能睡一个囫囵觉也是一种奢侈的念头。11天里,我发回了15条关于山东救援队伍连续奋战、心系灾区的报道,顺利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没有愧对自己的名字――“齐鲁电视台记者”。11天里,经常在废墟中穿梭,看着废墟周围到处都是的尸体,也见证了一个个让人激动的生命奇迹,在悲痛的情绪中,心底涌动的还有对生命重生的欣喜。地震惨痛,生命脆弱,但我也从中看到了人的坚强,大家无私地互相帮助,更加懂得了珍惜。

汶川地震的记忆篇2

2009年1月,为了调查羌族山寨的受害状况,我到了号称“云朵上的村庄”的汶川县映秀镇萝卜寨。这次地震摧毁了这个羌族村寨全村的房屋,有数十位村民遇难。笔者在调查时,问到一个小学生地震时的反应,他说:“地震时我正在操场上玩耍,因为突然刮了大风,而且有轰隆隆的响声,像打雷一样。我吓得撒腿就往教室里跑,后来老师叫住了我。”

听到这个孩子的回答,我当时惊呆了。地震时,他本来在安全的地方,却往最危险的地方去。是什么导致他采取这种近似于自杀的行动?

谈话在继续。“你爸爸、妈妈、老人和你说过地震的事情吗?”“没有。”“在学校,老师和你们说过吗?”“没有?”“下次如果发生地震,你知道该怎么办吗?”“……(沉默半响)听老师的。”

听老师的,可是万一遇到个像范跑跑那样的老师,又该怎么办?

家里人没说过,老师也没说过,孩子当然没有防震的知识。刮大风、打雷倒都是常常遇见的,难怪孩子会往屋里跑。

是这里没有发生过地震吗?

翻开地方志和历史资料,可知茂县汶川一带发生的地震,在二十世纪就有九次之多,特别是1933年的叠溪大地震和1976年的松潘平武大地震,震级都达到七级以上。县志中是有记录的,但是乡村学校的小学生,去翻看县志的几率能有多大呢?

一个简单的结论是,有记录,但是没有记忆。

如何记忆和记忆什么

说到地震记录,我们不妨从唐山地震谈起。在那个时代,灾害记录是和政治紧密相连的事情。在唐山地震发生的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的消息没有介绍这场灾难造成的破坏程度、伤亡人数和影响范围,只有概括性的陈述:“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并波及到天津市、北京市,使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很大损失,尤其是唐山市遭到的破坏和损失极其严重。”报道的重点放在人与灾难作斗争上。受灾的状况,直到三年之后的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大会上才首次披露:死亡二十四万多人。

当时对地震的介绍,绝少提及灾害的损失。震区各级干部向记者介绍情况时,通常使用的语言有:“一次地震就是一次共产主义教育!”,“我们以大批判开路,狠批阶级斗争熄灭论、惟生产力论和物质基础论,促进了抗震救灾”,“感谢,感谢,让咱们唐山人民吃上了‘友谊米’,喝上了‘感情水’,穿上了‘风格衣”’。

由于这种报道和叙述的重点不是“灾害”,而是“救灾”,我们很难通过这些记录得到有关地震发生时的受害状况,也无法全方位地了解人们对地震反应的信息,因而也就无法总结经验教训供后人借鉴。

汶川大地震后,“灾害不是新闻,救灾才是新闻”的观念被彻底改变。媒体全方位的及时报道,使全世界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灾区的情况,对抗震救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和唐山地震时代不同,有关汶川地震的报道,充满了感人的故事和令人心碎的记录。这些报道对于打动读者的心灵,唤起同情,扩大支援的规模,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但是,这种文章的寿命通常是不长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感伤和激情肯定会慢慢弱化以致消散。2008年夏天的成都,书店里用专柜出售大量关于汶川地震和抗震救灾的书籍杂志。但是,时隔一年的今天,恐怕很少再有人去购买和阅读这些书了。

看看日本是怎么记忆地震的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记录和记忆呢?我们来看看日本。为了把1995年1月发生的阪神大地震的教训传诸后世,当年lO月,日本兵库县开始了大规模的震灾资料的调查,先后共收集了当时使用过的传单、张贴物、笔记、照片、在避难所使用的实物等第一手资料十六万件。2002年4月建成的地震纪念馆公开展示了这些资料。这个纪念馆里收集了上千名受灾者的体验录像,参观者可以在这里观看受灾者讲述的震灾体验。馆里还收集了世界各地关于地震研究的资料,供研究者免费使用。此外调查人员对受灾者的跟踪调查持续了十年,将访谈记录结集出版。

仅仅有资料和数据还不够,在阪神大地震灾区,各处都有殉难者的纪念碑,据现在的不完全统计就有二百三十六处。这些纪念碑遍及学校、社区、工厂、车站等公共空间,时刻提醒着人们别忘记那悲惨的一页。每年1月17目的地震纪念日,市民团体还组织步行祭拜纪念碑的活动。殉难者的亲人朋友一起行进,共同缅怀逝去的亲人,互相安慰破碎的心灵。

这些纪念物和定期举行的活动,缓解了受灾者的精神创伤。也使整个社会不断地被唤起对灾害的记忆,避免随着时间的流逝,灾害的记忆被“风化”、被遗忘。

灾害的“文化化”

无论人类文明多么进步,我们终究无法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近几十年频繁发生的水旱灾害和地质滑坡等,大多是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但从反面说,灾害往往成为人类进步的推动器。日本学者藏持不三提出了灾害的“文化化”的视角。黑死病夺去了欧洲近三亿人的性命,但在和黑死病对抗的过程中,人类发明了检疫制度,确立了污水处理、垃圾收集焚烧的制度体系,形成了公共垃圾箱的设置,公共浴场的建立等公共卫生的种种规范,防疫医学的概念也由此产生。

这次汶川地震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地震后,我们的社会发生了种种变化,人与人互助意识的提高,民间志愿者空前活跃。地方对口援建产生的对国家认同的直接体验,重建时对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防震标准的提高等,都是通过在同灾害抗争的过程中社会进步的标志。灾害给我们带来的不单纯是悲伤和牺牲,它同时意味着变革和创造。

为了忘却的记忆

2008年8月,在书店震灾书籍专柜上,笔者发现了两本和汶川无关却和地震有关的书,一本叫《唐山大地震亲历记》,和汶川地震书籍的“感动、震撼”的基调相比,它的笔触则显得冷静、平淡。唐山、天津、北京的六十一位地震亲历者讲述了自己受灾、获救的经过和自己后来的生活经历。淡淡的哀愁、深沉的思考是贯穿全书的脉络,救灾和感恩不再是地震记忆的惟一视角,人们开始深入思考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应和背后的政治、文化因素,地震对个人人生的影响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等深层次问题。

另一本是钱钢的《唐山大地震》,这本书可以说是惟一能称得上全方位记录唐山大地震的作品。钱钢把大量个人的体验和科学的统计结合起来把唐山地震的全貌展现了出来。作者没有把“唐山大地震”仅仅作为一个特殊的突发事件来处理,而是把地震作为人类生活文化的一部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层面来讨论当时的唐山和中国。它不但有铭记死亡、警示社会为今后的防灾减灾提供借鉴的作用。而且会促进有关地震的社会记忆的积累,提高整个社会传承的持续性,防止灾害记忆的风化和消失。

我们期待像《唐山大地震》那样的有关汶川地震的真正记录早日出现,惟有如此,“不要忘记过去”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汶川地震才会成为我们社会的共同记忆。

一位西方哲人曾说:没有一个农人会因贪恋田园风景而放弃耕作,也没有一个牧人会因观赏落日的绚烂而忘记回家。我们也可以说,没有,受灾者会永远沉迷在悲哀和感动中忘记日常的生活。“日常”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会把一切拉回到原来的轨道。在灾区,地震的痕迹将一点一点消失,时间会让一切记忆模糊,但是,下面的新闻再一次让我们警醒。

1998年3月26日夜,日本神户市中央区第七临时住宅所,一位六十七岁的老人孤身一人死去。至此,1995年1月17日阪神大地震以来三年,这种“孤独死”的人数达到二百人。

2009年4月20日,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冯翔于凌晨两点左右,在家中自缢身亡。据说,这是汶川地震后自杀的第三位干部。

汶川地震的记忆篇3

“回忆”这个词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回忆。每个人的回忆都不同,有的人的回忆是幸福、快乐、美满,而有的人的回忆是辛酸、难过、痛苦。但这些点点滴滴的回忆,将会是我们终身难忘的。

回忆起512汶川大地震是辛酸的,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的那次汶川大地震吗?在地震的前一秒,人们的生活是那么的美满、快乐,那校园里充满了欢乐,孩子们的笑声是那么的响亮,那么的无忧无虑;但是就在那一瞬间,突如其来的地震,把原本生活的安居乐业的镜面给打破了,地震让所有房屋倒塌,地震让人们不知所措,地震扼杀了孩子般的笑容和那纯洁的笑声。

地震仅是那几分钟的时间,可是就是因为那几分钟,人们的房屋倒塌,逃不掉的人最终还是逃不出死神的手掌心。人们怀着失去亲人的痛苦,在那凌乱的废墟里失声痛哭,他们不停的在那里用双手去寻找自己的亲人,哪怕他已经离开人世了,人们挖也要把尸体挖出来。还有我们那敬爱的们,他们没日没夜的找,他们宁愿受苦受累,也不放过任何一个救人的机会,竭尽全力的把每一个存活的人解救出来。而我们却什么也做不了,我们只能了解他们的最新消息,为他们送上默默的祝福还有为他们捐款。看着解救人员把存活的人一个个的解救出来,我们感到很欣慰,已离开人世的人我们也只能祝他们一路走好。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了,现在离地震已相隔了两年了。所有的一切都在变好,汶川慢慢的恢复起来,一间间崭新的房屋已经渐渐的建好了,人们也住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个回忆我们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现在我们就一起把那段回忆当作是一个教训,让人们懂得珍惜现在所拥有,不论是哪个人或是哪一件事。

汶川地震的记忆篇4

看过《特殊党费》这部电教片吗?就是没有看,只要是党员都知道所谓特殊党费的含义,只要了解汶川地震,就知道有一只人民的队伍无声的支援汶川。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0秒纬度:31.0°N经度:103.4°E深度:33km震级:里氏8.0级(中国地震局于5月18日已将汶川地震震级从7.8级修订为8级)最大烈度:11度震中位置:四川汶川县映秀镇都江堰市西21km(267°)崇州市西北48km(327°)大邑县西北48km(346°)成都西北75km(302°)

这次地震伤亡惨重,全国人们的心都纠到了一起,每日关注新闻报道的人数剧增,每日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的话题再不是家长里短,而是汶川怎么样了?随着新闻记者一天天的实地跟踪,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随着每发现一个生命迹象全国人民的欢呼,随着不停的出现的伤亡报告,远方的人们都坐不住了。看见国人流泪、看到国人痛失家园、看到国人妻离子散,同为一国同胞从内心呐喊,都要支援汶川。记得我的朋友后来告诉我,他们廊坊车友会组织了捐款捐物奔赴汶川活动,亲临现场想亲自去救助同胞,关爱同胞。我们也是在后来都埋怨朋友为什么没有告诉自己,就算不能真的到汶川,能把我们的捐款由朋友带到汶川,也是心灵的慰藉呀!没有跟上朋友的脚步,也不能落后于人,于是在汶川专题新闻一次次刺激人们的感官的时刻,所有的人都开始解囊相助。不管是不是党员,不管家境如何贫困,都毫不吝啬的掏出自己的腰包,希望不再看到汶川人民哭泣,希望汶川生存的人民能向前看,希望汶川的孩子们能重新幸福生活。

记得捐款的时候,我们单位一位早已经买断多年的大哥又回到了单位,他说自己愿意在原单位捐款,相信组织可以把捐款真正的上交,真正的把捐款用在对汶川的救助与重建上,当时我和同事都特别感动。还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我的一位同事家里有两个孩子,老婆是家属,生活上不富裕,平时都是省吃俭用,可是在捐款时他捐得最多。

汶川地震的记忆篇5

那是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在这一刻天地动摇,地光惊闪,短短的23秒唐山被夷为平地,这次地震造成24万人死亡,16人受伤,30几万人无家可归,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在一瞬间就变成了废墟,眼泪变成了这座城市的主题,但悲痛是短暂的,因为为了能让更多的人能成死亡的手中抢出生命,人们没有时间去悲痛,没有世界去思考。

灾后全国人民都涌向了唐山,重建唐山是当时的全民大事,经过大家的努力唐山人又站起来了。比以前站得更直了,因为有着无数的人们在他们背后支持着!

这是我最深的记忆!

弹指一挥间,时间移至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竟成了我一辈子的回忆,这天我国的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这一刻地动山摇,飞沙走石,河水倒灌。顷刻间各个县市严重受灾。死亡在时间的流失中不断上升,生命在这颗由为脆弱。地震,一个世界难题再一次摆到了中国人的面前,当我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在第一时间解放军来了国家领导来了,四面八方的人们对来了。那时听得最多的是“中国加油!汶川加油”!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中国人把一份满意的答卷交到了世界的手中,中国人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汶川地震的记忆篇6

在我记忆的小河中,翻腾着许多浪花。有的浪花令你后悔万分,有的浪花让人欢乐无穷,有的浪花使人难以忘怀。。....但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是那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爱心捐款。

记得今年的5月12日,晚上我看电视知道四川汶川发生了7.8级地震。整个县城废墟一片,整个场景惨不忍睹。他们有的被埋在废墟里,有的被石头砸到等待救援,有的被救了却落下了残疾,还有的孩子亲眼看见自己的父母死去转眼成为孤儿,父母看见自己的子女死去跪在地上痛苦不堪,更可敬的是几个小孩压在石头下还相互鼓励坚强地支撑着。.....看了这些,我特别难过,心如刀割般疼痛。也让我感受到今天不在重灾区的我们是 多么地幸运和幸福啊!此时我也非常想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献出自己的爱心 .

终于机会来了!5月14日下午老师突然召开紧急会议。会后老师也告诉我们四川汶川发生地震的情况,号召我们捐款。回家后我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孩子你真有爱心!明天爸妈也要捐,你可以用你的零花钱去捐吧”我点点头。第二天,老师拿着爱心袋,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捐款。我也不例外,就在那一刻我感觉心里很舒畅,仿佛看见灾民们正在用我们捐的钱重建家园,买面包吃,买衣服穿。.....

地震无情人有情。这次捐款使我明白:我们的祖国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相助。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

汶川地震的记忆篇7

一杯浊酒两篇诗,祭奠你们......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生死不离你的梦落在哪里

想着生活继续

天空失去了美丽

你却等待梦在明天站起

你的呼喊刻在我的血液里

生死不离我数秒等你的消息

相信生命不息

愿意祈祷一起呼吸

我看不到你却牵挂在心里

你的目光是我全部的意义

生死不离全世界都被沉寂

痛苦也不哭泣爱是你的传奇

彩虹在风雨后渐渐攀升起

我的努力看到爱的立起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让生依然聚集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天裂了啊去缝起

你一丝希望是我全部的动力

拉起我的手筑成你回家的路基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血脉能创造奇迹生命是命题

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

手拉着手生死不离

那些在天堂的人们,你们好吗?

那些在汶川的人们,你们好吗?

在初夏,5月,流火的季节,万物蓬勃的季节,沉睡的大地终于醒了,于是伸懒腰,于是天崩地裂,于是酿成大错,于是有数万四川人去沉睡,于是天空哭了......

天空突然灰了压上肩头,躺下看乌云难捉摸的形状,好像有话要说却沉默,雨像眼泪,暗自汹涌,我相信天空一定也很痛,雨是眼泪,很想坠落,可惜地上挤满哭泣哪里有空,天空像累了,沉睡在心中,每一朵乌云原来有颜色,来一场暴雨把我卷走有没有用,去换一个个逝去的生命,雨是眼泪,暗自汹涌,却不敢放肆挥霍这点回忆,雨是眼泪,很怕天空,一无所有,雨像眼泪,暗自汹涌,我知道天空只剩这点回忆,雨是眼泪,偷偷坠落,伞下的你们恰好经过......

不经意的想起,曾经是一样的天气,下雨天城市间,还有一样的心情,又想起这雨季,呼吸相同空气,突然之间一场大雨,让我们又回到原地,突然想起,这天空,还有这雨天的心情,让时间,停住在这雨天的心情......

我看了你的眼睛,想你一直都在想的事情,阅读了你心里无法说出的言语,我知道天上飘的星星是你们,于是写了一首歌送给你们......

深深叹息面对你们,手里有谁的相信,我们只有你,从没放弃,全部的悲喜我们都想告诉你,不要离去,我们关上灯忘掉距离,要的是相信,我们的一切都能给你,明天的目的地,我们想带你前去,你可愿意,我们不要失去你,风雨都会因为爱而停息,我们不能失去你,我们不迟疑能否留住你,爱永无止境我们承诺,因为我们确定......

红丝巾红裙红笑脸,思念在蔓延,失去你们分隔天上人间,一丝丝一点点你们的记忆,一声声一句句浮现心底,怎么舍得你们就这样永远分离......

你们可知道?为了寻找你们,多少人跋涉万里,多少人横渡海洋,说少人紧守荧幕,多少人彻夜不眠......

你们可知道?总理亲赴前线,66岁的他还摔了跤,不顾余震,几天不睡,坚守在一线;主席赶忙前往,亲自指挥......

你们可知道?13亿的心和你们一起跳动,和你们一起等待......

你们可知道?你们可知道?

汶川的5月12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里氏8.0级的大地震一瞬间摧毁了昔日美丽的家园,数万人罹难!汶川崩塌的不仅是房屋,还有心里的支柱,埋葬的不只是瓦砾,还有鲜活的生命……天空洒落绵绵的雨,分明,就是忍不住的泪滴……

汶川,就让我们和你一同痛哭,一同哀悼。

地震发生后,所有的人员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前线,在缺乏设备的条件下,硬生生地用双手,刨出一条生命的通道;地震发生后,谭千秋老师用身体挡住倒塌的墙体,为藏在讲台里的孩子撑开生命的天空;地震发生后,一位女民警强忍失去至亲的悲痛,为他人带来生命的希望……眼睁睁看你失去,却无能为力,因为还有更多的人要活下来,所以,只有对不起……

汶川,就让我们拭去你的泪水。因为那风雨中飘散的叹息,洒下的一捧捧哭泣,此刻,正沐浴在爱的希望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灾有大爱,有泪同倾,天坠同擎!我们想追上那逝去的脚步,可已来不及,只好含泪挥一挥手:一路走好。悲恸之后,也要抬起头,日子悠长而美好,要向前看。

汶川,就让我擦干你的眼泪。我们不再哭泣!你看,阳光已把阴霾撕碎,最滚烫的爱心,已融化大地。请不要再哭泣,就算到处残垣断壁,阳光也总会在黑夜之后洒遍大地!

汶川,让我擦干你的泪……

为死者三分钟的默哀已把最美好的希望传递,生者还须把希望永存心底,不再哭泣,因为,生者的幸福就是对死者的最好安慰。此时,我们都是亲人,手拉着手,承诺不离不弃……

汶川,让我擦干你的泪……

有过悲痛才会有更强大的力量,擦干泪水我们只应走得更坚定。

汶川,请擦干眼泪,抬起头来,向前走……

汶川地震的记忆篇8

大家还记得中国奥运会开幕式吗?中国走出来鸟巢时,领队的那个小男孩是谁?对了,是林浩。在我的记忆中,有许多值得敬佩的人,其中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就是四川地震小英雄——林浩。

林浩是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渔子溪小学二年级学生,他是汶川地震中的小英雄。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发生的时候,林浩和很多同学被压在废墟下。当他艰难的爬出废墟后,他选择的不是离开,而是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折回废墟把另外两名同学救了出来:林浩在地震后困了两个多小时,小林浩开始慢慢挪动身子向外爬。由于个子小,他几经努力终于爬出了废墟。这时,他并不选择跑,而是将和他困在废墟的两个昏迷同学救了出来。他个子小,将两个同学救出来也要使很大的劲,别说是背了,换了是我,我也没力气。但是,林浩并没有放弃救同学的信念,而是把同学背到安全的地方。

你们想一想,林浩那时才9岁,就可以做得出这样的行为,那多棒啊!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林浩在盛大的奥运会上,代表中国精神的力量。而姚明代表的是中国人的形象与智慧!

大岗中心小学

汶川地震的记忆篇9

“我是一边哭一边跑出来的,吓死我了,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地震。”黄丽华关于上一次地震记忆还是32年前。史料记载,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四川有轻微震感;当年8月16日和23日,在四川省北部松潘、平武之间相继发生了两次7.2级的强烈地震。

而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了7.8级地震。

震中汶川

在地震发生之前,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卧龙”或者“阿坝”的名字远比小城汶川熟悉。

这是一个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的小城,位于成都以西195公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是中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龙门山脉和邛崃山脉分别位于该县东北与西南部;岷江及其支流杂谷脑河、草坡河、寿江穿境而过。

这就是四川有名的“龙门山地震带”,1976年发生大地震的松潘和平武,同样位于这一地区。对每个去九寨沟旅游的游客,导游都会讲述这样的一个故事:那一年的大地震,曾经将一个小镇整体埋入水下,人烟繁茂的地方成为一个海子,至今,这个海子还会不时长出血红的红藻。

这个传说中的海子,就位于汶川西北的茂县。

根据公开资料,汶川县下辖6镇8乡,总面积4084平方公里,人口11万左右,2006年全县GDP23亿元。这个数字虽然在四川的县市中不起眼,但是在阿坝州,却首屈一指。尤其是当地工业发达,这在主要依靠旅游资源发展经济的阿坝州,相当罕见。

12日下午4点,阿坝州民政局副局长夏拉告诉本报记者“我们现在只能大致确定震源在汶川县的卧龙镇—漩口镇—水磨镇一带。”他说,前方通讯中断,联系不上。

地震震源所在的汶川县是阿坝羌族藏族自治州最东南的县。由阿坝州民政局副局长孟健所率领的紧急救援队则需沿着梭磨河往南,到达来苏河之后,继续往东,到达杂谷脑河和岷江交汇的地方,即汶川县政府所在地。但是这一路至少需要200公里。“我们很着急,不知道汶川那边的伤亡情况。”

地震发生之后,汶川和外界联系全部中断,中央政府和四川省政府都无法了解当地情况。国务院总理当天晚上7点10分,在飞赴灾区之前发表讲话,将这一次地震称为“非常严重的地质灾害”。

四川重创

汶川东边,是属于成都管辖的彭州市和都江堰市,截至发稿时,此两地没有具体伤亡报告。

都江堰东部为四川高科技产业重镇绵阳和德阳。德阳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德阳市区情况不严重,但是西部的绵竹市、什邡市倒塌房屋较多,当日下午德阳市人民医院曾经接收大批来自这些地方的伤员。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报告,下午4、5点左右,绵竹和什邡各发生了一次5.2级地震。

由于四川上一次出现7级以上地震还是32年前,因此不少人毫无应对强烈地震的经验,不少建筑也缺乏防震措施。

在四川从事建筑业多年的李先生告诉本报记者,四川、重庆建筑设计的抗震强度一般为7级。他估计本次在非震中地区坍塌的房屋中,老房居多。

20时左右,四川地震局通报,已经确认德阳市实古镇中心小学、莹华镇中心小学和中学、八角镇中心小学、洛水镇中心小学的教学楼倒塌,一批学生被压埋,人员伤亡情况不详。

在成都市区,家住百花公园附近的四川省社科院专家陈武元说,地震发生时,自己正在家里画画,开始发现画画的水瓶开始摇晃,水撒了出来,然后是衣柜开始晃动,衣服都晃了出来。门框也在晃动。

陈武元说,从4楼跑下来之后发现,整个28层楼都在明显地晃动,高层楼层人都站不稳。

“所有的楼都在摇晃,”当时正在人民南路附近的一名公司职员说,“路上的车都跳了起来。”

地震发生短短几分钟后,成都的主要道路人满为患,有不少人因为出逃时仓促慌张而受伤。

几个小时之后,成都还不时能感觉到一波波余震,5点多钟开始下雨。

在成都西南方向的眉山市,当地政府通报说,受地震波及,眉山发生5.0-5.5级地震。据初步统计,地震造成眉山市部分房屋倒塌,受灾人口205.84万,伤亡3201人,其中死亡8人,重伤33人。

重庆市政府官方网站称,当日梁平、垫江、荣昌和铜梁有灾情报告,梁平和垫江有房屋垮塌和人员受伤报告。其中梁平县两所小学,分别出现房屋垮塌及4名学生死亡。受灾学校之一,梁平县礼让镇中心小学,共10多名学生受伤,其中2人重伤。

该镇一位李姓居民告诉本报记者,下午两点左右,全镇感受到强烈地震,附近的水库,发出“当当”的巨大声响,地晃得人都站不住,居民家中储水的水缸,水不断晃出。

晚上20时,李和礼让镇几十户居民带着板凳衣物,来到学校。“公安部门和派出所,挨家通知镇上居民,今晚不要在家过夜,以防余震。”李说。中心小学的校操场,便供他们过夜休息。

距礼让镇几十公里远的梁平县文化镇小学受灾更重。下午14:30分该校教学楼发生垮塌,由于事发突然,在校的部分师生被困。据官方公布的数据,有100多名学生受伤,4名学生死亡,部分学生被掩埋。

重庆主城区也震感明显,大街、广场、户外空地上挤满了从各个微晃的大楼仓皇奔出、惊魂未定的人,城区各大银行,商场,甚至114服务机构都提早关门。人们纷纷从房屋里跑到广场、户外空地等地方避险,并对这场突袭而至的“天灾”议论纷纷。

在成都、绵阳、德阳、重庆等地,共同出现的情况是,由于地下水管破裂,部分地区停水停电。同时通讯中断,手机无法打进和拨出,固定电话也只能接听而不能拨出。

地震发生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即刻关闭,多架航班转停重庆和昆明机场,外地飞往成都的飞机一律停飞。

全国大部分地区震感明显

不但四川、重庆成为重灾区,5月12日下午两点20至30分左右,全国多个省市报告说,出现震感,或者受到地震影响。

地震发生时,兰州城区有强烈的震感。杨天的公司在兰州市区繁华地带,他和同事们正在公司四楼的会议室开会,桌子突然剧烈地摇晃起来,一条桌子腿都劈开了。他们都愣住了,坐着没有动,恶心和恐慌的感觉一阵阵袭上心头。

桌子晃了约一分钟,停下来。有人喊:“地震了,快跑。”大家都往外冲。街上已经有很多人了。杨天开始四处打电话,联系亲朋好友。他从这些电话中得到的信息是:甘肃绝大部分地区都有震感,靠近四川的陇南地区有建筑物受损,而陇东他的亲戚家里,有几间土坯房倒塌,震感比兰州更强,地面摇晃得人都站不住。甘肃省民政厅说,汶川县地震波及甘肃省大部分地区。截至12日18时,地震已经造成甘肃省10人死亡,14人重伤。

此外,陕西省地震局报告说,该省十个市普遍有震感,其中汉中、安康、宝鸡反应震感强烈,目前已有个别人员伤亡报告。

汶川地震的记忆篇10

道具:两个背包,一面旗,上面写着:“支援灾区,心系灾区”一把长椅子,

服装:传统民族服装

开始:一对夫妇朝观众走来,大叔背着个背包走在前,背上插了一面旗子写着八个大字:“心系灾区,支援灾区”大妈也背一背包,跟在大叔身后,满头银发,走路有点吃力。大叔一边走一边转身朝大妈说:

大叔:“老伴加油!加油老伴!”

大妈一边走一边说:

大妈:“老汉加油!加油汶川”

大叔停下脚步,大妈也跟上来,大叔说:

大叔:“我加油,你咋办?”

说罢,大叔抓起大妈的手,大妈说:

大妈:“你加油早点到汶川,我加油给你做伴”

大叔抓起大妈的手两个人继续向前走。大叔说:

大叔:“年轻夫妻老来伴,来!坐下缓一缓”

两人卸下装备,放到椅子前,手握手肩并肩坐在一起,大叔从包里取出一瓶水,递给大妈,大妈一边喝水一边听大叔说

大叔:“三十年前因为地震,我们手牵手,心连心,来到这唐山,建立起了我们幸福的家园”

大妈:“三十年后,因为地震,我们依旧手牵手,心连心,告别唐山去支援汶川”

大叔和大妈同时站起来说:“四川汶川,唐山不会弃你不管”

然后,又同时坐下。大叔说:

大叔:“有我老伴,汶川年轻三十年”

大妈说:“有我老汉,汶川重建赛过唐山”

大妈接着说:“老汉!咱们这样走下去,啥时候才能到汶川呀?”

大叔:“就算爬也要爬到灾区去,我不是还有你吗?到了汶川,我奋斗第一线,你就是我的后方支援”

大妈:“也不知道汶川的老哥哥,老姐姐们咋样了!要不!咱打个电话问问?”

大叔阻拦说:“别!这个时候打电话能打进去吗?电话线早震断了”

大妈笑笑说:“我早准备好了!”

说罢,从兜里掏出一部手机说:

大妈:“我带手机了”

大叔定眼一瞅说:“你带这玩意儿干啥?《有点不高兴》这不是添乱吗?你咋一点爱心都没有呢?”

大妈不理解也反驳:“我咋没爱心呢?我没有爱心我会和你一起去灾区?”

大叔说:“光有爱心不行,爱心你得全方位,你说这一地震全国人民都心系灾区,连胡主席温总理都去了,这人人都往灾区打手机,你说这网络万一堵塞,能打得通吗:”

大妈:“你说得对,看来我得留点空间给其他同胞,既然这手机不能打,那就留给我们自个应急应急”

说罢,手机装兜

大叔:“应急!还应急呢?既然来了、就没打算回去,我要和灾区人民同舟共济坚持到底”

两位老人同时站起

大妈:“老汉!我永远支持你,就像三十年前你抱我出废墟,”

大叔感叹:“是啊!回想起一座座废墟,”

大妈:“一滴滴汗水”

大叔:“一声声哭泣!我和你并肩在一起”

大妈:“抛烂了手,我们含在嘴里轻轻一吸”

大叔:“擦破了脸,我们便用汗水冲洗”

大妈:“终于一个孩子露出了废墟,你激动的喊!快看!孩子”

大叔:“就在你抬头的一瞬间,余震再次降临,孩子不见了。一块飞石坠落

砸在了你的头上,鲜血飞溅”

大妈:“你抱着我拼命的呼喊!”

大叔:“在你昏迷中,还在不停地喊!孩子!孩子”

大妈:“三十年了。我相信我们的孩子,比三十年前更坚强”

大叔:“孩子!坚持住!爷爷奶奶来救你们了”

大叔伸手对大妈说:

大叔:“拿来!”

大妈:“拿什么?”

大叔:“手机”

大妈:“你不是说不能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