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阅读答案十篇

时间:2023-04-11 10:11:51

信任阅读答案

信任阅读答案篇1

《信任的力量》

①某报曾登载过一则短文:作者在德国打工,某天房东要去旅游,请小伙子帮忙照看热带鱼,说着就把房门的钥匙交给了他。房东与他素昧平生,竟然对一个陌生人如此信任,让他又感动又颇有压力。

②某次他去买东西,不料已经到了闭店时间,老板说:先生,你可以继续挑选,不过我要回家了,自动收款机就在出口处。另外劳驾您走时替我顺手把店门关好。祝您晚安!

③读了这两则发生在德国的故事,我不会认为那里的一切都是阳光灿烂,或诸事均坦坦荡荡,墙角处肯定也会有蜘蛛网。但是这两个故事还是深深地感动了我,这个国家的社会风气令人羡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真诚。

④1991年我去德国参加华文文学研讨会,会后应歌德学院院长邀请去该院讲学。因经费不足,院长就私人掏腰包,把本应学院邀请的公务活动,变成了他个人邀请,因此接送或讲学期间的外出,一概由院长夫妇驾驶私家车出行,接待人员也全由院长的夫人与子女担当。像这位院长这么讲原则,守信用,在有些国家可能是凤毛麟角了。

⑤其实我国古往今来有诸多关于严守信用及对人信任的倡导。人之所助者,信也(《周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不论是什么人,有地位的人或德高望重的人也好,平民百姓或只是一般服务人员也好,首要一条,都应当是受公众信任的人,这样的人就是公众眼里的民族精神与社会财富。

⑥受人信任的人,自己的心灵深处有一个人格法庭。那里虽然没有法警看守,也没有廉价的信誓旦旦,却时刻有一颗滚烫的良心,当然事物有时也会走向反面,并不是所有的诚实都能收获信任,否则唐初诗坛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就不会在狱中唱出: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毋庸讳言,当今社会有着不可轻视的不信任感。有人说,假如雷锋健在,他那些助人为乐的行为,一多半会惹来怀疑的目光。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社会现象。有位德高望重的学者说过这样一句话:诚实的人被欺骗得太多,诚实人也会怀疑诚实。一旦诚实人怀疑诚实,人的世界就会堕落。

⑦瑞士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与友人谈斯坦兹经验的信》中说: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要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热情。我相信,假如我做到了这一点,一切其余的问题也会随着解决了。教师对学生如此,其他一切亲情、友情及干群关系,或邻里关系,乃至国际关系,无不如此。彼此有了互信,便可能获得一切,没有互信,便一切都无从谈起。信任是一件得之很难失之最易的品行。被信任者即是被信赖者,那也是人生的重要财富,这种财富积累的愈多,做事的成功率愈高。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信任富翁愈多,其社会愈安定,愈同心,愈和谐。不论哪个领域、哪个角落,若是产生了信任危机,那么他便距危机四伏不太遥远了。

⑧信任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责任,能增强人的自律意识。

(作者:高深来源2012年4月2日《解放日报》有删改)

14.文章开头就列举了三个事例,是不是重复?为什么?(3分)

15.第⑦段划线句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有何作用?(2分)

16.结合全文,简要谈谈信任有哪些力量?(2分)

参考答案:

14、不是。

前两个事例讲述的是一个中国小伙被房东和店主这两个不熟悉的德国人信任的故事,充分表明德国的社会风气好,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的。(1分)

后一个事例讲述德国院长严守信用的故事,这就交代了个人严守信用是人与人互信的基础。(1分)

从而引出下文对信任这一话题的阐述。(1分)

15、划线句引用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总结的关于教育孩子的精辟见解:首先要赢得他们的信任,从而达到互信。(1分)

从教育切入由小到大,由师生关系到所有一切关系,最终论证了彼此有了互信,便可能获得一切,没有互信,便一切都无从谈起的观点。(1分)

信任阅读答案篇2

(一)读材料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综上所诉,我们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中,只有遵循正确的教育规律,交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和放松,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语文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

(二) 找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四)答问题

所谓“答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在根据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相应的问题,回答问题力求做到以下几点:1、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学生只有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才能得分。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就必须向学生说明这一点,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

2、不乱答;乱答也不得分。学生不联系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学生不答题一样,没有成绩。我们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中强调学生要答满线格,但并不是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线格胡说和乱说,因为学生乱答也不得分。

3、言之有据,持之有理。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学生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凭空瞎说。我向学生说语文阅读理解的答案也是人定的参考答案,我们的学生不要害怕,任何问题的回答都不可能与教师的参考答案一模一样。语文阅读理解得分的主动权在我们同学们手中,关键是在于你有没有“言之有据”地来作答。

(三)看要求

所谓“看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再审视语文阅读理解所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关键的关键字、词或句子也要让学生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也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的得分点。要做到细读文章的内容,机智从容答题。第二遍读文章要求考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认清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琢磨它们的升华意义,学生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文字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即是对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的文字和内容。

二要排除生词的障碍,遇到生词要通过上下文,大胆地对阅读文字材料中的个别词义、语义和句义进行推测、推理和推断,还可以通过构词常识大胆猜测。

三是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断作答。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放过去,不必务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

信任阅读答案篇3

关键词:新课标 语文教学 阅读理解 阅读训练 阅读技巧 解题技巧

一、“四步法”第一步——阅读材料

所谓“阅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没完整地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的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二、“四步法”第二步——找到原话

所谓“找到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的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先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但答案能在原文中找到,我们也可以尽量“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须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变化,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三、“四步法”第三步——看清要求

所谓“看清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再审视语文阅读理解所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关键的字、词或句子也要让学生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这也是学生回答问题可能的得分点。要做到细读文章的内容、机智从容答题。第二遍读文章要求考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认清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琢磨它们的升华意义。学生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文字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即是对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提问题的文字和内容。

二要排除生词的障碍,遇到生词要通过上下文,大胆地对阅读文字材料中的个别词义、语义、句义进行推测、推理和推断,还可以通过构词常识大胆猜测。

三是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断作答。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放过去,不必务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

四、“四步法”第四步——解答问题

所谓“解答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在根据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相应的问题,回答问题力求做到以下诸点:

1.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学生只有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才能得分。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就必须向学生说明这一点,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

2.不乱答,乱答也不得分。学生不联系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学生不答题一样,没有成绩。我们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中强调学生要答满线格,但并不是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线格中胡说和乱说,因为学生乱答也不得分。

3.言之有据,持之有理。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学生在阅读试卷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凭空瞎说。笔者向学生说,语文阅读理解的答案也是人定的参考答案,我们的学生不要害怕,任何问题的回答都不可能与教师的参考答案一模一样。语文阅读理解得分的主动权在我们同学们手中,关键是在于你有没有“言之有据”地来作答。所谓“持之有理”就是让学生根据问题能够说出一个所以然来,能说出一个道道来,或谓之“自圆其说”。答案基本考虑成熟之后,还需要注意一下表述的语言。语言简洁明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复罗嗦,不得要领,往往会出力不讨好。在答题之后,如果时间允许,要重读全文内容,充满信心地进行复查。所有答案全部做完后,携带阅读理解的成果回归原文,检查答题有无疏漏,研究其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对照各题目推测判断,确保无误。

信任阅读答案篇4

【关键词】中考阅读理解题;解题技巧

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九年级五级阅读技能目标:

(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

(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

(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

(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6)能利用字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

(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要达到此目标,阅读教学的方法尤为重要。七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八年级下册开始课本上设有Reading(阅读)内容,就要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逐步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九年级中考冲刺阶段,要进行专项阅读题型训练,把阅读理解能力转化为解题的技能技巧,提高中考应试能力,以达到提高中考成绩的目的。

1 分析中考试题

1.1 试题内容:纵观中考英语试题,尤其是2009年中考题,阅读理解题的篇幅逐渐加长,篇数多为4-5篇,分值增加,多达40分,占到满分120的三分之一。体裁形式多样,以记叙文和说明文为主,还有议论文、应用文以及新闻报道、广告、通知、操作说明、表格等。从题型上看,阅读选择题仍然是中考阅读的主导题型,但填写表格,按要求答题等任务型阅读显著增加。从题材内容上看,那就是阅读理解题材多样,信息量大,话题覆盖面广,涉及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奇闻趣事、学校生活、娱乐休闲、风俗习惯、历史地理,疾病与健康等各个方面,同时关注时事热点。

1.2 题型特点:大体上看是阅读单项选择题和任务型阅读,具体分析其问题的设置,不难看出,有的是比较简单的题目,只要通读全文,了解主要事实或细节就可以选定,甚至直接从文中找到答案;有的是理解性的题目,要求对文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准确理解才能答出,甚至要借助上下文的理解,猜测词义,理解其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有的题目具有逻辑推理性,不能从文中直接找到,需要理解段落之间,句子之间的前因后果,经过逻辑思维、推理判断,有的还需计算,或依靠学生的常识,生活经验等作出选择;有的具有概括性,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选择合适的标题;任务型阅读中,还有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要求学生具有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才能正确表述出来。因而我把阅读题型的设置分为以下五类:

A、 直接选定型

B、 重点理解型

C、 逻辑推理型

D、 概括总结型

E、 不同表达型

2 指导阅读方法

针对阅读理解题的具体题型,我采取“阅读理解三步曲”来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

2.1 粗略读: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将文章快速浏览一遍,整体感知文章,抓住主干,不要被孤立的个别生词难住而浪费时间,找出主题句,一般在句首或句尾,它是本段落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全文。再者要善于从开头和结尾中感知文章的背景、结构或全文主旨,大致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主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有的只需知道它是人名或地名即可,不必细究其具体意思,在大脑中形成大致的轮廓,了解大意,理清脉络,掌握文章的要意主旨。

2.2 详细读:了解大意之后,直接看题,看清选择的项目,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重新审视文章的内容,哪一句或哪个词涉及题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研读具体的句子或单词。

根据阅读选择的题型分析,如果是直接选定型,就直接从文中找到原汁原味的答案。

如果是重点理解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获取答案:

A、 借助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理解段落与段落之间、句与句之间,尤其是较长的句子,通过连词 代词、连接词(宾语从句),关系词(定语从句),引导词(状语从句)等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B、 猜测词义。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经验,猜测词义;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并列、同义、反义、因果等关系;运用构词法(词根,词缀、派生、合成)的规则,猜测其词类及词义。

C、 特定语境另当别论。任何一个实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是不同的,提醒学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准确判断某个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的语境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是逻辑推理型,就要重点分析已知的信息,可能是句子或词,也可能是全文,作出准确的、合乎逻辑的、符合文中的前因后果的推理判断,有的需计算,有的需推理,有的需确定代词的含义,常见的由名词和代词单复数一致性,可推断前后指代的对象,有的需推断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有的需推断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或感觉,这一类往往体现在对记叙的人或事的赞同、同情还是厌恶、冷漠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言也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果是概括总结型,就要通盘考虑全文的内容,站在全文的高度看问题,作者的观点、态度,文章不直接说明,需要学生的思考,深次地分析概括综合,作者通过这样的记叙或议论说明,究竟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即言外之意。

如果是任务型阅读,前面的题型也可用来解题,有一种不同表达型,就要求学生对同一语言有多种表达的能力,准确把握问题关键所在,简言之,问什么答什么,怎样问就怎样答。(包括人称、时态、语态等的运用)。

2.3 整体读:经过详细研读关键词句,初步选定答案后,要把答案放回到文中,复读全文,整体把握全文的主旨,用全文的主题思想统率各题,对照题目,验证答案,看是否有与文章矛盾的地方,瞻前顾后,首尾照应,不要局限于某一具体的词句,从短文整体考虑,从主线向外扩张,围绕主旨全盘考虑,排除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等主观因素的干扰,决不可定向思维,按原来的思维方法再过一遍,一定要按照文章的实际来验证答案,才能查出问题,保证答案的准确性。

3 培养阅读能力

3.1 阅读理解能力的内涵:阅读的方法不等于阅读能力。要培养阅读能力,要从七八年级抓起,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阅读是一种积极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古人说:读文明意,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因此,阅读理解能力重在理解,它是一个由表象的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到主动积极地思考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的理性认识的过程。

3.2 养成阅读的习惯

信任阅读答案篇5

(一)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二)找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文字材料中直接的提取有效信息。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如果它没有明确要求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我们也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如若它指定必需要使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回答的话,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将文中的原话加以翻译,再换言之。力求挖掘原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有些试题则需要结合全文内容,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经过缜密的思考,寻求完美的答案。

(三)看要求

所谓“看要求”,就是要求学生再审视语文阅读理解所要求回答的问题要求,关键的关键字、词或句子也要让学生用笔圈下来,作为扣题作答的要点,也是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的得分点。要做到细读文章的内容,机智从容答题。第二遍读文章要求考生带着问题细读全文。在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一般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要认准关键词句,把握其基本意义,认清它们在句子中的具体含义,根据上下文琢磨它们的升华意义,学生特别是要学会在阅读文字材料中发现有效信息,即是对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的文字和内容。

二要排除生词的障碍,遇到生词要通过上下文,大胆地对阅读文字材料中的个别词义、语义和句义进行推测、推理和推断,还可以通过构词常识大胆猜测。

三是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文字材料中的“原文”材料,果断作答。对于一般不影响句子或全文理解的生词,可以放过去,不必务求理解。遇到重要生词时,不要着急,也不要轻易放弃,我们可以采取根据上下文来猜词或根据构词法来猜词等方法来猜出这个词的大致意思。

解题时不要边看阅读理解的问题边从阅读理解的文中查找答案,因为用这种方法难以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尤其是对于深层理解阅读理解的文章。首先应浏览阅读理解的全文,了解阅读理解全文的概貌。看完后,应记住阅读理解文章的要点,阅读理解重要的结论以及阅读理解中的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同时我们一定要掌握好阅读理解的解题速度,有效地控制阅读理解的考试时间,先易后难是阅读理解的考试时答题的一般方法。碰到阅读理解的难题时,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耽误太多时间。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的题,要果断舍弃,以免影响解别的较有把握的阅读理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

(四)答问题

所谓“答问题”,就是要让学生在根据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相应的问题,回答问题力求做到以下诸点:

1、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学生只有回答阅读材料要求所的提问题,才能得分。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时,就必须向学生说明这一点,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

2、不乱答;乱答也不得分。学生不联系语文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学生不答题一样,没有成绩。我们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中强调学生要答满线格,但并不是让学生在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线格胡说和乱说,因为学生乱答也不得分。

3、言之有据,持之有理。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学生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凭空瞎说。我向学生说语文阅读理解的答案也是人定的参考答案,我们的学生不要害怕,任何问题的回答都不可能与教师的参考答案一模一样。语文阅读理解得分的主动权在我们同学们手中,关键是在于你有没有“言之有据”地来作答。

信任阅读答案篇6

1. 划线标记突出重点

英语阅读篇幅比较长,很多学生反应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经常出现阅读后面的,忘记已经阅读过的内容,这对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形成了非常大的难度。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英语水平有限,在英语阅读理解中进行快速阅读,仅凭短暂记忆和猜测含义。为了让学生可以迅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以划线标记的方式划出重点部分和与问题相关的部分,重点分析这部分内容,就可以确保阅读理解答案无误,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现以英语阅读理解1为例,教师选取了某次英语测试的阅读理解作为教学案例,要求学生按照阅读策略进行阅读,完成相应的阅读题目,其中第一个阅读题目为“The writer and Mary didn’t know ______”选项为“A. what Zip’s first present was B. how Zip carried its first present home C. who owned Zip’s first present D. what Zip’s first present was made of”,学生在原文中划出具有参考性的语句为“Zip’s first present was a shoe. It was made of green silk.”通过这句话,就可以排除答案A.D,再依据“Zip is a sheep dog”就可以排除答案B,所以仅剩答案C,即为正确答案。

由此可见,学生利用划线标记的阅读策略进行英语阅读,将阅读原文中与题目相关的语句做出标记,对这些标记进行分析,就可以迅速解决阅读理解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解决阅读理解问题,既可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又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对实现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阅读内容难度适宜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比较明显,每个学生学习水平都不同,在设置学习任务的时候,就需要教师针对性地设置学习任务的难度,充分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合理设置阅读目标。

再以英语阅读理解1为例,阅读理解配套题目有5个,其余四个分别为“Tom calls Zip "the keep dog" because ____”、“What made the shoe strange was ___”、“The word "keep" in the last sentence means ‘_____’”和“We can know from the reading that the dog ___”,教师根据学生英语水平,设置了不同的阅读目标,要求英语水平。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就可以真正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由此可见,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在学生掌握阅读策略的同时,为了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就需要合理设置阅读内容难度,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把握文章脉络,掌握主要信息

初中生英语阅读中,要把握文章脉络,就必须做到通过快速阅读激活自己记忆中相应的修辞图示,理清文章的脉络,在寻找正确答案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某一句或一段语句进行分析,避免再次全文诵读浪费时间,提高英语阅读效率。

再以英语阅读理解1为例,通过快速阅读学生知道本文主要讲述的一个牧羊犬带回一只鞋子的故事,故事的大体经过,就是牧羊犬带回一只鞋子――Tom和姐姐根据鞋子的味道和原材料,分析鞋子的主人是谁,在理清这个脉络之后,学生在找阅读理解题目答案的时候,按照原文结构进行分析,就可以迅速找到正确的答案。

所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必须把握文章的脉络,掌握主要信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冬兰, 黄雪祥. 初中英语阅读策略指导的缺失及建议[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09(03).

[2] 冯安, 王德志. 中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的调查与训练[J].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 2005(01).

信任阅读答案篇7

一、教师应是管理者和设计者

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需要和欲望,阅读教学前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针对课标要求和高中生的年龄、兴趣及其身心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阅读前教师还应该把学生的行为目标和可测量项目的目标具体化,明确他们的阅读意图,指导他们怎样获得预期阅读效果,并规定具体阅读时间。教师必须设计出适合于全班、小组、双人、单人等集群层次不同的阅读形式。如果教师能胜任这个角色,学生的阅读能力便能得到多方面提升。教师对阅读的有效管理和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教学过程去,使阅读不仅仅学习单词、短语、句型等被动接受型学习,还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确保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和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二、教师应是观察者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他应帮助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课堂,教师要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发现学生阅读的认知规律和情感需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要求学生独立阅读时,教师应确保学生拥有独立阅读的时间,即使教师认为需要补充一些指导与说明,也不要中途干扰他们的阅读。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阅读进程,以便适时做出调整,如延长阅读时间或缩短阅读时间。真正有效的课堂观察,不仅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也促进了教师阅读教学指导的针对性,从而提高以后英语阅读课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课堂中教师积极观察也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在英语课堂的主导作用,教师成为共同参与者,不再是知识灌输者,也是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引导者。

三、教师应是信息反馈管理者

学生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应及时进行阅读信息的反馈,以便检查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阅读材料中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及时进行信息反馈,有些教师让学生阅读了大量材料,却不利用阅读后时间,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思维最活跃、对阅读材料最熟悉。没有把握有效时机进行信息反馈,结果导致学生阅读效率大大降低。因此,阅读后首先可以让学生配对问答(pair work),进行小范围的讨论交流,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然后全班集体核对答案,在学生给出答案的同时,要求学生明确在文中的哪一段哪一行找到相关信息的,这样学生再碰到类似文章时就知道该怎样阅读,如果他们给出的是错误答案,也能让教师清晰地发现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存在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支持学生,以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信和热情。

四、教师应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阅读任务结束后,教师首先指导他们熟悉文章的整体结构,提醒他们注意文中的语言结构,将学生认为模糊的地方讲解清楚,同时和学生一起分析词句,让学生体会到英语语言的魅力,体会到英语语言的美,让学生从内心真正喜欢上阅读;其次,当学生完成阅读任务时,教师引导学生对语篇进行深层分析,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推理和判断、归纳和分析,挖掘文章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内涵,激发学生思维能动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和表达见解的能力,阅读过程中激活学生思想和促进语言互动。

信任阅读答案篇8

关键词:生词 跳读 查读 技巧

1 跨越生词障碍

影响阅读速度的最大障碍非生词不可了。如果我们把阅读的过程比作是一条奔流的小 溪,那么生词便是阻碍溪流前进的顽石、沟坎, 使溪流不断回漩激起浪花;若冲过去便渐入佳境, 冲不过去便成为一潭死水。跨越生词障碍有很多种方法。最常用的就是通过猜测词义来解决。猜测词义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表重复解释的标记词(in other words, that is to say, to wit…)、列举的标记词(for instance, such as, for example …) 以及同位语、同义词、同根词 反义词或常识等。

例:And if you think you will abandon meat and become a vegetarian, you have a choice of very expensive organically Cgrown vegetables or a steady diet of pesticides every time you think you are eating fresh salads and vegetables, or just having an innocent glass of water !这句话很长,而且有很多生词.由abandon meat 能推出vegetarian是素食者,由have a choice of...or..这种固定的结构可以猜出同谓语 expensive organicallyCgrown vegetables中的organically Cgrown 为有机生长的,如果猜不到,可以由后面的pesticides 杀虫剂猜到十有八九。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不想吃肉而成为一个素食者,那么你就选择吃价格昂贵的 有机蔬菜,或是当你认为在吃新鲜色拉和蔬菜,或饮一杯无公害的水的时候,实际上你每次在不断的吃进杀虫剂。

2 克服逐词阅读,养成略读和查读习惯

所谓略读,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省略的读法。略读,能够让你以最快的速度阅读,选择性地遗漏某些细节内容,目的是获得文章的主旨大意。在回答主旨题目的时候,略读就能派上用场。不仅如此,进行略读有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大意、作者的观点,这样对我们做推论题也大有裨益。

这种选择性的阅读方法,特点是“省略细节找主旨”,注重对全文整体内容的把握。但是,这里需要强调,“省略细节”是选择性的省略。因为主旨也是可以从一些细节中透露出来的,所以有些细节是有助于我们掌握大意的。那么在略读的过程中,关键点就是更多地关注并抓住文章中这些标志性的词句,例如文章的标题、章节标题、斜体字、黑体字、每段的开头和结尾、以及文章中能够代表观点的句子。而其他的个别生词和介绍性质的语句(如说明时间、地点等的词汇)则可以略过。

而查读是以某个细节的关键词为目标,目光很快地扫过文章,直到发现与问题有关的文字,迅速锁定答案。在回答细节题目的时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五个“W”和一个“H",即What,Who,When,Where,Why,How),查读的效率之高就突显出来了。这种有选择性的阅读,特点是“带着问题找答案”,也就是说,在阅读文章之前就已经明白要回答什么样的问题,要找出什么方面的信息,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在文章中找出某些具体的事实和信息。所以老师多要求学生先去读问题,带着问题去文章中找答案。 因此,在运用查读技巧的时候,可以采用以下步骤:a.首先,确定自己要找的信息:在阅读文章之前,目光快速扫描一遍后面的题目;b.其次,了解文章的信息分布:可查读各章节小标题进行定位,确定可能含有所需信息的部分;?c.最后,找出所需的具体信息:在已经定位的区域,快速阅读直至锁定答案。

3 答题技巧

一般情况出题顺序与原文顺序一致。因此,考生在做题时,可以按题号顺序做题,依次在文中寻找答案。下一题的答案一般都在上一题的答案之后出现。从题目类型看,在做快速阅读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做题细节,同时还必须避免一些误区。

1)对号入座

短句填空题:依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情况下,题.目的句子结构与原文句子结构几乎一样,只要确定了关键词,就能快速定位答案。但有些情况,如题目改变单词词性或者句子结构作了调整(如动词变形容词,状语成分变成定语从等),这对我们定位答案并无太大影响,只要确定其在文中的位置,也能获得答案。在做短句填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填数字的题目别忘了带上单位,比如“¥,$,mile, F, C,km/h”等。

2)必须以原文为依据

原文是我们答题时的唯一判断依据。不能凭空猜想或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

这一点在区分N还是NG时显得格外重要,考生经常在这里失分。就算自己的知识储备相当全面,但是原文中没有提及,也只能回答错误,而不是正确。

3)注意修饰性词汇

在回答细节题的时候,题目经常会使用修饰性的词汇。最常见的有:usually,never,both,only,all,lways,等等。在时间有限的压力下,考生们经常会匆匆掠过答案所在的段落,来不及仔细分析其中的确切含义。在回答细节题目的时候,往往不注意这些修饰性的小词,导致判断失误。因此,当出现这些词的时候,考生要高度警惕。大部分的情况下,出现这些词的细节题答案是不对的,当然并非绝对。

信任阅读答案篇9

一.要明确:为什么读(Reading for what)

(一).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言技能五级阅读目标是: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相应水平的、常见体裁的读物;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阅读;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二).阅读在初中英语学习中的意义是什么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的阅读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语言的主要功能是交流。获得语言信息并积累语言是实现语言输入的基本步骤。有效语言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大输入得到一个大输出的过程。对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阅读自然是他们接触英语并获得语言信息最便捷的方法。大阅读量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有很大作用,这也是课程标准明确从初中起每个年级的阅读量的重要原因。阅读正是培养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综合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英语阅读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任务,因此,我们又把它叫做大阅读教学。

二.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随处都可以看到:用英语说话,用英语唱歌,用英语表演节目的场面。一方面老师们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词汇的认读和拼读,这导致了学生接触到一些篇幅较长的阅读材料时就发怵。如果其中再有新单词或新句式,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另一方面老师又把阅读教学当成一般课文教学,不厌其烦地解读生词,补充词组,罗列搭配,逐句逐段翻译分析,认真地讲解语法等,过分地重视了词汇和语法教学,而忽略了阅读训练,或者索性把阅读当作课外阅读,解释生词,对对答案等。如此走过场的教学非但时间上得不到保证,而且也使扩大阅读量、提高阅读能力成了一句空谈。

三、如何有效地读(How to read effectively):Reading for information

课堂是实施有效阅读的基本场所,课堂教学是有效阅读的关键。因此,课堂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领域。

(一)阅读技能(Reading skills)的培养是前提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其实“钓鱼的具体方法”――阅读策略,我们在八年级下Reading 中的“Reading strategy”接触到了。

课程标准对阅读的目标要求就很具体。作为老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下列阅读技:一是略读的技能;二是预测技能;三是猜测词义的技能;四是理解细节的技能;五是理解文章结构;六是理解图表信息;七是理解指代;八是理解逻辑关系。

(二).课堂操练(Practise)是关键

“Tell me and I’ll forget.Show me and I may not remember.Let me try and I’ll understand”。

学生的阅读技能的培养是要在实践中积累并得到验证的。纵观历年来的中考试题,所有选择型英语阅读题无非是要求考生完成下列题型的阅读任务:

题型一:事实细节题。

提问方式:“WH”提问方式,主要有:1.用who,what,where,when,why,how long等引导的特殊疑句.2.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s true/not true3.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事实细节题难度较小,但是在整个选择型阅读理解中所占的比例较大。这类题目的答案一般都能在文中直接找到,阅读技巧是浏览加寻找,既浏览全文,寻找关键词和解决问题的信息。但是一定要捕捉准确地信息,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否则会陷入题目设下的小“陷阱”中,受其迷惑而误选干扰项。

题型二:词义猜测题

提问方式主要有:

1.What does the word“…”mean ?

2.The underlined(划线的)word“…”means .

3.The word“…”refers to .

词意猜测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词语或句子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必须认真阅读文章,通过上下文的联系,结合已有的知识猜测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阅读技巧是定义法、构词法、正反义法、因果转折法、语境法、生活常识法等。

四.阅读训练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1.应该关注阅读材料的选择。

选择阅读材料时要遵循以下原则:阅读内容的思想性应该积极向上;贴近学生生活并符合学生的语言认知水平;题材要要尽可能广泛,体裁、结构有变化;具有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文化性和时代感。科普性比较强的说明文、宗教意识过于明显的文章尽可能规避掉。

2.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补充。

中小学英语真实的阅读教学所倡导的一种新的课内外相结合的阅读教学方法,就是:运用真实任务教学方法,整合英语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课外阅读要有明确的语言学习目的。留给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有真实的任务,不可让课外阅读变成放任的、无目的的、只关注兴趣的阅读。

3.让学生熟记出现在问题内的高频单词。

学生间的认知水平和认知态度是有差异的,尤其农村中学的学生。对于在阅读理解问题中出现的高频单词,例如 infer,mention等要落实学生掌握的结果,保证这些单词出现在问题中时,让学生应该是无障碍地看清问题要问的内容。

4.阅读训练切记不可突击,不可一曝十寒。二月份到六月份期间学生的阅读训练要坚持每天至少做1-2篇,并且不可只是简单地对答案。

5.作为英语老师,一定要告知学生,无论做哪一类型的阅读理解题,必须要遵循下列四部曲:

第一步,阅读全文,捕捉信息。

第二步,注意首句,抓住中心。

信任阅读答案篇10

如果按照英国莱斯特大学Adrian G. White教授的"全球快乐地图"来排位,不丹在世界排名第8,为亚洲第一,而中国则在80名以后。

中国这30多年的发展,是以GDP为中心,以工业化发达国家为样板。

而不丹则奉行国民幸福总值(GNH)的概念。这是由不丹第四任国王吉格美·辛格·旺楚克在1972年首次提出来,和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传统发展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仅仅以物质生产和消费来作为衡量发展的尺度,而是涵盖了心理幸福、社区活力、文化、健康、教育、环境多样性、生活水平、政府治理和个人的时间分配等多个指标。GNH理念认为,单凭物质财富,不能带来幸福,或者说不能确保人民的满意度和福祉;经济的增长和现代化,不应以牺牲生活的质量和人民世代珍重的文化传统为代价。

不丹的国土面积只相当于重庆直辖市的一半,不足百万的人口只是重庆的一个零头,但它和中国有一点类似,都是多山,可耕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8%。其农业生产方式还相当落后,近80%的农业人口,基本上也就是温饱水平,且农业劳动的辛苦,似乎很难和"幸福"联系到一起。

然而当我们了解到不丹的免费教育、全民免费医疗和低犯罪率时,我们不能不承认不丹在奉行国民幸福总值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比如他们不仅实行十年义务教育,而且对通过十年级考试的学生,国家继续支持免费学习到高中毕业。此后再次通过考试进入高等学校的学生,可以继续享受国家提供的免费教育到大学三年级。这样的教育保障,鲜有马加爵、药佳鑫之类的恶性案件出现。

不丹吸取了周边一些国家以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发展的教训,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措施,包括通过立法保证不丹的森林覆盖率不得低于60%,以及不准许任何引起环境恶化和威胁野生动植物的工业和商业活动。由于这个政策,不丹国土的森林--不是绿地--覆盖率达72%,提供全国财政收入的40%的所有利用河流的水电工程,没有一个造成生态损害。这和我们中国一些地方为了发展为了政绩而近乎疯狂地破坏生态的资源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照。

我们中国一些地区自称“香格里拉”,而很多不丹人并不知道"香格里拉"一说,他们的平均生活水平也与天堂相距甚远。但是在不丹随处可见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们为了自己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为了炫耀来追求幸福的心境,雄辩地向我们解释了真正的香格里拉该是什么样。 (选自2011.7.11日作者博客)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从经济总量来看,不丹和中国的差距巨大;但从人均GDP来看,两国的差距就很小了。

B.不丹人奉行的国民幸福总值(GNH)的理念不以物质生产和消费来作为衡量发展的尺度。

C.不丹人口少,国土面积小,且是多山国家,农业人口比例较大,农业生产方式还相当落后,似乎很难和“幸福”联系到一起。

D.不丹鲜有马加爵、药佳鑫之类的恶性案件出现说明,在奉行国民幸福总值理念方面取得了低犯罪率的成就。

E.不丹的水电工程提供了全国财政收入的40%,却没有一个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客从(杜甫)阅读答案附赏析情诗(曹植) 阅读答案附赏析魏书·明亮传 阅读答案附翻译生态影视的困惑与超越 阅读答案大医精诚 妙手仁心 阅读答案塞下曲四首·其一(王昌龄)阅读答案附赏析守住传统文化的精气神 阅读答案采桑子·杂忆 阅读答案附赏析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阅读答案垃圾人 阅读答案以笔作枪的抗日勇士张乐平 阅读答案中华文化具有会通精神 阅读答案古代的神话 阅读答案中国新诗为何处境“尴尬” 阅读答案为荆棘而感恩 阅读答案读”出一个书香中国 阅读答案朋友,你到过黄河吗 阅读答案讨白 阅读答案谢家麟:创新是没有终点的旅程 阅读答案但开风气不为师 阅读答案

1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从经济角度比较中国和不丹的情况,是为了引出不丹独特的国民幸福总值(GNH)的概念。

B.GNH理念认为只要提高生活的质量和珍重人民世代的文化传统, 就能给人们带来真实的幸福。

C.文中说不丹国土的森林—不是绿地—覆盖率达72%是为了强调不丹制定的严格的环保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D.文中提到的“香格里拉”,其实就是天堂的意思。

14.从全文来看,不丹人持有怎样的幸福观?(4分)

15.从文中来看,不丹人的幸福观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启示,并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4分)

阅读答案:

12、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参考答案】BD。B,原文是“它不是仅仅以物质生产和消费来作为衡量发展的尺度”。D,原例是为了证明不丹免费教育的巨大成功。(答对1个2分,两个5分,共5分)

13、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参考答案】B。原文并无“只要提高生活的质量和珍重人民世代的文化传统”的表述。

14、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参考答案】不丹人奉行国民幸福总值的概念。这一概念和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传统发展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它不是仅仅以物质生产和消费来作为衡量发展的尺度,而是涵盖了心理幸福、社区活力、文化、健康、教育、环境多样性、生活水平、政府治理和个人的时间分配等多个指标。并且认为经济的增长和现代化,不应以牺牲生活的质量和人民世代珍重的文化传统为代价。(答出国民幸福总值概念2分,与传统的发展观不同2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