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十篇

时间:2023-04-02 05:27:13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篇1

观看《建党伟业》这部恢宏的革命历史巨片,对重温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激励党员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构建和-谐社会,开创美好未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800字精选,希望你喜欢。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800字精选1《建党伟业》是建国三部曲中我刷了n遍的电影,该片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10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自己每看一次都能从影片品到不一样的东西,但唯一不变的便是对爱国伟人的敬畏。

在动荡年代中,爱国伟人们为国家的兴亡奔走呼号,四处宣讲,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用他们的鲜血为我们铺向通往胜利的红毯,这种方式也许你会觉得残忍、血腥,但是正是有了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奉献才将百姓人民从水火中解救出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这些爱国人士,在混乱的国家中努力地找寻救国的方法,影片中好几个充满热血激情的演讲都让我热泪盈眶,有一种仿佛自身就在演讲现场的感觉,那种爱国真挚的情感,让人为之动容。影片中的毛泽东从一个出身农村的普通青年在成为伟大将领的路上不断磨练,与中华一同成长,虽说毛泽东出身平凡但他有自己对中国道路的思考,胸中有宏伟蓝图,这也是我所佩服的。不论前方道路有多么黑暗、未知,他都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在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千千万万农民身上的那股韧劲,这股韧劲是革命路上源源星光,它不断地壮大自己,望有一天能发出自己璀璨的光芒。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充满激情、热血澎湃德爱国救亡的故事。那时的人们很纯粹,心中装着国家,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联系在一起,将爱国救亡的担子挑在肩上,不信天不信命,把命运牢牢紧抓在自己的手中。影片中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运动如护国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等,每当开展一次运动的时候,都会有不少的仁人志士在运动中牺牲,百姓的生活也是深受影响,民不聊生,我们感到愤怒、无奈、哀怨、痛苦,我们也不愿意看到百姓们深受苦楚。影片五四运动爆发时有一个学生青年说“谭嗣同说过,各国变法无不有牺牲者,今国变法,流血、牺牲,自我辈始”说完此话游行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被熊熊点燃,而我心中也感到一股暖流不断涌入。

是啊!没有这些英勇无畏牺牲的先辈,怎们还会有如此平和的今天,我们有幸生活在二十一世纪没有战争的中国,这些都是先辈们拼了命给我们换来的,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缅怀先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活着。我们有我们需要肩负的历史使命,继承伟人的衣钵,为国家出一份力,建设美好祖国!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800字精选2电影讲述的是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10年时间,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民不聊生,政府无能,社会灰暗。国家饱受外敌入侵之苦,实力上的差距使得清政府不断的求和、不断的赔偿,就这样,一个个贻害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不平等的条约签订了。然而即使是作为战胜国出使巴黎和会依然外交失败,这才幡然醒悟:弱国无外交!

有志之士在黑暗中探索者救国图存之路,师夷长技以制夷,学美学英学法学德,在实践中一步步艰难前行。终于十月革命的医生炮响为中国革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称之为“庶民的革命”。只有将广大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才能救中国,只有“庶民的革命”才能为中国迎来新鲜的血液。随后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一大批革命先驱达成共识,向广大的工农兄弟宣传马克思主义,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遍神州大地!渐渐地,国人认识到“庶民的革命”是拯救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

接着五四运动爆发了。全国的大学生无数的仁人志士的爱国热情被彻底激发。“声讨国贼”、“救我中华”,这一声声声嘶力竭的呐喊无不激荡着我们的心,不禁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在那动荡的年代,我们共产党人为国家民族的存亡抛洒热血的炽热情怀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当见到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人们感到雀跃与自豪,对未来充满期待;当宋教仁遇刺时,我恨不得上前一枪崩了那个刺客;当袁世凯为了一己之私利,秘密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时,我恨不得上去一脚把他踩扁在脚下;当张勋跪在溥仪脚下痛哭时,我们并不为他的愚忠而感动,反而为皇权思想在国人的意识里潜存而忧虑;当蒋介石扮成医护人员刺杀光复会成员陶成章时,我们为革命党内部派系斗争的严重后果而担忧;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与辜鸿铭进行辩论时,我们可以看出新旧思想在当时高层知识分子中斗争的严酷;当我们听到中方代表顾维钧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所说的那些话时,我们在愤怒的同时,又不得不深思“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的真谛。

看完整部电影,我感概良多。被那个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时代所震撼,被那群心系国家情牵百姓的先驱所感动,被那种为国献身死而后已的精神所折服。最记得蔡锷与小凤仙诀别时的那句话:“七尺之躯,已许国,难以许卿。”这不是借口,是一种担当,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感到汗颜。在那个**的年代,条件如此艰苦,但我们的前辈仍立志“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用自己的青春去书写历史的传奇。

犹记得片中青年毛泽东只身一人从湖南长沙远赴北京,身无分文曲目无亲,但却还是带着为赴法留学的学生筹款的在我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愕然,是什么让他如此自信,是什么让他如此强大?我深思…是理想,是信念,是青春的热血和无比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他们别无选择,必须行动起来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否则只能成为亡国奴。或许是时势造英雄,**的年代成就了一代伟人,更成就了一个民族!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800字精选3曾经有过和80后同龄人一样的困惑和愤懑,困惑舆论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愤懑这个时代给80后生存空间的诸多压力,譬如考学、工作、成家立业等等。但看过庆祝建党90周年献礼大片《建党伟业》后,我突然对自身及周遭的一切有了新的审视和感悟,我不禁扪心自问:这个时代真的亏待我们了吗?我们又真正从中索取了多少,付出了多少?

我们大多习惯了身处和平年代,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追求更加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生活,去朝着五彩斑斓的梦想去努力奋斗。相比那个备受列强欺凌、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我们不用提心吊胆的辗转流亡、饥寒交迫,至少我们还有和平的生活,追求梦想的权利和实现梦想的可能,所以我们还是幸福的。

当然,我们在通往梦想和成功的路上也会有失败和遭遇不公,但和那些革命先驱者的鲜血和生命比起来,显得渺小和不值一提,因为我们还有更多再来一次的机会,直至获得成功的喜悦。而革命先烈们有的只是前赴后继的坚定信仰,以及将这种信仰托付给同志继续传递的信任,他们甚至大多还没见到过成功的曙光,和他们比起来,我们还是幸福的。

现在有很多人把幸福指数时常挂在嘴边,或抱怨自己的幸福感差,或抱怨国家整体幸福指数不如一些发达国家。孰不知如美国、英国、荷兰、日本这些发达国家,也才是近年来才开始的幸福指数的研究。相比连活下来都不容易的旧社会,我们今天还能座而论是否够幸福,这本身难道不就是一种幸福吗?更何况我们的党和国家历来都把民生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并在大力实践之中,而幸福指数也渐渐成为了各地政府在改善民生道路上的新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改革开放30年来,国人体验的更多的是来自于西方物质文化的浸染,对比解放前,大家追求幸福生活的渴望没有变,但为之奋斗和付出的精神信仰有所缺失。我们往往会身在福中不知福,会更多的患得患失,会感觉迷茫没有目标,而忽略了我为这个社会贡献了什么。或许是如古诗中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或许是因为国家经济发展处在转型期,从上到下都会感到阵痛,会暂时降低对幸福的感觉,但从这一刻觉醒还不算晚,我们还有用双手去创造美好幸福未来的大好时光。

《建党伟业》让我重温了革命先辈们的纯净信仰,那股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强大精神力量,再一次的净化了我的心灵。为了前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后人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幸福的活着。就让我们一起从现在开始,担起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用最初的平实心态,去携手创造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800字精选4作为一个不学无术的理科生,对历史也是不怎么了解的“历史爱好者”来说。看《建党伟业》就是在看个热闹。然,它动用了如此多的明星。以至于我在繁杂的出场人物中感到信息量太大,脑容量太小,除了类似于邓超,董洁,范冰冰,陈坤,刘德华,周迅等实在出名或者说有特点的明星之外。其他的更多是瞅着面熟,觉得亲切。比如陈独秀,比如李大钊的张嘉译,比如小凤仙的杨颖,杨开慧。甚至连袁世凯的扮演者是周润发都没看出来。毛泽东的扮演者如此出名的刘烨,胡适的扮演者如此出名的吴彦祖,还有包贝尔啊,都不太认识。像黄觉简直就是我曾经的偶像啊,不知道他早在五年前演过这个。还有里面的一个特别可爱,令我感到温暖的一个男生,怎么想都想不起来是谁。不是芈月传中黄轩吗。哎,至于里面的历史人物就更是错综复杂,什么蒋介石,什么邓小平,什么陆小曼!什么梅兰芳!什么汪精卫,翟秋白,我连影都没有看到好不好。邓超饰演的那个一闪而过的角色居然是大名鼎鼎的陈毅?我也是醉了。

确实是有点乱。乱到理不出头绪。除了历史知识的原因。我也可以想见这部电影被批评的程度。作为因建党九十周年应运而生的主流电影。178位演员的明星阵容可谓豪华。大牌明星都得打酱油。将那么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人物关系,政治因素都挤在狭小的两个小时之内。不是宣传就是炒作喽。爱国,爱党,受教育喽。

至于具体的批评声音,豆瓣主页不再允许影评出现,撤销的讨论区和打分。我不是很清楚。可能无非是两个角度。一是影片的制作情节画面方面。二就是关于历史的抹黑,历史态度这种所谓的硬伤方面。下面我只能以自己浅薄的意见,说说自己的观点。

从小到大,我们都被灌输着相对单一的爱国思想。我们了解的历史除了是教科书上那样比较刻板的,僵硬的。就是电视剧中那样神奇的,片面的。可以说,我从来没有好好学过历史。也不知道该相信谁,怎么能让一些事实变得真正的立体,鲜活,真实起来。怎么样还原历史的真相,还原一个历史人物的本来面貌。因为它们,离我还是遥远。

我就在想,当有些人指点江山般的返回自己的见解的时候。他们都是真正了解了吗?

关于这部《建党伟业》我个人认为还是不错的。对青少年来讲,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而这样的教育,就算是盲目的,不是那么清晰理智的,也仍然是必要的。因为,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800字精选5《建党伟业》我觉得拍得非常不错,故事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起一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歌可泣的一页,几乎参与其中的每个人,如毛泽东、孙中山、胡适、袁世凯-----等等,都是可以单独写一部电影了,要把如此众多的人和事在短短二个小时内说清楚,其实根本不可能,因此不可避免剧中人物形象丰满的不多,但历史事件述说着非常清楚例如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以及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苦苦寻求救国之路的历程,

是《建党伟业》浓墨刻画的另一条主线,刘烨演着毛泽东确实不错,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他演着青年毛泽东初到北大,虽颇有乡下人进城的感觉,但他热爱先进知识的那股干劲儿与一心为国的思想就似乎已经注定了后来的一切。他听胡适讲课时与胡适的对话,总会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他与杨开慧的爱情平淡之中的深情,不由的让人想起这一家的结局,这位伟大的革命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了太多的贡献与牺牲。

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先进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探索,以及因此而和以胡适、辜鸿铭等国学大师为首的保守思想的辩论和冲突,是《建党伟业》写着很精彩的第二条主线,

冯远征演出了陈独秀特有的领袖魅力,看完《建党伟业》,你会觉得,没有陈独秀,可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没有这样顺利。

《建党伟业》这个标题可以说是突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大事,看后的第一感觉是电影里的故事太多,中心思想比较模糊。当然了电影脉络还是十分清晰,可能是这部电影本身涉及的内容太多太杂,跟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件大事紧密相联的历史事件太多了有关,如果交代不详细,可能会适得其反。跟大多数电影不一样的是,这部电影的故事太多,

实际上很多电影从头到尾就一个故事,你想让它中心思想不突出也不行。从这个角度讲,本篇的导演以及编剧,要把一切做到完美确实难度很大,用一部电影把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交代清楚,让观众们满意,恐怕还需要努力。

然后就是尊重历史事实。跟很多历史题材的电影一样,怎么样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都是比较棘手的难题。《建党伟业》真的是有独到之处,我相信应该是不会有观众质疑电影的内容脱离历史事实了。我们曾经看到的历史题材方面的电影,尤其是历史比较久远一点,有的真的是胡编乱造的,跟原来的历史估计没什么瓜葛了,除了借用一下题目以外。我觉得,这方面一定要把好关,给观众的感受和印象十分重要。历史的东西,歪曲了,会害人的,影响孩子教育的。

最后的想法是我们是幸福的。曾经有过和80后同龄人一样的困惑和愤懑,困惑舆论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愤懑这个时代给80后生存空间的诸多压力,譬如考学、工作、成家立业等等。但看过庆祝建党90周年献礼大片《建党伟业》后,我突然对自身及周遭的一切有了新的审视和感悟,我不禁扪心自问:这个时代真的亏待我们了吗?如果有那是什么?身处和平年代,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去追求更加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生活,去朝着五彩斑斓的梦想去努力奋斗。相比那个备受列强欺凌、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年代,我们不用提心吊胆的辗转流亡、饥寒交迫,至少我们还有和平的生活,追求梦想的权利和实现梦想的可能,所以我们还是幸福的。当然,我们在通往梦想和成功的路上也会有失败和遭遇不公,但和那些革命先驱者的鲜血和生命比起来,显得渺小和不值一提,因为我们还有更多再来一次的机会,直至获得成功的喜悦。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篇2

关键词:《建党伟业》;市场营销;4Ps;商业化

200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中影集团适时推出的《建国大业》首次实现了主旋律电影的市场化完美转型。2011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大好时机,中影集团于2011年6月底档期上映的《建党伟业》再次复制了《建国大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并试图探寻出一条可行的商业化道路,以期许中国电影在商业化与艺术化之间能完美结合,并能在国外大片的夹击中找到一条最具中国特色的发展之道。如果说《建国大业》是主旋律电影市场化运作的初探,那么今年的《建党伟业》则是中影集团探索主旋律电影市场化运作试图走向模式化的发展。本文试图以市场营销中的著名4Ps组合理论为分析维度,具体剖析《建党伟业》的商业化运作策略,并为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化进程做简要前瞻。

一、基本概念界定

4Ps理论:杰罗姆・麦卡锡(E.Jerome McCarthy)于1960年在其《基础营销》(Basic Marketing)一书中第一次将企业的营销要素归结四个基本策略的组合,即著名的“4P's”理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由于这四个词的英文字头都是P,再加上策略(strategy),所以简称为“4Ps”。

《建党伟业》:《建党伟业》是中影集团向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的献礼电影。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以、、陈独秀、、董必武、、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影片《建党伟业》是《建国大业》的姐妹篇,由海南广播电视总合中影集团等机构共同拍摄,由中影集团韩三平、黄建新导演,2011年6月15日在全国上映,上映首周票房即过亿。

二、《建党伟业》的产品策略分析

产品(Product):注重开发的功能,要求产品有独特的卖点,把产品的功能诉求放在第一位。《建党伟业》在《建国大业》的基础之上,吸取了其成功的要素,以主旋律故事为电影诉求点,其作为产品的卖点有如下几个策略。

(一)有效的影片定位

作为2011年度大片,更是作为对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献礼的巨作,《建党伟业》的影片定位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也是最能快速占有市场的选题。电影作为产品进行销售,需要在产出后得到销售回报,作为产品分析,则需要有效的市场定位才能有效地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产生消费行为,以达到获利目的。市场营销策略认为,要抓住消费者的心,必须了解他们的思考模式,这是进行定位的前提。随着近年来《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主旋律电视剧的兴起,电影方也意识到主旋律不再是观众心目中“上纲上线”的选题,而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从而出现了一系列《集结号》《南京!南京!》《建国大业》等主旋律题材的电影,通过研究观众的心理取向,符合中国主流价值导向,这类电影往往能叫好又叫座,《建党伟业》乘着《建国大业》的东风,进行有效的市场定位,是产品成功营销的前提。

(二)强大的明星阵容

商业化电影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于明星的市场效应,2009年的《建国大业》中,明星强大的票房号召力是其成功的要素之一,此次《建党伟业》中,170多位的全明星阵容又创造了中国电影的新纪录。整合明星阵容,增加电影卖点,明星的出现势必是票房的保证。

从之前大片的“主角制明星阵容”到现在主旋律电影的“全明星阵容”,这不得不被认为是一种电影产品的革新,整部电影中不再仅仅是主角由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担当,而是从主角到龙套全部由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出演,并且集结了来自港澳台等多地的明星参演,这种整合形式可谓难得一见。这部全长140分钟的电影中出现了170余位明星,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具性价比的电影”,“平均1分钟不到就能看到一位明星”,“看一位明星的票价约为2角钱”。这种有效的“全明星制”的打造方式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也使得具有部分“猎奇”心理的观众走进电影院。

(三)史诗性电影结构

在参考了赵晖博士在《史诗性电视剧画面叙事的艺术追求》中给出了史诗性电视剧的定义,我们可以触类旁通的认为所谓史诗性影片需要具备的元素有:历史;较为完整的重大的事件,重要的人物,重大作用;悲壮和崇高的美学内涵,浪漫主义的手法;宏大的叙事策略;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建党伟业》无一不满足上述定义“史诗性电影结构”的各项维度,而观众对于史诗性结构的电影的观影感受是具有强大震撼力和感染力的,因此,史诗性电影也是颇具票房号召力的。故事情节一定程度上尊重历史,复原历史,但是还进行了一定的艺术加工,娱乐色彩加重,动作、战争、爱情的三大史诗性电影元素的饱满组合使得影片本身更具观赏性。因此,此类电影产品的营销相较于普通电影产品会具有一定的好感度,也会比较容易占有市场。

三、《建党伟业》的价格策略分析

价格(Price):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产品的定价依据是企业的品牌战略,注重品牌的含金量。与《建党伟业》同期上映的影片主要为《功夫熊猫2》《加勒比海盗4》《B区32号》等国外影片,但是上档均有一段时间,因此,在映的最新影片即为本片,在价格制定上首先具有一定优势。

(一)大片享受的高端定价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篇3

[关键词] 《建党伟业》;电影美术;场景;人物

一部影片是由特定历史背景、特定人物与环境、特定事件构成的,因此,电影美术工作者在对影片进行造型设计时应收集历史资料,对影片讲述的历史背景有足够的了解和领悟,这样才能够利用电影美术为影片添光增彩。在进行电影美术设计时并非要真实还原历史,而是合理利用特定历史时期的元素造型,在特定环境内将其再现于银幕之上,发挥创新思维使其创作能让观众耳目一新,获得视觉上的冲击。如在电影《英雄》中讲究唯美的电影美术效果,因此其造型设计使用了诸多当时历史时期的造型元素,如青铜器、漆器、服饰等将传统东方美术追求的对称美、图案纹饰的大方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投名状》中为将当时战争历史真实再现,在电影美术造型上尽可能利用视觉造型语言来表现战争的残酷、人物的勇敢,使影片更具有真实的历史震撼力。而在《建党伟业》中,电影美术不仅还原了那一时代的历史风貌,而且发挥创新思维重点突出了那一历史的浑厚与庄重。

一、电影《建党伟业》

电影《建党伟业》可以说是《建国大业》的前传,是为庆祝建党90周年而拍摄,拍摄机构有海南广播电视台、中影集团等,韩三平、黄建新是该影片的拍摄导演。影片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都由不同类型的演员来演绎,阵容庞大,有178位演员出演。第一部分以辛亥革命为主线,出演的都是较著名的演员如周润发、刘德华、赵本山等;第二部分围绕十月革命后在中国由知识分子掀起的一场“五四”爱国运动展开,引领中国人民开始革命的探索,也是由实力雄厚的演员来演绎,如刘烨、冯远征、张嘉译等;第三部分为了凸显影片内容的激情与活力,由张一山、汤唯、张鉴等年轻演员来出演。《建党伟业》讲述了1911年到1921年中国革命的探索历程,围绕着、陈独秀、蔡和森、、、等中国共产党第一批优秀党员人物来展开叙述,再现了他们为挽救中国而英勇探索的精神事迹。整部影片的美术设计是以真实历史为前提进行艺术再创造,在造型设计时为凸显当时历史的宏伟气氛会进行适度的夸张与创新,而不是仅局限于历史资料的描述上,通过新时代的新视觉来进行电影美术的造型设计,既尊重了历史又具创新,进而使影片的艺术品味得到提升。

二、《建党伟业》中历史的美术表达

(一)历史场景的美术表达

在拍摄影片的历史场景时采取实虚结合的方式,即一部分的外景在实地上拍摄完成,如湖南长沙、上海车墩和盛强、浙江横店等,一部分是在摄影棚搭景完成,然后在电脑上进行后期制作,有时在实地外景中也需要利用搭景来实现拍摄效果。如影片《建党伟业》中火车站的取景可以在易县获取,但影片中需要有火车站、码头的场景,而现今这种真实场景实在难寻,为了实现拍摄效果场景美术组在火车站前搭设了一些码头货运船,最后利用电脑来实现整体场景的渲染。此外,为拍摄宋教仁在火车车厢内遇害后黄兴追击刺客的场景,美术组对现有的旧车皮进行改造,改造出三节车厢还搭设了两个火车站,使拍摄得以顺利进行。在现实中,影片的历史场景大部分已经不复存在,但为了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就需要电影美术工作者发挥作用,实际上影片中大部分场景都是在摄影棚里搭建的,如火车站及周边环境、车厢内的场景,甚至北大校园都是通过搭景的方式来实现拍摄目的的。尽管北大校园、红楼还现在,但在实际拍摄时考虑到视觉效果、经费等问题,最后还是决定通过搭景的方式来拍摄。在拍摄时,摄影组搭设了一个三千米的棚,里面既搭设了部分的北大校园,又搭设了一个四楼高的建筑物,用以充当图书馆、教室、阅览室、廊道等场景的拍摄,逼真的场景设计、实体的高度能够给观众制造一种真实感,达到很好的视觉效果,也较好地解决了许多内外景的拍摄问题。

考虑到拍摄经费与实际条件的限制,影片中许多搭设的场景既都实现了逼真的视觉效果又得到了合理的重复使用,如与一起看烟花的场景实际上也是在棚里拍摄的;而影片中图书馆、教室、办公室、展厅等都是在那座四层楼建筑中拍摄的。虽然有北大图书馆与红楼的建筑,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孕育的环境(如新文化运动孕育地、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地、“五四”运动重心地等)要将其转化成视觉造型则需要根据资料来进行美术造型设计,其建筑风格都遵循着原有的历史特色,给观众营造了一种当时历史时期的氛围,烘托了当时革命的精神风貌。而对于中共一大会址与南湖场景的拍摄也存在着许多现实问题,为了不破坏历史遗迹,这两个场景的拍摄大部分也是在棚内搭景来实现。由于那时弄堂结构较为复杂,对于一大会址弄堂结构具有不同的版本,对当时会议在哪个楼开也有极大的争议,美术造型设计依据影片中的一个情景(即密探“包打听”敲门进门后就看到了会议现场)推断出会议的地点在一楼,于是将场景设置进行了相关调整。

(二)历史道具的美术表达

在《建党伟业》中许多场景的道具都具有历史时代特色,因此需要特别制作才能使其更好地融入影片的拍摄场景中,对道具的尺寸、颜色、质感等都有严格要求,道具的设置需要与场景、服装相结合进行全方位的配合,要考虑影片的整体视觉效果。一些大的历史道具需要通过专业的道具师来制作,但北方的道具师其设计风格与南方相比存在差异性,理解上也存在着某些偏差,如上海具有年代性的道具和陈设都偏小,讲究精致,在这方面北方设计师的做工就不如上影厂,设计出的道具不具备点睛之处,因此该影片的导演选择上海本地的道具师来进行道具设计,而且与合作过的道具师联手在道具与陈设的制作上偏差更小、效果更好,能够达到电影美术设计者的要求。此外,影片中某些道具是由电影美术设计者自己设计制作的,如片中图书馆里的吊灯,美术设计者搜寻了相关素材还借鉴了天津老房子的设计风格,最后制作出实惠又极具视觉效果的吊灯,节约了道具组的设计成本与时间。

在影片拍摄之前,电影美术组就要到各场地去筹备和采景,然后才能开始对场景与道具的图画设计,前后需要花费三个多月的时间。除此之外,在正式拍摄期间其场景与道具的设计来自持续的设计中,需要配合拍摄进程来进行。有时前期的道具必须要在开拍之前制作出来,以便拍摄的需要,因此在开机之前三分之二的道具已经制作成功,而不会出现因为道具的缺失影响拍摄进度。而电影美术组的工作在资金与时间上都要与投资方和导演协调好,这样才能合理地分配好时间与经费,最终达到良好的效果。

(三)历史人物的美术塑造

影片中历史人物的塑造离不开服饰的衬托,服装的风格与色彩都要与场景及周边景物协调好,使之能够与场景和谐融为一体。《建党伟业》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影片,因此其服装的设计要在遵循历史年代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创新设计,如女装方面需要有新颖之处,但必须处理得恰到好处,否则就与历史现实不符;而对于军阀的服饰虽然都是统一的灰色格调,为了能够使其与场景相融合并突出创新性,设计者通过模拟意境的色版设计方式确保精准,严格控制着服装颜色的基本色调,影片中,人物的服装以朴素型为主,体现出历史时代的庄重与深沉。该部影片的服装设计师王秋萍与剧组有过多次的合作,熟悉导演的要求,因此在对服装的设计上更有信心。此次的角色由刘烨出演,为突出的人物特征在化妆、服装等方面都做了较多的努力与改进,如在嘴的原本造型上添加了东西让其更加神似,但演员刘烨在后来的表演中产生不适,最后取消了这样改动,通过化妆来进行弥补和调试。

在历史人物的美术塑造方面以形象为例,对于形象的塑造进行了严格的商讨。譬如下巴上有个痦子是他留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但是从诸多材料与老照片中发现其实年轻时候的其痦子不明显,只是在中年时期才比较突出,最后遵循大多观众对形象的记忆保留了痦子的造型设计。而在选择演员时,导演以历史照片做依据,通过现有的资料和感觉来挑选,最后选择了刘烨,在没化妆之前观众会觉得不可思议,而影片播出之后却给了观众出乎意料的视觉效果。

(四)历史事件的特效表达

现今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许多场景的拍摄变得更加方便,而且通过特效制作能够使效果更加逼真。在特效制作上为了使效果更加精确,导演会要求先勾画出草图然后进行设计,影片场景的道具有些是真实的,有些是通过电脑后期添加的,如黄浦江码头的场景,一些船头与栏杆是在摄影棚里搭建的,其他的都是后期在电脑上利用特效软件制作而成,就连黄浦江码头上的大船也是由特效制作,呈现出前景、中景、背景的拍摄效果,再现了当时黄浦江码头的场景,让观众感受到真实感。

影片中利用特效制作的场景很多,内外景皆有。比如南湖会议时船内外的场景是利用原有素材和电脑特技合成的效果,为了营造一种意境在特效制作中添加了水墨画的效果,从而提升了影片的意境。又如“”期间,大量学生在天安门广场集结革命的场景也是通过特效制作来完成,先是在横店拍摄一些素材然后在电脑中合成。再如火烧赵家楼的戏,根据资料显示其发生地点是在北京站斜角,可是如今已不复存在,于是只能根据资料上描述的场景来搭设,最终搭建出一个具有中西建筑风格的门脸与院墙,最后在特效制作中合成。虽然,影片中许多历史事件大多由电脑特效来实现,但并不影响影片的视觉效果,影片中营造的气氛仍十分浓厚,让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这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

三、结 语

在电影《建党伟业》中,我们看到电影美术对历史具有极强的表达功能。虽然电影与美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分类,但一部优秀的电影绝对离不开美术的设计成果,电影美术兼具了电影与美术的双重特性与优势,电影美术对影片中的造型设计、服装设计、道具设计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美学原理能够使影片画面更加唯美与真实。尤其是对于具有特定历史时期的电影,电影美术发挥着更大的功能,既还原了特定历史时期的风貌,又对其进行了新时代的艺术再现,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冲击。

[参考文献]

[1] 黄军.建党伟业与《建党伟业》:历史的创造与重现[J].电影艺术,2011(04).

[2] 周星.历史风烟晕染下的影像世界——关于《建党伟业》的感受[J].艺术评论,2011(07).

[3] 方荣国.《建党伟业》片头大场景镜头制作解析[J].现代电影技术,2011(10).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篇4

主旋律电影市场营销的原则

1+1>2的基本原则。“1+1>2”是指主旋律电影不仅要创造基本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发挥最大化的价值。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的《建国大业》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佳之作,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更是主旋律电影市场化运作的成功典范。影片自上映之初,票房不断飙升,最终取得了4.3亿元的好成绩,是主旋律影片与市场化相结合的一次成功探索。

民族文化和商业品牌并重原则。生活在同一民族之林的观众拥有相同的心理认同机制,主旋律电影制片商应该从本国的文化根基入手去打造影片。此外,一个电影品牌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吸引广大观众,为制片方和摄制组增加无形资产,给所在集团带来巨额商业利润。《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两部电影都高度重视民族文化和商业品牌这两个关键点,仅《建党伟业》在北美10个城市的30家影院公映,上映4周,总计票房就达151305美元,①除了在北美等发达地区公映,两部电影的营销市场还包括广大亚非拉国家。《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这两部描述中国人奋斗的大片,为世人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的渠道。

创新性原则。不少主旋律电影制作模式陈旧老套,缺乏独创性,未能很好地把握住电影市场的规律。而《建国大业》大胆创新,起用全明星阵容,邀请港澳台及大陆172位大牌明星参演,在中国开创了“政治可以用电影表现”的先河,给观众呈现了一道视觉盛宴。此外,在历史人物形象塑造上,《建国大业》还以更加开放、大度的姿态叙述,摆脱了以往简单地将人物放置在正义与非正义、是与非的极端位置上的倾向,给每个人物注入了更多的人性血液,尽可能地彰显历史的原汁原味。尤其是对战争胜负的理解,不再是“好人打败了坏人”“贤士制服了伪君”,而是更客观地概括为“民主和自由打败独裁和专制”,尽可能地客观表达双方的人和事。在刻画人时,也以正面的眼光肯定他们的爱国情节和治国才华。

观众本位原则。有些主旋律电影的历史人物“高大全”,不食人间烟火。这在普通观众看来多少有点距离感,不切实际。《建党伟业》这部影片采用故事情节生活化的手法,为历史的真实人性表现赋予了浓重的色彩。影片真切地表现和在情感关系上既有缠绵也有信任,在夜看烟花的场景中,将扛起来的动作是情境中自然出现的美丽浪漫,也容易为当下青年人所认同。在纷乱惊险的时代环境下,沉静迷离的南湖却开始建党的壮举,色泽清雅而饱含深情的画面,让喧嚣一时回避,尤其是周迅饰演的王会悟回眸一望的瞬间,飘逸而动人。造型所包含的开拓、展望等意味蕴含其中。②

资源有效利用原则。《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在整合事件资源方面颇显功力。两部巨作的故事内容分别定位在党召开政协会议、建立新中国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等重大历史事件上,并且结合新中国成立60 周年和建党90周年的大背景,实施了有效的资源整合和舆论引导。另外,在资本资源上,建立有效的产业链利益体系。《建国大业》是零片酬演出,但演员张国立本人也是投资人,又与凯迪拉克品牌建立战略合作。除此之外,《建党伟业》还和银行、IT企业、网站、杂志和电视台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合作。这些合作伙伴都有真金白银的投入,他们有的是影片的股东,同时还为影片的拍摄、宣传活动等提供大力支持和资金支持。③这样的资源置换,一方面充实了宣传的噱头,另一方面实现了共赢。

主旋律电影市场营销的策略

均衡定价,弹性管理。在市场营销决策中,价格策略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制定电影票房价格时,应当充分考察投放市场的经济水平、观众收入、观众数量以及观众预期价格等市场环境。《建国大业》在定价策略方面实施两套方案:一是实行高低不等的票价;二是组织免费观影。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票价高的达100元,最低也在60元以上,这已与同期的进口大片《变形金刚》《飞屋环游记》的价格相当。在中小型城市实施系列优惠价,对组团观看影片采用了优惠卡等方式。当然,作为主旋律电影,不仅要讲究商业回报,更要考虑到影片本身的宣教性。为此,《建国大业》下放到一些贫困地区,组织免费观影,让偏远山区的人们实现了在新中国60华诞之际观看这部献礼巨作的愿望。同时还组织离退休干部、老红军免费观看影片,使他们重温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感受党的温暖。这样的价格举措,不仅有力回击了《建国大业》用“爱国主义、革命精神”赚钱的谣传,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

使用植入式广告。在主旋律电影中运用植入式广告,是一种融资和文化传承的双效途径。不同于一般媒体的商业广告,主旋律电影可以借助电影良好的口碑、宏大的题材吸引到众多广告商和赞助商,通过与他们合作不但可以为电影拍摄积累资金,而且也可以为电影的后期宣传提供资金保证。作为主旋律电影的典型之作《建党伟业》大胆地尝试了植入式广告。为更科学合理地植入广告,该片采用了“影视剧植入广告分析系统”。④由于主旋律电影不同于商业片,在选择植入广告时需要更加慎重,该片营销人员始终恪守这样的观念:“是在电影里植入广告,不是在广告中植入电影。一旦确定要用远景,就绝对不用近景特写。” ⑤面对众多汽车、房产、家具、服饰品牌,考虑到作为“红”的特殊身份,《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在植入广告时,婉拒了一些不适合的企业,尽量选择那个年代所涉及到的大型国产品牌和民族企业,这使观众观影时既有亲切感又热血沸腾。

巧用口碑营销。在铺天盖地的各类广告充斥媒体之时,人们下意识地逃避如洪水般的广告袭击,相反,大众开始更多地注意和相信周边普通人的说法,因此传统的人际传播“口碑营销”是不容忽视的。《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的发行方利用明星、话题将爱国主题提升为热点,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也促使了一大批满腔热血的群众自发买票观看。

开发明星的经济效益。明星在电影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受到大众的热烈追捧。主旋律电影作为一种商品,能给观众带来情感满足、感官刺激等多种体验,除此之外,在观众脑海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就是明星演员了。很多时候,观众看电影就是慕名而来。国庆60周年献礼片《建国大业》可以说是主旋律电影营销的一个标本,该片采用了空前规模的大明星阵容,邀约了170多位明星参演,在保证电影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作用的同时,还发挥了电影的商业娱乐功能。当《建国大业》取得四亿余元的高票房成绩之后,中影集团利用自身优势又接拍了建党90周年的献礼片《建党伟业》,该影片仍然沿用了全明星豪华阵容的模式,汇聚了108位实力派和偶像派的明星。仅从演员名单上看,《建党伟业》不只是星光璀璨,而且是朝气勃发。选用全明星阵容进行商业运作,也是主旋律电影走近观众、赢得市场的一条有效途径。

善用现代整合营销。现代电影营销不仅采用贴片广告、首映仪式、庆功酒会,明星见面会、记者会等传统方式,更注重融合品牌营销、多媒体营销和文化营销等方式的立体化整合营销。例如,中影集团通过和中国移动跨界合作,将《建党伟业》小说版搬上手机屏幕,实现了电影的手机阅读,因而引发了大范围的红色作品阅读热潮,打破了传统出版业和电影视频的界限,这是主旋律电影营销方式的一种新尝试。此外,两部巨作还善于挖掘我国消费者对民族、国家、集体等信任的心智资源,对品牌进行了文化营销。此外,该片所属的中影集团还建立和开发了属于自己的“中国电影网”和《影时尚》杂志,这无疑为影片的宣传造势构建了有力而直接的营销平台。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栏目责编:黎 莉

注释:

①吐槽君:《上映北美4周,席卷票房15万美元》,省略/articles/2201/。

②周 星:《:时代风云的艺术表现》,《文艺报》,2011-06-29。

③朱玉卿,李 璇:《以“大营销”谋求大局》,《综艺报》,2010-10-09。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篇5

学校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电影《建党伟业》,我满怀崇敬的心情和同事一起走进电影院,观看了这部向党的九十周年献礼的巨片,影片以真实历史之记录,讲述了中国***诞生前后的史事。这部青春热血电影,让我激情万丈,也让我为之沸腾!心灵又一次受到洗涤和震撼。从重大历史事件中寻找自己的方向标,寻找自己有价值的人生观,不断地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不断前进。

光阴似箭,伟大的中国***走过了九十年的艰辛历程,我们这一批生在红旗下长在新时代的一代,有谁能体会到当时的艰辛历程,有谁能体会到当年“血雨腥风”,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什么是艰难,什么是困苦。当中国***诞生的时候,就仿佛注定它以后的成功,看完《建党伟业》才明白,当初中国***的诞生,就是为现在的和平而建立,虽然现在已经没有了战争,但我们依然不能忘记中国***那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可歌可泣的历史丰功伟绩。

纵观中国的历史,历次的农民革命、资产阶级的改良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一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来临,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革命也逐渐深入人心,但是革命成果被袁世凯夺取,中国仍受制于帝国主义的控制。1919年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五四运动首先引起了学生罢课,而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大面积反抗,五四运动进入高潮,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由此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时一群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中华儿女,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谱写出辉煌壮丽诗篇,描绘出了一个新生的中国,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党。九十年前,中国***为黑暗的中国点起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漫漫革命之路;九十年后,《建党伟业》追本溯源,去寻找和讲述光明源头的故事。只有***才能救中国!只有***才有新中国!这早已成为颠扑不破的真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伟绩。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篇6

近些年来,不管是红还是“主旋律”电影,都有打破以前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的佳作,比如《集结号》、《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对群众包括大学生的吸引力都很大,可以说很多观众都是大学生。《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电影,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鲜活的素材,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生动的课堂。已经有不少研究者撰文谈《建国大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吸引力,作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主旋律影片暨60周年国庆献礼巨片,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实效不容小觑。

欣赏《建国大业》,多为90后的大学生们能够了解四十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拥有宏大开阔历史视野,深刻理解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的艰难历程和历史选择的必然性,从而真正明了中国共产党在反对独裁统治的斗争中,为建立民主的新中国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和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这比思想政治教育者单纯的空谈党的先进性、空谈爱国要更易深入人心。而全明星阵容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具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明星的感染力和严肃的主题没有互相消解,而是使大学生在易于接受的人物和环境中,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思想教育和感染。同为影院宠儿的《建党伟业》甚至被很多学校包场或请进课堂。它的确是对“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最鲜明、最形象的表达,也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党史课。大学生通过对《建党伟业》中几个阵营的人物行为的细节和微妙的心态的体味和观察,了解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了解国情、党情,提升政治素养,陶冶爱国情操。

激感,升华人格功能

电影欣赏对大学生具有激感,引导理智,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理想的教育功能。红色经典电影《上甘岭》的结尾,七连通讯员杨德才牺牲了,但是观众会久久记住他的那句“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这是因为观众在影片中看到了杨德才参加爆破时义无反顾的行为,所以这句豪言壮语不会显得空洞,再结合八连长张忠发的战前动员和他在困难眼前不低头、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情节,大学生一定会被他们的思想、信仰和英勇行为所感动,对他们敬佩不已,觉得如果自己身在那个时代,也要像他们那样,为祖国人民的独立与解放事业贡献一生。

英雄们豪迈的革命理想和战斗精神会激发出大学生的生命激情:在祖国发展的新时期,即使不能成为英雄,也不该庸庸碌碌地过一生,而要有所作为。对于生活,对于工作,时刻保持积极的态度,努力克服困难,不断向高峰攀登,去拥有更宽广的明天。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篇7

但必须清醒看到,今年二季度的票房主要是进口片贡献的。这也是由市场决定的:电影好看就会吸引观众走进影院,所以提高国产影片的质量是关键。本来4月底上映的《关云长》很有大片潜质,业内普遍看好,但宣传方面欠妥,影响了票房。比如,预告片突出姜文和甄子丹的“断背”,引起某些观众反感,到宣传后期打击“网络水军”,更加游离了影片本身。当然,此一阶段集中上映《战国》《倩女幽魂》和《关云长》三部题材类似的大片,也会造成彼此的票房分流。进口片也如此,《加勒比海盗4》与《功夫熊猫2》如果档期拉开一些,各自的票房会更高。所以,建立电影的排片协调机制刻不容缓。

除了几部大片外,二季度上映的中小影片也很多。比如4月8日同天上映了《里约大冒险》《探佳人》《万有引力》和《往事》4部影片,影院分配给每部影片的场次肯定有限。《探佳人》与《万有引力》又题材相似,其结果可想而知。除了档期的选择,中小成本影片的质量也很重要。比如最近上映的惊悚影片,从头到尾就是几个穿着暴露的男女在树林里跑来跑去,还不时发出自认为很恐怖的尖叫。这样的影片怎能期待有好口碑、好票房?观众上当一次,再也不会买票进影院了。

二季度的“黑马”应是4月份上映的《里约大冒险》和正在上映的《动物总动员》。这两部影片的市场表现很好,而且没有任何的炒作。宣传和营销只能吸引第一批观众,首批观众的口碑将决定之后的观众数量和影片的最终票房。这两部影片依靠观众的口碑成功延续生命周期,市场需要这样的电影。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篇8

   《建国伟业》电影观后感范文

   看完了《建国伟业》这部电影,觉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是老一辈的革命家用鲜血换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美好的一切。

   整体而言,这部电影有很多闪光点,如群星闪耀、如细节精致,如将伟大领袖,革命元老都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表现出来等。里面润之对学生运动的点评、陈独秀对工人同志的演讲将我党早期主要依靠发动学生和工人闹革命表现的很到位。

   北伐胜利后朱德总司令拥着蔡锷将军的那个镜头,还原这样真实的历史场面于观众面前这是前所未有的,朱德必竟是新中国总司令,而蔡锷不过是一个旧中国的爱国军官而已,在以失败论英雄的中国,能够还原一些真正的史实,对于中国的发展,实在是很有必要。而我此时望着一脸病容的少帅,不免内心潮湿,为了民族的利益,多少爱国志士抛家别子,恩断红颜。今天,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能傲立在世界的东方,很多如蔡将军一样的各民主党派人士功不可没。这才是真正的历史,真正值得我们铭记的爱国志士。宋教仁遇刺临死时跟他的好朋友托孤:家贫,老母望照顾。此时,我已是泪水盈盈。时年,他年仅31岁。

   影片最让我感动的是“五四运动”的宏大场面,那群年轻人为了国家民族救亡的呐喊 ,我被那个场面深深震撼了,甚至汹涌澎湃、热血沸腾!同样让我肃然起敬和钦佩的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分别推荐代表奔赴上海召开会议,这13位平均年龄28岁,甚至最小的才18岁的青年才俊代表们怀抱着共同的理想和信仰冒着生命危险走在一起,他们在中华大地上共同缔造了一个全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个党员,就连召开个会议都要东躲西藏的政党,谁又想到在28年后这个政党却成了新中国的执政党,从此这个政党带领全中国人民走向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天灾人祸,构建现在的安宁社会。

   通过影片让我重温了那段历史,再一次形象地认识到在当时混乱的旧中国无论是封建王朝还是北洋政府,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其他的民主党派,无论是议会制、总统制还是君主立宪制都救不了风雨飘摇的旧中国。在那个英雄辈出地年代有无数的有志青年,无数地仁人志士在黑暗中探索思考着寻求救国的道路,当时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传到了中国,有志青年和仁人志士们最终发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充分地印证了毛泽东曾说过的一句话: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光阴似箭,中国共产党已经90岁了,从当年的血雨腥风到现在的幸福安宁,这个党经历过无数次的成功失败和苦难,对于历史我们要正视他,无论对错、是非,我们都要反思如果没有这个政党,中国是很难想象的。虽然现在已经没有像那个年代一样的政治格局和战争了,但仍然有局部战争的威胁,我们必须要感谢中国共产党卓越的贡献,永远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的恩情!

   很感谢这部影片给我带来的激情!虽然我不是一名共产党员,也从来没有这个崇高的理想要加入哪个党派,一向都是崇尚自由的我从这场历史中重新汲取到精神力量的源泉,他们执着地信念唤醒了我一种久违了的青春的冲动,让liuxue86.com对信仰和坚持的责任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而激励自己寻找青春的热情和动力,重新让我思考我的理想!当然时代不同了,理想也不同了,但是他们的那种热情和精神同样能激励我不断地为了我的理想前进。这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影片同样是一部青年励志手册,希望在这个年代里有更多的青年人能够来重温这段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历史。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共同祝愿中国共产党90华诞生日快乐!

   《建国伟业》电影观后感范文

   不知道起初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看《建党伟业》的,或者是仅仅因为义务,然而看过一边,情不自禁的看了第二遍。如果要对影片作个感悟,我想我们不该再局限于去讨论影片的制作技巧和抨击演员的演技,她实际传达的精神和文化才是我们应该深深思考的主题。

   同《建国大业》一样,其明星阵容是够强大,同时每个人对这种现象的反应也千差万别,是骂或者赞扬,这些都不重要,一部影片熟面孔多有错?关键人家艺人或许仅仅只是想用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我们的党和国家做做贡献,为何要去揣测人家的思想?为什么要用子虚乌有的口水去将人都丑化?

   每个人都知道,影片是为了建党90周年而制作,主线之一是展现我们的党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动荡社会的压迫,各种社会制度的混乱,各种外来势力的剥削,外国先进思想的引入,更重要的是知识分子义无反顾的探索追寻。。。造就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生根发芽。我们需要为那份执着和探索的精神而感动,更应该为各个在前进道路中而不幸牺牲的前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必须意识到我们的党是伟大的,我们的党能在动乱的局面里茁壮成长是我们中国人展现出来的强大力量,应该为作为中国人而自豪,同时要将自己中国人的特有品质发扬光大。这部影片是对我们已流失或者掩埋的中国精神的召唤。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也有自己的想法。所以我想对其中自己觉得比较有价值的情节或者语言做自己的的品味。

   品味之一——有这样的一句话“高喊着共和的口号,却又大肆地祭祖祀孔”,言外之意,民主共和和孔子的思想即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对立的,二者有你没我。这点从某人对辜鸿铭老先生的指责中可以明显的体会出来。那么,谁对谁错呢?

   共和是我们所寻求的社会制度,而孔子的思想,是一种文化、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底蕴。是的,不能否认,孔老圣人的话的确是和民主对立,曾经中国的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是在孔子的思想指导下构建管理的,然而,请问孔子的思想是为封建而生的吗?我想不是吧,只不过是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古人们将他的思想用在了封建统治上。为什么不抛开封建和民主共和的矛盾不说?为什么不将儒家的精髓和封建脱离?我们要制度改革,改革就该把那些本质是瑰宝的东西丢弃吗?

   所以说,当时的改革,完全的反孔是中华文化流失的源头。或许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早已焦头烂额的顾不上文化的保有了,寻找适合中华大国崛起制度才是奋斗的核心,所以不怪前辈们。在今天,我们该意识到文化保有是我们的职责。

   品味之二——辜鸿铭。“我的辫子是长在头上的,而你们的辫子是长在心里的,这就是中国人的本性。”面对学生们的嘲笑,这位星宿级别的人物一语中的。他本质思想传达的和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初衷是一样的,我们要本质改变的是那种心态那种总是带来灾害的心态。知道辜鸿铭的人都会向他致敬,虽然他对中华文化的维护最后太过偏执,走向极端,然而就他的预测而言,我们正在承受抛弃文化的后果。

   品味之三——屋外,学生为国忧心伤神,游街,呐喊;屋内,贼人欢声笑语玩着麻将。

   是什么造就了卖国贼,又是什么成就了爱国青年?而这痛心的一幕是否是如今现实社会的真实映射?能否想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悲惨?重庆那像皇宫一样的政府建筑,和普通民众缺衣少食,房屋破旧是正常的吗?如此可见,不管是在哪个年代,社会上这种腐败的根基从来都没有根除过,而也正说明我们中国人的潜意识里那种破败的思想没有消灭。这必将是艰难而又长远的斗争。

   品味之四——工字头顶着天、脚踏着地,工人就组成了天,我们最底层的工人就是天振臂一呼,虽无天下云集之壮观,却撼动无数工人长久闭塞的渴望自由的心。那是时代的召唤,是当家做主的最初的呐喊。

   这部影片是成功的,至少,她给了我很多的感悟,如果,非要去讨论批判质量什么的,那么就更多的针对的是商业的产物而非赞礼了。所以,建议抛开外物,用心去感受那些展示出来的精髓。

   首先我要认错,向这部片子认错,因为之前我说这部片子会和《建国大业》一样在若干年之后成为人们的笑柄。我的错在于不应该把对现实的不满连诛到这部片子上。

   换句话说,这部片子令我出乎意料。

   整体看,《建党伟业》有点纪录片的感觉,尊重历史。从革命先驱推翻满清,到民众本能式的渴求国家复兴,最后思想上抓住了革命的方向,这是一部催人奋进、予人启示、警示现实的好片子。它不像我之前所想的,跟《建国大业》一样在思想和政治上有一边倒倾向。它在描写中国人的抗争、摸索和觉悟,每个迷茫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可以引导自己的答案。没有什么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看片的时候,我时不时地会联想到现实。所谓“谈古论今”,“论今”更有必要。

   人还是要有信仰的,没有信仰就没有方向。革命首先应该是思想的革命。我很赞叹革命先驱的前赴后继。他们一直在寻求救国真理,东学西渐。当统治中国2000年的封建思想以满清朝的结束为标准而宣告失败的时候,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庆祝,胜利的果实早有人觊觎。因为中国的情况实在太复杂了。到底什么思想才能救中国?

   今天也一样。最初的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为了革命事业“以身许国”,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但为什么今天这种信仰成了“没有信仰”?我以为,马克思主义(包括后来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相对抽象的蓝图,实现这一蓝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到底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共产主义?人的一生短短几十年,如果在他的有生之年不能见证或者怀疑,那么这种信仰就会动摇。其直接结果就是人们的“没有信仰”和再次迷茫。没有一个具有号召力的思想重新凝聚人们,在这个个性飞扬的时代,一切抽象的信仰都是那么的无力。而人生短暂,人们对信仰就要求必须具体化。

   中国人没有信仰吗?有。穷人的信仰是生存,富人的信仰是享受,这两种信仰的共同基础就是物质。脱离物质的信仰就只有寄希望于能够在中间层(所谓的中产阶级)孵化出来。但现实是,当前社会对中间层的打压正在将中间层强制分化,一半产生了穷人的信仰,另一半追逐富人的信仰。享受在挤压生存的空间,生存在积蓄反抗的能量。这就是当前中国的信仰。

   再回到影片。信仰的问题,湖南毛润之一直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停止,中国人只有在颠簸中找到出路。

   以五四运动为标志的政治运动,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尚处研读阶段的时候,这种运动可以看作是一种本能。看看那时候的学校,那时候的老师,那时候的学生。尽管影片些许描述学生的不成熟,这也确是事实,但不可否认,当今的学校、老师、学生是彻彻底底的输了。输在思想,输在行动,输在意志,输在他们各自所处的社会背景。起码“五四期间”,政府没有对学生实施面对面的屠杀。现在的学校、老师、学生,他们已经没有团结的基础,因为他们之间或者内部,来自不同的阶层,代表不同的利益。当无产变得有产,这种分化就开始了。无产的概念必须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因此这种分化是必然的。

   影片的最后一直在酝酿党的诞生。看到最后,我是非常痛心的。我不是党员,但我为现在的中国共产党感到惋惜。它曾经是那么值得人尊敬,是高尚的一个团体。一切皆因从无产到有产。

   不是说当前社会也要无产,无产的概念太超前了,我也想不通如何在一个有差别的社会让人们的眼睛看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相反,从无产到有产是历史的进步,而从有产到无产就是历史的倒退。但我们任何一个以生存为信仰的人看到的却是,“无产”正在复生。失败的教训,中国有太多可以学习。而成功的经验,只有通过自我超越。如果眼前的社会继续这么发展下去,历史将重演。

   无法成为新生力量信仰的马克思主义不可能第二次救中国,但中国绝对可以产生第二个马克思,第二个陈独秀。这是本片给我的最大启示。

   《建国伟业》电影观后感范文

   近日,观看了被称为建国伟业姐妹篇的建党伟业。观看完影片后,不由得为群星熠熠的演员阵容所震撼,但更多的,还是随着影片的叙述,使我得以重温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再次感受革命先辈在那段峥嵘岁月里的热血与激情,感受他们对共产主义事业崇高的信仰和不懈的追求。

   《建党伟业》这部电影所叙述的故事自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拉开的辛亥革命开始,至1921年6、7月间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时止,虽然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里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只不过是一瞬间的功夫,然而这十年又是极其不平凡的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发展走向的着名事件都发生在这十年,比如: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护法战争、巴黎和会、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等,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真正称得上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虽然历史事件众多,知名人物众多,然而电影《建党伟业》却以时间的先后顺序为脉络,以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为故事的着眼点,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精彩绝伦,引人入胜。

   最让我感到血脉贲张、激动莫名的电影桥段是: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全面失败,日本全面接收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利益,看到顾维钧愤而退席的身影,让出国留学网深深感到弱国无外交、眼睁睁看着国家被列强瓜分的屈辱;看到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们走上街头,高呼着“爱国无罪”、“革命万岁”等口号示威、游行,看到那鲜血书写的大大的“冤”字,那种痛苦、愤怒的心情让我不由得留下了眼泪。青年学子的拳拳爱国心震撼激扬、感昭日月,不仅在视觉上冲击着我,更在心灵上感动着我,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这样以其独特的魅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凝固在浩浩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是一个青春、激情、奋斗、献身的故事。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们,生活在那样一个内忧外患的中国,却浑身激荡着那样一种慷慨豪迈,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担负着救亡图存、改写历史的大任。正是这批年轻人,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描绘出了新生的中国,谱写了一曲瑰伟壮丽的文明之歌。影片中,青年毛泽东苦苦思索着救国之路,体育救国、教育救国、共和政府、无政府主义、学习法国、学习欧洲,被一一提出,又被一一否定。究竟什么才能救中国?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篇9

心里久久不得平静,期待已久的建党伟业》终于上映了看完以后。就写了这篇思想汇报。

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中国走过了一段曲折而又艰辛的探索路程,中华民族从黑暗的世界中找到那束通向美好、共和的曙光。建党伟业》沿着历史的车轮为我屏幕上转出民族的泪与花。

建党伟业》给予了不愿在死板书籍中寻找的那份寄托,作为一名大学生来说。直接从银幕跳到脑海演绎,将我灵魂彻底洗礼,使我感受到民族的伟大,炎黄子孙的团结,国家的奋进。作为一名中华儿女,幸福的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身负传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重任,肩扛建设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巨大使命。

只有请历史为我讲述,那段轮迹。新的轮迹依旧需要用我热血,把我党,国家,人民的壮美史诗刻画在未来的银幕之上。

那种神情。为了四万万同胞啊,影片中有几段很是让我感动那女孩举着冤字白布跪在那里。那一跪有多重啊!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四万万同胞,那是怎么样的一种胸怀,那是怎么样的一种心境啊?

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有时候想一下。就算是能当个群众演员参加拍摄影片体验一下过程,也一定能深受感染。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每个人都活得那么真心赤诚,这一点,如今很难找到

需要多少人的牺牲,成就一件大事。多少次的战争,多少次的革命,多少的时间,多少的付出啊,也许这些所谓的多少,永远不会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因为有很多事,可能永远不会知道。

衣食无忧,现在人啊。还整天喊无聊。年轻人们一起也很少谈论理想和人生目标,极少有人在心中一直想着为国为民做些什么事。真是令人悲叹啊。先辈们拼死打下来的江山,坐享其成。真的应该好好珍惜啊。

无数英雄豪杰努力奋斗的结果。这个党并不仅代表一种政权,建立党是一件伟业。而是一种精神,值得我世世代代人都提倡下去的一种伟大的精神。为国,为民,为远大理想,努力奋斗的一种不灭精神!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篇10

今天学校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郭明义》这部电影,通过观看电影,我才真正领会到毛主席曾经说过:“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名话的真正含义。影片中的郭明义就是这样一个人,用自已的实际行动默默做着好事,是一名名符其实的当代活雷锋。

通过观看《郭明义》,我不禁为郭明义的种种事迹所感动,脑海中总是浮现出他每次捐血的情景、为贫困孩子捐款的场景以及他的女儿每次回家只能睡在狭窄过道里的场景,他对别人的慷慨与他自已个人的清贫比起来显得如此的耀眼,而他不求任何回报的行为更加折射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杰出品质:共产党员是无私奉献的,共产党员是助人为乐的,共产党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郭明义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普通的人,也是一个伟大的人。郭明义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爱岗敬业,坚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有了这个基础,他才能更好地奉献社会,感染身边的人。其次,郭明义心中不仅有小爱,爱家庭、爱孩子、爱妻子,更有大爱,爱祖国、爱人民,这种爱充满力量,深深地感染了大家。郭明义在先进事迹报告会中讲了这么两句话:“30年来,我经历了很多,但我的信念一直很明确:一个共产党员,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是天经地义的,不需要任何理由。”“这些年来,我从事的工作都很平凡,所做的事情也很平常,都是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是呀!30多年来,郭明义坚持不懈地弘扬雷锋精神,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是党和人民群众眼中的“雷锋传人”“爱心使者”。

郭明义的事,许多看起来都是小事,比如资助贫困家庭孩子上学、献血等,普通人也可以做到。但他坚持几十年,形成了长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把帮助别人减轻痛苦当成一种快乐,这些特别伟大。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品格,体现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境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不愧为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不愧为新时期学习实践雷锋精神的优秀代表。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榜样。如果每个人都像郭明义一样,每天都能奉献一点爱心,多做一点好事,那么这个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