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秋天景色的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22 13:04:06

写秋天景色的作文

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1

描写秋天景色的英语作文1

When the trees start to fall, the grass begins to wear clothes. Mysterious, changeful autumn. It permeates every place in the school as an invisible air, which makes people look like a magic magician. Let the tree brother and the younger brother of the grass are put on a comfortable autumn outfit. The autumn sky, as blue as the sea, like rain washed. The fall of earth, like golden cotton, white clouds like a sailing canoe, slowly floating, campus of chrysanthemum fragrance accents full autumn mood. Autumn has come, it seems that with a chill, people began to put on a slightly thicker autumn, although autumn brings great changes to us, but the faces of the people ocean any overflow the eternal, lingering smile. Into the campus, came to our playground, the playground is a row of the south side of the old willow, they are so tall and straight, strong. As the soldiers like to defend territory. A breeze blowing, with the aroma of chrysanthemum to gladdening the heart and refreshing the mind, refreshed, so that the campus do not have a charm. Into the teaching building, and through the doors and windows of the classroom can see hard learning and strenuous efforts of the students some homework, some in reading, the intoxicating reading sound echoed over the campus. It is often said that autumn is the harvest season, farmers uncle busy for the rice harvest, and we also not to be outdone, harvest every day the teacher to teach us knowledge. The golden autumn, will our campus decorated so beautiful.

当树开始掉头发,草开始穿衣服的时候。神秘莫测、变幻多端的秋来了。它像无形的空气一样渗透在学校的每一个地方、让人看的见,摸不着就好比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一样。让树哥哥和草弟弟都穿上了舒适的秋装。

秋天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好像用秋雨洗刷过。秋天的大地,宛如金色的棉田,朵朵白云犹如扬帆起航的轻舟,慢悠悠地漂浮,校园里的菊花争香斗艳充满了秋高气爽的情调。

秋天来了,似乎带有阵阵寒意,人们开始穿上微厚的秋装,虽然秋天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变化,但是人们的脸上任洋溢着那永恒的、挥之不去的一笑。

进入校园,来到我们的操场,操场南面是一排经历沧桑的老柳树,它们是那么挺拔,强壮。好像保卫疆土的士兵一样。一阵微风吹来,带着菊花的香气沁人心脾,使人神清气爽,使校园别有一番风韵。走进教学楼,透过教室门窗可以看见勤奋学习、发奋努力的同学们,有的在写作业、有的在读书,那令人陶醉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上空。

人们常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农民伯伯忙着收稻谷,而我们也不甘示弱,收获着每天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

金色的秋天,将我们的校园点缀的如此美丽。

描写秋天景色的英语作文2

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2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们便接触到了“写景作文”这一特殊而又常见的类型。说它特殊,是因为这类作文在大多数情况下,只作为习作训练而出现;说它常见,是因为我们平时写作文经常需要写景。景色的描写,不仅可以为我们的叙事增添色彩,还可以起到衬托情绪的作用。因此,咱们“演武厅”的第一场训练,就从写景开始!

第一式——井然有序

在写景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写到很多景物,那么,怎样安排它们的先后顺序呢?在动笔之前,我们不妨在心里为它们排个序。有了顺序,写起来才不会显得凌乱。如果事先不想好,写起来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读者读起来也会晕头转向哟!

第二式——主次分明

在动笔之前,我们还要想一想,在你写到的景物中,有哪些是最美的,哪些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或者有哪些是最契合主题的,那么对于这类景物,我们就要着重去写,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第三式——人景呼应

在写景的时候,如果能写到人的活动,做到景中有人、人在景中,人景呼应,一定能为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但是有同学会说:“我描写的景色里面真的没有人呀,怎么办呢?”哈哈,别忘了,作为景色的观察者,你就身处景色之中啊!写景之余,再写一写你的感受,你的作文就不再呆板,而是充满了灵性。

说了这么多,就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篇佳作吧!

演武厅小练兵

秋 天

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四(6)班 仲羽洁

炎热的夏天走了,带来了美丽的秋姑娘。不信?我带你去公园瞧瞧!

你看!小草换上了金灿灿的礼服,迎接着秋姑娘的到来。顽皮的风娃娃,把树叶吹得沙沙作响。偶尔有几片干枯的黄叶,像蝴蝶似的旋转着落下来。路边,一朵朵不知名的野花,也开得这么鲜艳,它们竞相开放,争奇斗艳,把小路染得香气扑鼻。草丛中夹杂着迷人的,五颜六色,走近一闻,有股淡淡的清香。池塘里的荷花姑娘走了,只剩下荷叶笔直地站在那儿,整个池塘像铺满了绿色的伞。几棵常绿的树木,像战士一样保卫着公园。小草、、树木,把秋天衬托得更加美丽。

你瞧!小朋友们三五成群地到公园里做游戏,老年人到公园里跳舞、打太极拳。他们都脱下了T恤衫,换上了长袖外套,漫步在公园的各个地方,公园里荡漾着笑声。人们,让秋天增加了勃勃生机。

不一会儿,下起了秋雨。秋雨绵绵,滴在身上,凉凉的。雨中还夹杂着风,一阵风吹来,吹在脸上,很凉爽。秋雨、秋风,让秋天变得更加丰富。

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3

习作内容: 秋天,天高云淡,凉爽宜人,请你走出校园,到公园里去,到田野里去,观察迷人的秋景,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然后选择一处景色写下来。

习作指导: 1.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读懂冯长柱同学是这样写出山坡上的景色的:从高、矮和颜色等方面写草,介绍野花时突出了颜色,还描述了蚂蚱、蝴蝶(草和野花是静态的景物,蚂蚱和蝴蝶是动态的景物)。2.向冯长柱同学学习,选择一处景点去赏秋(公园、庭院、田野、湖畔等),再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只要认真观察,用心写作,再平常不过的地方也存在美景。3.不论是观察还是写作,都要有一定的顺序。比如,从整体到部分,由远及近……为了让笔下的景物栩栩如生,除了动静结合之外,还可以大胆想象,多用比喻、拟人方法。4.争取用上平时积累的描写秋天景色的好词佳句。

习作展示:

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推开了秋天的大门,走到了草地上、大树下、桂花丛里。

小草被秋姑娘染成了金色,风一吹,成了金色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顽皮的树叶被秋姑娘刷成了黄色。太阳一照,成了树叶的天堂,一片接着一片,树叶们纷纷地跳了下来。美丽的桂花被秋姑娘涂成了银黄色,金黄色。树一摇,霎时,许多桂花从树上飘了下来,像一场壮观的桂花雨。胖乎乎的苹果被秋姑娘抹成了红的、绿的和黄的。秋天一到,可爱的苹果嗖的一声,蹦到了地面上。

淘气的金鱼在清澈的小溪里玩游戏,吃小虾。小蚂蚁正在着急地搬食物,运粮食,找一个温暖的小家。大雁们正在飞往南方,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真有意思。

我爱这美丽的秋天!

点金石: 小作者的语言节奏感不错,想象力也很丰富。全文运用了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还能灵活地调遣色彩词,写出了秋天绚烂的色彩。最有趣的是第2自然段,拟人方法的运用让所有景物动感十足,这也体现了傅哲浩同学思维的活跃。另外,他还自如地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值得小朋友们学习。提点小建议:既然作文题目是“寻找秋天”,那么能否以“寻”为线索,打破“似曾相识”的开头和结尾?如果能写出点“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文章就新颖耐读了。

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4

一、慧眼捕捉,发掘美点

写景之文就是要独具慧眼,去发掘别人不曾察觉的独特美点。怎样来发现其独特的美点?可从形态、范围、色彩、声音、变化等方面去细致观察,还可从不同的时间、地点、季节等方面去细心发现。在细腻观察的基础上准确地概括出其独特之点。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就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出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之情。尤其是在写济南之山时,作者从三个角度立体呈现出其不同的特点:阳光朗照下的山是“慈善”的;白雪覆盖下的山是“秀气”的;城外的远山简直是一幅水墨画。由此可见:写景只有抓住其独特的美点,才能给人以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

二、情由景生,因情取景

写景的目的一般是为了抒情,胸中一定要有数,因而文中的妙景要做到因情取景,即为抒发感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景来体现。比如为表现喜悦之情,用流光溢彩的图景相映衬;为突出悲伤之情,用风霜雪雨相配合。让乐与亮色、暖色交友,忧与暗色、冷色挂钩,力求表达的情感与所选定的景物相契合。比如《春》一文,在作者笔下,不论写春天的情态,还是写绿绿的春草、艳丽的春花、轻软的春风、绵绵的细雨,都倾注着作者对春的追求和热爱。景中所渗透的作者的情思,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唤起了读者相应的情感。

三、物以情观,情附于物

一方面不同的景物能触发不同的情感;另一方面情感又能为景物附上一层主观色彩。所谓“草木含悲,风云变色”、“风含情,水含笑”,便是很好的例证。所以,要善于寄情于物,把自我情感主动介入山水之中,融入自然之景,就能绘出独特之景来。因此在写景时,我们一定要学会借景抒情,让笔下之景,渗透出自我的感情。如《观沧海》一诗,作者以沧海自比,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仅反映了沧海的形象,同时也赋予了它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尤其是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之景抒发了统一中原之志,真可谓融情于景的绝妙佳句。

四、描绘准确,诗意表达

只有准确描绘,才能鲜活地呈现心中的美景。如《秋天》一诗,“满披”一词形象生动,“飘”字贴切传神,“稻香”使人满口生香。“冷雾”烘托出一片蒙的诗意,又与季节相吻合;“满流”与“香与热的笛孔”搭配,在“夏夜”的映衬下,诗意盎然。正因为用词准确生动,使得秋之诗意跃然纸上。又如《春》中用一个“钻”字展现了春草的活力,用“抚摸”一词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春风的和煦与温暖,以“斜织、笼着”形象贴切地描绘出春雨的紧密迷蒙,以“静默”来传神地表达出春雨中安静和平的气氛。此外,还大量运用叠词,诸如“嫩嫩的”、“绿绿的”、“偷偷的”等,更加增强了春的情韵美。文章遣词造句可谓简洁传情,整齐和谐,尽展春天的活力无限。不仅如此,还要善用辞格,方式多样,使文章的语言灵动多姿,充满诗情画意。由此可见,准确描绘,诗意表达,会使语言个性化,让笔下之景具有独特的情韵美,更增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学生佳作】

诱人的秋天

湖北松滋市南海中学 邓 泌

一片黄叶悠悠地从树枝上飘落下来,悄悄地告诉人们秋天到来的喜讯……

秋天是快乐的。田野里虽然已看不到稻浪翻滚的情景,看不到农民忙碌的身影,然而人们如花的笑脸、欢快的笑声,让我们体会到秋天丰收的喜悦。这种内心深处的快乐,是秋天送给人们最珍贵的厚礼!

秋天是动人的。山野上那铺满的竞相开放。漫步山野,你似乎会听到它们热烈的争论:“我是最美的!”“我是最美的!”白菊似寒霜初盖,黄菊如金谷飘香,红菊似晚霞映天。它们盛装玉扮,美艳绝伦,把秋天点缀得五彩缤纷;它们不畏寒霜,傲然绽放,浓墨重彩地抒写着优美动人的篇章。望着眼前的秋日风情画,又怎能不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呢?

秋天是无言的。林阴道上,黄叶满地,脚踏黄叶,发出“吱吱”的声响,仿佛在与秋天进行一次真诚的对话。在追逐秋叶的征程中,我们获得了秋天最真挚的心灵独白。那黄叶已不再逼人眼球,但透露出一种成熟的芬芳。我望着那飘零的黄叶不禁浮想联翩:它们悄然地飘落不正是为了新叶的成长吗?它们无声地远离,不正是为了新生命的开始吗?无言的秋天,让我明白:安静地离开也是一种美丽!

秋天是幸福的。深沉的夜空中挂着一轮满月,如水的月光一泻千里,勾起人们无穷的相思之情。天上稀疏的星星也眨着眼睛,柔情似水地看着万家灯火。被月光唤醒的湖水也似乎在跟天上的星星打招呼,展现出秋夜的圣洁与神秘、纯真与美好,让我们真正体会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一往情深,陶醉在那银色的秋月图中。

秋天是诱人的,它的风韵与神采,让人陶醉;秋天是诱人的,它的丰富与多彩,让人赞叹;秋天是诱人的,它的成熟与芬芳,让我们品尝到生活的甜蜜……

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5

一是“细”

《故都的秋》用细腻诗意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风景素雅的北国秋色图。“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作者以味觉写出了茶的浓醇,以视觉写出了天空的高远,以听觉写出了鸟声的清脆、环境的清幽。“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从视觉和触觉上将日光的细碎表现得精细入微。蓝天、白云、鸟鸣、日光,衬上几朵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再来几根疏疏落落的秋草作映衬,北国之秋的早晨简直美不胜收。这故都的秋乃是作者心中之秋,亦景亦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这里从视觉上写出花铺满地,从触觉上写出落蕊的细、软,给读者以逼真的感受;从嗅觉上写出空气的清新,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寂静无人,只有作者与自然相交融,物我合一,极富神韵。

二是“清”

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中的秋色之美,是一个平民化的文人视角中的清雅秋景。故都古迹遍地,胜景如云,但作者把对于故都秋的钟情,定格到故都中最常见、最平民化的百姓家院、普通街道中常见的秋花、落蕊、秋雨、枣树、秋蝉等自然景物上,落笔于“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写他们雨过天晴时用“缓慢悠闲的声调”闲谈着秋雨秋意。郁达夫把笔触定位在社会下层人民的普通生活上,这是作者平民意识的艺术体现。作者生活在平民中间,为一点点清秋的气息而沉醉,为一声声秋的啼唱而感动,决定了故都的秋有些落寞却不荒凉,有些清冷但不衰败,清闲恬静,香远益清。如故都之秋中的落蕊,本可能给人以飘零衰败的哀伤,但在作者的笔下,却是与极其细腻柔软、非常微妙的清闲联系在一起的,显得灵活隽永。作者眼中的牵牛花,“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这不仅是在表现景物色彩,更是在物化一种淡泊清冷的心境,这里的景物完全情感化了。“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令人觉得北平人细腻,但又清闲;在不知不觉之中保持了一份心灵的宁静。郁达夫的这篇散文,其特点恰恰就在于他写出了一个平民知识分子身居故都的恬静心态,意境悠远。

三是“真”

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阅读 读写联动 阅读能力

“读写联动”模式教学结构主要遵循“以文带文”“读写联动”的原则,按照“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三个基本模块来组织教学。叶圣陶老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作文是倾吐。”这句话点出了阅读与作文两者之间的关系。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可见,“读写联动”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下面我以《秋天的雨》为例,在课堂上对这种模块化教学结构进行初探,和大家谈谈我粗浅的看法。

读一读。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自学导航” 边读《秋天的雨》一课边批注,进行自主阅读。看看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秋天的特点的?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气味以及动植物准备过冬这三个部分,你喜欢哪个部分就读哪部分内容。并注意读书方法:先用“――”画出每一部分的总起句,并用“”标出体现秋天色彩特点的词语,然后用“∽∽”画出作者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还可以在旁边写写你的体会。课堂教学中,运用这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读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还能训练学生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从而使阅读教学增值。“边读书边批注” 是“读写联动”教学方式的基本动作。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根据学习任务边读边思,然后用简短的文字把课文大意、层意、写作特点以及感受、疑点、难点等批注到书上。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必须动笔写了才能读有成效。全国名师于永正也说过:教语文,其实很简单,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多读”“多写”。

学生自学时,我在班上一边巡视,一边了解学情,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然后我带领学生运用“以读代讲”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因为课文结构清晰,内容简单,所以我要求学生用“秋天的美表现在……我从这句话中读懂了……”这样的句式来汇报自读成果。老师只需要点拨学生朗读的语气,从而品味秋天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展开朗读,进一步感受秋天的色彩。比如:当学生读“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的句子时,我顺势引导:春天的雨有什么颜色呢?它把什么颜色给了谁?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学生在读好课文句子的同时,再来读自己说的句子,语气一次比一次好,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在指导学生读秋天气味这一特点的句子时,启发学生边听边配动作来个表演读,在表演的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秋天的硕果累累。通过读来咀嚼、品味语言蕴含的情感美、意境美、神韵美,使秋天的特点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烙印,单元主题也更为明晰化。

说一说。在引领学生感受完《秋天的雨》后,又以文带文的方式拓展阅读了作家毕国英的《听听,秋的声音》。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到同样是写秋天的,可以从秋天的不同方面来写。在不同作家的笔下,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所抓的特点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不同,写出来的景色也就各有姿态。学生很快掌握了写景色的方法,原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表达对景色的赞美之情。顺势让学生用这节课学到的 “抓特点、写具体”的方法来说一说喜欢的季节,可以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来表达对景色的赞美之情。

写一写。主题阅读教学,倡导读写同步。《秋天的雨》这篇课文,我设计的就是在以文带文的基础上进行“读写联动”。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当堂进行练笔,可以写春天的雨、夏天的雨,还可以写冬天的雪……只要把自己的话说完整、说具体就可以。

课文按照“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的模式来组织教学,老师的思路更清晰了,学生学习的重点更为突出,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读得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得到了真正的体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写结合中读是基本,写是表达、是运用,是对读的补充,是对读的提升。从读到写,在写中促读,实现读写的迁移,这是语文学习的规律。读写结合正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华,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原则之一。在课文教学中巧妙地进行读写结合,促使学生对文本不断地吸纳、不断地倾吐,大量实践,铢积寸累,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必将得到实实在在地提高。

【参考文献】

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7

其实,专写“花色”,不仅内容显得单薄,而且笔法也显得过于单调,角度也显得过于单一,不够生动,不够形象,不能使人“一见惊奇,击节生叹”。

这时,如果我们能稍稍变换一下写景的角度,除了着力描摹花色外,也写一写花形、花姿、花态、花香、花魂,附描一下花树、花叶、花萼、花枝,如此一来,作文不仅会变得翔实而丰富,花的风采和神韵也会“眩人耳目,夺人心神”。

描写景物的时候,有意变换一下写景的角度,会使读者阅读时产生“目不暇接,妙会无垠”的审美感受。

如何变换写景的角度?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变换写景的时间

早晚的猫眼眼珠圆而亮;正午太阳底下的猫眼黑珠眯成一条线,眼似睁还眯,这就是变换写景时间进行描绘的实例。

同一个形象,同一处景点,在不同的时间,其外在形态与内在气韵是截然迥异的。欧阳修《醉翁亭记》第二段中“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句就很有代表性。

同是滁山,春天景色以“野芳发而幽香”为主。百草竞茂,万物争荣,幽香袅袅,不绝如缕,体现了滁山春天欣欣向荣的春姿、春意、春魂、春韵。“佳木秀而繁阴”则体现了滁山夏日树木高大,枝叶繁茂,阴凉之处多多,游人来此,正好避暑。“风霜高洁”写出了滁山秋之寒,风之冷,叶之凋,草之枯。萧瑟的秋意,因“风霜”二字直沁入读者的心田。“水落而石出”则写出了滁山冬之静,冬之瘦,冬之枯。冬天来此游览,一扫繁华,心中顿觉清新、清爽、清净、清雅、清幽。

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霪雨霏霏”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一片“萧然”,凄凉的情调令人凄然欲泣。

但“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时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同在岳阳楼上所看的洞庭湖美景,此时又是那般的温柔,宁静,清丽,极富于诗情画意。

写出同一处景点,因时间不同而形貌神采各异之处,方能“察精微之处,如巨目烛照;感沧桑变化,只在笔端”。

二、变换写景的空间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景的层次是:先写通往荷塘的路:“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接着再写荷塘和月色,最后又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由写四周到写荷塘,又由荷塘写到四周,空间方位的变化,也体现了作者心绪情感的变化。在“通向荷塘的路上”,由于树影的“阴森”,作者的心中充满阴影和悲伤。到了荷塘,看到叶的生机、花的明艳,作者心底才出现了“片刻的欢娱”,情感上才获得短暂的宁静与愉快。一旦离开荷塘,走到四周的路上,见了树影“如鬼影”,心中因白色恐怖而形成的块垒不禁油然丛生,挥之不去,心中的阴影,愈发显得哀伤。

三、变换逻辑

变换写景的逻辑角度的通常的做法是:先概述,再细描;先虚后实,先总后分。

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一开篇就准确地概括出了北国秋天的三个主要特点:“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那么,北国的“秋”到底是如何“清”,如何“静”,如何“悲凉”的呢?在后面的文字里作者做了具体描述:“清”即“清静”“清闲”:“……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线漏下来的日光……”

“静”即安静、恬静:“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

“悲凉”:“一层秋雨一层凉”,气温降低,作者心中的落寞情怀,饱含愁怨、悲伤的酸楚也被放大了。

先总括,再分述,能使景物的特点显得精准、突出,文章的条理性更清晰、有序。

四、变换对景物的感知

一般来说,先写视觉,再写听觉、味觉或触觉,有意识地变换不同的感知方式,景物描写就会显得灵巧生樱变幻多姿。

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8

一、知识目标:

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干瘪憔悴吞噬殷实温馨宠爱谄媚青睐亲昵忧心忡忡虬枝莠子秕子糟糠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干瘪憔悴吞噬殷实宠爱谄媚青睐亲昵忧心忡忡孤芳自赏五彩缤纷各抒己见饱经忧患众说纷纭弱不禁风归宿理睬

3.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借助所描绘的物寄托抒发作者的情怀的写作手法。

4.了解拟人化的写法:

把无生命的物人格化,赋予人的行为、思想、感情,抒发作者的情怀。本文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文中赋予了“秋”的物象以生命,它们的形象中都融入了人的思想、品格和意志,都有人的血脉。这样的手法称之为拟人化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比阅读,进一步明确本文粗线条写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学习本文通过描写七种既独立成章又互相联系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

了解大意,体会“秋魂”,激发谦逊真诚、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建议

一、主题思想

作者抓住秋天特有的景物,把它们综合在一起,构成了秋的灵魂和神韵并进行歌颂,借此赞美了那些默默奉献的人。

二、思路结构

全文一共有七个部分,分别写了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这七篇“短文”在构思方面有内在的规律。从总体构思上讲,每篇“短文”的思路、顺序都是由此及彼——先写“物”,再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由物及情;从表达意图上讲,几乎所有的“短文”都是借物写人,都是为了表现人,表现人的成长、人的品格、人的追求、对人生的理解;从布局谋篇上讲,不少的“短文”都是由设问领起下文。

三、写作特点

1.拟人手法的运用,赋予秋天各种景物以人的特征,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2.结构、语言富于变化,避免了单调、呆板。

四、朗读法教学建议

朗读法适合于所有抒情散文,本文也不例外。学习本文要反复朗读、吟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本文深刻的内容。朗读时可分以下步骤:

一是读准字音,理解词义,学生利用字、词典读准“自读提示”所列加点字的字音并掌握词义。本文使用成语较多,读时注意停顿。

二是读出语气、句式的变化。本文语气多变,陈述句、疑问句(设问、反问)、感叹句、祈使句多次出现;句式灵活多样,排比、反问,整句、散句的运用,大大增强了感情的表达,朗读时,应注意区分。

三是读出感情。本文写景抒情、感彩强烈。全文通过描写秋实、秋色、秋味、秋风、秋叶、秋土、秋景来歌咏秋天,歌咏秋天的成熟与思考。故全文应以歌颂、赞美、抒情的基调朗读。另外,本文还运用了拟人、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把秋天写得有思想、有色彩、有滋味、有感情,给人以无限的遐思。朗读时注意把握这个特点。

五、讨论法教学建议

本文内容含义深刻,许多语句意味隽永,耐人寻味,如果采用讨论的方法阅读,学习效果更好。讨论围绕以下三个大问题展开:

一是全文整体的理解。此题在学生自读完的基础上,先概括各部分大意,再总结全文中心,然后结合课后练习一,讨论对“秋魂”的理解。

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9

选一幅或画一幅秋天的图画,先跟同学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再写一写你选的或画的画的主要内容。注意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写好后读给同桌听,根据他的意见认真改一改。再把习作和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

【名师指津】

写“秋天的图画”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确要求,确立主题。要求是看图写幅秋天的图画。要注意所选的图画一定要和秋天有关。

第二,观察画面,合理想象。观察图画:一看图中的人;二看图中的景;三看图中的物。看图时,还要化“静”为“动”,合理地加入自己的想象。

第三,学以致用,模仿迁移。课文《秋天的雨》前四个自然段分述秋雨,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又是这一段的总起,全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总结了秋雨的特点。我们可以模仿这种写法。

【学生习作1】

秋天的图画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小学三年(1)班 崔鹏坤

趁你不在意,秋风轻轻地,轻轻地跑来了。

秋风来到果园里,碧绿的苹果穿上红红的外衣;一串串的葡萄披上了紫色的外衣,像串串珍珠,好看极了;黄澄澄的梨子沉甸甸的,把枝头都压弯了;红通通的石榴挂满枝头,咧着嘴儿在开心地笑呢!(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增添了文章的可读性)

秋风来到田野里,高粱红着脸弯下腰快乐地向人们问好;玉米举着红缨笑眯眯地挺直了胸膛向人们显示威武;谷穗儿穿着金黄色的衣服,不时地点着头,好像在说:“我长大啦!快来收割吧!”(把田野中的景物人格化,语言非常有感染力)

秋风来到公园,在园艺工人的巧手下,更是千姿百态:有的像一条长龙,有的像一道飞泻的瀑布,有的像仙女的花篮……引得前来观赏的人络绎不绝。(把的样子比喻成各种事物,让人感受到的千姿百态)

秋风,给大地带来一曲丰收的歌,给小朋友带来一首欢快的歌。(学以致用,模仿迁移,用一种轻松的方式收束全文)

【点评】

小作者开篇点明秋天来了;然后又写由于秋风的到来,果园、田野、公园都发生了变化,并抓住不同景物的不同特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最后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学生习作2】

迷人的秋天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小学三年(1)班 赵明杰

秋风像一只神奇的画笔,不知不觉间,就把大地变了个样。

高大的梧桐树落叶了,秋风一吹,手掌样的叶子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银杏树的树叶像把小扇子,秋风吹来,银杏叶就随风一起摇摆,犹如一只只黄蝴蝶翩翩起舞。枫树的叶子变红了,从远处看,像披上了一层红色的纱衣,真是美丽极了!钻天杨呢,则像是一支迎宾的队伍排列在大道两旁,秋风一吹,树叶便哗哗作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不同树的叶子的特点展开描写,非常形象)

公园里开得正艳,黄色的、红色的、白色的……它们有的正在怒放,向人们展示自己的美丽姿态;有的还是花骨朵,像羞答答的小姑娘。在园艺工人的巧手下,的样子更是千姿百态:有的像一匹驰骋沙场的战马,有的像一条盘旋而卧的长蛇,有的像仙女手中抖动的飘带……(形象的比喻,写出了的千姿百态)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秋风透着丝丝凉意,路上的行人在不经意间已换上了厚厚的衣服。原来在路边卖西瓜的小摊不见了,代替它们的是又香又脆的大苹果和那裂了嘴、红脸庞的大石榴,吃一粒,酸甜可口!(引用俗语,写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

啊!迷人的秋天就在我们的身边。

写秋天景色的作文篇10

写景作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环境的描写。如江河湖海、山林原野、建筑物、名胜古迹、塔寺楼台、机关学校等等。另一类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如风、云、雨、雾、雷、雪、霜等等。那么,怎样进行写景作文的写作指导呢?

一、 用心观察,顺序清楚

景物描写一定要有顺序。因此,写前观察时也不能东看一眼,西瞧一下,而必须按一定的规律进行观察。一般常用的观察法有: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外到里或从里到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先静后动或先动后静;也可以按景物呈现的时间顺序描写。同学们在写作中,经常把景写得很笼统、不具体,这是因为没有仔细观察。有时因为观察没有一定的顺序,所以写出的景物零零乱乱,条理不清。现在我们举两个例子。如《过街桥》中是这样描写景物的:我家门口有一座过街桥。这桥可宽了,能走好多人。桥下走自行车、汽车。站在桥上能看得很远,连胡同口的红绿灯都看得见。警察叔叔站在这里,经常逮住不走天桥横穿马路的人,这些人违反交通规则,就应该罚款。此文小作者观察就没有顺序。他先写桥宽,能走好多人,这是桥上的情况,然后又写桥下走自行车,接着又写桥上往远处看,最后又是桥下的警察叔叔。条理很乱,这是因为写前没有很好地想一想,写桥的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要表达我的什么感情?如果写前都能考虑充分,写作中就不会跑题,不会写桥又跑到警察叔叔那里去了。再如《嫩江大桥》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今天爸爸带我去嫩江大桥游玩。远远望去,大桥好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江面上。上到大桥,大桥路面很宽阔,能并排行驶四辆汽车。两旁有高出路面的人行道。大桥两边的护栏是银白色的,上边还有一些美丽的图案,样子都很精致。桥下面还有高大的桥墩。它们就像力大无比的壮汉,高高托起一条巨龙。这段描写就很有条理。远看桥像巨龙,把桥的整体写出来了;上到大桥,从中间走汽车再写桥两边的“人行道”“护栏”,如果先写“护栏”后写“人行道”条理就混乱了。写完桥上再写桥下面的“桥墩”。我们可以把作者的观察顺序写成,由整体到部分。先写桥上:汽车道——人行道——护栏;然后再写桥下。作者除了描写有条理,还很具体。如桥宽阔用“并排四辆汽车”来形容,使用数字具体准确;高出路面的人行道,说明作者观察细致;银白色的护栏写出了颜色;用力大无比的壮汉形容桥墩,写出了桥墩的样子、作用,这种比喻、拟人的写作方法,使得“桥”有了生命力。

二、用心发现,特点分明

天下景物,千姿百态,各有各的特点;同一地点的景物,随着季节的变化,景色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我们在观察中,一定要对观察的景物进行分析、比较,抓住景物的特点,对独有的、突出的特征,进行具体的描写。例如小胡同、大马路;偏僻的村庄、繁华的城市;春天的桃花、秋天的落叶,这些都是它们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们同学在写景时,总是一个模子,写天就是“万里晴空”“烈日高照”,写路都是“宽阔平坦”,写树就是“绿树成荫”,这些公式般的描绘既不真实也没有写出特点,当然不会感人。我们在游玩中要抓住你最喜欢的景,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或有特色的景物重点写、详细地写,对其他没有特色的景干脆不写。不要百景一样,面面俱到。比如桂林的山与新疆的火焰山,虽然都是山,但它们的形、色截然不同。我们在写作中一定要抓住它们与众不同的特点来写。如《香山公园的红叶》一文中有一段是这样描写香山的红叶的:走进香山公园的大门,首行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片像红云似的红叶林。走近一看,这些红叶的外形都不一样,有的长圆如卵,有的扁圆似心,有的状如掌,有的像五角星。微黄的,浅红的,深红的,绿中透红的,五光十色,在金色的阳光映照下,就像千万只五彩斑斓的蝴蝶在翩翩起舞,再加上蓝天、白云的映衬,更加绚丽多姿了。这篇短文作者抓住香山公园的特点——红叶进行重点描写。观察由远及近,对红叶的形状、颜色进行了细致描写。

三、用心感悟,情景交融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没有感悟,既不会说话,也不会抒情。然而我们去写某一景物时,都会带着自己的感情。一条普普通通的小河就是一条小河,可是你在小河边的村庄里住了几年,对它有了感情,因为这条小河给你的童年带来了快乐——摸鱼、游泳、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此时,这条小河在你眼里就有了生命,是你的朋友,而不是一条普通的河。因此,写景的时候,要注意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借景抒情。这一点对三年级要求可能高了一点,同学们掌握比较困难,但在参赛中,要想超过别人,就得学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技巧。如一位同学在写《我爱秋天的处》一文中,抓住秋天落叶的特征,详写了“落叶”,他这样写道:这里秋意浓浓,一阵秋风吹过,树上的黄叶纷纷飘落下来,犹如下了场树叶雨。看,一片柿树叶在空中飘荡,多么像一条小船呀!而且是一条红色的小船。望着这叶“小舟”在空中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我想:它会落到哪里呢?我希望它能伴着秋风,飞到祖国的边疆给那里日夜守卫祖国的叔叔带去慰问;我希望小舟伴着秋风飞向台湾,给台湾人民捎去大陆家人的思念。

小作者借描写落叶,抒发了对的爱,抒发了对台湾的思念,希望早日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