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教学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3 21:45:57

机械教学论文

机械教学论文篇1

机械设计具有自身的程序,图1为设计的基本程序。图1机械设计的基本程序目前,机械设计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教学内容过于防范

目前,机械设计这门课程包含的内容较多,有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包括材料、力学、热处理、机械原理、公差与配合、机械零件、机械CAD等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层面较广,教学内容较散,且与其他课程有着很多重复,如机械设计学科中有一项螺纹连接的相关教学内容。可见,教学范围与机械设计这门学科的学习原则不相符合。又如,减速器的类型、样式和设计参数要求,和机械制图中的减速器设计相关知识存在较高重复率,不仅在学科的学习层次上造成混乱,还浪费了学生的学习精力。

1.2与时俱进能力不强

机械设计这门学科的实用性较强,同时其教学内容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所以,传统的教学内容如果不进行更新,很难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现代机械设计教学应当满足工程性和技术性需求,同时也应当具备系统性。因此,现代机械设计学科紧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将传统的设计技术进行时代元素的融入。如今,很多相关院校对机械设计教学中的设备结构、设备强度和运动学等技术的教学比较注重,教学力度也较大,使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教学很少涉及。尤其是安全、人机关系、美学等社会因素和价值工程、周期费用分析等经济因素,导致机械设计教学无法满足现代人们的生产需求。

1.3教学方式落后

很多相关院校对机械设计的教学仍然采用讲学通用的原则,对于教学中的重点知识,让学生采取理论知识记忆的灌输性传统学习方法,而对这门学科的实际应用教学涉及较少,仅仅加深了学生的相关知识或原理的理解。同时,缺乏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以及讨论启发式教学,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索,严重阻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发展。因此,应当对机械设计教学体系进行创新。

2创新机械设计教学体系措施

2.1调整教学内容

机械设计的学科教学内容应从实际出发,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实践性以及创新性。如今,很多学生对于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明确。所以,机械设计教学中应当遵循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学习原则,可采取重点学习、部分理解等方式。首先,教学内容要清晰精简,要精简机械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学生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产生知识重复。同时,在学生的实际应用教学中,如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论文以及课外科技活动等注重实践运用的教学环节,不但要适度融入相关基础知识,还要增加其课程。其次,要注重知识的整合。在机械设计的实际教学中,将其中关联性与联系性较大的知识急性整合学习。最后,在机械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知识点的增设。不仅要注重知识的重点性,还要考虑知识的完整性,可以增设以电、液为动力的机构组合,结合实际的典型机械等新内容,使学生全面认识现代机械,以适当前生产实际需要,方便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和推广。

2.2加强学生能力培养

机械设计是一门极具实践性的课程,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设计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同时注重学生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彻底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或原理时,注重培养学生总结结论的能力。同时,在相关知识或原理的讲解时,融入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体现机械设计教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以及现代性。

2.3创新教学方法

目前,相关院校的招生多是面向全国,导致各种学生的机械设计学习基础不一。因此,要不断创新如今的机械设计教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直观教学,在学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或原理的同时,让学生接触各类种机械、机构、零件、部件、图纸,提高学生相关知识或原理的实践性。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电子教案、CAI课件以及录像等现代教学技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仿真软件系统,开展机械设计的现代化、立体式教学。此外,教师在机械设计的实际教学中,应当尽量减少相关知识或原理的理论推导,运用例证讲清思路,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或原理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4增加教学实践

机械设计是一门较注重实践运用的学科,教学时教师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要更加重视学生的知识运用,如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图2为机构简图的绘制步骤。以四杆机构为例,结合日常见到的筛东西、磨豆腐等,布置设计任务。在四杆机构的讲解过程中,不断提醒双曲柄机构、曲柄摇杆、双摇杆机构分别有什么运动特性,能转化为什么样的运动形式,现实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用到了这些机构,不断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任务。一个机器少不了动力,因此课程中增加电动机的选用环节。学生设定自己运动机构的各种参数后,按部就班选用电动机,由此掌握效率等概念,并对整体的机器建立一个大概的认识。电动机选好后,考虑减速的问题。这时,可以引进齿轮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带传动、链传动。齿轮机构重点讲传动比的分配、计算及选用,对于渐开线的形成等和现场应用联系不密切的内容可忽略不讲。带传动、链传动重点讲传动特点和应用。此外,学习过程中要加入查手册选材料环节,把时间用到应用实践上。

3结语

目前,我国机械设计教学体系仍然存在教学内容过于庞杂、无法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教学方式过于陈旧和落后等问题。因此,在机械设计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当调整教学内容,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期为国家培养更多机械设计创新性人才。

作者:李爱军 徐红芹 王红梅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学院

参考文献

[1]金京,罗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2,27(6):534-536,539.

[2]钱抗抗.创新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与改革实践——浅谈机械设计基础的微课开发与实践应用[J].职业,2016,(11):45.

机械教学论文篇2

【关键词】机械制图;多媒体教学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教育改革浪潮迭起,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部级重点职业中专的我校师生,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适应市场的需要,培养各级各类专业合格人才,是我们当今的首要任务。国家尤其对机械制造、机械加工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广泛,它强调要求具有一定机械看图、绘图、识图、机械加工水平的各级各类的人才脱颖而出,这就使在机械专业内作为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机械制图的教学要求也愈来愈具体化、规范化、系列化……但从我所教机械制图的班级学生状况来看,无论是招收学生的文化素质、知识水平还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配备、领导的重视、专业建设都刚刚起步、处于萌芽状态、非常薄弱,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这些除受客观条件制约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针对这一问题及现象,多年来我反思、感悟、摸索出适应当今高一职高学生机械制图教学的新路子:明确意义——激发兴趣——把握责任——搞好服务。

1.明确意义

作为选择读职校的职高生,由于受社会观念、人们思想意识的影响,总认为自己是个中考落榜生,选读职高是被父母所逼,毫无兴趣、前途渺茫。选择读机械加工专业,该专业应学点什么?具备什么?将来为社会做点什么?一概不知。所以,作为教机械制图的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在上第一节课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机械制图的重要意义、社会作用,弄清楚怎样学好制图。只有让每位学生明确了制图的意义、作用、奋斗目标,达到了跃跃欲试,乐意入门求学,才有了动力、才会进入角色,再扮好、演好角色。

2.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指出:一个人的执著追求绝大多数都来自好奇和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记忆就会深刻而持久。学生在学习方面更是如此。学生成绩的好坏除与他的理想、目标有关外,最活跃、最直接、最有效的还是兴趣的强弱。机械制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

2.1引导式导入课。

高一学生,首次接触到制图,多数产生出新奇、为难、无从着手和害怕学不好的心理表现。这时,教师要给他们心理上卸压、放包袱。首先要在导言课上狠下功夫,抓住“奇”、突破“难”、架趣“桥”。比如:上导言课时先问同学们都知道在坐标系内划点吗?画直线吗?画三角形、画长方形、画正方形吗等等。那么,我们制图课就把这些点、线、面堆集重叠起来画在一个平面上,于是学生立即对自己学好这门课有了信心勇气和好奇;又利用高年级学生或就业在外的学生做导生,让他们演说制图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好制图并不难,这样进一步使学生在思想上破除了难,树立起别人能学会的我们也能学会的决心;再给学生介绍学习制图要多想、多画、多听、多动手、多动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稳打稳扎、步步提高。

2.2直观式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时都是机械强迫的学习,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差,因此,上制图课时尽量多的利用教学模具、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乐意接受,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如:六面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可让学生拿出身边的粉笔盒、书本,也可以用橡皮泥或泥桨或纸或塑料瓶捏成或折成、剪成我们所需要的各种形状的物体,这样学生的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也大大的提高,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接刺激大脑进行指导,这样不仅加强理解和活学活用所学知识,还能亲身通过实践直接感受到探索发现新知识的快乐。

2.3比赛活动式。

根据现在学生的个性特点,表扬激励法教学尤其重要。虽然是高一学生,由于初中文化成绩差,他们经常受到冷落、挨批评、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胸无大志又缺少吃苦精神。但进入新的学校对新的专业充满了好奇,爱表扬好表现仍然没变。作为教育者不妨拿起表扬的武器,对学生的专业学习的点滴进步予以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赏,并通过多种形式比赛活动。如:制图比赛、制图测试、制图展览、模型制作等评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才干,突显优秀。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如:一姓沈的男同学过去任何作业不做,任何课程不学,但是我的制图课通过第一节课的引导,每一节课的关注、鼓励、表扬,他的制图、绘图技术是班上的前几名。由此可看出:通过比赛活动形式表扬鼓励学生是成功的阳光、空气和雨露。

2.4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多媒体现代化手段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非常形象直观的讲述清楚很难描述的课程内容;可以模拟一些不易观察、很难制作、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零件图、装备图。如:断面图作图与分析中涉及大量的图形分析通过多媒体综合应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育活动,就会使内容更形象、更直观、更简单,达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有效地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超级秘书网

3.渗透专业道德思想入教学活动中

3.1明确责任。

学生走进学校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的道理。先成人后成才。职高生是社会合格的劳动者,企业具体工作的操作实施者。他的专业道德优劣关系到行业、企业形象,影响到产品、服务的质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引导他们遵纪守法、文明生产、讲究质量、钻研技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尊师爱徒、敬业爱岗、勤俭节约的社会的责任意识;其次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讲一讲《砥砺人生》、《超越自我》,教育学生如何面对困难、面对矛盾、勇于挑重担、努力工作的责任意识。

3.2培养良好制图习惯。

机械教学论文篇3

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通常是以教室、教师、教科书为中心,以教、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方法以知识传授为目标,对课程结构进行严格划分。它的主要特点是:①知识传授为目标的教学观念。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往往仅仅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其主要任务是对书本中的知识进行传授,并反复通过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老师把学生视为接纳知识的容器,具体地对学生实施教学知识、发展才能、德性培养,但仍以教学知识为主。②老师为主导的应试教育方法。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这一广大群体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教师指导学生在教室中埋头学习,教师一味地传授,学生一味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去听取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不移至理”,从不去举一反三、问个为什么,久而久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提高。③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量度。在传统的机械类教学模式中,高校一贯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从而致使学生把成绩看得至关重要,由于机械性地接受老师所授予的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能够对知识掌握得滚瓜烂熟,但都是对所学知识的机械性掌握,无创新可言。这种传统机械类教学模式把学生对书中概念的掌握程度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质量的唯一标准显然存在着不足,它终究会使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缺乏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高水平科研平台对机械类院校教学的促进作用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培养优秀的教学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实习实验基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教学为高水平科研平台提供了科研理论知识与优质的学生。因此,教师教学与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是能够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1.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当今高校以教学为中心,不段提高教学质量为永恒不变的重要任务。而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是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高水平科研平台能够提高现有的国内学科水平,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丰富当下的学科内涵,发掘并培养边缘新型学术带头人。本着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态度,山东科技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在科研工作中积累经验,不少导师已经出版了具有特色的书刊、发表了很多高水平的论文。并且,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凭借的相关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枓。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学生对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研究,加深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

2.高水平科研平台促进优质师资队伍建设。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没有高质量的科研平台,就很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没有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同样也不可能拥有优质的教育质量和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要想深入了解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就必须了解自己专业在整个国际环境的学术动态,准确地把握自己所授课程在整个专业中的地位,将自己在高水平科研平台中获得的经验及科技新成就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近几年,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合作等科研项目3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3000余万元。这些高水平的科研平台有利于优质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山东科技大学机电学院现有教职工125人,其中教授29名,副教授32名,高级实验师6名。有外聘院士1名“、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6名、山东省突出贡献专家3名、省部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7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82人。

3.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

大学的成长阶段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时期,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思维方式、人生价值观、以及以后的人生道路都受到这一阶段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高校改革的成败,教育水平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大学阶段对学生的培养。因此,机械类院校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拥有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活动,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增强他们的卓识,努力让这一措施成为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步棋。在我校本专业,本科阶段已有开设各种实习课程,如巩固与增强本科生知识的课程设计、开阔学生眼界的生产实习、提高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毕业设计。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除了上他们的基础课程之外,还额外地去从事导师下的一些科研活动,来增强自己的素质和学术能力。

三、如何实现科研反补教学

1.以高水平科研平台为基础,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教育方式。

高水平科研平台有利于优化教师教学内容并存在着可行性,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引入与教学相关的高水平科研平台课题,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具体措施如下:(1)指导教师将高水平科研平台的相关内容引入课堂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设立教学评估制度。(2)尝试建立科研平台研究成果改进教材的工作机制,并将最近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案中,以提高学生的知识面。(3)尝试开设一些反应现代前沿科技的选修课,建立将高水平科研平台项目转化为课程的工作机制。(4)尝试通过结合高水平的科研课题指导机械院校的学生完成相应的毕业设计,使他们对自己专业的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5)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内容,邀请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进入课堂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与学生们进行互动,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

2.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建立并健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

经过反复思量与探讨,高水平科研平台实践制度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尝试建设高水平科研开放平台,让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与科技实践,使平台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呼应。(2)尝试组织一些与高水平科研平台相关的科研活动,科研活动要求对参加活动的小组进行竞赛选拔,并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相应的奖励。(3)尝试建立辅助型的师资队伍,对于难以理解、较为深奥的课题,学校应当组织相应的老师来帮助学生。

3.建立“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的保障体系。

第一,要明文指出培养的学生拥有参与高水平科研活动的经历,并通过其经历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能够对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第二,学校在给专业学生安排课程时,要保证学生的专业课时与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此同时安排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第三,学生可以跟随老师参与老师所从事的科研活动,以加深自己的学术见解。通过以上措施来保障“高水平科研活动反哺教师教学”方案的具体实施。探索建立与教师教学等价的科研活动评价制度:(1)在教师科研活动中建立与教师教学等效的评价系统,其评价结果参与教师各种评优选举等活动。(2)在建立科研活动评价制度的同时,不要忘记对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进一步优化。(3)保证教师育人质量,对于教师另一主要方面的评价来源于学生,培养学生质量的高低是对教师最直接的评价,因此,需要建立并完善学生评价老师系统,以提高教师育人的积极性。

四、结语

机械教学论文篇4

[关键词]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改革;教学质量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是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一门综合性的机械类基础课,它涉及多个学科,主要侧重化工机械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工业应用[1-3]。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低压容器的设计标准和规范,包括中低压力容器的结构、材质以及应力分析,了解和熟悉管壳式换热器、搅拌反应器、填料吸收塔、减压精馏塔的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在化工工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认知这些化工机械设备的实际应用与操作方法;了解和掌握化工过程机械设备的基本原理,增加学生对化工机械设备工业应用的认知,培养学生在实际化工生产中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应用最新的化工设备设计规范和标准对化工工艺过程中的机械设备进行基本的选型,初步建立起完整的化工设备机械设计思想。本课程的知识点零散、工程概念多、实践性强,要想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果、保障教学质量、培养出拔尖的应用型人才,则须注重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内容涉及到化工、机械设计、材料力学等多个学科,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调,缺乏对学生的引导;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联系不紧密;学生工程伦理意识薄弱等问题。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工程意识、解决工程设计及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出新工科背景下拔尖的应用型人才,有必要进行《化工设备机械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2课程改革探索

2.1教学内容及时更新。随着化工过程工业的进步与发展,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结合现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先进化工设备介绍课程中的知识点。例如,在机械传动章节中可以引入新型齿轮传动、主动磁轴承等原有课程内容缺乏的新知识[4-5]。通过调研最新的文献资料,保证教材中知识点的及时更新,使课程内容跟上化工过程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学生们了解和熟悉化工机械装备结构设计的更新换代过程。这样既能够打开学生们的视野,也能使学生们了解和熟悉化工过程工业中的新工艺、新技术以及新装备。同时,能够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2.2教学方式的革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现代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动画将复杂的机械设备构造分解,让学生们能够较好了解和掌握化工机械设备内部的构件,更好地理解化工机械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此外,除开课堂教学以外,可让学生们通过在线课程或者微课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学习理解。同时,可采用对分课堂,将学生们分组,在让每组学生提出组内同学没弄明白的问题,让其它组弄明白问题的同学进行解答,使学生们主动能够参与课堂教学,诱导学生们进行思考,激发学生们的探索求知欲。2.3感性认识的培养。由于学生们缺乏化工生产的工程实践,加之学生们对化工机械设备的感性认识比较薄弱,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降低了学生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因此,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们对化工机械设备感性认知的启发和培养。同时,教师还需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适当增加一些化工过程工业中的生产实例,这样不仅能引发学生们的思考,还能调动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2.4实践能力的强化。教师需注意增加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们能够有机会参加工程实践,做到在“做”中“学”。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我校化工原理实验室中的化工机械设备,如化工原理实验室的填料吸收塔、套管换热器、减压精馏塔、板框压滤机以及干燥设备等,可以结合化工原理实验教学进行讲解。同时,可结合学生们的生产实习,对学生们讲解化工实际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化工机械设备,使学生们理论联系实际,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解消化,掌握化工机械设备的操作原理及应用范围。

机械教学论文篇5

职业学校的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在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运用直观教学引起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欲望或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运用直观教学的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能激起求知欲望的环境,配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无论是讲解、提问还是答疑,教师都要善于挖掘。例如,在机械制图课的测绘教学中,教师可在实训室拿学生加工的零件进行测绘练习。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对机械零件感兴趣的契机,给学生讲解学好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并讲解零件加工的方法。这样,学生在测绘零件想画视图的同时,不但能培养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而且能激发学习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展示三维零件加工和装配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学生对动画感兴趣的有利条件,充分展示零部件的各个形面,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每个零件的视图,从而培养学生见到视图就想到实物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结合学生对现代机器人感兴趣的情况,引导学生在课余大量阅读机械加工与装配方面的书籍,广泛学习机械知识,逐步培养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运用比较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

在专业知识教授过程中,有时由于知识点多、面广且杂,不同章节的相似知识或同一章节的相似加工方法之间相互干扰,学生容易产生混淆。为使知识之间条理清楚、便于理解和记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利用表格进行综合比较,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知识,起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不致把新旧知识割裂开来。学生通过比较能够掌握方法,理清思路,提高利用图表进行归纳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上,学习完刨削和插削这部分内容后,教师可列表分析归纳总结。在讲授铣削加工时,圆周顺铣与圆周逆铣的知识学生不易理解,又容易混淆,教师采用比较教学不但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三、运用示范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

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任何思维,不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观察是智力的门户,是思维的前哨,是启动思维的按钮。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能否形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一个问题不要急于按想象的套路求解,而要深刻观察、去伪存真,这样不但能为最终解决问题奠定基础,而且可能会创见性地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契机。实训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示范教学,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教师的示范操作,能逐步达到技能动作熟练、协调、自然,直至完美。但在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不重视观察教师的示范,认为知道怎么做就行了,模仿时粗枝大叶,这是实训教学中的大忌。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清动作准确的重要性,让学生细心观察教师的示范操作。一方面,动作的准确娴熟有利于技能的学习和安全操作,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示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如在讲授锉削姿势时,由于锉削的姿势对锉削质量,锉削力的运用和发挥,以及对操作时的疲劳程度都起决定影响,因此教师从一开始就要给学生讲清它的重要性,让学生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要掌握这些正确姿势,就必须从握锉、站立步位与姿势动作和操作用力这几个方面进行协调一致的反复练习。具体操作示范时,教师要讲解—示范—再示范—再讲解,画图讲解、慢动作演示、分解动作演示和连贯示范相接合反复进行,让学生细心观察每一个环节与步骤,并对重要部分进行提问,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如锉削行程开始前四分之三行程时,身体与锉刀一起前进,此时重心是在哪只脚?四分之三行程后身体的重心又是在哪只脚?在讲解锉削两手用力的变化时,右手的压力是随锉的推动而逐渐增加,左手是减小,这是为什么?学生为了寻找正确答案,就会认真观察。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后,再结合受力图进行分析讲解,学生肯定会理解深刻。

在机床精度检验时,学生更需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否则,任何一个细节观察不仔细,都会测出错误的数值,进而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如在测量尾座移动对床鞍移动轨迹的平行度时,需分别测量在铅垂平面内和水平平面内的平行度。将百分表固定在床鞍上,使其测头触及近尾座体端面的顶尖套上,锁紧顶尖套,使尾座与床鞍一起移动,在床鞍全部行程上检验。此时,学生要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因为百分表在铅垂平面内和水平平面内的允许误差是不同的,在任意500mm测量长度上为分别为0.02mm和0.03mm。在整个测量过程中,无论是将表座擦拭干净放置在床鞍上,还是将触头与尾座套之间的接触,都不许有丝毫的马虎和疏漏。这就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观察,认认真真地思考,对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任何细节都要进行仔细分析、研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克服,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观察思维的能力的作用。

四、运用联想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联想是由来源材料分化多种因素形成的发散思维的中间环节。善于联想,就是善于从不同方面思考问题。有些探索性的命题,没有明确的条件或结论,条件要人去设定,结论要人去猜想,体系要人去构想。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向四面八方辐射的积极思考和联想,广泛地搜集跟这一中心问题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有关信息和思想观点,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而引出一系列的发明与发现的一种思维品质。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它具有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三个主要特点。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的创造能力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运用联想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钳工实习教学中,教师在讲到攻螺纹与套螺纹这一课题时,如果只单纯讲授内外螺纹的加工,那么学生就只懂得这两种加工方法,对螺纹的其他加工方法和相关知识可能一无所知。而采用联想教学法则可弥补这一不足。首先,从内外螺纹的加工引出机械基础课中对螺纹的定义:“螺纹是在圆柱或圆锥面上,沿着螺旋线所形成的具有规定牙型的连续凸起。”其次,学生可以了解到螺纹的种类有内螺纹和外螺纹,按旋向不同螺纹可分为左旋和右旋,按用途不同可分为连接螺纹和传动螺纹,并可进一步了解到螺纹的主要参数、代号、标注方法和应用等。从“螺旋线”概念涉及数学上点的轨迹知识,从“牙型”概念又涉及车工实习教学、钳工实习教学中螺纹的加工方法,这些都是构成“螺纹”这一概念不可缺少的知识。教师如果单纯让学生理解概念,概念可能是抽象的、孤立的;如果单纯让学生掌握加工方法,知识又是不全面的。教师在授课时,以“螺纹”这一知识点为中心,将学生的思维发散出去,拓展到一个更广泛的认知领域,将分散到《数学》中“点的轨迹”、《车工工艺学》中“车削螺纹”、《钳工工艺学》中“攻螺纹与套螺纹”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搓丝”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学生才能更深层地理解螺纹知识,更好地掌握螺纹操作技能,也才能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把握知识、驾驭知识,将分散的、不完整的知识进行梳理汇总。

从上图可以看出,通过教师的联想,学生不但能了解螺纹的定义,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能从单纯学习攻螺纹与套螺纹的课题中学到车削螺纹、搓丝等其他的螺纹加工方法,从而有效地激起学习的兴趣,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如在讲授机械基础课中的减压阀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已经学习过的溢流阀,联想到两种阀的符号、结构、工作原理、作用和应用方面的异同,加深学生对两种阀的认识。又如在学习过数控车加工技术再学习数控铣加工技术时,教师要充分运用两种加工方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知识方面进行有效迁移,这样,学生无论是学习编程知识还是学习操作技能,都会节省大量的时间,有效促进已有知识和技能的转化。所以,教师在运用联想教学时,要多方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打开联想的翅膀,全方位检索大脑中已有的各种知识体系。人在这种思维中,可左冲右突,在所适合的各种答案中充分表现出思维的创造性成分。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格拉肖说:“涉猎多方面的学问可以开阔思路……对世界或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助于抽象思维。”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达到这个目的。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还有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合理选择。当然,任何一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但只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用创新培养创新,用创新激发创新,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一切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出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钳工工艺学(96新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6.4.

[2]钳工生产实习(第二版).中国劳动出版社,1992.2.

[3]机械基础(第三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6.3.

[4]机械制造工艺基础.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996.5

[5]余刚.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4.

[6]陈洁营.马慧勇.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8.4.

[7]李志江.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教学方法探讨.考试周刊,2008.51.

机械教学论文篇6

1.1主要内容

新增实验以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为理论基础,目的在于加深对平面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了解平面机构运动特点,进而培养学生机构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机械运动创新设计过程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实验,不但要求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同时对动手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在做实验之前,先要掌握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熟悉本实验中的实验设备,各零部件功用和安装、拆卸工具,然后自拟平面机构运动方案,行程拼接实验内容,将自拟的平面机构运动方案正确拆分成基本杆组,最后正确拼接各基本杆组,将基本杆组按运动规律顺序联接到原动件和机架上。本文以CQJP-D机构运动创新实验方案试验台为例。

1.2实验特色

机构运动创新设计实验,其运动方案可由学生构思平面机构运动简图进行创新构思并完成方案的拼接,达到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性。

实验内容主要以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的基础知识为依据,主要针对机械零件中的基本构件进行拆分和组装,从而设计出全新的机构。例如在组装实验设备时,必须准确掌握基本杆组的概念,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原动件数目等于其所具有的自由度数目,如将机构的机架及与机架相连的原动件从机构中拆分开来,不能拆分的称为杆组。任何平面机构均可以用零自由度的杆组依次连接到机架和原动件上的方法而形成。因此,上述机构的组成原理是机构创新设计拼装的基本原理。

(2)综合性。

实验涉及多种构件,对了解和掌握机械设计中的各种机构均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其中包括齿轮、凸轮、齿条、槽轮、运动副、连杆、带轮以及平键、螺栓等辅助构件。

(3)创新性。

实验打破以往观察验证和操作验证的局限,着重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实验,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为知识的创新提供可能。

2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实验教学不但要有完善的教学内容,还要具备健全的实验管理模式。管理模式始终要为实验目的服务,实验教学不仅要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根本,更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严格有效的实验考核制度。

以往的实验考核没有统一、严格的考核制度,致使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应付、抄袭等违规现象。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将实验考核内容分为五部分,并占期末总评的。

(2)实验室实行开放式管理。

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对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加以调整,根据我院自身条件,可采用固定时间段开放或不同实验室轮流开放的管理模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一定程度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

(3)现代科技的采用。

现代实验教学中所采用的很多实验设备都配备有实验软件,在实验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使用并采纳软件中所提供的模拟数据、动态仿真,以及数据分析曲线。通过实验软件的辅助,进一步掌握实验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数据结果的计算过程,最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结语

机械教学论文篇7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必修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在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课程[3]。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机械设计》既强调知识的综合性、实用性,又强调创新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而现有的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现有课程内容体系建立在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之上,在知识点的选择和安排上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理念,没有循序渐进,所用教材的知识内容体系创新性、层次性不够,没有体现“应用研究型”人才的“专业核心能力”这条主线,与生产实际要求的课程内容或知识点的编排存在一定的差距。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可以与不断更新、完善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的,科学合理的、有利于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层次化递进教学模式体系。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设计课程层次化递进教学模式可以快速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需要人才。

2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设计课程层次化递进教学模式

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机械设计课程层次化递进教学模式是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高素质的具有专业核心能力的“应用研究型”人才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为考核重点的新型教学模式。它包括以下几点:

2.1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

2.1.1培养内在基础雄厚的专业核心能力强调《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等基础课程知识的掌握。以这些课程知识为基础,进行《机械设计》课程的教学。不能为求特色而放弃最根本的东西,如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会使培养的学生华而不实,后劲不足。

2.1.2培养可以持续延展的专业核心能力依靠专业基础平台,而非专业方向平台获取专业核心能力。对于《机械设计》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要掌握扎实。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力才能保证学生具有更宽的择业面、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保持其专业竞争优势。

2.1.3培养独特的个性化的专业核心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是合工大机汽学院的办学特色。因此,我们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应用研究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即:适合我国市场经济广泛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制造先进技术、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独特个性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其他高校很难模仿,将有助于提高我专业学生的竞争优势。

2.2层次化递进教学模式的课程体系

(1)基础阶段包括:理论教学、课程实验。理论教学必须建立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应根据学生的培养方向、专业特点和学时等因素对所讲授的内容作必要地取舍和补充。在教学过程中,以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的项目为案例对学生进行分组、分阶段地的教学,学生在不同阶段提交不同的成果,并在课堂上进行成果展示和讲解,不同阶段的成果包括:项目文档、大作业、应用程序、实验、设计报告和课程总结等形式。教师负责课程中原理、方法和技术的讲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阶段性成果进行点评;根据各个项目小组的整体完成情况和小组成员在其中的表现综合评定每位学生的成绩,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协作性和团队精神。课程实验以基础实验课程形式单独出现,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到项目案例驱动的各个阶段中。对于其考核,要注重过程性的管理和考核,而不应只注重结果的考核。

(2)能力提高阶段包括:课程设计、大学生创新设计。课程设计这个教学提高环节可以为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根据课程特点,对于教学过程的考核,与课程实验的要求相似。采用这种过程考核方式抓住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便于老师把握学生学习的阶段性效果。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大学生创新设计,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特点,自由选择切入点,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和提高,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从而在不同层次上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并培养学生对已做的工作进行总结、提炼,指导学生撰写科研论文并公开发表。通过针对性的分类指导,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

(3)综合应用阶段包括:毕业设计、企业实训。将课程教学最后一个环节与毕业设计和企业的实训(习)相结合,不仅能让毕业生有机会到企业扎扎实实地进行专业实训与毕业设计,而且能让毕业生有机会深入到企业实习基地、政府机关或企业单位,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从而使得毕业设计环节具有实战性和针对性。企业实训(习)可以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开发为背景,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在校企双方的共同管理下,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实践综合应用能力。企业实训团队利用真实的教学实例和企业运行环境,对学生进行综合的、专业的训练。通过实训(习)和毕业设计相互结合,锻炼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专业核心能力的层次化递进教学模式改革的预期效果

机械教学论文篇8

在农业机械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计划的安排教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比如说,在讲授“内燃机”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先向同学们提问:大家每天可以看见很多车辆在马路上驰骋,那大家知道它们的动力是来自哪吗?然后给同学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由讨论,再通过自由发言或分组辩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们发言后,教师再进行点评和总结。进而引进内燃机的理论知识、基础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等内容。教师应该特别注意课堂上所讨论的话题应该是能和学生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材内容。通过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学习教材内容的积极性,而且对于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生动、深刻的认识。

2、模型、挂图、想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及学习目标不明确等现象,导致在课堂上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没有兴趣,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而农业机械化课程作为农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们一开学就要接触,肯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使用模型、挂图、想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课堂上多动脑、做思考。比如在讲授“内燃机的结构”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挂图先给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内燃机的结构,把学生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黑板上,教师可以一遍引导学生们看图片,一边讲解内燃机结构的相关理论知识。最后,再让学生们自己在脑海里想象内燃机的模型,并结合图挂画出来。结合模型或者图挂来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变的更具体、生动,一方面利于学生们的理解和记忆,一方面也提高了农业机械化课程的实效性。

3、实物教学法

传统的农业机械化的教学只能依靠图片、模型结合教材内容来教学。而这门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和实际农业生产中的机械设备操作具有很大的关联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的图片或模型很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并且不能全面展示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利用实物教学法,让同学们在观察和操作实物中学习教材知识,避免了死记硬背、照本宣科的学习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和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实物来教学,有利于增加学生们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学生们通过在课堂上对实物的观察,将抽象的知识和具体实际相结合转化成具体的实物,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利用实物教学法来讲授农业机械化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们观察、触摸、体感实物。比如说,在讲授“二冲程内燃机”这部分知识时,由于二冲程内燃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比较抽象,如果紧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们的想象,教师很难清除的表达教学内容,学生们也很难完全掌握教学知识,而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根据笔者调查研究,如果教师不结合实物在讲授这节课时,只有30%的学生能听懂教师讲的内容,其中还不乏似懂非懂的学生。因此,教师应该首先给同学们展示实物,让同学们对二冲程内燃机有一个系统的感性认识,然后在讲解有关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等理论性的知识,这样学生们通过对二冲程内燃机的实物观察和体验,就能比较容易的理解相关理论了。数据表明,利用实物教学法来讲课,70%的学生基本能掌握教学内容。

4、多媒体教学法

机械教学论文篇9

1.教师按章节授课,把每章知识孤立分割教学,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在学生脑海里是杂乱无章的,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和方法仍存在不足。虽然CAI等教学课件的引入提高了课堂容量和课堂效率,但从培养学生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上看,效果不显著。

3.重视理论,重视知识的培养,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而对综合分析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足,学生主动学习精神较差。

二、机械设计系统教学法研究

系统教学法是以具体机械设备(项目)为背景;以学生、项目和实际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传统的教师、教材和课程。把整个课程内容在一台具体机械设备上得到有机的整合,使机械设计各章节内容与课程体系衔接地更加紧凑、顺畅。学生开始接触课程就了解了科 学、严谨的设计思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相关章节的零部件在机械设备中的作用,通过结合具体实物讲述,使学生对相关内容零部件的作用产生较高认识,对每一个零部件的理解与选择,必然会达到“学有所用”的要求。系统教学法课堂理论教学以改变过去传统单独各章节的分散学习,知识体系杂乱无章,使学生出现“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通过对这些基本内容的学习去掌握有关的设计规律和技术措施,从而使学生具有设计其他通用零部件和某些专有零部件的能力。系统教学法特点:①系统性。整个课程内容作为一个系统,每个章节内容作为要素。②典型性。具体机械设备包含大多数机械设计课程的知识。③目的性。学习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与选型。④科学性。根据学生理解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实施教学。⑤直观性。设备结构和各个零部件的作用一目了然。⑥应用性。应用书本理论直接解决设备失效的问题。⑦关联性。充分体现各个零部件相互关联关系。

三、机械设计系统教学法实践

“系统教学法”的核心是一台具体机械设备,具体如何实施教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设备应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与传统教学中的举例有本质的区别,是把整个课程知识作为一个系统,而系统又是以一台具体设备而体现的,各章节的知识通过设备零部件的设计和选型来学习。设备零部件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以提升绞车作为一台具体设备实例教学。课程教学前,学生首先通过视频了解这台设备的用途,然后到实验室参观,让学生确实感受到设备的外形。教师上课根据视频首先介绍其工作原理以及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让学生清楚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就是要学会这台机器的设计。在教学中要始终贯穿“使用场合—失效形式—受力分析—强度计算—结构设计”这一主线,本课程的学习分成三个单元进行,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设计和主要零部件,诸如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轴的设计、滚动轴承的选择及组合设计、螺纹连接的强度计算及螺栓组连接的受力分析等内容列为重点内容作为减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第一单元知识,在课堂上重点讲授;而把比较易于理解的某些章节,如机械零件常用材料和选择原则、过盈连接、摩擦轮传动等列为一般性内容,安排学生自学。第一单元———减速器。①减速器原理。强调是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的独立的闭式传动装置,是一种相对精密的机械,用来降低转速和增大转矩,以满足工作需要。设计减速器时,应根据工作机的选用条件、技术参数、动力机的性能、经济性等因素。②齿轮。通过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理解齿轮的失效形式,然后讲解制造齿轮需要材料和热处理、齿轮的受力和强度计算、齿轮的加工精度和效率、齿轮的和齿轮的设计、材料、加工热处理。③轴。根据减速器中轴具体结构进行教学,还要结合齿轮的结构和受力分析讲授轴的结构,对轴的设计、材料、加工工艺、热处理和精度公差要结合实际详细讲解,并对轴的失效形式和国内外最新维修方法进行介绍。④键连接。结合减速器的齿轮和轴进行教学,解释键的作用,重点学习平键和花键的选型计算和实效形式,其他类型的键作为扩展知识进行介绍。⑤轴承。结合减速器的轴系,解释轴承的作用,介绍轴承的种类,重点学习轴承的选型计算;结合减速器的工作特点学习轴承的和实效失效形式。⑥螺栓连接。以减速器箱体的各种螺栓为例,学习螺栓连接的种类、应用特点和使用场合、预紧力的作用、防松的措施、引伸学习螺栓的强度计算和提高强度的措施。第二单元———提升绞车其他部件。①联轴器。首先根据提升绞车介绍各个联轴器的作用,重点学习联轴器的选型设计,联轴器的种类以自学和课堂讨论为主。②刹车器。教师简单介绍提升绞车中刹车器的作用和类型。第三单元———机械其他知识。①带、链和蜗轮蜗杆传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要把这三章内容进行整合,改变过去按章节分别教学的方式。首先采用对比法进行教学,就是以齿轮传动为参照物,重点介绍三种传动的特点、应用场合,然后再分开单独学习。②摩擦、磨损及。学习时以减速器为例,讲解摩擦和磨损的危害以及的作用。重点学习剂的选用和方式。③机械零件强度。结合齿轮、轴和轴承的失效形式,学习材料的疲劳特性;结合齿轮、轴和轴承的工作中的受力形式,学习交变应力特性。要通过具体减速器齿轮、轴和轴承的失效案例,使学生掌握零件疲劳破坏的危害。

四、结语

机械教学论文篇10

北信学院作为独立学院,大多数专业在师资与实验配备方面都依赖其母体学校,教学大纲、教材的选取等沿用母体学校的,大纲的要求过高与北信学生特点存在着不适应的地方,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中缺乏实践内容,课程的安排往往忽略各课程的衔接关系,课程与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条件有待于改善,具体主要有如下方面:

1.课程之间缺乏系统的衔接,教学大纲要求过高。先修课程的学习情况会直接影响机械设计的学习效果,由于好多课程一味压缩课时,上课内容只能删减,课程的开设、内容的安排缺乏系统地考虑,使得前后课程关系、衔接上出现脱节现象。学生在学习后一门课的时候,往往出现前面有些知识点不清楚;有时前后课程有重复的内容,易造成时间的浪费。教学大纲是实施教育思想与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由于所用的教学大纲大多沿用母体学校教学大纲,要求相对较高,而我院学生整体基础相对薄弱,过高的要求起不到实质性作用,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能成为摆设;大纲版本相对比较旧,教材在不断更新,新的知识点在不断增加,旧大纲体现出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2.教学环节中实践内容的不足。学院实验室还在规划与建设中,缺少课程必备的教学器材,给教学带来很大的挑战,当给学生讲通用零部件的结构、组成时,只能用PPT图片或画简图的形式讲解,由于没有必备的零部件模型,学生没有亲自动手去拆装过,理解起来就相对困难。例如,学生在做课程设计时,对减速器的设计就显得很抽象、困难,没有动手装拆过减速器,只见过图片,有些地方的结构无法设计出来,有的同学即便画出图来,也讲不出设计的原理,更谈不上创新。3.课程与工程实践培训未很好对接。学院在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训上做了许多工作,不仅要求教师要参加工程实践培训,作为职称评审、教师考核依据,学生必须参加一定时间工程实践,以获得必需的学分。但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高新企业、研究所很难接收学生真正参与它们单位实践,大多数学生往往参加的是与专业不太一致的简单重复劳动,对课程的学习作用不大;生产实习时间有限,往往是参观学习,又排在机械设计课程结束后,对该课程学习与课程设计无任何影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加上独立学院学生的基础知识整体薄弱、自觉性相对较差,对于机械设计这门综合性、理论性相对较强的课来说,显得相对困难,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厚,最终导致理论知识不扎实,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难提高。

二、机械设计教学的探讨与建议

目前各个学校、学科都在强调实践环节、工程教育背景,但硬件设施不足与投入的力度不够,工作是做了,口号是喊了,仍然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实践的基础是理论知识的完备,必须在抓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教师、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培训。由于机械设计本身的特点,充分利用我院有限的教学资源,基于工程CDIO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对机械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提出如下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1.修订教学大纲,灵活调整教学内容。以课程群的形式,充分考虑各课程之间相互关系与衔接情况,对原来的教学大纲进行系统修订。结合学生的情况与学院培养目标,对相关课程的章节内容、学生的要求及考核评价形式做了详细明确的说明,对某些原理、公式要求以“会用”为尺度,对其证明与推导过程不过分追求,重点突出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目前教材琳琅满目,必须根据大纲要求与学生的特点来挑选适合学生的优秀教材,使教材成为教师授课与学生课后学习的主要参考书之一。

2.加强教师、学生工程背景培训。由于目前我们的专职教师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因此加强工程实践培训显得尤为重要。青年教师利用工作之余进行与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工程背景培训,积累自己在工程实际中接触的问题来充实理论教学环节,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将课堂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开展与学校周边企业的合作培训,给学生提供方便、多样化的工程培训机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及兴趣选择,也可以自行联系合适的单位进行工程培训,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工程实践中,再通过实践使得对某些原理与理论理解更加深刻。

3.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学院实验室在规划与筹建中,随着逐步分期分批建设,为机械设计课程购置必备的零部件模型与实验设备仪器,将为教学顺利开展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供有力保障。教与学的互动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目前,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引导与互动,在讲到传动装置与轴系零部件时装时,播放相关视频、动画取得良好的效果。

4.发挥好课程设计的作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作为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两周的时间里独立完成,工作量相对较大。机械原理中学的连杆机构和凸轮机构学生无法应用,致使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课程内容脱节,这两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分别为机器方案设计和减速器设计,致使两个课程设计脱节。如何起到预期效果,值得不断地研究、探索。为了避免传统的题目减速器在网上资料应有尽有,学生抄袭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把题目设计成包含有减速器的传动装置设计,在结构与装置的选择上,使得设计更加灵活,给学生一定的设计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充分利用机械原理中所学的机构,使课程之间自然衔接起来。实施过程中采用以组为单位,共同讨论设计方案,在总体方案一致的条件下,每个同学的部分设计参数有所不同,来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