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毕业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5 00:12: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机电设备毕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篇1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本 01 山东大学 0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6999 毕业论文 10月9日8点开始 山大东区新校综合科研楼B座638室 0531-88364595

020207 市场营销 专 01 山东大学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20208 市场营销 本 01 山东大学 06999 毕业论文 10月9日8点开始 山大东区新校综合科研楼B座638室 0531-88364595

020211 饭店管理 专 01 山东大学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6998 毕业实习 10月9日8点开始 山大东区新校综合科研楼B座638室 0531-88364595

030106 法律 本  01 山东大学 06999 毕业论文 9月17日辅导,10月15-16日答辩(8点开始) 山大老校逸夫法学楼 0531-88375620

030302 行政管理学 本 01 山东大学 06999 毕业论文 9月18日辅导,10月16日答辩(8点开始) 山大东区老校1号楼 0531-88377327

050207 英语 专 01 山东大学 00593 《听力》 9月17日上午报到,下午1:30考试 山大外语学院 0531-88377500

00594 《口语》

050201 英语 本  01 山东大学 00602 口译与听力 9月3日上午报到,4日上午考试 山大外语学院 0531-88377500

06999 本科毕业考核 9月3日报到,4日下午辅导。10月15日答辩

050305 新闻学 本 01 山东大学 06999 毕业论文 10月9日答辩 山大东区新校文史楼 0531-88361267

050308 新闻学 专 01 山东大学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80306 机电一体化工程 专 01 山东大学 02184 机械制图(一) 9月24、25日 山大南区西配楼102室 0531-88392873

02231 机械制造

02235 电子技术基础(一)

02206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02196 数控技术及应用

02233 电工技术基础

09946 综合作业

0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本 01 山东大学 06999 本科毕业考核 9月24、25日 山大南区西配楼102室 0531-88392873

00421 物理(工)

02239 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02203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02242 工业用微型计算机

02201 现代设计方法

02244 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2247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080701 计算机及应用 专 01 山东大学 04731 电子技术基础(三) 8月27日考核 山大中心校区综合科研楼D座 3层计算中心(山大南路27号) 0531-88364658 0531-88362820

02317 计算机应用技术

00343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3 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

02121 数据库及其应用

080702 计算机及应用 本 01 山东大学 06999 本科毕业考核 10月15日论文答辩 山大中心校区综合科研楼D座 3层计算中心(山大南路27号) 0531-88362820  0531-88364658

04738 C++程序设计 8月27日考核

02332 数据结构

04736 数据库系统原理

02327 操作系统

04748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2334 软件工程

080709 计算机网络 本  01 山东大学 06999 毕业设计(论文) 9月25日下午答辩 山大东区新校综合科研楼B座812室 0531-88361769

02332 数据结构 9月24日下午考核

04748 Java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36 数据库系统原理

03143 互连网及其应用

082207 计算机信息管理 专 01 山东大学 02317 计算机应用技术 8月27日考核 山大中心校区综合科研楼D座 3层计算中心(山大南路27号) 0531-88364658 0531-88362820

00343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一)

04755 计算机网络技术

02121 数据库及其应用

02383 管理信息系统

09946 综合作业

082208 计算机信息管理 本  01 山东大学 06999 毕业设计(论文) 9月25日答辩 山大东区新校综合科研楼B座812室 0531-88361769

04738 C++程序设计 9月24日考核

04736 数据库系统原理

03174 软件开发工具

02377 信息系统开发

100701 护理学 专 01 山东大学 06854 临床实习考核 9月17日 山大西区护理学院 0531-88382527

02900 生理学 9月18日 山大西区医学院教学楼一层 0531-88382369

02902 病理学

02904 药理学(一)

03180 生物化学(三)

100705 社区护理学 本 01 山东大学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6998 毕业实习 9月9日辅导,9月23日答辩 山大西区护理学院 0531-88382527

06999 毕业论文

100703 中医护理学 专 01 山东大学 11386 中医护理临床实习及考核 9月18日 山大西区护理学院 0531-88382527

02900 生理学 9月19日 山大西区医学院 0531-88382369

100801 药学 专 01 山东大学 06998 专科毕业考核(生产实习) 9月19日8:00报到 山大西区药学院综合楼211号药学院办公室 0531-88382017

02069 人体解剖生理学

02176 分析化学(一)

03028 植物化学

03025 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技术

03030 药剂学

03032 药物分析

100901 卫生事业管理 专 01 山东大学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6998 毕业实习 9月10日前将写好的毕业论文邮寄到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 0531-88382130

081310 营养食品与健康 专 01 山东大学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5736 医学基础总论 9月30日上午9:00至11:00 山大西校区综合楼225房间公共卫生学院继续教育办公室 0531-88382130

05738 基础化学

05740 生物化学(四)

05742 微生物与食品微生物

020155 文化产业 本 02 山东师范大学 04126 文化产业创意与策划 9月3日报到,4日考核 山师文学院 0531-86180394

04128 文化市场与营销

06999 毕业论文 9月4日辅导,25日答辩

020210 旅游管理 本 02 山东师范大学 0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6999 毕业论文 9月4日辅导,25日答辩 山师商学院 fengzhi1568@sina.com

030108 律师 本 02 山东师范大学 06999 毕业论文 9月4日辅导,25日答辩 山师政法学院 0531-86180641

030203 社会工作与管理 本 02 山东师范大学 06999 毕业论文 9月4日辅导,25日答辩 山师历史文化学院 13011741263

030301 行政管理 专 02 山东师范大学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40101 学前教育 专 02 山东师范大学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0857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9月3日报到,4日考核 山师教育科学学院 0531-86182650

00858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06998 毕业实习

00414 现代教育技术 9月3日报到,4日考核 山师信息技术中心 0531-86180372

040102 学前教育 本 02 山东师范大学 06999 毕业论文 9月4日辅导,25日答辩 山师教育科学学院 0531-86182650

040103 小学教育 专 02 山东师范大学 00414 现代教育技术 9月3日报到,4日考核 山师信息技术中心 0531-86180372

06998 毕业实习

040110 心理健康教育 本 02 山东师范大学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6999 毕业论文 9月4日辅导,25日答辩 山师心理学院 0531-86180179

050102 秘书 专 02 山东师范大学 00347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9月3日报到,4日考核 山师信息技术中心 0531-86180372

050102 秘书 专 15 曲阜师范大学 00347 办公自动化原理及应用 9月16日下午报到,9月17日考核 曲师文学院 0537-4456372

050104 秘书学 本 02 山东师范大学 06999 毕业论文 9月4日辅导,25日答辩 山师文学院 0531-86180394

050104 秘书学 本 15 曲阜师范大学 06999 毕业论文 9月16日下午报到,9月17日考核 曲师文学院 0537-4456372

050105 汉语言文学 本 02 山东师范大学 06999 毕业论文 9月4日辅导,25日答辩 山师文学院 0531-86180394

050208 日语 专 02 山东师范大学 00490 日语听说 9月3日报到,4日考核 山师继续教育学院 0531-86180270

050211 朝鲜语 专 02 山东师范大学 00629 朝鲜语会话及听力 9月3日报到,4日考核 山师继续教育学院 0531-86180270

050407 音乐教育 专 02 山东师范大学 00722 视唱练耳 9月3日报到,4日考核 山师音乐学院 0531-86180610

00992 声乐(一)

00724 键盘与和声(一)

00725 键盘与和声(二)

00726 合唱与指挥基础

06998 毕业实习

050408 音乐教育 本 02 山东师范大学 00723 声乐 9月3日报到,4日考核 山师音乐学院 0531-86180610

00729 键盘

00731 伴奏

06999 毕业论文 9月4日辅导,25日答辩

020103 财税 专 03 山东经济学院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8月17日、18日辅导,8月19日考核 山东经济学院成教学院 0531-88583115 web.sdie.edu.cn/cjxy/index.asp

020104 财税 本 03 山东经济学院 0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8月20日、21日两天辅导,8月22日考核 山东经济学院成教学院 0531-88583115 web.sdie.edu.cn/cjxy/index.asp

06999 毕业论文 9月10日辅导;10月16日答辩

020105 金融 专 03 山东经济学院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20106 金融 本 03 山东经济学院 0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6999 毕业论文 9月10日辅导;10月16日答辩 山东经济学院成教学院 0531-88583115 web.sdie.edu.cn/cjxy/index.asp

020110 国际贸易 本 03 山东经济学院 0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6999 本科毕业考核 9月10日辅导;10月16日答辩 山东经济学院成教学院 0531-88583115 web.sdie.edu.cn/cjxy/index.asp

020121 调查与分析 本 03 山东经济学院 0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6999 毕业设计(论文) 9月10日辅导;10月16日答辩 山东经济学院成教学院 88583115 web.sdie.edu.cn/cjxy/index.asp

020203 会计 专 03 山东经济学院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20204 会计 本 03 山东经济学院 0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6999 毕业论文 9月10日辅导;10月16日答辩 山东经济学院成教学院 88583115 web.sdie.edu.cn/cjxy/index.asp

020222 物业管理 本 03 山东经济学院 0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6999 毕业论文 9月10日辅导;10月16日答辩 山东经济学院成教学院 0531-88583115 web.sdie.edu.cn/cjxy/index.asp

020258 企业管理 专 03 山东经济学院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20259 企业管理 本 03 山东经济学院 0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6999 毕业论文 9月10日辅导;10月16日答辩 山东经济学院成教学院 0531-88583115 web.sdie.edu.cn/cjxy/index.asp

100803 中药学 专 04 山东中医药大学 03039 中药化学 7月1日报到,7月2日考核 山东中医药大学长清新校区 0531-89628108

03041 中药鉴定学 7月3日考核

03043 中药炮制学 7月4日考核

03045 中药药剂学 7月5日考核

06998 毕业实习 7月6日考核

020231 劳动与社会保障 专 05 山东轻工业学院 03321 劳动和社会保险业务案例分析 9月3日8:00报到选题,10月9日8:30答辩 山轻工长清校区3#教学楼B座101室 0531-89631368

020232 劳动和社会保障 本 05 山东轻工业学院 0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6999 毕业论文 9月3日8:00报到选题,10月9日8:30答辩 山轻工长清校区3#教学楼B座101室 0531-89631368

050302 广告学 本 05 山东轻工业学院 09557 综合作业 9月3日8:00报到选题,10月9日8:30答辩 山轻工长清校区3#教学楼B座101室 0531-89631368

06999 毕业论文

050405 室内设计 专 05 山东轻工业学院 07999 毕业设计  9月3日8:00报到选题, 10月9日8:30答辩 山轻工长清校区3#教学楼B座101室 0531-89631368

00675 构成 8月26日08:20—12:00 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考生在青岛商务学校(青岛市贵州路1号),其它地市的考生在山东轻工业学院长清校区公教楼 0531-89631368

00706 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 8月26日13:50—17:30

00707 建筑设计基础 8月27日08:20—12:00

00692 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 8月27日13:50—17:30

00705 表现图技法 8月28日08:20—12:00

00711 展示设计 8月28日13:50—17:30

050406 视觉传达设计 专 05 山东轻工业学院 06998 毕业实习 9月3日8:00报到选题,10月9日8:30答辩 山轻工长清校区3#教学楼B座101室 0531-89631368

07999 毕业设计

00675 构成 8月26日08:20—12:00 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考生在青岛商务学校(青岛市贵州路1号),其它地市的考生在山东轻工业学院长清校区公教楼 0531-89631368

00850 广告设计基础 8月26日13:50—17:30

04698 装帧设计 8月27日08:20—12:00

00692 计算机辅助图形设计 8月27日13:50—17:30

00715 包装结构与包装装潢设计 8月28日08:20—12:00

00711 展示设计 8月28日13:50—17:30

050432 室内设计 本 05 山东轻工业学院 06999 毕业设计 9月3日8:00报到选题, 10月9日8:30答辩 山轻工长清校区3#教学楼B座101室 0531-89631368

05975 展示设计(二) 8月26日08:20—12:00 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考生在青岛商务学校(青岛市贵州路1号),其它地市的考生在山东轻工业学院长清校区公教楼 0531-89631368

05423 装饰设计 8月26日13:50—17:30

07075 计算机辅助设计 8月27日08:20—12:00

01150 效果图表现技法 8月27日13:50—17:30

050433 视觉传达设计 本 05 山东轻工业学院 06999 毕业设计 9月3日8:00报到选题, 10月9日8:30答辩 山轻工长清校区3#教学楼B座101室 0531-89631368

05975 展示设计(二) 8月26日08:20—12:00 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考生在青岛商务学校(青岛市贵州路1号),其它地市的考生在山东轻工业学院长清校区公教楼 0531-89631368

05423 装饰设计 8月26日13:50—17:30

07075 计算机辅助设计 8月27日08:20—12:00

01575 图形设计 8月27日13:50—17:30

050450 电脑艺术设计 本 05 山东轻工业学院 06999 毕业设计 9月3日8:00报到选题, 10月9日8:30答辩 山轻工长清校区3#教学楼B座101室 0531-89631368

05975 展示设计(二) 8月26日08:20—12:00 青岛考生在青岛商务学校(青岛市贵州路1号),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以外地市的考生在山东轻工业学院长清校区公教楼 0531-89631368

05423 装饰设计 8月26日13:50—17:30

07075 计算机辅助设计 8月27日08:20—12:00

04488 3DS MAX 8月27日13:50—17:30

04693 网页设计 8月28日08:20—12:00

050450 电脑艺术设计 本 25 青岛科技大学 06999 毕业设计 论文答辩考生7月15日前联系青科大成教学院自考办。 青岛、烟台、威海、日照考生在青岛科技大学(四方校区)青岛市四方区郑州路53号;请及时查看青岛科技大学成教高职学院网站cj.qust.edu.cn/ 0532-84022960

05975 展示设计(二) 8月26日08:20—12:00

05423 装饰设计 8月26日13:50—17:30

07075 计算机辅助设计 8月27日08:20—12:00

04488 3DS MAX 8月27日13:50—17:30

04693 网页设计 8月28日08:20—12:00

040106 教育管理 专 07 齐鲁师范学院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40107 教育管理 本 07 齐鲁师范学院 06999 毕业论文 9月17日辅导,10月16日答辩 齐鲁师范学院老校区(历山路36号) 0531-86401378

020201 工商企业管理 专 08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20216 电子商务 本 10 青岛大学 03143 互联网及其应用 论文答辩考生7月10日前与学院联系安排辅导,9月17日报到,18日上机考核、答辩。 青岛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宁夏路308号青岛大学西院博知楼513房间) 0532-85952834

00897 电子商务概论

11290 电子商务实践

06999 毕业设计(论文)

020218 人力资源管理 本 10 青岛大学 0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6999 本科毕业考核 9月4日上午9:00辅导;10月16日上午8:00答辩 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市场学系(青岛大学中心校区东1教202) 0532-85953185

020228 物流管理 专 10 青岛大学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20229 物流管理 本 10 青岛大学 01574 物流管理软件操作 7月17日以后见mse.qdu.edu.cn 的通知 青岛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系(青岛大学东院第一教学楼三楼312室) 0532-85955256

06999 毕业论文

030107 经济法学 本 10 青岛大学 06999 毕业论文 7月2日辅导,10月15日上午8:00答辩 青岛大学法学系(东一教5楼自考办) 0532-85955985

050202 日语 本  10 青岛大学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6999 毕业论文 7月16日辅导;10月16日答辩 青岛大学日语系 0532-85953527

050223 韩国语 本 10 青岛大学 01116 口译与听力(韩) 7月16日辅导,17日考试 青岛大学博文楼110室(济南、青岛、日照考生) 0532-85950050

06999 毕业论文 7月16日辅导,10月15日答辩

080806 建筑工程 本  11 青岛理工大学 06999 本科毕业考核 8月26号上午报到,8月26(下午)、27、28日考核 青岛理工大学成教学院 0532-85071582

00421 物理(工)

02441 混凝土结构设计

02443 钢结构

02276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5721 流体力学

02449 建筑结构试验

050223 韩国语 本 12 烟台大学 01116 口译与听力(韩) 10月16日考核 烟台大学外语学院339室(烟台、威海考生) 0535-6902101 0535-6902796

06999 毕业论文 7月2日上午8:30辅导,10月15日上午8:30答辩

020109 国际贸易 专 12 烟台大学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9月24日考核 烟台大学计算机学院 0535-6707648

020119 餐饮管理 本 12 烟台大学 00052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0991 宴会设计 10月16日考核 烟台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0535-6903457 0535-6902553

06999 毕业论文 7月17日辅导,10月16日答辩

050303 公共关系 专 13 鲁东大学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100702 护理学 本  14 潍坊医学院 06999 毕业论文 7月16日济南、德州、东营、威海、淄博、日照、菏泽、莱芜、油田考生辅导, 7月17日青岛、潍坊、滨州、聊城、济宁、临沂、泰安、烟台、枣庄考生辅导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院 0536-8462405

18999 临床实习考核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7月15日报到,7月16日考试 潍坊医学院新校区计算机教研室 0536-2602738

050218 商务英语 本 15 曲阜师范大学 00602 口译与听力 9月16日下午报到,17日考核 曲师外国语学院 0537-4458590

06999 本科毕业考核

080704 电子技术 专 15 曲阜师范大学 02270 电工原理 9月16日下午报到,17日考核 曲师物理工程学院 0537-4456092

02341 线性电子电路

02343 非线性电子电路

02345 数字电路

02276 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2278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02347 电视技术

080705 电子工程 本 15 曲阜师范大学 06999 毕业论文 9月16日下午报到,17日考核 曲师物理工程学院 0537-4456092

00421 物理(工)

02355 信号与系统

02366 计算机软件基础(二)

02359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02357 数字信号处理

02307 自动控制理论(二)

030401 公安管理 本  20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06999 毕业论文   省公安厅负责实施

020118 餐饮管理 专 23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0979 烹饪工艺学(二) 10月29日考试 济南花园路23号(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洪楼校区继续教育学院) 0531-81902636

00981 烹饪原料学(二)

00983 餐饮服务

020265 采购与供应管理 专 03 山东经济学院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20282 采购与供应管理 本 03 山东经济学院 06999 毕业论文 9月10日辅导;10月16日答辩 山东经济学院成教学院 0531-88583115 web.sdie.edu.cn/cjxy/index.asp

090403 畜牧兽医 本 21 青岛农业大学 00019 计算机应用基础 见简章第七条备注

06999 毕业论文 7月17日辅导,9月25日答辩 青岛农业大学主楼1311房间 0532-88030207

080301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专 25 青岛科技大学 10722 计算机绘图(CAD) 具体时间学校另行通知。请及时查看青岛科技大学成教高职学院网站cj.qust.edu.cn/ 10722计算机绘图(CAD)考核--视报名情况原则上一个地市设一个考点; 08631求职择业与创业指导考核--以考生所在学校为单位集中办理 0532-84022960 84022840

08631 求职择业与创业指导

080602 工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专 25 青岛科技大学 08631 求职择业与创业指导 具体时间学校另行通知。请及时查看青岛科技大学成教高职学院网站cj.qust.edu.cn/ 08631求职择业与创业指导考核--以考生所在学校为单位集中办理 0532-84022960 84022840

080708 计算机通信工程 本 19 北京邮电大学 06999 本科毕业考核 考生与学校联系 山东邮电学校 0531-86053781

00421 物理(工)

02327 操作系统

02332 数据结构

04736 数据库系统原理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篇2

关键词:毕业设计;行业需求;新模式

作者简介:高彩霞(1981-),女,江西九江人,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讲师;陈昊(1979-),男,河南永城人,河南理工大学团委,讲师。(河南 焦作 454003)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194-02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修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所必须进行的一种学习、探索、实践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也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绘图、计算机应用、翻译、查阅文献等)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开展实验研究、技术经济分析、撰写科技论文和技术报告等方面的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1]

一、结合科研、行业和就业方向合理选题

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基础性步骤是选题,毕业设计的角度、范围以及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选题来确定的,适合学生个人情况的选题是确保完成高质量毕业设计的前提和条件。为保证毕业设计选题的质量,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采取了以下选题措施:

1.构建毕业设计题目数据库

组织专家从发电厂设计、电机设计、变电站设计、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控制系统设计等方面建立毕业设计题目库,可根据使用情况进行更新。

2.结合科研项目,接触到电气学科最先进的科技前沿

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中选题,根据科研项目的研究内容和学生的特点与能力,围绕项目研究内容设计数个子课题,供广大学生进行自己的毕业设计选题。这种题目对指导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创新,学生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电气学院的科研项目大多来自省部级以上的科研课题与企业委托课题,如绿色能源方面有光伏、风能发电等课题,智能电网方面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微机保护、智能电器等课题,使学生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学科前沿。

3.加强与实验室建设的结合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在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寻求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可通过毕业设计自主开发、组装实验仪器设备,自己动手制作实验仪器,这种做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验室建设,达到了一举两得的目的。通过广大学生的毕业设计,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已成功研制出了一批实验装置,主要范围涉及到:单片机接口实验箱、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电力电子实验装置、自动化仪表、稳压电源等。

4.结合行业需求

与煤矿电气自动化、电力行业和电工制造行业的需求密切结合,采用“项目驱动”模式强化质量进行选题,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实现真题真做,让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亲身体会在企业现场可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增强电力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同时可以帮助学校解决在硬件资源方面欠缺的问题。

5.结合就业方向

由于部分学生在第七学期就已经签约了工作单位,确定了工作性质,因此这部分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选题时,教师和学生可共同研究,结合签约企业的情况进行自主命题,选择与学生毕业后所从事岗位结合比较紧密的设计题目,使其尽早熟悉工作性质,减小在校所学的基本理论同现场实际工作的差距,而且鼓励学生到签约单位做毕业设计。学生到签约单位做毕业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未来的工作环境,深受单位的欢迎。这种毕业设计模式可使学生到签约企业以后马上调整自己的角色,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自己的岗位竞争力,而且提高了本校的声誉,使毕业生在各用人单位提前发挥优势,为电气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构建了良性的平台。

二、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规范化管理

1.严格审题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制定了毕业设计的选题规范,在第七学期开始进行毕业设计的选题工作。首先,指导教师要向学生所在系(室)上交《毕业设计选题申报表》,拟出毕业设计题目、所研究的内容和具体要求,经系(室)专家组同意研究后,汇总提交到学院。学院每年组织专家成立“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按照“综合性、专业性、创新性、实践性、可行性”原则对各系(室)上报的毕业设计选题进行筛选,对同本专业相关度不强、选题水平低下、涉及内容陈旧的予以删除;对有多名毕业生合作完成同一课题的情况,给每位学生选取相对独立的任务。“毕业设计指导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批,上报给学校教务部门备案。[2]

2.加强毕业设计日常管理

为加强对毕业设计的日常管理,使毕业设计工作严格规范,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严格遵照《河南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等文件的相关规定,制定了本院的相关管理办法,在实际工作中逐步形成了如图1所示的“343”质量监控体系,即学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各系(室)之间相互协调的三级管理体制;四期检查制分为毕业设计工作前期、毕业设计阶段性检查、毕业设计中期、毕业设计后期;三方评分制是指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评阅教师、毕业设计答辩委员会(包括开题报告答辩、阶段性检查答辩、中期检查答辩、毕业设计答辩)。

“三级管理制”的具体实施步骤:各系(室)负责本系(室)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各学院要按要求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由各专业骨干教师担任,全过程、全方位进行监控,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每个学生指导教师的落实、毕业设计(论文)文本规范程度、毕业答辩情况、认真填写评语、严格进行成绩评定等环节的各项工作,严把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学校主要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宏观组织管理工作,定期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查。在系(室)、学院、学校的三级管理体制下,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相连,确保质量过硬。

“四期检查制”的实施步骤: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前期检查,主要审查指导教师是否具备资格,选题是否符合规范,是否严格执行一人一题,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类型、难度以及工作量是否符合学校规定的要求,设计的技术路线是否合理可行,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编排是否符合学校的要求,首次指导的教师是否熟悉学生选题的内容;阶段性检查以文献资料的查阅、资料的收集和总体方案的审查为主;中期检查主要检查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质量是否过硬,工作进度是否符合要求,其中学院检查要全方位覆盖所有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校级检查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随机性的抽查;后期检查主要是检查毕业设计(论文)是否有资格答辩,评分过程是否合理,答辩过程是否严格执行学校的规定,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否达到要求。通过三次重点检查的实施,基本上覆盖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点阶段,有效进行了过程控制。

“三方评分制”的主要内容:答辩委员会、评阅教师和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评分。指导教师对自己所带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负责,认真审阅、指出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学生自己进行修改,指导教师再次审查后严格按照评分标准给定成绩、根据学生情况作出评语,并将相应资料提交到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指定一名或多名评阅教师再次评阅毕业设计(论文),评阅教师要同指导教师相结合,给出公平的评语和评阅成绩;答辩委员会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答辩工作,综合学生的开题报告答辩、阶段性检查答辩、中期检查答辩、毕业设计答辩等情况给出符合实际的各阶段的评语和答辩成绩,然后计算出总成绩。这三部分成绩按比例进行评定的方法保证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准确全面地进行了考核。

3.校企联合指导,实行双导师制

对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的学生可采用双指导教师制,即在企业安排一个指导教师,在校内安排一个指导教师。企业的指导教师主要在技术上进行指导,校内的指导教师主要从毕业设计的规程、内容写作与规范到最后回到学校进行答辩等进行指导与管理。实践证明,双导师制效果良好。目前河南理工大学与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山西潞安煤业集团、许继集团、焦作电厂、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结论

结合行业需求和就业方向进行的毕业设计,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已开展了两年,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结合科研项目与实验室建设的“项目驱动”式毕业设计模式

这种模式使学生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学科前沿,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创新思维能力。

2.校企联合指导,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模式

一方面,学生能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直接参与到工作单位的实际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解决了学生眼高手低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加现场的实践,进行课题研究,真正进行了一次岗前大练兵,有利于增强他们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增强现场工作的能力和对实际岗位的适应性。

3.“三四三”质量监控体系

该监控体系实行了过程与目标并重,以及全程、全面、全员的监控,系统科学,使毕业设计的质量从制度上得到了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李乾军.关于本科毕业设计的几点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0,(3):154-155.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篇3

[关键词]毕业论文(设计) 理工科本科生 毕业论文(设计)质量 研讨会

[中图分类号] H642.4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9-0111-03

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最后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技术及平时教学训练的基础上,在毕业之前提交的一份综合性答卷。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不仅能反映出本科生的专业水平和参与科研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校的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无论在实验内容或格式规范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工作和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就在日本学习期间的经历和接触到的毕业论文(设计)做法,比较了日本与我校和兄弟院校理工科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做法,重点分析了日本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设置的一些特点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实验方法和经验,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参考。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定位、起始和完成时间

日本和我国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都定位为学士学位论文,是本科生毕业之前提交的一份综合性答卷。在修完教学计划中所有课程的同时,本科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才能获得本科毕业资格和学士学位。在日本,大学三年级的学生首先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而后已经确定研究方向的学生直接去找指导教师,根据双向选择来确定本科生所属研究室及导师。本科生做毕业论文的时间为一年,从第七学期开始,本科生在修第七学期计划课程的同时就开始从事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的工作。本科生在最初的几周或几个月里要了解情况、参与和熟识相关的研究工作、收集和了解相关的资料、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最后和导师协商,选定研究题目。而各研究室也为新生举办特别研讨(轮讲)会,在研讨会上,首先由研究室负责人介绍本研究室的总体情况、各成员的简历、研究课题及项目、年度活动计划(学术报告会、实习、参观、调查、旅游、聚会)等情况。接下来由几位学生(包括博士生、研究生、四年级学生等)报告最近一段时间内的科研情况,最后还举行一个小型聚会,给新生创造另一个“近距离”相互了解的机会。而我校和国内部分高等院校大多是在第七学期末时由教师出毕业论文题目给学生,学生只看题目和导师就选题,根本不了解该题目的研究内容。由于这时已经是学期末,学生正处于最紧张的复习考试阶段,教师也处于出题改卷、计算考核成绩的最忙时期,大部分教师对学生没有安排实际性的任务。第八学期开学后,学生才着手了解情况、查阅收集资料、制定实验计划,并购买相关药品材料,开始做实验。因布置时间过迟,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准备,不能及早进入状态。加之最后一个学期也是很多学生参加就业招聘会、研究生面试、考各种资格证和毕业补考的时间,诸多因素使得学生难以集中精力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这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造成了影响。

二、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提倡循序渐进

在日本,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后,导师不要求学生马上就开始做实验(设计)。他们首先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应、了解和掌握毕业论文(设计)做法的条件,要求学生重复和了解前人的工作,选修有关的课程,收集资料,自学有关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在研讨会上作简单的报告。总而言之,第七学期是学生适应、了解和掌握有关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和初步进入正式制作毕业论文(设计)的阶段。在此阶段导师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及自主意识,在已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初步确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和内容。在第七学期末的某次研讨会上就专门作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开题报告,争取导师和研究室人员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各种条件准备就绪以后,再开始做实验。相比较而言,我们只有一个学期(实为14周,有些学校甚至只有半个学期)的时间做毕业论文(设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仅没有创新性,连自主性也很难有了。

三、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注意培养独立自主的性格

在本科教学中,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锻炼和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离校前对其掌握理论知识程度及其实际应用能力的最后检验,是对其创新意识与科研水平等方面的综合训练和升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比向他们传授具体知识更重要,授人以渔胜于授人以鱼。在本科教学培养计划中,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性教学环节时间最长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和独立自主意识的重要环节。只有培养出学生的独立自主的精神,学生才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在日本,在实验课和制作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学生都要亲自动手,独立完成有关实验和仪器的操作。此外,学生必须亲自查阅、收集、整理资料,拟定实验计划,订购仪器、药品,订做实验装置。从扫描仪、投影仪、复印机到大型复杂仪器设备的使用,导师一般是不会亲自去教的,他们要求学生自己看说明书解决问题,有关毕业论文(设计)的所有实际问题也要求学生自行解决。

四、毕业论文(设计)是培养自觉性和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过程

由于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性教学,学生拥有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因此毕业论文(设计)的顺利完成和质量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和综合素质。在日本,从家庭到学校以及全社会都非常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整个社会的道德素质也很高。这个从做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身上也可以体现出来。每个研究室和导师给学生提供电脑,每个实验室也都有电话,电话随时可打到世界的任何地方,但是利用网络进行聊天、玩游戏等娱乐性活动的学生很少,而将研究室的电话用在私事上的情况就更没有了。研究室的所有学生都配有钥匙,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各种贵重物品也放在桌子上,不锁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公用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24个小时开放,学生(提前预约)随时都可以使用。相比之下,我们学生的素质教育,道德建设还需加强。另外,日本学生的穿着打扮也相当朴素,在实验室和校园内几乎看不到几个一起闲聊的学生。导师经常提醒学生一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就够了,很多学生已养成了这种习惯或遵循这个规则,在实验室熬夜的大有人在。他们既朴素、勤奋又自觉的精神给了我们很深刻的印象。这点值得导师在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在学生面前反复提倡,更值得我们的学生学习。

五、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提倡环保意识

在毕业论文(设计)完成过程中,学生面临亲自配制各种溶液,处理各种废物等问题。这种问题的处理不仅影响室内环境和个人的健康,而且影响室外环境和他人的健康,如果处理不妥当会直接影响本人和他人的健康,从而间接地影响毕业论文(设计)的进度和质量。在日本,每个研究室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了包括管理水暖电、仪器药品、废品处理、学生行为规则等各种规章制度的学生手册。导师也经常提醒并监督这方面的工作。在研究室锂电池、金属、玻璃、塑料、纸张、可燃物、不燃物等废弃物都分类装箱,化学废弃物也要分类存放。酸类、碱类、有机物、无机物都有专门的回收桶。而对于那些毒性很大的废弃物,研究室单独设立了回收桶。连纸盒的小钉子,玻璃瓶的金属盖子都分别存放。如有违规行为,环境监测部门就马上通知学校有关部门,调查肇事者,并对其进行处罚。可喜的是师生们已经把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很少出事故。在寸土寸金的日本,学生做实验的场地很小,一般每个学生只有1-2米长的实验台,人员密集,但实验场地还是很干净、很整齐。在学校每位教师基本上都有属于自己的书房和实验室,教师几乎每天从早上九点工作晚上七八点,甚至很晚都在那儿备课、从事研究和处理日常事务。学生也都有学习备课的房间。实验室与学习备课区是严格分离的。这样业余时间既可以把教师留在学校,也可以保护师生的身心健康。而我们很多学校不仅没有把垃圾分类存放的制度,就连有毒物品也不进行特殊处理和特殊存放。大部分教师在学校没有自己的书房,只有实验室,实验室和学习备课室也没有严格的区分。

六、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的研讨会制度

日本大学里都有研讨会制度。[2]一般每周一至两次,每次2-3小时。研究室的所有人员包括导师(教授、助教、讲师)、博士生、研究生、三~四年级学生都参加。他们(每次几个人)轮流介绍自己的科研情况或国内外的科研动态,汇报自己最近一段时间内所作的研究工作,遇到的问题和今后的计划,并回答师生提出的问题。导师围绕某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对于有些问题导师会进行重点讲解。要投稿的论文也先在研讨会上宣读并征求意见,然后再进行修改。当科研上有所进展时,其摘要或全文会贴在走廊里,供师生参阅,这样既可传播和交换信息,也可炫耀自己的实力,吸引更多、更好的学生或项目,获得社会的支持和尊重。

这种研讨会制度有以下优点:1.由于每个学生,无论是博士生还是本科生都得每隔一段时间在众人面前作汇报,这就给学生增加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使其既要认真做准备,也要抓紧时间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2.给学生提供了锻炼多种综合能力的机会。从查资料、拟定实验计划,订购药品,使用仪器到数据处理,归纳总结写成文稿,制作多媒体等都得学生亲自完成。3.导师、博士生、研究生及本科生都要参加讨论,这就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思想、集体合作、互相提高的机会。4.台上的学生得到锻炼,台下的学生受到启发,这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学习和研究的气氛。有时,某个学生对其他学生的激励与启发作用比教师讲课的效果还好。在研讨会上学生敢思考,学方法,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大有益处,值得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 倪哲明,(日)增田慎治.日本大学化学教育的特点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0,(4):34-39.

[2] Satoshi Niibori. Assessment Method of Master and Doctor Thesis[M].Japanese:Dobukan Co.Press,2002.6.

[3] 陆玉梅,唐世学.毕业论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 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8(1):32-35.

[4] Yoshimatu Shibata.The New Principle of Education[M]. Japanese:Yuhikaku Co. Press,2003.3.

[5] 于青春,何江涛.日本京都大学工学部的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教育[J].中国地质教育,2004,(2):90-92.

[6] 郭长虹.值得借鉴的日本大学生毕业论文的做法[J]. 教书育人:学术理论, 2006,(5):96-96.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篇4

关键词:机械工程,本科,毕业设计

1 引言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接受课题任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获得基本训练并取得成果的过程,它是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1]。作者结合广东工业大学的实际,从科学选题、落实开题环节、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等关键环节提出了改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措施。

2 科学选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工作的龙头,选题质量是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心挑选毕业设计题目,是搞好毕业设计的第一步。但是选题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选题缺乏综合性、新颖性,深广度不够;有的选题对学生显得难度较高,工作量过大;有的选题虽然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学生由于怕难或者因就业等原因而不愿选;另外,系与系之间和各系内部之间的设计题目在难度和分量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选题。

(2) 要考虑完成课题的客观条件。学校毕业设计经费、教学试验条件都有限,不是任何来自科研实际的课题都可用做毕业设计,必须根据客观条件来选择设计题目,这些条件主要包括:可查资料库源,试验设施和足够的经费等,因此我们在选题时,一般选用能为学生提供可用的仪器设备,试验场地等条件的科研课题,例如“微细特种加工中心”试验样机在我们教研室已经搭建好,“线切割机床、电火花机床、超声抛光装置”等设备可以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时提供可以直接操作,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的机会。

(3) 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深度。举例说我们选择“旋转超声主轴振动系统研制”课题时,考虑到该课题涉及了声学,机械振动学,电力电子学,数电,模电等多个领域,涉及的知识面较广,设计工作量较大,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可以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但是考虑到本课题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毕业设计工作时间内,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或做出阶段性结果,我们安排了两个同学参加,在掌握总体设计思路的基础上,分别进行硬件结构设计、驱动电路等不同部分的,有侧重点地进行研究,经过分工合作,完成了整个课题的设计任务,效果良好。

3 落实开题环节

为提高毕业论文设计教学质量和探索出适用于毕业论文设计全环节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可借鉴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新增开题环节,以强化学生包括查阅文献资料广泛获取信息,提出问题、拟定实验研究方案和设计方案,科学实验与测试,数据整理与分析,撰写实验论文,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述等能力在内的基本创新能力。

(1)开题环节的必要性。开题的意义在于完善论文设计方案,使论文设计方案更加系统化,收集信息,听取各方意见,明确思路以坚定论文设计者的信心。一般说来,将思考的东西正式地讲出来和写出来,会比原来所思考的更有升华的意味,因为从“思”到“说”和“写”,其间加入了逻辑的创造过程。通过撰写开题报告,要求学生讲清题目的来龙去脉,从而使学生明确毕业设计课题的目的和要求,对题目有更深刻理解与认识,会使原来的论文设计思路更加完善和系统,对自己的工作做到“胸有成竹”,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不知从何处入手的尴尬局面。

(2)开题环节的组织 在开题会之前,每个学生按规范书写了开题报告。学生持经指导老师签字同意的选题报告书、任务书及其它相关资料上台汇报选题的目标和意义、拟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工作基础、预期成果和工作计划等内容10分钟。评审小组根据学生自述和选题报告书及其它文本内容,对学生论文设计是否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完成论文设计的可行性进行考核,并对论文设计广度、深度、贴切度、重点和难点等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

4 保证毕业设计答辩的质量

外,还应考察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工作中查阅处理信息和应用各种工具的能力、撰定科研报告和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在工作中的团队协作能力等。答辩委员会要办事公正,治学严谨,严把质量关,对毕业设计(论文)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决不姑息。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篇5

关键词:高职;供用电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135-02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为此,结合我院供用电专业实训课程建设,进行以下探讨。

供用电专业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学生实习岗位较分散,很难做到所开设的实践课程完全与岗位能力要求相符。

第二,受到实训设备、实训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一方面,供用电设备投资大,动辄上百万,对于非电力类高职院校,购置经费很难满足;另一方面,校外实习基地虽然能解决实训设备等问题,但企业更多考虑生产发展,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紧密合作。

第三,供用电行业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如控制技术、通讯技术等,也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供用电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建设思路

积极到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学习走访,使所开设实践课程尽量满足就业岗位能力要求;课程设置充分考虑课程的前后衔接,科学布局,有序推进;多方争取,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行业及企业实践资源,做到资源共享。

(二)建设举措

供用电技术专业每年邀请行业、企业资深专家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充分论证,使之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更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供用电专业实践体系如图1所示。具体举措如下。

重视基础实践课程 基础类实践课程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形成基本技能,是后续实践课程的基础。为此,本专业在第二学期开设了一系列基础类实践课程,配套《电工基础》理论教学,开设了电工实习、维修电工考证实训、电工仪表装配调试实训;配套《工程制图》理论教学,开设了电气CAD制图实训课程。在第三学期,配套《模拟电子技术》、《数子电子技术》理论教学,开设了电子实习;配套《单片机技术》理论教学,开设了单片机实习;开设了《电气控制与PLC》(80课时)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以上课程的开设强化了学生基础实践能力,学生维修电工考证通过率达到100%。

加大专业专项能力实践课程比例 本专业专项能力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对学生的顶岗及就业起着决定性作用。本专业在第三学期开设《供配电技术》项目教学课程,把供配电实训室作为教学场所,学生实训使用真实的供配电系统,有利于建立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内外线电工》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在成套实训室开展教学(内线部分)。第四学期将学院35KV变电站作为主要授课地点(外线部分),结合校外实习基地(常发集团110KV变电站)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第四学期,还开设了《高低压电气设备运行与维修》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将教学地点设在高低压配电实训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边学、边练,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另外,随着现代社会智能电网建设,各种智能控制技术及仪表陆续投入使用,为此,本专业在二年级结束后的暑期开设了集表(远程抄表)、配电网调度(仿真)、微机保护等三门实训课程。集表实训系统的设计通过由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组与企业合作完成项目的方式完成,并起草了集表实训指导书。采取这一形式,一方面,可节约项目资金,另一方面,教师的工程能力可得到提高,对开展教学很有益处。配电网调度仿真实训在微机房进行,通过软件模拟变电站运行控制,实践形式新颖,很受学生欢迎,实践效果良好。微机保护实训借助常州工学院微机保护实训室完成,实训内容根据本专业教学及学生情况设置(我系微机保护实训室正在建设中,预计明年投入使用)。另外,本专业还开设了小型设计项目《电力课程设计》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变配电小型设计,初步建立设计理念,掌握设计方法。

加强毕业设计管理,提高设计质量 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学院出台了毕业设计技术规范,严把选题关,在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性质、难度、分量、综合训练、结合实际等方面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紧密结合实际,全面反映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一人一题率达到100%。同时,教务处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从管理文件、管理人员、审题程序、指导教师、中期检查等方面,在毕业设计规范化、答辩组织与程序、评分标准、成绩公布、总结与归档等环节上严格进行管理,保证了较高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订单培养,提高顶岗实习的针对性及有效性 本专业与行业企业广泛接触,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目前已建立十多家实习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提高顶岗实习的针对性及有效性,也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目前已与两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职业技能鉴定融于课程 本专业与市供电公司培训中心紧密合作,将进网许可证培训的理论部分内容融于教学中,实践部分于培训中心现场完成,既节约了资金,又密切了校企关系。考证通过率每期均为100%。

实施效果

第一,深化了实践教学改革。项目及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将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素质培养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学生以直接体验的形式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职业能力。

第二,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科学的实践体系。各实践环节有序设置,层层深入,实践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紧密结合,实践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良好保证。

第三,校企合作初见成效。专业与多家企业及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桥梁;另一方面,为本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毕业生受到企业欢迎。根据对第三方公司“麦可思”的跟踪调查,供用电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就业对口率高,薪资位于各专业前列,毕业生受到企业欢迎。

参考文献:

[1]吴金星,魏新利,王保东.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石[J].化工高等教育,2006(1).

[2]洪林.王爱军.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23(9).

[3]张茂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人才[J].黑龙江教育,2005(9).

[4]吕景泉.借鉴德国职教经验打造中国高职品牌[J].天津成人高校联合学报,2004(5).

作者简介: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篇6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机电专业 毕业设计

一、引言

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五年制高职机电专业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以后从事企业进行技术改革工作的初步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贯彻《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工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设计方面的要求,我们总结了近几年各职业院校的实际教学经验与教改情况:由具有丰富专业教学经验及生产实际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来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做”三合一的职业技术项目的设计。其特点有以下几点。

1.内容选择上充分体现“理论够用,能力为本,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想,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彰显针对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强的特征,通过设计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例,按照生产实际要求和实际方法、步骤,进行设计、选材、加工等。

2.精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典型题目,查询所必需的一般设计资料和最新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对产品的加工工艺及毕业设计的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融合,对引导学生形成实践计划方案,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针对性很强。

3.从拓展学生对本专业广度和深度的要求角度出发,我们选择了10个典型的毕业设计课题,对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好的作用。

从当前机电专业的普通高校的本科、专科;职业院校的专科、电大生五年制高职的学生毕业设计的情况(如下表)调查情况看:

1.普通高校的多以论文和样品的形式,论文为主,样品为辅;

2.职业院校的专科、电大生以论文的形式,论文为主;

3.五年制高职以论文和样品的形式,论文为辅,机械加工产品为主。

毕业课题列表

根据高职学生的技能优势,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2005级学生的毕业设计小组要进行课题的开题报告论证、要进行中期毕业设计进程的报告、要进行毕业设计答辩及毕业成果演示。

二、确定选题进行理论设计

05大专机电有两个班级,80多人,我们把它分成10个小组。每个小组7―9名学生。

1.选题并确立10个课题。选题主要从机电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在利于巩固、深化、扩大所学知识;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训练;尽可能与生产、科研、管理、教学等实际需要相结合。课题由指导教师组提供十个选题方向的主导意见,允许学生提供建议供指导教师组参考。选题应尽可能选择已经在实际生产中投入使用的,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符合教学要求、价格适中、能够组装完成的产品。选题难度要适中,任务量应保证中等水平学生经努力八周时间内能完成,不得选择纯论文性的选题。教师指导组经过分析、筛选提供的十个题目是:交通灯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自动化立体仓库的设计、弓形模具的设计、基于单片机的路灯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物料自动分拣系统、圆形薄片冲裁模的设计、智能小车的设计、CA6140车床控制系统的设计、机械手的制作设计、四层楼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学生可以自由结合组成10个小组,但是每个组的人员不能偏差过大。每个小组组长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合理地把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允许每个小组在10个课题内自选,每个小组完成一个选题相关资料的查阅工作。

根据选题时查阅资料的情况,学生要做好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毕业设计可行性的论证,也可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系审查后生效。

开题报告一般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课题的预期效果、本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六个部分组成。

中期汇报主要是学生对前期设计的情况是否和计划中一致,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后期如何修正计划,可能出现什么问题,采取什么措施进行完善。答辩领导小组的建议。

2.毕业设计的书面文字的形成

毕业设计既要保证每个学生经历一个课题的全过程,又要保证每个学生均有其独立完成的部分。学生通过网上查询,图书资料的查阅,把自己的思路和指导老师交流,通过多次的修改后,形成书面文字,理论部分的文字说明和图形不得少于8000字,不包括封面、目录、总结、参考资料,等等。所有图形、表格和文字都须用计算机打印,装订成册,人手两册。

3.答辩

答辩是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一场“口试”。通过这一形式,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总结设计、材料购买、零件加工、产品装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高应变能力及自信心,为真正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答辩主要考查学生的一些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答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帮助学生总结的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总结在设计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分析设计效果,找出不足和改进方法,帮助学生把实践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和技能。答辩专家组由本专业的专家和校外院校专家组成,指导教师不能参加,并邀请学生家长和相关用人企业的领导参加,让家长和企业了解毕业生的学习情况和工作能力,为下一步学生就业做好宣传工作。

学生答辩小组,由本小组推选一到两人主答辩,其他同学辅助答辩,主答辩要把小组人员的分配情况、开题报告的论证、设计的思路、设计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零件购买、加工、装配过程、演示效果进行汇报。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原则上应该由分工的组员回答,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并充分利用毕业设计成果的运行,回答直到专家满意为好。

4.成绩评定

评定成绩的根据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毕业设计的质量;二是答辩的表现,而答辩的表现不低于毕业设计的质量;三是选题报告;四是毕业设计中期汇报;五是材料购买的价格及质量的好坏的评定;六是产品加工、装配后的运行效果如何。成绩评定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档次。

三、产品的形成

购买小组的同学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材料及各种零件的性价比。把需要的材料、外购件及标准件买回来。

负责加工小组的同学了解零件使用的材料及性能,熟悉零件图纸,了解加工方法及加工设备。同学们有的要进行钳工加工、焊接、车工加工、数控加工、线切割,等等。

装配小组要了解机电设备的装配工艺过程,做好装配前的准备工作,研究和熟悉产品装配图及有关的技术资料,了解产品的结构,各零件的作用,相互关系及连接方法。确定装配方法,确定装配顺序,检查装配时所需的工具、量具和辅具,对照装配图清点零件、外购件、标准件,等等。对装配零件进行清理和清洗,对某些零件还需进行装配前的钳加工(如:刮削、修配、平衡试验、配钻、铰孔,等等)。先进行组件装配,再部件装配,最后总装配。调节零件和机构的相互位置、配合间隙、结合松紧,等等,使机构或机器工作协调(轴承间隙、镶条位置、齿轮轴向位置的调整,等等)。用量具或量仪对产品的工作精度、几何精度进行检验,直至达到技术要求为止。进行空运转和负载运转,试验其灵活性、振动、温升、密封性、转速、功率、动态性能。凡要求不发生漏油、漏水和漏油的零件或部件在装配前都需做密封性试验。为了防止不加工面锈蚀和使产品外表美观要进行喷漆和涂油处理。

四、实物成果演示

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购买材料,加工零件,组装产品,试运转,收获了成果,感到五年的学习还是有成效的,心理上得到满足。小组成员轮流担任演示员,向评委专家、企业领导、学生家长及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向他们解说产品的功能;也是向领导、老师、同学们汇报自己五年来的学习是有效的劳动;还可以把自己毕业设计产品的制作过程用相机录制下来,作为自己就业时的一种很好的推荐材料。

五、成果扩大

经过05级学生的第一次毕业设计的成功,我们对五年制高职毕业设计的前景有了很大的信心;06机电大专我们也选择了10个不同课题,不同的是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经验丰富多了,把05机电学生毕业设计的优缺点分析给06的学生听,让他们在毕业设计中少走弯路;07机电大专也选择了10个不同的课题,他们毕业设计的质量将会越来越高。现在我们的毕业设计成果展览室的样品越来越多,我们诚心地邀请领导、专家和同行们来我校指导、交流。

五、结语

我校机电专业的学生,通过毕业设计,既能符合普通大专生理论毕业设计的要求,又能把五年制高职学生的技能水平展示出来。这向社会说明在职业学校的学习是有很大收获的,展示了高职学校学生的能力,向社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

[1]张桂香主编.机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

[2]张华主编.电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机械工业出版社.

[3]孙波主编.机械专业毕业设计宝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4]宋守许,刘志峰,夏链,李军鹏,李旗号.工科大学毕业设计调查及其分析.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5]韩晓燕,张彦通,李汉邦.对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毕业设计评审的分析和建议.高教发展与评估.

[6]曹成茂,李玉洁.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篇7

关键词: 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结构 实践教学 毕业设计

电气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理论知识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学生除了接受课堂教学外,还需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锻炼,使学生毕业后具有解决各种电能变换技术与电力传动控制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对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可通过强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进行高级技能职业资格的培训与考核来实现,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的锻炼,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工作能力,在重视课堂理论知识教学的前提下,还应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因此,要大胆调整课程体系结构,加强实践环节锻炼,抓好毕业设计。

一、大胆改革课程体系结构

由于科技进步和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会有所减少,而对其知识结构的要求也会变化。电气工程愈来愈多地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电气工程的学科结构、研究方向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新的强电专业的人才必须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变化,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也应进行适当调整,对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删除一些陈旧落后的技术课程,加入一些最新技术和当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作为课堂教学内容。

独立学院应结合自身特点,按照本三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把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建设成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专业建设应主要包括两个专业方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气自动化。专业特点:强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电气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结合。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人文精神、科技素养与创新精神相结合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科基础课主要课程有电路原理、模电、数电、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语言、软件硬件基础、单片机等)、信号与系统、控制理论。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主要课程有:电力拖动与控制、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气检测技术、高低压电器等。总学分数为176.5。其中通识教育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106.5学分,专业选修课13学分,学科选修课12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35学分、文化素质和公告选修课10学分。

上述的课程体系适用于研究型重点院校,对我们本三教学应用型院校来讲需要作以下修改和调整:

(1)学科基础课主要课程设置基本类同,删去理论较深、适用于研究型院校的“工程电磁场”课程。

(2)“电机学”理论较深,课时过多(5学分,含1学分实验),适用于“电机与电器”专业方向。教材修改为“电机与拖动”,学分降为3.5学分,含0.5学分实验。

(3)原课程体系的专业选修课适用于“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不适用我们拟订的专业方向,须作较大的修改。拟设置市场经济热门的、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电器控制技术、PLC原理与应用、单片机技术与应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微机测控技术、运动控制系统、电气工程基础(学位课)、变频器原理与应用、开关电源、计算机网络等。

二、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本三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从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多方面着手。不仅在理论教学中致力于理论的应用,注重课程体系的系统性、综合性、先进性及实用性,更重要的是加强实践环节,突出系统性、工程性、实践性教育。本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遵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动手能力,重视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实施因材施教,重视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必须用创新的思路抓好以下五个实践环节:

(一)实验环节。

1.大胆淘汰技术陈旧的项目,采用新技术、新器件、新方法、拟定实验项目。项目的内容要具有应用广泛、实用性强,能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特点。

2.改革实验方法,强化实验管理,量化实验评分标准,将实验成绩定量纳入期末成绩综合记分。

(二)校内创新创业实践环节。

1.组织高年级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学校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设备,学生自拟题目、课外设计,搭制线路,到实验基地调试。教师给予答疑指导,没有实验指导书,只有实验工具书。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充分发挥创新思维,不断提高独立工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互帮互学的团队精神。

2.引导学生自我创业:独立学院可能目前不能培养出院士、科学家,但可以培养出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本三学校很多学生有良好的家庭背景和社会人脉资源,学生的智商、情商也较高,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学校提供有关创业方面的课程、锻炼平台,来拓展他们的创业素质,挖掘创业潜能,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三)生产实习环节。

目前,由于众所周知的各种原因,学校组织的集中式生产实习均以参观、授课为主,学生不能亲自动手,参加实习,使实习流于形式,既花钱费劲,又收效不大。

改革设想:利用一周时间进行生产实习,参观3―4个企业。参观了解产品的生产制造、企业管理、质量保证、加工设备等环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企业,更好地与市场接轨。其余二周时间与毕业设计时间合并,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时间,节省生产实习的经费开支,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四)校内职业技能实训环节。

目前是市场经济时代,企业成为了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具有选任和用人的决定权。专业技术人员必需接受企业化和社会化的双重管理,其中职业准入制度是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化管理的有效方式。职业注册资格制度是现代化专业人员准入管理的国际通行做法,是人类社会文明步入质量认证时代的一个标志。

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顺利进入人才竞争市场,高等学校的毕业证书是毕业生获得从事相应专业工作的第一张准入证。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高级维修电工)是毕业生获得从事相应专业工作的第二张准入证。在此基础上学生走向社会,经一段时间的工作锻炼,可向注册工程师等有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岗位的资格认证努力。

三、抓好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最后学习阶段,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独立进行的一次综合训练。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质量与学校对毕业设计的规定和组织、学生素质和态度、教师水平与指导情况以及毕业设计环境等多种因素相关。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科学研究的能力,是实践教学最主要的环节。

(一)抓好毕业设计选题、审题关。

毕业设计课题应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的实际任务。有较强的工程背景,能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的有机结合;课题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工作量要饱满,使学生在规定的毕业设计时间内,经努力能按时完成任务。

(二)产、学、研紧密结合,共同抓好毕业设计。

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鼓励学生在即将就业的单位(校外),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由学校、校外单位共同指导,抓好毕业设计。

(三)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对于有创业意向和愿望的学生,鼓励他们立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毕业设计期间,利用学校仪器、设备,尽快研制出产品的原理样机。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大学中的最后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和充分发挥毕业设计的作用,要在学校组织实施、教师指导、提高学生本身的学习动力,尽快为学生解决上机机时、提供现场毕业设计机会和解决与毕业设计、找工作的冲突以及在考研等问题上及时作出应有的努力。

四、结论

在电气工程领域,需要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能较系统地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宽广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科技开发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注重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运行与制造结合,使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可以从事电力系统及其相关领域的工作,也可以在自动化及信息技术领域从事工程设计、研究开发、系统运行等其他方面的工作。随着实践经验的增加,我们将结合教育管理的客观规律,根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与学科发展的要求,不断修改完善教学改革方案,并不断进行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华红艳,楚随英.“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24,(1):97-98.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篇8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院机械类专业含机电、机械、数控、模具、汽车等相关专业。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

1.关注点不一样,学校和学生意见分歧由于教育行政部门每年都要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抽检评优,所以学校很紧张,万一结果不好,影响学校的声誉。但现状是,机械类专业绝大多数学生从第5学期中后期开始进行顶岗实习,而且大部分从事的是机床操作和产品检验、包装等工种,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与“设计”无缘。少部分学生在产品销售岗位实习,还有部分在售后服务岗位实习,与“设计”关系都不大,学生看不到毕业设计对他们将来的工作有多大作用,他们更关注的是就业。因此,没有太大的动力去认真地搞毕业设计。由于学校对老师有要求,老师本意当然想认真地指导学生,可是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不能与老师经常见面,有的根本见不了面,只能通过电话、网络沟通,学生上网不便,邮件也说不清楚,老师只能过一段时间督促一下,指导效果大打折扣。

2.毕业设计所需信息和资料难以搜集,影响进度毕业设计阶段,学生都在企业顶岗实习,企业没有专门的提供给学生的图书馆、机房、网络、实验室等毕业设计所必须的基本条件。学生对相关专业资料的搜集、分析、利用等能力相对较弱,这些资源的缺乏令学生在选题、开题和具体实施阶段显得无从下手,只能胡乱参照往年或网上资料相关题目。例如,机械类专业学生中期检查交上来的题目大多是轴类、箱体类、圆盘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及数控编程、各种零件的模具设计、各种普通机床经济型数控化改造、电梯和机械手、水位、各种生产线等的PLC控制、机床夹具设计、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等,题目有的大而空,有的是课程设计内容,有的是教材上的实例。学生撰写论文时参考教材或网络公开资料过多,没有什么数据支撑,也没有什么自己的观点和实际作品,谈不上论文的质量及学生水平的提高。

3.学生方面的原因江苏省这几年的高职招生,有提前单招,有注册入学,还有中职对口单招,最后,通过真正参加高考录取的考生,所占比例已经较少了。即使是这些学生,录取的分数也很低。而且,江苏省录取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报考学生总数,基本上只要想上学,都能上。所以招进来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水平和能力又参差不齐。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时间重叠,绝大部分学生是自己通过人才市场选择的实习企业,岗位要求学生和正式用工一样的工作时间和强度,学生每天上8小时甚至12小时的班,有的企业两班倒,有的三班倒,没有精力再去搞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在学校的前两年,也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造成很多学生不知道毕业设计要做什么,怎么做。老师给学生的课题,学生做不了,学生自己定的题目,又很不恰当。勉强写出的论文不规范,文字欠通顺,表述设计意图和设计方案逻辑性不强,质量很低,有的直接抄袭论文或干脆购买,没有起到培养综合能力和科研水平的目的。

4.指导老师方面的原因由于学生多而专业教师少,教师的指导工作量过大,一般平均每位专业教师要承担十多个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学生远在四处各地,老师无法对学生进行细致、系统和及时的指导和检查。而且本身又有繁重的教学工作,老师的精力跟不上。另外,各个学校重点关注的是招生就业,使得老师可能不太重视毕业设计工作,不愿多花时间与精力。从教师本身来看,高职院校的年轻教师很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没有实践环节,只能照本宣科;年长教师,没有知识更新的再教育环节,对新技术不太了解。老师自己实践水平不高,给学生的选题,为回避实践环节,很多选择了与工程实际相脱离的综述类题目或计算机仿真题目。这些都使毕业设计指导工作难度增大,难以保证质量。

二、对策分析

1.提前启动毕业设计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各主要专业课程向前两学年转移,减少第三学年的计划课程。第五学期初开始毕业设计,包括落实任务、查阅资料,掌握毕业设计的基本程序、要求,完成毕业论文的总体框架设计。学生在校完成毕业论文总体框架后,到企业、实习基地边实习边做毕业设计,更有针对性,学生不再感到茫然。

2.充分利用毕业顶岗实习到用人单位进行半年以上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举措。这几年,我院机械类学生的顶岗实习已提前至第5学期的下半学期,由于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较旺,所以,绝大部分学生自己都能较容易找到相关实习岗位。学生带着各自初拟的毕业设计课题,分散到不同地方、不同部门进行毕业实习,这种分散实习的方式不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秩序,比较容易被企业接受;还有部分学生,在第3或者第4学期已经选择了进入与学校签有合作培养协议的“订单班”学习,我系有“上海鸿得利”、“富士康”、“亿滋”、“无锡松下”等众多订单班,学生完成基本专业知识学习后直接进入这些单位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内容与实际所从事的岗位联系,如果与初拟的框架有冲突,可再作研究内容和方法的调整,甚至重新开展课题研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3.校企共同指导学校自己聘请公司的技术人员做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实现校企共同指导毕业设计。校内指导教师主要负责毕业设计规范化指导,负责过程管理,制定毕业设计流程,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后期的毕业论文的撰写进行指导和审核。保持与企业指导教师、毕业生的联系与沟通。企业的指导教师负责具体的技术、内容指导,提供企业相关资料以及学生与实习企业合作环境的协调。学校应支付企业导师一定报酬,同时,企业导师参与答辩要占到一定比例。我院建立了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要求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至少每周写一次周记,每个周记提出一个工作问题,解决一个工作问题,学习一个工作中需要的新知识点,详细记录,并报告指导教师,指导老师进行点评、指导,随时关注学生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另外,学生还要完成手写的实习报告,也按周填写,学生的企业指导老师,对学生一周的工作进行评价、总结.

4.丰富毕业设计课题来源

(1)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此类型题目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因主要是近几年学校科研环境的改善及本系教师队伍的完善,科研项目逐渐增多,项目层次包括院级、市级、省级、国家级。

(2)依托技能竞赛及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开展毕业设计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级申报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参加大学生机械设计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汽车维修、汽车营销、数控操作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职业规划大赛等。毕业设计开始时间可以依据竞赛时间进行调整,毕业设计可以以综合性竞赛项目实物作为成果,由竞赛辅导教师兼任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对学生在前期创新过程中的作品进行完善和理论升华。通过技能竞赛学生熟练了技能,树立了竞争意识、团队意识,更尝到了学习技能、精通技能的甜头。

(3)学生自己确立的课题。题目主要来自毕业顶岗实习或者将要就业的单位,收集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资料,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毕业设计题目。这说明学生下企业顶岗实习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提供了大量的专业实践机会。对于部分搞不了设计的学生,要求他们将实习体会写下来,形成实习报告。

(4)模具、数控、机械、机电专业跨专业整合,开展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毕业设计课题探索,使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5)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参与教学课件的制作,如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技术、夹具设计、数控编程、模具设计等课程中的动画、视频的制作。既巩固了所学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常用软件的操作,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开设毕业设计指导课程。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总结,我们大体上把机械类高职毕业设计的类型分为以下几类,同时,我院已开设指导毕业设计的相关课程或讲座。1)工艺夹具类。此类主要完成各种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及加工零件所需夹具的设计。2)数控编程类。主要完成零件的加工工艺编制及数控编程,可以和机械设计类结合,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机构的设计、机构零件的数控编程、加工。3)注塑、冲压模具类。主要完成各种注塑、冲压模具设计。4)机械设计类。减速器、机器人、机械手、各种泵、控制装备、农业机械、汽车、液压系统及各种设备的设计。5)机床类。机床主传动系统及进给系统设计、钻床、铣床、组合机床设计,也可以利用学校的金工实习车间进行各类机床的拆装、测绘训练。6)机械类课程图形库、动画库、试题库建设。7)机电一体化类普通车床数控化改造及各种设备的PLC控制系统设计。8)机电设备或生产线故障分析与诊断。

(7)答辩形式多样化。答辩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答辩地点可以选择校内的多媒体教室、实训室,也可以搬到校外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现场,邀请企业指导老师、技术人员、学生的同事一起参加答辩;答辩形式可以是陈述性答辩,也可以是作品展示性答辩;团队项目,可指定一人进行答辩。要保证各类形式如实习报告类、调查报告类、市场调研类、创业计划类、售后报告分析类、设计类都可以参加答辩。

三、总结

根据上面分析,现在的毕业设计质量较难保证,而现有国情下高职毕业设计暂时无法替代。但是,毕业设计也应随着形势的发展进行较大程度的改革,否则,不能发挥起应有的过渡桥梁作用,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是否能强化课程综合实训和课程设计,淡化毕业设计。例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合CAD/CAM课程进行综合实训;液压与气动技术、机械制造基础、PLC等进行课程设计;数控编程与操作理论课程结合实训进行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训练。这样的训练更扎实,更有实效。

(2)毕业设计过程要增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认识、让学生明确其目的和意义。

(3)毕业设计是一个综合训练的环节。完整的毕业设计过程应该包括专业实习、文献检索、题目选择、资料收集整理、大纲拟定、试验数据获取、理论计算、论文写作与论文答辩等环节。这些环节能使学生受到完成一个实际项目所必需的综合基本训练,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可能情况下的深造意义非凡。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篇9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有特色的、服务浙江经济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中,面对新的形势,对部分特色专业,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尝试。本文主要谈一下我们建立髙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今后发展的一些设想。

1髙职人才培养模式的_般特征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人才进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主要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目前,比较一致的提法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知识层次为保证,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的技能型人才。通常的做法是:加强英语和计算机技能教学,实行“多证书”制度。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专业建设;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进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一句话,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才的规格要满足社会的需要,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满足企业的需求,所进行的教学要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中,知识、能力和素质组成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其中培养目标是前提,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素质教育使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提倡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计划;二是根据技能的特点,把技能分为通用技能、初级职业技能和高级职业技能;三是根据技能的要求进行相应知识要求的分析和优化,确定满足职业技能要求的知识结构,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有效性、针对性和先进性;四是文化素质教育把社会要求的公共素质和企业要求的职业素质结合起来;五是合理建立教学体系,把技能教学、素质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六是落实和建立能够达到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要求的技能训练场所;七是抓好各个教学环节,落实各项措施。

2高职应用电子技术教学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一开始我们就将其定位于服务浙江经济、办出髙职特色这样一个目标上。在近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对兄弟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办学经验认真学习、总结的基础上,对我院应用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论证。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一般特征,在制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目标)时提出了以下几个原则:(1)培养的人才及专业方向要适应当前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要适应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2)教学内容要及时引人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体现职业教学特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3)及时进行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对本专业人才所需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分析和预测。

在实际制定过程中,根据所确定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模式,形成了模块式的课程体系。总地来说,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意职业能力和基础素质的培养。通过调研与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对人才岗位(群)职责、基本素质要求、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分析,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同时确定专业的核心能力。根据浙江经济的发展特点和行业的具体情况,我们确定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厚实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电子工程和单片微机应用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电子设备设计能力,较强的生产、安装、调试等综合能力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可以从事电子产品、电子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维修与技术改造及售后技术服务工作;从事电子产品和传统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和开发工作。为此构建的四大模块是: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考证模块和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模块(如图1所示)。

2.1 理论教学模块

理论教学模块中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该模块由公共课程子模块、应用电子基础课子模块、微机与控制类课程子模块、新技术子模块组成。

公共课程子模块基本按学院的统一要求’开设相应的马列、英语、数学、计算机等系列的相关课程。公共课的设置既充分考虑到培养学生今后发展的能力,又兼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服务的定位,以及近几年生源的实际情况,我们尽量把握好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尺度。

对应用电子基础课子模块,我们的着眼点为电路分析、模电、数电、电子CAD等课程,考虑到这部分内容多,又是应用电子技术课程体系中的重点和基础,我们加强了模电、数电、髙频电子等课程的优化及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配合与相互渗透。模电、数电课程中增加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围绕实际电路展开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电子电路的掌握、运用和综合电子电路的读图能力;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绘制电子电路原理图和PCB图的能力;注重常用分离器件、集成电路芯片的使用。通过与实践环节的配合,学生能基本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为培养再学习能力和适应第一工作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打下厚实的基础。

微机与控制类课程子模块主要由单片机基础、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计算机接口技术EDA与PLD、智能仪表、电机与控制等课程组成。这一部分主要为了适应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范围内较高层次的应用,特别是在智能化、自动化应用方面打好基础。

新技术子模块主要是通过一些选修课、讲座,介绍一些电子技术应用领域中的前沿技术,这一模块是希望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基本能力。

    2.2实践教学模块

实践教学模块由电子技术基本能力、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微机与控制系列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四部分组成。电子技术基本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焊、选、制、测、调”等基本能力;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常用软件的使用能力;微机与控制系列实践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智能电子电路应用、调试能力,控制软件的阅读、编写、调试能力,电子设备的技术改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模块是通过第二课堂、电子兴趣小组和创新实验室的活动为部分有进一步提高要求的学生培养电子科技方面的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以技术培训为主,加强技能训练,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在实践、实训教学内容中注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快速发展的新动态,加人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知识。同时注重实训内容与方法贴近生产实际。

为此,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制定教学计划中,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调试能力和正确使用电子仪器为重点,适当注重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基本由原来的单一理论设计转为集理论、设计、安装、调试于一体多方面的设计。实训、实、习中对产品的装配、调试检验尽可能按企业生产要求进行。毕业设计课题尽量结合生产实际,选择工程实例或生产实际课题,以加强学生的工程技术素质的培养。我们在00级和01级学生中进行了实验,取得了不少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01级学生在参加全国电子产品制作大赛中,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2.3 考证模块

“双证书”制是职业教育院校培养人才的又一个特色,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取得学分,还要考取相应岗位的中、高级岗位证书。我院应用电子专业,要求考取“中级电工”合格证书。我们准备以后给学生多一点选择,除了“电工”以外拟增加“无线电”中级工证书。一般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块的学习后,安排2~3个教学周进行实训,实训后绝大部分学生可以顺利获得相应的岗位证书。

2.4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模块

通过上述各环节的学习和训练,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生产实践,由学校和企业各安排一名指导教师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生产技能。同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毕业设计课题,在接下来的8~10周完成毕业设计。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学生可以在企业或学校的实验室里完成毕业设计。

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素质构成体系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素质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总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素质构成体系应是由:(1)政治、文化素质;(2)专业技能素质;(3)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组成。政治、文化素质:要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爱祖国、爱人民,有为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的思想。具有法律、英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各种人文素养,达到高等专科教育应有的文化素质水平。

专业技能素质:有较强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电子设备调试、维护能力,有较好的专业素质。

身体、心理素质:掌握多项体育运动的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运动标准,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总的来说,素质的培养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即以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为根本,根据学生人学素质分类制订素质教育方案,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适应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要实行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外教学相结合。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校期间始终在一个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

机电设备毕业论文篇10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investigation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this paper,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he market demand, the position and the professional skill requiremen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Mechatronic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It provides a strong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further orient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raining program and the desig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调研分析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mechatronics;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21-0125-04

0 引言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重点建设专业,2005年设立,现有在校学生780人,毕业生最高就业率98%,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该校毕业的学生在各个大中型企业中,成为了生产一线的中坚力量。2008年,该校机电工程学院开始进行央财支持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建设,通过两年的建设,2010年建成“专业适应广,校内一流”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同时也培养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通过购进先进完善的实训设备,提高了招生与就业工作水平,彰显了课程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成果;创新发展了“工学结合、厂校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行了“双证书教育”,强化了职业技能培训,满足教学实训的需要,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办学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1 目前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状

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通过产学研结合,根据企业、市场的人才需求来确定专业发展方向;通过“特色凝炼,特色拓展,特色建设”的战略,紧扣机械制造、工业自动化、电子信息产业链,依托行业企业,建立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特色专业群;通过强化内涵建设,突出主干专业与相关专业相互协调发展,逐渐形成具有技术特色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本专业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建立了实践教学体系,以“项目为导向”完成训练任务,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校企共同教研项目、学生顶岗实习、全国高职技能大赛及市级技能竞赛等多项活动。通过与企业的合作,更真实地了解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丰富了技能大赛训练平台,在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得到很大提升。

学校积极进行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根据岗位操作标准,按照生产流程,组织教师与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具有鲜明工学结合特色专业教材,建设特色鲜明的资源共享课程,教学课程改革与企业合作各方面都达到了较好的运行效果。

2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调研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新需求,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加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切实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推动示范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2015年8月、2016年4月期间,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学院领导带领相关专业老师,走访了一些大、中型企业。(图1、图2所示)

2.1 调研对象

调研企业以京津冀地区企业为主,兼顾部分华东、华南企业。由于机电涉及的行业企业较多,因此调研企业类型既包括现代制造类企业,也包括机电服务类企业;调研对象包括企业的一线员工、基层主管、人力资源经理、管理部门负责人、总经理等。本次调研共对75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并走访了40家企业,其中环保服务企业15家,生产制造型企业24家,共回收问卷80份,回收率100.0%,有效问卷78份,有效率为97.5%。

2.2 调研内容

①企业基本信息;

②对不同层次机电行业从业人员的认知;

③机电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

④个人素质对机电行业从业人员的重要性;

⑤专业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与不同层次机电行业从业人员的联系;

⑥机电企业用人基本考虑因素;

⑦专业技能证书与学生就业情况;

⑧机电专业课程重要性认知。

2.3 调研目的

①通过调研了解行业发展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影响,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②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的就业领域、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要求、培养目标、专业定位等。③确定专业教学改革思路、专门化方向等。

3 调研结果与分析

据统计,在全国65万个相关企业中,机电工作人员220万;全包机电产业从业单位约3.5万家,其中年产值205万元以上的机电产业单位16000余家,机电产业从业人员约300万人,按年补充率6.5%计算,每年各行业企业和机电产业单位机电人才的需求量达19.5万人。

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岗位对机电人才的需求进行的调研结果分析:

①从工作内容上看机电人才大致可归纳为四类:一是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人员;二是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三是生产一线管理人才;四是机电产品的销售与技术服务。企业机电人才主要是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人员,包括机电各功能岗位的操作人员,有:运行维护人员、操作维修人员、工艺技术员、管理员等。机电企业人才的需求主要是机电设备操作与维护人才,能够运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面向机电行业、企业生产一线,服务于机电技术岗位,从事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设备的管理与设计等工作。因此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知识,具有知识面较宽的技术技能人才。

②机电人才按等级来分,大致可分为高级机电人才、中级机电人才、初级机电人才和一般机电操作人员四类。高级机电人才位于企业的高层,主要负责企业整体目标的制订,起着总指挥、主持大局的关键作用。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占招聘企业招聘岗位的9%,招聘单位对这类人才的要求相当高。中级机电人才主要负责企业生产运行具体事宜的计划与指挥,一般的经理和主管属于中级机电人才,例如生产车间主任、营运主管等。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占招聘企业招聘岗位的47%,招聘单位对此类人才的工作经验要求一般为5年左右。初级人才和一般操作人员属于执行层。他们负责具体操作。偏重于体力劳动。从调查的数据来看,占招聘单位招聘岗位的44%,招聘单位对于此类人才的工作经验要求一般1-3年。

3.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应的岗位主要有:机电设备维修与改造、机电设备操作与维护、机电产品装配与调试、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和机电产品销售等。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高职毕业生在上述岗位的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

从图3中可看出,本专业高职毕业生所从事的机电类各岗位中,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的比例较高。

3.2 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状况分析

从图4、图5和图6可见,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有持续需求的企业占67.9%,需求量在20人以上的企业有35.4%,需求量在10-20人之间的企业有23.20%,需求量在5-10人之间的企业有34.45%,在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有较大需求的岗位方面,机电产品装配与调试人员需求面最广,有占25.2%的企业选择,其次是机电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有24.12%,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有21.4%的企业选择,而机电销售(5.20%)、技术服务(4.85%)和其他(11.31%)相关岗位就业面较窄。总体上表明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将有持续的较大量的需求,其中机电设备维护与操作在较多企业形成一定的需求。

3.3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主要岗位专业知识要求分析

被调查企业中有77.1%的企业在招聘与机电岗位人员时要求应聘者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的,且掌握与公司所处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有21.1%的企业要求应聘者可以是非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但持有相关机电岗位的从业资格证书。

无论是第三方机电企业还是生产型企业,由于机电岗位是一个技术型较强的岗位,仅仅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知识往往还无法胜任工作。企业通常要求机电从业人员具备综合的知识背景,对其行业知识有了解。

3.4 企业在录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时主要能力要求分析

图7表明:绝大多数的企业(71.4%)看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外语能力(5.1%)、工作实践经历(33.20%)和计算机应用能力(5.20%),然而在专业知识(12.10%)和取得职业资格证书(25.4%)方面大多数企业并不十分看重。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时,应该重能力轻知识、重实践轻证书,尤其要更注重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技能、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并通过工学交替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工程实践经历。

3.5 企业对机电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或工作态度要求分析

图8表明:企业对机电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或工作态度方面,选择责任心强的占12.10%,选择团队精神的占4.45%、选择认真仔细的占33.20%、选择进取心的占4.45%、选择服从安排的占5.10%。说明企业最看重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团队协作和认真仔细的精神也是企业很重视的方面。

4 专业培养目标与就业面向

通过这次调研,分析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并多次征求企业专家的意见,最后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定位及方向进行如下调整:

①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面向机电行业、企业生产一线,服务于机电技术岗位,培养从事机电设备的使用、维护、维修、设备的管理与设计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及职业技能,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能适应机电产业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需求,面向服务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

②专业定位:以电气为主、机械为辅、机电融合的专业定位思想,毕业生具有高等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所必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毕业时获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大专毕业证书,获得高级维修电工证书,电工安全技能证书;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③毕业生就业企业类型: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机电设备管理部门、现代制造业、服务行业的一线操作技术人员、机电设备生产企业及相关产业单位。

5 毕业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反馈意见

在毕业生座谈调研时,大家普遍认为,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比较多的课程有:电气控制技术、液压与气动技术、PLC应用技术、机电气一体化技术实训、电工综合技能实训等;同学们还反映一些课程的理论知识内容过多,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少,如电工电子技术、电机技术等;一些课程如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理论和实际脱节,在企业实际中使用的生产设备,学校实训课上接触不到等,因此,课程体系设置和专业教学进程有待整合与调整。

6 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调研明确了行业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影响,以及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的岗位要求;分析了专业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关系,进一步确定了本专业的就业面向、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为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进程的设置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罗琼.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J].高教高职研究,2012(36):163-164.

[2]郑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2011(21):24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