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2:38:33

村村通范文篇1

根据省财政厅和省广电局联合制定的《**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浙财教字[**]98号)和省广电局、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浙广局发[**]213号)的规定,省广电局已对**年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建设所需主要设备、器材按协议供货的办法,通过公开招标,择优确定了全省协议供货产品的技术指标、规格、价格和中标供应商。现予以公布,并就做好本期协议供货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凡列入**年全省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村村响”工程建设省级补助资金范围的单位,均应在本次协议供货中标产品范围内进行采购。未列入本次协议供货中标产品以外的用于“村村通”、“村村响”工程建设的设备器材,由各地按有关规定进行政府采购。

二、本次协议供货的有效期,自本通知发文之日起至**年12月31日。在此期间,中标供货商将按政府采购协议供货承诺书、协议书的承诺和要求,向采购单位提供中标产品和相关服务。对中标供货商因自身原因不能按照承诺提供中标产品和相关服务的,请采购单位及时向省财政厅和省广电局反映,省广电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按中标供应商承诺书和协议书的约定进行处理。

三、本次协议供货中标供应商、产品品牌、规格型号、价格、优惠率和相关服务等具体内容见附件。

四、本期中标的协议供货价格为最高限价,优惠率为最低优惠率,各采购单位根据采购项目的情况与中标供应商平等、自愿协商确定实际价格。实际采购价应等于或低于中标价。

五、供货合同签订。由各承担“村村通”、“村村响”建设任务的市县实施单位,按规定直接向中标供应商采购所需的中标产品,并签订协议供货合同。协议供货合同由省广电局审核后执行。

村村通范文篇2

(一)做好新时期“村村通”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村村通”工程自年实施以来。市共完成了795个行政村和1347个5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建设任务,解决了全市近百万农民群众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基本实现了全市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目标,有效扩大了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从总体上看,目前全市农村广播电视建设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尚不平衡,一些贫困山区广播电视覆盖仍然存在标准不高、管理滞后的问题,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出现滑坡,部分农村地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少、质量不佳,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不高。这与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与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市政府要求: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新时期“村村通”工作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再鼓干劲,再添措施,全面推进新时期“村村通”工作。

二、新时期“村村通”工作的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以政府为主导,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强力推进,不断提高农村广播电视基本服务水平。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改善服务”工作要求,进一步巩固农村广播电视建设成果,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我市农村广播电视覆盖能力和质量,逐步消除“盲区”增加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套数,丰富服务“三农”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建立健全推进“村村通”工作的长效机制,构建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二)主要任务:

1推进实施全市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市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为5123个自然村。用三年时间完成全部工程,其中年、年各完成1500个村的建设任务,年完成2123个村的建设任务,力争年实现工程全面验收。按照“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可行,保证长效”原则,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合本地特点、群众欢迎的技术手段实现“村村通”鼓励距离城镇较近、有条件的农村采取有线光缆联网方式,边远、居住分散地区采取共用卫星接收方式进行建设,使“盲村”农民能够收听收看到包括中央和本省的8套以上电视节目和4套以上的广播节目,并创造条件尽可能让农户收听收看到更多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

2启动实施全市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建设。根据国家和省政府统一部署。切实做好黄冈电视台一套节目和黄冈人民广播电台节目的无线覆盖工作。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无线发射转播台(站)作用,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增加转播节目套数,加强运行维护,使全市广大农民群众能够无偿收听收看到包括中央第一套广播节目、中央第一套和第七套电视节目以及本省、本市第一套广播电视节目在内的无线广播电视节目,享受到广播电视的基本服务。

3丰富服务“三农”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坚持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民群众的原则。同时提高制作质量。市、县(市、区)广播电视部门要把面向基层、服务“三农”作为重点任务,结合本地实际,增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涉农专栏、专题节目,加强与科技、教育、司法、文化、卫生、体育、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等部门的合作,不断丰富节目资源,增加科技兴农、法律知识、卫生防疫以及文化娱乐等服务“三农”广播电视节目。

4建立健全“村村通”稳定运行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以县(市、区)为中心、乡(镇)为基础、面向农户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的全市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三、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我市新时期“村村通”工程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广电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扶贫办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要切实做好把“村村通”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考核内容,及时解决“村村通”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确保我市“村村通”工作顺利推进。

村村通范文篇3

为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和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确保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以下称“村村通”)工程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实施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通知》(浙委办[**]66号)要求,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具体目标和任务

在“十一五”期间,力争通过前三年的努力,重点推进尚未通有线电视的乡镇(不含海岛乡镇)及95%行政村实现有线电视联网,争取20户以上自然村有线电视联网率达到50%以上;基本实现各行政村建有广播室,有线广播农户收听覆盖率达到80%左右,全面提升农村地区“村村通”工作水平,使我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通过有线电视联网方式的乡(镇)村,要确保农村用户收看有线电视节目套数与城区用户基本相同。采用卫星小有线、MMDS微波等方式覆盖的村,必须能收看8套以上电视节目。实现有线广播电视联网的行政村,其有线调频广播能收听4套以上广播节目。

进一步发挥现有无线广播电视发射台资源优势,着力提高覆盖广大农村地区的水平,力争使中央和省级第一套广播电视节目基本达到“无线覆盖”全省的要求。

建立广播电视维护保障运行机制,提高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确保“村村通”、“优质通”、“长期通”,并逐步向“数字通”过渡。

第三条“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技术要求

1、有线电视网络建设要着眼于未来数字电视在农村的延伸和普及,传输网带宽应达到750兆以上,分配网带宽应达到550兆以上,并积极规划和逐步实现双向网络的改造。

2、在已实现有线电视联网的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市本级和县级广播电视部门要完成网络传输相关频道的调整,确保传送4套以上有线调频广播节目。同时,要便于乡镇站和行政村广播室插播广播信号。

3、在偏远山区的行政村和自然村,由于地理条件限制,确实不能实现有线联网的可采用卫星小有线技术手段:

方案一,卫星接收的中频分配系统。一般安装用户在10户以内、距离不超过100米。用户使用各自独立的卫星接收机接收广播电视节目。

方案二,卫星、无线接收的独立小前端系统。一般针对用户较多且居住较为分散。通过建立独立小前端,利用有线网络把节目传送给各用户。

4、海岛的乡镇、行政村和20户以上的自然村,由于受条件限制难以实现与行政区域有线电视联网的,可以通过MMDS微波技术解决广播电视的信号源,用户通过机顶盒接收节目。同时,MMDS微波技术还可以对半径在60公里范围内的海产养殖户、港内停泊或游动船只等提供20套左右广播电视节目。

5、有线广播“村村响”的建设,要发挥乡(镇)广播电视站的作用,充分利用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因地制宜采用全程有线调频,或有线调频+音频传输技术。要充分尊重当地村民生活及收听习惯,采用调频室内音箱(即小型喇叭)或调频室外音箱(即大型喇叭或中型喇叭)方式实施,行政村广播室具备插播广播的功能,以满足应急广播和日常广播的需要。

第四条“村村通”工程建设的管理措施

实施“村村通”工程建设,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省“两办”文件要求,建立“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和任务,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要求和规定的程序组织实施。

1、编制规划和年度计划。

各市、县(市、区)要按照省的统一要求,就建设规模、投资额、资金来源、建设年限等基本情况,由“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项目认真编制“村村通”工程实施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并经有关部门充分论证。已经确定在2008年底前下山脱贫的行政村及自然村,不再列入“村村通”工程建设范围。但是,在过渡期里,要通过高山骨干发射台或其他临时办法解决好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问题。今后凡涉及建设水库等需要移民的项目,事前要把移民地区的广播电视覆盖列入水库等工程建设项目预算,以保证移民在新的居住地能够收听、收看到区域性有线广播电视节目。

2、分阶段组织实施。

各地要坚持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从本地实际和地域特点出发,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分阶段地推进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工作。今明两年的工作重点是组织开展乡镇和行政村有线电视的联网工程。“村村通”工程建设一般由当地广播电视台或网络公司负责组织实施。特殊情况由当地“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十一个市级“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市本级及所辖县市区所上报的各年度“村村通”建设计划进行审核并上报省广电局,其中,涉及省级资金补助或奖励的,由省广电局会同有关部门审核批准。

**年的“村村通”工程年度计划在8月底前上报,2007年及2008年的年度计划分别在上一年的12月底前上报。

3、按照标准规范科学组织施工。

开展“村村通”建设工程,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建设标准和规范,并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科学组织施工。严禁“三无”工程项目上马。要严格执行器材设备招标投标、预决算审计、竣工验收、档案管理等各项制度。

4、建立监督考核制度。

各级政府要建立对“村村通”工作的监督考核制度。要把工程建设职责任务层层分解,同时要建立起对建设工程的监督考核制度。针对当前文化体制发生的重大变化,各地要进一步明确当地广电行政部门、广播电视台和网络公司在“村村通”工作中各自所担负的职责任务,做到密切协调,尽职尽责,从而保障建设工程能够如期完成。各级政府要对有关部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工程进展和工作绩效等情况进行考核。在各地“村村通”工作任务全面完成后,省广电局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对各地开展“村村通”工作绩效进行全面认真的评估。

第五条“村村通”工程建设资金的筹措

1、工程建设和运行维护经费原则上由当地政府负责。

市、县(市、区)应按照省两办文件要求,落实好“村村通”工程建设专项资金,财政部门要把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的“村村通”(含广播“村村响”)建设和维护经费,列入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并足额安排。

“村村通”工程完工后,对于采用卫星小有线和MMDS微波实现覆盖的行政村和自然村,按照每一个村(点)每年1000元为基准,由市、县(市、区)列入每年年度政府财政预算,统筹安排给承担运行维护的单位,用于支付电费、设备维修、器材购置、交通补助费等。对于实现有线电视联网的地区,由直接负责联网工作的广播电视台或网络公司负责运行和维护。除特殊情况外,财政一般不再给予补贴。

2、省财政安排专项补助和奖励资金。

省财政从**年到2008年的三年时间里,分别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欠发达地区和部分困难地区开展“村村通”工程建设。根据各地上报并经省级批准的“村村通”建设计划,按照相应的标准给予一定的补助或奖励。其中,对开展区域性有线电视网络联网的给予适当倾斜。

受助地区财政应适当安排配套建设资金。其他地区和宁波市所属的县(市、区)开展“村村通”工程建设所需资金,均有当地政府负责安排解决。

省级专项资金补助和奖励的对象包括:

(1)属于“一类地区”和“二类地区”范围的市、县(市、区),其所辖的乡镇、行政村采用有线广播电视联网或采用MMDS微波建设的,由省专项资金给予适当补助。

(2)属于“一类地区”和“二类地区”中凡不具备有线电视联网条件,但采用其他方式为农民提供8套以上电视节目的行政村、20户以上的自然村,由省专项资金给予适当补助。

(3)属于“一类地区”、“二类地区”范围的市、县(市、区),其所辖的20户以上自然村采用有线广播电视联网工程建设的,由省专项资金适当补助。

(4)在农业人口占总人口60%以上的县(市、区),开展农村有线广播电视示范县和达标县评比活动,对其中达到评比验

收标准的,由省专项资金给予适当奖励(评比办法和奖励标准另

行制定)。

第六条“村村通”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原则

1、目标管理原则。

省级专项资金的使用,与各市、县(市、区)“村村通“工作目标相结合,完成预定目标时给予全额拨付。

2、共同分担原则。

开展“村村通”工程建设是各级政府的责任,要以“村村通”任务所在市、县(市、区)政府为主,多渠道筹措和分担工程建设资金。省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补助。

3、效率优先原则。

省广电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将对各市、县(市、区)年度“村村通”建设工作进行必要的抽查,其结果将作为下年度专项资金立项审批和预算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七条“村村通”工程建设省级专项资金的补助(奖励)标准由省财政厅、省广电局另行制定。

第八条“村村通”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和验收

省级“村村通”工程建设的专项资金,实行项目管理。省广电局将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将根据各地上报建设计划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年度计划项目,在每年初预拨50%的补助资金;项目计划完成后,经所在市、县(市、区)政府组织验收并经省广电局等部门抽查合格,补足剩余资金。各地所完成的项目,原则上要在每年度末结清资金。采用卫星、无线接收的独立小前端系统等方式建设的项目,经所在市、县(市、区)政府组织验收并经省广电局等有关部门抽查合格,在每年度末拨付补助款(“村村通”工程具体验收办法另行制定)。

各级政府要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和要求,对“村村通”工程所需设备、器材和工程施工,进行政府采购和招标。

第九条“村村通”工程建设的监督检查

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和省广电局将对各地实施“村村通”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跟踪和监管,建立项目监督和信息通报制度,组织不定期检查。各地应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实施,因客观原因,项目计划确需变动的,应按原程序上报批准。要增加“村村通”工作的透明度,大力实施廉洁工程。各级政府要在政府网站上公布“村村通”年度建设计划项目、预决算资金、完成情况等内容。通过公示等方式,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适情追缴当年省补助专项资金。对情形特别严重的,将通报批评或通过媒体进行公布:

1、无特殊原因不能按年度计划完成任务的;

2、虚报项目名称(含行政村、自然村等)、内容(包括公里数、建设方式等),骗取省补助奖励专项资金的;

3、承诺当地配套资金但基本没有到位的;

4、挪用项目资金的;

5、不按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办理设备、器材采购的;

村村通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宗旨,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紧紧抓住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历史机遇,积极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形成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为实现我县在皖北地区县域经济崛起中率先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二、目标任务

**—2010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1200公里,总投资2.4亿元。**年计划建设乡、村道路里程约350公里,总投资7000万元。力争到2010年每个建制行政村(村部)通往干线建成油(水泥)路(具体建设里程以省交通厅正式下达计划为准)。

三、建设原则

(一)分级负责原则。县、乡人民政府作为农村公路建设主体,“村村通”工程项目由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并对县人民政府负责。“村村通”工程建设项目所涉及征地、拆迁、小桥涵配套,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有关村民委员会协调解决。供电、电信、电视等杆线迁移由各主管部门负责解决。

(二)多元筹资原则。“村村通”工程建设坚持与小城镇建设、农村资源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开发、发展农村客货运输市场相结合,实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多方投入,共同建设。充分利用地方配套、“一事一议”、投工投劳、社会捐资、上级补助和农村土地连片开发、小城镇开发等多种渠道筹措建设资金。

(三)建养并重原则。根据自建、自管、自养的要求,建立完善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坚决克服重建轻养现象。

四、工程建设标准

(一)基本标准。原则上以现有道路为主,尽量利用老路改扩建,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车辆通行能力。“村村通”工程油(水泥)路路基宽4-6米,路面宽度3.5-4米,路面铺装达到次高级路面以上,小桥涵及附属设施应同时配套,有条件的乡镇和主干通道可适当提高建设标准。通村公路采用四级公路标准。

(二)路面技术要求。

1、对原有老路进行整平碾压,宽度不足部分进行加宽处理,确保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平整度。

2、路面类型为沥青路面的,路面基层采用石灰稳定土结构;老路为砂石路面且路况较好的,路面基层宜采用20厘米厚12%石灰土+下封层+3厘米沥青碎石面层;老路路况较差或为土路基的,宜采用15厘米厚10%石灰土+20厘米厚12%石灰土+下封层+沥青面层3厘米(建议机拌机铺)。

3、水稻区域或易上水路段,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老路为砂石路面且路况较好的,路面基层采用二灰碎石结构,厚度为15-20厘米,砼路面厚度为15-20厘米;老路路况较差或原为土路基的,在二灰碎石结构下增加15-20厘米厚含灰为6%—10%石灰土一层,强度不低于C30。

4、防护、排水工程。“村村通”工程实施时兼顾做好必要的排水和防护工程以及安全标牌、指路标牌的设置,提高公路抗灾和安全通行能力。

五、工程建设与管理

(一)资金筹措与管理。

1、资金筹措。主要通过以下方式筹措:

(1)省里每公里补助10万元资金;

(2)县财政预算安排每公里1万元配套资金;

(3)县交通局每公里配套1万元资金用于工可、勘察设计、工程监督、监理费、交竣工验收等费用;

(4)争取市里以奖代补资金每公里3000元左右;

(5)按照目前筑路材料价格预算,单层灰土结构4米宽的沥青路面造价在15-16万元/公里,水泥路在22万元/公里以上(不含先期占地、备土、拆迁、桥涵配套等)。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多方筹资、民主修路”的原则,采取“一事一议”筹资投劳,社会捐资,农村土地、资源开发收益等多种办法,沥青路面每公里筹集资金不少于4万元,水泥路每公里筹资不少于10万元。

2、资金管理。省里补助资金、县财政配套资金、县交通部门配套资金以及乡镇、行政村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社会损助资金由县指挥部统一设立资金专户,以路为单位设置专帐,封闭运行,专款专用。配套资金先到位的乡镇,先组织招投标,先行开工建设;乡镇筹集资金不能足额到位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

3、资金拨付。项目资金由县“村村通”工程建设指挥部统一管理,根据项目工程进度、质量情况,经乡镇业主负责人、监理、县指挥部委派质监人员和工程部负责人签字后,基层做完经初验合格后(取芯成型率70%以上)付合同价的50%,面层(油层或水泥板)做完付35%,余下15%完工两年交竣工验收合格后付清,资金一律拨付项目所在乡镇。

(二)工程计划管理与建筑材料要求。

1、工程计划管理。县指挥部每年2月底前将初步拟定计划通知有关乡镇,有关乡镇、村对批准的计划一时无法筹集资金的,计划可在3月底前在本乡镇范围内调剂实施;若本乡镇内部不能调剂的,乡镇政府以文件形式上报不能实施理由,4月1日起,由县指挥部调剂到其他乡镇实施。

2、主要筑路材料要求。为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水泥必须使用国家免检产品,沥青一律统一采购或定点采购集中供应。供应的沥青除运费外,中间环节不允许增加任何费用,由施工单位与供应厂家直接结算,费用由施工单位出具付款委托书,直接从工程计量款中扣除。对于私自使用沥青和非国家免检水泥的,一律不予计量和付款。

(三)工程建设与管理。

1、项目审批与设计。建设项目列入年度建设计划即视为立项。项目设计由县交通主管部门协助县指挥部工程部编制,报市村村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备案。四级以下通村公路可进行简易设计,由县交通局负责。

2、项目业主。各项目涉及的乡镇为项目业主,项目业主对通村公路建设的前期工作、招投标、筹资、质量、进度负责。

3、工程招投标。通村公路项目由乡镇组织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方式确定施工队伍,县指挥部工程部进行指导,县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监督。投标单位必须是满足公路工程施工招投标具体资质要求,且从事过公路工程建设,有施工经验的建设队伍。项目业主可以对本辖区的建设项目打捆招标,打捆里程一般为10-15公里。项目业主必须与中标单位及监理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廉政合同、安全生产合同,依据合同进行工程建设管理。

4、质量管理。按照“政府监督、业主管理、工程监理、企业自检”的要求,建立多级质量保证体系,确保工程质量。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坚持科学施工,一般在9月底前结束路面油层施工。

(1)企业自检。施工单位必须根据项目的具体要求建立自检体系,配备必要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试验检测设备、施工机械设备。严格按照招投标文件、施工图纸、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

(2)监理抽检。县“村村通”工程建设指挥部聘请社会监理开展有效监督,监理费用由县指挥部统一从项目资金中给付。

(3)政府监督。县交通质量监督机构负责全县“村村通”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对建设实体质量进行不定期抽检,并定期通报质量检查情况。县指挥部工程部负责对路基、路面基层、路面、桥涵等重点部位、关键工序进行质量检测和社会监理监管工作。对工程分阶段验收,前一道工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拌好灰土必须送样品到中心试验室经检验合格后方可碾压。灰土碾压成型后,每公里取三个样点,取芯成型率在70%以上方可上油层。

(4)社会监督。各乡镇应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工程进行民主监督,同时组织沿线村民代表和群众进行义务监督。乡镇必须成立一支不少于5人的质监队伍,由土地、水利、城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分管领导组成,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有序监督并形成监督材料。所有建设项目施工单位要在工地现场设置公示牌,标明工程名称、规模、工程造价、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员、项目负责人以及举报电话等,接受社会监督。

(5)竣工验收。工程完工后,由项目所在乡镇和交通局质监站及县农村公路建设指挥工程部参照交通部《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组织验收和评定。“村村通”工程项目建立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村村通”工程质量缺陷责任期为2年(指公路路面工程完工试通车2年)。凡在缺陷责任期内出现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负责修复,并承担费用,情况严重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5、养护管理。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分级管理原则,积极探索新型农村公路管养机制。“村村通”工程建成交竣工验收合格后,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负责本辖区乡村公路的管理和养护,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积极筹措养护管理资金,加强乡村公路的维护保养,确保公路完好畅通。县交通主管部门要对乡村公路养护予以技术指导、资金支持和协调服务,加强检查、监督和考核评比,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各乡镇和交通部门要加强乡村公路路政管理,严格执行《公路法》和《安徽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禁在公路上打场晒粮,严禁在公路两侧乱堆乱放杂物,禁止在路肩上种植庄稼和蔬菜,坚决制止侵占和损害乡村公路的行为。建成后的农村公路可以采取必要的工程设施,禁止超限超载车辆行驶,保证乡村公路发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深入宣传。各乡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县成立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全县“村村通”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各乡镇人民政府是“村村通”工程的责任主体,应成立相应组织,负责对本辖区“村村通”工程的领导。同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村公路建设的意义、政策,努力做到家喻户晓,以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配合。

村村通范文篇5

目前,镇镇村公路总里程是50.4公里,宽度为4.5米,其中乡道12公里,村道38.4公里,柏油路50.4公里,已损坏影响出行40公里,从2005年开始至今,全镇村村通公路建设已近有十年时间,给群众出行带来了便捷,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有显著改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车辆不段增加,特别载重车辆吨位多数道路使用频繁,部分道路已损坏严重,路面坑洼不平,直接影响群众出行。

二、主要问题及困难

1、建设资金问题。“村村通”工程配套资金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建设资金是村村通公路建设的核心问题,但是上级补贴资金有限,乡村两级在配套资金上却存在着较大的缺口。从建设资金运转来看,如修建4.5米宽、18厘米厚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加上整修路肩,再加上路基,就至少需要40万元/公里,如果按省里每公里只补助15万元,尚有25万元左右的资金缺口难以落实,因此,各地虽有加快通村公路建设的迫切愿望,但由于配套资金缺口较大,导致上级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不敢争取。

另外由于资金短缺农村公路项目附属设施基本没有,直接群众的出行安全;同时也有资金链断裂的危险,建设单位欠施工单位,施工单位欠材料供应商,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但影响今后农村公路建设,还会产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列系问题。

2、基层债务问题。村村通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广大农村百姓千百年来的梦想与祈盼,群众热情之高前所未有。村村通工程建设是当前的一项惠民工程,村民把它当作对干部满意程度的最低要求,处在中间的镇村基层领导压力之大超过想象,筹集资金的能力非常有限,无配套资金或配套资金较少或配套资金迟迟不得到位的情况下,开工一条路就得欠几十万元,启动非常困难。

3、工程质量问题。由于资金缺口较大以及大规模建设导致项目管理难以跟上,由于建设道路成本过高,利润偏低,导致质量、安全隐患增多。除了村村通公路的主体质量之外,还有道路的边沟、排水等附属设施的质量更得不到保证,有的路基、路面和构造物标准过低,造成路面过早破坏,抗灾能力弱,不仅“畅”的问题没有解决,“通”的问题也得不到保证。

三、建议

1、建议市政府建立“村村通公路建设领导专班”,由市政府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和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以加强对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的组织领导,负责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2、建议全市各乡镇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范围内,在不新增债务包袱的前提下,通过以下办法筹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

一是交通部门争取一点:通村公路修建油路(水泥路)的工程竣工后,经省、市交通部门验收合格的,由交通局争取补助到位。

二是财政部门补助一点:市政府对通村公路建设给予一定的补贴,其补贴标准可据市财政收入情况而定,财政补贴原则上不封顶,即修多少按政策补贴多少。

三是乡镇村自筹一点:在群众自愿的原则下,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用民主方法筹集资金。

四是社会捐资一点:可发动“四有”(即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对家乡有感情)人士对家乡公路建设进行赞助,也可采取立“功德碑”的形式,发动农民群众捐资。

五是部门帮扶一点:利用省市扶贫对口单位、市直联系单位、小康工作队驻点单位帮扶修建通村公路,解决部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

六是项目资金列一点:在扶贫资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质稻基地建设项目等与通村公路相关联项目资金中列一部分用于通村公路建设。

村村通范文篇6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2]首先对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1)经费投入不足。在云南省129个县(市)中,有80%的县(102个)需要国家财政给予补贴,有57%的县(73个)属部级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的1/8),地方财力保障困难较大,有些贫困山区群众不仅无力购买电视机,甚至连看电视的电费都无力承担。由于地方各级政府对农村广播电视建设和维护经费投入不够,特别是对县、乡两级农村广播电视投入严重不足,与教育、卫生、文化、计生及水、电、交通等部门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相比,差距较大,导致全省大部分地区广播电视发展的投入与经济增长比例相对失衡,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困难较大。2)县、乡广播电视管理体制不顺。随着云南省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按照“政事分开,政企分开”的原则,县级广电部门随着有线电视网络的企业化运作,大部分技术骨干都加入到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去了,县级广电事业建设一是缺人,二是缺技术。在全省1506个乡镇中,有60%的乡镇没有建立农村广播电视维护管理站,在已建立广播电视维护管理站的乡镇中,又有50%的乡镇不仅未纳入县广电局垂直管理,而且农村广播电视维护专业人员缺乏,技术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有的乡镇广播电视站人员无编无岗,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因经费保障,技术水平等原因,在岗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另外,在文化体制改革中,云南省部分州市广电与文化部门合并,原来从事广电事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大部分都被分流到其他单位或安排到其他工作岗位(县、乡两级较为突出),甚至有的地区事业机构合并后,出现广电人员仅2~3人在编在岗,在人少事多,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很难完成上级所赋予的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及发展的各项任务。3)运行维护保障机制十分薄弱。“十一五”期间按照广电总局和省局要求,云南省县级广电部门和设备中标厂商以“委托、、合作”等形式,在全省129个县(市、区)和1274个乡(镇)均先期建立了村村通直播卫星售后服务网点,但由于直播卫星加密设备维修的特殊性及处理流程的复杂性,县级维修中心至今只能处理一般故障,主板的维修还必须返厂,加密卡的故障只能向国家用户管理中心申购,使得维修周期过长,导致群众意见大。随着2009年初第一批采购设备质保期到期,以及2010年第二批采购设备两年质量保证期限的临近,全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售后服务保障将面临严峻的考验,两年质保期过后,全省售后服务网络正常运转经费的投入至今还没有着落。4)农村广播电视覆盖水平低。云南省早期建设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于覆盖技术水平低,大部分农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还达不到国家广电总局规定的“8+4”(8套电视节目和4套广播节目)要求。有条件的农户自行安装卫星地面收转站的现象普遍,从云南省转星调整来看,全省共转星272万多面,由于面广、量大、比较分散,给广电部门带来规范管理难度较大,在放开和规范管理之间难以找到平衡点。另外,全省有8个民族自治州,大部分都分布在边境一线,广播电视渗透和反渗透的任务十分艰巨。由于经济发展滞后、投入不足、民族语言译制能力差,缺乏适合边疆少数民族特点的节目,部分少数民族群众虽然听上广播、看上电视,但听不懂、看不懂的矛盾还十分突出。5)已建“村村通”工程“返盲”现象突出。从1989年以来,全省已经建成“211”、“311”工程和“村村通”工程等卫星地面收转站32198座。但是,在“八五”、“九五”期间建成的站,由于当时受经济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多采用无线覆盖,建设标准低(每站均只能收看到1套电视节目、发射功率仅为1W),加之云南省山高谷深,覆盖效果差,逐渐满足不了农村群众收听收看多套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再加上缺乏必要的维护管理经费和专业技术人员,“返盲”现象十分突出。目前,全省“返盲”村已达11847个,“返盲”率占建站总数的约37%,相当于全省又新增了11847个“盲村”。

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和管理工作方式初探

如何做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覆盖率,确保“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这一重点工程、民心工程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科学规划,和谐发展。按照国家“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云南省广电局、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结合实际,制定了云南省“十二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云政发〔2012〕1号文件精神,2012年省政府把广播电视村村通作为惠民十件实事之一进行跟踪问效,作为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重要抓手。建议各级党委、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总结“十一五”成功经验,准确摸清覆盖底数,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意见,科学制定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导思想、组织领导、目标任务、实施要求、考核方式、监管责任等,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推动村村通向户户通、优质通、长期通转变,真正满足农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促进云南省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以强有力的态势确保实施云南省“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2)政策支持,资金保障。资金是广播电视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工作的关键是落实好资金问题,这样才能有钱办实事、办好事。建议把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纳入省、市(州)、县(市、区)“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纳入各级财政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安排部署、稳步推进[3]。云南省要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桥头堡”重大战略建设、国家和省对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调整的大好机遇,寻求中央和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建议政府建立“村村通”运行维护经费,合理制订“村村通”工程维护经费缴纳标准,对低收入用户实行减免政策,落实公共财政对广播电视运行经费的转移支付政策。对已建的农村卫星地面接收站系统维护和设备更新的费用,建议采用三位一体的方式筹集,即以州(市)和县财政补贴为主、省级财政补贴为辅、农户自筹为补充的方式,纳入财政专户统一管理,以确保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实施中,采取农户自愿的原则和先易后难的办法,实行分类指导、整合资源、统筹兼顾、良性发展。可先在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村村通”用户和集中连片且群众积极性较高的村寨推行,逐步扩大范围。3)保证质量,承诺服务。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各级政府多个相关部门,惠及边远农村千家万户,关系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落实,必须做到政府放心、群众满意、质量优良。为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全体村村通工程的建设者和参与者,要发扬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严守村村通工程安装调试操作规范,做到“位置恰当、调测精准,固定牢固、布线整齐,信息准确、上传无误,服务到位、群众满意”,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过硬,同时要认真做好“村村通”设备维修、维护的登记造册、配件申请、入库管理及下发记录等工作,严格制定并履行服务承诺,明确服务内容和服务时限。要求:农户送修的设备一般故障72小时解决;对于短时间内无法修复的故障,要及时运送到上级广电部门进行更换、维修;发现服务不到位和群众反映涉及服务问题,要及时解决;重大问题,要及时处理,通过服务承诺,融洽和农村群众之间的关系。4)完善机构,形成体系。较大限度地做好广播电视的覆盖,是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农村广播电视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各地要认真落实村村通工程建管并重的要求,按照省、州(市)、县(市、区)、乡(镇)四级广播电视管理服务体制,建立健全“村村通”工作技术服务机构。省级机构负责对全省“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设备维修工作;州(市)、县(市、区)、乡(镇)各级机构负责行政区域内“村村通”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使已建村村通工程有人负责、有人管理、有人维护,确保村村通长期通、优质通。建立和完善以县(市、区)为中心,乡(镇)为基础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把云南省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成为服务民众、促进发展、推动改革、增进和谐的民生工程。

本文作者:雷启云杨云君工作单位:云南省广播电视局

村村通范文篇7

1.1本办法适用于全省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验收。

1.2政策依据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79号)。

《中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实施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通知》(浙委办[**]66号)。

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广电局《关于印发〈**省新一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浙广局发[**]103号

省财政厅、省广电局《关于印发〈**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字[**]98号)

1.3技术标准

GY/T106-92《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28-86《卫星广播图象质量要求》

二、验收内容

2.2县(市、区)党委、政府重视程度;

2.2.1成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工作领导小组或工作办公室,并有县(市、区)分管领导分管;

2.2.2政府有政策及配套资金上的支持;

2.2.3列入当地党委、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作之一;

2.2.4其他方面等。

2.3工程完成情况:

2.3.1县(市、区)与乡镇、乡镇与行政村光缆联网长度,乡镇、行政村联网数,自然村联网数(分为50户以上自然村数、20-49户自然村数);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0%以上的村数;以及采用其他方式实现村村通的村数;是否与下达的计划任务相一致。

2.3.2能按技术规划安装。通过有线电视联网方式的乡村,农村用户收看有线电视节目套数与城区用户基本相同,其有线调频广播能收听4套以上广播节目。采用卫星小有线、MMDS微波等方式覆盖的村,收看8套以上电视节目2.3.1竣工项目工程数量

2.4专项资金及配套资金的落实使用情况。

2.5使用器材、设备的入网资质、设备器材招标采购情况(省级同意招标采购器材除外)。

2.6光缆线路的架设技术质量。

2.7管理要求:

2.7.1有专(兼)职管理维护人员。

2.7.2专职维护检修人员应按人均2000户以下配备。

2.7.3规章制度:

1、技术维护管理制度、值班制度。

2、卫星接收许可证及接收管理制度。

3、收费及财务管理制度。

4、人员培训制度。

三、验收办法

3.1验收工作原则:以市级验收为主、以省级抽查为辅。

3.2市级验收

3.2.1验收的组织: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牵头,请市发改、财政部门及所辖县(市、区)广播电视台派员参加。

3.2.2方式:

1、召开验收现场会

2、抽检:县(市、区)抽检率:乡镇抽检100%;100个村--抽检10%以上;100--50个村抽检15%以上;50个村以下抽检30%以上。

3.2.3要求:

1、现场检查:检查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否符合建设标准以及所建工程量是否符合省级核定下达的计划任务数。

2、指标测试:按1.3项技术标准要求。

3.2.4填报“年度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情况汇总表和“年度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工作总结,上报省局验收。在本市广播电视节目报、市级报纸或政府网站上公布全市所辖县(市、区)村村通乡镇、行政村和自然村名。

3.3省级抽样验收

3.3.1验收的组织

人员组成:由省广播电视局牵头组织、请省发改委、财政及市文广新局等部门派员参加,省局人员中选一人任组长。

3.3.2验收抽检范围

1、抽检县(市、区)级:每个市抽50%以上数量的县(市),验收时临时确定抽检县(市)。

2、抽检的乡镇、村数:被抽检县(市、区)乡镇50%以上、3个以上村。其中一个村可由所在县局、台推荐,其他为临时确定。

3.3.3要求省级验收的程序

各市必须填报“年度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情况汇总表”和年度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工作总结。在本市广播电视节目报、市级报纸或政府网站上公布全市所辖县(市、区)村村通乡镇、行政村和自然村名。

验收书面材料,包括:任务数、实际完成数、光缆杆线长度、联网乡镇、行政村、自然村数、入户数、入户率,卫星小有线数,市配套资金、县(市、区)配套及筹集资金等数据及维护保障体系。

3.3.6填写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相关验收表(见附件)

四、整改巩固

4.1依据:

1、全省抽检中的问题和经验

2、群众投诉情况

4.2复检:市组织。

4.3省局复查

4.4验收合格核拨所余村村通建设资金

五、验收时间

5.1各市根据所辖县(市、区)项目实施情况,每年可组织1至2次验收,分别在上半年5月或下半年10月前完成。

5.2省级根据各市上报要求抽查验收报告情况,在每年的11月份组织抽查验收。

村村通范文篇8

一、实施“村村通”工程的意义

做好新时期“村村通”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是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的民心工程,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村村通”工程建设目标及我县工作进展情况

国家提出:到2010年底,要全面实现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使人民群众能够收听收看到包括中央和本省的4套以上的广播节目和8套以上的电视节目。

我县“村村通”工程实施以来,有效扩大了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解决了农民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广播电视建设还处于较低水平,广播电视覆盖还存在“盲区”。根据中央、省的安排部署,近两年,我县逐步加快了“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一是我县农村广播网于2006年采用调频技术,全面完成了恢复建设。二是于2006、**年自筹资金,先后在王庄、任桥、濠诚建设了三个电视差转台,解决了边远地区收看中央及我县自办电视节目难的问题。三是利用租用电信富余光纤,完成了全县有线电视光缆联网,使全县乡镇政府所在地及部分有条件的村庄能够收看到与县城相同套数,相同质量的有线电视节目。

三、2008年我县“村村通”工程建设计划及措施

今年,我局在做好原有“村村通”运行维护的基础上,将继续加大投入,加快我县“村村通”工程建设步伐。

一是进一步理顺县、乡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做好“村村通”运行维护,保障“村村通”健康发展。

二是已于年初完成了中央电视1套、7套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套节目在我县落地转播,该项目由中央扶持建设资金,县广电局自筹运行维护资金。

三是争取安徽卫视和安徽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在我县建站落地。我们将继续加大与省广电局联系的力度,争取6月份之前下达项目规划,10月份之前采购转播设备,12月之前实施安装,年底之前转播覆盖。

四是利用铁路沿线预留的省主干光缆及通过通讯杆路附挂光缆的形式架设县到乡镇有线电视主干光缆网络。并向村(庄)延伸,保证完成与县政府签订的“村村通”目标任务暨全县有线电视行政村覆盖达60%。具体路由及架设时间安排如下:

1、沿铁路线即县局---连城---新马桥---磨盘张---王庄(包括沿线有条件的村庄),此线将于五月底架设完成并已投入使用。

2、沿铁路线即县局---唐南---仲兴(包括沿线有条件的村庄),此线将于五月底架设完成,将于六月中旬投入使用。

3、沿铁路线即县局---任桥---湖沟(包括沿线有条件的村庄),此线将于九月份架设且投入使用。

4、东线即县局---石湖---濠城---刘集---九湾(包括沿线有条件的村庄),此线已开始架设,将于七月底架设完且投入使用。

5、西南线即县局---杨庙---何集---瓦疃(包括沿线有条件的村庄),此线将于年底架设完且投入使用。

村村通范文篇9

1、强化领导。为进一步加强我乡直播卫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组织领导,确保工程任务圆满完成,乡上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各村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做到各司其责,各负其责,并且乡上与各村也签订目标责任书,将目标任务落实到户,明确到人,包村负责,逐户实施。

2、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召开乡村社干部和群众会议进行广泛宣传,将宣传动员贯穿于整个工作的过程,切实做到政策宣传到家,思想工作入户,技术服务到人,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全乡共书写标语35幅,并对受益户,进行认真核实并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3、认真组织实施,按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要求,按程序组织实施。一是按照上级分配给我乡的任务数和政策要求,各村社逐户逐人进行核实,做到整村整社安装,符合条件的做到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准,乡村干部不得徇私舞弊和优亲厚友。严把人员关,全乡400户没有一户不符合条件的。二是乡上分管领导和技术人员专程到市局领取各类设备,认真做好交接手续,通过发放,各类设备齐全,无一损坏和丢失。三是进行技术培训,未发放设备前,乡上组织乡、村、社干部和有一定技术专长的年青人进行培训对设备的安装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认真讲解,大家进行了实际操作,培养了一大批业务骨干。四是在具体发放中对每一个用户建立了档案,做到用户姓名、身份证号码、智能卡序列号,接收机序列号、加密序列号、联系电话号码、用户地址等资料真实准确,并与各用户签订了使用协议。五是发放后保证受益户都能看上电视,通过我乡培训的技术人员进行定点包片,督促每个受益户,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安装好不得转让或买卖,在实施中先进事例也不少,如五村村文书钟德全,全村67套设备,基本上都是他帮忙安装的,没有要一分钱的代价。四村村文书孙荣科,带病坚持发放设备,在发放时,由于个别户无理取闹,为了平息矛盾,把原本属于自己该享受的让出来,自己宁愿不要。

4、强化纪律。全乡在实施“村村通”工程中包括运输设备,培训骨干和在具体发放、安装的全过程中没有收老百姓一分钱,全部是政府负担,使老百姓真正体现了党的惠民政策,乡村干部在发放设备中没有截留和挪用的现象,有80%村干部还没有享受到,首先满足老百姓。

5、存在的问题

村村通范文篇10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79号),结合****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我省广播电视村村通(以下简称“村村通”)工作通知如下,请结合国办发〔20****〕79号文件一并贯彻执行。

一、明确新时期“村村通”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

新时期我省“村村通”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是:到2010年,全面实现全省71780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巩固农村“村村通”工程建设成果,使全省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从“十五”期末的92%、93.5%分别上升到95%、96%,进一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

二、总体部署,分步实施,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村村通”工程建设

新时期我省“村村通”工程建设分3个阶段进行。

(一)20****年—2008年,按照国家要求,重点抓好152个无线发射转播台(站)设备更新改造、增加转播节目套数、加强运行维护,使全省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农村群众能够无偿收听收看到包括中央第一套广播节目、中央第一套和第七套电视节目。同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好中央项目的配套工作,20****年完成****第一套广播节目、第一套电视节目在25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的无线覆盖工作。

(二)2008年,完成25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13147个和其他地区10853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

(三)2009年—2010年,完成全省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并组织验收。

各地要从当地实际出发,科学制定工程建设方案,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新时期“村村通”工程建设,确保在2010年全面完成任务。

三、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建设成果,确保“村村通”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一)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对“村村通”设施的维护管理,巩固建设成果,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二)建立健全“村村通”工作技术服务机构,完善省、州(市)、县(市、区)、乡(镇)四级广播电视管理服务体制。省级负责对全省“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技术指导、业务培训和设备维修工作。州(市)、县(市、区)、乡(镇)负责行政区域内“村村通”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各地要建立健全以州(市)或县(市、区)为中心,乡(镇)为基础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三)县级广播电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村村通”设施的公共部分,承担国有资产监管责任,负责对乡(镇)、村的维护管理人员聘用和业务培训工作。

四、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投入力度

(一)积极争取国家对我省“村村通”工程建设资金和运行维护经费给予补助。除中央补助外,按照分级负责原则,根据边境县和藏区县、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较发达地区等分类,由省、州(市)、县(市、区)三级财政按照不同比例分担。

(二)中央补助我省的无线覆盖工程建设资金全部用于县及县以上无线发射台(站)转播中央第一套广播节目、中央第一套和第七套电视节目的设备更新改造和运行维护。****第一套广播节目、第一套电视节目无线覆盖的运行维护经费由省承担。州(市)节目的无线覆盖经费由本级负责。

(三)已建“村村通”站点的运行维护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认真加以落实。其中,25个边境县和3个藏区县“村村通”运行维护费,中央财政补助的缺口部分由省财政负担。

(四)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执行国家对“村村通”工作税收、用电等优惠政策。

五、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做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公共财政支出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纳入干部考核内容,确保“村村通”工作顺利推进。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承担对全省“村村通”的领导工作。各州(市)、县(市、区)要比照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展改革、财政、广电、民委、扶贫等部门联合组成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的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