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机械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0 18:39:59

重型机械论文

重型机械论文篇1

关键词:农机购置补贴;农村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4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4-52-1

没有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就没有现代农业的今天,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农机购置补贴的出现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是对农民农业生产的支持,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有效进行,促进了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1 农业机械化已成为了农业生产的主力军

农业机械的发展有效地改变了以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庭院经济,基本上取代了人和畜力而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农业机械逐渐向科技型、节能型、环保型、多功能型和大型复式方向转变,有效地改变了农机单一和机械动力占比重小的落后局面。

在农业机械数量不断增多的同时,农业机械的高科技含量也有了大幅度上升。不仅大大地改变了各乡镇及村社过去小型、轻型农机具繁、杂、多,而大中型、先进型农机具少,新型中高档型农机具更少的这一不协调现象,而且解决了过去由农业机械作业水平低、速度慢、机具质量劣、假、废等诸多原因而导致的农业减产、少产、不产的问题。

现代农业机械都在向高科技和高含金量领域快速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2 重视“三农”,服务于民

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家已经实施了农业购置补贴的惠农政策,就是为了有效的促进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促进农业生产工作的有效、有序进行。

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的实施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关切,还体现了地方各级政府服务于民的高度责任感和宗旨。政府部门要上下各部门积极全力配合和支持农业及农业机械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施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这项惠民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一是调动了农民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二是有利于农业机械化的普及与使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三是有力地振兴了农机事业的发展;四是既振兴了农村农贸市场的经济,丰富了农村市场的新气象、新活力,又带动了农民的消费,有力的拓宽了农机服务领域及相关产业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增加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 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使农机大户和专业化合作组织的数量都有了明显增加的同时,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也得到了日益扩大。农民和机械大户之间实现了双赢的局面,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搭上了奔小康的快车。

这一政策推进了农业由规模化向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方面的转变,实现了从传统落后的农业观向现代化农业观的转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改善农业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作义,商守先.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论徐州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A].2006中国科协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C].2006.

[2] 张金秀.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J].农村牧区机械化.2008(03).

[3] 史加胜.科学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措施及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6(06).

[4] 勾宏图,徐建锁.知识管理在农机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6(06).

[5] 李彩霞,于清东.德州市农业机械化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农机化研究.2006(07).

[6] 秦鸿波,梁新华,吴梅屿.农业产业化需要更深层次的农机化推广服务[A]. 《农业机械化理论研究与实践》论文集[C].2004.

重型机械论文篇2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机械原理;工程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6-126 -02

一、引言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及转型的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蓬勃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应运而生。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目标总体上可以归纳为: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及服务的高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与其他教研型及科研型等学术型不同,应用型高校培养的学生直接面向实际生产一线,因此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极为重要。由于应用型高校概念提出及发展相对较短,目前传统的学术型培养模式难以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

机械原理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地位在整个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作用。为了尽快适应本科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正经历着从学术理论的培养向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转变,如何在教学课程中通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成为了机械原理教学改革中探索的重点。

本文结合我校机械类专业在培养实施过程的具体措施,重点讨论了机械原理课程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具体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在培养过程中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方式。

二、机械原理课程的重要性及其特点

(一)重要性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它是以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理论力学及机械制图等课程为基础。机械原理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对其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到机械设计等后续课程及对机械专业的把握程度。

(二)特点

与理论力学等理论课程相比,机械原理更加结合实际,主要研究对象涉及了机械的相关机构;同时,又与专业机械课程有所差异,机械原理具体没有研究机械的具体类型、零件等,而是研究各种机械中的共性规律,因此其理论性较强,计算较多而表面上显得实践性不强。实际上,机械原理与实际工程问题结合得相当紧密,研究对象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 如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铰链机构、连杆机构以及间歇机构等,这些典型机构是组成任何复杂机械系统的基本单元,在学习过程中, 一方面要深刻理解这些原理和方法, 另一方面更要 注意这些原理和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对于多数没有经过工程实践经历的同学来说,仅凭书本平面图、挂图或模型图难以深入掌握一个立体结构及一个运动的机构,这就成为学好机械原理的拦路虎;同时常规的实验、习题、课程设计题目等难以满足现代工程教育的理念。学生学习效果差,产生畏惧和抵触心理,最后学生的学习仅以通过最终的课程考试为目的,而实际上没有很好掌握其机构的本质,更无法进行机构的创新设计,难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则应更加注重学生结合实际生产,而相对弱化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因此在课程内容的安排、实验实践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应用性、实践性。而传统的机械原理教材和教学内容、方式过于偏重与理论,而弱化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上述讨论及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机械原理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与实践,具体包括:

(一)合理设置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

传统的机械原理课程内容是建立在纯机械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础上,课程体系则是以机构的分析为主,侧重对机械的认知及其性能的分析。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机构、新的理论不断发展。然而目前的教材相对陈旧,仅通过书本内的知识不能较好地适应实际工程中的要求。

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强调:分析与设计的高度综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设计训练及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经典教学内容与现代教学内容互为依托;各教学环节有机衔接,整体优化。将课程教学分为两个并重的理论教学系列和实践教学系列。如考虑到学时的有限性,淡化了与理论力学相重叠的内容,删除了与现代技术不相适应的图解法等。实践教学上将实验、课程设计、课外作业进行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具体措施包括:

1.实验项目合理安排,如在课程一开始就开设“机构及零件认知”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避免以后的学习中“纸上谈兵”;减少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增加探索性、开放性实验,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机构并进行分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开放机构创意实验室,提倡学生自主搭建各种机构组织满足不同的运动目的等。

2.传统的课程设计题目单一、雷同,达不到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打破课程设计题目的单一性,提倡综合性设计;引导学生自主设计,结合实际中常见到机器的不足,指导教师主要把握题目的可行性和答疑,通过对不同方案的对比分析,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及创新设计能力,同时也避免了抄袭的可能性。

3.在课外作业的布置上,适当减少传统的小题方式,增加综合性机械原理大作业,主要以项目驱动方式,分组设置不同的子项目,以学生为主体,利用软件对机构运动、动力学等方面进行分析,重点加强团队合作和工程设计能力的提升,最后通过答辩的方式对项目进行评价,拓宽课程考核的方式。

(二)结合工程实际,培养工程意识

机械原理课程不仅具有理论强度的特点,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因此,在整个教学环节应该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培养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衔接。传统的机械原理教学的着眼点在于机构的抽象,而忽视了机构的具体应用,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也忽视了应用层面的引导,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对抽象的知识难以掌握而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在机械原理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应用层面的引导。

应用型人才的主要服务地方,学生的就业单位也主要以高校所在地企业为主,如我校近三年毕业生中约71.3%学生在本地相关企业就业。因此,根据学生的就业特点,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我校所处地方汽车类、制造业等发展较快的特点,通过实际的机械来说明机构的应用场合,如讲解曲柄连杆机构的时候,以发动机为应用实例;又如,在讲解凸轮机构的时候,以自动机床的进刀装置为应用实例。采用有针对性的讲解各种机构应用实例,其目的首先是初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其次是考虑学生就业区域及行业,提高学生服务地方的能力,真正适应地方性的要求。

(三)利用课外课堂,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机械原理知识相对较多,仅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践、课程设计等常规的教学方式,还是难以使学生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还不够充分。同时,由于整体课时的压缩,学生仅利用课时内的教学难以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如何利用课外时间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能力训练成为新的途径和关键。

因此,我校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加强。在教学课时以外,通过课外的科技创新活动是可以实施的一个具体措施,如组织学生参加机构创新大赛等。由相关老师指导,利用ADAMS、Matlab等软件先设计仿真机构的运动可行性和性能,鼓励学生动手搭建实现最后的实际机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构思――设计――实施的能力,训练工程实施的基本思路,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机械创新”等竞赛,“以赛促学”。学生组建机械设计创新协会,配备业务能力较强的老师辅导,举办校级比赛选拔优秀作品,以学院工程训练中心为平台,由学生自主完成机械功能原理的设计、零部件的加工、整机的装配等,切实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及工程实践能力。通过近几年的实施,我校参赛的“无碳小车”、“基于直径差的硬币分类机”等作品,均获得省一等奖的好成绩,体现了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

四、结语

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是应用型机械类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如何打破传统的学术性培养模式,切实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众多应用型本科高校积极探索的新课题。本文以我校机械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的实施措施为背景,以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的改革为实例,探索性的实施了一些提高工程实践能力措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和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机构创新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具体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亟需积极探索。

参考文献:

[1]刘迎春, 熊志卿.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04,(10):56-57.

[2]孙恒, 吴克坚. 机械原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王波, 林其斌. 应用型本科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滁州学院学报, 2013,(02):111-113.

[4]郭维城, 王琳, 刘小琨等.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与实施[J].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5,(01):91-92.

作者简介:

王波,男,安徽滁州人,滁州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机械故障诊断技术;

张孝琼,滁州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重型机械论文篇3

关键词: 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专业 教学改革 重点难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新型企业不断涌现,他们对技术人才的需求量不断上升,对人才的质量也严格把关,这就要求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加强改革,研究出更适合中高职学生的教研方案,更加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和技术的掌握,而不仅仅是局限于理论的讲解和课本的解读,要想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就要明白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哪里。

一、机械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1.教学对象的文化基础较差。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文化科目成绩较差,文化基础底子薄弱,对学习方法和学习重点不得要领,况且机械专业本就是专业性强、理性思维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特性、概念特性和抽象特性,比较枯燥乏味,更加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的切入点就有偏差。

2.教学模式一成不变。现代教学的重点和主要方法是以讲解为主,结合课本内容和板书,以单一的形式向学生传达理性抽象的思维理论,这些艰涩难懂的理论和逻辑很难被学生全部理解和消化,更不用说涉及实践应用了。

二、机械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对于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中高职学生来说,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就必须以教学难点和重点为改革的切入点,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为基础,以创新教学模式为目的,进行切实有效的教学改革。

对于机械这门理工学科来说,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借助高科技的多媒体工具,加强实践,多观察多锻炼,增强动手能力,保证学生上岗工作后成为手法熟练、技术娴熟的高级技术人才,以此为目标,下面就分别阐述季节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运用计算机幻灯片等多媒体技术

(1)虚拟化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已经非常广泛和普及,运用计算机进行课程讲解比板书内容要直观有趣得多,计算机的知识容量比书本大得多,丰富了教学的内涵,增强了授课的效果,受到了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运用计算机教学的一大特点便是虚拟化,可以减少实际上操作时对机械的磨损和折旧,还可以直观地讲解机械化过程,比如运用计算机模拟机械组装、运行、加工的流程,模拟图像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观察和学习机械的实际操作过程,加深印象,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动态化教学。以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机械制图》为例,在教授学生补缺线绘制和补视图绘制的时候,计算机可以根据事先设定的软件程序进行动态图的演示,其制图过程一目了然,直观并且形象,也削弱了机械专业的枯燥艰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现资源共享。教师可以在学校网站设置机械教学专栏,也可以自己建立机械教学网站,上传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机械制图软件供学生下载学习,还可以在专栏里上传一些学习资料或者开设疑难解答的专栏,为学生提供实时有效的辅导。可以设置讨论组,有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集思广益,既营造了热烈的学习氛围,又找到了最简洁有效的处理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既可以做到自主学习,又可以与老师经常互动,加深彼此的了解,更符合学生需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提高教学团队的素质。运用计算机进行教学,意味着对教师的计算机运用操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制作动态虚拟而又切实有效的教学课件,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空间思维能力,必须熟练操作计算机制作软件制作出优秀的教学课件,这就要求学校经常对在岗教师进行定期培训,选拔优秀教学能手,不断加强学院师资力量。

2.运用模型教学

模型教学在机械教学中早已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教学方式,模型教学也一直发挥着非常积极的辅助教学作用,但传统的模式也存在很多弊端,大型实物模型难以保管和移动,教师在运动演示和分析的时候存有很多缺陷,折旧和磨损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就导致学校会有很多废弃的模型存放,存着占地方,弃之又很可惜,模型循环利用不善,学校需要更多的新模型充盈教学基地,对此有两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1)变废为宝。损坏了的模型也可以运用到教学中,例如传送带这一常见的机械模型,长时间的演示和应用会使其松弛和打滑,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损坏的传送带进行修理,在修理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很多实际操作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从旁观察和指导,在修理的过程中就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研究,让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讨论和修理的过程中,发散思维,集思广益,选取的最优方案中集中了大家的智慧,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可谓真正变废为宝。

(2)模型自制。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中往往很难达到直观的效果,例如在机械制图中,有很多的零部件和不同的结构,单凭想象难度很大,教师可以针对课程内容带领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制作新模型,既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印象,又创造了新模型供教学使用。

3.进行实践活动

中高职院校的灵魂便是培养动手型技术人才,这项能力培养的基础就是大型综合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立。

(1)建立大型的系统的实验体系。以学校现有的资源为基础,整合机械专业基础实验室,重组为大型机械实验中心,建立学校电机一体化,数控技术综合培训,机械设计创新发展的实践体系。

(2)加强校外实习。学校要与专业对口的机械生产制造企业搭好桥梁,为即将毕业的在校生提供优越的校外实习条件,培养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熟悉业务操纵的完整流程,举一反三,整合书本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有体系的完整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知识系统。

三、结语

中高职院校机械教学不仅要增加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更要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把社会发展的最新产物运用到教学中,除此之外还要贴近和了解学生,加强师生互动,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重型机械论文篇4

【关键词】机械行业 机构构型 探讨 创新设计

随着当今社会中我国经济的不断提升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创新是一个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得以快速发展的前提,企业只有实现不断地创新,才能够提高整体的生产作业效率,才能够变得更加节能、环保、更加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较为传统的机械行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进行创新,而机械机构构型设计上的创新是机械行业实现创新的基础,也是机械行业创新设计的最为关键的一个部分。

一、机械机构构型的创新设计理论

机械机构作为机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合格与否直接决定了机器质量的合格,因此在进行机械机构构型的创新设计时,一定要准确的掌握机械机构的设计原理。机械机构构型的设计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设计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并不存在任何的设计依据,但是这样的话要实现机械机构构型的创新设计就十分的困难,由此可见掌握机械机构构型的设计理论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下面将从两个主要的方面论述机械机构构型创新的设计理论。

(一)机械机构的组合原理

在进行机械机构构型的创新设计时,必须运用多样的机构组合,因为较为单一的机构无法满足相应的机械机构创新设计。例如:齿轮机构虽然有很好的运动性能和动力特性,但是由于其运动的方式较为简单,无法满足较为复杂的机械机构运动;棘轮机构虽然可以进行间歇性的运动,但是其运动特性较差,无法满足复杂特性的机械运作;连杆机构虽然使用较为方便,运动也较为简单,但其无法满足较为特殊的机械运动;凸轮机械虽然可以完成任何的机械运作,但是由于其调控性能较差,难以满足需要多方面调控的机械的运作。由此可见,在实际操作中,较为简单的或是单一的机械机构是无法实现机械设备的多方面运作以及较为复杂机械特性的发挥,这对于机械设备的使用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在进行机械机构构型设计时,应当运用机械机构的组合原理,将不同的机械机构联系起来,一起运用,这样既能够取长补短,还能够使机械机构将其特性发挥到极致,长远的看,就能够实现机械行业的创新。

(二)机械机构的变异原理

所谓机械机构的变异原理就是,在确定的原有的机械机构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机构化处理或是排列,使原有的机械机构发生变化,最后转化为新的机械机构。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先选择一个原始的机械机构,然后通过各种方法对机械机构的构成以及其所受到的约束条件进行相关的分析,进而通过一系列的处理,例如:采取一定的措施实现原始的机械机构系列化,并进行相应的排列组合,进而找出其中不同的结构形式;同时再通过一些测试找出这个原始的机械机构所受到的约束条件。最后依据这个原始的机械机构中所存在的不同的机构形式以及所受到的约束条件,找出更加符合所需要的运行条件,最终转变为一个新型的机械机构模式,进而实现机械机构的创新设计。

二、机械机构构型的创新设计使用原则

机械机构虽然是一个较为传统的机械行业,但是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原则。虽然机械机构的创新设计所依据的原理不多,其创新设计大部分需要设计者的探索,但是关于机械机构的创新设计并不是任何没有规矩的,必须依据相应的原则。下面就几个主要的机械机构构型创新设计使用原则展开论述。

(一)缩短机构运动链原则

在机械机构运动过程中,应当尽可能的缩短机械机构的运动链,因为较长的机械机构运动链,不仅会使机械机构构型的成本增加,还会使机械机构的运行出错率增加,进而影响到机械机构整体的质量,这样就不利于机械行业的发展。因此在对机械机构构型进行创新设计时,应当考虑到缩短机构运动链这一原则,确保机械机构的质量以及相应的效率,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机械机构的成本支出。

(二)恰当选择原动机原则

恰当选择原动机原则也是机械机构构型创新性设计时所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大部分的机械机构构型都是由不同的机构组成的,而这些机构的连接物就是原动机,原动机有高副和低副之分,不同的机械机构之间所采用的原动机不同,这就需要设计者在进行机械机构构型的创新设计时,充分的考虑到各个机构之间的不同,采用合适的原动机进行连接,充分发挥出各个机构的长处,促使机械机构运行的更加顺利,进而促使机械行业整体在未来社会中的更好发展。

(三)缩小机构尺寸原则

除了上述的两个重要的原则外,在进行机械机构构型的创新性设计时,还应当考虑到缩小机械尺寸这一原则。缩小机械机构的尺寸在机械机构构型的设计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机械机构充分的发挥其所具有的特性,缩小机械机构的尺寸是一个很有用的措施。当机械机构的尺寸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后,不仅能够使机械机构的特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还能够使机械机构的整体性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为此在进行机械机构构型的创新性设计时,应当尽可能的选择凸轮或是两岸等,这样就能够提高机械机构的使用效率,使机械机构的整体性能得到加强,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中科技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机械行业要想实现绿色、节能,并且逐步走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就必须实现创新,而机械行业要想实现创新就必须从机械机构构型上着手,因为机械机构构型是机械行业设计的核心,只有机械机构构型的设计实现创新,才能够使机械行业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国星 .试析机械机构构型的创新设计[J].科技资讯,2012,,16,(7)

[2]胡健 浅谈机械机构构型的创新设计[J].科技风,2011,(17)

重型机械论文篇5

【关键词】机械设计 新型理论 汽车工程 研究应用

一、有关机械设计理论的概括及研究方向

(一)机械设计理论的基本概括

机械设计及理论是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是研究机械科学中具有共性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的学科,是对机械进行功能分析与综合并定量描述与控制机械性能的基础技术学科,也是定位机械工程中的各项细致工作流程及程序的归纳总结的简单理论介绍。它主要研究各种机械、机构以及其零件的工作原理、现代传动与控制技术、运动和动力学性能、摩擦物理学、关系力学、机械创新与设计等有关课题。机械学科与仿生学、信息学、生物学、电子学等许多学科相互渗透,从而促进了机械设计与理论学科的新发展。机械设计这个学科的特色与优势,它是以复合材料构件设计与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轻工自动机械设计及理论研究为目标,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现在检测技术应用于机械以及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具有工程设计和管理的综合素质极其丰厚的专业知识,适合从事工程技术,科研等工作。我国近年来在机械设计研究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二)机械设计理论的主要研究方向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械设计理论也逐渐的完善、增多起来,特别是更好地扩大了机械设计理论在各方面上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研究方向: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机械创新设计与方法、机械系统动态设计与仿真、优化设计、新型传动理论设计、机器人机构及其控制与仿真技术、数学机械化在机械中的运用;机械创新设计与检测技术:机械创新设计与检测技术主要用于研究机械创新设计与有限元计算分析,机械振动与噪声测试与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图像处理技术;轻工自动机械设计及理论:主要研究的领域是轻工自动机械现代设计理论,轻工自动机械先进传动技术,新型传动机构研究与开发、轻工机械动力传动的节能与环保、轻工业机器人开发与应用研究、机器人新机型、仿生机械研究等;仿生机械学:仿生原理与技术;驱动与控制技术、机械运动与控制。

二、机械设计理论在汽车工程上的研究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第一辆汽车,近些年来,又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变成了“改变世界的机器”,它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还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汽车行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依然还是有限的,对于汽车的研究在各方面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新型机械设计理论以及一些基本原理在汽车工程方面有着很大的研究方向,并且对其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机械理论在汽车工程技术上的研究

汽车工业的发展代表着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发展,它直接决定了该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它不仅仅是最广泛的一种工业,还是最新技术的最大载体之一,例如,有些航空、航天领域的高新技术只有通过汽车工程工业才能够更好的转化为较为规模型的产业,这就决定了新型机械设计理论及基本原理在汽车工程、工业上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近些年来,对于汽车工程技术的研究有着越来越高的标准,这就迫使研究工作者更全面的运用机械设计理论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好准备。

(二)机械设计理论在汽车工程实际操作方向上的研究

在实际生活当中,对于汽车工程的研究离不开技术方面上的研究,更离不开实际操作方向上的研究,这些实际操作上的研究与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有些实际操作,例如对汽车的噪声、振动等等有着很强的密切性,并且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有着很好的作用效果。

三、新型机械设计理论在汽车工程上的应用

(一)机械设计理论在汽车工程噪声、振动上的应用

在评价汽车舒适性中有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那就是NVH分析,它直接关系到了汽车产品的市场形象。NVH不仅有助于对振动频率进行匹配,用于消除振动过程中出现的耦合现象,还有利于改善产品的振动特性,从而大大降低汽车的噪声及振动。利用NVH分析可以预先得到新开发车型性能指标,还能对设计以及制造等各个环节进行更好的优化和完善,该分析不仅从设计成本上,还是从开发周期上考虑,都为设计新型车型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二)机械设计理论在汽车结构强度与模态分析及结构优化上的应用

车身是车的主要总成,因此车身必须有很好的强度来保证车的寿命,以足够的静刚度来保证车的装备与使用要求。在机械创新设计与检测技术中机械创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满足上述车身的设计,其主要应用体现在:一是在汽车设计中对结构件、主要机械零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进行分析:二是在汽车结构分析中通常采用有限元法来进行各构件的模态分析,同时在计算机上可以清晰地观看各构件的振动模态,这就为结构的动态设计提供了方便。因此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在汽车结构上的应用从而提高了车身设计水平。

四、结语

机械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设计理论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在汽车工程方面上发挥着良好的效果,不仅仅体现在对于汽车工程技术和实际操作上的研究,还体现在了对于汽车工程、设计上的具体应用,这些对于汽车工程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温文源.客车车身结构的有限元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D]. 2011年

[2]陈吉清.承载式车身结构的强度刚度及模态的有限元分析[J].2010年

重型机械论文篇6

关键词:机械专业;教学改革;重点难点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同时对人才的质量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像复合型、技术型人才得到更多用人企业的青睐。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这就要求学校要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加以调整,尤其是针对机械教学这一类对实践性和专业性要求都非常高的学科,要告别过去老师讲学生听这样单向型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的学习并不能有效的吸收老师所讲的内容,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不能及时应变,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机械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并且对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深刻理解。

一、机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机械专业学科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强、理论知识繁多、概念抽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一门理性思维性强、显得冗繁枯燥并且颇有一定难度的学科。学生如果没有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另外,目前机械教学的现状是以上课老师讲解结合板书教学为主,而讲解的内容大多是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和逻辑性较强的实践操作,对学生来说能够将这些理论消化理解就很难了,更不用说将其能有效的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机械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针对机械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众多问题,切实有效的改变学生不爱学、不会学、不能学的现状,要从这些教学的重难点问题为出发点,深入调研学生的学习现状,以此为根据通过创新的教学方式对机械教学进行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机械专业作为一门纯粹的理工学科,发现其最为有效的培养方案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技术以及提高模型教学的主体地位,提高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将课堂知识在第一时间转化为生产力,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才能在工作岗位上成为实践性强、专业理论知识基础扎实的高素质人才。下面将详细介绍机械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利用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不断发展,高新产业异军突起,计算机等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技术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枯燥抽象的不足,在辅助机械教学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计算机在教学方面得到一致认可的就是其虚拟化的运用,一方面虚拟化可以尽可能地减少在实际操作时对机械本身造成的磨损,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整个机械的组装运行的一系列详细流程,使学生更为直观具象地学习机械的实际操作过程,动画和高科技的演示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效率,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其次,动态影像化的表现方式在展示教学案例时能够直接客观的展现整个流程,直观形象地方式很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减弱了机械专业的晦涩难懂,才能够更大程度上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再次,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资源共享。授课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网站或者自己创建的专业教学网站等平台将一些学习资料、自制的课件和相关的制图软件上供学生自主下载学习,还可以专门设置可以答疑解惑的专栏供同学们讨论学习,营造一种热烈的学习气氛,又能集思广益,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样既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从而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教学。最后,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教学也是对授课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具有计算机制图的操作能力才能制作出出色的教学课件,这也需要学校的配合开展专业的计算机培训增强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2.利用模型教学

模型教学的方式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也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利用模型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结合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但是模型教学的缺点就是对于大型的模型不仅重量大难移动,体积大难保管,而且难以避免模型自身的磨损与折旧,导致学校模型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占用面积大,弃之可惜留则无用,因此,对于模型教学的教学改革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可以把旧的模型改造修理再度利用,选出一些有改造修理价值的模型,由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学习的机械理论知识解决修理过程中将会面对的多种实际性的问题,而且还适合集中探讨,各抒己见,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案,既加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增强团队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二是自制模型。机械专业的特点就要求本专业的学生要具有极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自制模型就是一种很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在机械制图中,面对复杂的零部件和多样的构造类型,单凭老师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原理,而通过带领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模型,并且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鼓励学生选用一些新的安全环保材料,使做出的模型更具有保存价值。同时也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在同学们的研究讨论中,创造一种热烈的学习氛围。

3.教学实践的改革

对机械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动手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尤为重视实践。可以通过建立大型的实验体系,在学校原有的设施和其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梳理,将原有的基础实验室合并,新增高科技实验室,整合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大型机械实验中心,建立健全学校电机、数控、设计创新的一体化综合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学校要积极与机械相关企业建立长久联系,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深入生产第一线,熟悉生产工作的流程,真正的在工作岗位上将专业知识落地,与实践相结合,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结语

学校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和就业形势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针对机械教学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改革,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新型模型教学、增强教育实践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一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鼓励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硬件和实验室的改造,多提供实习岗位,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条件。(作者单位: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梁平.对中职机械教学改革策略的分析[J].考试周刊,2012.

重型机械论文篇7

[关键词] 人才培养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毕业设计

一、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来临,机械工业与信息技术、电子技术的紧密结合已经和必将使机械工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新概念、新设计、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根据学校提出的“立足重庆、背靠行业、走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办学思想,特别是“冶金、石油”两大行业对机械类创新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掌握将来对市场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产生自适应能力所必需的相关基础知识,培养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能力,适应时展的需求。

二、用人单位对机械类人才的能力的要求

现代机械实际上是一个由计算机信息网络协调与控制,用于完成包括机械力、运动、物质流和能量流在内动力学任务、机械和电子部件相互联系的伺服系统,对机械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开展企业机械类人才的能力要求的问卷调查,对机械类专业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应强调那些课程学习?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调查表明:用人单位也十分强调学生不仅应掌握基本的机械设计理论及方法,而且应掌握与机械学科紧密结合的现代信息技术,如计算机技术、CAD/CAM、现代测试与控制技术等。

三、指导思想与思路

创新人才的具体内涵表现为:具有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现代“大工程系统”本身和创新思维均以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基本保证,同时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碰撞与融合)、从事工程创新活动的各种能力(包括探索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协同合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表达交流能力等)、从事工程创新活动的综合素质。在制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以“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凝练特色、背靠行业、重视能力”为指导思想,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以机械科学、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电控制技术为主体构建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兼顾工程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形成体现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自主研学三元结合,科学有序、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如图l所示:

四、人才培养体系

1.理论教学系统

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各门课程在机械工程中的实际作用,将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理论教学系统分为通识基础课、大类学科基础课、专业限选、专业任选、专业特色等四个层次,如图2所示。具体实施时,前三年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四年级结合所属学科的科研特色,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技能,从而实现“大类培养、方向成才”的目的。所谓“大类培养”是指课程体系的设置遵从“大工程、大教育”的思想;“方向成才”是指从专业特色出发,设置若干3~4个体现学科特色的方向模块,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1)由机械制图与CAD基础、机械工程材料、金属工艺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课程以及相关实验课程、实践性环节组成的纵贯本科四年的机械技术课程群;

(2)为有效地培养机械类学生在机电控制技术中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形成的以“微机原理”、“机械程测试”、“液压与气压传动”、“液压传动课程设计”等的机电控制技术课程群;

(3)集成了现代设计及制造过程中的多项先进技术,包括CAD/CAM技术、反求工程、虚拟制造、快速成形、产品数据管理、数控技术等的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课程群。

2.实验与实践教学系统

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系统的建设,在逐步开放相关实验室的基础上,要求实验教学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开发更多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实验供学生选择,将更多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实验、开拓实验、实践教学的新形式、新内容。具体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独立设置实验课程

重点对机械制图与CAD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工程测试、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课程的实验环节进行了力度较大的改革,构建相关课程实验新体系,对能够在实验室进行的教学在实验室进行。对实验内容作了重大改革,更新、改进和新增大量实验内容,提出了为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总目标服务的实验项目。

(2)强化综合实践环节

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具体设计训练来实现。因此,在制订具体培养方案时,相关课程均考虑安排了相应的、多级设计型大作业或课程设计、综合实践等环节。例如,一年级时的工程制图大作业,重点训练构形设计和制图表达能力;二年级通过机械制造基础实践、现代制造技术工程实践、工程材料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掌握机械设计所必须的工艺知识;三年级通过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重点培养总体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以及运动方案设计和机械零部件工作设计、结构设计的能力,利用CAD/CAM技术进行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设计。

(3)自主研、学系统

自主研、学系统贯穿教/学全过程,体现实践能力培养的渐进性和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研、学平台,使学生通过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创业活动、“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通过真实的工程环境,诱发学生的创新萌动与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从被动参与,主动参与直到勇于参与创新活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目的。

五、结束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赋予机械工程以新的内涵,使其成为最能包融和吸纳众多学科知识,并能充分体现各学科最新科技成就的结合点,越来越多地显示着知识经济的特征。相应地,在机械工程领域中,人才的作用越来越大,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机械类人才必须具有大工程的思想,具备扎实的业务基础、宽领域的基本知识,较强的创新设计与实践能力,特别是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机械人才的需要。围绕机械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进行系统研究与全面实践,以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自主研学三大系统建设为主线,创建了能充分体现时代特征、规格定位准确、方案科学创新的人才培养体系。

参考文献:

[1]朱高峰.关于中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2):1-9.

[2]叶取源,钱道中,张增泰.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02(1):12-15.

[3]迟毅林,等.大基础平台下的多特性模块教学改革与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

[4]杨叔子,张福润.面向21世纪改革机械工程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2000,(4).

[5]朱建英.信息技术、机械工业与机械工程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1).

[6]梁锡昌.论“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新体系[J].中国机械工程,1998,19(8).

[7]钟晓勤、瞿志构.现代机械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5(11)

[8]黄新华,刘国荣.办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几点认识[J].大学教育研究,2003,(1).

[9]陈小虎,刘化君,曲华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中国大学教学,2004,(5).

重型机械论文篇8

关键词:机械产品设计;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建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技术的进步,传统机械产品工艺设计采用图纸二维设计已经被计算机图形设计所取代,并且计算机建模能够更加精准,便于修改和演示,能够将复杂的机械结构几何化,为此,机械设计,机械运动方案及各种处理的计算机模拟传输机制之前,要全面分析整个过程,模拟运动系统,设计师通过人机对话做出机械产品之前生产的特殊需求,做出更快,更好的决策的方案计划。

一、几何模型建设

几何模型建设在机械产品工艺设计中会被经常应用,其包括了线框模型、表面模型、实体模型、特征模型。

1、线框模型

在机械产品工艺设计中,由产品的各个顶点和棱边勾勒出来的几何形状的模型叫做线框模型,举例说明:如图1所示:

图1线框模型数据结构

图1模型是一个立方体,其中V代表顶点,共有8个,E代表棱边,共有12条。

线框模型是三维线性模型,表示产品的透视效果,采用线框模型进行机械产品工艺设计,表示简单、修改方便、容易识别。

2、表面模型

表面模型是将线性模型中棱线所围成的封闭面定义为表面,如上图中的线性模型棱边E围成的表面表面有6个表面模型。表面模型的数据结构如图2所示:

图2表面模型数据结构

表面模型能够反映出机械产品的各个表面特征,例如:在两个表面相交,可以得出表面交线及隐藏交线。对于复杂的曲面造型,利用贝塞尔曲面、B样条曲面等可以制造出飞机、轮船、汽车等重工业机械产品曲面工艺设计模型。表面模型并不能够完全的对机械产品进行准确描述,不能表述表面之间的拓扑结构,无立体性计算模型,只仅限于一个平面上的产品工艺设计。

3、实体模型

实体模型能够正确的反映出机械产品的几何信息,同时能够建立模型各表面之间的相互关联。实体模型包含机械产品的各种几何数据,形状、体积等,能够通过布尔运算转换而成,可以利用表面定义实体模型各要素点,并表述出此面另一侧的实体存在如图3所示:

图3表面某一侧存在实体的定义方法

上图中(a)为表面,并存在表面外一点P;图(b)中箭头方向代表其方向存在另一侧面;图(c)表面向右旋转箭头表示形体前进方向,单箭头表示形体存在另一侧面。

机械产品工艺设计,实体造成过程如图4所示:

图4实体造型过程

实体造型过程首先要通过参数构型由基本几何元素按一定拓朴关系构造若干简单形体,再由为数不多的简单形体经过布尔运算组合成空间实体的内部模型。

实体模型可全面完整地描述形体,可自动地计算物性,检测干涉,消除隐藏线和剖切形体等,因而能较好地满足CAD/CAM的要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产品模型

机械产品模型的工艺设计要对产品的各项参数与数据进行描述、定义,其中包括机械产品的各部分零件、结构构造、运动轨迹及功能、图形、生产管理、信息管理等。

其结构如图5所示:

图5 产品模型的基本数据

机械产品模型数据可以定义为由几何模型和属性模型构成,二者之间连动关系如图6所示:

图6几何模型和属性模型的关系

机械产品工艺设计,对螺旋弹簧、板簧、齿轮等的运用率较高。如使用标准,成本低,易于购买,有必要在这个时候是不是一个几何模型,而是一个所谓的属性模型。另一个例子是,只要作为目标的描述,它的属性,如齿数,模的性质,等等,任何齿轮的产品目录中,只要其型号规格标准齿轮。标准齿轮,也没有必要影片的详细图纸和详细的形状信息,这是属性的典范。此外,在概念设计的函数绘制的曲线图,绘制概略形状的草图,和性能计算的基本设计,在这种情况下,所用模型的属性是一个必要的属性,以完成的设计目标提取模型。

有模型之间的联锁。例如:作出图片与它相关联的一个相应的绘图部分的设计变更,也可以自动更新,这是连接之间的图形动。另一个例子是形状和大小的值链接的值变化时的大小,形状也应链接的变形,参数化设计包含此功能时,需要进行单向或双向链接的。

三、机械设计方法

机械设计方法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方面是广义上的所有机械产品工艺设计,另一方面是狭义上的具体机械产品,包括产品功能、用处等。

广义的机械设计应包括所有机械的内容,涵盖机械领域,如工业机械,电子工业,航空航天工业。各种重型机械大,小,微型仪器仪表,家用电器。

狭义的机械的内容应主要包括起重运输机械,冶金机械,纺织机械,印刷机械,轻工机械,橡胶机械,汽车制造,造船。

无论是概念的广义的机械或狭机械的内容,各种机械在各行业的共同财产的机构来完成的运动或在某一特定领域的机械产品的位移或力的变化。

各种机械产品,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一个机械的对象,每个对象都有其属性。这些特性,对不同行业或不同区域的功能要求,计算方法,设计标准和规范,应包括各种机械产品。虽然都属于机械产品,应用的基本理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构力学,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但在不同行业的机械产品在特定的专业差距是巨大的。还遵循一个特定的区域,同时,独特的机械设计,机械设计机械产品遵循的一般原则。这种特殊性,有针对性的设计。

在机械设计的产品,而且在整个电力拖动与控制,液压传动,气动,高温和高压,流体力学,化学,跨学科的技术基础。这些技术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的产品的设计。基本理论与机械联合设计成机械产品领域,需要大量的时间,这些特点。

如果你想设计一个特定的区域,仍然需要大量的时间去深入和详细的研究和总结找出其独特的法律具有一定的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许多的法律一定的科学实验被发现。这一次,有时相当可达几年或十年。某些产品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以达到一定的高度。

机械设计是模仿,总结,借鉴和创造多方面相结合的技术工作。合理的外部条件,合理的设计理念,设计标准和方法可以设计和创造优良的机械产品的设计。

机械产品的设计还应包括利用现代设计方法,除了强度计算中应该考虑的参数优化,结构优化,方案优化。可靠性分析,人体工程学,工业美学,绿色设计标准。

现代机械设计将应用于有限元设计,虚拟设计,坚固耐用的设计,并行设计,机电一体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机械设计最新的电脑软件。

机械产品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功能设计;2,主要设计参数;3,设计的主要机制;4,主体结构设计。

机械产品的设计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需要长期深入细致的研究,可以设计出客户满意的产品。

四、结束语

利用模型建设进行机械产品的工艺设计是采用计算机软件虚拟出机械产品的形状、性能及工作原理,通过人机交互让用户虚拟感受机械产品性能。计算机图形能够以三度空间,将现实环境虚拟化,进而能够降低机械产品设计预算,实现完美体验,并能够根据用户要求进行随时更改,达到机械产品最优状态。

参考文献

[1] 张晓华等.系统建模与仿真[M].第一届维修工程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6(6).

[2] 艾树峰等.ADAMS 机械设计高级应用实例[M].电讯技术,2008(4).

[3] 麦静惠等.虚拟样机技术及在ADAMS上的实践[M].机械设计高级应用实例,2005(2).

重型机械论文篇9

当前,市场经济竞争的实质,是行业人才的竞争,具体来讲是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而高职院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基地与摇篮,理应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及职业水平。但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机械设计专业在教学中片面重视专业知识教学,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人才质量的优化,因此必须大胆改革当前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更优质的机械设计人才。文章就注重机械设计教学改革以有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究。

关键词:

机械设计;教学改革;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0引言

创新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源动力。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机械设计专业是高职院校中的重要专业,而当前沿用的传统教学方法不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增强。这就需要教师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从而为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那么,如何改革机械设计教学方式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1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机械设计课程是高职教育阶段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基础课程,教材内容繁杂、概念很多,对学生来讲有很大的学习难度。因此,为了实现让学生学会、想学、易学的目标,就需要教师大胆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摒弃以往的以教室为场所、以教师为主体、以灌输为主要方式的教学模式,积极营造出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问、敢于回答、活泼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逐渐养成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应强调对教材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而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处理信息及应用心理方面,还应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将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深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得机械设计知识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流动,从而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融为一体。在高职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应依照教学内容的实际特点,恰当选用现场教学、讨论式教学或启发式教学。比如,在学习机械设计课程中与“带传动”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就可借助讨论式教学法组织课堂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几个问题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充分讨论之后,每一个小组会选派一个代表将本组的讨论结果分享给大家,教师应及时总结、点评小组的讨论学习情况。这种教学模式为所有学生都提供了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可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思考与分析教学内容,从而可从全新的视角看待与分析教学知识点,可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提纲为教学主线,将知识点作为教学中心,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获得结论的教学流程井然有序,不仅完全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机械设计课程的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改革实践教学,优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而仅仅依靠课堂上的理论知识教学及实验演示教学,是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因此,机械设计课程教师应大胆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合理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积极转变实践教学方式与方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从而不断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快速提高提供新途径。

2.1建立模型,机械陈列室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且鲜有机会接触机械,因此他们对机械的认识非常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机械概念,并使得他们对机械创新有更深入的了解,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及模型教具进行演示教学外,还应在实验室中建立专门的模型、机械陈列室,将典型的、能彰显出创新意识的机构实物、机构模型、机械等摆放其中,让学生在拆装与观察这些物品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地掌握机械的主要结构,并能较为精准地掌握机械的关键技术、运动方案及工作原理,然后在此基础上产生强烈的创造新机械的愿望。

2.2创新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是机械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其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条件。传统的机械设计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演示试验,且都属于验证性试验,这种单调、乏味的实验形式难以激起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兴趣,更不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优化。为了真正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学以致用能力、创新能力,就需要教师大胆创新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把实验分成创新型、综合设计型、基本型3种。其中,综合设计型与基本型实验是为所有学生设计的,而创新型实验是为有能力、有需求的学生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多种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2.3改革课程设计方法

在机械设计课程中,课程设计是教学的最后环节,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用已经掌握的机械设计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借助实践能力与设计能力来展示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依据实践能力及设计能力的培养目标,大胆改革设计题目,除了保留传统的“减速器”设计题目外,应添加“简单机械设计”题目,引导学生结合题目到实训中心或机械厂观摩小型机械,探索机器的运动原理与结构,把优化设计、CAM/CAD设计应用到课程设计过程中,因为设计题目和工程实际结合较为紧密,再加上先进设计方法的引入,就可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创作空间,可较为容易地激起学生的设计热情,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快速培养。

3结语

经过几年的机械设计教学改革实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获得了一些成就。机械设计课程教师应坚持教学改革,将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发展贯彻到教学过程的始终,最终使得学生都能成为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露,武卫,郭晓峰.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10):36-37.

[2]张明容,王丽,李长玉.“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证研究—基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视角[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3):105-107.

重型机械论文篇10

关键词:机械设备,安全管理

 

安全是天,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永恒的主题,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加快了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施工企业提供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硕士论文,机械设备。机械设备是企业开展生产活动,创造经济效益的工具,随着机械化施工程度的提高,由于安全管理方面的种种原因以及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机械设备安全事故发生率进一步增大,轻则发生机械损坏或报废,重则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直接关系到国家和集体财产以及职工生命的安全,关系到企业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如何避免大规模机械化施工可能出现的安全危机高发?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就行阐述。

一、施工企业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难点

1、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力度日趋弱化。现在大多数企业内并未真正的重视设备管理,在经营压力过大的形势下,机械设备安全工作成了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辅助工作。再就是现在很多有资质且管理能力高的大型企业,往往以总承包商的身份出现,客观上退出了机械设备现场直接管理,导致了管理漏洞的出现。

2、专业机械管理人员的缺乏。科技日新月异,社会飞速发展,现在的机械设备也在往智能化,大型化,数字化发展。而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如此多的专业操作和安装人员。为此会引进更多的劳务工,他们本身就缺乏专业知识,安全意识淡薄,施工任务重的情况下,很多人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上岗操作了。这样在机械设备使用上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3、抢工期,抢进度造成机械超负荷运转,忽视了日常保养和维护。硕士论文,机械设备。工程一旦开工,为了降低成本,往往投入的机械力量不够,而在工期压力下,管理层面上就只会看到机械设备带来的高效率,无限制要求加班,造成了机械的超负荷运转。工期紧,机械设备只注重使用,只要能用就不能停下来,操作人员根本没时间对机械进行保养和检查,造成机械带病运行。不但降低了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寿命,还增加了事故的发生几率。

4、施工现场工作环境恶劣,也对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有很大影响。

二、如何采取措施来规避上述原因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

确保机械设备安全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工作,从选型、采购、安装、使用、拆除、维护、改造直至报废,都需要进行专业的管理。针对以上几个环节,可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控制:

1、正确选型,合理购置调配。工程中标后,机械管理部门就要组织专业人员参与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根据工程大小,工期计划以及特殊部件的吊装方案,选择相应的机械规格型号和数量,以及确定进出场的时间,确保机械设备满足现场施工需要。硕士论文,机械设备。其次,起重机械使用时,要本着“先调剂,后外租”的原则。将企业内部的闲置设备充分利用,不足部分和缺口设备通过外部租用。对要求租用的设备应选择整机性能好,安全装置齐全有效,承租单位资质齐全,信誉度高。

2、增强机械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机械的安拆及使用中存在的各个危险因素都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这些危险因素的辨识及排除就需要各级管理人员具备机械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技术人员必须参与到机械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包括:机械施工方案的编审及组织;机械设备改造方案的技术鉴定;新装机械的技术试验和技术交底;机械使用中安全技术状况的检查及整改方案的制定;全程参与机械管理的各个技术环节。

3、严格执行机械设备的各项管理制度。三定制度:定人、定机、定岗。就是把机械和设备主人固定下来,把机械使用、保养和维护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人,同时有利于操作人员更加熟悉设备的性能,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感。交接班制度,能使多班作业人员都能互相了解情况,充分掌握机械的运转状况和技术状况,同时对分析事故原因,考核操作人员提供了有利的证据。硕士论文,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制度,及操作人员要做到“三懂四会”,即懂构造、懂原理、懂性能,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督促操作人员加强日常维护与保养,发现故障及时修理。

4、强化人员培训,做到持证上岗。人员的培训包括作业技能的培训及安全教育培训。人员的培训教育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及真实性。不要只是敷衍应付。对各次培训都要进行考核,确保培训的效果。机械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不仅要进行安全技术理论方面的培训,还要确保其实际操作技能培训落到实处,重点是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和预防事故发生的能力,同时提高处理事故的能力,有效控制重大事故的发生。

5、加强特种设备的管理。硕士论文,机械设备。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并经过安全检验。施工企业在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当要办理注册登记,并通过安全检验;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和事故应急处理知识,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硕士论文,机械设备。

结束语: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课题,除了把好管、用、养、修关之外,还必须做到领导重视,各级机械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维修人员及相关配合人员之间责任明确,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记录清晰、有人操作、有人监督、奖惩分明,专管与群管相结合,并注重强化机务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使用、维护、保养严格按规程办事;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就一定能够杜绝重大机械设备事故的发生,保障机械设备安全、优质、高效地为我们的施工生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