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肝炎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4:06:43

重型肝炎

重型肝炎范文篇1

[关键词]人工肝;临床应用;护理

肝脏是人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重要脏器之一。重型肝炎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疾病,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目前进行的内科综合治疗的疗效不理想,人工肝支持治疗成为治疗重型肝炎的重要的手段,它可以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清除体内毒素,改善机体内环境,有利于肝细胞再生、肝功能的恢复[1],为患者的内科综合治疗及康复奠定了基础。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是由血浆置换、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及胆红素吸附等组成,是目前肝病治疗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有望成为重型肝炎及肝脏功能衰竭最重要和常用的治疗方法。我院从2000年8月运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从2000年8月起我院成功地为130例患者施行了301次人工肝支持治疗,其中单纯血浆置换245次、血液滤过13次、血液透析14次、血液灌流术5次,血浆置换+血液灌流13次,血液透析+血液灌流11次。其中男108例,女22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5.3岁。

1.2治疗方法与结果入院后按重型肝炎给予综合治疗、护理,同时用ALSS治疗。应用日本产KM-8800型血浆置换仪、日本产DBB-26型血液透析机或美国产百特血液透析机等。根据病情分别选择单纯血浆置换、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或者血浆置换+灌流、或血液透析+灌流,130例重肝病人均顺利完成治疗,病情得以迅速暂时(有的是长期)的缓解,食欲增加、乏力减轻、精神好转。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人工肝支持治疗是一项危重状态下的特殊治疗,患者及家属都有巨大的心理压力,担心手术失败或术中意外,严重时心烦焦虑、失眠,加之费用昂贵,必要时需做多次,病人及家属对其疗效、安全性多持有怀疑态度,加之重型肝炎病人病情较重,易有恐惧、悲观等多种不良心理。针对这些情况,应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劝解,向家属或患者讲清人工肝支持治疗的必要性、治疗方法及大概手术过程、术中配合、可能有的不适及我们的应对措施等,让病人心中有数,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理解及配合,使其有一个平静的心态接受治疗,以保证术前休息及并作好相关准备。

2.1.2术前准备(1)详细了解病人基本资料,如病情、诊断、药物过敏史;(2)因治疗时间长,术中不适宜活动,要嘱患者排空大小便;(3)详查病人血管状态,人工肝支持治疗依赖通畅稳定的体外血液循环,体外循环顺畅治疗就顺利,否则会延误治疗甚至使治疗中断。治疗前要仔细查看外周血管情况,选好作为血液出路的桡动脉或足背动脉及作为血液回路的周围大静脉,用内瘘穿刺针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直接动静脉穿刺,尽量避免反复穿刺以免形成血肿。(4)检查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

2.2术中护理

2.2.1各项操作要求循序渐进首先要求打开设备电源、进行管路安装检查。以血浆置换为例,抗过敏药物必须在异体血浆进入前10~20min应用,以免第一袋血浆过敏而药物尚未发挥作用。每个患者对体外循环的适应性差别很大,加之血管情况、治疗方法、设备运行等不同,人工肝治疗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以稳步进行、循序渐进为原则。如有时患者血流较慢,但循环10~20min后血流即可逐渐达到要求的标准,不可匆忙另行穿刺,以免给患者带来痛苦、引起紧张甚至影响下次治疗。在操作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熟练、灵活处理问题,沉着冷静,给患者以安全信赖感。

2.2.2密切观察(1)病人的观察:严密监测BP、P、R、SpO2,每15~20min记录一次,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胸闷、气急、出冷汗、脉细速等表现。注意观察有无寒战、出血、唇麻、手足麻木、荨麻疹等,针对原因给予及时处理。(2)机器工作状态观察:如报警应及时排除。先关声音,以免造成病人的紧张,再查找原因,给予排除。如出现出血不良,立即减速,另行穿刺,不得已停机时间不可太长,密切观察引血速度、静脉压、动脉压、TMP的变化。(3)治疗结束留取标本作生化检查,了解术前术后肝功能等及凝血功能情况。(4)准确及时记录病情及其变化、处理情况,以有利于医师准确、客观的判断病情,了解治疗过程,判断预后,也能有效地预防医疗纠纷,并与病区护士详细交接病人生命体征是否稳定,维持用药的药物用法及穿刺部位的压迫和有无出血及血肿。

2.3术后观察

2.3.1严防术后出血、血肿和感染病人凝血功能差,穿刺处分别予以创可贴、无菌纱布卷加压包扎1h左右,拆除加压胶布时要轻压纱布卷,观察10min后再完全拆除。

2.3.2加强病情观察由于重肝患者病情重,ALSS治疗后应加强病情观察,注意出血倾向的发生,观察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感染等的发生。ALSS治疗在清除病人体内有害物质的同时,也使机体内部分有益物质被清除,如血浆置换时输入大量血浆,易诱发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现高钾血症、低钙血症或肝性脑病等。少数患者术后出现发热,其原因可能是过敏、感染、药物等,呃逆原因可能与激素应用、过敏、紧张等因素有关,还可能皮疹、局部出血等,因此治疗室护士跟病区护士作好交接班,认真交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其心中有数。

3讨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近年来临床应用广泛,它摆脱了肝炎的护理常规性,更新了护理知识,涉及多方面的学科,如内科、危重病学、细胞学、血液净化技术、心理学、伦理学,护理工作要求高、难度大[2]。在治疗中,护士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娴熟的操作技巧、严谨的工作态度、极强的责任心,同时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认真准确地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才能保证治疗过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肝病学会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329.

重型肝炎范文篇2

1.1一般资料

99例均为我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其中,男86例,女13例,年龄15-77岁,平均42.5岁。其分类及诊断标准按2000年第10次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标准。其中,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23例,慢性重型肝炎76例。

1.2方法

1.2.1仪器应用日本产全电脑自动控制PLASAUTO-10型血液净化机及日本产单人用透析装置DBG-02,根据病情分别选择血浆置换、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其中血浆置换175例次、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11例次,每次血液回路管、血液透析器、血浆分离器等均一次性应用。

1.2.2治疗本组病例中173例次采用外周动一静脉或静一静脉直刺建立血管通路,13例次采用单针双腔导管经股静脉穿刺建立通道,每次血浆置换量为2600-3000ml,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时,在血浆置换完成后换透析血路管透析器用透析装置进行血液透析滤过,其置换液量为6.4-9.6L。

2护理

2.1心理护理

人工肝是一项病情危重状态下的特殊治疗,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法不了解,心理上存在巨大的压力,担心手术失败或术中意外。加之费用昂贵,患者及家属对其疗效、安全性多持有怀疑态度,且重型肝炎患者因病情较重,易有恐惧、悲观等不良心理,因此,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人工肝治疗的必要性、工作原理、操作过程、术中注意事项及所能达到的效果,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人工肝治疗成功的例子。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

2.2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2.2.1低血压低血压是人工肝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本组186例次中,发生低血压32例次,占17.2%,多发生在治疗开始阶段,为一过性低血压,表现为头昏、恶心、血压偏低,主要是由于建立体外循环致血容量突然减少所致。护理对策:在治疗开始时血流量不宜过大。约为50ml,然后根据血压及患者的反应逐渐增加至目标流量。有助于减少低血压的发生。术中注意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一旦有血压下降趋势,立即减慢血流速度,取头低足高位,增加回心血量。当上述处理无效时。经静脉血路快速注入生理盐水100-200ml,考虑有效血容量不足时给予一定剂量的血浆或白蛋白。

2.2.2过敏反应异体血浆的输入是人工肝治疗中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J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畏寒、寒战,口唇发麻等,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本组病例中发生过敏反应23例次,占12.4%;其中过敏性休克2例次。护理对策:正确融化血浆,仔细核对血浆标签上的有效期、血型并检查血浆包装有无破损。术前常规肌肉注射异丙嗪抗过敏,术中常规备用地塞米松,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立即放慢速度行旁路循环及对症治疗,症状改善后继续完成治疗。对处理无效者应停止血浆置换。

2.2.3低钙血症低血钙系血浆中枸橼酸络合大量钙离子所致,尤其肝功能衰竭时,枸橼酸代谢迟缓更易发生枸橼酸中毒。患者可出现口周、舌、手足麻木及针刺感,因此在血浆置换中,常规每置换血浆1000ml,在回输管路中缓慢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ml。本组病例中仍有3例患者出现口周、手足麻木及针刺感,考虑与重症肝炎电解质紊乱有关,增加补钙量后症状缓解。

2.2.4出血重型肝炎患者多有凝血功能障碍。再予肝素抗凝,更易加重出血,本组病例中11例次发生穿刺部位渗血,占5.9%,因此尽量控制肝素用量,必要时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在建立血管通路时,首选表浅动静脉,治疗结束时要注意动静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压迫力度以不影响肢体末梢循环、皮肤无渗血为宜。术后嘱患者穿刺部位肢体勿过度用力,皮下出现瘀血、瘀斑时24h内局部冷敷,24h后湿热敷(50℃)15-20min。再用喜辽妥软膏在瘀斑处外涂轻轻按摩至全部吸收。每天2-3次。3-5d瘀斑可完全吸收。穿刺部位进行深静脉插管时,一定由有经验的医师操作,力争一次穿刺成功。深静脉插管后,尽量减少活动,避免局部渗血,渗血或发生血肿者用冷敷及沙袋压迫。

2.2.5感染人工肝的治疗对象为重型肝炎患者,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合并感染,为预防感染,治疗前后人工肝室紫外线消毒60min。操作人员要严格无菌操作,治疗后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对长期留置静脉导管的患者要做好皮肤护理,伤口每2-3天换药一次,用3M棉制敷料覆盖,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治疗前后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本组病例中无严重感染发生。

2.2.6堵管与破膜常见原因是由于肝素用量不足及血流不畅,临床表现为跨膜压急剧上升,严重的堵管会导致破膜发生。护理对策:注意血路管要固定妥当,密切观察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及早发现体外循环凝血信号,及时解除血流不畅的原因。避免因停机时间过长出现堵管,必要时重新穿刺。股静脉留置导管出现血流量不足可将动静脉管交换位置,本组2例次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经过交换动静脉管血流量达到标准,顺利完成治疗。本组发生1例次堵管经给予减慢分离速度、追加肝素用量并用生理盐水进行管路冲洗后完成治疗。

重型肝炎范文篇3

技术条件及方法的限制,加上肝脏功能十分复杂,早期解毒为主的人工肝装置及方

法难以有效地代偿肝功能、提高成活率。以后经过数十年不懈的努力,特别是随着

以培养肝细胞为材料的新型生物人工肝的日臻成熟,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终于有

望成为肝衰竭理想的辅助支持治疗手段[1],为患者等待肝移植或通过肝再生而

自然恢复争取时间、创造条件,同时也有可能为重型肝炎救治这一临床难题的解决

开辟新的途径。

现就常用ALSS及其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介绍。

一、物理型人工肝

早期以解毒功能为主的ALSS大多属物理型,如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滤过等。

用树脂、活性炭等材料进行血液灌流,可有效吸附肝衰竭患者血液中的毒性物

质,是早期人工肝支持的常用方法。但由于这些吸附材料与血液生物相容性较差,

临床应用副反应大。晚近采用活性炭微囊化技术、改用血浆灌流等,避免了活性炭

与血细胞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不良反应。但由于吸附材料本身选择性较差,在去

除患者体内毒性物质的同时,也吸附了一些机体有用的物质,故虽可显著改善重型

肝炎等肝衰竭患者的肝性脑病,但病死率并未明显下降[2]。目前主要利用其解

毒尤其是吸附胆红素的作用与其它人工肝联合使用或用于治疗病情较轻的重型肝炎

国外最近推出一种新型吸附剂型血液治疗系统(Biologic-DT),采用精制粉末

炭、阳离子交换剂、大分子溶剂等组成混合悬液状吸附剂,具有较强的毒物吸附作

用,能有效地治疗药物中毒引起的肝功能衰竭[3]。据悉,国内有单位引进该系

统治疗个例重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使用目前通用的聚丙烯腈膜进行血液透析,能有效地去除尿素、肌苷及无机磷

酸盐等小分子物质,但对中、大分子物质清除率较低,故仅用于肝衰竭同时伴肾功

能衰竭的治疗。新近采用新型膜材料三醋酸纤维膜(CTA)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醋(PMM

A)膜制成空心纤维血液透析滤过器,其效率为聚丙烯腈膜的3倍,能使暴发性肝炎

患者意识恢复率达到90%,半数以上病例存活[4]。

二、中间型人工肝

该型人工肝是介于物理与生物型之间的一类中间型装置,包括血浆置换、交换

输血及整体洗涤等,其中以血浆置换最为常用。该疗法可去除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大

分子物质(如内毒素)及中、小分子物质,并补充蛋白、调理素及凝血因子等多种生

物活性物质。90年代初Sugihara等[5]曾报道,血浆置换法治疗15例急性肝衰竭

9例成活,成活率达60%。但以后日本学者报道血浆置换治疗百余例重症肝炎的成

活率仅有21%~24%,提示单独应用疗效并不十分理想。随后国外又有人将血浆置

换疗法与新型膜材料透析滤过相结合,使10例重症肝炎全部存活。表明血浆置换与

物理型人工肝方法的优化组合可显示出更好的效果。

1992年天津市传染病医院采用血浆置换及血液滤过治疗9例急性、亚急性重型

肝炎,6例获得成功(成活率66.7%)。最近浙江医科大学采用血浆置换或联合活性

炭吸附等治疗重型肝炎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使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的治愈率进

一步提高到71.4%(对照组仅为20.0%),慢性重型肝炎的治愈率较对照组(5.6%)

提高近40个百分点[6,7]。引起国内肝病界的极大关注。

血浆置换是较为成熟的肝脏替代疗法,但需消耗大量新鲜冷冻血浆,易发生人

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肝炎病毒的经血传播,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置换过

程中同时去除了患者机体内有益的物质。

三、生物型人工肝

生物型人工肝是8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型ALSS,是将肝细胞悬液、培养肝细胞等

与生物合成材料相结合组装成某种形式的ALSS,它不仅具有肝特异性的解毒功能,

而且具有更高的效能,如参与三大物质代谢、具有生物转化功能、可清除毒性物质

、能分泌具有促进肝细胞生长活性的物质等[8]。

目前,早期的生物人工肝装置如交叉循环、肝灌流等,由于疗效不肯定、副反

应大、操作复杂等原因,已被逐渐放弃。以培养肝细胞为基础的体外生物型人工肝

支持系统(BLSS)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该系统是将培养肝细胞置于体外循环装置,

即生物反应器中,患者血液/血浆流过生物反应器时,通过半透膜或直接接触与培

养肝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从而起到理想的人工肝支持作用[9]。

肝细胞是生物型人工肝的核心部分,目前国外使用最多的是猪肝细胞[10],

动物实验及个例临床研究均未见明显的副反应,其原因可能系暴发性肝衰竭患者免

疫功能低下,不易引起明显的免疫反应。由于存在着种属差异,加上有时暴发性肝

衰竭患者血清对培养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可使其很快失去活性,使用动物肝细胞的支

持作用并不令人十分满意,因此建议在临床研究及应用中最好使用同种肝细胞。成

人肝在国外仅用作肝移植的供体,由手术过程获得的人肝细胞虽经分离培养证实可

以用于生物型人工肝,但其数量及质量显然有限。

无论是动物还是人肝细胞培养时均存在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存活时间及产量有

限、难以传代等缺点,而一些肝肿瘤细胞株恰可弥补上述不足,且来源广泛,培养

后能迅速达到人工肝支持所需的数量标准,并且具有正常肝细胞的某些功能。如H

epG2细胞株不仅可替代肝细跑的代谢解毒功能,而且有在患者血浆中存活并生长的

特性,被认为是较理想的肝细胞替代物。C3A细胞株具有良好的肝细胞特异功能,

如分泌白蛋白,参与尿素、糖原合成等。将其用于4例伴Ⅲ~Ⅳ度肝性脑病的暴发

性肝衰竭患者的人工肝支持,结果患者脑病症状得到改善,其中,1例存活[11]

。但由于肿瘤来源肝细胞株的特异性功能常与肝组织不同,有的肝细胞株系病毒感

染转化而成,有的则可使实验动物发生癌变。故一般不主张将肝细胞瘤细胞株用于

生物人工肝,据悉美国已限制使用C3A细胞株。

新分离的肝细胞在悬液中由于缺乏立体支架而难以维持其活性及功能,临床试

用仅能短时间改变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肝脏功能。单层培养肝细胞在细胞的生物活性

、增殖能力方面均明显优于肝细胞悬液,直接培养于肝衰竭患者的血浆中,可使患

者血浆中的氨基酸紊乱得到纠正。但缺点是单位面积细胞数较少,且不便随意取出

。采用微载体培养肝细胞,不仅能明显增加培养肝细胞的数量,而且能通过提供立

体支撑作用维持肝细胞良好的形态特征,保持蛋白合成和胆红素代谢功能1个月以

上[12]。在肝细胞分离后采用抑制肝细胞单层贴壁方法,可促进其相互聚集成多

细胞球形体,该培养系统中肝细胞立体排列,能较好地维持形态并产生相互作用。

球形聚集肝细胞与微载体肝细胞均有很高的组织化程度,有明显的分化增殖能力,

能长期(50天)维持正常的生物学功能,尤其具有取用方便的优点,因此是生物人工

肝系统理想的细胞培养方法[13]。

除此之外,近年来空心纤维培养技术也被应用于肝细胞培养系统,即在数百根

中空纤维的外侧空间播种肝细胞,中空纤维内灌流培养液,通过多孔质的中空纤维

补充营养及氧分,以维持肝细胞生存。该方法同样实现了肝细胞高密度、长期高活

性培养,且实用性更强[14]。尽管经过近十年的努力,肝细胞分离、高密度培养

以及生物反应器等BLSS的关键技术已得到初步的解决,临床应用救治数例暴发性肝

衰竭患者取得了成功,但迄今尚无单独应用治疗重型肝炎的研究报道。最近,我们

用培养人肝细胞、中空纤维反应器等构建了BLSS,体外探索其治疗重型肝炎的可能

性时发现,该系统具有补充蛋白、降低黄疸和改善氨基酸紊乱等功能,提示临床应

用能够起到代偿患者肝功能的作用。

四、混合型生物人工肝

生物人工肝问世不久,很快发现它虽能较好地替代肝脏的解毒与生物合成功能

,但肝衰竭患者体内积累的大量代谢产物及毒性物质难以在有限的交换中由培养肝

细胞解毒,反过来还可能对培养肝细胞的存活及生物学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将早期

偏重于解毒作用的人工肝支持方法与之相结合,组成混合型(或杂交型)生物人工肝

,可使人工肝的生物合成转化功能及解毒作用更加完善[15]。迄今,已有将血液

透析滤过、血浆交换、活性炭吸附等方法与生物型人工肝相结合的研究报道。其中

,由血浆分离器、活性炭、肝细胞生物反应器等组成的混合型BLSS,设计较为合理

,效果也更为理想。

Demetriou等[16]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对10例严重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支

持治疗,结果7例患者顺利等到了肝移植,1例完全恢复,并于6个月后实施了选择

性肝移植,存活率达到80%。另2例患者虽因并发败血症、多器官衰竭和可卡因试

验阳性未能实行肝移植手术而死亡,但其存活时间也分别延长了3和4周。Watanab

e等[17]对三组肝衰竭患者进行人工肝支持,结果显示:Ⅰ组等待紧急肝移植的

暴发性肝衰竭患者18例,16例经支持治疗神经系统症状均好转,中心静脉压降低,

脑灌注压增高,血氨下降,肝移植成功,另有1例自然恢复;Ⅱ组等待再次肝移植

的暴发性肝衰竭患者3例取得类似的成功;Ⅲ组10例慢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经支持症

状改善,但8例因并发多器官衰竭和败血症,未能进行肝移植而死亡,另2例恢复并

择期实施了肝移植。

如上所述,人工肝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新一代混合型BLSS已成为人工

肝的发展方向,其作为肝移植可靠的过渡支持手段也被愈来愈多的临床资料所证明

。能否逐渐替代肝移植,使肝衰竭患者自然恢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理论上讲,

只要能进一步解决肝细胞的来源数量、培养细胞的活性保存以及生物反应器强化设

计等问题,BLSS就有可能为肝衰竭患者的肝再生提供最大的希望[18]。

现阶段我国人工肝研究大多仍处在中间型ALSS的研究阶段,新型生物人工肝的

研究才刚刚起步。由于欧美国家临床资料中的暴发性肝衰竭与我国重型肝炎在病因

上有较大差别,故生物人工肝能否成为重型肝炎可靠的支持治疗手段成为我们关注

的重要问题,所幸我们的课题已被列入围家“九五”攻关计划,相关的实验研究取

得了较大进展,临床试用曾使2例重型肝炎(中、晚期)患者的肝性脑病、肝功能状

况及肝衰指标得到明显的改现,遗憾的是终因继发感染而未能治愈,但患者的存活

时间均延长近两周。欲使患者通过肝再生而恢复,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参考文献

1BismuthH,FigueiroJ,SamuelD.Whatshouldweexpectfromabioarti

ficialliverinfulminanthepaticfailure?ArtifOrgans,1998,22:26-31.

2NybergSL,PeshwaMV,PaymeWD,etal.Evolutionofthebioartificial

liver:theneedforrandomizedclinicaltrials.AmJSurg,1993,166:512-52

1.

3AshSR,BlakeDE,CarrDJ,etal.Clinicaleffectsofsorbentsuspensi

ondialysissystemintreatmentofhepaticcoma(theBiologic-DT).IntJ

ArtifOrgans,1992,15:151-161.

4YoshibaM,SekiyamaK,IwamuraY,etal.Developmentofreliableartif

icialliversuport(ALS)-plasmaexchangeincombinationwithhemodiafil

trationusinghigh-performancemembranes.DigDisSci,1993,38:469-476.

5大岛宣雄.肝功能替代疗法.日本医学介绍.1993,14:387-389.

6袁桂玉,曹武奎,张万增,等.血液净化在治疗重症肝炎的应用.中华内科杂

志,1992,31:169-170.

7李兰娟,黄建荣,陈江华,等.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研究.

中华肝脏杂志,1997,5:202-203.

8CaoS,EsquivelCO,KeeffeEB,Newapproachestosupportingthefaili

ngliver.AnnuRevMed,1998,49:85-94.

9DixitV,GitnickG.Artificialliversupport:stateoftheart.Scand

JGastroenterol,1996,31suppl220:101-114.

10CornoV,DoniniA,VianelloV,etal.Bioartificialliverbasedonpo

rcinehepatocyte:invitrofunctionalassessment.TransplantProc,1998,30

:2469-2470.

11KellyJH,SussmanNL.TheHepaticextracorporealliverassistdevic

einthetreatmentoffulminanthepaticfailure.AsiaTrans,1994,40:83-

85.

12KinoY,SawaM,KasaiS,etal.Multiporouscellulosemicrocarrierfo

rthedevelopmentofahybridartificialliverusingisolatedhepatocyt

es.JSurgRes,1998,79:71-76.

13IjinaH,NakazawaK,MizumotoH,etal.Formationofasphericalmult

icellularaggregate(spheroid)ofanimalcellsintheporesofpolyureth

anefoamasacellculturesubstratumanditsapplicationtoahybrida

rtificialliver.JBiomaterSciPolymEd,1998,9:765-778.

14GerlachJC.Long-termlivercellculturesinbioreactorsandpossi

bleapplicationforliversupport.CellBiolToxicol,1997,13:349-355.

15Gerlach,J.Specialissue:hybridliversupport.IntJArtifOrgans,1

996,1:1-2.

16DemetriouAA,RozgaJ,PodestaL,etal.Earlyclinicalexperiencewi

thahybridbioartificialliver.ScandJGastroenterol,1995,30(suppl208

):111-117.

17WatanabeFD,MullonCJP,HewittWR,etal.Clinicalexperiencewitha

bioartificialliverinthetreatmentofsevereliverfailure.AphaseI

clinicaltrial.AnnSurg,1997,225:484-494.

重型肝炎范文篇4

1.1一般资料

99例均为我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其中,男86例,女13例,年龄15-77岁,平均42.5岁。其分类及诊断标准按2000年第10次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标准。其中,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23例,慢性重型肝炎76例。

1.2方法

1.2.1仪器应用日本产全电脑自动控制PLASAUTO-10型血液净化机及日本产单人用透析装置DBG-02,根据病情分别选择血浆置换、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其中血浆置换175例次、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11例次,每次血液回路管、血液透析器、血浆分离器等均一次性应用。

1.2.2治疗本组病例中173例次采用外周动一静脉或静一静脉直刺建立血管通路,13例次采用单针双腔导管经股静脉穿刺建立通道,每次血浆置换量为2600-3000ml,血浆置换联合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时,在血浆置换完成后换透析血路管透析器用透析装置进行血液透析滤过,其置换液量为6.4-9.6L。

2护理

2.1心理护理

人工肝是一项病情危重状态下的特殊治疗,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法不了解,心理上存在巨大的压力,担心手术失败或术中意外。加之费用昂贵,患者及家属对其疗效、安全性多持有怀疑态度,且重型肝炎患者因病情较重,易有恐惧、悲观等不良心理,因此,治疗前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人工肝治疗的必要性、工作原理、操作过程、术中注意事项及所能达到的效果,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人工肝治疗成功的例子。使患者消除恐惧心理,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治疗。

2.2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2.2.1低血压低血压是人工肝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本组186例次中,发生低血压32例次,占17.2%,多发生在治疗开始阶段,为一过性低血压,表现为头昏、恶心、血压偏低,主要是由于建立体外循环致血容量突然减少所致。护理对策:在治疗开始时血流量不宜过大。约为50ml,然后根据血压及患者的反应逐渐增加至目标流量。有助于减少低血压的发生。术中注意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一旦有血压下降趋势,立即减慢血流速度,取头低足高位,增加回心血量。当上述处理无效时。经静脉血路快速注入生理盐水100-200ml,考虑有效血容量不足时给予一定剂量的血浆或白蛋白。

2.2.2过敏反应异体血浆的输入是人工肝治疗中发生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J临床上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畏寒、寒战,口唇发麻等,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本组病例中发生过敏反应23例次,占12.4%;其中过敏性休克2例次。护理对策:正确融化血浆,仔细核对血浆标签上的有效期、血型并检查血浆包装有无破损。术前常规肌肉注射异丙嗪抗过敏,术中常规备用地塞米松,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立即放慢速度行旁路循环及对症治疗,症状改善后继续完成治疗。对处理无效者应停止血浆置换。

2.2.3低钙血症低血钙系血浆中枸橼酸络合大量钙离子所致,尤其肝功能衰竭时,枸橼酸代谢迟缓更易发生枸橼酸中毒。患者可出现口周、舌、手足麻木及针刺感,因此在血浆置换中,常规每置换血浆1000ml,在回输管路中缓慢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ml。本组病例中仍有3例患者出现口周、手足麻木及针刺感,考虑与重症肝炎电解质紊乱有关,增加补钙量后症状缓解。

2.2.4出血重型肝炎患者多有凝血功能障碍。再予肝素抗凝,更易加重出血,本组病例中11例次发生穿刺部位渗血,占5.9%,因此尽量控制肝素用量,必要时使用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在建立血管通路时,首选表浅动静脉,治疗结束时要注意动静脉穿刺部位的压迫止血,压迫力度以不影响肢体末梢循环、皮肤无渗血为宜。术后嘱患者穿刺部位肢体勿过度用力,皮下出现瘀血、瘀斑时24h内局部冷敷,24h后湿热敷(50℃)15-20min。再用喜辽妥软膏在瘀斑处外涂轻轻按摩至全部吸收。每天2-3次。3-5d瘀斑可完全吸收。穿刺部位进行深静脉插管时,一定由有经验的医师操作,力争一次穿刺成功。深静脉插管后,尽量减少活动,避免局部渗血,渗血或发生血肿者用冷敷及沙袋压迫。

2.2.5感染人工肝的治疗对象为重型肝炎患者,由于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合并感染,为预防感染,治疗前后人工肝室紫外线消毒60min。操作人员要严格无菌操作,治疗后严密观察体温变化。对长期留置静脉导管的患者要做好皮肤护理,伤口每2-3天换药一次,用3M棉制敷料覆盖,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治疗前后适当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本组病例中无严重感染发生。

2.2.6堵管与破膜常见原因是由于肝素用量不足及血流不畅,临床表现为跨膜压急剧上升,严重的堵管会导致破膜发生。护理对策:注意血路管要固定妥当,密切观察动脉压、静脉压跨膜压,及早发现体外循环凝血信号,及时解除血流不畅的原因。避免因停机时间过长出现堵管,必要时重新穿刺。股静脉留置导管出现血流量不足可将动静脉管交换位置,本组2例次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经过交换动静脉管血流量达到标准,顺利完成治疗。本组发生1例次堵管经给予减慢分离速度、追加肝素用量并用生理盐水进行管路冲洗后完成治疗。

3小结

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炎的护理工作非常关键,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心理,取得患者配合,术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低血压、过敏反应、低钙血症、出血、感染的预防及处理,确保血流畅通,防止堵管与破膜的发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重型肝炎范文篇5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术;重型肝炎;护理

人工肝血浆置换(下称血浆置换)是用人工方法清除血液循环中因肝功能衰竭而产生的有害物质,使肝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代偿,从而为肝细胞的再生赢得时间,度过危险期以获得康复[1]。它是采用血浆分离器将患者血浆从全血中分离并弃去,同时代之以新鲜冰冻血浆。本科自2000年4月将血浆置换用于重型肝炎的辅助治疗至今,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30例,男122例,女8例;年龄20~65岁。药物性肝炎4例,急性重型肝炎5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2例,慢性重型肝炎109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效果评价:患者的乏力、纳差、恶心、腹胀等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精神好转,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胆红素下降。治愈35例,好转73例,自动出院14例,死亡8例,治愈好转率83.1%。

1.2治疗方法采用门冬氨酸钾镁、甘灵铵、还原型谷胱甘肽、思美太、丹参、促肝细胞生长素及人血白蛋白等支持治疗基础上行血浆置换。血流量60~100ml/min;血浆分离和输入血浆流量30~45ml/min,单次血浆置换量2000~3000ml,间隔时间3~5天,患者行1~3次血浆置换。

2护理

2.1术前准备

2.1.1物品准备人工肝室紫外线照射1h/d,物表用0.5%84消毒液擦拭,保持房间相对无菌。备2000~3000ml同型血浆,生理盐水、葡萄糖酸钙、异丙嗪、地塞米松等常规用药及急救药品、器械,穿刺针(16号动静脉置管用蝶形留置针)2个,穿刺盘1个。

2.1.2患者准备根据患者及家属文化层次的不同、性格特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及家属讲解人工肝相关知识、目的、治疗方法、可能遇到的情况和处理措施,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的解释,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陌生心理。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仔细查看患者的病情及外周血管情况,判断穿刺难度。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者可以选择静脉置管。

2.2术中护理

2.2.1患者取平卧位,注意保暖。

2.2.2各管路、血浆分离器连接紧密,防止空气进入血液管路。严格无菌操作,穿刺成功后建立血管通路,连接血浆置换仪配套管路,打开流量泵进行血浆置换。

2.2.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持续心电监护,血氧监测,动态血压监测。必要时予以吸氧。

2.2.4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1)过敏反应: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畏寒、发热、荨麻疹、皮肤瘙痒等。治疗时常规静推地塞米松5mg,肌注苯海拉明20mg或异丙嗪25mg。(2)低血压:表现为头昏、心慌、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可减慢血流速度,必要时用升压药。(3)电解质紊乱:低血钙表现为患者口周发麻、出现肌肉痉挛、手足抽搐;低钾、钠,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处理是给予相应的电解质补充。(4)其他:如出血,治疗中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和血肿;观察滤出血浆的颜色,判断是否溶血。

2.3术后护理

2.3.1嘱患者严格卧床休息。穿刺部位拔针后以食、中、无名指三指垫2~3块纱布压迫30min,轻重以指腹感到血管搏动和皮肤穿刺点无渗血为度。如有渗血再重复压迫,然后用绷带加压包扎。必要时用沙袋压迫。穿刺侧肢体制动24h。

2.3.2饮食指导:给予优质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软食,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2.3.3加强巡视,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3小结人工肝血浆置换术作为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已被相关专家承认和肯定[2]。它降低了重型肝炎的病死率,缩短了疗程,为患者的康复和延长生存期,为肝移植争取了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医护密切配合,加强术前、中、后护理,是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得以顺利进行和成功的保证。

【参考文献】

重型肝炎范文篇6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重型肝炎;并发症;护理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作为一种肝脏暂时性支持措施,具有清除代谢产物,保持内环境,促进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的作用。预防ALSS治疗时的并发症是提高其成功率的关键。现将我院2001年10月~2006年5月应用ALSS治疗重型肝炎126例256次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6例均为我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其分类及诊断标准按2000年第10次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标准。其中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41例,慢性重型肝炎85例;男112例,女14例,年龄21~66岁,平均42.5岁。

1.2实验室检查126例患者在ALSS治疗前后均行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PT)、胆碱酯酶(CHE)、超声波和心电图检查、全部样本均检测血清甲、乙、丙、丁、戊系列,其中乙型肝炎83例,乙、丙重叠感染27例,乙、丁重叠感染13例,戊型肝炎3例。

1.3治疗方法

1.3.1仪器KM8800型血浆置换仪,中空纤维分离器(PS-06)和选择性血浆成分吸附器(BL-300),根据病情分别选择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浆胆红素吸附等方法单用或联用,其中血浆置换71例、血液灌流8例、置换+灌流47例,每次血液回路管、血液灌流器、血浆分离器等均一次性应用。

1.3.2方法(1)本组病例中29例次采用单针双腔导管经股静脉穿刺建立通道,治疗时将血浆置换仪与患者管道接通,每次血浆置换量2000~4000ml,每次治疗结束后用肝素封闭留置待下次再用,留置管可保留4~20天,疗程结束拔管时常规导管培养。(2)236例次采用双针经外周动静脉置管建立通道行ALSS术,每次血浆置换量约3000ml,治疗后拔管,穿刺处加包扎4~6h。

1.4治疗前后监控治疗前常规应用DXM2.5~5mg,肝素10~20mg,治疗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根据PT值不断调节肝素量和结束时鱼精蛋白量,在心电、血压监护下进行ALSS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跨膜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结果

2.1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组126例265次治疗中出现并发症63次,占23.8%;其中血浆反应34次,占12.8%;置管处血肿及出血(单针股静脉置管)3次,占1.1%;穿刺处血肿及出血,双针动静脉置管18次,占7.6%;置管处感染3次,占1.1%;均为单针股静脉置管者,采用双针动静脉置管后,没有出现此类感染病例;中空纤维膜破裂5次,占1.9%。

2.2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转归

2.2.1血浆反应34例次血浆反应病例中,均有占100%不同程度的荨麻疹样皮疹或皮肤瘙痒,口唇发麻,有时可见畏寒、发冷、寒战、腹痛、腹泻、腹胀,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增加,四肢厥冷,偶见房颤;出现时间不一,有的ALSS治疗开始时出现,多数在ALSS开始30~90min出现上述症状,经放慢速度和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继续完成ALSS治疗。

2.2.2血肿及出血(1)29例次单针股静脉置管者发生置管处血肿及出血3次,发生率10.3%,均发生在建立静脉穿刺部位血肿出血。2次发生在拔管后穿刺部位血肿,经重新压迫及砂袋加压止血后血止;1次血液渗透至皮下后扩散到大腿腹股沟处,经拔管压迫止血及止血药后血止。(2)236例次双针外周血管置管者发生穿刺处血肿及出血18例次,发生率7.6%,表现为穿刺处血肿,数天后周围皮肤淤斑,呈深紫色或黑紫色,经用硫酸镁湿敷及抬高患肢后淤斑吸收。

2.2.3置管处感染置管处感染3次,表现为插管处皮肤红肿,拔管后导管培养有表皮葡萄球菌生长。双针置管者没有出现该类并发症。

2.2.4中空纤维管破膜5次发生血浆分离器中空纤维管破裂,红细胞外逸,经及时发现,终止治疗,立即更换血浆分离器后解除。

3观察及护理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是以血液净化,体外循环为基础的新疗法,但由于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危重,肝功能衰竭,凝血机制障碍,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因而治疗时容易发生并发症[1]。笔者在126例265次ALSS治疗中发生并发症63次,发生率23.8%。与国内文献报道的发生率基本持平[2]。其中血浆反应多见(12.8%),置管处或穿刺处血肿及出血次之(7.9%),全部并发症均及时被发现,处理得当,未出现死亡病例。

3.1血浆反应的预防及护理血浆反应与血浆是否新鲜及患者是否过敏体质密切相关。ALSS治疗需要大量新鲜血浆,白蛋白等异体蛋白,易发生过敏反应,临床多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口唇发麻、寒战、腹痛、腹泻、腹胀等,严重者可产生过敏性休克[3]。预防方法有:(1)治疗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2)做好抗过敏的准备,预防性地应用DXM5mg可减少过敏反应发生;(3)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可用葡萄糖酸钙、激素等药物抗过敏;(4)出现过敏性休克时用肾上腺素等药物静注,血压下降时用多巴胺等升高血压,房颤时用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5)治疗用血浆要新鲜,尽量避免使用陈旧血浆。

3.2血肿及出血的观察及护理(1)置管处血肿及出血的观察及及护理。重型肝炎凝血机制差,而ALSS治疗需要建立血液通路,静脉插管时易引起皮下出血、血肿,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防治方法有:①注意伤口情况,及时监测患者的出凝血机制;②肝素的剂量,时间要准确;③出现皮下出血,血肿时拔管后换位再插。治疗后,拔管时间不可过早,拔管后局部压迫30min以上,水肿严重时可适当延长,出血不止时可局部加压,应用立止血或静滴止血药,如系肝素中毒引起,立即用鱼精蛋白中和。(2)穿刺处血肿及出血的观察及护理:①改善置管方法:改单针股静脉置管为双内瘘针外周动静脉置管,治疗后不留管,可有效

降低置管口血肿和出血的发生。本组病例中,前者此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3%,后者为7.6%;提示后者更安全可靠,可能与操作者的置管技术及是否需要留置管有关,前者要求置管技术更高;②穿刺处血肿及出血宜尽早发现,及时加压穿刺,血肿均能自行吸收,出现淤斑后,应适当抬高患肢,局部用硫酸镁湿敷,尽量不在患肢输液等,半月左右淤斑消退。

3.3置管处感染的护理重肝患者机体抵抗力差,留置管重复使用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本研究发现,经股静脉置管者感染率为10.3%,占总并发症发生率的1.1%,表现为局部红肿、渗液,加强导管的护理是控制导管感染的关键。(1)严格无菌操作,有熟练的置管技术,导管与置管口皮肤紧密吻合。(2)伤口2~3天换药1次,用碘伏消毒穿刺口,用3M棉质敷料覆盖,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如被汗液、尿液浸湿或伤口有渗血、渗液时应及时更换。(3)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及体温的变化,置管口用庆大霉素局部外用,出现红肿时用75%酒精湿敷。(4)伤口渗液不止,局部有化脓性感染或与原发病无关的体温骤升,及时拔管。(5)改善置管术,治疗后不留管能有效降低置换口感染的发生。本文观察发现,经外周血管双针置管者,每次治疗后拔管,局部伤口用络合碘消毒数天,经观察没有上述症状,可能与治疗后不留管有关,我院自2002年采用该技术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说明该技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LepageEB,LaneR,MckayD,etal.Plasmaseparationforartificialliversupport.JClinApher,1995,10(2):70-75.

重型肝炎范文篇7

关键词:妊娠重型肝炎诊断治疗

重型肝炎概念、名称不一,国内亦称重症肝炎,国外称暴发型肝炎,还因原因不同提出急性肝衰竭、暴发性肝衰竭等概念,是短期内大量肝细胞坏死或严重变性致肝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等。与慢性肝衰竭不同,重型肝炎无肝硬化病史,亦可无肝性脑病发生。该病特点为多数发病急、病情进展快、而严重、症状复杂、短期内即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凝血功能障碍、感染、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中毒性鼓肠、水电解质紊乱等。病死率高达43%-80%,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潜在可逆转。在我国,重型肝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其次为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约为0.025%~0.08%,而妊娠晚期的发病率较高,更容易进展为重症肝炎。

一、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诊断

重症肝炎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类型,常伴有全身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诊断标准仍按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中有关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1.1肝功能的评估指标

1.1.1肝脏炎症和坏死指标主要指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LT是反映急性肝功能损害的最敏感的指标。

1.1.2淤胆指标主要是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AKP)及Y-谷氨酰胺转肽酶(Y-GT)等。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是肝细胞泌胆功能的敏感指标,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升高会出现黄疸或黄疸加重。胆道梗阻时AKP明显升高。

1.1.3肝脏合成与分泌功能的指标主要是指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维生素A结合蛋白(RBP)、凝血酶原(PT)和血清胆碱脂酶(CHE)、血清总胆汁酸(TBA)。ALB的高低是反映肝脏合成代谢功能和储备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以及预后判断的指标,(ALB)半衰期为2~3周,故而其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相对比较缓慢。PA和CEH半衰期分别为1.9d和10.0d能敏感地反映肝脏合成功能。RBP亦是反映肝脏合成功能较为敏感的指标。凝血酶原半衰期为2d。在反映肝细胞功能急性损伤方面,PT要早、优于ALB,在估计凝血功能方面要优于出、凝血时间和血小板记数,是预测肝功能不全者手术危险的良好指标。PT的延长与肝病的严重程度相一致,当PT超过正常对照4~6s时已表示严重的肝脏损害。

1.2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诊断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常伴有全身微循环障碍、血液生化代谢紊乱,易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其特点是起病急剧,中毒症状明显,黄疸严重。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诊断要点:

1.2.1黄疸迅速加深,一周内血清胆红素≥171μmol/L(10mg/dl),或每日升高≥17.1μmol/L(1mg/dl);

1.2.2肝进行性缩小,有肝臭气味;

1.2.3中毒性鼓肠,出现腹水,出现严重的消化道症状(食欲减退、乏力、频繁呕吐);

1.2.4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状(嗜睡、烦躁不安、神志不清、昏迷),即肝性脑病表现;

1.2.5肝功能严重损害,全身有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较正常值延长0.5~1倍甚或更长,PTA<40%。酶胆分离,白球比值倒置。

1.2.6急性肾功能衰竭,即肝肾综合征。

1.3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并发DIC的诊断要点①血小板≤50×109/L(50000/mm3);②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延长1倍以上;③纤维蛋白原≤1.25g/L(125mg/dl);④鱼精蛋白副凝(3P)试验或乙醇胶试验阳性。

二、妊娠合并重症肝炎高病死率原因

病情复杂,末能早期识别;产科处理不当:尤其是不规范产科处理将进一步加重病情,造成患者不可逆转的病情恶化,甚至直接导致患者死亡。分娩是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患者病情急剧变化的转折点,分娩后往往出现病情短期内加重。恰当的产科处理可以减轻产后病情加重的程度,改善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患者的预后。

三、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处理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迄今尚无特效治疗,目前主张早期诊断、联合相关科室积极给予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及时终止妊娠、积极防治并发症。

3.1.1基础疗法绝对卧床休息,专人护理,正确记录血压、呼吸、脉搏及出入水量;予以低脂肪、低蛋白(≤20g/d,或每天<0.5g/kg)、高糖类流汁或半流汁饮食,保证热能为6276kJ/d(1500kcal/d),并予以大量维生素。

3.1.2综合治疗①保证足够的热量补充维生素B、C、K和辅酶A,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肾功能不全者须适当限制入量避免增加心、肾负担,一般可参考24h尿量加1000ml补给。10%门冬氨酸钾镁40ml溶于10%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缓滴。每日交替使用新冰冻血浆200~400ml和白蛋白10~20g,以改善低蛋白血症,同时补充凝血因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加强肝脏解毒功能以清除体内毒素,可用还原型谷胱甘肽0.6~1.2g/d静脉滴注。

②严防出血产前使用血液制品积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是关键。凝血酶原复合物富含凝血因子,一次可输注400~800U,纤维蛋白原可补充3~6g/d,冷沉淀6~12U/d。产后输温鲜血600~800ml,以增加凝血因子,纠正贫血,有利防止肝细胞坏死和降低脑水肿的发生。产后加强宫缩。

③预防肾功能衰竭、防止肝肾综合征严重肝损害可继发肾功能衰竭,应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维持足够的血容量,避免肾血流量的减少。尿少者及时利尿,可静脉注射大剂量速尿,每次60~80mg,必要时2~4h重复1次,若仍无效,及时予以血液透析。

④肝性脑病的防治降血氨:偏碱中毒时,可选用精氨酶每日10~20m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偏酸中毒时,选用乙酰谷氨酰胺每日0.6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减少肠道氨和内毒素的吸收:可用培菲康或整肠生等含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肠链球菌的制剂,抑制肠道中氨和产内毒素细菌的生长,减少氨及内毒素从肠道吸收;还可用乳果糖每日2~3次,每次10~30ml。剖宫产术前,病情允许时,术前可灌肠(生理盐水100ml、杜秘克30ml、氟哌酸1g)。输注14氨基酸-800,250ml加等量10%葡萄糖每分钟不超过3ml,每日2次或支链氨基酸-3H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2次,可促进肝脏细胞增生和肝功能恢复。

⑤肝刺激生长因子促肝细胞生长素(PHCF)80~100mg,加入10%葡萄糖100ml滴注,可刺激肝细胞DNA合成,促进肝细胞再生;胎肝细胞悬液200ml,静脉滴注,每日或隔日一次,可用3~5次,能收到极好效果。此亦可称为胎肝细胞移植。

⑥人工肝辅助支持系统(ALSS)治疗可于产后72h进行。

⑦抗病毒治疗:孕晚期HBV阳性者可予拉米夫定(LAM)或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孕晚期LAM抗病毒治疗,不仅可以缓解肝脏病变,而且能够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且LAM对胎儿是安全的。

⑧抗感染:无论有无感染征象,均应予以对肝肾功能影响最小的广谱抗生素。抗G-杆菌、厌氧菌抗生素;丙种球蛋白。不宜应用经肾脏消除的药物,避免病情发展加速肝肾综合征的发生,肝功能不全者如何选择药物,具体见参考文献。

3.2产科处理

3.2.1妊娠早期应在积极治疗情况下,待病情稳定后可施行人工流产术。

3.2.2妊娠中期以保肝治疗而不宜贸然行引产术,但经积极治疗病情无好转者于支持治疗后可引产,依沙吖啶引产效果优于水囊引产,对肝功能影响不大。

3.2.3妊娠晚期妊娠期肝脏负担较非孕期为重,一旦发生肝功能衰竭,病情常更凶险,选择恰当机会终止妊娠可提高抢救孕产妇的成功率。一旦确诊,应于积极综合治疗后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以提高母婴成活率。

3.2.4分娩与产褥期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在防止DIC的发生,而产科处理尤为关键重要。处理要点如下:

①产前及时综合治疗,特别是足量补充凝血因子,重症肝炎患者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出血、凝血时间明显延长,分娩时必然影响子宫胎盘剥离面的止血功能,引起产后大出血,进一步消耗凝血因子,发生DIC,加重肝脏的损害,预后极差。因此在分娩前尽早纠正凝血功能障碍是防止产时、产后大出血、DIC的关键。

②终止妊娠时机:晚期妊娠合并重症肝炎,多数学者主张积极治疗补充凝血因子,纠正低蛋白血症24~48h后行剖宫产,然而肝衰竭患者的肝脏已经不能合成主要的凝血因子,而补充的各种凝血因子将随着机体的代谢而不断消耗掉;不少情况患者入院24~48h内就分娩,所以,既要及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又要在凝血功能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及时剖宫产;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肝脏损害进展快,通常妊娠末终止前,其病情难以有根本的改善,因此一旦确诊,在尽快补充足量凝血因子,补充血浆、白蛋白,只要入院时产程未进入活跃期即可行剖宫;活跃期后术前准备充分者仍主张剖宫产。

③主动干预分娩:妊娠晚期合并重症肝炎患者体内蛋白合成障碍之低蛋白血症、肝性脑病易发生子宫收缩乏力,产程中对宫缩的痛感不敏感,患者感觉腹痛时已进入活跃期,第二产程无法用力屏气,即使行产钳或儿头吸引产,仍容易发生宫缩乏力、胎盘滞留,产后大出血凶猛,很快出现DIC,抢救困难,往往第三产程还没有完成就死亡。所以多数学者主张重症肝炎尽量创造条件剖宫产。

从产科角度观察胎儿有无头盆不称,产程虽然进展良好,亦应适当缩短第二产程而行产钳助产,有利减少产妇的体力消耗及减少新生儿窒息。

剖宫产麻醉方式的选择:可选用硬膜外麻醉,当血小板≤60×109/L(60000/mm3)、凝血酶原时间大于正常值1.5倍的情况下,应选择气管内全身麻醉;术中术后避免使用镇静药。

3.3并发DIC之处理

妊娠晚期合并重症肝炎、DIC的处理与非孕期时的处理相似,重点在防止DIC的发生,而产科处理尤为关键重要。根据产科特点,在无产兆而发生DIC时,可用肝素,首次剂量为25mg(3125IU)加5%葡萄糖液100ml,静脉滴注(一般在30分钟左右滴完),之后再用25mg加5%葡萄液200ml,静脉缓滴。以后再根据化验结果决定肝素的应用剂量。如已临产或在产后24小时之内发生DIC者,应以输温鲜血、冻干血浆等为主,而不宜贸然使用肝素,因为此时已有严重的凝血因子缺乏;有学者主张在输入新鲜血的同时用肝素25mg缓慢滴注,以后隔4~6h视试管法凝血时间及病情变化继续给药。应用得当,可使病情迅速逆转。公务员之家

四、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的防治

早期识别与及时转运:婚前、孕早期体检及时发现肝炎病毒携带,加强围产保健,提高医护人员认识,做到早期识别与及时转运,对降低妊娠合并重症肝炎病死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孕期定期检查肝功能,特别是肝炎病毒感染者受孕,更应该进一步检测病毒载量,以估计是否可以继续妊娠;孕期更容易进展重症肝炎;有重症肝炎倾向的孕妇,必须在产前及时转送到有相应抢救条件并具有一定经验的医院救治。延迟转运,尤其是在分娩后才转院者,将影响救治效果,病死率明显增加。

参考文献:

重型肝炎范文篇8

[关键词]人工肝支持系统;重型肝炎;并发症;护理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作为一种肝脏暂时性支持措施,具有清除代谢产物,保持内环境,促进肝细胞再生和肝功能恢复的作用。预防ALSS治疗时的并发症是提高其成功率的关键。现将我院2001年10月~2006年5月应用ALSS治疗重型肝炎126例256次过程中产生的并发症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26例均为我院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其分类及诊断标准按2000年第10次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标准。其中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41例,慢性重型肝炎85例;男112例,女14例,年龄21~66岁,平均42.5岁。

1.2实验室检查126例患者在ALSS治疗前后均行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PT)、胆碱酯酶(CHE)、超声波和心电图检查、全部样本均检测血清甲、乙、丙、丁、戊系列,其中乙型肝炎83例,乙、丙重叠感染27例,乙、丁重叠感染13例,戊型肝炎3例。

1.3治疗方法

1.3.1仪器KM8800型血浆置换仪,中空纤维分离器(PS-06)和选择性血浆成分吸附器(BL-300),根据病情分别选择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血浆胆红素吸附等方法单用或联用,其中血浆置换71例、血液灌流8例、置换+灌流47例,每次血液回路管、血液灌流器、血浆分离器等均一次性应用。

1.3.2方法(1)本组病例中29例次采用单针双腔导管经股静脉穿刺建立通道,治疗时将血浆置换仪与患者管道接通,每次血浆置换量2000~4000ml,每次治疗结束后用肝素封闭留置待下次再用,留置管可保留4~20天,疗程结束拔管时常规导管培养。(2)236例次采用双针经外周动静脉置管建立通道行ALSS术,每次血浆置换量约3000ml,治疗后拔管,穿刺处加包扎4~6h。

1.4治疗前后监控治疗前常规应用DXM2.5~5mg,肝素10~20mg,治疗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PT),根据PT值不断调节肝素量和结束时鱼精蛋白量,在心电、血压监护下进行ALSS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跨膜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结果

2.1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组126例265次治疗中出现并发症63次,占23.8%;其中血浆反应34次,占12.8%;置管处血肿及出血(单针股静脉置管)3次,占1.1%;穿刺处血肿及出血,双针动静脉置管18次,占7.6%;置管处感染3次,占1.1%;均为单针股静脉置管者,采用双针动静脉置管后,没有出现此类感染病例;中空纤维膜破裂5次,占1.9%。

2.2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及转归

2.2.1血浆反应34例次血浆反应病例中,均有占100%不同程度的荨麻疹样皮疹或皮肤瘙痒,口唇发麻,有时可见畏寒、发冷、寒战、腹痛、腹泻、腹胀,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增加,四肢厥冷,偶见房颤;出现时间不一,有的ALSS治疗开始时出现,多数在ALSS开始30~90min出现上述症状,经放慢速度和对症治疗后症状改善,继续完成ALSS治疗。

2.2.2血肿及出血(1)29例次单针股静脉置管者发生置管处血肿及出血3次,发生率10.3%,均发生在建立静脉穿刺部位血肿出血。2次发生在拔管后穿刺部位血肿,经重新压迫及砂袋加压止血后血止;1次血液渗透至皮下后扩散到大腿腹股沟处,经拔管压迫止血及止血药后血止。(2)236例次双针外周血管置管者发生穿刺处血肿及出血18例次,发生率7.6%,表现为穿刺处血肿,数天后周围皮肤淤斑,呈深紫色或黑紫色,经用硫酸镁湿敷及抬高患肢后淤斑吸收。

2.2.3置管处感染置管处感染3次,表现为插管处皮肤红肿,拔管后导管培养有表皮葡萄球菌生长。双针置管者没有出现该类并发症。

2.2.4中空纤维管破膜5次发生血浆分离器中空纤维管破裂,红细胞外逸,经及时发现,终止治疗,立即更换血浆分离器后解除。

3观察及护理

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是以血液净化,体外循环为基础的新疗法,但由于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危重,肝功能衰竭,凝血机制障碍,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因而治疗时容易发生并发症[1]。笔者在126例265次ALSS治疗中发生并发症63次,发生率23.8%。与国内文献报道的发生率基本持平[2]。其中血浆反应多见(12.8%),置管处或穿刺处血肿及出血次之(7.9%),全部并发症均及时被发现,处理得当,未出现死亡病例。

3.1血浆反应的预防及护理血浆反应与血浆是否新鲜及患者是否过敏体质密切相关。ALSS治疗需要大量新鲜血浆,白蛋白等异体蛋白,易发生过敏反应,临床多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口唇发麻、寒战、腹痛、腹泻、腹胀等,严重者可产生过敏性休克[3]。预防方法有:(1)治疗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2)做好抗过敏的准备,预防性地应用DXM5mg可减少过敏反应发生;(3)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可用葡萄糖酸钙、激素等药物抗过敏;(4)出现过敏性休克时用肾上腺素等药物静注,血压下降时用多巴胺等升高血压,房颤时用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室率;(5)治疗用血浆要新鲜,尽量避免使用陈旧血浆。

3.2血肿及出血的观察及护理(1)置管处血肿及出血的观察及及护理。重型肝炎凝血机制差,而ALSS治疗需要建立血液通路,静脉插管时易引起皮下出血、血肿,严重时可危及生命。防治方法有:①注意伤口情况,及时监测患者的出凝血机制;②肝素的剂量,时间要准确;③出现皮下出血,血肿时拔管后换位再插。治疗后,拔管时间不可过早,拔管后局部压迫30min以上,水肿严重时可适当延长,出血不止时可局部加压,应用立止血或静滴止血药,如系肝素中毒引起,立即用鱼精蛋白中和。(2)穿刺处血肿及出血的观察及护理:①改善置管方法:改单针股静脉置管为双内瘘针外周动静脉置管,治疗后不留管,可有效降低置管口血肿和出血的发生。本组病例中,前者此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3%,后者为7.6%;提示后者更安全可靠,可能与操作者的置管技术及是否需要留置管有关,前者要求置管技术更高;②穿刺处血肿及出血宜尽早发现,及时加压穿刺,血肿均能自行吸收,出现淤斑后,应适当抬高患肢,局部用硫酸镁湿敷,尽量不在患肢输液等,半月左右淤斑消退。

3.3置管处感染的护理重肝患者机体抵抗力差,留置管重复使用增加了感染的机会。本研究发现,经股静脉置管者感染率为10.3%,占总并发症发生率的1.1%,表现为局部红肿、渗液,加强导管的护理是控制导管感染的关键。(1)严格无菌操作,有熟练的置管技术,导管与置管口皮肤紧密吻合。(2)伤口2~3天换药1次,用碘伏消毒穿刺口,用3M棉质敷料覆盖,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如被汗液、尿液浸湿或伤口有渗血、渗液时应及时更换。(3)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及体温的变化,置管口用庆大霉素局部外用,出现红肿时用75%酒精湿敷。(4)伤口渗液不止,局部有化脓性感染或与原发病无关的体温骤升,及时拔管。(5)改善置管术,治疗后不留管能有效降低置换口感染的发生。本文观察发现,经外周血管双针置管者,每次治疗后拔管,局部伤口用络合碘消毒数天,经观察没有上述症状,可能与治疗后不留管有关,我院自2002年采用该技术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说明该技术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LepageEB,LaneR,MckayD,etal.Plasmaseparationforartificialliversupport.JClinApher,1995,10(2):70-75.

重型肝炎范文篇9

[关键词]人工肝;临床应用;护理

肝脏是人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的重要脏器之一。重型肝炎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疾病,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目前进行的内科综合治疗的疗效不理想,人工肝支持治疗成为治疗重型肝炎的重要的手段,它可以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清除体内毒素,改善机体内环境,有利于肝细胞再生、肝功能的恢复[1],为患者的内科综合治疗及康复奠定了基础。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是由血浆置换、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及胆红素吸附等组成,是目前肝病治疗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有望成为重型肝炎及肝脏功能衰竭最重要和常用的治疗方法。我院从2000年8月运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治疗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从2000年8月起我院成功地为130例患者施行了301次人工肝支持治疗,其中单纯血浆置换245次、血液滤过13次、血液透析14次、血液灌流术5次,血浆置换+血液灌流13次,血液透析+血液灌流11次。其中男108例,女22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45.3岁。

1.2治疗方法与结果入院后按重型肝炎给予综合治疗、护理,同时用ALSS治疗。应用日本产KM-8800型血浆置换仪、日本产DBB-26型血液透析机或美国产百特血液透析机等。根据病情分别选择单纯血浆置换、血液滤过、血液透析、血液灌流或者血浆置换+灌流、或血液透析+灌流,130例重肝病人均顺利完成治疗,病情得以迅速暂时(有的是长期)的缓解,食欲增加、乏力减轻、精神好转。

2护理措施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人工肝支持治疗是一项危重状态下的特殊治疗,患者及家属都有巨大的心理压力,担心手术失败或术中意外,严重时心烦焦虑、失眠,加之费用昂贵,必要时需做多次,病人及家属对其疗效、安全性多持有怀疑态度,加之重型肝炎病人病情较重,易有恐惧、悲观等多种不良心理。针对这些情况,应根据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给予安慰和劝解,向家属或患者讲清人工肝支持治疗的必要性、治疗方法及大概手术过程、术中配合、可能有的不适及我们的应对措施等,让病人心中有数,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理解及配合,使其有一个平静的心态接受治疗,以保证术前休息及并作好相关准备。

2.1.2术前准备(1)详细了解病人基本资料,如病情、诊断、药物过敏史;(2)因治疗时间长,术中不适宜活动,要嘱患者排空大小便;(3)详查病人血管状态,人工肝支持治疗依赖通畅稳定的体外血液循环,体外循环顺畅治疗就顺利,否则会延误治疗甚至使治疗中断。治疗前要仔细查看外周血管情况,选好作为血液出路的桡动脉或足背动脉及作为血液回路的周围大静脉,用内瘘穿刺针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直接动静脉穿刺,尽量避免反复穿刺以免形成血肿。(4)检查机器设备的运行情况。

2.2术中护理

2.2.1各项操作要求循序渐进首先要求打开设备电源、进行管路安装检查。以血浆置换为例,抗过敏药物必须在异体血浆进入前10~20min应用,以免第一袋血浆过敏而药物尚未发挥作用。每个患者对体外循环的适应性差别很大,加之血管情况、治疗方法、设备运行等不同,人工肝治疗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以稳步进行、循序渐进为原则。如有时患者血流较慢,但循环10~20min后血流即可逐渐达到要求的标准,不可匆忙另行穿刺,以免给患者带来痛苦、引起紧张甚至影响下次治疗。在操作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熟练、灵活处理问题,沉着冷静,给患者以安全信赖感。

2.2.2密切观察(1)病人的观察:严密监测BP、P、R、SpO2,每15~20min记录一次,观察患者有无面色苍白、胸闷、气急、出冷汗、脉细速等表现。注意观察有无寒战、出血、唇麻、手足麻木、荨麻疹等,针对原因给予及时处理。(2)机器工作状态观察:如报警应及时排除。先关声音,以免造成病人的紧张,再查找原因,给予排除。如出现出血不良,立即减速,另行穿刺,不得已停机时间不可太长,密切观察引血速度、静脉压、动脉压、TMP的变化。(3)治疗结束留取标本作生化检查,了解术前术后肝功能等及凝血功能情况。(4)准确及时记录病情及其变化、处理情况,以有利于医师准确、客观的判断病情,了解治疗过程,判断预后,也能有效地预防医疗纠纷,并与病区护士详细交接病人生命体征是否稳定,维持用药的药物用法及穿刺部位的压迫和有无出血及血肿。

2.3术后观察

2.3.1严防术后出血、血肿和感染病人凝血功能差,穿刺处分别予以创可贴、无菌纱布卷加压包扎1h左右,拆除加压胶布时要轻压纱布卷,观察10min后再完全拆除。

2.3.2加强病情观察由于重肝患者病情重,ALSS治疗后应加强病情观察,注意出血倾向的发生,观察记录生命体征的变化,防止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感染等的发生。ALSS治疗在清除病人体内有害物质的同时,也使机体内部分有益物质被清除,如血浆置换时输入大量血浆,易诱发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现高钾血症、低钙血症或肝性脑病等。少数患者术后出现发热,其原因可能是过敏、感染、药物等,呃逆原因可能与激素应用、过敏、紧张等因素有关,还可能皮疹、局部出血等,因此治疗室护士跟病区护士作好交接班,认真交代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使其心中有数。

3讨论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近年来临床应用广泛,它摆脱了肝炎的护理常规性,更新了护理知识,涉及多方面的学科,如内科、危重病学、细胞学、血液净化技术、心理学、伦理学,护理工作要求高、难度大[2]。在治疗中,护士不仅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娴熟的操作技巧、严谨的工作态度、极

强的责任心,同时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认真准确地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才能保证治疗过程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会、肝病学会分会联合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324-329.

重型肝炎范文篇10

【关键词】肝硬化;终末期肝病模型;移植;人工肝

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anditsapplicationsinliverdisease

【Abstract】MELDscoreincludestotalofserumbilirubin,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creatinine.Thescoresystemisexacttopredictthemortalityofchronichepatitisandwidelyusedpre-transplantation.Nowitisappliedtoassesstheseverityofseverehepatitisandhepatocellularcarcinoma.Manystudiesarestillgoingonandmaybethescoresystemwillbemoreefficientwithsomemodifications.

【Keywords】livercihrrosis;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transplantation;artificialliver

终末期肝病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较完善的评分指标来评价其严重程度。自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MELD)标准制定以来,因其可对终末期肝病短期、中期死亡率进行有效的预测,并因其评价指标获得简单、客观、易于计算而在肝病诊治中广为应用。

1MELD由来及计算公式

2000年Malinchoc等[1]首先应用MELD来预测终末期肝病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患者的死亡率,并证实MELD可以预测终末期肝病的死亡率及术后的生存时间。其计算公式为:R=0.378ln[胆红素(mg/dl)]+1.12ln(INR)+0.95ln[肌酐(mg/dl)]+0.64(病因:胆汁性或酒精性0,其他1)。其R值越高,其风险越大,生存率越低。后为计算方便,Kamath等[2]将公式改良为R=3.8ln[胆红素(mg/dl)]+11.2ln(INR)+9.6ln[肌酐(mg/dl)]+6.4(病因:胆汁性或酒精性0,其他1)。

2MELD的应用

2.1在非移植患者预测肝病死亡率中的应用

因MELD对终末期肝病患者在TIPS中的良好预测能力,Kamath[2]等对不同病因、不同病情的肝硬化患者3个月、半年、1年的生存率进行了大规模的统计分析,证实MELD对终末期肝病生存率的预测是有效的。2004年,Said等[3]在对1611例不同类型的慢性肝病患者研究中,MELD的一年生存率预测C统计值达0.75以上,3个月和6个月的更高。证实MELD也可应用慢性肝病的范畴。国内资料也得出了类似结果[4]。

2.2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因MELD可有效评价移植前患者等待供肝期间的死亡率及预测患者移植术后的死亡率,在2002年2月,美国开始用MELD分配肝源[5,6]。经有关专家2年多的临床证实,MELD是一个客观、有效评价移植前患者严重程度的系统,对慢性肝病3个月生存率的预测C统计值达0.894[7]。但对移植后死亡率的评估,Brown等[8]认为效果尚不理想。

2.3在重型肝炎及人工肝中的应用

重型肝炎患者内科治疗效果较差,人工肝及肝移植给这部分患者提供了生存的希望。但血浆的缺乏、昂贵的治疗费用使得是否做人工肝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所以也急需一个评分系统来协助作出决定。MELD的提出给重型肝炎患者也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评价指标。

3MELD的不足

MELD分级中使用的血清肌酐、胆红素、INR等指标,容易受非肝病因素的影响,这将直接影响判断真实的肝病病情。Kamath[9]指出,为了避免肝外因素造成的血清肌酐波动影响MELD分级的准确性,在利用MELD分级判断病情时,应在病人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充分补液的基础上使用。如使用血清肌酐清除率代替血清肌酐,将能使MELD分级更准确地反映肝功能变化;凝血酶原活性(PTA)较INR变化更小,如使用PTA代替INR,可能使MELD分级具有更好的统一性。MELD评分尚须纳入更多的观察指标,诸如腹水、出血、肝性脑病等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并发症可以直接危及患者生命,虽然有资料[2]显示其对MELD分级的判断功能无明显影响,但这与临床实际明显不符。病人的实际预后是否与理论上的统计学分析相吻合,尚需进一步观察和验证。

从统计学上来看,MELD评分公式是将TBiL、Cr、INR等指标分别取自然对数进行正态化,然后进行Cox比例风险回归或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影响力较大的因子引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最终构建出线性回归方程。但人的疾病是错综复杂的,大多数情况下简单的线性回归并不能满足要求。疾病的各观察指标之间常常会有相关性,这就造成了变量间的共线性问题。在构建线性回归方程时,一般需要把两个相关性较大的变量人为剔除一个,以免相互影响。但这样同时也丢失了此变量的其他重要信息。所以线性回归方程在解决多因素的复杂问题上总是不能尽如人意。解决方法可以采用更为复杂的数学模型,也可以将待评价的目标群进一步分层,分别构建不同的回归方程来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但这两种解决方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所需样本量太大,一般科研机构无法完成。因此,构建大型的信息网络,按照统一标准收集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将是构建此类预测模型的方向。

综上所述,虽然MELD评分系统存在着诸多不足,但它仍是目前最有效的终末期肝病模型之一,在评价肝病严重程度、判断预后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MalinchocM,KamathPS,GordonFD,etal.Amodeltopredictpoorsurvivalinpatientsundergoing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hunts.Hepatology,2000,31(4):864-871.

2KamathPS,WiesnerRH,MalinchocM,etal.Amodeltopredictsurvivalinpatientswithend-stageliverdisease.Hepatology,2001,33(2):464-470.

3SaidA,WilliamsJ,HoldenJ,etal.Modelforendstageliverdiseasescorepredictsmortalityacrossabroadspectrumofliverdisease.JHepatol,2004,40(6):897-903.

4马慧,王豪,孙焱,等.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终末期肝病模型预后分析.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6):407-409.

5EdwardsEB,HarperAM.ApplicationofacontinuousdiseaseseverityscoretotheOPTNliverwaitinglist.ClinTranspl,2001,9-24.

62004AASLD/ILTStransplantcourse.IndicationsforlivertransplantationintheMELDera:Evidence-basedpatiemselection.LiverTranspl,2004,10(Suppl2):S1-92.

7WiesnerRH.Evidence-basedevolutionoftheMELD/PELDliverallocationpolicy.LiverTranspl,2005,11(3):26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