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导航十篇

时间:2023-04-02 11:49:06

妹妹导航

妹妹导航篇1

今天,舅妈带着我和妹妹去慈溪图书馆看科技展。

一进展览馆,我们就看见里面陈列着各种科学仪器。妹妹迫不及待地说:“姐,你快看,这儿有测静电的仪器!”“是啊,要不我们去测测?”我小小的心充满了期待。这个仪器是个透明的圆球,我们把手伸到测静电的仪器上,这时里面的光线也会随之变化。“哈哈哈,这个真好玩,我们的手动来动去,它里面的绿线也跟着我们的手动起来。”我说。我和妹妹连声说好。忽然,妹妹欢呼起来:“姐,你快看,这是什么?”我朝那里瞟了一眼:“哦,原来是时空转移啊!”一个小男孩正在体验时空转移的滋味,看他玩得多高兴啊!不过太刺激了,小孩玩有危险,哎,要是妹妹不在,我真想尝试一下。我转身去看别的新鲜科技设备,妹妹也跟了过来。“姐,你快看,这是“航天飞机”吗?妹妹欣喜若狂。“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原来航天飞机这么雄伟啊!”我兴高采烈地说。“姐,你说说,航天飞机的液氧箱在什么地方?”“运载舱的空间长多少啊?运载最大重量可达多少千克啊?”“铝制机翼结构在什么地方……”妹妹刨根问底,一个劲地问我。我却一个问题也回答不出来,真是惭愧。

走出展览馆,我想:妹妹提的这些问题,我都是似懂非懂,在她面前我这个做姐姐的真是丢脸!以后在课堂上,我一定要多听老师的话,多学科学知识。

指导老师:冯梦兰

妹妹导航篇2

关键词: 痖弦诗集 远洋航行 主题

台湾诗人痖弦在1957年主题创作了大量的 “远洋航行”诗作,不仅如此,时隔三年后诗人再次创作了一首此主题的诗歌《水夫》。

透过《痖弦诗集》,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作为远洋航行的水手并非是出自个人的意愿,而是一种生活所迫的无奈之举。而当他们在远洋上航行,面对海洋上的惊涛骇浪有可能带来的危险,不免生发出对命运不可知的慨叹。这种慨叹,他们通常会以两种状态外放。

一、底层百姓生活的困苦

痖弦在表现一个时代上底层百姓生活的困苦时,往往不是以一个宏大的视野创作,而是选取这个时代下的某一类人群的某一个小角色进行细致刻画。在“远洋航行”这一主题下的底层百姓就是《水夫》中的“他”和“他妹子”。

他在海上的生活过得并不轻松,“他拉紧盐渍的绳索/他爬上高高的桅杆”,“拉紧”给人一种非常紧绷的感觉,可以看出他在海上的生活有一种压迫得让人思想难以放松的状态,“盐渍的绳索”是他每天所要面对的工作。“盐渍的”不仅是对海水浸泡过的绳索的一种客观描写,而且从侧面展现了水夫工作的艰辛。出于工作的需要,“他爬上高高的桅杆”,虽然在高处可以让自己视野开阔,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看着没有任何差别的大海,其实也是一种非常无趣的生活状态。

我们会想,如果他不在海上,在陆地上工作,或许就不会如此了。但接着往下读,“他妹子”的生活其实就是在陆地上工作生活的人的一个剪影。“他妹子”已经沦落到“烟花院里”。如果不是生活穷困到无以复加,那么他不会选择离开他妹子,到那漫无人迹的大海上,他妹子也不会选择用这样的方式过日子。

痖弦通过寥寥的几笔刻画,就为我们展示了水夫和他妹子的生活状态,而透过他们的生活状态,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生活的困穷。

二、远洋航行的危险

在卷三《无谱之歌》的《远洋感觉》中,诗人写出了自己对远洋的感觉,然而这个感觉诗人没有直接写出,而是透过对一些客观意象的描写和构建让读者揣摩他的真正感觉。

诗作开篇将读者拉进了一个四周都是大海的环境中,这个大海是裹挟着风雨不断地翻腾,连海鸥都“凄啼着”,人在船上晕眩不止,因为晕船,即使再美味的佳肴也已经无法勾起他们的食欲,可见船行的颠簸,“女性旅客”由于严重晕船,已经口唇“褪色”了。由于风浪而带来的颠簸,并非是他们最害怕的行船危险,更可怕的是暗礁。

在《死亡航行》里,诗人写了“礁区”带给航船者的恐惧和不安,因此诗人说“死亡航行十三日”,“死亡航行”不仅是由于遇到礁区,而且是诗人对于航海的一种最直观的体验。在海面上还行,其实是一种将生命悬挂起来而前进的状态。诗人极力地展现船上的人们对于危险的大海的惊惧,“乘客们萎缩的灵魂/瘦小的苔藓般的/胆怯地寄生在/老旧的海图上。”

三、两种外放的状态

一个人背井离乡、羁旅行役,这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主题,同时也是人类所要面对的永恒主题。当一个人远离自己原来生活的族群,而在当时当地的环境并不令人满意,他们通常会有两种状态,一为怀念自己过去的生活,想念自己的亲人,从而产生对故土故乡的无限思念;一为想要让自己忘记痛苦之感,用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面对现在的生活。这两种状态在痖弦的“远洋航行”的诗歌中都有体现。

第一种状态,怀念过去生活,想念自己的亲人的诗作,《水夫》就是很好的印证。诗作中写了水夫和他妹子,水夫“到晚上他把他想心事的头/垂在甲板上有月光的地方”,月光是无远弗届的,水夫希望月亮能够替他带去对他妹子的思念。“他妹子从烟花院里老远捎信给他”,是用一种反说的方式,明明是水夫很想念他妹子,却说他妹子给他写信,正在想念他。然而水夫只思念妹子吗?不,诗人只是用妹子代替水夫在故乡故国的整个记忆群体。在卷八的《远洋感觉》里,诗人反用这一写法,写了对整个故国的思念,从而将这一思念上升到了普遍的高度。诗人开篇就写道:“当故国的鸥啼转悲,死去。/当船首切开陌生的波峰和浪谷。”“故国”和“陌生”是两个相互对照的词,“故国”是令人熟悉、欣喜,令人难以忘怀的,而“陌生”则是令人恐惧、不安的。诗人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其实是含蓄的,在看似平静的描写下,潜藏着一个要爆发却未完全爆发的情感地雷。

第二种状态是透过《船中之鼠》表现的,诗作虽用“船中之鼠”反讽“船长”的无知,但我们可以把它当做是以“船中之鼠”表现比船长弱势的人,如水手。弱势者没有强者的决定权,但是并不表示他们知道的比强者少。在诗作中说,“有一些礁区/我们知道/而船长不知道”,因此“作为这一群体中的强者——人——堂堂皇皇的船长,却对此茫然无知”,“导致船有触礁的危险”。这些弱势者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已经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认为只要能“磨磨牙齿总是好的”。然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的一种无奈,因此一旦船触礁,则面临死亡的不仅是船长,还有这些弱势者——老鼠,或者说水手。他们有身不由己的悲哀,无怪乎用得过且过的状态抽离对生命的慨叹。

在现代诗中,很多诗人都有关于航海的诗作。在这些诗作中,痖弦的作品无疑颇具“现实性”与“时代感”。

参考文献:

妹妹导航篇3

苦难难不住理想的起飞

田威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苦难是人生的一部大书。”1962年12月1日,田威新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一位老军垦战士的家庭,父亲是被抓壮丁,从祖籍甘肃抓到新疆当兵,新疆和平解放时,起义投诚共产党,成了一名新疆建设兵团的军垦战士。

时期,其父亲一夜之间成了“黑五类”,在那文攻武卫的血雨腥风中备受肉体、精神的折磨。从小就遭受社会不公平待遇的小威新,对真假善恶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认识。新疆建设兵团成立农三师,当时只有五岁的小威新随着父母亲来到了南疆的巴楚县毛拉公社(原农三师师部,后改名五七村,现成了消逝的村落)。

田威新兄弟姐妹七个(两个姐姐,三个妹妹,一个弟弟),家庭生活极其困难。1970年田威新的母亲生下了田威新的弟弟(老六),由于生活极其艰苦,营养不良,母亲没有奶水,当时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小威新每天上学都要背着书包带着奶瓶,一放学后就要跑到五公里以外的奶牛厂给弟弟打牛奶,只担心去晚了排着长长的队打不上牛奶,会饿着弟弟,常常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当弟弟渐渐长大能吃饭了,小威新稍稍可以喘口气了,母亲又生下了妹妹(老七),同样又继续给妹妹打牛奶,可是奶牛厂又迁到了一个七公里以外的地方。田威新说:“在我小学的几年里,就这样风雨无阻地给弟弟妹妹打牛奶。”

1980年,田威新的母亲患肾炎,在医院里卧床不起,田威新每天课余时间,要做饭、忙家务、照顾四个弟弟妹妹,还要跑到两公里以外的医院给母亲送饭。每到星期天,田威新就要拉着架子车,到离家十多公里的戈壁滩打柴,由于弟弟在家没人照顾,就把弟弟放在架子车上拉到戈壁滩,让他在车子边玩耍,待田威新把捡好的胡杨林干树枝一捆捆地装在车上,又把弟弟放在柴禾上拉回家。

由于的原因,使田威新的学业受到严重影响。1982年,高中毕业的田威新高考落榜,他回到农三师建筑公司做了一名建筑工人(临工),每天起早贪黑砌墙、挑砂浆、搬砖头,干苦力活,只有1.5元工钱,头一个月干下来扣除伙食,只剩下1.5元钱,每二个月忙下来一结算,把头一个月没领的1.5元扣除,还倒欠工程队2元多钱。

当时,田威新所干的工程大部份是给学校盖房,他说:“每当我站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劳动时,看到学生们走进教室上课,想起自己小小年纪就遭受社会的歧视等不公平待遇,我就黯然落泪,更加渴望学习。”那时,田威新有着一种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于是就把过去的课本搬出来,从初一的课程开始,重新学习。他们住的是尚未竣工的四面透风的房子里,在零下15、6度的腊月里,他们席地而卧,晚上借着窗外昏暗的施工灯,学习到凌晨3.4点钟,早上6.7点钟就起床背英语单词。就这样一边干着苦力活,一边坚持学习,一年半之后,他把从初一到高二的数理化全部练习题做了一遍。

1983年冬天,田威新在农三师中学建筑工地干活,他很想参加1984年的高考,又担心自己把握不大,希望能在该中学跟着高二文科班上半年课,于是就找到了该校教导处陈主任,谈了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当时陈主任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欣然接受了这位插班生。田威新在其二姐的帮助下,凑齐了67元学费,去插班学习。历经了一番磨难的田威新,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在学习中非常刻苦而自律。其学习精神打动了学校的老师和领导,常常在操场上做完课间操,校领导就以田威新自强不息的学习精神来教育、激励全校学生。

1984年田威新中终于圆了大学梦,考上了新疆喀什师范学院中文系。1986年大学毕业的田威新分配到了喀什电视台工作,先后做过编辑、记者、编导、制作、广告业务员等工作。

业余做"的哥"挣钱买飞机

1990年甘肃兰州电视台新闻部主任赵群力和他的教官黄树年带着一架蜜蜂3,俗称“老三号”超轻型飞机,来喀什机场进行飞行表演。田威新在表演现场进行采访,赵群力带着田威新在天空飞了一圈,从来没有坐过飞机的田威新,在蓝天上俯瞰大地,景象万千,觉得人居然能像小鸟一样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真是妙不可言。田威新感受到飞行的无穷乐趣,从此产生了一种自己要拥有一架飞机飞上蓝天的强烈愿望。田威新据赵群力介绍当时买那架飞机花了三万元。而田威新当时每月工资只有200元左右,三万元对他来说是一个很遥远的数字,但他决心省吃俭用,积攒钱来买飞机。从那时起,田威新就开始关注我国的通用航空事业。

1997年,田威新调到了佛山高明区广播电视台当记者。他开始为圆一个买飞机飞上蓝天的梦而一分一文地积攒资金。作为从苦难中走出来的田威新,一直以来生活十分节俭,除了工作上必要的应酬外,自己从不进酒楼、歌厅,不吸烟、不喝酒,一日三餐粗茶淡饭自得其乐。

田威新调到了高明区广播电视台工作那一年,其妻也从《喀什日报》社辞职,跟随他来到了高明,可是工作一直得不到落实而赋闲在家,后来田威新不得不让妻子到高明的一家企业打工。1998年4月,田威新的妻子受该企业的委托,去新疆开发市场。从此,田威新一直过着牛郎织女两地分居的生活,他和爱妻每年只见一、两次面。

走进田威新的家,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明净的窗户、光亮的地板、整洁家什,这么也想象不到这居然是个单身汉的家。从小经受过生活磨砺的田威新,洗衣、做饭、忙家务都是靠着自己的一双勤劳的手。2000年,高明成立首家"的士"公司,他就买了一辆"的士"。上班时间他驾驶着"的士"外出采访,下班后开着"的士"挣钱,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常常是一个盒饭、一碗面对付着肚子,就这样,节吃省用过着卧薪尝胆的生活来为实现自己买飞机的梦想而奋斗。

2000年11月,珠海举办第三届航展,他专门来到航展现场,找到了蜜蜂飞机的参展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他和蜜蜂飞机的设计者取得了联系,他决心购买一架蜜蜂飞机,并学会驾驶飞上蓝天。这年田威新已经38岁了。

做个合法的"民间飞行员"

根据我国有关条例,公民要想拥有私人飞机,必须要先考取私人飞机驾照。2001年9月,田威新抽空来到北京,在民航指定的医院通过了严格的体检和飞行理论考核之后,开始学习飞机的驾驶技能。按规定,田威新要经过35个小时的飞行训练,如果飞行了35个小时还不合格,那就说明不适合飞行,就会被淘汰出局。

田威新飞行训练的第一课是地面滑行,这一课还比较轻松。接下来的"压座"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压座"是每个飞行学员的必考科目,学员坐在教官后面的座舱里,由教官带飞。几个起落下来,如果经得住折腾,脸色不苍白、头不晕眩、又不呕吐,就算过关了。凭着对飞行事业的执着和热爱,田威新以顽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通过了全部考核,拿到了飞行员驾照,成为广东省第一个有证的"民间飞行员"。

2001年底拿到驾照后,田威新马上向北航飞行培训中心订购了他向往已久的"蜜蜂3C"超轻型飞机,然后就开始了为飞机申请合法身份证的工作。

我国民航对个人购买飞机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按规定,私人飞机必须有国家民航总局颁发的"国籍登记证"和"适航证"才合法。田威新同时向中南民航局和国家民航总局提出了申请,并提供了相应的材料。在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他终于在今年8月6日拿到私人飞机的合法身份证,9月下旬便把飞机运回了高明。

2003年10月25日上午9时53分,西江大堤高明段。身着红色航天服的田威新经过一番认真的准备,进入他的“蜜蜂3 C”飞机。10多秒后,飞机经过滑行徐徐上升天空,自南向北飞行一段后向南飞临高明大桥上空,经过一阵飞行后最后返回到起落点。田威新终于驾驶自己的飞机飞上了蓝天,实现了自己的夙愿。

把理想写在蓝天上

田威新指着他的“蜜蜂3 C”飞机,向记者介绍,该飞机自重约200公斤,可搭载两人,翼展8.7米,机长6.1米,机高2米。正常时速(即经济时速)一般是90公里,最高可达130公里,飞行高度可达4000米,起降所需道路为50米左右,爬升率3.5米/秒。油箱容量为25升,可连续飞行1个多小时,连副油箱加满油可连续飞行550公里左右,可用混合油或航空汽油。耗油量与小汽车相比相差无几。这种飞机目前售价14.5万元,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制造,经国家民航总局认证。

妹妹导航篇4

爷爷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慢子,慢到让人无语,比蜗牛还蜗牛,但是他的慢仅仅局限在动作上,走路慢,但这也已经让我崩溃了。而我是一个快子,比较不满部分慢子的行为,做事脱脱拉拉,慢吞吞的,不知道今日事今日毕。

有一回,我、爷爷奶奶、妹妹一起去爬山,我和妹妹走在最前面,爷爷奶奶因为行动不便走在后面。天气十分晴朗,我和妹妹开足马力准备一口气爬到了半山腰,我对奶奶说:“我们在半山腰等你们。”好不容易爬到了半山腰准备休息一下等等爷爷奶奶。过了一会儿,只见奶奶自己上来了。我问:“奶奶,爷爷呢?”“他说叫我们先走,他慢慢爬!”吃了一些零食以后,便继续向上爬。爬到山顶准备返航时还不见爷爷的踪影。于是,我们赶紧下山寻找爷爷,终于在半山腰找到了爷爷,过了这么久,爷爷居然才爬到这?我这个急性子有点受不了,自己先回家了。

回到家里,我开始翻冰箱找吃的,因为——饿!当我把冰箱里的东西吃了个精光时,爷爷、妹妹、奶奶回来了。妹妹嚷着要吃饭,可是冰箱里能吃的已经被我吃完了,爷爷只好重煮饭。大约过了“几个世纪”吧,爷爷终于把饭做好了,可是妹妹呢?已经呼呼大睡了。

妹妹导航篇5

有病就要治,而治病还需良方。毕竟对于这些各种电子系统已被高度集成化的豪华车型而言,如果要用大拆大卸、移花接木的传统方式来加装或改造导航系统,的确有不小的技术难度,另外对原车电路改动太大的话,车主也难免会有顾虑。

有没有更便利也更科学的改装手段呢?之前我们也曾介绍过一些成功案例,比如将原车屏升级为支持中文输入的触摸屏、增加后台服务而实现语音一键导航等等。通过小小的改动就可以有效地化繁为简,看来国内后市场的工程技术人员并不乏灵感与创意。最近,这种豪车导航改装方式愈发得到行内的广泛认可,已逐步从摸索进入到推广应用阶段。

最新的消息是,欧华也动手了。蛇年伊始,全新的金舵4G·云导航系列随即闪亮登场,这个金舵品牌就是定位于宝马、奔驰、奥迪、保时捷、路虎等高端豪华车型,为其提供导航改装和升级服务。节后一上班我们就赶赴深圳欧华总部,第一时间来鉴别一下“金舵”的成色。

有了“金舵”,这辆宝马不仅能写中国字,还可听懂中国话

测试车是一辆加装了金舵4G·云导航的宝马520Li,之所以说加装,因为该车号称5系的乞丐版,原车的iDrive操作系统并没有导航功能,中央彩屏也缩水到了6.5英寸。即便是装有大屏及导航的高配车型,真要用起来也难以让人满意,除非是换装第三代iDrive新系统的2013款宝马5系,旋钮顶部嵌入了支持中文输入的触摸板,操作便利性才有所改善。

从中控台看不出任何改装的痕迹,也许这才是改装的最高境界。长按iDrive操作区的MENU按键也就2秒左右,彩屏一下就跳转到欧华特有的4G·云导航界面,界面依然美观清晰。只是不知道,如果换上分辨率更高的8.8乃至10.2英寸iDrive屏幕,它还能不能完好适应?

熟悉欧华界面的用户立马就能上手了,是的,原车彩屏上已加贴了一层电阻式复合压感导电膜,因此可以直接用手进行触控,而操作及输入的感觉都与普通的电阻式触摸屏无异。点击“云导航”图标进入导航菜单,通过手写中文输入,很快就能寻找并设定好导航目的地,这才真正让我体会到“洋为中用”的优越感。既然在咱中国的路面上跑,不会写中国字怎么行?

不但会写,还得听得懂,更要能做事!按一下屏幕左侧那个“云中心”大图标,马上就能接通欧华的后台呼叫中心,声音甜美的“云妹妹”们日夜不歇,随时听从召唤,为你提供包含导航目的地设定、代拨电话、信息检索播报等诸多便利服务。当然,要是开长途犯困了,找她们聊一会儿也是可以的。可以这么说,仅就导航及操作系统而言,它是我见过的最听话最温顺的一辆宝马车。

采用4G技术,功能更强大

妹妹导航篇6

妈妈什么都好,就是话太多,他的话像“跟屁虫”似的总跟着我。比如说,我上学时她就说:“过小马路时两边都看看,过大马路时第一条看左边,第二条看右边。”妈妈总是那样说,我都听厌了。

我小的时候非常讨厌妈妈唠叨,后来我明白了,妈妈都是为我着想。你们肯定问我怎么听进去妈妈的话呢?那好,请听下面三个故事吧!

(一)都亏了妹妹

每天,我和邻居家的妹妹不管是上学还是放学都手牵着手。

有一天上午,我和妹妹一前一后,来到第二条大公路,看到左前方不远处开过来一辆车,觉得还有一段距离,我决定要冲过去。刚跨出一步第二步还未落脚时,妹妹一把把我拽了回来,与此同时那车飞一般从我身边划过。我呆呆地立在那里,心怦怦直跳,半天未回过神来。一路上我默默无语,妹妹跨着我的胳膊不停地安慰我。快到家门口时,我深情地望着妹妹说:“谢谢你…..”。从那时每到路口,我都左盼右顾,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二)可怕的血浆

大家都知道人擦伤或割伤等都会流血,可你见过血浆吗?

有一次,我和妈妈走在街上,看到一些人急匆匆地往前跑,我和妈妈也很纳闷,到底怎么了?

来到跟前才知道,是一位老爷爷被汽车撞伤了,他躺在地上,昏迷不醒。旁边跪着一个背书包的小姑娘,“哇、哇”大哭,手上鲜血直流。在场的人打了120。不久,救护车赶来,大家一起将他爷俩抬上车,很快救护车鸣着笛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110交警也随机赶了过来,疏散人群,指挥交通。这时,我才发现在老爷爷躺过的地方有一滩鲜血,准确地说应该是血浆,稠稠的。旁边丢下一只鞋子和一辆轮弯的自行车。据说是他爷俩骑着车在行车道上逆行被汽车刮到摔伤的。这事虽然过去了好长时间,但那场景依然历历在目,犹如昨日。

(三)摩托车和自行车相撞

听妈妈说,他们厂门口发生了一起车祸。

一个星期二的下午,一辆摩托车和一辆自行车相对而行,由于车速都很快,躲闪不及,“呯”声相撞,两人都被送往医院。经检查,骑摩托车的无碍,擦点皮。而骑自行车的倒楣了,至今仍躺在医院中,据说是摔断一条腿,我妈说,他今年的奖金泡汤了。

上面三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绷紧交通安全这根弦,如果我们因此受伤,最伤心的应该是亲爱的妈妈。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妹妹导航篇7

在这样的深夜,因了桂花的相伴,重拾了心里头尘封的温暖,那是一段有关姐妹情的记忆。可是,多情的雨却把我逼回房间,好让我收拾行李以赶明早的航班。听着窗外稀里哗啦的雨声,我想,这沁人的芳香是需要雨这一鼓手来吆喝呐喊的。只是,不知滋润了多少人的梦,淋湿了多少人的忆。一直记挂着楼下的那株正在接受风雨洗礼的桂花树,直到长在我的心里,飘进我的梦乡。

没过多久,一丝丝凉意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揉揉惺忪的睡眼,瞧向窗外,雨已经停止,天空朗润了。推开窗户,湿润的空气中还留着雨水的气息,清新自然。只是这空气中却少了打动我心的桂花香。想到这点, 我不禁紧张起来,一种不安涌上心头,匆匆跑下楼,眼前的一幕让我顿时怔住了:草地上散落了一地的桂花,花瓣无辜地贴在草丛中,树枝被雨水打得歪斜,显得十分凌乱,而昨晚还沁人心脾的清香也被大雨冲散了。我失望地盯着眼前的景象,说不出什么滋味来,心里莫名地惆怅起来。恍然间,我想起了去年的那个秋天……

“姐姐,我要走了!”妹妹忧愁的声音传过来。“等一下,马上就好!”我急忙追过去说,“把这个拿着!”我递过去一个瓶子,这是一个小巧的玻璃瓶子,里面装满了桂花,那是我和妹妹在桂花开得最盛的时候摘下的。自然,它记录了我们在一起的快乐时光,那一枚枚尚有余温的花瓣就是别后幸福的记忆。纵使我百般不舍,也是不能改变大人的决定,目送妹妹离开直到分不清泪水与雨水。“走吧,宝贝儿!上楼吧,不然会感冒的。”妈妈提醒我。回到家,没有了妹妹的笑声,显得格外冷清,我第一次有了寂寞的感受,尽管是在桂花怒放时。

“女儿,再不上车,就赶不上航班了,”母亲边喊边拍去我手上的残花抱怨道,“这么着急跑下来,怎么也不披件外套?这谢掉的花何苦再为它悲伤了呢!行了,走吧,我们也该出发了。”枯萎的花瓣被无情地留在地上,谁又知道,在它盛开的那一晚,它曾经多么美丽,多么芬芳,人人为之陶醉。难道花谢了,就如逝去的时光一般,一去不复返了吗?一路这样想着,甚至觉得心也变得空虚了。等我回过神时,已到了东京的上空,灰蒙蒙的天空让人备感压抑,摩天的大楼与狭窄的街道让人窒息,传说中的富士山也没有想象中的雄伟……闷闷不乐的我就这样结束了期待已久的行程。

下了飞机,面对若有所失的我,妈妈好像明白了什么似的,笑着冲着我说:“傻丫头,难道你还想着那小小的桂花苞不成?到家你就明白了。”回到院子,眼前的生机真叫人振奋,那坚强的桂花树在几天时间里,又抖擞精神,硬是在脆生生的枝头托出些娇嫩的小花,淡淡的清香弥漫了整个院落。我突然发现,这桂花似乎开得更热烈了,每一朵花瓣都充满活力,就连还未盛开的小花苞也展出了它最美的一面。望着那棵开满金色小花的桂花树,我俯身一一捡起地上飘落的花瓣,小心翼翼地将它们装进玻璃瓶,把它寄给远方的妹妹。告诉她,桂花的秘密:不管风雨,只管开放。

妹妹导航篇8

抗战爆发后,孔祥熙和宋霭龄商讨:能否趁此机做做宋庆龄的工作,使其回到中来,起码不再发表攻击政府的言论。

宋霭龄和宋庆龄少女时代一同漂洋过海赴美国苦读,手足情深。回国后,姐妹渐成路人。现在抗战爆发,有了共同的敌人和共同的目标,宋霭龄极想趁此机会说服宋庆龄。

上海沦陷后,宋霭龄得知宋庆龄去了香港,便同宋美龄一起去了香港,三姐妹同住了一段时间并达成了谅解。宋霭龄虽然有她自私的一面,但平心而论,在抗战问题上,她还是热心的。早在“一・二八”淞沪抗战时,她就捐赠数十万元,建立了一所能医治近千名伤员的医院,被抗战官兵称为“救死扶伤的卫士”。宋蔼龄迁居香港后,又成立了香港 “伤兵之友协会”,自己任会长。

宋霭龄的诚意感动了宋庆龄。宋庆龄捐弃前嫌,回到了姐妹中间。

就在宋氏三姐妹在香港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时候,内地的内却发生了一件大事:叛逃。

叛逃后,日本的宣传机器大肆渲染,说内部如何分裂,和共产党之间如何不合等。日伪占领区的一些小报甚至拿宋氏三姐妹开刀,说她们逃避现实,害怕艰苦,在群众和士兵在前线作战时,却跑到中立地区去过和平舒适的生活。

为了粉碎敌人的谣言,1940年3月31日,宋氏三姐妹乘坐中国民航的客机,联袂从香港来到重庆。这是宋庆龄首次莅临战时陪都。

宋氏三姐妹这次的重庆之行,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当时抗战正处于相持阶段,由于集团的叛变投降,以及当时顽固派的一系列活动,抗日与投降、团结与分裂、进步与倒退的斗争处处存在,不少人为民族的团结和抗战的前途担忧。而宋氏三姐妹从香港结伴返回重庆,无疑给重庆沉闷的空气吹进了一缕清风,给人民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华日报》首先报道了这一消息。报道中说:“孔夫人、孙夫人及蒋夫人3月31日联袂来渝,孔夫人及孙夫人尚系初次访问战时首都,彼等对于增强抗战力量,表现最大热忱,故此次利用蒋夫人赴港疗养返渝之机会,相偕而来。三位夫人同来后方,将共同从事抗战建国工作,致力于奠定新中国基础,发扬中国旧有的光荣。”

妹妹导航篇9

“想不到,这辈子还能到荆门城里居住!”

转眼10年过去了,我一家在美国的生活境况,基本稳定下来:有了不错的工作,买了不错的房子,儿子也上了大学,我的“初级阶段”的美国梦,算是基本实现了,只有一项有待筹划:接父母到美国看看。我的想法,也正是我妻子的想法。2011年6月,这一计划付诸实施。

签话记

父母的护照,早在2009年就已办好。拜国家进步之赐,中国公民办理护照已经很便利,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任何中国公民,凭身分证和户口簿,无需出示其他任何证明材料,就可以依法办理护照。这是令人欣喜的进步。

我准备了如下签证申请材料:我的美国护照复印件、我所任教学校“领导”签署的、用学校公用信纸打印出的证明函,证明我是美国联邦政府的雇员(federal employee)、我的工资单、我给父母的邀请信,上面注明我承担他们的一切费用,还有几张我和父母的合影。此外,我还给签证官写了一封信,列举了我弟弟妹妹的职业身份等,向签证官说明,我父母绝对没有移民美国的倾向,因为他们故土难离――他们在荆门那座城市,有众多的子女和孙辈,绝不会滞留美国不归。作为美国公民,我随时可以为他们申请移民美国,只要一年就可以获得移民签证,但他们对此毫无兴趣。

到美国使领馆签证,要事前预约。以前,湖北地区的申请者,只能到美国驻北京大使馆申请签证。最近,美国更改了这一规定:签证申请者,可以到北京、上海、沈阳、成都、广州的任何一家美国使领馆申请签证。鉴于我将在6月11日由日本经香港入境中国,我安排父母到广州申请美国探亲签证(B-1签证)。

预约的程序有点复杂:申请者先到中信银行缴纳签证申请费用,然后,花50元购买一张专用电话卡,用卡上的号码和密码,拨打美国驻上海领事馆的签证预约专用电话(用任何其他电话均无法拨通该号码),预约签证日期。由于我的家乡湖北荆门市并无中信银行,我先托武汉的朋友代为办理,因需要申请者的护照和身份证,而未能成功。我的二妹为此,专程坐火车跑了一趟武汉,缴纳了每人938元的签证申请费,并预约了广州的签证日期:6月15日下午2时。

签证申请表需要网上申请。而这,需要申请人的照片。我在日本,隔海指挥二妹,经过两次专业照相馆拍照,终于合格,顺利完成网上申请,按照规定,打印出了申请表的确认页。万事俱备,只等递交给美国签证官了。

6月15日,广州异常炎热。我和小妹,带着父母提前一小时来到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签证处,只见大楼前,排起了长龙。父母依序进入签证大厅,我却无法陪同他们前往。我还算聪明,临行前,将自己出版的《程宝林诗文论》和英文诗集《李白的布鞋》交给了父母。

过了两个多小时,父母笑容满面地出来了。他们拿到了签证。问起细节,父亲得意地说:

“那个官员问了两个问题:你儿子是什么时候去美国的?做什么工作?我就将那两本书递进去了。他接过书,翻看了两三分钟,一句话也没有再问,就批准了签证,态度客气得很!”

记得我以前说过,美国人对于文字和书籍,有敬畏之心。

出国记

父母留在广州,我独自回老家荆门10多天。6月30日,按期返回广州,抵达深圳,准备第二天早晨,从深圳直接出境,到达香港国际机场。

盛夏季节的广州深圳一带,豪雨阵阵,却又热浪滚滚,使久居四季如春的旧金山的我,感到很不适应。7月1日清晨,我们从宾馆坐上出租车,30分钟后到达深圳湾口岸,关口尚未开放。入关后,支付了每人150元人民币的车费,一辆小型黑色面包车,载着我和父母,以及另外三名旅客,出大陆境、入香港境,均在车上办理。几分钟后,汽车已经奔驰在香港的高速公路上了。司机的方向盘在车的右侧,而汽车靠左行驶,这就表明,此地已经是另一番天地。

由于预订机票时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我搭乘的由香港飞日本东京成田机场的航班,是香港的国泰航班,而父母的航班,是日本的全日空。虽然两个航班的起飞时间,只差半小时,但父母毕竟是第一次跨出国门。他们到达成田机场后,万一无法和我会合,该怎么办?为此,我用英文写了一张纸条,大意是:请帮忙引导这两位旅客,到达国际航班换乘处。我在旁边,特意注明了我们即将换乘的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航班号。

我抵达日本东京成田机场一号航站楼后,得知全日空的下客口,在第二航站楼,于是,坐上机场免费巴士,赶到第二航站楼。这时,父母搭乘的航班,已经抵达。我到处寻找这对第一次单独出国的老人,却不见踪影,机场的工作人员也帮我寻找。正在我急得冒汗,一位机场工作人员要用中文普通话广播找人时,我一眼看见了父母大人。原来,他们急中生智,将纸条给一个美国旅客看,那位旅客就带着他们,一路上转来转去,寻找转机的登机口,我总算找到了他们。

到了登机口,谁知又出了意外:柜台工作人员,竟然在该次航班资料中,找不到我的名字。这就意味着我无法登机。一位非常敬业的机场工作人员说:

“不要着急,我一定想办法,安排你们全家三人一起搭乘。”结果,他找到了原因:我的航班,与父母的航班,同为美国联航,起飞时间只差5分钟,我将它们当成了一回事。那位机场工作人员,不仅给我安排了座位,还将原本分开的我父母的座位,安排在了一起。

下午5点25分,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班机准时起飞,冲向已渐渐暗下去的日本夜空,穿过太平洋,向美国大陆飞去。

7月1日上午10时,在经过了9小时的飞行后,飞机降落在旧金山国际机场。我们坐上一辆出租车,半小时后,抵达美国的家中。这对在中国湖北荆门市的农村里,劳作了一辈子的农民,开始了他们在异国他乡看洋景,也受“洋”罪的日子。

老爸专门赋“诗”一首,读来忍不住想笑:

我是一个中国人,

一次长途来出门。

来到广州玩了玩,

又想跨出广州城。

跨出城门出了境,

坐上飞机天空行。

这一飞来不要紧,

下了飞机是日本。

愿望是想到美国,

妹妹导航篇10

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xxxx我的家》。

朋友们,有首歌这样唱:一颗小树,弱不经风雨;百里森林,并肩耐岁寒。面对着席卷全球的XX年全球金融危机,顺应全国煤炭工业发展大势,适逢全省强力推进企业重组的良好机遇,永煤、鹤煤、焦煤、中原大化、省煤炭集团等五家企业强强联合组成的xxxx集团应运而生。它犹如一艘劈波斩浪的航母,承载着全体xxxx人的希望和祝愿,向着波涛汹涌的大海,缓缓启航。

大集团的成立,彰显了yjby煤炭企业战胜金融危机的决心和勇气,也吹响了yjby煤炭企业做大做强的冲锋号。新时代、新起点,它正用苍劲的大手,抒写着辉煌灿烂新的篇章。我们欢呼,我们跳跃,它正把住新世纪的航舵,它用速度,它用实力,开创着yjby工业战线新的奇迹。它用勤劳,它用智慧,创造着yjby煤业化工集团新的辉煌!我们欢呼,我们跳跃,因为它是你的,是我的,更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或许你原来是焦煤人、鹤煤人或永煤人,那现在我们是一家人;或许你对我们这个各位庭还缺少了解,那就请你随我看看我们的新家,认识一下我们的兄弟姐妹们吧。

我们的新家很大,它以yjby为轴心,横跨上海和新疆,纵联内蒙和云贵,拥有职工16万,资产规模超过700亿,煤炭资源占有量超过250亿吨,是我们yjby名副其实的航母型企业。根据集团公司的发展规划,将致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大型能源化工企业集团,确保稳居中国企业500强前100位,煤炭行业前三甲,力争进入世界企业500强。**年,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130亿元;**年,营业收入达到1500亿元以上,实现利税200亿元。这就是我们的新家——yjby煤业化工集团,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如何能不感到骄傲和自豪呢?我如何能不爱xxxx,如何能不爱这个家呢?我为是xxxx人而自豪,我为是xxxx人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