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名言十篇

时间:2023-03-13 22:03:32

孝心名言

孝心名言篇1

1、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劝孝歌》

2、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增广贤文》

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孔子

4、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动报亲恩篇》

5、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李毓秀《弟子规》

6、长幼有序。——孟子

7、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

8、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9、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劝报亲恩篇》

10、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11、首孝弟,次谨信。——李毓秀《弟子规》

12、没有能比那欣赏自己怀中所抱婴儿母亲的眼睛更清澈的;也没有比被众多儿女们围绕着的母亲更感受被敬爱的人。——约翰·歌德

13、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15、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李毓秀《弟子规》

16、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17、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18、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19、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

20、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何铸

21、大孝终身慕父母。——孟轲

22、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林逋《省心录》

23、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24、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25、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26、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大学》

27、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28、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劝孝歌》

2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30、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庄子

31、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32、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李毓秀《弟子规》

33、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34、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3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

36、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孔丘

37、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38、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39、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孟子·尽心上》

40、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增广贤文》

41、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二十四孝·为母埋儿》

42、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吕氏春秋》

43、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44、不论我现在是怎样,或希望将来能怎样,都亏欠我那如天使般的母亲。——亚伯拉罕·林肯

45、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46、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4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49、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50、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孝经》

51、在幼童的心和口里,母亲就是上帝的代名词。——威廉·柴克莱

5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53、子孝父心宽。——陈元靓

54、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李毓秀《弟子规》

55、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56、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57、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

58、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格言联璧》

59、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曾子

60、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四言》

61、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62、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家语·弟子行》

63、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64、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65、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66、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67、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68、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

69、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孔丘《春秋》

70、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迅

71、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72、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

7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孝心名言篇2

1、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2、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宋〗何铸

3、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

4、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

5、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意,面带欢笑。

6、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二十四孝·为母埋儿》

7、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注释: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

8、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9、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出自《名贤集》。注释: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

10、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袁采

11、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名贤集》

12、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13、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出自《三国志·魏书》。注释: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

14、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注释: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

15、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劝孝歌》

16、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格言集锦》

17、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18、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19、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20、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劝孝歌》

21、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22、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出自(明)《增广贤文》。注释: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

23、尧舜之道,孝悌而已。——〖宋〗李纲

24、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注释: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

25、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劝孝歌》

26、千万经典,孝义为先。——出自(清)《增广贤文》注释: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

27、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格言联璧》

28、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29、永言孝思,思孝惟则。——《孟子》

30、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歌德

31、子孝父心宽。——〖宋〗陈元靓

32、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对联集锦》

33、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34、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经》

3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36、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春秋〗孔丘

37、大孝终身慕父母。——〖战国〗孟轲

38、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锦》

39、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出自《劝报亲恩篇》。注释: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40、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41、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42、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清〗王永彬

43、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孟轲

44、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严

45、重情轻物,厚养薄葬。——字严

46、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劝孝歌》

47、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48、诗书立业,孝悌做人。——〖清〗王永彬

49、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后汉书》

50、做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孝心名言篇3

关键词: 黄道周 “五等之孝” “敬”

黄道周,福建漳浦人,字幼玄,号石斋,生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因抗清不屈,就义于南京,终年62岁。黄道周38岁中天启二年进士,历任崇祯朝翰林院编修、詹事府少詹事,南明弘光朝礼部尚书、隆武朝内阁首辅等职。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谕文称黄道周为“一代完人”,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礼部奏文以黄道周从祀孔庙。

黄道周非常推崇《孝经》,提倡孝教和孝治,希望以此挽救社会道德下滑和人心败坏的局面,给摇摇欲坠的明朝带来一线生机,其《孝经集传》即本此而成。在以天子为最高统治者的社会中,分析围绕“尊尊”而形成的社会伦理秩序可以从“五等之孝”着眼。虽然“五等之孝”是“各说行孝奉亲之事而立教”(《孝经注疏》,第6页),但分析其实质,则是以“孝”为名而侧重于确立社会关系中不同群体的行为规范。在《孝经集传》中黄道周对“五等之孝”进行分析,明确各个等级的行为规范,亦指明“五等之孝”的精神所在。

1.天子之孝

《孝经》称天子之孝①以博爱和广敬为主,“君行博爱广敬之道,使人皆不慢恶其亲。”(《孝经注疏》,第6页)黄道周认为,对于天子来讲,爱敬事亲,“愛以去惡,敬以去慢,二者立而天下化之”。(《孝经集传·三才章第七》)他以舜为例,认为舜尽心尽力侍奉其父母,这份孝心感染百姓,天下的百姓也知道孝敬其父母,从而四海升平。舜治理国家就是以爱敬为本,除了以爱敬侍奉父母,他不用采取别的方式治理天下。黄道周引申说:“天子者,……以天視親,以天下視身,則惡慢之端無由而至也。”(《孝经集传·天子章第二》)“恶慢之端无由”需要天子做两方面努力,一是天子以“天”为其父母,天子以孝事天,天以福报天子;二是“天下”是天子之身,天子需“敬身”,不恶慢天下之人:“不惡慢胼胝之士”,“不惡慢川虞林麓之士”,“不敢惡慢韋布麻枲之士”,“無有惡慢及扵禽獸者”,“無有惡慢及於煢寡者”。(《孝经集传·天子章第二》)天子做到敬爱天下之民,则民心和平,没有灾难和祸乱。简言之,黄道周认为天子之孝以“爱敬”为主,爱敬而不毁伤天下则是为孝。

2.诸侯之孝

《孝经》称诸侯之孝②是制节谨度,不骄不溢,以保社稷安宁,臣民和睦。黄道周认为诸侯之孝首先强调谨慎节制,“不謹節,猶支庶子之僭濫於祖父也”,(《孝经集传·诸侯章第三》)“為諸侯而僭天子,為大夫而僭諸侯,惡慢長而愛敬衰”。(《孝经集传·诸侯章第三》)在黄道周看来,不节俭费用、不慎行礼法即为恶慢,恶慢即是不爱不敬,不爱不敬则诸侯容易作乱犯上。所以黄道调诸侯要谨慎安顺,他引用《商頌》曰:“‘不僭不濫,不敢怠遑。’是則庶乎可言敬愛者矣。”告诫诸侯要谨守礼法制度,以敬爱的态度事天子,以敬爱的态度保其社稷和人民,然后国家和顺,百姓安居乐业。再者,黄道周认为诸侯之孝要强调“不骄不溢”,轻视富贵。《孝经注疏》称:“无礼为骄,奢泰为溢。”诸侯尊礼而“重仁义而轻富贵,則憂敬之心殷”,诸侯无礼而“重富貴而輕仁義,則弑逆之禍著矣”。所以黄道周称:“天下之畔亂,則皆富貴之過也。……富貴而後驕溢,驕溢而後壊坊。”(《孝经集传·诸侯章第三》)他告诫诸侯恃富贵不可骄溢,常须戒慎,因为诸侯拥有的富贵是从其父母那里得来的,父母的东西不属于自己,所以不应恃富骄人,而应谦虚平和,不骄不溢,“以仁存心,以禮存心”。(《孝经集传·诸侯章第三》)如此则国家可安、臣民和顺。

简言之,黄道周认为诸侯之孝的实质是强调谨慎和爱敬,要求诸侯遵守礼法制度,谦虚其言,谨慎其行,爱敬以事天子,则就实现了孝。

3.卿大夫之孝

《孝经》中称卿大夫之孝③是服、言、行方面严格遵循先王的规定,服饰遵礼,言必守法,行必遵道,“三者无亏,然后能守其先祖之宗庙”。(《孝经注疏》,第13页)在言行方面,黄道周认为:“孝子終日言不在尤之中,終日行亦不在悔之中也。子曰:‘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無它,慎之也。《詩》曰:‘豈弟君子,干禄豈弟。’葢其慎也。《易》曰:‘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孝经集传·卿大夫章第四》)强调卿大夫言行以“慎”为主,因为言行最容易传播,出言不善,千里之外都能知道;行为不端,则使自己受辱,所以“言与行,君子所最谨”。(《孝经注疏》,第15页)

黄道周在“慎”的基础上,对卿大夫的言行提出五项要求,即“有耻”、“有恒”、“淑慎”、“无妄”、“诚信”。概括而言,五项要求都围绕服、言、行三方面,要求卿大夫遵礼而服其服,遵礼而言法言,遵礼而行德行,言行相符、言行有度、有恒,言行真实无妄,言行谨慎有信,上敬顺于君,下敬宽于民,则上下相亲而国家顺平。

4.士之孝

《孝经》中称士之孝④是爱敬于父母而尽忠顺以事君长,则禄位常安,礼守祭祀。黄道调“士之孝”以敬为本,对于士来说,“大夫、士有同禮者,而士加謹矣”,“凡敬,皆倍也”。(《孝经集传·士章第五》)

对于士来说,黄道调两个方面:第一,士以仁义、忠顺为志。黄道周认为:“殺草木六畜非其時,孝子不為也;食非仁人之粟,孝子不為也。仁義之於孝弟,非兩也。以孝弟而為仁義,猶不惡慢之於愛敬也。故曰:‘堯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孝经集传·士章第五》)士行仁义就是行孝悌:士出身入仕,即是以事父之孝事君,以事兄之敬事长,事君忠,事长顺,则是荣亲立身,就是孝悌。因为士出仕是“體父母之意,以道稱仕”,(《孝经集传·士章第五》)所以“士行忠顺亦是行孝”。第二,士出仕要忠顺,“士患失其忠順,不患失其祿位。士患失其祿位,則不足以為士矣”。(《孝经集传·士章第五》)但是,黄道周也强调士出仕要以道判断是否忠君,有道则死,无道则不死,他称:“故道有不死於其名,臣有不死於其君。君以道死,則死之。不以道死,則不死也。”(《孝经集传·士章第五》)黄道周以“道”判断士的忠顺,批评了“世之所謂忠順者”,认为:“世之所為忠順者,猶資愛於其保姆也。”(《孝经集传·士章第五》)他批评那些“兴道之士”其实是沽名钓誉之士,“使去其富貴,而反於貧賤,則一無耻之士而已。無耻之士,不足與於仁義,则不足與於禮樂,而曰:‘以才興道,吾不信也。’”(《孝经集传·士章第五》)

5.庶人之孝

《孝经》称庶人之孝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庶人谨慎其身,节省其用,以养父母就是做到了孝。

首先,黄道周认为“谨节”就是“敬”。他称:“愛敬忠順與為謹節,何以異乎?謹節則不傷,不傷則不毁,不傷不毁,則言行皆滿於天下。言行皆滿於天下,則皆可配於天地矣。”(《孝经集传·庶人章第六》)平民谨慎节用则不会招来毁伤,没有毁伤则可以保其身,保全其志,从而可以孝敬父母,祭祀其祖。

其次,黄道调“敬养”父母。“君子之敬父母,尊於天地,明於日月。道塞而反於隴畆,亦猶有郊社之意焉。馬之喣沫,雖報不享,又何倣焉?曽子曰:‘烹熟羶香,嘗而進之,非孝也,養也。’”(《孝经集传·庶人章第六》)黄道周认为庶人敬养父母要做到心中有敬,面色柔顺,言辞谦逊,则达到了孝。如果像养马牛一样只是喂养,没有敬在其中,则不是孝。

在庶人事亲方面,黄道周认为除了“敬养父母”外,个人“立身”也是一方面,他称:“不能立身,不能率祖,而曰能養,小人之義也。”(《孝经集传·庶人章第六》)他认为一个人能光宗耀祖,是父母辈享受到自己所得到荣耀也是孝的一个内容,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上不能取得一定的地位和尊严,只是简单地孝养父母,则是小孝。

总而言之,黄道周对于“五等之孝”进行阐释,认为不同等级的人虽然有不同的行为规范,但都以“敬”为本质,有“敬”才能称孝。

注释:

①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徳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葢天子之孝也。

②在上不驕,髙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髙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後能保其社稷,而和其人民,葢諸侯之孝也。

③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徳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後能守其宗廟。葢卿大夫之孝也。

④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葢士之孝也。

参考文献:

孝心名言篇4

三大“现象级”元素聚变

据悉,《旋风孝子》是湖南卫视携手国际知名金牌制作人打造的原创综艺节目,节目以中华传统“孝”文化为核心,呈现6位明星的“父母赡养记”,是2016年湖南卫视倾力打造的现象级综艺节目。当红“一哥”黄晓明作为6位节目嘉宾中的头号大咖,携母加盟《旋风孝子》,不仅令节目未播先热,也为其代言产品、节目第一合作伙伴开啡尔带来了新一轮的市场关注。

从冠名《中国成语大会》,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到独家赞助中国首部关注儿童性格养成的动画片《小小鲁班》,关爱儿童健康成长,再到成为《旋风孝子》第一合作伙伴,全国知名乳业品牌君乐宝始终在品牌传播中延续着传统的尊老爱幼传统与爱的温情,这种温情与君乐宝“至诚、至善、至爱”的企业理念极其吻合,将君乐宝创“心”营销阐释得淋漓尽致。随着当代老龄化趋势和家庭亲情的需求越发凸显,君乐宝再度出击,借助《旋风孝子》的强势登陆与代言人黄晓明的号召力,倡导回归传统价值的家庭关爱。

“一个是现象级的创新酸奶产品,一个是现象级的原创孝道综艺,一个是现象级的当红‘一哥’,三方的首度合作令人期待。”业内人士指出,开啡尔常温酸奶、湖南卫视《旋风孝子》和“教主”黄晓明三方合力在年末团圆季出招,势必引发新一轮的关注热潮。

开啡尔携手黄晓明 倡导暖心孝道

君乐宝乳业副总裁陈君透露,之所以倾力支持《旋风孝子》,一方面是对企业长久以来坚持弘扬传统文化的贯彻,另一方面也是进一步加强与其新晋代言人黄晓明的深度合作,借力向外界展示君乐宝这一老牌乳业越来越年轻化的品牌形象转变,巩固开啡尔酸奶在消费者心中高端、健康的轻奢产品形象。

“开啡尔作为一款高端常温酸奶,能够满足不同季节、不同人群对酸奶产品的需求,特别适合冬天给不愿冷食的父母补充营养。” 陈君介绍,开啡尔是国内首款由8种益生菌构成的kefir菌群发酵而成的常温酸奶,富含3.0g优质乳蛋白,不添加防腐剂,奶香浓郁,柔滑醇厚,可在常温下存储150天,在寒冷冬日也可随时畅饮。产品上市以来已先后摘得SIAL(国际食品展览会)国际创新大奖、妇儿博览会优秀产品等多项大奖。

孝心名言篇5

《张凭举孝廉》阅读原文

张凭举孝廉,负其才气,谓必参时彦①。欲诣刘尹②,乡里及同举者共笑之。张遂诣刘,刘处之下坐,唯通寒暑③。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④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至晓,张退,刘曰:“卿且去,正当取卿共诣抚军。”张还船,同侣问何处宿,张笑而不答。须臾,真长遣传教⑤觅张孝廉船,同侣惋愕。即同载诣抚军。至门,刘前进谓抚军曰:“下官今日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选。”既前,抚军与之话言,咨嗟称善,即用为太常博士。

【注释】①参:成为。时彦:当代有才德名望的人上。②刘尹:刘惔,字真长, 东晋著名清谈家。曾任丹阳尹,故后世称其为“刘尹”。③通寒暑:礼节性的问候。④清言:清谈。⑤传教:主管宣布教令的郡吏。

《张凭举孝廉》阅读题目

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3分)

顷 之 长 史 诸 贤 来 清 言 客 主 有 不 通 处 张 乃 遥 于 未 坐 判 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张凭举孝廉 ⑵一坐皆惊

⑶正当取卿共诣抚军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真长延之上坐,清言弥日,因留宿。

4.细读文本,说说张凭举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张凭举孝廉》阅读答案

1.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未坐判之

2.⑴被举荐,被选拔 ⑵全 ⑶到,拜访

3.刘真长就请他坐到上座,和他清谈了一整天,于是留他住了一夜。

4.张凭是一个才华横溢、志向远大的人。

《张凭举孝廉》阅读译文

孝心名言篇6

论文摘要:曾子继承孔子孝道思想以及春秋以前的孝观念,将孝作为做人的基长准则,提 出重视生命延续的全体、贵生之孝;强调大经大法的根本之孝;区分了大孝、中孝、小孝的层次之孝。以敬为判断标;住重视孝道的履行,把孝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完善 了孝道思想的 内涵,对儒家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曾子是孔子的主要弟子之一,据典籍记载,他在孔门中拥有很高的地位。曾子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就是他的孝道思想。其孝道作为孔子的孝道理论和后来孝治派之间的桥梁,在先秦思想史上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  曾子孝道思想及实践 

曾子孝道思想是继承孔子的孝以及更早的孝观念发展而来的。曾子以“身为亲之体”作为孝道确立的依据,提出了自己的新意,并以敬为判断标准,重视孝道的履行,把孝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了孝道思想内涵。 

孔子认为孝源于人内心对父母的真实情感,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而曾子在孔子基础 f=.进一步提出对父母行孝的根据,认为孝道源于“身为亲之体”,即:子女身体是父母身体的延续,子女生命也是父母赋予的。曾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思想,并按照自己对孝的理解,结合所处的时代背景提出了自己的新意。他提出重视生命延续的全体、贵生之孝强调大经大法的根本之孝;区分了大孝、中孝、小孝的层次之孝。这些新意丰富了孔子孝道思想,也充实了曾子孝道体系的内涵,为后世孝道思想留下了宝贵财富。 

曾子重视生命延续的全体、贵生之孝。他注重“全身为孝”,引用孔子的话说:“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町谓全矣。” 认为子女要怀着敬父母的态度来爱护和保全自己的身体,不让父母赋予自己的身体受到损害并让父母的身体通过自己及后代不断地延续下去:“身者,父母之遗体也。行亲之遗体,敢不敬乎?” 对于父母赋予自己的宝贵生命更要珍惜,“父母生之,子弗敢杀……”  平时要注意安全,不令父母为自己担忧,“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而且曾子认为孝子没有 自己的忧乐,要以父母之忧为忧,以父母之乐为乐,“孝子无私乐,父母所忧忧之,父母所乐乐之。” 

曾子强调大经大法的根本之孝。在孔子那里所重的是仁,孝仅是众多德行之一,处于从属地位。但到了曾子这里,孝被无限地拔高,成为一切的根本,“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曾子极力扩大孝的应用范围,把家庭伦理中孝的思想,子女对父母的敬爱,发展成为一种抽象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准则。在曾子看来,仁、义、礼、忠、信都与孝有着密切的联系:“民之本教日孝,其行之日养……夫仁者,仁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乐自顺此生,刑自反此作。” 

曾子把孝看作是衡量一切的准绳,是无所不在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夫孝者,天下之大经也。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衡之而衡于四海……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并指出孝充盈于社会每个角落,几乎可以囊括个人活动、社会关系以及政治行为等方面的所有规范,将孝的重要性提高到了人类行为规范的最高层次。孝包含庄、敬、忠、信、勇诸范畴:“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五者不遂,灾及乎身,敢不敬乎?”⑨值得注意的是,曾子认为不庄、不敬、不忠、不信、不勇是不孝,是因为它们会给人带来羞辱,从而辱及父母。因此,尽管曾子把孝抬高到天下之大经的高度,但孝的根源仍是“身者,亲之遗体也。”阮元注释说:“不庄、不忠、不敬、不信、无勇皆易致祸害。首刑罚,毁伤身体,辱及其亲。”  曾子的贡献,是对孝的理论凸显。为了更好地突出孝作为大经大法的根本性作用,曾子对孝划分了层次。

曾子把孝划分为三类:大孝、中孝、小孝,其划分依据是以 对父母孝的方式。他说:“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大孝尊亲}”最重要的是对父母的尊、敬,这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 自己尊敬父母,终身无违,一种是促使父母受人尊敬。“大孝尊亲”一是尊敬父母 ,终身无违。曾子说:“君子之孝也,忠爱以敬;反是,乱也。尽力而有礼,庄敬而安之。” 还认为养志之孝不仅要关心、尊敬父母,而且要做令父母高兴的事情,不要违背父母。“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 与物质方面的养相比,精神方面令父母愉悦是更为重要的内容,而能否和颜悦色事父母就在于是否保持着一颗永远热爱父母之心。“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固如果父母有过,子女要和颜悦色地以尊敬父母的态度去进谏:“君子之孝也……微谏不倦,听从而不怠,欢欣忠信,咎故不生,可谓孝矣。”  二是促使父母受人尊敬。从积极方面说是扬名为孝。首先是不遗父母之恶名,“父母既殁,慎行其身,不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也。” 其次是扬己之名,“身言之,后人扬之;身行之,后人秉之;君子终身守此惮惮。”  扬己之名即扬父母之名,使父母受到人们的尊敬。对于“大孝尊亲”,阮元《曾子十篇注释》注日:“尊亲者,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如大舜以天下养,周公严父以配天,士大夫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曲而后来的《孝经》对曾子这一思想进行了发挥,认为扬名显父母是孝的最终形式:“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不辱为孝”是中孝。即:不要因自己不合乎礼的言行而连累父母受到侮辱。不辱,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保其身,不辱父母之遗体;一是慎其行,不辱父母的人格。侮辱,尤其是大辱,会给人带来极其不良的后果。《白虎通义 ·丧服篇》引《礼记 ·曾子记》日:“大辱加于身,肢体毁伤,即君不臣,士不交,祭不得为昭穆之尸,食不得昭穆之牲,死不得昭穆之域也。”如果子女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连累父母,令父母之人格受到侮辱,会给父母带来不愉快,则与孝道背道而驰。 

“其下能养”是小孝,能养就是赡养父母,父母赋予子女生命与身体,并且含辛茹苦地将其抚养成人,子女应思鸟兽反哺之情,尽力孝养双亲,满足父母在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做到“慈爱忘劳”。“慈”者,《礼记 ·内则》日:“慈 以旨甘”。“爱”,谓孝子之有深爱也。“忘劳”,忘己之劳苦,如孟子所说:“竭力耕田,共为子职”  。 

曾子也注意到了孝的等级化。在《大戴礼记 ·曾子本孝》中,曾子说:“君子之孝也,以正致谏;士之孝也,以德从命;庶人之孝也,以力恶食;任善,不敢臣三德。”明显地把孝按照社会等级区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与君子、士、庶人、任善相对应。古代学者对此进行了阐述,指出其中的君子指卿大夫,任善指王者。 

而在《大戴礼记 ·曾子大孝》中,曾子把孝划分为三个等级:“孝有三:大孝不匮,中孝用劳,小孝用力。博施备物,可谓不匮矣。尊仁安义,可谓用劳矣。慈爱忘劳,可谓用力矣。”魏源认为曾子以等级来划分孝,“此别记曾子论孝之等也。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行于四海。是为博施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是为备物。此既醉诗所谓孝子不匮,永锡尔类,盖美王者孝量无匮竭也,故为大孝。此言天子之孝也。尊爵莫如仁,而以此尊其亲……此士大夫之孝也……于父母之慈爱则思而不忘。于己之勤劳,则忘而不思,所谓竭力耕田,共为子职,故日用力。此庶人之孝也。或曰慈爱,如《内则》‘慈以旨甘’之慈,谓已慈爱其亲。” 而在《大戴礼记 ·曾子大孝》论孝的三个层次中,曾子将诸侯、卿大夫、士视为一个阶层,与天子、庶人组成三个不同的阶层,分别以大孝、中孝、小孝作为对应。 

从以上几种孝道层次划分的标准上来看,其本义是以对父母之孝的方式为依据,因提升到孝道层面,被赋予了道德的内容,并被应用到社会实践,显示出孝道层次划分的鲜明性。曾子讲孝道并非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非常重视孝道的践行,他本人就是孝道实践的典范。他的孝行实践不但具体地诠释了其孝道理论,说明孝道的可行性和实际意义,也反映了其对孝道实践的重视,因此我们可以把曾子的孝行实践看作其孝道的有机组成部分。曾子对践行孝道的重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孝行中表现出来。 

其一,对父母的物质和精神并重的孝养。曾子事亲至孝,在《孟子》等文献中有很多对曾子孝行的记载:“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撤,必请所与。问有余,必目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蟹曾子事亲,能体察亲心,顺承亲意,无微不至。曾子行孝,孟子称为养志,可渭人子之行孝至矣。据《苟子》记载:“曾子食鱼,有余,日:‘泔之。’门人日:‘泔之伤人,不若奥之。’曾子泣涕日:‘有异心乎哉!’伤其闻之晚也。”唧这是曾子笃于孝行的例子。《孟子》中还记载了其父曾皙生前嗜羊枣,曾皙去世后,曾子睹物思亲,遂不忍食的故事。曾子至孝之心忘己,其心中只知有父母,而己之好恶尽舍。孟子云:“大孝终身慕父母”固,曾子实实在在地做到了这一点。 

其二,重视以礼事亲之孝行。曾子认为,无论父母在世时还是去世后,子女要按照礼的规定去侍奉双亲:“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固。这表现在对在世的父母要敬、爱结合:“君子之孝也,忠爱以敬;反是,乱也。尽力而有礼,庄敬而安之。”固曾子认为始终保持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就是礼终:“父母爱之,喜而不忘……如此,谓礼终矣。”固父母去世后,要以礼葬父母,并以礼祭祀父母。“故孝之于亲也,生则有义以辅之,死则哀以莅焉,祭祀则莅之以敬;如此,而成于孝子也。”固曾子强调以礼葬亲,并注重丧亲之情,认为孝子居丧期间的哀戚是发自内心的诚挚的情感流露。他说:“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以礼葬父母时,曾子非常悲哀,后来他对子思说:“仅,吾执亲之丧也,水浆不入于口者七日。”  按照礼的规定,“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这不是因为《丧礼》内容精深,而是由于曾子念及双亲的哺育之恩,感叹再没有机会奉养父母。 

其三,曾子提出子女要及时行孝。“往而不可还者,亲也至而不可加者,年也。是故孝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木欲直而时不待也。是故椎牛而祭墓,不如鸡豚逮存亲也。”还说:“故人之生也……故孝有不及,弟有不时,其此之谓与?”固曾子认为子女安身处事应以如何奉养好双亲为基本价值尺度,从而提出一个人仕原则:父母在世时,不择官而仕。“曾子仕于莒得粟三秉,方是之时,曾子重其禄而轻其身;亲没之后,齐迎以相……方是之时,曾子重其身而轻其禄……窘其身而约其亲者,不可与语孝……家贫亲老者,不择官而仕。”在曾子看来,官位虽低,但只要能供奉双亲,对父母奉养的人生价值就已经实现,如果一定要等到高官厚禄、荣华富贵时才想起奉养双亲,那是一种不孝行为。 

二 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曾子孝道思想主要体现在《大戴礼记 ·曾子十篇》中。其所反映出的曾子孝道思想,被后人发展为孝治思想。曾子孝道理论对儒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孝经》的影响上。《孝经》是关于儒家孝道思想的一部重要论著,是曾子后学所作,是曾子门人对先秦时期儒家孝道思想,尤其是对曾子孝道理论进行的系统、精辟、完整的总结。何异孙说:“《论语》是七十子门人所记,《孝经》只是曾子门人所记。”固《孝经》继承了曾子孝道思想并对其作了发挥,突出“孝治”的理念。《孝经》对曾子孝道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孝经》之孝治是对《曾子》之孝道的丰富和发展比较《孝经》和《大戴礼记 ·曾子十篇》的异同发现,《孝经》主要讲“孝治”,涉及孝治的内容占全书的80%,而《曾子十篇》中主要讲孝道。《孝经》明显受曾子孝道思想的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为从孝道走向孝治。《孝经》提出的孝治思想就是以孝治天下的思想,认为孝为“德之本”,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它“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四,忠君是至高无上的孝,不忠即是不孝,而不孝则是社会动乱的根源,是最大的恶行,所谓“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

孝治思想的提出,使孝道由原来的主要属于家庭伦理的学说变为社会政治学说。曾子所提出的孝为天下的大经大法的思想是建立在处理家庭内部父子关系基础之上的,并未提高到孝治的政治层面。《孝经》则认为父子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孝是上白天子、下自庶人都应当恪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统治者能够用以教化社会民众的至善之德,“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  贤明的君主正是根据人们对父母的爱敬之情教育人们相互爱敬,故所有道德教化都是从孝道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孝也就成为可以用来教化万民,使“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  的至善之德。若“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正是基于此,《孝经》才将孝看作统治者可以用来平治天下的至德要道。因此,《孝经》认为孝具有治家和治国双重功能,以孝治家,则家庭亲爱和睦;以孝治国,则“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从而使天下太平,祸乱不生。由于《孝经》把孝道同伦理和政治揉为一体,适应了中国古代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伦理社会的需要。 

其二,《孝经》是从孝道层次划分着手,改造孝道。《大戴礼记》中,曾子对孝的层次进行了划分,把卿、大夫、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与天子、庶人并列为三个社会阶层。而《孝经》把孝按照社会地位分为五个层次,诸侯、卿大夫与士之孝已被严格划分,体现出遵守等级、严禁僭越、孝于君主等内容,孝已经表达出忠的内涵。《孝经》与曾子孝道理论的思想源流隐然可见,《孝经》继承、发展了《大戴礼记》中曾子孝道的思想,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了损益。《孝经》与《大戴礼记 ·曾子十篇》关系密切,其中的某些内容显然是对《大戴礼记 ·曾子十篇》中孝行、孝道的发挥。《大戴礼记 ·曾子大孝》重视“全身”,认为孝的最高境界是“尊亲”,《孝经 ·开宗明义章》则提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二者的看法是一致的。《大戴礼记·子立孝》中,曾子日:“君子立孝,其忠之用,礼之贵……与臣言,言事君”,具有调和事亲与事君,并有以孝统一两者的倾向,《孝经 ·开宗明义章》则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二者的思想可谓一脉相承。 

由此可见,《孝经》源于曾子孝道思想,是对其的阐释与发展。而曾子孝道思想经由《孝经》的发挥,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注: 

①②⑥⑧⑨⑩⑥⑥③《大戴礼记 -曾子大孝》。 

③④《吕氏春秋 ·孝行》。 

⑤《大戴礼记 ·曾子事父母》。 

⑦⑥《礼记 ·祭义》。 

⑩⑩阮元:《曾子十篇注释》,清抄本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

⑩⑩⑤《大戴礼记 ·曾子立孝》。 

⑩《礼记 ·内则》。 

⑩《大戴礼记 ·曾子立事》。 

①⑤《孝经 -开宗明义章》。 

⑧⑤《孟子 ·万章上》。 

② 魏源:《曾子章句》,清抄本,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 

①《孟子 ·离娄上》。 

③《苟子 ·大略》。 

③《孟子 ·滕文公上》。 

《大戴礼记 -曾子本孝》。 

④《论语 ·子张》。 

⑨《礼记 ·檀弓上》。 

③《礼记 ·曲礼下》。 

@《尸子》。 

④《韩诗外传》卷七。 

⑤《大戴礼记 ·曾子疾病》。 

⑤《韩诗外传》卷一。 

⑤王正己:《孝经今考》,见罗根泽《古史辨》第二册,上海古出版社 1982年版,第 161~171页。 

④⑩《孝经 ·三才章》。 

⑩《孝经 ·五刑章》。 

孝心名言篇7

古镇孝泉具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汉代叫汛乡。在《后汉书》《太平御览》《华阳国志》等著名历史文献中,记载着孝子姜诗、姜妻庞三春和儿子姜安安一门三位孝子的故事:

东汉永平年间,孝泉镇住着姜诗一家。姜诗为人至孝,汉明帝时被举为孝廉,皇帝亲点为江阳(今泸州)县令。因母亲听说家乡的临江之水可治眼病,遂辞官背母千里回乡,其妻庞三春每天从七八里外临江挑水为婆婆洗眼。婆婆喜欢吃鱼,夫妇俩日日烹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后来婆婆听信谗言百般刁难媳妇,还逼迫姜诗休妻。庞氏尽管饱受委屈,寄身白衣庵,每天拾柴为生,还买鱼托邻居送给婆婆。庞氏子安安也懂孝道,每天从上学口粮中抓出一把米,积少成多送与母亲,还代母挑水为奶奶洗眼。姜诗一家的孝行感动了神灵,舍侧突然冒出一泉,味如江水,每天跃出鲤鱼一对供姜诗孝敬母亲。后安安勤勉读书,也被举荐为孝廉,当官后,把母亲接回家,合家团聚。

元时郭居敬将“姜诗孝亲,涌泉跃鲤”收入《二十四孝》一书,作为儿童入学的启蒙教材。从此后,“一门三孝”的故事就家喻户晓,被传为佳话。特别是“安安送米”的故事闻名全国,享誉东南亚。

在孝泉,行孝的事层出不穷,历代的文人墨客,帝王将相都对这种行孝的精神赞誉有加 。明成祖、清代翰林李调元都为其题诗作赋,使得孝道这一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随便推开一户人家的门,大爷大妈都会给你娓娓讲述子孙们一个又一个孝顺的故事。

清康熙年间,有回民自甘陕来此定居,到清代中期,孝泉成为回民的一个聚居区,一直至今。现定居场镇的回民约有100多户,400来人。

孝泉回民主要居住在附近农村,忠孝场和半边街(此街原系德阳、绵竹两县各辖半边,故名)。半边街两百来米长,又窄又小。两边商铺还是老式的低矮平房,很多回民在此做生意,卖牛肉,开清真餐馆。

其中“马昌恒果汁牛肉” 是孝泉地方名优特产清真食品,始创于民国十年,驰名省内外。据老板讲:果汁牛肉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大致有四道工序:

首先是购回肉牛,雇工放牧,投喂精料,待肉肥膘满,由阿訇下刀宰杀,取其精肉,剔去筋杂,切成拳头大块状,下缸盐渍,待盐透心,起缸滤去盐水,入锅“武火”沸煮,去尽肉中血水,起锅凉冷,再剔筋杂。

其次是入卤进味,初用“武火”沸煮,再用“文火”酣煮,肉熟味入,沸卤出锅,待自然冷却后,再次剔除筋杂,将纯净肌肉横着肉纹切成长约一寸左右的小条块,形似粗筷头状,即为坯料。

然后是取纯净菜油烧至一定温度,投坯料入锅油炸,严格掌握火候,既要保持牛肉的特鲜味,又要酥脆而不顶牙,入口咀嚼化渣为度。

最后是起锅滤尽余油,拌以数十种名贵中药加工而成的香料和花椒粉、辣椒油、熟芝麻及少许饴糖等配料而成。

我买来一袋品尝,牛肉色泽金黄油亮,质地细腻,入口化渣,麻辣酥脆,余味绵长,果然名不虚传。

从半边街中段的巷子进去,有一座清真古寺。这座清真寺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寺名为道光皇帝亲笔所题,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回民聚居的地方,就会有清真寺,这是回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一种纽带,将散居的回民联系起来。虽然孝泉的回民处于强势的汉文化社会中,但是清真寺的存在,使他们保存了自己民族文化的根本。

步入寂静的清真寺,就如同来到了异域世界,到处是阿拉伯文字。清真寺为四合院格局,经历代整修,规模较大,内分门厅、经堂、大殿、客厅、厢房、浴室等,藏有各种伊斯兰教经书、名人所撰字画以及许多珍贵的文物。

礼拜堂内地板光亮如镜,地上铺着一些竹席,我似乎听见了回民们面对真主诵读经文的和声。喜欢清真寺这样的气氛,看不见香烟缭绕的镜头,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在寂静中,信徒们与神灵进行对话,叩问自己内心,检讨自身,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化效果。

孝心名言篇8

关键词:《孝经》;《世说新语》;“移孝作忠”

一、孝经中的孝与世说新语中孝的不同之处

1.孝道的等级区别

在传统儒家孝道中,孝是有等级差别的。在《孝经》中,就分有《天子章第二》、《诸侯章第三》、《卿大夫章第四》、《士章第五》、《庶人章第六》这五章来分别阐述根据社会等级的划分,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应该遵循不同的孝道礼法。这是传统儒家孝道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1]身为天子对待孝道就应该将对待双亲的孝加于天下苍生,德教治民,这是身为最高统治者天子应尽的孝。在《诸侯章》中:“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周朝,诸侯地位仅次于天子,身为高位就要谨慎去骄躁,才能保全富贵,保全社稷。高位者能够不骄不奢、恭敬行事,那么百姓就会效法,此谓“上行下效”,因此国内上下和和睦睦,达到“和其民人”,因此社稷亦能得以保全。这是诸侯孝道所赋予其的责任和义务。卿大夫之孝在于遵循礼法,守其宗庙。服饰、语言、行事不敢违礼。“先王制五服,各有等差。言卿大夫遵守立法,不敢僭上福下”。卿大夫为诸侯或天子的大臣,为上位者服务。因此行事要符合礼法,不敢违背,由此来保全家业,为家族负责,使家族香火福泽绵延下去。《孝经》中,士之孝是这么解释的:“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这里提到了用心侍奉君上为“忠”;用尊敬父母的心来尊敬领导为“顺”。忠顺皆不失,自己的官职能够长久保持下去,祭祀的延续需要禄位,士忠顺侍奉君上、长久保持自己的禄位,才能使祭祀延续,使自己的家族得以存续,这就是“士之孝”。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这是庶人的孝道。平民百姓,自己的一言一行皆要谨慎,同时要尽心侍奉父母,做好自己的农耕之事。相比前面的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相比,庶民并不需要去侍奉上位者,而是要对自己的父母尽其孝道。

在《孝经》中,是将孝根据社会等级来进行划分的。身为天子,要福泽天下乃为孝;身为诸侯,保社安民人才是孝;卿大夫为官,所穿服饰、所言、所行都不违背礼法道德,使家道长久保持,此为孝;士要贯行孝道,则应忠顺事君,维持官位,使家族祭祀不绝,;身为平民,则严于律己,尽心奉养父母,亦为孝。从天子到庶民将孝分为五类,这五类所带责任从天子到庶民依次递减,每类所对应的孝道都不尽相同。

但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这种孝的差别性就慢慢变得边缘化,而孝的范围也逐渐缩小、泛化。

《世说新语》中的孝道故事里,孝并不没有等级性,而是针对全体民众,将孝的标准单一;将其等级性淡化;将孝的范围缩小――直至孝只针对于自己的家族长辈,即孝悌,而不像以前的孝中将福泽百姓也涵括在内。至此,孝作为单一的家庭伦理存在而泛化。

魏晋时期孝的阶级性已经渐渐消失。在《世说新语》中,已不见有不同等级地位的人的不同孝道体现,更多的则是对孝子孝行的颂扬。《德行》中,记载了这样的故事:“孔仆射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时为太常,形素羸瘦,着重服,竟日涕泗流涟,见者以为真孝子。”[2]太常,则是中央国家官制体系中的重要职官,列于九卿之首。[3]担任如此要职,在《孝经》中大概可与卿大夫相类,但在此确实着重记载其孝心之赤诚,并未涉及家国之事。

2.孝道层次和目的不同

《孝经》里,孝不仅是分等级的,而且有着不同的阶段。在《开宗明义章》中,根据孝的阶段,有如下划分:“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4]始于事亲,是行孝的第一个层次。在《纪孝行章》中则是讲孝子应如何事亲,与五刑相因,《五刑章》与它相搭配,这两章是进一步阐释“孝始于事亲”的第一阶段。事君章,即“忠于事君也”,是孝的第二个层次。孝的第三个层次,则是立身,《广扬名章》、《谏诤章》和《感应章》都是关于行大孝,立身扬名,即说明立身行道的义理。

从根本上讲,《孝经》所言孝更倾向于将孝作为天理存在,作为伦理道德之首。在《三才章》中,“夫孝,天之经也,地之道也,民之行也。”在《开宗明义章》中有“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感应章》中:“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由此可以看出,在《孝经》中,孝的地位是极高的,是将它作为天理来阐释的,从而点出了在《孝经》中孝的高地位。而在孝”始于事亲“中的第一个阶段的《五刑章》中,“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5]孝与罪罚联系在一起,这是孝的社会功能的一个体现。

但是在《世说新语》中,孝的层次也被模糊,只剩下孝的事亲部分最为重要,而孝的社会功能也与《孝经》也有所不同。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讲究的是“至孝”、“纯孝”,并以此称为美谈,能获得世人赞颂,或通过此来打开通往仕途高官之路。由此可见,在当时,被社会认可的“孝”具有着不可比拟的功能,一种维持社会基本运作和发展的功能。

《世说新语》中有“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K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郡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这体现了人们对纯孝的欣赏和赞叹,不失为一段美谈,至孝使的人们一味地去爱敬父母,如《德行》中,“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王祥全心全意端的“至孝”,这也反映出在魏晋南北朝之时,孝的事亲是如此的重要,曾经的层次也被模糊,事亲,尤其是至孝的事亲才是孝道的主流。而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孝经》中孝的事亲、事君、立身的三部分也渐渐淡化。

而另一方面,在至孝、纯孝等的引导下,由《孝经》中的孝之社会性逐渐向“移孝作忠”转变。

二、孝的“移孝作忠”

《孝经》中一直致力于将孝作为天理,发觉孝中的功能。事亲只是孝的开端,重点在忠顺事君、立身扬名之上。将孝由敬自己父母引申至敬天下之为人父母者再延伸至敬为人君。《圣治章》中又有“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道也。”将父子孝顺理成章的移至君臣之间,由此使孝不单单是家族间的伦理纽带,也是君臣之间的伦理纲常。因此,《孝经》可以说是“移孝作忠”思想的滥觞。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孔孟的儒学之道仍是统治者所倚重的思想。司马氏上台时,通过禅让之名行夺权之事,即为不忠。因此在司马氏统治时期,出于统治的需要,选择“以孝治天下”,通过将百姓对长辈的天伦之道进而延伸为对君王的忠顺,这样即可使政权在社会层面上站得住脚,又能从思想上巩固政权。孝悌之风在晋朝很是流行,这种风气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的政权有利。李密的《陈情表》中也有“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之说,也印证了魏晋时期“以孝治天下”之说。在晋武帝时期,有“士庶有好学笃道,孝弟忠信,清白异行者,举而进之;有不孝敬于父母,不长悌于族党,悖礼弃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罪之。”[6]这是晋武帝在四年春正月辛未时期下的一道诏令,从法律诏令的层面推崇孝道,从而将孝作为社会准则,是“移孝作忠”的一个体现。

魏晋政权过度地调孝,而当时政局也动荡不安,当时的士人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先是魏蜀吴的三国混战,西晋的短暂统一,又在八王之乱中各种割据势力相争,东晋时期的偏安,政权的更迭速度快,社会上玄风兴起,当时的士人“忠”的思想要相对“孝”的意识较弱,因而魏晋时期“移孝作忠”的思想中又是以孝为重,即是“孝先于忠”。

不难看出当时的士人对忠孝关系在思想上的矛盾。《言辞》中,桓公面临着悬崖湍流发出““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的感想,体现了士人在权衡忠孝时的进退维谷。因为家庭原因退隐或不出仕的现象时有发生。《晋书・孝行》中的李密,即是因为祖母而拒不任职。

魏晋虽秉承着从儒家孝的社会政治作用“移孝作忠”的思想,当朝统治者也用孝来进行统治,进而将“移孝作忠”思想进一步发扬,《世说新语》中张凭则是通过举孝廉的方式登入朝堂,但由于种种原因,魏晋时期由“移孝作忠”中出现的“孝先于忠”的思想也是对“移孝作忠”思想本身的一个阻碍。

三、“孝先于忠”的阻碍原因由来

1.家庭伦理观念的过重

魏晋时期门阀色彩很重,各个个世家形成不同的家族,孝即是维持家族和谐的重要枢纽,按照孝的方式来处理伦理问题,孝也是世族所奉行的道德品格。

《任诞》:“桓为设酒,不能冷饮,频语左右:令温酒来!桓乃流涕呜咽,王便欲去。桓以手巾掩泪,因谓王曰:犯我家讳,何预卿事!王叹曰:灵宝故自达。”桓温是桓玄的父亲,这里桓玄痛哭是为了维护自己家族的避讳。这种是重视避讳来显示自己家族的高贵,是门阀家族伦理观念重的一个体现。这种世家大族的发展对“孝先于忠”的思想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2.玄学之风的影响

魏晋以来,玄学风气开始形成,追求自然之道。名教在魏晋时期的虚伪、荒谬已逐渐显示,激起玄学士人的反抗。孝作为名教的要求,也被认为应该抛弃,回归自然天性,提出“情”重于“礼”的说法。《任诞》中,阮籍丧母,晋文王进肉酒,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阮籍并不依从时俗礼法所规定的方式去祭奠母亲,从表面上阮籍在母亲葬礼上和喝酒吃肉,与世俗不符。而“蒸一肥豚,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阮籍通过“废顿”、“吐血”的方式来抒发内心的丧母之痛,通过内心对孝的坚守,损毁自己的身体来表达丧母之哀,也是一种至孝的体现。

同时,魏晋孝道“生孝”“死孝”的区别也有体现出在玄学的影响下“情”胜过“礼”。在《德行》中,王戎和和峤同时遭大丧,具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王戎遭遇丧事而消瘦得皮包骨,而和峤痛苦不已,符合礼教中的孝道,同样是行孝,一个是符合礼教的孝,一个是使哀痛损毁身体而表达出的孝,与阮籍丧母时的吐血相类似,而结果确实王戎的“死孝”比和峤的“生孝”更能获得刘仲雄的欣赏,这也体现出当时的“情”比“礼”更重要,也更能获得士人的认可。

而玄学又讲求回归自然,专注人内心的精神境界,自由地表达内心情感而不受世俗礼教的束缚,而“忠”作为名教的要求之一,自然不为当时的玄学思想所接受,因而在玄学风气的影响下,孝从礼教的束缚下挣脱出来,回归自然,用“情”来抒发孝受到玄学士人的推崇,而忽视逃避政治,这也是“孝先于忠”的一个原因

3.奢侈的社会风气

而当时的社会风气及其奢靡,世家大族乃至皇室都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晋书》中,世家大族的奢靡风气有着如下描述:“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与贵戚王恺、羊L之徒以奢靡相尚”。[7]都是即时行乐的思想来支配着人们。当时的政治风气也不甚清明,魏晋士人们在沉迷于享受的同时逃避政治,在政治上无所作为,即是对“忠”思想的不遵守。

参考文献:

[1]汪受宽:《孝经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9页。

[2]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根据袁嘉趣堂刻本录入,163页。

[3]《试论魏晋南北朝太常执掌及其演变》谢小强 文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太常一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太常一职在魏晋南北朝时确是要职,系统也比较稳定,但是可能不是实权部门。《凯里学院学报》第29卷第4期 2011.8

[4]汪受宽:《孝经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57页。

[5]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63页。

孝心名言篇9

翻开履历,长长的作品名单中,已有多部获得认可:凭借在电影《盛夏光年》里的出色表现,他获得第4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配角提名和最佳新演员提名;2009年,他出演的《泪王子》入围了第6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2012年他又凭借《女朋友・男朋友》获得第14届台北电影节最佳男主角、第49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如今的张孝全是公认的台湾新生代演技派小生,他的“光芒”也获得了业内的肯定,被林青霞盛赞“演技发光有如钻石”。

他看上去温文尔雅,实际上却是害羞、慢热的性格。拥有一副傲人的好身材,一双深邃的大眼睛,怪不得很多与他合作过的女明星都会提到“张孝全让我脸红心跳”。导演林奕华也曾形容他是新吴彦祖 ――从容自若、蓄势待发。

一部《被偷走的那五年》入围金爵奖,凭借片中温柔深情又不失阳刚的形象,张孝全开始步入内地观众的视野,被影迷封为“治愈系男神”,而他的作品也第一次在内地正式亮相。

台湾演艺圈中的异类

如果讲起张孝全,一般只会听到两种声音:一种是“名字耳熟”,另一种是“我喜欢他!”

在花样美男辈出的台湾演艺圈,张孝全一直是个异类。2001年,17岁的他在捷运站被导演易智言一眼相中,成为电影《蓝色大门》男主角的候选人,那时,张孝全留着板寸,块头又大,在一群细胳膊细腿的高中男生中,很是显眼。

那年,张孝全开始频频出现在台湾电视荧屏上:在麦当劳广告中,他是西装革履的上班族;在S.H.E的《恋人未满》MV中,他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在最初期他就已展现与同龄男演员不同的特质:可以是青涩的学生恋人,也可以是温柔熟男,集“大叔”和“正太”于一身。《蓝色大门》筹拍一年后终于准备开机,张孝全却生长发育得愈高愈壮,被导演认为“不像高中生”而弃用,结果,接替他的陈柏霖瞬间走红。

出道初期,张孝全接演的多是偶像剧,配角居多,但演技不断成长。这期间有一部对他来说举足轻重的戏――白先勇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孽子》。剧中,他出演的吴敏为自己依恋的张先生受尽委屈。据说,导演曹瑞原当初选张孝全时,白先勇就提出过反对,因为书中这个人物是个清秀阴柔的少年,而“张孝全太胖了”。

2006年初,退伍归来的张孝全瘦到68公斤,而且把身上的钱花得分文不剩。母亲只答应负担伙食,拒绝再给零用钱,他只好管母亲借钱,一周1000新台币,承诺还钱。于是离开军队十天后,他就重返剧组。

张孝全接演了电影《盛夏光年》以及林奕华的舞台剧《水浒传》,那年也是他事业上的转折年,他以《拍卖世界的角落》入围金钟奖迷你剧集的最佳男主角奖,又以《盛夏光年》入围了金马奖最佳新演员和男配角奖。虽然最后都空手而归,但入围的鼓励让他“更确定地走下去”。

演戏是一件有趣的事

曾分别获得过金马奖提名的《盛夏光年》与《女朋友・男朋友》两部影片中,张孝全均挑战了“同性之爱”,因表演精准,常被问及饰演同志的感受。对此,张孝全表示,因为这样的角色,他得到了没有体验过的人生经历,因为接触过同性题材的作品,也让他培养了对同志更健康的心态。“一部戏的开始,都要有前置作业,对于角色和族群都必须去了解。人常会因为不了解而去害怕或排斥,当你了解之后,就会觉得这没什么了,同样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同一类角色,两度演绎,却是不同的表现。对于后者,能明显看到他的表演的精进且越来越具深度,《女朋友・男朋友》中的良是一个对于自己情感内敛压抑,令人心疼的角色。张孝全表示他很在意自己在一部戏剧中得到了什么、体会到什么。或许就是这样日久天长的积累,深入每一个角色,他才能有如此慑人的精彩表现。

天生的精致面孔与羡煞旁人的好身材,张孝全也一直是游走于各个爱情故事中的男主角。此番出演《那五年》,让他感受到了与众不同。“以前的角色都是比较青春的,而这个剧本里的角色设定跟我实际年龄接近,他有一份对爱情的执著与坚定,他所经历的,与我和周围朋友的经历相似,特别贴近自己。他在某些关卡上的纠结与艰难,我没有尝试过,所以很吸引我。”

尽管曾与金马影帝失之交臂,但张孝全坦言并不气馁。今年才满三十岁的他,还有很长的艺术前途与很大的发展空间。

如今,演戏于他而言,更是一种兴趣,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演戏很有趣的是,它可以让你经历不一样的人生,经历不一样的事情。它也是一种宣泄,当角色的经历跟自己的经历相似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感悟投射其中,尤其是不好的感受,观众是不知道的,正好可以借此大胆地宣泄掉。日后再看的时候,还会被感动,因为知道那段话是对谁说的。”

用这样的方式诠释作品,不仅感动自己,也会感动到看电影的人。张孝全坦言自己已然找到一种独特且真实的表演方式。

问他是否期待“爆红”时,他只是淡淡地表示,“我喜欢表演,表演对我来说,是人生里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东西。将来还想尝试不一样的类型、题材和角色,那应该会有更大的启迪”。

张孝全明白,再好的演技,也无法代替别人去生活,因此他格外珍惜自己在表演中的感受与收获。

谈恋爱就是做实验

在与白百何合作的浪漫爱情片《被偷走的那五年》中,张孝全以其一贯受欢迎的“魅力熟男”形象出现。坚实宽厚的臂膀,再配上一个深情款款的眼神,导演黄真真说:“看他第一眼,就知道他是我的男一号。”

张孝全在片中大展好男人的优秀“内核”,不但对现任女友安心亚呵护有加,对前妻白百何更是关怀备至。白百何饰演的“女强人”前妻遭遇车祸,失去了记忆。原本两人矛盾很深,可张孝全还是回来帮助她找回过去的记忆。

谈及接演这部电影的原因,张孝全说:“这几个人的关系好像就发生在我的周遭,虽然我还没有结婚,但我也有过好几段恋情,经历过这些。”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他发现,周围有些人的婚姻“可能有摩擦”,“这些东西对我是一种冲击”,而在拍戏中,他通过角色经历这个过程,“好像会看到某一种观点,蛮好的。”演完再检验自己对婚姻的态度,张孝全说:“我没有恐惧。”

与张孝全合作过的演员,总说他性格害羞。刚出道时,张孝全曾喜欢流连夜店,喝点酒后,平日腼腆的他,看到漂亮女生就想认识。早年拍偶像剧时,没有一部让他一夜爆红,真正让他被大众关注的却是八卦――他是“平民天后”徐怀钰唯一对外承认的男友,两人在《寻找Mr.Right》中相识,只可惜这段姐弟恋在一年后,就因习性不合而告吹。

孝心名言篇10

消息

九把刀欠就学贷款:“欠着也是风格”?

台湾知名作家九把刀自爆尚有10多万就学贷款未还完,并表示“欠着也是一种风格”,对此台有“立委”认为有必要倡导还款,以免造成学子误会,而台教育部门也表示会检讨还款制度。

2月,九把刀在嘉义演讲时,谈到自己的就学贷款,并表示“不是还不起,但欠着也是一种风格”,现场引起哄堂大笑,隔日却在网络引起热烈讨论,正反评论两极化,有人认为是不良示范,也有人认为蛮有想法。九把刀则在博客中说明,表示该句话应配合演讲氛围理解,刻意断章取义,对于未听演讲的人将会有不同距离的了解。

而4月18日在“立法院”质询时,“立委”陈碧涵再度提及此事,要求教育部门针对就学贷款的还款情形加以倡导,以免造成年轻学子们的误解。

教育部门长官蒋伟宁则表示,目前一年学贷总金额约300亿元新台币,当局一年需补贴30亿的利息,有能力还款却不还“不太理想”,当局将会检讨还款制度,不希望大家都用消极的态度处理。

(摘编自台4月19日《生活中心》)

现象

林克孝:人生找路

2011年4月6日,前台新金控总经理林克孝的告别式在台北市第二殡仪馆举行,台新金董事长吴东亮在追思致词时表示,尽管林克孝仅享年52岁,太早离开人世,但“克孝生命的高度弥补了长度的不足”,“我们就当克孝这次出远门,继续寻找他的道路,有好友的祝福,他不会寂寞。”

在追思会场内外挤满了来送林克孝最后一程的人群,不仅金融业人士齐聚一堂,包括“经建会主委”刘忆如、“财政部门长官”李述德、“警政署长”王卓钧、新北市长朱立伦夫妇、《联合报》董事长王文杉、《经济日报》社长杨仁烽等人也都亲自到场吊唁。

林克孝的父亲林文仁代表家属致词时,感性叙说次子生前点滴,至情至性,现场顿时弥漫悲伤情绪。林文仁是台湾日光灯公司前董事长,他说,林克孝幼年就呈现独立、勇敢、负责的人格特质。他3岁时,全家搬进台湾日光灯新竹厂,前头是一片大草原,他喜欢和其他孩子一起在草原上玩。不过,只要母亲说她要出去一下子,林克孝就会立刻跑回家里,乖乖坐在台阶上,看着其他小朋友玩耍,直到母亲回来。

除了从小就展现负责态度,也有“找路”的本能。林父说,林克孝从小就喜欢画画。小一时,全班到圆山动物园写生,林克孝为了找素材,不知不觉脱队了。没想到最后他却独自一人,沿着当时的新生北路河堤,一路走回到长春路的家,找路的本能那时就有了。

吴东亮则以“智仁勇三达德”来追忆林克孝的处事为人。所谓“智者”,林克孝是有智慧的人,虽然个性浪漫,不拘小节,但处世圆融,尤其遇到重大事件,都能用经济学家的理智分析。“勇者”,公事上不管处于高潮低潮,永远站在最前线,肩负最艰难的对外沟通任务,让台新对外赢得信任。“仁者”,除了乐山外,林克孝也乐在工作;并以谦卑感恩的心,寻找泰雅古道、关心少数民族、从事各种慈善活动。

(摘编自台2011年9月6日《华视新闻网》)

述评

看看名人做的事

名人代言商品、事件,大抵是希望利用名人的高人气,带动广告宣传。这其中广告业主、企划者、名人三位一体的关系,攸关着市场接受的准备度。比如运动运料、养生鸡精会找网球王子卢彦勋、高尔夫球后曾雅妮:威士忌找张学友、红酒找的是刘若英、咖啡则是桂纶镁,但台湾啤酒则是台客摇滚天王伍佰;捷运公交车上的礼貌推广运动,是孙越跟明华园的孙月凤;阅读或征文比赛的活动找了小说家骆以军、诗人主编杨泽,也有美丽知性的张曼娟、谈美的蒋勋、创作型歌手陈绮贞、音乐人方文山,乃至第一夫人周美青……但,这些广告元素互为因果,能让民众在看到时,因名人的适任,并对商品的质量或活动诉求感觉安心。

如果名人本身太“自我感觉良好”,一定会代言出包。两岸皆有被经纪人乱接、或为赚钱而昧着良心、或为争取曝光,自甘堕落代言了来历不清的药品、减肥药,表面上是公益背地是敛财的活动等等。出事之后,我们还能看见名人把责任推给经纪人、介绍的友人、广告商的花言巧语,可代言不实、发言不当,发生在艺文界名人身上,那真是用金脑袋去砸茅坑的蠢事呀!

并不是所有名人都靠聪明将名字镀金的,像陈树菊因经历家人缴不起医疗费,眼睁睁看亲人受病痛折磨,之后发愿每天在市场卖菜的营收,捐一部分给弱势家庭做医疗急备金,善行长达30年,直到被人发现小人物大义举,还荣登美国《时代》杂志的年度风云人物,受邀到美国领奖时,仍以卖菜妇的形象广为人称颂。陈树菊长年捐款竟高达千万元(新台币,下同)以上,这数字当然无法跟陈光标来台的大手笔相较,但可贵的是以时间、个人的毅力所展现出来的人性之美。

而台积电作为台湾科技业龙头,近10年来成立基金会,与大媒体艺文副刊合办“台积电文学奖”,奖掖中学生从事小说、新诗、散文、书法等创作,不到10年已成为台湾高中高职学生的“诺贝尔文学奖”,部分首奖高达30万元,也造成得奖学生被知名大学抢人的现象。扫描台湾文坛近年的新锐,八成多从此奖开始了自己的文学长征。

充满铜臭味的金融界,出了许多浪漫的公益人,但最具传奇的是爱登山,2002年因认识两位少数民族泰雅山友,决定戮力探索南澳山区的古老部落,循着传说的“沙韵之路”,发掘出泰雅古道的新题材,并写作出版。投资拍摄纪录片《哈卡巴里斯》的台新银行总经理林克孝,自投入南澳失落的遗址、落页的部落历史的追寻,直到2011年最后山难去世,他所建构的泰雅“沙韵之路”资料、所召唤出来的老灵魂、与泰雅朋友往来的友谊人脉,几乎是以个人之力行学术单位之事。就在纪录片即将杀青,林先生将享受到成果展现于世人之前,他却被山神提早收编,把自己的魂魄融进山里了。